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43705B - 一种地址配置方法、背光控制装置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址配置方法、背光控制装置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43705B
CN116743705B CN202310715870.6A CN202310715870A CN116743705B CN 116743705 B CN116743705 B CN 116743705B CN 202310715870 A CN202310715870 A CN 202310715870A CN 116743705 B CN116743705 B CN 1167437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address configuration
instruction
information
backlight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158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43705A (zh
Inventor
梅洪格
冉培培
王园
林荣镇
严丞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nx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n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nx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n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1587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437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437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437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437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437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5/00Digital computers in general;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general
    • G06F15/1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digital computers each having at least an arithmetic unit, a program unit and a register, e.g. for a simultaneous processing of several programs
    • G06F15/163Interprocessor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92Address allocation by self-assignment, e.g. picking addresses at random and testing if they are already in u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地址配置方法、背光控制装置及显示装置,通过向串联的N个背光驱动芯片发送一次地址配置指令,即可使背光驱动芯片完成地址配置,减少地址的总配置时间,使得一帧中有更多的时间发显示数据或者做其他算法相关的显示动作,有利于实现更高的背光刷新率。并且,还可以简化流程、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地址配置方法、背光控制装置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址配置方法、背光控制装置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发展,显示装置成为众多电子设备的重要部件,例如: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LCD通常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背光模组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的下方,用于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源。通常,背光模组具有多个背光驱动芯片,在工作时,需要对背光驱动芯片进行地址信息编码。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地址配置方法、背光控制装置及显示装置,用以对背光驱动芯片进行地址信息编码。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地址配置方法,应用于背光控制芯片和多个背光驱动芯片,所述背光控制芯片具有至少一个输出端口,每个所述输出端口分别对应连接N个所述背光驱动芯片;所述N个背光驱动芯片依次串联,N为整数且N≥2;
所述地址配置方法,包括:
所述背光控制芯片生成对应每一个所述输出端口的初始地址配置指令,并将所述初始地址配置指令输出给连接的背光驱动芯片;所述初始地址配置指令包括:顺序出现的基准信号阶段和地址配置信息阶段,所述基准信号阶段具有基准时长信息,所述地址配置信息阶段包括:所述N个背光驱动芯片中的每一个背光驱动芯片的地址信息;
每一个所述背光驱动芯片接收目标地址配置指令,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中所述基准信号阶段的基准时长信息和所述地址配置信息阶段的地址信息,识别自身的地址信息;并且,去除当前背光驱动芯片中接收到的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中自身的地址信息后,将所述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传递给下一个背光驱动芯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背光驱动芯片中串联连接的首个背光驱动芯片接收到的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为所述初始地址配置指令;所述初始地址配置指令中的地址配置信息阶段包括:依次出现的具有第一电平的第一地址信号和具有第二电平的第二地址信号,所述第一地址信号具有第一时长,所述第二地址信号具有第二时长,所述第二时长不小于所述基准时长信息对应的基准时长;
所述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中所述基准信号阶段的基准时长信息和所述地址配置信息阶段的地址信息,识别自身的地址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基准时长信息,确定基准时长;
根据所述基准时长以及与所述地址配置信息阶段中的第二地址信号相关的目标时长,识别自身的地址信息;
所述去除当前背光驱动芯片中接收到的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中自身的地址信息,包括:
将接收到的所述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中第二地址信号内的第一部分信号由所述第二电平转换为所述第一电平,所述第一部分信号靠近所述第一地址信号,且所述第一部分信号的时长为所述基准时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时长为接收到的所述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中的第一时长或第二时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识别自身的地址信息,包括:
将t/T向下取整后的数值作为识别到的自身的地址信息;
t代表所述目标时长,T代表所述基准时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准时长信息包括:具有第二电平的基准波形信号,所述基准波形信号的时长为所述基准时长;
所述根据所述基准时长信息,确定基准时长,包括:
检测所述基准波形信号的开始时刻和所述基准波形信号的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长,并将检测得到的时长作为所述基准时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准时长信息包括:具有设定比特数据的基准指令;
所述根据所述基准时长信息,确定基准时长,包括:
识别所述基准指令中的设定比特数据,根据所述设定比特数据确定所述基准时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地址配置指令还包括:位于所述基准信号阶段之前的起始标志结束指令阶段,以及位于所述起始标志结束指令阶段之前的起始标志指令阶段;
所述起始标志结束指令阶段包括:具有第一电平的起始标志结束指令信号;
所述起始标志指令阶段包括:间隔设置的具有第一频率的多个第一脉冲。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地址配置指令还包括:
位于所述基准信号阶段和所述地址配置信息阶段之间的起始标志指令阶段,以及位于所述起始标志指令阶段与所述基准信号阶段之间的起始标志开始指令阶段;
所述起始标志开始指令阶段包括:具有第一电平的起始标志开始指令信号;
所述起始标志指令阶段包括:间隔设置的具有第一频率的多个第一脉冲。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地址配置指令还包括:位于所述地址配置信息阶段之后的结束标志开始指令阶段,位于所述结束标志开始指令阶段之后的结束标志指令阶段;
所述结束标志开始指令阶段包括:具有第一电平的结束标志开始指令信号;
所述结束标志指令阶段包括:间隔设置的具有第二频率的多个第二脉冲。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背光控制装置,包括:背光控制芯片和多个背光驱动芯片,所述背光控制芯片具有至少一个输出端口,所述至少一个输出端口中的每个输出端口分别对应连接N个所述背光驱动芯片;所述N个背光驱动芯片依次串联,N为整数且N≥2;
所述背光控制芯片被配置为生成对应每一个所述输出端口的初始地址配置指令,并将所述初始地址配置指令输出给连接的背光驱动芯片;所述初始地址配置指令包括:顺序出现的基准信号阶段和地址配置信息阶段,所述基准信号阶段具有基准时长信息,所述地址配置信息阶段包括:所述N个背光驱动芯片中的每一个背光驱动芯片的地址信息;
每一个所述背光驱动芯片被配置为接收目标地址配置指令,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中所述基准信号阶段的基准时长信息和所述地址配置信息阶段的地址信息,识别自身的地址信息;并且,去除当前背光驱动芯片中接收到的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中自身的地址信息后,将所述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传递给下一个背光驱动芯片。
