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9953A - 座椅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座椅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9953A
CN116709953A CN202180082740.2A CN202180082740A CN116709953A CN 116709953 A CN116709953 A CN 116709953A CN 202180082740 A CN202180082740 A CN 202180082740A CN 116709953 A CN116709953 A CN 1167099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communication port
back cover
blower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827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村上広宣
伊藤周治
田中健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709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99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60H1/00285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for vehicle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0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 B60N2/5621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 B60N2/5635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coming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62Accessories for chairs
    • A47C7/72Adaptations for incorporating lamps, radio sets, bars, telephones, ventilation, heating or cooling arrangements or the like
    • A47C7/74Adaptations for incorporating lamps, radio sets, bars, telephones, ventilation, heating or cooling arrangements or the like for ventilation, heating or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57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 B60H1/00564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of air du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0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 B60N2/5621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 B60N2/5642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with circulation of air through a layer inside the s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0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 B60N2/5621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 B60N2/565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sucked from the seat su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座椅空调装置(10),包括在与就座者相对的表面侧开口有通风孔(410)且在背面侧形成有与通风孔连通的通风槽(411)的座椅垫(41)。座椅空调装置包括:一个面与座椅垫的背面侧相对配置且将通风槽的开放侧封堵的背盖(43);以及与背盖的另一个面相对配置且在由通风槽和背盖划分形成的通风路(44)中产生气流的送风机(12)。在背盖中的与送风机相对的相对部位(43a)形成有供由送风机引起的气流流通的连通口(431)。在座椅垫中的在座椅垫的厚度方向上与相对部位重合的重合部位(41a),设置有与背盖接触的支承部(45、46、47、48、49)。支承部以包围连通口的方式设置有多个。

Description

座椅空调装置
相关申请的援引
