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16683B - 一种角度可控的内窥镜手柄以及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角度可控的内窥镜手柄以及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16683B
CN116616683B CN202310916833.1A CN202310916833A CN116616683B CN 116616683 B CN116616683 B CN 116616683B CN 202310916833 A CN202310916833 A CN 202310916833A CN 116616683 B CN116616683 B CN 1166166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l
angle
scale
graduation
lin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1683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16683A (zh
Inventor
周震华
张翔
周冠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1683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166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16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16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166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166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9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bending or curvature detection of the insertion pa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ontrol elements, e.g. han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7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force transmission elements, e.g. control wir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角度可控的内窥镜手柄以及内窥镜,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角度可控的内窥镜手柄的结构包括壳体和可转动连接在壳体上的拨杆,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第一刻度盘,在拨杆上设置第二刻度盘,第一刻度盘中的第一刻度单元的夹角与第二刻度盘中的第二刻度单元的夹角不相等,使得第一刻度单元和第二刻度单元具有角度差,同时,在主动弯曲段处于伸直状态时,第一刻度盘上的第一零位线和第二刻度盘上的第二零位线能够对齐。从而在拨杆转动时,能够通过第一刻度盘和第二刻度盘上的角度差获得拨杆更精确的转动角度。

Description

一种角度可控的内窥镜手柄以及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角度可控的内窥镜手柄以及内窥镜。
背景技术
内窥镜作为一种医疗诊断器械,其插入管部分可以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切口进入体内,医务人员通过控制内窥镜手柄上的拨杆来控制牵引绳移动,以通过牵引绳调整位于插入管远端的主动弯曲段的弯曲动作。
相关技术中,部分手柄壳体上设置有刻度盘,拨杆上设置有指针,以在操作人员拨动拨杆转动时,能够通过指针在刻度盘上的位置了解到主动弯曲段的弯曲角度。但是,当指针所指示的位置正好位于刻度盘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时,则操作人员无法精确的获得当前指针所指示的度数,从而也就无法精确的获得主动弯曲段的弯曲角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在某些时候无法精确获得主动弯曲的弯曲角度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角度可控的内窥镜手柄以及内窥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度可控的内窥镜手柄,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刻度盘,
