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24658U - 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24658U
CN220324658U CN202321319988.9U CN202321319988U CN220324658U CN 220324658 U CN220324658 U CN 220324658U CN 202321319988 U CN202321319988 U CN 202321319988U CN 220324658 U CN220324658 U CN 2203246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onnecting piece
contact surface
buckle
batter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1998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公杰
倪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etso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ets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etso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ets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1998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246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246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246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壳体、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电池本体、导电体以及监测体。电池本体、导电体、第一连接片以及第二连接片均位于壳体内,在电池本体的正极、负极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片及第二连接片,同步的,在导电体的一侧也样设置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电池本体与导电体之间通过至少一组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组成的连接结构进行连接,当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连接后,主触爪与第一触面接触实现电流导通,确保电池本体连接后正常使用,通过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的连接可实现快速安装或拆卸,大大提升了操作的便利性及效率;此外,省去了电线的使用,使得容纳腔内的更为整齐,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电池模组或电池包均是有多个单体电池进行电连接组合而成,基于电池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均有所使用,更为突出的是当下的新能源汽车,其对于电池模组或电池包有着极大的需求。
市面的电池模组或电池包的组合形式为:将多个单体电池放置到指定位置,而后通过不同颜色电线将各个单体电池进行串联或并联,最后引出一个总的正极和一个总的负极;由于单体电池数量较多,需要大量的电线进行连接,因此,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工和时间,大大影响了生产效率,此外,大量的电线存在导致了电池模组内部的分布杂乱,不仅不美观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电池模组,包括:
壳体,其具有容纳腔;
第一连接片;其包括连接板及沿连接板外边缘设置的第一卡扣,连接板具有第一触面,以及
第二连接片,其包括承载板、多个主触爪以及多个沿承载板外边缘设置的第二卡扣,承载板具有第二触面,第一触面与第二触面正对设置,多个主触爪间隔分布于第二触面,主触爪的一端连接承载板的第二触面,主触爪的另一端朝远离第二触面的方向延伸且与第一触面抵接,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可拆卸连接;
电池本体;其位于容纳腔内,电池本体正极与负极分别连接第一连接片及第二连接片,
导电体,其面向电池本体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接片和/或第一连接片;
其中,电池本体上的第一连接片与导电体上的第二连接片连接,和/或电池本体上的第二连接片与导电体上的第一连接片连接;以及
监测体,其与导电体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卡扣与连接板之间存在第一连接角,第一连接角为直角、钝角或平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二卡扣与承载板之间存在第二连接角,第二连接角为直角或钝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二卡扣具有卡口,第一卡扣远离连接板的一端与卡口卡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卡扣远离连接板的端部具有弧面,第二卡扣远离承载板的端部具有斜面,斜面的一端延伸至卡口,弧面与斜面相适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连接片还包括多个卡块,多个卡块间隔分布于连接板,且卡块沿远离第二连接片的方向延伸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连接片还包括多个接触块,多个接触块一端与第一触面连接,其另一端抵接第二触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主触爪包括第一触段及第二触段,第一触段的