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95785A - 一种辅助链路补偿通话的系统、装置及芯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辅助链路补偿通话的系统、装置及芯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95785A
CN113395785A CN202010356941.4A CN202010356941A CN113395785A CN 113395785 A CN113395785 A CN 113395785A CN 202010356941 A CN202010356941 A CN 202010356941A CN 113395785 A CN113395785 A CN 1133957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link
call
auxiliary
data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569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95785B (zh
Inventor
贾银元
龚卫林
王志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8413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90044A/zh
Priority to EP21768546.0A priority patent/EP4106479A4/en
Priority to US17/910,724 priority patent/US20230132875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80454 priority patent/WO202118020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395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57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957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57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H04L65/1095Inter-network session transfer or 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80Responding to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3Reselecting a link using a direct mode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8Management of setup rejection or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3Processing at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3Control signaling related to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client,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Network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s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e.g. transmitting basic layer and enhancement layers over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aths, setting up a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via Internet between remote STB'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ddressing
    • H04N21/632Control signaling related to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client,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Network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s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e.g. transmitting basic layer and enhancement layers over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aths, setting up a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via Internet between remote STB'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ddressing using a connection between clients on a wide area network, e.g. setting up a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via Internet for retrieving video segments from the hard-disk of other clie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3Control signaling related to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client,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Network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s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e.g. transmitting basic layer and enhancement layers over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aths, setting up a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via Internet between remote STB'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ddressing
    • H04N21/643Communication protocols
    • H04N21/6437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R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3Control signaling related to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client,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Network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s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e.g. transmitting basic layer and enhancement layers over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aths, setting up a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via Internet between remote STB'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ddressing
    • H04N21/647Control signaling between network components and server or clients; Network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s, e.g. controlling the quality of the video stream, by dropping packets, protecting content from unauthorised alteration within the network, monitoring of network load, bridging between two different networks, e.g. between IP and wireless
    • H04N21/64723Monitoring of network processes or resources, e.g. monitoring of network load
    • H04N21/64738Monitoring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e.g. bandwidth, congestion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辅助链路补偿通话的系统、装置及芯片。该系统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和核心网设备;响应于用户输入的电话拨打操作,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建立主链路;响应于辅助链路建立条件,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至少一条辅助链路;第一终端通过主链路和至少一条辅助链路,与第二终端传输通话数据包;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对通过主链路和至少一条辅助链路接收的通话数据包进行后处理和播放。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装置及芯片通过至少两条不同的链路传输通话数据包,能够改善由于网络信号异常引起的通话断续、无声、视频卡顿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辅助链路补偿通话的系统、装置及芯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辅助链路补偿通话的系统、装置及芯片。
背景技术
终端在通话时,需要通过接入网元(例如基站、WiFi路由器等设备)与互联网协议多媒体子系统(Internet Protocol Multimedia Subsystem,IMS)核心网设备连接,建立通话链路,传输通话数据包。然而,接入网元发射的网络信号可能会由于网络分布不佳、多个网络相互干扰、建筑物遮挡等情况,导致终端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较弱,甚至接收不到信号。因此,在通话过程中,通话链路中的通话数据包可能会出现大量丢失、时延过大或者抖动过大的情况,导致通话语音断续、无声、甚至通话中断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辅助链路补偿通话的系统、装置及芯片,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终端在通话过程中语音断续、无声、甚至掉话等通话异常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辅助链路补偿通话的系统,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和核心网设备,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通过所述核心网设备连接,建立主链路;所述第一终端被配置为:响应于辅助链路建立条件,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至少一条辅助链路,所述辅助链路与所述主链路不相同;通过所述主链路和所述至少一条辅助链路,与所述第二终端传输通话数据包。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辅助链路补偿通话的系统,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使用辅助链路和主链路共同传输通话数据包,改善由于网络信号异常引起的通话断续、无声、视频卡顿等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助链路为:基于IP协议建立的点对点辅助链路;或者,基于IP协议建立的服务器辅助链路;或者,基于基站的核心网链路,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均通过基站与所述核心网设备连接;或者,基于WiFi设备的核心网链路,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均通过WiFi设备与所述核心网设备连接。
其中,IP协议可以是IPv4,也可以是IPv6。采用点对点辅助链路或者服务器辅助链路,可以减少通话过程对于接入网元或者核心网设备的依赖,即使在通话过程中接入网元或者核心网设备异常,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终端当前的通话质量。采用基于基站的核心网链路或者基于WiFi设备的核心网链路作为辅助链路,可以充分利用已有资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链路为所述基于基站的核心网链路,或者,所述基于WiFi设备的核心网链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助链路建立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电话拨打操作;或者,所述第一终端显示响铃界面;或者,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电话接听操作;或者,所述第一终端当前处于异常地理位置;或者,所述第一终端正在由第一异常小区切换至第二异常小区;或者,所述主链路中,所述第一终端的通话质量异常;其中,所述异常地理位置、所述第一异常小区以及所述第二异常小区,是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历史通话过程确定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话质量异常包括上行通话质量异常,和/或,下行通话质量异常。