拨杆,所述拨杆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拨杆用于控制主动弯曲段弯曲角度和弯曲方向,所述拨杆上设置有第二刻度盘,所述拨杆可带动所述第二刻度盘同步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刻度盘上设置有多个沿第一刻度盘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刻度线,相邻两个第一刻度线限定出第一刻度单元;所述第二刻度盘上设置有多个沿所述第二刻度盘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二刻度线,相邻两个第二刻度线限定出第二刻度单元,所述第一刻度单元的夹角与所述第二刻度单元的夹角不相等;
多根第一刻度线中具有第一零位线,多根第二刻度线中具有第二零位线,所述第一刻度盘可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和/或,所述第二刻度盘可相对于所述拨杆转动,在所述主动弯曲段处于伸直状态时,通过转动所述第一刻度盘或第二刻度盘使所述第一零位线与所述第二零位线对齐,在所述主动弯曲段处于弯曲状态时,至少一根第二刻度线与第一刻度线对齐。
作为可选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本申请,所述第一刻度单元的数量多于所述第二刻度单元的数量。
作为可选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本申请,九个相邻第一刻度单元的夹角等于十个相邻第二刻度单元的夹角。
作为可选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本申请,所述第一零位线为所述多个第一刻度线的中部的任一第一刻度线,所述第二零位线为多个第二刻度单元的中部任一第一刻度线。
作为可选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本申请,所述第一刻度盘与所述壳体之间有阻尼件,所述第一刻度盘和壳体通过所述阻尼件阻尼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刻度盘与所述拨杆之间有阻尼件,所述第二刻度盘和拨杆通过所述阻尼件阻尼连接。
作为可选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本申请,所述第一刻度盘和壳体之间设置磁体,所述第一刻度盘和壳体之间通过磁体磁吸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刻度盘和拨杆之间设置磁体,所述第二刻度盘和壳体之间通过磁体磁吸固定。
作为可选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本申请,所述第一刻度盘和壳体之间连接螺杆,和/或,所述第二刻度盘和拨杆之间连接有螺杆。
作为可选的,为了更好的实现本申请,所述第一刻度盘的中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第二刻度盘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刻度盘上的第一刻度线与所述第二刻度盘上的第二刻度线位于同一平面。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内窥镜,该内窥镜的结构包括了内窥镜手柄。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角度可控的内窥镜手柄,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第一刻度盘,在拨杆上设置第二刻度盘,第一刻度盘中的第一刻度单元的夹角与第二刻度盘中的第二刻度单元的夹角不相等,使得第一刻度单元和第二刻度单元具有角度差,同时,还通过将第一刻度盘设置可相对于壳体转动,和/或,将第二刻度盘设置为可相对于拨杆转动,从而在主动弯曲段处于伸直状态时,通过转动第一刻度盘或第二刻度盘使第一刻度盘上的第一零位线和第二刻度盘上的第二零位线能够对齐,实现对第一刻度盘和第二刻度盘的调零。从而在拨杆转动时,在主动弯曲段处于弯曲状态时,至少一根第二刻度线与第一刻度线对齐,从而能够通过第一刻度盘和第二刻度盘上的角度差获得拨杆更精确的转动角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角度可控的内窥镜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第一刻度盘和第二刻度盘的一种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第一刻度盘和第二刻度盘的另一种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第一刻度盘和第二刻度盘的另一种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内窥镜手柄;20、插入管;21、主动弯曲段;
100、壳体;
200、拨杆;210、转轴;
300、第一刻度盘;310、第一刻度线;311、第一零位线;320、第一刻度单元;330、安装槽;
400、第二刻度盘;410、第二刻度线;411、第二零位线;420、第二刻度单元;
