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45025A - 用于水过滤的膜 - Google Patents

用于水过滤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45025A
CN116745025A CN202280009779.6A CN202280009779A CN116745025A CN 116745025 A CN116745025 A CN 116745025A CN 202280009779 A CN202280009779 A CN 202280009779A CN 116745025 A CN116745025 A CN 1167450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sphate
phosphine
bis
ethyl
prep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977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克日什托夫·特尔扎斯库斯
雷伊汗·森古尔-塔斯德米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quaporin AS
Original Assignee
Aquaporin 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quaporin AS filed Critical Aquaporin AS
Publication of CN116745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450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9/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9/12Composite membranes; Ultra-thin membranes
    • B01D69/125In situ manufacturing by polymerisation, polycondensation, cross-linking or chemical reaction
    • B01D69/1251In situ manufacturing by polymerisation, polycondensation, cross-linking or chemical reaction by interfacial polymeris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7/00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B01D67/0002Organic membrane manufacture
    • B01D67/0006Organic membrane manufacture by chemical rea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3/00Apparatu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3/02Hollow fibre modules
    • B01D63/021Manufacturing thereof
    • B01D63/0233Manufacturing thereof forming the bund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3/00Apparatu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3/10Spiral-wound membrane modules
    • B01D63/101Spiral win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9/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9/12Composite membranes; Ultra-thin membranes
    • B01D69/125In situ manufacturing by polymerisation, polycondensation, cross-linking or chemical rea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9/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9/14Dynamic membranes
    • B01D69/141Heterogeneous membranes, e.g. containing dispersed material; Mixed matrix membranes
    • B01D69/142Heterogeneous membranes, e.g. containing dispersed material; Mixed matrix membranes with "carriers"
    • B01D69/144Heterogeneous membranes, e.g. containing dispersed material; Mixed matrix membranes with "carriers" containing embedded or bound biomolecu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71/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71/06Organic material
    • B01D71/56Polyamides, e.g. polyester-am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23/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preparation
    • B01D2323/219Specific solvent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23/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preparation
    • B01D2323/36Introduction of specific chemical grou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23/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preparation
    • B01D2323/4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preparation in-situ membrane form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24Water desalination
    • Y02A20/131Reverse-osmosi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备半透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包括多官能胺单体的水性相,用所述水性相覆盖多孔支撑膜的表面,施加包括多官能酰卤单体、含磷化合物和助溶剂的有机相,以及允许所述多官能胺单体和所述多官能酰卤单体进行界面聚合反应以形成聚酰胺薄膜复合层。有机相中助溶剂连同磷化合物的存在增强了磷化合物的效果,使得水通量增加,而基本上不牺牲盐截留率。

Description

用于水过滤的膜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水过滤的膜,特别是进行正渗透(FO)、反渗透(RO)或压力辅助正渗透(PAFO)的膜形式。本公开还涉及用于水过滤的膜的生产以及该膜用于进行正渗透操作的用途。
背景技术
反渗透(RO)通常用于处理包含溶解盐的水。应用反渗透技术的实例是使用海水或半咸水生产脱盐饮用水。近年来,正渗透(FO)变得越来越流行。在正渗透设备中,进料通常被脱水以浓缩进料流,而汲取溶液被迁移穿过膜的水稀释。
用于RO和FO的膜可以包括支撑膜和附接至支撑膜的活性层。任选地,膜还可以包括第三层,即通常由非织造聚酯纤维制备的底层。活性层决定了膜就通量、溶质截留率和污染倾向而言的特性和性能。活性层通常是聚酰胺的薄膜复合(TFC)层。聚酰胺TFC层可以通过水相中的二胺和有机相中的酰氯之间的界面聚合在支撑膜上制造。通常,二胺是1,3-苯二胺(MPD),并且酰氯是1,3,5-苯三甲酰氯(TMC)。
有效的膜期望地具有高的水通量和高的溶质截留率。然而,这两种特性通常是相互排斥的,因为需要更高的溶质截留率的具有小孔的更致密的膜阻碍了高水通量。因此,广泛的研究集中于开发既具有较高程度的水通量又具有可接受的溶质截留率的膜。
实现高水通量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向水相(即,二胺溶液)中添加添加剂来提高单体扩散率。例如,在水相中添加醇和醚可导致更高的渗透物通量和更高的盐截留率。通过添加20wt%的异丙醇制备的聚酰胺膜所示出的高性能是,在1.5MPa下,对于1500ppm NaCl的截留率为99.7%,并且水通量超过1.7m3/(m2d),这是没有异丙醇制备的膜(参见美国专利5,614,099)的约1.7倍。Lin Zhao,Philip C.-Y.Chang,W.S.Winston Ho,High-flux reverseosmosis membranes incorporated with hydrophilic additives for brackish waterdesalination,Desalination 308(2012)225–232公开了向水相中添加亲水性添加剂导致更高的水通量和更高的盐截留率。通过添加2.85wt%的邻-氨基苯甲酸以及通过在5wt%的甘油和6wt%的CSA-TEA盐的水性溶液中浸泡随后在90℃下干燥14min的后处理而制备的聚酰胺膜所示出的最佳性能是,在1.55MPa下,对于2000ppm NaCl的截留率为98.8%并且渗透物通量超过2.1m3/(m2d),这是没有亲水性添加剂制备的膜的超过两倍。W.Xie,G.M.Geise,B.D.Freeman,H.S.Lee,G.Byun,J.E.McGrath,Polyamide interfacial compositemembranes prepared from m-phenylene diamine,trimesoyl chloride and a newdisulfonated diamine,J.Membr.Sci.403–404(2012)152–161报道了优化在二胺和酰氯之间的浓度导致更高的渗透物通量和更高的盐截留率。
实现更高的水通量的另一种方法是向有机相中添加添加剂。Byeong-Heon Jeonga,Eric M.V.Hoek,Yushan Yan b,Arun Subramani,Xiaofei Huanga,Gil Hurwitz,AsimK.Ghosha,Anna Jawor,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of thinfllm nanocomposites:anew concept for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s,J.Membr.Sci.294(2007)1–7公开了一种新的膜概念,由此通过向有机相中添加无机纳米尺寸的颗粒(例如,沸石)来完成制造,这导致更高的渗透物通量。C.Kong,A.Koushima,T.Kamada,T.Shintani,M.Kanezashi,T.Yoshioka,T.Tsuru,Enhanced performance of inorganic–polyamide nanocompositemembranes prepared by metal alkoxide-assisted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J.Membr.Sci.366(2011)382–388公开了通过向有机相中添加金属醇盐,有机-无机杂化膜的更高的渗透物通量。通过添加5wt%的苯基三乙氧基硅烷制备的聚酰胺膜所示出的最佳性能具有可忽略不计的截留率损失。C.Kong,M.Kanezashi,T.Yamamoto,T.Shintani,T.Tsuru,Co-solvent-mediated synthesis of thin polyamide membranes,J.Membr.Sci.362(2010)76–80以及C.Kong,以及T.Shintani,T.Kamada,V.Freger,T.Tsuru,Co-solvent-mediated synthesis of thin polyamide membranes,J.Membr.Sci.384(2011)10–16公开了向有机相中添加助溶剂增强了界面处的混溶性,并且使用模型类型的聚酰胺(其是MPD/TMC聚酰胺)不向水相中添加添加剂导致高程度的渗透物通量。通过向有机相中添加2wt%的丙酮制备的聚酰胺膜所示出的最佳性能是,在1.5MPa下,对于500ppm的葡萄糖,葡萄糖截留率为99.4%,并且水通量超过1.4m3/(m2 d),这是没有丙酮制备的膜的约4倍。
