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28508U - 一种海上大型设施的运输、就位和拆除的大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上大型设施的运输、就位和拆除的大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28508U
CN219728508U CN202321328663.7U CN202321328663U CN219728508U CN 219728508 U CN219728508 U CN 219728508U CN 202321328663 U CN202321328663 U CN 202321328663U CN 219728508 U CN219728508 U CN 2197285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bearing
buoyancy tank
bearing platform
facility
s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2866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理迎
王岳
高璧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132866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285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285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285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海上大型设施的运输、就位和拆除的大型装置,涉及海洋工程领域,大型装置包括重物承载平台1,重物承载平台1放置于海上用于对大型设施2进行承载,与大型设施2共同运输到目标位置,并将大型设施2在目标位置的承重件上就位;重物承载平台1包括浮箱阵列10,浮箱阵列10包括放置于海上的多个注入空气的主浮箱101,主浮箱101之间互相连接;主浮箱101包括固体框架和可省略的处于固体框架底端的下底盖;主浮箱101上设有进出气管,主浮箱101上还设有进出水阀门。在主浮箱工作的过程中,通过调整主浮箱的浮力,从而达到调整重物承载平台的高度和水平状态,适应潮位的变化,不再受制于海洋自然条件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海上大型设施的运输、就位和拆除的大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上大型设施的运输、就位和拆除的大型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海上资源的勘探开发,海洋石油、风能等工业得到迅猛发展,海上大型设施、导管架、组块和设备(统一简称设施)正向大型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海洋设施的整体重量也随之增加。高速发展的海上资源开发,对海上超大型设施的运输、安装、拆卸技术及作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海上作业方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制约了中国海洋资源开发事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超大型设施的运输、安装和拆卸方法,一般采用浮吊法或者浮托法(浮托安装法)。浮托法是利用驳船载运海上设施,在安装过程中依靠潮位、驳船调载与升降机构等方式实施上部设施的升降,同时辅以专用连接部件,完成上部设施与下部导支撑结构对接作业的安装技术。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传统浮托法在运输、就位和拆卸过程中,依赖于潮位的变化,受制于海洋自然条件。还需要额外配置升降机构和调载装置,造价高、操作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海上大型设施的运输、就位和拆除的大型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传统浮托法在运输、就位和拆卸过程中,依赖于潮位的变化,受制于海洋自然条件。还需要额外配置升降机构和调载装置,造价高、操作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海上大型设施的运输、就位和拆除的大型装置,包括重物承载平台,所述重物承载平台放置于海上用于作为大型设施的构建工作平台,并通过连接结构件将所述重物承载平台和大型设施互相连接,以对大型设施进行承载;用于,与所述大型设施共同被运输到目标位置,并将所述大型设施在目标位置的承重件上就位;其中,所述大型设施的类型至少包括如下之一:大型建筑物、上部组块或者支撑导管架,所述上部组块是指出现在海面之上的设施,所述上部组块包括至少如下之一:油气处理设施、升压站、换流站或者大型风机,所述大型风机为高重心大型设施;所述支撑导管架用于支撑所述大型建筑物或者所述上部组块;
所述重物承载平台包括浮箱阵列,所述浮箱阵列包括放置于海上的多个注入空气的主浮箱,多个所述主浮箱按照预设排列顺序放置,且所述主浮箱之间互相连接;其中,在对所述大型设施进行承载之前,将所述重物承载平台布置在海上的码头跟前时,所述重物承载平台的上表面与所述码头的高差始终处于预设范围内,且所述重物承载平台的上表面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在重物承载平台上构建大型设施,将所述大型设施固定连接于所述重物承载平台,所述重物承载平台的上表面始终保持水平状态;
所述主浮箱包括固体框架和可省略的下底盖,所述下底盖处于所述固体框架的底端;所述主浮箱上设有进出气管,所述主浮箱上还设有进出水阀门。
优选地,所述主浮箱还包括设于所述固体框架内的第一充气气囊,进出气管设于第一充气气囊上;所述主浮箱的水平投影为任意形状。
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海上大型设施的运输、就位和拆除的大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物承载平台还包括转载结构,所述转载结构设于所述浮箱阵列的上表面之上;
所述转载结构采用密封空心结构件构建而成。
优选地,在所述转载结构的相邻所述密封空心结构件之间的间隙内填充第二充气气囊或填充轻质物质组成的封闭体,所述轻质物质的密度小于海水密度。
优选地,当所述大型设施为所述大型风机时,所述重物承载平台可以分为两组对称布置,每组所述重物承载平台包含浮箱阵列,两组所述重物承载平台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大型风机悬设于两组所述重物承载平台之间的上空;
所述浮箱阵列之上具有各自的转载结构,转载结构之间布置横向固定结构,所述横向固定结构设于沿所述转载结构长度方向的端部,且连接于两组转载结构之间;
所述重物承载结构还包括多个斜撑杆,每个所述斜撑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重物承载平台,每个所述斜撑杆的第二端通过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大型风机;其中,将预设数量的所述斜撑杆的第二端通过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大型风机的重心之上的位置;
所述重物承载结构还包括水平支撑结构,所述水平支撑结构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斜撑杆。
优选地,所述大型设施为所述大型建筑物或所述上部组块,所述承重件为具有间距的双排导管架;且将所述大型建筑物或所述上部组块最终安装在所述双排导管架之上时,所述重物承载平台的布置方式包括集中阵列布置或者T形布置或者十字形布置;所述T形布置或者十字形布置是指:所述浮箱阵列包括至少一列所述主浮箱;沿所述主浮箱列长度方向的端部的两侧,连接有附加平衡浮箱。
优选地,所述承重件为集中导管架,且将所述大型设施最终安装在集中布置的所述集中导管架时,所述重物承载平台的布置方式包括双列布置或者U形布置。
优选地,所述大型设施为所述支撑导管架,所述承重件为海床特定位置或者海底集中布置的桩基;将所述支撑导管架最终安装在海床特定位置或者海底集中布置的所述桩基上时,所重物承载平台的布置方式包括双列布置或者U形布置。
优选地,所述浮箱阵列设置为单层浮箱布置方式或者多层浮箱布置方式。