500、阻尼件;600、磁体;700、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角度可控的内窥镜手柄10如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壳体100和拨杆200,壳体100为整个内窥镜手柄10的安装基础,拨杆200通过转轴210可转动的连接在壳体100上,转轴210与拨杆200相连接。壳体100内部具有空腔,壳体100的远端可连接内窥镜的插入管20的近端,而主动弯曲段21则位于插入管20的远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近端”和“远端”是指内窥镜及其配件在使用环境下,相对于使用者的远近位置而言,其中,距离使用者较近的一端拟定为“近端”,距离使用者较远的一端拟定为“远端”。控制主动弯曲段21弯曲动作的牵引绳经过插入管20的近端进入壳体100的空腔中与拨杆200连接的转轴210相连接。拨杆200用于控制主动弯曲段21弯曲角度和弯曲方向,操作人员通常手持壳体100实现对内窥镜手柄10的握持,并通过转动拨杆200控制牵引绳移动,以够实现对内窥镜主动弯曲段21的弯曲方向和弯曲角度的控制。
并且,在壳体100上设置有第一刻度盘300,第一刻度盘300上设置有多根第一刻度线310,多根第一刻度线310均位于第一刻度盘300朝向拨杆200的一端端面上,即第一刻度盘300上的第一刻度线310设置在远离壳体100的一侧,以方便操作人员观察到第一刻度线310。以第一转轴210为中心,多根第一刻度线310沿第一转轴210的径向方向呈发散状的分布在第一刻度盘300上,且多根第一刻度线310之间的夹角相等,相邻两根第一刻度线310之间的夹角区域限定出第一刻度单元320,每个第一刻度单元320的所对应的夹角均相等。在多根第一刻度线310中,其中一根第一刻度线310为第一零位线311。壳体100转动时,可带动第一刻度盘300同步转动。
在拨杆200上设置有第二刻度盘400,第二刻度盘400上设置有多根第二刻度线410,多根第二刻度线410均位于第二刻度盘400远离壳体100的一侧,从而使操作人员能够同时观察到第一刻度线310和第二刻度线410。以第一转轴210为中心,多根第二刻度线410沿第一转轴210的径向方向呈发散状的分布在第二刻度盘400上,且多根第二刻度线410之间的夹角相等,相邻两根第二刻度线410之间的夹角区域限定出第二刻度单元420,每个第二刻度单元420所对应的夹角均相等。第二刻度单元420所代表的角度记作第二角度。在多根第二刻度线410中,其中一根第二刻度线410为第二零位线411。拨杆200转动时,可带动第二刻度盘400同步转动。
第一刻度单元320的夹角与第二刻度单元420的夹角不相等,从而使第一刻度单元320和第二刻度单元420分别指代了不同的角度,即,第一刻度单元320和第二刻度单元420具有角度差,并且,在插入管20处于伸直状态时,第一零位线311可以与第二零位线411对齐,在将第一零位线311与第二零位线411对齐之后,则可以通过转动拨杆200带动第二刻度盘400同步转动,从而获得第二零位线411在第一刻度盘300上所指示的位置,由此获得拨杆200的转动角度,再由拨杆200的转动角度获得内窥镜主动弯曲段21的弯曲角度。
当拨杆200停止转动后,第二零位线411的指示位置正好与任一的第一刻度线310对齐时,则可以通过观察与第二零位线411对齐的第一刻度线310所在位置,获取该第一刻度线310和第一零位线311之间的第一刻度单元320的数量A个,通过获取每个第一刻度单元320与拨杆200实际转动角度的第一线性对应关系,获得每个第一刻度单元320所对应的拨杆200的转动角度,进而获得A个第一刻度单元320所对应的拨杆200的转动角度。若要进一步获得主动弯曲段21的弯曲角度,则可以通过获取拨杆200的转动角度与主动弯曲段21的弯曲角度的第二线性对应关系,获得主动弯曲段21的弯曲角度。
当拨杆200停止转动后,第二零位线411的指示位置未与任何第一刻度线310对齐时,即第二零位线411的指示位置位于任一相邻的两根第一刻度线310之间时,则拨杆200当前的转动角度β可以看做是第二零位线411由第一零位线311开始所经过的完整的第一刻度单元320所代表拨杆200的转动角度β1和不完整的第一刻度单元320所代表的拨杆200的转动角度β2之和。基于这一读取方式,则可以先观察并获取到第二零位线411在第一刻度盘300上所指示的位置距离第一零位线311之间的完整的第一刻度单元320的数量B个,通过获取每个第一刻度单元320与拨杆200实际转动角度的第一线性对应关系,进而获得B个第一刻度单元320所对应的拨杆200的转动角度β1。之后还可以沿着拨杆200的转动方向,观察第二刻度线410中,首次出现的第二刻度线410与任一第一刻度线310处于正好对齐的位置,并获取该对齐的第二刻度线410与第二零位线411之间的第二刻度单元420的数量C个,通过获取每个第二刻度单元420与拨杆200实际转动角度的第三线性对应关系,获得每个第二刻度单元420所对应的拨杆200的转动角度,进而获得C个第二刻度单元420所对应的拨杆200的转动角度β2,进而获得拨杆200总的转动角度β=β1+β2。若要进一步获得主动弯曲段21的弯曲角度,则可以通过获取拨杆200的转动角度与主动弯曲段21的弯曲角度的第二线性对应关系,获得主动弯曲段21的弯曲角度。
需要提出的是,第一线性对应关系、第二线性对应关系和第三线性对应关系均为内窥镜手柄10在生产制造时预设的线性关系。第一线性对应关系、第二线性对应关系和第三线性对应关系均可以通过测量的方式获得。
