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20455U -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20455U
CN215420455U CN202121475053.0U CN202121475053U CN215420455U CN 215420455 U CN215420455 U CN 215420455U CN 202121475053 U CN202121475053 U CN 202121475053U CN 215420455 U CN215420455 U CN 2154204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erture
camera module
assembly
electrically connected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7505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Jinghao Op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Jinghao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Jinghao Op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Jinghao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7505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204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204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204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摄像模组包括电路板结构、第一驱动组件、镜头组件、第一导电件和光圈结构,第一驱动组件电连接于电路板结构,镜头组件与第一驱动组件连接并能在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作用下发生移动,第一导电件设于第一驱动组件并与第一驱动组件电连接,光圈结构包括第二驱动组件和光圈组件,第二驱动组件设于第一导电件远离第一驱动组件的一侧,第二驱动组件与第一导电件电连接以实现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的电连接,光圈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连接并能在第二驱动组件的驱动作用下发生运动,以改变光圈组件的光圈的大小。采用本方案,能够在改变光圈大小的同时,减少走线路径的数量,便于摄像模组的线路布局。

Description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为了提高摄像模组的成像效果,通常会将摄像模组的光圈设计为大小可变的光圈。但是,该类摄像模组为了能够改变光圈的大小,通常需要预留较多的引脚以电连接,导致走线路径的数量较多,容易增加摄像模组的走线布局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能够在实现改变摄像模组的光圈大小的同时,减少电路连接时走线路径的数量,便于摄像模组的线路布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包括电路板结构、第一驱动组件、镜头组件、第一导电件和光圈结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结构,所述镜头组件具有光轴,所述镜头组件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连接,所述镜头组件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作用下可相对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移动,所述第一导电件设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远离所述电路板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电连接,所述光圈结构包括第二驱动组件和光圈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导电件的远离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有第一接电部,所述第一接电部与所述第一导电件电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电连接,所述光圈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连接,所述光圈组件能够在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的驱动作用下发生运动,以改变所述光圈组件的光圈的大小。
这样可以根据场景的实际需求使用对应大小的光圈,以提高摄像模组的成像效果,同时通过在第一驱动组件和光圈结构的第二驱动组件之间设置第一导电件,利用第一导电件实现光圈结构的第二驱动组件与第一驱动组件之间的电连接,使得光圈结构的第二驱动组件可以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实现与电路板结构的电连接,如此设计,光圈结构的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一驱动组件可以共用电路板结构上的同一引脚,而无需在电路板结构上额外再设置引脚与光圈结构的第二驱动组件电连接,将光圈结构第二驱动组件的电路和第一驱动组件的电路整合在一起,从而可以减少电路连接时走线路径的数量,便于摄像模组的线路布局。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底座、外壳、弹性件、载体和动力部件,所述底座与所述电路板结构电连接,所述外壳与所述底座连接并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弹性件为导电件,且所述弹性件分别电连接于第一导电件和所述底座,所述载体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并与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载体用于承载所述镜头组件,所述动力部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动力部件与所述弹性件电连接,以实现所述动力部件与所述底座电连接,所述动力部件用于驱动所述载体相对所述底座移动,以使镜头组件可以相对底座移动。本实施方式通过第一驱动组件的弹性件和底座实现第一导电件与电路板结构电连接,以将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一驱动组件的电路整合在一起,从而可以减少电路连接时的走线路径的数量,便于摄像模组的线路布局。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分别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沿所述光轴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弹片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底座电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载体电连接,所述第二弹片分别与所述载体和所述底座电连接;
所述动力部件与所述第一弹片或所述第二弹片电连接,以实现所述动力部件与所述底座的电连接。
