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36470A -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36470A
CN116736470A CN202310204296.8A CN202310204296A CN116736470A CN 116736470 A CN116736470 A CN 116736470A CN 202310204296 A CN202310204296 A CN 202310204296A CN 116736470 A CN116736470 A CN 1167364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element
support
groove
holding
suppor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042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坂智彦
铃木俊
王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736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364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10Power-operated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驱动光学元件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是在光路方向上驱动光学元件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具备:保持部,能够保持光学元件;容纳部,包围保持部的周围且将保持部容纳于内侧;以及支撑部,其为至少包括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在内的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在容纳部的内侧分别配置于周围中的彼此不同的位置,支撑部通过第一支撑部的对保持部的按压、以及伴随按压而产生的第二支撑部与保持部的卡合,以使保持部能够在光路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撑保持部,支撑部构成为,能够使第二支撑部与保持部彼此对置的对置部分随着按压而在周向上相对位移,从而对第二支撑部与保持部的卡合位置进行调整。

Description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光学元件进行驱动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在智能手机或无人机(drone)等摄像机搭载装置中搭载有摄像机模块。在这样的摄像机模块中使用对光学元件进行驱动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应予说明,无人机是能够通过远距离操作或自动控制来使其飞行的无人驾驶飞机,也有时称为“多轴直升机(multicopter)”。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具有自动聚焦功能(以下称为“AF功能”、AF:Auto Focus,自动聚焦)。光学元件驱动装置通过AF功能使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移动来自动进行拍摄被拍摄物时的对焦。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一种光学元件驱动装置,该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具备:壳体、具有磁体部的透镜支架(保持部)、配置于壳体的内侧的内侧磁性体部、以及引导部等。在专利文献1中,内侧磁性体部以通过在磁体部之间产生的引力将透镜支架向引导部侧推压的方式配置。引导部具有:以彼此对置的方式配置并凹陷为V字状的两对槽部、以及分别夹持于两对槽部之间的滚珠构件,引导部以使透镜支架能够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构成。
部件中存在制造上的公差。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中,在构成该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部件的尺寸上,存在公差所带来的个体差异,在将部件彼此组装后的状态下有时也会产生个体差异。例如,有时在构成引导部的槽部或滚珠构件的尺寸上存在个体差异,在将它们组装后的状态产生个体差异。在专利文献1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中,滚珠构件夹持于凹陷为V字状的槽部之间,并非能够吸收上述的个体差异的影响的构造,因此有可能由引导部对透镜支架的支撑不稳定,在透镜支架产生颤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970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使对光学元件进行保持的保持部能够稳定地移动的方式对保持部进行支撑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是将光学元件在光路方向上驱动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具备:
保持部,能够对所述光学元件进行保持;
容纳部,包围所述保持部的周围且将所述保持部容纳于内侧;以及
支撑部,其为至少包括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在内的支撑部,该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在所述容纳部的内侧分别配置于所述周围中的彼此不同的位置,所述支撑部通过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对所述保持部的按压、以及伴随所述按压而产生的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保持部的卡合,以使所述保持部能够在所述光路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保持部,
所述支撑部构成为,能够使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保持部彼此对置的对置部分随着所述按压而在周向上相对位移,从而对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保持部的卡合位置进行调整。
本发明的摄像机模块具备:
所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驱动部,该驱动部以使所述保持部能够在所述光路方向上移动的方式驱动所述保持部;以及
摄像部,使用所述光学元件对被拍摄物像进行摄像。
