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26845A - 马达驱动装置以及摄像模组 - Google Patents

马达驱动装置以及摄像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26845A
CN116626845A CN202210131725.9A CN202210131725A CN116626845A CN 116626845 A CN116626845 A CN 116626845A CN 202210131725 A CN202210131725 A CN 202210131725A CN 116626845 A CN116626845 A CN 1166268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device
interface
shake
driving
diaphrag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317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3172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2684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5483 priority patent/WO202315166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626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268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009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6Means for converting reciprocating motion into rotary motion or vice versa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马达驱动装置以及摄像模组,其中马达驱动装置包括:对焦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一光学镜头沿光轴移动;可变光圈机构,用于调节光学镜头的通光量;位于马达驱动装置上部的上线路系统,上线路系统分别与对焦驱动机构和可变光圈机构导通;位于马达驱动装置下部的下线路系统,下线路系统与上线路系统导通,下线路系统适于与外部供电设备导通。

Description

马达驱动装置以及摄像模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摄像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马达驱动装置以及摄像模组。
背景技术
手机等终端设备中,拍照的需求日益提高,因此要求用于终端的摄像模组具有更好的拍摄性能。而且,由于移动终端设备的体积限制,在增加摄像模组功能、提高摄像模组拍摄性能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做到摄像模组的小型化。
提高摄像模组拍摄性能的方式有多种,目前常见的功能是自动对焦(对焦)和光学防抖(光学防抖),目前实现对焦和光学防抖采用的动作机构常为音圈马达,也即磁铁/线圈结构,但是多对磁铁、线圈设置在摄像模组内,会增加摄像模组内部结构的复杂程度,不利于摄像模组的小型化。如何优化对焦、光学防抖驱动装置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
另外,为了提高摄像模组的拍摄性能,在摄像模组内增加可变光圈装置也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可变光圈装置可以根据外界环境调节光学镜头的进光量,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可以适当缩小可变光圈的入射孔,以避免出现过曝现象,在光线不足的地方,可以适当增大可变光圈的入射孔,以增加光学镜头的进光量,避免拍摄出的图片模糊。目前可变光圈装置的动作机构也常采用磁铁/线圈结构,需要由外部电源向其供电,如何对可变光圈装置进行供电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路设计简单的马达驱动装置,有利于简化马达驱动装置与外部供电设备的连接。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驱动装置,适于解决可变光圈机构的供电问题。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驱动装置,其用于实现光学镜头的自动对焦、光学防抖和可变光圈的功能。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马达驱动装置,有利于实现摄像模组的小型化。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驱动装置,改进外框架与底座的连接方式以实现外框架与底座的稳定连接。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动对焦、光学防抖以及可变光圈功能的摄像模组。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摄像模组。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马达驱动装置,包括:
对焦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一光学镜头沿光轴移动;
可变光圈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光学镜头的通光量;
位于所述马达驱动装置上部的上线路系统,所述上线路系统分别与所述对焦驱动机构和所述可变光圈机构导通;
位于所述马达驱动装置下部的下线路系统,所述下线路系统与所述上线路系统导通,所述下线路系统适于与外部供电设备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马达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光学镜头沿光轴正交方向移动的光学防抖驱动装置,所述光学防抖驱动装置与所述下线路系统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下线路系统与所述上线路系统通过位于所述马达驱动装置侧面的至少一侧边弹片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上线路系统包括上线路板,所述上线路板上具有第二外部接口和对焦驱动接口,所述可变光圈机构通过所述第二外部接口导通至所述上线路板,所述对焦驱动机构通过所述对焦驱动接口导通至所述上线路板。
进一步地,所述上线路板具有至少一上接线部,所述上接线部与所述下线路系统导通,所述上接线部还与所述第二外部接口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下线路系统包括下线路板和第一外部接口,所述下线路板上具有与所述上接线部一一对应地导通的下接线部,所述第一外部接口包括与所述下接线部一一对应地导通的第一引脚,所述第一引脚适于与外部供电设备导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线路板具有多个上接线部,所述第二外部接口包括多个外部接线端,各所述外部接线端一一对应地与各所述上接线部导通,所述可变光圈机构与各所述外部接线端导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线路系统包括对焦驱动芯片,所述对焦驱动芯片的一部分接口与所述上接线部导通,另一部分接口与所述对焦驱动接口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马达驱动装置包括:
底座;
在光轴正交方向可移动地承靠在所述底座上的外框架;
设置在所述外框架内侧并沿着光轴方向可移动的内框架,所述光学镜头适于安装在所述内框架上;
所述上线路系统设置在所述内框架上,所述下线路系统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上线路系统和所述下线路系统通过侧边弹片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上线路系统包括上线路板以及至少一连通弹片,所述连通弹片连接所述内框架和所述外框架,所述连通弹片适于弹性变形以适应所述内框架与所述外框架的相对位移,所述连通弹片还将所述上线路板与所述侧边弹片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侧边弹片连接所述外框架和所述底座,所述侧边弹片适于弹性变形以适应所述外框架与所述底座的相对位移,所述连通弹片与所述侧边弹片在所述外框架上导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线路板上具有至少一上接线部,所述下线路系统包括下线路板,所述下线路板上具有至少一下接线部,所述连通弹片和所述侧边弹片将所述上接线部和所述下接线部一一对应地导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通弹片包括设置在所述内框架上端面的第一安装端、设置在所述外框架上端面的第二安装端以及弹性连接所述第一安装端和所述第二安装端的弹性连接部;所述侧边弹片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定位端、设置在所述外框架侧面的第二定位端以及弹性连接所述第一定位端和所述第二定位端的弹性变形部;所述第一安装端与所述上接线部导电连接,所述第二安装端与所述第二定位端导电连接,所述第一定位端与所述下接线部导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线路系统还包括第一外部接口,所述第一外部接口设置在所述下线路板或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外部接口具有至少一第一引脚,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下接线部导通,所述第一引脚适于与外部供电设备导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部接口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下线路板通过内埋于所述底座的导体实现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一侧边缘具有引脚安装位,所述第一引脚设置在所述引脚安装位内,所述引脚的一端延伸到所述底座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马达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光学镜头沿光轴正交方向移动的光学防抖驱动装置,所述下线路板上具有至少一光学防抖接口,所述光学防抖驱动装置通过所述光学防抖接口导通至所述下线路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部接口包括多个第二引脚,所述下线路系统包括光学防抖驱动芯片,所述光学防抖驱动芯片的一部分接口与所述第二引脚导通,所述光学防抖驱动芯片的另一部分接口与所述光学防抖接口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防抖驱动装置为磁铁/线圈结构,所述光学防抖驱动装置包括多个光学防抖驱动线圈,所述下线路板上具有多个所述光学防抖接口,各所述光学防抖驱动线圈分别通过相应的所述光学防抖接口与所述光学防抖驱动芯片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可变光圈机构包括光圈驱动机构、光圈线路板和光圈驱动芯片,所述光圈驱动芯片与所述光圈驱动机构通过所述光圈线路板导通,所述光圈驱动芯片还通过所述光圈线路板与所述上线路板的所述第二外部接口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光圈线路板向所述上线路板的所述第二外部接口的方向延伸出光圈线路接口,所述光圈线路接口与所述第二外部接口导电连接,所述光圈线路板为FPC线路板,所述光圈线路板弯折以使所述光圈线路接口靠近所述第二外部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外框架向所述内框架的方向延伸形成多个承靠位,所述内框架具有向各所述承靠位延伸的多个延伸部,所述内框架通过所述延伸部可沿光轴移动地承靠在所述外框架上,所述内框架的所述延伸部具有用于容纳对焦驱动芯片的内框架容置孔。
进一步地,所述外框架的所述承靠位具有与所述内框架容置孔相对的外框架容置孔,用于进行位置检测的位置感测器设置在所述外框架容置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内框架的所述延伸部上具有线圈线路接口,所述线圈线路接口与所述上线路系统导电连接,所述对焦驱动机构的线圈的一部分通过模塑工艺与所述内框架一体成型,并导通至所述线圈线路接口。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包括光学镜头、感光组件以及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所述马达驱动装置围绕所述光学镜头设置,所述感光组件设置在所述马达驱动装置的下方用于接收所述光学镜头汇聚的光线并进行光电转换。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马达驱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马达驱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马达驱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马达驱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马达驱动装置的内框架和外框架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的马达驱动装置的外框架和底座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的马达驱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部分俯视图,显示了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上线路板以及线圈;
图8为本申请的马达驱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部分仰视图,显示了外框架以及设置在外框架上的磁铁;
图9为本申请的马达驱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部分俯视图,显示了设置在底座上的外框架;