当弹性件包括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时,第一导电件可以通过第一弹片实现与底座电连接,或者可以通过第二弹片实现与底座电连接,而动力部件也可以通过第一弹片或第二弹片实现与底座电连接,这样可以利用第一驱动组件原有的部件实现将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一驱动组件的电路整合在一起,无需再增加额外的接电部件,结构简单,便于摄像模组的组装,也不会增大摄像模组的整体体积,有利于摄像模组的小型化设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件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一导电件环绕于所述镜头组件的外周,在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导电件具有突出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接电部电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电连接,使得第一接电部与第一导电件的电连接点可以位于第二驱动组件的外侧,避免第二驱动组件遮挡第一接电部与第一导电件的电连接点,从而便于作业,以实现第二驱动组件的第一接电部与第一导电件之间的电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件的朝向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一面设有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对应所述第一插接部的位置设有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与所述第一插接部插接。相较于第一导电件和第一驱动组件之间采用面面贴合的连接方式,在第一导电件设置第一插接部,以及在第一驱动组件设置第二插接部,可以利用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的插接作用,避免在组装时第一导电件相对第一驱动组件滑动,提高第一导电件与第一驱动组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圈组件包括多个环绕所述光轴设置以形成所述光圈的光圈叶片,各所述光圈叶片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并位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远离所述第一导电件的一侧;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第一导电件的远离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一侧,所述活动部设于所述固定部的远离所述第一导电件的一侧,所述光圈叶片与所述活动部连接,所述第一接电部设于所述固定部;
所述固定部靠近所述活动部的一侧设有线圈,所述线圈与所述第一接电部电连接,所述活动部靠近所述固定部的一侧设有磁性部件,所述磁性部件对应所述线圈设置,所述线圈用于在通电时产生对所述磁性部件的推力,使得所述磁性部件带动所述活动部绕所述光轴转动以驱动所述光圈叶片转动,以改变所述光圈的大小,可以根据场景的实际需求使用对应尺寸大小的光圈,以提高摄像模组的成像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固定部并位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活动部之间,所述电路板设有所述第一接电部,所述线圈设于所述电路板。线圈通过电路板设置于固定部上,同时还可以通过电路板上的第一接电部与第一导电件电连接,使得电路板同时具有机械连接和电连接的作用,从而可以使得第二驱动组件的结构更加紧凑,进而实现摄像模组内部空间的合理布置,达到摄像模组的小型化设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所述电路板向外延伸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电路板仅在用于承载所述线圈的位置向外延伸有第一延伸部,能够在采用较大的线圈以确保线圈具有较大的推力的同时,减小电路板对固定部的占用面积,以使固定部可以空出位置设置其他部件,可以充分利用固定部用于承载电路板的一面的空间,另外,也可以省略固定部的未利用空间,从而可以使用较小的固定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靠近所述活动部的一侧还设有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接电部电连接,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光圈叶片的旋转角度,如此,可以反馈出光圈叶片在转动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变化情况,形成闭环式位置反馈控制系统,这种闭环控制具有可精准地将光圈叶片驱动至指定位置的特点。经位置传感器的运算反馈,可以改变输入电流的大小来控制光圈叶片的目标旋转角度,最终控制光圈叶片的开合程度,实现光圈连续可变的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靠近所述活动部的一侧还设有驱动芯片,所述位置传感器集成于所述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第一导电件电连接。可以知道的,在相关技术中,为了实现位置传感器的供电和信号连接,通常需要预留6个引脚以实现电连接,通过将位置传感器集成于驱动芯片上,可以使位置传感器的供电引脚和信号引脚集成在一起,减少引脚的数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设有避让孔,所述位置传感器内置于所述避让孔中。由于位置传感器的厚度一般都比线圈的厚度厚,如果将位置传感器和线圈均设置在固定部的朝向活动部的一面,位置传感器将会凸出于线圈,从而有可能影响线圈与磁性部件的配合,因此,通过在固定部设置避让孔以放置位置传感器,使得位置传感器和线圈在光轴方向上存在高度差,避免位置传感器凸出于线圈,以有利于确保线圈与磁性部件的配合,同时由于位置传感器内置于避让孔中,位置传感器所利用的空间是固定部的避让孔的内部空间,从而使摄像模组在光轴方向上的整体厚度有效减小,有利于摄像模组的小型化设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部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磁性部件通过胶粘剂胶粘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所述第二凹槽用于容纳自所述第一凹槽溢出的胶粘剂,避免出现溢胶的情况。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圈组件还包括滚珠,所述滚珠设于所述活动部和所述固定部之间,所述滚珠与所述活动部和所述固定部接触连接,在所述活动部绕所述光轴转动时,所述滚珠可相对所述固定部滚动,以减小活动部和固定部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活动部绕光轴相对固定部转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圈组件还包括导磁部件,所述导磁部件设于所述固定部,所述导磁部件与所述磁性部件相互吸合连接,以使所述滚珠能够与所述活动部和所述固定部保持接触连接,从而在活动部绕光轴转动时,滚珠可以保持相对固定部滚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磁部件为环形结构,以使在所述活动部绕所述光轴相对固定部转动时,所述磁性部件始终能够与所述导磁部件对应设置并与所述磁性部件相互吸合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设有第一导向部,所述活动部设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共同限定形成用于供所述滚珠滚动的滚动空间,便于使滚珠可以按照预设轨道相对固定部滚动,即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可以对滚珠起到限位和导向的作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的朝向所述光圈叶片的一面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数量与所述光圈叶片的数量相适配,各所述光圈叶片的一端套设在对应的所述固定杆上,所述活动部的朝向所述光圈叶片的一面设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数量与所述光圈叶片的数量相适配,各所述光圈叶片的一端还套设在对应的所述推动杆上,从而在所述线圈通电时,所述推动杆绕所述光轴转动以推动所述光圈叶片绕所述固定杆转动,以改变光圈的大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圈组件还包括限位叶片,所述限位叶片位于所述光圈叶片的靠近所述活动部的一侧和/或位于所述光圈叶片的远离所述活动部的一侧,所述限位叶片穿设于所述固定杆,所述限位叶片设有限位孔,所述推动杆穿设于所述限位孔中,以使所述限位孔可以用于限定所述推动杆的活动空间。