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68364A - 食管内电刺激器 - Google Patents

食管内电刺激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68364A
CN116568364A CN202180077929.2A CN202180077929A CN116568364A CN 116568364 A CN116568364 A CN 116568364A CN 202180077929 A CN202180077929 A CN 202180077929A CN 116568364 A CN116568364 A CN 1165683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mulator
esophageal
esophagus
plate member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779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椎谷纪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mamatsu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NUC
Original Assignee
Hamamatsu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NU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mamatsu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NUC filed Critical Hamamatsu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NUC
Publication of CN116568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683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5Electrodes for implantation or insertion into the body, e.g. heart electrode
    • A61N1/0517Esophageal 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5Electrodes for implantation or insertion into the body, e.g. heart electrode
    • A61N1/0507Electrodes f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8Other medical applications
    • A61B5/4836Diagnosis combined with treatment in closed-loop systems or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07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of urogenital or gastrointestinal organs, e.g. for incontinence contr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5Implantable neurostimulators for stimulating central or peripheral nerve system
    • A61N1/3606Implantable neurostimulators for stimulating central or peripheral nerve system adapted for a particular treatment
    • A61N1/36062Spinal stimu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72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implantation of stimulators
    • A61N1/375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e.g. casings
    • A61N1/3756Casings with electrodes thereon, e.g. leadless stimul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72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implantation of stimulators
    • A61N1/378Electrical supply
    • A61N1/3787Electrical supply from an external energy sour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05/00Evaluating, monitoring or diagnosing in the context of a particular type of medical care
    • A61B2505/05Surgical ca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316Modalities, i.e. specific diagnostic methods
    • A61B5/369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 A61B5/377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using evoked responses