一端与第二触面连接,第二触段的一端连接第一触段的另一端,第二触段的另一端朝靠近第二触面的方向延伸,第一触段与第二触段连接处呈弧形且与第一触面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二连接片还包括多个次触爪,次触爪的一端连接第二触面,其另一端朝远离第二触面的方向延伸并与第一触面抵接,多个次触爪与多个主触爪交错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主触爪与第二触面之间存在第一夹角,次触爪与第二触面之间存在第二夹角,第一夹角小于第二夹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电池本体、导电体、第一连接片以及第二连接片均位于壳体内,在电池本体的正极、负极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片及第二连接片,同步的,在导电体的一侧也样设置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电池本体与导电体之间通过至少一组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组成的连接结构进行连接,当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连接后,主触爪与第一触面接触实现电流导通,确保电池本体连接后正常使用,通过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的连接可实现快速安装或拆卸,大大提升了操作的便利性及效率;此外,省去了电线的使用,使得容纳腔内的更为整齐,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电池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池模组的拆分图;
图3为电池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电池本体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导电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导电体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拆分状态图;
图9为第一连接片的剖视图;
图10为第一连接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第二连接片的剖视图;
图12为第二连接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的另一连接示意图;
图14为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的另一拆分状态图;
图15为第二连接片的另一剖视图;
图16为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的又一连接示意图;
图17为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的又一拆分状态图;
图18为第一连接片的又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第一连接片的又一剖视图;
图20为第二连接片的又一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连接片;101-连接板;1011-第一触面;1012-第一固定面;102-第一卡扣;1021-弧面;103-第一连接角;104-卡块;105-接触块;
20-第二连接片;201-承载板;2011-第二触面;2012-第二固定面;2013-承载孔;202-主触爪;2021-第一触段;2022-第二触段;2023-第一夹角;203-次触爪;2031-第二夹角;204-第二卡扣;2041-卡口;2042-斜面;205-第二连接角;
30-电池本体;
40-导电体;
50-壳体;501-容纳腔;502-第一端盖;503-第二端盖;504-壳身;
60-监测体;601-线路板;602-第一采集端子;603-连接头;
70-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图1为电池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电池模组的拆分图。电池模组包括壳体50、第一连接片10、第二连接片20、电池本体30、导电体40以及监测体60;第一连接片10、第二连接片20、电池本体30、导电体40及监测体60均设置于壳体50,电池本体30与导电体40通过第一连接片10和第二连接片20进行可拆卸连接,监测体60与导电体40电连接。
请复阅图1及图2,壳体50包括第一端盖502、第二端盖503及壳身504,第一端盖502与第二端盖503分别设置于壳身504的两端,此外,通过第一端盖502、第二端盖503及壳身504形成容纳腔501,第一连接片10、第二连接片20、电池本体30、导电体40及监测体60均位于容纳腔501内。
再一并参照图3-图6所示,图3为电池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电池本体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导电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导电体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应用时,当电池本体30数量为多个,导电体40数量也为多个时,每个电池本体30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第一连接片10和第二连接片20,每个导电体40面向电池本体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片10和第二连接片20,将一个导电体40上的第一连接片10与一个电池本体30上的第二连接片20连接,同一个导电体40上的第二连接片20与另一个电池本体30上的第一连接片10连接,以此类推形成多个电池本体30的串联或并联。进一步说明,电池本体30的正负极分别在两个端部,由于需要将多个电池本体30进行并联,因此,导电体40存在两种情况,其中一种是导电体40上只设置了多个第一连接片10,导电体40上的多个第一连接片10与多个电池本体30上的多个第二连接片20连接;另一种则是导电体40上只设置了多个第二连接片20,导电体40上的多个第二连接片20与电池本体30上的多个第一连接片10连接。具体的,多个电池本体30并排分布,在电池本体30的正极端连接有导电体40,在电池本体30的负极端连接有另一导电体40,以此形成了多个电池本体30的并联;当需要将并联后的电池本体30正极或负极引出时,则需要在导电体40远离电池本体30的一侧增设第一连接片10或第二连接片20,而后再加入一个导电体40,两个导电体40之间也是通过第一连接片10和第二连接片20连接的方式。
