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68643A - 玻璃成形装置 - Google Patents

玻璃成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68643A
CN116568643A CN202180072741.9A CN202180072741A CN116568643A CN 116568643 A CN116568643 A CN 116568643A CN 202180072741 A CN202180072741 A CN 202180072741A CN 116568643 A CN116568643 A CN 1165686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ce
forming apparatus
pressing
arm member
molded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727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村道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5686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686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17/064Forming glass sheets by the overflow downdraw fusion process; Isopipes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03B17/068Means for providing the drawing force, e.g. traction or draw roll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ress-Shaping Or Shaping Using Conveyers (AREA)
  • Furnace Housings, Linings, Walls, And Ceil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玻璃成形装置(1),具备:成形体(4),其利用溢流下拉法从熔融玻璃(2)成形玻璃带(3);支承砖(6、7),其从下方支承成形体(4)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并且从侧方按压成形体(4);按压装置(8),其将支承砖(6)向成形体(4)侧按压;以及成形炉(9),其将成形体(4)收容于内部,按压装置(8)具有使施加于力点(P1)的力放大而作用于作用点(P2)的杠杆机构(11)以及成为施加于力点(P1)的力的产生源的气缸(12),并成为利用作用于作用点(P2)的力来按压支承砖(6)的结构。

Description

玻璃成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成形装置。
背景技术
如公知的那样,作为用于制造玻璃板的方法之一,存在溢流下拉法。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能够执行溢流下拉法的制造设备的一例。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制造设备具备:楔状形状的成形体,其从熔融玻璃成形玻璃带(在该文献中为片玻璃板SG);一对支承砖(在该文献中为第一支承构件410以及第二支承构件420),它们在从成形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夹着该成形体的状态下支承该成形体;以及按压装置(在该文献中为加压装置422),其将一对支承砖中的一方向成形体侧按压。
在上述的制造设备中,伴随着按压装置按压支承砖,长度方向的压缩应力作用于成形体。由此,抑制因成形体的自重、熔融玻璃的重量等而引起的成形体的蠕变变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132309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产品玻璃板的大型化正在推进,伴随于此成形体也在发展成大型化。因此,为了抑制成形体的蠕变变形,要求能够以更大的力按压支承砖的制造设备,但现状是由于按压装置的输出不足而无法充分地应对这种要求。
鉴于上述情况而应该解决的技术课题是提供即使在成形体为大型的情况下也能够应对蠕变变形的抑制的制造设备。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用于解决上述的课题的玻璃成形装置,具备:成形体,其利用溢流下拉法从熔融玻璃成形玻璃带;支承砖,其从下方支承成形体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并且从侧方按压成形体;按压装置,其将支承砖向成形体侧按压;以及成形炉,其将成形体收容于内部,所述玻璃成形装置的特征在于,按压装置具有使施加于力点的力放大而作用于作用点的杠杆机构以及施加于力点的力的产生源,按压装置构成为利用作用于作用点的力来按压支承砖。
