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95320A - 全成型下摆满针圆筒组织以及编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全成型下摆满针圆筒组织以及编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95320A
CN116695320A CN202310591553.8A CN202310591553A CN116695320A CN 116695320 A CN116695320 A CN 116695320A CN 202310591553 A CN202310591553 A CN 202310591553A CN 116695320 A CN116695320 A CN 1166953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layer
yarn
layer structure
tissue
needle b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9155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95320B (zh
Inventor
顾洪德
程礼萍
张慧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Qixiang Knit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Qixiang Knit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Qixiang Knitt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Qixiang Knit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9155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953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95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953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953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953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04B1/246Upper torso garments, e.g. sweaters, shirts, leotar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针织加工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适合于羊毛衫全成型一线成衣工艺的下摆罗纹部分可直接编织全成型下摆满针圆筒组织,包括前废纱组织、后废纱组织、前分离纱组织、后分离纱组织,起底编织部分组织,所述的前废纱组织和后废纱组织由不同的纱嘴分别编织而成,前分前废纱组织的一端设置由前分离纱组织,后废纱组织一端设置由后分离纱组织,所述的前分前废纱组织与后废纱组织之间由起底编织部分组织相连接,前分离纱组织还设置由前片空气层组织,前片空气层组织包括第一外侧部分、第一内侧部分和第一空气层组织封口,后分离纱组织上设置由后片空气层组织B,后片空气层组织包括第二外侧部分、第二内侧部分和第二空气层组织封口,前片空气层组织与后片空气层组织组合在一起形成空气层组织。

Description

全成型下摆满针圆筒组织以及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加工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适合于羊毛衫全成型一线成衣工艺的下摆罗纹部分可直接编织双层圆筒组织结构。
背景技术
全成型一线成衣羊毛衫工艺,也可以称为空气层组织结构。可以整件一气呵成,省去了套口缝合等手工工艺,毛纱原材料的使用率几乎可以到达100%,在高效率的同时对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有积极的贡献。由于全成型一线成衣工艺是整件一起编织在同一个编织位置要同时编织前身片和后身片,因此通常认为满针状态下无法编织双层圆筒组织。传统的做法是编织隔针的双层圆筒组织。但是隔针编织,织物的手感无法与满针编织一致,在实际使用中产生了很大的局限性,直接影响了产品的表现力。
同时隔针编织的空气层组织还有以 下的问题点
1当毛纱收缩性不是很强时,隔针的编织方法会使织物变的柔软,塌陷,使得材料没有质感。
2隔针织物,缩绒后由于有一半织针没有参与编织,其浮线会使织物纹理变得疏松,影响织物视觉效果和手感。使得织物缝隙过大,对外观和保暖性有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全成型下摆满针圆筒组织,包括前废纱组织、后废纱组织、前分离纱组织、后分离纱组织,起底编织部分组织,所述的前废纱组织和后废纱组织由不同的纱嘴分别编织而成,前分前废纱组织的一端设置由前分离纱组织,后废纱组织一端设置由后分离纱组织,所述的前分前废纱组织与后废纱组织之间由起底编织部分组织相连接,前分离纱组织还设置由前片空气层组织,前片空气层组织包括第一外侧部分、第一内侧部分和第一空气层组织封口,第一外侧部分与第一内侧部分通过第一空气层组织封口编织相连接。
