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7592A - 上行传输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上行传输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7592A
CN116707592A CN202210177695.5A CN202210177695A CN116707592A CN 116707592 A CN116707592 A CN 116707592A CN 202210177695 A CN202210177695 A CN 202210177695A CN 116707592 A CN116707592 A CN 1167075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coding matrix
matrix
layer transmission
uplink
antenna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776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苗润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Semiconductor Nan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Semiconductor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Semiconductor Nan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Semiconductor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7769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759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4394 priority patent/WO202316035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707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75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上行传输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确定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n≥2,且n为整数;终端设备获取第一信息;终端设备根据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进行上行传输。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引入第一信息,使得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第一信息确定2n+1(n≥2,且n为整数)个天线端口(即大于或等于8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从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进行上行传输,进而有利于实现上行增强,增强上行码本,提升对上行高速率传输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上行传输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行传输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规定的R15-R17协议中,上行支持最大4层(layer)传输,而下行支持最大8层传输。
目前,上行传输包括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codebook-based UL transmission)和基于非码本的上行传输(non-codebookbasedULtransmission)。其中,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是网络设备测量上行信号并向终端设备指示上行预编码所需要的预编码矩阵等;基于非码本的上行传输,是终端设备通过下行信号测量以选择预编码矩阵等。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通信应用场景对上行高速率传输的需求日益强烈,对于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如何进行上行增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传输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以期望通过引入2n+1(n≥2)个天线端口(即大于4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并基于该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进行上行传输以实现上行增强,增强上行码本,提升对上行高速率传输的可能性。
第一方面,为本申请的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之中,包括:
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n≥2,且n为整数;
根据所述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进行上行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引入第一信息,使得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第一信息确定2n+1(n≥2,且n为整数)个天线端口(即大于或等于8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从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进行上行传输,进而有利于实现上行增强,增强上行码本,提升对上行高速率传输的可能性。
第二方面,为本申请的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之中,包括:
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n≥2,n为整数,所述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用于进行上行传输。
第三方面,为本申请的一种上行传输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n≥2,且n为整数;
传输单元,用于根据所述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进行上行传输。
第四方面,为本申请的一种上行传输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n≥2,n为整数,所述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用于进行上行传输。
第五方面,为本申请的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设计的方法中的步骤。
第六方面,为本申请的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设计的方法中的步骤。
第七方面,为本申请的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设计的方法中的步骤。
第八方面,为本申请的一种芯片模组,包括收发组件和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设计的方法中的步骤。
第九方面,为本申请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示,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设计的方法中的步骤。
第十方面,为本申请的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其中,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设计的方法中的步骤。
第二方面至第十方面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上行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上行传输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上行传输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软件、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如下三种情况: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可以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另外,符号“/”也可以表示除号,即执行除法运算。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至少之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指的是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之一项(个),可以表示如下七种情况:a,b,c,a和b,a和c,b和c,a、b和c。其中,a、b、c中的每一个可以是元素,也可以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元素的集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可以与“系统”表达为同一概念或含义,通信系统即为通信网络。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连接”是指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等各种连接方式,以实现设备间的通信,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具体介绍。
1、通信系统、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1)通信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先进的长期演进(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LTE-A)系统、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NR系统的演进系统、非授权频谱上的LTE(LTE-based Access toUnlicensed Spectrum,LTE-U)系统、非授权频谱上的NR(NR-based Access to UnlicensedSpectrum,NR-U)系统、非地面通信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s,NTN)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第6代通信(6th-Generation,6G)系统或者其他通信系统等。
传统的通信系统所支持的连接数有限,且易于实现。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系统不仅可以支持传统的通信系统,还可以支持如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MTC)、车辆间(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车联网(vehicle toeverything,V2X)通信、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通信等。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也可以应用于上述通信系统、或者,上述传统的通信系统。
示例的,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波束赋形(beamforming)、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CA)、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或者独立(standalone,SA)部署场景等。
或者,又示例的,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非授权频谱的通信场景。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非授权频谱也可以认为是共享频谱。或者,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授权频谱。其中,授权频谱也可以认为是非共享频谱。
2)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为一种具有收发功能的设备,又可以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远程终端设备(remote UE)、中继设备(relay UE)、接入终端设备、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移动设备、用户终端设备、智能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需要说明的是,中继设备是能够为其他终端设备(包括远程终端设备)提供中继转发服务的终端设备。
另外,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下一代通信系统(例如NR通信系统、6G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穿戴或车载;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可以部署在空中(如飞机、气球和卫星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无人自动驾驶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能电网(smartgrid)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或者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芯片、芯片模组。示例的,该芯片系统可以包括芯片,还可以包括其它分立器件。
3)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为一种具有收发功能的设备,用于与终端设备之间进行通信。例如,网络设备可以负责空口侧的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RRM)、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管理、数据压缩和加密、数据收发等。其中,网络设备可以是通信系统中的基站(base station,BS)或者部署于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RAN)用于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例如,LTE通信系统中的演进型节点B(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NR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演进型的节点B(nextgeneration evolved node B,ng-eNB)、NR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节点B(next generationnode B,gNB)、双连接架构中的主节点(master node,MN)、双连接架构中的第二节点或辅节点(secondary node,SN)等,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还可以是核心网(core network,CN)中的设备,如访问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用户面功能(userplane function,UPF)等;还可以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中继站、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通信设备、NTN网络中的通信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具有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芯片、芯片模组。示例的,该芯片系统可以包括芯片,或者可以包括其它分立器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与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网络进行通信。例如,因特网(internet)、私有的IP网或者其他数据网等。
在一些可能的网络部署中,网络设备可以是一个独立的节点以实现上述基站的功能或者,网络设备可以包括两个或多个独立的节点以实现上述基站的功能。例如,网络设备包括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如gNB-CU和gNB-DU。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AAU)。其中,CU实现网络设备的一部分功能,DU实现网络设备的另一部分功能。比如,CU负责处理非实时协议和服务,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层、服务数据适配(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分组数据汇聚(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功能。DU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MAC)层和物理(physical,PHY)层的功能。另外,AAU可以实现部分物理层处理功能、射频处理及有源天线的相关功能。由于RRC层的信息最终会变成PHY层的信息,或者由PHY层的信息转变而来,因此,在该网络部署下,高层信令(如RRC信令)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和AAU共同发送的。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可以包括CU、DU、AAU中的至少一个。另外,可以将CU划分为RAN中的网络设备,或者,也可以将CU划分为核心网中的网络设备,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具有移动特性,例如网络设备可以为移动的设备。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为卫星、气球站。例如,卫星可以为低地球轨道(low earth orbit,LEO)卫星、中地球轨道(medium earth orbit,MEO)卫星、地球同步轨道(geostationaryearth orbit,GEO)卫星、高椭圆轨道(high elliptical orbit,HEO)卫星等。可选地,网络设备还可以为设置在陆地、水域等位置的基站。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为小区提供服务,而该小区中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传输资源(如频谱资源)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其中,该小区可以为宏小区(macro cell)、小小区(small cell)、城市小区(metro cell)、微小区(micro cell)、微微小区(picocell)和毫微微小区(femto cell)等。
4)示例性说明
结合上述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做一个示例性说明。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1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10和网络设备120,而网络设备120可以是与终端设备110执行通信的设备。同时,网络设备120可以为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并且可以与位于该覆盖区域内的终端设备110进行通信。
通信系统10还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并且每个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包括一定数量的终端设备,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通信系统10还可以包括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通信系统10中的网络设备与终端之间的通信可以为无线通信或者有线通信,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2、上行传输
目前,当上行传输使用散傅里叶变换拓展正交频分复用(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DFT-s-OFDM)波形时,该上行传输仅支持单层传输(single-layer transmission);当上行传输使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yclic Prefix OFDM,CP-OFDM)波形时,该上行传输支持最多4层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行传输涉及多天线预编码。其中,多天线预编码的目的是将若干个传输层通过预编码矩阵(precoding matrix)映射到一组天线端口(antenna port)。
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行传输可以包括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和基于非码本的上行传输。其中,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是网络设备测量上行信号并向终端设备指示上行预编码所需要的预编码信息,如预编码信息包括上行传输的层数(秩)和预编码矩阵等;基于非码本的上行传输,是终端设备通过下行信号测量以选择预编码矩阵等。
示例性的,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方案流程,如图2所示。
步骤1:
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
步骤2:
网络设备根据SRS确定上行授权信息。其中,该上行授权信息可以包括传输秩指示(transmitted rank indicator,TRI)、传输预编码矩阵指示(transmitted precodingmatrix indicator,TPMI)、调制与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等。
TRI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上传传输所需要使用的秩。秩,可以理解为,层数或流。
TPMI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上行传输所需要使用的预编码矩阵。
步骤3: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该上行授权信息。
步骤4:
终端设备根据该上行授权信息进行上行传输,即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 channel,PUSCH)。
3、预编码矩阵
多天线的上行传输的一个限制是终端设备可以多大程度上控制天线间相关性,或者说在两个天线上发送信号之间的相对相位多大程度上可以被终端设备控制。一般来说,在做多天线预编码时,需要准确调整各个天线端口的取值,这些取值包括特定的相位,而这些取值会应用于不同天线端发射的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支持各种不同的终端能力。其中,一个项终端能力就是关于天线端口间的相关性。该终端能力相关的取值包括:全相干(full coherence)、部分相干(partial coherence)和非相干(no coherence)。
◆全相干:网络侧认为终端设备在上行传输时可以控制天线端口(最多4个)间的相对相位。
◆部分相干:网络侧认为终端设备在上行传输时可以控制天线对(pairwise)相关性,即天线对内的两个天线端口间的相对相位可以准确控制,但是天线对之间的相位无法准确控制。
◆非相干:终端设备对任意两个天线端口间的相对相位都无法控制。
当两个天线端口满足相干传输条件时,终端设备可以通过预编码来利用这两个天线端口同时对同一层数据进行传输,从而获得阵列增益。此时,体现在预编码矩阵上为同一列有两个或更多的非零元素。
表1
对于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码本中的所有预编码矩阵需要满足为酋矩阵,即对于任一的预编码矩阵W,需要满足WWH=I,WH为W的共轭转置,I为单位矩阵。
全相干预编码矩阵,是预编码矩阵中的所有元素是非零的。通过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实现全相干传输。
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是预编码矩阵中的部分元素是非零的。通过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实现部分相干传输。
非相干预编码矩阵,是预编码矩阵中的部分元素是非零的。通过非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实现非相干传输。
表2
表3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对于基于非码本的上行传输,预编码矩阵W可以等于单位矩阵(the identity matrix)。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对于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单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W为1。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对于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当采用CP-OFDM波形或者DFT-s-OFDM波形时,在从调度上行传输的DCI或高层参数获得的TPMI索引(index)下,2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W,即2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如表1所示。
