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87934A - 一种汽车座椅形变控制方法、装置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座椅形变控制方法、装置和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87934A
CN116587934A CN202310383454.0A CN202310383454A CN116587934A CN 116587934 A CN116587934 A CN 116587934A CN 202310383454 A CN202310383454 A CN 202310383454A CN 116587934 A CN116587934 A CN 1165879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passenger
gear
deformation
lumbar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8345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加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Sere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Ser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Sere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Ser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8345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879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87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879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60N2/66Lumbar supports
    • B60N2/667Lumbar supports having flexible support member bowed by applied fo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形变控制方法、装置和汽车。该方法包括:获取座椅上乘客的身材数据,身材数据包括体重、肩宽和身高;基于身材数据,确定调节座椅形变位置的目标档位;将乘客所在座椅的腰部支撑调整为目标档位对应的形变位置,其中,座椅的腰部支撑具有多个形变位置,每个档位与其中一个形变位置对应。本申请省却了乘客上车后需要自己反复调节座椅位置来找到合适坐姿的麻烦,实现了座椅形变位置的智能调节。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座椅形变控制方法、装置和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形变控制方法、装置和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一般只能通过调整座椅的前、后以及高度位置,由于乘客的体型大小不一,实际中仅通过调整座椅前、后和高度位置无法满足身材比较娇小和身材比较庞大的乘客的乘坐舒适度。因此,如何增加座椅的可调整位置,并能够根据乘客的身材进行座椅位置的自动调整,这是当前汽车座椅不具有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形变控制方法、装置和汽车,以解决现如何增加座椅的可调整位置,并能够根据乘客的身材进行座椅位置的自动调整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形变控制方法,其包括:获取座椅上乘客的身材数据,身材数据包括体重、肩宽和身高;基于身材数据,确定调节座椅形变位置的目标档位;将乘客所在座椅的腰部支撑调整为目标档位对应的形变位置,其中,座椅的腰部支撑具有多个形变位置,每个档位与其中一个形变位置对应。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形变控制装置,其包括:身材识别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座椅上乘客的身材数据,身材数据包括体重、肩宽和身高;档位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基于身材数据,确定调节座椅形变位置的目标档位;座椅调节模块,被配置为将乘客所在座椅的腰部支撑调整为目标档位对应的形变位置,其中,座椅的腰部支撑具有多个形变位置,每个档位与其中一个形变位置对应。