CN116754379B - 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54379B
CN116754379B CN202310978835.3A CN202310978835A CN116754379B CN 116754379 B CN116754379 B CN 116754379B CN 202310978835 A CN202310978835 A CN 202310978835A CN 116754379 B CN116754379 B CN 1167543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driving
plate
extrusion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7883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54379A (zh
Inventor
倪翔
王倩儿
蒋倩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 Jie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1097883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543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54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543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54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543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8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tensile or compressive for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2Detai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2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bending for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01Type of application of the stress
    • G01N2203/0003Stead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14Type of force applied
    • G01N2203/0016Tensile or compressive
    • G01N2203/0019Compressiv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14Type of force applied
    • G01N2203/0023Bend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系统,包括机架以及安装于机架的驱动机构、移动组件、压弯组件和挤压组件;待检测的建筑板适于通过两端放置于移动组件;当进行抗弯检测时,驱动机构通过向第一方向运动以驱使压弯组件竖向运动对建筑板进行抗弯检测;当进行抗压缩检测时,驱动机构适于向第二方向运动以驱使移动组件带动待检测的建筑板进行间歇移动,并且在移动组件间歇停止的过程中驱使挤压组件对建筑板进行抗压缩检测。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将建筑板的抗弯曲检测和抗压缩检测功能集于一身,可以在较小所需检测空间的同时降低检测所需的成本。同时,可以将一块建筑材料进行两项不同的检测项目,在避免建筑材料搬运的同时进一步的降低检测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材料的种类较多,一般常用的建筑材料有天然石板、烧土制品、水泥、混凝土及硅酸盐制品等。
根据建筑材料的施工规范可知,建筑材料在使用前,一般都需要进行强度检测。建筑材料的强度检测项目有抗弯曲性能检测、抗压缩性能检测、抗拉伸性能检测和抗撕裂强度检测等。而现有的建筑公司在进行上述的性能检测时,一般都是每个检测项目对应一个检测装置,这就导致建筑材料强度检测的装置数量较多,进而使检测成本的增加。同时,每个检测项目都需要一块新的样本,即使该样本对其他项目的检测并无影响;或者,需要将样本从其中一个装置上完成检测后需要搬运至另一个检测装置上进行另一个项目的检测;这将进一步的提高检测成本,或者导致检测的效率较低以及劳动强度增大。因此,现在急需对现有的建筑材料的强度检测系统进行优化。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应进行不同检测项目的建筑材料的强度检测系统。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系统,包括机架以及安装于所述机架的驱动机构、移动组件、压弯组件和挤压组件;待检测的建筑板适于通过两端放置于所述移动组件;初始时,所述压弯组件位于待检测的建筑板的中部上方,所述挤压组件位于待检测的建筑板的一侧;当进行抗弯检测时,所述驱动机构通过向第一方向运动以驱使所述压弯组件竖向运动对建筑板进行抗弯检测,此过程中所述挤压组件和所述移动组件保持静止;当进行抗压缩检测时,所述驱动机构适于向第二方向运动以驱使所述移动组件带动待检测的建筑板进行间歇移动,并且在所述移动组件间歇停止的过程中驱使所述挤压组件对建筑板进行抗压缩检测,此过程中所述压弯组件保持静止。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均通过单向轴承安装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一传动部件适于和所述压弯组件进行配合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部件通过间歇结构分别与所述移动组件以及所述挤压组件进行配合连接;当进行抗弯检测时,所述电机正向带动所述第一传动部件进行转动,进而驱使所述压弯组件进行竖向运动,此时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连接的单向轴承处于自由状态;当进行抗压缩检测时,所述电机反向带动所述第二传动部件进行转动,进而通过所述间歇结构以驱使所述移动组件和所述挤压组件相互间歇的运动,此时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连接的单向轴承处于自由状态。
