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70140A - 一种内外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外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70140A
CN116570140A CN202310808213.6A CN202310808213A CN116570140A CN 116570140 A CN116570140 A CN 116570140A CN 202310808213 A CN202310808213 A CN 202310808213A CN 116570140 A CN116570140 A CN 1165701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main
groove
sliding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0821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小健
李晔
刘春林
曾东
张枝英
韩佳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wei Guangd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wei Guangd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wei Guangd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wei Guangd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0821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701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70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701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H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 A47H1/00Curtain suspension devices
    • A47H1/04Curtain r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H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 A47H1/00Curtain suspension devices
    • A47H1/10Means for mounting curtain rods or rails
    • A47H1/104Means for mounting curtain rods or rails for mounting curtain rai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Drawers Of Furni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外轨结构,所述内外轨结构包括主轨、副轨、安装码和底座;主轨和副轨均呈框状,且副轨至少端部插接在主轨内,相应地,主轨与副轨组成轨道;安装码滑动设置在底座上并能够沿底座滑动;当主轨或副轨设置在底座上时,安装码与主轨邻近的一侧相互抵接,安装码与主轨远离的一侧抵接于底座,以使安装码与主轨被固定在底座上。通过滑动的安装码实现轨道的连接和固定,安装码往复滑动并调节与轨道的距离,进而实现固定或松开轨道,相比较于现有技术,大大降低了轨道拆装的难度,工序也更简单,有效缩短了拆装时间。同时,轨道包括主轨和副轨,主轨和副轨均能够通过安装码实现与底座的连接,通用性好,提高了所述内外轨结构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内外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窗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外轨结构。
背景技术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电动窗帘是智能家居中的一种,电动窗帘包括滑道,现有技术中滑道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与支座等部件相连,后改为螺纹连接。螺纹连接实现了可拆卸连接,但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螺栓个数较多,拆装繁琐,安装及维护时耗费时间,此外,电动窗帘靠墙面安装,朝向墙面一侧的螺栓将会由于空间不足而更难以拆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外轨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外轨结构,包括主轨、副轨、安装码和底座;
主轨和副轨均呈框状,且副轨至少端部插接在主轨内,相应地,主轨与副轨组成轨道;安装码滑动设置在底座上并能够沿底座滑动;
