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91845A - 车辆的前围下部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前围下部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91845A
CN116691845A CN202310694405.9A CN202310694405A CN116691845A CN 116691845 A CN116691845 A CN 116691845A CN 202310694405 A CN202310694405 A CN 202310694405A CN 116691845 A CN116691845 A CN 1166918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wall
connecting piece
longitudinal beam
sealing surfac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9440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为广
陈智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9440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9184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91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918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的前围下部组件及车辆。该前围下部组件包括前围下板组件、左纵梁连接件和右纵梁连接件,前围下板组件设有第一密封面;左纵梁连接件与前围下板组件的左侧连接,左纵梁连接件设有左密封面;右纵梁连接件与前围下板组件的右侧连接,右纵梁连接件设有右密封面,且左密封面、右密封面与第一密封面同侧设置;其中,第一密封面、左密封面及右密封面作为电池箱体的侧壁与电池箱体的底板连接。本申请提供的前围下部组件能够增加电池箱体内部的使用空间。

Description

车辆的前围下部组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的前围下部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不断发展,人们对续航里程的要求也日益增加,在电芯本体能量密度提升受限的情况下,如何增加电池布置空间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的前围下部组件及车辆,能够增加电池箱体内部的使用空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辆的前围下部组件,该前围下部组件包括前围下板组件、左纵梁连接件和右纵梁连接件,前围下板组件设有第一密封面;左纵梁连接件与前围下板组件的左侧连接,左纵梁连接件设有左密封面;右纵梁连接件与前围下板组件的右侧连接,右纵梁连接件设有右密封面,且左密封面、右密封面与第一密封面同侧设置;其中,第一密封面、左密封面及右密封面作为电池箱体的侧壁与电池箱体的底板连接。
其中,前围下板组件包括第一前围横梁和第二前围横梁,第一前围横梁包括底面,底面作为第一密封面,且第一前围横梁左侧及右侧分别与左纵梁连接件的左上部和右纵梁连接件的右上部连接;第二前围横梁与第一前围横梁背离电池箱体的一侧连接,且第二前围横梁左侧及右侧分别与左上部和右上部连接。
其中,前围下板组件还包括前围下板,前围下板设置于第一前围横梁及第二前围横梁的后侧,分别与左纵梁连接件、右纵梁连接件连接;其中,前围下板与第一前围横梁和第二前围横梁形成密封腔。
其中,左纵梁连接件沿前后方向朝后方延伸设有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将左纵梁连接件分为左上部及左纵梁连接件的左下部;右纵梁连接件沿前后方向朝后方延伸设有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将右纵梁连接件分为右上部及右纵梁连接件的右下部;其中,左下部的底部作为左密封面,右下部的底部作为右密封面。
其中,左下部及左上部与第一延伸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右下部及右上部与第二延伸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其中,左纵梁连接件与第一加强筋、第一延伸部一体成型设置;右纵梁连接件与第二加强筋、第二延伸部一体成型设置。
其中,左纵梁连接件为第一铸铝件;右纵梁连接件为第二铸铝件。
其中,前围下部组件还包括转向盒,转向盒位于前围下板组件的左侧上方,与左纵梁连接件及前围下板组件连接,用于安装车辆的转向管柱。