Takashi Kamada,Tomomi Ohara,Takuji Shintani,Toshinori Tsuru,Controlled surface morphology of polyamide membranes via the addition of co-solvent for improved permeate flux,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467(2014)303–312公开了通过界面聚合制备具有受控表面形态的聚酰胺膜,其中将包括丙酮、乙酸乙酯、二乙醚、甲苯、异丙醇(IPA)和N,N0-二甲基甲酰胺(DMF)的助溶剂添加到有机相中,这使得可以控制表面形态。Zhaofeng Liu,Guiru Zhu,Yulin Wei,Dapeng Zhang,Lei Jiang,Haizeng Wang和Congjie Gao,Enhanced flux performance of polyamide compositemembranes prepared via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assisted with ethylformate,Water Science&Technology,76.7(2017)1884-1894公开了将作为助溶剂的甲酸乙酯添加到有机相中。
US 6,337,018 B1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复合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多官能酰卤和多官能胺之间反应之前和/或期间,使含磷化合物与多官能酰卤接触,以提供具有更高通量和/或截留率的改进膜。
为了节约能量,用于例如反渗透或正渗透的膜组件的用户需要进一步优化半透膜,以增加水的通量,同时维持进料溶液中基本相同的溶质的保留或截留率。
发明内容
在第一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制备半透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包括多官能胺单体的水性相,
·用所述水性相覆盖多孔支撑膜的表面,
·施加包括多官能酰卤单体、含磷化合物和助溶剂的有机相,以及
·允许所述多官能胺单体和所述多官能酰卤单体进行界面聚合反应以形成聚酰胺薄膜复合层。
本文所报道的实验出人意料地示出,有机相中助溶剂连同磷化合物的存在增强了磷化合物的效果,使得与仅存在磷化合物的膜的通量相比,水通量增加。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助溶剂由式R1-O-R2表示,其中,
R1选自包括以下的组:直链或支链C1-C6低级烷基、C1-C6低级烯基或C1-C6低级炔基,任选地被独立地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1至3个取代基取代:甲基、乙基、丙基、氟、氯、溴、碘、羟基、醛、羧酸、胺、酰胺、腈、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及其任何组合,以及
R2选自包括以下的组:直链或支链C1-C6低级烷基、C1-C6低级烯基、C1-C6低级炔基、羰基C1-C6低级烷基、羰基C1-C6低级烯基、羰基C1-C6低级炔基,任选地被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1至3个取代基取代:甲基、乙基或丙基、氟、氯、溴、碘、羟基、醛、羧酸、胺、酰胺、腈、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及其任何组合。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实现方式中,R1是C1-C6低级烷基并且R2是C1-C6低级烷基或羰基C1-C6低级烷基。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实现方式中,所述助溶剂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甲酸乙酯、乙酸乙酯和二乙醚。
在第一方面的第四实现方式中,所述助溶剂是硅烷或芳族化合物。
在第一方面的第五实现方式中,所述硅烷由通式X3-Si-R1表示,其中X是独立地选自由F、Cl、Br和I组成的组的卤素,并且R1如上定义。
在第一方面的第六实现方式中,所述R1是三氟C1-C6-烷基,诸如三氟丙基。
在第一方面的第七实现方式中,所述芳族化合物包括苯环,所述苯环任选地被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1至5个取代基取代:甲基、乙基、丙基、氟、氯、溴、碘、羟基、醛、羧酸、胺、酰胺、腈、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及其任何组合。
在第一方面的第八实现方式中,所述芳族化合物是均三甲苯。
在第一方面的第九实现方式中,在使所述多官能酰卤和所述多官能胺反应的步骤之前使所述含磷化合物与所述多官能酰卤反应。
在第十实现方式中,所述含磷化合物具有的与所述多官能酰卤的相互作用能大于约4.0kcal/mol。
在第十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含磷化合物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磷酸酯、亚磷酸酯、膦、氧化膦、膦酸酯、二膦酸酯、次膦酸酯、次亚膦酸酯、亚膦酸酯、焦磷酸酯、焦磷酰胺、磷酰胺、硫代磷酸酯、二硫代磷酸酯和硫代磷酰胺酯。
在第十二实现方式中,所述含磷化合物由下式表示:
其中,Z是相同或不同的并且选自:R2、O-P-(R2)2、P(O)-X2、(P(-R2))m-P-X2、(O-P(-R2))m-O-P-R2 2、(P(O)(-R2))m-P(O)-R2 2以及(O-P(O)(-R2))m-O-P(O)-R2 2;P是磷,O是氧,m是1至5的整数;Y是O或非键合的电子对,R2如上定义,X是相同或不同的并且选自:R3和R3-O,R3是相同或不同的并且选自H(氢)以及含碳部分,所述含碳部分独立地选自R2基团。
在第十三实现方式中,所述含磷化合物选自包括以下的组:磷酸三甲基酯、磷酸三乙基酯、磷酸三丁基酯、亚磷酸二丁基酯、亚磷酸双(2-乙基己基)酯、三苯基膦、磷酸三苯基酯、三苯基膦、磷酸三丁基酯、二叔丁基二异丙基亚磷酰胺、丁基膦酸二丁基酯和三辛基膦。
在第十四实现方式中,所述含磷化合物在所述有机相中的浓度为0.2至5%。
在第十五实现方式中,所述助溶剂在所述有机相中的浓度为0.001至5%。
在第十六实现方式中,所述含磷化合物和所述助溶剂在所述有机相中的浓度之间的比例为5:1至1:5。
在第十七实现方式中,所述有机相的主要溶剂包括直链或支链C5-C12烷烃。
在第十八实现方式中,所述水性相进一步包括具有在其中引入水通道蛋白的囊泡。
在第十九实现方式中,所述囊泡包括作为囊泡膜形成材料的聚-嵌段-(2-甲基噁唑啉)-聚-嵌段-(二甲基硅氧烷)(PMOXA-PDMS)和胺官能化的聚(二甲基硅氧烷)。
在第二十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膜包括聚砜或聚醚砜聚合物。
在第二十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多孔支撑膜是中空纤维。
在第二十二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在壳体中组装中空纤维束来生产中空纤维组件的另外步骤,其中,用于传递第一溶液的入口在一端连接至所述中空纤维的内腔并且出口在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内腔,并且在所述壳体中设置入口用于将第二溶液传递至与所述壳体连接的出口。
在第二十三实现方式中,所述多孔支撑膜是平板。
在第二十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卷绕所述平板膜来生产螺旋卷式组件的另外步骤。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涉及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半透膜。
在第三方面,本发明涉及中空纤维组件。
在第四方面,本发明涉及螺旋卷式组件。
在第五方面,本发明涉及所述中空纤维组件或所述螺旋卷式组件用于通过反渗透制备水渗透物的用途。
在第六方面,本发明涉及所述中空纤维组件或所述螺旋卷式膜组件用于通过正渗透来浓缩产物溶液的用途。
具体实施方式
多官能胺单体可以具有伯或仲氨基基团,并且可以是芳族的(例如,间苯二胺、对苯二胺、1,3,5-三氨基苯、1,3,4-三氨基苯、3,5-二氨基苯甲酸、2,4-二氨基甲苯、2,4-二氨基苯甲醚和亚二甲苯基二胺)或脂族的(例如,乙二胺、丙二胺、二亚乙基三胺、二亚丙基三胺、苯三胺、双(六亚甲基)三胺、双(六亚甲基)三胺、双(3-氨基丙基)胺、六亚甲基二胺、N-牛油烷基二亚丙基、1,3,5-三嗪-2,4,6-三胺和三(2-二氨基乙基)胺)。多官能胺单体合适地是二胺或三胺化合物。优选的多胺物质的实例包括具有两个或三个氨基基团的芳族伯胺,最特别的是间苯二胺(MPD),以及具有两个氨基基团的脂族仲胺,最特别的是哌嗪。
多官能酰卤单体通常是二酰卤或三酰卤化合物,其可以选自均苯三甲酰氯(TMC)、均苯三甲酰溴、间苯二甲酰氯(IPC)、间苯二甲酰溴、对苯二甲酰氯(TPC)、对苯二甲酰溴、己二酰氯、氰尿酰氯以及这些化合物的混合物。单体的多官能酰卤优选地由非极性有机溶剂涂覆,尽管多官能酰卤可以从气相中递送(对于具有足够蒸气压的多酰卤)。多官能酰卤本质上优选地是芳族的,并且每分子包含至少两个以及优选三个酰卤基团。由于其成本较低且更大的可用性,氯化物通常优于相应的溴化物或碘化物。一种优选的多官能酰基是TMC。
含磷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制,并且不同种类的化合物可以结合使用。
优选类别的含磷化合物可以以下由下面的式1表示:
其中,Z是相同或不同的并且选自X、O-P-(X)2、P(O)-X2、(P(-X))m-P-X2、(O-P(-X))m-O-P-X2、(P(O)(-X))m-P(O)-X2以及(O-P(O)(-X))m-O-P(O)-X2,其中P是磷,O是氧,m是1至5的整数;Y是O(氧)或非键合的电子对,分别如式2和3所示;
其中,X是相同或不同的并且选自:R、R-O-R或O-R,R是相同或不同的并且选自H(氢)和/或含碳部分。优选地选择Z基团,使得它们共同使含磷化合物基本上可溶于有机溶液。
短语“相同或不同的”旨在意指由单个符号(例如“R”)表示的单独的基团在给定的化合物中可以是不同的。例如,对于任何给定的化合物,一个R基团可以是氢,而其他R基团可以是丁基基团。
术语“含碳部分”旨在意指支链和非支链的非环状基团,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戊基、2-戊基、3-戊基、叔丁基等,其可以是未取代的或取代的(例如,被酰胺基团、醚基团、酯基团、砜基团、羰基基团、酸酐、氰化物、腈、异氰酸酯、氨基甲酸酯、β-羟基酯、双键和三键等取代),以及环状基团,例如,环戊基、环己基,芳族基团,例如苯基、杂环等,其可以是未取代的或取代的(例如,被甲基、乙基、丙基、羟基、酰胺、醚、砜、羰基、酯等取代)。环状部分可以通过脂族连接基团(例如,甲基、乙基等)连接到磷原子上。
优选的含碳部分包括未取代的、支链或非支链的C1-C12基团,并且更优选C1-C8脂族基团,诸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2-甲基丁基、3-甲基丁基、2-乙基丁基、戊基、己基等。此外,优选的部分包括苯基基团。磷化合物的优选子类的实例由式4-9表示:
其中,R、P和O如前所定义。这样的含磷化合物是可商购的,或者可以使用已知的方法合成,参见,例如Whetstone的美国专利号2,648,696(通过援引并入本文),以及Aharoni等人,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Volume 22,2579-2599。
适用的含磷化合物的类别的实例包括:磷酸酯(phosphates)(例如,磷酸酯(phosphate esters))、亚磷酸酯、膦、氧化膦、膦酸酯(包括二膦酸酯)、次膦酸酯、次亚膦酸酯(phosphinites)、亚膦酸酯、焦磷酸酯、焦磷酰胺、磷酰胺、硫代磷酸酯(包括二硫代磷酸酯、二硫代磷酸酯)、硫代磷酰胺酯(phosphoro amido thionates)以及硫代膦酸酯(phosphonothioates)(包括二硫代膦酸酯(phosphonodithioates))。以下提供了每一类别的特定实例的非全面性列表。