本发明的摄像机搭载装置为信息设备或运输设备,其具备:
所述摄像机模块;以及
图像处理部,该图像处理部对由所述摄像机模块得到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以使对光学元件进行保持的保持部能够稳定地移动的方式对保持部进行支撑。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搭载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的智能手机的主视图。
图1B是图1A所示的智能手机的后视图。
图2是表示摄像机模块及摄像部的立体图。
图3是摄像机模块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所具有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的俯视图。
图4是将图3所示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的第一支撑部放大并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图5是将图3所示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的第二支撑部放大并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图6是将图3所示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的第三支撑部放大并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图7A是表示作为搭载有车载用摄像机模块的摄像机搭载装置的汽车的主视图。
图7B是从斜后方侧观察图7A所示的汽车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2 透镜部
3 罩
4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
5 摄像部
10 保持部
11 开口部
12 外周面
13、14、15第一槽部
20容纳部
20a、20b、20c、20d角部
21容纳开口部
21a、21b、21c、21d开口角部
22 内周面
23 推压构件
23a、24、25第二槽部
31、32、33滚珠构件
40A 第一支撑部
40B 第二支撑部
40C 第三支撑部
51 驱动部
301 开口部
501 图像传感器基板
502 摄像元件
503 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智能手机]
图1A及图1B是表示搭载有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模块A的智能手机M(摄像机搭载装置的一例)的图。图1A是智能手机M的主视图,图1B是智能手机M的后视图。
智能手机M具有由两个背面摄像机OC1、OC2构成的双镜头摄像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背面摄像机OC1、OC2应用了摄像机模块A。
摄像机模块A具有AF功能,能够自动进行拍摄被拍摄物时的对焦。应予说明,摄像机模块A也可以具备抖动修正功能(以下称为“OIS功能”、OIS:Optical ImageStabilization,光学防抖)。能够通过OIS功能来光学修正在拍摄时产生的抖动(振动)来拍摄到不模糊的图像。
[摄像机模块]
图2是表示摄像机模块A及摄像部5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摄像机模块A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所具有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4的俯视图。如图2及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正交坐标系(X,Y,Z)来进行说明。另外,在后述的图4~图6中也使用正交坐标系(X,Y,Z)来进行说明。
例如,以在智能手机M进行拍摄时X方向成为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Y方向成为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Z方向成为前后方向的方式,搭载摄像机模块A。即,Z方向为光路方向,在图2中,图中上侧(+Z侧)为光路方向的受光侧,下侧(-Z侧)为光路方向的成像侧。另外,以后,将与Z轴(Z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Z轴正交方向”,将与Z轴正交的面称为“Z轴正交面”。
在此,由后述的罩3的开口部301、后述的保持部10的开口部11、或者后述的容纳部20中相对于摄像元件502的开口部(图示省略)形成的光的通路是光路。而且,该光路的延伸方向(各开口部的贯通方向)是光路方向。光路方向也可以对应于光学元件的种类,而称为“光轴方向”、“焦点方向”(对焦点进行调整的方向)。
如图2及图3所示,摄像机模块A具备实现AF功能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将透镜容纳于圆筒形状的透镜筒而成的透镜部2、以及对通过透镜部2成像的被拍摄物像进行摄像的摄像部5等。即,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是对作为光学元件的透镜部2进行驱动的、所谓的“透镜驱动装置”。
[罩]
在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中,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4的外侧被罩3覆盖。罩3是在从Z方向观察的俯视时呈矩形的形状的有盖四角筒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罩3是在俯视时呈正方形的形状。罩3在上表面具有大致圆形的开口部301。透镜部2构成为,容纳于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4的保持部10的开口部11,从罩3的开口部301面向外部,且伴随在Z方向上的移动而比罩3的开口面更向受光侧突出。罩3的内壁例如通过粘接固定于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4的容纳部20的侧面,且容纳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4。
罩3具有将来自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的外部的电磁波遮断的构件、例如由磁性体构成的屏蔽构件。
[摄像部]
摄像部5配置于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的成像侧。摄像部5例如具有图像传感器基板501、安装于图像传感器基板501的摄像元件502、以及控制部503。摄像元件502例如由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型图像传感器、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图像传感器等构成,且对通过透镜部2成像的被拍摄物像进行摄像。