如图7-图12所示,图7为第一连接片10与第二连接片20的连接示意图;图8为第一连接片10与第二连接片20拆分状态图;图9为第一连接片10的剖视图;图10为第一连接片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第二连接片20的剖视图;图12为第二连接片2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第一连接片10包括连接板101及多个第一卡扣102,连接板101具有第一触面1011及第一固定面1012,第一触面1011与第二连接片20正对设置,第一固定面1012为连接板101上远离第一触面1011的一面,第一固定面1012与电池本体30正极端或负极端连接,多个第一卡扣102间隔分布于连接板101的外边缘处。具体应用时,第一卡扣102的一端连接于连接板101的边缘处,第一卡扣102的另一端朝远离连接板101的方向延伸。第一卡扣102与第一触面1011之间存第一连接角103,而第一连接角103可以是直角、钝角或平角,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角103位钝角。进一步的,第一连接片10还包括多个卡块104,多个卡块104间隔分布于连接板101的第一固定面1012上,即卡块104的一端与连接板101连接,其另一端朝远离第一固定面1012的方向延伸,通过卡块104的设置有利于第一连接片10与电池正极端部连接。具体的,整个第一连接片10由高导电材料制成,以便进行电流导通。
第二连接片20包括承载板201、多个主触爪202及多个第二卡扣204,承载板201具有第二触面2011及第二固定面2012,第二触面2011与第一触面1011正对设置,第二固定面2012为承载板201上远离第二触面2011的一面,第二固定面2012与电池本体30的负极连接实现固定,多个主触爪202的一端设置于第二触面2011,主触爪202的另一端则朝向远离第二触面2011的方向进行延伸,也就是说,主触爪202是突出于第二触面2011的设置方式,多个主触爪202与第一触面1011抵接。多个第二卡扣204间隔分布于承载板201的外边缘,且第二卡扣204与第一卡扣102相适配并且为可拆卸连接,即通过第一卡扣102与第二卡扣204的连接可以是两个电池的连接。第二卡扣204与第二触面2011之间存在第二连接角205,而第二连接角205可以为直角或钝角,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角205位直角,也就是说,第二卡扣204垂直于第二触面2011设置。
进一步的,承载板201还具有承载孔2013,多个主触爪202间隔分布于承载孔2013的壁面。具体的,承载孔2013位于承载板201的中部位置,当然,该承载孔2013还可以开设于其他的位置,并不局限于中部位置。本实施例中承载板201由高导电的材料制成,例如铝、铜等,便于导通电流。
主触爪202包括第一触段2021及第二触段2022,第一触段2021的一端与承载孔2013的壁面连接,第一触段2021的另一端朝远离第二触面2011的方向延伸,同时,第一触段2021的另一端与第二触段2022的一端连接,第二触段2022的另一端则朝靠近第二触面2011的方向延伸。优选地,第一触段2021与第二触段2022连接处的截面呈弧形结构,由于第一触段2021与第二触段2022连接处为最先进行接触的地方,而将该连接处设为弧形结构有利于增加接触面积,此外,还不易对第一触面1011造成损坏。具体应用时,主触爪202选用高导电及高屈服强度的材料制成,不仅可以进行导电,而且在受到力的作用下可以进行形变,形变后可以产生更好的正向力,以降低电连接时所存在的电阻值。
第二连接片20还包括多个次触爪203,多个次触爪203也设置于承载孔2013的壁面,而且多个次触爪203与多个主触爪202交错设置,即两个主触爪202之间设有一个次触爪203,同理,两个次触爪203之间设置有一个主触爪202。次触爪203与主触爪202的结构相同,即次触爪203的一端与承载孔2013的壁面连接,其另一端则朝远离第二触面2011的方向延伸,而且次触爪203也同样设有弧形结构;对电池施加足够的力时,多个主触爪202及多个次触爪203均与第一触面1011抵接。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触段2021是朝远离第二触面2011的方向延伸,因此第一触段2021与第二触面2011之间存在第一夹角2023,同理,次触爪203与第二触面2011之间存在第二夹角2031,其中,第二夹角2031的角度要大于第一夹角2023,还需要说明,次触爪203所延伸的距离要小于第一触段2021的长度,当主触爪202受力朝第二触面2011的方向形变后,次触爪203再与电池接触,进而可以进一步增加与电池的触点;此外,由于实际生产过程中主触爪202由冲压工艺制成,次触爪203则是将本应作为废料的材料再次利用,避免材料的浪费。
通过多个主触爪202的设置,每一个主触爪202均为一个接触点,进而大大增加了接触点的数量,则是为电流的传导增加了更多的路径,最终确保了大电流的传导,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
第二卡扣204具有卡口2041,当第一卡扣102与第二卡扣204连接时,第一卡扣102远离连接板101的一端部位于卡口2041内,进而实现两个电池的连接。进一步的,第一卡扣102远离连接板101的端部具有弧面1021,第二卡扣204远承载板201的端部具有斜面2042,而且斜面2042延伸至卡口处,通过弧面1021与斜面2042的配合,更有利于第一卡扣102与第二卡扣204的连接,起到导向和顺滑过渡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扣204远离承载板201的一端朝向第二触面2011弯折,进而形成了卡口2041。具体的,第二卡扣204由高屈服强度的材料制成,当第一卡扣102沿着斜面2042朝卡口2041方向运动时,第二卡扣204受到第一卡扣102施加的作用力下将向外撑开,第一卡扣102落入到卡口2041后,第二卡扣204再进行复位。由于第二卡扣204具有可变形的特性,因此,需要进行拆卸时,只需向第一连接片10施加足够大的力即可使得第一卡扣102由卡口2041内脱离。
