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9226A - 通信接力方法、电子设备、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接力方法、电子设备、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9226A
CN116709226A CN202211349220.6A CN202211349220A CN116709226A CN 116709226 A CN116709226 A CN 116709226A CN 202211349220 A CN202211349220 A CN 202211349220A CN 116709226 A CN116709226 A CN 1167092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equipment
call
electronic device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4922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珂
梁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4922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92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092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92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5Transfer to or from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接力方法、电子设备、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借助Wi‑Fi网络在手机和接力设备之间建立一条长连接,手机将SIM卡信息同步给接力设备,在接力设备上完成向网络申请注册、接入运营商网络的动作,并且长连接负责在手机和接力设备之间各种通信信令的转发。这样,在用户随身携带的手机处于地下室等信号弱的场景中,当手机与另一手机建立通话时,可以在手机和接力设备之间通过Wi‑Fi网络建立通话接力链路来传递语音数据,以及在接力设备和另一手机之间通过蜂窝网络建立通话链路来传输语音数据,这样通过接力设备进行信号接力,可以保证手机与另一手机能够保持畅通通话,提升通话质量。

Description

通信接力方法、电子设备、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接力方法、电子设备、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各个电子设备之间的通话通常是借助于运营商网络进行,例如采用IMS网络等传统的通话方式;其中,IMS是指网际互连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多媒体子系统(multimedia subsystem)。在这种IMS通话方式中,各个电子设备之间通过基站和核心网设备构成的通话链路传输通话数据包。
但是,在通话过程中,可能会由于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网络信号的强度较弱,导致通话链路传输的通话数据包(也称为语音数据包)出现丢失、时延过大或者抖动过大的情况,进而导致通话语音断续、无声或者中断等现象,因此通话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接力方法、电子设备、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能够在无网/弱网的环境下,电子设备通过Wi-Fi信号将用户标识(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数据同步给接力设备,在接力设备上完成向网络申请注册、接入运营商网络的动作,在来电或者去电场景中,电子设备可借助于接力设备来传输语音数据或者收发短信,提升通话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接力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已连接至第一蜂窝网络和第一无线保真Wi-Fi网络,其中,所述第一蜂窝网络的信号强度为第一信号强度;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Wi-Fi网络,将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用户标识SIM卡数据传输给第二设备,并触发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SIM卡数据驻网;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已登录同一账号;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驻网信息,所述驻网信息包括根据第一SIM卡数据已驻留到第二蜂窝网络,且所述第二蜂窝网络的信号强度为第二信号强度,所述第二信号强度高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指令,所述第一通信指令为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三设备的来电;
响应于所述第一通信指令,所述第一设备显示来电界面;
响应于用户的接听操作,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信指令,所述第二通信指令为所述第一设备确认接通来自所述第三设备的来电,并且触发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三设备通过蜂窝网络建立通话链路;
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通过第一Wi-Fi网络建立通话接力链路;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语音数据,所述第一语音数据为来自所述第三设备的语音数据。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接力方法,借助第一Wi-Fi网络在手机和接力设备之间建立一条长连接,手机将SIM卡信息同步给接力设备,在接力设备上完成向网络申请注册、接入运营商网络的动作,并且长连接负责在手机和接力设备之间各种通信信令的转发。这样,在用户随身携带的手机处于地下室等信号弱的场景中,当手机与另一手机建立通话时,可以在手机和接力设备之间通过Wi-Fi网络建立通话接力链路来传递语音数据,以及在接力设备和另一手机之间通过蜂窝网络建立通话链路来传输语音数据,这样通过接力设备进行信号接力,可以保证手机与另一手机能够保持畅通通话,提升通话质量。
其中,第一设备在实施例中称为电子设备1。第三设备在实施例中称为电子设备2。第二设备在实施例中称为电子设备3,其作为接力设备或者辅助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无网/弱网的环境下,如果电子设备有Wi-Fi信号,那么电子设备可以通过Wi-Fi信号将SIM卡信息传递给接力设备,在接力设备上完成向网络申请注册、接入运营商网络的动作,在来电或者去电场景中,电子设备可以借助于接力设备来传输语音数据,或者收发短信。通过本申请方案,可以提升通话质量,并且用户体验类似于本地体验。
在一些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Wi-Fi网络,将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SIM卡数据传输给第二设备,包括: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Wi-Fi网络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长连接通道;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长连接通道,将所述第一SIM卡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二设备。
在一些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指令,包括: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长连接通道,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通信指令。
在一些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Wi-Fi网络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长连接通道,包括:所述第一设备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推送标识;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一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二设备的推送标识,以触发所述第一服务器向所述第二设备推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长连接通道;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服务器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服务器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通过所述第一Wi-Fi网络建立长连接通道。
其中,第一服务器也可以称为推送云或者推送云服务器。第二服务器也可以称为通信接力云或通信接力云服务器,或者通信辅助业务云或通信辅助业务云服务器。
在一些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通过第一Wi-Fi网络建立通话接力链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推送标识和通信标识;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一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二设备的推送标识,以触发所述第一服务器向所述第二设备推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通话接力链路;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三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设备的通信标识和所述第二设备的通信标识,以触发所述第三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通信标识和所述第二设备的通信标识,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通过所述第一Wi-Fi网络建立通话接力链路。
其中,第三服务器也可以称为远场通信服务云或者远场通信服务云服务器。
在一些可能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Wi-Fi网络,将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SIM卡数据传输给第二设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从第二服务器中获取可接力设备信息,所述可接力设备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接力设备的名称,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接力设备中的每个可接力设备的账号与所述第一设备的账号相同;所述第一设备显示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接力设备的名称,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接力设备的名称中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名称;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二设备的名称的操作,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二设备确定为首选接力设备。
在一些可能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设备从第二服务器中获取可接力设备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开启信号接力开关;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服务器上传所述第一设备的接力相关信息,所述接力相关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账号、设备信息、通信标识和推送标识。