本公开实施例还公开了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设置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下方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的背光控制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地址配置方法、背光控制装置及显示装置,通过向串联的N个背光驱动芯片发送一次地址配置指令,即可使背光驱动芯片完成地址配置,减少地址的总配置时间,使得一帧中有更多的时间发显示数据或者做其他算法相关的显示动作,有利于实现更高的背光刷新率。并且,还可以简化流程、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发光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背光控制装置的一些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背光控制装置的又一些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地址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5a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信号时序与背光控制装置的一些关系示意图;
图5b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信号时序与背光控制装置的又一些关系示意图;
图6a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信号时序与背光控制装置的又一些关系示意图;
图6b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信号时序与背光控制装置的又一些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信号时序与背光控制装置的又一些关系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信号时序与背光控制装置的又一些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信号时序与背光控制装置的又一些关系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信号时序与背光控制装置的又一些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需要注意的是,附图中各图形的尺寸和形状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公开内容。并且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可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下方的背光模组。其中,背光模组包括:发光基板和背光控制装置。背光控制装置包括:多个背光驱动芯片。并且,该多个背光驱动芯片设备在发光基板上。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发光基板10具有多个发光区域110和多个背光驱动芯片120。多个背光驱动芯片120可以连接一个或多个发光区域110,以驱动发光区域发光。
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发光区域110包括一个或多个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多个发光器件。例如,该串联连接的多个发光器件中的第一个发光器件的阴极与背光驱动芯片的驱动输出引脚连接,最后一个发光器件的阳极与驱动电压线VE连接,其余发光器件依次串联连接于第一个发光器件的阳极和最后一个发光器件的阴极之间。
示例性地,背光驱动芯片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驱动输出引脚。例如,如图1所示,发光区域110包括一个发光单元,背光驱动芯片可以具有4个驱动输出引脚:OUT0、OUT1、OUT2、OUT3,驱动输出引脚OUT0、OUT1、OUT2、OUT3分别连接一个发光区域。
示例性地,背光驱动芯片还具有接地引脚GND、电源电压引脚VDD、数据输入引脚DI、数据输出引脚DO。其中,电源电压引脚VDD加载正值的电压,接地引脚GND加载接地电压或为负值电压,以及通过数据输入引脚DI接收数据,通过数据输出引脚DO输出数据。
本公开对发光器件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示例性地,发光器件包括但不限于为: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LED)、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ED)。
示例性地,背光控制装置还包括背光控制芯片200,背光控制芯片200具有至少一个输出端口,每个输出端口分别对应连接N个背光驱动芯片。示例性地,背光控制芯片200具有一个、两个、三个或更多个输出端口,每一个输出端口连接的背光驱动芯片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作限定。
现有中的背光驱动芯片主要是通过多线(如I2C,SPI)等方式进行通讯,其中可能包含片选信号线,时钟信号线以及数据信号线,这样造成传输方式复杂,布局(layout)繁琐,不利于现在主流的单层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设计。
本公开适用于通过单线进行信号传输的背光驱动方式,单线传输为多个背光驱动芯片依次串联连接,可以简化背光板线路布局(layout)。如图2与图3所示,以N个背光驱动芯片依次串联为例,该N个背光驱动芯片包括:第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1至第N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示例性地,该N个背光驱动芯片可以依次串联形成一列背光驱动芯片。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第n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的数据输入端与第n-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1的数据输出端连接,n为整数且1≤n≤N。其中,第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1的数据输入端与背光控制芯片200对应的输出端口连接,第2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2的数据输入端与第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1的数据输出端连接,第3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3的数据输入端与第2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2的数据输出端连接,……第N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的数据输入端与第N-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1的数据输出端连接。即,第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1为连接背光控制芯片200的输出端口的首个背光驱动芯片,这样可以使该N个背光驱动芯片采用正序的方式依次串联连接。
在又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第n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的数据输入端与第n+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1的数据输出端连接,n为整数且1≤n≤N。其中,第N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的数据输入端与背光控制芯片200对应的输出端口连接,第N-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1的数据输入端与第N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的数据输出端连接,……第2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2的数据输入端与第3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3的数据输出端连接,第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1的数据输入端与第2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2的数据输出端连接。即,第N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为连接背光控制芯片200的输出端口的首个背光驱动芯片,这样可以使该N个背光驱动芯片采用倒序的方式依次串联连接。
除了传统背光模组,本公开主要用于Mini LED背光模组的局域调光技术(LocalDimming,LD)显示,实现背光灰阶显示与显示屏灰阶显示的配合,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提高显示效果。
在工作时,背光控制芯片200向背光驱动芯片传输局部调光数据前,需要将串联的所有背光驱动芯片的地址进行配置,配置地址后的背光驱动芯片,可以获取到对应地址的亮度数据,实现Local Dimming显示。
然而,现有方法中在对多个串联的背光驱动芯片进行地址配置时需要发送多遍地址配置指令,例如串联总数N个背光驱动芯片,需要发送N次地址配置指令,串联数越多,占用时间越长。并且,随着串联背光驱动芯片数量的不断攀升,地址配置时间加大,不利于传输速度提升。
为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地址配置方法,通过向串联的N个背光驱动芯片发送一次地址配置指令,即可使串联的多个背光驱动芯片完成地址配置,减少地址的总配置时间,有利于实现更高的背光刷新率。并且,还可以简化流程、降低成本。
如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地址配置方法,包括:
S110、背光控制芯片生成对应每一个输出端口的初始地址配置指令,并将初始地址配置指令输出给连接的背光驱动芯片。