在本玻璃成形装置中,将支承砖向成形体侧按压的按压装置具有使施加于力点的力放大而作用于作用点的杠杆机构以及施加于力点的力的产生源,利用作用于作用点的力来按压支承砖。由此,在成形体为大型的情况下,即使需要为了蠕变变形的抑制而使较大的力作用于作用点,为此应该施加于力点的力与杠杆机构放大的量相应地较小即可。因而,该应该施加的力的产生源的输出(例如致动豁的输出)也较小即可。其结果是,即使在成形体为大型的情况下,也能够应对蠕变变形的抑制。
上述的结构中,优选的是,在成形炉形成有使炉的内外连续的开口部,杠杆机构具备:臂构件,其具有受压部以及按压部,所述受压部是接受从力的产生源施加的力且与力点对应的部位,所述按压部是按压支承砖且与作用点对应的部位;以及保持构件,其在允许以支点为中心的臂构件的摆动的状态下保持臂构件,力的产生源以及保持构件配置于成形炉之外,支承砖或者臂构件以通过开口部而跨成形炉的内外的方式配置。
如此一来,力的产生源以及保持构件这两者配置于成形炉之外,因此能够避免产生两者在热量的作用下破损那样的情况。
上述的结构中,优选的是,力的产生源、臂构件以及保持构件能够与成形炉一体地移动。
如此一来,在能够维持按压着支承砖的状态的同时,使成形炉移动。因此,能够容易进行操作中的成形炉的位置调整。
上述的结构中,优选的是,以在成形炉的外表面与受压部的彼此间配置力的产生源的方式在受压部固定力的产生源,所述玻璃成形装置构成为伴随着力的产生源的输出部按压成形炉的外表面,而利用该按压的反作用力对受压部作用力。
如此一来,伴随着力的产生源的输出部按压成形炉的外表面,而利用该按压的反作用力对臂构件的受压部作用力,受压部受到的力在被杠杆机构放大之后成为按压支承砖的力(臂构件的按压部按压支承砖的力)。而且,在本结构中,在臂构件的受压部固定力的产生源,因此例如不需要将力的产生源安装于成形炉,能够使设备的结构简单。
上述的结构中,优选的是,臂构件的受压部配置于比按压部靠上方的位置,力的产生源的重心位于以支点为基准而与成形炉的外表面相反的一侧。
如此一来,能够将力的产生源的自重有效地利用于按压支承砖。即,(1)臂构件的受压部配置于比按压部靠上方的位置、(2)力的产生源的重心位于以支点为基准而与成形炉的外表面相反的一侧,因此能够利用由力的产生源的自重产生的绕支点的力的力矩来按压支承砖。
上述的结构中,优选的是,按压部能够绕与臂构件的摆动的中心轴平行地延伸的轴旋转。
如此一来,按压部能够绕与臂构件的摆动的中心轴平行地延伸的轴旋转,因此伴随着臂构件的摆动而按压部摆动,能够适宜地维持按压部与支承砖的接触状态。
上述的结构中,优选的是,力的产生源配置于比支承砖靠上方的位置。
通常在支承砖的下方配置用于从表背两侧夹持从成形体流下的玻璃带的辊、其周边设备。因此,在将力的产生源配置于比支承砖靠下方的位置的情况下容易与辊、周边设备干涉,因此存在为了干涉的避免而导致设备的结构变得繁琐的风险。然而,若将力的产生源配置于比支承砖靠上方的位置,则能够可靠地排除上述那样的风险。
上述的结构中,优选的是,支承砖配置于成形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这两方,按压装置构成为仅按压两方的支承砖中的一方的支承砖,两方的支承砖中的另一方的支承砖不能相对于成形炉移动。
如此一来,按压装置是仅按压两方的支承砖中的一方的支承砖的结构,因此能够进一步使设备的结构简单。
上述的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玻璃成形装置具备从成形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向该成形体供给熔融玻璃的供给管,按压装置在成形体的长度方向上配置于与供给管相反的一侧。
如此一来,按压装置在成形体的长度方向上配置于与供给管相反的一侧,因此能够避免在来自供给管的热量的作用下按压装置损伤而寿命短命化的情况。另外,在将按压装置与供给管在成形体的长度方向上配置于相同侧的情况下,存在设备的结构变得繁琐的风险,但通过配置于相反侧,能够可靠地排除这种风险。而且,在本结构中,从与上述这两方的支承砖中的不能相对于成形炉移动的另一方的支承砖相同的一侧(在成形体的长度方向上相同的一侧)通过供给管向成形体供给熔融玻璃。因此,能够防止产生在成形体与供给管之间产生间隙且熔融玻璃漏出那样的情况。
上述的结构中,优选的是,力的产生源为致动器。
如此一来,能够容易地将期望的力施加于力点,并且能够容易地变更施加的力。因此,能够适宜地维持作用于成形体的压缩应力。
上述的结构中,也可以是,按压装置具备两个以上的所述杠杆机构。
如此一来,能够使施加于力点的力更进一步放大,从而使向支承砖赋予的按压力增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玻璃成形装置,即使在成形体为大型的情况下,也能够应对蠕变变形的抑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玻璃成形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玻璃成形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将第二实施方式的玻璃成形装置具备的臂构件的按压部周边放大示出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玻璃成形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将第三实施方式的玻璃成形装置具备的臂构件的受压部周边放大示出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玻璃成形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玻璃成形装置的侧视图。