控制部503例如由控制IC构成,进行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的驱动控制。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搭载于图像传感器基板501,并与其机械连接且电连接。控制部503既可以设置于图像传感器基板501,也可以设置于搭载摄像机模块A的摄像机搭载设备(在本实施方式中,智能手机M)。
应予说明,在图2中,相对于固定了位置的图像传感器基板501,利用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将透镜部2在Z方向上驱动,由此将被拍摄物像成像于摄像元件502,但例如也可以是,将摄像元件502在Z方向上驱动。在该情况下,将透镜部2固定于罩3,并利用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将作为光学元件的摄像元件502在Z方向上进行驱动,来将被拍摄物像成像于摄像元件502即可。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4是将作为光学元件的透镜部2在Z方向(本发明中的光路方向)上驱动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的主体部分。应予说明,以后,为了便于说明,以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驱动透镜部2的情况作为前提来进行说明,但如上所述,也可以是,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驱动摄像元件502。
如图3所示,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4具有:保持部10,该保持部10具有能够包围透镜部2的外周来对透镜部2进行保持的开口部11;以及容纳部20,包围保持部10的外周(周围)并将保持部10容纳于内侧的容纳开口部21。
[保持部]
保持部10对应于圆筒形状的透镜部2而在中央部具有圆筒形状的开口部11。开口部11的内周面例如构成为,能够通过形成安装槽等来将透镜部2保持于开口部11内。
应予说明,在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驱动摄像元件502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保持部10没有开口部11,在该情况下,例如将摄像元件502保持于保持部10的上表面(受光侧的面)即可。
保持部10的外侧的外周面12作为一例而形成为在俯视时呈八角形的形状。另外,外周面12在其多个部位(图3中作为一例而为三个部位),具有沿着Z方向延伸的第一槽部13~15。关于第一槽部13~15,将在后面进行描述。
[容纳部]
容纳部20在中央部具有俯视时呈矩形的形状(图3中作为一例而为正方形的形状)的容纳开口部21,容纳开口部21构成为能够在其内侧容纳上述形状的保持部10。容纳开口部21的内侧的内周面22具有与第一槽部13~15对置且沿着Z方向延伸的第二槽部23a、24、25。容纳部20的外形形成为俯视时呈矩形的形状(图3中作为一例而为正方形的形状)。
[支撑部]
由第一槽部13及推压构件23与滚珠构件31构成第一支撑部40A。另外,由第一槽部14及第二槽部24与滚珠构件32构成第二支撑部40B。另外,由第一槽部15及第二槽部25与滚珠构件33构成第三支撑部40C。滚珠构件31~33是本发明中的滚动构件。
参照图4~图6,对第一支撑部40A、第二支撑部40B及第三支撑部40C进行说明。图4是将图3所示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4的第一支撑部40A放大并进行说明的俯视图。图5是将图3所示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4的第二支撑部40B放大并进行说明的俯视图。图6是将图3所示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4的第三支撑部40C放大并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第一支撑部]
容纳部20具有四个角部20a、20b、20c、20d。另外,容纳开口部21具有分别与角部20a、20b、20c、20d对应的开口角部21a~21d。在第一支撑部40A中,在位于角部20a(本发明中的第一角部)的内侧的开口角部21a配置有推压构件23,而且,与推压构件23的第二槽部23a对置地配置有第一槽部13。而且,在第一槽部13与第二槽部23a之间可滚动地配置有滚珠构件31。由这些第一槽部13、推压构件23及滚珠构件31,构成配置于开口角部21a的第一支撑部40A。
第一槽部13是在保持部10的外周面12形成为俯视时向内侧凹陷的V字状的槽,且是沿着Z方向延伸的槽。第一槽部13具有斜面13a和斜面13b。斜面13a在俯视时相对于配置第一槽部13的外周面12的部位的平面倾斜,在一点与滚珠构件31的球面接触。斜面13b也在俯视时相对于配置第一槽部13的外周面12的部位的平面倾斜,在一点与滚珠构件31的球面接触。斜面13b与斜面13a交叉,由此,将第一槽部13设为V字状的槽。
通过这样的结构,第一槽部13在两点与滚珠构件31的球面接触。也就是说,第一槽部13以在两点与滚珠构件31接触的方式形成。第一槽部13在与滚珠构件31接触的状态下允许滚珠构件31在Z方向上的移动,但不允许在Z轴正交方向上的移动。因此,将后述的来自滚珠构件31的按压力向保持部10传递。
应予说明,也可以是,在第一槽部13中,将由金属材料等构成的V字剖面的轨道状构件安装于在外周面12上形成的槽。保持部10通常由树脂等构成,滚珠构件31通常由陶瓷或合金等材料构成。因此,通过用由比保持部10更硬质的金属材料等构成的轨道状构件来构成第一槽部13,即使受到来自滚珠构件31的按压力,第一槽部13也不易变形。通过这样的结构,第一支撑部40A能够以使保持部10在Z方向上可移动的方式稳定地支撑保持部10。
推压构件23是具有俯视时向外侧凹陷的V字状的第二槽部23a的轨道状构件,其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例如金属等材料形成,且作为板簧发挥功能。推压构件23具有上述的第二槽部23a、以及俯视时配置于第二槽部23a的两端的两个固定部23b。两个固定部23b固定于形成开口角部21a的内周面22,由此,推压构件23以可弹性变形的方式支撑于内周面22。
第二槽部23a与滚珠构件31接触,伴随推压构件23的弹性变形的推压力经由滚珠构件31来按压第一槽部13,从而对保持部10赋予按压力F1。
这样,推压构件23构成为,向滚珠构件31朝向开口部11的内侧的方向(本发明中的按压的方向)将按压力F1赋予到第一槽部13(保持部10)。这时,在开口部11是俯视时呈正圆的形状的情况下,优选按压力F1是朝向开口部11的中心C的方向(参照图3中的虚线L)的按压力。
对于滚珠构件31,虽然也可以在第一槽部13与第二槽部23a之间配置一个,但在想要更稳定地抑制保持部10的倾斜度(tilt)的情况下,优选配置多个。在该情况下,多个滚珠构件31以沿着Z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另外,以彼此的距离保持恒定并且能实现在Z方向上的定位的方式保持于定位器(retainer)(图示省略)。
