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83215A - 高稳定性连接端子 - Google Patents

高稳定性连接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83215A
CN116683215A CN202310928466.7A CN202310928466A CN116683215A CN 116683215 A CN116683215 A CN 116683215A CN 202310928466 A CN202310928466 A CN 202310928466A CN 116683215 A CN116683215 A CN 1166832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f spring
limiting block
ribs
front side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2846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83215B (zh
Inventor
徐生超
周光荣
张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Zhil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Suzhou Zhilv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Zhil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Suzhou Zhilv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Zhil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Suzhou Zhilv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Zhil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2846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832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83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832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832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832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H01R13/241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conductive elastom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高稳定性连接端子,包括端子主体,所述端子主体的前端为由两片间隔设置的连接片拼合而成的插接口,所述连接片的内壁上设有片簧,所述片簧的中间部具有一组用于电性连接的触点;所述连接片内壁的前后两侧上至少分别设有一第一限位块和一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片簧的前侧边相邻,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片簧的后侧边相邻,两片所述连接片之间的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之间的间隔形成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共同限定插入所述插接口内的公端子以所述插接口的轴线方向进行移动。本发明通过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来限定公端子对中插入,保持片簧上的触点的结构完整性来增强电性连接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高稳定性连接端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端子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高稳定性连接端子。
背景技术
连接端子设置于高压连接器内,其主要通过内部的触指结构来使得高压电流流畅通过。在高压连接器中使得高压大电流流畅通过的关键在于连接端子上的触指结构与功率端子之间接触面积的大小。而触指结构和功率端子均是由金属材质制成的,金属材质本身质地较硬,这使得触指和功率端子之间的接触端容易不相贴合,阻碍电流的通过。
如CN 218005297 U所揭示的一种高载流接触触指,其通过交错设置弹片,并通过在弹片的顶面设置多个条形凹槽来增大其与连接片之间的接触点,来达到通过增大接触面积提高电流荷载的目的。但这样的弹片整体属于悬浮状态,容易受到外力挤压变形,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尤其在与公端子的插接过程中,公端子难以保持对中插入,容易朝向一侧偏斜,这会过度挤压偏向一侧的弹片,而弹片自身的回弹力十分有限,在被外力压扁后难以复原,进而导致其过于扁平与公端子之间的接触面积过小或接触失效,影响电流传导效率,电流传输的稳定性无法得到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稳定性连接端子。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高稳定性连接端子,包括端子主体,所述端子主体的前端为由两片间隔设置的连接片拼合而成的插接口,所述连接片的内壁上设置有片簧,所述片簧的中间部具有一组用于电性连接的触点;所述连接片内壁的前后两侧上至少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限位块和一个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片簧的前侧边相邻,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片簧的后侧边相邻,两片所述连接片之间的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之间的间隔形成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共同限定插入所述插接口内的公端子以所述插接口的轴线方向进行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的高度一致且二者顶端的端面为平面,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间距与公端子的厚度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块的前侧面为倾斜的斜面,使得所述第一限位部形成喇叭状的开口。