图8是将第五实施方式的玻璃成形装置具备的杠杆机构放大示出的部件分解排列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玻璃成形装置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参照的各附图所表示的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是相互正交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对在各实施方式中对应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附图标记,从而有时省略重复的说明。在各实施方式中仅对结构的一部分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关于该结构的其他部分,能够应用在先说明了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不仅是在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明示的结构的组合,只要不特别对组合产生障碍,则即使没有明示也能够将多个实施方式的结构彼此部分地组合。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玻璃成形装置1(以下,仅记作成形装置1)具备:成形体4,其从熔融玻璃2成形玻璃带3;供给管5,其向成形体4供给熔融玻璃2;一对支承砖6、7,它们在从成形体4的长度方向(X方向)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夹着该成形体4的状态下支承该成形体4;按压装置8,其将两支承砖6、7中的支承砖6向成形体4侧按压;以及成形炉9,其将成形体4等收容于内部。
在成形炉9的内部配置成形体4以及两支承砖6、7。成形炉9具备:金属制的框架10,其保持两支承砖6、7;耐火砖壁(省略图示),其配置于框架10的内侧,并用于包围成形体4;加热装置(省略图示,例如为面板加热器),其在安装于框架10的梁的状态下,配置于框架10与耐火砖壁之间。
在成形炉9形成有使炉的内外连续的开口部9a。开口部9a形成于与支承砖6对应的位置,在开口部9a处支承砖6的表面的一部分成为露出的状态。
成形体4是具有楔形的截面形状(与X方向正交的截面的形状)的溢流下拉法用的成形体。成形体4由致密锆石、氧化铝系、氧化锆系等的耐火砖构成。
成形体4在使熔融玻璃2流入到形成于该成形体4的上部的槽(省略图示)之后,使从其槽向两侧方溢出的熔融玻璃2沿着成形体4的一对侧面4b、4b(在图1中仅表示一对中的一方)分别流下。之后,使在两侧面4b、4b分别流下的熔融玻璃2在成形体4的下端部4c合流。并且,从在下端部4c合流了的熔融玻璃2成形玻璃带3。
成形体4的沿着长度方向的尺寸例如为1500mm~6000mm。本成形装置1在具备大型的成形体4的情况下特别有效,因此成形体4的沿着长度方向的尺寸的优选下限为2000mm以上,为2500mm以上,为3000mm以上,为3500mm以上,特别为4000mm以上。
供给管5从成形体4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向该成形体4供给熔融玻璃2。
一对支承砖6、7各自从下方支承成形体4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并且从侧方按压成形体4。详细而言,成形体4的上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载置于一对支承砖6、7的上表面,从而以架设的状态支承成形体4。另外,一对支承砖6、7各自具有用于按压成形体4的按压面S,并在使该按压面S与成形体4的下部的长度方向的端面4d面接触的状态下,从侧方按压成形体4。需要说明的是,两支承砖6、7的按压面S以及成形体4的端面4d均为铅垂的平面,但也可以是倾斜面,也可以包含曲面。两支承砖6、7中的支承砖7以不能相对于成形炉9移动的方式固定位置。另一方面,支承砖6能够伴随着按压装置8的按压而向成形体4侧移动。更具体而言,支承砖7固定于框架10,支承砖6以能够沿着成形体4的长度方向移动的方式保持于框架10。
按压装置8在成形体4的长度方向上配置于与供给管5相反的一侧。按压装置8仅按压一对支承砖6、7中的支承砖6。并且,按压装置8伴随着按压支承砖6,而使长度方向的压缩应力作用于被两支承砖6、7夹着的成形体4。由此,抑制因成形体4的自重等引起的蠕变变形。
