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8613A -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8613A
CN116708613A CN202211138192.3A CN202211138192A CN116708613A CN 116708613 A CN116708613 A CN 116708613A CN 202211138192 A CN202211138192 A CN 202211138192A CN 116708613 A CN116708613 A CN 1167086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arm
sliding
synchronous
rotating
spi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381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08613B (zh
Inventor
黄健
陈瑞豪
董绍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3819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86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08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86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086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86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用于简化可折叠机构的结构,实现可折叠终端的轻量化设计。可折叠机构包括基座、同步滑块、第一同步摆臂和第二同步摆臂。同步滑块安装于基座,且可相对基座滑动。同步滑块的第一滑动面和第二滑动面位于同步滑块的相对两侧,且均可相对同步滑块转动。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基座,且滑动连接同步滑块。第一同步摆臂中转动部的第一螺旋面与第一滑动面接触。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基座,且滑动连接同步滑块。第二同步摆臂中转动部的第二螺旋面与第二滑动面接触。其中,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相对基座的转动方向,与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相对基座的转动方向相反。

Description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折叠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柔性显示屏技术的日趋成熟,可折叠终端因其大屏和方便携带等优点而备受用户青睐。目前,可折叠终端往往采用可折叠机构来实现折叠和展开,并利用可折叠机构中的同步组件来实现同步转动,以提高柔性显示屏在折叠和展开过程中的对称性,提高消费者的使用体验。然而,现有的同步组件往往需要大量零部件来实现折叠和展开,导致可折叠机构结构复杂,不利于可折叠终端的轻量化设计。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用于简化可折叠机构的结构,实现可折叠终端的轻量化设计。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叠机构,包括基座和同步组件,同步组件安装于基座。同步组件包括同步滑块、第一同步摆臂和第二同步摆臂。同步滑块安装于基座,且可相对基座滑动,同步滑块包括第一滑动面和第二滑动面,第一滑动面和第二滑动面位于同步滑块的相对两侧,且均可相对同步滑块转动。
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基座,且滑动连接同步滑块。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包括第一螺旋面,第一螺旋面螺旋环绕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的转动中心设置,且与第一滑动面接触。
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基座,且滑动连接同步滑块。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部包括第二螺旋面,第二螺旋面螺旋环绕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的转动中心设置,且与第二滑动面接触。
其中,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相对基座的转动方向,与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相对基座的转动方向相反。
本申请所示可折叠机构的同步组件中,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和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部均滑动连接同步滑块,利用同步滑块的第一滑动面和第一同步摆臂的第一螺旋面相配合,同步滑块的第二滑动面和第二同步摆臂的第二螺旋面相配合,将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和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相对基座的转动,转换成同步滑块相对基座的直线移动,来实现可折叠机构的同步转动,相比于现有利用齿轮实现同步的同步组件,不仅减少了同步组件的部件数量,简化了可折叠机构的结构。
一种实施方式中,同步滑块包括滑动件和第一滚动件,滑动件安装于基座,且可相对基座滑动,第一滚动件安装于滑动件的一侧,且可相对滑动件转动,第一滚动件的外表面形成第一滑动面;
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设有第一螺旋槽,第一螺旋槽螺旋环绕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的转动中心设置,第一螺旋槽的槽壁面形成第一螺旋面;
其中,第一滚动件滑动安装于第一螺旋槽。
本申请所示可折叠机构的同步组件中,利用同步滑块的第一滚动件和第一同步摆臂的第一螺旋槽形成凸轮副,将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相对基座的转动,转换成同步滑块相对基座的直线移动,来实现可折叠机构的同步转动。由于第一滚动件可相对滑动件转动,滚动件可将现有的滑动摩擦转换成移动摩擦,减少了第一滚动件与第一螺旋槽的槽壁之间的磨损,有利于保证同步组件的同步精度。
一种实施方式中,同步滑块包括滑动件和两个第一滚动件,滑动件安装于基座,且可相对基座滑动,滚动件安装于滑动件,且可相对滑动件转动,两个第一滚动件间隔安装于滑动件的一侧,两个第一滚动件的外表面形成第一滑动面;
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设有第一螺旋凸起,第一螺旋凸起螺旋环绕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的转动中心设置,第一螺旋凸起包括两个第一螺旋侧面,两个第一螺旋侧面相背设置,两个第一螺旋侧面形成第一螺旋面;
其中,第一螺旋凸起滑动连接于两个第一滚动件之间,两个第一螺旋侧面分别与两个第一滚动件的外表面接触。
本申请所示可折叠机构的同步组件中,利用同步滑块的两个第一滚动件和第一同步摆臂的第一螺旋凸起形成凸轮副,将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相对基座的转动,转换成同步滑块相对基座的直线移动,来实现可折叠机构的同步转动。由于两个第一滚动件可相对滑动件转动,滚动件可将现有的滑动摩擦转换成移动摩擦,减少了第一滚动件与第一螺旋槽的槽壁之间的磨损,有利于保证同步组件的同步精度。
一种实施方式中,同步滑块还包括第二滚动件,第二滚动件安装于滑动件的另一侧,且可相对滑动件转动,第二滚动件的外表面形成第二滑动面;
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部设有第二螺旋槽,第二螺旋槽螺旋环绕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的转动中心设置,第二螺旋槽的槽壁面形成第二螺旋面;
其中,第二滚动件滑动安装于第二螺旋槽。
本申请所示可折叠机构的同步组件中,利用同步滑块的第二滚动件和第二同步摆臂的第二螺旋槽形成凸轮副,将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相对基座的转动,转换成同步滑块相对基座的直线移动,来实现可折叠机构的同步转动。由于第二滚动件可相对滑动件转动,滚动件可将现有的滑动摩擦转换成移动摩擦,减少了第二滚动件与第二螺旋槽的槽壁之间的磨损,有利于保证同步组件的同步精度。
一种实施方式中,同步滑块还包括两个第二滚动件,两个第二滑动件间隔安装于滑动件的另一侧,且均可相对滑动件转动,两个第二滚动件的外表面形成第二滑动面;
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部设有第二螺旋凸起,第二螺旋凸起螺旋环绕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的转动中心设置,第二螺旋凸起包括两个第二螺旋侧面,两个第二螺旋侧面相背设置,两个第二螺旋侧面形成第二螺旋面;
其中,第二螺旋凸起滑动连接于两个第二滚动件之间,两个第二螺旋侧面分别与两个第二滚动件的外表面接触。
本申请所示可折叠机构的同步组件中,利用同步滑块的两个第一滚动件和第一同步摆臂的第一螺旋凸起形成凸轮副,将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相对基座的转动,转换成同步滑块相对基座的直线移动,来实现可折叠机构的同步转动。由于两个第一滚动件可相对滑动件转动,滚动件可将现有的滑动摩擦转换成移动摩擦,减少了第一滚动件与第一螺旋槽的槽壁之间的磨损,有利于保证同步组件的同步精度。
一种实施方式中,滑动件设有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分别位于滑动件的相对两侧,第一滚动件套设于第一安装柱,且可相对第一安装柱转动,以使第一滚动件可相对滑动件转动,第二滚动件套设于第二安装柱,且可相对第二安装柱转动,以使第二滚动件可相对滑动件转动。
一种实施方式中,沿第一滚动件靠近滑动件向第一滚动件远离滑动件的方向上,第一滚动件的宽度不变。其中,第一滚动件可呈圆柱形,第一滚动件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或者,沿第一滚动件靠近滑动件向第一滚动件远离滑动件的方向上,第一滚动件的宽度逐渐变大,其中,第一滚动件可呈圆锥台形,有助于提高同步组件的传动精度。
或者,第一滚动件的外表面为球形面。其中,第一滚动件可呈半球形,以增加第一滚动件与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第一滚动件与第一同步摆臂之间的压力。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相对基座转动时,第一螺旋面相对第一滑动面滑动,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带动同步滑块相对基座滑动,第二滑动面相对第二螺旋面滑动,同步滑块带动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相对基座转动,以实现第一同步摆臂和第二同步摆臂之间的同步转动。
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相对基座转动时,第二螺旋面相对第二滑动面滑动,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部带动同步滑块相对基座滑动,第一滑动面相对第一螺旋面滑动,同步滑块带动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相对基座转动,以实现第一同步摆臂和第二同步摆臂之间的同步转动。
一种实施方式中,基座包括轴盖、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轴盖设有安装槽,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均安装于安装槽,并平行且间隔设置。
同步滑块套设于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且可相对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滑动,以实现同步滑块与基座之间的滑动连接。其中,第一滑动面位于同步滑块靠近第一转动轴的一侧,第二滑动面位于同步滑块靠近第二转动轴的一侧。