这样,第一支撑部40A使用推压构件23,将朝向开口部11的内侧的按压力F1赋予给保持部10。因此,第一支撑部40A一边将保持部10向朝向开口部11的内侧的方向按压,一边以使保持部10能够在Z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撑保持部10,从而能够抑制保持部10的倾斜度。其结果为,容纳部20能够通过第一支撑部40A来稳定地支撑保持部10。
[第二支撑部]
在第二支撑部40B中,在位于角部20b的内侧的开口角部21b与位于角部20d(本发明中的第二角部)的内侧的开口角部21d之间配置有第二槽部24。换言之,在夹着角部20a的对角位置处的角部20d的两个边中的、一边的内侧,配置有第二槽部24。与第二槽部24对置地配置有第一槽部14。而且,在第一槽部14与第二槽部24之间,可滚动地配置有滚珠构件32。由这些第一槽部14、第二槽部24及滚珠构件32构成第二支撑部40B。这样,由于将不需要空间的第二支撑部40B配置于开口角部21b与开口角部21d之间,也就是说,避开开口角部21a~21d而进行配置,因此能够将需要空间的后述的驱动部51配置于开口角部21b。
第一槽部14是在保持部10的外周面12形成为俯视时向内侧凹陷的凹状的槽,且是沿着Z方向延伸的槽。第一槽部14具有俯视时构成槽的底部的平面状的底面14a(本发明中的平面部)、以及构成槽的两侧的侧部的侧面14b(本发明中的侧面部)。一对侧面14b夹着底面14a并沿着与底面14a交叉的方向配置。
配置第一槽部14的外周面12的部位、以及配置与第一槽部14对置的第二槽部24的内周面22的部位是彼此平行的平面,在图5中,作为一例,是与作为第一槽部14与第二槽部24对置的方向即Y方向垂直的平面。在第一槽部14中,底面14a是与配置第一槽部14的外周面12的部位平行的平面,由于是平面,因此在一点与滚珠构件32的球面接触。也就是说,第一槽部14以在一点与滚珠构件32接触的方式形成。
这样,第二支撑部40B和保持部10的对置部分即滚珠构件32的球面、与第一槽部14的平面状的底面14a彼此在一点接触,因此能够相对位移,且以规定的位置作为基准进行相对位移。
例如,如后述那样,在是具有第三支撑部40C的结构的情况下,保持部10能够以第三支撑部40C的位置作为基准(旋转中心)在旋转方向上与容纳部20相对位移。因此,滚珠构件32在与第一槽部14能够在第三支撑部40C的周向、也是沿着内周面22的周向上相对位移。
另外,如后述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在是不具有第三支撑部40C而具有一个第一支撑部40A和两个第二支撑部40B的结构的情况下,保持部10能够以第一支撑部40A的位置作为基准在沿着内周面22的周向上与容纳部20相对位移。因此,滚珠构件32与第一槽部14能够在沿着内周面22的周向上相对位移。
这样的相对位移意味着,允许对滚珠构件32进行保持的第一槽部14与第二槽部24的相对位移、即保持部10与容纳部20的相对位移。
而且,如上所述,保持部10被第一支撑部40A按压,因此,在第二支撑部40B中,滚珠构件32与第一槽部14随着按压而在上述的周向上相对位移。通过该相对位移,滚珠构件32与第一槽部14的接触位置错开,在作用于卡合的部分彼此之间的力伴随着该错开而稳定后,保持部10相对于第二支撑部40B的支撑位置得到确定。这样,第二支撑部40B与保持部10的卡合位置得到调整。
在图5中,用虚线表示如下状态,即因部件的个体差异等第一槽部14从稳定的位置错开且刚开始了通过第一支撑部40A进行的按压之后的状态,在图5中用实线表示第一槽部14相对位移至稳定的位置的状态。
在第一槽部14从稳定的位置错开的状态下,滚珠构件32的球面与第一槽部14的底面14a的接触位置也从稳定时的接触位置错开。因此,伴随通过第一支撑部40A进行的按压的、来自底面14a的接触压力F2经由滚珠构件32,不均等地作用于后述的第二槽部24的斜面24a和斜面24b。由于这样的状态不稳定,因此随着通过第一支撑部40A进行的按压,滚珠构件32与第一槽部14相对位移(接触位置错开)。而且,在该相对位移后,来自底面14a的接触压力F3经由滚珠构件32,均等地作用于斜面24a和斜面24b。
这样,当作用于卡合的部分之间、也就是作用于第一槽部14的底面14a、滚珠构件32和第二槽部24的斜面24a、24b之间的力稳定时,保持部10相对于第二支撑部40B的支撑位置(卡合位置)得到确定。由此,即使构成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4的部件的尺寸或将它们组装后的状态中存在个体差异,也一定能够实现无颤动的稳定的支撑。
对于侧面14b彼此间的间隔(图5中,X方向上的间隔),可以适当地设定,例如只要是第二槽部24的开口部分(图5中,与第一槽部14邻接的部分)的宽度以上即可。另外,在滚珠构件32保持于定位器的情况下,上述的间隔只要小于定位器的宽度(X方向上的宽度)即可。另外,在允许的滚珠构件32的移动量存在上限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上述的间隔设为移动量的上限值。
应予说明,第一槽部14中也同样地,也可以将由金属材料等构成的构件安装于在外周面12上形成的槽。在第一槽部14的情况下,与滚珠构件32接触的底面14a是平面,因此将平面状的构件安装于底面14a上。通过用由比保持部10更硬质的金属材料等构成的平面状的构件来构成第一槽部14,即使从滚珠构件32受到力(相对于上述的按压力F1的反作用力),第一槽部14也不易变形。通过这样的结构,第二支撑部40B也能够以使保持部10在Z方向上可移动的方式稳定地支撑保持部10。
第二槽部24是在容纳部20的内周面22形成为俯视时向外侧凹陷的V字状的槽,且是沿着Z方向延伸的槽。第二槽部24具有斜面24a(本发明中的第一倾斜部)和斜面24b(本发明中的第二倾斜部)。斜面24a在俯视时相对于底面14a倾斜,在一点与滚珠构件32的球面接触。斜面24b也在俯视时相对于底面14a倾斜,在一点与滚珠构件32的球面接触。斜面24b与斜面24a交叉,由此,将第二槽部24设为V字状的槽。在俯视时,作为一例,将斜面24a与斜面24b形成的三角形设为以底面14a侧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
通过这样的结构,第二槽部24在两点与滚珠构件32的球面接触。也就是说,第二槽部24以在两点与滚珠构件32接触的方式形成。第二槽部24在与滚珠构件32接触的状态下,允许滚珠构件32在Z方向上的移动,但不允许在Z轴正交方向上的移动。
应予说明,第二槽部24中也同样地,也可以将由金属材料等构成的V字剖面的轨道状构件安装于在内周面22上形成的槽。通过用由比容纳部20更硬质的金属材料等构成的轨道状构件来构成第二槽部24,即使从滚珠构件32受到力(上述的按压力F1),第二槽部24也不易变形。通过这样的结构,第二支撑部40B也能够以使保持部10在Z方向上可移动的方式稳定地支撑保持部10。
滚珠构件32是与上述的滚珠构件31相同的结构。在第一槽部14与第二槽部24之间配置有一个以上的滚珠构件32。在想要更稳定地抑制保持部10的倾斜度的情况下,滚珠构件32以沿着Z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多个,另外,以彼此的距离保持恒定并且能实现在Z方向上的定位的方式保持于定位器(图示省略)。
在第二支撑部40B中,伴随通过上述的第一支撑部40A进行的按压,第二支撑部40B与保持部10卡合,容纳部20通过第二支撑部40B,以使保持部10在Z方向上可移动的方式稳定地支撑保持部10。