磷酸三酯的特定实例包括:磷酸三甲基酯、磷酸三乙基酯、磷酸三(1-丙基)酯、磷酸三(2-丙基)酯、磷酸三(1-丁基)酯、磷酸三(2-丁基)酯、磷酸三(1-叔丁基)酯、磷酸三(2-叔丁基)酯、磷酸三(1-戊基)酯、磷酸三(2-戊基)酯、磷酸三(3-戊基)酯、磷酸三(1-己基)酯、磷酸三(2-己基)酯、磷酸三(3-己基)酯、磷酸三(1-庚基)酯、磷酸三(2-庚基)酯、磷酸三(3-庚基)酯、磷酸三(4-庚基)酯、磷酸三(1-辛基)酯、磷酸三(2-辛基)酯、磷酸三(3-辛基)酯、磷酸三(4-辛基)酯、磷酸三(1-CH3(CH2)8)酯、磷酸三(2-CH3(CH2)8)酯、磷酸三(3-CH3(CH2)8)酯、磷酸三(4-CH3(CH2)8)酯、磷酸三(1-CH3(CH2)9)酯、磷酸三(2-CH3(CH2)9)酯、磷酸三(3-CH3(CH2)9)酯、磷酸三(4-CH3(CH2)9)酯、磷酸三(5-CH3(CH2)9)酯、磷酸三(1-CH3(CH2)10)酯、磷酸三(2-CH3(CH2)10)酯、磷酸三(3-CH3(CH2)10)酯、磷酸三(4-CH3(CH2)10)酯、磷酸三(5-CH3(CH2)10)酯、磷酸三(1-CH3(CH2)11)酯、磷酸三(2-CH3(CH2)11)酯、磷酸三(3-CH3(CH2)11)酯、磷酸三(4-CH3(CH2)11)酯、磷酸三(5-CH3(CH2)11)酯、磷酸三(6-CH3(CH2)11)酯、磷酸三(1-CH3(CH2)12)酯、磷酸三(2-CH3(CH2)12)酯、磷酸三(3-CH3(CH2)12)酯、磷酸三(4-CH3(CH2)12)酯、磷酸三(5-CH3(CH2)12)酯、磷酸三(6-CH3(CH2)12)酯、磷酸三(甲基戊基)酯、磷酸三(乙基戊基)酯、磷酸三(甲基己基)酯、磷酸三(乙基己基)酯、磷酸三(丙基己基)酯、磷酸三(甲基庚基)酯、磷酸三(乙基庚基)酯、磷酸三(二乙基庚基)酯、磷酸三(甲基辛基)酯、磷酸三(二甲基辛基)酯、磷酸甲基二-(-乙基)酯、磷酸甲基二-(1-丙基)酯、磷酸甲基二-(2-丙基)酯、磷酸甲基二-(1-丁基)酯、磷酸甲基二-(2-丁基)酯、磷酸甲基二-(1-叔丁基)酯、磷酸甲基二-(2-叔丁基)酯、磷酸甲基二-(1-戊基)酯、磷酸甲基二-(2-戊基)酯、磷酸甲基二-(3-戊基)酯、磷酸甲基二-(1-己基)酯、磷酸甲基二-(2-己基)酯、磷酸甲基二-(3-己基)酯、磷酸甲基二-(1-庚基)酯、磷酸甲基二-(2-庚基)酯、磷酸甲基二-(3-庚基)酯、磷酸甲基二-(4-庚基)酯、磷酸甲基二-(1-辛基)酯、磷酸甲基二-(2-辛基)酯、磷酸甲基二-(3-辛基)酯、磷酸甲基二-(4-辛基)酯、磷酸甲基二-(1-CH3(CH2)8)酯、磷酸甲基二-(2-CH3(CH2)8)酯、磷酸甲基二-(3-CH3(CH2)8)酯、磷酸甲基二-(4-CH3(CH2)8)酯、磷酸甲基二-(1-CH3(CH2)9)酯、磷酸甲基二-(2-CH3(CH2)9)酯、磷酸甲基二-(3-CH3(CH2)9)酯、磷酸甲基二-(4-CH3(CH2)9)酯、磷酸甲基二-(5-CH3(CH2)9)酯、磷酸甲基二-(1-CH3(CH2)10)酯、磷酸甲基二-(2-CH3(CH2)10)酯、磷酸甲基二-(3-CH3(CH2)10)酯、磷酸甲基二-(4-CH3(CH2)10)酯、磷酸甲基二-(5-CH3(CH2)10)酯、磷酸甲基二-(1-CH3(CH2)11)酯、磷酸甲基二-(2-CH3(CH2)11)酯、磷酸甲基二-(3-CH3(CH2)11)酯、磷酸甲基二-(4-CH3(CH2)11)酯、磷酸甲基二-(5-CH3(CH2)11)酯、磷酸甲基二-(6-CH3(CH2)11)酯、磷酸甲基二-(1-CH3(CH2)12)酯、磷酸甲基二-(2-CH3(CH2)12)酯、磷酸甲基二-(3-CH3(CH2)12)酯、磷酸甲基二-(4-CH3(CH2)12)酯、磷酸甲基二-(5-CH3(CH2)12)酯、磷酸甲基二-(6-CH3(CH2)12)酯、磷酸乙基二-(1-丙基)酯、磷酸乙基二-(2-丙基)酯、磷酸乙基二-(1-丁基)酯、磷酸乙基二-(2-丁基)酯、磷酸乙基二-(1-叔丁基)酯、磷酸乙基二-(2-叔丁基)酯、磷酸乙基二-(1-戊基)酯、磷酸乙基二-(2-戊基)酯、磷酸乙基二-(3-戊基)酯、磷酸乙基二-(1-己基)酯、磷酸乙基二-(2-己基)酯、磷酸乙基二-(3-己基)酯、磷酸乙基二-(1-庚基)酯、磷酸乙基二-(2-庚基)酯、磷酸乙基二-(3-庚基)酯、磷酸乙基二-(4-庚基)酯、磷酸乙基二-(1-辛基)酯、磷酸乙基二-(2-辛基)酯、磷酸乙基二-(3-辛基)酯、磷酸乙基二-(4-辛基)酯、磷酸乙基二-(1-CH3(CH2)8)酯、磷酸乙基二-(2-CH3(CH2)8)酯、磷酸乙基二-(3-CH3(CH2)8)酯、磷酸乙基二-(4-CH3(CH2)8)酯、磷酸乙基二-(1-CH3(CH2)9)酯、磷酸乙基二-(2-CH3(CH2)9)酯、磷酸乙基二-(3-CH3(CH2)9)酯、磷酸乙基二-(4-CH3(CH2)9)酯、磷酸乙基二-(5-CH3(CH2)9)酯、磷酸乙基二-(1-CH3(CH2)10)酯、磷酸乙基二-(2-CH3(CH2)10)酯、磷酸乙基二-(3-CH3(CH2)10)酯、磷酸乙基二-(4-CH3(CH2)10)酯、磷酸乙基二-(5-CH3(CH2)10)酯、磷酸乙基二-(1-CH3(CH2)11)酯、磷酸乙基二-(2-CH3(CH2)11)酯、磷酸乙基二-(3-CH3(CH2)11)酯、磷酸乙基二-(4-CH3(CH2)11)酯、磷酸乙基二-(5-CH3(CH2)11)酯、磷酸乙基二-(6-CH3(CH2)11)酯、磷酸乙基二-(1-CH3(CH2)12)酯、磷酸乙基二-(2-CH3(CH2)12)酯、磷酸乙基二-(3-CH3(CH2)12)酯、磷酸乙基二-(4-CH3(CH2)12)酯、磷酸乙基二-(5-CH3(CH2)12)酯、磷酸乙基二-(6-CH3(CH2)12)酯、磷酸1-丙基二-(2-丙基)酯、磷酸1-丙基二-(1-丁基)酯、磷酸1-丙基二-(2-丁基)酯、磷酸1-丙基二-(1-叔丁基)酯、磷酸1-丙基二-(2-叔丁基)酯、磷酸1-丙基二-(1-戊基)酯、磷酸1-丙基二-(2-戊基)酯、磷酸1-丙基二-(3-戊基)酯、磷酸1-丙基二-(1-己基)酯、磷酸1-丙基二-(2-己基)酯、磷酸1-丙基二-(3-己基)酯、磷酸1-丙基二-(1-庚基)酯、磷酸1-丙基二-(2-庚基)酯、磷酸1-丙基二-(3-庚基)酯、磷酸1-丙基二-(4-庚基)酯、磷酸1-丙基二-(1-辛基)酯、磷酸1-丙基二-(2-辛基)酯、磷酸1-丙基二-(3-辛基)酯、磷酸1-丙基二-(4-辛基)酯、磷酸1-丙基二-(1-CH3(CH2)8)酯、磷酸1-丙基二-(2-CH3(CH2)8)酯、磷酸1-丙基二-(3-CH3(CH2)8)酯、磷酸1-丙基二-(4-CH3(CH2)8)酯、磷酸1-丙基二-(1-CH3(CH2)9)酯、磷酸1-丙基二-(2-CH3(CH2)9)酯、磷酸1-丙基二-(3-CH3(CH2)9)酯、磷酸1-丙基二-(4-CH3(CH2)9)酯、磷酸1-丙基二-(5-CH3(CH2)9)酯、磷酸1-丙基二-(1-CH3(CH2)10)酯、磷酸1-丙基二-(2-CH3(CH2)10)酯、磷酸1-丙基二-(3-CH3(CH2)10)酯、磷酸1-丙基二-(4-CH3(CH2)10)酯、磷酸1-丙基二-(5-CH3(CH2)10)酯、磷酸1-丙基二-(1-CH3(CH2)11)酯、磷酸1-丙基二-(2-CH3(CH2)11)酯、磷酸1-丙基二-(3-CH3(CH2)11)酯、磷酸1-丙基二-(4-CH3(CH2)11)酯、磷酸1-丙基二-(5-CH3(CH2)11)酯、磷酸1-丙基二-(6-CH3(CH2)11)酯、磷酸1-丙基二-(1-CH3(CH2)12)酯、磷酸1-丙基二-(2-CH3(CH2)12)酯、磷酸1-丙基二-(3-CH3(CH2)12)酯、磷酸1-丙基二-(4-CH3(CH2)12)酯、磷酸1-丙基二-(5-CH3(CH2)12)酯、磷酸1-丙基二-(6-CH3(CH2)12)酯、磷酸2-丙基二-(1-丁基)酯、磷酸2-丙基二-(2-丁基)酯、磷酸2-丙基二-(1-叔丁基)酯、磷酸2-丙基二-(2-叔丁基)酯、磷酸2-丙基二-(1-戊基)酯、磷酸2-丙基二-(2-戊基)酯、磷酸2-丙基二-(3-戊基)酯、磷酸2-丙基二-(1-己基)酯、磷酸2-丙基二-(2-己基)酯、磷酸2-丙基二-(3-己基)酯、磷酸2-丙基二-(1-庚基)酯、磷酸2-丙基二-(2-庚基)酯、磷酸2-丙基二-(3-庚基)酯、磷酸2-丙基二-(4-庚基)酯、磷酸2-丙基二-(1-辛基)酯、磷酸2-丙基二-(2-辛基)酯、磷酸2-丙基二-(3-辛基)酯、磷酸2-丙基二-(4-辛基)酯、磷酸2-丙基二-(1-CH3(CH2)8)酯、磷酸2-丙基二-(2-CH3(CH2)8)酯、磷酸2-丙基二-(3-CH3(CH2)8)酯、磷酸2-丙基二-(4-CH3(CH2)8)酯、磷酸2-丙基二-(1-CH3(CH2)9)酯、磷酸2-丙基二-(2-CH3(CH2)9)酯、磷酸2-丙基二-(3-CH3(CH2)9)酯、磷酸2-丙基二-(4-CH3(CH2)9)酯、磷酸2-丙基二-(5-CH3(CH2)9)酯、磷酸2-丙基二-(1-CH3(CH2)10)酯、磷酸2-丙基二-(2-CH3(CH2)10)酯、磷酸2-丙基二-(3-CH3(CH2)10)酯、磷酸2-丙基二-(4-CH3(CH2)10)酯、磷酸2-丙基二-(5-CH3(CH2)10)酯、磷酸2-丙基二-(1-CH3(CH2)11)酯、磷酸2-丙基二-(2-CH3(CH2)11)酯、磷酸2-丙基二-(3-CH3(CH2)11)酯、磷酸2-丙基二-(4-CH3(CH2)11)酯、磷酸2-丙基二-(5-CH3(CH2)11)酯、磷酸2-丙基二-(6-CH3(CH2)11)酯、磷酸2-丙基二-(1-CH3(CH2)12)酯、磷酸2-丙基二-(2-CH3(CH2)12)酯、磷酸2-丙基二-(3-CH3(CH2)12)酯、磷酸2-丙基二-(4-CH3(CH2)12)酯、磷酸2-丙基二-(5-CH3(CH2)12)酯、磷酸2-丙基二-(6-CH3(CH2)12)酯、磷酸丁基二-(1-叔丁基)酯、磷酸丁基二-(2-叔丁基)酯、磷酸丁基二-(1-戊基)酯、磷酸丁基二-(2-戊基)酯、磷酸丁基二-(3-戊基)酯、磷酸丁基二-(1-己基)酯、磷酸丁基二-(2-己基)酯、磷酸丁基二-(3-己基)酯、磷酸丁基二-(1-庚基)酯、磷酸丁基二-(2-庚基)酯、磷酸丁基二-(3-庚基)酯、磷酸丁基二-(4-庚基)酯、磷酸丁基二-(1-辛基)酯、磷酸丁基二-(2-辛基)酯、磷酸丁基二-(3-辛基)酯、磷酸丁基二-(4-辛基)酯、磷酸丁基二-(1-CH3(CH2)8)酯、磷酸丁基二-(2-CH3(CH2)8)酯、磷酸丁基二-(3-CH3(CH2)8)酯、磷酸丁基二-(4-CH3(CH2)8)酯、磷酸丁基二-(1-CH3(CH2)9)酯、磷酸丁基二-(2-CH3(CH2)9)酯、磷酸丁基二-(3-CH3(CH2)9)酯、磷酸丁基二-(4-CH3(CH2)9)酯、磷酸丁基二-(5-CH3(CH2)9)酯、磷酸丁基二-(1-CH3(CH2)10)酯、磷酸丁基二-(2-CH3(CH2)10)酯、磷酸丁基二-(3-CH3(CH2)10)酯、磷酸丁基二-(4-CH3(CH2)10)酯、磷酸丁基二-(5-CH3(CH2)10)酯、磷酸丁基二-(1-CH3(CH2)11)酯、磷酸丁基二-(2-CH3(CH2)11)酯、磷酸丁基二-(3-CH3(CH2)11)酯、磷酸丁基二-(4-CH3(CH2)11)酯、磷酸丁基二-(5-CH3(CH2)11)酯、磷酸丁基二-(6-CH3(CH2)11)酯、磷酸丁基二-(1-CH3(CH2)12)酯、磷酸丁基二-(2-CH3(CH2)12)酯、磷酸丁基二-(3-CH3(CH2)12)酯、磷酸丁基二-(4-CH3(CH2)12)酯、磷酸丁基二-(5-CH3(CH2)12)酯、磷酸丁基二-(6-CH3(CH2)12)酯、磷酸甲基乙基丙基酯、磷酸甲基乙基丁基酯、磷酸甲基乙基戊基酯、磷酸甲基乙基己基酯、磷酸甲基乙基庚基酯、磷酸甲基乙基辛基酯、磷酸甲基丙基丁基酯、磷酸甲基丙基戊基酯、磷酸甲基丙基己基酯、磷酸甲基丙基庚基酯、磷酸甲基丙基辛基酯、磷酸甲基丁基戊基酯、磷酸甲基丁基己基酯、磷酸甲基丁基庚基酯、磷酸甲基丁基辛基酯、磷酸甲基戊基己基酯、磷酸甲基戊基庚基酯、磷酸甲基戊基辛基酯、磷酸甲基己基庚基酯、磷酸甲基己基辛基酯、磷酸乙基丙基丁基酯、磷酸乙基丙基戊基酯、磷酸乙基丙基己基酯、磷酸乙基丙基庚基酯、磷酸乙基丙基辛基酯、磷酸乙基丁基戊基酯、磷酸乙基丁基己基酯、磷酸乙基丁基庚基酯、磷酸乙基丁基辛基酯、磷酸乙基戊基己基酯、磷酸乙基戊基庚基酯、磷酸乙基戊基辛基酯、磷酸乙基己基庚基酯、磷酸乙基己基辛基酯、磷酸三苯基酯、磷酸甲基二-苯基酯、磷酸乙基二-苯基酯、磷酸1丙基二-苯基酯、磷酸2丙基二-苯基酯、磷酸1丁基二-苯基酯、磷酸2丁基二-苯基酯、磷酸1叔丁基二-苯基酯、磷酸2叔丁基二-苯基酯、磷酸1戊基二-苯基酯、磷酸2戊基二-苯基酯、磷酸3戊基二-苯基酯、磷酸1己基二-苯基酯、磷酸2己基二-苯基酯、磷酸3己基二-苯基酯、磷酸1庚基二-苯基酯、磷酸2庚基二-苯基酯、磷酸3庚基二-苯基酯、磷酸4庚基二-苯基酯、磷酸1辛基二-苯基酯、磷酸2辛基二-苯基酯、磷酸3辛基二-苯基酯、磷酸4辛基二-苯基酯、磷酸1CH3(CH2)8二-苯基酯、磷酸2CH3(CH2)8二-苯基酯、磷酸3CH3(CH2)8二-苯基酯、磷酸4CH3(CH2)8二-苯基酯、磷酸1CH3(CH2)9二-苯基酯、磷酸2CH3(CH2)9二-苯基酯、磷酸3CH3(CH2)9二-苯基酯、磷酸4CH3(CH2)9二-苯基酯、磷酸5CH3(CH2)9二-苯基酯、磷酸1CH3(CH2)10二-苯基酯、磷酸2CH3(CH2)10二-苯基酯、磷酸3CH3(CH2)10二-苯基酯、磷酸4CH3(CH2)10二-苯基酯、磷酸5CH3(CH2)10二-苯基酯、磷酸1CH3(CH2)11二-苯基酯、磷酸2CH3(CH2)11二-苯基酯、磷酸3CH3(CH2)11二-苯基酯、磷酸4CH3(CH2)11二-苯基酯、磷酸5CH3(CH2)11二-苯基酯、磷酸6CH3(CH2)11二-苯基酯、磷酸1CH3(CH2)12二-苯基酯、磷酸2CH3(CH2)12二-苯基酯、磷酸3CH3(CH2)12二-苯基酯、磷酸4CH3(CH2)12二-苯基酯、磷酸5CH3(CH2)12二-苯基酯、磷酸6CH3(CH2)12二-苯基酯、磷酸二甲基苯基酯、磷酸二乙基苯基酯、磷酸二(1-丙基)苯基酯、磷酸二(2-丙基)苯基酯、磷酸二(-异丙基)苯基酯、磷酸二(1-丁基)苯基酯、磷酸二(2-丁基)苯基酯、磷酸二(1-叔丁基)苯基酯、磷酸二(2-叔丁基)苯基酯、磷酸二(1-戊基)苯基酯、磷酸二(2-戊基)苯基酯、磷酸二(3-戊基)苯基酯、磷酸二(1-己基)苯基酯、磷酸二(2-己基)苯基酯、磷酸二(3-己基)苯基酯、磷酸二(1-庚基)苯基酯、磷酸二(2-庚基)苯基酯、磷酸二(3-庚基)苯基酯、磷酸二(4-庚基)苯基酯、磷酸二(1-辛基)苯基酯、磷酸二(2-辛基)苯基酯、磷酸二(3-辛基)苯基酯、磷酸二(4-辛基)苯基酯、磷酸二(1-CH3(CH2)8)苯基酯、磷酸二(2-CH3(CH2)8)苯基酯、磷酸二(3-CH3(CH2)8)苯基酯、磷酸二(4-CH3(CH2)8)苯基酯、磷酸二(1-CH3(CH2)9)苯基酯、磷酸二(2-CH3(CH2)9)苯基酯、磷酸二(3-CH3(CH2)9)苯基酯、磷酸二(4-CH3(CH2)9)苯基酯、磷酸二(5-CH3(CH2)9)苯基酯、磷酸二(1-CH3(CH2)10)苯基酯、磷酸二(2-CH3(CH2)10)苯基酯、磷酸二(3-CH3(CH2)10)苯基酯、磷酸二(4-CH3(CH2)10)苯基酯、磷酸二(5-CH3(CH2)10)苯基酯、磷酸二(1-CH3(CH2)11)苯基酯、磷酸二(2-CH3(CH2)11)苯基酯、磷酸二(3-CH3(CH2)11)苯基酯、磷酸二(4-CH3(CH2)11)苯基酯、磷酸二(5-CH3(CH2)11)苯基酯、磷酸二(6-CH3(CH2)11)苯基酯、磷酸二(1-CH3(CH2)12)苯基酯、磷酸二(2-CH3(CH2)12)苯基酯、磷酸二(3-CH3(CH2)12)苯基酯、磷酸二(4-CH3(CH2)12)苯基酯、磷酸二(5-CH3(CH2)12)苯基酯、磷酸二(6-CH3(CH2)12)苯基酯、磷酸三乙烯酯、磷酸三(1-丙烯)酯、磷酸三(2-丙烯)酯、磷酸三(3-丙烯)酯、磷酸三(1-(1-丁烯))酯、磷酸三(2-(1-丁烯))酯、磷酸三(3-(1-丁烯))酯、磷酸三(4-(1-丁烯))酯、磷酸三(1-(2-丁烯))酯、磷酸三(2-(2-丁烯))酯、磷酸三(3-(2-丁烯))酯、磷酸三(4-(2-丁烯))酯、磷酸三(1-(1-戊烯))酯、磷酸三(2-(1-戊烯))酯、磷酸三(3-(1-戊烯))酯、磷酸三(4-(1-戊烯))酯、磷酸三(5-(1-戊烯))酯、磷酸三(1-(2-戊烯))酯、磷酸三(2-(2-戊烯))酯、磷酸三(3-(2-戊烯))酯、磷酸三(4-(2-戊烯))酯、磷酸三(5-(2-戊基))酯、磷酸三(1-(1-己烯))酯、磷酸三(2-(1-己烯))酯、磷酸三(3-(1-己烯))酯、磷酸三(4-(1-己烯))酯、磷酸三(5-(1-己烯))酯、磷酸三(6-(1-己烯))酯、磷酸三(1-(3-己烯))酯、磷酸三(2-(3-己烯))酯、磷酸三(3-(3-己烯))酯、磷酸三(4-(3-己烯))酯、磷酸三(5-(3-己烯))酯、磷酸三(6-(3-己烯))酯、磷酸三(1-(2-己烯))酯、磷酸三(2-(2-己烯))酯、磷酸三(3-(2-己烯))酯、磷酸三(4-(2-己烯))酯、磷酸三(5-(2-己烯))酯、磷酸三(6-(2-己烯))酯、磷酸三(苯基甲基)酯、磷酸三(2-甲基苯基)酯、磷酸三(3-甲基苯基)酯、磷酸三(4-甲基苯基)酯、磷酸三(2-乙基苯基)酯、磷酸三(3-乙基苯基)酯、以及磷酸三(4-乙基苯基)酯。