限位叶片可限定各光圈叶片的活动空间,同时,可避免各光圈叶片在转动时出现变形或下垂而影响透光效果。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摄像模组。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方面的摄像模组,则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一方面的摄像模组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通过设置第二驱动组件,使得光圈组件的光圈大小可改变,这样可以根据场景的实际需求使用对应大小的光圈,以提高摄像模组的成像效果,同时通过在第一驱动组件和光圈结构的第二驱动组件之间设置第一导电件,利用第一导电件实现光圈结构的第二驱动组件与第一驱动组件之间的电连接,使得光圈结构的第二驱动组件可以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实现与电路板结构的电连接,如此设计,光圈结构的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一驱动组件可以共用电路板结构上的同一引脚,而无需在电路板结构上额外再设置引脚与光圈结构的第二驱动组件电连接,将光圈结构的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一驱动组件的这两个电路整合在一起,从而可以电路连接时的减少走线路径的数量,便于摄像模组的线路布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摄像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光圈叶片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光圈叶片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3个光圈叶片组合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5个光圈叶片组合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第一导电件和光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第一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第一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第一驱动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未示出外壳的摄像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光圈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光圈结构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磁性部件、线圈和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第二驱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的第二驱动部件沿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磁性部件和导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活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摄像模组;200、光圈;1、电路板结构;2、第一驱动组件;20、第二插接部;21、底座;22、外壳;23、弹性件;231、第一弹片;232、第二弹片;24、载体;25、动力部件;251、磁铁;252、驱动线圈;3、镜头组件;4、第一导电件;41、第一部分;42、第一插接部;5、光圈结构;5a、第二驱动组件;5b、光圈组件;50、第一接电部;51、光圈叶片;52、固定部;521、线圈;5211、第一段;5212、第二段;522、固定杆;523、位置传感器;523a、驱动芯片;524、避让孔;525、第一导向部;5251、第一面;5252、第二面;5253、第一止挡部;5254、第一承接部;526、第一限位部;5261、第三止挡部;5262、第三承接部;527、间隔;53、活动部;531、磁性部件;532、推动杆;533、第一凹槽;534、第二凹槽;535、第二导向部;5351、第三面;5352、第四面;5353、第二止挡部;5354、第二承接部;536、第二限位部;5361、第四止挡部;5362、第四承接部;537、凸出结构;54、盖体;55、限位叶片;551、限位孔;56、电路板;561、第一延伸部;57、滚珠;58、导磁部件;581、第一磁性部;582、第二磁性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但不局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智能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车载设备或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信息终端设备或其他具有拍照功能的电子设备。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100包括电路板结构1、第一驱动组件2、镜头组件3、第一导电件4和光圈结构5,第一驱动组件2电连接于电路板结构1,镜头组件3具有光轴L,且所述镜头组件3与第一驱动组件2连接,以使镜头组件3在第一驱动组件2的驱动作用下可相对第一驱动组件2移动。第一导电件4设于第一驱动组件2的远离电路板结构1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导电件4与第一驱动组件2电连接,光圈结构5包括第二驱动组件5a和光圈组件5b,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a设于第一导电件4的远离第一驱动组件2的一侧,第二驱动组件5a设有第一接电部50,第一接电部50与第一导电件4电连接以实现第一驱动组件2与第二驱动组件5a的电连接,光圈组件5b与第二驱动组件5a连接,且所述光圈组件5b能够在第二驱动部件5a的驱动作用下发生运动,以改变光圈组件5b的光圈的大小。
示例性地,所述光圈组件5b可以包括多个环绕光轴设置以形成光圈的光圈叶片51,各个光圈叶片51分别连接于第二驱动组件5a并位于第二驱动组件5a的远离第一导电件4的一侧,且各个光圈叶片51能够在第二驱动组件5a的驱动作用下发生运动,以改变光圈的大小,例如,如图3A和图3B所示,图3A和图3B示出的光圈200大小不一样。
由上述可知,第二驱动组件5a在通电时可以驱动各个光圈叶片51绕光轴转动,以改变光圈200的大小,这样可以根据场景的实际需求使用对应大小的光圈200,以提高摄像模组100的成像效果;同时通过在第一驱动组件2和第二驱动组件5a之间设置第一导电件4,利用第一导电件4实现第二驱动组件5a与第一驱动组件2之间的电连接,使得第二驱动组件5a可以通过第一驱动组件2实现与电路板结构1的电连接,如此设计,第二驱动组件5a和第一驱动组件2可以共用电路板结构1上的同一引脚,而无需额外再设置其他引脚与第二驱动组件5a电连接,也即是可以将第二驱动组件5a和第一驱动组件2的这两个电路整合在一起,从而可以减少电路连接时的走线路径的数量,便于摄像模组100的线路布局。