在一些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开启信号接力开关,包括:在所述第一设备首次开机时,所述第一设备自动开启所述信号接力开关;或者,响应于用户对所述信号接力开关的操作,所述第一设备开启所述信号接力开关。
在一些可能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驻网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信号强度高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进入信号接力状态;所述第一设备显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一设备正在使用所述第二设备进行信号接力。
在一些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显示第一提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在通知栏中显示所述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为通知卡片的形式,所述通知卡片中显示有停止接力控件、切换接力设备控件和/或切换接力卡控件;和/或,所述第一设备在状态中显示所述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为接力图标的形式。
在一些可能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设备在通知栏中显示所述第一提示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用户对所述切换接力设备控件的操作,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跳转到信号接力设置界面,所述信号接力设置界面显示的可接力设备包括第四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四设备的操作,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四设备确定为首选接力设备;
或者,响应于用户对所述切换接力卡控件的操作,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跳转到信号接力设置界面,所述信号接力设置界面显示的默认接力卡为第一SIM卡;响应于用户对第二SIM卡的操作,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二SIM卡确定为所述默认接力卡;
或者,响应于用户对所述停止接力控件的操作,所述第一设备断开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长连接通道,并且显示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信号接力中断,已恢复使用本机信号。
在一些可能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驻网信息之后,在所述第一设备未处于通话状态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显示去电界面;响应于用户的拨打电话操作,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三通信指令,所述第三通信指令为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三设备拨打电话,并且触发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三设备通过蜂窝网络建立通话链路;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通过第一Wi-Fi网络建立通话接力链路;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语音数据,所述第一语音数据为来自所述第三设备的语音数据。
在一些可能实现方式中,在一些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采集第二语音数据;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语音数据,并触发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二语音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三设备。
在一些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包括通话接力服务模块,以及与通话接力服务模块连接的远场通信服务模块,所述远场通信服务模块通过第一Wi-Fi网络连接至第三服务器,所述第三服务器为中继服务器;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语音数据,包括:所述第一设备通过通话接力服务模块将所述第二语音数据传递给远场通信服务模块;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远场通信服务模块将所述第二语音数据上传至所述第三服务器,并触发所述第三服务器将所述第二语音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二设备。
在一些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的任一设备出现Wi-Fi网络断开,或者SIM卡被拔出,或者设备重启,或者开启飞行模式时,所述第一设备断开所述第二设备的信号接力。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接力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方法的单元。该装置可对应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描述的方法,该装置中的单元的相关描述请参照上述第一方面的描述,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上述第一方面描述的方法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例如,处理模块或单元、显示模块或单元等。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第一方面中的方法被执行。例如,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该装置执行第一方面中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接力设备以及如第三方面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接力设备具有同一登录账号,所述电子设备通过Wi-Fi网络与所述接力设备建立长连接通道和通话接力链路,所述长连接通道用于传输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标识SIM卡数据和通信指令,所述通话接力链路用于传输通话语音数据。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用于实现第一方面中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也可称为指令或代码)。例如,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该计算机可以执行第一方面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第一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可选地,所述芯片还包括存储器,存储器与处理器通过电路或电线连接。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第一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可选地,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存储器与处理器通过电路或电线连接。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称为指令或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实现第一方面中的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至第八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电子设备之间通信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接力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软件架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信接力方法中在电子设备和接力设备之间建立长连接通道和通话接力链路的简单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信接力方法中电子设备向网络侧上报账号相关信息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信接力方法中在电子设备和接力设备之间建立长连接通道的时序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信接力方法的用户操作界面示意图一;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信接力方法的用户操作界面示意图二;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信接力方法的用户操作界面示意图三;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信接力方法中建立通话链路以及通话接力链路的时序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信接力方法中来电场景中传输通话数据包的时序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信接力方法中来电场景中传输通话数据包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信接力方法中去电场景中传输通话数据包的时序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信接力方法中去电场景中传输通话数据包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信接力方法中建立通话接力链路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信接力方法中建立通话接力链路的时序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信接力方法的用户操作界面示意图四;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信接力方法的用户操作界面示意图五;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信接力方法的用户操作界面示意图六。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本文中符号“/”表示关联对象是或者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者B。
本文中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例如,多个处理单元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处理单元等;多个元件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元件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目前,各个电子设备之间的通话通常是借助于运营商网络进行,例如采用IMS等传统的通话方式。在这种IMS通话方式中,各个电子设备之间通过基站和核心网设备构成的通话链路传输通话数据包。但是,在通话过程中,可能会由于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网络信号的强度较弱,导致通话链路传输的通话数据包(也可称为语音数据包)出现丢失、时延过大或者抖动过大的情况,进而导致通话语音断续、无声或者中断等现象,因此通话质量较差。
例如,当用户在蜂窝信号强度较弱的位置(比如地下车库、地下室等)使用手机等通讯设备进行通话时,会出现信号原因导致通话无法接通、通话掉话或者是通话声音断断续续的问题。
针对此问题,可以通过辅助链路传输通话数据包的方式来提高通话质量。具体过程为:在主链路(即基站和核心网设备构成的通话链路)的基础上增加一条辅助链路(也可以称为辅链路),通过主链路和辅助链路分别传输通话数据包,并对主链路和辅助链路分别传输的通话数据包进行整合来提升通话质量。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过主链路和辅助链路分别传输通话数据包的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该场景中,在两个电子设备(分别为电子设备1和电子设备2)之间建立了两路通话链路:主链路和辅助链路。其中,主链路中包括电子设备1、基站1、核心网设备、基站2以及电子设备2;辅助链路中包括电子设备1、Wi-Fi设备1、核心网设备、Wi-Fi设备2以及电子设备2。在电子设备1和电子设备2通话过程中,电子设备1和电子设备2分别通过基站提供的蜂窝网络(也称为移动数据网络)接入核心网,以形成主链路,电子设备1和电子设备2分别通过Wi-Fi设备与核心网设备建立连接,以形成辅助链路。如此,电子设备1和电子设备2在通过主链路传输通话数据包的过程中,若出现网络信号的强度较弱(包括无网络信号的情况)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主链路和辅助链路分别传输通话数据包,从而提高通话质量。