另外,如上所述,第二槽部24对于接触的滚珠构件32而言,不允许在Z轴正交方向上的移动,而第一槽部14对于接触的滚珠构件32而言,允许上述的在周向上的相对位移。因此,在第二支撑部40B中,伴随上述的相对位移,保持部10与容纳部20的相对位置得到调整,由此,能够吸收构成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4的部件的尺寸的个体差异或将它们组装后的状态下的个体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其结果为,容纳部20能够通过第二支撑部40B,以使保持部10能够稳定地移动的方式支撑保持部10,能够抑制保持部10处的颤动。
[第三支撑部]
在第三支撑部40C中,在位于角部20c的内侧的开口角部21c与位于角部20d的内侧的开口角部21d之间配置有第二槽部25。换言之,在夹着角部20a的对角位置处的角部20d的两个边中的、一边的内侧,配置有第二槽部25。与第二槽部25对置地配置有第一槽部15。而且,在第一槽部15与第二槽部25之间,可滚动地配置有滚珠构件33。头这些第一槽部15、第二槽部25及滚珠构件33构成第三支撑部40C。这样,由于将不需要空间的第三支撑部40C配置于开口角部21c与开口角部21d之间,也就是说,避开开口角部21a~21d而进行配置,因此能够将需要空间的后述的驱动部51配置于开口角部21c。
第一槽部15基本上是与上述的第一槽部13相同的结构。第一槽部15是在保持部10的外周面12形成为俯视时向内侧凹陷的V字状的槽,且是沿着Z方向延伸的槽。第一槽部15具有斜面15a和斜面15b,该斜面15a和斜面15b分别在俯视时相对于配置第一槽部15的外周面12的部位的平面(图6中,作为一例而为沿着Y方向的平面)而倾斜,分别在一点与滚珠构件33的球面接触。斜面15a与斜面15b彼此交叉,由此,将第一槽部15设为V字状的槽。
通过这样的结构,第一槽部15在两点与滚珠构件33的球面接触。也就是说,第一槽部15按照以在两点与滚珠构件33接触的方式形成。在与滚珠构件33接触的状态下,第一槽部15允许滚珠构件33的在Z方向上的移动,但不允许在Z轴正交方向上的移动。
应予说明,第一槽部15中也同样地,也可以将由金属材料等构成的V字剖面的轨道状构件安装于在外周面12上形成的槽。通过用由比保持部10更硬质的金属材料等构成的轨道状构件来构成第一槽部15,即使从滚珠构件33受到力(相对于上述的按压力F1的反作用力),第一槽部15也不易变形。通过这样的结构,第三支撑部40C也能够以使保持部10在Z方向上可移动的方式稳定地支撑保持部10。
另外,第二槽部25基本上是与上述的第二槽部24相同的结构。第二槽部25是在容纳部20的内周面22形成为俯视时向外侧凹陷的V字状的槽,且是沿着Z方向延伸的槽。第二槽部25具有斜面25a和斜面25b,该斜面25a和斜面25b分别在俯视时相对于配置第二槽部25的内周面22的部位的平面(图6中,作为一例而为沿着Y方向的平面)而倾斜,分别在一点与滚珠构件33的球面接触。斜面25a与斜面25b彼此交叉,由此,将第二槽部25设为V字状的槽。
通过这样的结构,第二槽部25在两点与滚珠构件33的球面接触。也就是说,第二槽部25按照以在两点与滚珠构件33接触的方式形成。在与滚珠构件33接触的状态下,第二槽部25允许滚珠构件33的在Z方向上的移动,但不允许在Z轴正交方向上的移动。
应予说明,第二槽部25中也同样地,也可以将由金属材料等构成的V字剖面的轨道状构件安装于在内周面22上形成的槽。通过用由比容纳部20更硬质的金属材料等构成的轨道状构件来构成第二槽部25,即使从滚珠构件33受到力(上述的按压力F1),第二槽部25也不易变形。通过这样的结构,第三支撑部40C也能够以使保持部10在Z方向上可移动的方式稳定地支撑保持部10。
滚珠构件33也是与上述的滚珠构件31相同的结构。在第一槽部15与第二槽部25之间配置有一个以上的滚珠构件33。在想要更稳定地抑制保持部10的倾斜度的情况下,滚珠构件33以沿着Z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多个,另外,以彼此的距离保持恒定并且能够实现在Z方向上的定位的方式保持于定位器(图示省略)。
如上所述,第一槽部15对于接触的滚珠构件33而言,不允许在Z轴正交方向上的移动,而第二槽部25也同样地,对于接触的滚珠构件33而言,不允许在Z轴正交方向上的移动。这意味着,禁止保持滚珠构件33的第一槽部15与第二槽部25、即保持部10与容纳部20的在Z轴正交方向上的移动。另一方面,第一槽部15及第二槽部25允许保持部10的在绕着Z轴的旋转方向上的位移R。这样,第三支撑部40C禁止保持部10与容纳部20的在Z轴正交方向上的移动,允许保持部10的在绕着Z轴的旋转方向上的位移R。因此,第三支撑部40C成为保持部10相对于容纳部20的位移的基准位置(旋转中心),允许保持部10在第二支撑部40B处的位移。其结果为,在第二支撑部40B中,能够吸收构成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4的部件的尺寸的个体差异或将它们组装后的状态下的个体差异。
[第一~第三支撑部的配置]
上述的第一支撑部40A、第二支撑部40B及第三支撑部40C设置于保持部10与容纳部20之间。在图3中,第一支撑部40A、第二支撑部40B及第三支撑部40C在容纳开口部21的内周面22(保持部10的外周面12)上分别配置于彼此不同的位置、且是分散到周向上的三个部位的位置。通过这样的第一支撑部40A、第二支撑部40B及第三支撑部40C,保持部10以能够相对于容纳部20在Z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受到支撑。
在将第一支撑部40A、第二支撑部40B及第三支撑部40C分别分散地配置于三个部位的情况下,这些支撑部彼此之间的角度优选为以120°间隔进行配置,该角度可以适当改变。
在将第一支撑部40A、第二支撑部40B及第三支撑部40C彼此以120°间隔以外的角度进行配置的情况下,优选这些支撑部设为以下那样的配置。具体而言,在第一支撑部40A中,设想在基于推压构件23的推压力的、滚珠构件31的按压力F1的方向、例如按压力F1的方向上延长的延长线(图3中的虚线L)。以成为相对于设想的延长线呈线对称的一对的方式,对第二支撑部40B及第三支撑部40C进行位置的设定,并进行配置。通过将第二支撑部40B及第三支撑部40C配置于这样的位置,从而第二支撑部40B及第三支撑部40C从第一支撑部40A受到均等的按压力,能够稳定地支撑保持部10。
另外,在将第一支撑部40A、第二支撑部40B及第三支撑部40C分别分散地配置于三个部位的情况下,将需要空间的第一支撑部40A在开口角部21a设置一个。由此,能够实现装置的省空间,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另外,也可以是,将第一支撑部40A、第二支撑部40B及第三支撑部40C分别分散配置于周向的三个部位以上。在增加这些支撑部的情况下,优选将第一支撑部40A及第三支撑部40C各设为一个,增加第二支撑部40B的数量来配置于多个部位。
另外,在将第一支撑部40A、第二支撑部40B及第三支撑部40C分散配置于四个以上的部位的情况下,优选以将能够稳定地支撑对象的3点支撑作为基本,并在3点支撑之间进一步进行支撑的方式,配置于六个部位或九个部位等3的倍数的部位。
[驱动部]
参照图3对驱动部51进行说明。在容纳开口部21的内周面22(保持部10的外周面12)安装有将保持部10在Z方向上进行驱动的驱动部51。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4能够通过上述的第一支撑部40A、第二支撑部40B、第三支撑部40C及驱动部51,将透镜部2与保持部10一起在Z方向上驱动,由此实现AF功能。