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套设于第一转动轴,且可相对第一转动轴转动,以实现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与基座之间的转动连接。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部套设于第二转动轴,且可相对第二转动轴转动,以实现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部与基座之间的转动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可折叠机构还包括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安装于基座。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第一同步摆臂的滑动部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架,第二同步摆臂的滑动部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
第一固定架相对基座转动时,带动第一同步摆臂的滑动部相对第一固定架滑动,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相对基座转动,第一同步摆臂带动同步滑块相对基座滑动,同步滑块带动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相对基座转动,第二同步摆臂的滑动部相对第二固定架滑动,进而带动第二固定架相对基座转动,以实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之间的同步转动。
第二固定架相对基座转动时,带动第二同步摆臂的滑动部相对第二固定架滑动,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相对基座转动,第二同步摆臂带动同步滑块相对基座滑动,同步滑块带动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相对基座转动,第一同步摆臂的滑动部相对第一固定架滑动,进而带动第一固定架相对基座转动,以实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之间的同步转动。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架设有第一滑孔,第一同步摆臂的滑动部穿设于第一滑孔,且可在第一滑孔内相对第一固定架滑动,以实现第一同步摆臂的滑动部与第一固定架之间的滑动连接;
第二固定架设有第二滑孔,第二同步摆臂的滑动部穿设于第二滑孔,且可在第二滑孔内相对第二固定架滑动,以实现第二同步摆臂的滑动部与第二固定架之间的滑动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可折叠机构的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主摆臂、第一副摆臂、第二主摆臂和第二副摆臂。
第一主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第一主摆臂的滑动部滑动且转动连接基座,第一副摆臂的滑动部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架,第一副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基座。
第一固定架相对基座转动时,第一固定架带动第一主摆臂的转动部相对第一固定架转动,第一主摆臂的滑动部相对基座滑动且转动,第一固定架还带动第一副摆臂的滑动部相对第一固定架滑动,第一副摆臂的转动部相对基座转动。
第二主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第二主摆臂的滑动部滑动且转动连接基座,第二副摆臂的滑动部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第二副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基座。
第二固定架相对基座转动时,第二固定架带动第二主摆臂的转动部相对第二固定架转动,第二主摆臂的滑动部相对基座滑动且转动,第二固定架还带动第二副摆臂的滑动部相对第二固定架滑动,第二副摆臂的转动部相对基座转动。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副摆臂的滑动部还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第一副摆臂的转动部还滑动连接基座。第一固定架相对基座转动时,第一固定架带动第一副摆臂的滑动部相对第一固定架滑动且转动,第一副摆臂的转动部相对基座滑动且转动。
第二副摆臂的滑动部还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第二副摆臂的转动部还滑动连接基座。第二固定架相对基座转动时,第二固定架带动第二副摆臂的滑动部相对第二固定架滑动且转动,第二副摆臂的转动部相对基座滑动且转动。
一种实施方式中,可折叠机构还包括阻尼组件,阻尼组件安装于基座。阻尼组件包括阻尼件、第一阻尼摆臂和第二阻尼摆臂。阻尼件安装于基座。第一阻尼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阻尼件,第一阻尼摆臂的滑动部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第二阻尼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阻尼件,第二阻尼摆臂的滑动部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
第一固定架相对基座转动时,第一阻尼摆臂的滑动部相对第一固定架滑动且转动,第一阻尼摆臂的转动部相对阻尼件转动。第二固定架相对基座转动时,第二阻尼摆臂的滑动部相对第二固定架滑动且转动,第二阻尼摆臂的转动部相对阻尼件转动。第一阻尼摆臂的转动部和第二阻尼摆臂的转动部相对阻尼件转动时,阻尼件提供阻尼力,用户在使用可折叠终端的过程中,比如可折叠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或展平状态时,以及可折叠终端在折叠状态和展平状态之间切换时,用户可明显感受到阻尼力,用户可以体验到较佳的手感,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叠终端,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上述任一种可折叠机构,可折叠机构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本申请所示可折叠终端的可折叠机构中,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和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部均滑动连接同步滑块,利用同步滑块的第一滑动面和第一同步摆臂的第一螺旋面相配合,同步滑块的第二滑动面和第二同步摆臂的第二螺旋面相配合,将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和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相对基座的转动,转换成同步滑块相对基座的直线移动,来实现可折叠机构的同步转动,相比于现有利用齿轮实现同步的同步组件,不仅减少了同步组件的部件数量,简化了可折叠机构的结构,实现可折叠终端的轻量化设计,有助于实现可折叠终端的小型化设计。
一种实施方式中,可折叠终端还包括显示屏,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部分、第二显示部分和可折叠部分,可折叠部分连接于第一显示部分和第二显示部分之间,第一显示部分安装于第一壳体,第二显示部分安装于第二壳体,可折叠部分与可折叠机构相对设置。
本申请所示可折叠终端中,利用同步组件来实现可折叠机构的同步传动,提高了显示屏在折叠和展开过程中的对称性,提高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可折叠终端在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可折叠终端在第二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可折叠终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可折叠终端中可折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可折叠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可折叠装置中可折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可折叠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可折叠机构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可折叠机构中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连接组件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7所示可折叠机构中阻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7所示可折叠机构中同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可折叠终端中可折叠机构的同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终端1000在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在第二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可折叠终端10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多媒体播放器、电子书阅读器、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或可穿戴设备等可折叠的电子产品。本实施例中,可折叠终端1000为可折叠手机。即,可折叠终端1000为可以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的手机。
其中,为了便于描述,定义图2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的长度方向为X轴方向,可折叠终端1000的长度方向为Y轴方向,可折叠终端1000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两两相互垂直。示例性的,可折叠终端1000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平行于Y轴方向。即,可折叠终端1000能够绕Y轴方向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平行和垂直等关于相对位置关系的限定词,均是针对当前工艺水平而言的,而不是数学意义上绝对的严格的定义,允许存在少量偏差,近似于平行和近似于垂直均可以。例如,A与B平行,是指A与B之间平行或者近似于平行,A与B之间的夹角在0度~10度之间均可。例如,A与B垂直,是指A与B之间垂直或者近似于垂直,A与B之间的夹角在80度~100度之间均可。
其中,图1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处于折叠状态,可折叠终端1000沿X轴方向上的尺寸较小,可折叠终端1000便于携带。图2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均处于展开状态。示例性的,图2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的展开角度α为180度。换言之,图2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处于展平状态。此时,可折叠终端1000沿X轴方向上的尺寸较大,可折叠终端1000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举例说明的角度均允许存在少许偏差。例如,图2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的展开角度α为180度是指,α可以为180度,也可以大约为180度,比如170度、175度、185度和190度等。后文中举例说明的角度可做相同理解。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为可发生一次折叠的终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折叠终端1000也可以为可发生多次(两次以上)折叠的终端。此时,可折叠终端1000可以包括多个部分,相邻两个部分可相对靠近折叠至可折叠终端1000处于折叠状态,相邻两个部分也可相对背离展开至可折叠终端1000处于展开状态。