优选的,所述压弯组件包括压板和曲轴;所述曲轴转动安装于所述机架并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通过传动结构进行连接;所述压板竖直滑动安装于所述机架,且所述压板和所述曲轴之间通过铰接板进行铰接;当所述电机进行正向转动时,所述曲轴适于在所述传动结构的驱使下带动所述压板沿所述机架进行竖直方向的往复移动,进而对建筑板的中部进行设定高度的挤压弯曲以实现对建筑板的抗弯检测。
优选的,所述压板和所述机架之间通过第一弹簧进行弹性滑动连接,进而在进行建筑板的抗压缩检测时,所述第一弹簧适于通过弹力驱使所述压板与建筑板保持间隔。
优选的,所述第二传动部件为圆形;所述间歇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外侧的第一轮齿段、第二轮齿段、第一缺齿段和第二缺齿段;所述第一轮齿段与所述第一缺齿段对应形成第一整圆,所述第二轮齿段和所述第二缺齿段对应形成第二整圆,所述第一整圆和所述第二整圆沿所述第二传动部件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移动组件适于和所述第一整圆对应配合,所述挤压组件适于和所述第二整圆对应配合;当所述第一整圆通过所述第一轮齿段与所述移动组件配合时,所述第二整圆通过所述第二缺齿段与所述挤压组件配合;当所述第一整圆通过所述第一缺齿段与所述移动组件配合时,所述第二整圆通过所述第二轮齿段与所述挤压组件配合。
优选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至少一根往复丝杆轴和一对支撑座;所述支撑座沿水平方向间隔滑动安装于所述机架,且所述支撑座均与所述往复丝杆轴进行配合连接;待检测的建筑板适于通过两端放置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往复丝杆轴适于通过行程放大组件与所述第一整圆进行配合;当所述第一整圆通过所述第一轮齿段与所述行程放大组件进行配合时,所述行程放大组件适于对所述第一轮齿段对应的转动行程进行放大以驱使所述往复丝杆轴进行多圈的转动;当所述第一整圆通过所述第一缺齿段与所述行程放大组件进行配合时,所述行程放大组件保持静止。
优选的,所述挤压组件包括至少一对挤压板和至少一个驱动组件;一对的两个所述挤压板竖直滑动安装于所述机架且对称位于建筑板的上下方;所述驱动组件靠近所述挤压板的端部并与之配合连接;当所述第二整圆通过所述第二轮齿段与所述驱动组件进行配合时,所述驱动组件适于驱使所述两个所述挤压板进行相向移动以对称挤压建筑板;当所述第二整圆通过所述第二缺齿段与所述驱动组件配合时,所述驱动组件适于驱使两个所述挤压板进行背向移动以脱离被挤压的建筑板。
优选的,所述挤压板的数量为一对;初始时,所述挤压板位于所述移动组件的第一端;在进行抗压缩检测时,所述移动组件适于带动建筑板向第一端的方向进行间歇移动,所述移动组件的总移动行程等于建筑板的长度,进而通过所述挤压板对建筑板进行多点检测;或,所述挤压板的数量为两对;初始时,其中一对所述挤压板位于所述移动组件的第一端,另一对所述挤压板位于所述移动组件的中部;在进行抗压检测时,所述移动组件适于带动建筑板向第一端的方向进行间歇移动,所述移动组件的总移动行程等于建筑板长度的一半,进而通过所述挤压板对建筑板进行多点检测。
优选的,所述机架于靠近所述驱动组件的侧部均水平弹性滑动安装有牵引板,所述牵引板适于通过设置的齿条段与所述第二整圆进行配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机架的驱动部件和固定于所述转轴的驱动板;所述驱动部件与一对的两个所述挤压板进行配合;所述驱动板适于通过端部设置的驱动销与所述牵引板一端设置的牵引槽进行配合;当所述第二整圆通过所述第二轮齿段与所述齿条段进行啮合时,所述牵引板适于进行水平滑动以驱使所述牵引槽拉动所述驱动板带动所述驱动部件绕所述转轴进行转动,进而驱使两个所述挤压板相向运动;当所述第二整圆通过所述第二缺齿段与所述齿条段对应时,所述牵引板适于弹性复位以驱使所述驱动板带动两个所述挤压板背向运动。
优选的,所述挤压板的端部竖直设置有齿条板,一对的两个所述挤压板的所述齿条板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且朝向相反;所述驱动部件为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通过两侧分别与一对的两个所述挤压板固定的所述齿条板进行啮合;当所述牵引板带动所述驱动齿轮进行往复转动时,两个所述挤压板通过所述齿条板与所述驱动齿轮的啮合以进行相向或背向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通过将建筑板的抗弯曲检测和抗压缩检测功能集于一身,可以有效的降低建筑材料强度检测的装置数量,进而在较小所需检测空间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检测所需的成本。同时,可以将一块建筑材料进行两项不同的检测项目,在避免建筑材料搬运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的降低检测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方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第二传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压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压弯组件对建筑板进行压弯的状态示意图一。
图9为本发明中压弯组件对建筑板进行压弯的状态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发明中挤压组件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挤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牵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驱动机构驱使挤压组件进行挤压的状态示意图一。