驱动部51在内周面22中配置于与配置第一支撑部40A的部位不同的部位。驱动部51也可以配置于多个部位,在该情况下,与第一支撑部40A、第二支撑部40B及第三支撑部40C同样地,分别在周向上分散地配置。
例如,如图3所示,在将驱动部51配置于两个部位的情况下,配置于与配置第一支撑部40A的部位不同的部位、且是隔着图3中的虚线L而彼此对置(线对称)的部位。例如,将驱动部51分别配置于,位于与配置第一支撑部40A的开口角部21a的相邻的部位的两个开口角部21b、21c。
应予说明,驱动部51也可以配置于一个部位,在该情况下,例如,在相对于配置第一支撑部40A的开口角部21a而隔着中心C彼此对置的开口角部21d,配置一个驱动部51。
另外,作为驱动部51,例如可以使用音圈电机(VCM:Voice Coil Motor)或超声电机等驱动源。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部40B允许保持部10在上述的周向上的相对位移。因此,即使存在构成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4的部件的尺寸的个体差异或将它们组装后的状态下的个体差异,也能够通过使保持部10在周向上相对位移来吸收这些个体差异。其结果为,容纳部20通过第一支撑部40A、第二支撑部40B及第三支撑部40C,能够以使保持部10稳定地移动的方式支撑保持部10,能够抑制保持部10处的颤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支撑部40C禁止保持部10与容纳部20的在Z轴正交方向上的移动,而允许保持部10的在绕着Z轴的旋转方向上的位移R。因此,第三支撑部40C成为位移的基准位置(旋转中心),允许保持部10在第二支撑部40B处的相对位移。其结果为,在第二支撑部40B中,能够吸收构成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主体4的部件的尺寸的个体差异或将它们组装后的状态下的个体差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部40A、第二支撑部40B及第三支撑部40C分别在保持部10的周围(内周面22)分散地配置于作为彼此不同的位置的至少三个部位。因此,容纳部20能够通过这些支撑部,稳定地支撑保持部10。此外,第一支撑部40A是以将保持部10向朝向开口部11的内侧的方向按压的方式构成的。因此,能够通过一边将保持部10向朝向开口部11的内侧的方向按压,一边以使保持部10在Z方向上可移动的方式支撑保持部10,来抑制对透镜部2等光学元件进行保持的保持部10的倾斜度(tilt)。其结果为,容纳部20通过第一支撑部40A、第二支撑部40B及第三支撑部40C,能够稳定地支撑保持部10,即使透镜部2等光学元件的尺寸或重量增加,也能够以使保持部10可稳定移动的方式支撑保持部10。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要点的范围进行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三个支撑部是由第一支撑部40A、第二支撑部40B及第三支撑部40C构成的,但例如也可以由一个第一支撑部40A和两个第二支撑部40B构成。在该情况下,两个第二支撑部40B以允许保持部10在Z轴正交面内向彼此不同的方向、例如彼此正交的方向的相对位移的方式配置。
这样,通过由多个第二支撑部40B来构成一个第一支撑部40A以外的支撑部,从而在容纳部20的容纳开口部21,保持部10能够在多个方向上相对位移。因此,能够通过多个第二支撑部40B来吸收构成保持部10或容纳部20等的部件的尺寸的个体差异或将它们组装后的状态下的个体差异。其结果为,容纳部20通过第一支撑部40A、第二支撑部40B,能够以使保持部10可稳定地移动的方式支撑保持部10,能够抑制保持部10处的颤动。
另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支撑部40B中,在一点与滚珠构件32接触的第一槽部14设置于保持部10侧,在两点与滚珠构件32接触的第二槽部24设置于容纳部20侧,但也可以是反过来的结构。即,也可以是,在两二点与滚珠构件32接触的第一槽部设置于保持部10侧,在一点与滚珠构件32接触的第二槽部设置于容纳部20侧。将该情况下的第一槽部设为上述的第二槽部24那样的结构,而将该情况下的第二槽部设为上述的第一槽部14那样的结构即可。
即使将第二支撑部40B设为这样的结构,也能够通过第二支撑部40B来吸收构成保持部10或容纳部20等的部件的尺寸的个体差异或将它们组装后的状态下的个体差异。其结果为,容纳部20通过第一支撑部40A、第二支撑部40B,能够以使保持部10可稳定地移动的方式支撑保持部10,能够抑制保持部10处的颤动。
另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智能手机M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具有摄像机模块和对由摄像机模块得到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的图像处理部的摄像机搭载装置。摄像机搭载装置包括信息设备和运输设备。信息设备例如包括带摄像机的便携电话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终端、便携式游戏机、web摄像机、带摄像机的车载装置(例如,后方监控装置、行车记录仪装置)和无人机等。另外,运输设备例如包括汽车和无人机等。
图7A、图7B是表示作为搭载有车载用摄像机模块VC(Vehicle Camera,车用摄像机)的摄像机搭载装置的汽车V的图。图7A是汽车V的主视图,图7B是汽车V的后方立体图。汽车V搭载有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摄像机模块A作为车载用摄像机模块VC。如图7A、图7B所示,车载用摄像机模块VC例如朝向前方安装于挡风玻璃,或者朝向后方安装于尾门。该车载用摄像机模块VC作为后方监控用、行车记录仪用、碰撞避免控制用、自动驾驶控制用等被使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对作为光学元件的透镜部2进行驱动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但作为驱动对象的光学元件也可以是反射镜或棱镜等透镜以外的光学元件,还可以是摄像元件502那样的光学元件。在该情况下,保持部10的开口部11也可以对应于安装的光学元件的形状来改变形状,或者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不设开口部1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保持部10的外周面12形成为俯视时呈八角形的形状,但只要能够将保持部10在Z方向上进行驱动,则也可以适当地改变为俯视时呈圆形的形状或其他多边形形状。对应于保持部10的外周面12的形状,容纳部20的容纳开口部21可适当改变为能够容纳保持部10的形状。另外,容纳部20的外形形成为俯视时呈矩形的形状,但容纳部20的外形也可以适当地改变。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光学元件驱动装置1具有AF功能,但除了AF功能,还可以具备变焦(zoom)功能等、使透镜部2在Z方向上移动的功能。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应予说明,以上的说明是本发明的适宜的实施方式的例证,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也就是说,关于上述装置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形状的说明是一例,显然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对这些例子进行各种变更和追加。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及摄像机模块例如搭载于智能手机、便携电话机、数码摄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终端、便携式游戏机、车载摄像机、无人机等摄像机搭载装置,是有用的。