按压装置8具有:杠杆机构11,其使施加于力点P1的力放大而作用于作用点P2;以及作为致动器的气缸12,其成为施加于力点P1的力的产生源。并且,按压装置8利用作用于作用点P2的力来按压支承砖6。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力的产生源,而使用为致动器的气缸12,但并不限定于此。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也可以代替气缸12而使用其他致动器(例如液压缸)。另外,作为力的产生源,也可以使用机械式起重器、丝杠机构等。
杠杆机构11具备:臂构件13,其具有受压部13a及按压部13b;以及保持构件14,其在允许以支点P3为中心的臂构件13的摆动的状态下保持臂构件13。
臂构件13成为在沿上下延伸的一个方向上较长的构件。位于臂构件13的下端侧的受压部13a是接受以气缸12为产生源的力的部位,且是与力点P1对应的部位。另一方面,位于臂构件13的上端侧的按压部13b是按压支承砖6的部位,且是与作用点P2对应的部位。臂构件13的按压部13b与支承砖6以点接触或者线接触的方式进行接触。从支点P3到力点P1的距离L1比从支点P3到作用点P2的距离L2长。距离L1例如设为距离L2的1.2~3.0倍即可,由此,能够将由气缸12产生的力放大至1.2~3.0倍而向支承砖6赋予。
保持构件14固定于成形炉9的侧部(框架10的侧部)。保持构件14具有在沿Y方向延伸的状态下贯通臂构件13的棒体14a,该棒体14a成为臂构件13的摆动的中心轴,并且成为杠杆机构11的支点P3。
气缸12装配于在成形炉9的下方(框架10的下方)固定的L状的安装用构件15。气缸12伴随着运行而按压臂构件13的受压部13a。具体而言,气缸12具备的活塞杆向远离成形体4的朝向按压受压部13a。伴随于此而施加于力点P1的力被杠杆机构11放大之后作用于作用点P2。并且,在被放大了的力的作用下臂构件13的按压部13b按压支承砖6。
杠杆机构11具备的保持构件14以及气缸12配置于成形炉9之外。另一方面,杠杆机构11具备的臂构件13以通过成形炉9的开口部9a而跨炉的内外的方式配置。详细来讲,对于臂构件13的受压部13a而言,受压部13a的整体存在于成形炉9外,与此相对,臂构件13的按压部13b的至少相当于作用点P2的部位进入成形炉9内。
这里,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也可以构成为通过成形炉9的开口部9a而使支承砖6的一部分向成形炉9之外伸出,臂构件13的按压部13b对伸出了的部位进行按压。在该情况下,臂构件13的整体成为存在于成形炉9外的状态。
成形炉9能够在操作中调节位置。在调节成形炉9的位置时,能够使气缸12、臂构件13以及保持构件14与成形炉9一体地移动。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成形炉9的移动。
以下,对由上述的成形装置1起到的主要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上述的成形装置1中,将支承砖6向成形体4侧按压的按压装置8具有:杠杆机构11,其使施加于力点P1的力放大而作用于作用点P2;以及气缸12,其成为施加于力点P1的力的产生源,该按压装置8利用作用于作用点P2的力来按压支承砖6。因此,在成形体4为大型的情况下,即使需要为了蠕变变形的抑制而使较大的力作用于作用点P2,为此应该施加于力点P1的力与杠杆机构11放大的量相应地较小即可。因而,该应该施加的力的产生源即气缸12的输出也较小即可。其结果是,即使在成形体4为大型的情况下,也能够应对蠕变变形的抑制。
以下,参照附图对其他实施方式的玻璃成形装置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关于与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说明过的要素实质上相同的要素,在其他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参照的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从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2以及图3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不同的主要点在于,臂构件13的按压部13b由板状构件构成、按压部13b与支承砖6以面接触的方式进行接触、按压部13b绕轴16旋转自如以及在臂构件13形成有用于轻量化的开口部13c。
臂构件13具备:中间部13d,其用于使保持构件14具备的棒体14a插通;上侧部分臂13e,其用于与中间部13d的上方相连而保持按压部13b;以及下侧部分臂13f,其与中间部13d的下方相连,并且在下端具有受压部13a。
中间部13d经由棒体14a而直接保持于保持构件14。
上侧部分臂13e具有沿Y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一对板体13ea、13ea。在两板体13ea、13ea各自形成有矩形的开口部13c。开口部13c形成为能够避免由强度不足带来的臂构件13的破损的程度的面积。轴16成为沿Y方向延伸而架设于两板体13ea、13ea的上端部的状态。该轴16贯通按压部13b。由此,按压部13b在两板体13ea、13ea的彼此间保持为旋转自如。需要说明的是,轴16与棒体14a平行地延伸。
