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47413A - 导管装置及心衰治疗器械 - Google Patents

导管装置及心衰治疗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47413A
CN116747413A CN202310768924.5A CN202310768924A CN116747413A CN 116747413 A CN116747413 A CN 116747413A CN 202310768924 A CN202310768924 A CN 202310768924A CN 116747413 A CN116747413 A CN 1167474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men
hole
tube
catheter devic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6892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是澈
陈梦萱
唐建
赵星海
赵北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lnovo Medical Wu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ulnovo Medical Wu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ulnovo Medical Wu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Pulnovo Medical Wu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6892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474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474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474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A61M25/1002Balloon catheters characterised by balloon sha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21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 A61M25/002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by the form of the lumen, e.g. cross-section, variable diamet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68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eter tip, e.g. shape, atraumatic tip, curved tip or tip struc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68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eter tip, e.g. shape, atraumatic tip, curved tip or tip structure
    • A61M25/007Side holes, e.g. their profiles or arrangements; Provisions to keep side holes unblock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A61M25/1018Balloon inflating or inflation-control devices
    • A61M25/10181Means for forcing inflation fluid into the balloon
    • A61M25/10183Compressible bulb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A61M25/1025Connections between catheter tubes and inflation tu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A61M2025/1043Balloon catheters with special features or adapted for special applications
    • A61M2025/1079Balloon catheters with special features or adapted for special applications having radio-opaque markers in the region of the ballo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02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materials

Abstract

提供一种导管装置及心衰治疗器械。导管装置包括:多腔体管,具有第一管腔、第二管腔、第三管腔和第四管腔,多腔体管的管壁沿远离其远端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其中:第一管腔贯穿多腔体管且用于供导丝穿入;第二管腔的远端封闭且与第二通孔连通,用于经第二通孔输送淋巴液或者造影液;第三管腔的远端封闭且延伸至多腔体管的近端,第三管腔与第一通孔连通,用于经第一通孔输送充压介质;第四管腔的远端封闭且延伸至多腔体管的近端,第四管腔与第三通孔连通,用于经第三通孔输送充压介质;第一球囊,与多腔体管外壁密封连接且通过第一通孔与第三管腔连通;及第二球囊,与多腔体管外壁密封连接且通过第三通孔与第四管腔连通。

Description

导管装置及心衰治疗器械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管装置及心衰治疗器械。
背景技术
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血液完全排出心脏而导致血液的灌注不足,由此发生的一系列症状。心衰一般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