    • A61B5/383Somatosensory stimuli, e.g. electric stimu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316Modalities, i.e. specific diagnostic methods
    • A61B5/388Nerve conduction study, e.g. detecting action potential of peripheral ner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0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evaluating the nervous system
    • A61B5/4058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evaluating the nervous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 A61B5/407Evaluating the spinal cor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eur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食管内电刺激器,其既容易在食管内插入其他医疗器具,并且也可以抑制在食管内的位置偏移。食管内电刺激器100具备刺激器本体101、刺激施加电极111,112以及供电电线113,114。刺激器本体101为了插入食管S而形成为在长边方向具有可挠性的长条的平板状,且具备第一平板构件102、第二平板构件103以及外装体104。在第一平板构件102,刺激施加电极111,112分别突出并设于一侧的板面上。第二平板构件103以夹住供电电线113,114的方式与第一平板构件102的另一侧的板面重叠。外装体104互相重叠而覆盖第一平板构件102以及第二平板构件103。

Description

食管内电刺激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管内电刺激器,其被配置于食管内且对同个食管的内壁面给予电刺激。
背景技术
从过去以来,为了监视在外科手术中的脊髓状态而有对食管的内壁面给予电刺激的食管内电刺激器。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作为食管内电器刺激器的脊髓功能监视用电极装置,所述脊髓功能监视用电极装置在具有可挠性的形成为圆筒管状的长条构件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30号公报
然而,记载于上述专利文献1的脊髓功能监视用电极装置,由于其具备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且插入食管内的长条构件形成为圆筒状,因此有难以在食管内插入其他医疗器具(例如经食管超声波探头等),并且在食管内定位的长条构件的位置容易偏移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应对上述问题所完成者,其目的为提供一种食管内电刺激器,其既容易在食管内插入其他医疗器具,并且也可以抑制在食管内的位置偏移。
发明内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是一种食管内电刺激器,被配置于食管内且对同个食管的内壁面给予电刺激,其具备:至少一个刺激施加电极,其被配置于食管内且用于对同个食管的内壁面给予电刺激;刺激器本体,其延伸而形成为至少从口到达喉的长度的长条且保持刺激施加电极;以及供电电线,其对刺激施加电极供给电,刺激器本体形成为至少在长边方向具有可挠性的平板状。
根据如此般构成的本发明的特征,食管内电刺激器由于插入食管内的刺激器本体形成为在长条延伸的方向具有可挠性的平板状,因此即使是在食管内也插入了其他医疗器具的情形下物理上也难以干涉而容易插入其他医疗器具,并且也可抑制在食管内的刺激器本体的位置偏移。
又,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是在所述食管内电刺激器中,刺激器本体在与长边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也具有可挠性。
根据如此般构成的本发明的另一特征,食管内电刺激器由于刺激器本体在与长边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也具有可挠性,因此可顺畅地进行对食管内的插入或拔取。
又,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是在所述食管内电刺激器中,刺激器本体中,宽度方向的两端的外缘部具有可挠性。
根据如此般构成的本发明的另一特征,食管内电刺激器由于刺激器本体中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的外缘部具有可挠性,因此刺激器本体的外缘部会沿着食管的内壁变形,借此容易进行刺激器本体的插入以及拔取,并且可抑制食管内的位置偏移。
又,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是在所述食管内电刺激器中,刺激器本体中,比宽度方向的两端的外缘部更内侧部份的刚度形成为比同个外缘部更高。
根据如此般构成的本发明的另一特征,食管内电刺激器由于刺激器本体中的比宽度方向的两端的外缘部更内侧部份的刚度形成为比同个外缘部更高,因此可抑制在将刺激器本体插入食管内时的刺激器本体的压曲(长边方向的折曲)而顺畅地插入。
又,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是在所述食管内电刺激器中,刺激器本体具备:第一平板构件,其形成为平板状;以及第二平板构件,其形成为宽度比第一平板构件更窄的平板状且与第一平板构件重叠。
根据如此般构成的本发明的另一特征,食管内电刺激器由于刺激器本体具备:第一平板构件,其形成为平板状;以及第二平板构件,其形成为宽度比第一平板构件更窄的平板状且与第一平板构件重叠,因此可简单地构成刺激器本体中的比宽度方向的两端的外缘部更内侧部份的刚度形成为比同个外缘部更高的刺激器本体。
