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16682A - 一种主动弯曲段、插入部及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主动弯曲段、插入部及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16682A
CN116616682A CN202310617319.8A CN202310617319A CN116616682A CN 116616682 A CN116616682 A CN 116616682A CN 202310617319 A CN202310617319 A CN 202310617319A CN 116616682 A CN116616682 A CN 1166166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ral
bending section
units
active bend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1731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震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1731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166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16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166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nsertion parts, e.g. vertebral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弯曲段、插入部及内窥镜,包括多个螺旋状的螺旋单元,每个螺旋单元绕轴线一周,且螺旋单元依次相连形成管状结构;螺旋单元径向的第一侧包括第一止抵部和用于牵引绳安装的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凸出于第一止抵部的外壁;在牵引绳的拉动下,两个相邻的螺旋单元的第一止抵部可抵接配合,相邻两个螺旋单元中的一者可相对另一者以止抵部作为支撑并相对转动。本发明可以通过相邻螺旋单元止抵的方式传递牵引绳的拉力,避免相邻螺旋单元由于转动在弯曲侧出现较大扭曲变形,相邻螺旋单元相互错位并导致两者错位位置不可控制的情况,因此,有益于提高主动弯曲段转动角度的可控性,从而有效保证前端模组摄像稳定性并保证成像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主动弯曲段、插入部及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动弯曲段、插入部及内窥镜。
背景技术
内窥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是能够直接进入人体自然管道的检查器械,可为医生提供充分的诊断信息以治疗疾病。在具体使用时,通过控制插入部的主动弯曲段弯曲,即可调节前端模组的朝向,从而获取到目标部位的影像信息。
在相关技术中,内窥镜采用螺旋管作为主动弯曲段,具有成本低、加工效率高的优点,然而此种结构的主动弯曲段在实际运用中,存在弯曲不稳定的情况,易导致前端镜头获取成像区域出现偏移。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主动弯曲段、插入部及内窥镜,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主动弯曲段存在弯曲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主动弯曲段,应用于内窥镜,包括多个螺旋状的螺旋单元,每个所述螺旋单元绕轴线一周,且所述螺旋单元依次相连形成管状结构;所述螺旋单元径向的第一侧包括第一止抵部和用于牵引绳安装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凸出于所述第一止抵部的外壁;在所述牵引绳的拉动下,两个相邻的所述螺旋单元的第一止抵部可抵接配合,相邻两个所述螺旋单元中的一者可相对另一者以第一止抵部作为支撑并相对转动。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插入部,包括上述主动弯曲段。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内窥镜,包括手柄和插入部,手柄与插入部相连,手柄能够控制所述主动弯曲段弯曲。