图15为本发明中驱动机构驱使挤压组件进行挤压的状态示意图二。
图16为本发明中挤压组件对建筑板进行挤压的状态示意图一。
图17为本发明中挤压组件对建筑板进行挤压的状态示意图二。
图中:机架100、第一导向槽110、第二导向槽120、第三导向槽130、建筑板200、驱动机构3、电机31、输出轴311、第一传动部件32、第二传动部件33、第一轮齿段331、第二轮齿段332、第一缺齿段333、第二缺齿段334、齿轮组34、移动组件4、往复丝杆轴41、第三传动部件411、导向轴42、支撑座43、压弯组件5、第四传动部件511、曲轴51、压板52、连接板521、铰接板53、第一弹簧54、挤压组件6、挤压板61、齿条板611、驱动组件62、转轴621、驱动齿轮622、驱动板623、牵引销624、牵引板63、牵引槽631、齿条段632、第二弹簧6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具体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系统,如图1至图17所示,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包括机架100以及安装于机架100的驱动机构3、移动组件4、压弯组件5和挤压组件6。待检测的建筑板200可以通过两端放置于移动组件4上,驱动机构3可以分别与移动组件4、压弯组件5以及挤压组件6进行配合连接。在初始时,将待检测的建筑板200放置于移动组件4上,此时压弯组件5位于待检测的建筑板200的中部上方,挤压组件6位于待检测的建筑板200的一侧。当进行抗弯检测时,驱动机构3可以通过向第一方向运动以驱使压弯组件5竖向运动对建筑板200的中部进行挤压,进而通过移动组件4两端对建筑板200的支撑以进行抗弯检测;此过程中挤压组件6和移动组件4保持静止,以使得抗弯检测过程中建筑板200能够保持稳定。当进行抗压缩检测时,驱动机构3可以向第二方向运动以驱使移动组件4带动待检测的建筑板200进行间歇移动,并且在移动组件4间歇停止的过程中驱使挤压组件6可以对建筑板200进行抗压缩检测,此过程中压弯组件5保持静止,以避免压弯组件5对建筑板200的抗压缩检测过程产生干涉。
应当知道的是,现有技术对建筑板200的抗弯检测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通过对建筑板200挤压弯曲至设定的程度,以检测此时建筑板200所产生的挤压力的值来判断建筑板200是否符合标准。第二种是通过对建筑板200施加设定的挤压力以驱使建筑板200进行弯曲,进而通过检测此时建筑板200的弯曲程度来判断建筑板200是否符合标准。一般来说,建筑板200的弯曲程度的检测比较的困难;因此,本申请中对建筑板200的抗弯检测采用上述的第一种方式。
现有技术对建筑板200的抗压缩检测的方法也有很多,主要也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通过对建筑板200的不同位置施加相同的挤压力,然后检测并统计建筑板200多个位置对应的压缩量是否满足标准。第二种是通过对建筑板200的不同位置施加相同的压缩深度,然后检测并统计建筑板200多个位置对应的抗压缩力是否均满足标准。一般来说,建筑板200的压缩量的检测比较的困难;因此,本申请中对建筑板200的抗压缩检测采用上述的第二种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的抗弯检测过程中,若检测过程对建筑板200是破坏性的检测;则在完成对建筑板200的抗弯检测后,可以通过重新向移动组件4上放置待检测的建筑板200以进行抗压缩检测。相比较传统方式,可以将建筑板200的两种检测项目通过一个装置来实现,在减小建筑板200的检测试验所需的场地空间的同时,还可以降低一定的检测成本。若上述的抗弯检测过程中对建筑板200的检测是非破坏性的,则在完成对建筑板200的抗弯检测后,可以通过移动组件4带动建筑板200进行间歇移动,并在间歇移动的停止过程中通过挤压组件6对建筑板200进行抗压缩检测。相比较传统方式,可以避免相同检测样本在不同检测项目之间的搬运,进而可以有效的降低检测过程中的劳动强度;同时通过对建筑板200的重复利用可以进一步的降低检测成本。
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4所示,驱动机构3包括电机31、第一传动部件32和第二传动部件33。第一传动部件32和第二传动部件33均通过单向轴承安装于电机31的输出轴311;第一传动部件32可以和压弯组件5进行配合连接;第二传动部件33可以通过间歇结构分别与移动组件4以及挤压组件6进行配合连接。当进行抗弯检测时,电机31可以通过正向转动以带动第一传动部件32进行转动,进而可以驱使压弯组件5进行竖向运动来实现对建筑板200进行抗弯检测;此时与第二传动部件33连接的单向轴承处于自由状态,以使得移动组件4和挤压组件6保持静止。当进行抗压缩检测时,电机31可以通过反向转动以带动第二传动部件33进行转动,进而通过间歇结构以驱使移动组件4和挤压组件6之间相互间歇的运动,即移动组件4带动建筑板200进行移动时,挤压组件6保持静止;在移动组件4保持静止时,挤压组件6可以对建筑板200进行挤压检测;此时与第一传动部件32连接的单向轴承处于自由状态,以使得压弯组件5保持静止。
本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9所示,压弯组件5包括压板52和曲轴51;曲轴51转动安装于机架100并与第一传动部件32通过传动结构进行连接。压板52竖直滑动安装于机架100,且压板52和曲轴51之间通过铰接板53进行铰接。当电机31进行正向转动时,电机31通过第一传动部件32在传动结构的驱使下带动曲轴51进行转动,进而在曲轴51转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铰接板53带动压板52沿机架100进行竖直方向的往复移动,从而通过压板52对建筑板200的中部进行设定高度的挤压弯曲以实现对建筑板200的抗弯检测。
可以理解的是,压板52的滑动安装方式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下述的两种。
其一:压板52直接与机架100的两侧竖直设置的滑槽进行滑动连接,从而压板52可以通过上端面与曲轴51直接进行铰接。