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汽车,至少包括:座椅,具有靠背、坐垫和腰部支撑,腰部支撑包括两个夹持凸起,该两个夹持凸起设置于座椅的靠背与坐垫交接的位置,并且两个夹持凸起之间的间距可调;座椅控制器,与腰部支撑连接并能够上述方法的步骤,对座椅的腰部支撑进行自动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该汽车座椅形变控制方法通过获取座椅上乘客的身材数据,该身材数据包含乘客的体重、肩宽和身高,利用这些身材数据来准确计算出与乘客向匹配的座椅形变位置调节的目标档位,然后将座椅的腰部支撑的形变位置调节至该目标档位对应的位置,因此省却了乘客上车后需要自己反复调节座椅位置来找到合适坐姿的麻烦,实现了座椅形变位置的智能调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座椅形变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椅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座椅形变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中用于实现汽车座椅形变控制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椅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请参见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座椅形变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实际应用中,该汽车座椅形变控制方法可应用于汽车,其中,该汽车至少包括座椅控制器,并由该座椅控制器来执行图1中汽车座椅形变控制方法的步骤。
如图1所示,该汽车座椅形变控制方法包括:
S101,获取座椅上乘客的身材数据,身材数据包括体重、肩宽和身高;
S102,基于身材数据,确定调节座椅形变位置的目标档位;
S103,将乘客所在座椅的腰部支撑调整为目标档位对应的形变位置,其中,座椅的腰部支撑具有多个形变位置,每个档位与其中一个形变位置对应。
具体地,请参见图2,汽车上的座椅2包括靠背21、坐垫22和腰部支撑23,腰部支撑23设置于座椅2的靠背21与坐垫22交接的位置,其中,腰部支撑23包括两个夹持凸起231、232,两个夹持凸起231、232分列于坐垫22靠近靠背21一端的两侧,并且两个夹持凸起231、232的间距可调。例如,根据腰部支撑23所在两个夹持凸起231、232的最小可调间距最大可调间距,确定两个夹持凸起231、232的间距可调范围,将腰部支撑23的形变位置划分为多个档位,每个档位对应该间距可调范围中的一个间距,即两个夹持凸起231、232之间的一个间距。那么,当座椅2上有乘客时,利用乘客的身材数据,计算出调节座椅2形变位置的目标档位,然后将座椅2上腰部支撑23调节至该目标档位预先对应的两个夹持凸起231、232之间的一个间距,实现座椅形变的智能控制。可理解的是,该夹持凸起231、232并不仅限于对腰部提供支撑,该夹持凸起231、232位于靠背的一端可以向靠背上方延伸,对乘客的背部提供支撑,或者该该夹持凸起231、232位于坐垫的一端也可以向坐垫前端延伸,对乘客的大腿提供支撑,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由此可见,该汽车座椅形变控制方法通过获取座椅上乘客的身材数据,该身材数据包含乘客的体重、肩宽和身高,利用这些身材数据来准确计算出与乘客向匹配的座椅形变位置调节的目标档位,然后将座椅的腰部支撑的形变位置调节至该目标档位对应的位置,省却了乘客上车后需要自己反复调节座椅位置来找到合适坐姿的麻烦,实现了座椅形变位置的智能调节。
步骤S101中,获取座椅上乘客的身材数据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唯一。比如,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座椅上乘客的身材数据包括:
基于安装在座椅的坐垫下的称重传感器,获取乘客的体重;
基于安装在座椅的靠背上的压力传感器,获取乘客的肩宽;
基于安装在座椅正前方的摄像头,获取乘客的身高。
称重传感器是一种测量重量或质量的传感器,它通常由一个负载细胞、放大器和检测设备组成。当负载细胞受到压力时,它会产生微小的电信号,这个信号会被放大器放大并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这个数字信号被传送到检测设备中,从而得到物体的重量或质量。本实施例中,在坐垫下安装称重传感器,当有乘客在座椅上时,称重传感器受到压力产生相应的电信号,通过对这个电信号进行放大并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计算来得到乘客的体重。
压力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物理量压力转化为电信号输出的传感器,它的作用是将被测压力转化为电信号,并将这个信号传输到输出端口,以供其他设备或系统读取和处理。本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压力传感器横向设置在座椅的靠背上,当座椅上的乘客靠在靠背上时,触发压力传感器,使压力传感器产生电信号,那么只要找到靠背在横向最两端产生电信号的压力传感器位置,然后计算这两个压力传感器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即可得到乘客的肩宽。
摄像头安装在座椅正前方,用于采集乘客在座椅上的人物图像。该人物图像可以是包含乘客全身的图像,也可以是包含乘客上半身的图像。当人物图像为包含乘客全身的图像时,可利用图像算法或预先训练的人物身高识别模型来对人物图像进行识别,以得到人物图像中乘客的身高。当人物图像为包含乘客上半身的图像时,可通过分析人物图像中乘客与座椅的相对位置来确定乘客的身高。
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安装在座椅正前方的摄像头,获取乘客的身高,包括:
利用安装在座椅正前方的摄像头采集乘客在座椅上的人物图像;
利用图像识别算法对人物图像进行识别,得到乘客的双眼高度;
基于乘客的双眼高度和座椅的尺寸,确定乘客的身高。
