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20514B - 批量组装及运输漂浮式海上风电设备支撑结构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批量组装及运输漂浮式海上风电设备支撑结构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20514B
CN116620514B CN202310325595.7A CN202310325595A CN116620514B CN 116620514 B CN116620514 B CN 116620514B CN 202310325595 A CN202310325595 A CN 202310325595A CN 116620514 B CN116620514 B CN 1166205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earing
support
positioning part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255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20514A (zh
Inventor
冷述栋
赵佳飞
杨磊
宋永臣
常新江
尹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31032559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205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20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205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205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205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75/00Building or assembling floating offshore structures, e.g. semi-submersible platforms, SPAR platforms or wind turbine platfor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77/00Transporting or installing offshore structures on site using buoyancy forces, e.g. using semi-submersible barges, ballasting the structure or transporting of oil-and-gas platfor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批量组装及运输漂浮式海上风电设备支撑结构的方法,属于海上风电设备漂浮式支撑领域,为了同时解决当前在船厂组装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导致的大规模占据船厂面积,对这种组装的一体式大型设备的装卸和运输的成本和难度会显著增加,难以形成批量组装、批量运输,装配和运输效率低的问题,要点是组装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将组装的所述运输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在海域中运输,效果是本发明在海域中设置安装定位靴,将其形状适配于组装产品,安装中对安装船、运输船等停泊位置、调度方式、相对位置以及支撑立柱、横撑的安装方式、安装顺序等协同配合使用,使得本发明能够实现海域组装并且组装具有效率。

Description

批量组装及运输漂浮式海上风电设备支撑结构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上风电设备漂浮式支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批量组装及运输漂浮式海上风电设备支撑结构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近海风电资源开发逐渐饱和,海上风电资源开发必然逐步走向深、远海。国内外目前已经有了多台套试验样机,如果将其支撑结构应用于商业化漂浮式风电开发,都存在一部分问题。
1)占据大型船厂资源。目前的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都是以空间框架为基础的板梁结构进行焊接的,工程量巨大,这就需要占用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船厂资源,从而导致整个造价和工期居高不下,无法适应商业化开采开发济性需求。
2)无法批量化建造。目前的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设计理念,每一台都是需要单独进行拼焊,无法像固定式风机支撑结构一样形成批量化产品,增加相应的工期和成本。此问题将严重制约大批量漂浮式风电的商业化开发。
发明内容
为了同时解决当前在船厂组装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导致的大规模占据船厂面积,对这种组装的一体式大型设备的装卸和运输的成本和难度会显著增加,难以形成批量组装、批量运输,装配和运输效率低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的批量组装及运输漂浮式海上风电设备支撑结构的方法,包括
组装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
将组装的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在海域中运输。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的批量组装及运输漂浮式海上风电设备支撑结构的方法,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包括
支撑立柱;
横撑,设置并连接在两个相邻的支撑立柱之间;
固定结构,用于连接所述横撑和支撑立柱。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的批量组装及运输漂浮式海上风电设备支撑结构的方法,所述支撑立柱包括第一支撑立柱、第二支撑立柱以及第三支撑立柱,各支撑立柱周面设置第一承载定位部,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包括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以及具有一定间隙距离并平行的至少两个第一板件,所述第一板件的板面的中部区域设置贯穿板件厚度向的贯通孔,各所述第一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板件的端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面,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固定于所述支撑立柱周面,所述支撑立柱是空心卷制圆钢管;
所述横撑包括第一横撑、第二横撑以及第三横撑,各横撑的杆端部设置第二承载定位部,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包括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以及具有一定间隙距离并平行的至少两个第二板件,所述第二板件的板面的中部区域设置贯穿板件厚度向的贯通孔,各所述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二板件的端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面,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固定于所述横撑轴向端部,所述横撑是空心卷制圆钢管;
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包括头部和螺杆;
其中,各支撑立柱在周面的同一水平面上设置两个第一承载定位部,两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与来自同一水平面的两个不同方向的两个横撑的第二承载定位部各自装配;
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插装在所述第一横撑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间的间隙间,所述第一横撑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插装在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一横撑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二支撑立柱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插装在所述第一横撑的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间的间隙间,所述第一横撑的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插装在所述第二支撑立柱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二支撑立柱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一横撑的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将所述螺杆通过所述第一支撑立柱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一横撑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的头部和螺母设置在螺杆上并分布在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在螺杆上靠近所述螺杆的头部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将所述螺杆通过所述第二支撑立柱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一横撑的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的头部和螺母设置在螺杆上并分布在所述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在螺杆上靠近所述螺杆的头部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使第一横撑固定并紧固在所述第一支撑立柱与所述第二支撑立柱之间;
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插装在所述第二横撑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间的间隙间,所述第二横撑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插装在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二横撑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将所述第三支撑立柱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插装在所述第二横撑的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间的间隙间,所述第二横撑的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插装在所述第三支撑立柱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三支撑立柱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二横撑的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将所述螺杆通过所述第一支撑立柱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二横撑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的头部和螺母设置在螺杆上并分布在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在螺杆上靠近所述螺杆的头部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将所述螺杆通过所述第三支撑立柱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二横撑的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的头部和螺母设置在螺杆上并分布在所述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在螺杆上靠近所述螺杆的头部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使第二横撑固定并紧固在所述第一支撑立柱与所述第三支撑立柱之间;
所述第二支撑立柱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插装在所述第三横撑的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间的间隙间,所述第三横撑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插装在所述第二支撑立柱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二支撑立柱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三横撑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将第三支撑立柱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插装在所述第三横撑的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间的间隙间,所述第三横撑的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插装在所述第三支撑立柱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三支撑立柱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三横撑的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将所述螺杆通过所述第二支撑立柱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三横撑的所述第一端部第三横撑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的头部和螺母设置在螺杆上并分布在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在螺杆上靠近所述螺杆的头部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将所述螺杆通过所述第三支撑立柱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三横撑的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的头部和螺母设置在螺杆上并分布在所述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在螺杆上靠近所述螺杆的头部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使第三横撑固定并紧固在所述第二支撑立柱与所述第三支撑立柱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的批量组装及运输漂浮式海上风电设备支撑结构的方法,所述支撑立柱包括不同直径的柱段,风机塔筒和支撑立柱通过变径过渡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的批量组装及运输漂浮式海上风电设备支撑结构的方法,各支撑立柱在周面的不同水平面上设置的第一承载定位部包括两组,每组包括所述在周面的同一水平面上设置的两个第一承载定位部,各横撑包括两个,两个横撑分别与对应支撑立柱在周面的不同水平面上设置的两个第一承载定位部装配,使得两个支撑立柱间在支撑立柱的轴向的两个不同高度装配两个横撑。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的批量组装及运输漂浮式海上风电设备支撑结构的方法,所述批量组装及运输漂浮式海上风电设备支撑结构的方法具体包括:
S10.选取海洋中适当水深的区域,将所述区域的海底平整,在平整的所述区域通过水泥浇筑一定数量的水泥坑形成若干安装定位靴,一组包括三个安装定位靴,所述一组的三个安装定位靴排列位置与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三个支撑立柱组装的排列位置相对应;
S20.通过甲板运输船批量将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支撑立柱、所述横撑运输至海洋中的所述安装定位靴所在的平整的所述区域,通过工作船批量将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固定结构的螺栓和螺母运输至海洋中的所述安装定位靴所在的平整的所述区域;