其中,转向盒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分别与左纵梁连接件及前围下板组件连接;第二壳体分别与第一壳体、左纵梁连接件及前围下板组件连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前围下板组件。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前围下部组件,通过设置前围下板组件、左纵梁连接件和右纵梁连接件,并且左纵梁连接件与前围下板组件的左侧连接,右纵梁连接件与前围下板组件的右侧连接,且左纵梁连接件的左密封面、右纵梁连接件的右密封面与前围下板组件的第一密封面同侧设置,且左密封面、右密封面与第一密封面作为电池箱体的侧壁与电池箱体的底板连接。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实现车身与电池箱体一体化设计,以使得左纵梁连接件、右纵梁连接件与前围下板组件充当传统的电池箱体的上盖,实现车身骨架结构充当电池箱体上盖,与电池箱体进行耦合设计,从而增加电池箱体内部的使用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的前围下板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中前围下板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实施例中前围下板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实施例中左纵梁连接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实施例中左纵梁连接件的结构后视示意图;
图6是图1实施例中转向盒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的前围下部组件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车辆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的前围下部组件,通过车身电池包一体化结构的设计,可以取消传统的电池箱体上盖,即前围下部组件与电池箱体连接,以通过利用车身骨架结构充当电池箱体上盖,与电池包下箱体进行耦合设计,以将传统的电池箱体上盖所占位置规划为电池箱体内部空间,从而有效地增加电池箱体内部的使用空间。
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的前围下板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前围下部组件10包括前围下板组件110、左纵梁连接件120和右纵梁连接件130,前围下板组件110设有第一密封面111;左纵梁连接件120与前围下板组件110的左侧连接,左纵梁连接件120设有左密封面121;右纵梁连接件130与前围下板组件110的右侧连接,右纵梁连接件130设有右密封面131,且左密封面121、右密封面131与第一密封面111同侧设置;其中,第一密封面111、左密封面121及右密封面131作为电池箱体的侧壁与电池箱体的底板连接。
可以理解地,车辆的前围下部组件10设置在靠近车头的位置,且位于车辆前门与车辆前轮之间,其中,为了将本申请结构描述清楚,本申请的前围下部组件10靠近车辆的车身的一侧的视图为前围下部组件10的正视图,前围下部组件10朝向车头的一侧方向定义为前,前围下部组件10朝向车身的一侧方向定义为后,电池箱体设置在车座底部,则前围下部组件10的下部与电池箱体连接。其中,左纵梁连接件120分别与车辆的左机舱纵梁与左门槛纵梁连接,右纵梁连接件130分别与车辆的右机舱纵梁与右门槛纵梁连接。可以理解地,前围下板组件110位于左纵梁连接件120和右纵梁连接件130之间,前围下板组件110的左侧与左纵梁连接件120连接,前围下板组件110的右侧与右纵梁连接件130连接,且左密封面121、右密封面131与第一密封面111同侧设置,以使得左密封面121、右密封面131与第一密封面111作为电池箱体的侧壁与电池箱体的底板连接。其中,为了增加电池箱体与车辆连接的稳定性,电池箱体的底板朝车身的方向延伸,左密封面121、右密封面131与第一密封面111作为电池箱体的侧壁与电池箱体的底板连接,即左密封面121、右密封面131与第一密封面111作为电池箱体的侧壁与电池箱体的底板朝车身的方向延伸的部分连接。则左密封面121、右密封面131与第一密封面111作为电池箱体的侧壁与电池箱体的底板连接,实现前围下部组件10即车身与电池箱体一体化设计,以使得左密封面121、右密封面131与第一密封面111取代传统的电池箱体的上盖,实现车身骨架结构充当电池箱体上盖,与电池箱体进行耦合设计,从而增加电池箱体内部的使用空间。
其中,左纵梁连接件120和右纵梁连接件130的具体结构相同,左右对称。
本申请提供的前围下部组件10,通过设置前围下板组件110、左纵梁连接件120和右纵梁连接件130,并且左纵梁连接件120与前围下板组件110的左侧连接,右纵梁连接件130与前围下板组件110的右侧连接,且左纵梁连接件120的左密封面121、右纵梁连接件130的右密封面131与前围下板组件110的第一密封面111同侧设置。且左密封面121、右密封面131与第一密封面111作为电池箱体的侧壁与电池箱体的底板连接。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实现车身与电池箱体一体化设计,以使得左纵梁连接件120、右纵梁连接件130与前围下板组件110充当传统的电池箱体的上盖,实现车身骨架结构充当电池箱体上盖,与电池箱体进行耦合设计,从而增加电池箱体内部的使用空间。
可选地,参阅图2,图2是图1实施例中前围下板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前围下板组件110包括第一前围横梁112和第二前围横梁113,第一前围横梁112包括底面,第一前围横梁112的底面作为第一密封面111,且第一前围横梁112左侧及右侧分别与左纵梁连接件120的左上部和右纵梁连接件130的右上部连接;第二前围横梁113与第一前围横梁112背离电池箱体的一侧连接,且第二前围横梁113左侧及右侧分别与左纵梁连接件120的左上部和右纵梁连接件130的右上部连接。