急性心衰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是指因急性的心肌损害或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继而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水并可有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
慢性心衰分为右心衰竭和左心衰竭。右心衰竭时,右心室射血能力下降,右心残留较多血液,导致右心压力增加,血液流入右心费力。由于流入右心的是体循环血液,因此会有体循环淤血表现,又由于下肢处于身体的较低部位,因此下肢淤血最为严重。当水分从下肢血管里进入周围组织,便造成下肢水肿。左心衰竭时,因为流入左心的是肺循环血液,因此会导致左心房压和肺静脉压升高,继而引起肺淤血和肺水肿。
相关技术中,根据急性心衰的不同病情,初始治疗为吸氧,利尿剂、强心剂经静脉给与;病情仍不缓解,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来扩张收缩血管;病情严重,血压持续降低甚至心源性休克,需要监测血流动力学并采用应急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相关技术中的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有些患者对静脉注射利尿剂治疗反应良好,但其他患者则不然。这是因为,当体内液体过多时,大部分多余的液体实际上并不是存在于血管腔中,而是存在于细胞周围的间隙中,这种组织称为间质。为了充分减轻充血,首先需要将细胞间质中多余的液体移入血管中。对于健康人体,这种功能是通过淋巴系统引流实现的,由淋巴系统将液体积极地引流到心脏上方的大静脉中。然而,对于急性心衰患者来说,大静脉内的压力可能非常高,这会减缓甚至阻止淋巴液流入大静脉,从而阻碍缓解充血的过程。研究发现,不彻底的利尿(即体液储留)是再住院和死亡的有力预测因子,多达一半的急性心衰患者出院时没有被完全“利尿”,导致约25%的患者在一个月内再次入院,约一半的患者在六个月内再次入院。
如何提高心衰治疗的效果,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管装置及心衰治疗器械,以提升心衰治疗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导管装置,包括:多腔体管,具有彼此不相通的第一管腔、第二管腔、第三管腔和第四管腔,并且多腔体管的管壁沿远离其远端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其中,第一管腔贯穿多腔体管并且用于供导丝穿入;第二管腔的远端封闭,并且第二管腔与第二通孔连通,第二管腔用于经第二通孔输送淋巴液或者造影液;第三管腔的远端封闭,并且第三管腔延伸至多腔体管的近端,第三管腔与第一通孔连通,用于经第一通孔输送充压介质;第四管腔的远端封闭,并且第四管腔延伸至多腔体管的近端,第四管腔与第三通孔连通,用于经第三通孔输送充压介质;第一球囊,与多腔体管的外壁密封连接并且通过第一通孔与第三管腔连通;以及第二球囊,与多腔体管的外壁密封连接并且通过第三通孔与第四管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腔体管还具有与第一管腔、第二管腔、第三管腔和第四管腔均不相通的用于引流血液的第五管腔,并且多腔体管的管壁还设有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其中,第四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五通孔沿远离多腔体管的远端的方向依次设置,第五管腔的远端和近端封闭并且第五管腔与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管装置还包括:连接座,与多腔体管的近端连接且具有与第一管腔连通的第一接头、与第二管腔连通的第二接头、与第三管腔连通的第三接头、以及与第四管腔连通的第四接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管腔的近端封闭,导管装置还包括:轴流泵,设于第二管腔内;以及回流管,与第二管腔连通,用于在轴流泵的作用下将第二管腔内的淋巴液输送至静脉血管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管腔、第三管腔、第四管腔和第五管腔环绕分布在第一管腔的周侧,并且第三管腔和第四管腔相对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五管腔的远端与多腔体管的远端之间通过封堵材料封堵,第五管腔的近端与多腔体管的近端之间通过封堵材料封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的数量分别为多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管装置还包括:第一显影元件,设于多腔体管的外周且位于第一球囊内;以及第二显影元件,设于多腔体管的外周且位于第二球囊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腔体管的远端呈锥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的材料分别包括聚酰胺、聚氨酯、医用乳胶、医用硅胶、聚酰胺聚醚嵌段共聚物、以及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心衰治疗器械,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导管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心衰治疗中采用上述导管装置,可以增强淋巴系统的吸收和排出功能,从而更加高效地将淤积的组织间隙液转移,可以有效缓解体液潴留,提升心衰治疗的效果。
根据在下文中所描述的实施例,本公开的这些和其它方面将是清楚明白的,并且将参考在下文中所描述的实施例而被阐明。
附图说明
在下面结合附图对于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公开的更多细节、特征和优点被公开,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导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导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导管装置
110-多腔体管