请一并参阅图3,图3是图2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可折叠终端1000包括可折叠装置100和显示屏200,显示屏200安装于可折叠装置100。显示屏200包括背离可折叠装置100的显示面(图未标),显示面用以显示文字、图像或视频等信息。本实施例中,显示屏200包括第一显示部分210、第二显示部分220和可折叠部分230,可折叠部分230连接于第一显示部分210和第二显示部分220之间。其中,可折叠部分230可绕Y轴方向发生弯折。
如图1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处于折叠状态时,可折叠装置100和显示屏200均处于折叠状态,第一显示部分210和第二显示部分220相对设置,可折叠部分230发生弯折。此时,显示屏200的外露面积比较少,可大大降低显示屏200被损坏的概率,实现对显示屏200的有效保护。
如图2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处于展平状态时,可折叠装置100和显示屏200均处于展平状态,第一显示部分210和第二显示部分220相对展平,可折叠部分230不发生弯折而展平。此时,第一显示部分210、第二显示部分220和可折叠部分230之间的夹角均为α,显示屏200具有大面积的显示区域,实现可折叠终端1000的大屏显示,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采用向内折叠的方式进行折叠,可折叠终端1000处于折叠状态时,显示屏200位于可折叠装置100的内侧。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折叠终端1000也可以采用向外折叠的方式进行折叠,可折叠终端1000处于折叠状态时,显示屏200位于可折叠装置100的外侧。
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图4是图3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中可折叠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可折叠装置1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可折叠装置100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以及可折叠机构130,可折叠机构130连接于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之间,以实现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之间的转动连接。具体的,第一壳体110承载第一显示部分210,第二壳体120承载第二显示部分220。换言之,第一显示部分210安装于第一壳体110,第二显示部分220安装于第二壳体120。其中,可折叠机构130与可折叠部分230相对设置。
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可通过可折叠机构130相对转动,使得可折叠装置100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相互切换。具体的,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可相对转动至相对设置,以使可折叠装置100处于折叠状态,如图1所示。此时,可折叠机构130处于折叠状态。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也可相对转动至相对展平,以使可折叠终端1000处于展平状态,如图2所示。示例性的,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之间的夹角为α。此时,可折叠机构130处于展平状态。
第一壳体110设有第一收容槽1101,第一收容槽1101位于第一壳体110朝向第二壳体120的一侧。第一收容槽1101的开口位于第一壳体110的顶面。第一收容槽1101自第一壳体110的顶面向底面的方向凹陷,且贯穿第一壳体110的右侧面。
第二壳体120和第一壳体110的结构相同,且关于可折叠机构130镜像对称。第二壳体120设有第二收容槽1201,第二收容槽1201位于第二壳体120朝向第一壳体110的一侧。第二收容槽1201的开口位于第二壳体120的顶面。第二收容槽1201自第二壳体120的顶面向底面的方向凹陷,且贯穿第二壳体120朝向第一壳体110的侧面。
可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平状态时,即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之间的夹角为α时,第一收容槽1101和第二收容槽1201围合形成收容空间1301。可折叠机构130安装于收容空间1301。其中,部分可折叠机构130安装于第一壳体110的第一收容槽1101,部分可折叠机构130安装于第二壳体120的第二收容槽1201。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描述可折叠终端1000时所采用“顶”、“底”、“左”、“右”、“前”和“后”等方位用词主要依据可折叠终端1000于附图2中的展示方位进行阐述,以朝向Z轴正方向为“顶”,以朝向Z轴负方向为“底”,以朝向X轴正方向为“右”,以朝向X轴负方向为“左”,以朝向Y轴正方向为“后”,以朝向Y轴负方向为“前”,其并不形成对可折叠终端1000于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方位的限定。
应当理解的是,现有的可折叠机构中,往往需要包括众多结构件的同步组件来实现可折叠机构的同步转动。比如,同步组件可采用齿轮啮合传动的设计,需要设置四个齿轮啮合传动,通过相邻齿轮之间的啮合,来实现可折叠机构的同步传动,然而同步组件的结构复杂,而且齿轮直径过小易产生断齿等强度不足问题,不利于实现可折叠终端的轻量化和小型化设计。或者,同步组件可采用螺旋传动的设计,需要在转轴上设置螺旋槽,两个转轴间设置同步块,同步块设置有凸部,凸部与螺旋槽组成螺旋副,通过螺旋副将转轴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同步块的直线运动,来实现可折叠机构的同步传动,然而凸部和螺旋槽的接触面易磨损,同步组件的传动精度损失严重,降低了可折叠机构的使用可靠性,而且凸部和螺旋槽的配合尺寸无法调整,对加工精度要求较好,难以满足加工过程中的经济性要求。
接下来,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中可折叠机构130的结构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6和图7,图6是图5所示可折叠装置100中可折叠机构130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可折叠机构13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可折叠机构130包括基座10、连接组件20、阻尼组件30和同步组件40。连接组件20、阻尼组件30和同步组件40均安装于基座10,且均可相对基座10折叠或展开。阻尼组件30与连接组件20滑动且转动连接。同步组件40与连接组件20滑动连接。示例性的,基座10沿Y轴方向延伸。
可折叠机构130处于折叠状态时,连接组件20、阻尼组件30和同步组件40均处于折叠状态。可折叠机构130处于展开状态时,连接组件20、阻尼组件30和同步组件40均处于展开状态。可折叠机构130自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连接组件20、阻尼组件30和同步组件40均自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可折叠机构130自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连接组件20、阻尼组件30和同步组件40均自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
连接组件20包括第一固定架21、第二固定架22、第一主摆臂23、第二主摆臂24、第一副摆臂25和第二副摆臂26。第一固定架21位于基座10的一侧,第二固定架22位于基座10的另一侧。第一主摆臂23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1,并滑动且转动连接基座10。第二主摆臂24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2,并滑动且转动连接基座10。第一副摆臂25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1,并滑动且转动连接基座10。第二副摆臂26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2,并滑动且转动连接基座10。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副摆臂25也可以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1,和/或,第一副摆臂25也可以转动连接基座,和/或,第二副摆臂26也可以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2,和/或,第二副摆臂26也可以转动连接基座10。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和/或”是指“和”和“或”的情况均可。比如,A和/或B包括仅有A存在、仅有B存在、以及A和B同时存在三种情况,后文关于“和/或”的描述可做相同理解。
其中,连接组件20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时,第一固定架21、第一主摆臂23和第一副摆臂25相对基座10转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二固定架22、第二主摆臂24和第二副摆臂26相对基座10转动的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
示例性的,连接组件20自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第一固定架21、第一主摆臂23和第一副摆臂25相对基座1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固定架22、第二主摆臂24和第二副摆臂26相对基座1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连接组件20自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第一主摆臂23和第一副摆臂25相对基座1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二主摆臂24和第二副摆臂26相对基座1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20为一个。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组件20可以有多个,多个连接组件20可沿Y轴方向彼此间隔排布,本申请对连接组件20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制。需要说明的是,任意两个连接组件20也可以是相同或相似的组件、对称或部分对称的结构、或者不同的结构。各连接组件20中各个部件的基础结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部件与组件之外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均可以参照下文中连接组件20的相关设计,在各个部件的细节结构或位置排布上可以不同。其中,多个连接组件20的第一固定架21可以为彼此独立的结构件,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件的多个部分。和/或,多个连接组件20的第二固定架22可以为彼此独立的结构件,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件的多个部分。
阻尼组件30与第一固定架21和第二固定架22均滑动且转动连接。在连接组件20相对基座10折叠或展开过程中,阻尼组件30可提供阻尼力。用户在使用可折叠终端1000的过程中,比如可折叠终端1000处于折叠状态或展平状态,以及可折叠终端1000在折叠状态和展平状态之间切换时,用户可以明显感受到阻尼组件30提供的阻尼力,用户可以体验到较佳的手感,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中,阻尼组件30包括阻尼件31、第一阻尼摆臂32和第二阻尼摆臂33。阻尼件31安装于基座10。第一阻尼摆臂32转动连接阻尼件31,并滑动且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架21。第二阻尼摆臂33转动连接阻尼件31,并滑动且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架2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阻尼组件30为一个。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阻尼组件30可以有多个,多个阻尼组件30可沿Y轴方向彼此间隔排布,本申请对阻尼组件30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制。需要说明的是,任意两个阻尼组件30也可以是相同或相似的组件、对称或部分对称的结构、或者不同的结构。各阻尼组件30中各个部件的基础结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部件与组件之外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均可以参照下文中阻尼组件30的相关设计,在各个部件的细节结构或位置排布上可以不同。