具体地,由于座椅的尺寸是已知的,那么预先对座椅的靠背在高度方向的位置进行标记,通过识别人物图像中乘客的双眼位置,以及乘客的双眼位置在座椅的靠背上的相对位置,即可计算出乘客上半身的大致高度。另外,乘客坐在座椅上时,下半身的大腿时贴在坐垫上的,小腿是悬在坐垫前边的,那么可以通过坐垫的纵深尺寸和高度来计算出乘客下半身的高度。最后将对乘客的上半身和下半身的计算值相加即得到乘客的身高。可理解的是,根据乘客的双眼高度与座椅的相对位置来计算得到的身高,与乘客的真实身高可能存在一定误差,但这种误差较小,对于确定目标档位的影响可以忽略;并且这种计算方式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图像计算,相比于对乘客全身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的方式,本实施例的计算方式更为简单,能够更快计算得到乘客身高。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来获取乘客的身材数据,并不仅限于上述例举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获取乘客的身材数据的具体实施方式没有限制。
上述步骤S102中,可以预先建立乘客的身材数据与调节座椅形变位置的档位的映射关系,当获取到乘客的身材数据后,利用该映射关系即可确定对座椅形变位置进行调节的目标档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身材数据,确定调节座椅形变位置的目标档位,包括:基于乘客的身高与体重,确定档位调节范围,其中,身高与体重预先与档位调节范围一一对应,并且档位调节范围包括至少两个档位;;基于乘客的肩宽,确定档位调节范围中的其中一个档位为目标档位。
例如,参见下表1:
表1
上表将乘客的体重划分为40kg以下、40-50kg、50-60kg、60-70kg、70-80kg、80-90kg、90-100kg和100kg以上这8个范围,以及将乘客的身高划分为155cm以下、155-165cm、165-175cm、175以上这5个范围,档位划分为档位1、档位2、档位3、档位4、档位5和档位6这6个档位,其中每个体重范围分别与每个身高范围一一对应一个档位调节范围,每个档位调节范围包括两个不同的档位。如表1所示,当乘客的身高在155cm以下且体重在40kg以下时,对应的档位调节范围为档位1和档位2,若乘客的肩宽高于(或等于)标准肩宽,则确定档位2为目标档位,若乘客的肩宽低于标准肩宽,则确定档位1为目标档位。也就是说,档位调节范围包括两个不同的档位,当乘客的肩宽高于或等于标准肩宽时,确定该档位调节范围中较高的档位为目标档位;而当乘客的肩宽低于标准肩宽时,确定该档位调节范围中较低的档位为目标档位。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40kg以下是指小于40kg,40-50kg是指大于或等于40kg且小于50kg,100kg以上是指大于或等于100kg,同样,对于其他体重和身高范围也一样,这里不再赘述。
此外,上述步骤S102中,也可以预先收集乘客的身材数据与相应目标档位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归类算法训练,得到基于乘客的身材数据确定调节座椅形变位置的档位确定模型,该档位确定模型为机器学习模型。那么,实际应用中,将该训练完成的档位确定模型布置在汽车上(例如布置在座椅控制器上),当获取到乘客的身材数据后,将乘客的身材数据输入该档位确定模型,即可在档位确定模型的输出得到对应的目标档位。
例如,收集大量乘客的身材数据与乘客在座椅上相应的目标档位为样本数据;接着利用最小二乘法对这些样本数据进行拟合训练,得到关于乘客的身材数据与调节座椅中腰部支撑的目标档位关系的算法模型,即档位确定模型;最后将该档位确定模型布置在汽车上,将座椅上乘客的身材数据输入该档位确定模型中,便可在档位确定模型的输出得到对应的目标档位,然后将座椅的腰部支撑调节至该目标档位对应的位置,避免了乘客需要亲自进行腰部支撑位置调节来找到舒适位置的麻烦。
紧接着,上述步骤S103中,调节座椅的形变位置是指调节座椅的腰部支撑的形变位置,例如,调节座椅的腰部支撑的形变位置包括:调节座椅上的两个夹持凸起之间的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乘客所在座椅的腰部支撑调整为目标档位对应的形变位置,包括:将乘客所在座椅上的两个夹持凸起之间的间距调节至腰部支撑在目标档位下两个夹持凸起的形变位置对应的间距位置,其中,座椅的腰部支撑包括两个夹持凸起,该两个夹持凸起设置于座椅的靠背与坐垫交接的位置,腰部支撑的形变位置为两个夹持凸起的间距位置。
具体地,可以预先将座椅上的两个夹持凸起之间的间距划分为多个不同的间距,每种间距对应为一个档位。结合以上示例来说,在有6个档位的情况下,比如该6个档位分别为档位1、档位2、档位3、档位4、档位5和档位6,假设档位1对应两个夹持凸起之间的间距最小,而档位6对应两个夹持凸起之间的间距最大,那么档位2、档位3、档位4和档位5分别对应两个夹持凸起之间的间距最小与最大之间的4个不同间距。例如,当目标档位为档位4时,那么将乘客所在座椅的腰部支撑调整为目标档位对应的形变位置即是将两个夹持凸起的间距自动调节至档位4对应的位置。
当然,调节两个夹持凸起的间距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唯一。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方式,将乘客所在座椅上的两个夹持凸起之间的间距调节至腰部支撑在目标档位下两个夹持凸起的形变位置对应的间距位置,包括:获取座椅的当前档位;判断座椅的当前档位与目标档位是否相同;若不同,计算座椅上两个夹持凸起从当前档位对应的间距位置调节至目标档位对应的间距位置的调节方向与位移调节量;控制两个夹持凸起按调节方向与位移调节量进行移动,使座椅的腰部支撑处于目标档位对应的形变位置。