可以理解地,第一前围横梁112和第二前围横梁113横向设置,同时第一前围横梁112和第二前围横梁113呈上下设置,其中,第一前围横梁112包括底面,底面作为第一密封面111与电池箱体的底板连接,则第二前围横梁113设置在第一前围横梁112的上方。即第一前围横梁112作为前围下板组件110的下部,第二前围横梁113作为前围下板组件110的上部与第一前围横梁112背离电池箱体的一侧连接,第一前围横梁112和第二前围横梁113呈上下设置,且第一前围横梁112与第二前围横梁113的连接处重叠布置,以增加前围下板组件110的强度。其中,左纵梁连接件120的左上部是指左纵梁连接件120的上部;右纵梁连接件130的右上部是指右纵梁连接件130的上部。则第一前围横梁112的左侧与左纵梁连接件120的左上部的右侧连接,第一前围横梁112的右侧与右纵梁连接件130的右上部的左侧连接。第二前围横梁113的左侧与左纵梁连接件120的左上部的右侧连接,第二前围横梁113的右侧与右纵梁连接件130的右上部的左侧连接。
本实施例的前围下板组件110通过设置第一前围横梁112和第二前围横梁113,其中,第一前围横梁112的底面作为第一密封面111,且第一前围横梁112的左侧及右侧分别与左纵梁连接件120的左上部和右纵梁连接件130的右上部连接;第二前围横梁113与第一前围横梁112背离电池箱体的一侧连接,且第二前围横梁113的左侧及右侧分别与左纵梁连接件120的左上部和右纵梁连接件130的右上部连接。通过上述方法,第一前围横梁112的底面作为第一密封面111与电池箱体实现密封连接,即实现车身骨架结构与电池包箱体进行耦合设计,从而增加电池箱体内部的使用空间;进一步地,前围下板组件110通过设置第一前围横梁112和第二前围横梁113,车辆发生前部碰撞时,第一前围横梁112和第二前围横梁113提供传力路径,能够有效分解前部碰撞能量,提高车辆的防撞性能。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前围横梁112的左右两侧和第二前围横梁113的左右两侧两端与左纵梁连接件120的左上部、右纵梁连接件130的右上部连接时,通过自冲铆接(SelfPiercing Riveting,SPR)技术连接。其中SPR是铆模通过一定的压力和速度把铆钉穿入2层或多层板材形成铆钉与板材互锁的一种冷连接技术。SPR不仅适于同种材料之间的连接,而且能够实现铝—镁、铝—钢、镁—钢、铝合金/镁合金/高强度钢等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的同质和异质材料的双层和多层连接,铆接过程低能耗,无热效应,不会破坏涂层。
可选地,参阅图2,第一前围横梁112为开口向上的U型结构,背离开口的底面作为第一密封面111,即第一前围横梁112的U型底面作为第一密封面111。在第一前围横梁112的U型底面,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部为凸焊螺母,安装孔用于与电池箱体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第一前围横梁112为开口向上的U型结构,且其U型底面作为第一密封面111与电池箱体连接,则第一前围横梁112的U型底面与左密封面121和右密封面131为同一高度平面,能够形成完整的电池箱体前部密封面。
可选地,参阅图3,图3是图2实施例中前围下板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前围下板组件110还包括前围下板114,前围下板114设置于第一前围横梁112及第二前围横梁113的后侧,前围下板114分别与左纵梁连接件120、右纵梁连接件130连接;其中,前围下板114与第一前围横梁112和第二前围横梁113形成密封腔。
可以理解地,前围下板114设置于第一前围横梁112及第二前围横梁113的后侧,且前围下板114分别与第一前围横梁112、第二前围横梁113、左纵梁连接件120的左上部和右纵梁连接件130的右上部连接,其中前围下板114与第一前围横梁112和第二前围横梁113形成密封腔。其中,第一前围横梁112与第二前围横梁113的连接处为重叠布置结构,第一前围横梁112与第二前围横梁113与前围下板114形成三层点焊连接,能够有效增加强度。其中,前围下板114背离第一前围横梁112和第二前围横梁113的一侧,朝前围下部组件10的后方的中部设有沿车身纵向布置中央通道梁,在发生前部碰撞时,形成机舱纵梁、密封腔和中央通道件的中部传力路径,有效分解前部碰撞能量,保护电池箱体中的电芯和电池箱体上方的乘员。
本实施例的前围下板组件110通过进一步在第一前围横梁112和第二前围横梁113的后侧设置前围下板114,使得前围下板114与第一前围横梁112和第二前围横梁113形成密封腔,在发生前部碰撞时,形成机舱纵梁、密封腔和中央通道件的中部传力路径,有效分解前部碰撞能量,保护电池箱体中的电芯和电池箱体上方的乘员。
在其他实施例中,前围下板114与第一前围横梁112和第二前围横梁113进行点焊固连,形成两个封闭的横向腔体,前围下板114的两侧通过热融自攻丝(Flow DrillScrews,FDS)技术与左纵梁连接件120和右纵梁连接件130进行固连。其中,FDS技术可用于异种金属或同种金属的连接。
可选地,参阅图4,图4是图1实施例中左纵梁连接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左纵梁连接件120沿前后方向朝后方延伸设有第一延伸部122,第一延伸部122将左纵梁连接件120分为左纵梁连接件120的左上部及左纵梁连接件120的左下部。右纵梁连接件130(具体结构可参阅图4和图5左纵梁连接件120120)沿前后方向朝后方延伸设有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将右纵梁连接件130分为右纵梁连接件130的右上部及右纵梁连接件130的右下部。其中,左下部的底部作为左密封面121,右下部的底部作为右密封面131。