同步组件40与第一固定架21和第二固定架22均滑动连接。在连接组件20相对基座10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同步组件40可实现第一固定架21和第二固定架22之间的同步转动。用户在使用可折叠终端1000的过程中,比如可折叠终端1000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时,同步组件40可实现可折叠机构130的同步传动,提高显示屏200在折叠和展开过程中的对称性,提高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中,同步组件40包括同步滑块41、第一同步摆臂42和第二同步摆臂43。同步滑块41滑动安装于基座10。第一同步摆臂42滑动连接同步滑块41,且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1。第二同步摆臂43滑动连接同步滑块41,且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同步组件40为一个。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阻尼组件30可以有多个,多个同步组件40可沿Y轴方向彼此间隔排布,本申请对同步组件40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制。需要说明的是,任意两个同步组件40也可以是相同或相似的组件、对称或部分对称的结构、或者不同的结构。各同步组件40中各个部件的基础结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部件与组件之外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均可以参照下文中同步组件40的相关设计,在各个部件的细节结构或位置排布上可以不同。
请参阅图7和图8,图8是图7所示可折叠机构130中基座10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基座10包括轴盖11、第一转动轴12和第二转动轴13,第一转动轴12和第二转动轴13均安装于轴盖11。其中,第一转动轴12和第二转动轴13均平行于Y轴方向,沿X轴方向上,第一转动轴12和第二转动轴13间隔设置。
轴盖11设有滑动槽111,滑动槽111的开口位于轴盖11的顶面。滑动槽111自轴盖11的顶面向底面的方向(图示Z轴负方向)凹陷。其中,滑动槽111为弧形槽。即,滑动槽111的槽底壁面为弧形面。具体的,滑动槽111包括两个第一槽侧壁(图未标),沿Y轴方向上,两个第一槽侧壁间隔且间隔设置。每一第一槽侧壁设有滑块14,滑块14自一个第一槽侧壁向另一个第一槽侧壁的方向(图示Y轴方向)延伸,且与另一个第一槽侧壁间隔设置。其中,滑块14呈弧形板状,且朝Z轴负方向凹陷。即,滑块14的顶面和底面均为弧形面,且均朝Z轴负方向凹陷。示例性的,两个滑块14的轴心均平行于Y轴,且同轴心。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及的“同轴心”是指轴心的延长线彼此重合。比如,A与B同轴心是指,A的轴心的延长线与B的轴心的延长线重合,后文有关“同轴心”的描述可做相同理解。
本实施例中,滑动槽111有四个,四个滑动槽111分别为第一滑动槽112、第二滑动槽113、第三滑动槽114和第四滑动槽115。具体的,第一滑动槽112和第三滑动槽114位于轴盖11的左侧。第三滑动槽114位于第一滑动槽112朝向Y轴负方向的一侧,且与第一滑动槽112间隔设置。第二滑动槽113和第四滑动槽115位于轴盖11的右侧。第四滑动槽115位于第二滑动槽113朝向Y轴正方向的一侧,且与第二滑动槽113间隔设置。沿X轴方向上,第一滑动槽112和第四滑动槽115间隔且相对设置,第二滑动槽113和第三滑动槽114间隔且相对设置。
此外,轴盖11还设有安装槽116,安装槽116的开口位于轴盖11的顶面。安装槽116自轴盖11的顶面向底面的方向(图示Z轴负方向)凹陷。具体的,安装槽116位于滑动槽111朝向Y轴负方向的一侧,且与滑动槽111间隔设置。其中,安装槽116包括两个第二槽侧壁(图未标)和槽底壁(图未标),沿Y轴方向上,两个第二槽侧壁间隔设置,槽底壁连接于两个第二槽侧壁之间。每一第二槽侧壁设有第一安装孔(图未标)和第二安装孔(图未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均沿Y轴方向延伸。第二安装孔位于第一安装孔朝向X轴正方向的一侧,且与第一安装孔间隔设置。其中,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均为圆孔,两个第二槽侧壁的第一安装孔同轴心设置,两个第二槽侧壁的第二安装孔同轴心设置。
安装槽116的槽底壁设有安装凸块(图未标),安装凸块自安装槽116的槽底壁向轴盖11的顶面的方向(图示Z轴正方向)延伸。安装凸块设有第一通孔(图未标)和第二通孔(图未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沿Y轴方向贯穿安装凸块。第二通孔位于第一通孔朝向X轴正方向的一侧,且与第一通孔间隔设置。其中,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为圆孔,第一通孔与第一安装孔同轴心设置,第二通孔与第二安装孔同轴心设置。
第一转动轴12和第二转动轴13均安装于轴盖11的安装槽116。具体的,第一转动轴12穿设于第一通孔,第一转动轴12的两个端部分别安装于两个第一安装孔。第二转动轴13穿设于第二通孔,第二转动轴13的两个端部分别安装于两个第二安装孔。其中,第一转动轴12和第二转动轴13均为圆轴,第一转动轴12与第一安装孔同轴心,第二转动轴13与第二安装孔同轴心。
请参阅图9和图10,图9是图7所示可折叠机构130中连接组件20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连接组件20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固定架21设有安装缺口211和第一滑孔212。安装缺口211的开口位于第一固定架21的右侧面。安装缺口211自第一固定架21的右侧面向左侧面的方向(图示X轴负方向)凹陷,且贯穿第一固定架21的顶面和底面。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安装缺口211也可以不贯穿第一固定架21的顶面,和/或,安装缺口211也可以不贯穿第一固定架21的顶面。
安装缺口21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图未标)和连接于两个侧壁之间的底壁(图未标)。安装缺口211的底壁凸设有安装凸台(图未示),安装凸台位于两个侧壁之间,且与两个侧壁均间隔设置。安装凸台设有通孔(图未示),沿Y轴方向,通孔贯穿安装凸台。其中,通孔为圆孔,通孔的轴心平行于Y轴方向。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安装缺口211的底壁也可以不凸设有安装凸台。
本实施例中,安装缺口211有三个,三个安装缺口211分别为第一安装缺口213、第二安装缺口214和第三安装缺口215。第二安装缺口214位于第一安装缺口213朝向Y轴负方向的一侧,且与第一安装缺口213间隔设置。第三安装缺口215位于第二安装缺口214背离第一安装缺口213的一侧,且与第二安装缺口214间隔设置。其中,第二安装缺口214和第三安装缺口215中,安装凸台的通孔均为长条形孔。
此外,第一安装缺口213的两个侧壁均凹设有安装孔(图未示)。一个安装孔自第一安装缺口213的一个侧壁沿Y轴正方向凹陷,另一个安装孔自第一安装缺口213的另一个侧壁沿Y轴负方向凹陷。其中,两个安装孔为圆孔,两个安装孔的轴心均平行于Y轴方向。示例性的,两个安装孔均和安装凸台的通孔同轴心。
第一滑孔212位于第二安装缺口214和第三安装缺口215之间,且与第二安装缺口214和第三安装缺口215均间隔设置。第一滑孔212的开口位于第一固定架21的右侧面。第一滑孔212自第一固定架21的右侧面向左侧面的方向凹陷,且贯穿第一固定架21的左侧面。应当理解的是,第一滑孔212并不仅限于图示方孔,也可以为圆孔或异形孔等。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孔212也可以不贯穿第一固定架21的左侧面。
本实施例中,第一主摆臂23包括转动部231、连接部232和滑动部233,连接部232固定连接于转动部231和滑动部233之间。其中,转动部231、连接部232和滑动部233可一体成型。
转动部231的结构与第一安装缺口213的结构相适配。转动部231包括两个子转动部234,两个子转动部234沿Y轴方向间隔排布。每一子转动部234均设有通孔(图未标),沿Y轴方向上,通孔贯穿子转动部234。其中,两个子转动部234的通孔均为圆孔,通孔的轴心平行于Y轴方向。示例性的,两个子转动部234的通孔同轴心。
此外,连接组件20还包括第一转轴271,第一转轴271穿设于两个子转动部234的通孔和第一安装缺口213中安装凸台的通孔,第一转轴271的两端分别安装于第一安装缺口213中两个侧壁的安装孔,且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安装孔的孔壁。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271为圆轴,第一转轴271的轴心平行于Y轴方向。示例性的,第一转轴271与两个子转动部234的通孔、第一安装缺口213中安装凸台的通孔以及第一安装缺口213中两个侧壁的安装孔均同轴心。其中,两个子转动部234均可相对第一转轴271转动,以实现转动部231与第一转轴271之间的转动连接,从而实现第一主摆臂23的转动部231与第一固定架21之间的转动连接,进而实现第一主摆臂23与第一固定架21之间的转动连接。
连接部232呈平面板状。请一并参阅图8,滑动部233的结构与第一滑动槽112的结构相适配。其中,滑动部233的底面为弧形面。滑动部233设有两个滑槽235,每一滑槽235的开口均位于滑动部233的顶面。每一滑槽235均自滑动部233的顶面向底面的方向(图示Z轴负方向)凹陷。一个滑槽235位于滑动部233的前端,且贯穿滑动部233的前端面,另一个滑槽235位于滑动部233的后端,且贯穿滑动部233的后端面。其中,滑槽235为与滑块14相适配的弧形槽,滑槽235的轴心平行于Y轴方向,且两个滑槽235同轴心。
第一滑动槽112中两个滑块14可分别在滑动部233中两个滑槽235内滑动且转动,从而滑动部233可在第一滑动槽112内滑动且转动,以实现第一主摆臂23的滑动部233与基座10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进而实现第一主摆臂23与基座10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其中,滑动部233中两个滑槽235与第一滑动槽112中两个滑块14同轴心。
本实施例中,第一副摆臂25包括滑动部251、过渡部252和转动部253,过渡部252固定连接于滑动部251和转动部253之间。其中,滑动部251、过渡部252和转动部253可一体成型。
滑动部251的结构与第二安装缺口214的结构相适配。滑动部251包括两个子滑动部254,两个子滑动部254沿Y轴方向间隔排布。每一子滑动部254均设有通孔(图未标),沿Y轴方向上,通孔贯穿子滑动部254。其中,两个子转动部234的通孔均为圆孔,通孔的轴心平行于Y轴方向。示例性的,两个子转动部234的通孔同轴心。
此外,连接组件20还包括第一销轴281,第一销轴281穿设于两个子滑动部254的通孔和第二安装缺口214中安装凸台的通孔,且固定连接于两个子滑动部254的通孔的孔壁。本实施例中,第一销轴281为圆轴,第一销轴281的轴心平行于Y轴方向。示例性的,第一销轴281与两个子滑动部254的通孔同轴心。其中,第一销轴281可在第二安装缺口214中安装凸台的通孔内相对第一固定架21滑动且转动,以使两个子滑动部254可相对第一固定架21滑动且转动,以实现滑动部251与第一固定架21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进而实现第一副摆臂25与第一固定架21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
过渡部252呈平面板状。请一并参阅图8,转动部253的结构与第三滑动槽114的结构相适配。其中,转动部253的底面为弧形面。转动部253设有两个滑槽255,每一滑槽255的开口均位于转动部253的顶面。每一滑槽255均自转动部253的顶面向底面的方向(图示Z轴负方向)凹陷。一个滑槽255位于转动部253的前端,且贯穿转动部253的前端面,另一个滑槽255位于转动部253的后端,且贯穿转动部253的后端面。其中,滑槽255为与滑块14相适配的弧形槽,滑槽255的轴心平行于Y轴方向,且两个滑槽255同轴心。