又,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是在所述食管内电刺激器中,刺激器本体形成为宽度朝向前端部变细。
根据如此般构成的本发明的另一特征,食管内电刺激器由于形成为朝向刺激器本体的前端部而宽度变细,因此可将刺激器本体顺畅地插入食管内。
又,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是在所述食管内电刺激器中,供电电线一体地安装在刺激器本体。
根据如此般构成的本发明的另一特征,食管内电刺激器由于供电电线相对于刺激器本体不分离且一体地安装,因此可将刺激器本体顺畅地插入食管内,并且容易进行往食管内插入其他医疗器具。
又,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是在所述食管内电刺激器中,刺激施加电极沿着刺激器本体的长边方向至少设有两个。
根据如此般构成的本发明的另一特征,食管内电刺激器由于刺激施加电极沿着刺激器本体的长边方向至少设有两个,因此可在食管内设置正极与负极而施加电刺激。又,食管内电刺激器也可通过将刺激施加电极沿着刺激器本体的长边方向设置两个以上,而在所需位置或多个位置同时地施加电刺激。
又,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是在所述食管内电刺激器中,刺激施加电极从刺激器本体的板面突出。
根据如此般构成的本发明的另一特征,食管内电刺激器由于刺激施加电极从刺激器本体的板面突出,因此可使刺激施加电极有效地与食管的内壁面接触。
又,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是在所述食管内电刺激器中,刺激器本体沿着长边方向设有刻度。
根据如此般构成的本发明的另一特征,食管内电刺激器由于刺激器本体沿着长边方向设有刻度,因此也可正确地掌握刺激器本体往体内的插入量或已插入体内的刺激施加电极的位置。
又,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是在所述食管内电刺激器中,刺激施加电极被设于刺激器本体的食管内的脊髓侧的面。
根据如此般构成的本发明的另一特征,食管内电刺激器由于刺激施加电极被设于刺激器本体的食管内的脊髓侧的面,因此可对脊髓精确且安定地施加电刺激。
又,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是在所述食管内电刺激器中,刺激器本体在一侧的面设有刺激施加电极,并且另一侧的面形成为平滑面。
根据如此般构成的本发明的另一特征,食管内电刺激器由于在刺激器本体的一侧的面设有刺激施加电极,并且另一侧的面形成为平滑面,因此可在食管内使超声波探针等其他医疗器具在形成为平滑面的另一侧的面上滑动而顺畅地通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食管内电刺激器的外观构成以及系统构成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2]是从侧面观看图1所示的食管内电刺激器的主要部份的局部侧视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食管内电刺激器的内部构成的概要的要部剖视图;
[图4]是以剖视图来示意地表示将图1所示的食管内电刺激器插入人类的食管内的状况的说明图;
[图5]是以剖视来示意地表示从图1所示的5-5线所观看的将食管内电刺激器插入食管内的状况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食管内电刺激器的内部构成的概要的要部剖视图;
[图7]是俯视地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变形例的食管内电刺激器的外观构成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8]是俯视地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变形例的食管内电刺激器的外观构成的概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食管内电刺激器的一实施方式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食管内电刺激器100的整体构成的概要的俯视图。又,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食管内电刺激器100的整体构成的概要的侧视图。又,图3是示意地表示将图1所示的食管内电刺激器100插入人类H的食管S内的状态的人体的局部剖视图。
此食管内电刺激器100是用于配置于人类H的食管S内且通过食管S的内壁面而对脊髓Sp施加电刺激的器具。此食管内电刺激器100例如是为了监视大动脉的外科手术中有无发生缺血性的脊髓障碍而配置于食管S并通过内壁面对脊髓Sp施加电刺激。此外,在图4中,以双点划线表示通过背骨内的脊髓Sp。
(食管内电刺激器100的构成)
食管内电刺激器100具备刺激器本体101。刺激器本体101是用于将刺激施加电极111,112分别配置于食管S内的零件,由至少从人类H的口M延伸到食管S中分别配置刺激施加电极111,112的位置为止的长度的长条体所构成。此情形下,刺激器本体101构成为具有能够在长边方向屈曲的可挠性,以沿着人类H的体内的管腔弹性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刺激器本体101形成为至少从人类H的口M到达喉N的长度(约300mm)。此刺激器本体101主要构成为分别具备第一平板构件102、第二平板构件103以及外装体104。
第一平板构件102是沿着人类H的口腔内以及食管S内被插入的主要零件,形成为至少从人类H的口M到达喉N的长度的薄板状。在此情形下,第一平板构件102构成为具有在长边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上自由地且弹性地屈曲的可挠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平板构件102构成为将透明的聚碳酸酯材形成为长度为300mm、宽度为16mm、厚度为0.3mm。在此情形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平板构件102形成为朝向被插入人类H的体内的前端部102a宽度会慢慢变细的前端细的形状。又,第一平板构件102的前端部102a以及此前端部102a的相反侧的后端部102b在俯视下分别形成为圆弧状。又,在第一平板构件102上,两个刺激施加电极111,112以分别从板面露出的状态安装。