当主轨或副轨设置在底座上时,安装码与主轨邻近的一侧相互抵接,安装码与主轨远离的一侧抵接于底座,以使安装码与主轨被固定在底座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底座包括基板和侧板,其中,侧板设有两个并分别固定在基板相对侧两侧边上,基板和侧板围成安装槽,相应地,安装码滑动设置在安装槽上;
基板上设有适配于安装码的限位柱;侧板上设有内凹的副安装槽,副安装槽与安装槽连通,相应地,主轨或副轨能够插接至副安装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基板上设有若干个减重孔,且基板远离安装码的一端设有连接板,连接板固定在基板上并连接相邻的两个侧板;
侧板的顶部设有向内弯折的折板,相应地,安装码上设有适配于折板的第一卡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安装码朝向主轨或副轨的一侧设有卡接结构,卡接结构包括卡条、第二卡槽和抵接弹簧,卡条设有若干个并间隔设置,相邻卡条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第二卡槽,抵接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安装码,抵接弹簧另一端向外延伸。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安装码背向主轨或副轨的一侧设有推动条,推动条固定在安装码的顶面上;安装码的顶面上设有内凹的副减重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主轨上设有第一槽体,副轨上设有第二槽体,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相互连通并组成滑动槽;主轨上设有适配于滑动件的第一滑动结构,副轨上设有适配于滑动件的第二滑动结构,且第一滑动结构和第二滑动结构相互错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主轨包括第一底板,第一底板上设有所述第一槽体,第一槽体具有相对的两侧边,两侧边均设有向上延伸至主轨内的滑条;第一底板的底面构造为能够接触滑动件的抵接面;相应地,两个滑条和抵接面组成所述第一滑动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主轨包括呈凹字型的第一主体部,第一主体部的开口端连接第一底板,且第一主体部通过第一槽体连通外界;
第一主体部相对第一底板的一侧设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位于主体部内侧的连接槽和位于主体部外侧的连接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副轨包括第二底板,第二底板上设有所述第二槽体,第二槽体具有相对的两侧边,每个侧边抵接于相邻的滑条;第二底板具有相对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第二底板至少端部的外表面抵接于第一底板,内表面上设有两个限位条,两个限位条以第二槽体为中心对称设置,两个限位条之间形成适配于滑动件的滑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副轨包括呈凹字型的第二主体部,第二主体部的开口端连接第二底板,且第二主体部通过第二槽体连通外界;
第二主体部相对第二底板的一侧设有副连接结构,副连接结构包括位于第二主体部内侧的抵接座和位于第二主体部外侧的支脚,相应地,抵接座和滑槽组成所述第二滑动结构,支脚能够抵接于主轨。
有益效果:
通过滑动的安装码实现轨道的连接和固定,安装码往复滑动并调节与轨道的距离,进而实现固定或松开轨道,相比较于现有技术,大大降低了轨道拆装的难度,工序也更简单,有效缩短了拆装时间。同时,轨道包括主轨和副轨,主轨和副轨均能够通过安装码实现与底座的连接,通用性好,提高了所述内外轨结构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内外轨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安装码和底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装有吊轮时,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主轨;101、第一底板;102、第一槽体;103、滑条;104、第一主体部;105、连接槽;106、连接座;200、副轨;201、第二底板;202、第二槽体;203、限位条;204、滑槽;205、抵接座;206、支脚;300、安装码;310、卡接结构;301、卡条;302、第二卡槽;303、抵接弹簧;304、推动条;305、副减重孔;400、底座;401、基板;402、侧板;403、安装槽;404、限位柱;405、副安装槽;406、减重孔;407、连接板;408、折板;500、滑动件;5、吊轮;51、滑动座;52、吊轮本体;501、第三主体部;502、第一滑动板;503、第二滑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对本发明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关于附图结构的描述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内外轨结构,包括主轨100、副轨200、安装码300和底座400;