在上述方案中,建立辅助链路的条件包括电子设备1和电子设备2分别连接无线局域网,在电子设备2没有连接无线局域网的情况下,电子设备1和电子设备2之间无法建立辅助链路,在此情况下仍然存在通话语音断续、无声或者中断等现象。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接力方法,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接力方法,借助Wi-Fi网络在手机和接力设备之间建立一条长连接,手机将SIM卡信息同步给接力设备,在接力设备上完成向网络申请注册、接入运营商网络的动作,并且长连接负责在手机和接力设备之间各种通信信令的转发。这样,在用户随身携带的手机处于地下室等信号弱的场景中,当手机与另一手机建立通话时,可以在手机和接力设备之间通过Wi-Fi网络建立通话接力链路来传递语音数据,以及在接力设备和另一手机之间通过蜂窝网络建立通话链路来传输语音数据,这样通过接力设备进行信号接力,可以保证手机与另一手机能够保持畅通通话,提升通话质量。
与Android原生通话相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和接力设备建立连接之后,通话信令(例如来电信令或来电信令)的传输发生了变化:本申请方案引入了通话接力服务,在电子设备1和电子设备2之间可以通过通话接力服务来传递通话信令,以及在电子设备1内通过通话接力服务向Android的通话框架及应用传递通话信令。例如,电子设备侧新增设计了通话接力服务模块和远场通信服务模块,并且增加使用了推送服务模块;在网络侧新增了通信接力云和选厂通信服务云,并且增加使用了推送云,具体功能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举例来说,假设用户拥有两个电子设备,分别可以为用户随身携带的手机以及用户未携带的接力(relay)设备,本方案整体思路为:借助Wi-Fi网络在手机和接力设备之间建立一条长连接,手机将SIM卡信息同步给接力设备,在接力设备上完成向网络申请注册、接入运营商网络的动作,并且长连接负责在手机和接力设备之间各种通信信令的转发。这样,在用户随身携带的手机处于地下室等信号弱的场景中,当手机与另一手机建立通话时,可以在手机和接力设备之间通过Wi-Fi网络建立通话接力链路来传递语音数据,以及在接力设备和另一手机之间通过蜂窝网络建立通话链路来传输语音数据,这样通过接力设备进行信号接力,可以保证手机与另一手机能够保持畅通通话,提升通话质量。
可选地,上述通话接力链路可以是基于P2P(peer to peer)的点对点音频传输通道,也可以是基于通信接力云(也称为relay服务器)的音频传输通道;其中,relay服务器是一种中继服务器,用于在距离较远而无法直接发送信息的两个设备之间发送信息。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通信接力方法应用的系统框架示意图。其中,系统框架中包括电子设备1、电子设备2以及电子设备3,电子设备1和电子设备2均安装有SIM卡,电子设备3支持SIM卡功能且具备空闲可用的通信芯片(也称为调制解调器,modem),该通信芯片支持虚拟SIM卡访问方式。并且,电子设备1和电子设备3均连接着无线高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网络,该Wi-Fi网络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电子设备3可以被放置在诸如家里或者公司等信号较强的位置。
如图2所示,当用户携带电子设备1处于地下室等蜂窝网络信号强度较弱(包括无网络信号的情况)的地方时,若此时电子设备3所处蜂窝网络的信号强度高于电子设备1所处蜂窝网络的信号强度,则电子设备1可以通过Wi-Fi网络(图中未示出)以及远场通信服务云,与电子设备3建立长连接通道,然后电子设备3可以通过该长连接通道将电子设备1的SIM卡信息传递给电子设备3,在电子设备3上形成虚拟SIM卡,然后电子设备3采用该虚拟SIM卡注册蜂窝网络。由于电子设备3的modem支持虚拟SIM卡访问方式,因此电子设备3可以远程访问该虚拟SIM卡注册的蜂窝网络,进而通过蜂窝网络与电子设备2建立通话链路。
当电子设备1和电子设备2之间接通电话时,电子设备1与电子设备3建立通话接力链路,电子设备3与电子设备2建立通话链路。在通话过程中,电子设备1和电子设备2之间可以通过电子设备3转发通话数据包,实现电子设备1和电子设备2之间的语音通话,由此提升通话质量。
在此场景中,电子设备3可称为接力设备或者中继设备或者辅助设备。电子设备1与电子设备3之间建立的通话接力链路也可以称为辅助链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在用户设备与接力设备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够执行上述接力过程,实现在两个电子设备之间通过接力设备转发通话数据包。示例性地,条件可以包括:
(1)用户设备与接力设备均已登录同一用户账号。
(2)用户设备和接力设备分别已连接Wi-Fi网络。其中,用户设备和接力设备可以分别连接相同的Wi-Fi网络,也可以分别连接不同的Wi-Fi网络。
(3)用户设备和接力设备均已开启信号接力的特性开关。
(4)接力设备支持SIM卡功能,并且具有空闲可用的modem,该modem支持虚拟SIM卡访问方式。
如上所述,接力设备为支持SIM卡功能的电子设备,并且该接力设备具备空闲可用的modem,该modem支持虚拟SIM卡访问方式。示例性地,接力设备可以为手机或者其他满足条件的电子设备。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进行介绍:
示例性地,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下面结合图3对电子设备100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例如,处理器110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环境光的检测方法。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电子设备1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外部存储器120一般指外存储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外部存储器是指除电子设备的内存及处理器的高速缓存以外的储存器,该储存器一般为非易失性存储器。
内部存储器121,也可以称为“内存”,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各类传感器,可以将各种不同的物理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示例性的,压力传感器18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陀螺仪传感器180B可以用于确定电子设备100的运动姿态。气压传感器180C用于测量气压。磁传感器180D包括霍尔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180E可检测电子设备100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距离传感器180F,用于测量距离。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红外或激光测量距离。接近光传感器180G可以包括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检测器,例如光电二极管。环境光传感器180L用于感知环境光亮度。电子设备100可以根据感知的环境光亮度自适应调节显示屏194亮度。指纹传感器180H用于采集指纹。电子设备100可以利用采集的指纹特性实现指纹解锁,访问应用锁,指纹拍照,指纹接听来电等。温度传感器180J用于检测温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利用温度传感器180J检测的温度,执行温度处理策略。骨传导传感器180M可以获取振动信号。
触摸传感器180K,也称“触控面板”。触摸传感器180K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由触摸传感器180K与显示屏1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180K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194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180K也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100的表面,与显示屏194所处的位置不同。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180K可以检测用户对应用程序的图标的点击操作,并将检测到的点击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确定该点击操作用于启动或运行该应用程序,进而执行该应用程序的运行操作。
电子设备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电子设备100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以上是以电子设备100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做出的具体说明。应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具体限定。电子设备100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多个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例如用户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设备、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具有通话功能或支持远场SIM卡功能的电子设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电子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任何限制。
另外,在上述部件之上,运行有操作系统,例如iOS操作系统,Android开源操作系统或者Windows操作系统等。在该操作系统上可以安装运行应用程序。
电子设备100的操作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本申请实施例以分层架构的Android系统为例,示例性说明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结构。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结构框图。
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applications),应用程序框架层(application framework),系统库层,以及内核层(kernel)。
其中,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例如,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通话APP,短信应用(application,APP),相机APP,图库APP,日历APP,地图APP,导航APP,蓝牙,音乐APP,视频APP等应用程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如图4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通话服务(Telephony)模块,通话设置模块,通话接力服务模块(也称为通话辅助模块),推送(Push)服务模块,连接管理(ConnectivityManager)模块,以及远场通信服务模块等。
通话服务模块用于提供通话服务,例如负责IMS服务注册,以及电话的接通及挂断等事项。通话设置模块用于设置通话相关的功能,例如提供通话接力功能开关,以及弹窗显示一个或多个可接力设备的信息。通话接力服务模块主要用于将电子设备的SIM卡信息传递给接力设备,并在电子设备和接力设备之间建立通话接力链路。推送服务模块也主要用于辅助远场通信服务模块建立通话接力链路,为建立通话接力链路提供一些需要的信息。连接管理模块用于负责电子设备的无线局域网连接以及蜂窝网络注册及连接的事项。
远场通信服务模块主要用于建立电子设备之间的通话接力链路,通过该通话接力链路可以收发通话数据包。