图10为本申请的马达驱动装置的上线路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的马达驱动装置的上线路系统、侧边弹片以及下线路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可变光圈机构与上线路系统的线路连接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的可变光圈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的可变光圈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15为本申请的可变光圈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中:1、底座;11、底座通光孔;12、底座支撑部;121、第一滚珠槽;122、滚珠;13、引脚安装位;151、芯片容置孔;152、电容容置孔;2、外框架;21、第二滚珠槽;22、外框架通光孔;23、承靠位;25、外框架容置孔;3、内框架;31、内框架通光孔;33、延伸部;34、内框架容置孔;35、线圈线路接口;4、上线路系统;41、上线路板;411、第一上接线部;412、第二上接线部;413、第三上接线部;414、第四上接线部;42、对焦驱动芯片;43、连通弹片;431、第一安装端;432、第二安装端;433、弹性连接部;44、位置感测器;401、第二外部接口;4011、SCL外部接线端;4012、SDA外部接线端;4013、VSS外部接线端;4014、VDD外部接线端;402、对焦驱动接口;5、下线路系统;51、下线路板;52、光学防抖驱动芯片;54、电容;501、第一外部接口;5011、第一引脚;5012、第二引脚;502、光学防抖驱动接口;6、侧边弹片;61、第一定位端;62、第二定位端;63、弹性变形部;631、第一弹性部;632、第二弹性部;7、光学防抖驱动机构;71、光学防抖驱动线圈;711、第一线圈;712、第二线圈;72、共用磁铁对;73、光学防抖驱动磁铁对;74、第一磁轭;8、对焦驱动机构;81、对焦驱动线圈;9、外壳;90、外壳通光孔;10、可变光圈机构;101、安装壳体;100、光圈通光孔;102、叶片;103、光圈线路板;1031、光圈线路接口;104、光圈驱动机构;1041、驱动件;1042、驱动磁铁;1043、驱动线圈;105、光圈驱动芯片;106、锁附片;108、弹性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具体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中,使用垂直坐标系(x、y、z)来进行说明,z轴方向是光轴方向,光轴正交方向是指与光轴垂直的方向,本申请中光轴正交方向可以是x-y平面内的任一方向,例如可以是x轴方向或y轴方向。
如图1-12所示的马达驱动装置,包括底座1、外框架2、内框架3、上线路系统4、下线路系统5、侧边弹片6、光学防抖驱动机构7、对焦驱动机构8、外壳9以及可变光圈机构10。
马达驱动装置具有用于安装光学镜头(图中未示出)的通光孔,光学防抖驱动机构7用于驱动光学镜头沿光轴正交方向移动以实现光学防抖功能,对焦驱动机构8用于驱动光学镜头沿光轴方向移动以实现自动对焦功能,可变光圈机构10可在拍摄过程中根据外界光线情况调节光学镜头的进光量,进而在不同拍摄环境下均可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马达驱动装置的各组件避让通光孔设置或者具有相应的通孔,以使得安装光学镜头的通光孔贯穿马达驱动装置。
如图3、4所示,底座1具有底座通光孔11,外框架2在光轴正交方向可移动地承靠在底座1上,外框架2具有与底座通光孔11相对的外框架通光孔22,内框架3可沿光轴方向移动地设置在外框架通光孔22内,内框架3具有与底座通光孔11相对的内框架通光孔31,光学镜头适于安装在内框架通光孔31内。
对焦驱动机构8用于驱动内框架3沿光轴方向移动。在一个实施例中,对焦驱动机构8的对焦驱动线圈81设置在内框架3侧壁的外侧,外框架2上设置有与对焦驱动线圈81相对的磁铁,利用磁铁和线圈的相互作用驱动内框架3相对于外框架2沿光轴方向移动。
光学防抖驱动机构7用于驱动外框架2沿光轴正交方向移动。在一个实施例中,光学防抖驱动机构7的光学防抖驱动线圈71设置在底座1上,外框架2上设置有与光学防抖驱动机构线圈71相对的磁铁,利用磁铁和线圈的相互作用驱动外框架2相对于底座1在光轴正交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框架2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共用磁铁对72,共用磁铁对72在光轴正交方向与对焦驱动线圈81相对,共用磁铁对72在光轴方向与光学防抖驱动机构7的第一线圈711相对。共用磁铁的设置有利于简化马达驱动装置的结构,实现马达驱动装置的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框架2上还设置有光学防抖驱动磁铁对73,光学防抖驱动磁铁对73与共用磁铁对72设置在外框架2不同的侧壁上。光学防抖驱动磁铁对73在光轴方向与光学防抖驱动机构7的第二线圈712相对。
共用磁铁对72与光学防抖驱动机构7的第一线圈711的相互作用驱动外框架2沿第一方向移动,光学防抖驱动磁铁对73与光学防抖驱动机构7的第二线圈712的相互作用驱动外框架2沿第二方向移动。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外框架2具有两对相互平行侧壁,其中一对相互平行的侧壁上分别设置一共用磁铁对72,另一对相互平行的侧壁上分别设置一光学防抖驱动磁铁对73。如图7所示,光学防抖驱动机构7包括两个第一线圈711和两个第二线圈712,两个第一线圈711分别设置在底座1相对的两边,两个第二线圈712分别设置在底座1另外两边,从而两个第一线圈711分别与共用磁铁对72相对,两个第二线圈712分别与光学防抖驱动磁铁对73相对。对焦驱动机构8具有两个对焦驱动线圈81,两对焦驱动线圈设置在内框架3相背对两侧壁上,以使得两对焦驱动线圈81分别与两个共用磁铁对72相对。
通过增加第一线圈711和第二线圈712的数量,可以提高光学防抖驱动机构7对外框架2的驱动力,同时还利于提高抖动矫正的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光学防抖驱动磁铁对73的顶面低于共用磁铁对72的顶面,在光学防抖驱动磁铁对73的上方设置第一磁轭74,第一磁轭74用于强化光学防抖驱动磁铁对73的磁力循环,同时也可以减少共用磁铁对72对其产生的磁力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磁轭74为一金属片,第一磁轭74嵌设在外框架2内。将第一磁轭74嵌设在外框架2内有利于提高外框架2的强度。
进一步地,光学防抖驱动磁铁对73的下方还设置第二磁轭(图中未示出),第二磁轭与第一磁轭74相对对设置在底座1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磁轭75为一金属片,其嵌设在底座1内。在光学防抖驱动磁铁对73的上下两侧均设置磁轭,有利于保持光学防抖驱动磁铁对73的受力稳定性。
如图3所示,上线路系统4位于马达驱动装置的上部,下线路系统5位于马达驱动装置的下部,上线路系统4和下线路系统5导通。优选地,上线路系统4和下线路系统5通光位于马达驱动装置侧面的侧边弹片6导通。
上线路系统4与对焦驱动机构8和可变光圈机构10导通,下线路系统5与光学防抖驱动机构7导通,下线路系统5还适于与外部供电设备导通,从而外部电信号通过下线路系统5导通至上线路系统4,再通过上线路系统4分别导通至对焦驱动机构8和可变光圈机构10。
本申请利用上线路系统4和下线路系统5将对焦驱动机构8和可变光圈机构10与外部供电设备导通,有利于减少裸露的线路,也更节省空间。
如图10所示,上线路系统4包括上线路板41、对焦驱动芯片42以及连通弹片43。
上线路板41上具有第二外部接口401和对焦驱动接口402,可变光圈机构10通过第二外部接口401导通至上线路板41,对焦驱动机构8通过对焦驱动接口402导通至上线路板41。