S30.安装船停泊在所述安装定位靴所在的平整的所述区域,所述工作船将一批次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固定结构的螺栓和螺母卸载于所述安装船的甲板,所述安装船载装吊机,所述安装船载装所述吊机的一侧船舷与所述一组的所述三个安装定位靴中的第一安装定位靴和第二安装定位靴之间的连线相平行,在所述安装船的所述一侧船舷至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和第二安装定位靴之间的所述连线的方向,所述安装船的所述一侧船舷与所述两个安装定位靴间具有一定距离;
S40.所述甲板运输船停泊时将一侧船舷与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和第二安装定位靴之间的所述连线相平行,在所述甲板运输船的所述一侧船舷至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和第二安装定位靴之间的所述连线的方向,所述甲板运输船的所述一侧船舷与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和第二安装定位靴间具有一定距离,所述一组所述三个安装定位靴中的第三安装定位靴处于所述甲板运输船的船身下方的海域中;
S50.所述安装船载装的吊机将所述甲板运输船的所述一批次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横撑吊起并卸载于所述安装船的甲板;
S60.所述安装船载装的所述吊机将所述甲板运输船装载的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支撑立柱吊起并下放插装在所述连线与所述安装船载装所述吊机的一侧船舷、所述甲板运输船的所述一侧船舷相平行的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和第二安装定位靴中,所述支撑立柱下放插装过程中通过压载泵向所述支撑立柱内注入压载以使得所述支撑立柱固定在所述安装定位靴中;所述甲板运输船沿着由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与所述第二安装定位靴之间的所述连线至所述甲板运输船的所述一侧船舷的方向驶离,并在驶离中保持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与所述第二安装定位靴之间的所述连线与所述甲板运输船的所述一侧船舷相平行,至所述甲板运输船不再处于遮挡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三安装定位靴所对的海域,所述安装船载装的所述吊机将所述甲板运输船装载的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支撑立柱吊起并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三个安装定位靴中,所述支撑立柱下放插装过程中通过压载泵向所述支撑立柱内注入压载以使得所述支撑立柱固定在所述安装定位靴中;
S70.所述安装船载装的所述吊机将所述甲板运输船卸载于所述安装船的所述甲板上的第一横撑吊起并定位在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和第二安装定位靴中下放插装的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第一支撑立柱和第二支撑立柱之间;将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一横撑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间的间隙间,所述第一横撑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一横撑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将所述第二支撑立柱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一横撑的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间的间隙间,所述第一横撑的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二支撑立柱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二支撑立柱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一横撑的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
S80.所述安装船载装的吊机将安装人员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第一支撑立柱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一横撑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所述安装船载装的吊机将所述工作船卸载于所述安装船的所述甲板上的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固定结构的螺栓和螺母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第一支撑立柱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一横撑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由所述安装人员将所述螺杆通过所述第一支撑立柱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一横撑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的头部和螺母设置在螺杆上并分布在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在螺杆上靠近所述螺杆的头部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
S90.所述安装船载装的吊机将安装人员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二支撑立柱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一横撑的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所述安装船载装的吊机将所述工作船卸载于所述安装船的所述甲板上的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固定结构的螺栓和螺母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二支撑立柱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一横撑的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由所述安装人员将所述螺杆通过所述第二支撑立柱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一横撑的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的头部和螺母设置在螺杆上并分布在所述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在螺杆上靠近所述螺杆的头部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使第一横撑固定并紧固在所述第一支撑立柱与所述第二支撑立柱之间;
S100.所述安装船载装的所述吊机将所述甲板运输船卸载于所述安装船的所述甲板上的第二横撑吊起并定位在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和第三安装定位靴中下放插装的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第一支撑立柱和第三支撑立柱之间;将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二横撑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间的间隙间,所述第二横撑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二横撑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将第三支撑立柱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二横撑的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间的间隙间,所述第二横撑的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三支撑立柱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三支撑立柱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二横撑的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
S110.所述安装船载装的吊机将安装人员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第一支撑立柱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二横撑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所述安装船载装的吊机将所述工作船卸载于所述安装船的所述甲板上的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固定结构的螺栓和螺母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第一支撑立柱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二横撑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由所述安装人员将所述螺杆通过所述第一支撑立柱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二横撑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的头部和螺母设置在螺杆上并分布在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在螺杆上靠近所述螺杆的头部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
S120.所述安装船载装的吊机将安装人员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第三支撑立柱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二横撑的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所述安装船载装的吊机将所述工作船卸载于所述安装船的所述甲板上的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固定结构的螺栓和螺母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第三支撑立柱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二横撑的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由所述安装人员将所述螺杆通过所述第三支撑立柱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二横撑的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的头部和螺母设置在螺杆上并分布在所述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在螺杆上靠近所述螺杆的头部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使第二横撑固定并紧固在所述第一支撑立柱与所述第三支撑立柱之间;
S130.所述安装船载装的所述吊机将所述甲板运输船卸载于所述安装船的所述甲板上的第三横撑吊起并定位在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二安装定位靴和第三安装定位靴中下放插装的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撑立柱和第三支撑立柱之间;将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二支撑立柱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三横撑的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间的间隙间,所述第三横撑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二支撑立柱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二支撑立柱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三横撑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将第三支撑立柱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三横撑的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间的间隙间,所述第三横撑的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三支撑立柱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三支撑立柱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三横撑的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
S140.所述安装船载装的吊机将安装人员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第二支撑立柱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三横撑的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所述安装船载装的吊机将所述工作船卸载于所述安装船的所述甲板上的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固定结构的螺栓和螺母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第二支撑立柱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三横撑的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由所述安装人员将所述螺杆通过所述第二支撑立柱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三横撑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的头部和螺母设置在螺杆上并分布在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在螺杆上靠近所述螺杆的头部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
S150.所述安装船载装的吊机将安装人员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第三支撑立柱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三横撑的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所述安装船载装的吊机将所述工作船卸载于所述安装船的所述甲板上的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固定结构的螺栓和螺母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第三支撑立柱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三横撑的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由所述安装人员将所述螺杆通过所述第三支撑立柱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三横撑的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的头部和螺母设置在螺杆上并分布在所述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在螺杆上靠近所述螺杆的头部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使第三横撑固定并紧固在所述第二支撑立柱与所述第三支撑立柱之间;
S160.由上述步骤在海域中将所述第一横撑固定并紧固在所述第一支撑立柱与所述第二支撑立柱之间,第二横撑固定并紧固在所述第一支撑立柱与所述第三支撑立柱之间,第三横撑固定并紧固在所述第二支撑立柱与所述第三支撑立柱之间,组装形成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通过所述压载泵将各所述支撑柱内在所述支撑立柱下放插装过程中通过压载泵向所述支撑立柱内注入的压载排放使组装形成的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作为组装整体漂浮在海面,通过工作船将所述组装形成的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拖带到指定海域;