例如,在乘客坐到座椅上之前,座椅的腰部支撑所在两个夹持凸起处于档位3对应的位置;当乘客坐到座椅上之后,根据乘客的身材数据,确定目标档位为档位4,假设档位4对应的间距大于档位3对应的间距,那么计算两个夹持凸起从档位3的位置移动至档位4对应的位置所需要移动的距离(即位移调节量),以及两个夹持凸起的移动方向(即调节方向)。可理解的是,控制两个腰部夹持凸之间的间距,可以是控制其中一个腰部夹持凸相对另一个腰部夹持凸移动,或者背对另一个腰部夹持凸移动;也可以是控制两个腰部夹持凸同时相向移动或相背移动,本实施例对此没有限制。
紧接以上优选实施例方式,在判断座椅的当前档位与目标档位是否相同之后,还包括:若相同,监测座椅上乘客的身材数据是否发生变化;当座椅上乘客的身材数据发生变化时,重新执行汽车座椅形变控制方法。
由于乘客在座椅上的坐姿不一定标准,因此通过实时监测座椅上乘客的身材数据,当监测到乘客的身材数据发生变化时,重新执行汽车座椅形变控制方法来获取新的目标档位,从而对座椅的形变位置进行重新调节。这样,当同一乘客在座椅上若经过该执行汽车座椅形变控制方法调节后的腰部支撑不太合适,还可以通过调整坐姿或移动身体来尝试更新自己在座椅上的身材数据,使座椅能够进行二次形变调节,避免了单次调节可能无法满足乘客需求的情况。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座椅形变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汽车座椅形变控制装置包括:
身材识别模块301,被配置为获取座椅上乘客的身材数据,身材数据包括体重、肩宽和身高;
档位确定模块302,被配置为基于身材数据,确定调节座椅形变位置的目标档位;
座椅调节模块303,被配置为将乘客所在座椅的腰部支撑调整为目标档位对应的形变位置,其中,座椅的腰部支撑具有多个形变位置,每个档位与其中一个形变位置对应。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座椅上乘客的身材数据,该身材数据包含乘客的体重、肩宽和身高,利用这些身材数据来准确计算出与乘客向匹配的座椅形变位置调节的目标档位,然后将座椅的腰部支撑的形变位置调节至该目标档位对应的位置,省却了乘客上车后需要自己反复调节座椅位置来找到合适坐姿的麻烦,实现了座椅形变位置的智能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3中的身材识别模块301具体被配置为基于安装在座椅的坐垫下的称重传感器,获取乘客的体重;基于安装在座椅的靠背上的压力传感器,获取乘客的肩宽;基于安装在座椅正前方的摄像头,获取乘客的身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3中的身材识别模块301具体被配置为利用安装在座椅正前方的摄像头采集乘客在座椅上的人物图像;利用图像识别算法对人物图像进行识别,得到乘客的双眼高度;基于乘客的双眼高度和座椅的尺寸,确定乘客的身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3中的档位确定模块302被具体配置为基于乘客的身高与体重,确定档位调节范围,其中,身高与体重预先与档位调节范围一一对应,并且档位调节范围包括至少两个档位;基于乘客的肩宽,确定档位调节范围中的其中一个档位为目标档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3中座椅调节模块303被具体配置为将乘客所在座椅上的两个夹持凸起之间的间距调节至腰部支撑在目标档位下两个夹持凸起的形变位置对应的间距位置,其中,座椅的腰部支撑包括两个夹持凸起,该两个夹持凸起设置于座椅的靠背与坐垫交接的位置,腰部支撑的形变位置为两个夹持凸起的间距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3中座椅调节模块303用于获取座椅的当前档位;判断座椅的当前档位与目标档位是否相同;若不同,计算座椅上两个夹持凸起从当前档位对应的间距位置调节至目标档位对应的间距位置的调节方向与位移调节量;控制两个夹持凸起按调节方向与位移调节量进行移动,使座椅的腰部支撑处于目标档位对应的形变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3中座椅调节模块303还用于在判断座椅的当前档位与目标档位是否相同之后,若相同,监测座椅上乘客的身材数据是否发生变化;当座椅上乘客的身材数据发生变化时,重新执行汽车座椅形变控制方法。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请参见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同时结合图2来说,该汽车至少包括座椅2和座椅控制器4。其中,座椅2具有靠背21、坐垫22和腰部支撑23,腰部支撑23包括两个夹持凸起231、232,该两个夹持凸起231、232设置于座椅2的靠背21与坐垫22交接的位置,并且两个夹持凸起231、232之间的间距可调。座椅控制器4与腰部支撑23连接并能够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对座椅2的腰部支撑23进行自动控制。
继续参见图4,汽车中还包括:压力传感器41、称重传感器42、摄像头43和座舱域控制器44。具体地,压力传感器41设于座椅的靠背,用于采集座椅上乘客的肩宽;称重传感器42设于座椅的下方,用于采集座椅上乘客的体重;摄像头43设于座椅的正前方,用于采集座椅上乘客的双眼高度;座舱域控制器44与摄像头43连接并能够基于乘客的双眼高度和座椅的尺寸计算得到乘客的身高;座椅控制器分别与压力传感器41、称重传感器42和座舱域控制器44连接。这里的座舱域控制器44可以设置在汽车的中空台内或汽车的主机附近,而座椅控制器则可以安装在座椅下方,这里使得各个控制部件的安装位置更合理。