11-第一管腔
12-第二管腔
13-第三管腔
14-第四管腔
15-第五管腔
16-第一通孔
17-第二通孔
18-第三通孔
19-第四通孔
20-第五通孔
120-第一球囊
130-第二球囊
140-连接座
41-第一接头
42-第二接头
43-第三接头
44-第四接头
160-轴流泵
170-回流管
51-封堵材料
21-第一显影元件
22-第二显影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人体拥有广布全身的淋巴管网和淋巴结,全部的淋巴管汇合至全身最大的两条淋巴导管,即左侧的胸导管和右侧的右淋巴导管,然后分别进入左、右锁骨下静脉。胸导管是全身最粗、最长的淋巴管,其收集左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淋巴,约占全身淋巴总量的75%。右淋巴导管收集右上半身的淋巴,约占全身淋巴总量的25%。
淋巴的功能是将血管析出的各类物质从组织间隙中吸收并通过淋巴循环再次注入血液循环。淋巴的流量是有限的,在一些情形下,由于血液淤积血管导致内压增大,使得血管析出的物质也大量增加,此时,淋巴便不能及时地将析出物质吸收并输送回血液循环。研究表明,大多数急性心衰患者在患病期间,其淋巴系统的正常排出功能会受到明显抑制。
本公开的发明人了解到,提升淋巴系统对组织间隙液体及物质吸收并输送的能力,在理论上可以有效延缓急性心衰产生的症状,但目前尚无相关功能的产品用于实际治疗中。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管装置及心衰治疗器械,有助于提升心衰治疗的效果。
如图1所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导管装置100,包括多腔体管110、第一球囊120和第二球囊130。多腔体管110具有彼此不相通的第一管腔11、第二管腔12、第三管腔13和第四管腔14,并且多腔体管110的管壁沿远离其远端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通孔16、第二通孔17和第三通孔18,其中,第一管腔11贯穿多腔体管110并且用于供导丝(图中未示出)(即下文中的长导丝)穿入,第二管腔12与第二通孔17连通并且用于经第二通孔17输送淋巴液或者造影液,第三管腔13与第一通孔16连通并且延伸至多腔体管110的近端并且用于经第一通孔16输送充压介质,第四管腔14与第三通孔18连通并且延伸至多腔体管110的近端并且用于经第三通孔18输送充压介质。第一球囊120与多腔体管110的外壁密封连接并且通过第一通孔16与第三管腔13连通。第二球囊130与多腔体管110的外壁密封连接并且通过第三通孔18与第四管腔14连通。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管腔11贯穿多腔体管110,第二管腔12、第三管腔13和第四管腔14的远端均处于封闭状态。
本公开实施例的导管装置100用于向淋巴管输送造影液或者从淋巴管中抽取淋巴液。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定义导管装置100或者其部件在延伸方向上更加靠近操作者的一端为“近端”,类似地,定义导管装置100或者其部件在延伸方向上更加远离操作者的一端为“远端”。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人体内置入上述导管装置100的操作过程依次为:使用穿刺针进行穿刺→在穿刺针中置入短导丝→拔出穿刺针→以短导丝为导向置入鞘管→拔出短导丝→以鞘管为导向置入长导丝→以长导丝为导向(长导丝穿过第一管腔11)置入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导管装置100并进行定位(可以借助外部影像探测设备)→拔出长导丝。
在将上述导管装置100置入人体并进行定位后,首先利用外部的充压介质输入设备,将充压介质通过第三管腔13充入第一球囊120、通过第四管腔14充入第二球囊130,以使第一球囊120和第二球囊130在充盈状态对包含淋巴管口的血管段进行封堵,此时,可在淋巴管口附近创建一个负压区域;之后,可以利用外部的造影液输入设备,使造影液依次经过第二管腔12、第二通孔17和淋巴管口的瓣膜结构进入淋巴管,或者,利用抽吸设备,使淋巴液在负压作用下依次经过淋巴管口的瓣膜结构、第二通孔17和第二管腔12被抽出。可见,该实施例导管装置100在介入人体时无需进入淋巴管。
在心衰治疗中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导管装置100,可以增强淋巴系统的吸收和排出功能,从而更加高效地将淤积的组织间隙液转移,可以有效缓解体液潴留,提升心衰治疗的效果。
如图1所示,多腔体管110的远端可以设计为呈锥形,这样,便于其在血管中顺利行进。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导管装置100还包括:设于多腔体管110的外周且位于第一球囊120内的第一显影元件21,以及设于多腔体管110的外周且位于第二球囊130内的第二显影元件22。
第一显影元件21和第二显影元件22可以为环形显影元件,其附着在多腔体管110的外侧壁。在手术中,可以利用外部影像探测设备(如X光探测设备)对第一显影元件21和第二显影元件22进行探测,从而精确获知其位置,实现对血管段的精确封堵以及对淋巴管口的精确定位。第一显影元件21和第二显影元件22的材料可以选自金、铂、铱、钽、钨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如图1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多腔体管110还具有与第一管腔11、第二管腔12、第三管腔13和第四管腔14均不相通的第五管腔15,并且多腔体管110的管壁还设有第四通孔19和第五通孔20,其中,第四通孔19、第一通孔16、第二通孔17、第三通孔18和第五通孔20沿远离多腔体管110的远端的方向依次设置,第五管腔15的远端和近端封闭,第五管腔15与第四通孔19和第五通孔20连通,用于通过第四通孔19和第五通孔20用于引流血液。
在该实施例中,即使第一球囊120和第二球囊130在充盈状态对包含淋巴管口的血管段进行了封堵,血液仍然可以通过第四通孔19、第五管腔15和第五通孔20进行引流,从而实现流动畅通,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甚至避免因血管堵塞而导致的手术风险。
如图1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导管装置100还包括连接座140,该连接座140与多腔体管110的近端连接且具有与第一管腔11连通的第一接头41、与第二管腔12连通的第二接头42、与第三管腔13连通的第三接头43、以及与第四管腔14连通的第四接头44。第一接头41用于供导丝穿入,第二接头42用于输送淋巴液或者造影液,第三接头43和第四接头44用于输送充压介质。以上接头中的一些接头,可以采用鲁尔接头,从而允许多个互相兼容的流体使用同一条管路进行管理。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淋巴液从第二接头42流出导管装置100,之后可以再通过其它导管经体外循环再次进入到人体的静脉血管中,从而回到人体循环中。