可以知道的是,上述第一驱动组件2可以为开环马达、闭环马达、中置马达,例如AF(Auto Focus,自动对焦)马达或OIS(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防抖)马达等。上述电路板结构1可以包括第一主板和设置在第一主板上的影像传感器,所述影像传感器可以接收镜头组件3的光线以成像,以实现摄像模组100的拍照功能,而且电路板结构1可以通过第一主板与电子设备的第二主板电连接,以使影像传感器的成像信息可以传输至电子设备的第二主板。其中,影像传感器可以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Complementary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或者为电荷耦合图像传感器(Charge CoupleDevice,CCD)等。
进一步地,由上述可知,上述光圈叶片51可以为多个,即光圈叶片51的数量至少为2个,例如,2个、3个、4个、5个或者更多个等,如图4A和图4B所示,图4A示出了光圈叶片的数量为3个,图4B示出了光圈叶片的数量为5个。可以理解的,光圈叶片51的数量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或通过实际测试进行标定。
采用多个光圈叶片51的方式,多个光圈叶片51可以同时堆叠出连续切换的光圈的形状,实现光圈连续可变的效果,从而可以从f 1.4一路调节到f 11,甚至可以任意切换如f2.8,f 4,f 5.6等多段光圈大小,让摄影师可以随意取用各种场景所需求的光圈大小。
如图5和图6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件4可以为环状结构,第一导电件4环绕于镜头组件3的外周,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如沿图5的箭头x所指的方向上,第一导电件4具有突出于第二驱动组件5a的第一部分41,所述第一部分41与第一接电部50电连接以实现第一导电件4与第二驱动组件5a的电连接。这样可以使第一接电部50与第一导电件4的电连接点位于第二驱动组件5a的外侧,避免第二驱动组件5a遮挡第一接电部50与第一导电件4的电连接点,从而便于作业,以实现第二驱动组件5a的第一接电部50与第一导电件4之间的电连接。
为了使第一导电件4具备导电特性,第一导电件4可以为金属件或内部设有金属焊线的塑胶件等。相较于第一导电件4采用金属件而言,第一导电件4采用内部设有金属线路的塑胶件,质量更轻,同时安全性更好。
如图6和图7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4的朝向第一驱动组件2的一面上设有第一插接部42,第一驱动组件2对应第一插接部42的位置设有第二插接部20,所述第二插接部20与第一插接部42插接,以将第一导电件4设于第一驱动组件2。相较于第一导电件4和第一驱动组件2之间采用面面贴合的连接方式,在第一导电件4上设置第一插接部42,以及在第一驱动组件2上设置第二插接部20,可以利用第一插接部42和第二插接部20的插接作用,避免在组装时第一导电件4相对第一驱动组件2滑动,提高第一导电件4与第一驱动组件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请参阅图7和图8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2包括底座21、外壳22、弹性件23、载体24和动力部件25,所述底座电连接于电路板结构1,外壳22与底座21连接并形成容置空间,外壳22对应第一插接部42的位置设有前述第二插接部20。弹性件23位于容置空间中并与底座21连接,所述弹性件23为导电件,且弹性件23分别电连接于第一导电件4和底座21,以实现第二驱动组件5a与电路板结构1的电连接以接入电流,以使第二驱动部件5a可以各个光圈叶片51运动,以改变光圈的大小。载体24位于容置空间中并与弹性件23连接,载体24用于承载镜头组件3,动力部件25设于容置空间中,动力部件25与弹性件23电连接,以实现动力部件25与底座21的电连接,从而实现动力部件25与电路板结构1的电连接以接入电流,以使动力部件25可以用于驱动载体24相对底座21移动,以使镜头组件3可以相对底座21移动。
换言之,第二驱动组件5a可以通过第一导电件4、弹性件23和底座21与电路板结构1电连接,同时,第一驱动组件2的动力部件25可以通过弹性件23和底座21与电路板结构1电连接,使得第二驱动组件5a和第一驱动组件2的电路可以整合在一起,从而可以减少电路连接时的走线路径的数量,便于摄像模组100的线路布局。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所述弹性件23可以包括第一弹片231和第二弹片232,第一弹片231和第二弹片232分别与底座21连接,第一弹片231和第二弹片232沿光轴方向间隔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弹片231可以分别与第一导电件4和底座21电连接,即,第一导电件4可以依次通过第一弹片231、底座21与电路板结构1电连接,以接入电流,例如,图9中的点划线示出的线路图。在此实施方式下,在动力部件25驱动载体24相对底座21移动时,第一导电件4会随着载体24一起相对底座21运动,但由于第一弹片231具有弹性,能够发生形变,在第一导电件4随着载体24一起相对底座21运动时,第一弹片231会发生形变,以使第一弹片231与第一导电件4之间电连接的位置可以随第一导电件4一起运动,使得第一导电件4与第一弹片231电连接的位置可以保持相对静止,从而使得第一导电件4可以始终与第一弹片231保持电连接,因此,相较于采用相关技术中采用导线实现第一导电件4与电路板结构1之间电连接的方式而言,本申请利用第一弹片231与第一导电件4电连接,不会出现牵扯导线的情况,导电可靠度更高。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第一导电件4与载体24电连接,第二弹片232分别与载体24和底座21电连接,则第一导电件4可以依次通过载体24、第二弹片232、底座21与电路板结构1电连接,以接入电流,例如,图9中的虚线示出的线路图。在此实施方式下,在动力部件25驱动载体24相对底座21移动时,第一导电件4会随着载体24一起运动,第一导电件4和载体24可以保持相对静止,不会影响二者之间的导电可靠性,而且由于第二弹片232具有弹性,能够发生形变,在第一导电件4随着载体24一起相对底座21运动时,第二弹片232会发生形变,以使第二弹片232与载体24之间电连接的位置可以随载体24一起运动,使得第二弹片232和载体24相互电连接的位置可以保持相对静止,从而使得载体24可以始终与第二弹片232保持电连接,因此,相较于采用相关技术中采用导线实现第一导电件4与电路板结构1之间电连接的方式而言,本申请利用第二弹片232和载体24与第一导电件4电连接,不会出现牵扯导线的情况,导电可靠度更高。
前述涉及的“第一弹片231与第一导电件4电连接”可以理解为:第一弹片231与第一导电件4接触电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导线、金属件(例如金属焊线)等导电件实现第一弹片231与第一导电件4之间的电连接;“第一弹片231与底座21电连接”可以理解为:通过导线、金属件(例如金属焊线)等导电件实现第一弹片231与底座21之间的电连接。“第一导电件4与载体24电连接”可以理解为:通过导线、金属件(例如金属焊线)等导电件实现第一导电件4与载体24之间的电连接。“第二弹片232与载体24电连接”可以理解为:通过导线、金属件(例如金属焊线)等导电件实现第二弹片232与载体24之间的电连接;“第二弹片232与底座21电连接”可以理解为:通过导线、金属件(例如金属焊线)等导电件实现第二弹片232与底座21之间的电连接。“底座21与电路板结构1电连接”可以理解为:通过导线、金属件(例如金属焊线)、引脚等导电件实现底座21与电路板结构1之间的电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部件25可以与第一弹片231或第二弹片232电连接,以实现动力部件25与底座21的电连接,从而实现动力部件25与电路板结构1的电连接,以接入电流,即,动力部件25可以依次通过第一弹片231、底座21与电路板结构1电连接,或者,动力部件25可以依次通过第二弹片232、底座21与电路板结构1电连接。
示例性地,所述动力部件25可以包括磁铁251和驱动线圈252,磁铁251和驱动线圈252对应设置,驱动线圈252设于载体24,且驱动线圈252可以依次通过第一弹片231、底座21与电路板结构1电连接,或者,驱动线圈252可以依次通过第二弹片232、底座21与电路板结构1电连接,从而驱动线圈252可以在通电时产生的推力可以推动载体24相对底座21移动,从而实现镜头组件3相对底座21移动。