磷酸二酯的特定实例包括:磷酸二甲基酯、磷酸二乙基酯、磷酸二(1-丙基)酯、磷酸二(2-丙基)酯、磷酸二(1-丁基)酯、磷酸二(2-丁基)酯、磷酸二(1-叔丁基)酯、磷酸二(2-叔丁基)酯、磷酸二(1-戊基)酯、磷酸二(2-戊基)酯、磷酸二(3-戊基)酯、磷酸二(1-己基)酯、磷酸二(2-己基)酯、磷酸二(3-己基)酯、磷酸二(1-庚基)酯、磷酸二(2-庚基)酯、磷酸二(3-庚基)酯、磷酸二(4-庚基)酯、磷酸二(1-辛基)酯、磷酸二(2-辛基)酯、磷酸二(3-辛基)酯、磷酸二(4-辛基)酯、磷酸二(1-CH3(CH2)8)酯、磷酸二(2-CH3(CH2)8)酯、磷酸二(3-CH3(CH2)8)酯、磷酸二(4-CH3(CH2)8)酯、磷酸二(1-CH3(CH2)9)酯、磷酸二(2-CH3(CH2)9)酯、磷酸二(3-CH3(CH2)9)酯、磷酸二(4-CH3(CH2)9)酯、磷酸二(5-CH3(CH2)9)酯、磷酸二(1-CH3(CH2)10)酯、磷酸二(2-CH3(CH2)10)酯、磷酸二(3-CH3(CH2)10)酯、磷酸二(4-CH3(CH2)10)酯、磷酸二(5-CH3(CH2)10)酯、磷酸二(1-CH3(CH2)11)酯、磷酸二(2-CH3(CH2)11)酯、磷酸二(3-CH3(CH2)11)酯、磷酸二(4-CH3(CH2)11)酯、磷酸二(5-CH3(CH2)11)酯、磷酸二(6-CH3(CH2)11)酯、磷酸二(1-CH3(CH2)12)酯、磷酸二(2-CH3(CH2)12)酯、磷酸二(3-CH3(CH2)12)酯、磷酸二(4-CH3(CH2)12)酯、磷酸二(5-CH3(CH2)12)酯、磷酸二(6-CH3(CH2)12)酯、磷酸二(1-(甲基戊基))酯、磷酸二(2-(甲基戊基))酯、磷酸二(3-(甲基戊基))酯、磷酸二(1-(二-甲基戊基))酯、磷酸二(2-(二-甲基戊基))酯、磷酸二(3-(二-甲基戊基))酯、磷酸二(1-(乙基戊基))酯、磷酸二(2-(乙基戊基))酯、磷酸二(3-(乙基戊基))酯、磷酸二(1-(甲基己基))酯、磷酸二(2-(甲基己基))酯、磷酸二(3-(甲基己基))酯、磷酸二(1-(二-甲基己基))酯、磷酸二(2-(二-甲基己基))酯、磷酸二(3-(二-甲基己基))酯、磷酸二(1-(乙基己基))酯、磷酸二(2-(乙基己基))酯、磷酸二(3-(乙基己基))酯、磷酸二(甲基庚基)酯、磷酸二(二-甲基庚基)酯、磷酸二(乙基庚基)酯、磷酸二(甲基辛基)酯、磷酸二(二-甲基辛基)酯、磷酸二(乙基辛基)酯、磷酸甲基乙基酯、磷酸甲基丙基酯、磷酸甲基丁基酯、磷酸甲基叔丁基酯、磷酸甲基戊基酯、磷酸甲基己基酯、磷酸甲基庚基酯、磷酸甲基辛基酯、磷酸甲基CH3(CH2)8酯、磷酸甲基CH3(CH2)9酯、磷酸甲基CH3(CH2)10酯、磷酸甲基CH3(CH2)11酯、磷酸甲基CH3(CH2)12酯、磷酸乙基丙基酯、磷酸乙基丁基酯、磷酸乙基叔丁基酯、磷酸乙基戊基酯、磷酸乙基己基酯、磷酸乙基庚基酯、磷酸乙基辛基酯、磷酸乙基CH3(CH2)8酯、磷酸乙基CH3(CH2)9酯、磷酸乙基CH3(CH2)10酯、磷酸乙基CH3(CH2)11酯、磷酸乙基CH3(CH2)12酯、磷酸丙基丁基酯、磷酸丙基叔丁基酯、磷酸丙基戊基酯、磷酸丙基己基酯、磷酸丙基庚基酯、磷酸丙基辛基酯、磷酸丙基CH3(CH2)8酯、磷酸丙基CH3(CH2)9酯、磷酸丙基CH3(CH2)10酯、磷酸丙基CH3(CH2)11酯、磷酸丙基CH3(CH2)12酯、磷酸丁基叔丁基酯、磷酸叔丁基戊基酯、磷酸叔丁基己基酯、磷酸叔丁基庚基酯、磷酸叔丁基辛基酯、磷酸叔丁基CH3(CH2)8酯、磷酸叔丁基CH3(CH2)9酯、磷酸叔丁基CH3(CH2)10酯、磷酸叔丁基CH3(CH2)11酯、磷酸叔丁基CH3(CH2)12酯、磷酸戊基己基酯、磷酸戊基庚基酯、磷酸戊基辛基酯、磷酸戊基CH3(CH2)8酯、磷酸戊基CH3(CH2)9酯、磷酸戊基CH3(CH2)10酯、磷酸戊基CH3(CH2)11酯、磷酸戊基CH3(CH2)12酯、磷酸己基庚基酯、磷酸己基辛基酯、磷酸己基CH3(CH2)8酯、磷酸己基CH3(CH2)9酯、磷酸己基CH3(CH2)10酯、磷酸己基CH3(CH2)11酯、磷酸己基CH3(CH2)12酯、磷酸二丁烯酯、磷酸二戊烯酯、磷酸二己烯酯、磷酸二庚烯酯、以及磷酸二-辛烯酯。
磷酸一酯的特定实例包括:磷酸甲基酯、磷酸乙基酯、磷酸丙基酯、磷酸丁基酯、磷酸戊基酯、磷酸己基酯、磷酸庚基酯、磷酸辛基酯、磷酸CH3(CH2)8酯、磷酸CH3(CH2)9酯、磷酸CH3(CH2)10酯、磷酸CH3(CH2)11酯、磷酸CH3(CH2)12酯、磷酸甲基丙基酯、磷酸甲基丁基酯、磷酸甲基戊基酯、磷酸甲基己基酯、磷酸甲基庚基酯、磷酸甲基辛基酯、磷酸甲基CH3(CH2)8酯、磷酸甲基CH3(CH2)9酯、磷酸甲基CH3(CH2)10酯、磷酸甲基CH3(CH2)11酯、磷酸甲基CH3(CH2)12酯、磷酸二甲基丁基酯、磷酸二甲基戊基酯、磷酸二甲基己基酯、磷酸二甲基庚基酯、磷酸二甲基辛基酯、磷酸二甲基CH3(CH2)8酯、磷酸二甲基CH3(CH2)9酯、磷酸二甲基CH3(CH2)10酯、磷酸二甲基CH3(CH2)11酯、磷酸二甲基CH3(CH2)12酯、磷酸乙基丁基酯、磷酸乙基戊基酯、磷酸乙基己基酯、磷酸乙基庚基酯、磷酸乙基辛基酯、磷酸乙基CH3(CH2)8酯、磷酸乙基CH3(CH2)9酯、磷酸乙基CH3(CH2)10酯、磷酸乙基CH3(CH2)11酯、磷酸乙基CH3(CH2)12酯、磷酸丁烯酯、磷酸戊烯酯、磷酸己烯酯、磷酸庚烯酯、以及磷酸辛烯酯。
出于简洁目的,未提供亚磷酸酯的完整列表;然而,适用的亚磷酸酯物质对应于前面段落中提供的磷酸三酯、磷酸二酯和磷酸一酯中的每一种。例如,通过简单地将前面段落中的单词“磷酸酯”替换为“亚磷酸酯”,人们可以快速生成适用于本发明的代表性亚磷酸酯物质的列表。
膦化合物的实例包括:
三-(1-己基)膦、三-(2-己基)膦、三-(3-己基)膦、三-(1-庚基)膦、三-(2-庚基)膦、三-(3-庚基)膦、三-(4-庚基)膦、三-(1-辛基)膦、三-(2-辛基)膦、三-(3-辛基)膦、三-(4-辛基)膦、三-(1-CH3(CH2)8)膦、三-(2-CH3(CH2)8)膦、三-(3-CH3(CH2)8)膦、三-(4-CH3(CH2)8)膦、三-(1-CH3(CH2)9)膦、三-(2-CH3(CH2)9)膦、三-(3-CH13(CH2)9)膦、三-(4-CH3(CH2)9)膦、三-(5-CH3(CH2)9)膦、三-(1-CH3(CH2)10)膦、三-(2-CH3(CH2)10)膦、三-(3-CH3(CH2)10)膦、三-(4-CH3(CH2)10)膦、三-(5-CH3(CH2)10)膦、三-(1-CH3(CH2)11)膦、三-(2-CH3(CH2)11)膦、三-(3-CH3(CH2)11)膦、三-(4-CH3(CH2)11)膦、三-(5-CH3(CH2)11)膦、三-(6-CH3(CH2)11)膦、三-(1-CH3(CH2)12)膦、三-(2-CH3(CH2)12)膦、三-(3-CH3(CH2)12)膦、三-(4-CH3(CH2)12)膦、三-(5-CH3(CH2)12)膦、三-(6-CH3(CH2)12)膦、甲基二-(1-己基)膦、甲基二-(2-己基)膦、甲基二-(3-己基)膦、甲基二-(1-庚基)膦、甲基二-(2-庚基)膦、甲基二-(3-庚基)膦、甲基二-(4-庚基)膦、甲基二-(1-辛基)膦、甲基二-(2-辛基)膦、甲基二-(3-辛基)膦、甲基二-(4-辛基)膦、甲基二-(1-CH3(CH2)8)膦、甲基二-(2-CH3(CH2)8)膦、甲基二-(3-CH3(CH2)8)膦、甲基二-(4-CH3(CH2)8)膦、甲基二-(1-CH3(CH2)9)膦、甲基二-(2-CH3(CH2)9)膦、甲基二-(3-CH3(CH2)9)膦、甲基二-(4-CH3(CH2)9)膦、甲基二-(5-CH3(CH2)9)膦、甲基二-(1-CH3(CH2)10)膦、甲基二-(2-CH3(CH2)10)膦、甲基二-(3-CH3(CH2)10)膦、甲基二-(4-CH3(CH2)10)膦、甲基二-(5-CH3(CH2)10)膦、甲基二-(1-CH3(CH2)11)膦、甲基二-(2-CH3(CH2)11)膦、甲基二-(3-CH3(CH2)11)膦、甲基二-(4-CH3(CH2)11)膦、甲基二-(5-CH3(CH2)11)膦、甲基二-(6-CH3(CH2)11)膦、甲基二-(1-CH3(CH2)12)膦、甲基二-(2-CH3(CH2)12)膦、甲基二-(3-CH3(CH2)12)膦、甲基二-(4-CH3(CH2)12)膦、甲基二-(5-CH3(CH2)12)膦、甲基二-(6-CH3(CH2)12)膦、乙基二-(1-己基)膦、乙基二-(2-己基)膦、乙基二-(3-己基)膦、乙基二-(1-庚基)膦、乙基二-(2-庚基)膦、乙基二-(3-庚基)膦、乙基二-(4-庚基)膦、乙基二-(1-辛基)膦、乙基二-(2-辛基)膦、乙基二-(3-辛基)膦、乙基二-(4-辛基)膦、乙基二-(1-CH3(CH2)8)膦、乙基二-(2-CH3(CH2)8)膦、乙基二-(3-CH3(CH2)8)膦、乙基二-(4-CH3(CH2)8)膦、乙基二-(1-CH3(CH2)9)膦、乙基二-(2-CH3(CH2)9)膦、乙基二-(3-CH3(CH2)9)膦、乙基二-(4-CH3(CH2)9)膦、乙基二-(5-CH3(CH2)9)膦、乙基二-(1-CH3(CH2)10)膦、乙基二-(2-CH3(CH2)10)膦、乙基二-(3-CH3(CH2)10)膦、乙基二-(4-CH3(CH2)10)膦、乙基二-(5-CH3(CH2)10)膦、乙基二-(1-CH3(CH2)11)膦、乙基二-(2-CH3(CH2)11)膦、乙基二-(3-CH3(CH2)11)膦、乙基二-(4-CH3(CH2)11)膦、乙基二-(5-CH3(CH2)11)膦、乙基二-(6-CH3(CH2)11)膦、乙基二-(1-CH3(CH2)12)膦、乙基二-(2-CH3(CH2)12)膦、乙基二-(3-CH3(CH2)12)膦、乙基二-(4-CH3(CH2)12)膦、乙基二-(5-CH3(CH2)12)膦、乙基二-(6-CH3(CH2)12)膦、1-丙基二-(1-己基)膦、1-丙基二-(2-己基)膦、1-丙基二-(3-己基)膦、1-丙基二-(1-庚基)膦、1-丙基二-(2-庚基)膦、1-丙基二-(3-庚基)膦、1-丙基二-(4-庚基)膦、1-丙基二-(1-辛基)膦、1-丙基二-(2-辛基)膦、1-丙基二-(3-辛基)膦、1-丙基二-(4-辛基)膦、1-丙基二-(1-CH3(CH2)8)膦、1-丙基二-(2-CH3(CH2)8)膦、1-丙基二-(3-CH3(CH2)8)膦、1-丙基二-(4-CH3(CH2)8)膦、1-丙基二-(1-CH3(CH2)9)膦、1-丙基二-(2-CH3(CH2)9)膦、1-丙基二-(3-CH3(CH2)9)膦、1-丙基二-(4-CH3(CH2)9)膦、1-丙基二-(5-CH3(CH2)9)膦、1-丙基二-(1-CH3(CH2)10)膦、1-丙基二-(2-CH3(CH2)10)膦、1-丙基二-(3-CH3(CH2)10)膦、1-丙基二-(4-CH3(CH2)10)膦、1-丙基二-(5-CH3(CH2)10)膦、1-丙基二-(1-CH3(CH2)11)膦、1-丙基二-(2-CH3(CH2)11)膦、1-丙基二-(3-CH3(CH2)11)膦、1-丙基二-(4-CH3(CH2)11)膦、1-丙基二-(5-CH3(CH2)11)膦、1-丙基二-(6-CH3(CH2)11)膦、1-丙基二-(1-CH3(CH2)12)膦、1-丙基二-(2-CH3(CH2)12)膦、1-丙基二-(3-CH3(CH2)12)膦、1-丙基二-(4-CH3(CH2)12)膦、1-丙基二-(5-CH3(CH2)12)膦、1-丙基二-(6-CH3(CH2)12)膦、2-丙基二-(1-己基)膦、2-丙基二-(2-己基)膦、2-丙基二-(3-己基)膦、2-丙基二-(1-庚基)膦、2-丙基二-(2-庚基)膦、2-丙基二-(3-庚基)膦、2-丙基二-(4-庚基)膦、2-丙基二-(1-辛基)膦、2-丙基二-(2-辛基)膦、2-丙基二-(3-辛基)膦、2-丙基二-(4-辛基)膦、2-丙基二-(1-CH3(CH2)8)膦、2-丙基二-(2-CH3(CH2)8)膦、2-丙基二-(3-CH3(CH2)8)膦、2-丙基二-(4-CH3(CH2)8)膦、2-丙基二-(1-CH3(CH2)9)膦、2-丙基二-(CH3(CH2)9)膦、2-丙基二-(3-CH3(CH2)9)膦、2-丙基二-(4-CH3(CH2)9)膦、2-丙基二-(5-CH3(CH2)9)膦、2-丙基二-(1-CH3(CH2)10)膦、2-丙基二-(2-CH3(CH2)10)膦、2-丙基二-(3-CH3(CH2)10)膦、2-丙基二-(4-CH3(CH2)10)膦、2-丙基二-(5-CH3(CH2)10)膦、2-丙基二-(1-CH3(CH2)11)膦、2-丙基二-(2-CH3(CH2)11)膦、2-丙基二-(3-CH3(CH2)11)膦、2-丙基二-(4-CH3(CH2)11)膦、2-丙基二-(5-CH3(CH2)11)膦、2-丙基二-(6-CH3(CH2)11)膦、2-丙基二-(1-CH3(CH2)12)膦、2-丙基二-(2-CH3(CH2)12)膦、2-丙基二-(3-CH3(CH2)