S120、对应同一输出端口的N个背光驱动芯片中的每一个背光驱动芯片接收目标地址配置指令,根据接收到的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中基准信号阶段的基准时长信息和地址配置信息阶段的地址信息,识别自身的地址信息。并且,去除当前背光驱动芯片中接收到的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中自身的地址信息后,将该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传递给下一个背光驱动芯片。由此设置,可以使初始地址配置指令中的地址信息能够顺序传输,使得串联的每一个背光驱动芯片可以识别到自身的地址信息,从而使背光驱动芯片完成地址配置,减少地址的总配置时间,使得一帧中有更多的时间发显示数据或者做其他算法相关的显示动作,有利于实现更高的背光刷新率。并且,还可以简化流程、降低成本。以及,本公开的地址配置方法,还可以不用方位地址寄存器,直接芯片内部换算出地址,简化流程,节约时间、降低成本。
示例性地,结合图2与图3所示,以一个输出端口为例,该输出端口连接串联的N个背光驱动芯片,背光控制芯片200可以对该N个背光驱动芯片中的每一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1~120_N的地址进行编码,形成每一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1~120_N的地址信息,再根据这些地址信息生成对应该输出端口的初始地址配置指令。基于此,该初始地址配置指令包括:顺序出现的基准信号阶段PX0和地址配置信息阶段PX1,基准信号阶段PX0具有基准时长信息,地址配置信息阶段PX1包括:N个背光驱动芯片中的每一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1~120_N的地址信息。可理解的是,地址配置信息阶段PX1指的是包含有该N个背光驱动芯片中的每一个背光驱动芯片的地址信息的时间段。基准信号阶段PX0指的是包含有基准时长信息的时间段。并且,初始地址配置指令可以仅包括基准信号阶段PX0和地址配置信息阶段PX1,则初始地址配置指令相当于包含有该N个背光驱动芯片中的每一个背光驱动芯片的地址信息和基准时长信息。或者,初始地址配置指令在包括基准信号阶段PX0和地址配置信息阶段PX1之外,还包括其他阶段,则初始地址配置指令相当于不仅包含有该N个背光驱动芯片中的每一个背光驱动芯片的地址信息和基准时长信息,还包括有其他信息。
示例性地,如图5a与图5b所示,MD_1代表第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1接收到的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2代表第2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2接收到的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3代表第3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3接收到的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N-1代表第N-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1接收到的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N代表第N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接收到的目标地址配置指令。如图6a与图6b所示,MD_1代表第N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接收到的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2代表第N-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1接收到的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3代表第N-2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2接收到的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N-1代表第2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2接收到的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N代表第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1接收到的目标地址配置指令。
其中,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1即为初始地址配置指令,且初始地址配置指令中的地址配置信息阶段PX1包括:依次出现的具有第一电平的第一地址信号DR1_1和具有第二电平的第二地址信号DR2_1,第一地址信号DR1_1具有第一时长,第二地址信号DR2_1具有第二时长,第二时长不小于基准时长信息对应的基准时长。
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2中的地址配置信息阶段PX1包括:依次出现的具有第一电平的第一地址信号DR1_2和具有第二电平的第二地址信号DR2_2,第一地址信号DR1_2具有第一时长,第二地址信号DR2_2具有第二时长,第二时长不小于基准时长信息对应的基准时长。
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3中的地址配置信息阶段PX1包括:依次出现的具有第一电平的第一地址信号DR1_3和具有第二电平的第二地址信号DR2_3,第一地址信号DR1_3具有第一时长,第二地址信号DR2_3具有第二时长,第二时长不小于基准时长信息对应的基准时长。
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N-1中的地址配置信息阶段PX1包括:依次出现的具有第一电平的第一地址信号DR1_N-1和具有第二电平的第二地址信号DR2_N-1,第一地址信号DR1_N-1具有第一时长,第二地址信号DR2_N-1具有第二时长,第二时长不小于基准时长信息对应的基准时长。
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N中的地址配置信息阶段PX1包括:依次出现的具有第一电平的第一地址信号DR1_N和具有第二电平的第二地址信号DR2_N,第一地址信号DR1_N具有第一时长,第二地址信号DR2_N具有第二时长,第二时长不小于基准时长信息对应的基准时长。
其余目标地址配置指令,可依次类推,在此不作赘述。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根据接收到的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中基准信号阶段的基准时长信息和地址配置信息阶段的地址信息,识别自身的地址信息,可以包括:根据基准时长信息,确定基准时长。再根据基准时长以及与地址配置信息阶段中的第二地址信号相关的目标时长,识别自身的地址信息。另外,在识别到自身的地址信息后,还可以将接收到的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中自身的地址信息去除。例如,将接收到的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中第二地址信号内的第一部分信号由第二电平转换为第一电平,第一部分信号靠近第一地址信号,且第一部分信号的时长为基准时长。示例性地,如图5a与图6a所示,dr1_1代表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1对应的第一部分信号,dr1_2代表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2对应的第一部分信号,dr1_N-1代表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N-1对应的第一部分信号。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5a与图6a所示,基准时长信息可以包括:具有第二电平的基准波形信号DZ,基准波形信号DZ的时长为基准时长T。并且,根据基准时长信息,确定基准时长,可以包括:检测基准波形信号的开始时刻和基准波形信号的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长,并将检测得到的时长作为基准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地址配置信息阶段PX1中的第二电平与基准信号阶段PX0中的第二电平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如图5a与图6a所示,可以使第一电平为低电平、第二电平为高电平。或者,也可以使第一电平为高电平、第二电平为低电平。
在一些示例中,在N个背光驱动芯片采用正序的方式依次串联时,每一个目标地址配置指令对应的目标时长可以为接收到的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中第一地址信号的开始时刻与第二地址信号的开始时刻之间的第一时长。并且,识别自身的地址信息,可以包括:将t/T向下取整后的数值作为识别到的自身的地址信息,其中,t代表目标时长(即第一时长),T代表基准时长。
示例性地,结合图5a所示,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1输入第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1,检测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1中第一地址信号DR1_1的开始时刻(即第一个下降沿)与第二地址信号DR2_1的开始时刻(即第二个上升沿)之间时长t1_1,将t1_1作为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1对应的目标时长。计算得到t1_1/T,对t1_1/T向下取整,得到整数ts_1,则第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1识别到自身的地址信息为ts_1,以将ts_1作为其地址,实现地址编码。并且,在检测到时长t1_1之后,第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1还将第一部分信号dr1_1的高电平转换为低电平,形成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2,并将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2输入给第2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2。