第二平板构件103是用于局部地补强第一平板构件102而提高刚度并且与第一平板构件102一起分别保持刺激施加电极111,112以及供电电线113,114的零件,且被安装在第一平板构件102上。更具体地说,第二平板构件103由比第一平板构件102长度更短且宽度更短的具有可挠性的在俯视下为方形的薄板所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平板构件103构成为将透明的聚碳酸酯材形成为长度为255mm、宽度为8mm、厚度为0.5mm。
此第二平板构件103被用未图示的接着剂贴附在第一平板构件10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且从第一平板构件102的前端部102a后退至后端部102b侧的位置。借此,第一平板构件102中,第二平板构件103所贴附的部份的刚度被补强,作为刺激器本体101整体,第二平板构件103所贴附的部份形成为难以弯曲变形。在此情形下,第一平板构件102中,第二平板构件103所贴附的部份的外侧的外缘部102c的可挠性会维持。又,在第一平板构件102与第二平板构件103之间,分别配置有刺激施加电极111,112以及供电电线113,114。
外装体104是将第一平板构件102以及第二平板构件103一体地覆盖的薄膜状的零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外装体104通过使透明的硅橡胶管热收缩而一体地覆盖第一平板构件102以及第二平板构件103。在此情形下,外装体104也覆盖从刺激器本体101突出的与刺激器本体101的交界部份。在本实施方式中,外装体104以收缩后的厚度为单侧0.2mm的厚度而形成。通过此外装体104,刺激器本体101中后述的设有刺激施加电极111,112的面以及其相反面分别形成为滑顺的面即平滑面。
刺激施加电极111,112是用于与食管S的内壁面接触而施加电刺激的零件,由铂、铜或不绣钢等具有导电性的材料而构成。此刺激施加电极111,112主要分别具备接触部111a,112a以及连接部111b,112b而构成。
接触部111a,112a是与食管S的内壁面接触而对同个内壁面通电的部份,从在第一平板构件102上与第二平板构件103所贴附的板面相反侧的板面突出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部111a,112a分别形成为球体状。此等接触部111a,112a在第一平板构件10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于长边方向隔着预定的间隔而设置。
在此情形下,接触部111a与接触部112a之间的配置间隔是依据食管内电刺激器100所插入的食管S的大小、状态、脊髓Sp的状态、通电的电压值、电流值或通电的目的等而适当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部111a与接触部112a之间的配置间隔设定为40mm。
又,被设在刺激器本体101的前端部102a侧的接触部111a是从前端部102a隔着预定的间隔而配置。在此情形下,前端部102a与刺激施加电极111的接触部111a之间的预定间隔是比接触部111a更靠前端部102a侧的第一平板构件102即使弯曲变形也可贴附在食管S的潮湿的内壁面上的长度,大约是30mm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端部102a与刺激施加电极111的接触部111a之间的预定间隔设定为50mm。
连接部111b,112b是与供电电线113,114电连接而接收电供给的部份,由从接触部111a,112a突出并贯通第一平板构件102的圆柱状的突起所构成。此外,当然地,若可将供电电线113,114电连接在接触部111a,112a上,则连接部111b,112b可为任意形态。
供电电线113,114是用于对刺激施加电极111,112供给电的零件,通过将铜线等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线以树脂制的管子等绝缘体覆盖而构成。此等供电电线113,114可物理上分离,也可使供电电线113,114通过绝缘性的一条管子内,或也可将两条供电电线113,114互捻而整合成一条线状。此供电电线113,114中,一侧的端部通过焊接等连接方法分别与刺激施加电极111,112连接,并且另一侧的端部通过连接端子113a,114a分别与成为供电源的控制装置120连接。
控制装置120是具备由CPU、ROM、RAM所组成的微型计算机而构成,通过执行预先存储在存储装置的未图示的控制程序,而综合地控制食管内电刺激器100的作动。更具体地说,控制装置120将用于通过食管S而电刺激脊髓Sp的电信号输出至供电电线113,114。在此情形下,作为电信号例如是如下的脉冲信号:在100V以上且600V以下范围的一定的电压下,将100mA以上且300mA范围的一定的电流,以2ms间隔输出0.05ms的期间。此外,控制装置120也可将刺激施加电极111,112的某一者作为正极或负极而供给电信号。
在此控制装置120中具备操作盘121,所述操作盘121分别具备由接收来自使用者的指示并输入控制装置120的按钮群所组成的输入装置、显示控制装置120的作动状况的显示灯以及液晶显示装置。此外,控制装置120当然具备接收外部电源或电力而供给至食管内电刺激器100的电源部。
(食管内电刺激器100的制造)
接着,针对食管内电刺激器100的制造过程进行说明。首先,作业员分别准备第一平板构件102、第二平板构件103、刺激施加电极111,112以及供电电线113,114。在此情形下,第一平板构件102以及第二平板构件103可通过利用树脂材的射出成型加工或切断树脂材的切断加工而成型。又,刺激施加电极111,112可通过金属材料的切割加工或冲压加工而成型。
接着,作业员在使刺激施加电极111,112的连接部111b,112b分别贯通而安装在第一平板构件102后,将供电电线113,114分别连接至此等连接部111b,112b。接着,作业员在将接着剂涂布至第二平板构件103的单面后,以覆盖第一平板构件102上的连接部111b,112b以及供电电线113,114的方式将第二平板构件103贴附至第一平板构件102上。