进一步地,上线路板41具有至少一上接线部,上接线部一方面与下线路系统5导通,另一方面与第二外部接口401导通,从而通过上线路板41的中继,使电信号由下线路系统5传导至第二外部接口401。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线路板41具有多个上接线部,第二外部接口401包括多个外部接线端,各外部接线端一一对应地与各上接线部导通,可变光圈机构10与各外部接线端导电连接。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外部接口401包括SCL外部接线端4011、SDA外部接线端4012、VSS外部接线端4013和VDD外部接线端4014。上线路板41具有第一上接线部411、第二上接线部412、第三上接线部413和第四上接线部414,第一上接线部411与SCL外部接线端4011导通,第二上接线部412与SDA外部接线端4012导通,第三上接线部413与VSS外部接线端4013,第四上接线部414与VDD外部接线端4014导通。
对焦驱动芯片42的一部分接口与上线路板41的各上接线部导通,从而来自下线路系统5的不同的电信号通过各上接线部输入对焦驱动芯片42。对焦驱动芯片42的另一部分接口与上线路板41的对焦驱动接口402导通,从而对焦驱动芯片42电信号通过对焦驱动接口402输出至对焦驱动机构8。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焦驱动机构8的线圈与对焦驱动接口402导电连接,也即对焦驱动机构8的线圈通过上线路板41与对焦驱动芯片42导通。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对焦驱动芯片42具有Out1端421、Out2端422、SCL端423、SDA端424、VSS端425和VDD端426,SCL端423与第一上接线部411导通,SDA端424与第二上接线部412导通,VSS端425与第三上接线部413导通,VDD端426与第四上接线部414导通。对焦驱动接口402具有分别与Out1端421和Out2端422导通第一对焦驱动接线端4021和第二对焦驱动接线端4022,对焦驱动机构8的线圈的正负极分别与第一对焦驱动接线端4021和第二对焦驱动接线端4022导通。
上线路板41设置在内框架3的上端面,连通弹片43连接内框架3和外框架2,且连通弹片43将上线路板41上的上接线部与侧边弹片6导通。连通弹片43可以实现内框架3和外框架2的弹性连接,当内框架3相对于外框架2发生位移后,连通弹片43可以确保内框架3恢复到初始位置,也即连通弹片43使得内框架3与外框架2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此外,连通弹片43还实现上线路板41与侧边弹片6的电信号导通,从而下线路系统5的电信号通过侧边弹片6和连通弹片43到达上线路板41。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连通弹片43的数量与侧边弹片6的数量一致,每一连通弹片43与一侧边弹片6导电连接。连通弹片43的数量还与上线路板41的上接线部的数量一致,每一连通弹片43与一上接线部导电连接。
下线路系统5包括下线路板51、至少一光学防抖驱动芯片52以及第一外部接口501。
下线路板51设置在底座1上,侧边弹片6与下线路板51导电连接。
下线路板51具有与上线路板41的上接线部一一对应的下接线部,连通弹片43和侧边弹片6将上接线部和下接线部一一对应地导电连接。
如图7所示,下线路板51上具有光学防抖驱动接口502,光学防抖驱动接口502与光学防抖驱动机构7导电连接;光学防抖驱动芯片52与光学防抖驱动接口502导通,从而光学防抖驱动机构7通过下线路板51与光学防抖驱动芯片52导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光学防抖驱动机构7包括多个线圈,下线路板51具有多个光学防抖驱动接口502,各光学防抖驱动接口502将各光学防抖驱动机构7的线圈导通至光学防抖驱动芯片52。
在一个实施例中,光学防抖驱动机构7包括若干第一线圈711和若干第二线圈712,下线路板51包括两光学防抖驱动芯片52,各第一线圈711和各第二线圈712分别导通至不同的光学防抖驱动芯片52,从而实现第一线圈711和第二线圈712的独立控制。
第一外部接口501设置在下线路板51或者底座1上,外部供电设备适于通过第一外部接口501导通至下线路板51。
第一外部接口501具有至少一第一引脚5011,第一引脚5011适于与外部供电设备导电连接,第一引脚5011与下线路板51的下接线柱一一对应地导通,从而外部供电设备的电信号通过第一引脚5011、下线路板51的线路、下接线柱、侧边弹片6、连通弹片43、上接线柱、上线路板41的线路到达第二外部接口401的各个外部接线端。
如图3所示,第一外部接口501还具有至少一第二引脚5012,第二引脚5012适于与外部供电设备导电连接,第二引脚5012通过下线路板51与光学防抖驱动芯片52导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外部接口501设置在底座1上,各第一引脚5011和第二引脚5012与下线路板51通过内埋于底座1的导体实现导通。内埋于底座1的导体可以是但不限于金属线。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外部接口501包括四个第一引脚5011和四个第二引脚5012。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的一侧边缘具有引脚安装位13,各第一引脚5011和第二引脚5012设置在引脚安装位13内。各第一引脚5011和第二引脚5012的一端延伸到底座1的外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底座1上具有用于容纳光学防抖驱动芯片52的芯片容置孔151,光学防抖驱动芯片52设置在芯片容置孔151内有利于降低马达驱动装置的整体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线路系统5还包括与光学防抖驱动芯片52配合使用的电容54,底座1上具有用于容纳电容54的电容容置孔152,电容54设置在电容容置孔152内有利于降低马达驱动装置的整体高度。
如图10、11所示,连通弹片43包括设置在内框架3上端面的第一安装端431、设置在外框架2上端面的第二安装端432以及弹性连接第一安装端431和第二安装端432的弹性连接部433;侧边弹片6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第一定位端61、设置在外框架2侧面的第二定位端62以及弹性连接第一定位端61和第二定位端62的弹性变形部63。连通弹片43的第一安装端431与上线路板41的上接线部导电连接,连通弹片43的第二安装端432与侧边弹片6的第二定位端62导电连接,侧边弹片6的第一定位端61与下线路板51的下接线部导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马达驱动装置还包括至少一支撑元件,其设置在底座1的上侧并可移动地支撑外框架2。外框架2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一对侧边弹片6分别沿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设置,侧边弹片6适于弹性变形以适于外框架2与底座1的相对位移。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马达驱动装置包括两对侧边弹片6,两对侧边弹片6对称地设置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两端。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侧边弹片6的弹性变形部63包括提供第一方向变形量的第一弹性部631和提供第二方向变形量的第二弹性部632,从而侧边弹片6适于弹性变形以适应外框架2相对于底座1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位移。