S170.所述甲板运输船沿着由所述甲板运输船的所述一侧船舷至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与所述第二安装定位靴之间的所述连线的方向驶向所述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与所述第二安装定位靴,并在行驶中保持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与所述第二安装定位靴之间的所述连线与所述甲板运输船的所述一侧船舷相平行,所述甲板运输船停泊时所述甲板运输船的一侧船舷与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和第二安装定位靴间具有一定距离,所述一组所述三个安装定位靴中的第三安装定位靴处于所述甲板运输船的船身下方的海域中;
S180.重复步骤S60~S170,实现批量组装及运输漂浮式海上风电设备支撑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的批量组装及运输漂浮式海上风电设备支撑结构的方法,所述支撑立柱包括的不同直径的柱段通过过渡段连接或Z向面板焊接;所述支撑立柱包括用于外部密封的底部封板、顶部封板,所述支撑立柱还包括用于内部分隔的中间封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的批量组装及运输漂浮式海上风电设备支撑结构的方法,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第二承载定位部为铸件结构,所述吊机包括主吊机和辅助吊机。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的批量组装及运输漂浮式海上风电设备支撑结构的方法,所述安装定位靴的深度为5m左右。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的批量组装及运输漂浮式海上风电设备支撑结构的方法,所述安装定位靴与所述支撑立柱间隙配合。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上述方案能够在海域中批量组装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并将组装形成的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根据指定应用的海域,直接由工作船在海上拖带到指定海域,相较于当前在船厂组装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方式具有诸多效果。
在第一方面上本发明不在本就占地紧缺的船厂对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进行组装,避免了组装大型设备大规模占据船厂面积的现象,能够优化船厂使用规划。
在第二方面上,当前能够承担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这种大型设备组装的船厂并不多,使得当前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组装需在特定的一些规模船厂进行,而适用的船厂可能距离设备指定使用海域非常遥远,对这种组装的一体式大型设备的装卸和运输的成本和难度会显著增加,本发明的组装在海域中进行,组装选址地点要求低,且更为灵活,还具移动式形成新的组装区域的能力,因此,具有在设备指定使用海域就近组装和移动的能力,规模性使用能够极大降低大型设备运输成本和难度。
在第三方面上,现有技术从数量较少的规模性船厂组装后,再将组装的一体式大型设备装船由船厂向指定使用海域中运输,其装卸和运输对象是组装的一体式大型设备,装卸和运输的成本和难度巨大,并由于组装占用船厂较大空间且组装后的大型设备占用空间也大,难以批量组装后再运输,而对于这种大型设备一次性运输的设备数量也相对有限,因此只能形成小规模运输,多属于由起点直接到终点的运输,难以形成批量组装、批量运输。本发明是将半成型用料批量运输,相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大型设备,在单位空间中能够将更多数量的半成型用料存储和运输,并且半成型用料在形状、体积以及重量上都可以相较于大型设备降低装卸和运输的成本和难度,可以进行大规模批量运输。此外,本发明在海域中进行组装,组装后直接在海域中由工作船拖带,海域存储具有非常巨大空间,大型设备进行批量组装后可存储在海面,再由工作船统一拖带,当然大型设备也可以在组装后即时由工作船拖带,能够实现批量运输、批量组装。特别是,前期半成品原料装卸和运输已经降低了运输成本和难度,在后期对于组装后的大型设备,直接可以由工作船拖带运输,能够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由此,本发明可以形成起点、中转、终点的运输形式。
在第四方面上,本发明的支撑柱和横撑使用可以批量化生产的卷制钢管结构,而不使用在船厂占地处理形成的板筋焊接结构,主要考虑降低对船厂占用,此外,本发明在积极争取实现运输、组装的批量化处理,因此,本发明使用卷制钢管结构作为支撑柱和横撑,目的在于配合形成材料生产的可批量化处理,从而实现本发明的全链条可批量化处理的目的,从而提高效率。
在第五方面上,本发明在海域中设置安装定位靴,将其形状适配于组装产品,安装中对安装船、运输船等停泊位置、调度方式、相对位置以及支撑立柱、横撑的安装方式、安装顺序等协同配合使用,使得本发明能够实现海域组装并且组装具有效率,这种效率的提高还包括支撑立柱、横撑连接结构的设计,该结构在一定程度协同配合本发明实现批量化处理,该种结构运用于在海域中批量组装,配合海上操作工具形成了效率性装配。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漂浮式海上风电设备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是局部图。
图4是实施例中第一承载定位部与第二承载定位部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支撑立柱示意图。
图6是海中装配示意图。
图中:
101第一支撑立柱,102.第二支撑立柱,103.第三支撑立柱;
201.第一横撑,202.第二横撑,203.第三横撑;
301.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2.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3.所述第二支撑立柱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4.所述第二支撑立柱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5.所述第三支撑立柱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6.所述第三支撑立柱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11.第一板件;
401.所述第一横撑的所述第一端部,402.所述第一横撑的所述第二端部,403.所述第二横撑的所述第一端部,404.所述第二横撑的所述第二端部,405.所述第三横撑的所述第一端部,406.所述第三横撑的所述第二端部,4011.第二板件;
501.顶部封板,502.底部封板,503.中部封板;
601.螺母,602.头部,603.螺杆;
701.变径过渡段;
801.第一安装定位靴,802.第二安装定位靴,803.第三安装定位靴;
901.安装船,902.甲板运输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本发明提出一种
实施例1:一种批量组装及运输漂浮式海上风电设备支撑结构的方法,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包括支撑立柱、横撑和固定结构,其中:
所述支撑立柱包括第一支撑立柱101、第二支撑立柱102以及第三支撑立柱103,各支撑立柱周面设置第一承载定位部,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包括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以及具有一定间隙距离并平行的至少两个第一板件,所述第一板件的板面的中部区域设置贯穿板件厚度向的贯通孔,各所述第一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板件的端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面,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固定于所述支撑立柱周面,所述支撑立柱是空心卷制圆钢管。
所述横撑包括第一横撑201、第二横撑202以及第三横撑203,各横撑的杆端部设置第二承载定位部,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包括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以及具有一定间隙距离并平行的至少两个第二板件,所述第二板件的板面的中部区域设置贯穿板件厚度向的贯通孔,各所述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二板件的端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面,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固定于所述横撑轴向端部,所述横撑是空心卷制圆钢管。
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螺栓和螺母601,所述螺栓包括头部602和螺杆603。
其中,各支撑立柱在周面的同一水平面上设置两个第一承载定位部,两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与来自同一水平面的两个不同方向的两个横撑的第二承载定位部各自装配。
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1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插装在所述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一端部401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间的间隙间,所述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一端部401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插装在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1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1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一端部401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3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插装在所述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二端部402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间的间隙间,所述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二端部402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插装在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3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3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二端部402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将所述螺杆603通过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1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一端部401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和螺母601设置在螺杆603上并分布在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601在螺杆603上靠近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将所述螺杆603通过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3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二端部402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和螺母601设置在螺杆603上并分布在所述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601在螺杆603上靠近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使第一横撑201固定并紧固在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与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之间。
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2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插装在所述第二横撑202的所述第一端部403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间的间隙间,所述第二横撑202的所述第一端部403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插装在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2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2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二横撑202的所述第一端部403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将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5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插装在所述第二横撑202的第二端部404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间的间隙间,所述第二横撑202的所述第二端部404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插装在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5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5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二横撑202的所述第二端部404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将所述螺杆603通过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2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二横撑202的所述第一端部403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和螺母601设置在螺杆603上并分布在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601在螺杆603上靠近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将所述螺杆603通过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5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二横撑202的所述第二端部404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和螺母601设置在螺杆603上并分布在所述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601在螺杆603上靠近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使第二横撑202固定并紧固在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与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之间。