在获取第一线性对应关系时,则可以通过转动拨杆200,观察两个相邻的第一刻度线310依次对齐同一个第二刻度线410的过程,此过程中拨杆200的转动角度正好是第一刻度单元320所对应的夹角,测量拨杆200在这一过程中实际转动的角度就能够获得第一刻度单元320与拨杆200实际转动角度的第一线性对应关系。在获取第二线性对应关系时,则可以控制拨杆200转动一定角度,并测量主动弯曲段21弯曲在这一过程中的角度以及拨杆200在这一过程中转动的角度,从而获拨杆200转动的角度与主动弯曲段21弯曲角度的比值,从而获得拨杆200转动角度与主动弯曲段21的弯曲角度的第二线性关系。在获取第三线性对应关系时,则可以通过转动拨杆200,观察相邻两个第二刻度线410依次对齐同一根第一刻度线310的过程,此过程中拨杆200的转动角度正好是第二刻度单元420所对应的夹角,测量拨杆200在这一过程中实际转动角度就能够获得第三刻度单元所对应的夹角与拨杆200实际转动角度的第三线性对应关系。
在内窥镜手柄与主动弯曲段21连接之后,也可以通过直接测量两个相邻的第一刻度线310依次对齐同一个第二刻度线410的过程,主动弯曲段21的弯曲角度变化,直接获得第一刻度单元320与主动弯曲段21的弯曲角度的对应关系。或者,通过第一线性对应关系和第二线性对应关系获得第一刻度单元320与主动弯曲段21的弯曲角度的对应关系。同样的,还可以通过直接测量两个相邻的第二刻度线410依次对齐同一个第一刻度线310的过程中,主动弯曲段21的弯曲角度变化,直接获得第二刻度单元420与主动弯曲段21的弯曲角度的对应关系,或者,通过第三线性对应关系和第二线性对应关系获得第二刻度单元420与主动弯曲段21的弯曲角度的对应关系。
由于设置了可以相对转动的第一刻度盘300和第二刻度盘400,并且第一刻度盘300上的第一刻度单元320的角度和第二刻度盘400上的第二刻度单元420的角度不同,从而能够通过第一刻度盘300和第二刻度盘400的配合获得更准确的拨杆200的转动角度或者主动弯曲段21的转动角度。
需要提出的是,第一刻度线310可以分布在第一刻度盘300上划分的扇形区域内,也可以分布在整个第一刻度盘300的圆周区域内。同样的,第二刻度线410可以分布在第二刻度盘400上划分的扇形区域内,也可以分布在整个第二刻度盘400的圆周区域内。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刻度盘400和第一刻度盘300均为圆盘,且第一刻度盘300和第二刻度盘400均与转轴210同轴设置。以保证第一刻度盘300和第二刻度盘400在相对转动过程中,第一刻度线310和第二刻度线410之间的间距不会发生变化,始终方便操作人员观察。当然,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刻度盘300和第二刻度盘400也可以采用扇形形状或者其他形状,只要能够使得第一刻度盘300和第二刻度盘400在相对转动过程中,第一刻度线310和第二刻度线410之间的间距不会发生变化即可。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刻度单元320的夹角大于第二刻度单元420的夹角。即相邻两个第一刻度线310之间的夹角大于相邻两个第二刻度线410之间的夹角。这样设置,则可以在获取拨杆200的转动角度时,由第一刻度盘300上的第一刻度线310作为主刻度线,由第二刻度盘400上的第二刻度线410作为副刻度线,再由此进行读数。当然,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一刻度单元320的夹角设置为小于第二刻度单元420的夹角。这样,则由第二刻度盘400上的第二刻度线410作为主刻度线,由第一刻度盘300上的第一刻度线310作为副刻度线。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刻度单元320的数量多于第二刻度单元420的数量,即第一刻度线310的数量多于第二刻度线410的数量。这样设置,能够在拨杆200转动一定角度停止后,能够更加容易的使得多根第二刻度线410中具有至少一根第二刻度线410能够与第一刻度线310对齐,从而保证了能够获取到更精确的转动角度信息。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九个相邻第一刻度单元320的夹角等于十个相邻第二刻度单元420的夹角。即,当第一零位线311与第二零位线411对齐时,沿拨杆200的转动方向,以第一零位线311作为第一根第一刻度线310起算,以第二零位线411作为第一根第二刻度线410起算,第十根第一刻度线310正好与第十一根第二刻度线410对齐。这样设置,则每个第二刻度单元420的角度为第一刻度单元320的角度的十分之一,从而在获得到第二刻度单元420的数量之后,能够更加直观的将第二刻度单元420的数量B个转换为在第一刻度单元320的占比,进而更加方便的对拨杆200的当前转动角度进行读数。
进一步的,部分主动弯曲段21能够朝向相反的两个方向弯曲,因此,为了使主动弯曲段21朝向相反的两个方向弯曲时,均能够通过第一刻度盘300和第二刻度盘400实现精确角度的获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零位线311为多个第一刻度线310的中部的任一第一刻度线310,所述第二零位线411为多个第二刻度单元420的中部任一第一刻度线310。这样设置,则能够使得第一零位线311的两侧均具有第一刻度单元320,第二零位线411的两侧均具有第二刻度单元420,从而拨杆200向相反的任一方向转动时,均能够通过对应的第一刻度盘300和第二刻度盘400获取到转动角度。