本申请以2020年12月11日提交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20-206197号的申请为基础,通过参照将其记载内容援引在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座椅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座椅,该座椅以使在就座者就座于座椅时设置于座椅垫的通风路不被封堵的方式,在座椅垫与送风机之间配置板构件,并且由设置于座椅垫的多个支承部来支承板构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9-384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如专利文献1所示,如果追加作为其他部件的板构件,则座椅中的座椅空调装置的构成部件会增加,并且不可避免地会使座椅的内部结构复杂化。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空调装置,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对由座椅的就座者的自重等引起的载荷所导致的空调性能的降低进行抑制。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观点,
座椅空调装置包括:
座椅垫,上述座椅垫在与就座者相对的表面侧开口有通风孔,并且在背面侧形成有与通风孔连通的通风槽(411);
背盖,上述背盖的一个面与座椅垫的背面侧相对配置,并且封堵通风槽的开放侧;以及
送风机,上述送风机与背盖中的另一个面相对配置,并且在由通风槽和背盖划分形成的通风路中产生气流,
在背盖中的与送风机相对的相对部位,形成有供由送风机引起的气流流通的连通口,
在座椅垫中的在座椅垫的厚度方向上与相对部位重合的重合部位,设置有与背盖接触的支承部,
支承部以包围连通口的方式设置有多个。
如此一来,由于就座者的自重等引起的载荷分散作用于背盖的大小的范围内,因此,能够在不使用其他部件的情况下,对由于伴随就座者的就座产生的载荷等而导致座椅垫与背盖之间的通风路的通风面积缩小这一情况进行抑制。特别地,由于座椅垫的支承部以包围与送风机相对的部位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因此,在就座者就座于座椅时,能够抑制座椅垫及背盖中的位于就座者与送风机之间的部位的变形。如此一来,通过确保通风槽的底面与背盖之间的间隔,即使对座椅施加伴随就座者的自重等而产生的载荷,也能够确保与送风机的送风能力对应的通风量。因此,能够在不追加其他部件的情况下,以简单的结构对由座椅的就座者的自重引起的载荷等导致的空调性能的降低进行抑制。
另外,对各构成要素等标注的带括号的参照符号表示其构成要素等与后述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具体的构成要素等的对应关系的一例。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空调装置所应用的座椅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是座椅靠背的示意性纵剖视图。
图3是座椅空调装置的示意性分解图。
图4是送风机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5是背盖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6是密封构件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7是用于座椅靠背的靠背垫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8是用于座椅靠背的靠背垫的示意性后视图。
图9是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靠背的靠背垫的示意性后视图。
图10是图9的X-X剖视图。
图11是比较例的座椅靠背的示意性横剖视图。
图12是用于说明载荷作用于比较例的座椅靠背的表面侧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3是用于说明载荷作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靠背的表面侧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靠背垫的连通口附近的空气流动的说明图。
图15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靠背垫的连通口附近的支承部的配置方式的说明图。
图16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靠背垫的连通口附近的空气流动的说明图。
图17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靠背垫的连通口附近的支承部的配置方式的说明图。
图18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靠背垫的连通口附近的支承部的配置方式的说明图。
图19是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靠背垫的示意性后视图。
图20是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座椅靠背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1是比较例的靠背垫的示意性后视图。