按压部13b由矩形的板状构件形成。构成该按压部13b的板状构件的端面与支承砖6面接触。按压部13b绕轴16旋转自如,因此即使臂构件13摆动,也能够适宜地维持按压部13b与支承砖6的面接触。
在下侧部分臂13f形成有矩形的开口部13c。开口部13c形成为能够避免由强度不足带来的臂构件13的破损的程度的面积。
这里,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按压部13b只要能够实现与支承砖6的面接触,而且绕轴16旋转自如,则可以是任意的形状,也可以是板状以外的构件。另外,作为构成上侧部分臂13e以及下侧部分臂13f的构件,也可以为了轻量化而使用中空管、陶瓷多孔体等。
<第三实施方式>
如图4以及图5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不同的主要点在于气缸12的配置不同、臂构件13的按压部13b具有与支承砖6直接接触的凸弯曲面、按压部13b能够以轴17为中心摆动、臂构件13的受压部13a由长方体状的构件构成以及受压部13a绕轴18旋转自如。
气缸12固定于成形炉9的上方(框架10的上方)。即,成为气缸12配置于比支承砖6靠上方的位置的位置关系。由此,力点P1与作用点P2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关系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反。
臂构件13具备保持按压部13b的下侧部分臂13g以及保持受压部13a的上侧部分臂13h。
在下侧部分臂13g的下端部具备轴17。该轴17贯通按压部13b。由此,在下侧部分臂13g的下端部以允许摆动的状态保持有按压部13b。需要说明的是,轴17与保持构件14具备的棒体14a平行地延伸。设置于按压部13b的凸弯曲面形成为圆筒面、球面。如此以允许摆动的状态保持按压部13b并且将凸弯曲面设置于按压部13b,从而能够防止伴随着臂构件13的摆动而按压部13b的角部陷入支承砖6导致损耗支承砖6的情况。
上侧部分臂13h具有沿Y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一对板体13ha、13ha。轴18成为沿Y方向延伸而架设于两板体13ha、13ha的上端部的状态。该轴18贯通受压部13a。由此,在两板体13ha、13ha的彼此间受压部13a保持为旋转自如。需要说明的是,轴18与轴17相同地和棒体14a平行地延伸。
构成受压部13a的长方体状的构件的一面与气缸12的活塞杆接触。并且,受压部13a能够绕轴18旋转,从而即使臂构件13摆动,也能够适宜地维持活塞杆相对于长方体状的构件的一面铅垂的状态。
<第四实施方式>
如图6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不同的主要点在于,气缸12相对于臂构件13的受压部13a固定、受压部13a与按压部13b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关系颠倒而受压部13a配置于比按压部13b靠上方的位置、按压部13b由绕轴19旋转自如的圆盘体构成。
气缸12的端部(位于与活塞杆的前端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固定于臂构件13的受压部13a。气缸12在比保持构件14具备的棒体14a(支点P3)靠上方的位置配置于臂构件13的受压部13a与成形炉9的外表面9b(框架10的侧部)的彼此间。
气缸12的活塞杆成为与成形炉9的外表面9b接触的状态。活塞杆沿与臂构件13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其前端(与成形炉9的外表面9b直接接触的部位)形成为凸弯曲面。
气缸12的重心在X方向上位于以棒体14a(支点P3)为基准而与成形炉9的外表面9b相反的一侧。由此,气缸12在自重的作用下产生绕棒体14a的顺时针(在图6中为顺时针)的力的力矩。
当气缸12运行时,其输出部即活塞杆按压成形炉9的外表面9b。利用此时的反作用力而对臂构件13的受压部13a作用力。并且,受压部13a受到的力在被杠杆机构11放大之后成为按压支承砖6的力。除此之外,利用上述的由气缸12的自重产生的力的力矩来进一步按压支承砖6。
轴19配备于臂构件13的下端部。该轴19成为构成按压部13b的圆盘体的旋转中心。如此,在臂构件13的下端部,按压部13b保持为旋转自如。需要说明的是,轴19与保持构件14具备的棒体14a平行地延伸。
<第五实施方式>
如图7所示,第五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与第四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不同的主要点在于按压装置8的杠杆机构11由上侧的第一杠杆机构21以及下侧的第二杠杆机构22构成。第一杠杆机构21具备在上端设置有气缸12以及受压部13a(包括第一力点P1a)的第一臂构件23。另外,第二杠杆机构22具备在下端经由轴19而设置有按压部13b(包括第二作用点P2b)的第二臂构件24。