请复阅图1及图2,监测体60包括线路板601、多个第一采集端子602、多个第二采集端子及连接头603,线路板601位于容纳腔501内,多个第一采集端子602及多个第二采集端子均间隔分布于线路板601,且均与线路板601电连接,连接头603与线路板601电连接,并且连接头603位于壳体50外,通过第一采集端子602及第二采集端子进行电压和温度的采集,而后通过线路板601和连接端子输出信号。进一步的,导电体40远离电池本体30的一侧还设有连接座70,连接座70与第一采集端子602连接,通过提前设置好连接座70,便于监测体60安装时能快速将第一采集端子602进行连接,大大提神了其安装的便捷性。具体的,线路板601选用FPC板。
实施例二
如图13-图15所示,图13为为第一连接片10与第二连接片20的另一连接示意图;图14为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的另一拆分状态图;图15为第二连接片20的另一剖视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相近似,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片10没有设置卡块104,而是直接通过第一固定面1012与电池本体30正极连接,具体的,采用焊接的方式将第一固定面1012连接到电池本体30正极端面。此外,本实施例中连接板101与第一卡扣102之间的第一连接角103具体为平角。同时,本实施例中还对主触爪202和次触爪203相对于第二触面2011的第一夹角2023及第二夹角2031进行调整,使得本实施例中的主触爪202和次触爪203更为扁平。
实施例三
如图12、图16-图20所示,图16为第一连接片10与第二连接片20的又一连接示意图;图17为第一连接片10与第二连接片20的又一拆分状态图;
图18为第一连接片10的又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9为第一连接片10的又一剖视图;图20为第二连接片20的又一剖视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相似,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片10还包括多个接触块105,接触块105的一端与第一触面1011连接,接触块105的另一端与第二触面2011抵接,通过接触块105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第一连接片10与第二连接片20之间的接触点,同时,接触块105还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向第一连接片10施加过大的作用力,导致第一触面1011与第二触面2011直接接触造成损伤。具体的,采用冲压工艺由第一固定面1012向第一触面1011进行冲压,进而形成接触块105。
除此之外,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扣204与第二触面2011之间的第二连接角205为钝角,因此,第二卡扣204与电池本体30负极端部存在间距,在第一卡扣102卡入卡口2041过程中,该间距为第二卡扣204向外展开提供了空间。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还将两个第二卡扣204作为一组进行连接,进而增强了第二卡扣204的受力强度,有利于延长第二卡扣204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电池本体、导电体、第一连接片以及第二连接片均位于壳体50内,在电池本体的正极、负极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片及第二连接片,同步的,在导电体的一侧也样设置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电池本体与导电体之间通过至少一组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组成的连接结构进行连接,当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连接后,主触爪与第一触面接触实现电流导通,确保电池本体连接后正常使用,通过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的连接可实现快速安装或拆卸,大大提升了操作的便利性及效率;此外,省去了电线的使用,使得容纳腔501内的更为整齐,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50),其具有容纳腔(501);
第一连接片(10);其包括连接板(101)及沿所述连接板(101)外边缘设置的第一卡扣(102),所述连接板(101)具有第一触面(1011),以及
第二连接片(20),其包括承载板(201)、多个主触爪(202)以及多个沿所述承载板(201)外边缘设置的第二卡扣(204),所述承载板(201)具有第二触面(2011),所述第一触面(1011)与所述第二触面(2011)正对设置,多个所述主触爪(202)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二触面(2011),所述主触爪(202)的一端连接所述承载板(201)的所述第二触面(2011),所述主触爪(202)的另一端朝远离所述第二触面(2011)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触面(1011)抵接,所述第一卡扣(102)与所述第二卡扣(204)可拆卸连接;
电池本体(30);其位于所述容纳腔(501)内,所述电池本体(30)正极与负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10)及所述第二连接片(20),
导电体(40),其面向所述电池本体(30)的一侧连接有所述第二连接片(20)和/或所述第一连接片(10);
其中,所述电池本体(30)上的所述第一连接片(10)与所述导电体(40)上的所述第二连接片(20)连接,和/或所述电池本体(30)上的所述第二连接片(20)与所述导电体(40)上的所述第一连接片(10)连接;以及