图22是比较例的座椅靠背的示意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有时对与在先前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事项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在仅对构成要素的一部分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关于构成要素的其他部分,能够应用在先前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要素。以下的实施方式只要是在不特别地对组合产生障碍的范围内,即使在没有特别明示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各实施方式彼此部分组合。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4,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公开的座椅空调装置10应用于设置于汽车的前座的座椅1的示例进行说明。标注于各图的表示方向的DR1、DR2、DR3等是为了容易理解各图相互的关系而表示的。各方向DR1、DR2、DR3表示将实施方式的座椅1设置于汽车的状态下的上下、左右、前后的各方向。另外,本公开的座椅空调装置10等的设置状态不限于标注于各图的方向。
[座椅1的概要]
如图1所示,座椅1包括:构成供就座者就座的座部的座椅缓冲件2;对就座者的头部进行支承的头枕3;以及成为就座者的背部支撑的座椅靠背4。就座者是座椅1的使用者,也包括现实中没有就座于座椅1的人。
座椅缓冲件2是主要对就座者的下半身中的臀部进行支承的部位。尽管未图示,但是座椅缓冲件2具有缓冲垫、表皮等。缓冲垫是由发泡聚氨酯等能弹性变形的材料构成的缓冲件。表皮是对缓冲垫的表面侧进行覆盖的构件。
头枕3是对就座者的头部进行支承的部位。尽管未图示,但是头枕3具有头垫、表皮等。头垫是由发泡聚氨酯等能弹性变形的材料构成的缓冲件。表皮是对头垫的表面侧进行覆盖的构件。
座椅靠背4是对就座者的除了头部以外的上半身进行支承的部位。座椅靠背4的下端部经由未图示的倾斜机构与座椅缓冲件2的后端部连结。另外,在座椅靠背4的上端部连结有头枕3。座椅靠背4包括成为就座者的背部支撑的中心支承件4a以及设置于该中心支承件4a的两侧的侧支承件4b、4c。另外,如图2所示,座椅靠背4具有靠背垫41、表皮42、背盖43、未图示的靠背框架等。
靠背垫41是由发泡聚氨酯等能弹性变形的材料构成的缓冲件。在靠背垫41中的与就座者相对的表面侧开口有多个通风孔410。该通风孔410由贯穿靠背垫41的贯通孔构成。在靠背垫41的背面侧形成有与多个通风孔410连通的通风槽411。靠背垫41构成本公开的座椅垫。靠背垫41的表面位于前后方向DR3的前方侧,背面位于前后方向DR3的后方侧。稍后对靠背垫41的详细情况进行描述。
表皮42是对靠背垫41的表面侧进行覆盖的构件。表皮42在座椅靠背4上配置于成为就座者的上半身的支承面的表面侧。表皮42由具有通气性的材料或形成有通气孔的材料构成。具体地,表皮42由布、织物、皮等形成。
背盖43的一个面与靠背垫41的背面侧相对配置,并且是将通风槽411的开放侧封堵的封堵构件。背盖43例如由硬质毡或聚丙烯等树脂形成。
靠背框架是形成座椅靠背4的骨架的框状的构件。在靠背框架上安装有靠背垫41。在靠背框架与靠背垫41之间形成有用于设置后述的送风机12等的设置空间。也可以在靠背框架中追加腰部支撑。腰部支撑保持身体的腰附近并矫正姿势。
[座椅空调装置10的概要]
座椅空调装置10构成为通过来自座椅1的送风直接地冷却人体的SVS。SVS是SeatVentilation System(座椅通风系统)的简称。如图3所示,座椅空调装置10包括送风机12、安装板14、密封构件16、靠背垫41、背盖43。
送风机12在形成于座椅靠背4的内侧的通风路44中产生气流。如图2、图4所示,送风机12由整周吹出型的离心送风机构成。该类型的离心送风机将从形成于旋转轴CL的轴向一侧的吸入口120吸入的空气从以旋转轴CL为中心的整周向旋转轴CL的径向外侧吹出。旋转轴CL的径向是与旋转轴CL的轴向正交的方向。
送风机12具有以旋转轴CL为中心旋转的叶轮121、收容叶轮121的外壳122。叶轮121由叶片相对于旋转方向朝向后方的涡轮风扇构成。外壳122在旋转轴CL的轴向一侧形成有空气的吸入口120,并且旋转轴CL的径向外侧的大致全周开口。该吸入口120形成为大致圆形。送风机12经由安装板14安装于靠背框架。该安装板14的与吸入口120相对的部位开口。送风机12与背盖43的另一面相对地配置。
如图2、图3、图5所示,背盖43在与送风机12相对的相对部位43a形成有供由送风机12引起的气流流通的连通口431。连通口431形成于与送风机12的吸入口120相对的部位。连通口431与吸入口120同样地形成为大致圆形。在图3中,为了容易地把握连通口431的开口位置,针对背盖43的与送风机12相对的相对部位43a标注多个点。另外,在图3中,对靠背垫41中的在靠背垫41的厚度方向上与相对部位43a重合的重合部位41a也标注多个点。另外,送风机12、相对部位43a、重合部位41a在靠背垫41的厚度方向上彼此重合。相对部位43a和重合部位41a是将送风机12投影到背盖43或靠背垫41上时的投影面。
在背盖43与送风机12之间配置有对两者之间进行密封的环状的密封构件16。密封构件16在送风机12与背盖43之间以包围连通口431的方式配置。如图6所示,密封构件16由具有密封性的圆形构件构成。密封构件16具有能够包围连通口431的大小。密封构件16被送风机12的外壳122及背盖43夹持。另外,密封构件16也可以分装到背盖43和安装板14中的一方。