12)膦、2-丙基二-(4-CH3(CH2)12)膦、2-丙基二-(5-CH3(CH2)12)膦、2-丙基二-(6-CH3(CH2)12)膦、丁基二-(1-己基)膦、丁基二-(2-己基)膦、丁基二-(3-己基)膦、丁基二-(1-庚基)膦、丁基二-(2-庚基)膦、丁基二-(3-庚基)膦、丁基二-(4-庚基)膦、丁基二-(1-辛基)膦、丁基二-(2-辛基)膦、丁基二-(3-辛基)膦、丁基二-(4-辛基)膦、丁基二-(1-CH3(CH2)8)膦、丁基二-(2-CH3(CH2)8)膦、丁基二-(3-CH3(CH2)8)膦、丁基二-(4-CH3(CH2)8)膦、丁基二-(1-CH3(CH2)9)膦、丁基二-(2-CH3(CH2)9)膦、丁基二-(3-CH3(CH2)9)膦、丁基二-(4-CH3(CH2)9)膦、丁基二-(5-CH3(CH2)9)膦、丁基二-(1-CH3(CH2)10)膦、丁基二-(2-CH3(CH2)10)膦、丁基二-(3-CH3(CH2)10)膦、丁基二-(4-CH3(CH2)10)膦、丁基二-(5-CH3(CH2)10)膦、丁基二-(1-CH3(CH2)11)膦、丁基二-(2-CH3(CH2)11)膦、丁基二-(3-CH3(CH2)11)膦、丁基二-(4-CH3(CH2)11)膦、丁基二-(5-CH3(CH2)11)膦、丁基二-(6-CH3(CH2)11)膦、丁基二-(1-CH3(CH2)12)膦、丁基二-(2-CH3(CH2)12)膦、丁基二-(3-CH3(CH2)12)膦、丁基二-(4-CH3(CH2)12)膦、丁基二-(5-CH3(CH2)12)膦、丁基二-(6-CH3(CH2)12)膦、甲基己基庚基膦、甲基己基辛基膦、乙基丙基丁基膦、乙基丙基戊基膦、乙基丙基己基膦、乙基丙基庚基膦、乙基丙基辛基膦、乙基丁基戊基膦、乙基丁基己基膦、乙基丁基庚基膦、乙基丁基辛基膦、乙基戊基己基膦、乙基戊基庚基膦、乙基戊基辛基膦、乙基己基庚基膦、乙基己基辛基膦、三-苯基膦、1己基二-苯基膦、2己基二-苯基膦、3己基二-苯基膦、1庚基二-苯基膦、2庚基二-苯基膦、3庚基二-苯基膦、4庚基二-苯基膦、1辛基二-苯基膦、2辛基二-苯基膦、3辛基二-苯基膦、4辛基二-苯基膦、1CH3(CH2)8二-苯基膦、2CH3(CH2)8二-苯基膦、3CH3(CH2)8二-苯基膦、4CH3(CH2)8二-苯基膦、1CH3(CH2)9二-苯基膦、2CH3(CH2)9二-苯基膦、3CH3(CH2)9二-苯基膦、4CH3(CH2)9二-苯基膦、5CH3(CH2)9二-苯基膦、1CH3(CH2)10二-苯基膦、2CH3(CH2)10二-苯基膦、3CH3(CH2)10二-苯基膦、4CH3(CH2)10二-苯基膦、5CH3(CH2)10二-苯基膦、1CH3(CH2)11二-苯基膦、2CH3(CH2)11二-苯基膦、3CH3(CH2)11二-苯基膦、4CH3(CH2)11二-苯基膦、5CH3(CH2)11二-苯基膦、6CH3(CH2)11二-苯基膦、CH3(CH2)12二-苯基膦、CH3(CH2)12苯基膦、3CH3(CH2)12二-苯基膦、4CH3(CH2)12二-苯基膦、5CH3(CH2)12二-苯基膦、6CH3(CH2)12二-苯基膦、二-(1-己基)苯基膦、二-(2-己基)苯基膦、二-(3-己基)苯基膦、二-(1-庚基)苯基膦、二-(2-庚基)苯基膦、二-(3-庚基)苯基膦、二-(4-庚基)苯基膦、二-(1-辛基)苯基膦、二-(2-辛基)苯基膦、二-(3-辛基)苯基膦、二-(4-辛基)苯基膦、二-(1-CH3(CH2)8)苯基膦、二-(2-CH3(CH2)8)苯基膦、二-(3-CH3(CH2)8)苯基膦、二-(4-CH3(CH2)8)苯基膦、二-(1-CH3(CH2)9)苯基膦、二-(2-CH3(CH2)9)苯基膦、二-(3-CH3(CH2)9)苯基膦、二-(4-CH3(CH2)9)苯基膦、二-(5-CH3(CH2)9)苯基膦、二-(1-CH3(CH2)10)苯基膦、二-(2-CH3(CH2)10)苯基膦、二-(3-CH3(CH2)10)苯基膦、二-(4-CH3(CH2)10)苯基膦、二-(5-CH3(CH2)10)苯基膦、二-(1-CH3(CH2)11)苯基膦、二-(2-CH3(CH2)11)苯基膦、二-(3-CH3(CH2)11)苯基膦、二-(4-CH3(CH2)11)苯基膦、二-(5-CH3(CH2)11)苯基膦、二-(6-CH3(CH2)11)苯基膦、二-(1-CH3(CH2)12)苯基膦、二-(2-CH3(CH2)12)苯基膦、二-(3-CH3(CH2)12)苯基膦、二-(4-CH3(CH2)12)苯基膦、二-(5-CH3(CH2)12)苯基膦、二-(6-CH3(CH2)12)苯基膦、三-(苯基甲基)膦、三-(2-甲基苯基)膦、三-(3-甲基苯基)膦、三-(4-甲基苯基)膦、三-(2-乙基苯基)膦、三-(3-乙基苯基)膦、三-(4-乙基苯基)膦、三-(己烯)膦、三-(庚烯)膦、三-(辛烯)膦、三-(庚基)膦、三-(庚基)膦、三-(庚基)膦、以及三-(庚基)膦。
氧化膦的实例对应于上面列出的膦中的每种。通过简单地将单词“氧化(物)”添加到上面列出的膦物质中的每种,可以快速生成这样的氧化物的列表。
二膦酸酯的实例包括:二-膦酸四-甲基酯、二-膦酸四-乙基酯、二-膦酸四-(1-丙基)酯、二-膦酸四-(2-丙基)酯、二-膦酸四-(1-丁基)酯、二-膦酸四-(2-丁基)酯、二-膦酸四-(1-叔丁基)酯、二-膦酸四-(2-叔丁基)酯、二-膦酸四-(1-戊基)酯、二-膦酸四-(2-戊基)酯、二-膦酸四-(3-戊基)酯、二-膦酸四-(1-己基)酯、二-膦酸四-(2-己基)酯、二-膦酸四-(3-己基)酯、二-膦酸四-(1-庚基)酯、二-膦酸四-(2-庚基)酯、二-膦酸四-(3-庚基)酯、二-膦酸四-(4-庚基)酯、二-膦酸四-(1-辛基)酯、二-膦酸四-(2-辛基)酯、二-膦酸四-(3-辛基)酯、二-膦酸四-(4-辛基)酯、二-膦酸四-(1-CH3(CH2)8)酯、二-膦酸四-(2-CH3(CH2)8)酯、二-膦酸四-(3-CH3(CH2)8)酯、二-膦酸四-(4-CH3(CH2)8)酯、二-膦酸四-(1-CH3(CH2)9)酯、二-膦酸四-(2-CH3(CH2)9)酯、二-膦酸四-(3-CH3(CH2)9)酯、二-膦酸四-(4-CH3(CH2)9)酯、二-膦酸四-(5-CH3(CH2)9)酯、二-膦酸四-(1-CH3(CH2)10)酯、二-膦酸四-(2-CH3(CH2)10)酯、二-膦酸四-(3-CH3(CH2)10)酯、二-膦酸四-(4-CH3(CH2)10)酯、二-膦酸四-(5-CH3(CH2)10)酯、二-膦酸四-(1-CH3(CH2)11)酯、二-膦酸四-(2-CH3(CH2)11)酯、二-膦酸四-(3-CH3(CH2)11)酯、二-膦酸四-(4-CH3(CH2)11)酯、二-膦酸四-(5-CH3(CH2)11)酯、二-膦酸四-(6-CH3(CH2)12)酯、二-膦酸四-(3-CH3(CH2)12)酯、二-膦酸四-(2-CH3(CH2)12)酯、二-膦酸四-(3-CH3(CH2)12)酯、二-膦酸四-(4-CH3(CH2)12)酯、二-膦酸四-(5-CH3(CH2)12)酯、二-膦酸四-(6-CH3(CH2)12)酯、二-膦酸四-苯基酯、二-膦酸二-甲基-(二-乙基)酯、二-膦酸二-甲基-(二-苯基)酯、以及二-膦酸二-甲基-(二-4-戊烯)酯。
焦磷酸酯化合物的实例包括焦磷酸四-甲基酯、焦磷酸四-乙基酯、焦磷酸四-(1-丙基)酯、焦磷酸四-(2-丙基)酯、焦磷酸四-(1-丁基)酯、焦磷酸四-(2-丁基)酯、焦磷酸四-(1-叔丁基)酯、焦磷酸四-(2-叔丁基)酯、焦磷酸四-(1-戊基)酯、焦磷酸四-(2-戊基)酯、焦磷酸四-(3-戊基)酯、焦磷酸四-(1-己基)酯、焦磷酸四-(2-己基)酯、焦磷酸四-(3-己基)酯、焦磷酸四-(1-庚基)酯、焦磷酸四-(2-庚基)酯、焦磷酸四-(3-庚基)酯、焦磷酸四-(4-庚基)酯、焦磷酸四-(1-辛基)酯、焦磷酸四-(2-辛基)酯、焦磷酸四-(3-辛基)酯、焦磷酸四-(4-辛基)酯、焦磷酸四-(1-CH3(CH2)8)酯、焦磷酸四-(2-CH3(CH2)8)酯、焦磷酸四-(3-CH3(CH2)8)酯、焦磷酸四-(4-CH3(CH2)8)酯、焦磷酸四-(3-CH3(CH2)9)酯、焦磷酸四-(2-CH3(CH2)9)酯、焦磷酸四-(3-CH3(CH2)9)酯、焦磷酸四-(4-CH3(CH2)9)酯、焦磷酸四-(5-CH3(CH2)9)酯、焦磷酸四-(4-CH3(CH2)10)酯、焦磷酸四-(2-CH3(CH2)10)酯、焦磷酸四-(3-CH3(CH2)10)酯、焦磷酸四-(4-CH3(CH2)10)酯、焦磷酸四-(5-CH3(CH2)10)酯、焦磷酸四-(4-CH3(CH2)11)酯、焦磷酸四-(2-CH3(CH2)10)酯、焦磷酸四-(3-CH3(CH2)11)酯、焦磷酸四-(4-CH3(CH2)11)酯、焦磷酸四-(5-CH3(CH2)11)酯、焦磷酸四-(6-CH3(CH2)11)酯、焦磷酸四-(5-CH3(CH2)12)酯、焦磷酸四-(2-CH3(CH2)12)酯、焦磷酸四-(3-CH3(CH2)12)酯、焦磷酸四-(4-CH3(CH2)12)酯、焦磷酸四-(5-CH3(CH2)12)酯、焦磷酸四-(6-CH3(CH2)12)酯、焦磷酸四-苯基酯、焦磷酸二甲基-(二-乙基)酯、焦磷酸二甲基-(二-苯基)酯、以及焦磷酸二-甲基-(二-4-戊烯)酯。
另外的含磷化合物的实例包括在A.Toy和E.Walsh的"Phosphorus Chemistry inEveryday Living"(第二版,1987,ACS,Washington,DC.)中描述的那些。实例包括:
焦磷酸酯、亚膦酸酯、硫代磷酸酯、硫代膦酸酯、膦酸酯、二硫代磷酸酯、双-二硫代磷酸酯、二硫代膦酸酯、硫代磷酰胺酯、以及焦磷酰胺。特定物质包括:二硫代-焦磷酸四-丙基酯、二硫代-焦磷酸四-乙基酯、甲基亚膦酸O-乙基O-[2-(二-异丙基氨基)乙基]酯、硫代磷酸O,O-二甲基O-p-硝基苯基酯、硫代磷酸O,O-二乙基O-p-硝基苯基酯、硫代磷酸O,O-二甲基O-(4-硝基-m-甲苯基)酯、苯基硫代膦酸O-乙基O-p-硝基苯基酯、硫代磷酸O,O-二乙基O-(3,5,6-三氯-2-吡啶基)酯、硫代磷酸O,O-二乙基O-(2-异丙基-6-甲基-4-嘧啶基)酯、硫代磷酸O,O-二乙基O-[4-甲基亚磺酰基)苯基]酯(O,O-diethyl O-[4-methylsulfmyl)phenyl]phosphorothioate)、硫代磷酸O,O-二甲基O-[3-甲基-4-(甲硫基)苯基]酯、(2,2,2-三氯-1-羟基-乙基)膦酸O,O-二甲基酯、磷酸2,2-二-氯乙烯基二-甲基酯、磷酸1,2-二-溴-2,2-二-氯乙基二甲基酯、磷酸2-氯-1-(2,3,4-三氯-苯基)乙烯基二甲基酯、硫代磷酸O-(4-溴-2-氯-苯基)O-乙基S-丙基酯、二硫代磷酸O-乙基-O-[4-(甲基-硫基)苯基]S-丙基酯、二硫代磷酸O-乙基S,S-二-丙基酯、巯基-琥珀酸二乙基酯、具有二硫代磷酸O,O-二甲基酯的S-酯、二硫代磷酸S-[(1,1-二甲基-乙基)-硫基)甲基]O,O-二乙基酯、二硫代磷酸O,O-二甲基S-邻苯二甲酰亚胺基-甲基酯、二硫代磷酸O,O-二甲基S-4-氧亚基-1,2,3-苯并三嗪3(4H)-基甲基酯、双-二硫代磷酸O,O,O',O”-四乙基S,S'-亚甲基酯、二硫代磷酸S-[(6-氯-2-氧亚基-3-(2H)-苯并噁唑基)甲基]O,O-二-乙基酯、二硫代磷酸S-[(p-氯苯基-硫基)甲基]O,O-二乙基酯、二硫代磷酸1,4-p-二噁烷-2,3,-二-硫基S,S-双(O,O-二乙基酯、乙基二硫代膦酸O-乙基S-苯基酯、硫代磷酰胺O,S-二甲基酯、乙酰基-硫代磷酰胺O,S-二甲基酯、2-[[乙氧基[(1-甲基乙基)氨基]硫膦基]氧基]苯甲酸1-甲基乙基酯、磷酸二甲基二氯乙烯基酯、二硫代磷酸O,O-二乙基S-乙基-硫基甲基酯、二硫代磷酸O,O-二甲基S-(甲基-氨基甲酰基甲基)酯、(1-甲基乙基)-磷酰胺乙基3-甲基-4-(甲硫基)苯基酯、磷酸O,O-二甲基O-[2-(甲基氨基甲酰基)-1-甲基-乙烯基]酯、以及八甲基焦磷酰胺。
次膦酸酯的特定实例包括:戊基次膦酸乙基酯、己基次膦酸乙基酯、庚基次膦酸乙基酯、辛基次膦酸乙基酯、癸基次膦酸乙基酯、苯基次膦酸乙基酯、戊基次膦酸丁基酯、己基次膦酸丁基酯、庚基次膦酸丁基酯、二丁基次膦酸戊基酯、二丁基次膦酸己基酯、以及二丁基次膦酸庚基酯。
次膦酸的实例包括:戊基次膦酸、己基次膦酸、庚基次膦酸、辛基次膦酸、癸基次膦酸、苯基次膦酸、二戊基次膦酸、二庚基次膦酸、二癸基次膦酸、二苯基次膦酸、苯基己基次膦酸、以及戊基癸基次膦酸。
次亚膦酸(phosphinous acid)的实例包括:单戊基次亚膦酸、单己基次亚膦酸、单庚基次亚膦酸、单辛基次亚膦酸、单癸基次亚膦酸、单苯基次亚膦酸、二丙基次亚膦酸、二戊基次亚膦酸、二庚基次亚膦酸、二癸基次亚膦酸、二苯基次亚膦酸、以及丙基癸基次亚膦酸。
膦酸酯的实例包括:膦酸己基戊基酯、膦酸庚基戊基酯、膦酸辛基戊基酯、膦酸癸基戊基酯、膦酸苯基戊基酯、戊基膦酸二丁基酯、膦酸二己基酯、膦酸庚基酯、膦酸戊基酯、膦酸辛基酯、以及膦酸苯基酯。
膦酸的实例包括:戊基膦酸、己基膦酸、庚基膦酸、辛基膦酸、癸基膦酸、苯基膦酸、甲基戊基膦酸、甲基苯基膦酸、戊基膦酸、辛基膦酸、苯基膦酸、以及戊基辛基膦酸。
亚膦酸酯的实例包括:亚膦酸酯乙基戊基酯、亚膦酸乙基己基酯、亚膦酸乙基庚基酯、亚膦酸乙基辛基酯、亚膦酸乙基癸基酯、亚膦酸乙基苯基酯、亚膦酸丁基戊基酯、亚膦酸丁基己基酯、亚膦酸丁基庚基酯、戊基亚膦酸二乙基酯、己基亚膦酸二乙基酯、以及庚基亚膦酸二乙基酯。
亚膦酸的实例包括:1-戊基亚膦酸、2-戊基亚膦酸、3-戊基亚膦酸、1-己基亚膦酸、2-己基亚膦酸、3-己基亚膦酸、1-庚基亚膦酸、2-庚基亚膦酸、3-庚基亚膦酸、4-庚基亚膦酸、辛基亚膦酸、癸基亚膦酸、以及苯基亚膦酸。
在酰卤和胺之间的反应之前或期间形成在含磷化合物和酰卤之间的复合物。含磷化合物可以在使酰卤和胺溶液接触之前直接添加到酰卤溶液中,从而在胺和酰卤之间的反应之前允许足够的机会形成复合物。
合适的助溶剂可以选自具有通式R1-O-R2的溶剂、硅烷和芳族化合物。取代基R1可以选自包括以下的组:直链或支链C1-C6低级烷基、C1-C6低级烯基或C1-C6低级炔基,任选地被选自以下基团的1至3个取代基取代:甲基、乙基、丙基、氟、氯、溴、碘、羟基、醛、羧酸、胺、酰胺、腈、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及其任何组合。特别地,R1可以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叔戊基、新戊基、异戊基、仲戊基、3-戊基、仲异戊基、正己基、异己基、3-甲基戊基、新己基和2,3二甲基丁基。