可以理解地,左纵梁连接件120沿前围下部组件10的前后方向朝后方延伸有第一延伸部122,即左纵梁连接件120靠近车身的一侧延伸有第一延伸部122,且第一延伸部122将左纵梁连接件120分为左上部和左下部,其中,左下部的底部作为左密封面121与电池箱体连接。同理有右纵梁连接件130沿前围下部组件10的前后方向朝后方延伸有第二延伸部,即右纵梁连接件130靠近车身的一侧延伸有第二延伸部,且第二延伸部将右纵梁连接件130分为右上部和右下部,其中,右下部的底部作为右密封面131与电池箱体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左密封面121和右密封面131上都均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嵌有螺纹钢套,电池箱体通过安装孔与车身进行螺栓紧固。
具体地,左纵梁连接件120的左下部及左上部与第一延伸部122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23,右纵梁连接件130的右下部及右上部与第二延伸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筋。可以理解地,左纵梁连接件120的左下部及左上部与第一延伸部122之间设有竖向和横向交错布置的第一加强筋123,第一加强筋123能够提升左纵梁连接件120强度的同时,还可以作为机舱纵梁的传力导向筋。同理有右纵梁连接件130的右下部及右上部与第二延伸部之间设有竖向和横向交错布置的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能够提升右纵梁连接件130强度的同时,还可以作为机舱纵梁的传力导向筋。本实施例通过在左纵梁连接件120的第一延伸部122与左上部和左下部之间设置第一加强筋123,能够提高左纵梁连接件120的强度;在右纵梁连接件130的第二延伸部与右上部和右下部之间设置第二加强筋,能够提高右纵梁连接件130的强度;进一步地,第一加强筋123和第二加强筋可以作为机舱纵梁的传力导向筋,能够提高车辆安全性能。
可选地,左纵梁连接件120与第一加强筋123、第一延伸部122一体成型设置;右纵梁连接件130与第二加强筋、第二延伸部一体成型设置。本实施例的左纵梁连接件120与第一加强筋123、第一延伸部122一体成型设置和右纵梁连接件130与第二加强筋、第二延伸部一体成型设置,能够减少左纵梁连接件120和右纵梁连接件130的零件数量,从而减少左纵梁连接件120与左机舱纵梁和左门槛纵梁连接处,以及右纵梁连接件130与右机舱纵梁和右门槛纵梁连接处截面的尺寸,为电池箱体和轮胎的布置提供了空间。
可选地,左纵梁连接件120的左上部的右侧,设有开口朝上的左U型连接部125,左U型连接部125用于安装第一前围横梁112的U型底面。其中,参阅图5,图5是图4实施例中左纵梁连接件的结构后视示意图,如图5所示,左纵梁连接件120的左上部的前部设置有‘几’字型的左连接部124,左连接部124用于与左机舱纵梁的‘几’字型结构相匹配,以使得左连接部124通过螺栓与左机舱纵梁进行固定连接。同理地有右纵梁连接件130的右上部的左侧,设有开口朝上的右U型连接部,右U型连接部用于安装第一前围横梁112的U型底面。右纵梁连接件130的右上部的前部设置有‘几’字型的右连接部,右连接部用于与右机舱纵梁的‘几’字型结构相匹配,以使得右连接部通过螺栓与右机舱纵梁进行固定连接。
可选地,在左纵梁连接件120的左下部的前部设有左安装部,左安装部上设有车身骨架工艺孔,车身骨架工艺孔用于将左纵梁连接件120与副车架固定连接。同理有在右纵梁连接件130的右下部的前部设有右安装部,右安装部上设有车身骨架工艺孔,车身骨架工艺孔用于将右纵梁连接件130与副车架固定连接。
可选地,左纵梁连接件120为第一铸铝件。可以理解地,第一铸铝件的具体结构为上述任意实施例的左纵梁连接件120,也可以理解为左纵梁连接件120为一体成型,且材料为铸铝的第一铸铝件。右纵梁连接件130为第二铸铝件,可以理解地,第二铸铝件的具体结构为上述任意实施例的右纵梁连接件130,也可以理解为右纵梁连接件130为一体成型,且材料为铸铝的第二铸铝件。
本实施例中左纵梁连接件120为第一铸铝件和右纵梁连接件130为第二铸铝件,即左纵梁连接件120和右纵梁连接件130为一体成型的铸铝结构,能够减少零件数量,在保证碰撞性能的同时有效减小了机舱纵梁和门槛梁连接处截面尺寸,为电池箱体和轮胎的布置提供了空间。
可选地,参阅图1,前围下部组件10还包括转向盒140,转向盒140位于前围下板组件110的左侧上方,且位于左纵梁连接件120与前围下板组件110之间。其中,转向盒140分别与左纵梁连接件120的左上部和前围下板组件110连接,转向盒140用于安装车辆的转向管柱。本实施例的安装盒与左纵梁连接件120连接后形成紧凑的Y向间隙,为左纵梁连接件120与机舱纵梁的紧固螺栓提供拆装空间。
具体地,参阅图6,图6是图1实施例中转向盒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转向盒140包括第一壳体141和第二壳体142,第一壳体分别与左纵梁连接件120及前围下板组件110连接,其中,第一壳体141沿前后方向朝后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二壳体142分别与第一壳体141、左纵梁连接件120及前围下板组件110连接,其中,第二壳体142沿前后方向朝后设置有第二开口。由于安装盒深度较深,本实施例的安装盒通过设置第一壳体141和第二壳体142,以通过第一壳体141和第二壳体142保证零件质量;进一步地,安装盒进行分件设置,可提升安装盒的平台通用化,满足右舵车型通用化开发,同时降低开发成本。
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盒与前围下板组件110通过点焊固定连接,安装盒通与左纵梁连接件120过FDS技术进行固定连接。