如图7所示,在靠背垫41的表面侧形成有沿上下方向DR1延伸的一对纵吊槽412、413以及沿左右方向DR2延伸的横吊槽414。一对纵吊槽412、413和横吊槽414是通过将设置于表皮42的细绳等与埋入靠背垫41中的未图示的线材卡定来将表皮42与靠背垫41连接的部位。在靠背垫41的表面侧开口有七个通风孔410。具体地,通风孔410沿着一对纵吊槽412、413各形成三个,并且在横吊槽414的中央附近形成一个。
如图8所示,在靠背垫41的背面侧形成有与通风孔410连通的通风槽411。通风槽411具有中央槽411a和从中央槽411a朝向通风孔410延伸的五个槽411b、411c、411d、411e、411f。
在座椅靠背4中形成有供由送风机12引起的气流流通的通风路44。该通风路44由靠背垫41的通风槽411和背盖43划分形成。即,通风路44是由背盖43对靠背垫41的通风槽411的开放侧进行封堵而形成的。
通风路44具有朝向多个通风孔410延伸的管状部441以及使流过管状部441的气流集合的歧管部442。歧管部442形成于与相对部位43a及重合部位41a对应的位置。由此,流过通风孔410、管状部441的气流经由歧管部442及连通口431被导入到后述的送风机12。
如图2、图9、图10所示,在靠背垫41中的重合部位41a设置有与背盖43接触的支承部45。支承部45以包围连通口431的方式设置有多个。支承部45设置于在靠背垫41的厚度方向上不与连通口431相对的位置,从而不封堵连通口431。支承部45相对于靠背垫41一体地成形。支承部45以从通风槽411的底面接近背盖43的相对部位43a的方式突出。支承部45可以经由靠背垫41的重合部位41a的外侧部位彼此连接,也可以不连接。支承部45至少在载荷作用于座椅靠背4的表面侧时与背盖43接触即可。支承部45在载荷未作用于座椅靠背4的表面侧的状态下,可以与背盖43接触,也可以不与背盖43接触。支承部45可以与背盖43的相对部位43a接触,也可以与背盖43的相对部位43a的外侧接触。
在此,在图9中,为了容易地把握支承部45,在靠背垫41的与支承部45相当的部位标注多个点。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靠背垫41的重合部位41a设置有四个支承部45a、45b、45c、45d。该支承部45a、45b、45c、45d在将重合部位41a以连通口431的中心O为中心并以支承部45的数量(在本例中为4)等分割而分成四个区域A1~A4时,分别设置于该四个区域A1~A4。换言之,在通过穿过连通口431的中心O且彼此正交的假想线IL1、IL2将重合部位41a分成四个区域A1~A4时,在该四个区域A1~A4分别设置有支承部45a、45b、45c、45d。支承部45a、45b、45c、45d绕连通口431的中心O空开大致相等的角度θ(在本例中为大致90°)配置。由此,通风路44的连通口431附近绕连通口431的中心O空开大致相等的角度θ呈放射状地延伸。
具体地,支承部45a、45b、45c、45d设置于重合部位41a中的在靠背垫41的厚度方向上与密封构件16重合的部位。具体地,支承部45a、45b、45c、45d的一部分在靠背垫41的厚度方向上与密封构件16重合。而且,支承部45a、45b、45c、45d和密封构件16夹着背盖43彼此相对。
支承部45a、45b、45c、45d以使相邻的彼此之间的间隔随着接近连通口431而变大的方式,随着接近连通口431而变小。即,支承部45a、45b、45c、45d以使通风路44的通路面积随着接近连通口431而变大的方式,使宽度随着接近连通口431而变小。
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45a、45b、45c、45d设置于中央槽411a的上下左右的四个部位。沿上下配置的支承部45a、45b以彼此的前端夹着连通口431的中心O相对的方式设置。沿左右配置的支承部45c、45d以彼此的前端夹着连通口431的中心O相对的方式设置。另外,支承部45a、45b、45c、45d的与连通口431接近的部位(即,前端)形成为无角的带有圆形的形状。具体地,支承部45a、45b、45c、45d的接近连通口431的部位弯曲成大致圆弧状。
各支承部45a、45b、45c、45d的与背盖43接触的面积具有大致相等的大小。期望与就座者就座于座椅1时施加的载荷较小的部位相比载荷较大的部位这一方的支承部45a、45b、45c、45d的与背盖43接触的面积较大。
[座椅空调装置10的动作]
如图2所示,这样构成的座椅空调装置10在送风机12驱动时,空气被吸入到送风机12的吸入口120。此时,座椅靠背4的表面侧的空气经由多个通风孔410及通风路44在连通口431附近集合,之后被吸入送风机12。被吸入送风机12的空气从送风机12的整周向径向外侧吹出。
这样,如果采用从座椅靠背4的表面侧吸入空气的方式,则在就座者的乘车初期变热的座椅靠背4的热量不会吹到身体上,因此,能够提高身体的冷却效果。除此之外,从车辆的前部的仪表板送风的冷风沿着就座者的身体被吸入,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身体的冷却效果。
在此,图11和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座椅靠背SB的示意性横剖视图。比较例的座椅靠背SB与本实施方式的座椅靠背4的不同点在于,在靠背垫41的重合部位41a没有设置支承部45。另外,在图11和图12中,对比较例的座椅靠背SB中的与本实施方式的座椅靠背4相同或等同的部分等标注相同的符号。