取代基R2可以选自包括以下的组:直链或支链C1-C6低级烷基、C1-C6低级烯基、C1-C6低级炔基、羰基C1-C6低级烷基、羰基C1-C6低级烯基、羰基C1-C6低级炔基,任选地被选自以下基团的1至3个取代基取代:甲基、乙基或丙基、氟、氯、溴、碘、羟基、醛、羧酸、胺、酰胺、腈、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及其任何组合。特别地,R2可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叔戊基、新戊基、异戊基、仲戊基、3-戊基、仲异戊基、正己基、异己基、3-甲基戊基、新己基、2,3二甲基丁基、甲酰基、乙酰基、丙酰基、正丁酰基、异丁酰基、正戊酰基、异戊酰基、仲戊酰基、叔戊酰基、正己酰基、异己酰基、仲己酰基、3-甲基戊酰基、新己酰基和2,3二甲基丁酰基。
优选的助溶剂包括乙酸乙酯、二乙醚和甲酸乙酯。
其他合适的助溶剂包括硅烷和芳族化合物。硅烷可以选自具有通式X3-Si-R1的化合物的组,其中,X是独立地选自由F、Cl、Br和I组成的组的卤素,并且R1如上定义。芳族化合物通常包括芳族环结构,包括芳族杂环结构。在实施方式中,芳族化合物包括苯环,该苯环任选地被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1至5个取代基取代:甲基、乙基、丙基、氟、氯、溴、碘、羟基、醛、羧酸、胺、酰胺、腈、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及其任何组合。
适当地,助溶剂不是烷烃,诸如C5-C12烷烃。
有机相的主要溶剂可以选自众多化合物的组。合适的有机溶剂是例如下列非极性溶剂(诸如烃)中的一种或多种,其可以是未取代的或取代的。非极性溶剂包括芳族烃,例如单烷基取代或多烷基取代的苯,诸如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乙苯,或者单烷基取代或多烷基取代的萘,诸如1-甲基萘、2-甲基萘或二甲基萘,或其他苯衍生的芳族烃,诸如茚满或四氢化萘或其混合物。非极性溶剂还包括脂族烃,例如,式CnH2n+2的直链脂族化合物,其中n=5-12,或支链脂族化合物。直链或支链脂族化合物的合适实例包括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十一烷、十二烷、2-甲基丁烷(异戊烷)、2,2,4-三甲基戊烷(异辛烷)、异己烷、异庚烷、异壬烷、异十二烷、异十一烷、异十二烷或其组合。非极性脂族溶剂还包括环状的、任选地烷基取代的脂族化合物,诸如环己烷或甲基环戊烷;或其混合物。非极性脂族溶剂作为D系列、/>系列或/>系列可商购。优选的非极性脂族溶剂包括E,具有的馏程为115-140℃且芳族含量小于按重量计0.002%。/>E主要包括C7至C10烷烃。另一种合适的非极性脂族溶剂是/>C,具有的馏程为99-104℃且芳族含量小于0.001。
所考虑的其他有机溶剂包括芳族烃和脂族烃的混合物,诸如系列的溶剂,例如,/>100、/>150或/>200(ExxonMobil Chemicals);系列的溶剂(TotalFinaElf);或者/>系列,例如,28(Petrochem Carless)。
在使水性相的多官能胺单体与有机相的多官能酰卤单体反应以在支撑膜上形成交联的聚酰胺薄复合层之后,通常使溶剂和助溶剂通过溶解、冲洗或洗涤离开交联的聚酰胺层。在某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半透膜在浴中维持一定时间以及然后使半透膜干燥,去除溶剂和助溶剂。
尽管预期膜用于上述任何半透膜并能够进行正渗透过程,但当水通道蛋白水通道被引入到TFC层时,水通量通常变得更有效。水通道蛋白水通道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跨膜蛋白,用于选择性地将水输送到细胞内或细胞外。在工业环境中,半透膜中的水通道蛋白水通道通过渗透确保水的流动,而溶液中的其他溶质被截留。因此,活性水通道蛋白水通道的存在帮助半透膜截留溶质并促进水通过膜的渗透。
水通道蛋白水通道以活性构造引入膜中,用于至少显著的量的分子。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当水通道蛋白水通道被组装在包括聚亚烷基亚胺(诸如聚乙烯亚胺)的纳米结构中时,维持了水通道蛋白水通道的活性。如WO17137361(将其以其全文并入本文)中进一步详细解释的,聚亚烷基亚胺,诸如聚乙烯亚胺(PEI),与跨膜蛋白,诸如水通道蛋白水通道形成自组装的纳米结构。纳米结构确保至少一部分的水通道蛋白水通道即使在引入TFC层后仍保持活性。目前认为,聚合物与跨膜蛋白相互作用,以防止其与参与TFC层形成的单体反应。此外,目前认为水通道蛋白纳米颗粒的PEI与PAI反应,并且因此变成整合在过渡层中。
一般来说,PEI基本上是直链或支链聚合物,具有的平均分子量为约2,000Da至约10,000Da,诸如约3,000Da至约5,000Da。目前认为,相对短的聚合物与跨膜蛋白相互作用,以防止其与参与TFC层形成的单体反应,而同时基本上不会抑制与水的相互作用。
为了防止水通道蛋白水通道的聚集,在包括聚亚烷基亚胺的纳米结构中组装之前,将水通道蛋白水通道溶解在清洁剂中可以是有利的。由于水通道蛋白水通道在细胞膜中天然存在,该蛋白显示出疏水性结构域。据信,清洁剂的疏水性结构域与水通道蛋白水通道的疏水性结构域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溶解的蛋白质。虽然水通道蛋白水通道可被多种清洁剂溶解,但目前优选使用选自由LDAO、OG、DDM或其组合组成的组的清洁剂。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水通道蛋白水通道在引入TFC层之前提供在囊泡中。囊泡是水通道蛋白水通道的自然环境,并且囊泡可以由许多不同的膜形成材料(包括天然存在的磷脂)形成。在本发明的某一实施方式中,囊泡由两亲性二嵌段共聚物形成,诸如聚(2-甲基噁唑啉)-嵌段-聚(二甲基硅氧烷)二嵌段共聚物(PMOXA-PDMS)和反应性端基官能化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PMOXA-PDMS二嵌段共聚物的两个嵌段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为了获得囊泡的足够稳定性,PMOXA-PDMS二嵌段共聚物通常选自由PMOXA10-40-PDMS25-70及其混合物组成的组。实验示出,不同的PMOXA-PDMS二嵌段共聚物的混合物示出更高的稳健性。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囊泡因此至少包括通式PMOXA10-28-PDMS25-70的第一两亲性二嵌段共聚物和通式PMOXA28-40-PDMS25-70的第二两亲性二嵌段共聚物。第一和第二两亲性二嵌段共聚物之间的重量比例通常在0.1:1至1:0.1的范围内。液体组合物中两亲性二嵌段共聚物的浓度一般在0.1至50mg/ml,诸如0.5至20mg/ml,以及优选1至10mg/ml的范围内。
囊泡的反应性端基官能化的PDMS(反应性端基官能化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可以被胺、羧酸和/或羟基基团中的一种或多种官能化。在本发明的某个方面,反应性端基官能化的PDMSe-f是双(氨基烷基)、双(羟烷基)或双(羧酸烷基)封端的PDMSe-f,诸如聚(二甲基硅氧烷)、双(3-氨基丙基)或聚(二甲基硅氧烷)、双(3-羟丙基)。适当地,整数e选自20至40的范围,诸如30,并且整数f选自40至80的范围,诸如50。此外,反应性端基官能化的PDMSe-f可以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H2N-PDMS30-50、HOOC-PDMS30-50和HO-PDMS30-50及其混合物。在囊泡引入水通道蛋白水通道之前,囊泡可以存在于液体组合物中,并且PDMS的量优选为约0.05%至约1%v/v。
本发明的囊泡可进一步包含约1%v/v至约12%v/v的PMOXAa-b-PDMSc-d-PMOXAa-b型的三嵌段共聚物以增加其完整性。通常,所述囊泡包括约8%v/v至约12%v/v的PMOXAa-b-PDMSc-d-PMOXAa-b型的三嵌段共聚物。PMOXAa-b-PDMSc-d-PMOXAa-b型的三嵌段共聚物通常选自PMOXA10-20-PDMS25-70-PMOXA10-20。
本发明的囊泡可进一步包括通量改善剂以增加水通量或降低反向盐通量。通量改善剂可选自一大组化合物,通常优选为亚烷基二醇单烷基醚烷基化物、β环糊精或聚乙二醇(15)-羟基硬脂酸酯。通量增加剂通常以液体组合物的按重量计0.1%至1%的量存在。
本发明的囊泡可以在固定在膜(诸如提供在支撑膜上的TFC层)中之前存在于液体组合物中。液体组合物可包括缓冲液以稳定囊泡。在水通道蛋白水通道与其他成分混合之前,适当地将跨膜蛋白溶解在清洁剂中。液体组合物中的囊泡可进一步包括清洁剂或表面活性剂。清洁剂可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月桂基二甲胺N-氧化物(LDAO)、辛基葡糖苷(OG)、十二烷基麦芽糖苷(DDM)或其组合。
不希望受任何特定理论的束缚,据信在表面上包含游离的可用反应性基团的囊泡将不仅物理引入或固定化(吸附)在,而且此外化学结合在TFC层中,因为反应性游离端基诸如氨基基团、羟基基团和羧基基团将参与与酰氯诸如均苯三甲酰氯(TMC)的界面聚合反应。以这种方式,据信囊泡将共价结合在TFC层中,导致相对较高的囊泡负载量,并且因此通过膜的水通量较高。此外,目前认为自由端基,诸如氨基基团或羟基基团,可以与PAI的羰基基团反应,在囊泡和支撑中空纤维膜之间形成共价连接。此外,据信当引入到选择性膜层中时,TFC层中囊泡的共价偶联导致水通道蛋白水通道和包含水通道蛋白水通道的囊泡的更高的稳定性和/或寿命。
囊泡可以在引入水通道蛋白水通道的液体组合物中制备,包括搅拌PMOXAa-b-PDMSc-d型的两亲性二嵌段共聚物溶液、0.05%至约1%的反应性端基官能化的PDMSe-f和水通道蛋白水通道的混合物的步骤。为了获得最佳结果,搅拌持续12-16小时。
在多孔基底膜上制备固定引入水通道蛋白水通道的囊泡的薄膜复合层包括以下步骤:在如上公开的制备的液体组合物中提供囊泡和二胺或三胺化合物的混合物,用该混合物覆盖多孔支撑膜的表面,施加包括酰卤化合物的疏水性溶液,并允许水性溶液和疏水性溶液进行界面聚合反应以形成薄膜复合层。在本发明的某一实施方式中,疏水性溶液进一步包括按体积计0.1至10%的量的TFC层修饰剂。TFC层修饰剂具有的目的是增加水流动和/或溶质的截留。在合适的实施方式中,TFC层修饰剂是C3至C8羰基化合物。作为实例,TFC层修饰剂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二亚乙基酮、2-戊酮、5-戊酮和/或环戊酮。
多孔支撑膜可以是中空纤维膜或平板膜。目前,平板膜适用于并可用于生产各种组件,如板框组件或螺旋卷式组件。
出于本文的目的,术语“半透膜”包括用于水过滤和水分离的选择性渗透膜和半透膜,诸如非对称膜,其包括多孔支撑膜,在一侧上形成有选择性层,诸如薄的交联芳族聚酰胺层或。另一侧可以通过通常由聚酯纤维制成的织造或非织造层或网来增强。
此外,本发明的半透膜可用于浓缩产物溶液的方法中,所述方法包括利用安装在过滤器壳体或组件中的本发明的分离膜来从产物溶液中提取水,例如通过正渗透。
在本发明的方面,它包括中空纤维(HF)组件,其具有用本发明的选择性层修饰的中空纤维束的膜。优选地,选择性层包括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在纤维的内表面上形成的薄膜复合(TFC)层。
本发明的分离膜还可用于使用压力延缓渗透产生盐度能的方法中,所述方法包括利用所述分离膜来增加静水压力,并利用静水压力的增加作为盐度能的来源,参见WO2007/033675和WO 2014128293(A1)。
如本文所用的术语“水通道蛋白”包括功能性天然或合成水通道蛋白或水甘油通道蛋白水通道,诸如水通道蛋白Z(AqpZ)、GlPf、SoPIP2;1、水通道蛋白1和/或水通道蛋白2。水通道蛋白水通道包括细菌水通道蛋白和真核水通道蛋白,诸如酵母水通道蛋白、植物水通道蛋白和哺乳动物水通道蛋白,以及相关的通道蛋白,诸如水甘油通道蛋白。水通道蛋白和水甘油通道蛋白的实例包括:原核水通道蛋白,诸如AqpZ;哺乳动物水通道蛋白,诸如Aqp1和Aqp2;植物水通道蛋白,诸如质膜内在蛋白(PIP)、液泡膜内在蛋白(TIP)、结瘤素内在蛋白(NIP)和小内在蛋白(SIP),例如SoPIP2;1、PttPIP2;5和PtPIP2;2;酵母水通道蛋白,诸如AQY1和AQY2;以及水甘油通道蛋白,诸如GlpF和Yfl054。水通道蛋白(aquaporin)水通道蛋白质(water channel protein)可以根据本文所述的或如Karlsson et al.(FEBSLetters537:68-72,2003)列出的或如Jensen et al.US 2012/0080377 A1(例如参见实施例6)所述的方法来制备。
半透膜的实例是纳滤(NF)膜、正渗透(FO)膜和反渗透(RO)膜。平板TFC膜通常是通过将聚酰胺层沉积在非织造或织造的织物支撑体的顶部上的聚醚砜或聚砜多孔层的顶部上而制成的。聚酰胺排斥层是通过胺的水性溶液与酰氯在有机溶剂中的溶液的界面聚合而形成的。TFC膜可以如WO 2013/043118(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AquaporinA/S)中所描述的来生产。
如本文所用的“薄膜复合物”或(TFC)膜可使用于水性溶液中的多官能胺反应物,优选芳族胺,诸如二胺或三胺,例如1,3-二氨基苯(间苯二胺,纯度>99%,可获自Sigma-Aldrich),以及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的多官能酰卤反应物,诸如二酰氯或三酰氯,优选芳族酰卤,例如苯-1,3,5-三羰基氯(CAS号84270-84-8,均苯三甲酰氯(TMC),可获自Sigma-Aldrich)来制备,其中所述反应物在界面缩聚反应中结合,参见Khorshidi et al.(2016)Scientific Reports 6,Article number:22069和美国专利号:4,277,344,其详细描述了在多孔支撑膜(例如聚醚砜膜)的表面形成包括层压在多孔膜支撑体上的聚酰胺的复合膜。