优选地,在所述大型设施固定连接于所述重物承载平台的上表面之后,在所述重物承载平台与所述大型设施的运输过程中,以及所述大型设施就位的过程中,所述重物承载平台与所述大型设施的位置状态为漂浮在海面上,和/或,以潜水工作模式潜入海水里。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主浮箱使用的过程中,当海浪达到规定等级时,关闭设于主浮箱上的进出水阀门,使得关闭进出水阀门的主浮箱以水密仓方式工作,关闭进出水阀门的主浮箱内的水成为压舱水;或者针对主浮箱,通过控制进出水阀门开度大小,控制主浮箱摇摆过程中海水进出主浮箱的速度,达到按照海浪的固有周期来抑制重物承载平台的摇荡;或者针对主浮箱,取消主浮箱的下底盖,让海水自由进出主浮箱,抑制波浪导致的重物承载平台的摇荡;或者针对主浮箱,通过进出气管增加或减少主浮箱内的空气量以来增加或减少主浮箱内的空气压力,使得浮箱阵列的稳定性保持在预设程度内,达到抑制海浪导致的重物承载平台的摇荡。所以在主浮箱工作的过程中,通过能够根据需要通过上述方法调整主浮箱的浮力,从而达到调整重物承载平台的高度,适应潮位的变化,不再受制于海洋自然条件的影响。将大型设施固定在重物承载平台上、对大型设施进行运输、就位或者拆除过程中,能够适应潮位的变化,不受限于潮位或者海浪摇摆,则不会耽搁时限。不需要额外配置升降机构和调载装置,造价低、操作难度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大型设施安装在集中排导管架上之前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大型设施安装在集中排导管架上之前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大型设施安装在集中排导管架上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大型建筑物或上部组块安装在双排导管架上组块中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大型风机安装在承重件之前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大型设施安装在承重件之前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大型设施安装在承重件上的左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导管架安装在海床特定位置或者集中布置的桩基33之前的主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导管架安装在海床特定位置或者集中布置的桩基33之前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导管架安装在海床特定位置或者集中布置的桩基33上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重物承载平台;2、大型设施;10、浮箱阵列;20、转载结构;21、支撑导管架;22、大型风机;31、双排导管架;32、集中导管架;33、桩基;101、主浮箱;102、横向固定结构;103、斜撑杆;104、水平支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海上大型设施的运输、就位和拆除的大型装置,包括重物承载平台1,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放置于海上用于对大型设施2进行构建和承载:作为大型设施2的构建工作平台,并通过连接结构件将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和大型设施2互相连接,以对大型设施2进行承载,与所述大型设施2被共同运输到目标位置,并将所述大型设施2在目标位置的承重件上就位;也就是大型装置用于海上大型设施的运输、就位和拆除。其中,所述大型设施2的类型至少包括如下之一:大型建筑物、上部组块或者支撑导管架21,所述上部组块是指出现在海面之上的设施,所述上部组块包括至少如下之一:油气处理设施、升压站、换流站或者大型风机22,所述大型风机22为高重心大型设施;所述支撑导管架21用于支撑所述大型建筑物或者所述上部组块。
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包括浮箱阵列10,所述浮箱阵列10包括放置于海上的多个注入空气的主浮箱101,多个所述主浮箱101按照预设排列顺序放置,且所述主浮箱101之间互相连接,如图1所示;其中,在对所述大型设施2进行承载之前,将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海上的码头跟前时,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的上表面与所述码头的高差始终处于预设范围内,且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的上表面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将所述大型设施2固定连接于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的上表面,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的上表面始终保持水平状态。
通过构建重物承载平台1并将将大型设施的运输、就位和拆除的过程如下:
1、向多个主浮箱101内注入空气,将多个所述主浮箱101按照预设排列顺序放置于码头前的海面上,形成浮箱阵列10;通过所述浮箱阵列10构建形成重物承载平台1,通过调整所述主浮箱101内的空气量使得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的上表面始终保持水平状态;
2、将大型设施2以组装完毕的形式或者以其各组成构件的形式固定在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上;将重物承载平台1的上表面不同点的高度误差处于预设误差范围内,避免造成大型设施2倾翻;通常情况下,大型设施2的重心存在偏心现象,比如发生横向偏移,使得大型设施2倾斜并偏离垂直状态,可以通过调节相关主浮箱101的浮力可以克服重心偏移,保持建筑物为垂直状态,或者大型设施2处于水平状态。所以通过单独控制各个主浮箱101的浮力,达到对浮箱阵列10整体进行姿态(高度)控制,可以克服大型设施2的偏心作用,保证重物承载平台1处于水平状态,保证了在其上能够进行大型设施2的建设安全和质量。在大型设施2的构建(包括设于其内部的设备)、安装、固定的过程中,大型设施2的重心会发生水平偏移,使大型设施2倾斜并偏离垂直状态。通过调节各个主浮箱101的浮力,可以抵消重心偏移导致的问题,保持大型设施2为垂直状态或水平状态。
3、在海上运输所述大型设施2与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将所述大型设施2与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运输到海上的目标地点;
4、将所述大型设施2在所述目标地点的预设位置进行就位;所述将所述大型设施2在所述目标地点的预设位置进行就位,具体包括:
针对所述上部组块,在所述预设位置的承重件上,将所述上部组块以组装完毕的形式进行就位,或者按照所述上部组块的结构特点,将所述上部组块的各组成构件按照组装顺序依次就位;就位完毕后将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拖离;针对上部组块,可以采用在码头整装,就位时整卸、分步卸载;在码头分步装载,就位时整卸、分步卸载的方式,具体可根据上部组块的结构特点而定,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只能从岸上整装完毕后向船上转移,所需的巨大和超重负荷的高难度和高费用操作。
针对所述大型建筑物或者所述支撑导管架21,在所述预设位置的承重件上,采用以各自固定在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上的形式进行就位;就位完毕后将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拖离。
5、在拆卸所述大型设施2时,将所述大型设施2固定在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上,将所述大型设施2和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拖离预设位置的承重件;所述在拆卸所述大型设施2时,将所述大型设施2固定在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上,将所述大型设施2和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拖离预设位置的承重件,具体包括:
针对所述上部组块,直接将所述上部组块以组装完毕的形式固定在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上;或者按照所述上部组块的结构特点,按照所述上部组块的各组成构件就位时的相反顺序依次分离,以各组成构件的形式或者以组装完毕的形式固定在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上;将所述上部组块和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拖离所述承重件;
针对所述大型建筑物或者所述支撑导管架21,采用各自就位时的形式,将所述大型建筑物或者所述支撑导管架21固定在所述大型设施2上;将所述大型建筑物与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拖离所述承重件,或者将所述支撑导管架21与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拖离所述承重件。
采用在码头跟前海上通过主浮箱101构建浮箱阵列10,再通过浮箱阵列10构建重物承载平台1,在重物承载平台1上组装、固定大型设施2并安装电气设备,安装完毕可以直接运输,方法简单方便操作,难度低,费用低。避免了传统方法从岸上向船上转移,所需的巨大和超重负荷的高难度和高费用操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额外配置升降机构和调载装置,造价高、操作难度大”的技术问题。实现海上大型设施的装配装载、运输和升降安装就位,特别是在海上风力发电的电力汇集的升压站和换流站,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
在拆卸时,也避免了将大型设施2从船上直接转移到岸上,所需的巨大和超重负荷的高难度和高费用操作。
所述主浮箱101包括固体框架和可省略的下底盖,所述下底盖可拆拆卸,根据需要可以安装上或者拆除掉,所述下底盖处于所述固体框架的底端;所述主浮箱101上设有进出气管,所述主浮箱101上还设有进出水阀门。具体地,在所述主浮箱101使用的过程中,当海浪达到规定等级时,关闭设于所述主浮箱101上的进出水阀门,使得关闭进出水阀门的所述主浮箱101以水密仓方式工作,关闭进出水阀门的所述主浮箱101内的水成为压舱水;或者针对所述主浮箱101,通过控制进出水阀门开度大小,控制所述主浮箱101摇摆过程中海水进出所述主浮箱101的速度,达到按照海浪的固有周期来抑制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的摇荡;或者针对所述主浮箱101,取消所述主浮箱101的下底盖,让海水自由进出所述主浮箱101,抑制波浪导致的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的摇荡;或者针对所述主浮箱101,通过进出气管增加或减少所述主浮箱101内的空气量以来增加或减少所述主浮箱101内的空气压力,使得所述浮箱阵列10的稳定性保持在预设程度内,达到抑制海浪导致的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的摇荡。
所以在主浮箱101工作的过程中,通过能够根据需要通过上述方法调整主浮箱101的浮力,从而达到调整重物承载平台1的高度,适应潮位的变化,不再受制于海洋自然条件的影响。将大型设施2固定在重物承载平台1上、对大型设施2进行运输、就位或者拆除过程中,能够适应潮位的变化,不受限于潮位或者海浪摇摆,则不会耽搁时限。不需要额外配置升降机构和调载装置,造价低、操作难度大大降低。
优选地,所述主浮箱101还包括设于所述固体框架内的第一充气气囊,进出气管设于第一充气气囊上;在主浮箱101使用的过程中,根据需要通过进出气管调整第一充气气囊内的空气量来达到控制主浮箱101的浮力大小,可以实现重物承载平台1的升降操作。
所述主浮箱101的水平投影为任意形状,根据材料、工艺设定,便于生产。
优选地,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还包括转载结构20,所述转载结构20设于所述浮箱阵列10的上表面之上;通过所述转载结构20和所述浮箱阵列10共同构建形成重物承载平台1;将转载结构20设于大型实物100之下,能够是把大型设施2的力量均匀传递到位于转载结构20下层的浮箱阵列10,也充分利用浮箱阵列10的上浮力量托举起大型设施2。在大型设施2在重物承载平台1上的构建(包括设于其内部的设备)安装过程中,大型设施2的重心会发生水平偏移,使转载结构20失去水平状态,导致施工过程质量和安全事故。通过调节各个主浮箱101的浮力,可以抵消重心偏移导致的问题,保持载荷转载结构20处于水平状态。
浮箱阵列10可以和转载结构20共同工作,浮箱阵列10也可以直接均匀接触大型设施2底部。
所述转载结构20采用密封空心结构件构建而成,空心件比如钢管,然后端头进行密封形成密封空心结构件。若存在失效无法提供支撑的所述主浮箱101时,所述转载结构20内的密封空心结构件将提供浮力,保持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的上表面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且为所述大型设施2提供相应的支撑,使得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与所述大型设施2不沉没。也就是通过向所述转载结构20的密封空心结构件能够提供额外浮力,与非故障的所述主浮箱101形成新的浮力平衡,与非故障的所述主浮箱101共同支撑所述大型设施2。保持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的上表面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且为所述大型设施2提供相应的支撑。
优选地,在所述转载结构20的相邻所述密封空心结构件之间的间隙内填充第二充气气囊或填充轻质物质组成的封闭体,所述轻质物质的密度小于海水密度。
若存在失效无法提供支撑的所述主浮箱101时,所述转载结构20内的所述第二充气气囊或所述轻质物质组成的封闭体将提供浮力,使得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与所述大型设施2不沉没。也就是通过所述转载结构20的第二充气气囊或轻质物质组成的封闭体能够提供额外浮力,与非故障的所述主浮箱101形成新的浮力平衡,与非故障的所述主浮箱101共同支撑所述大型设施2。保持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的上表面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且为所述大型设施2提供相应的支撑。
优选地,当所述大型设施2为所述大型风机22时,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分为两组,两组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之间具有间距;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可以分为两组对称布置,每组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包含浮箱阵列10,两组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大型风机22悬设于两组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之间的上空;
所述重物承载平台还包括横向固定结构102,所述横向固定结构102设于沿所述重物承载平台长度方向的端部,且连接于两组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之间;
所述大型风机22悬设于两组所述重物承载平台之间的上空;即将所述大型风机22悬设于两组重物承载平台之间间距所构成的间隙内;安装在承重件上的大型设施2和大型风机22的布置示意图如图5、图6和图7所示。
所述浮箱阵列10还包括多个斜撑杆103,每个所述斜撑杆103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每个所述斜撑杆103的第二端通过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大型风机22;因为大型风机22是高重心设备,所以需要通过每个斜撑杆103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通过每个斜撑杆103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大型风机22,来保证大型风机22的稳定性;其中,将预设数量的所述斜撑杆103的第二端通过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大型风机22的重心之上的位置,保证大型风机22不会倾斜。