主轨100和副轨200均呈框状,且副轨200至少端部插接在主轨100内,相应地,主轨100与副轨200组成轨道;安装码300滑动设置在底座400上并能够沿底座400滑动;
当主轨100或副轨200设置在底座400上时,安装码300与主轨100邻近的一侧相互抵接,安装码300与主轨100远离的一侧抵接于底座400,以使安装码300与主轨100被固定在底座400上。
所述内外轨结构中,通过滑动的安装码300实现轨道的连接和固定,安装码300往复滑动并调节与轨道的距离,进而实现固定或松开轨道,相比较于现有技术,大大降低了轨道拆装的难度,工序也更简单,有效缩短了拆装时间。同时,轨道包括主轨100和副轨200,主轨100和副轨200均能够通过安装码300实现与底座400的连接,通用性好,提高了所述内外轨结构的实用性。
安装时,主轨100连接副轨200,主轨100和副轨200中的一者放置在底座400上,以主轨100为例进行说明,主轨100放置前可以提前挪动安装码300,以提高放置的便捷性;放置完成后,再挪动安装码300并使得安装码300抵紧主轨100,同时,安装码300和底座400相配合并夹紧主轨100,进而将主轨100固定在底座400上。
反之,拆卸时,挪动安装码300并使得安装码300远离主轨100,安装码300脱离主轨100,则主轨100自由度恢复并能够移动。拆卸后,方便进行后续操作。操作完成后,再次进行安装即可。
同理,副轨200的结构与主轨100类似,则二者连接底座400的原理是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此,对操作者而言,拆装所述内外轨结构时,仅需往复挪动安装码300即可,操作简单易掌握,所需的时间大大缩减,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400包括基板401和侧板402,其中,侧板402设有两个并分别固定在基板401相对侧两侧边上,基板401和侧板402围成安装槽403,相应地,安装码300滑动设置在安装槽403上;
基板401上设有适配于安装码300的限位柱404;侧板402上设有内凹的副安装槽405,副安装槽405与安装槽403连通,相应地,主轨100或副轨200能够插接至副安装槽405内。
基于上述设计方案,基板401与侧板402形成安装槽403,进而限定和导引安装码300的滑动方向。限位柱404用于限制安装码300滑动的范围,以保证安装码300提供足够的夹紧力。副安装槽405为轨道的安装提供空间,同时也使得轨道的部分和安装码300的部分相对,进而能够在安装码300滑动后形成抵接关系,最终达到夹紧轨道的目的。
安装时,操作者放置轨道后,沿安装槽403滑动安装码300即可。拆卸时,操作滑动安装码300后,拆下轨道即可。
同时,在适配于主轨100和副轨200形状的基础上,副安装槽405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形状,本发明对此并不作任何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板401上设有若干个减重孔406,且基板401远离安装码300的一端设有连接板407,连接板407固定在基板401上并连接相邻的两个侧板402。基于上述设计方案,通过减重孔406降低底座400的重量,以使底座400轻便易携带。通过连接板407加强连接,以提高底座400的结构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侧板402的顶部设有向内弯折的折板408,相应地,安装码300上设有适配于折板408的第一卡槽。基于上述设计方案,折板408起到限位作用,以避免安装码300脱离安装槽403。同时,通过限位柱404和折板408相互配合来限制安装码300的自由度,使得安装码300仅能够沿安装槽403往复滑动,以确保安装码300沿设计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码300朝向主轨100或副轨200的一侧设有卡接结构310,卡接结构310包括卡条301、第二卡槽302和抵接弹簧303,卡条301设有若干个并间隔设置,相邻卡条301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第二卡槽302,抵接弹簧303一端固定连接安装码300,抵接弹簧303另一端向外延伸。
基于上述设计方案,卡接结构310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一为卡条301和第二卡槽302,二者相互配合以实现安装码300与轨道的连接,具体来说,卡条301能够插接至轨道上,轨道的外凸部分也能插接至第二卡槽302内。其二为抵接弹簧303,抵接弹簧303通过变形提供弹性力,配合于限位柱404的限位,以使弹性力作用于轨道,进而使安装码300抵接轨道。
可选地,如图2所示,考虑到安装码300的体积较小,故卡条301设有两个,两个卡条301之间设有一个第二卡槽302。进一步,当安装码300的体积较大时,也可以适当增加卡条301的数量,进而也增加第二卡槽302的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码300背向主轨100或副轨200的一侧设有推动条304,推动条304固定在安装码300的顶面上;安装码300的顶面上设有内凹的副减重孔305。基于上述设计方案,推动条304供操作者握持,以便推拉安装码300。且容易理解的,推动条304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形状。