接着,作业员以外装体104覆盖已贴附第二平板构件103的第一平板构件102。具体地说,作业员在作为外装体104的材料的筒状的硅橡胶制的管子内插入已贴附第二平板构件103的第一平板构件102并加热,借此可以外装体104覆盖已贴附第二平板构件103的第一平板构件102。借此,作业员可完成食管内电刺激器100。
(食管内电刺激器100的作动)
针对如上述而构成的食管内电刺激器100的作动进行说明。此食管内电刺激器100如前所述,为了监视在大动脉的外科手术中有无发生缺血性的脊髓障碍而配置于食管S内并对脊髓Sp给予电刺激。首先,医师或护理师等使用者将食管内电刺激器100的连接端子113a,114a连接于控制装置120并将控制装置120的电源设为ON。借此,控制装置120执行未图示的控制程序而成为待机状态。
接着,使用者如图4所示,从插入食管内电刺激器100的患者(人类H)的口M插入刺激器本体101,并将刺激施加电极111,112配置于食管S中的所需的位置。在此情形下,由于刺激器本体101在长边方向会自由地屈曲,所以使用者可以沿着食管S内的形状而一边使刺激器本体101屈曲一边插入。又,在此情形下,由于刺激器本体101形成为在第一平板构件102上的第二平板构件103所贴附的部份的刚度高,因此会抑制在插入时频繁的或不需要的屈曲。
又,由于刺激器本体101形成为平板状,因此使用者即使是在食管S内配置有其他医疗器具的情形下也可顺畅地插入,并且也可抑制其他医疗器具的位置偏移。又,如图5所示,食管内电刺激器100是一边将食管S的内径朝刺激器本体101的宽度方向扩张一边插入,借此食管S的内壁面会变得容易与刺激施加电极111,112密接。又,在此情形下,食管内电刺激器100通过第一平板构件102的宽度方向的外缘部102c沿着同个宽度方向曲面状地弯曲变形,借此将食管S的内腔朝外侧按压扩张而使其维持空洞状态。此外,在图5中,省略外装体104的图示。
接着,使用者对患者的脊髓Sp施加电刺激。具体地说,使用者通过操作控制装置120而从食管内电刺激器100的刺激施加电极111,112对食管S的内壁面给予电刺激。借此,使用者可通过食管S而对脊髓Sp给予电刺激。在此情形下,使用者在对脊髓Sp进行电刺激时,将记录从脊髓Sp被诱发的电的诱发电位检测装置(未图示)另外装设在患者上,借此检测对脊髓Sp给予电刺激时的诱发电位而可监视有无发生缺血性的脊髓障碍。
又,在此情形下,使用者在刺激施加电极111,112对于食管S的内壁面没有正确接触的情形下,使用者可使刺激器本体101绕着长边方向或长边方向的轴线旋动,借此调整位置或方向以将刺激施加电极111,112与食管S的内壁面密接。又,在使用者在食管S内插入轻食管超声波探头等其他的医疗器具的情形下,由于刺激器本体101形成为平板状,因此可顺畅地插入其他的医疗器具并且也可抑制刺激器本体101的位置偏移。
接着,在使用者从食管S内撤去刺激器本体101的情形下,在操作控制装置120而中断由刺激施加电极111,112所进行的电刺激施加后,从食管S内拔取刺激器本体101。借此,使用者可从食管S内撤去刺激器本体101。在此情形下,由于刺激器本体101形成为平板状,因此使用者即使在食管S内配置有其他医疗器具的情形下也可顺畅地插入,并且也可抑制其他的医疗器具的位置的偏移。
接着,使用者将食管内电刺激器100的连接端子113a,114a从控制装置120卸除并可结束作业。
如同从上述作动而可理解的,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食管内电刺激器100由于插入食管S内的刺激器本体101形成为在长条延伸的方向具有可挠性的平板状,因此即使是在食管S内也插入了其他医疗器具的情形下也难以物理上干涉,且其他医疗器具容易插入,并且也可抑制在食管S内的刺激器本体101的位置偏移。
再者,在本发明的实施上,并非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则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此外,在下述所示的各变形例中,对于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份附上对应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食管内电刺激器100具备两个刺激施加电极111,112而构成。然而,食管内电刺激器100可具备至少一个刺激施加电极而构成。在此,在食管内电刺激器100具备一个刺激施加电极而构成的情形下,使用者可以在患者上设置电极而对脊髓Sp直接地或间接地给予电刺激,所述电极施加的电位与对食管内电刺激器100所具备的刺激施加电极施加的电位为相反极性。又,食管内电刺激器100也可具备三个以上的刺激施加电极,借此使用任意的刺激施加电极而对脊髓Sp给予电刺激。
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刺激器本体101以在与长边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也具有可挠性的方式构成。借此,食管内电刺激器100可通过沿着食管S内的形状柔软地变形而顺畅地插入或拔取。然而,刺激器本体101只要构成为至少在长边方向上具有会弹性地屈曲的可挠性即可。
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刺激器本体101以宽度方向的两端的外缘部102c具有可挠性的方式构成。借此,食管内电刺激器100通过刺激器本体101的外缘部102c沿着食管S的内壁面变形,可顺畅地进行刺激器本体101的插入。又,食管内电刺激器100通过刺激器本体101的外缘部102c将食管S的内壁面按压扩张而形成为筒状,可使其他的医疗器具容易插入。然而,刺激器本体101也可以横跨宽度方向的整区具有可挠性的方式构成。然而,刺激器本体101也可以仅针对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侧的其中一方具有可挠性的方式构成。又,刺激器本体101也可以在宽度方向上不具有可挠性的方式构成。
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刺激器本体101形成为在长边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上平坦地延伸的平面状。然而,刺激器本体101也可将平板形成为于长边方向和/或宽度方向自最初即弯曲或屈曲的形状而构成。例如,如图6所示,刺激器本体101可以刺激施加电极111,112向外突出的方式沿着宽度方向朝附图所示下方凸状地弯曲而构成。借此,食管内电刺激器100可使刺激施加电极111,112更有效地与食管S的内壁面接触。此外,在图6中也省略图示外装体104。