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还包括水平支撑结构104,所述水平支撑结构104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斜撑杆103,通过水平支撑结构104和斜撑杆103共同保证对大型风机22的固定。解决到了“传统浮托法在运输过程中,对于重心较高的设施,例如大型风机,稳定性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
另外,所述大型风机22就位完毕后,拆除所述水平支撑结构104,以及拆除所述斜撑杆103与所述大型风机22之间的连接件。具体为:在所述大型风机22就位完毕后,拆除所述水平支撑结构104,以方便整个浮箱阵列10(即重物承载平台1)退出。同时拆除所述斜撑杆103与所述大型风机22之间的连接件,以方便所述斜撑杆103能够与浮箱阵列10(即重物承载平台1)共同退出。
优选地,所述大型设施2为所述大型建筑物或所述上部组块,所述承重件为具有间距的双排导管架31;将所述大型建筑物或所述上部组块最终安装在所述双排导管架31之上时,所重物承载平台1的布置方式包括集中阵列布置或者T形布置或者十字形布置;所述T形布置或者十字形布置是指:所述浮箱阵列10包括至少一列所述主浮箱101;沿所述主浮箱101列长度方向的端部的两侧,连接有附加平衡浮箱,同时将转载结构20延伸到所述附加平衡浮箱之上,使得转载结构20与浮箱阵列10共同工作。附加平衡浮箱的水平投影为任意形状,根据材料、工艺设定,便于生产。附加平衡浮箱的下底面是指包含带进出水口的下底盖,或者下底面不包含下底盖,海水能够进入到附加平衡浮箱内,便于快速调节附加平衡浮箱的浮力,能够防止整体重心过高而导致倾覆。
将大型建筑物或所述上部组块最终安装在所述双排导管架31之上的具体过程如下:
将所述大型建筑物或所述上部组块与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运输到海上的目标地点后,增加各所述主浮箱101的浮力升高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使得所述大型建筑物或所述上部组块底部的各被支撑点高于所述双排导管架31顶部;在升高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的同时调整所述主浮箱101浮力,保持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和所述大型建筑物处于水平状态,或保持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和所述上部组块处于水平状态;
采用拖船和定位船将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拖入所述双排导管架31之间;因此重物承载平台1和大型设施2的宽度要小于双排导管架31之间的间距。
将所述大型建筑物或所述上部组块底部的各被支撑点与所述双排导管架31顶部对应的支撑点对齐之后,逐步降低所述主浮箱101的浮力,使得所述大型建筑物或所述上部组块底部的各被支撑点分别支撑到所述双排导管架31顶部对应的支撑点上,才能够将大型设施2坐落在双排导管架31,实现将大型设施2最终安装在双排导管架31,实现大型设施2在海上的安装;安装在具有间距的双排导管架31上的大型设施2和重物承载平台1的布置示意图如图4所示。
在所述大型建筑物或所述上部组块的重量完全转移到所述双排导管架31顶部对应的支撑点上后,继续降低所述主浮箱101的浮力,使得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完全脱离所述大型建筑物或所述上部组块底部;
采用拖船将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自所述双排导管架31之间拖出,完成对所述大型建筑物或所述上部组块的就位。
综上,在上面的就位过程中,针对所述上部组块,在所述预设位置的承重件(双排导管架31)上,将所述上部组块以组装完毕的形式进行就位,或者按照所述上部组块的结构特点,将所述上部组块的各组成构件按照组装顺序依次就位;就位完毕后将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拖离。针对所述大型建筑物,在所述预设位置的承重件(双排导管架31)上,采用以固定在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上的形式进行就位;就位完毕后将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拖离。
针对所述大型建筑物或所述上部组块,当自具有间距的所述双排导管架31上拆除所述大型建筑物或所述上部组块的具体过程如下:
采用拖船和定位船将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拖入所述双排导管架31之间;
在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处于所述大型建筑物或所述上部组块底部的固定位置之后,逐步增加所述主浮箱101的浮力,使得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逐渐升高到所述大型建筑物或所述上部组块底部,并接触到所述大型建筑物或所述上部组块底部;
继续升高所述主浮箱101的浮力,直至所述大型建筑物或所述上部组块底部的各被支撑点脱离所述双排导管架31顶部对应的支撑点;
在所述大型建筑物或所述上部组块的重量完全转移到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上后,采用拖船将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自所述双排导管架之间拖出,或采用拖船将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和所述大型建筑物或所述上部组块自所述双排导管架之间拖出;完成对所述大型建筑物或所述上部组块的拆除。
针对所述上部组块,直接将所述上部组块以组装完毕的形式固定在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上;或者按照所述上部组块的结构特点,按照所述上部组块的各组成构件就位时的相反顺序依次分离,以各组成构件的形式或者以组装完毕的形式固定在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上;将所述上部组块和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拖离所述承重件;针对所述大型建筑物,采用就位时的形式,将所述大型建筑物固定在所述大型设施2上;将所述大型建筑物与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拖离所述承重件。
优选地,所述承重件为集中导管架32,且将所述大型设施2最终安装在集中布置的所述集中导管架32时,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的布置方式包括列双布置或者U形布置。
安装在集中导管架32上的大型设施2和重物承载平台1的布置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当所述支撑件为集中导管架32,且将所述大型设施2最终安装在集中布置的集中导管架32上的具体过程如下:
将所述大型设施2与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运输到海上的目标地点后,增加各所述主浮箱101的浮力升高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使得所述大型设施2底部的各被支撑点高于所述集中导管架32顶部,便于大型设施2坐落在集中导管架32上;在升高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的同时调整所述主浮箱101浮力,保持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处于水平状态;
采用拖船和定位船将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拖到所述集中导管架32外侧;便于大型设施2从集中导管架32外侧就位安装到集中导管架32上。