其二:如图3、图7至图9所示,机架100的中部横向设置有隔板,隔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竖向的第三导向槽130;压板52的上端面竖直固定有至少一根连接板521,连接板521与第三导向槽130竖直滑动配合,连接板521的上端与曲轴51之间通过铰接板53进行铰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部件32与曲轴51之间的传动结构有多种,常见的传动结构有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组传动等。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带传动,则如图1、图4和图7所示,第一传动部件32为带轮,同时曲轴51上安装的第四传动部件511也为带轮,二者之间通过皮带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9所示,压板52和机架100之间通过第一弹簧54进行弹性滑动连接,进而在进行建筑板200的抗压缩检测时,第一弹簧54可以通过弹力驱使压板52与建筑板200保持间隔。
可以理解的是,驱动机构3驱动压弯组件5对建筑板200进行抗弯检测的过程包括压板52的竖直下移对建筑板200进行挤压弯曲,以及压板52的竖直上移至初始位置。当进行抗压缩检测时,压板52保持位于上极限位置的静止。但是考虑的压板52的自重可能会驱使压板52进行下移以干涉抗压缩检测过程。因此,将压板52与机架100之间通过第一弹簧54进行连接,在压板52竖直下移时,第一弹簧54处于形变(拉伸或压缩);当压板52为上极限位置时,第一弹簧54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第一弹簧54的弹力可以对压板52的自重平衡,以使得压板52在竖直方向保持力平衡的静止。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传动部件33的结构有多种,为了方便描述,第二传动部件33优选为圆形。则间歇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二传动部件33外侧的第一轮齿段331、第二轮齿段332、第一缺齿段333和第二缺齿段334。第一轮齿段331与第一缺齿段333对应形成第一整圆,第二轮齿段332和第二缺齿段334对应形成第二整圆,第一整圆和第二整圆沿第二传动部件33的轴向间隔设置。移动组件4可以和第一整圆对应配合,挤压组件6可以和第二整圆对应配合;当第一整圆通过第一轮齿段331与移动组件4配合时,移动组件4可以带动建筑板200进行移动,此时第二整圆通过第二缺齿段334与挤压组件6配合,以使得挤压组件6保持静止。当第一整圆通过第一缺齿段333与移动组件4配合时,移动组件4可以带动建筑板200保持静止,此时第二整圆可以通过第二轮齿段332与挤压组件6配合,以使得挤压组件6对建筑板200进行一次压缩和释放过程来实现抗压缩检测。通过电机31的持续反向转动,第一整圆和第二整圆可以分别与移动组件4以及挤压组件6重复进行上述的过程,进而可以对建筑板200的不同位置进行抗压缩检测。
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如图6、图8和图9所示;移动组件4包括至少一根往复丝杆轴41和一对支撑座43。支撑座43沿水平方向间隔滑动安装于机架100,且两个支撑座43均与往复丝杆轴41进行配合连接。待检测的建筑板200可以通过两端放置与支撑座43上,往复丝杆轴41可以通过行程放大组件与第一整圆进行配合。当第一整圆通过第一轮齿段331与行程放大组件进行配合时,行程放大组件可以对第一轮齿段331对应的转动行程进行放大以驱使往复丝杆轴41进行多圈的转动,进而带动建筑板200单次移动足够的距离来满足抗压缩检测的需要;当第一整圆通过第一缺齿段333与行程放大组件进行配合时,行程放大组件可以保持静止。
可以理解的是,往复丝杆轴41的长度大于建筑板200的长度,以保证建筑板200能够随支撑座43沿往复丝杆轴41的轴向移动足够满足抗压缩检测的距离。通过设置往复丝杆轴41可以利用电机31的单向转动来驱使移动组件4进行往复移动,进而实现建筑板200进行抗压缩检测后,移动组件4能够复位至初始位置以进行下一样本的检测。更具体的说,在电机31反向转动的过程中,往复丝杆轴41可以持续到进行反向转动,进而在往复丝杆轴41可以驱使支撑座43带动建筑板200由初始位置向第一方向进行间歇移动,进而实现对建筑板200进行多点位的抗压缩检测。在支撑座43移动至第一方向的极限位置时,建筑板200的抗压缩检测完成,此时可以将建筑板200从支撑座43上卸下。然后继续驱使往复丝杆轴41进行反向转动,进而往复丝杆轴41可以驱使支撑座43向第一方向的反向进行间隙移动,此过程中挤压组件6会继续工作,但此时支撑座43上无建筑板200,使得挤压组件6的工作不会对支撑座43的移动产生干涉;直至支撑座43复位至初始位置后,可以将下一块待检测的建筑板200放置在支撑座43上,以便于进行下一样本的检测过程。
还可以理解的是,在进行抗压缩检测时,建筑板200上相邻两个检测点需要满足一定的间隔距离需求;因此,在第二传动部件33每转动一圈的过程中,往复丝杆轴41需要转动多圈,进而以驱使支撑座43带动建筑板200移动一定的距离。从而在设计第一轮齿段331时,在满足其他设计的前提下,可以尽可能的增大第一轮齿段331对应的圆心角;进而在第二传动部件33转动一圈的过程中,第一轮齿段331可以通过行程放大组件将对应的转动行程进行放大以驱使往复丝杆轴41进行多圈的转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的是,行程放大组件的具体结构有多种,其目的都是为了对第一轮齿段331对应的啮合转动行程进行放大。常见的行程放大组件有利用齿轮组34进行行程放大,或者可以利用齿轮啮合以及带传动结构等相互协同配合的结构来实现行程放大。
本实施例中,支撑座43与机架100的滑动配合方式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下述的三种。
其一:机架100上设置有平行于往复丝杆轴41轴线的滑槽,支撑座43在与往复丝杆轴41配合连接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与上述滑槽的配合来进行导向。
其二:往复丝杆轴41的数量为两根,两根往复丝杆轴41均平行转动安装于机架100;支撑座43通过两端分别与两根往复丝杆轴41进行配合连接,进而在两根往复丝杆轴41转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驱使支撑座43进行移动,还能够对支撑座43的移动进行导向。
其三:如图6所示,往复丝杆轴41的数量为一根,同时机架100上安装有平行于往复丝杆轴41的导向轴42;支撑座43分别与往复丝杆轴41以及导向轴42进行配合连接,从而支撑座43在往复丝杆轴41的驱使下进行移动,导向轴42可以对支撑座43的移动进行导向。