其中,在表1中,TPMI索引为0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即)为非相干预编码矩阵。同理,TPMI索引为1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即/>)为非相干预编码矩阵,TPMI索引为2、3、4或5(即2-5)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全相干预编码矩阵,j为复数的虚部。
表4
表5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对于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当采用DFT-s-OFDM波形时,在从调度上行传输的DCI或高层参数获得的TPMI索引下,4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W,即4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如表2所示。
其中,在表2中,TPMI索引为0、1、2或3(即0-3)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非相干预编码矩阵,TPMI索引为4、5、…、或11(即4-11)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TPMI索引为12、13、…、或27(即12-27)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对于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当采用CP-OFDM波形时,在从调度上行传输的DCI或高层参数获得的TPMI索引下,4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W,即4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如表3所示。
其中,在表3中,TPMI索引为0、1、2或3(即0-3)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非相干预编码矩阵,TPMI索引为4、5、…、或11(即4-11)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TPMI索引为12、13、…、或27(即12-27)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对于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当采用CP-OFDM波形时,在从调度上行传输的DCI或高层参数获得的TPMI索引下,2个天线端口上的2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W,即2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如表4所示。
其中,在表4中,TPMI索引为0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非相干预编码矩阵,TPMI索引为1或2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对于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当采用CP-OFDM波形时,在从调度上行传输的DCI或高层参数获得的TPMI索引下,4个天线端口上的2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W,即4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如表5所示。
其中,在表5中,TPMI索引为0、1、2、3、4或5(即0-5)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非相干预编码矩阵,TPMI索引为6、7、…、或13(即6-13)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TPMI索引为14、15、…、或21(即14-21)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对于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当采用CP-OFDM波形时,在从调度上行传输的DCI或高层参数获得的TPMI索引下,4个天线端口上的3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W,即4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如表6所示。
表6
其中,在表6中,TPMI索引为0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非相干预编码矩阵,TPMI索引为1或2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TPMI索引为3、4、5或6(即3-6)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对于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当采用CP-OFDM波形时,在从调度上行传输的DCI或高层参数获得的TPMI索引下,4个天线端口上的4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W,即4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如表7所示。
表7
其中,在表7中,TPMI索引为0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非相干预编码矩阵,TPMI索引为1或2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TPMI索引为3或4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4、一种上行传输方法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规定的R15-R17协议中,上行支持最大4层传输,而下行支持最大8层传输。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通信应用场景对上行高速率传输的需求日益强烈,对于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上行支持大于4个天线端口和4层传输的需要也越来越高。
对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引入2n+1(n≥2,且n为整数)个天线端口(即大于或等于8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并基于该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进行上行传输以实现上行增强,增强上行码本,提升对上行高速率传输的可能性。
具体实现时,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案:
方案1:
本申请直接引入2n+1(n≥2,且n为整数)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因此,在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中,对于网络设备来说,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测量上行信号,并向终端设备指示该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即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
对于终端设备来说,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进行上传传输,从而有利于实现上行增强,增强上行码本,提升对上行高速率传输的可能性。
为了便于区分,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称为第一上行码本,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术语描述,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方案2:
本申请不直接引入2n+1(n≥2,且n为整数)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因此,在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中,对于网络设备来说,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测量上行信号,并向终端设备指示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即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
对于终端设备来说,终端设备可以根据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确定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再根据该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进行上传传输,从而有利于实现上行增强,增强上行码本,提升对上行高速率传输的可能性。
另外,终端设备根据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确定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可以存在如下:
一种是,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矩阵生成公式的索引,然而终端设备按照该索引确定对应的矩阵生成公式,再按照该矩阵生成公式将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生成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
一种是,终端设备直接按照预配置的矩阵生成公式将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生成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而无需由网络设备指示等。
为了便于区分,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称为第二上行码本,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术语描述,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为了实现上述的“方案1”和“方案2”,下面本申请实施例将分别对可能涉及的其他内容、概念和含义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方案1:
1)第一信息
在“方案1”中,网络设备需要测量上行信号并向终端设备指示2n+1(n≥2,且n为整数)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
对此,为了实现向终端设备指示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本申请实施例引入了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可以用于确定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其中,第一信息包括第一传输预编码矩阵指示(TPMI)信息,第一TPMI信息可以用于指示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从而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信息向终端设备指示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
另外,第一信息也可以采用其他术语描述,如指示信息、配置信息等,只要具有相同的含义/功能/解释,都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第一TPMI信息,是一种TPMI信息,与现有的TPMI信息的实现方式一致,其区别主要在于向终端设备指示上行传输所需要使用的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可以是在小区搜索、小区重选、上下行同步、小区接入、小区驻留、初始接入或上下行资源调度等过程中传输的。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可以由下行控制信息(DCI)、高层信令(如RRC信令)、终端设备专属信令等携带。
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调度上行传输的DCI来携带该第一信息,从而通过调度上行传输的方式实现向终端设备指示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可以是调度上行传输的上行授权信息。其中,该上行授权信息可以包括TRI、TPMI、MCS等。
2)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第一上行码本、第二上行码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中,本申请实施例需要涉及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和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为了便于区分,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称为第一上行码本,以及将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称为第二上行码本。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需要进行非相干传输、部分相干传输或者全相干传输,因此第一上行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可以是全相干预编码矩阵、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或者非相干预编码矩阵,以及第二上行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可以是全相干预编码矩阵、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或者非相干预编码矩阵。
另外,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可以采用CP-OFDM波形或者DFT-s-OFDM波形,而采用DFT-s-OFDM波形只存在单流传输的情况。因此,采用不同的波形时,上行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存在不同。
例如,若采用CP-OFDM波形,则第一上行码本可以包括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和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1≤L≤2n+1,且L为整数。
也就是说,若采用CP-OFDM波形,则第一上行码本中的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可以为以下之一项:
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
其中,L为层数,且层数需要小于或等于天线端口的个数,即L≤2n+1
又例如,若采用DFT-s-OFDM波形,则第一上行码本可以包括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和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
也就是说,若采用DFT-s-OFDM波形,第一上行码本中的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可以为以下之一项:
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单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
同理,例如,若采用CP-OFDM波形,则第二上行码本可以包括2n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2n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和2n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1≤L≤2n,且L为整数。
也就是说,若采用CP-OFDM波形,则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可以为以下之一项:
2n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2n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2n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
其中,L为层数,且层数需要小于或等于天线端口的个数,即L≤2n
又例如,若采用DFT-s-OFDM波形,则第二上行码本可以包括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和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
也就是说,若采用DFT-s-OFDM波形,则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可以为以下之一项:
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单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
下面分别对如何确定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进行具体说明。
3)采用CP-OFDM波形,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①2n+1(L=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采用CP-OFDM波形时的天线全相干传输,若L=2n+1,则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即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实现确定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例如,当n=2时,8个天线端口上的8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由4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4个天线端口上的4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
同理,当n=3时,16个天线端口上的16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由8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16个天线端口上的8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依次类推。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是标准协议规定的,可以是预配置或网络配置的。也就是说,第二上行码本可以是标准协议规定的,可以是预配置或网络配置的。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可以包括:
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可以由第一公式确定;
第一公式可以为中的至少之一项,M1为第二上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j为复数的虚部。/>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中的至少之一项确定2n +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使得所确定的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仍为酉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由第一公式确定,可以包括:
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由将第一公式所确定的矩阵执行行交换以得到。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中的至少之一项所确定的矩阵执行行交换,从而有利于提高确定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及保证提供更多的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将第一公式所确定的矩阵执行行交换,可以包括:
将第一公式所确定的矩阵的2n+1行分为均等的2r组,每组包含2n+1-r行,并交换2r组中第s组与2r组中第2r-1+s-1组之间的行位置,2≤r≤n+1,r为整数,s={21、22、…、2r-1}。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组的划分来执行行交换,易于实现。
例如,若n=2,则r为2或3。
当r为2时,将中的至少之一项所确定的矩阵的8(2n+1=8)行分为均等的4(2r=4)组,每组包含2(2n+1-r=2)行,并交换4组中第2(s=21)组与4组中第3(2r-1+s-1=3)组之间的行位置。
当r为3时,将中的至少之一项所确定的矩阵的8(2n+1=8)行分为均等的8(2r=8)组,每组包含1(2n+1-r=1)行,并交换8组中第2(s=21)组与4组中第5(2r-1+s-1=5)组之间的行位置,以及交换8组中第4(s=22)组与8组中第7(2r-1+s-1=7)组之间的行位置。
同理,若n=3,则r为2、3、4,依次同理可知,对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将第一公式所确定的矩阵执行行交换,可以包括:
将第一公式所确定的矩阵的2n+1行分为均等的2r组,每组包含2n+1-r行,并交换2r组中第s组与2r组中第2r-1+s组之间的行位置,2≤r≤n+1,r为整数,s={21、22、…、2r-1}。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组的划分来执行行交换,易于实现。
例如,若n=2,则r为2或3。
当r为2时,将中的至少之一项所确定的矩阵的8(2n+1=8)行分为均等的4(2r=4)组,每组包含2(2n+1-r=2)行,并交换4组中第2(s=21)组与4组中第4(2r-1+s=4)组之间的行位置。
当r为3时,将中的至少之一项所确定的矩阵的8(2n+1=8)行分为均等的8(2r=8)组,每组包含1(2n+1-r=1)行,并交换8组中第2(s=21)组与4组中第6(2r-1+s=6)组之间的行位置,以及交换8组中第4(s=22)组与8组中第8(2r-1+s=8)组之间的行位置。
同理,若n=3,则r为2、3、4,依次同理可知,对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因子可以为N为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中非零元素的个数。
下面本申请实施例以n的不同取值来进行示例说明。
示例一:
若n=2,则对于采用CP-OFDM波形时的天线全相干传输,本申请实施例根据4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4个天线端口上的4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8个天线端口上的8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其中,4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可以按照上述表7可知。由于TPMI索引为3或4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全相干预编码矩阵,而为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因子,因此
按照/>来确定时,可以得到如下的8个天线端口上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8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按照/>来确定时,可以得到如下的8个天线端口上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8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按照/>来确定时,可以得到如下的8个天线端口上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8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按照/>来确定时,可以得到如下的8个天线端口上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8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综上所述,若8个天线端口上的8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因子为则8个天线端口上的8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为以下至少之一项:/>
示例二:
将上述“示例一”得到的8个天线端口上的8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执行行交换,得到新的8个天线端口上的8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其中,若r=2,则对于上述“示例一”中的8个天线端口上的8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即
将这两个8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的8(2n+1=8)行分为均等的4(2r=4)组,每组包含2(2n+1-r=2)行,并交换4组中第2(s=2)组与4组中第3(2r-1+s-1=3)组之间的行位置,从而新的8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8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为:
同理,当r=2时,则对于上述“示例一”中的8个天线端口上的8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即将该8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的8(2n+1=8)行分为均等的4(2r=4)组,每组包含2(2n+1-r=2)行,并交换4组中第2(s=2)组与4组中第4(2r-1+s=4)组之间的行位置,从而新的8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8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为:
示例三:
若n=3,则对于采用CP-OFDM波形时的天线全相干传输,本申请实施例根据8(2n=8)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8个天线端口上的8(2n=8)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16(2n+1=16)个天线端口上的16(2n+1=16)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其中,8个天线端口上的8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是上述“示例一”或“示例二”中的,可以是标准协议规定的,可以是预配置或网络配置的,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若8个天线端口上的8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即M1)是上述“示例一”中的,则按照上述“示例一”中的相同方式(即中的至少之一项)以确定16个天线端口上的16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对此不再赘述。
示例四:
若n≥4,则按照上述“示例一”、“示例二”和“示例三”中的相同方式以得到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对此不再赘述。
②L(1≤L<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采用CP-OFDM波形时的天线全相干传输,若1≤L<2n+1,则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由从第一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确定,第一矩阵为第一上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从第一上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确定L(1≤L<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易于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矩阵也可以采用其他术语描述,只要具有相同的含义/功能/解释,都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第一矩阵可以是按照上述“①2n+1(L=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中的方式所确定的,可以是标准协议规定的,可以是网络配置或预配置的,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2n≤L<2n+1,则从第一矩阵中删除2n+1-L列,可以包括:
从第一矩阵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从第一矩阵的最后2n列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从第一矩阵的最前2n列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将第一矩阵的最后L列删除;或者,
将第一矩阵的最前L列删除。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方式从第一矩阵中删除2n+1-L列,从而有利于提高确定L(2n≤L<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及保证提供更多的L(2n≤L<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1≤L<2n,从第一矩阵中删除2n+1-L列,可以包括:
从第一矩阵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将第一矩阵的最后2n列删除,并从第一矩阵的最前2n列中删除任意2n-L;或者,
将第一矩阵的最前2n列删除,并从第一矩阵的最后2n列中删除任意2n-L。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方式从第一矩阵中删除2n+1-L列,从而有利于提高确定L(1≤L<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及保证提供更多的L(1≤L<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L≠1,则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因子为N为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中非零元素的个数。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L=1,则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因子为1/a,a大于1。
进一步的,a可以为2、/>4等。
下面本申请实施例以n的不同取值来进行示例说明。
示例1:
若n=2,且L=7(即22<L<23),则对于采用CP-OFDM波形时的天线全相干传输,本申请实施例从第一矩阵中删除1(2n+1-L=1)列以得到8个天线端口上的7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当第一矩阵是按照上述“示例一”中的方式所确定的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8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时,第一矩阵为以下至少之一项:
若第一矩阵为
◆当从第一矩阵的最后4列中删除最后1列时,以确定的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7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为
◆当从第一矩阵的最后4列中删除第1列时,以确定的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7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为
◆当从第一矩阵的最前4列中删除最后1列时,以确定的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7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为
◆等等。
同理,若第一矩阵为其他矩阵,则按照上述相同方式以确定的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7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最后,7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因子为
示例2:
若n=2,且L=2(即1<L<22),则对于采用CP-OFDM波形时的天线全相干传输,本申请实施例从第一矩阵中删除6(2n+1-L=6)列以得到8个天线端口上的2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当第一矩阵是按照上述“示例一”中的方式所确定的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8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时,第一矩阵为以下至少之一项:
若第一矩阵为
◆当将第一矩阵的最后22=4列删除,并从第一矩阵的最前22=4列中删除第3列和第4列时,以确定的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为
◆当将第一矩阵的最前22=4列删除,并从第一矩阵的最后22=4列中删除第1列和第2列时,以确定的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为
◆等等。
同理,若第一矩阵为其他矩阵,则按照上述相同方式以确定的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最后,2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因子为
示例3:
若n=3,且23≤L<24,则对于采用CP-OFDM波形时的天线全相干传输,本申请实施例从第一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得到16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其中,第一矩阵可以是上述“示例三”中的,可以是标准协议规定的,可以是预配置或网络配置的,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此时,按照上述“示例1”和“示例2”中的相同方式以得到16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对此不再赘述。
同理,若n=3,且1≤L<23,则按照上述“示例1”和“示例2”中的相同方式以得到16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对此不再赘述。
示例4:
若n≥4,且2n≤L<2n+1,则按照上述“示例1”和“示例2”中的相同方式以得到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对此不再赘述。
同理,若n≥4,且1≤L<2n,则按照上述“示例1”和“示例2”中的相同方式以得到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对此不再赘述。
4)采用CP-OFDM波形,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①2n+1(L=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采用CP-OFDM波形时的天线部分相干传输,若L=2n+1,则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部分预编码矩阵中的至少之一项确定。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和/或部分预编码矩阵,实现确定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例如,当n=2时,8个天线端口上的8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由4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4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和/或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
同理,当n=3时,16个天线端口上的16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由8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8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和/或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依次类推。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部分预编码矩阵中的至少之一项,可以是标准协议规定的,可以是预配置或网络配置的。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部分预编码矩阵中的至少之一项确定,可以包括:
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由第二公式确定;
第二公式可以为中的至少之一项,M2为第二上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部分预编码矩阵中的至少之一项,j为复数的虚部。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中的至少之一项确定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使得所确定的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仍为酉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公式确定,可以包括:
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将第二矩阵执行行交换以得到,第二矩阵为第二公式所确定的矩阵。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对第二矩阵执行行交换,使得不同每层的数据在不同的天线端口上传输,从而达到更好的分集效果和分集增益。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将第二矩阵执行行交换,可以包括:
将第二矩阵的2n+1行分为均等的2r组,每组包含2n+1-r行,并交换2r组中第s组与2r组中第2r-1+s-1组之间的行位置,2≤r≤n+1,r为整数,s={21、22、…、2r-1}。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组的划分来执行行交换,易于实现。
例如,若n=2,则r为2或3。
当r为2时,将第二矩阵的8(2n+1=8)行分为均等的4(2r=4)组,每组包含2(2n+1-r=2)行,并交换4组中第2(s=21)组与4组中第3(2r-1+s-1=3)组之间的行位置。
当r为3时,将第二矩阵的8(2n+1=8)行分为均等的8(2r=8)组,每组包含1(2n+1-r=1)行,并交换8组中第2(s=21)组与4组中第5(2r-1+s-1=5)组之间的行位置,以及交换8组中第4(s=22)组与8组中第7(2r-1+s-1=7)组之间的行位置。
同理,若n=3,则r为2、3、4,依次同理可知,对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若M2为第二上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n层传输的部分预编码矩阵,则r可以不等于n+1,即2≤r<n+1。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将第二矩阵执行行交换,可以包括:
将第二矩阵的2n+1行分为均等的2r组,每组包含2n+1-r行,并交换2r组中第s组与2r组中第2r-1+s组之间的行位置,2≤r≤n+1,r为整数,s={21、22、…、2r-1}。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组的划分来执行行交换,易于实现。
例如,若n=2,则r为2或3。
当r为2时,将第二矩阵的8(2n+1=8)行分为均等的4(2r=4)组,每组包含2(2n+1-r=2)行,并交换4组中第2(s=21)组与4组中第4(2r-1+s=4)组之间的行位置。
当r为3时,将第二矩阵的8(2n+1=8)行分为均等的8(2r=8)组,每组包含1(2n+1-r=1)行,并交换8组中第2(s=21)组与4组中第6(2r-1+s=6)组之间的行位置,以及交换8组中第4(s=22)组与8组中第8(2r-1+s=8)组之间的行位置。
同理,若n=3,则r为2、3、4,依次同理可知,对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若M2为第二上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n层传输的部分预编码矩阵,则r可以不等于n+1,即2≤r<n+1。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因子为N为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中非零元素的个数。
下面本申请实施例以n的不同取值来进行示例说明。
示例①:
若n=2,则对于采用CP-OFDM波形时的天线部分相干传输,本申请实施例根据4(2n=4)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4(2n=4)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中的至少之一项确定8(2n+1=8)个天线端口上的8(2n+1=8)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其中,4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可以按照上述表7可知。由于TPMI索引为1或2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以及TPMI索引为3或4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因此
按照/>来确定时,可以得到如下的8个天线端口上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8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即第二矩阵):
/>
按照/>来确定时,可以得到如下的8个天线端口上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8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即第二矩阵):
按照/>来确定时,可以得到如下的8个天线端口上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8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即第二矩阵):
按照/>来确定时,可以得到如下的8个天线端口上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8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即第二矩阵):/>
按照/>来确定时,可以得到如下的8个天线端口上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8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即第二矩阵):
按照/>来确定时,可以得到如下的8个天线端口上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8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即第二矩阵):
/>
按照/>来确定时,可以得到如下的8个天线端口上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8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即第二矩阵):
按照/>来确定时,可以得到如下的8个天线端口上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8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即第二矩阵):
综上所述,若8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因子为则8个天线端口上的8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为以下至少之一项:
/>
示例②:
将上述“示例①”得到的8个天线端口上的8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执行行交换,得到新的8个天线端口上的8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其中,若r=2,则对于将上述“示例①”中的第二矩阵,即
/>
将第二矩阵的8(2n+1=8)行分为均等的4(2r=4)组,每组包含2(2n+1-r=2)行,并交换4组中第2(s=2)组与4组中第3(2r-1+s-1=3)组之间的行位置,从而新的8个天线端口上的8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为:
同理,当r=2时,则对于将上述“示例①”中的第二矩阵,即
/>
将第二矩阵的8(2n+1=8)行分为均等的4(2r=4)组,每组包含2(2n+1-r=2)行,并交换4组中第2(s=2)组与4组中第4(2r-1+s=4)组之间的行位置,从而新的8个天线端口上的8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为:
示例③:
若n=3,则对于采用CP-OFDM波形时的天线部分相干传输,本申请实施例根据8(2n=8)个天线端口上的8(2n=8)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中的至少之一项确定16(2n+1=16)个天线端口上的16(2n+1=16)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其中,8个天线端口上的8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是上述“示例一”中的,可以是标准协议规定的,可以是预配置或网络配置的,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其中,8个天线端口上的8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是上述“示例①”或“示例②”中的,可以是标准协议规定的,可以是预配置或网络配置的,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若8个天线端口上的8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是上述“示例一”中的,以及8个天线端口上的8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是上述“示例①”或“示例②”中的,则按照上述“示例①”或“示例②”中的相同方式(即中的至少之一项)以确定16个天线端口上的16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对此不再赘述。
示例④:
若n≥4,则按照上述“示例①”、“示例②”和示例③”中的相同方式以得到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对此不再赘述。
②L(1≤L<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采用CP-OFDM波形时的天线部分相干传输,若1≤L<2n+1,则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由从第三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确定,第三矩阵为第一上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从第一上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确定L(1≤L<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易于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矩阵也可以采用其他术语描述,只要具有相同的含义/功能/解释,都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第三矩阵可以是按照上述“①2n+1(L=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中的方式所确定的,可以是标准协议规定的,可以是网络配置或预配置的,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2n≤L<2n+1,则从第三矩阵中删除2n+1-L列,可以包括:
从第三矩阵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从第三矩阵的最后2n列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从第三矩阵的最前2n列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将第三矩阵的最后L列删除;或者,
将第三矩阵的最前L列删除。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方式从第三矩阵中删除2n+1-L列,从而有利于提高确定L(2n≤L<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及保证提供更多的L(2n≤L<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1≤L<2n,则从第三矩阵中删除2n+1-L列,包括:
从第三矩阵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将第三矩阵的最后2n列删除,并从第三矩阵的最前2n列中删除任意2n-L;或者,
将第三矩阵的最前2n列删除,并从第三矩阵的最后2n列中删除任意2n-L。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方式从第三矩阵中删除2n+1-L列,从而有利于提高确定L(1≤L<2n)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及保证提供更多的L(1≤L<2n)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L≠1,则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因子为N为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中非零元素的个数。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L=1,则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因子为1/b,b大于1。
进一步的,b可以为2、/>4等。
下面本申请实施例以n的不同取值来进行示例说明。
示例A:
若n=2,且L=7(即2n<L<2n+1),则对于采用CP-OFDM波形时的天线部分相干传输,本申请实施例从第三矩阵中删除1(2n+1-L=1)列以得到8个天线端口上的7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当第三矩阵是按照上述“示例①”中的方式所确定的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8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时,第三矩阵为以下至少之一项:
/>
若第三矩阵为
◆当从第三矩阵的最后4列中删除最后1列时,以确定的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7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为
◆当从第一矩阵的最前4列中删除最后1列时,以确定的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7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为
◆等等。
同理,若第三矩阵为其他矩阵,则按照上述相同方式以确定的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7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最后,7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因子为
示例B:
若n=2,且L=2(即1<L<22),则对于采用CP-OFDM波形时的天线部分相干传输,本申请实施例从第三矩阵中删除6(2n+1-L=6)列以得到8个天线端口上的2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当第三矩阵是按照上述“示例①”中的方式所确定的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8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时,第三矩阵为以下至少之一项:
若第三矩阵为
◆当将第三矩阵的最后22=4列删除,并从第三矩阵的最前22=4列中删除第3列和第4列时,以确定的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为
◆当将第三矩阵的最前22=4列删除,并从第三矩阵的最后22=4列中删除第1列和第2列时,以确定的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为
◆等等。
同理,若第三矩阵为其他矩阵,则按照上述相同方式以确定的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最后,2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因子为
示例C:
若n=3,且23≤L<24,则对于采用CP-OFDM波形时的天线部分相干传输,本申请实施例从第三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得到16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其中,第三矩阵可以是上述“示例③”中的,可以是标准协议规定的,可以是预配置或网络配置的,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此时,按照上述“示例A”和“示例B”中的相同方式以得到16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对此不再赘述。
同理,若n=3,且1≤L<23,则按照上述“示例A”和“示例B”中的相同方式以得到16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对此不再赘述。
示例D:
若n≥4,则按照上述“示例A”、“示例B”和示例C”中的相同方式以得到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对此不再赘述。
5)采用CP-OFDM波形,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
①2n+1(L=2n+1)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采用CP-OFDM波形时的天线非相干传输,若L=2n+1,则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由对角矩阵确定。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2n+1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因子可以为1/c,c大于1。
进一步的,c可以为2、/>4等。
下面本申请实施例以n=2来进行示例说明。
例如,若n=2,则对于采用CP-OFDM波形时的天线非相干传输,本申请实施例的8个天线端口上的8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为对角矩阵,且c为2。因此,8个天线端口上的8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为
②L(1≤L<2n+1)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采用CP-OFDM波形时的天线非相干传输,若1≤L<2n+1,则L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由从第一上行码本中的2n+1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确定。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从第一码本中的2n+1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确定L(1≤L<2n+1)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易于实现。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上行码本中的2n+1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是按照上述“①2n+1(L=2n+1)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中的方式所确定的,可以是标准协议规定的,可以是网络配置或预配置的,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2n≤L<2n+1,则从2n+1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中删除2n +1-L列,可以包括:
从2n+1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从2n+1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的最后2n列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从2n+1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的最前2n列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将2n+1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的最后L列删除;或者,
将2n+1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的最前L列删除。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方式从2n+1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中删除2n+1-L列,从而有利于提高确定L(2n≤L<2n+1)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及保证提供更多的L(2n≤L<2n+1)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2n≤L<2n+1,从2n+1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中删除2n +1-L列,可以包括:
从2n+1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将2n+1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的最后2n列删除,并从L=2n+1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的最前2n列中删除任意2n-L;或者,
将2n+1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的最前2n列删除,并从L=2n+1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的最后2n列中删除任意2n-L。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方式从2n+1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中删除2n+1-L列,从而有利于提高确定L(1≤L<2n)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及保证提供更多的L(1≤L<2n)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L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因子为1/d,d大于1。
进一步的,d可以为2、/>4等。
下面本申请实施例以n=2来进行示例说明。
例如,若n=2,且L=7(即22<L<23),则对于采用CP-OFDM波形时的天线非相干传输,本申请实施例从8个天线端口上的8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中删除1(2n+1-L=1)列以得到8个天线端口上的7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
若8个天线端口上的8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为
◆当从该8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的最后4列中删除最后1列时,以确定7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为
◆当从该8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的最后4列中删除第1列时,以确定的7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为
◆当从该8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的最前4列中删除最后1列时,以确定的7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为
◆等等。
又例如,若n=2,且L=2(即1<L<22),则对于采用CP-OFDM波形时的天线非相干传输,本申请实施例从8个天线端口上的8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中删除6(2n+1-L=6)列以得到8个天线端口上的2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
若8个天线端口上的8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为
◆当将该8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的最后22=4列删除,并从该8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的最前22=4列中删除第3列和第4列时,以确定的2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为
◆当将该8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的最前22=4列删除,并从该8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的最后22=4列中删除第1列和第2列时,以确定的2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为
◆等等。
6)采用DFT-s-OFDM波形,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采用DFT-s-OFDM波形时的天线全相干传输,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实现确定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例如,当n=2时,8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由4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
同理,当n=3时,16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由8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依次类推。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是标准协议规定的,可以是预配置或网络配置的。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可以包括:
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三公式确定;
第三公式为或者/>M3为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M4为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M3与M4不同。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或者/>确定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使得所确定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仍为酉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三公式确定,可以包括:
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由将第三公式所确定的矩阵执行行交换以得到。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或者/>所确定的矩阵执行行交换,从而有利于提高确定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及保证提供更多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将第三公式所确定的矩阵执行行交换,可以包括:
将第三公式所确定的矩阵的2n+1行分为均等的2r组,每组包含2n+1-r行,并交换2r组中第s组与2r组中第2r-1+s-1组之间的行位置,2≤r≤n+1,r为整数,s={21、22、…、2r-1}。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组的划分来执行行交换,易于实现。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将第三公式所确定的矩阵执行行交换,可以包括:
将第三公式所确定的矩阵的2n+1行分为均等的2r组,每组包含2n+1-r行,并交换2r组中第s组与2r组中第2r-1+s组之间的行位置,2≤r≤n+1,r为整数,s={21、22、…、2r-1}。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组的划分来执行行交换,易于实现。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因子可以为1/e,e大于1。
进一步的,e可以为2、/>4等。
下面本申请实施例以n的不同取值来进行示例说明。
示例a:
若n=2,则对于采用DFT-s-OFDM波形时的天线全相干传输,本申请实施例根据4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8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其中,4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可以按照上述表2可知。由于TPMI索引为12、13、…、或27(即12-27)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因此M3或M4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项:
按照/>来确定时,可以得到如下的8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和/>按照/>来确定时,可以得到如下的8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同理,当M3和/或M4为其他矩阵时,按照上述相同方式以确定8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对此不再赘述。
示例b:
将上述“示例a”得到的8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执行行交换,得到新的8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对此不再赘述。
示例c:
若n=3,则对于采用DFT-s-OFDM波形时的天线全相干传输,本申请实施例根据8(2n=8)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16(2n+1=16)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其中,8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是上述“示例a”或“示例b”中的,可以是标准协议规定的,可以是预配置或网络配置的,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若8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即M3和/或M4)是上述“示例a”中的,则按照上述“示例a”中的相同方式(即或者/>)以确定16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对此不再赘述。
示例d:
若n≥4,则按照上述“示例a”、“示例b”和“示例c”中的相同方式以得到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对此不再赘述。
7)采用DFT-s-OFDM波形时,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对于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采用DFT-s-OFDM波形时的天线部分相干传输,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实现确定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例如,当n=2时,8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由4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4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
同理,当n=3时,16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由8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依次类推。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是标准协议规定的,可以是预配置或网络配置的。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包括:
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由第四公式确定;
第四公式为或者/>M5为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M6为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M5与M6不同。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或者/>确定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使得所确定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仍为酉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四公式确定,可以包括:
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将第四公式所确定的矩阵执行行交换以得到。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或者/>所确定的矩阵执行行交换,从而有利于提高确定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及保证提供更多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将第四公式所确定的矩阵执行行交换,可以包括:
将第四公式所确定的矩阵的2n+1行分为均等的2r组,每组包含2n+1-r行,并交换2r组中第s组与2r组中第2r-1+s-1组之间的行位置,2≤r≤n+1,r为整数,s={21、22、…、2r-1}。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组的划分来执行行交换,易于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M5或M6为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预编码矩阵,因此r可以不等于n+1,即2≤r<n+1。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将第四公式所确定的矩阵执行行交换,可以包括:
将第四公式所确定的矩阵的2n+1行分为均等的2r组,每组包含2n+1-r行,并交换2r组中第s组与2r组中第2r-1+s组之间的行位置,2≤r≤n+1,r为整数,s={21、22、…、2r-1}。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组的划分来执行行交换,易于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M5或M6为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单层传输的部分预编码矩阵,因此r可以不等于n+1,即2≤r<n+1。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因子可以为1/f,f大于1。
进一步的,f可以为2、/>4等。
下面本申请实施例以n的不同取值来进行示例说明。
示例e:
若n=2,则对于采用DFT-s-OFDM波形时的天线部分相干传输,本申请实施例根据4(2n=4)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8(2n+1=8)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其中,4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可以按照上述表2可知。由于TPMI索引为4、5、…、或11(即4-11)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因此M5或M6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项:
/>
按照/>来确定时,可以得到如下的8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和/>按照/>来确定时,可以得到如下的8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同理,当M5和/或M6为其他矩阵时,按照上述相同方式以确定8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对此不再赘述。
示例f:
将上述“示例e”得到的8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执行行交换,得到新的8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对此不再赘述。
示例g:
若n=3,则对于采用DFT-s-OFDM波形时的天线部分相干传输,本申请实施例根据8(2n=8)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16(2n+1=16)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其中,8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是上述“示例e”或“示例f”中的,可以是标准协议规定的,可以是预配置或网络配置的,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若8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即M5和/或M6)是上述“示例e”中的,则按照上述“示例e”中的相同方式(即或者/>)以确定16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对此不再赘述。
示例h:
若n≥4,则按照上述“示例e”、“示例f”和“示例g”中的相同方式以得到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对此不再赘述。
方式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采用DFT-s-OFDM波形时的天线部分相干传输,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或者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或者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实现确定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或者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是标准协议规定的,可以是预配置或网络配置的。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或者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可以包括:
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由第五公式确定;
第五公式为M7为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或者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确定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使得所确定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仍为酉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五公式确定,可以包括:
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由将第四矩阵执行行交换以得到,第四矩阵为第五公式所确定的矩阵。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所确定的矩阵执行行交换,从而有利于提高确定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及保证提供更多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矩阵也可以采用其他术语描述,只要具有相同的含义/功能/解释,都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将第四矩阵执行行交换,可以包括:
将第四矩阵的2n+1行分为均等的2r组,每组包含2n+1-r行,并交换2r组中第s组与2r组中第2r-1+s-1组之间的行位置,2≤r≤n+1,r为整数,s={21、22、…、2r-1}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组的划分来执行行交换,易于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若M7为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预编码矩阵,则r可以不等于n+1,即2≤r<n+1。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将第四矩阵执行行交换,可以包括:
将第四矩阵的2n+1行分为均等的2r组,每组包含2n+1-r行,并交换2r组中第s组与2r组中第2r-1+s组之间的行位置,2≤r≤n+1,r为整数,s={21、22、…、2r-1}。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组的划分来执行行交换,易于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若M7为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预编码矩阵,则r可以不等于n+1,即2≤r<n+1。
下面本申请实施例以n的不同取值来进行示例说明。
示例i:
若n=2,则对于采用DFT-s-OFDM波形时的天线部分相干传输,本申请实施例根据4(2n=4)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8(2n+1=8)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部相干预编码矩阵或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其中,4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可以按照上述表2可知。由于TPMI索引为4、5、…、或11(即4-11)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因此M7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项:
同理,由于TPMI索引为12、13、…、或27(即12-27)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因此M7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项:
按照/>来确定时,可以得到如下的8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同理,当M7为其他矩阵时,按照上述相同方式以确定8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对此不再赘述。
示例j:
将上述“示例i”得到的8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执行行交换,得到新的8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对此不再赘述。
示例k:
若n=3,则对于采用DFT-s-OFDM波形时的天线部分相干传输,本申请实施例根据8(2n=8)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16(2n+1=16)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其中,8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是上述“示例i”或“示例j”中的,可以是标准协议规定的,可以是预配置或网络配置的,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若8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即M7)是上述“示例i”中的,则按照上述“示例i”中的相同方式(即)以确定16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对此不再赘述。
示例m:
若n≥4,则按照上述“示例i”、“示例j”和“示例k”中的相同方式以得到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对此不再赘述。
8)采用DFT-s-OFDM波形时,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采用DFT-s-OFDM波形时的天线非相干传输,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中只有一个非零元素。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单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因子可以为1/g,g大于1。
进一步的,g可以为2、/>4等。
例如,若n=2,且g=2,则采用DFT-s-OFDM波形时,8(2n+1=8)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为以下至少之一项:
若n≥3,且g=2,则同理可知,对此不再赘述。
9)2n+1(n≥2)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第一上行码本)
结合上述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按照上述描述的技术方案来确定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1≤L≤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和非相干预编码矩阵以组成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即第一上行码本。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一些预编码矩阵进行删除、执行行交换操作等。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的最大个数可以由第一信息中的第一TPMI信息的位宽确定。也就是说,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的最大个数不会超过第一TPMI字段的位宽所确定的个数。
例如,在表1中,TPMI字段的位宽为3比特。因此,该3比特所确定的TPMI索引可以为0-7。对此,4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的最大个数不会超过8。
方案2:
1)第一信息
在“方案2”中,网络设备需要测量上行信号并向终端设备指示2n(n≥2,且n为整数)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
对此,为了实现向终端设备指示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本申请实施例引入了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可以用于确定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
其中,第一信息可以包括第二TPMI信息、第二信息中的至少之一项。
第二TPMI信息,可以用于指示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
第二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矩阵生成公式的索引,该矩阵生成公式用于将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生成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上述“方案1”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利用第一公式、第二公式、第三公式、第四公式或第五公式来确定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因此,矩阵生成公式可以为这些公式,而至于利用哪个公式,则通过矩阵生成公式的索引来确定。例如,第一公式的索引为1,而第二信息所指示的矩阵生成公式的索引为1,则利用第一公式。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第一信息确定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
另外,第一信息也可以采用其他术语描述,如指示信息、配置信息等,只要具有相同的含义/功能/解释,都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第二TPMI信息,是一种TPMI信息,与现有的TPMI信息的实现方式一致,其区别主要在于向终端设备指示上行传输所需要使用的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
第二信息也可以采用其他术语描述,如矩阵生成指示信息等,只要具有相同的含义/功能/解释,都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可以是在小区搜索、小区重选、上下行同步、小区接入、小区驻留、初始接入或上下行资源调度等过程中传输的。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可以由下行控制信息(DCI)、高层信令(如RRC信令)、终端设备专属信令等携带。
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调度上行传输的DCI来携带该第一信息,从而通过调度上行传输的方式实现确定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可以是调度上行传输的上行授权信息。其中,该上行授权信息可以包括TRI、TPMI、MCS等。
2)采用CP-OFDM波形,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①生成2n+1(L=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采用CP-OFDM波形时的天线全相干传输,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和矩阵生成公式生成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矩阵生成公式可以为上述“方案1”中的第一公式。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二TPMI信息向终端设备指示第二上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即M1。然后,终端设备可以按照上述“方案1”中的第一公式来生成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案1”中的第一公式,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第二信息向终端设备指示第一公式的索引,再由终端设备按照该索引检索到第一公式。
另外,“方案2”与“方案1”存在一些相同的技术方案。因此,“方案2”中未详述的内容可以详见“方案1”中的相关描述,对此不再赘述。
②生成L(1≤L<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采用CP-OFDM波形时的天线全相干传输,若1≤L<2n+1,则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从第一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确定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第一矩阵为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需要说明的是,如何从第一矩阵中删除2n+1-L列,可以与上述“方案1”中的“从第一矩阵中删除2n+1-L列”中的一致,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第一矩阵可以是按照上述“①生成2n+1(L=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中的方式所确定的,可以是标准协议规定的,可以是网络配置或预配置的,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指示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在小于2n+1层传输时应删除和保留的列。也就是说,从第一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确定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是由网络设备指示的。
对此,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三信息,第三信息可以用于指示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在小于2n+1层传输时应删除和保留的列。
另外,第三信息也可以采用其他术语描述,只要具有相同的含义/功能/解释,都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因此,从第一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确定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包括:
根据第三信息,从第一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确定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第三信息可以为位图(bitmap),从而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位图的方式来指示需要删除哪些列。
例如,若n=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第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4个天线端口上的4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即M1。因此,终端设备按照第一公式生成第一矩阵。然后,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bitmap,使得终端设备按照bitmap对第一矩阵的列进行删除和保留,从而生成8个天线端口上的L(1≤L<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结合上述“方案1”中的“从第一矩阵中删除2n+1-L列”的实现方式,该bitmap可以存在如下方式:
方式1:若L=7,bitmap=11111101,且该bitmap中的位数按照顺序对应第一矩阵的8列,则意味着,从第一矩阵的最后4列中删除第3列,生成8个天线端口上的7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方式2:若L=3,bitmap=1101,且该bitmap中的位数按照顺序对应第一矩阵的最前4列,则意味着,将第一矩阵的最后4列删除,并从第一矩阵的最前4列中删除第3列。相比于“方式1”,可以节省bitmap的位宽。
方式3:若L=3,bitmap=1110,且该bitmap中的位数按照顺序对应第一矩阵的最后4列,则意味着,将第一矩阵的最前4列删除,并从第一矩阵的最后4列中删除第4列。相比于“方式1”,可以节省bitmap的位宽。
基于上述类似方案可以得到其他方式,对此不再赘述。
3)采用CP-OFDM波形,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①生成2n+1(L=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采用CP-OFDM波形时的天线部分相干传输,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部分预编码矩阵中的至少之一项和矩阵生成公式生成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矩阵生成公式可以为上述“方案1”中的第二公式。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二TPMI信息向终端设备指示第二上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部分预编码矩阵中的至少之一项,即M2。然后,终端设备可以按照上述“方案1”中的第二公式来生成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案1”中的第二公式,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第二信息向终端设备指示第二公式的索引,再由终端设备按照该索引检索到第二公式。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上述生成的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即第二矩阵)执行行交换以生成新的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使得不同每层的数据在不同的天线端口上传输,从而达到更好的分集效果和分集增益。
需要说明的是,如何将第二矩阵执行行交换,可以与上述“方案1”中的“将第二矩阵执行行交换”中的一致,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指示对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执行行交换。也就是说,将第二矩阵执行行交换,是由网络设备指示的。
对此,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第四信息,第四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对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执行行交换。
另外,第四信息也可以采用其他术语描述,只要具有相同的含义/功能/解释,都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因此,将第二矩阵执行行交换,可以包括:
根据第四信息,将第二矩阵执行行交换。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第四信息可以为位图(bitmap),从而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位图的方式来指示需要交换哪些行。
例如,若n=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第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4个天线端口上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部分预编码矩阵中的至少之一项,即M2。因此,终端设备按照第二公式生成第二矩阵。然后,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bitmap,使得终端设备按照bitmap对第二矩阵的行进行交换,从而生成8个天线端口上的8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结合上述“方案1”中的“将第二矩阵执行行交换”的实现方式,该bitmap可以存在如下方式:
方式1:若bitmap=11000011,且该bitmap中的位数按照顺序对应第二矩阵的8行,则意味着,将第二矩阵的第3行、第4行、第5行和第6行进行行交换。
方式2:若bitmap=11001100,且该bitmap中的位数按照顺序对应第二矩阵的8行,则意味着,将第二矩阵的第3行、第4行、第7行和第8行进行行交换。
基于上述类似方案可以得到其他方式,对此不再赘述。
②生成L(1≤L<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采用CP-OFDM波形时的天线部分相干传输,若1≤L<2n+1,则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从第三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确定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第三矩阵为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需要说明的是,如何从第三矩阵中删除2n+1-L列,可以与上述“方案1”中的“从第三矩阵中删除2n+1-L列”中的一致,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第三矩阵可以是按照上述“①生成2n+1(L=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中的方式所确定的,可以是标准协议规定的,可以是网络配置或预配置的,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指示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在小于2n+1层传输时应删除和保留的列。也就是说,从第三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确定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是由网络设备指示的。
对此,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三信息,第三信息可以用于指示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在小于2n+1层传输时应删除和保留的列。
另外,第三信息也可以采用其他术语描述,只要具有相同的含义/功能/解释,都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因此,从第三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确定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包括:
根据第三信息,从第三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确定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信息为bitmap时与上述一致,对此不再赘述。
另外,“方案2”与“方案1”存在一些相同的技术方案。因此,“方案2”中未详述的内容可以详见“方案1”中的相关描述,对此不再赘述。
4)采用DFT-s-OFDM波形,生成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采用DFT-s-OFDM波形时的天线全相干传输,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和矩阵生成公式生成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矩阵生成公式可以为上述“方案1”中的第三公式。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二TPMI信息向终端设备指示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即M3和/或M4。然后,终端设备可以按照上述“方案1”中的第三公式来生成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案1”中的第三公式,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第二信息向终端设备指示第三公式的索引,再由终端设备按照该索引检索到第三公式。
另外,“方案2”与“方案1”存在一些相同的技术方案。因此,“方案2”中未详述的内容可以详见“方案1”中的相关描述,对此不再赘述。
5)采用DFT-s-OFDM波形,生成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对于生成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采用DFT-s-OFDM波形时的天线部分相干传输,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和矩阵生成公式生成2n +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矩阵生成公式可以为上述“方案1”中的第四公式。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二TPMI信息向终端设备指示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即M5和/或M6。然后,终端设备可以按照上述“方案1”中的第四公式来生成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案1”中的第四公式,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第二信息向终端设备指示第四公式的索引,再由终端设备按照该索引检索到第四公式。
方式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采用DFT-s-OFDM波形时的天线部分相干传输,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或者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以及矩阵生成公式生成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矩阵生成公式可以为上述“方案1”中的第五公式。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二TPMI信息向终端设备指示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或者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即M7。然后,终端设备可以按照上述“方案1”中的第五公式来生成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案1”中的第五公式,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第二信息向终端设备指示第五公式的索引,再由终端设备按照该索引检索到第五公式。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上述生成的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即第四矩阵)执行行交换以生成新的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使得不同每层的数据在不同的天线端口上传输,从而达到更好的分集效果和分集增益。
需要说明的是,如何将第四矩阵执行行交换,可以与上述“方案1”中的“将第四矩阵执行行交换”中的一致,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指示对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执行行交换。也就是说,将第四矩阵执行行交换,是由网络设备指示的。
对此,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第四信息,第四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对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执行行交换。
另外,第四信息也可以采用其他术语描述,只要具有相同的含义/功能/解释,都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因此,将第四矩阵执行行交换,可以包括:
根据第四信息,将第二矩阵执行行交换。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第四信息可以为位图(bitmap),从而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位图的方式来指示需要交换哪些行。