由前述可知,本申请主要是利用第一驱动组件2原有的部件(例如第一弹片231、第二弹片232、载体24和底座21等等)实现将第二驱动组件5a和第一驱动组件2的电路整合在一起,无需再增加额外的接电部件,结构简单,便于摄像模组100的组装,也不会增大摄像模组100的整体体积,有利于摄像模组100的小型化设计。
在9图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弹片231和第二弹片232均可为4个,4个第一弹片可以位于底座21的四个对角上,同样的,4个第二弹片232也可以位于底座21的四个对角上。示例性地,当第一导电件4与其中的第一弹片231电连接时,驱动线圈252可以电连接于与第一导电件4电连接的第一弹片231,或者可以电连接于未与第一导电件4电连接的第一弹片231,又或者可以电连接于第二弹片232,等等。另一种示例性的,当第一导电件4与其中的第二弹片232电连接时,驱动线圈252可以电连接于与第一导电件4电连接的第二弹片232,或者可以电连接于未与第一导电件4电连接的第二弹片232,又或者可以电连接于第一弹片231,等等。在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10和图11,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5a包括固定部52和活动部53,所述固定部52设于第一导电件4的远离第一驱动组件2的一侧,活动部53设于固定部52的远离第一导电件4的一侧,所述光圈叶片51与活动部53连接,第一接电部50设于固定部52。而且,活动部53靠近固定部52的一侧设有磁性部件531,所述固定部52靠近活动部53的一侧设有线圈521,所述线圈521对应磁性部件531设置,且所述线圈521与第一接电部50电连接,这样线圈521可通过第一接电部50与第一导电件4电连接,从而实现线圈521与第一驱动组件2之间的电连接,进而线圈521可与电路板结构1电连接,以使线圈521可以用于在通电时产生对磁性部件531的推力,使得磁性部件531带动活动部53绕光轴转动以驱动光圈叶片51转动,以改变光圈200的大小,可以根据场景的实际需求使用对应尺寸大小的光圈200,以提高摄像模组100的成像效果。其中,固定部52和活动部53均可以呈环状结构。
具体地,固定部52的朝向光圈叶片51的一面设有固定杆522,所述固定杆522的数量与光圈叶片51的数量相适配,各个光圈叶片51的一端套设在对应的固定杆522上,活动部53的朝向光圈叶片51的一面设有推动杆532,所述推动杆532的数量也与光圈叶片51的数量相适配,各个光圈叶片51的一端还套设在对应的推动杆532上,从而在线圈521通电时,活动部53会绕光轴进行转动,与此同时推动杆532也绕光轴转动以推动光圈叶片51绕固定杆522转动,以改变光圈200的大小。
可以理解,在线圈521进行通电的情况下,线圈521的周围会产生相应的磁场,位于磁场中的磁性部件531会受到由线圈521产生的磁场所施加的推力,使得磁性部件531能够沿磁场的方向移动,以带动活动部53绕光轴转动以驱动光圈叶片51转动。可选地,线圈521可以为多个,例如2个、3个、4个或更多个,多个线圈521可以沿固定部52的周沿间隔且等距设置。对应地,磁性部件531也可以为多个,各个磁性部件531对应所述线圈521设置,这样可使得每个磁性部件531都能够受到大小相同、方向为沿活动部53转动方向的切向的推力,从而保证活动部53均匀受力而进行平稳地转动。其中,所述磁性部件531可以为一个磁铁,也可以为由两个极性方向相反的磁铁拼合得到,还可以为电磁铁。
在图10和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光圈结构5还包括盖体54,所述盖体54与固定部52连接形成容纳空间,活动部53、光圈叶片51等部件位于容纳空间中,使得盖体54和固定部52形成光圈结构5的壳体,从而可保护光圈结构5的内部结构,例如上述活动部53、光圈叶片51等部件。
一些实施例中,光圈组件5b还包括限位叶片55,所述限位叶片55位于光圈叶片51的靠近活动部53的一侧和/或位于光圈叶片51的远离活动部53的一侧,且限位叶片55穿设于固定杆522,以连接于固定部52。限位叶片55设有限位孔551,所述推动杆532穿设于限位孔551中,以使限位孔551可以用于限定推动杆532杆的活动空间。
一些实施例中,活动部53可以设有第一凹槽533,磁性部件531设于第一凹槽533中,这样可以使得磁性部件531至少有两个面与活动部53接触,可以增大磁性部件531和活动部53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增加磁性部件531和活动部53之间的连接牢固程度,避免磁性部件531在受到推力时在活动部53上发生脱落。示例性地,磁性部件531可以通过胶粘剂胶粘于第一凹槽533中,活动部53还可以设有与第一凹槽533连通的第二凹槽534,使得所述第二凹槽534可以用于容纳自第一凹槽533溢出的胶粘剂,避免出现溢胶的情况。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5a还可以包括电路板56,所述电路板56设于固定部52并位于固定部52和活动部53之间,且电路板56设有前述的第一接电部50,该线圈521设于电路板56并与电路板56电连接,使得线圈521可以通过电路板56设置在固定部52上,同时还可以通过电路板56上的第一接电部50与第一导电件4电连接,使得电路板56同时具有机械连接和电连接的作用,从而可以使得第二驱动组件5a的结构更加紧凑,进而实现摄像模组100内部空间的合理布置,达到摄像模组100的小型化设计。其中,电路板56可以为柔性电路板。
进一步地,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电路板56可以向外延伸有第一延伸部561,线圈521设置于第一延伸部561上。也即是说,电路板56仅在用于承载线圈521的位置向外延伸有第一延伸部561,如此设计,能够在采用较大的线圈521以确保线圈521具有较大的推力的同时,减小电路板56对固定部52的占用面积,以使固定部52可以空出位置设置其他部件,可以充分利用固定部52用于承载电路板56的一面的空间,同时也可以省略固定部52的未利用空间,从而可以使用较小的固定部52。
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52靠近活动部53的一侧还设有位置传感器523,例如霍尔位置传感器523,所述位置传感器523与第一接电部50电连接,这样位置传感器523可通过第一接电部50与第一导电件4电连接,从而实现位置传感器523与第一驱动组件2之间的电连接,进而位置传感器523可与电路板结构1电连接以接入电流,以使位置传感器523可以用于检测光圈叶片51的旋转角度,如此,可以反馈出光圈叶片51在转动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变化情况,形成闭环式位置反馈控制系统,这种闭环控制具有可精准地将光圈叶片51驱动至指定位置的特点。经位置传感器523的运算反馈,可以改变输入电流的大小来控制光圈叶片51的目标旋转角度,最终控制光圈叶片51的开合程度,实现光圈连续可变的效果。
进一步地,固定部52设有避让孔524,所述位置传感器523内置于避让孔524中。由于位置传感器523的厚度一般都比线圈521的厚度厚,如果将位置传感器523和线圈521均设置在固定部52的朝向活动部53的一面,位置传感器523将会凸出于线圈521,从而有可能影响线圈521与磁性部件531的配合,因此,通过在固定部52设置避让孔524以放置位置传感器523,使得位置传感器523和线圈521在光轴方向上存在高度差,避免位置传感器523凸出于线圈521,以有利于确保线圈521与磁性部件531的配合,同时由于位置传感器523内置于避让孔524中,位置传感器523所利用的空间是固定部52的避让孔524的内部空间,从而不会使摄像模组100在光轴方向上的整体厚度增大,有利于摄像模组100的小型化设计。
当第二驱动组件5a包括电路板56时,可以将位置传感器523设置在电路板56的朝向固定部52的一面,而将线圈521设置在电路板56的背向固定部52的一面,这样能够充分利用电路板56的不同面的空间,可以使用更小的电路板56。
进一步地,固定部52靠近活动部53的一侧还设有驱动芯片523a,所述位置传感器523集成于驱动芯片523a,驱动芯片523a与第一导电件4电连接。当第二驱动组件5a包括电路板56时,可以将驱动芯片523a焊接在电路板56的朝向固定部52的一面。