如图11所示,座椅靠背SB在靠背垫41的重合部位41a没有设置支承部45,重合部位41a的整体构成通风路44。在这种结构的座椅靠背SB中,如果从表面侧施加由就座者的自重等引起的载荷F1,则座椅靠背SB的重合部位41a的一部分或全部以接近背盖43的方式变形。由此,背盖43与通风槽411的底面之间的间隔变小,从而通风路44的通路面积变小。另外,如图12所示,在从表面侧施加由就座者的自重等引起的载荷F1时,该载荷作用于背盖43中的相对部位43a以外的部位。此时,密封构件16相对于从表面侧由就座者的自重等引起的载荷的反作用力F2作用于背盖43的相对部位43a,从而使背盖43变形。具体地,背盖43以背盖43与通风槽411的底面之间的间隔变小的方式变形,并且通风路44的通路面积变小。这样一来,在通风路44的通路面积变小时,流过通风路44的通风量大幅减少,从而使空调功能显著地降低。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考虑构成为在靠背垫41与送风机12之间配置板构件,并且通过该板构件来承受靠背垫41。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部件数量会增加,并且不可避免地会使座椅1的内部结构复杂化。
考虑到这些情况,本实施方式的座椅空调装置10在靠背垫41中的在靠背垫41的厚度方向上与相对部位43a重合的重合部位41a设置有与背盖43接触的支承部45。如此一来,如图13所示,由就座者的自重等引起的载荷F1分散作用于背盖43的大小的范围内。因此,能够在不使用其他部件的情况下,对由于伴随就座者的就座的载荷等而导致靠背垫41与背盖43之间的通风路44的通风面积缩小这一情况进行抑制。特别地,靠背垫41的支承部45以包围与送风机12相对的连通口431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因此,在就座者就座于座椅1时,能够对靠背垫41及背盖43中的位于就座者与送风机12之间的部位的变形进行抑制。如此一来,通过确保通风槽411的底面与背盖43之间的间隔,即使对座椅1施加伴随就座者的自重等而导致的载荷,也能够确保与送风机12的送风能力对应的通风量。因此,能够在不追加其他部件的情况下,以简单的结构对座椅1的由就座者的自重引起的载荷等导致的空调性能的降低进行抑制。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支承部45相对于靠背垫41设置有三个以上,在将重合部位41a以连通口431的中心O为中心并以支承部45的数量等分割而分成多个区域时,分别设置于多个区域。如此一来,由于支承部45大致均等地配置于连通口431的周围,因此,能够使连通口431附近的风速分布均匀化。如果连通口431附近的风速分布均匀化,则通风阻力被抑制得较低,因此,能够抑制送风机12的噪音。
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45相对于靠背垫41设置有四个,并且分别设置在以连通口431的中心O为中心并将重合部位41a等分割成四个而得到的多个区域A1~A4。如此一来,通风路44的连通口431附近绕连通口431的中心O空开大致相等的角度θ呈放射状地延伸。因此,能够抑制从通风路44到连通口431的周向上的风量的偏差,并且使连通口431附近的风速分布均匀化。
(2)送风机12由将从形成于旋转轴CL的轴向一侧的吸入口120吸入的空气从以旋转轴CL为中心的整周向旋转轴CL的径向外侧吹出的整周吹出型的离心送风机构成。而且,在背盖43中的与吸入口120相对的部位形成有连通口431。
在整周吹出型的离心送风机中,如果空气偏向吸入口120的周向的一部分而被吸入,则在吸入口120附近的风速分布变得不均匀,气流与叶轮121的叶片等碰撞时产生的噪音变大,并且送风机12的效率也会降低。针对这种类型的离心送风机,如果应用支承部45大致均等地配置于连通口431的周围的结构,则能够对空气偏向吸入口120的周向的一部分而被吸入这一情况进行抑制,因此,吸入口120附近的风速分布均匀化。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噪音,并且实现送风机12的效率提高。因此,支承部45大致均等地配置于连通口431的周围的结构适合于包括整周吹出型的离心送风机的座椅空调装置10。
(3)支承部45以使相邻的支承部45的间隔随着接近连通口431而变大的方式,随着接近连通口431而变小。由此,在相邻的支承部45之间形成的通风路44随着接近连通口431而变大。因此,能够确保连通口431附近的通风面积,并且对随着在连通口431附近配置支承部45而引起的通风阻力的增加进行抑制。即,能够抑制随着在连通口431附近配置支承部45而对空调性能的影响。
(4)支承部45的接近连通口431的部位呈无角的带有圆形的形状。由此,在气流沿着支承部45的接近连通口431的部位流动时难以产生紊乱,因此,能够使连通口431中的气流的流动稳定,从而实现连通口431附近的风速分布的均匀化。
(5)座椅空调装置10包括在送风机12与背盖43之间以包围连通口431的方式配置的密封构件16。支承部45设置于重合部位41a中的在靠背垫41的厚度方向上与密封构件16重合的部位。如此一来,如图13所示,由于能够由支承部45承受密封构件16相对于伴随就座者的就座的载荷F1等的反作用力F2,因此,能够对伴随着密封构件16的反作用力F2而引起的背盖43的变形进行抑制。因此,能够确保送风机12与背盖43之间的密封性,并且能够抑制由于伴随就座者的就座的载荷等而导致靠背垫41与背盖43之间的通风路44的通风面积缩小这一情况。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5、图16,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靠背垫41相对于重合部位41a设置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数量的支承部46。支承部46以包围连通口431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具体地,在靠背垫41的重合部位41a设置有六个支承部46a、46b、46c、46d、46e、46f。