对于副减重孔305,副减重孔305既可以减轻安装码300的重量,也套接在限位柱404上,当安装码300滑动至副减重孔305与限位柱404抵接时,即说明安装码300滑动至极限位置,在限位安装码300滑动范围的基础上,为安装码300通过抵接弹簧303抵压轨道提供了先决条件。
实施例2:
如图1-图4所示,主轨100上设有第一槽体102,副轨200上设有第二槽体202,第一槽体102与第二槽体202相互连通并组成滑动槽;主轨100上设有适配于滑动件500的第一滑动结构,副轨200上设有适配于滑动件500的第二滑动结构,且第一滑动结构和第二滑动结构相互错位。
主轨100上设有第一滑动结构,第一滑动结构与滑动件500具有多个接触点,以保证滑动件500平稳滑动;同理,副轨200上设有第二滑动结构,第二滑动结构与滑动件500具有多个接触点,以保证滑动件500平稳滑动。
长期使用时,副轨200端部插接于主轨100内,主轨100与副轨200之间的接驳点相对稳定。现有技术中,主轨100与副轨200抵接并固定连接,长期使用后将出现错位,滑过接驳点的难度增大,卡顿和阻滞也更为明显。
对于主轨100与副轨200之间的接驳点,副轨200至少端部插接在主轨100内以实现连接,且第一滑动结构和第二滑动结构相互错位,一方面避免二者相互干扰,另一方面也使得副轨200的端部至少部分能够插接至主轨100内。基于此,以使主轨100和副轨200至少接驳点附近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滑动件500能够相对顺滑地在第一滑动结构与第二滑动结构之间实现切换,减少滑动件500滑过接驳点时的卡顿和阻滞。
容易理解的,滑动件500包括但不限于吊轮5和滑车。
在本实施例中,主轨100包括第一底板101,第一底板101上设有所述第一槽体102,第一槽体102具有相对的两侧边,两侧边均设有向上延伸至主轨100内的滑条103;第一底板101的底面构造为能够接触滑动件500的抵接面;相应地,两个滑条103和抵接面组成所述第一滑动结构。
基于上述设计方案,利用第一槽体102连通内外,以便于滑动件500插接至主轨100上,实现滑动件500与主轨100的连接。第一槽体102上设有滑条103,对于滑动件500接触主轨100的部分,其上部被滑条103托住,其下部能够抵接于抵接面。基于此,滑条103导引滑动件500的滑动,并有效减小了接触面积,降低了滑动阻力,辅以抵接面增加接触面积,使得滑动件500平稳滑行。
在本实施例中,主轨100包括呈凹字型的第一主体部104,第一主体部104的开口端连接第一底板101,且第一主体部104通过第一槽体102连通外界;
第一主体部104相对第一底板101的一侧设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位于主体部内侧的连接槽105和位于主体部外侧的连接座106。
基于上述设计方案,第一主体部104内具有一定空间,既可以用于容纳滑动件500,又可以用于安装副轨200。且考虑到主轨100与其余部件的连接,主轨100上还设有连接结构,其中,连接槽105用于连接副轨200,以提高主轨100与副轨200连接的牢靠性,连接座106用于主轨100的连接与固定,以使轨道与电动窗帘中的其他部件相连。
同时,当主轨100连接底座400时,即第一主体部104插接至副安装槽405内,连接座106设有一个或两个,具体来说,当连接座106设有一个时,连接座106朝向轨道;当连接座106设有两个时,其中一个连接座106朝向轨道,另一个连接座106朝向副安装槽405。
如图3所示,连接座106构造为钩状结构,则连接座106上既有适配于卡条301的凹槽结构,又有适配于第二卡槽302的外凸部分。相应地,当连接座106设有两个时,副安装槽405上设有适配于连接座106的第三卡槽。
在本实施例中,副轨200包括第二底板201,第二底板201上设有所述第二槽体202,第二槽体202具有相对的两侧边,每个侧边抵接于相邻的滑条103;第二底板201具有相对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第二底板201至少端部的外表面抵接于第一底板101,内表面上设有两个限位条203,两个限位条203以第二槽体202为中心对称设置,两个限位条203之间形成适配于滑动件500的滑槽204。
基于上述设计方案,通过限位条203形成限位槽,通过限位条203承托滑动件500,并导引滑动件500沿限位槽滑动,即限位槽的作用与所述的滑条103一致。此外,限位条203也有效规范了滑动件500的移动方向,减少了额外的扰动,减少了滑动件500滑动过程中的卡顿。
在本实施例中,副轨200包括呈凹字型的第二主体部,第二主体部的开口端连接第二底板201,且第二主体部通过第二槽体202连通外界;
第二主体部相对第二底板201的一侧设有副连接结构,副连接结构包括位于第二主体部内侧的抵接座205和位于第二主体部外侧的支脚206,相应地,抵接座205和滑槽204组成所述第二滑动结构,支脚206能够抵接于主轨100。
基于上述设计方案,副轨200的大体结构与主轨100一致,则如图4所示,第二主体部的形状与第一主体部104类似,二者均呈凹字型。同时,考虑到第二主体部既需要连接滑动件500,又需要连接主轨100,故副连接结构包括抵接座205和支脚206。
其中,抵接座205能够与滑动件500抵接,配合于限位槽,有效限制滑动件500的自由度,以减少滑动件500额外的扰动;如图4所示,支脚206能够插接并卡接于连接槽105内,以使主轨100和副轨200固定连接。
同时,当副轨200连接底座400时,即第二主体部插接至副安装槽405内,支脚206设有一个或两个,具体来说,当支脚206设有一个时,支脚206朝向轨道;当支脚206设有两个时,其中一个支脚206朝向轨道,另一个支脚206朝向副安装槽405。