进一步地,第一弹性部631沿光轴方向延伸,第一弹性部631与外框架2的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平行,第一方向与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垂直,第二弹性部632与第一弹性部631连接,第二弹性部632具有多个弯曲部,弯曲部呈S形,第二方向与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平行。也即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互相垂直。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支撑元件为滚珠122,在滚珠122的支撑下,底座1适于在于光轴正交的平面内移动。
通过滚珠122可以达到减小摩擦的作用。外框架2与底座1通过滚珠、滚珠槽结构进行活动配合有利于降低马达驱动装置的高度,实现整体结构的小型化。值得一提的是,滚珠122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进一步地,底座1的上端面具有至少一第一滚珠槽121,外框架2的底面具有与第一滚珠槽121相对的第二滚珠槽21,第一滚珠槽121与第二滚珠槽21之间界定一滚珠活动腔,滚珠122设置在滚珠活动腔内,以使得外框架2相对于底座1适于沿第一滚珠槽121或第二滚珠槽21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滚珠槽121与第二滚珠槽21的延伸方向互相垂直,从而通过滚珠122和滚珠活动腔限定外框架2沿互相垂直的两方向进行位移。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滚珠槽121与第二滚珠槽21的延伸方向分别为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进一步地,第一滚珠槽121沿延伸方向的两侧壁均与滚珠122接触,第二滚珠槽21沿延伸方向的两侧壁均与滚珠122接触,也即第一滚珠槽121限制滚珠122沿着第一滚珠槽121的延伸方向滚动,第二滚珠槽21限制滚珠122沿着第二滚珠槽21的延伸方向滚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上端面的四角分别具有一底座支撑部12,底座支撑部12向外框架2的方向凸起,底座支撑部12与底座1一体成型,底座支撑部12的上端面形成第一滚珠槽12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嵌设在外框架2内的第一磁轭74的端部延伸到第二滚珠槽21内,并形成第二滚珠槽21的底面。金属材质的第一磁轭74比塑料材质的外框架2具有更小的表面粗糙度,滚珠122与第一磁轭74的表面接触,有利于减小滚珠122滚动时的摩擦力。将金属材质的第一磁轭74设置在外框架2的内部,还可增加塑料框架的强度,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磁轭端部延伸到底座1的第一滚珠槽121内,并形成第一滚珠槽121的底面,如此有利于减小滚珠122滚动时的摩擦力,将金属材质的第二磁轭设置在底座1的内部,还可增加塑料底座的强度,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外框架2向内框架3的方向延伸形成多个承靠位23,内框架3具有向各承靠位23延伸的多个延伸部33,内框架3通过延伸部33可沿光轴移动地承靠在外框架2上。
内框架3的延伸部33具有用于容纳对焦驱动芯片42的内框架容置孔34。将对焦驱动芯片42容纳在内框架3的延伸部33内,有利于降低马达驱动装置的整体高度。
进一步地,外框架2的承靠位23具有与内框架容置孔34相对的外框架容置孔25,用于进行位置检测的位置感测器44设置在外框架容置孔25内。将位置感测器44设置在外框架2的承靠位23内,也有利于降低马达驱动装置的整体高度。
进一步地,内框架3的延伸部33上具有线圈线路接口35,线圈线路接口35与上线路板41上的对焦驱动接口402导电连接。对焦驱动机构8的线圈的一部分通过模塑工艺与内框架3一体成型,并导通至线圈线路接口35。值得一提的是,当对焦驱动机构8包括多个线圈时,各个线圈均导通至线圈线路接口3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靠位23位于外框架2设置光学防抖驱动磁铁对73的侧壁,且第一磁轭74设置在承靠位23与光学防抖驱动磁铁对73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轭74可以安装在承靠位23的底面上。
外壳9具有外壳通光孔90,外壳9设置在底座1上,从而将外框架2、内框架3、上线路系统4、下线路系统5、侧边弹片6、光学防抖驱动机构7和对焦驱动机构8保持在外壳9与底座1之间的腔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9在于第二外部接口401相对的位置具有让位孔,以允许可变光圈机构10的线路板从外壳9上方延伸到第二外部接口401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9在靠近引脚安装位13的位置处具有引脚预留孔,以允许第一外部接口501的各引脚延伸到外壳9外与外部供电设备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可变光圈机构10包括光圈驱动机构104、光圈线路板103和光圈驱动芯片105,光圈驱动芯片105与光圈驱动机构104通过光圈线路板103导通,光圈驱动芯片105还通过光圈线路板103与第二外部接口401导通。
进一步地,光圈线路板103向上线路板41的第二外部接口401的方向延伸出光圈线路接口1031,光圈线路接口1031与第二外部接口401导电连接。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光圈线路接口1031包括四个光圈线路接线端,分别为SCL光圈线路接线端、SDA光圈线路接线端、VSS光圈线路接线端和VDD光圈线路接线端,其分别与第二外部接口401的SCL外部接线端4011、SDA外部接线端4012、VSS外部接线端4013和VDD外部接线端4014导电连接。
进一步地,光圈线路板103为FPC线路板,其适于弯折以使光圈线路接口1031靠近第二外部接口401。
进一步地,SCL光圈线路接线端和SDA光圈线路接线端位于光圈线路板103的一侧,VSS光圈线路接线端和VDD光圈线路接线端位于光圈线路板103的另一侧,也即两组光圈线路接线端分别位于光圈线路板103的两侧,且分别从通光孔的两侧延伸到上线路板41。
本申请中,上线路系统4主要用于实现可变光圈机构10的线路和对焦驱动机构8的线路的导通,二者共用一个线路板导通,不仅可以简化线路的设计,还可以保证整体结构的小型化。此外,上线路系统4和下线路系统5又通过侧边弹片6连通,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回路,底座1上的第一外部接口501与外部电路焊接,用于提供整个马达驱动装置在工作过程中的电流。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3-15所示,可变光圈机构10包括安装壳体101、若干叶片102、光圈线路板103以及光圈驱动机构104。安装壳体101的中部形成光圈通光孔100,叶片102活动设置在安装壳体101上以形成孔径可调的入射孔,光圈驱动机构104用于驱动叶片102活动以调节入射孔的孔径,光圈线路板103与光圈驱动机构104连通,用于控制光圈驱动机构104的工作。
可变光圈机构10被保持在外壳9的上方,其可以承靠光学镜头,也可以承靠外壳9,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光圈驱动机构104为磁铁/线圈结构的驱动机构。具体地,光圈驱动机构104包括驱动件1041、驱动磁铁1042以及驱动线圈1043。驱动件1041活动设置在安装壳体101上,并被配置为活动时带动叶片102旋转以调节入射孔的孔径;驱动磁铁1042设置在驱动件1041上;驱动线圈1043与驱动磁铁1042相对地设置,驱动线圈1043设置在安装壳体101上或者光圈线路板103上,驱动线圈1043与光圈线路板103导电连通,从而通过驱动线圈1043与驱动磁铁1042的相互作用,使驱动件1041活动以带动叶片102旋转。