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的前围下部组件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前围下部组件10包括左纵梁连接件120、右纵梁连接件130、转向盒140和前围下板组件110。其中,前围下板组件110包括第一前围横梁112、第二前围横梁113、前围下板114;左纵梁连接件120为第一铸铝件、右纵梁连接件130为第二铸铝件。左纵梁连接件120和右纵梁连接件130与其他零件通过点焊、SPR、FDS等连接形式固定连接。该前围下部组件10以地板面板为边界分为上下两部分,前围下部组件10的上部主要为乘员舱防火墙结构,主要由左纵梁连接件120的左上部、右纵梁连接件130的右上部、第二前围横梁113、前围下板114等构成;前围下部组件10的下部主要由左纵梁连接件120的左下部、右纵梁连接件130的右下部、第一前围横梁112组成,前围下部组件10的下部与电池箱体进行集成设计,即第一密封面111、左密封面121及右密封面131作为电池箱体的侧壁与电池箱体的底板连接,以使得前围下部组件10与电池箱体进行耦合设计。
本实施例的前围下部组件10具有以下优点:
1、集成度高、结构紧凑:左纵梁连接件120和右纵梁连接件130作为车身骨架的重要结构件,采用一体成型的铸铝结构,能够减少零件数量,在保证碰撞性能的同时,有效减小纵梁连接件与机舱纵梁和门槛纵梁连接处截面的尺寸,为电池箱体和轮胎的布置提供了空间,同时前围下部组件10的下部与电池包箱体进行耦合设计,有效提升电池箱体内部使用空间。
2、平台通用性好:通过合理的连接结构,将转向盒140与纵梁连接件即左纵梁连接件120和右纵梁连接件130进行分件设计,使铸铝左纵梁连接件120和右纵梁连接件130可同时满足左舵和右舵车型通用开发。
3、性能好:车身电池箱体一体化结构,采用电池箱体与前围下部组件10耦合设计,即利用车身结构充当电池上盖,左纵梁连接件120和右纵梁连接件130作为连接左右机舱纵梁和左右门槛梁的结构件,存在Y向及Z向落差,同时左纵梁连接件120的左下部的底部和右纵梁连接件130的右下部的底部为电池箱体提供密封面结构,进一步地,采用铸铝结构可保证电池密封面和安装点的尺寸精度。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车辆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车辆20包括车辆的前围下板组件(图未标注),其中,该前围下板组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种前围下板组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机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机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前围下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围下板组件,设有第一密封面;
左纵梁连接件,与所述前围下板组件的左侧连接,所述左纵梁连接件设有左密封面;
右纵梁连接件,与所述前围下板组件的右侧连接,所述右纵梁连接件设有右密封面,且所述左密封面、所述右密封面与所述第一密封面同侧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面、所述左密封面及所述右密封面作为电池箱体的侧壁与所述电池箱体的底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下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下板组件包括:
第一前围横梁,包括底面,所述底面作为所述第一密封面,且所述第一前围横梁左侧及右侧分别与所述左纵梁连接件的左上部和所述右纵梁连接件的右上部连接;
第二前围横梁,与所述第一前围横梁背离所述电池箱体的一侧连接,且所述第二前围横梁左侧及右侧分别与所述左上部和所述右上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围下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下板组件还包括:
前围下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前围横梁及所述第二前围横梁的后侧,分别与所述左纵梁连接件、所述右纵梁连接件连接;
其中,所述前围下板与所述第一前围横梁和所述第二前围横梁形成密封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围下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连接件沿前后方向朝后方延伸设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将所述左纵梁连接件分为所述左上部及所述左纵梁连接件的左下部;
所述右纵梁连接件沿前后方向朝后方延伸设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将所述右纵梁连接件分为所述右上部及所述右纵梁连接件的右下部;
其中,所述左下部的底部作为左密封面,所述右下部的底部作为右密封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围下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下部及所述左上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