可以知道的,在相关技术中,为了实现位置传感器523的供电和信号连接,位置传感器523通常需要设置6个引脚,则通常也需要在电路板56上预留6个对应的引脚,以与位置传感器523上的6个引脚对应电连接,而在申请中,通过将位置传感器523集成于驱动芯片523a上(即,两个芯片合二为一),可以使位置传感器523的供电引脚和信号引脚集成在一起,即相当于将位置传感器523原来的6个引脚集成为4个引脚,减少引脚的数量。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线圈521可以包括第一段5211和第二段5212,第一段5211沿电路板56的径向方向延伸设置,即第一段5211可沿电固定部52的径向方向延伸设置,第二段5212沿电路板56的周向方向延伸设置,第二段5212可沿固定部52的周向方向延伸设置。在线圈521通电时,第一段5211用于产生对磁性部件531的推力,使得磁性部件531带动活动部53绕光轴转动以驱动光圈叶片51转动。本申请的线圈521可以通过两个第一段5211和两个第二段5212形成闭环,使得两个第二段5212内的电流方向互为相反,从而无法产生对磁性部件531的沿环状结构的切向的推力。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段5211的长度L1大于磁性部件531的长度L2,可以使磁性部件531位于两个第二段5212之间,使得两个第二段5212对磁性部件531产生的推力也互为相反,从而使得磁性部件531受到的沿活动部53的径向的推力被抵消。
进一步地,磁性部件531靠近其中一个第一段5211的极性可以为N极,靠近另一个第一段5211的极性可以为S极,由于两个第一段5211的电流方向是相反的,这样可以使得两个第一段5211在通电时能够对磁性部件531产生相同方向的推力,以使线圈521推动磁性部件531,以带动活动部53转动。
请参阅图13和图14,一些实施例中,光圈组件5b还包括滚珠57,滚珠57设于活动部53和固定部52之间,滚珠57与活动部53和固定部52接触连接,在活动部53绕光轴转动时,滚珠57可相对固定部52滚动,从而可以降低活动部53在转动时受到的来自固定部52的摩擦力,便于活动部53绕光轴相对固定部52转动。
进一步地,光圈组件5b还包括导磁部件58,所述导磁部件58设于固定部52,导磁部件58与磁性部件531相互吸合连接,使得活动部53和固定部52可以夹持滚珠57,以使滚珠57能够与活动部53和固定部52保持接触连接,从而在活动部53绕光轴转动时,滚珠57可以保持相对固定部52滚动,从而可以降低活动部53在转动时受到的来自固定部52的摩擦力,便于活动部53绕光轴相对固定部52转动。
其中,如图15所示,导磁部件58可以为环形结构,以使在活动部53绕光轴相对固定部52转动时,磁性部件531始终能够与导磁部件58对应设置并与磁性部件531相互吸合连接,使得活动部53和固定部52可以始终夹持滚珠57,以使滚珠57始终能够与活动部53和固定部52保持接触连接。导磁部件58可以为永磁体,也可以为电磁体。
在图1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导磁部件58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磁性部581和第二磁性部582,沿导磁部件58的周向方向上,如图15的箭头y所示的方向上,第一磁性部581和第二磁性部582分别位于磁性部件531的两侧。在线圈521通电时,磁性部件531受到推力而进行转动以调整光圈200的大小时,会靠近第一磁性部581或第二磁性部582的位置,并最终处于靠近第一磁性部581或第二磁性部582的位置;而在线圈521断电时,由于惯性磁性部件531仍具有沿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的趋势,因此,可以利用第一磁性部581或第二磁性部582与导磁部件58的吸附力,使得在线圈521断电时,磁性部件531能够被第一磁性部581或第二磁性部582吸附住,从而可以将磁性部件531维持在断电前所在的位置,并使得活动部53维持在断电前的状态,以使光圈200的大小维持在断电前的状态。
请参阅图16和图17,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52设有第一导向部525,活动部53设有第二导向部535,第一导向部525和第二导向部535共同限定形成用于供滚珠57滚动的滚动空间,便于使滚珠57可以按照预设轨道相对固定部52滚动,即第一导向部525和第二导向部535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示例性地,第一导向部525可以在固定部52的表面呈凸出设置,第二导向部535可以在活动部53的表面呈内凹设置。具体地,第一导向部525具有第一面5251和第二面5252,第二导向部535具有第三面5351和第四面5352。在固定部52连接活动部53的情况下,第一面5251和第三面5351相互平行,第二面5252和第四面5352相互平行,使得第一面5251、第二面5252、第三面5351和第四面5352共同限定出滚动空间。在活动部53进行转动时,滚珠57可在第二面5252和第四面5352之间滚动,以及可在第一面5251和第三面5351之间滚动,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使得滚珠57的固定更加平稳。
其中“相互平行”指的是两个面之间为完全平行,或者两个面之间形成的角度为处于容许范围(例如,小于5°)内。
可选地,第一导向部525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导向部525可以绕光轴间隔设置在固定部52上,对应地,第二导向部535也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导向部535间隔设置并且与多个第一导向部525一一对应设置。例如,在图16和图1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向部525的数量为4个,第二导向部535的数量对应为4个,且每一个第一导向部525都对应有一个第二导向部535,从而可限定有各自独立的4个滚动空间。也即是说,在每个限位空间内均设有一个滚珠57的情况下,由于每个限位空间之间相互独立,使得位于内部的滚珠57之间以互不影响的形式在对应的限位空间内滚动。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向部525和第二导向部535的数量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也可以通过实际测试进行标定,例如,第一导向部525的数量可以为2个、3个、5个、6个或6个以上,与之对应地,第二导向部535的数量可以为2个、3个、5个、6个或6个以上。
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52还设有第一限位部526,第一限位部526可以沿固定部52的径向并朝远离第一导向部525的方向延伸设置;而活动部53还设有第二限位部536,第二限位部536可以沿活动部53的径向并朝远离第二导向部535的方向延伸设置。在活动部53的转动方向上,第一导向部525具有第一止挡部5253,第二导向部535具有第二止挡部5353,第一限位部526具有第三止挡部5261,第二限位部536具有第四止挡部5361。在活动部53相对固定部52进行转动时,第一止挡部5253和第二止挡部5353相互抵接,以及第三止挡部5261和第四止挡部5361相互抵接,以限定活动部53沿转动方向的活动范围。
具体地,请再结合图16和图17,第一导向部525沿活动部53的转动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一个第一止挡部5253,第二导向部535沿活动部53的转动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一个第二止挡部5353,第一限位部526沿活动部53的转动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一个第三止挡部5261,第二限位部536沿活动部53的转动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一个第四止挡部5361。在活动部53沿顺时针和逆时针的其中一个方向进行转动的情况下,在该方向上位于同侧的第一止挡部5253和第二止挡部5353可以相互抵接,以及在该方向上位于同侧的第三止挡部5261和第四止挡部5361可以相互抵接,以限定活动部53绕光轴相对固定部52进行转动的活动范围;反之亦然。