作为优选,后分离纱组织上设置由后片空气层组织, 后片空气层组织包括第二外侧部分、第二内侧部分和第二空气层组织封口,前片空气层组织与后片空气层组织组合在一起形成两个满针空气层组织,第二外侧部分与第二内侧部分通过第二空气层组织封口编织相连接。
作为优选,前片空气层组织与后片空气层组织组合在一起形成两个满针的空气层组织。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外侧部分、第一内侧部分由针床纱线上下编织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空气层组织封口与第二空气层组织封口由内侧部分线圈翻针到后下针床形成。
全成型下摆满针圆筒组织以及编织方法,
步骤1:前后针床进行通常的起底编织后,前后下针床分别编织前废纱组织和后废纱组织,前废纱组织和后废纱组织使用不同的纱嘴分别编织单面组织互不相连;
步骤2:前废纱组织和前废纱组织编织到一定高度后分别编织前分离纱组织和后分离纱组织;
步骤3:使用后下针床和前上针床,机头右行编织后片空气层组织的第二外侧部分,机头左行编织后片空气层组织的第二内侧部分,机头左右行进反复编织空气层组织的第二外侧部分和空气层组织的第二内侧部分至所需空气层组织的高度,此时后前分离纱组织的纱线保持在前下针床;
步骤4:后片空气层组织编织至所需高度后把最后一内侧部分线圈翻针到后下针床形成第二空气层组织封口;
步骤5:使用前下针床和后上针床,机头右行编织前片空气层组织A的第一内侧部分;机头左行编织前片前片空气层组织的第一外侧部分,机头左右行进反复编织前片空气层组织的第一内侧部分和前片空气层组织的第一外侧部分至所需空气层组织的高度;此时后片空气层组织在第二空气层组织封口的纱线保持在后下针床;
步骤6:前片空气层组织与后片空气层组织编织至所需高度后把最后一内侧部分线圈翻针到前下针床形成空气层组织封口,前片空气层组织与后片空气层组织的形成空气层组织。
本发明能够达到如下效果:
充分利用全成型一线成衣羊毛衫工艺的特性,采用前后身片两个满针空气层组织,消除隔针空气层编织缝隙过大的问题,达到空气层组织部分从根本消除因隔针编织带来的柔软塌陷,没有质感和纹理疏松,外观和保暖性不良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前后废纱组织示意图;
图2后片空气层组织B编织示意图;
图3前片空气层组织A形成空气层组织封口编织示意图;
图4后片空气层组织B形成空气层组织封口编织示意图;
图5前片空气层组织A与后片空气层组织B形成2个满针空气层组织示意图;
图6空气层组织编织中完成前废纱组织与后废纱组织编织操作步骤示意图;
图7前片空气层组织与后片空气层编织操作步骤示意图;
图8前片空气层组织与后片空气层编织空气层封口形成组织编织空气层组织示意图;
图9空气层组织产品效果图;
图10满针空气层与隔针空气层对比效果图;
图中: 1、前废纱组织;2、后废纱组织;3、前分离纱组织;4、后分离纱组织;5、第二外侧部分;6、第二内侧部分;7、第二空气层组织封口;8、第一外侧部分;9、第一内侧部分;10、空气层组织封口;A、前片空气层组织;B、后片空气层组织;C、空气层组织;21、起底编织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5所示,
全成型下摆满针圆筒组织,包括前废纱组织1、后废纱组织2、前分离纱组织3、后分离纱组织4,起底编织部分组织21,所述的前废纱组织1和后废纱组织2由不同的纱嘴分别编织而成,前分前废纱组织1的一端设置由前分离纱组织3,后废纱组织2一端设置由后分离纱组织4,所述的前分前废纱组织1与后废纱组织2之间由起底编织部分组织21相连接,前分离纱组织3还设置由前片空气层组织A,前片空气层组织A包括第一外侧部分8、第一内侧部分9和第一空气层组织封口10,第一外侧部分8与第一内侧部分9通过第一空气层组织封口10编织相连接,后分离纱组织4上设置由后片空气层组织B, 后片空气层组织B包括第二外侧部分5、第二内侧部分6和第二空气层组织封口7,第二外侧部分5与第二内侧部分6通过第二空气层组织封口7编织相连接,完成前片空气层组织A与后片空气层组织B形成前后身片各自所需两个满针的空气层组织。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外侧部分8、第一内侧部分9由针床纱线上下编织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空气层组织封口10与第二空气层组织封口7由内侧部分线圈翻针到后下针床形成。
全成型下摆满针圆筒组织以及编织方法,
步骤1:前后针床进行通常的起底编织后,前后下针床分别编织前废纱组织1和后废纱组织2,前废纱组织1和后废纱组织2使用不同的纱嘴分别编织单面组织互不相连;
步骤2:前废纱组织1和前废纱组织2编织到一定高度后分别编织前分离纱组织3和后分离纱组织4;
步骤3:使用后下针床和前上针床,机头右行编织后片空气层组织的第二外侧部分5,机头左行编织后片空气层组织的第二内侧部分6,机头左右行进反复编织空气层组织的第二外侧部分5和空气层组织的第二内侧部分6至所需空气层组织的高度,此时后前分离纱组织3的纱线保持在前下针床;
步骤4:后片空气层组织B编织至所需高度后把最后一内侧部分线圈翻针到后下针床形成第二空气层组织封口;
步骤5:使用前下针床和后上针床,机头右行编织前片空气层组织A的第一内侧部分9;机头左行编织前片前片空气层组织A的第一外侧部分8,机头左右行进反复编织前片空气层组织A的第一内侧部分9和前片空气层组织A的第一外侧部分8至所需空气层组织的高度;此时后片空气层组织B在第二空气层组织封口7的纱线保持在后下针床;
步骤6:前片空气层组织A与后片空气层组织B编织至所需高度后把最后一内侧部分线圈翻针到前下针床形成空气层组织封口10,前片空气层组织A与后片空气层组织B形成空气层组织C。
对应图6、7、8一个具体实施例
参照附图5,13号纱嘴和17号纱嘴分别为前后废纱组织用纱嘴;
12号纱嘴和18号纱嘴分别为前后分离纱组织用纱嘴;11号纱嘴为编织起底第一行的纱嘴;16号纱嘴为主纱即编织空气层组织部分。使用不同的纱嘴也能达到同样的编织效果也在本发明范围之内;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先编织后片空气层组织再编织前片空气层组织部分,反之前后片空气层组织采用相反的编织顺序也在本发明范围之内。