需要提出的是,第一刻度盘300上,位于两端的第一刻度线310所形成的扇形角度应大于或等于拨杆200的可转动的最大角度,即所有的依次连接的第一刻度单元320所形成的角度大于拨杆200的可转动的最大角度。同时,位于两端的第二刻度线410所形成的扇形角度应大于或等于拨杆200的转动角度,即所有的依次连接的第二刻度单元420的所形成的角度大于拨杆200的可转动的最大角度。以使得拨杆200转动至任意角度,均能够通过第一刻度盘300和第二刻度盘400获取到。
优选的,第一零位线311为多个第一刻度线310最中间的一根第一刻度线310,以使第一零位线311两侧的第一刻度单元320更加均匀,同理,第二零位线411为多个第二刻度线410最中间的一根第二刻度线410。
为了在插入管20插入人体腔道内以后,操作人员能够更加精确的控制插入管20远端的主动弯曲段21的弯曲角度。第一刻度盘300可相对于壳体100转动,和/或,第二刻度盘400可相对于拨杆200转动。这样设置,能够在插入管20插入人体腔道之前,在拨杆200和壳体100相对静止的情况下,通过单独的转动第一刻度盘300或第二刻度盘400,使得第一刻度盘300上的第一零位线311能够与第二刻度盘400上的第二零位线411相对齐了,实现调零功能,以便于后续获得的第二零位线411所指示的位置即为拨杆200或主动弯曲段21的弯曲角度。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将第一刻度盘300设置为可相对于壳体100转动,第二刻度盘400与拨杆200固定,并且,在转动拨杆200时,第一刻度盘300不会与壳体100发生相对转动,第一刻度盘300需要在外力作用下才能够与壳体100发生相对转动,即,在需要进行调零时,则第一刻度盘300能够与壳体100相对转动,在不需要调零时,则第一刻度盘300不能够与壳体100发生相对转动。并且,第一刻度盘300和第二刻度盘400之间没有摩擦力,从而在转动拨杆200时,第二刻度盘400与拨杆200同步转动,并且,第一刻度盘300不会与壳体100发生相对转动,保证了获得的角度的准确性。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则可以将第二刻度盘400设置为可相对于拨杆200转动,并且,在需要进行调零时,则第二刻度盘400能够与拨杆200相对转动,在不需要调零时,则第二刻度盘400不能够与拨杆200发生相对转动。
具体的,为了实现第一刻度盘300在调零时能够与壳体100发生相对转动,在不调零时不能够跟壳体100发生相对转动,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第一刻度盘300与壳体100之间设置有阻尼件500,阻尼件500所采用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橡胶、树脂以及塑料等。阻尼件500既与第一刻度盘300之间相互挤压形成阻尼连接,阻尼件500又与壳体100之间相互挤压形成阻尼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刻度盘300和壳体100之间通过阻尼件500实现阻尼连接。在转动第一刻度盘300时,则需要克服第一刻度盘300与阻尼件500之间的静摩擦力,从而在不单独向第一刻度盘300施加外力的情况下,第一刻度盘300与壳体100之间能够保持相对静止。
当然,需要提出的是,当第二刻度盘400在调零时能够与拨杆200发生相对转动,在不调零时不能够跟拨杆200发生相对转动时,则可以将阻尼件500设置于第二刻度盘400与拨杆200之间,从而使得第二刻度盘400和拨杆200通过阻尼件500实现阻尼连接。在转动第二刻度盘400时,则需要克服第二刻度盘400与阻尼件500之间的静摩擦力。
另外,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也可以在第一刻度盘300和壳体100之间设置磁体600,使第一刻度盘300和壳体100之间通过磁体600磁吸固定,和/或,在第二刻度盘400和拨杆200之间设置磁体600,使第二刻度盘400和拨杆200之间通过磁体600磁吸固定。
具体的,当需要使第一刻度盘300在调零时能够与壳体100发生相对转动,在不调零时不能够跟壳体100发生相对转动时,则将磁体600设置于第一刻度盘300和壳体100之间。磁体600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其中一种是将磁体600嵌设、粘接于壳体100或第一刻度盘300中的一者上,并将另一者设置为能够被磁体600磁吸的铁磁金属,例如:铁、钴、镍等。磁体600可以是一整块,也可以多个分散的小块。另外,还可以将磁铁套设在转轴210上,并直接设置在第一刻度盘300和壳体100之间,将壳体100和第一刻度盘300均设置为铁磁金属。在转动第一刻度盘300时,则需要克服第一刻度盘300与壳体100之间的由磁体600和铁磁金属之间磁吸所产生的静摩擦力。当然,需要提出的是,磁体600的具体设置方式并不限于上述的两种设置方式,本实施例中对磁体600的具体设置方式不做限制。同理,当需要使第二刻度盘400在调零时能够与拨杆200发生相对转动,在不调零时不能够跟拨杆200发生相对转动时,则将磁体600设置于第二刻度盘400和拨杆200之间。
另外,还需要提出的是,磁体600既可以是永磁体600,也可以是电磁体600,对此,本实施例也不做具体限制。
除了设置上述的阻尼件500和磁体600外,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还可以在第一刻度盘300和壳体100之间设置螺杆700,通过螺杆700连接所述第一刻度盘300和壳体100实现固定,和/或,在所述第二刻度盘400和拨杆200之间设置螺杆700,通过螺杆700连接所述第二刻度盘400和拨杆200实现固定。