Claims (11)

1.一种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是将光学元件在光路方向上驱动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保持部,能够对所述光学元件进行保持;
容纳部,包围所述保持部的周围且将所述保持部容纳于内侧;以及
支撑部,其为至少包括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在内的支撑部,该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在所述容纳部的内侧分别配置于所述周围中的彼此不同的位置,所述支撑部通过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对所述保持部的按压、以及伴随所述按压而产生的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保持部的卡合,以使所述保持部能够在所述光路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保持部,
所述支撑部构成为,能够使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保持部彼此对置的对置部分随着所述按压而在周向上相对位移,从而对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保持部的卡合位置进行调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支撑部还包括第三支撑部,该第三支撑部配置于所述周围中的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及所述第二支撑部不同的位置,
通过在以所述第三支撑部的位置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的所述保持部的位移,使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保持部的对置部分在所述周向上相对位移。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支撑部具有:
第一槽部,配置于所述保持部的外侧;
第二槽部,配置于所述容纳部的内侧;以及
滚动构件,以可滚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第一槽部与所述第二槽部之间,
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中,所述第一槽部和所述第二槽部中的一者是以在一点与所述滚动构件接触的方式形成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中,所述第一槽部和所述第二槽部中的一者具有:
平面部,在一点与所述滚动构件接触,且与所述第一槽部和所述第二槽部对置的方向垂直;以及
一对侧面部,夹着所述平面部,且沿着与所述平面部交叉的方向配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中,所述第一槽部和所述第二槽部中的另一者是以在两点与所述滚动构件接触的方式形成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中,所述第一槽部和所述第二槽部中的另一者具有:
第一倾斜部,在一点与所述滚动构件接触,且相对于与所述第一槽部和所述第二槽部对置的方向垂直的平面而倾斜;以及
第二倾斜部,在一点与所述滚动构件接触,相对于与所述第一槽部和所述第二槽部对置的方向垂直的平面而倾斜,且与所述第一倾斜部交叉。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中,配置所述第一槽部的所述保持部的外侧的部位、以及配置所述第二槽部的所述容纳部的内侧的部位是与所述第一槽部和所述第二槽部对置的方向垂直的平面。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容纳部是在俯视时呈矩形的形状,
所述第一支撑部配置于与所述容纳部的四个角部对应的部分中的与第一角部对应的部分,
除了所述第一支撑部以外的其他的所述支撑部以成为相对于所述按压的方向呈线对称的一对的方式,配置于从与所述四个角部对应的部分避开了的部分。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容纳部是在俯视时呈矩形的形状,
所述第一支撑部配置于与所述容纳部的四个角部中的第一角部对应的部分,
除了所述第一支撑部以外的其他的所述支撑部配置于夹着第二角部的两个边,该第二角部处于所述四个角部中的所述第一角部的对角位置。
10.一种摄像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驱动部,该驱动部以使所述保持部能够在所述光路方向上移动的方式驱动所述保持部;以及
摄像部,使用所述光学元件对被拍摄物像进行摄像。
11.一种摄像机搭载装置,其为信息设备或运输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机模块;以及
图像处理部,该图像处理部对由所述摄像机模块得到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
CN202310204296.8A 2022-03-08 2023-03-06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Pending CN11673647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35472A JP7453570B2 (ja) 2022-03-08 2022-03-08 光学素子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2022-035472 2022-03-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36470A true CN116736470A (zh) 2023-09-12

Family