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以通过相邻螺旋单元止抵的方式传递牵引绳的拉力,使得不同螺旋单元之间能够更好的传递作用力,避免相邻螺旋单元由于转动在弯曲侧出现较大扭曲变形,相邻螺旋单元相互错位并导致两者错位位置不可控制的情况,因此,有益于提高主动弯曲段转动角度的可控性,从而有效保证前端模组摄像稳定性并保证成像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相关技术中主动弯曲段的弯曲不稳定时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主动弯曲段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螺旋单元转动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主动弯曲段断开结构示意一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主动弯曲段断开结构示意二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螺旋单元及其止抵边沿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之一的主动弯曲段侧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之二的主动弯曲段侧视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
100-螺旋单元,101-支撑部,102-远离部,110-第一止抵部,111-第一止抵边沿,120-第一限位部,130-第二止抵部,140-第二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
在相关技术中,内窥镜包括操作部(又称为手柄)和插入部,手柄部用于操控插入部进入人体。其中,插入部内设置有牵引绳,手柄中设置有牵引机构,牵引机构可使主动弯曲段一侧的牵引绳收紧,另一侧的牵引绳松弛,从而使得内窥镜的主动弯曲段朝着牵引绳收紧的一侧转动。操作人员可通过控制手柄中的牵引机构牵拉牵引绳,从而拉动插入部的主动弯曲段,进而调节前端模组(包括摄像头、光源灯)的朝向,以获取到目标部位的影像信息。
为了降低加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在相关技术中,请参阅图1,内窥镜中采用螺旋切割成型的一体式主动弯曲段作为蛇骨,主动弯曲段中各螺旋单元之间存在一定间距,间距为相邻螺旋单元之间提供弯曲过程的避让空间。其中,在主动弯曲段内部设置有牵引绳来控制主动弯曲段弯曲,牵引绳在牵拉过程中,牵引绳带动螺旋单元沿轴线方向收缩,相邻螺旋单元在弯曲侧的间距逐渐减小并相对转动。
在主动弯曲段弯曲至一定角度时,由于相邻螺旋单元弯曲侧的间距减小,与弯曲侧相对一侧的间距增大,故螺旋单元会发生扭曲变形,进而使得相邻螺旋单元的弯曲侧边缘由于扭曲变形相互错位、嵌合,此时,其中一个螺旋单元边缘抵靠在另一个螺旋单元内壁或者外壁。在此基础上,又由于螺旋单元边缘呈螺旋状,继而使得相邻螺旋单元容易沿螺旋边缘相互滑动。并且,在没有相关限位结构的情况下,不能控制相邻螺旋单元之间的错位深度或者错位位置,即不能控制相邻螺旋单元相对转动角度。因此,主动弯曲段结构在上述使用过程中,弯曲角度存在不可控的情况,从而导致摄像头的拍摄目标位置出现不可控偏移,进而直接影响到成像效果。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主动弯曲段,应用于内窥镜。
请参阅图1至图10,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主动弯曲段包括多个螺旋状的螺旋单元100,每个螺旋单元100绕轴线一周,且螺旋单元100依次相连形成一体式管状结构。其中:
螺旋单元100的侧壁呈螺旋状布置,螺旋状侧壁绕其轴线一圈形成一个螺旋单元100,各个螺旋单元100依次首尾相连形成螺旋状管体结构,本申请实施例的主动弯曲段可采用一体式主动弯曲段,相较于相关技术中主动弯曲段各节段通过铆接、卡环铰接实现组配的方案,其整体强度更优,能够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够避免螺旋单元脱离的情况。主动弯曲段中的相邻螺旋单元100能够相互转动,在主动弯曲段的长度方向上,各螺旋单元100均相对于相邻的螺旋单元100相对转动就可实现整个主动弯曲段的弯曲动作,从而调节前端模组的朝向。其中,螺旋状管体结构可以属于主动弯曲段的一部分,也可以直接作为主动弯曲段。
关于主动弯曲段的加工,其可以通过激光切割形成,也可结合冲压等其他工艺手段。在通过激光切割加工螺旋状主动弯曲段的实施例中,可通过激光螺旋切割而实现一体式切割成型,以提升加工效率,以及优化主动弯曲段的整体强度。
请参阅图2和图3,螺旋单元100径向的第一侧包括第一止抵部110和用于安装牵引绳的第一限位部120;第一限位部120在第一侧与螺旋单元100相连,且第一限位部120凸出于第一止抵部110的外壁。在牵引绳的拉动下,相邻两个螺旋单元100中的一者可相对另一者以第一止抵部110作为支撑并相对转动。
相邻两个螺旋单元100能够通过第一止抵部110抵接配合,两者相互抵接进行转动,以实现主动弯曲段弯曲动作。可以理解,相邻两个螺旋单元100之间不存在较大的间距,处于相贴合或者仅存在微小缝隙的状态,在主动弯曲段弯曲时,相邻两个螺旋单元100通过各自的第一止抵部110相互抵接配合。相关技术中的螺旋管状的主动弯曲段通过间距提供的避让空间来实现弯曲,即相邻螺旋单元之间通过沿轴向缩短间距进行相对转动,在主动弯曲段弯曲到一定程度之后,其中一个螺旋单元边缘抵靠在另一个螺旋单元内壁或者外壁,后者曲面形的侧壁对前者螺旋边缘进行支撑,使得两者抵接配合状态不稳定,易随着牵拉力的加大导致两者继续相互滑动,相邻螺旋单元处于相互嵌入、错位的状态,且两者之间相互错位情况不可控制。