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4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插装在所述第三横撑203的第一端部405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间的间隙间,所述第三横撑203的所述第一端部405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插装在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4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4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三横撑203的所述第一端部405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将第三支撑立柱103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6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插装在所述第三横撑203的第二端部406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间的间隙间,所述第三横撑203的所述第二端部406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插装在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6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6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三横撑203的所述第二端部406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将所述螺杆603通过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4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三横撑203的所述第一端部405第三横撑203的所述第一端部405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和螺母601设置在螺杆603上并分布在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601在螺杆603上靠近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将所述螺杆603通过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6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三横撑203的所述第二端部406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和螺母601设置在螺杆603上并分布在所述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601在螺杆603上靠近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使第三横撑203固定并紧固在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与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之间。
根据所述方案,本发明的支撑柱和横撑使用可以批量化生产的卷制钢管结构,而不使用在船厂占地处理形成的板筋焊接结构,主要考虑降低对船厂占用,此外,本发明在积极争取实现运输、组装的批量化处理,因此,本发明使用卷制钢管结构作为支撑柱和横撑,目的在于配合形成材料生产的可批量化处理,从而实现本发明的全链条可批量化处理的目的,从而提高效率。此外,本发明的支撑立柱、横撑以及连接结构的设计,该结构在一定程度协同配合本发明实现批量化处理,该种结构运用于在海域中批量组装,配合海上操作工具形成了效率性装配。
所述支撑立柱包括不同直径的柱段,风机塔筒和支撑立柱通过变径过渡段701连接。各支撑立柱在周面的不同水平面上设置的第一承载定位部包括两组,每组包括所述在周面的同一水平面上设置的两个第一承载定位部,各横撑包括两个,两个横撑分别与对应支撑立柱在周面的不同水平面上设置的两个第一承载定位部装配,使得两个支撑立柱间在支撑立柱的轴向的两个不同高度装配两个横撑。根据所述方案,能够进一步加强支撑立柱间的连接强度。
所述批量组装及运输漂浮式海上风电设备支撑结构的方法具体包括:
S10.选取海洋中适当水深的区域,将所述区域的海底平整,在平整的所述区域通过水泥浇筑一定数量的水泥坑形成若干安装定位靴,一组包括三个安装定位靴,所述一组的三个安装定位靴排列位置与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三个支撑立柱组装的排列位置相对应。
S20.通过甲板运输船902批量将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支撑立柱、所述横撑运输至海洋中的所述安装定位靴所在的平整的所述区域,通过工作船批量将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固定结构的螺栓和螺母601运输至海洋中的所述安装定位靴所在的平整的所述区域。
S30.安装船901停泊在所述安装定位靴所在的平整的所述区域,所述工作船将一批次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固定结构的螺栓和螺母601卸载于所述安装船901的甲板,所述安装船901载装吊机,所述安装船901载装所述吊机的一侧船舷与所述一组的所述三个安装定位靴中的第一安装定位靴801和第二安装定位靴802之间的连线相平行,在所述安装船901的所述一侧船舷至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801和第二安装定位靴802之间的所述连线的方向,所述安装船901的所述一侧船舷与所述两个安装定位靴间具有一定距离。
S40.所述甲板运输船902停泊时将一侧船舷与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801和第二安装定位靴802之间的所述连线相平行,在所述甲板运输船902的所述一侧船舷至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801和第二安装定位靴802之间的所述连线的方向,所述甲板运输船902的所述一侧船舷与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801和第二安装定位靴802间具有一定距离,所述一组所述三个安装定位靴中的第三安装定位靴803处于所述甲板运输船902的船身下方的海域中。
S50.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吊机将所述甲板运输船902的所述一批次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横撑吊起并卸载于所述安装船901的甲板。
S60.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所述吊机将所述甲板运输船902装载的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支撑立柱吊起并下放插装在所述连线与所述安装船901载装所述吊机的一侧船舷、所述甲板运输船902的所述一侧船舷相平行的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801和第二安装定位靴802中,所述支撑立柱下放插装过程中通过压载泵向所述支撑立柱内注入压载以使得所述支撑立柱固定在所述安装定位靴中。所述甲板运输船902沿着由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801与所述第二安装定位靴802之间的所述连线至所述甲板运输船902的所述一侧船舷的方向驶离,并在驶离中保持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801与所述第二安装定位靴802之间的所述连线与所述甲板运输船902的所述一侧船舷相平行,至所述甲板运输船902不再处于遮挡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三安装定位靴803所对的海域,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所述吊机将所述甲板运输船902装载的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支撑立柱吊起并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三个安装定位靴中,所述支撑立柱下放插装过程中通过压载泵向所述支撑立柱内注入压载以使得所述支撑立柱固定在所述安装定位靴中。
S70.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所述吊机将所述甲板运输船902卸载于所述安装船901的所述甲板上的第一横撑201吊起并定位在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801和第二安装定位靴802中下放插装的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和第二支撑立柱102之间。将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1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一端部401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间的间隙间,所述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一端部401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1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1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一端部401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将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3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二端部402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间的间隙间,所述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二端部402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3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3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二端部402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
S80.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吊机将安装人员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第一支撑立柱101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1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一端部401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吊机将所述工作船卸载于所述安装船901的所述甲板上的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固定结构的螺栓和螺母601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第一支撑立柱101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1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一端部401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由所述安装人员将所述螺杆603通过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1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和螺母601设置在螺杆603上并分布在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601在螺杆603上靠近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
S90.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吊机将安装人员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3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二端部402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吊机将所述工作船卸载于所述安装船901的所述甲板上的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固定结构的螺栓和螺母601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3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二端部402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由所述安装人员将所述螺杆603通过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3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二端部402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和螺母601设置在螺杆603上并分布在所述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601在螺杆603上靠近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使第一横撑201固定并紧固在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与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之间。
S100.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所述吊机将所述甲板运输船902卸载于所述安装船901的所述甲板上的第二横撑202吊起并定位在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801和第三安装定位靴803中下放插装的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和第三支撑立柱103之间。将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2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二横撑202的所述第一端部403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间的间隙间,所述第二横撑202的所述第一端部403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2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2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二横撑202的所述第一端部403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将第三支撑立柱103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5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二横撑202的第二端部404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间的间隙间,所述第二横撑202的所述第二端部404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5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5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二横撑202的所述第二端部404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