采用上述辅助链路建立条件,终端可以预先建立辅助链路,以便在通话质量异常时随时启用辅助链路,改善通话质量。或者,可以在预测到通话可能出现异常时建立辅助链路,快速改善通话质量。或者,在检测到通话质量异常后开始建立辅助链路,减少终端的资源开销。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辅助链路为所述点对点辅助链路时,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辅助链路,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链路,将所述第一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一链路探测命令,所述第一链路探测命令用于探测所述第一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是否可以成功接收消息;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探测命令,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一响应消息。
该点对点辅助链路为单向传输模式,用于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通话数据包。当主链路中,仅出现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传输数据异常时,采用该单向传输模式不仅可以改善通话质量,还可以减少终端的资源开销。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辅助链路为所述点对点辅助链路时,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辅助链路,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链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二链路探测命令,所述第二链路探测命令用于探测所述第二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是否可以成功接收消息;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二链路探测命令。
该点对点辅助链路为单向传输模式,用于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通话数据包。当主链路中,仅出现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传输数据异常时,采用该单向传输模式不仅可以改善通话质量,还可以减少终端的资源开销。
此外,也可以将上述两种单向传输模式结合使用,使用辅助链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双向传输通话数据包。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辅助链路为所述服务器辅助链路时,所述系统还包括服务器,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辅助链路,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服务器发送辅助链路建立请求,所述辅助链路建立请求携带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特征标识,以由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特征标识,将所述辅助链路建立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应答消息,所述应答消息用于应答所述辅助链路建立请求。
通过请求与应答的模式建立服务器辅助链路,可以保证服务器辅助链路的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某个终端无法连接到服务器,导致服务器辅助链路建立失败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辅助链路为所述服务器辅助链路时,所述系统还包括服务器,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辅助链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各自主动与所述服务器建立连接,形成所述服务器辅助链路。
通过预先建立服务器辅助链路,终端在通话过程中可以随时启用辅助链路,并通过辅助链路传输通话数据包,从而快速改善通话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链路和所述至少一条辅助链路,与所述第二终端传输通话数据包,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链路和所述至少一条辅助链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通话数据包;以及,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链路和所述至少一条辅助链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通话数据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链路和所述至少一条辅助链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通话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链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多个第一通话数据包,通过所述至少一条辅助链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多个第二通话数据包;其中,所述多个第一通话数据包和所述多个第二通话数据包完全相同、或者完全不相同、或者部分相同;并且,所述多个第一通话数据包与所述多个第二通话数据的总和包括了所述第一终端采集的所有通话数据包。
当多个第一通话数据包和多个第二通话数据包完全相同时,可以减少第二终端缺失的通话数据包的数目。当多个第一通话数据包和多个第二通话数据包完全不相同或者仅有部分相同时,可以减少主链路通话数据包的传输压力,提高通话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链路和所述至少一条辅助链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通话数据包,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检测所述第一终端的上行通话质量参数;当所述上行通话质量参数在预设范围内时,所述第一终端保持发送的通话数据包的编码速率和编码质量不变;当所述上行通话质量参数优于所述预设范围,且继续优化时,所述第一终端提高发送的通话数据包的编码速率和编码质量;当所述上行通话质量参数比所述预设范围差,且继续变差时,所述第一终端降低发送的通话数据包的编码速率和编码质量。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通话数据包发送方式,可以根据链路质量调整通话数据包的编码速率和编码质量,尽可能地使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通话质量维持在最佳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还被配置为,对通过所述主链路和所述至少一条辅助链路接收的通话数据包进行后处理和播放,所述后处理包括合并、去重与排序。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从所述主链路接收到的多个第一通话数据包,和从所述辅助链路接收到的多个第二通话数据包具有相同类型的序列号时,所述合并包括:将所述多个第一通话数据包和所述多个第二通话数据包汇聚在一起,作为合并后的通话数据包。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通话数据包合并方式,可以最大化保留终端接收到的所有的通话数据包,减少第二终端接收的通话数据包的缺失,提高通话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从所述主链路接收到的多个第一通话数据包,和从所述辅助链路接收到的多个第二通话数据包具有不同类型的序列号时,所述合并包括:确定所述主链路以及每一个条所述辅助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根据所述链路质量参数确定最佳通话链路;将从所述最佳通话链路接收到的通话数据包,作为合并后的通话数据包。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通话数据包合并方式,可以节约终端在合并通话数据包时的资源开销,并改善通话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从所述主链路接收到的多个第一通话数据包,和从所述辅助链路接收到的多个第二通话数据包具有不同类型的序列号时,所述合并包括:将所述第一通话数据包和所述第二通话数据包进行音视频特征融合,获得融合后的通话数据包;将融合后的通话数据包,作为合并后的通话数据包。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通话数据包合并方式,可以最大化保留终端接收到的所有的通话数据包,减少第二终端接收的通话数据包的缺失,提高通话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辅助链路为所述点对点辅助链路或者所述服务器辅助链路时,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通过WiFi或者蜂窝数据建立所述辅助链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均通过WiFi建立所述辅助链路时,所述辅助链路自建立成功之后始终用于传输通话数据包,直至通话结束,以提高通话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中的至少一个通过蜂窝数据建立所述辅助链路时,所述辅助链路仅用于在所述主链路出现通话质量异常的过程中传输通话数据包,以在改善通话质量的同时,节约蜂窝数据流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终端同时安装有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时,若所述第一终端当前的通话卡为第一SIM卡,且所述第一终端的移动速率大于速率阈值时,则所述第一终端在使用蜂窝数据建立所述辅助链路的过程中,优先使用所述第二SIM卡的蜂窝数据。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蜂窝数据选用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终端在高速移动的过程中通话时,主链路和辅助链路同时进行小区的切换,可以提高通话质量。
第二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辅助链路补偿通话的装置,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过核心网设备连接,建立主链路,所述装置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终端执行如下操作:响应于辅助链路建立条件,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至少一条辅助链路,所述辅助链路与所述主链路不相同;通过所述主链路和所述至少一条辅助链路,与所述第二终端传输通话数据包。
第三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辅助链路补偿通话的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过核心网设备连接,建立主链路;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辅助链路建立条件,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至少一条辅助链路,所述辅助链路与所述主链路不相同;通过所述主链路和所述至少一条辅助链路,与所述第二终端传输通话数据包。
第四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核心网设备与第二终端建立有主链路,所述芯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控制所述第一终端执行如下过程:响应于辅助链路建立条件,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至少一条辅助链路,所述辅助链路与所述主链路不相同;通过所述主链路和所述至少一条辅助链路,与所述第二终端传输通话数据包。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至第四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链路的示意图一;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链路的示意图二;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链路的建立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话链路的示意图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助链路补偿通话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话链路的示意图二;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响铃界面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接听电话的场景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助链路的建立流程示意图一;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TCP报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源描述项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助链路的建立流程示意图二;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话链路的示意图三;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话链路的示意图四;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话数据包的发送原理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链路通话数据包的分配示意图一;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链路通话数据包的分配示意图二;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链路通话数据包的分配示意图三;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链路通话数据包的分配示意图四;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链路通话数据包的分配示意图五;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辅助链路补偿通话的方法,适用于语音通话及视频通话过程,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笔记本电脑、上网本等可以进行语音通话或者视频通话的终端。本申请实施例对终端的具体类型不作任何限制。