系统库层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系统库层还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 manager),媒体库(media libraries),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ES),2D图形引擎(例如:SGL)等(图中未示出)。表面管理器用于对显示子系统进行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了2D和3D图层的融合。媒体库支持多种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回放和录制,以及静态图像文件等。媒体库可以支持多种音视频编码格式,例如:MPEG4,H.264,MP3,AAC,AMR,JPG,PNG等。三维图形处理库用于实现三维图形绘图,图像渲染,合成和图层处理等。2D图形引擎是2D绘图的绘图引擎。
在系统库层中,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AndroidRuntime负责安卓系统的调度和管理。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通话驱动、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Wi-Fi驱动以及传感器驱动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虽然以Android系统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其基本原理同样适用于基于iOS或Windows等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
下面结合图3所示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图和图4所示电子设备的软件结构框图,针对上述图2所示的系统架构,逐步详细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接力方法。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接力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上述的电子设备,也可以为该电子设备中能够实现该通话接力方法的功能模块和/或功能实体,并且本申请方案能够通过硬件和/或软件的方式实现,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图可以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的软件结构框图可以如图4所示,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下面以电子设备(称为电子设备1)为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接力方法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以下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系统架构进行简要说明。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接力方法所采用的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1包括通话接力服务模块11、远场通信服务模块12、推送服务模块13以及通话服务模块14。电子设备3(接力设备)包括通话接力服务模块21、远场通信服务模块22、推送服务模块23以及通话服务模块24。网络侧包括远场通信服务云31、通信接力云32以及推送云33。其中,推送服务模块13和推送服务模块23均连接至推送云33。通话接力服务模块11和通话接力服务模块21均连接至通信接力云32。远场通信服务模块12和远场通信服务模块22均连接至远场通信服务云3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远场通信服务云、通信接力云、推送云可以为云服务器、服务器集群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1和电子设备3之间可以建立用于通话接力的“长连接通道”,该“长连接通道”用于传输电子设备1的SIM卡数据,还用于传输通话信令(例如来电信令或去电信令)。如图5所示,长连接通道中包括电子设备1的通话接力服务模块11--通信接力云32--电子设备3的通话接力服务模块2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1和电子设备3之间可以建立“通话接力链路”,该“通话接力链路”用于传输通话过程中的音频数据。如图5所示,通话接力中包括电子设备1的远场通信服务模块12--远场通信服务云31--电子设备3的远场通信服务模块22。
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示出的系统架构中仅体现了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功能模块,在实际实现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系统架构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
例如,在本申请提供的系统架构中,在电子设备1侧,通话接力服务模块11和远场通信服务模块12还分别连接至无线局域网设备(例如Wi-Fi设备1),通话接力服务模块11通过Wi-Fi设备1连接至通信接力云32,远场通信服务模块12通过Wi-Fi设备1连接至远场通信服务云31。类似地,在电子设备3侧,通话接力服务模块21和远场通信服务模块22还分别连接至无线局域网设备(例如Wi-Fi设备2),通话接力服务模块21通过Wi-Fi设备1连接至通信接力云32,远场通信服务模块22通过Wi-Fi设备2连接至远场通信服务云31。
示例性地,长连接通道中包括电子设备1--Wi-Fi设备1--通信接力云32--Wi-Fi设备2--电子设备3。通话接力链路中包括电子设备1--Wi-Fi设备1--远场通信服务云31--Wi-Fi设备2--电子设备3。
可选地,无线局域网设备还可以经过核心网设备连接至远场通信服务云。为了图示清楚简洁,在图5中未示出无线局域网设备和核心网设备等。
通过本申请方案,可以在Wi-Fi网络下完成长连接通道以及通话接力链路的建立,实现更精细的资源分配。
图6示出了电子设备1申请通信标识、申请推送标识以及向接力云上报相关信息的示意图。
其中,通信标识(通信ID)指终端设备用于通信的身份标识(identification,ID)。设备通信ID由远场通信服务云统一分配,且每个终端设备的通信ID均是唯一的。其中,通信ID的格式可以为例如8字节的长整型数字。
推送标识(PushToken)也称为推送令牌,作为设备应用消息推送的标识。需要说明的是,每个终端设备上的每个应用的推送标识都是唯一的。推送标识可以为字符串形式,例如推送标识可以为16字节或32字节的字符串。需要说明的是,应用申请的推送标识具有一定生命周期,推送标识在生命周期内有效,超期则失效。
推送服务模块(Push服务)可以用于管理终端设备中各个应用的推送标识并根据推送标识向应用推送消息。推送服务模块可以根据分配的推送标识向该应用推送消息。
推送云(Push云)可以根据推送标识在不同终端设备之间转发应用推送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推送标识由推送云生成,推送云侧保存有每个设备的推送标识。终端设备侧通过推送服务模块向推送云侧申请推送标识。推送服务模块在获取到推送云分配的推送标识后将推送标识直接返回给通话辅助模块,由通话辅助模块保存该推送标识。
步骤1-1和步骤1-2:在电子设备1首次开机后,当通话接力服务模块11检测到Wi-Fi连接或蜂窝网络注册成功时,通话接力服务模块11向远场通信服务模块12申请电子设备1的通信ID。远场通信服务模块12向远场通信服务云31申请通信ID,然后将申请得到的通信ID返回给通话接力服务模块1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远场通信服务模块12已预先分配并存储了通信ID的情况下,无需向远场通信服务云31申请通信ID。
步骤2-1和步骤2-2:通话接力服务模块11向推送服务模块13申请推送标识,相应地推送服务模块13向推送云申请推送标识,推送云生成推送标识并下发给推送服务模块13,然后由推送服务模块13返回给通话接力服务模块11。
步骤3:通话接力服务模块11将电子设备1的账号、设备信息、通信ID和推送标识绑定到一起,并将绑定信息上传到通信接力云32。
当通话接力服务模块检测到SIM卡在位并且IMS服务注册成功(由通话服务模块完成)时,通话接力服务模块将电子设备1的注册账号与申请得到的通信ID和推送标识建立关联绑定关系,并将绑定信息上传到通信接力云32,由通信接力云32进行存储。
可以理解,电子设备3侧申请通信ID、申请推送标识以及向接力云上报相关信息的流程与电子设备1侧的流程类似,这里不予赘述。可以理解,在电子设备3侧,通话接力服务模块21将电子设备3的账号、设备信息、通信ID和推送标识绑定到一起,并将绑定信息上传到通信接力云32。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话接力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通话接力方法包括下述的S101-S130。这里为了便于理解,用户随身携带的用户设备称为电子设备1,用户未携带的接力设备称为电子设备3。电子设备1包括通话设置模块、通话接力服务模块和通知模块,电子设备3包括通话设置模块、通话接力服务模块和通话服务模块。
在电子设备1(用户设备)侧,执行下述的S101-S105。
S101,通话设置模块指示通话接力服务模块开启信号接力功能。
可选地,响应于用户对信号接力功能开关的操作,通话设置模块可以指示通话接力服务模块开启信号接力功能。或者,当电子设备1开机时,自动触发通话设置模块指示通话接力服务模块开启信号接力功能。
示例性地,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信号良好时信号接力设置界面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信号接力设置界面(也称为功能菜单)中显示有信号接力的图示及功能描述,并且设置有信号接力功能开关。响应于用户在该信号接力功能开关的开启操作,电子设备1可以开启信号接力功能。信号接力的功能描述为:在地下室等无蜂窝网络信号的情况下,利用其它闲置设备的蜂窝网络进行通话和收发短信。如图8所示,信号接力设置界面中还显示有提示信息“当前本机信号正常,无需使用信号接力”,以及“可保持开关开启状态,在本机无信号时将自动推荐您的可用闲置设备为您信号接力”。
S102,通话接力服务模块向推送云查询推送标识。
S103,推送云向通话接力服务模块返回电子设备1的推送标识。
在电子设备1开启信号接力功能开关之后,电子设备1的通话接力服务模块从推送云侧获取电子设备1的推送标识。
S104,通话接力服务模块与通信接力云建立连接。
其中,通信接力云也称为通话接力云,该通信接力云可以是云服务器,服务器集群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S105,通话接力服务模块向通信接力云上报电子设备1的账号、设备信息、通信ID和推送标识。
其中,电子设备1的账号可以是用户注册并登录电子设备1的信息。账号可以由用户输入,也可以由电子设备系统自动分配,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其中,设备信息可以包括手机型号、序列号、手机号码、蓝牙地址和/或无线地址等。
由此,通信接力云接收电子设备1侧上报的下述信息:电子设备1的账号、设备信息、通信ID和推送标识,并在通信接力云侧生成设备账号数据表,该设备账号数据表可以包括电子设备1的账号、设备信息、通信ID和推送标识。
类似地,在电子设备3侧(接力设备),执行下述的S106-S110。
S106,通话设置模块指示通话接力服务模块开启信号接力功能。
S107,通话接力服务模块向推送云查询推送标识。
S108,推送云向通话接力服务模块返回电子设备3的推送标识。
S109,通话接力服务模块与通信接力云建立连接。
S110,通话接力服务模块向通信接力云上报电子设备3的账号、设备信息、通信ID和推送标识。
对于S106-S110的描述可参见上述对S101-S105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由此,通信接力云接收并存储电子设备3侧上报的下述信息:电子设备3的账号、设备信息、通信ID和推送标识,统称为可接力设备信息。
如果电子设备1的账号与电子设备3的账号相同,那么通信接力云侧可以将电子设备1的相关信息和电子设备3的相关信息进行关联存储。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以通信接力云接收到两个电子设备上报的信息为例进行示例性地说明,在实际实现时,通信接力云还可能接收到更多个电子设备上报的信息。在此情况下,如果多个电子设备的账号相同,那么通信接力云侧将该多个电子设备的上报信息进行关联存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用户打开信号接力功能开关时,电子设备1向云服务器注册设备信息、加密账号信息等必要信息。这些信息主要用于查询同账号下是否有满足条件的设备,从而在电子设备1的界面上显示可接力设备信息,供用户选择。其中,查询设备的过程及用户选择设备的过程将在下文中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S106-S110以及S101-S105的先后执行顺序。可以先执行S101-S105,后执行S106-S110;也可以先执行S106-S110,后执行S101-S105;或者同时执行S101-S105以及S106-S110。示例性地,图7是以先执行S101-S105,后执行S106-S110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的。
下面说明电子设备1选择电子设备3作为接力设备的过程。
S111,通话接力服务模块判断电子设备1是否满足接力条件,例如接力条件包括电子设备1已连接Wi-Fi网络并且电子设备1的蜂窝信号强度低于或等于预设强度值。