S110.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吊机将安装人员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第一支撑立柱101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2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二横撑202的所述第一端部403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吊机将所述工作船卸载于所述安装船901的所述甲板上的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固定结构的螺栓和螺母601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第一支撑立柱101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2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二横撑202的所述第一端部403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由所述安装人员将所述螺杆603通过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2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二横撑202的所述第一端部403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和螺母601设置在螺杆603上并分布在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601在螺杆603上靠近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
S120.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吊机将安装人员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第三支撑立柱103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5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二横撑202的第二端部404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吊机将所述工作船卸载于所述安装船901的所述甲板上的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固定结构的螺栓和螺母601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第三支撑立柱103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5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二横撑202的第二端部404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由所述安装人员将所述螺杆603通过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5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二横撑202的所述第二端部404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和螺母601设置在螺杆603上并分布在所述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601在螺杆603上靠近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使第二横撑202固定并紧固在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与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之间。
S130.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所述吊机将所述甲板运输船902卸载于所述安装船901的所述甲板上的第三横撑203吊起并定位在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二安装定位靴802和第三安装定位靴803中下放插装的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和第三支撑立柱103之间。将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4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三横撑203的第一端部405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间的间隙间,所述第三横撑203的所述第一端部405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4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4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三横撑203的所述第一端部405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将第三支撑立柱103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6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三横撑203的第二端部406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间的间隙间,所述第三横撑203的所述第二端部406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6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6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三横撑203的所述第二端部406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
S140.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吊机将安装人员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第二支撑立柱102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4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三横撑203的第一端部405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吊机将所述工作船卸载于所述安装船901的所述甲板上的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固定结构的螺栓和螺母601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第二支撑立柱102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4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三横撑203的第一端部405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由所述安装人员将所述螺杆603通过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4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三横撑203的所述第一端部405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和螺母601设置在螺杆603上并分布在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601在螺杆603上靠近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
S150.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吊机将安装人员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第三支撑立柱103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6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三横撑203的第二端部406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吊机将所述工作船卸载于所述安装船901的所述甲板上的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固定结构的螺栓和螺母601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第三支撑立柱103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6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三横撑203的第二端部406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由所述安装人员将所述螺杆603通过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6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三横撑203的所述第二端部406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和螺母601设置在螺杆603上并分布在所述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601在螺杆603上靠近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使第三横撑203固定并紧固在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与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之间。
S160.由上述步骤在海域中将所述第一横撑201固定并紧固在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与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之间,第二横撑202固定并紧固在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与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之间,第三横撑203固定并紧固在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与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之间,组装形成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通过所述压载泵将各所述支撑柱内在所述支撑立柱下放插装过程中通过压载泵向所述支撑立柱内注入的压载排放使组装形成的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作为组装整体漂浮在海面,通过工作船将所述组装形成的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拖带到指定海域。
S170.所述甲板运输船902沿着由所述甲板运输船902的所述一侧船舷至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801与所述第二安装定位靴802之间的所述连线的方向驶向所述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801与所述第二安装定位靴802,并在行驶中保持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801与所述第二安装定位靴802之间的所述连线与所述甲板运输船902的所述一侧船舷相平行,所述甲板运输船902停泊时所述甲板运输船902的一侧船舷与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801和第二安装定位靴802间具有一定距离,所述一组所述三个安装定位靴中的第三安装定位靴803处于所述甲板运输船902的船身下方的海域中。
S180.重复步骤S60~S170,实现批量组装及运输漂浮式海上风电设备支撑结构。根据所述方案,发明在海域中设置安装定位靴,将其形状适配于组装产品,安装中对安装船、运输船等停泊位置、调度方式、相对位置以及支撑立柱、横撑的安装方式、安装顺序等协同配合使用,使得本发明能够实现海域组装并且组装具有效率
所述支撑立柱包括的不同直径的柱段通过过渡段连接或Z向面板焊接。所述支撑立柱包括用于外部密封的底部封板502、顶部封板501,所述支撑立柱还包括用于内部分隔的中间封板。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第二承载定位部为铸件结构,所述吊机包括主吊机和辅助吊机。所述安装定位靴的深度为5m左右。所述安装定位靴与所述支撑立柱间隙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记载,现有技术从数量较少的规模性船厂组装后,再将组装的一体式大型设备装船由船厂向指定使用海域中运输,其装卸和运输对象是组装的一体式大型设备,装卸和运输的成本和难度巨大,并由于组装占用船厂较大空间且组装后的大型设备占用空间也大,难以批量组装后再运输,而对于这种大型设备一次性运输的设备数量也相对有限,因此只能形成小规模运输,多属于由起点直接到终点的运输,难以形成批量组装、批量运输。本发明是将半成型用料批量运输,相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大型设备,在单位空间中能够将更多数量的半成型用料存储和运输,并且半成型用料在形状、体积以及重量上都可以相较于大型设备降低装卸和运输的成本和难度,可以进行大规模批量运输。此外,本发明在海域中进行组装,组装后直接在海域中由工作船拖带,海域存储具有非常巨大空间,大型设备进行批量组装后可存储在海面,再由工作船统一拖带,当然大型设备也可以在组装后即时由工作船拖带,能够实现批量运输、批量组装。特别是,前期半成品原料装卸和运输已经降低了运输成本和难度,在后期对于组装后的大型设备,直接可以由工作船拖带运输,能够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由此,本发明可以形成起点、中转、终点的运输形式。
实施例2:本发明提供一种更加实用、经济可行、适用于批量化建造的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便捷组装式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包括支撑立柱、支撑立柱的封板、横撑、第一承载定位部、第二承载定位部、固定结构、变径过渡段701。其中若干支撑立柱可根据需要排列成多边形顶点处,优选为三角形,支撑立柱通过横撑实现整体连接。所述支撑立柱为大型超厚的卷制圆形钢管,而非传统的板筋焊接结构。支撑立柱可根据需要设置成若干段,每一段直径并不相同,可直接通过过渡段连接或Z向面板焊接到一起 。有别于传统的板筋结构焊接立柱,本发明所使用支撑立柱内部并不进行舱室划分。而是利用高可靠性原理有效消除破舱等风险,确保安全性。支撑立柱上下端设置有封板,以便于进行外侧水密密封。主立柱与塔筒的连接采用过渡段连接方式。
所述横撑为大型较厚的卷制圆形钢管,而非传统的板筋焊接结构。相比于支撑立柱,横撑尺寸相对小很多。横撑都为统一直径圆钢管,横撑内部也无舱室划分,横撑将支撑立柱连接到一起。所属支撑立柱的封板,包括底部封板502、中间封板和顶部封板501,用于进行外部的密封以及内部的分割。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为铸件结构,焊接于支撑立柱的外侧,位置有相连接的支撑立柱中心线决定。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为铸件结构,焊接与横撑两端。第二承载定位部的尺寸由相应的第一承载定位部确定。整个平台所有第一承载定位部和第二承载定位部尺寸都统一,以便于批量化建造。所示螺栓连接结构为定制件,根据第一承载定位部和第二承载定位部的尺寸,采用间隙配合的原理选用合适的螺栓结构件即可。
便捷组装式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具体操作步骤:
(1)各构件的建造:如图5所示,支撑立柱和横撑以及变径过渡段701都为卷制钢管结构,内部无任何骨材,可直接在相关钢管卷制厂家批量加工即可。如图3所示,第一承载定位部、第二承载定位部、螺栓连接结构固定结构作为定制化产品,可采用模具铸造的方式进行批量加工生产。支撑立柱的封板采用钢板直接切割。所有构件的加工都能够实现批量化生产,另外都不需要使用大型船厂资源,各种钢构厂家都可进行加工制造。其中支撑立柱、支撑立柱的封板、第一承载定位部、变径过渡段701需要在加工场地进行焊接拼装行成大立柱结构。横撑和第二承载定位部需要在加工场地进行焊接拼装行成大横撑结构。
(2)组件运输到目标组装场地及安装场地的预处理:
经过过程(1)加工后行成的大立柱结构和大横撑结构可使用甲板运输船902批量运输到组装场地。螺栓连接结构可通过工作船等运输到组装场地。这里所说的组装场地是在适当水深的海洋中选取,海底提前整平,可以将相应的大立柱结构和大横撑结构在海底提前定位好,并根据构件大小做好相应的支撑立柱安装定位靴。如图6所示,安装定位靴采用水泥坑结构,将相应的海底面整平后在海底面上做出来,深度为5m左右,用水泥浇筑形成安装定位靴,安装定位靴的数量与支撑立柱数量保持一致,这里以三个为例。安装定位靴的直径与支撑立柱底部直径一致并采用间隙配合留有一定余量,安装定位靴的相对位置根据立柱的间距,相互之间的角度等确定,以确保整体构型的准确性。