将所述大型设施2底部的各被支撑点与所述集中导管架32顶部对应的支撑点对齐之后,逐步降低所述主浮箱101的浮力,使得所述大型设施2的各被支撑点分别支撑到所述集中导管架32顶部对应的支撑点上;之后才能够将大型设施2坐落在集中导管架32上,实现将大型设施2最终安装在集中导管架32,实现大型设施2在海上的安装。
在所述大型设施2的重量完全转移到所述集中导管架32顶部对应的支撑点上后,继续降低所述主浮箱101的浮力,使得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完全脱离所述大型设施2底部;
采用拖船将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拖出,完成对所述大型设施2的就位。
在上面的就位过程中,针对所述上部组块,在所述预设位置的承重件(集中导管架32)上,将所述上部组块以组装完毕的形式进行就位,或者按照所述上部组块的结构特点,将所述上部组块的各组成构件按照组装顺序依次就位;就位完毕后将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拖离。针对所述大型建筑物,在所述预设位置的承重件(集中导管架32)上,采用以固定在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上的形式进行就位;就位完毕后将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拖离。
当自所述集中导管架32上拆除所述大型设施2的具体过程如下:
采用拖船和定位船将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拖到所述集中导管架32外侧;
在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处于所述大型设施2底部的固定位置之后,逐步增加所述主浮箱101的浮力,使得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逐渐升高到所述大型设施2底部,并接触到大型设施2底部;
继续升高所述主浮箱101的浮力,直至所述大型设施2底部的各被支撑点脱离所述集中导管架32顶部对应的支撑点;
在所述大型设施2的重量完全转移到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上后,采用拖船将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和所述大型设施2拖离所述集中导管架32,完成对所述大型设施2的拆除。
综上,针对所述上部组块,直接将所述上部组块以组装完毕的形式固定在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上;或者按照所述上部组块的结构特点,按照所述上部组块的各组成构件就位时的相反顺序依次分离,以各组成构件的形式或者以组装完毕的形式固定在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上;将所述上部组块和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拖离所述承重件。针对所述大型建筑物,采用就位时的形式,将所述大型建筑物固定在所述大型设施2上;将所述大型建筑物与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拖离所述承重件。
优选地,所述大型设施2为所述支撑导管架21,所述承重件为海床特定位置或者海底集中布置的桩基33;将所述支撑导管架21最终安装在海床特定位置或者海底集中布置的所述桩基33上时,所重物承载平台1的布置方式包括双列布置或者U形布置。
安装在海床特定位置或者集中布置的桩基33上的大型设施2和重物承载平台1的布置示意图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将所述支撑导管架21最终安装在海床特定位置或者海底集中布置的所述桩基33的具体过程如下:
将所述支撑导管架21与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运输到海上的目标地点后,降低各所述主浮箱101的浮力,降低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和所述支撑导管架21,将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转入到潜水工作模式;在降低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和所述支撑导管架21的同时调整所述主浮箱101浮力,保持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和所述支撑导管架21处于水平状态;
当所述支撑导管架21底部的被支撑点与海床特定位置或者所述桩基33顶部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时,增加所述主浮箱101浮力,使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和所述支撑导管架21处于零重力状态,保持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和所述支撑导管架21的高度不变;之后才能够将支撑导管架21坐落在海床特定位置或者所述桩基33上,实现将支撑导管架21最终安装在海床特定位置或者所述桩基33上,实现支撑导管架21在海上的安装。
采用拖船和定位船水平移动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当所述支撑导管架21底部的被支撑点和海床特定位置或者所述桩基33的支撑点对齐时,逐步减少所述主浮箱101的浮力;
在所述支撑导管架21的重量完全转移到海床特定位置或者所述桩基33的支撑点上后,继续降低所述主浮箱101的浮力,使得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完全脱离所述支撑导管架21;采用拖船拖出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完成对所述支撑导管架21的就位;安装完毕的支撑导管架21用于支撑上部组块或者大型建筑物。
在上面的就位过程中,在所述预设位置的承重件(海床特定位置或者所述桩基33)上,采用以固定在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上的形式进行就位;就位完毕后将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拖离。
自海床特定位置或者所述桩基33上拆除所述支撑导管架21的具体过程如下:
采用拖船和定位船将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拖到海床特定位置或者所述桩基33外侧;
在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处于所述支撑导管架21的固定位置之后,逐步增加所述主浮箱101的浮力,使得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逐渐升高到所述支撑导管架21的固定位置,并接触到支撑导管架21的固定位置;
继续升高所述主浮箱101的浮力,直至所述支撑导管架21底部的各被支撑点脱离海床特定位置或者所述桩基33的支撑点;
在所述支撑导管架21的重量完全转移到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上后,采用拖船将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和所述支撑导管架21拖离海床特定位置或者所述桩基33,完成对所述支撑导管架21的拆除。
在拆除支撑导管架21的过程中,采用就位时的形式,将所述支撑导管架21固定在所述大型设施2上;将所述支撑导管架21与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拖离所述承重件。
在对大型设施2和重物承载平台1进行运输之前,通过调整每个所述主浮箱101内的空气量降低各所述主浮箱101的浮力,使得所述大型设施2的重心降低。由于主浮箱101的浮力大小调节方便,将大型设施2在从码头转移到目标地点的过程中,适当减少主浮箱101的浮力后,能够降低大型设施2的重心,保证运输过程更稳定。如果采用了附加平衡浮箱,调整每个主浮箱101的浮力的同时,必要时可以调整附加平衡浮箱的浮力。同时始终保持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的上表面始终保持水平状态,避免重物承载平台1倾翻而导致大型设施2倾翻。
优选地,所述浮箱阵列10设置为单层浮箱布置方式或者多层浮箱布置方式,根据大型设施2的具体情况而定。