第一杠杆机构21的第一支点P3a由固定于第一臂构件23的下端部的轴凸部25构成,并配设于保持构件14的上部。该轴凸部25未将第二臂构件24贯通。另外,第一杠杆机构21的第一作用点P2a由支承于第一臂构件23的上下方向中间部的棒体的轴27构成,并插通于在第二臂构件24的上端部形成的长孔26。
第二杠杆机构22的第二支点P3b由配设于保持构件14的下部的棒体的轴28构成,并支承第二臂构件24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另外,第二杠杆机构22的第二力点P1b由已叙述的棒体的轴27构成。因而,该棒体的轴27成为兼作第一杠杆机构21的第一作用点P2a以及第二杠杆机构22的第二力点P1b的结构。
基于图8对该杠杆机构11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如该图所示,第一杠杆机构21的第一臂构件23具备隔开第一规定间隔而平行排列的两张第一臂板23a。兼作第一作用点P2a以及第二力点P1b的棒体的轴27跨两张第一臂板23a地固定。构成第一支点P3a的轴凸部25在两张第一臂板23a的外侧面23aa分别突出地设置。这些轴凸部25分别支承于在保持构件14的上部形成的轴孔29。
第二杠杆机构22的第二臂构件24具备隔开比第一规定间隔小的第二规定间隔而平行排列的两张第二臂板24a。在这两张第二臂板24a的上端部分别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长孔26。上述的棒体的轴27插通于这些长孔26。棒体的轴27被允许相对于长孔26的长度方向的相对移动并且被限制相对于与其正交的宽度方向的相对移动。在两张第二臂板24a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分别形成有轴孔30。在这些轴孔30嵌入支承于保持构件14的下部的构成第二支点P3b的棒体的轴28。
第一杠杆机构21的从第一支点P3a到第一力点P1a的距离L1a例如为从第一支点P3a到第一作用点P2a的距离L2a的1.5~10倍。另一方面,第二杠杆机构22的从第二支点P3b到第二力点P1b的距离L1b伴随着第一臂构件23的旋转移动而稍微变动,但例如为从第二支点P3b到第二作用点P2b的距离L2b的1.5~10倍。
接下来,对具备上述结构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当气缸12运行时,该气缸12的输出部即活塞杆按压成形炉9的外表面9b。利用此时的反作用力将力作用于在第一臂构件23的上端设置的受压部13a(第一杠杆机构21的第一力点P1a)。并且,受压部13a受到的力被第一杠杆机构21放大而绕轴凸部25(第一杠杆机构21的第一支点P3a)的顺时针的力的力矩作用于棒体的轴27(第一杠杆机构21的第一作用点P2a)。
此时,在棒体的轴27(第二杠杆机构22的第二力点P1b)产生的力被第二杠杆机构22放大从而绕棒体的轴28(第二杠杆机构22的第二支点P3b)的顺时针的力的力矩作用于在第二臂构件24的下端设置的按压部13b(第二杠杆机构22的第二作用点P2b)。由此,对支承砖6赋予按压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气缸12的动作从而作用于第一力点P1a的力被第一杠杆机构21放大为1.5~10倍,进一步被第二杠杆机构22放大为1.5~10倍,从而从第二作用点P2b赋予支承砖6。因而,根据该第五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与具备单一的杠杆机构的情况相比能够将更强的按压力赋予支承砖6。
在该第五实施方式中具备两个杠杆机构21、22,但也可以具备三个以上的杠杆机构。
这里,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应用以下那样的变形例。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臂构件13成为沿上下延伸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作为变形例,臂构件13既可以是沿水平延伸的结构,也可以是相对于上下或者水平面斜向延伸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按压装置8成为仅按压一对支承砖6、7中的支承砖6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作为变形例,既可以设为按压装置8仅按压支承砖7的结构,也可以设为与一对支承砖6、7各自对应地配置按压装置8(两台按压装置8)并按压一对支承砖6、7这两方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按压装置8固定于成形炉9,但并不限定于此。作为变形例,也可以设为将按压装置8的保持构件14、力的产生源(气缸12)固定于建筑物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玻璃成形装置
2熔融玻璃
3玻璃带
4成形体
5供给管
6支承砖
7支承砖
8按压装置
9成形炉
9a开口部
9b外表面
11杠杆机构
12气缸(力的产生源)
13臂构件
13a受压部
13b按压部
14保持构件
16轴
P1力点
P2作用点
P3支点
21第一杠杆机构
22第二杠杆机构
23第一臂构件
24第二臂构件
25轴凸部