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2输入第2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2,检测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2中第一地址信号DR1_2的开始时刻(即第一个下降沿)与第二地址信号DR2_2的开始时刻(即第二个上升沿)之间时长t1_2,将t1_2作为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2对应的目标时长。计算得到t1_2/T,对t1_2/T向下取整,得到整数ts_2,则第2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2识别到自身的地址信息为ts_2,以将ts_2作为其地址,实现地址编码。并且,在检测到时长t1_2之后,第2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2还将第一部分信号dr1_2的高电平转换为低电平,形成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3,并将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3输入给第3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3。
同理,时长t1_3作为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3对应的目标时长,t1_3/T向下取整,得到整数ts_3,则第3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3识别到自身的地址信息为ts_3,以将ts_3作为其地址,实现地址编码。时长t1_N-1作为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N-1对应的目标时长,t1_N-1/T向下取整,得到整数ts_N-1,则第N-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1识别到自身的地址信息为ts_N-1,以将ts_N-1作为其地址,实现地址编码。时长t1_N作为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N对应的目标时长,t1_N/T向下取整,得到整数ts_N,则第N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识别到自身的地址信息为ts_N,以将ts_N作为其地址,实现地址编码。
其余同理,可依次类推,在此不作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当t1_1<T时,串联的N个背光驱动芯片的地址从0开始编码,则第1个背光驱动芯片至第N个背光驱动芯片的地址依次为0、1、2、……、N-1。当t1_1≥T时,串联的N个背光驱动芯片的地址不是从0开始编码,而是从t1_1/T向下取整后得到的正整数开始编码,如t1_1/T向下取整后得到的正整数为m,则第1个背光驱动芯片至第N个背光驱动芯片的地址依次为m、m+1、m+2、……、m+(N-1)。
以及,在N个背光驱动芯片采用正序的方式依次串联时,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N中的第二地址信号DR2_N的时长不为0,其可以小于T或等于T或大于T,在此不作限定。
以及,若串联的下一个背光驱动芯片没有检测到第二上升沿,则说明地址编码在串联的上一个背光驱动芯片已经结束,对应的下一个背光驱动芯片不进行地址编码。
在一些示例中,在N个背光驱动芯片采用正序的方式依次串联时,也可以采用第二时长来进行地址编码。即每一个目标地址配置指令对应的目标时长也可以为接收到的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中第二地址信号的开始时刻与第二地址信号的结束时刻之间的第二时长。并且,识别自身的地址信息,可以包括:将t/T向下取整后的数值作为识别到的自身的地址信息,其中,t代表目标时长(即第二时长),T代表基准时长。
示例性地,结合图5b所示,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1输入第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1,检测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1中第二地址信号DR2_1的开始时刻(即第二个上升沿)与第二地址信号DR2_1的结束时刻(即第二个下降沿)之间的时长t2_1,将t2_1作为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1对应的目标时长。计算得到t2_1/T,对t2_1/T向下取整,得到整数td_1,则第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1识别到自身的地址信息为td_1,以将td_1作为其地址,实现地址编码。并且,在检测到时长t2_1之后,第N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还将第一部分信号dr1_1的高电平转换为低电平,形成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2,并将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2输入给第2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2。
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2输入第2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2,检测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2中第二地址信号DR2_2的开始时刻(即第二个上升沿)与第二地址信号DR2_2的结束时刻(即第二个下降沿)之间时长t2_2,将t2_2作为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2对应的目标时长。计算得到t2_2/T,对t2_2/T向下取整,得到整数td_2,则第2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2识别到自身的地址信息为td_2,以将td_2作为其地址,实现地址编码。并且,在检测到时长t2_2之后,第2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2还将第一部分信号dr1_2的高电平转换为低电平,形成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3,并将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3输入给第3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3。
同理,时长t2_3作为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3对应的目标时长,t2_3/T向下取整,得到整数td_3,则第3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3识别到自身的地址信息为td_3,以将td_3作为其地址,实现地址编码。时长t2_N-1作为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N-1对应的目标时长,t2_N-1/T向下取整,得到整数td_N-1,则第N-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1识别到自身的地址信息为td_N-1,以将td_N-1作为其地址,实现地址编码。时长t2_N作为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N对应的目标时长,t2_N/T向下取整,得到整数td_N,则第N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识别到自身的地址信息为td_N,以将td_N作为其地址,实现地址编码。
其余同理,可依次类推,在此不作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当t2_1<(N+1)*T时,串联的N个背光驱动芯片的地址从N开始编码,则第1个背光驱动芯片至第N个背光驱动芯片的地址依次为N、N-1、N-2、……、2、1。当t2_1≥(N+1)*T时,串联的N个背光驱动芯片的地址不是从0开始编码,而是从t2_1/T向下取整后得到的正整数开始编码,如t2_1/T向下取整后得到的正整数为p,则第1个背光驱动芯片至第N个背光驱动芯片的地址依次为p、p-1、p-2、……、p-(N-1)。
在一些示例中,在N个背光驱动芯片采用倒序的方式依次串联时,每一个目标地址配置指令对应的目标时长为接收到的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中第二地址信号的开始时刻与第二地址信号的结束时刻之间的第二时长。并且,识别自身的地址信息,可以包括:将t/T向下取整后的数值作为识别到的自身的地址信息,其中,t代表目标时长(即第二时长),T代表基准时长。
示例性地,结合图6a所示,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1输入第N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检测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1中第二地址信号DR2_1的开始时刻(即第二个上升沿)与第二地址信号DR2_1的结束时刻(即第二个下降沿)之间时长t2_1,将t2_1作为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1对应的目标时长。计算得到t2_1/T,对t2_1/T向下取整,得到整数td_1,则第N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识别到自身的地址信息为td_1,以将td_1作为其地址,实现地址编码。并且,在检测到时长t2_1之后,第N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还将第一部分信号dr1_1的高电平转换为低电平,形成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2,并将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2输入给第N-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1。
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2输入第N-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1,检测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2中第二地址信号DR2_2的开始时刻(即第二个上升沿)与第二地址信号DR2_2的结束时刻(即第二个下降沿)之间时长t2_2,将t2_2作为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2对应的目标时长。计算得到t2_2/T,对t2_2/T向下取整,得到整数td_2,则第N-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1识别到自身的地址信息为td_2,以将td_2作为其地址,实现地址编码。并且,在检测到时长t2_2之后,第N-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1还将第一部分信号dr1_2的高电平转换为低电平,形成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3,并将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3输入给第N-2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2。