第三滑动槽114中两个滑块14可分别在转动部253中两个滑槽255内滑动且转动,从而转动部253可在第三滑动槽114内滑动且转动,以实现第一副摆臂25的转动部253与基座10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进而实现第一副摆臂25与基座10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其中,转动部253中两个滑槽255与第三滑动槽114中两个滑块14同轴心。
本申请所示可折叠机构130中,第一固定架21相对基座10转动时,带动第一主摆臂23相对第一固定架21转动,并相对基座10滑动且转动,还带动第一副摆臂25相对第一固定架21滑动且转动,并相对基座10滑动且转动。
第二固定架22设有三个安装缺口221和第二滑孔222,三个安装缺口221分别为第一安装缺口223、第二安装缺口224和第三安装缺口225。第二安装缺口224位于第一安装缺口223朝向Y轴正方向的一侧,且与第一安装缺口223间隔设置。第三安装缺口225位于第一安装缺口223背离第二安装缺口224的一侧,且与第一安装缺口223间隔设置。第二滑孔222位于第一安装缺口223和第三安装缺口225之间,且与第一安装缺口223和第三安装缺口225均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缺口223、第二安装缺口224、第三安装缺口225和第二滑孔222的结构可分别参照第一固定架21中第一安装缺口213、第二安装缺口214、第三安装缺口215和第一滑孔212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其中,安装缺口221和第二滑孔222的开口均位于第二固定架22的左侧面。
第二主摆臂24包括转动部241、连接部242和滑动部243,连接部242固定连接于转动部241和滑动部243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二主摆臂24的结构、以及第二主摆臂24与第二固定架22和基座10之间的配合关系可参阅第一主摆臂23的结构、以及第一主摆臂23与第一固定架21和基座10之间的配合关系的相关描述。
转动部241的结构与第一安装缺口223的结构相适配。此外,连接组件20还包括第二转轴272,第二转轴272的结构、第二转轴272与转动部241之间的配合关系、以及第二转轴272和第二固定架22之间的配合关系,可参照上文中第一转轴271的结构、第一转轴271与转动部231之间的配合关系、以及第一转轴271与第一固定架21之间的配合关系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其中,转动部241的两个子转动部244均可相对第二转轴272转动,以实现转动部241与第二转轴272之间的转动连接,进而实现第二主摆臂24的转动部241与第二固定架22之间的转动连接,进而实现第二主摆臂24与第二固定架22之间的转动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8,滑动部243的结构与第二滑动槽113的结构相适配。其中,滑动部243设有两个滑槽245。第二滑动槽113中两个滑块14可分别在滑动部243的两个滑槽245内滑动且转动,从而滑动部243可在第二滑动槽113内滑动且转动,以实现第二主摆臂24与基座10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其中,滑动部233中两个滑槽245与第二滑动槽113中两个滑块14同轴心。
请参阅图9和图10,第二副摆臂26包括滑动部261、过渡部262和转动部263,过渡部262固定连接于滑动部261和转动部263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二副摆臂26的结构、第二副摆臂26与第二固定架22之间的配合关系、以及第二副摆臂26与基座10之间的配合关系可参阅第一副摆臂25的结构、第一副摆臂25与第一固定架21之间的配合关系、以及第一副摆臂25与基座10之间的配合关系的相关描述。
滑动部261的结构与第二安装缺口224的结构相适配。此外,连接组件20还包括第二销轴282,第二销轴282的结构、第二销轴282与第二固定架22之间的配合关系、以及第二销轴282与滑动部261之间的配合关系,可参阅第一销轴281的结构、第一销轴281与第一固定架21之间的配合关系、以及第一销轴281与滑动部251之间的配合关系的相关描述。其中,第二销轴282可在第二安装缺口224中安装凸台的通孔内相对第二固定架22滑动且转动,以使滑动部261的两个子滑动部264可相对第二固定架22滑动且转动,以实现滑动部261与第二固定架22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进而实现第二副摆臂26与第二固定架22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8,转动部263的结构与第四滑动槽115的结构相适配。其中,转动部263设有两个滑槽265。第四滑动槽115中两个滑块14可分别在转动部263中两个滑槽265内滑动且转动,从而转动部263可在第四滑动槽115内滑动且转动,以实现第二副摆臂26的转动部263与基座10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进而实现第二副摆臂26与基座10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其中,转动部263中两个滑槽265与第四滑动槽115中两个滑块14同轴心。
本申请所示可折叠机构130中,第二固定架22相对基座10转动时,带动第二主摆臂24相对第二固定架22转动,并相对基座10滑动且滑动,还带动第二副摆臂26相对第二固定架22滑动且转动,并相对基座10转动。
请参阅图8和图11,图11是图7所示可折叠机构130中阻尼组件30的结构示意图。
阻尼件31包括两个阻尼体34、两个第一阻尼弹簧35和两个第二阻尼弹簧36,两个阻尼体34、两个第一阻尼弹簧35和两个第二阻尼弹簧36均安装于轴盖11的安装槽116。沿Y轴方向上,两个阻尼体34间隔且相背设置。两个第一阻尼弹簧35和两个第二阻尼弹簧36均安装于两个阻尼体34之间。沿X轴方向上,两个第二阻尼弹簧36位于两个第一阻尼弹簧35的相对两侧。
每一阻尼体34均设有两个阻尼轴部341和两个铰接部342。两个阻尼轴部341均设于一个阻尼体34朝向另一个阻尼体34的表面,并沿X轴方向平行且间隔排布。示例性的,两个阻尼轴部341均为圆轴,且中心轴均平行于Y轴方向延伸。两个铰接部342均设于一个阻尼体34背离另一个阻尼体34的表面,并分别位于两个阻尼轴部341的相对两侧。其中,每一铰接部342均包括背离阻尼体34的铰接面,铰接部342的铰接面包括多个波峰和多个波谷,多个波峰和多个波谷交替排布。
此外,每一阻尼体34还设有第一安装孔343和第二安装孔344,沿X轴方向上,第一安装孔343和第二安装孔344分别位于两个阻尼轴部341的相对两侧。沿Y轴方向上,第一安装孔343和第二安装孔344均贯穿阻尼体34。其中,第一安装孔343和第二安装孔344分别贯穿两个铰接部342。
第一转动轴12穿设于两个阻尼体34的第一安装孔343,第二转动轴13穿设于两个阻尼体34的第二安装孔344,以使两个阻尼体34安装于安装槽116。每一第一阻尼弹簧35的两端分别套设于两个阻尼体34的阻尼轴部341,且抵持于两个阻尼体34之间,以使两个第一阻尼弹簧35安装于两个阻尼体34之间。一个第二阻尼弹簧36套设于第一转动轴12,且抵持于两个阻尼体34之间,另一个第二阻尼弹簧36套设于第二转动轴13,且抵持于两个阻尼体34之间,以使两个第二阻尼弹簧36安装于两个阻尼体34之间。
第一阻尼摆臂32套设于第一转动轴12,且与两个阻尼体34均铰接。本实施例中,第一阻尼摆臂32包括转动部321、连接部322和滑动部323,连接部322固定连接于转动部321和滑动部323之间。其中,转动部321、滑动部323和连接部322可一体成型。
转动部321包括两个子转动部324,两个子转动部324沿Y轴方向间隔排布。每一子转动部324均包括朝向另一个子转动部324的铰接面,每一子转动部324的铰接面均包括多个波峰和多个波谷,多个波峰和多个波谷交替排布。示例性的,子转动部324大致呈圆柱状。具体的,两个子转动部324均套设于第一转动轴12,且分别与两个阻尼体34的铰接部342铰接,以实现转动部321与阻尼件31之间的转动连接,从而实现第一阻尼摆臂32与阻尼件31之间的转动连接。其中,每一子转动部324的铰接面与一个阻尼体34中一个铰接部342的铰接面铰接。
第一阻尼摆臂32相对基座10转动时,两个子转动部324相对基座10转动,两个子转动部324可挤压两个阻尼体34使两个阻尼体34相对靠近,位于两个阻尼体34之间的第一阻尼弹簧35和第二阻尼弹簧36发生形变以增加阻尼力,两个子转动部324也可不挤压两个阻尼体34使两个阻尼体34相对远离,位于两个阻尼体34之间的第一阻尼弹簧35和第二阻尼弹簧36可发生弹性回复以减小阻尼力。用户在折叠或展开可折叠终端1000的过程中,用户可感受到阻尼组件30产生的阻尼力的变化,用户可以体验到较佳的手感,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滑动部323包括两个子滑动部325,两个子滑动部325沿Y轴方向间隔排布。每一子滑动部325均设有通孔(图未标),沿Y轴方向上,通孔贯穿子滑动部325。其中,两个子滑动部325的通孔均为圆孔,通孔的轴心平行于Y轴方向。示例性的,两个子滑动部325的通孔同轴心。
请一并参阅图9和图10,阻尼组件30还包括第一销柱37,第一销柱37穿设于两个子滑动部325的通孔和第三安装缺口215中安装凸台的通孔,且固定连接于两个子滑动部325的通孔的孔壁。本实施例中,第一销柱37为圆柱,第一销柱37的轴心平行于Y轴方向。示例性的,第一销柱37与两个子滑动部325的通孔同轴心。其中,第一销柱37可在第三安装缺口215中安装凸台的通孔内相对第一固定架21滑动且转动,以使两个子滑动部325可相对第一固定架21滑动且转动,以实现滑动部323与第一固定架21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进而实现第一阻尼摆臂32与第一固定架21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
第二阻尼摆臂33套设于第二转动轴13,且与两个阻尼体34均铰接。第二阻尼摆臂33包括转动部331、连接部332和滑动部333,连接部332固定连接于转动部331和滑动部333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二阻尼摆臂33的结构、第二阻尼摆臂33与两个阻尼体34之间的配合关系、第二阻尼摆臂33与第二转动轴13之间的配合关系、以及第二阻尼摆臂33与第二固定架22之间的配合关系,可参阅第一阻尼摆臂32的结构、第一阻尼摆臂32与两个阻尼体34之间的配合关系、第一阻尼摆臂32与第一转动轴12之间的配合关系、以及第一阻尼摆臂32与第一固定架21之间的配合关系的相关描述。
具体的,转动部331的两个子转动部334均套设于第二转动轴13,且分别与两个阻尼体34的铰接部342铰接,以实现转动部331与阻尼件31之间的转动连接,进而实现第二阻尼摆臂33与阻尼件31之间的转动连接。其中,每一子转动部334的铰接面与一个阻尼体34中一个铰接部342的铰接面铰接。
第二阻尼摆臂33相对基座10转动时,两个子转动部334相对基座10转动,两个子转动部334可挤压两个阻尼体34使两个阻尼体34相对靠近,位于两个阻尼体34之间的第一阻尼弹簧35和第二阻尼弹簧36发生形变以增加阻尼力,两个子转动部334也可不挤压两个阻尼体34使两个阻尼体34相对远离,位于两个阻尼体34之间的第一阻尼弹簧35和第二阻尼弹簧36可发生弹性回复以减小阻尼力。用户在折叠或展开可折叠终端1000的过程中,用户可感受到阻尼组件30产生的阻尼力的变化,用户可以体验到较佳的手感,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阻尼组件30还包括第二销柱38,第二销柱38的结构、第二销柱38与第二固定架22之间的配合关系、以及第二销柱38与滑动部333之间的配合关系,可参阅第一销柱37的结构、第一销柱37与第一固定架21之间的配合关系、以及第一销柱与滑动部323之间的配合关系的相关描述。其中,第二销柱38可在第三安装缺口225中安装凸台的通孔内相对第二固定架22滑动且转动,以使滑动部333的两个子滑动部335可相对第二固定架22滑动且转动,以实现滑动部333与第二固定架22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进而实现第二阻尼摆臂33与第二固定架22之间的滑动且转动连接。
连接组件20在折叠状态和展平状态之间切换时,第一固定架21相对基座10转动,并带动第一阻尼摆臂32相对第一固定架21滑动且转动,并相对基座10转动,第二固定架22相对基座10转动,并带动第二阻尼摆臂33相对第二固定架22滑动且转动,并相对基座10转动,以使阻尼组件30在折叠状态和展平状态之间切换。
阻尼组件30由折叠状态进入展平状态时,第一阻尼摆臂32中,子转动部324中铰接面的波峰会进入铰接部342中铰接面的波谷,同时铰接部342中铰接面的波峰也会进入子转动部324中铰接面的波谷,第二阻尼摆臂33中,子转动部334中铰接面的波峰会进入铰接部342中铰接面的波谷,铰接部342中前端面的波峰会进入子转动部334中铰接面的波谷。此时,第一阻尼摆臂32相对基座10转动产生的阻尼力较小,第二阻尼摆臂33相对基座10转动产生的阻尼力较小,用户在使用可折叠终端1000时可体验到展平到位的手感,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8和图12,图12是图7所示可折叠机构130中同步组件40的结构示意图。
同步滑块41安装于轴盖11的安装槽116,并套设于第一转动轴12和第二转动轴13,且可相对第一转动轴12和第二转动轴13滑动。同步滑块41包括第一滑动面411和第二滑动面412,第一滑动面411和第二滑动面412位于同步滑块41的相对两侧,且均可相对同步滑块41转动。其中,第一滑动面411位于同步滑块41靠近第一转动轴12的一侧,第二滑动面412位于同步滑块41靠近第二转动轴13的一侧。