步骤一:横机机头右行带17号纱嘴编织后废纱组织2的部分。
步骤二:横机机头左行带17号纱嘴编织后废纱组织2的部分。一来一回完成两行后废纱。
步骤三:横机机头右行带13号纱嘴编织前废纱组织1的部分。
步骤四:横机机头左行带13号纱嘴编织前废纱组织1的部分。一来一回完成两行前废纱,反复步骤一至步骤四可以编织所需的前,后废纱的行数。
步骤五:横机机头左行带12号纱嘴编织前分离纱组织3的部分。
步骤六:横机机头右行带13号纱嘴编织前分离纱组织3的部分。完成两行前分离纱组织3的编织。
步骤七:横机机头左行带18号纱嘴编织后分离纱组织4的部分。
步骤八:横机机头右行带18号纱嘴编织后分离纱组织4的部分。完成两行后分离纱组织4的编织。
步骤九:参照附图6,横机机头右行带11号纱嘴使用后下和前上针床编织后片空气层组织的起底编织部分21。
步骤九至步骤二十前下针床始终保持前分离纱组织3不变。
步骤十:横机机头左行带11号纱嘴使用后下和前上针床编织完成后片空气层组织的起底编织部分21。
步骤十一:为了编织完整的起底横机机头右行带16号纱嘴使用后下针床以一针编织一针浮线的方法编织起底第二行。
步骤十二:横机机头左行带16号纱嘴使用前上针床以一针编织一针浮线编织完成起底第二行。
步骤十三:横机机头右行带16号纱嘴使用后下针床以一针编织一针浮线,一针编织一针浮线与步骤十一错位的方法编织起底第三行。
步骤十四:横机机头左行带16号纱嘴使用前上针床以一针编织一针浮线,一针编织一针浮线与步骤十二错位的方法编织起底第三行。到此完成空气层组织的整个起底部分。
步骤十五:横机机头右行带16号纱嘴使用后下针床编织平针,即编织后片空气层组织的第一外侧部分8。
步骤十六:横机机头左行带16号纱嘴使用前上针床编织平针,即编织后片空气层组织的第一内侧部分9。
反复步骤十五至步骤十六可以编织所需的后片空气层组织的行数。
步骤十七:参照附图6,完成所需的后片空气层组织的行数后,把后片空气层组织的内侧线圈一隔一翻到后下针床。
步骤十八:把后片空气层组织的内侧余留线圈翻到后下针床形成空气层组织封口,完成后片空气层组织B。
步骤十七和步骤十八也可以使用后片空气层组织的内侧所有线圈一起翻针的
方法翻到后下针床。
步骤十九:参照附图7,横机机头右行带11号纱嘴使用前下和后上针床编织前片空气层组织的起底部分。步骤十九至步骤二十八后下针床始终保持后片空气层组织封口10不变。
步骤二十:横机机头左行带11号纱嘴使用前下和后上针床编织完成前片空气层组织的起底部分。
步骤二十一:为了编织完整的起底横机机头右行带16号纱嘴使用前下针床以一针编织一针浮线的方法编织起底第二行。
步骤二十二:横机机头左行带16号纱嘴使用后上针床以一针编织一针浮线编织完成起底第二行。
步骤二十三:横机机头右行带16号纱嘴使用前下针床以一针编织一针浮线,一针编织一针浮线与步骤二十一错位的方法编织起底第三行。
步骤二十四:横机机头左行带16号纱嘴使用后上针床以一针编织一针浮线,一针编织一针浮线与步骤二十二错位的方法编织起底第三行。到此完成空气层组织的整个起底部分。
步骤二十五:横机机头右行带16号纱嘴使用前下针床编织平针,即编织前片空气层组织的第二外侧部分5。
步骤二十六:横机机头左行带16号纱嘴使用后上针床编织平针,即编织前片空气层组织的第二内侧部分6。
反复步骤二十五至步骤二十六可以编织所需的前片空气层组织的行数。
步骤二十七:参照附图7,完成所需的前片空气层组织的行数后,把前片空气层组织A的内侧线圈一隔一翻到前下针床。
步骤二十八: 把前片空气层组织的内侧余留线圈翻到前下针床形成第二空气层组织封口7,完成前片空气层组织A。
步骤二十七和步骤二十八也可以使用前片空气层组织的内侧所有线圈一起翻
针的方法翻到后下针床。
通过上述步骤就可以在四针床的全成型横机上编织出满针的双层的空气层组织C。
原理说明:
隔针空气层的照片,相对于平针的两针它正面只有一针,因为全成型横机可以在同一个部位编织两层织物但不能织四层织物,隔针空气层是通过前后身片各用一半的针(前用单数后用双数针)来实现同时四层的编织,但是达不到满针和普通平针同样的效果
本发明编织方法是利用满针,采用前后身片分别编织,从而达到一致的手感效果,做到前后可以编制满帧的两层布片,那我这个两层布片全部用到前身片。前生片编制完以后,我再编制两层布片,这两层布片全部用到后生片,这样的话,整个的产品的结果效果出来是前生片也有两层布片是蛮正的,后生片也有两层布片是蛮正的。看上去和同时编织的四层布片是一样的,效果是这样一个目的,从而消除了隔针编织带来的柔软塌陷,没有质感和纹理疏松,外观和保暖性不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发明的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之中。

Claims (6)

1.全成型下摆满针圆筒组织,包括前废纱组织(1)、后废纱组织(2)、前分离纱组织(3)、后分离纱组织(4),起底编织部分组织(21),所述的前废纱组织(1)和后废纱组织(2)由不同的纱嘴分别编织而成,前分前废纱组织(1)的一端设置有前分离纱组织(3),后废纱组织(2)一端设置有后分离纱组织(4),所述的前分前废纱组织(1)与后废纱组织(2)之间由起底编织部分组织(21)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前分离纱组织(3)还设置由前片空气层组织(A),前片空气层组织(A)包括第一外侧部分(8)、第一内侧部分(9)和第一空气层组织封口(10),第一外侧部分(8)与第一内侧部分(9)通过第一空气层组织封口(10)编织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成型下摆满针圆筒组织,其特征在于,后分离纱组织(4)上设置由后片空气层组织(B), 后片空气层组织(B)包括第二外侧部分(5)、第二内侧部分(6)和第二空气层组织封口(7),第二外侧部分(5)与第二内侧部分(6)通过第二空气层组织封口(7)编织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成型下摆满针圆筒组织,其特征在于,前片空气层组织(A)与后片空气层组织(B)组合在一起形成两个满针的空气层组织(C)。