同理,时长t2_3作为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3对应的目标时长,t2_3/T向下取整,得到整数td_3,则第N-2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2识别到自身的地址信息为td_3,以将td_3作为其地址,实现地址编码。时长t2_N-1作为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N-1对应的目标时长,t2_N-1/T向下取整,得到整数td_N-1,则第2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2识别到自身的地址信息为td_N-1,以将td_N-1作为其地址,实现地址编码。时长t2_N作为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N对应的目标时长,t2_N/T向下取整,得到整数td_N,则第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1识别到自身的地址信息为td_N,以将td_N作为其地址,实现地址编码。
其余同理,可依次类推,在此不作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当t2_1<(N+1)*T时,串联的N个背光驱动芯片的地址从N开始编码,则第N个背光驱动芯片至第1个背光驱动芯片的地址依次为N、N-1、N-2、……、2、1。当t2_1≥(N+1)*T时,串联的N个背光驱动芯片的地址不是从0开始编码,而是从t2_1/T向下取整后得到的正整数开始编码,如t2_1/T向下取整后得到的正整数为p,则第N个背光驱动芯片至第1个背光驱动芯片的地址依次为p、p-1、p-2、……、p-(N-1)。
在一些示例中,在N个背光驱动芯片采用倒序的方式依次串联时,也可以采用第一时长来进行地址编码,即每一个目标地址配置指令对应的目标时长可以为接收到的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中第一地址信号的开始时刻与第二地址信号的开始时刻之间的第一时长。并且,识别自身的地址信息,可以包括:将t/T向下取整后的数值作为识别到的自身的地址信息,其中,t代表目标时长(即第一时长),T代表基准时长。
示例性地,结合图6b所示,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1输入第N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检测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1中第一地址信号DR1_1的开始时刻(即第一个下降沿)与第二地址信号DR2_1的开始时刻(即第二个上升沿)之间时长t1_1,将t1_1作为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1对应的目标时长。计算得到t1_1/T,对t1_1/T向下取整,得到整数ts_1,则第N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识别到自身的地址信息为ts_1,以将ts_1作为其地址,实现地址编码。并且,在检测到时长t1_1之后,第N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还将第一部分信号dr1_1的高电平转换为低电平,形成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2,并将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2输入给第N-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1。
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2输入第N-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1,检测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2中第一地址信号DR1_2的开始时刻(即第一个下降沿)与第二地址信号DR2_2的开始时刻(即第二个上升沿)之间时长t1_2,将t1_2作为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2对应的目标时长。计算得到t1_2/T,对t1_2/T向下取整,得到整数ts_2,则第N-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1识别到自身的地址信息为ts_2,以将ts_2作为其地址,实现地址编码。并且,在检测到时长t1_2之后,第N-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1还将第一部分信号dr1_2的高电平转换为低电平,形成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3,并将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3输入给第N-2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2。
同理,时长t1_3作为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3对应的目标时长,t1_3/T向下取整,得到整数ts_3,则第N-2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2识别到自身的地址信息为ts_3,以将ts_3作为其地址,实现地址编码。时长t1_N-1作为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N-1对应的目标时长,t1_N-1/T向下取整,得到整数ts_N-1,则第2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2识别到自身的地址信息为ts_N-1,以将ts_N-1作为其地址,实现地址编码。时长t1_N作为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N对应的目标时长,t1_N/T向下取整,得到整数ts_N,则第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1识别到自身的地址信息为ts_N,以将ts_N作为其地址,实现地址编码。
其余同理,可依次类推,在此不作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若串联的下一个背光驱动芯片没有检测到第二上升沿,则说明地址编码在串联的上一个背光驱动芯片已经结束,对应的下一个背光驱动芯片不进行地址编码。或者,若串联的下一个背光驱动芯片检测到第二上升沿与第二下降沿之间的时长小于T,则说明地址编码在串联的上一个背光驱动芯片已经结束,对应的下一个背光驱动芯片不进行地址编码。
可理解的是,本申请上述技术方案,均是以背光驱动芯片的串联个数为N,地址信息也刚好是N个地址为例进行说明的。当然,还存在串联的背光驱动芯片的个数与地址信息中的地址个数不一致的情况,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1)当背光驱动芯片的串联个数大于N时,地址信息中的地址个数为N时,从串联的首个背光驱动芯片开始进行地址编码,直至串联的第N个背光驱动芯片结束地址编码,则串联的第N+1个背光驱动芯片以及之后的背光驱动芯片无法进行地址编码。
(2)当背光驱动芯片的串联个数小于N时,地址信息中的地址个数为N时,从串联的首个背光驱动芯片开始编码,直至串联的第F个背光驱动芯片结束地址编码(F<N),则串联的第F+1个背光驱动芯片以及之后的背光驱动芯片无法进行地址编码。
本公开又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地址配置方法,对应的信号时序图如图7与图8所示,本实施例针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变形。下面仅说明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其相同之处在此不作赘述。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7与图8所示,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1~MD_N还分别包括:位于基准信号阶段PX0之前的起始标志结束指令阶段PX4,以及位于起始标志结束指令阶段PX4之前的起始标志指令阶段。其中,起始标志结束指令阶段PX4具有起始标志结束指令,起始标志指令阶段PX2具有起始标志指令,由此设置,可使目标地址配置指令的格式为:起始标志指令+起始标志结束指令+基准时长信息+地址信息。这样可以在检测到起始标志结束指令阶段PX4的结束时刻,即可开始检测基准波形信号的开始时刻和基准波形信号的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长,得到基准时长。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地址配置信息阶段PX1的处理过程,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不再进行描述。
示例性地,起始标志结束指令阶段PX4包括:具有第一电平的起始标志结束指令信号。本申请对起始标志结束指令阶段PX4的时长不作限定,其可以小于基准时长T。
示例性地,起始标志指令阶段PX2包括:间隔设置的具有第一频率的多个第一脉冲。本公开对第一频率不作限定,例如,第一频率可以为500Khz。由此设置,起始标志指令可为一串特定频率的脉冲序列(如0xA0A0,500Khz)。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7与图8所示,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1~MD_N还分别包括:位于地址配置信息阶段PX1之后的结束标志开始指令阶段PX5,位于结束标志开始指令阶段PX5之后的结束标志指令阶段PX3。其中,结束标志开始指令阶段PX5具有结束标志开始指令,结束标志指令阶段PX3具有结束标志指令,由此设置,可使目标地址配置指令的格式为:起始标志指令+起始标志结束指令+基准时长信息+地址信息+结束标志开始指令+结束标志指令。这样在检测到结束标志开始指令阶段PX5的开始时刻,即可作为第二地址信号的结束时刻。
示例性地,结束标志开始指令阶段PX5包括:具有第一电平的结束标志开始指令信号。本申请对结束标志开始指令阶段PX5的时长不作限定,其可以小于基准时长T。