具体的,同步滑块41包括滑动件44和滚动件45,滚动件45安装于滑动件44,且可相对滑动件44转动。本实施例中,滑动件44呈“工”字型。滑动件44包括两个安装部441和连接部442,沿Y轴方向上,两个安装部441间隔且相对设置,连接部442固定连接于两个安装部441之间。其中,两个安装部441和连接部442可一体成型。
每一安装部441均设有第一通孔(图未标)和第二通孔(图未标),沿Y轴方向上,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贯穿安装部441。具体的,沿X轴方向上,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位于安装部441的相对两端。其中,第二通孔位于第一通孔朝向X轴正方向的一侧。
连接部442沿Y轴方向上,且连接于两个安装部441的中部之间。连接部442包括第一侧面(图未标)和第二侧面(图未标),沿X轴方向上,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背设置。连接部442设有第一安装柱(图未标)和第二安装柱(图未示)。第一安装柱设于第一侧面,且自第一侧面向背离第二侧面的方向延伸。第二安装柱设于第二侧面,且自第二侧面向背离第一侧面的方向延伸。其中,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均有两个,沿Y轴方向,两个第一安装柱间隔排布,两个第二安装柱间隔排布。示例性的,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均为圆柱。
本实施例中,沿滚动件45靠近滑动件44向滚动件45远离滑动件44的方向上,滚动件45的宽度不变。示例性的,滚动件45呈圆柱形。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沿滚动件45靠近滑动件44向滚动件45远离滑动件44的方向上,滚动件45的宽度逐渐增大,比如,滚动件45可呈圆锥台形,或者,滚动件45的外表面为球形面,比如,滚动件45可呈空心半圆球形,本申请对滚动件45的结构不作具体限制。
滚动件45有四个,四个滚动件45分别为两个第一滚动件46和两个第二滚动件47。两个第一滚动件46安装于滑动件44的一侧,且沿Y轴方向间隔排布。两个第二滚动件47安装于滑动件44的另一侧,且沿Y轴方向间隔排布。具体的,每一第一滚动件46套设于一个第一安装柱,且均可相对第一安装柱转动,每一第二滚动件47套设于一个第二安装柱,且可相对第二安装柱转动。其中,两个第一滚动件46的外表面461形成第一滑动面411,两个第二滚动件47的外表面471形成第二滑动面412。
第一同步摆臂42套设于第一转动轴12,且与两个第一滚动件46滑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同步摆臂42包括转动部421、连接部422和滑动部423,连接部422固定连接于转动部421和滑动部423之间。其中,转动部421、连接部422和滑动部423可一体成型。
转动部421套设于第一转动轴12,且可相对基座10转动。其中,转动部421的转动中心为第一转动轴12的轴心。转动部421包括第一螺旋面4211,第一螺旋面4211螺旋环绕转动部421的转动中心设置。本实施例中,转动部421设有第一螺旋凸起424,第一螺旋凸起424凸设于转动部421的周面,且螺旋环绕转动部421的转动中心设置。第一螺旋凸起424包括两个第一螺旋侧面425,沿Y轴方向上,两个第一螺旋侧面425相背设置。其中,两个第一螺旋侧面425形成第一螺旋面4211。
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旋凸起424滑动连接于两个第一滚动件46之间,以实现转动部421与同步滑块41之间的滑动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同步摆臂42与同步滑块41之间的滑动连接。具体的,第一螺旋面4211与第一滑动面411接触。其中,两个第一螺旋侧面425分别与两个第一滚动件46的外表面461接触。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螺旋凸起424展开后的轮廓曲线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可为斜直线、抛物线或余弦曲线等。
第一同步摆臂42相对基座10转动时,转动部421相对基座10转动,第一螺旋凸起424相对两个第一滚动件46滑动,第一螺旋面4211相对第一滑动面411滑动,不仅可以带动两个第一滚动件46相对滑动件44转动,还可以带动滑动件44相对第一转动轴12和第二转动轴13沿Y轴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同步滑块41相对第一转动轴12和第二转动轴13沿Y轴方向移动,进而实现同步滑块41与基座10之间的滑动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9和图10,滑动部423的结构与第一固定架21的第一滑孔212的结构相适配。滑动部423呈平面板状。滑动部423可穿设于第一滑孔212,且可在第一滑孔212内相对第一固定架21滑动,以实现滑动部423与第一固定架21之间的滑动连接,进而实现第一同步摆臂42与第一固定架21之间的滑动连接。
第二同步摆臂43套设于第二转动轴13,且与两个第二滚动件47滑动连接。第二同步摆臂43包括转动部431、连接部432和滑动部433,连接部432固定连接于转动部431和滑动部433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二同步摆臂43的结构、第二同步摆臂43与同步滑块41之间的配合关系、以及第二同步摆臂43与第二固定架22之间的配合关系,可参阅第一同步摆臂42的结构、第一同步摆臂42与同步滑块41之间的配合关系、以及第一同步摆臂42与第一固定架21之间的配合关系。
具体的,转动部431套设于第二转动轴13,且可相对基座10转动。其中,转动部431包括第二螺旋面4311,第二螺旋面4311螺旋环绕转动部431的转动中心设置。本实施例中,转动部431设有第二螺旋凸起434,第二螺旋凸起434凸设于转动部431的周面,且螺旋环绕转动部431的转动中心设置。第二螺旋凸起434包括两个第二螺旋侧面435,沿Y轴方向上,两个第二螺旋侧面435相背设置。其中,两个第二螺旋侧面435形成第二螺旋面4311。
转动部431的第二螺旋凸起434滑动连接于两个第二滚动件47之间,以实现转动部431与同步滑块41之间的滑动连接,从而实现第二同步摆臂43与同步滑块41之间的滑动连接。具体的,第二螺旋面4311与第二滑动面412接触。其中,第二螺旋凸起434的两个第二螺旋侧面435分别与两个第二滚动件47的外表面471接触。
第二同步摆臂43相对基座10转动时,转动部431相对基座10转动,第二螺旋凸起434相对两个第二滚动件47滑动,第二螺旋面4311相对第二滑动面412滑动,不仅可以带动两个第二滚动件47相对滑动件44转动,还可以带动滑动件44相对第一转动轴12和第二转动轴13沿Y轴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同步滑块41相对第一转动轴12和第二转动轴13沿Y轴方向移动,进而实现同步滑块41与基座10之间的滑动连接。
滑动部433的结构与第二固定架22的第二滑孔222的结构相适配。滑动部433可穿设于第二滑孔222,且可在第二滑孔222内相对第二固定架22滑动,以实现滑动部433与第二固定架22之间的滑动连接,进而实现第二同步摆臂43与第二固定架22之间的滑动连接。
第一固定架21相对基座10转动时,第一固定架21带动第一同步摆臂42相对第一固定架21滑动,且相对基座10转动,第一同步摆臂42中转动部421的第一螺旋凸起424相对同步滑块41的两个第一滚动件46滑动,第一螺旋凸起424可带动两个第一滚动件46相对滑动件44转动,还可带动滑动件44相对第一转动轴12和第二转动轴13沿Y轴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同步滑块41相对第一转动轴12和第二转动轴13沿Y轴方向移动,同步滑块41带动两个第二滚动件47相对第二同步摆臂43中转动部431的第二螺旋凸起434滑动,从而带动第二同步摆臂43相对基座10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固定架22相对基座10转动,以实现可折叠机构130中第一固定架21和第二固定架22之间的同步转动。
同样的,第二固定架22相对基座10转动时,第二固定架22带动第二同步摆臂43相对第二固定架22滑动,且相对基座10转动,第二同步摆臂43中转动部431的第二螺旋凸起434相对同步滑块41的两个第二滚动件47滑动,第二螺旋凸起434可带动两个第二滚动件47相对滑动件44转动,还可带动滑动件44相对第一转动轴12和第二转动轴13沿Y轴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同步滑块41相对第一转动轴12和第二转动轴13沿Y轴方向移动,同步滑块41带动两个第一滚动件46相对第一同步摆臂42中转动部421的第一螺旋凸起424滑动,从而带动第一同步摆臂42相对基座10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固定架21相对基座10转动,以实现可折叠机构130中第一固定架21和第二固定架22之间的同步转动。
本实施例所示可折叠机构130的同步组件40,利用同步滑块41的滚动件45、第一同步摆臂42的第一螺旋凸起424和第二同步摆臂43的第二螺旋凸起434组成凸轮副,将第一同步摆臂42和第二同步摆臂43相对基座10的转动,转换成同步滑块41相对基座10的直线移动,来实现可折叠机构130的同步转动,相比于现有利用齿轮实现同步的同步组件,不仅减少了同步组件40的部件数量,简化了可折叠机构130的结构,实现可折叠终端1000的轻量化设计,有助于实现可折叠终端1000的小型化设计。
相比于现有的采用凸部与螺旋槽组成螺旋副来实现同步转动的同步组件,本实施例所示同步组件40中,滚动件45可相对滑动件44转动,滚动件45可将现有的滑动摩擦转换成移动摩擦,减少了第一滚动件46与第一同步摆臂42的第一螺旋凸起424、以及第二滚动件47与第二同步摆臂43的第二螺旋凸起434之间的磨损,有利于保证同步组件40的同步精度。而且,滚动件45的结构简单,不仅便于加工,还易于检测制备误差,有助于降低同步组件40的装配难度和制备成本。可以理解的是,通过选用不同尺寸的滚动件45、以及调整相邻滚动件45之间的间隙,不仅可以控制同步组件40的传动精度,还可以补偿第一同步摆臂42的第一螺旋凸起424和第二同步摆臂43的第二螺旋凸起434的加工误差,降低同步组件40的制备损耗,提高同步组件40的加工经济性。
请参阅图4、图5和图9,第一固定架21固定连接于第一壳体110,第二固定架22固定连接于第二壳体120。示例性的,第一固定架21可通过螺钉或者螺栓等紧固件与第一壳体110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架22可通过螺钉或者螺栓等紧固件与第二壳体120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所示可折叠终端1000所采用的可折叠机构130中,利用同步滑块41的滚动件45、第一同步摆臂42的第一螺旋凸起424和第二同步摆臂43的第二螺旋凸起434组成凸轮副,将第一同步摆臂42和第二同步摆臂43相对基座10的转动,转换成同步滑块41相对基座10的直线移动,来实现可折叠机构130的同步转动,相比于现有利用齿轮实现同步的同步组件,不仅减少了同步组件40的部件数量,简化了可折叠机构130的结构,实现可折叠终端1000的轻量化设计,有助于实现可折叠终端1000的小型化设计。
请参阅图13,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可折叠终端中可折叠机构的同步组件40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所示同步组件40与上述第一种同步组件40的不同之处在于,滑动件44设有一个第一安装柱和一个第二安装柱(图未示)。滚动件45有两个,两个滚动件45分别为第一滚动件46和第二滚动件47,第一滚动件46安装于滑动件44的一侧,且可相对滑动件44转动,第二滚动件47安装于滑动件44的另一侧,且可相对滑动件44转动。具体的,第一滚动件46套设于第一安装柱,且可相对第一安装柱转动,第二滚动件47套设于第二安装柱,且可相对第二安装柱转动。其中,第一滚动件46的外表面461形成第一滑动面411,第二滚动件47的外表面471形成第二滑动面412。
第一同步摆臂42的转动部421设有第一螺旋槽426,第一螺旋槽426的开口位于转动部421的周面,第一螺旋槽426螺旋环绕转动部421的转动中心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旋槽426的槽壁面形成第一螺旋面4211。具体的,第一螺旋槽426包括两个螺旋壁面427,沿Y轴方向上,两个螺旋壁面427间隔且相对设置。其中,两个螺旋壁面427形成第一螺旋面4211。
具体的,第一滚动件46安装于转动部421的第一螺旋槽426,且可在第一螺旋槽426内相对转动部421滑动,以实现同步滑块41与转动部421之间的滑动连接,从而实现同步滑块41第一同步摆臂42之间的滑动连接。其中,第一滚动件46的外表面461与两个螺旋壁面427接触。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螺旋槽426展开后的轮廓曲线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可为斜直线、抛物线或余弦曲线等。