如图2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导管装置100,其第二管腔12的远端和近端均封闭,并且该导管装置100还包括设于第二管腔12内的轴流泵160,以及与第二管腔12连通的回流管170,回流管170用于在轴流泵160的作用下将第二管腔12内的淋巴液输送至静脉血管中。该实施例利用轴流泵160在第二管腔12内产生的负压,将淋巴液吸入第二管腔12,然后将淋巴液经回流管170、经体内循环送入静脉血管中,由于淋巴液不经体外循环,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手术的风险。
如图1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管腔12、第三管腔13、第四管腔14和第五管腔15环绕分布在第一管腔11的周侧,并且第三管腔13和第四管腔14相对布置。第一管腔11的截面形状可以呈圆形,第二管腔12、第三管腔13、第四管腔14和第五管腔15可以采用相同的截面形状设计。该实施例各管腔布置方式可以使其承压均衡,有利于提高输送效率和延长使用的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五管腔15的近端与多腔体管110的近端之间通过封堵材料51封堵,第五管腔15的远端与多腔体管110的远端之间通过封堵材料51封堵,从而形成两端封闭的第五管腔15。也即,多腔体管110在制作时,首先采用常规挤出工艺成型出五腔管体,然后通过填入封堵材料51,形成第五管腔15,使得多腔体管110的制作工艺较为简便。类似的,第二管腔12、第三管腔13、第四管腔14的远端也可以通过封堵材料进行封闭。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通孔16和第三通孔18的数量分别为多个,这样,可以提高对第一球囊120和第二球囊130进行充压的效率,使其快速膨胀。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球囊120和第二球囊130采用顺应性材料,可以在较低压力下可获得较大的膨胀直径,并且,随着压力的提升,其膨胀直径增长明显,从而在膨胀后可以有效锚定,在血管中提供可靠支撑。第一球囊120和第二球囊130的材料可以分别包括聚酰胺、聚氨酯、医用乳胶、医用硅胶、聚酰胺聚醚嵌段共聚物、以及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心衰治疗器械,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导管装置100。该心衰治疗器械除导管装置100外,还可以配有造影液输入设备、淋巴液抽吸设备、充压介质输入设备、X光探测设备等。
基于导管装置100的上述设计,可以使用心衰治疗器械获得较佳的心衰治疗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尺寸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尺寸,使用这些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并且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说明书提供了能够用于实现本公开的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应当理解的是,这些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完全是示例性的,并且不用于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公开的说明书的公开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想到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导管装置,包括:
多腔体管,具有彼此不相通的第一管腔、第二管腔、第三管腔和第四管腔,并且所述多腔体管的管壁沿远离其远端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其中,
所述第一管腔贯穿所述多腔体管并且用于供导丝穿入;
所述第二管腔的远端封闭,并且所述第二管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二管腔用于经所述第二通孔输送淋巴液或者造影液;
所述第三管腔的远端封闭,并且所述第三管腔延伸至所述多腔体管的近端,所述第三管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用于经所述第一通孔输送充压介质;
所述第四管腔的远端封闭,并且所述第四管腔延伸至所述多腔体管的近端,所述第四管腔与所述第三通孔连通,用于经所述第三通孔输送充压介质;
第一球囊,与所述多腔体管的外壁密封连接并且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三管腔连通;以及
第二球囊,与所述多腔体管的外壁密封连接并且通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四管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装置,其中,
所述多腔体管还具有与所述第一管腔、所述第二管腔、所述第三管腔和所述第四管腔均不相通的用于引流血液的第五管腔,并且所述多腔体管的管壁还设有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其中,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沿远离所述多腔体管的远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五管腔的远端和近端封闭并且所述第五管腔与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管装置,还包括:
连接座,与所述多腔体管的近端连接且具有与所述第一管腔连通的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管腔连通的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三管腔连通的第三接头、以及与所述第四管腔连通的第四接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管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管腔的近端封闭,所述导管装置还包括:
轴流泵,设于所述第二管腔内;以及
回流管,与所述第二管腔连通,用于在所述轴流泵的作用下将所述第二管腔内的淋巴液输送至静脉血管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管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管腔、所述第三管腔、所述第四管腔和所述第五管腔环绕分布在所述第一管腔的周侧,并且所述第三管腔和所述第四管腔相对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管装置,其中,
所述第五管腔的远端与所述多腔体管的远端之间通过封堵材料封堵,所述第五管腔的近端与所述多腔体管的近端之间通过封堵材料封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的数量分别为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装置,还包括:
第一显影元件,设于所述多腔体管的外周且位于所述第一球囊内;以及
第二显影元件,设于所述多腔体管的外周且位于所述第二球囊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装置,其中,
所述多腔体管的远端呈锥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球囊和所述第二球囊的材料分别包括聚酰胺、聚氨酯、医用乳胶、医用硅胶、聚酰胺聚醚嵌段共聚物、以及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11.一种心衰治疗器械,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装置。
CN202310768924.5A 2023-06-27 2023-06-27 导管装置及心衰治疗器械 Pending CN1167474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68924.5A CN116747413A (zh) 2023-06-27 2023-06-27 导管装置及心衰治疗器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68924.5A CN116747413A (zh) 2023-06-27 2023-06-27 导管装置及心衰治疗器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47413A true CN116747413A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54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68924.5A Pending CN116747413A (zh) 2023-06-27 2023-06-27 导管装置及心衰治疗器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4741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17046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solated pelvic perfusion
US5015232A (en) Decompression enteroclysis balloon catheter
EP0054053B1 (en) Multipurpose catheter with multiple lumens including a fluid plug in one lumen and a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for
US4301797A (en) Balloon-tipped extracorporeal cannul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sertion of same
JPH11507862A (ja) デュアルルーメン型カテーテル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US10143822B2 (en) Valved tip catheters
US782435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venting contrast associated nephropathy
JPH11500051A (ja) 腹水バルブ
US9707339B2 (en) High flow rate dual reservoir port system
JPH08508186A (ja)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及び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で潅流するための装置
JP2009518070A (ja) 拍動回転式心室ポンプ
JP2013078575A (ja) 外部流れチャネルを備えるカテーテル
US20220054807A1 (en) Catheter pump device for local reduction of venous pressure
US10166321B2 (en) High-flow port and infusion needle systems
WO2020259358A1 (zh) 心脏冠状静脉血流阻断装置
CN116747413A (zh) 导管装置及心衰治疗器械
CN210813402U (zh) 一种膜状囊导尿管
CN220276114U (zh) 导管装置及心衰治疗器械
CN215386368U (zh) 一种血液透析导管
CN208212284U (zh) 一种抗溢尿保护尿管
CN116688328A (zh) 导管器械及心衰治疗器械
CN116688327A (zh) 导管装置及心衰治疗器械
CN116688326A (zh) 球囊鞘管及心衰治疗器械
CN216536389U (zh) 一种防回流输液器
CN215741279U (zh) 一种新型的双腔导尿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9949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