例如,若n=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第二码本中4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或者部分预编码矩阵。因此,终端设备按照第四公式或第五公式生成第四矩阵。然后,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bitmap,使得终端设备按照bitmap对第四矩阵的行进行交换,从而生成8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结合上述“方案1”中的“将第四矩阵执行行交换”的实现方式,该bitmap可以存在如下方式:
方式1:若bitmap=11000011,且该bitmap中的位数按照顺序对应第四矩阵的8行,则意味着,将第四矩阵的第3行、第4行、第5行和第6行进行行交换。
方式2:若bitmap=11001100,且该bitmap中的位数按照顺序对应第四矩阵的8行,则意味着,将第四矩阵的第3行、第4行、第7行和第8行进行行交换。
基于上述类似方案可以得到其他方式,对此不再赘述。
另外,“方案2”与“方案1”存在一些相同的技术方案。因此,“方案2”中未详述的内容可以详见“方案1”中的相关描述,对此不再赘述。
5、一种上行传输方法的示例性说明
综上所述,下面以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交互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上行传输方法进行示例介绍。其中,网络设备也可以为芯片/芯片模组/装置等,终端设备也可以为芯片/芯片模组/装置等,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上行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10、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确定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
其中,n≥2,且n为整数。
对应的,终端设备获取该第一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信息”、“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等,具体详见上述内容,对此不再赘述。
S320、终端设备根据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进行上行传输。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引入第一信息,使得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第一信息确定2n+1(n≥2,且n为整数)个天线端口(即大于或等于8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从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进行上行传输,进而有利于实现上行增强,增强上行码本,提升对上行高速率传输的可能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用于确定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包括:第一信息包括第一传输预编码矩阵指示TPMI信息;
第一TPMI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上行码本中的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
如此,本申请实施例引入第一信息,使得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信息中的第一TPMI信息向终端设备指示2n+1(n≥2,且n为整数)个天线端口(即大于或等于8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从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进行上行传输,进而有利于实现上行增强,增强上行码本,提升对上行高速率传输的可能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采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波形,则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为以下之一项:
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1≤L≤2n+1,且L为整数。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L=2n+1,则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
如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实现确定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包括:
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由第一公式确定;
第一公式为中的至少之一项,M1为第二上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j为复数的虚部。
如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中的至少之一项确定2n +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使得所确定的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仍为酉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1≤L<2n+1,则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由从第一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确定,第一矩阵为第一上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如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从第一上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确定L(1≤L<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易于实现。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2n≤L<2n+1,则从第一矩阵中删除2n+1-L列,包括:
从第一矩阵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从第一矩阵的最后2n列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从第一矩阵的最前2n列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将第一矩阵的最后L列删除;或者,
将第一矩阵的最前L列删除。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方式从第一矩阵中删除2n+1-L列,从而有利于提高确定L(2n≤L<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及保证提供更多的L(2n≤L<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1≤L<2n,则从第一矩阵中删除2n+1-L列,包括:
从第一矩阵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将第一矩阵的最后2n列删除,并从第一矩阵的最前2n列中删除任意2n-L;或者,
将第一矩阵的最前2n列删除,并从第一矩阵的最后2n列中删除任意2n-L。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方式从第一矩阵中删除2n+1-L列,从而有利于提高确定L(1≤L<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及保证提供更多的L(1≤L<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L≠1,则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因子为N为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中非零元素的个数。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L=1,则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因子为1/a,a大于1。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L=2n+1,则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部分预编码矩阵中的至少之一项确定。
如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和/或部分预编码矩阵,实现确定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部分预编码矩阵中的至少之一项确定,包括:
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公式确定;
第二公式为中的至少之一项,M2为第二上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部分预编码矩阵中的至少之一项,j为复数的虚部。
如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中的至少之一项确定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使得所确定的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仍为酉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公式确定,包括:
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将第二矩阵执行行交换以得到,第二矩阵为第二公式所确定的矩阵。
如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对第二矩阵执行行交换,使得到不同每层的数据在不同的天线端口上传输,从而达到更好的分集效果和分集增益。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将第二矩阵执行行交换,包括:
将第二矩阵的2n+1行分为均等的2r组,每组包含2n+1-r行,并交换2r组中第s组与2r组中第2r-1+s-1组之间的行位置,2≤r≤n+1,r为整数,s={21、22、…、2r-1};或者,
将第二矩阵的2n+1行分为均等的2r组,每组包含2n+1-r行,并交换2r组中第s组与2r组中第2r-1+s组之间的行位置,2≤r≤n+1,r为整数,s={21、22、…、2r-1}。
如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组的划分来执行行交换,易于实现。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1≤L<2n+1,则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从第三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确定,第三矩阵为第一上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如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从第一上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确定L(1≤L<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易于实现。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2n≤L<2n+1,则从第三矩阵中删除2n+1-L列,包括:
从第三矩阵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从第三矩阵的最后2n列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从第三矩阵的最前2n列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将第三矩阵的最后L列删除;或者,
将第三矩阵的最前L列删除。
如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方式从第三矩阵中删除2n+1-L列,从而有利于提高确定L(2n≤L<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及保证提供更多的L(2n≤L<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1≤L<2n,则从第三矩阵中删除2n+1-L列,包括:
从第三矩阵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将第三矩阵的最后2n列删除,并从第三矩阵的最前2n列中删除任意2n-L;或者,
将第三矩阵的最前2n列删除,并从第三矩阵的最后2n列中删除任意2n-L。
如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方式从第三矩阵中删除2n+1-L列,从而有利于提高确定L(1≤L<2n)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及保证提供更多的L(1≤L<2n)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L≠1,则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因子为N为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中非零元素的个数。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L=1,则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因子为1/b,b大于1。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采用DFT-s-OFDM波形,则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为以下之一项:
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
如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第二上行码本中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实现确定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包括:
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三公式确定;
第三公式为或者/>确,M3为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M4为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M3与M4不同。
如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或者/>确定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使得所确定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仍为酉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
如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第二上行码本中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实现确定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包括:
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四公式确定;
第四公式为或者/>M5为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M6为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M5与M6不同。
如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或者/>确定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使得所确定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仍为酉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或者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
如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或者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实现确定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或者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包括:
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五公式确定;
第五公式为M7为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或者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如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确定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使得所确定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仍为酉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五公式确定,包括:
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将第四矩阵执行行交换以得到,第四矩阵为第五公式所确定的矩阵。
如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所确定的矩阵执行行交换,从而有利于提高确定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及保证提供更多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将第四矩阵执行行交换,包括:
将第四矩阵的2n+1行分为均等的2r组,每组包含2n+1-r行,并交换2r组中第s组与2r组中第2r-1+s-1组之间的行位置,2≤r≤n+1,s={21、22、…、2r-1};或者,
将第四矩阵的2n+1行分为均等的2r组,每组包含2n+1-r行,并交换2r组中第s组与2r组中第2r-1+s组之间的行位置,2≤r≤n+1,r为整数,s={21、22、…、2r-1}。
如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组的划分来执行行交换,易于实现。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的最大个数由第一TPMI信息的位宽确定。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用于确定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包括:
第一信息包括第二TPMI信息、第二信息中的至少之一项;
第二TPMI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
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矩阵生成公式的索引,矩阵生成公式用于将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生成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
如此,本申请实施例引入第一信息,使得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信息中的第二TPMI信息向终端设备指示2n(n≥2,且n为整数)个天线端口(即大于或等于4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以及使得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信息中的第二信息向终端设备指示矩阵生成公式的索引,从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和矩阵生成公式生成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最终终端设备可以根据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进行上行传输,进而有利于实现上行增强,增强上行码本,提升对上行高速率传输的可能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终端设备根据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和矩阵生成公式生成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采用CP-OFDM波形,则
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为M1,M1为第二上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矩阵生成公式为第一公式,第一公式为中的至少之一项;
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为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该可以还包括如下步骤:
终端设备从第一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确定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1≤L<2n+1,第一矩阵为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三信息,第三信息用于指示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在小于2n+1层传输时应删除和保留的列;
终端设备从第一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确定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终端设备根据第三信息,从第一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确定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采用CP-OFDM波形,则
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为M2,M2为第二上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部分预编码矩阵中的至少之一项;
矩阵生成公式为第二公式,第二公式为中的至少之一项;
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为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终端设备将第二矩阵执行行交换,第二矩阵为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还包括第四信息,第四信息用于指示对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执行行交换;
将第二矩阵执行行交换,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终端设备根据第四信息,将第二矩阵执行行交换。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终端设备从第三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确定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1≤L<2n+1,第三矩阵为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三信息,第三信息用于指示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在小于2n+1层传输时应删除和保留的列;
终端设备从第三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确定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终端设备根据第三信息,从第三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确定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采用DFT-s-OFDM波形,则
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为M3、M4中的至少之一项,M3为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M4为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M3与M4不同;
矩阵生成公式为第三公式,第三公式为或者/>
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为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采用DFT-s-OFDM波形,则
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为M5、M6中的至少之一项,M5为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M4为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M5与M4不同;
矩阵生成公式为第四公式,第四公式为或者/>
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为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采用DFT-s-OFDM波形,则
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为M7,M7为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或者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矩阵生成公式为第五公式,第五公式为