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刺激器本体101通过在第一平板构件10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贴附第二平板构件103,宽度方向的两端的外缘部102c之间的内侧部份的刚度形成为比外缘部102c更高。借此,食管内电刺激器100可抑制将刺激器本体101插入食管S内时的刺激器本体101的压曲(长边方向的折曲)而顺畅地插入。然而,刺激器本体101也可将宽度方向的两端的外缘部102c之间的内侧部份的刚度形成为与外缘部102c相同或在其以下。
又,刺激器本体101通过使第一平板构件102的中央部的厚度比外缘部102c更厚,也可使外缘部102c之间的内侧部份的刚度形成为比外缘部102c更高。又,刺激器本体101通过将与第一平板构件102不同的材料(例如比第一平板构件102刚度更高的不同种材料)贴附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也可使外缘部102c之间的内侧部份的刚度形成为比外缘部102c更高。
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刺激器本体101以从刺激器本体101的后端部102b侧朝向前端部102a宽度变细的方式而在俯视下形成为炮弹状。借此,食管内电刺激器100可将刺激器本体101顺畅地插入食管S内。然而,刺激器本体101也可从刺激器本体101的后端部102b横跨至前端部102a以相同宽度形成。又,刺激器本体101也可以从后端部102b朝向前端部102a宽度扩张的方式形成。
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刺激器本体101通过将供电电线113,114以第一平板构件102与第二平板构件103夹住而内包来构成。借此,食管内电刺激器100由于供电电线113,114相对于刺激器本体101不分离且一体地安装,因此可将刺激器本体101顺畅地插入食管S内,并且容易进行往食管S内插入其他医疗器具。然而,刺激器本体101中,也可不将供电电线113,114贴附于第一平板构件102以及第二平板构件103,而以物理上分离的状态设置。又,供电电线113,114除了线状的电线以外,也可以具有可挠性的平坦的柔性电缆而构成。
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刺激施加电极111,112从刺激器本体101的板面分别突出而形成。借此,食管内电刺激器100可使刺激施加电极111,112分别有效地与食管S的内壁面接触。然而,刺激施加电极111,112也可不从刺激器本体101的板面突出且同一平面地形成。又,刺激施加电极111,112除了球体形状以外,也可形成为板状或薄膜状的平板状,或气相沉积有导电性材料的层状。
又,如图7所示,刺激施加电极111,112也可以在第一平板构件102的宽度方向平面状地延伸而对食管S的内壁面面接触的方式构成。此外,在图7中,将延伸成带状而形成的片状、薄膜状或层状的刺激施加电极111,112涂满而表示。
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刺激器本体101形成为长度为300mm、宽度为16mm以及厚度为1.2mm。然而,刺激器本体101的各部的尺寸为对应插入对象即内腔的大小与长度而适当设定,当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刺激器本体101在将第二平板构件103重叠于第一平板构件102的状态下以外装体104覆盖整体而构成。然而,刺激器本体101只要形成为在长边方向具有可挠性的平板状即可。因此,刺激器本体101也可仅以第一平板构件102而构成,也可省略由外装体104所进行的覆盖而构成。
又,第一平板构件102以及第二平板构件103可用聚碳酸酯树脂以外的树脂材,例如,软质聚氯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乙烯树脂、ABS树脂、聚苯乙烯树脂等。又,第一平板构件102以及第二平板构件103除了透明材料以外,也可以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材料而构成。又,外装体104也可以硅橡胶以外的材料,例如各种树脂材料而构成。
又,如图8所示,刺激器本体101也可沿着长边方向具备刻度130而构成。借此,食管内电刺激器100可通过刻度130而正确掌握刺激器本体101的往体内的插入量或已插入体内的刺激施加电极111,112的位置。在此情形下,刻度130可显示从刺激器本体101的前端部102a起的长度,也可显示从刺激施加电极111或刺激施加电极112起的长度。又,刻度130也可以通过印刷等形成在外装体104的表面,但也可以通过印刷等形成在被外装体104覆盖的第一平板构件102或第二平板构件103的表面。
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接触部111a,112a设置在第一平板构件102上与第二平板构件103所贴附的板面相反侧的板面上。也就是,刺激施加电极111,112被设于刺激器本体101的食管S内的脊髓Sp侧的面。借此,食管内电刺激器100可精度良好且安定地对脊髓Sp施加电刺激。然而,刺激施加电极111,112只要可以与食管S的内壁面接触而对同个内壁面通电,则不一定需要设置于刺激器本体101的食管S内的脊髓Sp侧的面。因此,刺激施加电极111,112例如也可设在刺激器本体101上的两个侧面(刺激器本体101的厚度方向的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又,通过将刺激施加电极111,112分别事先设于刺激器本体101的两个板面的双方上,而可省略在将刺激器本体101插入食管S时考虑板面的面向的麻烦。
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刺激器本体101中,将设有刺激施加电极111,112的板面、其相反面以及两个侧面等接触部111a,112a以外的整个面以外装体104覆盖,借此以平滑面构成整个面。借此,可减少食管内电刺激器100在对食管S内插入或拉出时的摩擦阻力而顺畅地出入,并且其他的医疗机器的出入也可顺畅地进行。然而,刺激器本体101中,也可仅将设有刺激施加电极111,112的板面、其相反面以及两个侧面中的任一面形成为平滑面。在此情形下,刺激器本体101中,将设有刺激施加电极111,112的板面或其相反面形成平滑面即可。又,刺激器本体101中,针对设有刺激施加电极111,112的板面、其相反面以及两个侧面中的未形成平滑面的面,则通过形成为糙面等具有细凹凸的面而使在食管S内的摩擦阻力提升而也可抑制位置偏移等。