4.全成型下摆满针圆筒组织以及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前后针床进行通常的起底编织后,前后下针床分别编织前废纱组织(1)和后废纱组织(2),前废纱组织(1)和后废纱组织(2)使用不同的纱嘴分别编织单面组织互不相连;
步骤2:前废纱组织(1)和前废纱组织(2)编织到一定高度后分别编织前分离纱组织(3)和后分离纱组织(4);
步骤3:使用后下针床和前上针床,机头右行编织后片空气层组织的第二外侧部分(5),机头左行编织后片空气层组织的第二内侧部分(6),机头左右行进反复编织空气层组织的第二外侧部分(5)和空气层组织的第二内侧部分(6)至所需空气层组织的高度,此时后前分离纱组织(3)的纱线保持在前下针床;
步骤4:后片空气层组织(B)编织至所需高度后把最后一内侧部分线圈翻针到后下针床形成第二空气层组织封口;
步骤5:使用前下针床和后上针床,机头右行编织前片空气层组织(A)的第一内侧部分(9);机头左行编织前片前片空气层组织(A)的第一外侧部分(8),机头左右行进反复编织前片空气层组织(A)的第一内侧部分(9)和前片空气层组织(A)的第一外侧部分(8)至所需空气层组织的高度;此时后片空气层组织(B)在第二空气层组织封口(7)的纱线保持在后下针床;
步骤6:前片空气层组织(A)编织至所需高度后把最后一内侧部分线圈翻针到前下针床形成空气层组织封口(10),前片空气层组织(A)与后片空气层组织(B)形成空气层组织(C)。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成型下摆满针圆筒组织以及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外侧部分(8)、第一内侧部分(9)由针床纱线上下编织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成型下摆满针圆筒组织以及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空气层组织封口(10)与第二空气层组织封口(7)由内侧部分线圈翻针到后下针床形成。
CN202310591553.8A 2023-05-24 2023-05-24 全成型下摆满针圆筒组织以及编织方法 Active CN1166953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91553.8A CN116695320B (zh) 2023-05-24 2023-05-24 全成型下摆满针圆筒组织以及编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91553.8A CN116695320B (zh) 2023-05-24 2023-05-24 全成型下摆满针圆筒组织以及编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95320A true CN116695320A (zh) 2023-09-05
CN116695320B CN116695320B (zh) 2024-01-12

Family

ID=87836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91553.8A Active CN116695320B (zh) 2023-05-24 2023-05-24 全成型下摆满针圆筒组织以及编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95320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37179A (en) * 1989-10-14 1991-05-01 Pretty Polly Ltd A stocking
JP2514489B2 (ja) * 1991-07-04 1996-07-1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四重構造を有する編地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JPH09316756A (ja) * 1996-05-30 1997-12-09 Shima Seiki Mfg Ltd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CN101084333A (zh) * 2004-12-28 2007-12-05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双层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1715498A (zh) * 2007-06-29 2010-05-26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筒状针织品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品
JP2016017252A (ja) * 2014-07-09 2016-02-0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筒状編地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CN108823772A (zh) * 2018-08-09 2018-11-16 福建荣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具多层结构的横机织物及双针床横机编织多层织物的方法