如图3所示,支脚206构造为钩状结构,则支脚206上既有适配于卡条301的凹槽结构,又有适配于第二卡槽302的外凸部分。相应地,当支脚206设有两个时,副安装槽405上设有适配于支脚206的第四卡槽。
进一步,考虑到底座400能够用于连接主轨100或副轨200,则连接座106与支脚206构造为相同的形状,则第三卡槽和第四卡槽构造为相同的形状,以提高通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件500包括吊轮5,吊轮5包括滑动座51和吊轮本体52,滑动座51的上部滑动设置在滑动槽内,滑动座51的下部延伸至主轨100或副轨200外并与吊轮本体52相连。
基于上述设计方案,吊轮5的上部位于滑动槽内,并分别抵接于第一滑动结构或第二滑动结构,进而沿滑动槽滑动;吊轮5的下部位于滑动槽外,以便于连接窗帘等部件。
如图3所示,滑动座51包括第三主体部501、第一滑动板502和第二滑动板503,第三主体部501插接至滑动槽内,且第三主体部501的端部能够抵接副轨200,第一滑动板502和第二滑动板503间隔设置在第三主体部501上,且第一滑动板502与第二滑动板503之间形成适配于第一滑动结构和第二滑动结构的夹持槽。
基于上述设计方案,当吊轮5连接滑动槽时,如图3所示,第一滑动板502位于主轨100或副轨200内,第一滑动板502的底面抵接于滑条103或第二底板201,第一滑动板502的侧面抵接于限位条203;第二滑动板503位于主轨100和副轨200外,当吊轮5位于主轨100上时,第二滑动板503抵接于抵接面,当吊轮5位于副轨200上时,第二滑动板503与第二底板201的底面间隔;同时,第三主体部501的上端抵接于抵接座205。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内外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轨(100)、副轨(200)、安装码(300)和底座(400);
主轨(100)和副轨(200)均呈框状,且副轨(200)至少端部插接在主轨(100)内,相应地,主轨(100)与副轨(200)组成轨道;安装码(300)滑动设置在底座(400)上并能够沿底座(400)滑动;
当主轨(100)或副轨(200)设置在底座(400)上时,安装码(300)与主轨(100)邻近的一侧相互抵接,安装码(300)与主轨(100)远离的一侧抵接于底座(400),以使安装码(300)与主轨(100)被固定在底座(40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轨结构,其特征在于,底座(400)包括基板(401)和侧板(402),其中,侧板(402)设有两个并分别固定在基板(401)相对侧两侧边上,基板(401)和侧板(402)围成安装槽(403),相应地,安装码(300)滑动设置在安装槽(403)上;
基板(401)上设有适配于安装码(300)的限位柱(404);侧板(402)上设有内凹的副安装槽(405),副安装槽(405)与安装槽(403)连通,相应地,主轨(100)或副轨(200)能够插接至副安装槽(405)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外轨结构,其特征在于,基板(401)上设有若干个减重孔(406),且基板(401)远离安装码(300)的一端设有连接板(407),连接板(407)固定在基板(401)上并连接相邻的两个侧板(402);
侧板(402)的顶部设有向内弯折的折板(408),相应地,安装码(300)上设有适配于折板(408)的第一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轨结构,其特征在于,安装码(300)朝向主轨(100)或副轨(200)的一侧设有卡接结构(310),卡接结构(310)包括卡条(301)、第二卡槽(302)和抵接弹簧(303),卡条(301)设有若干个并间隔设置,相邻卡条(301)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第二卡槽(302),抵接弹簧(303)一端固定连接安装码(300),抵接弹簧(303)另一端向外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外轨结构,其特征在于,安装码(300)背向主轨(100)或副轨(200)的一侧设有推动条(304),推动条(304)固定在安装码(300)的顶面上;安装码(300)的顶面上设有内凹的副减重孔(30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轨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轨(100)上设有第一槽体(102),副轨(200)上设有第二槽体(202),第一槽体(102)与第二槽体(202)相互连通并组成滑动槽;主轨(100)上设有适配于滑动件(500)的第一滑动结构,副轨(200)上设有适配于滑动件(500)的第二滑动结构,且第一滑动结构和第二滑动结构相互错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外轨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轨(100)包括第一底板(101),第一底板(101)上设有所述第一槽体(102),第一槽体(102)具有相对的两侧边,两侧边均设有向上延伸至主轨(100)内的滑条(103);第一底板(101)的底面构造为能够接触滑动件(500)的抵接面;相应地,两个滑条(103)和抵接面组成所述第一滑动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外轨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轨(100)包括呈凹字型的第一主体部(104),第一主体部(104)的开口端连接第一底板(101),且第一主体部(104)通过第一槽体(102)连通外界;