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食管内电刺激器100配置在人类H的食管S内。然而,食管内电刺激器100也可对人类H以外的生体,例如狗或猫等宠物、牛、马或猪等家畜,也就是对动物使用。
附图标记说明
H:人类
S:食管
M:口
N:喉
Sp:脊髓
100:食管内电刺激器
101:刺激器本体
102:第一平板构件
102a:前端部
102b:后端部
102c:外缘部
103:第二平板构件
104:外装体
111,112:刺激施加电极
111a,112a:接触部
111b,112b:连接部
113,114:供电电线
113a,114a:连接端子
120:控制装置
121:操作盘
130:刻度

Claims (12)

1.一种食管内电刺激器,被配置于食管内且对同个食管的内壁面给予电刺激,其特征在于,具备:
至少一个刺激施加电极,其被配置于所述食管内且用于对同个食管的内壁面给予电刺激;
刺激器本体,其延伸而形成为至少从口到达喉的长度的长条且保持所述刺激施加电极;以及
供电电线,其对所述刺激施加电极供给电,
所述刺激器本体形成为至少在长边方向具有可挠性的平板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管内电刺激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刺激器本体在与所述长边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也具有可挠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管内电刺激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刺激器本体中,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的外缘部具有可挠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管内电刺激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刺激器本体中,比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的外缘部更内侧部份的刚度形成为比同个外缘部更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食管内电刺激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刺激器本体具备:
第一平板构件,其形成为平板状;以及
第二平板构件,其形成为宽度比所述第一平板构件更窄的平板状且与所述第一平板构件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管内电刺激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刺激器本体形成为宽度朝向前端部变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管内电刺激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电线一体地安装在所述刺激器本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管内电刺激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刺激施加电极沿着所述刺激器本体的长边方向至少设有两个。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管内电刺激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刺激施加电极从所述刺激器本体的板面突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管内电刺激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刺激器本体沿着长边方向设有刻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管内电刺激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刺激施加电极被设于所述刺激器本体的食管内的脊髓侧的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管内电刺激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刺激器本体在一侧的面设有所述刺激施加电极,并且另一侧的面形成为平滑面。
CN202180077929.2A 2020-12-18 2021-12-09 食管内电刺激器 Pending CN1165683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210349 2020-12-18
JP2020210349 2020-12-18
PCT/JP2021/045338 WO2022131126A1 (ja) 2020-12-18 2021-12-09 食道内電気刺激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68364A true CN116568364A (zh) 2023-08-08

Family

ID=82059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77929.2A Pending CN116568364A (zh) 2020-12-18 2021-12-09 食管内电刺激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57896B2 (zh)
EP (1) EP4265293A1 (zh)
JP (1) JP7251866B2 (zh)