请参阅图16和图17,在活动部53的径向方向上,第一导向部525具有第一承接部5254,第二导向部535具有第二承接部5354(即,前述第四面5352),第一限位部526具有第三承接部5262,第二限位部536具有第四承接部5362,在活动部53相对固定部52进行转动时,第一承接部5254和第二承接部5354可以相互抵接,以及第三承接部5262和第四承接部5362可以相互抵接,以限定活动部53沿径向方向的活动范围。
可以理解,在活动部53沿顺时针和逆时针的其中一个方向进行转动的情况下,活动部53可能在转动时发生跳动,从而和固定部52之间发生碰撞。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第一承接部5254和第二承接部5354的相互抵接,可以防止活动部53朝向靠近光轴的方向跳动,通过第三承接部5262和第四承接部5362的相互抵接,可以防止活动部53朝向远离光轴的方向跳动,也就是说,通过第一承接部5254和第二承接部5354的相互抵接,以及通过第三承接部5262和第四承接部5362的相互抵接,可以限定活动部53在转动时沿径向方向的活动范围。
此外,在图17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承接部5262远离第一承接部5254设置,使得第一承接部5254和第三承接部5262之间形成有间隔527,第四承接部5362远离第二承接部5354设置,使得活动部53在第四承接部5362和第二承接部5354之间形成凸出结构537,所述凸出结构537能够被收容在间隔527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摄像模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多个光圈叶片,从而利用第二驱动组件在通电时可以驱动各个光圈叶片绕光轴转动,以改变光圈的大小,这样可以根据场景的实际需求使用对应大小的光圈,以提高摄像模组的成像效果;同时通过在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之间设置第一导电件,利用第一导电件实现第二驱动组件与第一驱动组件之间的电连接,使得第二驱动组件可以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实现与电路板结构的电连接,如此设计,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一驱动组件可以共用电路板结构上的同一引脚,而无需额外再设置其他引脚与第二驱动组件电连接,也即是可以将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一驱动组件的这两个电路整合在一起,从而可以减少电路连接时的走线路径的数量,便于摄像模组的线路布局。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9)

1.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包括:
电路板结构;
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结构;
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具有光轴,所述镜头组件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连接,所述镜头组件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作用下可相对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移动;
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设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远离所述电路板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电连接;以及
光圈结构,所述光圈结构包括第二驱动组件和光圈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导电件的远离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有第一接电部,所述第一接电部与所述第一导电件电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电连接,所述光圈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连接,所述光圈组件能够在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的驱动作用下发生运动,以改变所述光圈组件的光圈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电路板结构电连接;
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底座连接并形成容置空间;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弹性件为导电件,且所述弹性件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底座;
载体,所述载体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并与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载体用于承载所述镜头组件;以及
动力部件,所述动力部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动力部件与所述弹性件电连接,以实现所述动力部件与所述底座的电连接,所述动力部件用于驱动所述载体相对所述底座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分别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沿所述光轴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弹片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底座电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载体电连接,所述第二弹片分别与所述载体和所述底座电连接;
所述动力部件与所述第一弹片或所述第二弹片电连接,以实现所述动力部件与所述底座的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一导电件环绕于所述镜头组件的外周,在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导电件具有突出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接电部电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的朝向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一面设有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对应所述第一插接部的位置设有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与所述第一插接部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圈组件包括多个环绕所述光轴设置以形成所述光圈的光圈叶片,各所述光圈叶片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并位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远离所述第一导电件的一侧;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第一导电件的远离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一侧,所述活动部设于所述固定部的远离所述第一导电件的一侧,所述光圈叶片与所述活动部连接,所述第一接电部设于所述固定部;