27轴
28轴
P1a第一力点
P1b第二力点
P2a第一作用点
P2b第二作用点
P3a第一支点
P3b第二支点。

Claims (11)

1.一种玻璃成形装置,具备:
成形体,其利用溢流下拉法从熔融玻璃成形玻璃带;
支承砖,其从下方支承所述成形体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并且从侧方按压所述成形体;
按压装置,其将所述支承砖向所述成形体侧按压;以及
成形炉,其将所述成形体收容于内部,
所述玻璃成形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装置具有使施加于力点的力放大而作用于作用点的杠杆机构以及施加于所述力点的力的产生源,
所述按压装置构成为利用作用于所述作用点的力来按压所述支承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成形炉形成有使炉的内外连续的开口部,
所述杠杆机构具备:
臂构件,其具有受压部以及按压部,所述受压部是接受从所述力的产生源施加的力且与所述力点对应的部位,所述按压部是按压所述支承砖且与所述作用点对应的部位;以及
保持构件,其在允许以支点为中心的所述臂构件的摆动的状态下保持所述臂构件,
所述力的产生源以及所述保持构件配置于所述成形炉之外,
所述支承砖或者所述臂构件以通过所述开口部而跨所述成形炉的内外的方式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力的产生源、所述臂构件以及所述保持构件能够与所述成形炉一体地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玻璃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在所述成形炉的外表面与所述受压部的彼此间配置所述力的产生源的方式在所述受压部固定所述力的产生源,
所述玻璃成形装置构成为伴随着所述力的产生源的输出部按压所述成形炉的外表面,而利用该按压的反作用力对所述受压部作用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玻璃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构件的所述受压部配置于比所述按压部靠上方的位置,
所述力的产生源的重心位于以所述支点为基准而与所述成形炉的外表面相反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能够绕与所述臂构件的摆动的中心轴平行地延伸的轴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力的产生源配置于比所述支承砖靠上方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砖配置于所述成形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这两方,
所述按压装置构成为仅按压所述两方的支承砖中的一方的支承砖,
所述两方的支承砖中的另一方的支承砖不能相对于所述成形炉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玻璃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玻璃成形装置具备从所述成形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向该成形体供给熔融玻璃的供给管,
所述按压装置在所述成形体的长度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供给管相反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力的产生源为致动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装置具备两个以上的所述杠杆机构。
CN202180072741.9A 2020-12-16 2021-12-10 玻璃成形装置 Pending CN1165686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208617 2020-12-16
JP2020-208617 2020-12-16
PCT/JP2021/045707 WO2022131179A1 (ja) 2020-12-16 2021-12-10 ガラス成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68643A true CN116568643A (zh) 2023-08-08

Family

ID=82057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72741.9A Pending CN116568643A (zh) 2020-12-16 2021-12-10 玻璃成形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2131179A1 (zh)
KR (1) KR20230115289A (zh)
CN (1) CN116568643A (zh)