本申请的马达驱动装置在工作过程中,首先根据被摄物体所处的环境,提前自动调整好入射孔大小以使得光学镜头的通光量合适,再利用光学防抖驱动机构7和对焦驱动机构8进行防抖和对焦,然后进行成像。
本申请的可变光圈机构10的光圈线路板103和光圈驱动机构104均避让光圈通光孔100设置在安装壳体101上,叶片102、光圈驱动机构104以及光圈线路板103沿着光轴方向依次设置于安装壳体101,如此可以充分利用安装壳体101的轴向空间设置各零部件,可以避免可变光圈机构10的径向尺寸过大。
安装壳体101与光圈线路板103相对的底面上具有用于容纳光圈线路板103上元件的容纳孔,从而将光圈线路板103上凸出的、占据较大空间的元件容纳于安装壳体101的容纳孔内,使得光圈线路板103与安装壳体101紧密贴合,有利于减小可变光圈机构10的轴向尺寸,也起到保护元器件的作用。
进一步地,光圈线路板103与驱动件1041沿光轴方向分别设置在安装壳体103的两侧,安装壳体103的底面上具有用于容纳驱动线圈1043的线圈通孔,驱动线圈1043设置在光圈线路板103上并从光圈线路板103延伸到线圈通孔内,以使得驱动线圈1043与设置在驱动件1041底面的驱动磁铁1042相对。进一步地,驱动线圈1043设置在光圈线路板103靠近边缘的位置,线圈通孔的侧面与外部连通,如此可以简化安装壳体101的结构,减少安装壳体101的整体重量。
驱动件1041呈圆环形,其可旋转地设置在安装壳体101上。驱动件1041在与驱动线圈1043相对的底面具有安装槽,驱动磁铁1043嵌入安装槽内。
驱动件1041设置驱动磁铁1042的一段沿径向向外延伸以形成扩大端,以便提供足够的空间嵌入驱动磁铁1042。进一步地,考虑到节约内部空间,安装壳体101与驱动件1041的扩大端相对地形成让位开口,让位开口的宽度大于扩大端的宽度,从而驱动件1041旋转时,扩大端可在让位开口内转动。让位开口的设置有利于减小可变光圈机构10的尺寸,避免驱动件1041旋转时与安装壳体101产生干涉,另外也可以对驱动件1041的旋转角度起到限位作用。
叶片102有多个,各叶片102的一端与安装壳体101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延伸到光圈通光孔100上方,从而多个叶片102组合界定孔径可调的入射孔,各叶片102与驱动件1041连接以使得驱动件1041旋转时带动各叶片102旋转以调节入射孔的孔径。
叶片102上具有定位孔,安装壳体101上具有与定位孔配合的定位柱,叶片102转动时以定位柱为轴。也即,叶片102与安装壳体101通过定位孔和定位柱实现可转动地连接。叶片102上还具有活动孔,驱动件1041上具有与活动孔滑动配合的限位柱,活动孔具有供限位柱滑动的行程空间,驱动件1041旋转时限位柱在活动孔内移动并带动叶片102旋转。值得一提的是,活动孔的行程空间可以对叶片102的旋转角度进行限制,以确保叶片102在预设的角度范围之间进行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圈线路板103为柔性印刷电路板,通过贴合安装壳体101的底面,可以确保光圈线路板103的平整性。进一步地,光圈线路板103可以粘接固定在安装壳体101的底面,以增加光圈线路板103的平整度。
进一步地,安装壳体101的底面上设置有定位件,在光圈线路板103相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线路板定位通孔,因此可通过线路板定位通孔和定位件的配合来定位光圈线路板103的安装位置,如此使得组装过程更加便捷。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变光圈机构10还包括锁附片106,锁附片106避让光圈通光孔100设置在安装壳体101上,并将叶片102保持在锁附片106与安装壳体101之间。通过设置锁附片106有利于提高可变光圈机构10的整体稳定性,也可以保护内部的元件。进一步地,锁附片106的物侧表面上设置有黑物,用于防止光线反射。进一步地,安装壳体101在与锁附片106相对的表面上具有定位块,锁附片106在与定位块对应的位置处形成定位槽,通过定位块和定位槽的配合,将锁附片106保持在安装壳体101的预设位置。
进一步地,锁附片106上设置有用于防止和定位柱、限位柱产生干涉的避让孔。为了使可变光圈机构10的结构尽可能地紧凑,需要减小锁附片106与叶片102之间的空隙,而为了提高叶片102与定位柱和限位柱的安装稳定性,定位柱和限位柱的高度不宜过低,基于以上考虑,在锁附片106上设置避让孔,既可以使定位柱和限位柱的高度超过叶片102,也可以避免增加可变光圈机构10的整体厚度。
光圈线路板103、锁附片106可以为圆环构造,从而一体地围绕通光孔100设置在安装壳体101上,且圆环中心的孔径优选不小于入射孔的最大孔径,从而由入射孔的孔径决定光通量。光圈线路板103、锁附片106也可以设计为分体式,从而沿圆周分段地设置在安装壳体10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1041的底面具有第一部件,安装壳体101上具有与第一部件相对的第二部件,驱动件1041和安装壳体101在光轴方向上通过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接触。驱动件1041相对于安装壳体101旋转时,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会增加对驱动力的要求,通过减小驱动件1041与安装壳体101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本实施例的驱动件1041和安装壳体101通过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进行接触,可以减小驱动件1041相对于安装壳体101移动时的摩擦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分别为凸台和滑槽,驱动件1041相对于安装壳体101旋转时,凸台在滑槽内滑动。凸台和滑槽的设计,可以确保不增加整体厚度的情况下,减小驱动件1041与安装壳体101之间的接触面积,实现了内部空间的充分利用,而且通过凸台与滑槽的配合,也可以对驱动件1041的位移进行限位,以确保驱动件1041沿着预设方向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进行旋转。
在一些变形实施例中,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分别为滚珠和滚珠槽,滚珠适于在滚珠槽内滚动,滚珠槽可以对滚珠的位移进行限位,以确保驱动件1041沿着预设方向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进行旋转。
进一步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数量至少为两对且沿着光圈通光孔10的周向等间距设置,以保证支撑的稳定。
进一步地,安装壳体101与驱动件1041之间可设置弹性元件108,弹性元件108的一端固定在驱动件1041上,另一端固定在安装壳体101上,且弹性元件108在安装壳体101和驱动件1041上的安装位等高,如图13所示,也即弹性元件108安装后位于与光轴垂直的平面内,弹性元件108的作用为:提供驱动件1041回复初始位置的回弹力,也即在工作状态结束后,弹性元件108能够使驱动件1041相对于安装壳体101旋转以恢复到原始状态;而且弹性元件108也可以起到连接安装壳体101与驱动件1041的作用,当可变光圈机构10受到外力作用时,可以保证二者不发生相对移动,可以避免由内部元件碰撞引起的各种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马达驱动装置,包括:对焦驱动机构8,用于驱动一光学镜头沿光轴移动;可变光圈机构10,用于调节光学镜头的通光量;位于马达驱动装置上侧的上线路系统4,上线路系统4分别与对焦驱动机构8和可变光圈机构10导通;位于马达驱动装置下侧的下线路系统5,下线路系统5与上线路系统4导通,下线路系统5适于与外部供电设备导通。