所述固定部靠近所述活动部的一侧设有线圈,所述线圈与所述第一接电部电连接,所述活动部靠近所述固定部的一侧设有磁性部件,所述磁性部件对应所述线圈设置,所述线圈用于在通电时产生对所述磁性部件的推力,使得所述磁性部件带动所述活动部绕所述光轴转动以驱动所述光圈叶片转动,以改变所述光圈的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固定部并位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活动部之间,所述电路板设有所述第一接电部,所述线圈设于所述电路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所述电路板向外延伸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靠近所述活动部的一侧还设有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导电件电连接,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光圈叶片的旋转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靠近所述活动部的一侧还设有驱动芯片,所述位置传感器集成于所述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第一接电部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设有避让孔,所述位置传感器内置于所述避让孔中。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磁性部件通过胶粘剂胶粘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所述第二凹槽用于容纳自所述第一凹槽溢出的胶粘剂。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圈组件还包括滚珠,所述滚珠设于所述活动部和所述固定部之间,所述滚珠与所述活动部和所述固定部接触连接,在所述活动部绕所述光轴转动时,所述滚珠可相对所述固定部滚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圈组件还包括导磁部件,所述导磁部件设于所述固定部,所述导磁部件与所述磁性部件相互吸合连接,以使所述滚珠能够与所述活动部和所述固定部保持接触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部件为环形结构,在所述活动部绕所述光轴相对固定部转动时,所述磁性部件始终能够与所述导磁部件对应设置并与所述磁性部件相互吸合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设有第一导向部,所述活动部设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共同限定形成用于供所述滚珠滚动的滚动空间。
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的朝向所述光圈叶片的一面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数量与所述光圈叶片的数量相适配,各所述光圈叶片的一端套设在对应的所述固定杆上;
所述活动部的朝向所述光圈叶片的一面设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数量与所述光圈叶片的数量相适配,各所述光圈叶片的一端还套设在对应的所述推动杆上,在所述线圈通电时,所述推动杆绕所述光轴转动以推动所述光圈叶片绕所述固定杆转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圈组件还包括限位叶片,所述限位叶片位于所述光圈叶片的靠近所述活动部的一侧和/或位于所述光圈叶片的远离所述活动部的一侧,所述限位叶片穿设于所述固定杆,所述限位叶片设有限位孔,所述推动杆穿设于所述限位孔中,所述限位孔用于限定所述推动杆的活动空间。
1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
CN202121475053.0U 2021-06-30 2021-06-30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54204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75053.0U CN215420455U (zh) 2021-06-30 2021-06-30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75053.0U CN215420455U (zh) 2021-06-30 2021-06-30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20455U true CN215420455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43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75053.0U Active CN215420455U (zh) 2021-06-30 2021-06-30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204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290747A1 (en) Voice coil motor, camera,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395433A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731363B (zh) 一种音圈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US11095819B2 (en) Camera module having electromagnetic driving assembly
US9304326B2 (en) Lens actuator
CN106444218B (zh) 镜头驱动装置
US9075285B2 (en) Photography device with anti-shake function
JP2006337987A (ja) カメラレンズアセンブリの手振れ補正装置
KR20190001299A (ko) 카메라 모듈
CN111601021A (zh) 拍摄装置、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KR20230061307A (ko) 카메라 장치 및 광학기기
CN111478549A (zh) 一种摄像模组用音圈马达
CN215420455U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KR101910838B1 (ko) 렌즈 조립체
KR102525609B1 (ko) 카메라 장치 및 광학기기
CN109254473B (zh) 光学系统
CN113114889B (zh) 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240040253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CN112612102A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113242380A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KR102541015B1 (ko) 렌즈구동장치 및 카메라장치
CN116075773A (zh)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包括其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CN214375501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115442528B (zh)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6792649U (zh) 镜头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