其中,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也需要满足一定要求。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可以通过接收信号的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范围表征。表1示例性地示出了2.4G Wi-Fi网络的RSSI范围和5G Wi-Fi网络的RSSI范围。其中,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采用分贝毫瓦(decibel relative to one milliwatt,dBm)表示,dBm为指代功率的绝对值。
表1
Wi-Fi信号个数 2.4G Wi-Fi网络的RSSI范围 5G Wi-Fi网络的RSSI范围
4(满格信号,质量最好) [-65dBm,~] [-65dBm,~]
3(信号质量较好) [-75dBm,-66dBm] [-72dBm,-66dBm]
2(信号质量一般) [-82dBm,-76dBm] [-79dBm,-73dBm]
示例性地,假设通过手机屏幕顶部状态栏显示的Wi-Fi信号个数来衡量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的大小,那么本申请方案中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需要满足的要求是:Wi-Fi信号个数大于或等于2格信号。
示例性地,假设通过Wi-Fi网络的RSSI范围来衡量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的大小,那么本申请方案中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需要满足的要求是:对于2.4G Wi-Fi网络而言,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82dBm;对于5G Wi-Fi网络而言,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79dBm。
其中,具体可以由电子设备1侧的通话接力服务模块检测电子设备1的蜂窝信号质量。
可选地,蜂窝信号质量可以是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power,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等蜂窝信号质量参数,也可以是丢包率、时延和抖动等参数。例如,若RSRP或RSRQ越大,则通话质量越优。例如,若通话数据包丢包率越大,则通话质量越差。例如,若通话数据包时延越大,则通话质量越差。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用蜂窝信号强度来衡量蜂窝信号质量是否优劣。例如,信号强度可以采用信号格或条的数量表示。信号格越多,则表示通话质量越好;信号格越少,则表示通话质量越差。例如,5格信号表示通话质量最好,0格信号表示通话质量最差。由于蜂窝信号不稳定,因此信号格的数量会在0格到5格之间发生变化。
其中,预设强度值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示例性地,预设强度值可以采用4格信号强度衡量。
示例性地,电子设备1监听蜂窝信号强度是否低于某一预设值(例如以5格信号强度为例)。示例性地,当电子设备1检测到当前蜂窝信号强度下降到3格信号强度时,表明信号质量不稳定,可以认为是电子设备1目前处于可能需要使用接力设备进行信号接力的场景。具体电子设备1和接力设备之间建立通话接力链路以及使用接力设备进行信号接力的过程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
S112,当电子设备1满足接力条件时,通话接力服务模块记录电子设备1的当前信号状态(即蜂窝信号强度值)。
S113,通话接力服务模块向通信接力云查询可接力设备信息。
其中,通话接力服务模块向通信接力云发送电子设备1的信息,通信接力云根据电子设备1的信息查询可接力设备信息。
S114,通信接力云向通话接力服务模块返回可接力设备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以通信接力云返回一个可接力设备信息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在实际实现时,还可能向通话接力服务模块返回多个可接力设备信息。
S115,通话接力服务模块向通话设置模块发送一个或多个可接力设备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话设置模块可以根据一个或多个可接力设备的信号强度高低进行排序,将信号强度最高的可接力设备置为首选接力设备。在另一实施例中,响应于用户对通话设置模块的选择操作,将用户所选的设备确定为首选接力设备,这一实施例具体参见下述的S116和S117。首选接力设备指在通话时会首先选择用于信号接力的设备。需要说明的是,首选接力设备的确定策略,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当电子设备1进入无蜂窝网络或者弱蜂窝网络的区域,满足接力条件时,电子设备1向通信接力云查询与电子设备1具有相同账号的设备信息,通知通话设置模块进行弹框提示。
S116,通话设置模块弹框提示当前有一个或多个可接力设备信息。
其中,可接力设备信息具体可以为可接力设备的设备名称。示例性地,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信号不佳时信号接力设置界面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可接力设备栏中显示的可接力设备包括电子设备3和电子设备4。可选地,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在可接力设备栏中选中电子设备3,或者选中电子设备4。例如,这里以用户选中电子设备3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S117,响应于用户操作,将用户所选中的设备,确定为首选接力设备。
例如,首选接力设备的信息包括电子设备3的账号、设备信息、通信ID和推送标识。
在电子设备1的蜂窝信号强度低于或等于预设强度值的情况下,用户可以在功能菜单查看满足条件的接力设备(具体为设备名称),并且用户可以在此功能菜单中选择相应的设备作为首选接力设备。首选接力设备的信息会记录在数据库中,并在后续电子设备1与电子设备2建立通话时,该首选接力设备将与电子设备1进行连接。
S118,通话设置模块将首选接力设备的信息发送给通话接力服务模块。
S119,电子设备1的通话接力服务模块向推送云发送消息,以通知电子设备3与电子设备1建立长连接。该消息可以包括电子设备3的推送标识。
S120,推送云根据电子设备3的推送标识,向电子设备3的通话接力服务模块发送消息,以通知电子设备3与电子设备1建立长连接。
S121,电子设备1的通话接力服务模块与通信接力云建立长连接。
S122,电子设备3的通话接力服务模块与通信接力云建立长连接。
由此,电子设备1通过通信接力云,与电子设备3建立长连接通道。
在完成以上准备工作后,电子设备1自动将电子设备1的SIM卡虚拟到接力设备,此时在电子设备1的状态栏中会显示特定的接力图标,同时在下拉菜单也有相应通知卡片提示。如图10中(a)所示,在电子设备1的下拉菜单中显示有信号接力卡片,该信号接力卡片提示“正在使用电子设备3进行信号接力”,并且该信号接力卡片中还显示有“停止接力”、“切换接力设备”、“切换接力卡”等快捷操作控件。如图10中(b)所示,在电子设备1的状态栏中会显示蜂窝信号图标、Wi-Fi信号图标,以及信号接力图标。
图10中(b)示出了两个蜂窝信号图标,依次为SIM卡1的蜂窝信号图标和SIM卡2的蜂窝信号图标,其中SIM卡1为信号接口的默认卡,根据SIM卡1的蜂窝信号图标可以看出此时SIM卡1的蜂窝信号质量较差。另外,Wi-Fi信号图标表示Wi-Fi信号质量良好。需要说明的是,图10中为示例性地说明,本申请不限定信号接力图标的显示尺寸、显示样式、显示颜色、显示位置、显示效果。
S123,电子设备1的通话接力服务模块通过长连接通道,将电子设备1的SIM卡数据传输至电子设备3的通话接力服务模块。
S124,电子设备3的通话接力服务模块指示通话服务模块驻网。
S125,电子设备3的通话服务模块根据电子设备1的SIM卡数据驻网。
S126,电子设备3的通话服务模块向通话接力服务模块返回驻网信息。
S127,电子设备3的通话接力服务模块将驻网信息转发给电子设备1的通话接力服务模块。
其中,驻网信息包括根据SIM卡数据驻留的蜂窝网络的信号质量参数。
当用户在电子设备1上选择接力设备后,电子设备1和接力设备之间会建立一条加密通道,该通道可以用于传输SIM卡信息,从而使得电子设备1上的SIM卡能够在接力设备上注册。
S128,电子设备1的通话接力服务模块根据驻网信息获取电子设备3的信号质量参数,并判断电子设备3的信号质量是否优于电子设备1的信号质量。
S129,当判断电子设备3的信号质量优于电子设备1的信号质量时,电子设备1的通话接力服务模块向通知模块发送消息,用于通知电子设备1进入信号接力状态。
S130,电子设备1的通知模块更新用户界面,例如提示正在使用电子设备3为电子设备1进行信号接力。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说明在电子设备1和电子设备3之间建立长连接通道并且电子设备1进入通话接力状态,在来电或者去电时可通过电子设备3进行信号接力。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来电场景及去电场景中电子设备如何通过电子设备3进行信号接力的可能实现方式。
第一实施例:来电场景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话接力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11所示,该通话接力方法包括下述的S201-S213。该应用场景为电子设备1的来电场景。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1和电子设备3之间已成功建立信号接力的长连接通道。
S201,在电子设备2向电子设备1发出呼叫的情况下,电子设备3先接收到来电信号。
其中,该来电信号是从电子设备2发出,经过蜂窝网络以及核心网(未示出)传输后,到达电子设备3的通话服务模块(具体结合通信芯片modem实现通话功能)。
S202,电子设备3的通话服务模块在接收到来电信令后,将该来电信令发送给通话接力服务模块,然后通话接力服务模块将来电信令发送给通信接力云。
S203,通信接力云将该来电信令转发给电子设备1的通话接力服务模块。
其中,通信接力云也称为通话接力云或者辅助通话业务云,其可以是云服务器或者服务器集群。通信接力云用于在电子设备之间传输或转发与通信相关的信令。
S204,电子设备1的通话接力服务模块将该来电信令上报给通信框架。
S205,电子设备1的通话接力服务模块指示远场通信服务模块建立通话接力链路。
在此情况下,电子设备1和电子设备3可以通过该通话接力链路传输通话数据包(音频数据)。在通话接力链路中可以调用虚拟音频处理模块的音频接口,传递音频数据。
S206,电子设备1的远场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远场通信服务云,与电子设备3的远场通信服务模块建立通话接力链路。
S207,电子设备1的通信框架向通话APP上报来电信令。
S208,电子设备1的通话APP显示来电界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力设备的通话服务模块收到来电后,通过通信接力云将消息转发到电子设备1的通话接力服务模块。通话接力服务模块将来电信令上报给应用侧,在桌面展示来电界面。同时,通话接力服务模块通知远场通信服务模块建立通话接力链路。
S209,电子设备1的通话APP接收到用户的接听操作。响应于该接听操作,通话APP生成接听信令。
S210,电子设备1的通话APP将接听信令发送给通话接力服务模块,然后由通话接力服务模块将接听信令发送给通信接力云。
S211,通信接力云将接听信令转发给电子设备3的通话接力服务模块,由通话接力服务模块将接听信令转发给通话服务模块。
S212,电子设备3的通话服务模块响应于接听信令,接通电话。
S213,电子设备3与电子设备2通过蜂窝网络等建立通话链路。
在此情况下,电子设备3和电子设备2可以通过该通话链路传输通话数据包。
上面说明了在来电场景中,电子设备3会先接收到来电信令,通过通信接力云将来电信令传递给电子设备1,电子设备1与电子设备3之间通过远场通信服务云建立通话接力链路(可传输通话数据包),并且在电子设备1侧显示来电界面,当用户触发接听后,电子设备1通过通信接力云向电子设备3发送接听信令,然后电子设备3与电子设备1之间通过蜂窝网络等建立通话链路(可传输通话数据包)。
示例性地,结合图11,如图12所示,在S213之后,通话接力方法还可以包括下述步骤。
S214,电子设备2通过蜂窝网络等将通话数据包传输给电子设备3。
S215,电子设备3的通话服务模块在接收到通话数据包后,将通话数据包发送给电子设备3的远场通信服务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话服务模块先将通话数据包发送给通话接力服务模块,然后通话接力服务模块将通话数据包传递给远场通信服务模块。
S216,电子设备3的远场通信服务模块通过通话接力链路将通话数据包传输给电子设备1的远场通信服务模块。
其中,通话数据包先经过远场通信服务云,然后到达电子设备1的远场通信服务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远场通信服务云先将通话数据包发送给远场通信服务模块,然后远场通信服务模块将通话数据包发送给通话接力服务模块,然后通话接力服务模块将通话数据包发送给通话服务模块。
S217,电子设备1的远场通信服务模块将通话数据包发送给虚拟音频处理模块。
S218,电子设备1的虚拟音频处理模块根据通话数据包播放语音。
以上步骤描述了来自电子设备2的通话数据包,先通过电子设备3,然后到达电子设备1的过程。
S219,电子设备1的虚拟音频处理模块采集语音,得到通话数据包。
S220,虚拟音频处理模块将通话数据包发送给远场通信服务模块。