需要说明的是,起始标志结束指令阶段PX4中的第一电平、结束标志开始指令阶段PX5中的第一电平以及地址配置信息阶段PX1中的第一电平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可以使结束标志指令阶段PX3包括:间隔设置的具有第二频率的多个第二脉冲,本公开对第二频率不作限定,例如,第二频率可以为500Khz。由此设置,结束标志指令可为一串特定频率的脉冲序列(如0x55,500Khz)。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使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相同或不同,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示例中,在采用正序的方式依次串联时,结合图7所示,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1输入第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1,在检测到起始标志结束指令阶段PX4的结束时刻,即可开始检测基准波形信号的开始时刻和基准波形信号的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长,得到基准时长T。并且,检测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1中第一地址信号DR1_1的开始时刻(即下降沿)与第二地址信号DR2_1的开始时刻(即上升沿)之间时长t1_1,将t1_1作为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1对应的目标时长。计算得到t1_1/T,对t1_1/T向下取整,得到整数ts_1,则第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1识别到自身的地址信息为ts_1,以将ts_1作为其地址,实现地址编码。并且,在检测到时长t1_1之后,第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1还将第一部分信号dr1_1的高电平转换为低电平,形成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2,并将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2输入给第2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2。
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2输入第2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2,在检测到起始标志结束指令阶段PX4的结束时刻,即可开始检测基准波形信号的开始时刻和基准波形信号的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长,得到基准时长T。并且,检测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2中第一地址信号DR1_2的开始时刻(即下降沿)与第二地址信号DR2_2的开始时刻(即上升沿)之间时长t1_2,将t1_2作为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2对应的目标时长。计算得到t1_2/T,对t1_2/T向下取整,得到整数ts_2,则第2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2识别到自身的地址信息为ts_2,以将ts_2作为其地址,实现地址编码。并且,在检测到时长t1_2之后,第2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2还将第一部分信号dr1_2的高电平转换为低电平,形成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3,并将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3输入给第3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3。其余同理,可依次类推,在此不作赘述。
在又一些示例中,在采用倒序的方式依次串联时,结合图8所示,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1输入第N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在检测到起始标志结束指令阶段PX4的结束时刻,即可开始检测基准波形信号的开始时刻和基准波形信号的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长,得到基准时长T。并且,检测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1中第二地址信号DR2_1的开始时刻(即上升沿)与第二地址信号DR2_1的结束时刻(即下降沿)之间时长t2_1,将t2_1作为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1对应的目标时长。计算得到t2_1/T,对t2_1/T向下取整,得到整数td_1,则第N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识别到自身的地址信息为td_1,以将td_1作为其地址,实现地址编码。并且,在检测到时长t2_1之后,第N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还将第一部分信号dr1_1的高电平转换为低电平,形成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2,并将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2输入给第N-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1。
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2输入第N-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1,在检测到起始标志结束指令阶段PX4的结束时刻,即可开始检测基准波形信号的开始时刻和基准波形信号的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长,得到基准时长T。并且,检测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2中第二地址信号DR2_2的开始时刻(即上升沿)与第二地址信号DR2_2的结束时刻(即下降沿)之间时长t2_2,将t2_2作为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2对应的目标时长。计算得到t2_2/T,对t2_2/T向下取整,得到整数td_2,则第N-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1识别到自身的地址信息为td_2,以将td_2作为其地址,实现地址编码。并且,在检测到时长t2_2之后,第N-1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1还将第一部分信号dr1_2的高电平转换为低电平,形成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3,并将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3输入给第N-2个背光驱动芯片120_N-2。其余同理,可依次类推,在此不作赘述。
本公开又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地址配置方法,对应的信号时序图如图9与图10所示,本实施例针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变形。下面仅说明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其相同之处在此不作赘述。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9与图10所示,目标地址配置指令MD_1~MD_N还分别包括:位于基准信号阶段PX0和地址配置信息阶段PX1之间的起始标志指令阶段PX2,以及位于起始标志指令阶段PX2与基准信号阶段PX0之间的起始标志开始指令阶段PX6。其中,起始标志开始指令阶段PX6具有起始标志开始指令,起始标志指令阶段PX2具有起始标志指令,由此设置,可使目标地址配置指令的格式为:起始标志开始指令+起始标志指令+基准时长信息+地址信息+结束标志开始指令+结束标志指令。这样可以在检测到起始标志结束指令阶段PX4的结束时刻,即可开始进行地址信息的识别过程。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地址配置信息阶段PX1的处理过程,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不再进行描述。
示例性地,起始标志开始指令阶段PX6包括:具有第一电平的起始标志开始指令信号。本申请对起始标志开始指令阶段PX6的时长不作限定,其可以小于基准时长T。
需要说明的是,起始标志开始指令阶段PX6中的第一电平、结束标志开始指令阶段PX5中的第一电平以及地址配置信息阶段PX1中的第一电平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起始标志指令阶段PX2包括:间隔设置的具有第一频率的多个第一脉冲。本公开对第一频率不作限定,例如,第一频率可以为500Khz。由此设置,起始标志指令可为一串特定频率的脉冲序列(如0xA0A0,500Khz)。
示例性地,基准时长信息可以包括:具有设定比特数据的基准指令。基于此,根据基准时长信息,确定基准时长,可以包括:识别基准指令中的设定比特数据,根据设定比特数据确定基准时长。例如,设定比特数据可以为2bit数据。其中,00可以对应1us或者10个时钟周期,01对应2us或者20个时钟周期,10对应3us或者30个时钟周期,11对应4us或者40个时钟周期。
此种情况下,背光控制芯片输出的初始地址配置指令中包含基准时长的设定比特数据,背光驱动芯片接收到该设定比特数据后,可以识别到设定比特数据携带的基准时长,从而基于识别到的基准时长,进行地址编码。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背光驱动芯片的其余功率过程,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不再进行描述。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背光控制装置,包括:背光控制芯片和多个背光驱动芯片,背光控制芯片具有至少一个输出端口,至少一个输出端口中的每个输出端口分别对应连接N个背光驱动芯片;N个背光驱动芯片依次串联,N为整数且N≥2。
背光控制芯片被配置为生成对应每一个输出端口的初始地址配置指令,并将初始地址配置指令输出给连接的背光驱动芯片;初始地址配置指令包括:顺序出现的基准信号阶段和地址配置信息阶段,基准信号阶段具有基准时长信息,地址配置信息阶段包括:N个背光驱动芯片中的每一个背光驱动芯片的地址信息。
每一个背光驱动芯片被配置为接收目标地址配置指令,根据接收到的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中基准信号阶段的基准时长信息和地址配置信息阶段的地址信息,识别自身的地址信息;并且,去除当前背光驱动芯片中接收到的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中自身的地址信息后,将该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传递给下一个背光驱动芯片。