(3)组装:运用自升式风电安装,在安装定位靴处,将安装船901吊机侧调整与两个安装定位靴的连线平行,主吊机调整在主定位靴连接线段中间位置,安装船901定位不动。运输船以舷侧平行于安装船901的方式靠近安装船901,安装船901与运输船之间留有支撑立柱下放的空间并定位住。随后安装船901主吊和辅助吊联合直接将相应立柱吊起,慢慢下放到水中,并与相应立柱坑位定位,下放过程中可用便携式压载泵向立柱内注入压载,一次性可以将安装船901与运输船中间的支撑立柱都安装好,针对在运输船下方的安装定位靴,安装船901吊起立柱后,运输船移动走,安装船901吊机远距离外放,定位准确后放下支撑立柱。由于安装定位靴的位置一定,每次吊机的角度以及高度都是一致,这样可确保安装精度和效率。所有大立柱结构都安装好后,将大横撑结构垂直吊起下方到第一承载定位部相应位置,悬停不动。工作船辅吊启动将螺栓连接结构对位插入第一承载定位部、第二承载定位部的销孔中,上紧螺栓,整个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组装完成。
(4)所有连接结构结构都连接好后,用便携式压载泵将立柱内压载物排出来,确保整个漂浮式漂浮起来,用工作船将整个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拖带到指定海域即可。
1)本发明所采用的便捷组装式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工艺简单,标准化程度高,有利于大型批量化生产。
2)本发明主要结构都采用大型卷制圆钢管,非板筋焊接结构,加工简单,无需大型船厂资源,国内配套厂家多,经济性和效率都有显著提高;
3)本发明的支撑立柱内无水密舱壁划分理念,充分运用结构的高可靠性降低安全风险,节省内部支撑结构以及通道的材料与施工,结构更加简练,经济性更好;
4)本发明的连接结构采用铸件,在进行商业化大规模建造时候,效率高,经济性好,安全性高;
5)本发明的螺栓连接结构为常规件,易于定制,价格便宜。
6)本发明的风机塔筒和支撑立柱采用变径过渡段的连接方式,整个结构形成一体式,结构的强度与疲劳有明显改善,整体安全性得到明显提高。
7)本发明专利采用坐底式整体定位方式进行组装,定位位置方便,大批量按照效率高,整体安装位置选择在海洋中的适当水深处,克服现有码头资源的不足,充分运用海洋资源以及大型安装船资源,有效解决大型海上风机无安装码头问题。
8)采用便携式压排载方式,通过临时工艺孔方法实现临时压排载,系统成本很低且可以重复利用。
9)本连接方式不仅适用于三立柱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对四立柱、五立柱等多立柱支撑结构的连接同样适用,适用范围广。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中,术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一个以上;“A和B中的至少一个”,类似于“A和/或B”,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B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在本发明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创造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批量组装及运输漂浮式海上风电设备支撑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组装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
将组装的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在海域中运输;
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包括
支撑立柱;
横撑,设置并连接在两个相邻的支撑立柱之间;
固定结构,用于连接所述横撑和支撑立柱;
所述支撑立柱包括第一支撑立柱(101)、第二支撑立柱(102)以及第三支撑立柱(103),各支撑立柱周面设置第一承载定位部,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包括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以及具有一定间隙距离并平行的至少两个第一板件,所述第一板件的板面的中部区域设置贯穿板件厚度向的贯通孔,各所述第一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板件的端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面,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的第一承载板固定于所述支撑立柱周面,所述支撑立柱是空心卷制圆钢管;
所述横撑包括第一横撑(201)、第二横撑(202)以及第三横撑(203),各横撑的杆端部设置第二承载定位部,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包括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以及具有一定间隙距离并平行的至少两个第二板件,所述第二板件的板面的中部区域设置贯穿板件厚度向的贯通孔,各所述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二板件的端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面,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固定于所述横撑轴向端部,所述横撑是空心卷制圆钢管;
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螺栓和螺母(601),所述螺栓包括头部(602)和螺杆(603);
其中,各支撑立柱在周面的同一水平面上设置两个第一承载定位部,两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与来自同一水平面的两个不同方向的两个横撑的第二承载定位部各自装配;
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1)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插装在所述第一横撑(201)的第一端部(401)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间的间隙间,所述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一端部(401)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插装在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1)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1)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一端部(401)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3)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插装在所述第一横撑(201)的第二端部(402)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间的间隙间,所述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二端部(402)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插装在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3)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3)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二端部(402)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将所述螺杆(603)通过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1)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一端部(401)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和螺母(601)设置在螺杆(603)上并分布在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601)在螺杆(603)上靠近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将所述螺杆(603)通过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3)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二端部(402)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和螺母(601)设置在螺杆(603)上并分布在所述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601)在螺杆(603)上靠近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使第一横撑(201)固定并紧固在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与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之间;
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2)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插装在所述第二横撑(202)的所述第一端部(403)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间的间隙间,所述第二横撑(202)的所述第一端部(403)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插装在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2)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2)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二横撑(202)的所述第一端部(403)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将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5)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插装在所述第二横撑(202)的第二端部(404)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间的间隙间,所述第二横撑(202)的所述第二端部(404)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插装在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5)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5)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二横撑(202)的所述第二端部(404)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将所述螺杆(603)通过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2)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二横撑(202)的所述第一端部(403)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和螺母(601)设置在螺杆(603)上并分布在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601)在螺杆(603)上靠近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将所述螺杆(603)通过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5)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二横撑(202)的所述第二端部(404)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和螺母(601)设置在螺杆(603)上并分布在所述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601)在螺杆(603)上靠近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使第二横撑(202)固定并紧固在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与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之间;
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4)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插装在所述第三横撑(203)的第一端部(405)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间的间隙间,所述第三横撑(203)的所述第一端部(405)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插装在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4)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4)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三横撑(203)的所述第一端部(405)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将第三支撑立柱(103)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6)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插装在所述第三横撑(203)的第二端部(406)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间的间隙间,所述第三横撑(203)的所述第二端部(406)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插装在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6)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6)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三横撑(203)的所述第二端部(406)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将所述螺杆(603)通过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4)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三横撑(203)的所述第一端部(405)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和螺母(601)设置在螺杆(603)上并分布在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601)在螺杆(603)上靠近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将所述螺杆(603)通过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6)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三横撑(203)的所述第二端部(406)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和螺母(601)设置在螺杆(603)上并分布在所述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601)在螺杆(603)上靠近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使第三横撑(203)固定并紧固在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与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之间;
所述支撑立柱包括不同直径的柱段,风机塔筒和支撑立柱通过变径过渡段(701)连接;
各支撑立柱在周面的不同水平面上设置的第一承载定位部包括两组,每组包括所述在周面的同一水平面上设置的两个第一承载定位部,各横撑包括两个,两个横撑分别与对应支撑立柱在周面的不同水平面上设置的两个第一承载定位部装配,使得两个支撑立柱间在支撑立柱的轴向的两个不同高度装配两个横撑;
所述批量组装及运输漂浮式海上风电设备支撑结构的方法具体包括:
S10.选取海洋中适当水深的区域,将所述区域的海底平整,在平整的所述区域通过水泥浇筑一定数量的水泥坑形成若干安装定位靴,一组包括三个安装定位靴,所述一组的三个安装定位靴排列位置与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三个支撑立柱组装的排列位置相对应;