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如图10、图14至图17所示,挤压组件6包括至少一对挤压板61和至少一个驱动组件62。一对的两个挤压板61竖直滑动安装于机架100且对称位于建筑板200的上下方;驱动组件62靠近挤压板61的端部并与之配合连接。当第二整圆通过第二轮齿段332与驱动组件62进行配合时,驱动组件62可以驱使两个挤压板61进行相向移动以对称挤压建筑板200;当第二整圆通过第二缺齿段334与驱动组件62配合时,驱动组件62可以驱使两个挤压板61进行背向移动以脱离被挤压的建筑板200;进而在第二传动部件33转动一圈的过程中,挤压板61满足对建筑板200的挤压与松开,以避免与移动组件4带动建筑板200的移动过程发生干涉。
可以理解的是,在进行建筑板200的抗压缩检测时,为了保证建筑板200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保证建筑板200在压缩时不会发生弯曲形变。因此,通过设置一对分别位于建筑板200上下方的挤压板61来同步进行相向运动以实现对建筑板200的压缩;在挤压板61对建筑板200挤压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挤压板61可以对另一个挤压板61提供支撑,即两个挤压板61于建筑板200的水平位置处于二力平衡状态,进而可以保证对建筑板200的抗压缩检测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中,对于挤压板61的数量设置有多种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述的两种。
方式一:挤压板61的数量为一对;初始时,挤压板61位于移动组件4的第一端。在进行抗压缩检测时,移动组件4可以带动建筑板200向第一端的方向进行间歇移动,移动组件4的总移动行程等于建筑板200的长度,进而通过挤压板61对建筑板200进行多点检测。
方式二:如图2和图10所示,挤压板61的数量为两对;初始时,其中一对挤压板61位于移动组件4的第一端,另一对挤压板61位于移动组件4的中部。在进行抗压检测时,移动组件4适于带动建筑板200向第一端的方向进行间歇移动,移动组件4的总移动行程等于建筑板200长度的一半,进而通过挤压板61对建筑板200进行多点检测。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上述的方式一,挤压板61与第二传动部件33之间的距离较远,使得第二传动部件33与挤压板61之间的传动距离较远,进而不方便进行传动设计。对于上述的方式二,两对挤压板61之间协同配合,进而可以缩短第二传动部件33与挤压板61之间的传动距离,同时还可以缩短移动组件4的移动行程,以提高抗压缩检测的效率。因此,本申请中对于挤压板61的数量设置优选采用上述的方式二。
还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每对的挤压板61对应的驱动组件6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为了保证挤压板61对建筑板200的挤压受力稳定;每对的挤压板61对应的驱动组件62的数量为一对,且分别对应于挤压板61的两端。
本实施例中,如图10、图12至图15所示,机架100于靠近驱动组件62的侧部均水平弹性滑动安装有牵引板63,牵引板63可以通过设置的齿条段632与第二整圆进行配合。两对挤压板61的两端均设置驱动组件62;驱动组件62包括通过转轴621转动安装于机架100的驱动部件和固定于转轴621的驱动板623。驱动部件与一对的两个挤压板61进行配合;驱动板623可以通过端部设置的驱动销与牵引板63对应端设置的牵引槽631进行配合。当第二整圆通过第二轮齿段332与齿条段632进行啮合时,牵引板63可以进行水平滑动以驱使牵引槽631拉动驱动板623带动驱动部件绕转轴621进行转动,进而驱使两个挤压板61相向运动。当第二整圆通过第二缺齿段334与齿条段632对应时,牵引板63可以通过弹性复位以驱使驱动板623带动两个挤压板61背向运动。
具体的,如图3、图12至图15所示,机架100两侧均水平设置有第二导向槽120;两个牵引板63分别滑动安装于对应的第二导向槽120;同时每个牵引板63与机架100之间都连接有第二弹簧64,以使得牵引板63和机架100之间形成弹性滑动连接;进而在第二整圆通过第二轮齿段332与牵引板63上设置的齿条段632进行啮合时,第二弹簧64可以进行形变;当第二整圆通过第二缺齿段334与齿条段632对应时,牵引板63可以在第二弹簧64的复位弹力下沿第二导向槽120进行滑动。
同时,每个牵引板63的两端均设置有牵引槽631,牵引板63可以通过两端的牵引槽631与对应侧的两个驱动组件62所包括的驱动板623上设置的驱动销624进行配合;进而通过一块牵引板63的移动可以驱使同侧的两对挤压板61进行同步运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10、图11、图12、图14至图17所示,挤压板61的端部竖直设置有齿条板611,一对的两个挤压板61的齿条板611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且朝向相反。驱动部件为驱动齿轮622,驱动齿轮622通过两侧分别与一对的两个挤压板61所固定的齿条板611进行啮合。当牵引板63带动驱动齿轮622进行往复转动时,两个挤压板61通过齿条板611与驱动齿轮622的啮合以进行相向或背向移动,进而实现对建筑板200的挤压和脱离挤压。
具体的,如图3、图14至图17所示,机架100与每对挤压板61两端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竖直的第一导向槽110;每对的两块挤压板61可以和第一导向槽110进行竖直方向的滑动配合。当驱动齿轮622进行正向转动时,由于每对的两个挤压板61对应的齿条板611与驱动齿轮622的啮合方向相反,进而可以驱使每对的两个挤压板61进行相向运动,直至同时挤压建筑板200至设定的深度。当驱动齿轮622进行反向转动时,由于每对的两个挤压板61对应的齿条板611与驱动齿轮622的啮合方向相反,进而可以驱使每对的两个挤压板61进行背向运动,直至同时两块挤压板61向远离建筑板200的方向移动至初始位置。