而本申请实施例中相邻螺旋单元100通过第一止抵部110作为支撑,然后在牵引绳牵拉力作用下进行转动。本申请实施例相对于相关技术来说,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相邻螺旋单元100可直接抵接,转动过程中,其中一者为另外一者提供支撑。即使主动弯曲段处于弯曲程度较大的状态,相邻螺旋单元100的边缘之间仍是相互抵接的状态,不会出现相互嵌入、错位的状态。本申请可以通过止抵的方式传递牵引绳的拉力,进而使得不同螺旋单元之间能够更好的传递作用力,进而有益于提高主动弯曲段结构偏转角度的可控性。
另一方面,相关技术中的主动弯曲段中的相邻螺旋单元之间存在间距,使得螺旋单元在弯曲过程中弯曲行程更大,则使得主动弯曲段弯曲过程中,螺旋单元的扭曲变形程度更大。本申请实施例中,相邻螺旋单元100之间在弯曲过程中相互抵接配合,螺旋单元100弯曲一侧受弯曲行程影响的扭曲变形较小,使得螺旋单元100之间不易出现由于扭曲变形而相互错位和嵌合的情况。从而保证内窥镜在使用过程中,前端摄像头的拍摄目标位置不受相邻螺旋单元之间错位嵌合的影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主动弯曲段可以用于内窥镜的插入部。示例性的,在主动弯曲段用于内窥镜插入部的情况下,其表面包裹一层蒙皮,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相邻螺旋单元100不存在较大的间距,使得螺旋单元100在弯曲过程中,弯曲一侧的相邻螺旋单元100不会将蒙皮夹住,避免对蒙皮造成损伤,防止外部液体、组织通过夹出的蒙皮缺口进入到插入部内,提高插入部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7,第一止抵部110设置于螺旋单元100径向的第一侧,第一侧为螺旋单元100其中一个径向方向上的一侧,也就是说第一止抵部110设置在螺旋单元100周壁上;第一止抵部110可设置在螺旋单元100轴向的两端,第一限位部120设置在两个第一止抵部110中间,如此,螺旋单元100以对其两侧相邻的螺旋单元100进行抵接配合;当然,位于主动弯曲段两端的螺旋单元100仅有一个与其相邻的螺旋单元100,故主动弯曲段两端的螺旋单元100对应设置一个第一止抵部110即可。
牵引绳是主动弯曲段的传动结构,牵引绳的近端连接在内窥镜的手柄内的牵引机构,且其远端与主动弯曲段的远端固定连接,通过控制牵引机构,即可经由牵引绳牵拉主动弯曲段,主动弯曲段可朝向被牵拉的牵引绳一侧实现弯曲。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近端”和“远端”是指内窥镜及其配件在使用环境下,相对于使用者的远近位置而言,其中,距离使用者较近的一端拟定为“近端”,距离使用者较远的一端拟定为“远端”。
螺旋单元100设有供牵引绳穿设的第一限位部120,第一限位部120对牵引绳起到限位导向的作用,用以防止牵引绳在螺旋单元100上发生意外移位,如此可优化牵引绳与主动弯曲段配合稳定性,从而确保牵引绳顺利实现牵拉传动作用。
请参阅图4,主动弯曲段在弯曲过程中,相邻螺旋单元100以弯曲一侧的第一止抵部110作为支撑部101,在螺旋单元100径向方向相对第一止抵部110的部位作为远离部102。相关技术中的螺旋式的主动弯曲段将牵引绳设置在螺旋单元内部,在相邻螺旋单元存在间距的情况下,牵引绳沿螺旋单元的轴向施加力,可带动螺旋单元之间沿轴向靠拢并弯曲。但相对于本申请中实施例主动弯曲段的结构来说,相邻螺旋单元100之间不存在供其弯曲的避让空间,牵引绳仅能沿螺旋单元100轴向施加牵拉力,故牵拉力仅能使相邻螺旋单元100之间相互抵紧,牵引绳并不能带动螺旋单元100之间相互转动,也就不能实现主动弯曲段的弯曲。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限位部120凸出于第一止抵部110的外壁设置,也就是说,牵引绳在螺旋单元100外壁对其进行牵拉。在牵拉绳提供拉力,相邻螺旋单元100的远离部102相互远离,故相邻螺旋单元100实现相互转动。在此过程中,远离部102与牵引绳位于支撑部101的两侧,根据杠杆原理,牵引绳施力于支撑部101,可轻易带动远离部102转动,主动弯曲段可朝向被牵拉的牵引绳一侧实现弯曲。
具体地,为了使主动弯曲段在弯曲时,相邻螺旋单元100可抵接配合。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螺旋单元100的第一止抵部110相贴合,或者,相邻两个螺旋单元100的第一止抵部110缝隙的宽度小于0.2mm。
在相邻螺旋单元100的第一止抵部110相互贴合的情况下,两者的第一止抵部110在螺旋单元100相对转动的情况下是处于抵接状态的。将相邻螺旋单元100的第一止抵部110之间缝隙宽度小于0.2mm设置,是因为若将缝隙宽度设置过大,两个相邻的螺旋单元100在弯曲过程中已经出现扭曲变形,从而出现相互错位、嵌合的情况,这样,就易导致相邻螺旋单元100相互错位位置出现不可控移动,导致前端摄像位置出现偏移,影响成像效果。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止抵部110之间缝隙宽度可设置但不限于0.02mm、0.04mm、0.06mm、0.08mm、0.1mm、0.12mm、0.14mm、0.15mm、0.16mm、0.18mm等。
请参阅图5至图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止抵部110具有靠近相邻螺旋单元100的第一止抵边沿111,第一止抵边沿111的布置方向与螺旋单元100轴向相垂直。