优选的,所述片簧的前侧边与所述连接片的内壁相固接,其后侧边与所述连接片的内壁滑动贴合,所述片簧的后侧边可相对所述第二限位块伸缩。
优选的,所述片簧的前侧边通过铆接和/或焊接的方式与所述连接片的内壁相固接。
优选的,所述片簧的前侧边和后侧边之间间隔交错均布有一组固定筋条和浮动筋条,所述固定筋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片簧的前侧边和后侧边固接,所述浮动筋条的固定端与所述片簧的前侧边或后侧边固接,所述固定筋条和浮动筋条的中间部均形成有触点,且所述固定筋条和浮动筋条上的触点不处于同一直线。
优选的,所述浮动筋条呈“C”状弯折,其中间部与所述插接口的轴线距离最近处形成有一内凹的凹坑触点,所述凹坑触点的背面、所述浮动筋条的活动端的背面均为凸向所述连接片的弧面。
优选的,所述固定筋条呈“W”状对称弯折,其中间部形成有两个凸向所述插接口的轴线的固定触点,且两个所述固定触点相对所述凹坑触点对称,两个所述固定触点之间形成凸向所述连接片的弧面。
优选的,所述连接片的两侧形成有卡口,所述插接口外套设有一外罩,所述外罩的上下表面上形成有卡爪。
优选的,所述连接片的内壁上具有镀银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在片簧的前后侧边分别设置等高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来形成与公端子相适配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在片簧的前后两侧均形成限定,来限定插入的公端子的以与插接口的轴线的方向进行移动,来保证公端子以对中的方式插入,进而避免公端子在插入时产生偏斜来过度挤压某一侧的片簧,保持片簧上的触点的结构完整性来达到与公端子相接触以实现高载流传导的目的,增强整体的电性连接的稳定性;
2、片簧的前侧边与连接片固接,其后侧边可相对连接片滑动的结构使得片簧在公端子的挤压下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伸缩,进而缓解片簧中间部的触点收到的压力,避免触点因过度挤压而变形失效,同时片簧的伸缩范围由第二限位块来限定,来避免片簧过度伸缩导致接触失效,保证触点在片簧伸缩后仍具有足够的高度来与公端子的表面保持电性接触,保证电流传导的稳定性;
3、片簧上交错间隔设置的固定筋条和浮动筋条,固定筋条的两端与前后侧边固接的结构,可以使得片簧易于保持其片状结构,不易方式翘卷等形变,同时固定筋条以W状弯折形成前后对称结构,这样可以增强固定筋条的刚性,使其不会过度伸缩而趋于扁平,浮动筋条一端固接的结构可以增加片簧的弹性和灵活性,且其上的凹坑触点和活动端可以保证其分别与公端子、连接片之间的接触,固定筋条和浮动筋条上的触点不处于同一直线,来使得片簧可以实现多方位的电性连接,进一步保证其电性连接的稳定性和实现高载流的可靠性;
4、W状也使得两个所述固定触点之间形成补偿结构,两个固定触点在收到偏向压力时难以被同步挤压变形导致失效,当一个所述固定触点受压后可以通过二者之间的弧面反向挤压另一个固定触点,来保证至少有一个所述固定触点来保持电性连接,进而提高整体的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的部分示意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的部分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高稳定性连接端子,包括端子主体1,所述端子主体1的前端为由两片间隔设置的连接片101拼合而成的插接口102,所述连接片101的内壁上设置有片簧2,所述片簧2的中间部具有一组用于电性连接的触点;所述连接片101内壁的前后两侧上至少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限位块3和一个第二限位块4,所述第一限位块3与所述片簧2的前侧边相邻,所述第二限位块4与所述片簧2的后侧边相邻,两片所述连接片101之间的第一限位块3、第二限位块4之间的间隔形成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共同限定插入所述插接口102内的公端子(图中未示出)以所述插接口102的轴线方向进行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块3和第二限位块4的高度一致且二者顶端的端面为平面,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间距与公端子的厚度相适配,来提高与所述公端子的适配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块3的前侧面为倾斜的斜面,使得所述第一限位部形成喇叭状的开口,来便于所述公端子快速对准所述插接口102进行插入。所述连接片101为具有导电性能的金属材质制成,例如铜等。
本方案在所述片簧2的前后侧边分别设置等高的第一限位块3和第二限位块4,来形成与公端子相适配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在所述片簧2的前后两侧均形成限定,来限定插入的公端子的以与插接口102的轴线的方向进行移动,来保证公端子以对中的方式插入,进而避免公端子在插入时产生偏斜来过度挤压某一侧的所述片簧2,保持所述片簧2上的触点的结构完整性来达到与公端子相接触以实现高载流传导的目的,增强整体的电性连接的稳定性。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同时也可以保证两个所述连接片101之间始终具有一定的间隙,来避免非使用状态下意外压扁或压坏所述片簧2。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所述片簧2的使用灵活性,所述片簧2的前侧边与所述连接片101的内壁相固接,其后侧边与所述连接片101的内壁滑动贴合,所述片簧2的后侧边可相对所述第二限位块4伸缩。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所述片簧2在公端子的挤压下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伸缩,进而缓解所述片簧2中间部的触点收到的压力,避免触点因过度挤压而变形失效。同时所述片簧2在初始状态下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限位块3和第二限位块4之间的间距,来使得所述片簧2可以进行伸缩。而所述片簧2的伸缩范围由第二限位块4来限定,来避免所述片簧2过度伸缩导致接触失效,保证触点在片簧2伸缩后仍具有足够的高度来与公端子的表面保持电性接触,保证电流传导的稳定性。