CN111041684A (zh) * 2018-10-11 2020-04-2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编织物
CN111593471A (zh) * 2019-02-21 2020-08-28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编织物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37179A (en) * 1989-10-14 1991-05-01 Pretty Polly Ltd A stocking
JP2514489B2 (ja) * 1991-07-04 1996-07-1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四重構造を有する編地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JPH09316756A (ja) * 1996-05-30 1997-12-09 Shima Seiki Mfg Ltd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CN101084333A (zh) * 2004-12-28 2007-12-05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双层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1715498A (zh) * 2007-06-29 2010-05-26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筒状针织品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品
JP2016017252A (ja) * 2014-07-09 2016-02-0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筒状編地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CN108823772A (zh) * 2018-08-09 2018-11-16 福建荣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具多层结构的横机织物及双针床横机编织多层织物的方法
CN111041684A (zh) * 2018-10-11 2020-04-2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编织物
CN111593471A (zh) * 2019-02-21 2020-08-28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编织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95320B (zh) 2024-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05401B (zh) 一种横编三维内支撑结构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35063A (zh) 双色贾卡提花间隔织物的生产方法
CN110923919B (zh) 横机编织立体波纹条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4032464B (zh) 一种立体拉毛绒布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81787B (zh) 一种织带状流苏组织及其编织方法
CN110760982A (zh) 菱角果图案的编织方法
CN110644121B (zh) 一种改善全成型条纹花样错位的编织方法
CN110607600B (zh) 一种三明治网眼提花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8754805B (zh) 一种针织编织方法、编织结构、编织面料及服装
CN110747571B (zh) 提花毛圈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提花毛圈针织物
CN116695320B (zh) 全成型下摆满针圆筒组织以及编织方法
CN109652915B (zh) 经编无缝无底提花双面网孔织物的织造方法
CN110055669A (zh) 单面衬纬针织物的毛圈组织编织方法
CN216445557U (zh) 一种三明治结构面料
CN112609303B (zh) 一种针织球形鼓波结构的编织方法及其鼓波结构
CN112981678B (zh) 一种针织纬编添纱衬垫面纱提花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10685065B (zh) 一种双针床双贾卡网孔提v及底层提花工艺
CN113622075A (zh) 一种钩编花型的制作方法
CN218932474U (zh) 一种具有棉感的全涤面料
CN220619305U (zh) 一种抗起球双面珠地布
CN113684599B (zh) 一种基于鸟眼织法的三平织片
CN114108164B (zh) 一种全成型衬纬提花组织的编织方法及其组织和针织物
CN216040092U (zh) 具有双列镶边网孔的编织物
CN112746374B (zh) 一种仿拼接缝合的针织面料及其编织方法、应用
CN213172813U (zh) 锁链状针织组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