具体地,请参见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控制器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座椅控制器5包括:处理器501、存储器502以及存储在该存储器502中并且可在处理器5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503。处理器501执行计算机程序503时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或者,处理器501执行计算机程序503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的功能。
座椅控制器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501和存储器50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仅仅是座椅控制器的示例,并不构成对座椅控制器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
处理器5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
存储器502可以是座椅控制器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座椅控制器的硬盘或内存。存储器502也可以是座椅控制器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座椅控制器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Card)等。存储器502还可以既包括座椅控制器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50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座椅控制器所需的其它程序和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计算机程序可以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座椅形变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座椅上乘客的身材数据,所述身材数据包括体重、肩宽和身高;
基于所述身材数据,确定调节座椅形变位置的目标档位;
将所述乘客所在座椅的腰部支撑调整为所述目标档位对应的形变位置,其中,所述座椅的腰部支撑具有多个形变位置,每个档位与其中一个形变位置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座椅上乘客的身材数据,包括:
基于安装在座椅的坐垫下的称重传感器,获取乘客的体重;
基于安装在座椅的靠背上的压力传感器,获取乘客的肩宽;
基于安装在座椅正前方的摄像头,获取乘客的身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安装在座椅正前方的摄像头,获取乘客的身高,包括:
利用安装在座椅正前方的摄像头采集乘客在座椅上的人物图像;
利用图像识别算法对人物图像进行识别,得到乘客的双眼高度;
基于乘客的双眼高度和座椅的尺寸,确定乘客的身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身材数据,确定调节座椅形变位置的目标档位,包括:
基于乘客的身高与体重,确定档位调节范围,其中,身高与体重预先与档位调节范围一一对应,并且所述档位调节范围包括至少两个档位;
基于乘客的肩宽,确定所述档位调节范围中的其中一个档位为目标档位。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乘客所在座椅的腰部支撑调整为所述目标档位对应的形变位置,包括:
将乘客所在座椅上的两个夹持凸起之间的间距调节至腰部支撑在目标档位下两个夹持凸起的形变位置对应的间距位置,其中,所述座椅的腰部支撑包括两个夹持凸起,该两个夹持凸起设置于座椅的靠背与坐垫交接的位置,腰部支撑的形变位置为两个夹持凸起的间距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乘客所在座椅上的两个夹持凸起之间的间距调节至腰部支撑在目标档位下两个夹持凸起的形变位置对应的间距位置,包括:
获取座椅的当前档位;
判断座椅的当前档位与目标档位是否相同;
若不同,计算座椅上两个夹持凸起从当前档位对应的间距位置调节至目标档位对应的间距位置的调节方向与位移调节量;
控制两个夹持凸起按所述调节方向与位移调节量进行移动,使座椅的腰部支撑处于目标档位对应的形变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座椅的当前档位与目标档位是否相同之后,还包括:
若相同,监测座椅上乘客的身材数据是否发生变化;
当座椅上乘客的身材数据发生变化时,重新执行所述汽车座椅形变控制方法。
8.一种汽车座椅形变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身材识别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座椅上乘客的身材数据,所述身材数据包括体重、肩宽和身高;
档位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身材数据,确定调节座椅形变位置的目标档位;
座椅调节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乘客所在座椅的腰部支撑调整为所述目标档位对应的形变位置,其中,所述座椅的腰部支撑具有多个形变位置,每个档位与其中一个形变位置对应。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座椅,具有靠背、坐垫和腰部支撑,腰部支撑包括两个夹持凸起,该两个夹持凸起设置于座椅的靠背与坐垫交接的位置,并且两个夹持凸起之间的间距可调;