图示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限位块3和第二限位块4为两个间隔设置的凸块,在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块3和第二限位块4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本方案对第一限位块3和第二限位块4的具体数量不做限制,其具体数量根据长度需求而定。
如图3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片簧2的前侧边先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连接片101的内壁相固接,再通过铆接的方式与所述连接片101的内壁进一步固接,焊接与铆接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增强所述片簧2与连接片101固接的稳定性。在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片簧2可以仅通过铆接或焊接的方式与所述连接片101相固接。在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片簧2也可以通过其他可行的方式与所述连接片101相固接。所述连接片101的内壁上具有镀银层,使得所述连接片101的内壁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片簧2的前侧边和后侧边之间间隔交错均布有一组固定筋条202和浮动筋条203,所述固定筋条20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片簧2的前侧边和后侧边固接,所述浮动筋条203的固定端与所述片簧2的前侧边或后侧边固接。在所述片簧2上交错间隔设置的所述固定筋条202和浮动筋条203,使得所述片簧2同时兼备固定筋条202的优点和浮动筋条203的优点。所述固定筋条202的两端与前后侧边固接的结构,可以使得所述片簧2易于保持其片状结构,不易发生翘卷等形变。所述浮动筋条203一端固接的结构可以增加所述片簧2的弹性和灵活性。
具体的,如图2-图4所示,所述浮动筋条203呈“C”状弯折,其中间部与所述插接口102的轴线距离最近处形成有一内凹的凹坑触点200,所述凹坑触点200的背面、所述浮动筋条203的活动端的背面均为凸向所述连接片101的弧面。所述活动端可以受压后伸缩,增强所述浮动筋条203的弹性,所述凹坑触点200和活动端可以保证所述浮动筋条203分别与公端子、连接片100之间进行电性接触。
所述固定筋条202呈“W”状对称弯折,其中间部形成有两个凸向所述插接口102的轴线的固定触点204,且两个所述固定触点204相对所述凹坑触点200对称,两个所述固定触点204之间形成凸向所述连接片101的弧面。“W”状对称弯折使得所述固定筋条202的结构更加稳定,这样可以增强所述固定筋条202的整体刚性,使其不会偏向某端过度伸缩而趋于扁平。W状也使得两个所述固定触点204之间形成补偿结构,两个固定触点204在收到偏向压力时难以被同步挤压变形导致失效,当一个所述固定触点204受压后可以通过二者之间的弧面反向挤压另一个固定触点204,来保证至少有一个所述固定触点204来保持电性连接,进而提高整体的连接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片101上还设置有第三限位块6,所述第三限位块6位于所述片簧2的前侧边与所述固定筋条202的中间部的弧面之间,以限定所述固定筋条202的弧面向所述片簧2的前侧边伸缩。
所述固定筋条202和浮动筋条203的中间部均形成有触点,且所述固定筋条202和浮动筋条203上的触点不处于同一直线,来使得所述片簧2可以实现多方位的电性连接,进一步保证其电性连接的稳定性和实现高载流的可靠性。
此外,所述连接片101的两侧形成有卡口103,所述插接口102外套设有一外罩5,所述外罩5的上下表面上形成有卡爪501,来便于与所述外罩5相卡接,所述外罩5用于与其他外部结构之间的连接,这不是本方案的重点,此处不做赘述。
所述端子主体1可以通过超声焊接、压接等可行的连接方式连接线缆,此为现有技术,不是本发明的重点,此处不做赘述。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高稳定性连接端子,包括端子主体(1),所述端子主体(1)的前端为由两片间隔设置的连接片(101)拼合而成的插接口(10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101)的内壁上设置有片簧(2),所述片簧(2)的中间部具有一组用于电性连接的触点;所述连接片(101)内壁的前后两侧上至少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限位块(3)和一个第二限位块(4),所述第一限位块(3)与所述片簧(2)的前侧边相邻,所述第二限位块(4)与所述片簧(2)的后侧边相邻,两片所述连接片(101)之间的第一限位块(3)、第二限位块(4)之间的间隔形成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共同限定插入所述插接口(102)内的公端子以所述插接口(102)的轴线方向进行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3)和第二限位块(4)的高度一致且二者顶端的端面为平面,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间距与公端子的厚度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稳定性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3)的前侧面为倾斜的斜面,使得所述第一限位部形成喇叭状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簧(2)的前侧边与所述连接片(101)的内壁相固接,其后侧边与所述连接片(101)的内壁滑动贴合,所述片簧(2)的后侧边可相对所述第二限位块(4)伸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稳定性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簧(2)的前侧边通过铆接和/或焊接的方式与所述连接片(101)的内壁相固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稳定性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簧(2)的前侧边和后侧边之间间隔交错均布有一组固定筋条(202)和浮动筋条(203),所述固定筋条(20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片簧(2)的前侧边和后侧边固接,所述浮动筋条(203)的固定端与