应理解,本文中涉及的第一、第二以及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还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终端在通话的过程中,通过接入网元与核心网设备连接,建立通话的主链路。其中,当终端使用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ed,CS)、长期演进语音承载(Voice over Long-Term Evolution,VoLTE)、新空口语音承载(Voice over New Radio,VoNR)、长期演进视频承载(Video over Long-Term Evolution,ViLTE)、新空口视频承载(Video over NewRadio,ViNR)、演进分组系统回落(Evolved Packet System fallback,EPS fallback)、CS回落(CS fallback)等技术通话时,主链路中的接入网元为基站。当终端使用基于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的语音通话(Voice over WiFi,VoWiFi)或者基于WiFi的视频通话(Video over WiFi,ViWiFi)等技术通话时,主链路中的接入网元为WiFi设备,该WiFi设备包括WiFi路由器或者WiFi热点设备。
示例性的,参见图1a示出的主链路示意图,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与核心网设备连接的接入网元为基站。参见图1b示出的主链路示意图,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与核心网设备连接的接入网元为WiFi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终端在通话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相同的通信技术与核心网设备建立连接,形成主链路。也可以采用不同的通信技术与核心网设备建立连接,形成主链路。其中,对于语音通话,该通信技术可以为CS、VoLTE、VoNR、VoWiFi、EPSfallback、CS fallback等。对于视频通话,该通信技术可以为ViLTE、ViWiFi等。
示例性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均通过VoLTE与核心网设备连接。或者,第一终端通过VoLTE与核心网设备连接,第二终端通过VoNR与核心网设备连接。
下面对主链路的建立过程进行说明。示例性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采用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建立两个终端之间通话的主链路,并通过主链路传输通话数据包,实现两个终端之间的通话。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终端是主叫终端时,第二终端是被叫终端;当第一终端是被叫终端时,第二终端是主叫终端。
请参阅图2,图2是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主链路的建立流程示意图。在图2中,第一终端是主叫终端,第二终端是被叫终端(即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打电话),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采用SIP建立主链路,其建立流程包括如下内容。
(1)第一终端邀请第二终端加入会话
首先,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电话拨打操作之后,向核心网设备发送通话邀请消息(INVITE),邀请第二终端加入一个会话。其中,INVITE中包含第一终端的电话号码和第二终端的电话号码。核心网设备在接收到INVITE后,先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处理指示消息(100TRYING-1),告知第一终端核心网设备已收到INVITE,并已开始处理。随后,核心网设备对第一终端进行用户认证之后,将INVITE发送给第二终端。第二终端在接收到INVITE后,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处理指示消息(100TRYING-2),告知核心网设备第二终端已收到INVITE,并已开始处理。
(2)会话进度信息的建立
首先,第二终端通过核心网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会话进度消息(183PROGRESS),提示第一终端建立会话进度信息。此时第二终端的服务质量等级标识(Quality of ServiceClass Identifier,QCI)专用承载建立,为QCI1。随后,第一终端通过核心网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会话进度应答消息(PRACK),对183PROGRESS进行应答,此时第一终端的QCI1专用承载建立。最后,第二终端通过核心网设备向发送第一终端发送第一确认消息(200OK-1),告知第一终端会话进度建立完成。
(3)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资源预留配置
首先,第一终端在完成本端资源预留之后,通过核心网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配置更新消息(UPDATE),指示第一终端已完成资源预留。随后,第二终端在完成本端资源配置之后,通过核心网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确认消息(200OK-2),指示第二终端已完成资源预留。
(4)第二终端显示响铃界面。第二终端在显示响铃界面之后,通过核心网设备发送响铃(180RINGING)消息给第一终端,指示第二终端已响铃。
(5)第二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电话接听操作。第二终端在接收到电话接听操作之后,通过核心网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三确认消息(200OK-3),指示第二终端已接听电话,INVITE已处理成功。第一终端通过核心网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应答消息,指示第一终端已了解到INVITE处理成功。
经过上述过程(1)~(5),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通话的主链路建立。在基于主链路通话的过程中,第一终端采集的通话数据包,先由第一终端通过接入网元发送给核心网设备,再由核心网设备通过接入网元发送到第二终端。同理,第二终端采集的通话数据包,先由第二终端通过接入网元发送给核心网设备,再由核心网设备通过接入网元发送到第二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可以为语音通话,也可以为视频通话。如果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语音通话,则所述通话数据包为语音数据包。如果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视频通话,则所述通话数据包同时包括视频数据包和语音数据包。
在通话过程中,网络信号可能会由于网络分布不佳、多个网络相互干扰、建筑物遮挡、基站或核心网设备故障等情况,导致终端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较弱,甚至接收不到信号。因此,通话链路中的通话数据包可能会出现大量丢失、时延过大或者抖动过大的现象,导致通话语音断续、无声、甚至通话中断等问题。
对于上述问题,参见图3,有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在终端通话的过程中,主链路核心网设备监测主链路的通话质量。如果通话质量较差,则主链路核心网设备控制其他核心网设备在两个终端之间再建立一辅助链路。在双链路建立后,始终由主链路核心网设备监控所有链路的上下行通话质量,以决策采用哪一条或哪两条链路,并且对两路通话数据包进行合并,然后再发送给另一侧的终端。
然而,在上述过程中,当主链路核心网设备出现故障,或者业务处理能力降低时(例如在通话业务高峰期,如上午10:00~11:00点、下午17:00~18:00点等,需要维护大量通话业务时),主链路核心网设备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地管理这两条通路、维护通话,导致通话时延较长,甚至掉话。
为此,本申请提供另一种辅助链路通话补偿方法,在主链路通话的过程中,同时使用至少一路不同于主链路的辅助链路来同时传输通话数据包,以减少通话过程对于核心网设备或基站的依赖,提高通话的质量。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辅助链路补偿通话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401~S404。
S401,响应于用户输入的电话拨打操作,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建立主链路。
在本实施例中,主链路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接入网元与核心网设备建立的通话链路,例如主链路可以为上述基于基站的核心网链路,或者基于WiFi设备的核心网链路,具体的建立过程可以参见图2相关的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402,响应于辅助链路建立条件,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建立至少一条辅助链路。
在本实施例中,无论是第一终端,或者是第二终端,均可以在检测到辅助链路建立条件之后,开始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建立辅助链路。
在本实施例中,辅助链路可以为:点对点辅助链路、服务器辅助链路、基于基站的核心网链路或者基于WiFi设备的核心网链路。在本实施例中,点对点辅助链路和服务器辅助链路均是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基于网际互联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建立的链路。可选的,IP协议可以是IPv4,也可以是IPv6。
采用点对点辅助链路或者服务器辅助链路,可以减少通话过程对于接入网元或者核心网设备的依赖,即使在通话过程中接入网元或者核心网设备异常,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终端当前的通话质量。采用基于基站的核心网链路或者基于WiFi设备的核心网链路作为辅助链路,可以充分利用已有资源。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主链路和辅助链路是不相同的链路。例如,当主链路为基于基站的核心网链路时,辅助链路可以为点对点辅助链路、服务器辅助链路或者基于WiFi设备的核心网链路中的至少一个。当主链路为基于WiFi设备的核心网链路时,辅助链路可以为点对点辅助链路、服务器辅助链路或者基于基站的核心网链路中的至少一个。
示例性的,参见图5,图5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链路的示意图。其中,主链路为基于基站的核心网链路,辅助链路为点对点辅助链路和服务器辅助链路。主链路和辅助链路均能够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传输通话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终端是主叫终端时,第二终端是被叫终端;当第一终端是被叫终端时,第二终端是主叫终端。
S403,第一终端通过主链路和至少一条辅助链路,与第二终端传输通话数据包。
在主链路和辅助链路同时工作的过程中,主链路和辅助链路所传输的通话数据包可以完全相同,可以完全不同,也可以部分相同。但是,主链路和所有辅助链路所传输的通话数据包的总和,包含了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所采集的所有通话数据包。
在本实施例中,主链路或者辅助链路的数据传输模式可以是单向传输模式,也可以是双向传输模式。单向传输模式是指,主链路或者辅助链路仅用于传输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通话数据包;或者,仅用于传输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通话数据包。双向传输模式是指,主链路或者辅助链路既可以用于传输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通话数据包,也可以用于传输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通话数据包。
示例性的,当主链路中仅出现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传输数据异常时,辅助链路可以采用单向传输模式,用于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通话数据包。或者,当主链路中仅出现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传输数据异常时,辅助链路可以采用单向传输模式,用于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通话数据包。该方法不仅可以改善通话质量,还可以减少终端的资源开销。