第一同步摆臂42相对基座10转动时,转动部421相对基座10转动,第一滚动件46在第一螺旋槽426内相对转动部421滑动,且相对滑动件44转动,第一滚动件46可带动滑动件44相对第一转动轴12和第二转动轴13沿Y轴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同步滑块41相对第一转动轴12和第二转动轴13沿Y轴方向移动,进而实现同步滑块41与基座10之间的滑动连接。
第二同步摆臂43的转动部431设有第二螺旋槽436,第二螺旋槽436的开口位于转动部431的周面,第二螺旋槽436螺旋环绕转动部431的转动中心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二螺旋槽436的槽壁面形成第二螺旋面4311。具体的,第二螺旋槽436包括两个螺旋壁面437,沿Y轴方向上,两个螺旋壁面437间隔且相对设置。其中,两个螺旋壁面437形成第二螺旋面4311。
具体的,第二滚动件47安装于转动部431的第二螺旋槽436,且在第二螺旋槽436内相对转动部431滑动,以实现同步滑块41与转动部431之间的滑动连接,从而实现同步滑块41与第二同步摆臂43之间的滑动连接。其中,第二滚动件47的外表面471与两个螺旋壁面437接触。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螺旋槽436展开后的轮廓曲线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可为斜直线、抛物线或余弦曲线等。
第二同步摆臂43相对基座10转动时,转动部431相对基座10转动,第二滚动件47在第二螺旋槽436内相对转动部431滑动,且相对滑动件44转动,第二滚动件47可带动滑动件44相对第一转动轴12和第二转动轴13沿Y轴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同步滑块41相对第一转动轴12和第二转动轴13沿Y轴方向移动,进而实现同步滑块41与基座10之间的滑动连接。
第一固定架21相对基座10转动时,第一固定架21带动第一同步摆臂42相对第一固定架21滑动,且相对基座10转动,第一滚动件46在第一同步摆臂42中转动部421的第一螺旋槽426中相对转动部421滑动,第一滚动件46不仅可相对滑动件44转动,还可带动滑动件44相对第一转动轴12和第二转动轴13沿Y轴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同步滑块41相对第一转动轴12和第二转动轴13沿Y轴方向移动,同步滑块41带动第二滚动件47在第二同步摆臂43中转动部431的第二螺旋槽436内相对转动部431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同步摆臂43相对基座10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固定架22相对基座10转动,以实现可折叠机构130中第一固定架21和第二固定架22之间的同步转动。
同样的,第二固定架22相对基座10转动时,第二固定架22带动第二同步摆臂43相对第二固定架22滑动,且相对基座10转动,第二滚动件47在第二同步摆臂43中转动部431的第二螺旋槽436内相对转动部431滑动,第二滚动件47不仅可以相对滑动件44转动,还可带动滑动件44相对第一转动轴12和第二转动轴13沿Y轴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同步滑块41相对第一转动轴12和第二转动轴13沿Y轴方向移动,同步滑块41带动第一滚动件46在第一同步摆臂42中转动部421的第一螺旋槽426内相对转动部421滑动,从而带动第一同步摆臂42相对基座10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固定架21相对基座10转动,以实现可折叠机构130中第一固定架21和第二固定架22之间的同步转动。
本实施例所示可折叠机构130的同步组件40,利用同步滑块41的滚动件45、第一同步摆臂42的第一螺旋槽426和第二同步摆臂43的第二螺旋槽436组成凸轮副,将第一同步摆臂42和第二同步摆臂43相对基座10的转动,转换成同步滑块41相对基座10的直线移动,来实现可折叠机构130的同步转动,相比于现有利用齿轮实现同步的同步组件,不仅减少了同步组件40的部件数量,简化了可折叠机构130的结构,实现可折叠终端1000的轻量化设计,有助于实现可折叠终端1000的小型化设计。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可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同步滑块、第一同步摆臂和第二同步摆臂;
所述同步滑块安装于所述基座,且可相对所述基座滑动,所述同步滑块包括第一滑动面和第二滑动面,所述第一滑动面和所述第二滑动面位于所述同步滑块的相对两侧,且均可相对所述同步滑块转动;
所述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基座,且滑动连接所述同步滑块,所述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包括第一螺旋面,所述第一螺旋面螺旋环绕所述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的转动中心设置,且与所述第一滑动面接触;
所述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基座,且滑动连接所述同步滑块,所述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部包括第二螺旋面,所述第二螺旋面螺旋环绕所述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的转动中心设置,且与所述第二滑动面接触;
其中,所述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相对所述基座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相对所述基座的转动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滑块包括滑动件和第一滚动件,所述滑动件安装于所述基座,且可相对所述基座滑动,所述第一滚动件安装于所述滑动件的一侧,且可相对所述滑动件转动,所述第一滚动件的外表面形成所述第一滑动面;
所述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设有第一螺旋槽,所述第一螺旋槽螺旋环绕所述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的转动中心设置,所述第一螺旋槽的槽壁面形成所述第一螺旋面;
其中,所述第一滚动件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螺旋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滑块包括滑动件和两个第一滚动件,所述滑动件安装于所述基座,且可相对所述基座滑动,两个所述第一滚动件间隔安装于所述滑动件的一侧,且均可相对所述滑动件转动,两个所述第一滚动件的外表面形成所述第一滑动面;
所述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设有第一螺旋凸起,所述第一螺旋凸起螺旋环绕所述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的转动中心设置,所述第一螺旋凸起包括两个第一螺旋侧面,两个所述第一螺旋侧面相背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螺旋侧面形成所述第一螺旋面;
其中,所述第一螺旋凸起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滚动件之间,两个所述第一螺旋侧面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滚动件的外表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滑块还包括第二滚动件,所述第二滚动件安装于所述滑动件的另一侧,且可相对所述滑动件转动,所述第二滚动件的外表面形成所述第二滑动面;
所述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部设有第二螺旋槽,所述第二螺旋槽螺旋环绕所述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的转动中心设置,所述第二螺旋槽的槽壁面形成所述第二螺旋面;
其中,所述第二滚动件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螺旋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滑块还包括两个第二滚动件,两个所述第二滚动件间隔安装于所述滑动件的另一侧,且均可相对所述滑动件转动,两个所述第二滚动件的外表面形成所述第二滑动面;
所述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部设有第二螺旋凸起,所述第二螺旋凸起螺旋环绕所述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的转动中心设置,所述第二螺旋凸起包括两个第二螺旋侧面,两个所述第二螺旋侧面相背设置,两个所述第二螺旋侧面形成所述第二螺旋面;
其中,所述第二螺旋凸起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滚动件之间,两个所述第二螺旋侧面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滚动件的外表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可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设有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所述第一安装柱和所述第二安装柱分别位于所述滑动件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滚动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柱,且可相对所述第一安装柱转动,所述第二滚动件套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柱,且可相对所述第二安装柱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滚动件靠近所述滑动件向所述第一滚动件远离所述滑动件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滚动件的宽度不变;
或者,沿所述第一滚动件靠近所述滑动件向所述第一滚动件远离所述滑动件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滚动件的宽度逐渐变大;
或者,所述第一滚动件的外表面为球形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相对所述基座转动时,所述第一螺旋面相对所述第一滑动面滑动,所述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带动所述同步滑块相对所述基座滑动,所述第二滑动面相对所述第二螺旋面滑动,所述同步滑块带动所述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相对所述基座转动;
所述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相对所述基座转动时,所述第二螺旋面相对所述第二滑动面滑动,所述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部带动所述同步滑块相对所述基座滑动,所述第一滑动面相对所述第一螺旋面滑动,所述同步滑块带动所述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相对所述基座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轴盖、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所述轴盖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二转动轴均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并平行且间隔设置;
所述同步滑块套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二转动轴,且可相对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二转动轴滑动,所述第一滑动面位于所述同步滑块靠近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一侧,所述第二滑动面位于所述同步滑块靠近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一侧;