所述片簧(2)的前侧边或后侧边固接,所述固定筋条(202)和浮动筋条(203)的中间部均形成有触点,且所述固定筋条(202)和浮动筋条(203)上的触点不处于同一直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稳定性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筋条(203)呈“C”状弯折,其中间部与所述插接口(102)的轴线距离最近处形成有一内凹的凹坑触点(200),所述凹坑触点(200)的背面、所述浮动筋条(203)的活动端的背面均为凸向所述连接片(101)的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稳定性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筋条(202)呈“W”状对称弯折,其中间部形成有两个凸向所述插接口(102)的轴线的固定触点(204),且两个所述固定触点(204)相对所述凹坑触点(200)对称,两个所述固定触点(204)之间形成凸向所述连接片(101)的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101)的两侧形成有卡口(103),所述插接口(102)外套设有一外罩(5),所述外罩(5)的上下表面上形成有卡爪(50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101)的内壁上具有镀银层。
CN202310928466.7A 2023-07-27 2023-07-27 高稳定性连接端子 Active CN1166832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28466.7A CN116683215B (zh) 2023-07-27 2023-07-27 高稳定性连接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28466.7A CN116683215B (zh) 2023-07-27 2023-07-27 高稳定性连接端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83215A true CN116683215A (zh) 2023-09-01
CN116683215B CN116683215B (zh) 2023-10-20

Family

ID=87782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28466.7A Active CN116683215B (zh) 2023-07-27 2023-07-27 高稳定性连接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8321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1387A (zh) * 2018-01-22 2019-07-30 苏州安科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接触片组件
CN115732956A (zh) * 2022-09-26 2023-03-03 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大电流端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16154508A (zh) * 2022-12-30 2023-05-23 惠州尼索科连接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器导电体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1387A (zh) * 2018-01-22 2019-07-30 苏州安科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接触片组件
CN115732956A (zh) * 2022-09-26 2023-03-03 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大电流端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16154508A (zh) * 2022-12-30 2023-05-23 惠州尼索科连接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器导电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83215B (zh)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55982U (zh) 插座端子和插座端子连接器
US9525254B2 (en) Electrical power connector and a terminal assembly
US20160226177A1 (en) Electrical power connector and a terminal assembly
CN108572264B (zh) 一种单缓冲通道的压接弹片
CN205385127U (zh) 新型电端子
CN102088136A (zh) 电连接端子
CN116683215B (zh) 高稳定性连接端子
KR20140094251A (ko) 접촉 스프링 및 이를 구비한 커넥터
CN110364855A (zh) 多触点式接触件、夹簧、夹簧插套、冠簧及冠簧插套
CN105990730A (zh) 铜排连接器及端子组件
CN211700667U (zh) 一种插簧端子及具有插簧端子的电池包
CN211655135U (zh) 一种新型导电插套
CN209948137U (zh) 一种母端子
CN209804958U (zh) 多触点式接触件、夹簧、夹簧插套、冠簧及冠簧插套
CN212380619U (zh) 大电流接触端子及高压连接器
CN109935988B (zh)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09692010U (zh) 用于电连接器插孔端子的矩形簧片
KR102615842B1 (ko) 전기자동차 커넥터용 접촉 스프링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기자동차 커넥터
CN220797010U (zh) 连接片
CN113725632A (zh) 多芯电导线连接器
CN209804966U (zh) 一种直头连接器插孔
CN218975839U (zh) 一种具有高接触可靠性的端子结构
CN220324658U (zh) 电池模组
CN209344383U (zh) 簧片接触件
CN220958320U (zh) 一种滑轨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