该马达驱动装置利用上线路系统4和下线路系统5将对焦驱动机构8和可变光圈机构10导通至外部供电设备,有利于简化线路设计,实现整体结构的小型化。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马达驱动装置,包括:底座1;外框架2,在光轴正交方向可移动地承靠在底座1上,并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至少一支撑元件,设置在底座1上侧并可移动地支撑外框架2;内框架3,设置在外框架2内侧并沿光轴方向可移动,光学镜头适于设置在内框架3内侧;对焦驱动机构8,用于驱动内框架3沿光轴方向移动;光学防抖驱动机构7,用于驱动外框架2在光轴正交方向移动;至少一对侧边弹片6,侧边弹片连接底座1和外框架2,且一对侧边弹片6分别设置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侧边弹片6适于弹性变形以适应外框架2与底座1的相对位移。
该马达驱动装置利用支撑元件和侧边弹片6的配合,实现外框架2在光轴正交平面内的移动。支撑元件使得外框架2可相对于底座1在多个方向进行位移,侧边弹片6使外框架2与底座1的连接更为稳定,并在外框架2发生位移后,能够带动外框架2恢复到初始位置。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包括本申请前述的马达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马达驱动装置的通光孔内的光学镜头(图中未示出)以及感光组件(图中未示出),感光组件设置在马达驱动装置的下方并与底座通光孔11相对,感光组件用于接收光学镜头汇聚的光线并进行光电转换。
以上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申请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申请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申请的原理,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申请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26)

1.一种马达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焦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一光学镜头沿光轴移动;
可变光圈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光学镜头的通光量;
位于所述马达驱动装置上部的上线路系统,所述上线路系统分别与所述对焦驱动机构和所述可变光圈机构导通;
位于所述马达驱动装置下部的下线路系统,所述下线路系统与所述上线路系统导通,所述下线路系统适于与外部供电设备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光学镜头沿光轴正交方向移动的光学防抖驱动装置,所述光学防抖驱动装置与所述下线路系统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线路系统与所述上线路系统通过位于所述马达驱动装置侧面的至少一侧边弹片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线路系统包括上线路板,所述上线路板上具有第二外部接口和对焦驱动接口,所述可变光圈机构通过所述第二外部接口导通至所述上线路板,所述对焦驱动机构通过所述对焦驱动接口导通至所述上线路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线路板具有至少一上接线部,所述上接线部与所述下线路系统导通,所述上接线部还与所述第二外部接口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线路系统包括下线路板和第一外部接口,所述下线路板上具有与所述上接线部一一对应地导通的下接线部,所述第一外部接口包括与所述下接线部一一对应地导通的第一引脚,所述第一引脚适于与外部供电设备导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线路板具有多个上接线部,所述第二外部接口包括多个外部接线端,各所述外部接线端一一对应地与各所述上接线部导通,所述可变光圈机构与各所述外部接线端导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线路系统包括对焦驱动芯片,所述对焦驱动芯片的一部分接口与所述上接线部导通,另一部分接口与所述对焦驱动接口导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焦驱动机构为磁铁/线圈结构,所述对焦驱动机构的线圈与所述对焦驱动接口导电连接,从而所述对焦驱动机构的线圈通过所述上线路板与所述对焦驱动芯片导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驱动装置包括:
底座;
在光轴正交方向可移动地承靠在所述底座上的外框架;
设置在所述外框架内侧并沿着光轴方向可移动的内框架,所述光学镜头适于安装在所述内框架上;
所述上线路系统设置在所述内框架上,所述下线路系统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上线路系统和所述下线路系统通过侧边弹片导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线路系统包括上线路板以及至少一连通弹片,所述连通弹片连接所述内框架和所述外框架,所述连通弹片适于弹性变形以适应所述内框架与所述外框架的相对位移,所述连通弹片还将所述上线路板与所述侧边弹片导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弹片连接所述外框架和所述底座,所述侧边弹片适于弹性变形以适应所述外框架与所述底座的相对位移,所述连通弹片与所述侧边弹片在所述外框架上导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线路板上具有至少一上接线部,所述下线路系统包括下线路板,所述下线路板上具有至少一下接线部,所述连通弹片和所述侧边弹片将所述上接线部和所述下接线部一一对应地导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弹片包括设置在所述内框架上端面的第一安装端、设置在所述外框架上端面的第二安装端以及弹性连接所述第一安装端和所述第二安装端的弹性连接部;所述侧边弹片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定位端、设置在所述外框架侧面的第二定位端以及弹性连接所述第一定位端和所述第二定位端的弹性变形部;所述第一安装端与所述上接线部导电连接,所述第二安装端与所述第二定位端导电连接,所述第一定位端与所述下接线部导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线路系统还包括第一外部接口,所述第一外部接口设置在所述下线路板或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外部接口具有至少一第一引脚,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下接线部导通,所述第一引脚适于与外部供电设备导电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马达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部接口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下线路板通过内埋于所述底座的导体实现导通。