需要说明的是,该背光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例中地址配置方法的原理和实施方式相同,因此,该背光控制装置的工作方法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地址配置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实施,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下方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背光控制装置。该显示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前述背光控制装置相似,因此该显示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前述背光控制装置的实施,重复之处在此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对于该显示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地址配置方法、背光控制装置及显示装置,通过向串联的N个背光驱动芯片发送一次地址配置指令,即可使背光驱动芯片完成地址配置,减少地址的总配置时间,有利于实现更高的背光刷新率。并且,还可以简化流程、降低成本。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公开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公开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公开是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公开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公开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公开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公开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公开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地址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背光控制芯片和多个背光驱动芯片,所述背光控制芯片具有至少一个输出端口,每个所述输出端口分别对应连接N个所述背光驱动芯片;所述N个背光驱动芯片依次串联,N为整数且N≥2;
所述地址配置方法,包括:
所述背光控制芯片生成对应每一个所述输出端口的初始地址配置指令,并将所述初始地址配置指令输出给连接的背光驱动芯片;所述初始地址配置指令包括:顺序出现的基准信号阶段和地址配置信息阶段,所述基准信号阶段具有基准时长信息,所述地址配置信息阶段包括:所述N个背光驱动芯片中的每一个背光驱动芯片的地址信息;
每一个所述背光驱动芯片接收目标地址配置指令,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中基准信号阶段的基准时长信息和地址配置信息阶段的地址信息,识别自身的地址信息;并且,去除当前背光驱动芯片中接收到的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中自身的地址信息后,将所述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传递给下一个背光驱动芯片;所述N个背光驱动芯片中串联连接的首个背光驱动芯片接收到的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为所述初始地址配置指令;
所述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中的地址配置信息阶段包括:依次出现的具有第一电平的第一地址信号和具有第二电平的第二地址信号,所述第一地址信号具有第一时长,所述第二地址信号具有第二时长,所述第二时长不小于所述基准时长信息对应的基准时长,所述第一电平与所述第二电平不同;所述去除当前背光驱动芯片中接收到的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中自身的地址信息,包括:将接收到的所述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中第二地址信号内的第一部分信号由所述第二电平转换为所述第一电平,所述第一部分信号靠近所述第一地址信号,且所述第一部分信号的时长为所述基准时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址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中基准信号阶段的基准时长信息和地址配置信息阶段的地址信息,识别自身的地址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基准时长信息,确定基准时长;
根据所述基准时长以及与所述地址配置信息阶段中相关的目标时长,识别自身的地址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址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时长为接收到的所述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中的第一时长或第二时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址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自身的地址信息,包括:
将t/T向下取整后的数值作为识别到的自身的地址信息;
t代表所述目标时长,T代表所述基准时长。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地址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时长信息包括:具有第二电平的基准波形信号,所述基准波形信号的时长为所述基准时长;
所述根据所述基准时长信息,确定基准时长,包括:
检测所述基准波形信号的开始时刻和所述基准波形信号的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长,并将检测得到的时长作为所述基准时长。
6.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地址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时长信息包括:具有设定比特数据的基准指令;
所述根据所述基准时长信息,确定基准时长,包括:
识别所述基准指令中的设定比特数据,根据所述设定比特数据确定所述基准时长。
7.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地址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地址配置指令还包括:位于所述基准信号阶段之前的起始标志结束指令阶段,以及位于所述起始标志结束指令阶段之前的起始标志指令阶段;
所述起始标志结束指令阶段包括:具有第一电平的起始标志结束指令信号;
所述起始标志指令阶段包括:间隔设置的具有第一频率的多个第一脉冲。
8.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地址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地址配置指令还包括:
位于所述基准信号阶段和所述地址配置信息阶段之间的起始标志指令阶段,以及位于所述起始标志指令阶段与所述基准信号阶段之间的起始标志开始指令阶段;
所述起始标志开始指令阶段包括:具有第一电平的起始标志开始指令信号;
所述起始标志指令阶段包括:间隔设置的具有第一频率的多个第一脉冲。
9.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地址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地址配置指令还包括:位于所述地址配置信息阶段之后的结束标志开始指令阶段,位于所述结束标志开始指令阶段之后的结束标志指令阶段;
所述结束标志开始指令阶段包括:具有第一电平的结束标志开始指令信号;
所述结束标志指令阶段包括:间隔设置的具有第二频率的多个第二脉冲。
10.一种背光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控制芯片和多个背光驱动芯片,所述背光控制芯片具有至少一个输出端口,所述至少一个输出端口中的每个输出端口分别对应连接N个所述背光驱动芯片;所述N个背光驱动芯片依次串联,N为整数且N≥2;
所述背光控制芯片被配置为生成对应每一个所述输出端口的初始地址配置指令,并将所述初始地址配置指令输出给连接的背光驱动芯片;所述初始地址配置指令包括:顺序出现的基准信号阶段和地址配置信息阶段,所述基准信号阶段具有基准时长信息,所述地址配置信息阶段包括:所述N个背光驱动芯片中的每一个背光驱动芯片的地址信息;
每一个所述背光驱动芯片被配置为接收目标地址配置指令,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中所述基准信号阶段的基准时长信息和所述地址配置信息阶段的地址信息,识别自身的地址信息;并且,去除当前背光驱动芯片中接收到的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中自身的地址信息后,将所述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传递给下一个背光驱动芯片;所述N个背光驱动芯片中串联连接的首个背光驱动芯片接收到的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为所述初始地址配置指令;
所述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中的地址配置信息阶段包括:依次出现的具有第一电平的第一地址信号和具有第二电平的第二地址信号,所述第一地址信号具有第一时长,所述第二地址信号具有第二时长,所述第二时长不小于所述基准时长信息对应的基准时长,所述第一电平与所述第二电平不同;所述去除当前背光驱动芯片中接收到的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中自身的地址信息,包括:将接收到的所述目标地址配置指令中第二地址信号内的第一部分信号由所述第二电平转换为所述第一电平,所述第一部分信号靠近所述第一地址信号,且所述第一部分信号的时长为所述基准时长。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设置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下方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控制装置。