当然,在通话过程中,主链路和辅助链路也可以混合使用单向传输模式和双向传输模式传输通话数据包。例如,主链路采用双向传输模式传输通话数据包,辅助链路采用单向传输模式传输通话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主链路和辅助链路无论采用哪种数据传输模式,其所传输的通话数据包的总和,包括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采集的所有的通话数据包。
S404,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对通过主链路和至少一条辅助链路接收的通话数据包进行后处理和播放。
当第一终端或者第二终端接收到通话数据包之后,需要对通话数据包进行后处理和播放,其中后处理包括对通话数据包进行合并、去重与排序。
下面对本申请涉及的辅助链路的建立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对辅助链路建立条件进行说明,其可以分为如下三类:(一)终端预先建立辅助链路;(二)终端在预测到通话可能出现异常时建立辅助链路;(三)终端在检测到通话质量出现问题后建立辅助链路。
(一)终端预先建立辅助链路
网络信号的强弱在不同区域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如果终端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话,则可能会由于位置变化而出现通话质量异常的问题,例如语音断断续续、无声,视频画面卡顿等。例如,当终端在通话过程中进入电梯轿厢后,突然出现通话语音断续的问题。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预先建立辅助链路,以便在通话质量异常时,随时启用辅助链路,快速改善通话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辅助链路建立条件可以为,第一终端或者第二终端在主链路建立过程中,检测到特征信息。例如,参见图2示出的主链路的建立流程图,主叫终端可以在发送INVITE之后,开始建立辅助链路。或者,被叫终端可以在显示响铃界面后开始建立辅助链路。示例性的,该响铃界面可以如图6所示。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辅助链路建立条件可以为,主叫终端或者被叫终端接收到用户操作。例如,主叫终端可以在检测到用户输入的电话拨打操作后,同时建立主链路和辅助链路。或者,参见图7,被叫终端可以在检测到用户输入的电话接听操作之后,开始建立辅助链路。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主叫终端和被叫终端还可以在主链路建立好后的预设时间建立辅助链路。该预设时间是预先配置的,比如第2秒、第3秒、第5秒等,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制。
(二)终端在预测到通话可能出现异常时建立辅助链路
终端在日常的通话过程中,可以通过检测通话质量,确定经常出现通话质量异常的场景,并存储这些场景对应的异常指示信息。例如,将经常出现通话异常的地理位置确定为异常地理位置,或者,在经常出现通话质量异常的小区切换过程中,将切换前的小区确定为第一异常小区,将切换后的小区确定为第二异常小区。
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辅助链路建立条件可以为:第一终端当前处于异常地理位置,或者,第一终端正在由第一异常小区切换至第二异常小区。
当第一终端在通话过程中检测到当前的位置信息为异常地理位置,或者由第一异常小区切换到第二异常小区时,认为通话可能出现异常,并开始建立辅助链路,以改善通话质量。
(三)终端在检测到通话质量异常后建立辅助链路
为了节约终端的资源开销(例如为了避免辅助链路在建立之后未投入使用),主叫终端和被叫终端也可以在检测到通话质量异常后,开始建立辅助链路。
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辅助链路建立条件可以为主叫终端或者被叫终端检测到通通话质量异常。其中,通话质量异常包括上行通话质量异常,和/或,下行通话质量异常。
具体地,在通话的过程中,主叫终端和被叫终端可以不断地对主链路的通话质量进行检测。当任意一侧终端检测到主链路中的通话质量异常时,建立辅助链路。
通话质量包括上行通话质量和下行通话质量。上行通话质量用于表征终端上行通话数据包的传输质量,下行通话质量用于表征终端下行通话数据包的传输质量。其中,上行通话数据包是指终端通过接入网元发送给核心网设备的通话数据包,下行通话数据包是指核心网设备通过接入网元发送给终端的通话数据包。
终端的上行通话质量可以根据主链路上行空口的传输速率,上行通话数据包的丢包率、预设时间内的丢包数、时延、抖动,终端信号发射功率,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Control,MAC)层误码情况,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上行数据的拥塞情况、数据流量控制情况、上行调度和授权情况、缓存时间,失步情况,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释放、建立、重建及切换情况等,跟踪区域更新(Tracking Area Update,TAU)结果,上行的信号质量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来确定。
信号质量参数包括:参考信号强度(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参考信号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或者信噪比(signal 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在判断空口传输速率时,需考虑干扰因素的影响。通话数据包的抖动是指相邻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戳和发送时间戳的差值。
例如,当上行空口的传输速率小于速率阈值时,终端确定其上行通话质量异常。或者,当上行通话数据包的丢包率大于丢包率阈值时,终端确定其上行通话质量异常。再或者,在终端满功率发射信号的情况下,当上行空口的传输速率小于速率阈值、丢包率大于丢包率阈值时、且信噪比小于信噪比阈值时,终端确定其上行通话质量异常。
终端的下行通话质量可以根据主链路下行通话数据包的丢包率、预设时间内的丢包数、时延、抖动,失步情况,RRC释放、建立、重建及切换情况等,TAU结果,下行的信号质量等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来确定。
例如,当下行通话数据包的丢包率大于丢包率阈值时,终端确定其下行通话质量异常。或者,当下行通话数据包的丢包率大于丢包率阈值,时延大于时延阈值且信噪比小于信噪比阈值时,终端确定其下行通话质量异常。
在本实施例中,速率阈值、丢包率阈值、时延阈值、抖动时间阈值、信噪比阈值等是预先配置的,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制。例如,速率阈值可以为10kb/s、20kb/s等;丢包率阈值可以为5%、10%等;时延阈值可以为100ms、120ms等;信噪比阈值可以为3分贝(dB)、10dB等。
此外,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在通话的过程中,可以定期接收对端的下行通话质量检测结果。如果该结果指示对端的下行通话质量异常,则开始建立辅助链路。
其次,对本申请涉及的辅助链路的建立过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辅助链路可以为点对点辅助链路、服务器辅助链路、基于基站的核心网链路或者基于WiFi设备的核心网链路。其中,基于基站的核心网链路或者基于WiFi设备的核心网链路的具体建立过程请参见图2示出的链路建立流程图,本实施例在此不进行赘述。
点对点辅助链路、服务器辅助链路是基于IP协议建立的,用于通过互联网传输通话数据包。其中,点对点辅助链路用于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进行通话数据包的直传,服务器辅助链路用于通过服务器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中转传输通话数据包。
下面分别对点对点辅助链路和服务器辅助链路的建立过程进行说明。
参见图8,图8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点对点辅助链路的建立流程示意图,包括如下步骤S801~S803。
S801,响应于辅助链路建立条件,第一终端将第一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发送给第二终端。
终端在通话的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到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Protocol,RTP)和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eal-time Control Protocol,RTCP)。
在通话过程中,终端通过RTP来进行多媒体数据包(如通话数据包)的传输,通过RTCP进行通话质量的监控,以及传递会话中的参与者信息。通过RTCP,终端可以周期性地向会话的其它参与着(例如通话对端、核心网设备等)发送RTCP报文,以反馈当前的通话质量。RTCP报文所携带的内容可以根据预先的配置确定,例如可以携带终端发送数据包的数目、丢失的数据包的数目或者数据包的抖动情况等。当然,RTCP报文中也可以包括其它会话所需的参数。
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在检测到辅助链路建立条件之后,可以将本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写入终端当前正在进行的通话链路(即主链路)的RTCP报文中,发送给对端。
RTCP定义了多种类型的RTCP报文,用以传输不同的控制信息,其中包括源描述项(Source Description Items,SDES)报文。SDES报文用于对发送RTCP报文的源进行描述。请参阅图9,图9是SDES报文的结构示意图。SDES报文包括一个报头(header)、零个或者多个报告块(chunk)。
报头依次包括RTP和RTCP的版本号(Version,V)、填充位(Padding,P)的个数、信源报告块(Source Count,SC)的个数、包类型(Packet Type,PT)以及报文的长度(length)。例如,在图9所示的SDES报文中,V=2,P=1,SC=5,PT=SDES=202,length=16。
报告块包括同步信源/特约信源(Synchronization source/Contributingsource,SSRC/CSRC)标识符(identifier)、及零个及以上源描述项(Item)。源描述项携带关于SSRC/CSRC的信息。源描述项还包括多种类型,例如规范的终端标志(Canonical Name,CNAME)源描述项、用户名源描述项、电子邮件地址源描述项、电话号码源描述项、用户地址定位源描述项、工具源描述项、通知/状态源描述项、私人扩展源描述项等。
第一终端可以将其IP地址和端口号写入上述任意一种源描述项中。以第一终端将IP地址和端口号写入CNAME源描述项为例,当第一终端的IP地址为10.184.44.211,端口号为25096时,CNAME源描述项的结构可以例如图10所示,携带上述IP地址和端口号。
S802,第二终端将第二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发送给第一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终端在接收到第一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之后,将自身的IP地址和端口号写入其发送的RTCP报文中,发送给第一终端。具体方式参照步骤S801中第一终端IP地址和端口号的发送方式,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终端也可以主动检测辅助链路建立条件,当检测到辅助链路建立条件后,主动将自身的IP地址和端口号写入其发送的RTCP报文中,发送给第一终端。
S803,根据第一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以及第二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建立辅助链路。
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第二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之后,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链路探测命令,以检测第二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是否可以成功接收消息。同理,第二终端在接收到第一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之后,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链路探测命令,以检测第一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是否可以成功接收消息。
如果第一终端能够接收到第二终端返回的关于第二探测命令的第二响应消息,并且第二终端也能够接收到第一终端返回的关于第一探测命令的第一响应消息,则说明点对点辅助链路是通畅的,辅助链路建立成功。
在一些实施例中,点对点辅助链路为单向传输模式,因此,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在建立点对点辅助链路的过程中,可以只将辅助链路中,用于接收通话数据包的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发送给通话数据包的发送端。发送端根据该IP地址和端口号完成单向的链路探测,点对点辅助链路即建立完成。
例如,当点对点辅助链路仅用于从第一终端发送通话数据包给第二终端时。第二终端可以只将自身的IP地址和端口号发送给第一终端,并由第一终端根据该IP地址和端口号完成链路探测,点对点辅助链路即建立完成。
或者,当点对点辅助链路仅用于从第二终端发送通话数据包给第一终端时。第一终端可以只将自身的IP地址和端口号发送给第二终端,并由第二终端根据该IP地址和端口号完成链路探测,点对点辅助链路即建立完成。
在点对点辅助链路建立成功之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通过以下四种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C/S)模式中的任意一种进行通信。
(1)第一终端作为客户机,第二终端作为服务器。在模式(1)下,第一终端首先向第二终端发送通话数据包,当第二终端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通话数据包之后,开始向第二终端发送通话数据包。
(2)第二终端作为客户机,第一终端作为服务器。在模式(2)下,第二终端首先向第一终端发送通话数据包,当第一终端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通话数据包之后,开始向第一终端发送通话数据包。