以上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申请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申请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申请的原理,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申请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5)

1.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安装于所述机架的驱动机构、移动组件、压弯组件和挤压组件;待检测的建筑板适于通过两端放置于所述移动组件;
初始时,所述压弯组件位于待检测的建筑板的中部上方,所述挤压组件位于待检测的建筑板的一侧;
当进行抗弯检测时,所述驱动机构适于向第一方向运动以驱使所述压弯组件竖向运动对建筑板进行抗弯检测,此过程中所述挤压组件和所述移动组件保持静止;
当进行抗压缩检测时,所述驱动机构适于向第二方向运动以驱使所述移动组件带动待检测的建筑板进行间歇移动,并且在所述移动组件间歇停止的过程中驱使所述挤压组件对建筑板进行抗压缩检测,此过程中所述压弯组件保持静止;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均通过单向轴承安装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一传动部件适于和所述压弯组件进行配合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部件通过间歇结构分别与所述移动组件以及所述挤压组件进行配合连接;
当进行抗弯检测时,所述电机正向带动所述第一传动部件进行转动,进而驱使所述压弯组件进行竖向运动,此时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连接的单向轴承处于自由状态;
当进行抗压缩检测时,所述电机反向带动所述第二传动部件进行转动,进而通过所述间歇结构以驱使所述移动组件和所述挤压组件相互间歇的运动,此时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连接的单向轴承处于自由状态;
所述压弯组件包括压板和曲轴;所述曲轴转动安装于所述机架并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通过传动结构进行连接;所述压板竖直滑动安装于所述机架,且所述压板和所述曲轴之间通过铰接板进行铰接;当所述电机进行正向转动时,所述曲轴适于在所述传动结构的驱使下带动所述压板沿所述机架进行竖直方向的往复移动,进而对建筑板的中部进行设定高度的挤压弯曲;
所述第二传动部件为圆形;所述间歇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外侧的第一轮齿段、第二轮齿段、第一缺齿段和第二缺齿段;
所述第一轮齿段与所述第一缺齿段对应形成第一整圆,所述第二轮齿段和所述第二缺齿段对应形成第二整圆,所述第一整圆和所述第二整圆沿所述第二传动部件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移动组件适于和所述第一整圆对应配合,所述挤压组件适于和所述第二整圆对应配合;
当所述第一整圆通过所述第一轮齿段与所述移动组件配合时,所述第二整圆通过所述第二缺齿段与所述挤压组件配合;
当所述第一整圆通过所述第一缺齿段与所述移动组件配合时,所述第二整圆通过所述第二轮齿段与所述挤压组件配合;
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至少一根往复丝杆轴和一对支撑座;所述支撑座沿水平方向间隔滑动安装于所述机架,且所述支撑座均与所述往复丝杆轴进行配合连接;待检测的建筑板适于通过两端放置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往复丝杆轴适于通过行程放大组件与所述第一整圆进行配合;
当所述第一整圆通过所述第一轮齿段与所述行程放大组件进行配合时,所述行程放大组件适于对所述第一轮齿段对应的转动行程进行放大以驱使所述往复丝杆轴进行多圈的转动;
当所述第一整圆通过所述第一缺齿段与所述行程放大组件进行配合时,所述行程放大组件保持静止;
所述挤压组件包括至少一对挤压板和至少一个驱动组件;一对的两个所述挤压板竖直滑动安装于所述机架且对称位于建筑板的上下方;所述驱动组件靠近所述挤压板的端部并与之配合连接;
当所述第二整圆通过所述第二轮齿段与所述驱动组件进行配合时,所述驱动组件适于驱使所述两个所述挤压板进行相向移动以对称挤压建筑板;
当所述第二整圆通过所述第二缺齿段与所述驱动组件配合时,所述驱动组件适于驱使两个所述挤压板进行背向移动以脱离被挤压的建筑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材料强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和所述机架之间通过第一弹簧进行弹性滑动连接,进而在进行建筑板的抗压缩检测时,所述第一弹簧适于通过弹力驱使所述压板与建筑板保持间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材料强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板的数量为一对;初始时,所述挤压板位于所述移动组件的第一端;在进行抗压缩检测时,所述移动组件适于带动建筑板向第一端的方向进行间歇移动,所述移动组件的总移动行程等于建筑板的长度,进而通过所述挤压板对建筑板进行多点检测;
或,所述挤压板的数量为两对;初始时,其中一对所述挤压板位于所述移动组件的第一端,另一对所述挤压板位于所述移动组件的中部;在进行抗压检测时,所述移动组件适于带动建筑板向第一端的方向进行间歇移动,所述移动组件的总移动行程等于建筑板长度的一半,进而通过所述挤压板对建筑板进行多点检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材料强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于靠近所述驱动组件的侧部均水平弹性滑动安装有牵引板,所述牵引板适于通过设置的齿条段与所述第二整圆进行配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机架的驱动部件和固定于所述转轴的驱动板;所述驱动部件与一对的两个所述挤压板进行配合;所述驱动板适于通过端部设置的驱动销与所述牵引板一端设置的牵引槽进行配合;
当所述第二整圆通过所述第二轮齿段与所述齿条段进行啮合时,所述牵引板适于进行水平滑动以驱使所述牵引槽拉动所述驱动板带动所述驱动部件绕所述转轴进行转动,进而驱使两个所述挤压板相向运动;