CN202310715870.6A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地址配置方法、背光控制装置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67437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15870.6A CN116743705B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地址配置方法、背光控制装置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15870.6A CN116743705B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地址配置方法、背光控制装置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43705A CN116743705A (zh) 2023-09-12
CN116743705B true CN116743705B (zh) 2023-12-05

Family

ID=87911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15870.6A Active CN116743705B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地址配置方法、背光控制装置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43705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80062224A (ko) * 2016-11-30 2018-06-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 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장치
CN110379357A (zh) * 2019-06-05 2019-10-25 宗仁科技(平潭)有限公司 一种并联led驱动电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182670A (zh) * 2019-11-15 2020-05-19 深圳智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mx512协议灯具上电自动编址的方法
CN113506545A (zh) * 2021-06-28 2021-10-15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驱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22419A (zh) * 2022-04-15 2022-07-29 南京英科迪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液晶显示面板am模式的背光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4999409A (zh) * 2022-06-21 2022-09-02 南京英科迪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Mini LED背光控制电路、显示设备和方法
CN115171601A (zh) * 2022-08-11 2022-10-11 深圳市国芯晟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器驱动芯片、显示模组和显示屏控制级联方法
CN115938273A (zh) * 2022-12-29 2023-04-07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6030768A (zh) * 2023-01-12 2023-04-28 北京显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63606B1 (ko) * 2002-01-29 2004-12-29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강유전체 메모리의 구동 장치 및 방법
US7475187B2 (en) * 2005-09-15 2009-01-06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High-speed interface circuit for semiconductor memory chips and memory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RU2455670C1 (ru) * 2008-07-11 2012-07-10 Шарп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Устройство возбуждения подсветк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снабженное им, и способ возбуждения подсветки
CN111508443B (zh) * 2020-05-29 2021-08-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亮度控制方法、装置
CN113516953B (zh) * 2021-06-23 2022-05-10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的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80062224A (ko) * 2016-11-30 2018-06-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 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장치
CN110379357A (zh) * 2019-06-05 2019-10-25 宗仁科技(平潭)有限公司 一种并联led驱动电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182670A (zh) * 2019-11-15 2020-05-19 深圳智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mx512协议灯具上电自动编址的方法
CN113506545A (zh) * 2021-06-28 2021-10-15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驱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22419A (zh) * 2022-04-15 2022-07-29 南京英科迪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液晶显示面板am模式的背光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4999409A (zh) * 2022-06-21 2022-09-02 南京英科迪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Mini LED背光控制电路、显示设备和方法
CN115171601A (zh) * 2022-08-11 2022-10-11 深圳市国芯晟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器驱动芯片、显示模组和显示屏控制级联方法
CN115938273A (zh) * 2022-12-29 2023-04-07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6030768A (zh) * 2023-01-12 2023-04-28 北京显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CI总线适配器的设计;刘捷;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第03期);225-228 *
基于SNAP-12的高可靠、宽适应性收发一体光模块设计方法研究;曹佳熠;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3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43705A (zh) 2023-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58269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CN102903322A (zh) 移位寄存器及其驱动方法和阵列基板、显示装置
CN105472830A (zh) 具有可刻录功能的发光二极管灯、灯串及系统
CN111540318A (zh) Led控制系统、设备、方法及存储介质
US20230162665A1 (en) Method for display driver system and display driver system
US20130100180A1 (en) Color lcos display chip and control method
KR100383157B1 (ko) 표시용 드라이버 ic 및 이를 사용한 전자기기
CN116743705B (zh) 一种地址配置方法、背光控制装置及显示装置
WO2017201820A1 (zh) 电平移位电路及具有该电平移位电路的显示面板
CN109087677B (zh) 存储器装置及其数据读取方法
CN116781666B (zh) 一种地址配置方法、背光控制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12802427A (zh) Led驱动电路、led显示系统和显示控制方法
KR101346587B1 (ko) 오류 복구 기능을 가진 경관 조명용 엘이디 미디어 파사드
CN106055505B (zh) 光模块及光模块中数据的传输方法
CN111103959A (zh) 寄存器复位系统及芯片
CN112614469B (zh) 电子装置、驱动设备、电源及电子设备
US20080266221A1 (en) Interface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3205785B (zh) 帧显示信号同步方法、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1996584A (zh) 多晶片设定地址的方法与结构以及应用的显示系统
CN112885294A (zh) 双信号源输入的led驱动芯片、驱动电路和显示单元
CN117037726B (zh) 一种发光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8877635B (zh) 一种电源驱动器的控制方法及电源驱动器、显示装置
US20210092813A1 (en) Led drive control circuitry, electronic circuitry, and led drive control method
US10470264B1 (en) Smart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for LED matrix control
JP2013105284A (ja) 双方向シリアルバス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双方向シリアルバススイッ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