优选地,在所述大型设施2固定连接于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的上表面之后,在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与所述大型设施2的运输过程中,以及所述大型设施2就位的过程中,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与所述大型设施2的位置状态为漂浮在海面上,和/或,以潜水工作模式潜入海水里。当所述大型设施2为所述大型建筑物或所述上部组块时,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与所述大型设施2的位置状态为漂浮在海面上。当所述大型设施2支撑导管架21时,将所述支撑导管架21与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运输到海上的目标地点之前,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与所述大型设施2的位置状态为漂浮在海面上;当所述支撑导管架21与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运输到海上的目标地点之后,降低各所述主浮箱101的浮力,降低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和所述支撑导管架21,将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转入到潜水工作模式,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与所述大型设施2的位置状态为潜水工作模式。
综上,大型设施2的构建、运输、就位和拆除方法,顺序操作步骤包括:
一、组装平台
向多个主浮箱101内注入空气,将多个所述主浮箱101按照预设排列顺序放置于码头前的海面上,形成浮箱阵列10;通过所述浮箱阵列10构建形成重物承载平台1,通过调整所述主浮箱101内的空气量使得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的上表面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并且在构建、运输、就位和拆除的每个过程中,均可通过浮力控制可升降浮箱整列,来进行高度调整,并保持水平状态。
对于需要在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上构建的所述大型设施2,首先在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的上表面构建所述大型设施2,然后将所述大型设施2固定连接在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上;在构建所述大型设施2的过程中,通过调整所述主浮箱101内的空气量使得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的上表面与所述码头的高差处于预设范围内,并且保持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始终处于水平状态;方便构建大型设施2的建筑物材料安装,也方便设备的运输和就位安装。如果采用了附加平衡浮箱,调整主浮箱101的浮力的同时,必要时也调整附加平衡浮箱的浮力。
对于不需要在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上构建的所述大型设施2,直接将所述大型设施2通过连接结构固定到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上;在将所述大型设施2转移到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的过程中,通过调整所述主浮箱101内的空气量使得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的上表面与所述码头的高差处于预设范围内,并且保持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始终处于水平状态。方便构建大型设施2的转运和固定,也方便电气设备的运输和就位安装。如果采用了附加平衡浮箱,调整主浮箱101的浮力的同时,必要时也调整附加平衡浮箱的浮力。
二、固定大型设施
在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的上表面进行构建或承载的大型设施2,可以采用一组重物承载平台1,重物承载平台可以按照集中阵列布置,或者T型阵列布置,或者十字型阵列布置。也可以采用多组重物承载平台1,多组重物承载平台1可以形成双列布置、U形布置等。把大型设施2通过连接结构固定到重物承载平台1。大型设施2在转移到重物承载平台1的过程中,通过调整所述主浮箱101内的空气量使得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的上表面与所述码头的高差处于预设范围内,并且保持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始终处于水平状态。
三、运输
将连接在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上的所述大型设施2与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作为整体,在海上运输整体;将所述大型设施2运输到海上(海洋,包括海底)的目标地点。
四、安装与拆卸
将所述大型设施2在所述目标地点的预设位置进行就位;其中:
针对所述上部组块,在所述预设位置的承重件上,将所述上部组块以组装完毕的形式进行就位,或者按照所述上部组块的结构特点,将所述上部组块的各组成构件按照组装顺序依次就位;就位完毕后将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拖离;
针对所述大型建筑物或者所述支撑导管架21,在所述预设位置的承重件上,采用以各自固定在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上的形式进行就位;就位完毕后将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拖离;
在拆卸所述大型设施2时,将所述大型设施2固定在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上,将所述大型设施2和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拖离预设位置的承重件;其中:针对所述上部组块,直接将所述上部组块以组装完毕的形式固定在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上;或者按照所述上部组块的结构特点,按照所述上部组块的各组成构件就位时的相反顺序依次分离,以各组成构件的形式或者以组装完毕的形式固定在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上;将所述上部组块和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拖离所述承重件。针对所述大型建筑物或者所述支撑导管架21,采用各自就位时的形式,将所述大型建筑物或者所述支撑导管架21固定在所述大型设施2上;将所述大型建筑物与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拖离所述承重件,或者将所述支撑导管架21与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拖离所述承重件。
另外,大型设施2的构建、固定、承载、运输和就位时,在所述主浮箱101的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通过控制各所述主浮箱101的浮力升降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来调整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的高度;比如当海浪达到规定等级时,根据需要,通过控制各所述主浮箱101的浮力保持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的上表面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即上表面不同点的高度误差处于预设误差范围内,避免造成大型设施2倾翻;通常情况下,大型设施2的重心存在偏心现象,比如发生横向偏移,使得大型设施2倾斜并偏离垂直状态,可以通过调节相关主浮箱101的浮力可以克服重心偏移,保持建筑物为垂直状态,或者大型设施2处于水平状态。所以通过单独控制各个主浮箱101的浮力,可以克服大型设施2的偏心作用,保证重物承载平台1处于水平状态,保证了在其上能够进行大型设施2的建设安全和质量。在大型设施2的构建(包括设于其内部的设备)安装过程中,大型设施2的重心会发生水平偏移,使大型设施2倾斜并偏离垂直状态。通过调节各个主浮箱101的浮力,可以抵消重心偏移导致的问题,保持建筑物为垂直状态或水平状态。如果采用了附加平衡浮箱,调整主浮箱101的浮力的同时,必要时也调整附加平衡浮箱的浮力。