第一止抵边沿111位于第一止抵部110靠近相邻螺旋单元100的一侧,相邻两个螺旋单元100的在第一止抵边沿111处进行抵接配合,螺旋单元100可绕第一止抵边沿111与相邻螺旋单元100相对转动。图4和图5示出了主动弯曲段在空间上的坐标方向,其中,X向为主动弯曲段的轴向方向,Y向为第一侧所在的主动弯曲段径向方向,Z向为主动弯曲段垂直于Y向的径向方向。第一止抵边沿111的布置方向与螺旋单元100的轴向相垂直,也即第一止抵边沿111的轮廓线与螺旋单元100的轴向相垂直。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止抵边沿111的轮廓线包括但不限于直线型和曲线型。
具体地,请参阅图7,第一止抵边沿111可沿着图中H向或S向进行布置。沿着H向或S向布置的第一止抵边沿111轮廓线均与螺旋单元100的轴向异面垂直。需要说明的是,S向为直线方向,第一止抵边沿111沿S向呈直线形布置,该第一止抵边沿111的轮廓线与螺旋单元100的轴线异面垂直。H向为绕螺旋单元100轴线环绕的曲线方向,该第一止抵边沿111沿H向呈曲线布置,第一止抵边沿111轮廓线上各点的切线与螺旋单元100的轴线异面垂直。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一止抵边沿111的布置方向与螺旋单元100的轴向相垂直,相邻螺旋单元100在抵接时,第一止抵部110沿着垂直于螺旋单元100轴向的方向相互抵接,相邻螺旋单元100在同一平面内转动,使得主动弯曲段中各螺旋单元100转动方向一致性,故可以保证主动弯曲段转动不会出现螺旋偏转,前端模组朝向调整为预期可知的,便于控制前端模组的朝向。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止抵边沿111布置方向与螺旋单元100轴向相垂直,同时,将第一止抵边沿111设置为平直型,即第一止抵边沿111沿S向呈线形设置布置,S向与Z向为同一方向。
相邻螺旋单元100之间的第一止抵边沿111其布置方向相互抵接,可见,相邻第一止抵边沿111之间接触面位于其布置方向上。在主动弯曲段转动时,相邻两个第一止抵边沿111的各部位在S向或H向上均可处于接触状态,相邻螺旋单元100相互支撑面积可进一步增大,减小二者相互之间的抵接压强,有益于螺旋单元100之间实现稳定抵接配合和转动配合,降低了螺旋单元100相互错位、内嵌的风险,并提高了主动弯曲段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第一限位部120与第一止抵部110之间形成过线通道,牵引绳穿设于过线通道。
为了提升第一限位部120对牵引绳导向限位的可靠性,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限位部120为限位片。可以理解,片状的第一限位部120与牵引绳之间均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二者相互之间的压强更小,从而能够减弱二者之间的相互磨损。也就是说,该实施例的限位片相当于能够对牵引绳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从而延长了牵引绳的使用寿命,用以提升了二者间的配合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未限制第一限位部120或第二限位部130的具体构型,如图9所示,还可以为诸如开设于螺旋单元100外壁上的开槽、通孔等结构。第一限位部120凸出外壁设置,为自身带有牵引绳安装孔的结构;或者,限位片结构的第一限位部120凸出螺旋单元100外壁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又请参阅图8,第一止抵部110沿螺旋单元100的径向内凹设置。
第一止抵部110内凹设置,使得第一限位部120凸出于第一止抵部110外壁,为第一限位部120提供安装空间,使得第一限位部120可以不用凸出螺旋单元100的周壁。也就是说,主动弯曲段整体外周结构更为圆润,限位部并没有给主动弯曲段带来凸出结构,主动弯曲段整体不具有凸起的异形形状。从而使主动弯曲段更适应人体内的各种腔道,在内窥镜使用过程中,避免异形凸出结构对患者造成不适,给患者带来更好使用体验。可选的,第一限位部120外壁与螺旋单元100周壁相同半径,第一限位部120与螺旋单元100形成更为圆润的结构,从而避免了异形凸起结构,具有美观、方便加工的优点,同时提高患者舒适性。
另外,通过第一止抵部110内凹设置,也为牵引绳的安装提供了避让空间,使牵引绳顺畅的沿着主动弯曲段的轴向将其安装在限位部内,提高安装便捷性。再者,也可以为止抵边沿设置为平直型提供结构基础,由于螺旋单元100通常体积较小,若仅将第一止抵部110的止抵边沿设置为平直型,对加工工艺和材料要求较高,而将整个第一止抵部110内凹设置,更容易使其止抵边沿随之内凹,从而将止抵边沿加工成平直型,可将第一止抵部110和第二止抵部130内凹形成让位平台,这样,利于第一止抵部110和第二止抵部130内凹的加工,通过冲压即可实现,同时两者的止抵边沿也被加工成平直型。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至图10,在螺旋单元100径向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二止抵部130和用于安装牵引绳的第二限位部140,第二侧与第一侧在螺旋单元100的径向方向上相背离,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侧与第二侧分别为位于Y向的两侧;第二限位部140在第二侧与螺旋单元100相连,且第二限位部140凸出于第二止抵部130的外壁;在牵引绳的拉动下,两个相邻的螺旋单元100的第二止抵部130可抵接配合,相邻两个螺旋单元100中的一者可相对另一者以第二止抵部130作为支撑并相对转动。