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为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终端设备将第四矩阵执行行交换,第四矩阵为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还包括第四信息,第四信息用于指示对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执行行交换;
终端设备将第四矩阵执行行交换,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终端设备根据第四信息,将第四矩阵执行行交换。
5、一种上行传输装置的示例性说明
上述主要从方法侧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与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或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程序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只是一种逻辑功能划分,而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上行传输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上行传输装置400包括:获取单元401和传输单元40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单元401可以是一种用于接收或处理信号、数据、信息等的模块单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传输单元402可以是一种用于发送或处理信号、数据、信息等的模块单元。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上行传输装置4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用于存储上行传输装置400所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或者指令。存储单元可以是存储器。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上行传输装置400可以是芯片或者芯片模组。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获取单元401和传输单元402可以集成在一个单元中,或者分离的单元。
例如,获取单元401和传输单元402可以集成在通信单元中。其中,通信单元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收发电路等。
又例如,获取单元401和传输单元402可以集成在处理单元中。其中,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基带芯片、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单元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获取单元401和传输单元402用于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芯片、芯片模组等执行的任一步骤,如发送或接收等数据传输。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实现时,获取单元401,可以用于获取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确定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
传输单元402,可以用于根据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进行上行传输。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引入第一信息,使得上行传输装置400可以通过第一信息确定2n+1(n≥2,且n为整数)个天线端口(即大于或等于8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从而上行传输装置400可以根据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进行上行传输,进而有利于实现上行增强,增强上行码本,提升对上行高速率传输的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图4所述实施例中各个操作的具体实现可以详见上述所述的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具体赘述。
6、又一种上行传输装置的示例性说明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上行传输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上行传输装置500包括:发送单元50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单元501可以是一种用于发送或处理信号、数据、信息等的模块单元。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上行传输装置5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用于存储上行传输装置500所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或者指令。存储单元可以是存储器。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上行传输装置500可以是芯片或者芯片模组。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发送单元501可以集成在处理单元中。其中,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基带芯片、CPU、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单元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发送单元501可以集成在通信单元中。其中,通信单元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收发电路等。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发送单元501用于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芯片、芯片模组等执行的任一步骤,如发送数据/信号/信息等。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实现时,发送单元501,用于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确定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n≥2,且n为整数,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用于进行上行传输。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引入第一信息,上行传输装置500可以发送第一信息,使得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第一信息确定2n+1(n≥2,且n为整数)个天线端口(即大于或等于8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从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进行上行传输,进而有利于实现上行增强,增强上行码本,提升对上行高速率传输的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述实施例中各个操作的具体实现可以详见上述所述的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具体赘述。
7、一种终端设备的示例性说明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终端设备600包括处理器610、存储器620以及用于连接处理器610、存储器620的通信总线。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存储器62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是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或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read-only memory,CD-ROM),该存储器620用于存储终端设备600所执行的程序代码和所传输的数据。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终端设备600还包括通信接口,其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器610可以是一个或多个CPU,在处理器610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器610可以是基带芯片、CPU、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终端设备600中的处理器610用于执行存储器620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621,执行以下操作:获取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n≥2,且n为整数;根据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进行上行传输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引入第一信息,使得终端设备600可以通过第一信息确定2n+1(n≥2,且n为整数)个天线端口(即大于或等于8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从而终端设备600可以根据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进行上行传输,进而有利于实现上行增强,增强上行码本,提升对上行高速率传输的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操作的具体实现可以采用上述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终端设备600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终端设备侧的方法,在此不再具体赘述。
8、一种网络设备的示例性说明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网络设备700包括处理器710、存储器720以及用于连接处理器710、存储器720的通信总线。
存储器720包括但不限于是RAM、ROM、EPROM或CD-ROM,该存储器720用于存储相关指令及数据。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网络设备700还包括通信接口,其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器710可以是一个或多个CPU,在处理器710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器710可以是基带芯片、CPU、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网络设备700中的处理器710用于执行存储器720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721执行以下操作: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n≥2,且n为整数,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用于进行上行传输。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引入第一信息,网络设备700可以发送第一信息,使得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第一信息确定2n+1(n≥2,且n为整数)个天线端口(即大于或等于8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从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进行上行传输,进而有利于实现上行增强,增强上行码本,提升对上行高速率传输的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操作的具体实现可以采用上述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网络设备700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网络设备侧的方法,在此不再具体赘述。
9、其他示例性说明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该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其中,该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步骤。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模组,包括收发组件和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该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其中,该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步骤。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步骤。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的各个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步骤、模块或单元等并不一定是本申请实施例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RAM、闪存、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终端设备或管理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终端设备或管理设备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该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该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该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该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各个装置、产品包含的各个模块/单元,其可以是软件模块/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模块/单元,或者也可以部分是软件模块/单元,部分是硬件模块/单元。例如,对于应用于或集成于芯片的各个装置、产品,其包含的各个模块/单元可以都采用电路等硬件的方式实现,或者,至少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该软件程序运行于芯片内部集成的处理器,剩余的(如果有)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电路等硬件方式实现;对于应用于或集成于芯片模组的各个装置、产品,其包含的各个模块/单元可以都采用电路等硬件的方式实现,不同的模块/单元可以位于芯片模组的同一组件(例如芯片、电路模块等)或者不同组件中,或者,至少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该软件程序运行于芯片模组内部集成的处理器,剩余的(如果有)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电路等硬件方式实现;对于应用于或集成于终端设备的各个装置、产品,其包含的各个模块/单元可以都采用电路等硬件的方式实现,不同的模块/单元可以位于终端设备内同一组件(例如,芯片、电路模块等)或者不同组件中,或者,至少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该软件程序运行于终端设备内部集成的处理器,剩余的(如果有)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电路等硬件方式实现。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0)

1.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之中,包括:
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n≥2,且n为整数;
根据所述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进行上行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包括: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传输预编码矩阵指示TPMI信息;
所述第一TPMI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上行码本中的所述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采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波形,则所述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为以下之一项:
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1≤L≤2n+1,且L为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L=2n+1,则所述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包括:
所述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由第一公式确定;
所述第一公式为中的至少之一项,M1为所述第二上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j为复数的虚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1≤L<2n+1,则所述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由从第一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确定,所述第一矩阵为所述第一上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2n≤L<2n+1,则所述从第一矩阵中删除2n +1-L列,包括:
从所述第一矩阵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从所述第一矩阵的最后2n列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从所述第一矩阵的最前2n列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将所述第一矩阵的最后L列删除;或者,
将所述第一矩阵的最前L列删除。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1≤L<2n,则所述从第一矩阵中删除2n+1-L列,包括:
从所述第一矩阵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将所述第一矩阵的最后2n列删除,并从所述第一矩阵的最前2n列中删除任意2n-L;或者,
将所述第一矩阵的最前2n列删除,并从所述第一矩阵的最后2n列中删除任意2n-L。
9.根据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L≠1,则所述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因子为N为所述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中非零元素的个数。
10.根据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L=1,则所述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因子为1/a,a大于1。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L=2n+1,则所述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部分预编码矩阵中的至少之一项确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部分预编码矩阵中的至少之一项确定,包括:
所述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公式确定;
所述第二公式为中的至少之一项,M2为所述第二上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部分预编码矩阵中的至少之一项,j为复数的虚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公式确定,包括:
所述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将第二矩阵执行行交换以得到,所述第二矩阵为所述第二公式所确定的矩阵。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二矩阵执行行交换,包括:
将所述第二矩阵的2n+1行分为均等的2r组,每组包含2n+1-r行,并交换所述2r组中第s组与所述2r组中第2r-1+s-1组之间的行位置,2≤r≤n+1,r为整数,s={21、22、…、2r-1}。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1≤L<2n+1,则所述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从第三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确定,所述第三矩阵为所述第一上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2n≤L<2n+1,则所述从第三矩阵中删除2n+1-L列,包括:
从所述第三矩阵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从所述第三矩阵的最后2n列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从所述第三矩阵的最前2n列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将所述第三矩阵的最后L列删除;或者,
将所述第三矩阵的最前L列删除。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1≤L<2n,则所述从第三矩阵中删除2n +1-L列,包括:
从所述第三矩阵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将所述第三矩阵的最后2n列删除,并从所述第三矩阵的最前2n列中删除任意2n-L;或者,
将所述第三矩阵的最前2n列删除,并从所述第三矩阵的最后2n列中删除任意2n-L。
18.根据权利要求11-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L≠1,则所述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因子为N为所述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中非零元素的个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1-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L=1,则所述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因子为1/b,b大于1。
2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拓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波形,所述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为以下之一项:
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包括:
所述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三公式确定;
所述第三公式为或者/>M3为所述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M4为所述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M3与M4不同。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包括:
所述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四公式确定;
所述第四公式为或者/>M5为所述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M6为所述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M5与M6不同。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或者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或者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包括:
所述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五公式确定;
所述第五公式为M7为所述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或者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五公式确定,包括:
所述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将第四矩阵执行行交换以得到,所述第四矩阵为所述第五公式所确定的矩阵。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四矩阵执行行交换,包括:
将所述第四矩阵的2n+1行分为均等的2r组,每组包含2n+1-r行,并交换所述2r组中第s组与所述2r组中第2r-1+s-1组之间的行位置,2≤r≤n+1,s={21、22、…、2r-1}。
2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的最大个数由所述第一TPMI信息的位宽确定。