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一侧边缘具有引脚安装位,所述第一引脚设置在所述引脚安装位内,所述引脚的一端延伸到所述底座外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光学镜头沿光轴正交方向移动的光学防抖驱动装置,所述下线路板上具有至少一光学防抖接口,所述光学防抖驱动装置通过所述光学防抖接口导通至所述下线路板。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部接口包括多个第二引脚,所述下线路系统包括光学防抖驱动芯片,所述光学防抖驱动芯片的一部分接口与所述第二引脚导通,所述光学防抖驱动芯片的另一部分接口与所述光学防抖接口导通。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防抖驱动装置为磁铁/线圈结构,所述光学防抖驱动装置包括多个光学防抖驱动线圈,所述下线路板上具有多个所述光学防抖接口,各所述光学防抖驱动线圈分别通过相应的所述光学防抖接口与所述光学防抖驱动芯片导通。
2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光圈机构包括光圈驱动机构、光圈线路板和光圈驱动芯片,所述光圈驱动芯片与所述光圈驱动机构通过所述光圈线路板导通,所述光圈驱动芯片还通过所述光圈线路板与所述上线路板的所述第二外部接口导通。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圈线路板向所述上线路板的所述第二外部接口的方向延伸出光圈线路接口,所述光圈线路接口与所述第二外部接口导电连接,所述光圈线路板为FPC线路板,所述光圈线路板弯折以使所述光圈线路接口靠近所述第二外部接口。
2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向所述内框架的方向延伸形成多个承靠位,所述内框架具有向各所述承靠位延伸的多个延伸部,所述内框架通过所述延伸部可沿光轴移动地承靠在所述外框架上,所述内框架的所述延伸部具有用于容纳对焦驱动芯片的内框架容置孔。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的所述承靠位具有与所述内框架容置孔相对的外框架容置孔,用于进行位置检测的位置感测器设置在所述外框架容置孔内。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架的所述延伸部上具有线圈线路接口,所述线圈线路接口与所述上线路系统导电连接,所述对焦驱动机构的线圈的一部分通过模塑工艺与所述内框架一体成型,并导通至所述线圈线路接口。
26.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镜头、感光组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25任一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所述马达驱动装置围绕所述光学镜头设置,所述感光组件设置在所述马达驱动装置的下方用于接收所述光学镜头汇聚的光线并进行光电转换。
CN202210131725.9A 2022-02-14 2022-02-14 马达驱动装置以及摄像模组 Pending CN1166268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31725.9A CN116626845A (zh) 2022-02-14 2022-02-14 马达驱动装置以及摄像模组
PCT/CN2023/075483 WO2023151666A1 (zh) 2022-02-14 2023-02-10 马达驱动装置以及摄像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31725.9A CN116626845A (zh) 2022-02-14 2022-02-14 马达驱动装置以及摄像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26845A true CN116626845A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08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31725.9A Pending CN116626845A (zh) 2022-02-14 2022-02-14 马达驱动装置以及摄像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2684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290747A1 (en) Voice coil motor, camera,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194241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6444218B (zh) 镜头驱动装置
CN214591657U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9618104B (zh) 防抖结构、防抖系统及摄像装置
CN113301232B (zh) 拍摄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601021A (zh) 拍摄装置、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0989127A (zh) 光学变焦马达、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3395433A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8162616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6626845A (zh) 马达驱动装置以及摄像模组
CN217034386U (zh) 镜头驱动机构及其马达
CN116626846A (zh) 马达驱动装置以及摄像模组
WO2023151666A1 (zh) 马达驱动装置以及摄像模组
CN113114889B (zh) 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6931217A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210327761U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7616764A (zh) 转动机构及其摄像模组、驱动装置及其电子设备
CN115914806A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114601A (zh) 镜头驱动机构及其框架
CN113784047A (zh) 透镜装置的防抖机构、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499572B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9999459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8162619U (zh) 防抖装置、摄像设备及移动终端
CN215420455U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