该支承部46a、46b、46c、46d、46e、46f在将重合部位41a以连通口431的中心O为中心等分割成六个而分成六个区域B1~B6时,分别设置于该六个区域B1~B6。支承部46a、46b、46c、46d、46e、46f绕连通口431的中心O空开大致相等的角度θ(在本例中为大致60°)配置。由此,通风路44的连通口431附近绕连通口431的中心O空开大致相等的角度呈放射状地延伸。
其他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本实施方式的座椅空调装置10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得到由与第一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或等同的结构起到的效果。
(1)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45相对于靠背垫41设置有六个,并且分别设置在以连通口431的中心O为中心并将重合部位41a等分割成六个而得到的多个区域B1~B6。如此一来,通风路44的连通口431附近绕连通口431的中心O空开大致相等的角度θ呈放射状地延伸。因此,能够抑制从通风路44到连通口431的周向上的风量的偏差,并且使连通口431附近的风速分布均匀化。
在此,图16是用于说明连通口431和吸入口120处的风速分布的测量结果的说明图。在图16中,对于连通口431和吸入口120中的风速较大的区域密集地配置点,对于风速较小的区域稀疏地配置点。即,在图16中,示出了点密集地配置的区域的风速较大,点稀疏地配置的区域的风速较小。如图16所示,成为在连通口431的周向的整个区域中风速较大的状态,可知连通口431附近的风速分布变得均匀。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第二实施方式的靠背垫41例如能够以如下的方式适当变形。
(第一变形例)
如图17所示,支承部47也可以以包围连通口431的方式设置三个。即,靠背垫41也可以相对于重合部位41a设置三个支承部47a、47b、47c。在这种情况下,期望支承部47a、47b、47c在将重合部位41a以连通口431的中心O为中心等分割成三个而分成三个区域C1~C3时,分别设置于该三个区域C1~C3。另外,支承部47a、47b、47c绕连通口431的中心O空开大致相等的角度θ(在本例中为大致120°)配置。
(第二变形例)
如图18所示,支承部48也可以以包围连通口431的方式设置五个。即,靠背垫41也可以相对于重合部位41a设置五个支承部48a、48b、48c、48d、48e。在这种情况下,期望支承部48a、48b、48c、48d、48e在将重合部位41a以连通口431的中心O为中心等分割成五个而分成五个区域D1~D5时,分别设置于该五个区域D1~D5。另外,支承部48a、48b、48c、48d、48e绕连通口431的中心O空开大致相等的角度θ(在本例中为大致72°)配置。
(其他变形例)
在实现连通口431附近的风速分布均匀化的观点下,期望靠背垫41相对于重合部位41a设置三个以上支承部45、46、47、48。另外,在确保连通口431附近的通风路44的观点下,期望靠背垫41相对于重合部位41a设置六个以下支承部45、46、47、48。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公开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公开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如下方式进行各种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靠背垫41上形成有七个通风孔410的示例,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在靠背垫41上形成与上述不同数量的通风孔410。另外,通风槽411、支承部45等也可以形成为与上述形状不同的形状。
例如,如图19和图20所示,在靠背垫41的连通口431的周围设置有多个支承部49即可,通风孔410也可以偏向靠背垫41的上下、左右中的一方而形成。如本例所示,期望支承部49以连通口431为中心在连通口431的周围呈放射状地配置。支承部49除了与重合部位41a的外侧相连的支承部49a、49b之外,还可以包括不与重合部位41a的外侧相连而散布于通风路44的支承部49c、49d、49e、49f。这些情况在将座椅空调装置10应用于座椅缓冲件2时也是同样的。
在此,图21和图22示出了图19和图20所示的实施例的比较例的靠背垫BP。如图21所示,比较例的靠背垫BP与本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没有设置支承部49。在比较例的靠背垫BP中,如图22所示,如果对重合部位41a的表面侧施加载荷F,则座椅靠背SB的重合部位41a的一部分或全部以接近背盖43的方式变形。由此,背盖43与通风槽411的底面之间的间隔变小。