WO (1) WO202213117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37470A (en) * 1966-06-17 1969-04-08 Corning Glass Works Constant force internal support for glass overflow wedge
US3519411A (en) * 1966-12-28 1970-07-07 Corning Glass Work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sheet glass forming device
JP4193115B2 (ja) * 2003-03-20 2008-12-10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板ガラス成形装置及び板ガラス成形方法
KR101334019B1 (ko) * 2005-12-15 2013-12-02 브루스 테크놀로지 엘엘씨 오버플로우 다운드로우 공법의 유리 형성 방법 및 장치
JP5291704B2 (ja) * 2007-05-11 2013-09-18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改良された端部支持条件を用いたアイソパイプのサグ・コントロール
TWI385129B (zh) * 2008-08-29 2013-02-11 Corning Inc 具有改良尺寸穩定性之等管
WO2012132309A1 (ja) 2011-03-28 2012-10-04 AvanStrate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ガラス板製造装置
JP5797294B2 (ja) * 2013-03-29 2015-10-21 AvanStrate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
EP3233742A1 (en) * 2014-12-19 2017-10-25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sopipe support and sag mitigation
JP2020045261A (ja) * 2018-09-20 2020-03-26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成形装置及び板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2131179A1 (zh) 2022-06-23
WO2022131179A1 (ja) 2022-06-23
KR20230115289A (ko) 2023-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568643A (zh) 玻璃成形装置
KR102014553B1 (ko) 기판의 교환 장치
CN101903129B (zh) 激光加工装置及激光加工方法
JP2006234679A (ja) 薄板の表面形状測定装置
JP6035670B2 (ja) 露光方法、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並びに露光装置
JP7229168B2 (ja) マスクキャリアを有する基板ホルダ機構
JP2016035960A (ja) 搬送装置
JP2013151078A (ja)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温度調整方法、および印刷装置の温度調整システム
JP2006323268A (ja) 露光装置
JPWO2007145072A1 (ja) 支持装置
CN116438144A (zh) 玻璃成形装置
JPWO2018062508A1 (ja) 物体保持装置、露光装置、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デバイス製造方法、及び物体保持方法
JPWO2020044388A1 (ja) はんだ印刷機
JP2011104957A (ja) 印刷装置の印圧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CN206057678U (zh) 一种光学偏振台
JP2010064108A (ja) 連続鋳造用設備のガイドロールセグメント
JP4503353B2 (ja) ケーブル保持装置
JP5117456B2 (ja) 露光装置
JPH07138039A (ja) スクライブ装置
JP3602359B2 (ja) 平板状ワークの位置決め装置
JP4784278B2 (ja) 鋼板溶接部後加熱装置
JP2003136676A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
JP2580264Y2 (ja) ノズル着脱装置
JP2009269046A (ja) タンディッシュカー
CN209533416U (zh) 虚拟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