(3)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同时作为客户机和服务器。在模式(3)下,辅助链路包括两条子链路,一条用于将第一终端的通话数据包发送给第二终端,另一条用于将第二终端的通话数据包发送给第一终端。通过模式(3),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能够将通话数据包的收发进行隔离。
(4)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同时作为客户机。在模式(4)下,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同时通过一条子链路收发通话数据包。
在点对点辅助链路中,终端可以通过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或者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传输通话数据包。根据UDP或者TCP,终端根据对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就可以将通话数据包直接发送至目标终端。
由于UDP协议不能确保传送的通话数据包一定能够送达,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避免重要的通话数据包丢失,可以将重要的通话数据包进行重传及确认。例如,对于通话质量异常状态下第一终端采集的通话数据包,为了确保其送达第二终端,第一终端可以多次冗余发送这些通话数据包,并在接收到第二终端返回的关于这些通话数据包的应答消息之后,停止冗余发送。而对于通话质量正常状态下通话数据包则不进行重传及确认。
此外,当终端的主链路不采用RTP/RTCP技术通话时,或者当两个终端处于不同的网关或者受防火墙设置影响时,终端可能无法根据对方的IP地址和端口号相互访问。此时,终端可以采用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s)NAT技术,使自身的IP地址和端口号可以被对方访问。或者,使用NAT技术将自身的IP地址和端口号转换为可以被对方访问的IP地址和端口号,使两个终端能够连接成功。
参见图11,图1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辅助链路的建立流程示意图,包括如下步骤S1101~S1103。
S1101,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送辅助链路建立请求,该辅助链路建立请求携带第二终端的第二特征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注册了相同的服务器。辅助链路建立请求用于请求第二终端通过服务器建立辅助链路,以通过服务器中转传输通话数据包。
辅助链路建立请求在携带第二终端的第二特征标识的同时,通常还携带第一终端的第一特征标识。第一特征标识用于唯一指示第一终端,第二特征标识用于唯一指示第二终端。其中,第一特征标识和第二特征标识可以为终端注册服务器时,服务器自动分配的账号,该账号与服务器的注册电话号码一一对应。或者,第一特征标识为服务器的注册电话号码。
以第一终端是主叫终端为例,主叫终端在建立辅助链路时,电话已拨出,主叫终端是已知被叫电话号码的。因此,主叫终端可以从本地获取主叫电话号码和被叫电话号码,并生成辅助链路建立请求。
以第一终端是被叫终端为例,被叫终端在建立辅助链路时,已经接收到主叫终端通过主链路发送的INVITE。由于INVITE中包含有主叫电话号码和被叫电话号码,因此,被叫终端可以从本地获取主叫电话号码和被叫电话号码,并生成辅助链路建立请求。
S1102,服务器根据第二特征标识,将辅助链路建立请求发送给第二终端。
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注册了相同的服务器,分别能够与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服务器中维护了一个注册信息表,包括所有注册用户的唯一特征标识。当服务器接收到辅助链路建立请求后,根据请求中的第一特征标识和注册信息表,鉴别第一终端是否有接入权限。如果有接入权限,则判断请求携带的第二特征标识是否在注册信息表中。如果能够在注册信息表中查找到第二特征标识,则根据第二特征标识将辅助链路建立请求发送给第二终端。
S1103,第二终端在接收到辅助链路建立请求之后,通过服务器向第一终端发送应答消息。
通过上述步骤S1101~S1103,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即可通过服务器建立辅助链路,并通过服务器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传输通话数据包。
通过上述步骤S1101~S1103示出的建立服务器辅助链路的方法,可以保证服务器辅助链路的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某个终端无法连接到服务器,导致服务器辅助链路建立失败的情况。
此外,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也可以分别在预设的时间点,各自主动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形成服务器辅助链路。示例性的,该预设的时间点可以为主链路开始建立时,或者主链路建立成功后等。当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需要通过该服务器辅助链路传输通话数据包时,将通话数据包发送给服务器即可。服务器在接收到通话数据包之后,即可将通话数据包转发给对应的终端。
可以理解,通过预先建立服务器,终端在通话过程中可以随时启用辅助链路,并通过辅助链路传输通话数据包,从而快速改善通话质量。
在辅助链路建立过程中,无论是点对点辅助链路,还是服务器辅助链路,终端均可以通过WiFi或者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卡的蜂窝数据来建立。其中,对于安装有至少两张SIM卡的终端来说,可以使用当前提供通话服务的SIM卡的蜂窝数据建立辅助链路,也可以通过其它SIM卡的蜂窝数据建立辅助链路,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制。
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采用相同的入网方式建立同一条辅助链路,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入网方式建立同一条辅助链路。例如,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共同采用WiFi建立辅助链路。或者,第一终端采用WiFi,第二终端采用蜂窝数据建立辅助链路。
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也可以优先选择通过WiFi建立辅助链路。例如,当用户在家或者在公司办公的过程中,由于建筑物遮挡等原因,导致室内网络信号差,此时可以优先使用WiFi建立辅助链路。当WiFi信号较弱,或者连接不到WiFi时,也可以选择使用蜂窝数据建立辅助链路。
在辅助链路建立之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自辅助链路建立成功起,始终使用辅助链路传输通话数据包,直至通话结束。也可以仅在主链路通话质量异常的过程中使用辅助链路传输通话数据包,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制。
此外,参见表1,当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同时采用WiFi建立辅助链路时,可以自辅助链路建立之后即投入使用,传输通话数据包,直至通话结束。而当通话的终端中有至少一个终端采用蜂窝数据建立辅助链路时,可以在检测到通话质量异常时,使用辅助链路传输通话数据包,而当通话质量正常之后,暂停使用辅助链路,以避免大量消耗用户的蜂窝数据流量。
表1辅助链路中数据包发送模式表
Figure BDA0002473776220000141
当终端使用蜂窝数据建立辅助链路时,对于安装有两张SIM卡的终端,可以根据当前的提供通话业务的SIM卡(即通话卡),从两张SIM卡中选择一张,使用其蜂窝数据建立辅助链路。
例如,若副卡为当前的通话卡,优先使用主卡的蜂窝数据建立辅助链路。
若主卡为通话卡,当终端的移动速率小于速率阈值(例如10Km/h)时,主卡信号质量差时优先使用副卡的蜂窝数据,主卡信号质量较好时优先使用主卡的蜂窝数据。当终端的移动速率大于速率阈值时,为避免辅助链路和主链路的小区同时频繁切换,可以优先使用副卡的蜂窝数据建立辅助链路。
对于终端只有一张SIM卡的场景,当终端使用蜂窝数据建立辅助链路时,终端可以先对该SIM卡的信号质量进行判断,如果信号质量低于门限值,则不通过蜂窝数据建立辅助链路。此外,在辅助链路建立之后,如果检测到辅助链路中通话数据包的时延大于时延阈值,则停止使用辅助链路。
下面对主链路和辅助链路传输通话数据包的过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在通话的过程中,主链路或者辅助链路的数据传输模式可以是单向传输模式,也可以是双向传输模式。当然,主链路和辅助链路也可以混合使用单向传输模式和双向传输模式传输通话数据包。例如,主链路采用双向传输模式传输通话数据包,辅助链路采用单向传输模式传输通话数据包。
示例性的,用户A使用第一终端通话,用户B使用第二终端通话。在用户A和用户B通话的场景中,用户A能够清楚听到用户B的声音,而用户B无法听到或者无法清楚地听到用户A的声音。这说明第二终端到第一终端的通话数据包传输正常,而第一终端到第二终端的通话数据包传输出现异常,即通话数据包单向传输异常。因此,可以仅通过辅助链路来传输第一终端到第二终端的通话数据包。
例如图12或图13所示,当第一终端检测到上行通话质量异常,而下行通话质量正常时,可以通过主链路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双向传输通话数据包,而仅通过辅助链路将第一终端采集的通话数据包发送给第二终端。在图12中,主链路为基于基站的核心网链路,辅助链路为点对点辅助链路。在图13所示,主链路为基于基站的核心网链路,辅助链路为服务器辅助链路。
在通话过程中,终端会不断采集用户的通话数据包。其中,每一个通话数据包都有一个序列号,该序列号根据生成的时间顺序,依次增大。
示例性的,在用户的通话期(即用户讲话的过程中),终端每20毫秒(ms)通过麦克风采集并生成一个语音数据包。在用户的静默期(即用户讲话停顿的过程中),每160ms生成一个静默帧。对于视频通话,终端在采集语音数据包的同时,还每间隔43ms通过摄像头采集并生成一个视频数据包。
参见图14,图14是终端通话数据包的传输原理示意图,示出了终端通过主链路和辅助链路发送通话数据包的原理。下面分别对终端向主链路和辅助链路发送通话数据包的过程进行说明。
(1)终端向主链路发送通话数据包
终端通过音视频外设采集用户的通话数据,并通过音视频处理模块对通话数据进行封装,形成通话数据包。随后,音视频处理模块将通话数据包发送至调制解调器(Modem)的IMS协议栈,并从中选用TCP/IP协议对通话数据包进一步封装。最后,通过LTE空口发送至蜂窝网络,进入主链路。
(2)终端向辅助链路发送通话数据包
辅助链路中的通话数据包,可以是通过对主链路通话数据包进行分配或者复制得到的。终端可以通过如下通路1或者通路2向辅助链路发送通话数据包。
通路1:音视频处理模块将通话数据包发送至Modem,并从IMS协议栈中选用TCP/IP协议对通话数据进一步封装。随后,经过数据路由,采用跨核通信的方式发送给应用芯片(Application Processor,AP)侧IMS网卡。IMS网卡在接收到通话数据包之后,经过IP协议栈发送给语音对等模块,语音对等模块通过IP协议栈,以及数据业务网卡或者WiFi网卡将上述通话数据包发送至辅助链路。
在使用通路1时,可以在音视频处理模块、IMS协议栈或者在进行数据路由时,对主链路中的通话数据包进行复制或分配,获得辅助链路的通话数据包。
通路2:音视频处理模块通过AP侧的音视频媒体代理,将辅助链路通话数据包发送至语音对等模块,语音对等模块通过IP协议栈,以及数据业务网卡或者WiFi网卡将上述通话数据包发送至辅助链路。
在使用通路2时,可以在音视频处理模块对主链路中的通话数据包进行复制或分配,获得辅助链路的通话数据包。
此外,参见图14,终端中还设置有信令通路,用于通过注意(Attention,AT)命令,在应用芯片和调制解调芯片之间传输控制信令。例如,应用芯片通过AT命令将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发送给调制解调芯片,由调制解调芯片通过主链路将其发送给对端。或者,调制解调芯片在接收到对端发送的IP地址和端口号之后,通过AT命令将IP地址和端口号发送给应用芯片。此外,通路1和通路2也可以用于在应用芯片和调制解调芯片之间传输控制信令。
在本实施例中,主链路和辅助链路中通话数据包的复制或分配,可以包括如下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方式1:参见图15,终端在生成通话数据包之后,对其全部进行复制,并同时通过主链路和辅助链路同时传输所有通话数据包,以减少接收端缺失的通话数据包的数目。可以理解,在方式1中,主链路用于传输多个第一通话数据包,辅助链路用于传输多个第二通话数据包,且多个第一通话数据包和多个第二通话数据包完全相同。
方式2:参见图16,当主链路出现拥塞时,终端可以减少主链路通话数据包的发送数量,并通过辅助链路对主链路丢弃的通话数据包进行补偿发送,以减少主链路的传输数据包量。例如,主链路每发送2个通话数据包丢弃1个通话数据包,或者每发送3个通话数据包丢弃1个通话数据包,或者每发送4个通话数据包丢弃一个通话数据包等,以减少主链路的通话数据包传输压力。可以理解,在方式2中,主链路用于传输多个第一通话数据包,辅助链路用于传输多个第二通话数据包,且多个第一通话数据包和多个第二通话数据包完全不相同。
方式3:参见图17,当主链路出现拥塞时,终端可以将主链路中的通话数据包复制一部分通过辅助链路传输,同时减少主链路中通话数据包的传输量,减少主链路通话数据包的传输压力。可以理解,在方式3中,主链路用于传输多个第一通话数据包,辅助链路用于传输多个第二通话数据包,且多个第一通话数据包和多个第二通话数据包仅有部分相同。
在方式1~3中,主链路传输的所有第一通话数据包,与辅助链路传输的所有第二通话数据的总和,包括了发送端采集的所有通话数据包。
方式4:参见图18和图19,在视频通话过程中,终端可以通过主链路传输语音数据包,通过辅助链路传输视频数据包;或者通过主链路传输视频数据包,通过辅助链路传输语音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辅助链路可以只用于传输通话数据包,而不传输静默帧。终端在对通话数据包复制的过程中,连同其序列号一同进行复制。
此外,通话数据包在通过主链路或辅助链路发送时,可以根据链路的上行通话质量参数确定链路中通话数据包的编码速率和编码方式。
具体地,以发送端是第一终端为例,第一终端可以检测第一终端的上行通话质量参数。当上行通话质量参数在预设范围内时,第一终端保持发送的通话数据包的编码速率和编码质量不变。当上行通话质量参数优于预设范围,且继续优化时,第一终端提高发送的通话数据包的编码速率和编码质量。当上行通话质量参数比预设范围差,且继续变差时,第一终端降低发送的通话数据包的编码速率和编码质量。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通话数据包发送方式,可以根据链路质量调整通话数据包的编码速率和编码质量,尽可能地使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通话质量维持在最佳状态。