通过在螺旋单元100径向的第二侧设置第二止抵部130和第二限位部140,使主动弯曲段可向第二侧进行弯曲,在本实施例的结构布局下,牵引绳通过第一限位部120和第二限位部140分别布置在主动弯曲段的径向两侧,主动弯曲段便可在第一侧和第二侧实现两个方向的弯曲。其中,关于第二止抵部130和第二限位部140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止抵部110和第二限位部140连接关系、配合关系均相同,因此该实施例的第二止抵部130和第二限位部140具备前述第一限位部120和第二限位部140的有益效果,故不在此一一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根据主动弯曲段弯曲方向的需求在螺旋单元100上设置对应的止抵部和限位部。除了上述在螺旋单元100上的第一侧和/或第二侧设置止抵部和限位部外,也可以根据主动弯曲段使用需求在螺旋单元100周壁其他径向方向设置止抵部和限位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螺旋单元100、第一限位部120、第一止抵部110、第二止抵部130和第二限位部140一体成型。
可以理解,一体成型的限位部、止抵部和螺旋单元100可以强化主动弯曲段的结构整体性,从而优化主动弯曲段的整体强度。其中,该实施例中的限位部、止抵部可通过激光切割、冲压等工艺加工成型。在加工过程中,先对各个螺旋单元100上的止抵部和限位部进行加工,然后再对主动弯曲段整体进行加工。先行加工各螺旋单元100上的结构,此时螺旋单元100彼此为一体结构,各螺旋单元100相对位置关系明确,便于整体定位,同时也提高了加工精确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插入部,其包括前述任一方案所提及的主动弯曲段。该实施例的插入部具备前述主动弯曲段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插入部还可包括被动弯曲段,被动弯曲段与主动弯曲段的近端相连,其可在主动弯曲段的主动弯曲的情况下被动跟随弯曲。
插入部还可包括硬质管段,其与被动弯曲段的近端相连,其设为不易于弯曲或者完全不弯曲,以提升插入部的整体可控制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内窥镜,其包括手柄以及前述的插入部,手柄与插入部相连,手柄能够控制主动弯曲段弯曲。该实施例的内窥镜具备前述插入部以及主动弯曲段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手柄可包括转向调节机构,转向调节机构能够控制插入部绕其轴向转动,再结合主动弯曲段的弯曲动作,即可实现主动弯曲段的万向转动。在手柄包括转向调节机构的实施例中,牵引绳可设为两条。
本申请实施例的内窥镜可以为胃镜、肠镜、喉镜、纤维支气管镜等,本申请实施例对内窥镜的种类不做具体限制。
本申请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主动弯曲段,应用于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螺旋状的螺旋单元(100),每个所述螺旋单元(100)绕其轴线一周,且所述螺旋单元(100)依次相连形成一体的管状结构;
所述螺旋单元(100)径向的第一侧包括第一止抵部(110)和用于牵引绳安装的第一限位部(120),所述第一限位部(120)凸出于所述第一止抵部(110)的外壁;
在所述牵引绳的拉动下,两个相邻的所述螺旋单元(100)的第一止抵部(110)可抵接配合,相邻两个所述螺旋单元(100)中的一者可相对另一者以所述第一止抵部(110)作为支撑并相对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弯曲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抵部(110)具有靠近相邻所述螺旋单元(100)的第一止抵边沿(111),所述第一止抵边沿(111)的布置方向与所述螺旋单元(100)轴向相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弯曲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抵边沿(111)为平直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弯曲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20)与所述第一止抵部(110)之间形成过线通道,所述牵引绳穿设于所述过线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弯曲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抵部(110)沿所述螺旋单元(100)的径向内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弯曲段,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螺旋单元(100)的第一止抵部(110)相贴合,或者,相邻两个所述螺旋单元(100)的第一止抵部(110)缝隙的宽度小于0.2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主动弯曲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旋单元(100)径向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二止抵部(130)和用于安装牵引绳的第二限位部(140),所述螺旋单元(100)的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一侧在所述螺旋单元(100)的径向方向上相背离;