S20.通过甲板运输船(902)批量将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支撑立柱、所述横撑运输至海洋中的所述安装定位靴所在的平整的所述区域,通过工作船批量将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固定结构的螺栓和螺母(601)运输至海洋中的所述安装定位靴所在的平整的所述区域;
S30.安装船(901)停泊在所述安装定位靴所在的平整的所述区域,所述工作船将一批次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固定结构的螺栓和螺母(601)卸载于所述安装船(901)的甲板,所述安装船(901)载装吊机,所述安装船(901)载装所述吊机的一侧船舷与所述一组的所述三个安装定位靴中的第一安装定位靴(801)和第二安装定位靴(802)之间的连线相平行,在所述安装船(901)的所述一侧船舷至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801)和第二安装定位靴(802)之间的所述连线的方向,所述安装船(901)的所述一侧船舷与所述两个安装定位靴间具有一定距离;
S40.所述甲板运输船(902)停泊时将一侧船舷与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801)和第二安装定位靴(802)之间的所述连线相平行,在所述甲板运输船(902)的所述一侧船舷至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801)和第二安装定位靴(802)之间的所述连线的方向,所述甲板运输船(902)的所述一侧船舷与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801)和第二安装定位靴(802)间具有一定距离,所述一组所述三个安装定位靴中的第三安装定位靴(803)处于所述甲板运输船(902)的船身下方的海域中;
S50.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吊机将所述甲板运输船(902)的所述一批次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横撑吊起并卸载于所述安装船(901)的甲板;
S60.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所述吊机将所述甲板运输船(902)装载的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支撑立柱吊起并下放插装在所述连线与所述安装船(901)载装所述吊机的一侧船舷、所述甲板运输船(902)的所述一侧船舷相平行的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801)和第二安装定位靴(802)中,所述支撑立柱下放插装过程中通过压载泵向所述支撑立柱内注入压载以使得所述支撑立柱固定在所述安装定位靴中;所述甲板运输船(902)沿着由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801)与所述第二安装定位靴(802)之间的所述连线至所述甲板运输船(902)的所述一侧船舷的方向驶离,并在驶离中保持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801)与所述第二安装定位靴(802)之间的所述连线与所述甲板运输船(902)的所述一侧船舷相平行,至所述甲板运输船(902)不再处于遮挡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三安装定位靴(803)所对的海域,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所述吊机将所述甲板运输船(902)装载的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支撑立柱吊起并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三安装定位靴(803)中,所述支撑立柱下放插装过程中通过压载泵向所述支撑立柱内注入压载以使得所述支撑立柱固定在所述安装定位靴中;
S70.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所述吊机将所述甲板运输船(902)卸载于所述安装船(901)的所述甲板上的第一横撑(201)吊起并定位在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801)和第二安装定位靴(802)中下放插装的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和第二支撑立柱(102)之间;所述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一端部(401)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1)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1)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一端部(401)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将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3)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二端部(402)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间的间隙间,所述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二端部(402)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3)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3)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二端部(402)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
S80.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吊机将安装人员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第一支撑立柱(101)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1)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一端部(401)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吊机将所述工作船卸载于所述安装船(901)的所述甲板上的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固定结构的螺栓和螺母(601)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第一支撑立柱(101)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1)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一端部(401)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由所述安装人员将所述螺杆(603)通过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1)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和螺母(601)设置在螺杆(603)上并分布在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601)在螺杆(603)上靠近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
S90.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吊机将安装人员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3)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二端部(402)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吊机将所述工作船卸载于所述安装船(901)的所述甲板上的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固定结构的螺栓和螺母(601)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3)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二端部(402)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由所述安装人员将所述螺杆(603)通过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3)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一横撑(201)的所述第二端部(402)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和螺母(601)设置在螺杆(603)上并分布在所述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601)在螺杆(603)上靠近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使第一横撑(201)固定并紧固在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与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之间;
S100.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所述吊机将所述甲板运输船(902)卸载于所述安装船(901)的所述甲板上的第二横撑(202)吊起并定位在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801)和第三安装定位靴(803)中下放插装的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和第三支撑立柱(103)之间;所述第二横撑(202)的所述第一端部(403)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2)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2)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二横撑(202)的所述第一端部(403)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将第三支撑立柱(103)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5)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二横撑(202)的第二端部(404)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间的间隙间,所述第二横撑(202)的所述第二端部(404)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5)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5)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二横撑(202)的所述第二端部(404)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
S110.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吊机将安装人员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第一支撑立柱(101)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2)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二横撑(202)的所述第一端部(403)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吊机将所述工作船卸载于所述安装船(901)的所述甲板上的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固定结构的螺栓和螺母(601)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第一支撑立柱(101)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2)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二横撑(202)的所述第一端部(403)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由所述安装人员将所述螺杆(603)通过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2)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二横撑(202)的所述第一端部(403)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和螺母(601)设置在螺杆(603)上并分布在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601)在螺杆(603)上靠近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
S120.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吊机将安装人员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第三支撑立柱(103)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5)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二横撑(202)的第二端部(404)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吊机将所述工作船卸载于所述安装船(901)的所述甲板上的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固定结构的螺栓和螺母(601)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第三支撑立柱(103)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5)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二横撑(202)的第二端部(404)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由所述安装人员将所述螺杆(603)通过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5)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二横撑(202)的所述第二端部(404)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和螺母(601)设置在螺杆(603)上并分布在所述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601)在螺杆(603)上靠近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使第二横撑(202)固定并紧固在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与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之间;
S130.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所述吊机将所述甲板运输船(902)卸载于所述安装船(901)的所述甲板上的第三横撑(203)吊起并定位在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二安装定位靴(802)和第三安装定位靴(803)中下放插装的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和第三支撑立柱(103)之间;所述第三横撑(203)的所述第一端部(405)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4)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4)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三横撑(203)的所述第一端部(405)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将第三支撑立柱(103)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6)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三横撑(203)的第二端部(406)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间的间隙间,所述第三横撑(203)的所述第二端部(406)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件同步下放插装在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6)的第一承载板上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板件间的间隙间,使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6)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的贯通孔与所述第三横撑(203)的所述第二端部(406)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板件的贯通孔同轴设置;