示例性的,对于语音通话和视频通话中的语音数据包,第一终端可以检测语音的上行通话质量参数。如果语音的上行通话质量参数在预设范围内变化,则保持当前语音的编码速率和编码质量不变。其中,语音不同的编码方式具有不同的编码质量,语音的编码方式可以包括窄带(Narrow Band,NB)编码、宽带(Wide Band,WB)编码和增强语音服务(Enhance Voice Services,EVS)编码等,并且按照NB编码、WB编码和EVS编码的次序,编码质量依次提高。其中,语音的上行通话质量参数的预设范围是预先配置的,示例性的,可以包括上行空口的传输速率在10~20千比特每秒(kbps)之间、丢包率在0~1%之间、时延在0~100ms之间等。
当第一终端检测到主链路或辅助链路中,语音当前的上行通话质量参数优于预设范围且继续优化时,提高语音数据包的编码速率和编码质量。例如,将语音数据包的编码速率由12.65kbps提高到23.85kbps,将语音数据包的编码方式依次按照NB编码、WB编码、EVS编码的顺序改变,以提高当前的通话质量。
当第一终端检测到主链路或辅助链路中,语音当前的上行通话质量参数比预设范围差且继续变差时,降低语音数据包的编码速率和编码质量。例如,将语音数据包的编码速率由23.85kbps降低到6.6kbps,将语音数据包的编码方式依次按照EVS编码、WB编码、NB编码的顺序改变,以改善当前的通话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语音数据包,当主链路采用低编码速率和低质量编码方式时(例如编码速率为4.75kbps,编码方式为NB),辅助链路可以采用高编码速率和高质量编码方式(例如编码速率为24.4kbps,编码方式为EVS)。
对于视频通话中的视频数据包,如果视频的上行通话质量参数在预设范围内变化,则保持当前视频的编码速率和编码质量。其中,视频不同的编码方式具有不同的编码质量,视频的编码方式可以包括H264、H265等,并且按照H264、H265的次序,视频的编码质量依次提高。视频的上行通话质量参数的预设范围是预先配置的,示例性的,可以包括上行空口的传输速率在10~20kbps之间、丢包率在0~0.1%之间、时延在0~150ms之间等。
当检测到主链路和/或辅助链路中,视频当前的上行通话质量参数优于预设范围,且继续优化时,提高视频数据包当前的编码速率和编码质量。例如将视频数据包的编码速率由800kbps提高到1200kbps,将编码方式依次按照H264编码、H265编码的顺序改变,以提高当前的通话。
当检测到主链路或辅助链路中,视频当前的上行通话质量参数比预设范围差,且继续变差时,降低视频数据包当前的编码速率和编码质量。例如,视频数据包的编码速率由800kbps降低到600kbps,将编码方式依次按照H265编码、H264编码的顺序改变,以改善当前的通话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视频数据包,当主链路采用低编码速率和低质量编码方式时(例如编码速率为600kbps,编码方式为H264),辅助链路可以采用高编码速率和高质量编码方式(例如编码速率为1000kbps,编码方式为H265)。
为了保证主链路和辅助链路数据包传输的安全可靠性,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将通话数据包根据预设的加密规则加密之后发送给对端。接收端根据对应的解密规则对通话数据包进行解密。
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在从至少两条链路接收到通话数据包之后,需要对通话数据包进行后处理。其中,后处理包括对通话数据包合并、去重与排序。其中,合并是指将至少两条链路接收到通话数据包处理为一路。去重是指将序列号相同的冗余通话数据包删除,仅保留其中一个。排序是指根据序列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将通话数据包进行排列。
通常情况下,通话数据包的序列号在发送过程中不会发生改变,终端通过两条链路接收到的通话数据包的序列号是相同类型的。此时,将所有链路的通话数据包汇聚在一起即完成合并,随后统一进行去重与排序即可。
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话数据包的序列号在某一些链路传输的过程中,其序列号可能会被转化为其他类型的序列号。那么终端通过至少两条链路接收的通话数据包的序列号类型可能是不相同的,终端无法直接根据序列号进行通话数据包合并。例如,当主链路跨运营商传输通话数据包之后,通话数据包的序列号可能会被转化为其他运营商的序列号。
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终端接收到具有不同类型序列号的通话数据包时,根据接收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合并通话数据包。例如可以确定主链路以及每一个条辅助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根据链路质量参数确定最佳通话链路;以及将从最佳通话链路接收到的通话数据包,作为合并后的通话数据包。也就是说,将最佳通话链路接收到的通话数据包保留,而将其余链路接收到的通话数据包丢弃,从而将多路通话数据包处理为一路。其中,链路质量参数可以包括通话数据包的丢包率、抖动和时延等。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终端接收到具有不同类型序列号的通话数据包时,可以将通话数据包进行音视频特征融合,获得融合后的通话数据包,并将融合后的通话数据包作为合并后的通话数据包。示例性的,该音视频特征可以为语音波形、视频画面特征等。
综上所述,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辅助链路补偿通话的方法,可以使用辅助链路和主链路传输通话数据包。该方法不仅可以改善由于网络信号异常引起的通话断续、无声、视频卡顿等问题,而且即使在通话过程中接入网元或者核心网设备异常,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终端当前的通话质量。
此外,通常情况下,终端在单独通过主链路通话时,如果在预设时间段内(例如20秒)接收不到下行通话数据包,终端会自动中断本次通话。
因此,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辅助链路补偿通话方法中,即使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不到主链路的下行通话数据包,导致主链路中断,仍然可以继续使用辅助链路在两个通话终端之间传输通话数据包,保证当前通话的正常进行。
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辅助链路补偿通话方法,也可以扩展应用到两个具备蓝牙通信功能的设备(即蓝牙设备)之间通过蓝牙传输数据的场景。示例性的,该蓝牙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蓝牙耳机、蓝牙音箱、车载蓝牙设备、蓝牙数字音频播放器、蓝牙存储器等,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制。例如,手机在通话过程中,通过蓝牙耳机接听电话时,手机将通话数据包发送给蓝牙耳机的场景。
在蓝牙通信过程中,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通常会建立一个主蓝牙链路,并通过该主蓝牙链路传输数据。然而在传输数据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蓝牙信号较弱等原因,导致数据传输效率较低。
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蓝牙设备或者第二蓝牙设备检测到蓝牙信号较弱时,可以再建立至少一条辅助蓝牙链路,使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可以通过该主蓝牙链路和至少一条辅助蓝牙链路共同传输数据,从而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
可选的,辅助蓝牙链路可以为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通过WiFi连接建立的链路,也可以是根据IP地址和端口号建立的点对点链路,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辅助链路补偿通话的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和核心网设备,该系统能够执行上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辅助链路补偿通话的方法。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辅助链路补偿通话的装置,该装置应用于上述第一终端,用于控制第一终端执行上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辅助链路补偿通话的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辅助链路补偿通话的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程序,当程序被设备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实现如上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辅助链路补偿通话的方法。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被配置为执行上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辅助链路补偿通话的方法。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中各个子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可选的,该终端设备可以是用户设备。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参见图20,该芯片应用于上述第一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控制第一终端执行上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辅助链路补偿通话的方法。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各方法实施例之间相关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各装置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用于执行对应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故各装置实施例可以参考相关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部分进行理解。
本申请各装置实施例中给出的装置结构图仅示出了对应的装置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该装置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发射器,接收器,处理器,存储器等,以实现本申请各装置实施例中该装置所执行的功能或操作,而所有可以实现本申请的装置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1)

1.一种辅助链路补偿通话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和核心网设备,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通过所述核心网设备连接,建立主链路;
所述第一终端被配置为:
响应于辅助链路建立条件,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至少一条辅助链路,所述辅助链路与所述主链路不相同;
通过所述主链路和所述至少一条辅助链路,与所述第二终端传输通话数据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链路为:
基于IP协议建立的点对点辅助链路;或者,
基于IP协议建立的服务器辅助链路;或者,
基于基站的核心网链路,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均通过基站与所述核心网设备连接;或者,
基于WiFi设备的核心网链路,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均通过WiFi设备与所述核心网设备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链路为所述基于基站的核心网链路,或者,所述基于WiFi设备的核心网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链路建立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电话拨打操作;或者,
所述第一终端显示响铃界面;或者,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电话接听操作;或者,
所述第一终端当前处于异常地理位置;或者,
所述第一终端正在由第一异常小区切换至第二异常小区;或者,
所述主链路中,所述第一终端的通话质量异常;