所述第二限位部(140)在第二侧与所述螺旋单元(100)相连,且所述第二限位部(140)凸出于所述第二止抵部(130)的外壁;在所述牵引绳的拉动下,两个相邻的所述螺旋单元(100)的第二止抵部(130)可抵接配合,相邻两个所述螺旋单元(100)中的一者可相对另一者以所述第二止抵部(130)作为支撑并相对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动弯曲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单元(100)、所述第一限位部(120)、所述第一止抵部(110)、所述第二止抵部(130)和所述第二限位部(140)一体成型。
9.一种插入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主动弯曲段。
10.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以及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入部,所述手柄与所述插入部相连,所述手柄能够控制所述主动弯曲段弯曲。
CN202310617319.8A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主动弯曲段、插入部及内窥镜 Pending CN1166166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17319.8A CN116616682A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主动弯曲段、插入部及内窥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17319.8A CN116616682A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主动弯曲段、插入部及内窥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16682A true CN116616682A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09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17319.8A Pending CN116616682A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主动弯曲段、插入部及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1668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64756A1 (en) Endoscope
US10926420B2 (en) Manipulator
JP2008220443A (ja) 内視鏡の湾曲装置
US11311179B2 (en) Endoscope
US10085623B2 (en) Bending operation apparatus of endoscope, and endoscope
EP2127589A1 (en) Endoscope
CN116616682A (zh) 一种主动弯曲段、插入部及内窥镜
CN112205951A (zh) 一种定向弯曲的内窥镜导管
CN112120652A (zh) 一种定向弯曲的内窥镜导管结构
WO2023025119A1 (zh) 一种自适应弯曲管、内窥镜用弯曲管、插入部及内窥镜
JP2013150700A (ja) 内視鏡
WO2019146153A1 (ja) 挿入装置
CN216256996U (zh) 一种自适应弯曲管、内窥镜用弯曲管及内窥镜
CN116616680A (zh) 一种主动弯曲段、插入部及内窥镜
EP4178410A1 (en) Deflection control mechanism for a steerable flexible endoscope, steerable flexible endoscope, endoscope assembly set,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flexible endoscope
JPH0560734B2 (zh)
CN219846512U (zh) 一种主动弯曲段、插入部及内窥镜
CN116369829B (zh) 内窥镜、成像系统及内窥镜控制方式
CN219070210U (zh) 一种一体式蛇骨及内窥镜
CN220938005U (zh) 一种软管内窥镜双向弯曲系统
CN218960674U (zh) 牵引机构、手柄及内窥镜
CN218792196U (zh) 主动弯曲段、插入部及内窥镜
CN219289547U (zh) 一种内镜下用处理装置
CN219270855U (zh) 一种内窥镜
CN219206861U (zh) 通道组件和内窥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