S140.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吊机将安装人员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第二支撑立柱(102)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4)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三横撑(203)的第一端部(405)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吊机将所述工作船卸载于所述安装船(901)的所述甲板上的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固定结构的螺栓和螺母(601)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第二支撑立柱(102)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4)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三横撑(203)的第一端部(405)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由所述安装人员将所述螺杆(603)通过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4)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三横撑(203)的所述第一端部(405)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和螺母(601)设置在螺杆(603)上并分布在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601)在螺杆(603)上靠近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
S150.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吊机将安装人员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第三支撑立柱(103)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6)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三横撑(203)的第二端部(406)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所述安装船(901)载装的吊机将所述工作船卸载于所述安装船(901)的所述甲板上的所述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的所述固定结构的螺栓和螺母(601)吊起并运输至所述一组的第三支撑立柱(103)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6)的第一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三横撑(203)的第二端部(406)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所述第二板件装配位置,由所述安装人员将所述螺杆(603)通过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中的第二个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306)的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板件和第三横撑(203)的所述第二端部(406)的所述第二承载定位部的第二承载板上的第二板件的的同轴贯通孔,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和螺母(601)设置在螺杆(603)上并分布在所述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中最外侧的板件的外侧,通过调整所述螺母(601)在螺杆(603)上靠近所述螺杆(603)的头部(602)的距离而使第一板件及第二板件固定并紧固,使第三横撑(203)固定并紧固在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与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之间;
S160.由上述步骤在海域中将所述第一横撑(201)固定并紧固在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与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之间,第二横撑(202)固定并紧固在所述第一支撑立柱(101)与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之间,第三横撑(203)固定并紧固在所述第二支撑立柱(102)与所述第三支撑立柱(103)之间,组装形成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通过所述压载泵将各所述支撑立柱内的压载排放,所述压载是在所述支撑立柱下放插装过程中通过压载泵向所述支撑立柱内注入的压载,使组装形成的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作为组装整体漂浮在海面,通过工作船将所述组装形成的漂浮式风电支撑结构拖带到指定海域;
S170.所述甲板运输船(902)沿着由所述甲板运输船(902)的所述一侧船舷至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801)与所述第二安装定位靴(802)之间的所述连线的方向驶向所述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801)与所述第二安装定位靴(802),并在行驶中保持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801)与所述第二安装定位靴(802)之间的所述连线与所述甲板运输船(902)的所述一侧船舷相平行,所述甲板运输船(902)停泊时所述甲板运输船(902)的一侧船舷与所述一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定位靴(801)和第二安装定位靴(802)间具有一定距离,所述一组所述三个安装定位靴中的第三安装定位靴(803)处于所述甲板运输船(902)的船身下方的海域中;
S180.重复步骤S60~S170,实现批量组装及运输漂浮式海上风电设备支撑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批量组装及运输漂浮式海上风电设备支撑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包括的不同直径的柱段通过过渡段连接或Z向面板焊接;所述支撑立柱包括用于外部密封的底部封板(502)、顶部封板(501),所述支撑立柱还包括用于内部分隔的中间封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批量组装及运输漂浮式海上风电设备支撑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定位部、第二承载定位部为铸件结构,所述吊机包括主吊机和辅助吊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批量组装及运输漂浮式海上风电设备支撑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定位靴的深度为5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批量组装及运输漂浮式海上风电设备支撑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定位靴与所述支撑立柱间隙配合。
CN202310325595.7A 2023-03-30 2023-03-30 批量组装及运输漂浮式海上风电设备支撑结构的方法 Active CN1166205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25595.7A CN116620514B (zh) 2023-03-30 2023-03-30 批量组装及运输漂浮式海上风电设备支撑结构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25595.7A CN116620514B (zh) 2023-03-30 2023-03-30 批量组装及运输漂浮式海上风电设备支撑结构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20514A CN116620514A (zh) 2023-08-22
CN116620514B true CN116620514B (zh) 2023-10-24

Family

ID=87615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25595.7A Active CN116620514B (zh) 2023-03-30 2023-03-30 批量组装及运输漂浮式海上风电设备支撑结构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20514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00144341A (ko) * 2019-06-18 2020-12-29 울산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부유식 풍력발전기의 해상 이송수단
CN113417309A (zh) * 2021-07-15 2021-09-21 中广核(福建)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一种海上风电装配式钢结构风机承台
CN113581395A (zh) * 2020-04-30 2021-11-02 Bassoe科技公司 具有t形浮体的半潜式浮式风机
CN114086592A (zh) * 2021-11-23 2022-02-25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海上风电浮动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6185899U (zh) * 2021-09-15 2022-04-05 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海上风电机组用的浮筒连接结构
KR20220104358A (ko) * 2021-01-18 2022-07-26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부유식 지지 구조를 갖는 해상 풍력 발전기
WO2022199477A1 (zh) * 2021-03-23 2022-09-29 惠生(南通)重工有限公司 海上浮式风电组合式半潜平台基础
CN115788782A (zh) * 2022-12-13 2023-03-14 研海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漂浮式风机海上安装工艺
CN115783179A (zh) * 2022-11-24 2023-03-14 广东精铟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模块化基础平台及其组装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00144341A (ko) * 2019-06-18 2020-12-29 울산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부유식 풍력발전기의 해상 이송수단
CN113581395A (zh) * 2020-04-30 2021-11-02 Bassoe科技公司 具有t形浮体的半潜式浮式风机
KR20220104358A (ko) * 2021-01-18 2022-07-26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부유식 지지 구조를 갖는 해상 풍력 발전기
WO2022199477A1 (zh) * 2021-03-23 2022-09-29 惠生(南通)重工有限公司 海上浮式风电组合式半潜平台基础
CN113417309A (zh) * 2021-07-15 2021-09-21 中广核(福建)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一种海上风电装配式钢结构风机承台
CN216185899U (zh) * 2021-09-15 2022-04-05 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海上风电机组用的浮筒连接结构
CN114086592A (zh) * 2021-11-23 2022-02-25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海上风电浮动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5783179A (zh) * 2022-11-24 2023-03-14 广东精铟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模块化基础平台及其组装方法
CN115788782A (zh) * 2022-12-13 2023-03-14 研海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漂浮式风机海上安装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20514A (zh) 202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42699B1 (en) Floating offshore platform
CN107542101B (zh) 一种海上四浮筒-浮箱组合式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0473824C (zh) 用于海上风力发电设备的底座
KR101998104B1 (ko) 해상 구조물의 시공 방법
EP2428443B1 (en) Installation method and recovery method for offshore wind turbine
CN107653895B (zh) 一种组合式海上六浮筒浮箱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7630461B (zh) 一种组合式海上四浮筒浮箱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JP2022521716A (ja) 吸引アンカおよび吸引アンカの製造方法
US20230392582A2 (en) Floating reinforced concrete platform applicable to the marine wind power sector industry
CN116620514B (zh) 批量组装及运输漂浮式海上风电设备支撑结构的方法
MXPA02009211A (es) Sistema de transferencia de carga.
CN219728508U (zh) 一种海上大型设施的运输、就位和拆除的大型装置
CN210942162U (zh) 一种海洋fpso上部模块组合支撑结构
CN103693168B (zh) 海上lng储罐的水上运输系统
CN210975864U (zh) 海上风电复合筒基础施工结构
US20060204340A1 (en) Floating construction, a platform construction, a method for placing a float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at sea, and a method for removing a platform construction at sea
CN219770126U (zh) 一种海上载具
CN116001997B (zh) 钢浮筒-钢筋混凝土箱体组合浮式风电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CN114132830B (zh) 一种桩腿段变位起升施工方法
CN116605366B (zh) 一种海上大型设施的运输、就位和拆除方法
CN214729534U (zh) 一种自漂浮稳桩平台
CN216405461U (zh) 适用于半潜驳上建造运输海上风电筒型基础的施工结构
CN219277750U (zh) 一种用于海上平台的浮筒组件以及海上平台
KR102539656B1 (ko) 블럭 조인트 해상 작업 공법
CN218626023U (zh) 一种fpso舷侧海水提升泵管防碰保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