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包括: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二TPMI信息、第二信息中的至少之一项;
所述第二TPMI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
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矩阵生成公式的索引,所述矩阵生成公式用于将所述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生成所述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和所述矩阵生成公式生成所述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采用CP-OFDM波形,则
所述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为M1,M1为所述第二上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所述矩阵生成公式为第一公式,所述第一公式为中的至少之一项;
所述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为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第一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确定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1≤L<2n+1,所述第一矩阵为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所述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在小于2n+1层传输时应删除和保留的列;
所述从第一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确定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包括:
根据所述第三信息,从所述第一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确定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采用CP-OFDM波形,则
所述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为M2,M2为所述第二上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部分预编码矩阵中的至少之一项;
所述矩阵生成公式为第二公式,所述第二公式为中的至少之一项;
所述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为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第二矩阵执行行交换,所述第二矩阵为所述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对所述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执行行交换;
所述将第二矩阵执行行交换,包括:
根据所述第四信息,将所述第二矩阵执行行交换。
3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第三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确定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1≤L<2n+1,所述第三矩阵为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所述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在小于2n+1层传输时应删除和保留的列;
所述从第三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确定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包括:
根据所述第三信息,从所述第三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确定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40.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采用DFT-s-OFDM波形,则
所述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为M3、M4中的至少之一项,M3为所述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M4为所述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M3与M4不同;
所述矩阵生成公式为第三公式,所述第三公式为或者/>
所述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为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
41.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采用DFT-s-OFDM波形,则
所述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为M5、M6中的至少之一项,M5为所述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M4为所述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M5与M4不同;
所述矩阵生成公式为第四公式,所述第四公式为或者/>
所述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为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
4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采用DFT-s-OFDM波形,则
所述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为M7,M7为所述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或者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所述矩阵生成公式为第五公式,所述第五公式为
所述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为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第四矩阵执行行交换,所述第四矩阵为所述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对所述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执行行交换;
所述将第四矩阵执行行交换,包括:
根据所述第四信息,将所述第四矩阵执行行交换。
45.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设备之中,包括:
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n≥2,且n为整数,所述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用于进行上行传输。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包括: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传输预编码矩阵指示TPMI信息;
所述第一TPMI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上行码本中的所述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采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波形,则所述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为以下之一项:
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2n+1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1≤L≤2n+1,且L为整数。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L=2n+1,则所述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包括:
所述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由第一公式确定;
所述第一公式为中的至少之一项,M1为所述第二上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j为复数的虚部。
50.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1≤L<2n+1,则所述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由从第一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确定,所述第一矩阵为所述第一上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2n≤L<2n+1,则所述从第一矩阵中删除2n+1-L列,包括:
从所述第一矩阵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从所述第一矩阵的最后2n列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从所述第一矩阵的最前2n列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将所述第一矩阵的最后L列删除;或者,
将所述第一矩阵的最前L列删除。
52.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1≤L<2n,则所述从第一矩阵中删除2n +1-L列,包括:
从所述第一矩阵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将所述第一矩阵的最后2n列删除,并从所述第一矩阵的最前2n列中删除任意2n-L;或者,
将所述第一矩阵的最前2n列删除,并从所述第一矩阵的最后2n列中删除任意2n-L。
53.根据权利要求47-5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L≠1,则所述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因子为N为所述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中非零元素的个数。
54.根据权利要求47-5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L=1,则所述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因子为1/a,a大于1。
55.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L=2n+1,则所述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部分预编码矩阵中的至少之一项确定。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部分预编码矩阵中的至少之一项确定,包括:
所述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公式确定;
所述第二公式为中的至少之一项,M2为所述第二上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2n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部分预编码矩阵中的至少之一项,j为复数的虚部。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公式确定,包括:
所述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将第二矩阵执行行交换以得到,所述第二矩阵为所述第二公式所确定的矩阵。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二矩阵执行行交换,包括:
将所述第二矩阵的2n+1行分为均等的2r组,每组包含2n+1-r行,并交换所述2r组中第s组与所述2r组中第2r-1+s-1组之间的行位置,2≤r≤n+1,r为整数,s={21、22、…、2r-1}。
59.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1≤L<2n+1,则所述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从第三矩阵中删除2n+1-L列以确定,所述第三矩阵为所述第一上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n+1个天线端口上的2n+1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2n≤L<2n+1,则所述从第三矩阵中删除2n+1-L列,包括:
从所述第三矩阵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从所述第三矩阵的最后2n列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从所述第三矩阵的最前2n列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将所述第三矩阵的最后L列删除;或者,
将所述第三矩阵的最前L列删除。
61.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1≤L<2n,则所述从第三矩阵中删除2n +1-L列,包括:
从所述第三矩阵中删除任意2n+1-L列;或者,
将所述第三矩阵的最后2n列删除,并从所述第三矩阵的最前2n列中删除任意2n-L;或者,
将所述第三矩阵的最前2n列删除,并从所述第三矩阵的最后2n列中删除任意2n-L。
62.根据权利要求55-6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L≠1,则所述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因子为N为所述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中非零元素的个数。
63.根据权利要求55-6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L=1,则所述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因子为1/b,b大于1。
64.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拓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波形,所述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为以下之一项:
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2n+1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
65.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
66.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包括:
所述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三公式确定;
所述第三公式为或者/>M3为所述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M4为所述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M3与M4不同。
67.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
68.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包括:
所述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四公式确定;
所述第四公式为或者/>M5为所述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M6为所述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M5与M6不同。
69.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或者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
70.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或者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包括:
所述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五公式确定;
所述第五公式为M7为所述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或者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71.根据权利要求7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五公式确定,包括:
所述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将第四矩阵执行行交换以得到,所述第四矩阵为所述第五公式所确定的矩阵。
72.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四矩阵执行行交换,包括:
将所述第四矩阵的2n+1行分为均等的2r组,每组包含2n+1-r行,并交换所述2r组中第s组与所述2r组中第2r-1+s-1组之间的行位置,2≤r≤n+1,s={21、22、…、2r-1}。
73.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的最大个数由所述第一TPMI信息的位宽确定。
74.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包括: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二TPMI信息、第二信息中的至少之一项;
所述第二TPMI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
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矩阵生成公式的索引,所述矩阵生成公式用于将所述2n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生成所述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
75.一种上行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n≥2,且n为整数;
传输单元,用于根据所述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进行上行传输。
76.一种上行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n≥2,且n为整数,所述2n+1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用于进行上行传输。
77.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1-44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78.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45-74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79.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44或45-74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8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44或45-74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210177695.5A 2022-02-24 2022-02-24 上行传输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Pending CN1167075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77695.5A CN116707592A (zh) 2022-02-24 2022-02-24 上行传输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PCT/CN2023/074394 WO2023160357A1 (zh) 2022-02-24 2023-02-03 上行传输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77695.5A CN116707592A (zh) 2022-02-24 2022-02-24 上行传输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7592A true CN116707592A (zh) 2023-09-05

Family

ID=87764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77695.5A Pending CN116707592A (zh) 2022-02-24 2022-02-24 上行传输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07592A (zh)
WO (1) WO202316035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9764B (zh) * 2011-07-08 2014-04-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闭环预编码信息指示方法及装置
US11101856B2 (en) * 2019-08-16 2021-08-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signal transmission based on codeboo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4070366A (zh) * 2020-07-30 2022-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KR20240039085A (ko) * 2021-07-23 2024-03-26 인텔 코포레이션 향상된 멀티레이어 업링크 송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60357A1 (zh) 2023-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2553031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のラジオユニットのリソースを管理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CN112236984A (zh) 电子设备和通信方法
CN117651339A (zh) 一种预编码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6097600A (zh) 探测参考信号配置方法与装置、终端和网络设备
WO2022205022A1 (zh) 用于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16707592A (zh) 上行传输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5189851B (zh) 频域资源位置确定方法与装置、终端和网络设备
WO2024012561A1 (zh) 解调参考信号端口确定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3232038A1 (zh) 通信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芯片
CN114402538B (zh) 波束赋形方法、通信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通信系统
CN117015040A (zh) 频域资源确定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芯片
WO2023070459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3197154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4017233A1 (zh) 通信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芯片
WO2024032731A1 (zh) 信道占用时间共享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和芯片
WO2024022525A1 (zh) 信道状态信息报告传输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3066202A1 (zh) 参考信号的资源映射方法与装置、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17998560A (zh) 侧链路同步信号块传输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
WO2023123409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8042601A (zh) 资源确定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7015037A (zh) 时频资源限制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芯片
CN117375779A (zh) 探测参考信号传输增强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7896713A (zh) 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7500072A (zh) 调度请求传输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芯片
CN114826356A (zh) 波束选择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和芯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