具体的,当需要使第一刻度盘300在调零时能够与壳体100发生相对转动,在不调零时不能够跟壳体100发生相对转动时,则在第一刻度盘300和壳体100之间设置螺杆700。螺杆700的设置的方式有多种,其中一种方式是将螺杆700同时与第一刻度盘300和壳体100螺纹连接,通过螺纹连接实现固定,并通过拧动螺杆700达解除固定的效果。另外还可以将螺杆700与第一刻度盘300和壳体100中的一者螺纹连接,另一者抵接连接,通过抵接产生较大静摩擦力实现固定,并通过拧动螺杆700达解除固定的效果。当然,需要提出的是,螺杆700的具体设置方式并不限于上述的两种设置方式,本实施例中对螺杆700的具体设置方式不做限制。同理,当需要使第二刻度盘400在调零时能够与拨杆200发生相对转动,在不调零时不能够跟拨杆200发生相对转动时,则将螺杆700连接于第二刻度盘400和拨杆200之间。
进一步的,为了使操作人员能够更加方便和清晰的观察到第一刻度线310和第二刻度线410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刻度盘300的中部设置有安装槽330,第二刻度盘400至少部分位于安装槽330内,优选的,第一刻度盘300上的第一刻度线310与第二刻度盘400上的第二刻度线410位于同一平面以使第二刻度盘400完全处于安装槽330内。并且,优选的,安装槽330与第二刻度盘40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以防止第一刻度盘300和第二刻度盘400之间接触并产生摩擦力。同时,第一刻度线310设置在第一刻度盘300靠近安装槽330槽口的一侧,第二刻度线410则设置在第二刻度盘400的边缘处,也即第二刻度线410也设置在第二刻度盘400靠近安装槽330槽口的一侧,从而更加方便操作人员观察。
在一些可选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将第二刻度盘400的底部设置于安装槽330内,并将第二刻度盘400的顶部设置为凸出至安装槽330的槽口所在平面外,以使第二刻度盘400的一部分位于安装槽330内。
基于上述的内窥镜手柄10,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内窥镜的结构如图6所示,包括了插入管20和上述的角度可控的内窥镜手柄10,插入管20的近端与壳体100相连接,主动弯曲段21位于插入管20的远端,主动弯曲段21的牵引绳经过插入管20的被动弯曲段后进入到壳体100中与拨杆200相连接,由转动拨杆200实现对主动弯曲段21弯曲角度和弯曲方向的调节。本申请实施例的内窥镜可以为支气管镜、肾盂镜、食道镜、胃镜、肠镜、耳镜、鼻镜、口腔镜、喉镜、阴道镜、腹腔镜、关节镜等,本申请实施例对内窥镜的种类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Claims (9)

1.一种角度可控的内窥镜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0),所述壳体(100)上设置有第一刻度盘(300),
拨杆(200),所述拨杆(200)通过转轴(210)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00)上,所述拨杆(200)用于控制主动弯曲段(21)弯曲角度和弯曲方向,所述拨杆(200)上设置有第二刻度盘(400),所述拨杆(200)可带动所述第二刻度盘(400)同步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刻度盘(300)上设置有多个沿第一刻度盘(300)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刻度线(310),相邻两个第一刻度线(310)限定出第一刻度单元(320);所述第二刻度盘(400)上设置有多个沿所述第二刻度盘(400)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二刻度线(410),相邻两个第二刻度线(410)限定出第二刻度单元(420),所述第一刻度单元(320)的夹角与所述第二刻度单元(420)的夹角不相等;
多根第一刻度线(310)中具有第一零位线(311),多根第二刻度线(410)中具有第二零位线(411),所述第一刻度盘(300)可相对于所述壳体(100)转动,和/或,所述第二刻度盘(400)可相对于所述拨杆(200)转动,在所述主动弯曲段(21)处于伸直状态时,通过转动所述第一刻度盘(300)或所述第二刻度盘(400)使所述第一零位线(311)与所述第二零位线(411)对齐,在所述主动弯曲段(21)处于弯曲状态时,至少一根第二刻度线(410)与第一刻度线(310)对齐,并根据所述第一刻度盘(300)和所述第二刻度盘(400)上的角度差获取所述拨杆(200)的转动角度,以通过所述拨杆(200)的转动角度与所述主动弯曲段(21)的弯曲角度之间的线性对应关系来计算所述主动弯曲段(21)的弯曲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可控的内窥镜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刻度单元(320)的数量多于所述第二刻度单元(420)的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