监测体(60),其与所述导电体(40)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102)与所述连接板(101)之间存在第一连接角(103),所述第一连接角(103)为直角、钝角或平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扣(204)与所述承载板(201)之间存在第二连接角(205),所述第二连接角(205)为直角或钝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扣(204)具有卡口(2041),所述第一卡扣(102)远离所述连接板(101)的一端与所述卡口(2041)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102)远离所述连接板(101)的端部具有弧面(1021),所述第二卡扣(204)远离所述承载板(201)的端部具有斜面(2042),所述斜面(204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卡口(2041),所述弧面(1021)与所述斜面(2042)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10)还包括多个卡块(104),多个所述卡块(104)间隔分布于所述连接板(101),且所述卡块(104)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片(20)的方向延伸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10)还包括多个接触块(105),多个所述接触块(105)一端与所述第一触面(1011)连接,其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触面(2011)。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触爪(202)包括第一触段(2021)及第二触段(2022),所述第一触段(20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触面(2011)连接,所述第二触段(202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触段(202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触段(2022)的另一端朝靠近所述第二触面(201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触段(2021)与所述第二触段(2022)连接处呈弧形且与所述第一触面(1011)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片(20)还包括多个次触爪(203),所述次触爪(20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触面(2011),其另一端朝远离所述第二触面(2011)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触面(1011)抵接,多个所述次触爪(203)与多个所述主触爪(202)交错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触爪(202)与所述第二触面(2011)之间存在第一夹角(2023),所述次触爪(203)与所述第二触面(2011)之间存在第二夹角(2031),所述第一夹角(2023)小于所述第二夹角(2031)。
CN202321319988.9U 2023-05-26 2023-05-26 电池模组 Active CN2203246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19988.9U CN220324658U (zh) 2023-05-26 2023-05-26 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19988.9U CN220324658U (zh) 2023-05-26 2023-05-26 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24658U true CN220324658U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21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19988.9U Active CN220324658U (zh) 2023-05-26 2023-05-26 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246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337041U (zh) 一种汽车电路导通连接器
CN220324658U (zh) 电池模组
CN220324657U (zh) 可拆卸式电池组
CN218919015U (zh) 温度采集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20253422U (zh) 电池包
CN220253423U (zh) 便捷式电池组
CN110931676B (zh) 自由装卸免焊接电池安装架
CN215955430U (zh) 一种电池
CN213989117U (zh) 一种新型电池盒
CN211404879U (zh) 一种电子线束用连接器
CN210692840U (zh) 一种可限位结构的电池插座
CN210136944U (zh) 一种电池组连接固定装置
CN116581483A (zh) 便捷式连接结构
CN220306458U (zh) 连接片及电池模组
CN211404824U (zh) 一种短接片结构及接线端子组件
CN216389799U (zh) 大电流多鱼眼连接端子
CN217983774U (zh) 一种大功率电源插座
CN116487827A (zh) 便捷式连接件
CN210805905U (zh) 锂电池安装板
CN218448715U (zh) 一种led灯带的贴片连接器结构
CN217009632U (zh) 一种正极棒dc插座
CN216958600U (zh) 供电通讯一体化电子连接器
CN219106664U (zh) 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
CN220306455U (zh) 电池和电池包
CN212392399U (zh) 一种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