S221,电子设备1的远场通信服务模块通过通话接力链路将通话数据包发送给电子设备3的远场通信服务模块。
其中,通话数据包先经过远场通信服务,然后到达电子设备3的远场通信服务模块。
S222,电子设备3的远场通信服务模块将通话数据包发送给通话服务模块。
S223,电子设备3的通话服务模块通过蜂窝网络等将通话数据包传输给电子设备2。
上述步骤描述了来自电子设备1的通话数据包,先通过电子设备3,然后到达电子设备2的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与Android原生通话相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和接力设备建立连接之后,通话信令(例如来电信令)的传输发生了变化:本申请方案引入了通话接力服务,在电子设备1和电子设备2之间可以通过通话接力服务来传递通话信令,以及在电子设备内通过通话接力服务向Android的通话框架及应用传递通话信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地,图13示出了在来电场景中电子设备1和接力设备之间传输通话语音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对于在通话过程中电子设备2产生的通话语音(即音频数据),电子设备3(接力设备侧)的通信芯片先接收到该音频数据,然后将该音频数据经过虚拟音频处理模块、远场通信服务模块以及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TCP)/网际互连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模块传递给远场通信服务云,再经过远场通信服务云传递到电子设备1,在电子设备1上经过TCP/IP模块、远场通信服务模块后到达虚拟音频处理模块,虚拟音频处理模块对该音频数据进行处理后,调用音频接口将处理后的音频数据传递给扬声器,由扬声器播放该音频数据。由此,通过电子设备3接力,电子设备1可以接听到来自电子设备2的通话语音。
第二实施例:去电场景
以上实施例说明了在电子设备1的来电场景中的链路建立过程以及通话数据包传输过程。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在电子设备1的去电场景中的链路建立过程以及通话数据包传输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去电场景与来电场景的实现过程基本类似,下面仅针对区别点进行重点描述,类似部分将不再赘述。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话接力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14所示,该通话接力方法包括下述的S301-S317。该应用场景为电子设备1向电子设备1拨打电话的去电场景。其中,电子设备1和电子设备3之间已成功建立信号接力的长连接通道。
S301,响应于用户操作,电子设备1的通话APP显示拨号界面。
S302,电子设备1的通话APP接收到用户的拨打电话操作。
S303,电子设备1的通话APP发送去电信令,去电信令依次经过电子设备1的通话接力服务模块、通信接力云、电子设备3的通话接力服务模块和通话服务模块,然后经过蜂窝网络到达电子设备2。
S304,电子设备2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的接听操作,接通电话。
S305,电子设备2与电子设备3通过蜂窝网络等建立通话链路。
在此情况下,电子设备2和电子设备3可以通过该通话链路传输通话数据包。
S306-S307,电子设备1的通话接力服务模块指示远场通信服务模块建立通话接力链路。电子设备1的远场通信服务模块通过远场通信服务云,与电子设备3的远场通信服务模块建立通话接力链路。
在此情况下,电子设备1和电子设备3可以通过该通话接力链路传输通话数据包(音频数据)。
S308-S312描述了来自电子设备2的通话数据包,先通过电子设备3,然后到达电子设备1的过程。具体过程可以参见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对S214-S218的详细描述。
S313-S317描述了来自电子设备1的通话数据包,先通过电子设备3,然后到达电子设备2的过程。具体过程可以参见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对S219-S223的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与Android原生通话相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和接力设备建立连接之后,通话信令(例如去电信令)的传输发生了变化:本申请方案引入了通话接力服务,在电子设备间可以通过通话接力服务来传递通话信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地,图15示出了在去电场景中电子设备1和接力设备之间传输通话语音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对于在通话过程中电子设备1的麦克风采集语音(即音频数据),调用音频接口将音频数据传递给虚拟音频处理模块,虚拟音频处理模块对该音频数据进行处理后,将处理后的音频数据经过远场通信服务模块以及TCP/IP模块传递给远场通信服务云,再经过远场通信服务云传递到电子设备3,在电子设备3上音频数据经过TCP/IP模块、远场通信服务模块后到达虚拟音频处理模块,然后音频数据传递到通信芯片,最后由通信芯片传输给电子设备2。由此,通过电子设备3接力,电子设备1可以将本端采集的语音发送给电子设备2。
上述实施例中在图11和图12中的步骤S206以及图14中的步骤S307简单说明了电子设备1和电子设备3通过远场通信服务云建立通话接力链路的过程。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电子设备1和电子设备3建立通话接力链路的过程。
示例性地,图16示出了通过推送方式触发双方建立通话接力链路的示意框图,图17示出了通过推送方式触发双方建立通话接力链路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6所示,示意框图包括步骤B1-步骤B12。如图9所示,流程示意图包括步骤S201-步骤B212。可以结合图16和图17来综合了解电子设备1和电子设备3建立通话接力链路的过程。这里以图17所示的流程示意图为主进行说明,图16所示的示意框图各个步骤可参见对图17中各步骤的相关描述,此处不予赘述。其中,电子设备1通过Wi-Fi设备1连接至远场通信服务云,电子设备3通过Wi-Fi设备2连接至远场通信服务云。图16和图17中未示出Wi-Fi设备1和Wi-Fi设备2。
S401,通信接力云存储有电子设备上传的设备账号数据表,该设备账号数据表包括电子设备1的账号、设备信息、通信ID和推送标识,以及电子设备3的账号、设备信息、通信ID和推送标识。
S402,电子设备1和电子设备3通过长连接通道互相获取对端的设备信息。
当电话接通后,这两个电子设备通过各自的通话服务模块交互各自的设备信息。电子设备1获取电子设备3的设备信息,电子设备3获取电子设备1的设备信息。其中,设备信息可以为用于唯一标识设备的信息。
下述的S403-S405为电子设备1侧的处理流程。
S403,电子设备1的通话接力服务模块向通信接力云发送请求:根据电子设备3的设备信息,查询电子设备3的通信ID和推送标识。
S404,通信接力云向电子设备1的通话接力服务模块返回:电子设备3的通信ID和推送标识。
S405,电子设备1的通话接力服务模块缓存电子设备3的通信ID和推送标识。
类似地,电子设备3的通话接力服务模块同样向通信接力云发送请求,以查询到电子设备1的通信ID和推送标识。S406-S408为电子设备3侧的处理流程,具体描述可以参见对上述S403-S405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以电子设备1侧发起建立通话接力链路为例进行示例性描述。
S409,电子设备1的通话接力服务模块向推送服务模块发送电子设备3的推送标识。
S410,电子设备1的推送服务模块向推送云发送电子设备3的推送标识,并请求推送消息,该消息用于请求在电子设备1与电子设备3之间建立通话接力链路。
S411,推送云根据电子设备3的推送标识,向电子设备3推送建立该通话接力链路的消息。
其中,电子设备3的推送服务模块先接收到该消息,然后推送服务模块将该消息转发给通话接力服务模块。相应地,电子设备3可以根据该建立通话接力链路的消息与远场通信服务云交互,请求建立通话接力链路,具体参见下述S412和S413。
S412,电子设备3的通话接力服务模块响应于该通话接力链路建立消息,调用已缓存的电子设备1的通信ID,并向远场通信服务模块发送电子设备1的通信ID,申请建立通话接力链路。
S413,电子设备3的远场通信服务模块向远场通信服务云发送消息:根据电子设备1的通信ID和电子设备3的通信ID,申请在电子设备1与电子设备3之间建立通话接力链路。
上述S413为响应于电子设备1侧发起建立通话接力链路的请求,电子设备3侧向远场通信服务申请建立通话接力链路的步骤。同样,电子设备1侧在发起建立通话接力链路的请求的情况下,会向远场通信服务申请建立通话接力链路,具体步骤参见下述的S414。
S414,电子设备1的通话接力服务模块调用已缓存的电子设备3的通信ID,并向远场通信服务模块发送电子设备3的通信ID,申请建立通话接力链路。然后,电子设备3的远场通信服务模块向远场通信服务云发送消息:根据电子设备3的通信ID和电子设备1的通信ID,申请在电子设备1与电子设备3之间建立通话接力链路。
S415,远场通信服务云基于电子设备1的通信ID和电子设备3的通信ID,在电子设备1和电子设备3之间建立远场通信通话接力链路。
本申请方案在需要时可以直接采用缓存的设备的通信ID和推送标识建立通话接力链路,由于此时减少了网络交互流程,因此可以加快通话接力链路建立速度。
如上所述,在电子设备1和电子设备3之间建立远场通信通话接力链路之后,电子设备1的下拉通知栏中可以显示信号接力卡片,在信号接力卡片中包含提示信息“正在使用电子设备3进行信号接力”,并且还显示有“停止接力”控件、“切换接力设备”控件以及“切换接力卡”控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中(a)和图18中(b)所示,电子设备1显示信号接力卡片,响应于用户对“切换接力设备”控件的操作,电子设备1的显示界面跳转到信号接力设置界面。在信号接力设置界面中显示当前可接力设备的名称:电子设备3(首选接力设备)、电子设备4。在用户点击电子设备4的情况下,如图18中(c)所示,电子设备1弹出提示信息“切换为电子设备4为您信号接力,切换后可使用电子设备4的闲置蜂窝信号进行通信和发送短信。取消或者确认切换”。在用户点击“确认切换”的情况下,如图18中(d)所示,电子设备1隐藏提示信息,并且更新显示信号接力设置界面中当前可接力设备的名称:电子设备4(首选接力设备)、电子设备3。此外,电子设备1还更新显示下拉通知栏中显示的信号接力卡片,更新后的信号接力卡片中显示提示信息“正在使用电子设备4进行信号接力”。在此情况下,已成功切换接力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9中(a)和图19中(b)所示,电子设备1显示信号接力卡片,响应于用户对“切换接力卡”控件的操作,电子设备1的显示界面跳转到信号接力设置界面。在信号接力设置界面中显示默认接力卡:卡1。当用户在默认接力卡按钮上滑动到卡2的情况下,如图19中(c)所示,电子设备1弹出提示信息“将卡2切换为默认接力卡,切换后将为卡2进行信号接力。取消或者确认切换”。在用户点击“确认切换”的情况下,如图19中(d)所示,电子设备1隐藏提示信息,并且更新显示信号接力设置界面中默认接力卡:卡2。在此情况下,已成功切换接力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0中(a)和图20中(b)所示,电子设备1显示信号接力卡片,并且状态栏中显示有接力图标,响应于用户对“停止接力”控件的操作,电子设备1的显示界面跳转到桌面,并且在桌面中弹出提示信息“信号接力中断,已恢复使用本机信号”,并且状态栏中隐藏接力图标。在此情况下,已成功触发停止接力。
上面示例性地说明了用户在电子设备1上手动操作触发停止信号接力的方式,除此之外,还存在其他可能的信号接力结束方式。例如,当出现以下情况时,信号接力业务会自动断开:
(1)Wi-Fi信号质量变差(例如低于预设信号质量);
(2)接力设备或者电子设备1存在插拔卡的动作;
(3)接力设备或者电子设备1重启或者开启飞行模式。
在此情况下,电子设备1会通知接力设备关闭信号接力功能开关,随后电子设备1断开与远场通信服务云的连接以及断开与通信接力云的连接,并恢复电子设备1的Modem为原始状态。
相应地,接力设备在收到关闭信号接力的通知时,断开与远场通信服务云的连接以及断开与通信接力云的连接,并恢复接力设备的Modem为原始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话接力服务的主要作用是将SIM卡的能力实现跨终端的分布式共享。具备Modem能力的设备,通过非蜂窝的通信手段(包括近场/远场),访问其他设备的SIM卡,就如同在使用本地SIM卡一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Modem支持虚拟SIM卡访问方式,即本地的Modem在注册网络等过程中,需要访问SIM卡时,不去访问本地的实体卡槽,而是访问虚拟的SIM卡。虚拟SIM卡与实体SIM卡遵循相同的接口规范。
本申请方案支持SIM卡远程访问,即Modem提供远程设备访问SIM卡的能力。