座椅控制器,与腰部支撑连接并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对座椅的腰部支撑进行自动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力传感器,设于座椅的靠背,用于采集座椅上乘客的肩宽;
称重传感器,设于座椅的下方,用于采集座椅上乘客的体重;
摄像头,设于座椅的正前方,用于采集座椅上乘客的双眼高度;
座舱域控制器,与摄像头连接并能够基于乘客的双眼高度和座椅的尺寸计算得到乘客的身高;
所述座椅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和座舱域控制器连接。
CN202310383454.0A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汽车座椅形变控制方法、装置和汽车 Pending CN1165879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83454.0A CN116587934A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汽车座椅形变控制方法、装置和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83454.0A CN116587934A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汽车座椅形变控制方法、装置和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87934A true CN116587934A (zh) 2023-08-15

Family

ID=87603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83454.0A Pending CN116587934A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汽车座椅形变控制方法、装置和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8793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51950B (zh) 乘员分类保护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112505B2 (en) Occupant profiling system
JP2004522932A (ja) 車両内の物体の存在及び姿勢を識別するシステムを開発する方法
US2017014462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webbing payout
US10918337B2 (en) Vehicle seat with integrated sensors
CN113665440A (zh) 一种自适应式乘坐空间调节系统及调节方法
US10977507B2 (en) Driver monito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11737685B2 (en) Posture identifying device, posture identifying system, and posture identifying method
CN1341206A (zh) 用于检测座椅乘坐者重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14572068A (zh) 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电动座椅调节方法、装置及车辆
CN110271506A (zh) 用于自动调节车辆座椅的方法和装置
CN109490834A (zh) 一种声源定位方法、声源定位装置及车辆
US11983952B2 (en) Physique determination apparatus and physique determination method
CN116587934A (zh) 一种汽车座椅形变控制方法、装置和汽车
US1045878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direction of face of driver in vehicle
US6808200B2 (en) Method for occupant classification in a motor vehicle
WO2021206887A1 (en) Occupant clothing predicter for thermal effector control
EP3650267B1 (en)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le, system,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044045B (zh) 一种智能座舱内座椅自适应调整方法
CN212219997U (zh) 一种汽车座椅头枕高度及温度自动调整装置
CN112937380B (zh) 一种车辆座椅的调节方法、装置和车辆
US20230113821A1 (en) Seat adjustment
CN117507958A (zh) 座椅调节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07449612B (zh) 确定座椅的座椅单元的至少一个负荷特性的方法和系统
Mang et al. A comparison of anti-whiplash seats during low/moderate speed rear-end collis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