第一主体部(104)相对第一底板(101)的一侧设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位于主体部内侧的连接槽(105)和位于主体部外侧的连接座(106)。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内外轨结构,其特征在于,副轨(200)包括第二底板(201),第二底板(201)上设有所述第二槽体(202),第二槽体(202)具有相对的两侧边,每个侧边抵接于相邻的滑条(103);第二底板(201)具有相对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第二底板(201)至少端部的外表面抵接于第一底板(101),内表面上设有两个限位条(203),两个限位条(203)以第二槽体(202)为中心对称设置,两个限位条(203)之间形成适配于滑动件(500)的滑槽(20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外轨结构,其特征在于,副轨(200)包括呈凹字型的第二主体部,第二主体部的开口端连接第二底板(201),且第二主体部通过第二槽体(202)连通外界;
第二主体部相对第二底板(201)的一侧设有副连接结构,副连接结构包括位于第二主体部内侧的抵接座(205)和位于第二主体部外侧的支脚(206),相应地,抵接座(205)和滑槽(204)组成所述第二滑动结构,支脚(206)能够抵接于主轨(100)。
CN202310808213.6A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内外轨结构 Pending CN1165701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08213.6A CN116570140A (zh)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内外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08213.6A CN116570140A (zh)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内外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70140A true CN116570140A (zh) 2023-08-11

Family

ID=87545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08213.6A Pending CN116570140A (zh)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内外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7014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03589B2 (en) Conductor rail support
CN112477685B (zh) 一种换电系统
CN116570140A (zh) 一种内外轨结构
CN112455280A (zh) 一种电动汽车换电充电系统
CN214083941U (zh) 一种电动汽车换电充电系统
CN106480672B (zh) 一种具有移动功能的悬挂式晾衣架及其安装方法
CN210366460U (zh) 无机房电梯锁梯装置
CN210084253U (zh) 一种单轨输送垂直对接装置
CN210947275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墙板
CN108193976B (zh) 一种易于安装的推窗防坠落装置
CN217471696U (zh) 一种兼容多种窗帘轨道的安装码
CN220236600U (zh) 一种接驳滑道
CN216291750U (zh) 一种自调整嵌入式电源模块组件
CN217000207U (zh) 与埋件相连接防止内部腐蚀的箱型构件节点
CN220291913U (zh) 一种用于光伏系统的安装结构和一种光伏系统
CN214402290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环保装配式建筑
CN219175754U (zh) 一种装配式门窗安装辅助组件
CN216067387U (zh) 一种便于对接组装托盘的工具车
CN108988157B (zh) 开关柜柜体、开关柜及其互感器安装结构
KR20070006272A (ko) 이동통신 전주의 작업대 인출 장치
CN220950722U (zh) 一种低摩擦的导轨压板结构
CN214478698U (zh) 多功能配电柜
CN214052379U (zh) 一种简易型管道加工支撑配合组件
CN219612334U (zh) 一种滑轨安装结构
CN219602076U (zh) 装载固定装置及转运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