CN (1) CN116568364A (zh)
WO (1) WO202213112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25800B1 (en) * 1998-04-15 2001-12-04 Boston Scientific Corporation Electro-cautery catheter
US8401650B2 (en) * 2008-04-10 2013-03-19 Electrocore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ical treatment using balloon and electrode
US8301239B2 (en) 2007-01-18 2012-10-30 Cardiac Pacemakers, Inc.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acute autonomic stimulation
JP5419174B2 (ja) * 2011-03-28 2014-02-19 国立大学法人 新潟大学 嚥下誘発装置
US9149629B2 (en) 2011-06-27 2015-10-06 E-Motion Medical Ltd. Esophageal stimul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EP2792322B1 (en) * 2011-08-25 2017-10-04 Covidien LP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luminal tissue
US20150051450A1 (en) 2012-03-30 2015-02-19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measurement of esophageal wall blood perfusion
JP6782391B2 (ja) 2014-08-05 2020-11-11 国立大学法人 東京医科歯科大学 生体磁気計測装置
JP2017000230A (ja) * 2015-06-05 2017-01-05 国立大学法人浜松医科大学 脊髄機能監視用電極装置
US10940308B2 (en) 2017-08-04 2021-03-09 Lungpacer Medica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esophageal sympathetic ganglion recruitment
DE102017010318B8 (de) * 2017-11-07 2019-09-12 Hochschule Offenburg Ösophaguselektrodensonde und Vorrichtung zur kardiologischen Behandlung und/oder Diagnos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2131126A1 (zh) 2022-06-23
EP4265293A1 (en) 2023-10-25
US20230390549A1 (en) 2023-12-07
JP7251866B2 (ja) 2023-04-04
WO2022131126A1 (ja) 2022-06-23
US11957896B2 (en) 2024-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802170B2 (ja) 携帯用のイオン電気導入装置
US4306564A (en) Electrification attachment for an osteo-synthesis implantate
US5324287A (en) Needle and therapeutic device for stimulating specific points of the body
ES2908251T3 (es) Aparato y método para realizar una electroencefalografía
US20140142410A1 (en) Nerve Stimulation Electrodes
JP2017006644A (ja) 筋肉電気刺激装置
JPH08510663A (ja) 口腔内処置用電極
JP2012024405A (ja) 電気刺激治療用導子、および電気刺激治療装置
US20130338466A1 (en) Nerve surveillance electrode assembly
US20150231391A1 (en) Apparatus for baroreceptor stimulation therapy
CN116568364A (zh) 食管内电刺激器
CN109077917B (zh) 美容器具
WO2018177291A1 (zh) 一种分立式的生物电阻抗识别装置
CN111529924A (zh) 一种深部脑刺激电极装置
WO1998056454A1 (en) Current-controlling electrode system
JP7199276B2 (ja) 筋肉電気刺激装置
JP3226058U (ja) 分離型生体電気インピーダンス認識装置
EP2814562B1 (en) Dual-sided current controlling electrode
US8820531B2 (en) Pad tray for accomodating an electrode
JP2016202409A (ja) 筋肉電気刺激気装置
JPH09313454A (ja) 多極型生体電極
CN211962036U (zh) 电极结构以及生物信息监测系统
JP2006102361A5 (zh)
EP3936184A1 (en) Electrode f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 an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eutic device
US7668604B2 (en) Packaging for medical pads and electrod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