其中,所述异常地理位置、所述第一异常小区以及所述第二异常小区,是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历史通话过程确定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话质量异常包括上行通话质量异常,和/或,下行通话质量异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辅助链路为所述点对点辅助链路时,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辅助链路,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链路,将所述第一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一链路探测命令,所述第一链路探测命令用于探测所述第一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是否可以成功接收消息;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探测命令,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一响应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辅助链路为所述点对点辅助链路时,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辅助链路,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链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二链路探测命令,所述第二链路探测命令用于探测所述第二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是否可以成功接收消息;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二链路探测命令。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辅助链路为所述服务器辅助链路时,所述系统还包括服务器,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辅助链路,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服务器发送辅助链路建立请求,所述辅助链路建立请求携带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特征标识,以由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特征标识,将所述辅助链路建立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应答消息,所述应答消息用于应答所述辅助链路建立请求。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辅助链路为所述服务器辅助链路时,所述系统还包括服务器,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辅助链路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各自主动与所述服务器建立连接,形成所述服务器辅助链路。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链路和所述至少一条辅助链路,与所述第二终端传输通话数据包,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链路和所述至少一条辅助链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通话数据包;以及,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链路和所述至少一条辅助链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通话数据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链路和所述至少一条辅助链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通话数据包,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链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多个第一通话数据包,通过所述至少一条辅助链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多个第二通话数据包;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通话数据包和所述多个第二通话数据包完全相同、或者完全不相同、或者部分相同;并且,所述多个第一通话数据包与所述多个第二通话数据的总和包括了所述第一终端采集的所有通话数据包。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链路和所述至少一条辅助链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通话数据包,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检测所述第一终端的上行通话质量参数;
当所述上行通话质量参数在预设范围内时,所述第一终端保持发送的通话数据包的编码速率和编码质量不变;
当所述上行通话质量参数优于所述预设范围,且继续优化时,所述第一终端提高发送的通话数据包的编码速率和编码质量;
当所述上行通话质量参数比所述预设范围差,且继续变差时,所述第一终端降低发送的通话数据包的编码速率和编码质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还被配置为,对通过所述主链路和所述至少一条辅助链路接收的通话数据包进行后处理和播放,所述后处理包括合并、去重与排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主链路接收到的多个第一通话数据包,和从所述辅助链路接收到的多个第二通话数据包具有相同类型的序列号时,所述合并包括:
将所述多个第一通话数据包和所述多个第二通话数据包汇聚在一起,作为合并后的通话数据包。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主链路接收到的多个第一通话数据包,和从所述辅助链路接收到的多个第二通话数据包具有不同类型的序列号时,所述合并包括:
确定所述主链路以及每一个条所述辅助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
根据所述链路质量参数确定最佳通话链路;
将从所述最佳通话链路接收到的通话数据包,作为合并后的通话数据包。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主链路接收到的多个第一通话数据包,和从所述辅助链路接收到的多个第二通话数据包具有不同类型的序列号时,所述合并包括:
将所述第一通话数据包和所述第二通话数据包进行音视频特征融合,获得融合后的通话数据包;
将所述融合后的通话数据包,作为合并后的通话数据包。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辅助链路为所述点对点辅助链路或者所述服务器辅助链路时,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通过WiFi或者蜂窝数据建立所述辅助链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均通过WiFi建立所述辅助链路时,所述辅助链路自建立成功之后始终用于传输通话数据包,直至通话结束。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中的至少一个通过蜂窝数据建立所述辅助链路时,所述辅助链路仅用于在所述主链路出现通话质量异常的过程中传输通话数据包。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终端同时安装有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时,
若所述第一终端当前的通话卡为第一SIM卡,且所述第一终端的移动速率大于速率阈值时,则所述第一终端在使用蜂窝数据建立所述辅助链路的过程中,优先使用所述第二SIM卡的蜂窝数据。
21.一种辅助链路补偿通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过核心网设备连接,建立主链路,所述装置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终端执行如下操作:
响应于辅助链路建立条件,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至少一条辅助链路,所述辅助链路与所述主链路不相同;
通过所述主链路和所述至少一条辅助链路,与所述第二终端传输通话数据包。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链路为:
基于IP协议建立的点对点辅助链路;或者,
基于IP协议建立的服务器辅助链路;或者,
基于基站的核心网链路,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通过基站与所述核心网设备连接;或者,
基于WiFi设备的核心网链路,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通过WiFi设备与所述核心网设备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链路为所述基于基站的核心网链路,或者,所述基于WiFi设备的核心网链路。
24.根据权利要求21~2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链路建立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电话拨打操作;或者,
所述第一终端显示响铃界面;或者,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电话接听操作;或者,
所述第一终端当前处于异常地理位置;或者,
所述第一终端正在由第一异常小区切换至第二异常小区;或者,
所述主链路中,所述第一终端的通话质量异常;
其中,所述异常地理位置、所述第一异常小区以及所述第二异常小区,是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历史通话过程确定的。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话质量异常包括上行通话质量异常,和/或,下行通话质量异常。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辅助链路为所述点对点辅助链路时,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辅助链路,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链路,将所述第一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一链路探测命令,所述第一链路探测命令用于探测所述第一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是否可以成功接收消息;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链路探测命令,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一响应消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辅助链路为所述点对点辅助链路时,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辅助链路,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链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二链路探测命令,所述第二链路探测命令用于探测所述第二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是否可以成功接收消息;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二链路探测命令。
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辅助链路为所述服务器辅助链路时,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辅助链路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送辅助链路建立请求,所述辅助链路建立请求携带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特征标识,以由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特征标识,将所述辅助链路建立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应答消息,所述应答消息用于所述辅助链路建立请求。
29.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辅助链路为所述服务器辅助链路时,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所述辅助链路包括:
当所述主链路建立之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各自主动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形成所述服务器辅助链路。
30.根据权利要求21~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链路和所述至少一条辅助链路,与所述第二终端传输通话数据包,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链路和所述至少一条辅助链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通话数据包;以及,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链路和所述至少一条辅助链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通话数据包。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链路和所述至少一条辅助链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通话数据包,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链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多个第一通话数据包,通过所述至少一条辅助链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多个第二通话数据包;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通话数据包和所述多个第二通话数据包完全相同、或者完全不相同、或者部分相同;并且,所述多个第一通话数据包与所述多个第二通话数据的总和包括了所述第一终端采集的所有通话数据包。
32.根据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主链路和所述至少一条辅助链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通话数据包,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检测所述第一终端的上行通话质量参数;
当所述上行通话质量参数在预设范围内时,所述第一终端保持发送的通话数据包的编码速率和编码质量不变;
当所述上行通话质量参数优于所述预设范围,且继续优化时,所述第一终端提高发送的通话数据包的编码速率和编码质量;
当所述上行通话质量参数比所述预设范围差,且继续变差时,所述第一终端降低发送的通话数据包的编码速率和编码质量。
33.根据权利要求21~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被配置控制所述第一终端执行如下操作:
对通过所述主链路和所述至少一条辅助链路接收的通话数据包进行后处理和播放,所述后处理包括合并、去重与排序。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主链路接收到的多个第一通话数据包,和从所述辅助链路接收到的多个第二通话数据包具有相同类型的序列号时,所述合并包括:
将所述多个第一通话数据包和所述多个第二通话数据包汇聚在一起,作为合并后的通话数据包。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主链路接收到的多个第一通话数据包,和从所述辅助链路接收到的多个第二通话数据包具有不同类型的序列号时,所述合并包括:
确定所述主链路以及每一个条所述辅助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
根据所述链路质量参数确定最佳通话链路;
将从所述最佳通话链路接收到的通话数据包,作为合并后的通话数据包。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主链路接收到的多个第一通话数据包,和从所述辅助链路接收到的多个第二通话数据包具有不同类型的序列号时,所述合并包括:
将所述第一通话数据包和所述第二通话数据包进行音视频特征融合,获得融合后的通话数据包;
将所述融合后的通话数据包,作为合并后的通话数据包。
3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辅助链路为所述点对点辅助链路或者所述服务器辅助链路时,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通过WiFi或者蜂窝数据建立所述辅助链路。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均通过WiFi建立所述辅助链路时,所述辅助链路自建立成功之后始终用于传输通话数据包,直至通话结束。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中的至少一个通过蜂窝数据建立所述辅助链路时,所述辅助链路仅用于在所述主链路出现通话质量异常的过程中传输通话数据包。
40.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终端同时安装有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时,
若所述第一终端当前的通话卡为第一SIM卡,且所述第一终端的移动速率大于速率阈值时,则所述第一终端在使用蜂窝数据建立所述辅助链路的过程中,优先使用所述第二SIM卡的蜂窝数据。
41.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核心网设备与第二终端建立有主链路,所述芯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控制所述第一终端执行如下过程:
响应于辅助链路建立条件,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至少一条辅助链路,所述辅助链路与所述主链路不相同;
通过所述主链路和所述至少一条辅助链路,与所述第二终端传输通话数据包。
CN202010356941.4A 2020-03-12 2020-04-29 一种辅助链路补偿通话的系统、装置及芯片 Active CN1133957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84136.6A CN116390044A (zh) 2020-03-12 2020-04-29 一种辅助链路补偿通话的系统、装置及芯片
EP21768546.0A EP4106479A4 (en) 2020-03-12 2021-03-12 AUXILIARY LINK-BASED CALL COMPENS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AND CHIP
US17/910,724 US20230132875A1 (en) 2020-03-12 2021-03-12 Auxiliary-Link-Based Call Compens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and Chip
PCT/CN2021/080454 WO2021180202A1 (zh) 2020-03-12 2021-03-12 一种辅助链路补偿通话的系统、装置及芯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69865 2020-03-12
CN2020101698656 2020-03-12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84136.6A Division CN116390044A (zh) 2020-03-12 2020-04-29 一种辅助链路补偿通话的系统、装置及芯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95785A true CN113395785A (zh) 2021-09-14
CN113395785B CN113395785B (zh) 2023-04-04

Family

ID=7761647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56941.4A Active CN113395785B (zh) 2020-03-12 2020-04-29 一种辅助链路补偿通话的系统、装置及芯片
CN202310384136.6A Pending CN116390044A (zh) 2020-03-12 2020-04-29 一种辅助链路补偿通话的系统、装置及芯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84136.6A Pending CN116390044A (zh) 2020-03-12 2020-04-29 一种辅助链路补偿通话的系统、装置及芯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32875A1 (zh)
EP (1) EP4106479A4 (zh)
CN (2) CN113395785B (zh)
WO (1) WO202118020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08979A (zh) * 2021-09-29 2021-11-26 深圳市腾讯网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网络加速的方法和装置
CN116709581A (zh) * 2022-10-31 2023-09-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通话补偿方法、终端设备、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6709226A (zh) * 2022-10-31 2023-09-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通信接力方法、电子设备、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14786B (zh) * 2023-07-14 2023-10-3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语音通话网络的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00200B1 (en) * 2008-02-04 2012-06-12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Localized mobile digital TV
WO2017071309A1 (zh) * 2015-10-28 2017-05-0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通话系统、装置和方法
WO2018072202A1 (zh) * 2016-10-21 2018-04-26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呼叫业务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0312287A (zh) * 2018-03-27 2019-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保持语音通话连续性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031537D0 (en) * 2000-12-22 2001-02-07 Pa Consulting Services Feedback control from decoder
CN102348256B (zh) * 2010-07-26 2014-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个无线接入网聚合系统及其实现方法和接入网网元
CN105227892A (zh) * 2015-10-28 2016-01-0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通话系统、装置和方法
CN105897478B (zh) * 2016-04-12 2019-02-0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决策的方法及决策设备
CN110602750B (zh) * 2018-06-12 2023-03-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链路管理、建立、迁移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CN110460801A (zh) * 2019-09-05 2019-11-15 北京云中融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媒体服务器之间数据转发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00200B1 (en) * 2008-02-04 2012-06-12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Localized mobile digital TV
WO2017071309A1 (zh) * 2015-10-28 2017-05-0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通话系统、装置和方法
WO2018072202A1 (zh) * 2016-10-21 2018-04-26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呼叫业务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0312287A (zh) * 2018-03-27 2019-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保持语音通话连续性的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08979A (zh) * 2021-09-29 2021-11-26 深圳市腾讯网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网络加速的方法和装置
CN116709581A (zh) * 2022-10-31 2023-09-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通话补偿方法、终端设备、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6709226A (zh) * 2022-10-31 2023-09-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通信接力方法、电子设备、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6709581B (zh) * 2022-10-31 2024-02-2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通话补偿方法、终端设备、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90044A (zh) 2023-07-04
EP4106479A1 (en) 2022-12-21
CN113395785B (zh) 2023-04-04
EP4106479A4 (en) 2023-07-19
WO2021180202A1 (zh) 2021-09-16
US20230132875A1 (en) 2023-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95785B (zh) 一种辅助链路补偿通话的系统、装置及芯片
US874405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 call redialing
JP4459953B2 (ja) プッシュトークサービスにおけるアプリケーション設定を設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US1169587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creased call quality and success rate
US20020064164A1 (en) Protocol header construction and/or removal for messag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100062776A1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seamless handover method
RU2350046C2 (ru) Способ, схема сети связи, сервер сети связи, терминал и программ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для выбора и изменения режимов работы для голосового соединения с коммутацией пакетов
CN105873241B (zh) 建立通话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US20070133527A1 (en) Communication of data to communication devices
TWI293841B (en) Method for contolling transferring path of data packets of an wireless phone dynamically
WO2019044147A1 (ja) 通話録音システム、通話録音方法および通話録音プログラム
WO2022206550A1 (zh) 一种通话系统、分机和主机
WO2021057425A1 (zh) 媒体流传输质量通知方法和会话边界控制实体
JP4748094B2 (ja) 衛星通信方法、子局及び親局
JP2024510023A (ja) Imsサービスを増強する方法、装置、電子機器、及び記憶媒体
JP6119220B2 (ja) メディア通信装置及びメディア通信システム
CN117202405A (zh) 一种补偿通信方法和系统
US20100081415A1 (e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calls with a single carrier connection
KR20080065401A (ko) 화상 서비스 및 브이오아이피를 이용한 통화 서비스 동시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