ID=87915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04296.8A Pending CN116736470A (zh) 2022-03-08 2023-03-06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88781A1 (zh)
JP (1) JP7453570B2 (zh)
CN (1) CN116736470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16934A (ja) * 2008-03-10 2009-09-24 Sharp Corp アクチュエータ、撮像素子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0456474A (zh) * 2019-08-12 2019-11-15 重庆睿恩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自动对焦用压电usm的透镜驱动装置及相机装置
CN211878281U (zh) * 2019-12-17 2020-11-06 睿恩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滚珠式音圈马达的透镜驱动装置、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40188A (ja) 2006-08-08 2008-02-21 Seiko Instruments Inc 支持装置、支持駆動装置、レンズ駆動モジュール、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TWI460521B (zh) 2012-04-03 2014-11-11 Tdk Taiwan Corp 具抗傾斜結構之電磁驅動鏡頭裝置
JP5912825B2 (ja) 2012-05-09 2016-04-2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6507384B2 (ja) 2015-10-14 2019-05-08 新シコー科技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2497828B1 (ko) 2018-02-23 2023-02-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JP2023538805A (ja) 2020-08-31 2023-09-12 エルジー イノテック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これを含む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光学機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16934A (ja) * 2008-03-10 2009-09-24 Sharp Corp アクチュエータ、撮像素子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0456474A (zh) * 2019-08-12 2019-11-15 重庆睿恩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自动对焦用压电usm的透镜驱动装置及相机装置
CN211878281U (zh) * 2019-12-17 2020-11-06 睿恩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滚珠式音圈马达的透镜驱动装置、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30896A (ja) 2023-09-21
US20230288781A1 (en) 2023-09-14
JP7453570B2 (ja) 2024-03-21
KR20230132376A (ko) 2023-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06824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탑재 장치
WO2021117374A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WO2020246465A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7075029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US20230408890A1 (e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equipped device
US20230408840A1 (en) Optical-element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mounted device
CN116736470A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KR102682164B1 (ko) 광학 소자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탑재 장치
CN116685903A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WO2023026964A1 (ja) 光学素子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WO2024048012A1 (ja) 光学素子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7372563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WO2024048011A1 (ja) 光学素子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US20240045311A1 (e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mounted device
WO2023026966A1 (ja) 光学素子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US20240045169A1 (e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mounted device
JP7093050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7269521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US20240045170A1 (e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mounted device
CN115390339A (zh) 光学单元以及智能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