与此相对,图19和图20所示的靠背垫BP在重合部位41a设置有与背盖43接触的支承部49。因此,即使对重合部位41a的表面侧施加载荷F,也能够对座椅靠背SB的重合部位41a的变形进行抑制。即,能够对由于伴随就座者的就座的载荷等而导致靠背垫41与背盖43之间的通风路44的通风面积缩小这一情况进行抑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针对靠背垫41的重合部位41a设置三~六个支承部45、46、47、48、49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在靠背垫41上设置除此之外的数量的支承部4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支承部45分别设置于以连通口431的中心O为中心并以支承部45的数量等分割而形成的多个区域A1~A4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支承部45也可以成为与上述的构造方式不同的配置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支承部45,例示了具有随着接近连通口431而变小的形状的支承部,但是支承部45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支承部45即使接近连通口431大小也不变化、或者随着接近连通口431而变大。另外,支承部45的接近连通口431的部位不限于呈无角的带有圆形的形状,也可以呈具有角的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支承部45设置于重合部位41a中的在靠背垫41的厚度方向上与密封构件16重合的部位,但是支承部45的配置不限定于此。支承部45也可以设置于重合部位41a中的在靠背垫41的厚度方向上不与密封构件16重合的部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送风机12由整周吹出型的离心送风机构成,但是送风机12的外壳122例如也可以由涡旋外壳构成。另外,送风机12的叶轮121也可以不采用涡轮风扇,而是采用西洛克风扇、径向风扇等。此外,送风机12也可以不是离心式送风机,而是例如由轴流式送风机、横流风扇构成。
上述实施方式的座椅空调装置10具有安装板14、密封构件16,但是安装板14、密封构件16不是必须的,也可以省略任一方或两方。
上述实施方式的座椅空调装置10是从座椅靠背4的表面侧吸入空气的方式,但是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向座椅靠背4的表面侧吹出空气的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的座椅空调装置10也可以不内置于座椅靠背4,而是内置于座椅缓冲件2。座椅空调装置10也可以分别内置于座椅靠背4和座椅缓冲件2。另外,座椅空调装置10也可以将送风机12等的一部分部件配置于座椅1的外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公开的座椅空调装置10应用于设置于车辆的座椅1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座椅空调装置10的应用对象不限定于此。座椅空调装置10例如也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剧场或家庭等中使用的固定型的座椅等。
当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实施方式的要素除了特别明确表示为必须的情况及原理上明显认为是必须的情况等以外,并不一定是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涉及到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的个数、数值、量、范围等数值的情况下,除了特别明示为必须的情况以及原理上明确限定为特定数量的情况等以外,并不限定于该特定的数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涉及到构成要素等的形状、位置关系等时,除了特别明示的情况以及在原理上限定为特定的形状、位置关系等的情况等以外,并不限定于该形状、位置关系等。

Claims (6)

1.一种座椅空调装置,所述座椅空调装置应用于座椅(1),所述座椅空调装置包括:
座椅垫(41),所述座椅垫在与就座者相对的表面侧开口有通风孔(410),并且在背面侧形成有与所述通风孔连通的通风槽(411);
背盖(43),所述背盖的一个面与所述座椅垫的背面侧相对配置,并且封堵所述通风槽的开放侧;以及
送风机(12),所述送风机与所述背盖中的另一个面相对配置,并且在由所述通风槽和所述背盖划分形成的通风路(44)中产生气流,
在所述背盖中的与所述送风机相对的相对部位(43a)形成有供由所述送风机引起的气流流通的连通口(431),
在所述座椅垫中的在所述座椅垫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相对部位重合的重合部位(41a),设置有与所述背盖接触的支承部(45、46、47、48、49),
所述支承部以包围所述连通口的方式设置有多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相对于所述座椅垫设置有三个以上,在将所述重合部位以所述连通口的中心为中心并以所述支承部的数量等分割而分成多个区域时,所述支承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机是将从形成于旋转轴的轴向一侧的吸入口(120)吸入的空气从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的整周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外侧吹出的整周吹出型的离心送风机,
在所述背盖中的与所述吸入口相对的部位形成有所述连通口。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随着接近所述连通口而变小,以使相邻的所述支承部的间隔随着接近所述连通口而变大。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的接近所述连通口的部位呈无角的带有圆形的形状。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空调装置包括在所述送风机与所述背盖之间以包围所述连通口的方式配置的密封构件(16),