当所述第二整圆通过所述第二缺齿段与所述齿条段对应时,所述牵引板适于弹性复位以驱使所述驱动板带动两个所述挤压板背向运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材料强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板的端部竖直设置有齿条板,一对的两个所述挤压板的所述齿条板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且朝向相反;所述驱动部件为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通过两侧分别与一对的两个所述挤压板固定的所述齿条板进行啮合;当所述牵引板带动所述驱动齿轮进行往复转动时,两个所述挤压板通过所述齿条板与所述驱动齿轮的啮合以进行相向或背向移动。
CN202310978835.3A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系统 Active CN1167543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78835.3A CN116754379B (zh)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78835.3A CN116754379B (zh)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54379A CN116754379A (zh) 2023-09-15
CN116754379B true CN116754379B (zh) 2024-03-19

Family

ID=87955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78835.3A Active CN116754379B (zh)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54379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07899A1 (de) * 1993-03-12 1994-09-15 Foerdergemeinschaft Fuer Das S Biege- und Prüfvorrichtung für die Festigkeit von Probekörpern, vor allem mit Schweißverbindungen oder -nähten aus thermoplastischen Kunststoffen, sowie dafür geeignete Biegewinkel-Meßeinrichtung
CN215004661U (zh) * 2021-06-15 2021-12-03 刘峪欣 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装置
CN113776956A (zh) * 2021-08-17 2021-12-10 南京科杰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工程材料抗弯折检测设备
CN114383954A (zh) * 2021-12-25 2022-04-22 肖永生 一种建筑施工用钢管抗弯曲能力检测装置
CN114544371A (zh) * 2022-02-25 2022-05-27 安徽华之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脚手架钢管强度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17084518U (zh) * 2022-04-21 2022-07-29 珠海市建安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用钢管抗弯曲能力检测装置
CN114993825A (zh) * 2022-06-02 2022-09-02 谢艳娇 一种建筑工程用材料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7403982U (zh) * 2022-06-10 2022-09-09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建筑质量检测装置
CN217443041U (zh) * 2021-09-30 2022-09-16 浙江祥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用强度检测装置
CN115655895A (zh) * 2022-09-07 2023-01-31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建筑钢结构应力检测设备
CN218847854U (zh) * 2022-11-03 2023-04-11 湖北精之源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钢筋抗弯检测装置
CN116175190A (zh) * 2023-03-10 2023-05-30 广东华途仕建材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式建筑铝板压弯开孔设备
CN116242598A (zh) * 2023-03-16 2023-06-09 刘俊伟 一种钢结构建筑构件的强度检测方法
CN116465751A (zh) * 2023-05-06 2023-07-21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一种建筑混凝土板材质量检测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01064B2 (en) * 2005-03-25 2007-04-10 Huber Engineered Woods Llc Panel bending machine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07899A1 (de) * 1993-03-12 1994-09-15 Foerdergemeinschaft Fuer Das S Biege- und Prüfvorrichtung für die Festigkeit von Probekörpern, vor allem mit Schweißverbindungen oder -nähten aus thermoplastischen Kunststoffen, sowie dafür geeignete Biegewinkel-Meßeinrichtung