在拆除所述大型设施2的整个过程中,根据需要,通过控制各所述主浮箱101的浮力升降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来调整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的高度如果采用了附加平衡浮箱,控制主浮箱101的浮力的同时,必要时同步控制附加平衡浮箱的浮力。以及,根据需要,通过控制各所述主浮箱101的浮力保持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的上表面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即上表面不同点的高度误差处于预设误差范围内,避免造成大型设施2倾翻;通常情况下,大型设施2的重心存在偏心现象,比如发生横向偏移,使得大型设施2倾斜并偏离垂直状态,可以通过调节相关主浮箱101的浮力可以克服重心偏移,保持建筑物为垂直状态,或者大型设施2处于水平状态。所以通过单独控制各个主浮箱101的浮力,可以克服大型设施2的偏心作用,保证重物承载平台1处于水平状态,保证了在其上能够进行大型设施2拆除的安全和质量。如果采用了附加平衡浮箱,调整主浮箱101的浮力的同时,必要时也调整附加平衡浮箱的浮力。
在所述主浮箱101的所有使用过程中如果采用了附加平衡浮箱,在控制主浮箱101的浮力的同时,必要时同步控制附加平衡浮箱的浮力。
应该明白,在上述的详细描述中,各种特征一起组合在单个的实施方案中,以简化本公开。不应该将这种公开方法解释为反映了这样的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实施方案需要比清楚地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陈述的特征更多的特征。相反,如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本实用新型处于比所公开的单个实施方案的全部特征少的状态。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特此清楚地被并入详细描述中,其中每项权利要求独自作为本实用新型单独的优选实施方案。
为使本领域内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者使用本实用新型,上面对所公开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些实施例的各种修改方式都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文定义的一般原理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保护范围的基础上适用于其它实施例。因此,本公开并不限于本文给出的实施例,而是与本申请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上文的描述包括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举例。当然,为了描述上述实施例而描述部件或方法的所有可能的结合是不可能的,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各个实施例可以做进一步的组合和排列。因此,本文中描述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的所有这样的改变、修改和变型。此外,就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包含”,该词的涵盖方式类似于术语“包括”,就如同“包括,”在权利要求中用作衔接词所解释的那样。此外,使用在权利要求书的说明书中的任何一个术语“或者”是要表示“非排它性的或者”。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海上大型设施的运输、就位和拆除的大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重物承载平台(1),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放置于海上用于作为大型设施(2)的构建工作平台,并通过连接结构件将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和大型设施(2)互相连接,以对大型设施(2)进行承载;用于与所述大型设施(2)被共同运输到目标位置,并将所述大型设施(2)在目标位置的承重件上就位;其中,所述大型设施(2)的类型至少包括如下之一:大型建筑物、上部组块或者支撑导管架(21),所述上部组块是指出现在海面之上的设施,所述上部组块包括至少如下之一:油气处理设施、升压站、换流站或者大型风机(22),所述大型风机(22)为高重心大型设施;所述支撑导管架(21)用于支撑所述大型建筑物或者所述上部组块;
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包括浮箱阵列(10),所述浮箱阵列(10)包括放置于海上的多个注入空气的主浮箱(101),多个所述主浮箱(101)按照预设排列顺序放置,且所述主浮箱(101)之间互相连接;其中,在对所述大型设施(2)进行承载之前,将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布置在海上的码头跟前时,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的上表面与所述码头的高差始终处于预设范围内,且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的上表面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将所述大型设施(2)连接于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的上表面,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的上表面始终保持水平状态;
所述主浮箱(101)包括固体框架和可省略的下底盖,所述下底盖处于所述固体框架的底端;所述主浮箱(101)上设有进出气管,所述主浮箱(101)上还设有进出水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大型设施的运输、就位和拆除的大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浮箱(101)还包括设于所述固体框架内的第一充气气囊进出气管设于第一充气气囊上;所述主浮箱(101)的水平投影为任意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大型设施的运输、就位和拆除的大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还包括转载结构(20),所述转载结构(20)设于所述浮箱阵列(10)的上表面之上;
所述转载结构(20)采用密封空心结构件构建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上大型设施的运输、就位和拆除的大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载结构(20)的相邻所述密封空心结构件之间的间隙内填充第二充气气囊或填充轻质物质组成的封闭体,所述轻质物质的密度小于海水密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大型设施的运输、就位和拆除的大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大型设施(2)为所述大型风机(22)时,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可以分为两组对称布置,每组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包含浮箱阵列(10),两组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大型风机(22)悬设于两组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之间的上空;