本申请方案支持SIM卡的数据交换,主要包括复位应答(answer to reset,ATR)、应用协议数据单元(application protocol data unit,APDU)响应,以及插拔卡、激活虚拟卡等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无网/弱网的环境下,如果电子设备有Wi-Fi信号,那么电子设备可以通过Wi-Fi信号将SIM卡信息传递给接力设备,在接力设备上完成向网络申请注册、接入运营商网络的动作,并在来电或者去电场景中,借助于接力设备来传输语音数据,或者收发短信。通过本申请方案,可以提升通话质量,并且用户体验类似于本地体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可以连接多个接力设备,根据接力设备的通信质量或者用户选择,在多个接力设备中确定其中一个接力设备为电子设备1进行信号接力。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接力设备也可以同时连接多个电子设备,当接力设备支持SIM卡功能且具备一个空闲可用的modem,则可以一个电子设备进行信号接力;当接力设备支持SIM卡功能且具备两个空闲可用的modem,则可以为两个电子设备分别进行信号接力。
也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大于”可以替换为“大于或等于”,“小于或等于”可以替换为“小于”,或者,“大于或等于”可以替换为“大于”,“小于”可以替换为“小于或等于”。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由电子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操作,也可以由可用于电子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本文中描述的各个实施例可以为独立的方案,也可以根据内在逻辑进行组合,这些方案都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中。
上文主要从方法步骤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实施该方法的电子设备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上文描述了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实施例,下文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装置实施例。应理解,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相互对应,因此,未详细描述的内容可以参见上文方法实施例,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与存储器耦合,该芯片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执行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芯片,该芯片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各实施例中的方法被执行。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相关方法步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通信接力方法。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相关步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通信接力方法。
另外,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这个装置具体可以是芯片,组件或模块,该装置可包括相连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装置运行时,处理器可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芯片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通信接力方法。
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芯片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通信接力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已连接至第一蜂窝网络和第一无线保真Wi-Fi网络,其中,所述第一蜂窝网络的信号强度为第一信号强度;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Wi-Fi网络,将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用户标识SIM卡数据传输给第二设备,并触发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SIM卡数据驻网;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已登录同一账号;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驻网信息,所述驻网信息包括根据第一SIM卡数据已驻留到第二蜂窝网络,且所述第二蜂窝网络的信号强度为第二信号强度,所述第二信号强度高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指令,所述第一通信指令为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三设备的来电;
响应于所述第一通信指令,所述第一设备显示来电界面;
响应于用户的接听操作,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通信指令,所述第二通信指令为所述第一设备确认接通来自所述第三设备的来电,并且触发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三设备通过蜂窝网络建立通话链路;
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所述第一Wi-Fi网络建立通话接力链路;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语音数据,所述第一语音数据为来自所述第三设备的语音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Wi-Fi网络,将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SIM卡数据传输给第二设备,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Wi-Fi网络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长连接通道;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长连接通道,将所述第一SIM卡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二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指令,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长连接通道,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通信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Wi-Fi网络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长连接通道,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推送标识;
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一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二设备的推送标识,以触发所述第一服务器向所述第二设备推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长连接通道;
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服务器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服务器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通过所述第一Wi-Fi网络建立长连接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所述第一Wi-Fi网络建立通话接力链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推送标识和通信标识;
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一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二设备的推送标识,以触发所述第一服务器向所述第二设备推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通话接力链路;
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三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设备的通信标识和所述第二设备的通信标识,以触发所述第三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通信标识和所述第二设备的通信标识,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通过所述第一Wi-Fi网络建立通话接力链路,所述第三服务器为中继服务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Wi-Fi网络,将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SIM卡数据传输给第二设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从第二服务器中获取可接力设备信息,所述可接力设备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接力设备的名称,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接力设备中的每个可接力设备的账号与所述第一设备的账号相同;
所述第一设备显示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接力设备的名称,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接力设备的名称中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名称;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二设备的名称的操作,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二设备确定为首选接力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从第二服务器中获取可接力设备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开启信号接力开关;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服务器上传所述第一设备的接力相关信息,所述接力相关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账号、设备信息、通信标识和推送标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开启信号接力开关,包括:
在所述第一设备首次开机时,所述第一设备自动开启所述信号接力开关;或者,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信号接力开关的操作,所述第一设备开启所述信号接力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驻网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信号强度高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进入信号接力状态;
所述第一设备显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一设备正在使用所述第二设备进行信号接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显示第一提示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通知栏中显示所述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为通知卡片的形式,所述通知卡片中显示有停止接力控件、切换接力设备控件和/或切换接力卡控件;和/或,
所述第一设备在状态中显示所述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为接力图标的形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在通知栏中显示所述第一提示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切换接力设备控件的操作,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跳转到信号接力设置界面,所述信号接力设置界面显示的可接力设备包括第四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四设备的操作,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四设备确定为首选接力设备;