CN215004661U (zh) * 2021-06-15 2021-12-03 刘峪欣 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装置
CN113776956A (zh) * 2021-08-17 2021-12-10 南京科杰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工程材料抗弯折检测设备
CN217443041U (zh) * 2021-09-30 2022-09-16 浙江祥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用强度检测装置
CN114383954A (zh) * 2021-12-25 2022-04-22 肖永生 一种建筑施工用钢管抗弯曲能力检测装置
CN114544371A (zh) * 2022-02-25 2022-05-27 安徽华之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脚手架钢管强度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17084518U (zh) * 2022-04-21 2022-07-29 珠海市建安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用钢管抗弯曲能力检测装置
CN114993825A (zh) * 2022-06-02 2022-09-02 谢艳娇 一种建筑工程用材料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7403982U (zh) * 2022-06-10 2022-09-09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建筑质量检测装置
CN115655895A (zh) * 2022-09-07 2023-01-31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建筑钢结构应力检测设备
CN218847854U (zh) * 2022-11-03 2023-04-11 湖北精之源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钢筋抗弯检测装置
CN116175190A (zh) * 2023-03-10 2023-05-30 广东华途仕建材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式建筑铝板压弯开孔设备
CN116242598A (zh) * 2023-03-16 2023-06-09 刘俊伟 一种钢结构建筑构件的强度检测方法
CN116465751A (zh) * 2023-05-06 2023-07-21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一种建筑混凝土板材质量检测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54379A (zh) 2023-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NL2024633B1 (en) Layered Sand - Gravel Screening Device
CN116754379B (zh) 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系统
CN111678792A (zh) 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装置
CN201096689Y (zh) 触摸屏检测设备
CN110514429A (zh) 一种键盘按键拉拔力检测机
CN114871129A (zh) 一种电子信息产品检测平台
CN112649288A (zh) 一种新材料料用蜂窝铝板抗折弯强度测试装置
CN112191767A (zh) 一种施工用钢筋折弯装置
CN209802850U (zh) 一种手机屏幕压力测试装置
CN209043715U (zh) 一种超纤皮革的弯折寿命测试装置
CN212646328U (zh) 一种用于胶类制品的拉力检测机
CN213657779U (zh) 一种薄膜测厚仪
CN211401641U (zh) 一种用于测试拉簧和压簧疲劳寿命的试验机
CN114608937A (zh) 一种工业生产流水线用产品硬度检测机器人
CN204314146U (zh) 变形测量装置及使用该变形测量装置的试验机
CN209326536U (zh) 一种滑轨中心距与高宽度自动测检装置
CN206460160U (zh) 稀土永磁体磁性均匀度检测系统
CN207675415U (zh) 用于开关按键寿命测试机的传动装置
CN212779898U (zh) 一种弹簧疲劳寿命检测装置
CN210637462U (zh) 一种同步带直线导轨滑台
CN210378411U (zh) 灯板检测装置
CN219224406U (zh) 一种用于硅橡胶的数显式弹性试验机
CN219531949U (zh) 一种光学调节装置
CN219201196U (zh) 一种实验室用建筑材料强度检测装置
CN218381600U (zh) 一种输送带寿命检测用耐久试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08

Address after: Room 901, Unit 2, Building 2, San Jian Ji Xiang Yuan, Lixia District,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0000

Applicant after: Chen Jie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19, Ge Village, Xujiapei Village, Shihuang Town, Shengzhou City,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2400

Applicant before: Shengzhou Banxia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