所述支承部设置于所述重合部位中的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密封构件重合的部位。
CN202180082740.2A 2020-12-11 2021-11-19 座椅空调装置 Pending CN1167099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206197 2020-12-11
JP2020206197A JP7452401B2 (ja) 2020-12-11 2020-12-11 シート空調装置
PCT/JP2021/042608 WO2022124054A1 (ja) 2020-12-11 2021-11-19 シート空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9953A true CN116709953A (zh) 2023-09-05

Family

ID=81974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82740.2A Pending CN116709953A (zh) 2020-12-11 2021-11-19 座椅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49513A1 (zh)
JP (1) JP7452401B2 (zh)
CN (1) CN116709953A (zh)
WO (1) WO202212405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6924B (zh) 2015-02-16 2019-05-31 株式会社电装 送风单元
JP6520493B2 (ja) * 2015-07-08 2019-05-2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の送風装置
JP6743684B2 (ja) 2016-12-22 2020-08-1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送風装置、及び乗物用シート
JP6930289B2 (ja) * 2017-08-28 2021-09-0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シート
JP7267674B2 (ja) * 2017-11-21 2023-05-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24054A1 (ja) 2022-06-16
JP7452401B2 (ja) 2024-03-19
US20230249513A1 (en) 2023-08-10
JP2022093094A (ja) 2022-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48024A (en) Fan device contained in a ventilated vehicle chair
JP6102134B2 (ja)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US6736452B2 (en) Air-conditioning unit for vehicle seat
JP5556156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6311377B2 (ja) シート空調システム
US10327556B2 (en) Fluid distribution insert with an integral blower
US20040164594A1 (en) Air conditioned seat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for a ventilated seat
JP2004161137A (ja)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US20220332227A1 (en) Seat air-conditioner
JP2004224108A (ja)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US10322653B2 (en) Vehicle seat fan apparatus and vehicle seat
JP6756240B2 (ja) 乗物用シート送風装置、及び乗物用シート
CN116709953A (zh) 座椅空调装置
JP2006137362A (ja) 座席用空調装置
JP7081474B2 (ja) シート空調装置
WO2022244506A1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6512329B2 (ja) シート空調システム
JP2004016569A (ja) 車両のシート構造
JP6555101B2 (ja) シート用送風機、シート空調装置
GB2582819A (en) Vehicle vent assembly
WO2024006233A1 (en) Air distribution device
JPH0423691Y2 (zh)
JP2004020101A (ja) 温調装置
JPH046598Y2 (zh)
JP2019177811A (ja) 車両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