或者,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切换接力卡控件的操作,所述第一设备的显示界面跳转到信号接力设置界面,所述信号接力设置界面显示的默认接力卡为第一SIM卡;响应于用户对第二SIM卡的操作,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二SIM卡确定为所述默认接力卡;
或者,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停止接力控件的操作,所述第一设备断开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长连接通道,并且显示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信号接力中断,已恢复使用本机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驻网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设备未处于通话状态时,所述第一设备显示去电界面;
响应于用户的拨打电话操作,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三通信指令,所述第三通信指令为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三设备拨打电话,并且触发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三设备通过蜂窝网络建立通话链路;
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所述第一Wi-Fi网络建立通话接力链路;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语音数据,所述第一语音数据为来自所述第三设备的语音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采集第二语音数据;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语音数据,并触发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二语音数据传输给所述第三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包括通话接力服务模块,以及与通话接力服务模块连接的远场通信服务模块,所述远场通信服务模块通过所述第一Wi-Fi网络连接至第三服务器,所述第三服务器为中继服务器;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二语音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通话接力服务模块将所述第二语音数据传递给远场通信服务模块;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远场通信服务模块将所述第二语音数据上传至所述第三服务器,并触发所述第三服务器将所述第二语音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二设备。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的任一设备出现Wi-Fi网络断开,或者SIM卡被拔出,或者设备重启,或者开启飞行模式时,所述第一设备断开所述第二设备的信号接力。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力设备以及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接力设备具有同一登录账号,所述电子设备通过Wi-Fi网络与所述接力设备建立长连接通道和通话接力链路,所述长连接通道用于传输所述电子设备的SIM卡数据和通信指令,所述通话接力链路用于传输通话语音数据。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349220.6A 2022-10-31 2022-10-31 通信接力方法、电子设备、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7092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49220.6A CN116709226A (zh) 2022-10-31 2022-10-31 通信接力方法、电子设备、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49220.6A CN116709226A (zh) 2022-10-31 2022-10-31 通信接力方法、电子设备、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9226A true CN116709226A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28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49220.6A Pending CN116709226A (zh) 2022-10-31 2022-10-31 通信接力方法、电子设备、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0922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98081A (zh) * 2023-10-08 2023-11-2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跨设备通话业务转移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8937A (zh) * 2019-05-07 2019-08-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190349829A1 (en) * 2018-05-08 2019-11-14 Avay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from a data network to a cellular network during observed audio/video quality degradation
CN111602379A (zh) * 2018-10-15 2020-08-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语音通话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13395785A (zh) * 2020-03-12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链路补偿通话的系统、装置及芯片
CN114095616A (zh) * 2021-12-17 2022-02-2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话实现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CN115150812A (zh) * 2021-03-31 2022-10-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系统、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349829A1 (en) * 2018-05-08 2019-11-14 Avay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from a data network to a cellular network during observed audio/video quality degradation
CN111602379A (zh) * 2018-10-15 2020-08-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语音通话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10138937A (zh) * 2019-05-07 2019-08-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3395785A (zh) * 2020-03-12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链路补偿通话的系统、装置及芯片
CN115150812A (zh) * 2021-03-31 2022-10-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系统、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
CN114095616A (zh) * 2021-12-17 2022-02-2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话实现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98081A (zh) * 2023-10-08 2023-11-2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跨设备通话业务转移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CN117098081B (zh) * 2023-10-08 2024-05-1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跨设备通话业务转移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3790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with controlled smart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8965306B (zh) 一种通话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3840346B (zh) 一种运营商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602686B (zh) 一种使用远程sim模块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US9258672B2 (en) Short-ran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2119673B (zh) 支持多种无线通信协议的电子装置及其方法
CN114629932B (zh) 电子设备间的协同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209438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521230A (zh) 设备内共存干扰指示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9495769B (zh) 视频通信方法、终端、智能电视、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5704106B (zh) 一种可视化ivr实现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6709226A (zh) 通信接力方法、电子设备、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8541046B (zh) 一种网络选择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207115B (zh) 一种移动终端和搜网控制方法
CN114095885B (zh) 通话方法、系统和相关装置
CN112312494B (zh) 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545539B (zh) 基于大数据的自适应链路建立的方法及系统
CN113676902B (zh) 一种提供无线上网的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257631A (zh) 数据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709581B (zh) 通话补偿方法、终端设备、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126079B (zh) 驻留系统及方法
CN112689274B (zh) 短距离无线通信连接的提示方法、装置及按摩设备
CN110662280B (zh) 运行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4697438B (zh) 一种利用智能设备进行通话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430525B (zh) 一种定位方法、服务器与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