可控的内窥镜手柄,其特征在于,九个相邻第一刻度单元(320)的夹角等于十个相邻第二刻度单元(420)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可控的内窥镜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零位线(311)为所述多个第一刻度线(310)的中部的任一第一刻度线(310),所述第二零位线(411)为多个第二刻度单元(420)的中部任一第一刻度线(3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可控的内窥镜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刻度盘(300)与所述壳体(100)之间有阻尼件(500),所述第一刻度盘(300)和壳体(100)通过所述阻尼件(500)阻尼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刻度盘(400)与所述拨杆(200)之间有阻尼件(500),所述第二刻度盘(400)和拨杆(200)通过所述阻尼件(500)阻尼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可控的内窥镜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刻度盘(300)和壳体(100)之间设置磁体(600),所述第一刻度盘(300)和壳体(100)之间通过磁体(600)磁吸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刻度盘(400)和拨杆(200)之间设置磁体(600),所述第二刻度盘(400)和壳体(100)之间通过磁体(600)磁吸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可控的内窥镜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刻度盘(300)和壳体(100)之间连接螺杆(700),和/或,所述第二刻度盘(400)和拨杆(200)之间连接有螺杆(7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可控的内窥镜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刻度盘(300)的中部设置有安装槽(330),所述第二刻度盘(400)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槽(330)内,所述第一刻度盘(300)上的第一刻度线(310)与所述第二刻度盘(400)上的第二刻度线(410)位于同一平面。
9.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角度可控的内窥镜手柄。
CN202310916833.1A 2023-07-25 2023-07-25 一种角度可控的内窥镜手柄以及内窥镜 Active CN1166166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16833.1A CN116616683B (zh) 2023-07-25 2023-07-25 一种角度可控的内窥镜手柄以及内窥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16833.1A CN116616683B (zh) 2023-07-25 2023-07-25 一种角度可控的内窥镜手柄以及内窥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16683A CN116616683A (zh) 2023-08-22
CN116616683B true CN116616683B (zh) 2023-10-03

Family

ID=87636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16833.1A Active CN116616683B (zh) 2023-07-25 2023-07-25 一种角度可控的内窥镜手柄以及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166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79677B (zh) * 2023-11-07 2024-01-02 湖南省华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拨动组件、内窥镜手柄和内窥镜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1228A (zh) * 2012-12-26 2015-03-11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12674696A (zh) * 2021-01-12 2021-04-20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一种输尿管软镜
CN215584079U (zh) * 2020-12-30 2022-01-21 武汉佑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显示软鞘弯曲状态的内窥镜