正渗透(FO)或直接渗透是使用选择性且渗透性的膜来实现水与溶解的溶质的分离的一种渗透过程。用于该分离的驱动力是高浓度溶液(本文称为汲取)和低浓度溶液(称为进料)之间的渗透压梯度。渗透压梯度引起通过膜的净水流进入汲取,从而有效地浓缩进料。汲取溶液可以由单一或多种简单盐组成,或者可以是专门为正渗透应用定制的物质。进料溶液可以是稀释产物流,诸如饮料、废物流或海水。
因此,FO的大多数应用分为三大类:产物浓缩、废物浓缩或产生清洁水作为浓缩过程的副产物。膜可用于所有类型的正渗透过程,并且可以专门适应于每种正渗透类型。
如本文使用的术语“反渗透”(RO)是指当在选择性渗透膜上施加的进料水压力用于克服渗透压时。反渗透通常从进料水中去除许多类型的溶解物质和悬浮物质,包括细菌,并且既用于工业过程也用于饮用水的生产。在RO过程期间,溶质保留在膜的加压侧并且纯溶剂(渗透物)通过到另一侧。选择性指定膜不允许更大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其孔(洞),同时允许溶液的较小组分(诸如溶剂分子)自由通过。低压反渗透(LPRO)膜通常在从约<5巴的进料水压力和最高达约25巴的最大操作压力15LMH/巴的比流量下操作。LPRO在较低的进料压力范围内进行,例如2至5巴,有时被指定为超低压反渗透。本领域已知的LPRO膜具有典型的操作限制,用于进料水温度为约45℃,进料水pH在2至11的范围内,以及化学清洁在pH 1至12的范围内。
参考以下非限制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
1.1:生产支撑膜
将17%聚砜(Solvay P3500 MB7 LCD)溶解在从TACT Chemie获得的83% DMF(N,N-二甲基甲酰胺)中来制备涂料。将涂料在45℃的密闭容器中以90rpm的混合速度混合8小时以获得均匀的粘度。
使用230μm的流延间隙,将涂料以辊衬刀(knife over roll)流延模式流延在从Mitsubishi获得的非织造聚酯片材(型号PMB-SKC)上。在暴露时间1.9s后,通过在13℃的水中淬灭16s来进行转相。随后,将支撑膜在60℃的水中洗涤120s。获得约130μm的厚度。
1.2:生产水通道蛋白水通道
来自粳稻(Oryza sativa Japonica)(日本水稻)的组氨酸标记的水通道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使用固定化金属亲和色谱法(IMAC)纯化
使用Geneart(Thermo Fischer Scientific的子公司)的服务对来自粳稻的编码水通道蛋白的基因(UNIPROT:A3C132)进行密码子优化,以改善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通过在C末端添加十个组氨酸编码密码子以及分别在N末端和C末端添加侧翼NdeI/XhoI限制性位点来合成所得基因(基因ID:aquaporin_Oryza_sativa_Japonica)。合成的基因片段用NdeI/XhoI限制酶消化并连接到NdeI/XhoI消化和纯化的载体pUP1909片段。将得到的连接混合物转化到大肠杆菌DH10B中,并在具有卡那霉素的LB琼脂板上选择卡那霉素抗性转化子。通过遗传构建体的测序确认转化子。随后将分离的载体DNA转移到生产宿主大肠杆菌BL21中。
为了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水通道蛋白,使生产宿主在由以下组成的基本培养基中生长:30g/L甘油、6g/L(NH4)2HPO4、3g/L KH2PO4、5g/LNaCl、0.25g/L MgSO4·7H2O、0.4g/L柠檬酸Fe(III)和1mL/L无菌过滤痕量金属溶液。痕量金属溶液由以下组成:1g/LEDTA、0.8g/LCoCl2·6H2O、1.5MnCl2·4H2O、0.4g/L CuCl2·2H2O、0.4g/L H3BO3、0.8g/LNa2MoO4·2H2O、1.3g/L Zn(CH3COO)2·2H2O。接种和过夜生长后,添加附加的0.25g/LMgSO4·7H2O。
大肠杆菌在具有ez-Control的3L Applikon生物反应器中在分批发酵过程中培养。通过在约30的光密度(OD 600nm)下添加IPTG至0.5mM的最终浓度来诱导蛋白质产生。将培养物诱导约24小时,并在5300g下离心20min收获细菌细胞。
将包括大肠杆菌细胞的沉淀重悬于缓冲液(蛋白酶抑制剂PMSF和EDTA的水性溶液)中,并在Stansted nm-GEN 7575匀化器中在1000巴下均化。温度保持在约10-15℃。将混合物以5300g的最大速度离心30分钟。沉淀包含膜蛋白,并且弃去上清液。
将沉淀重悬于0.9%氯化钠溶液中以获得约50mg/ml的总蛋白质浓度。通过将28LTRIS结合缓冲液和4.5升5%正月桂基二甲胺N-氧化物(LDAO)添加到5L重悬的沉淀材料中来溶解膜蛋白。在室温和温和搅拌下,使混合物温育2至24小时。
在溶解过程之后,将混合物在2L容器中以5300g离心90分钟。回收上清液并通过添加稀释缓冲液将LDAO浓度调节至0.2%。
溶解和澄清后,将蛋白质使用IMAC捕获并在包含1000mM咪唑和0.2%w/v LDAO的洗脱缓冲液中洗脱。洗脱部分通过SDS Page分析,并且仅显示在27kDa处迁移的单个主要带,这对应于来自日本水稻的水通道蛋白的大小。此外,通过与来自用空载体转化的大肠杆菌的阴性对照纯化进行比较,证实了该结果。阴性对照导致没有纯化的蛋白质。使用对组氨酸标签特异性的抗体(TaKaRa Bio)进行的蛋白质印迹分析如预期的那样导致来自纯化的蛋白质的清晰信号以及没有来自阴性对照的信号,证实纯化的蛋白质的来源为组氨酸标记的膜蛋白。
通过添加包含2% LDAO的冰冷无咪唑缓冲液将蛋白质浓度调节至5mg/ml,制备储备溶液。最后,将水通道蛋白储备溶液通过0.45μM灭菌杯过滤灭菌,并在4℃冰箱中储存用于在一个月内使用,或者在-80℃冰柜中储存。
1.3:生产水通道蛋白制剂
1.通过将5g KHS溶解在1l PBS(通过将8g NaCl、0.2g KCl、1.44gNa2HPO4和0.24gKH2PO4溶解在800mL MiliQ纯化H2O中,用HCl将pH调节至7.2并完成体积至1L来制备)中来制备按重量计0.5%的HS 15(聚乙二醇(15)-羟基硬脂酸酯)(KHS)溶液。/>
2.通过将0.05g LDAO溶解在100mL PBS中来制备PBS中按重量计0.05%的LDAO溶液。
3.在制备容器中,称取0.5g聚(2-甲基噁唑啉)-嵌段-聚(二甲基硅氧烷)二嵌段共聚物(PDMS65PMOXA24)/升制备的制剂。
4.在同一制备容器中,称取聚(2-甲基噁唑啉)-嵌段-聚(二甲基硅氧烷)二嵌段共聚物(PDMS65PMOXA32),以达到0.5g/L制备的制剂(PDMS65PMOXA24和PDMS65PMOXA32的重量比为1:1)的浓度。
5.在同一制备容器中,添加聚(2-甲基噁唑啉)-嵌段-聚(二甲基硅氧烷)-嵌段-聚-(2-甲基噁唑啉)三嵌段共聚物PMOXA12PDMS65PMOXA12,以达到0.12g/L制备的制剂的浓度。
6.以100mL/L制备的制剂的比例添加步骤2制备的LDAO 0.05%。
7.添加具有的分子量为2500Da的双(3-氨基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以达到最终浓度为0.1%。
8.添加水通道蛋白储备溶液,以达到5mg/L制备的制剂的浓度,以及1/400的蛋白质:聚合物比率。
9.添加按重量计3%的步骤1中制备的KHS溶液,以达到所制备的制剂的所需体积减去步骤6和8中添加的LDAO、双(3-氨基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水通道蛋白的体积。
10.在室温下以每分钟170转搅拌来自步骤9的混合物过夜(不超过20小时)以获得制剂。
11.次日早晨取按步骤1至10的顺序获得的制备的制剂,以及通过200nm孔径过滤器过滤它对其灭菌,将其放入封闭密封瓶中并且在室温下保存它不超过12个月。
1.4:生产支撑膜上的TFC层
a.通过在DI水中混合以下来制备水性溶液:
i.2.5% MPD
ii.2.5%ε-己内酰胺(CAP)
iii.5%水通道蛋白制剂
b.通过在Isopar E中混合以下来制备有机溶液:
i.0.15% TMC
ii.0%或1.25%磷酸三丁基酯(TBP)
iii.0%、0.5%、1.0%或2.0%助溶剂
c.TFC形成
i.将支撑膜浸入水性溶液中30秒,
ii.将膜用气枪在1巴下干燥,
iii.添加有机溶液30秒,
iv.将膜用气枪在约0.5巴下干燥
d.将具有TFC层的膜置于70℃ 15%柠檬酸中4min,以及然后置于70℃的RO水中2min。
1.5:结果
表1:乙酸乙酯
表2:二乙醚
/>
表3:甲酸乙酯
结果示出,添加浓度分别为0.5%和1.25%的助溶剂或TBP,使通量从3.2LMH/巴显著增加至5.6-6.1LMH/巴。然而,当助溶剂和TBP以相同浓度一起使用时,组合效果增加至6.8-7.2LMH/巴。结果还示出,通过向混合物中添加更多的助溶剂,可以进一步提高通量。因此,当助溶剂浓度增加至1.0%,并且TBP浓度维持在1.25%时,对于所有测试的助溶剂,通量都增加,其中通量值在7.1-7.8LMH/巴的范围内。相同
实施例2
重复实施例1中报道的实验,然而,选择(3,3,3-三氟丙基)三氯硅烷(TFPTCS)作为助溶剂,并根据TBP的量调节TMC的量。结果示出于下表4中:
表4:TFPTCS
结果示出,向已经包含TBP的有机相中添加TFPTCS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了效果。
实施例3
重复实施例1中报道的实验,然而,选择均三甲苯作为助溶剂。如以上实施例1.4所示,TMC的量为0.15%。结果示出于下表5中:
表5:均三甲苯
结果示出,向已经包含TBP的有机相中添加均三甲苯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了效果。

Claims (30)

1.一种用于制备半透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包括多官能胺单体的水性相,
b.用所述水性相覆盖多孔支撑膜的表面,
c.施加包括多官能酰卤单体、含磷化合物和助溶剂的有机相,以及
d.允许所述多官能胺单体和所述多官能酰卤单体进行界面聚合反应以形成聚酰胺薄膜复合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半透膜的方法,其中,所述助溶剂由式R1-O-R2表示,其中,
R1选自包括以下的组:直链或支链C1-C6低级烷基、C1-C6低级烯基或C1-C6低级炔基,任选地被独立地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1至3个取代基取代:甲基、乙基、丙基、氟、氯、溴、碘、羟基、醛、羧酸、胺、酰胺、腈、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及其任何组合,以及
R2选自包括以下的组:直链或支链C1-C6低级烷基、C1-C6低级烯基、C1-C6低级炔基、羰基C1-C6低级烷基、羰基C1-C6低级烯基、羰基C1-C6低级炔基,任选地被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1至3个取代基取代:甲基、乙基或丙基、氟、氯、溴、碘、羟基、醛、羧酸、胺、酰胺、腈、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及其任何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制备半透膜的方法,其中,R1是C1-C6低级烷基并且R2是C1-C6低级烷基或羰基C1-C6低级烷基。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备半透膜的方法,其中,所述助溶剂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甲酸乙酯、乙酸乙酯和二乙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半透膜的方法,其中,所述助溶剂是硅烷或芳族化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制备半透膜的方法,其中,所述硅烷由通式X3-Si-R1表示,其中X是独立地选自由F、Cl、Br和I组成的组的卤素,并且R1如上定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制备半透膜的方法,其中,所述R1是三氟C1-C6-烷基,诸如三氟丙基。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制备半透膜的方法,其中,所述芳族化合物包括苯环,所述苯环任选地被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1至6个取代基取代:甲基、乙基、丙基、氟、氯、溴、碘、羟基、醛、羧酸、胺、酰胺、腈、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及其任何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制备半透膜的方法,其中,所述芳族化合物是均三甲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备半透膜的方法,其中,在使所述多官能酰卤和所述多官能胺反应的步骤之前使所述含磷化合物与所述多官能酰卤反应。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备半透膜的方法,其中,所述含磷化合物具有的与所述多官能酰卤的相互作用能大于约4.0kcal/mol。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备半透膜的方法,其中,所述含磷化合物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磷酸酯、亚磷酸酯、膦、氧化膦、膦酸酯、二膦酸酯、次膦酸酯、次亚膦酸酯、亚膦酸酯、焦磷酸酯、焦磷酰胺、磷酰胺、硫代磷酸酯、二硫代磷酸酯和硫代磷酰胺酯。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备半透膜的方法,其中,所述含磷化合物由下式表示:
其中,Z是相同或不同的并且选自:R2、O-P-(R2)2、P(O)-X2、(P(-R2))m-P-X2、(O-P(-R2))m-O-P-R2 2、(P(O)(-R2))m-P(O)-R2 2以及(O-P(O)(-R2))m-O-P(O)-R2 2;P是磷,O是氧,m是1至5的整数;Y是O或非键合的电子对,R2如上定义,X是相同或不同的并且选自:R3和R3-O,R3是相同或不同的并且选自H(氢)以及含碳部分,所述含碳部分独立地选自R2基团。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备半透膜的方法,其中,所述含磷化合物选自包括以下的组:磷酸三甲基酯、磷酸三乙基酯、磷酸三丁基酯、亚磷酸二丁基酯、亚磷酸双(2-乙基己基)酯、三苯基膦、磷酸三苯基酯、三苯基膦、磷酸三丁基酯、二叔丁基二异丙基亚磷酰胺、丁基膦酸二丁基酯和三辛基膦。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备半透膜的方法,其中,所述含磷化合物在所述有机相中的浓度为0.2至5%。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备半透膜的方法,其中,所述助溶剂在所述有机相中的浓度为0.005至5%。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备半透膜的方法,其中,所述含磷化合物和所述助溶剂在所述有机相中的浓度之间的比例为5:1至1:5。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备半透膜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相的主要溶剂包括直链或支链C5-C12烷烃。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备半透膜的方法,其中,所述水性相进一步包括具有在其中引入水通道蛋白的囊泡。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备半透膜的方法,其中,所述囊泡包括作为囊泡膜形成材料的聚-嵌段-(2-甲基噁唑啉)-聚-嵌段-(二甲基硅氧烷)(PMOXA-PDMS)和胺官能化的聚(二甲基硅氧烷)。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备半透膜的方法,其中,支撑膜包括聚砜或聚醚砜聚合物。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孔支撑膜是中空纤维。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包括通过在壳体中组装中空纤维束来生产中空纤维组件的另外步骤,其中,用于传递第一溶液的入口在一端连接至所述中空纤维的内腔并且出口在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内腔,并且在所述壳体中设置入口用于将第二溶液传递至与所述壳体连接的出口。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孔支撑膜是平板。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包括通过卷绕所述平板膜来生产螺旋卷式组件的另外步骤。
2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项所制备的半透膜。
2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3所制备的中空纤维组件。
2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5所制备的螺旋卷式组件。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中空纤维组件或螺旋卷式组件用于通过反渗透制备水渗透物的用途。
30.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中空纤维组件或螺旋卷式膜组件用于通过正渗透来浓缩产物溶液的用途。
CN202280009779.6A 2021-01-13 2022-01-12 用于水过滤的膜 Pending CN11674502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KPA202170016 2021-01-13
DKPA202170016 2021-01-13
PCT/EP2022/050538 WO2022152748A1 (en) 2021-01-13 2022-01-12 Membrane for water filtratio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45025A true CN116745025A (zh) 2023-09-12

Family

ID=80122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9779.6A Pending CN116745025A (zh) 2021-01-13 2022-01-12 用于水过滤的膜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58768A1 (zh)
EP (1) EP4277731A1 (zh)
CN (1) CN116745025A (zh)
WO (1) WO202215274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82724C (zh) 1951-06-19
US4277344A (en) 1979-02-22 1981-07-07 Filmtec Corporation Interfacially synthesized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US5614099A (en) 1994-12-22 1997-03-25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Highly permeable composite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US6337018B1 (en) 2000-04-17 2002-01-08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Composite membran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ES2377234T3 (es) 2005-09-20 2012-03-23 Aquaporin A/S Membrana de agua biomimética que comprende acuaporinas usadas en la producción de energía de sanilidad
DK177144B1 (en) 2009-06-19 2012-02-06 Aquaporin As A liquid membrane suitable for water extraction
US11992815B2 (en) 2011-09-21 2024-05-28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Aquaporin based thin film composite membranes
GB201300465D0 (en) * 2013-01-11 2013-02-27 Aquaporin As A hollow fiber module having tfc-aquaporin modified membranes
DK177696B1 (en) 2013-02-25 2014-03-17 Aquaporin As Systems for water extraction
WO2015167759A1 (en) * 2014-04-28 2015-11-05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mposite polyamide membrane post-treated with nitrous acid
WO2015175258A1 (en) * 2014-05-14 2015-11-19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mposite polyamide membrane post-treated with nitrous acid
WO2017137361A1 (en) 2016-02-08 2017-08-17 Aquaporin A/S Self-assembled nanostructures and separation membranes comprising aquaporin water channel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m
WO2018141985A1 (en) * 2017-02-06 2018-08-09 Aquaporin A/S Diblock copolymer vesicles and separation membranes comprising aquaporin water channel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77731A1 (en) 2023-11-22
US20240058768A1 (en) 2024-02-22
WO2022152748A1 (en) 2022-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polymer and polymer composite membranes for reverse and forward osmosis processes
CN1210093C (zh) 复合膜及其制造方法
US9399196B2 (en) Composite polyamide membrane derived from monomer including amine-reactive and phosphorous-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s
JP5912133B2 (ja) 複合ポリアミド膜
JP5934252B2 (ja) 複合ポリアミド膜
Xiong et al. Thin film composite membranes containing intrinsic CD cavities in the selective layer
JP5231492B2 (ja) 耐汚れ性に優れた選択的分離膜
JP5934253B2 (ja) 複合ポリアミド膜
CN103889563A (zh) 源自于含羧酸的酰卤单体的复合聚酰胺膜
CN112827368B (zh) 抗污染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KR20120095235A (ko) 내오염성능이 우수한 역삼투 복합막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1228214A (zh) 芳族聚酰胺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CN116745025A (zh) 用于水过滤的膜
CN115461136A (zh) 防污且半透的膜
JP2021171720A (ja) 選択性透過膜の製造方法及び水処理方法
EP3760303B1 (en) Composite semipermeable membrane and composite semipermeable membrane element
KR101230843B1 (ko) 내오염성능이 개선된 폴리아미드 역삼투막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954913B1 (ko) 금속 이온이 침출된 황산 함유 침출액으로부터 다가 금속 이온을 회수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복합 멤브레인
KR20170055021A (ko) 금속 이온이 침출된 황산 함유 침출액으로부터 다가 금속 이온을 회수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복합 멤브레인
Cheng et al. Improvement of the filtration and antifouling performance of a nanofibrous sterile membrane by a one-step grafting zwitterionic compound
WO2023139121A1 (en) Interfacially polymerised polyamide membrane for reverse osmosis with silane additive
KR20210105360A (ko) 복합 반투막
JP2020069469A (ja) 複合半透膜
Buruiana 5 Phosphorus-Containing
KR20180104158A (ko) 아쿠아포린 수분 통로를 포함하는 자기조립 나노구조물과 분리막 및 이들의 제조 및 사용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