所述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部套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轴,且可相对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所述第二同步摆臂的转动部套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轴,且可相对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机构还包括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同步摆臂的滑动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二同步摆臂的滑动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架设有第一滑孔,所述第一同步摆臂的滑动部穿设于所述第一滑孔,且可在所述第一滑孔内相对所述第一固定架滑动;
所述第二固定架设有第二滑孔,所述第二同步摆臂的滑动部穿设于所述第二滑孔,且可在所述第二滑孔内相对所述第二固定架滑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可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机构还包括第一主摆臂、第一副摆臂、第二主摆臂和第二副摆臂;
所述第一主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主摆臂的滑动部滑动且转动连接所述基座,所述第一副摆臂的滑动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副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基座;
所述第二主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主摆臂的滑动部滑动且转动连接所述基座,所述第二副摆臂的滑动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副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基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摆臂的滑动部还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副摆臂的转动部还滑动连接所述基座,所述第二副摆臂的滑动部还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副摆臂的转动部还滑动连接所述基座。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机构还包括阻尼件、第一阻尼摆臂和第二阻尼摆臂,所述阻尼件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阻尼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阻尼件,所述第一阻尼摆臂的滑动部滑动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二阻尼摆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阻尼件,所述第二阻尼摆臂的滑动部滑动且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
15.一种可折叠终端,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机构,所述可折叠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折叠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终端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部分、第二显示部分和可折叠部分,所述可折叠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和所述第二显示部分之间,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显示部分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可折叠部分与所述可折叠机构相对设置。
CN202211138192.3A 2022-09-19 2022-09-19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Active CN1167086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38192.3A CN116708613B (zh) 2022-09-19 2022-09-19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38192.3A CN116708613B (zh) 2022-09-19 2022-09-19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8613A true CN116708613A (zh) 2023-09-05
CN116708613B CN116708613B (zh) 2024-04-12

Family

ID=87842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38192.3A Active CN116708613B (zh) 2022-09-19 2022-09-19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0861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55149A (zh) * 2023-11-17 2023-12-1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67924A (zh) * 2021-03-19 2021-07-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支架结构和电子设备
US20210208641A1 (en) * 2018-08-07 2021-07-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otating shaft connection mechanism and foldable device
CN113194183A (zh) * 2021-05-21 2021-07-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4338859A (zh) * 2020-09-29 2022-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216447291U (zh) * 2021-08-25 2022-05-0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组件、转轴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4885054A (zh) * 2022-07-01 2022-08-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折叠电子设备
CN115059681A (zh) * 2022-05-19 2022-09-1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铰链组件以及终端产品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208641A1 (en) * 2018-08-07 2021-07-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otating shaft connection mechanism and foldable device
CN114338859A (zh) * 2020-09-29 2022-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113067924A (zh) * 2021-03-19 2021-07-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支架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13194183A (zh) * 2021-05-21 2021-07-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6447291U (zh) * 2021-08-25 2022-05-0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组件、转轴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5059681A (zh) * 2022-05-19 2022-09-1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铰链组件以及终端产品
CN114885054A (zh) * 2022-07-01 2022-08-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折叠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55149A (zh) * 2023-11-17 2023-12-1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CN117255149B (zh) * 2023-11-17 2024-04-1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8613B (zh) 2024-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46997B2 (en)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and mobile terminal
US11336759B2 (en)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and mobile terminal
WO2021007908A1 (zh) 一种可弯折装置
CN113790211B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1423150U (zh) 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2153179B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15076218B (zh) 电子设备和折叠装置
CN116708613B (zh)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CN115405615A (zh)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WO2022228158A1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4738370A (zh) 折叠设备转动组件及折叠设备
WO2023165248A1 (zh)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5539498B (zh) 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WO2024027423A1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7419098B (zh)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4584638B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WO2023083039A1 (zh) 折叠铰链和电子设备
CN217784008U (zh) 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EP4354835A1 (en) Fold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40129389A1 (en) Foldable Mechanism and Foldable Terminal
CN112233550A (zh) 一种可折弯装置和折叠显示装置
CN117515017A (zh) 转轴机构、支撑装置和折叠屏设备
CN116540834A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5623711A (zh) 转轴组件及折叠屏终端
CN116181786A (zh) 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