所述右下部及所述右上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围下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延伸部一体成型设置;
所述右纵梁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延伸部一体成型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围下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连接件为第一铸铝件;
所述右纵梁连接件为第二铸铝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下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下部组件还包括:
转向盒,位于所述前围下板组件的左侧上方,与所述左纵梁连接件及所述前围下板组件连接,用于安装车辆的转向管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围下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盒包括:
第一壳体,分别与所述左纵梁连接件及所述前围下板组件连接;
第二壳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左纵梁连接件及所述前围下板组件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前围下部组件。
CN202310694405.9A 2023-06-12 2023-06-12 车辆的前围下部组件及车辆 Pending CN1166918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94405.9A CN116691845A (zh) 2023-06-12 2023-06-12 车辆的前围下部组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94405.9A CN116691845A (zh) 2023-06-12 2023-06-12 车辆的前围下部组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91845A true CN116691845A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40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94405.9A Pending CN116691845A (zh) 2023-06-12 2023-06-12 车辆的前围下部组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9184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04496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204557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US20200114978A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and vehicle
CN109204465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12896323B (zh) 车身笼形骨架结构
WO2018161699A1 (zh) 车身框架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9204470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14987627B (zh) 一种电动汽车前地板结构及包括该前地板结构的电动汽车
CN116691845A (zh) 车辆的前围下部组件及车辆
CN109204509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204523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204495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204508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9948348U (zh) 前围板加强结构、前部车身结构及汽车
CN218258353U (zh) 汽车扭力盒结构及汽车
CN217778774U (zh) 后围总成、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20053943U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20009922U (zh) 后地板总成及车辆
CN213501935U (zh) 一种前座椅安装梁总成结构
CN115285230B (zh) 立柱组件、车身结构、车辆
CN210027600U (zh) 一种具有新型加强结构的汽车前围板
CN220374635U (zh) 汽车顶盖和具有其的汽车
CN220465620U (zh) 门槛梁结构和车辆
CN219295520U (zh) 一种可拓展的机构以及车辆
CN218431432U (zh) 汽车前围板总成、车身机舱结构总成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