CN114886362A (zh) * 2022-05-07 2022-08-12 上海众芯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内窥镜手柄可重复使用段、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
CN219229816U (zh) * 2023-01-31 2023-06-23 湖南省华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内窥镜手柄以及内窥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28052A1 (en) * 2016-07-27 2018-02-01 Olympus Corporation Endoscope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1228A (zh) * 2012-12-26 2015-03-11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215584079U (zh) * 2020-12-30 2022-01-21 武汉佑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显示软鞘弯曲状态的内窥镜
CN112674696A (zh) * 2021-01-12 2021-04-20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一种输尿管软镜
CN114886362A (zh) * 2022-05-07 2022-08-12 上海众芯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内窥镜手柄可重复使用段、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
CN219229816U (zh) * 2023-01-31 2023-06-23 湖南省华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内窥镜手柄以及内窥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16683A (zh) 202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616683B (zh) 一种角度可控的内窥镜手柄以及内窥镜
US7660621B2 (en) Medical device introducer
EP1608262B1 (en) Apparatus for tracking insertion depth
ES2236695T3 (es) Determinacion magnetica de posicion y orientacion.
US20020156369A1 (en) Simplified stereotactic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20050277875A1 (en) Steering mechanism for bi-directional catheter
JP2009517123A (ja) 腹腔鏡手術または胸腔鏡手術のための装置
ATE363235T1 (de) Chirurgisches instrument für minimal invasive eingriffe
CN116649870B (zh) 一种内窥镜手柄以及内窥镜
KR20040108769A (ko) 내시경 및 복강경용 진입 포트
US9820723B2 (en) Positioning guide apparatus with friction lock
US20200187898A1 (en) A laparoscopic adapter, an echocardiography probe and a method for coupling the adapter to the probe
EP2856924A1 (en) Endoscope
JP2001145630A (ja) 内視鏡の先端部位置検出装置
KR20100117880A (ko) 내시경수술용 수술도구 구동장치
GB2371868A (en) Flexible measurement device
KR20100137652A (ko) 내시경의 굴절 조절장치
US6050960A (en) Laparoscopic instrument
CN220917389U (zh) 一种内窥镜手柄以及具有其的内窥镜
CN216136124U (zh) 股骨外翻定位器
WO2015005095A1 (ja) 導入装置
Su et al. Sensors, actuators, and robots for MRI-guided surgery and interventions
CN115721408A (zh) 一种可视化消融装置
US20050115093A1 (en) Measur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easuring
CN220988745U (zh) 一种转动组件、内窥镜手柄以及内窥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