所述两组重物承载平台(1)之间布置横向固定结构(102),所述横向固定结构(102)设于沿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长度方向的端部,且连接于两组重物承载平台(1)之间;
所述两组重物承载平台(1)还包括多个斜撑杆(103),每个所述斜撑杆(103)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每个所述斜撑杆(103)的第二端通过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大型风机(22);其中,将预设数量的所述斜撑杆(103)的第二端通过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大型风机(22)的重心之上的位置;
所述两组重物承载平台(1)还包括水平支撑结构(104),所述水平支撑结构(104)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斜撑杆(10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大型设施的运输、就位和拆除的大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型设施(2)为所述大型建筑物或所述上部组块,所述承重件为具有间距的双排导管架(31);且将所述大型建筑物或所述上部组块最终安装在所述双排导管架(31)之上时,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的布置方式包括集中阵列布置或者T形布置或者十字形布置;所述T形布置或者十字形布置是指:所述浮箱阵列(10)包括至少一列所述主浮箱(101);沿所述主浮箱(101)列长度方向的端部的两侧,连接有附加平衡浮箱。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大型设施的运输、就位和拆除的大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件为集中导管架(32),且将所述大型设施(2)最终安装在集中布置的所述集中导管架(32)时,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的布置方式包括双列布置或者U形布置,采用所述双列布置时,双列布置采用横向固定结构(102)互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大型设施的运输、就位和拆除的大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型设施(2)为所述支撑导管架(21),所述承重件为海床特定位置或者海底集中布置的桩基(33);将所述支撑导管架(21)最终安装在海床特定位置或者海底集中布置的所述桩基(33)上时,所重物承载平台(1)的布置方式包括双列布置或者U形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大型设施的运输、就位和拆除的大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箱阵列(10)设置为单层浮箱布置方式或者多层浮箱布置方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大型设施的运输、就位和拆除的大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大型设施(2)连接于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的上表面之后,在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与所述大型设施(2)的运输过程中,以及所述大型设施(2)就位的过程中,所述重物承载平台(1)与所述大型设施(2)的位置状态为漂浮在海面上,和/或,以潜水工作模式潜入海水里。
CN202321328663.7U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海上大型设施的运输、就位和拆除的大型装置 Active CN2197285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28663.7U CN219728508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海上大型设施的运输、就位和拆除的大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28663.7U CN219728508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海上大型设施的运输、就位和拆除的大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28508U true CN219728508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58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28663.7U Active CN219728508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海上大型设施的运输、就位和拆除的大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285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86406B2 (ja) 浮体式構造物及び浮体式構造物の設置方法
KR102438810B1 (ko) 부유식 풍력 터빈 플랫폼을 건설, 조립 및 진수하는 방법
KR102317990B1 (ko) 해상 풍력 터빈 용 플로트 지지 구조물 및 이와 같은 지지 구조물을 구비한 풍력 터빈을 설치하기 위한 방법
CN112135772B (zh) 一种用于海上部署的风力涡轮机
US3191388A (en) Slender column support for offshore platforms
EP2559814A1 (en) Gravity foundation
US4648750A (en) Jacket tower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installation
MX2011002385A (es) Central marina, fundamento de central marina y metodo de construccion de una central marina.
CN218506092U (zh) 一种用于海上变电站分体浮运的c型装配式浮运结构
CN111942533A (zh) 一种三立柱型式海上风力发电平台系统
US20110142590A1 (en) Modular heavy lift system
WO2005123499A1 (en) Offshore vessels for supporting structures to be placed on or removed from the seabed or offshore installations
CN219728508U (zh) 一种海上大型设施的运输、就位和拆除的大型装置
CN116605366B (zh) 一种海上大型设施的运输、就位和拆除方法
CN114687295A (zh) 循环浮运桥位架设简支钢梁的施工方法
AU2010250147B2 (en) Method for installing a topside module on an offshore support structure
CN211922691U (zh) 一种可迁移预制海上风电筒型基础的设备
JP2023514431A (ja) タワーとタワーから延在する2つのブームとを備える風力タービンを建設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CN111005400A (zh) 一种可迁移预制海上风电筒型基础的设备及方法
CN219770126U (zh) 一种海上载具
CN116395093B (zh) 一种海上大型实物的构建、运输和就位方法
CN116001999B (zh) 一种海上浮式平台装置以及施工方法和工作方法
JP7444909B2 (ja) ケーソン及び浮体構造物のフロート
TWI834746B (zh) 具備起重機之作業台船及其起重機運用方法
EP2918729A1 (en) Foundation bas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