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50872A - 一种具有多面负角翻边的侧围外板的侧翻边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多面负角翻边的侧围外板的侧翻边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50872A
CN116550872A CN202310582622.9A CN202310582622A CN116550872A CN 116550872 A CN116550872 A CN 116550872A CN 202310582622 A CN202310582622 A CN 202310582622A CN 116550872 A CN116550872 A CN 1165508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flanging
driving
movabl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826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磊
龚熙
廖敏
陈俊伟
谢蛟龙
刘一樊
张雄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Honda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Honda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Honda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Honda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8262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508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50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508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7/00Tools as parts of machin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B21D37/10Die sets; Pillar gu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19/00Flanging or other edge treatment, e.g. of tubes
    • B21D19/08Flanging or other edge treatment, e.g. of tubes by single or successive action of pressing tools, e.g. vice jaws
    • B21D19/082Flanging or other edge treatment, e.g. of tubes by single or successive action of pressing tools, e.g. vice jaws for making negative ang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3/00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1D53/88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other parts for vehicles, e.g. cowlings, mudgu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nting, Exchange, And Manufacturing Of 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多面负角翻边的侧围外板的侧翻边成型模具,下模座内设置有活动凸模、固定凸模、与活动凸模配合的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与固定凸模配合的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和用于驱动活动凸模运动至与固定凸模合模位置的活动凸模驱动机构;活动凸模与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配合可形成用于加工侧围外板与尾灯配合区域的负角翻边结构的第一负角翻边加工模具,固定凸模与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配合可形成用于加工侧围外板与尾门配合区域的负角翻边结构的第二负角翻边加工模具;上模座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运动至与活动凸模配合位置的第一侧翻边凹模驱动块和用于驱动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运动至与固定凸模配合位置的第二侧翻边凹模驱动块。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多面负角翻边的侧围外板的侧翻边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具有多面负角翻边的侧围外板的侧翻边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汽车需求量的增速放缓,国内乘用车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残酷。如何削减整车制造成本、缩短新车型开发投放周期、提高车型市场竞争力是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之下的各大汽车制造企业共同面临的一道难题。在整车制造过程中,降低车身覆盖件冲压模具费用、缩短模具制造周期,是汽车制造商提高车型价格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与一般车身覆盖件相比,侧围外板具有尺寸大、形状复杂和外观品质要求高等特点。这也就决定了侧围外板冲压工艺和模具结构的高难度属性。作为白车身上成形性最难和模具制造费用最高的覆盖件,侧围外板通常会比其他覆盖件多出1~2工序的模具数量。目前,国内大多数汽车厂商所生产的侧围外板均4工序或5工序,有的甚至需要6工序。4~6序的工艺方案虽然对产品成形性没有任何问题,但是由于工序数量的增加,模具套数、压机台数、批量生产冲次数均会随之增加,从而导致开发及制造成本的上升。因此,如何减少侧围外板的模具工序数量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在乘用车侧围外板冲压模具短工序化的研究中,方向主要集中于产品结构简化方面,比如尽量减少产品上的负角翻边结构,或对产品进行拆分,将一些负角翻边结构分解为单独的小型结构件。但是,由于侧围外板与尾门、尾灯的配合间隙相对较小,侧围外板对应匹配区域的翻边结构需要尽量内收,即需要尽量设计为负角翻边结构,尤其是尾灯区域,若翻边法兰角度打开过大,则会影响尾灯与侧围外板的装配。因此,侧围外板与尾门和尾灯装配部分的负角翻边结构无法减少。
对于在沿周多个方向均存在负角翻边结构的侧围外板,其翻边成形至少需要2工序,无法在同一工序,即在1套模具内实现多个方向的负角翻边结构的同步成形。因此,对于沿周多个方向均存在负角翻边结构的侧围外板,其冲压成形工序仍然以4~5工序为主,在模具结构的短工序化上难有大的突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有效减少侧围外板的翻边成型工序,在一套模具内实现侧围外板在多个方向上的负角翻边结构同步成型的侧翻边成型模具。
为实现此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具有多面负角翻边的侧围外板的侧翻边成型模具,包括下模座和上模座;所述下模座内设置有活动凸模、固定凸模、与所述活动凸模配合的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与所述固定凸模配合的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和用于驱动所述活动凸模运动至与所述固定凸模合模位置的活动凸模驱动机构;所述活动凸模与所述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配合可形成用于加工侧围外板与尾灯配合区域的负角翻边结构的第一负角翻边加工模具,所述固定凸模与所述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配合可形成用于加工侧围外板与尾门配合区域的负角翻边结构的第二负角翻边加工模具;所述上模座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运动至与所述活动凸模配合位置的第一侧翻边凹模驱动块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运动至与所述固定凸模配合位置的第二侧翻边凹模驱动块。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凸模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活动凸模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活动凸模沿X向往复运动的第一活动凸模驱动机构和与所述活动凸模的背面通过斜楔块配合、使所述活动凸模沿Y向往复运动的第二活动凸模驱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动凸模驱动机构包括用于提供驱动力、固定于所述下模座内的第一活动凸模驱动装置和与所述第一活动凸模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的第一同步块,所述第一同步块固定于所述活动凸模的一侧底部,所述第一活动凸模驱动装置与X向成角度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活动凸模驱动机构包括用于提供驱动力、固定于所述下模座内的第二活动凸模驱动装置和与所述第二活动凸模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的第二同步块,所述第二同步块固定有活动凸模驱动滑块,所述活动凸模的背面和所述活动凸模驱动滑块靠近所述活动凸模的一侧表面上固定有相互配合的斜楔块,所述第二活动凸模驱动装置沿X向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凸模驱动滑块与所述第二同步块之间固定有顶部具有导向斜面的角度导板,所述上模座内固定有底部具有与所述角度导板的导向斜面配合的驱动斜面、用于驱动所述角度导板沿X向运动的角度导板驱动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和所述活动凸模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啮合的刃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上固定有翻边镶块,所述翻边镶块与所述固定凸模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啮合的刃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远离所述活动凸模的一侧表面为导向斜面,所述第一侧翻边凹模驱动块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的导向斜面配合的驱动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远离所述活动凸模的一侧表面为导向斜面,所述第二侧翻边凹模驱动块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的导向斜面配合的驱动斜面。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的内部和所述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的内部均设置有可与所述下模座内表面配合的弹簧复位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针对侧围外板尾门配合区域到尾灯配合区域的负角翻边结构,在侧翻边成形模具内设计了两个活动凸模驱动机构,两个活动凸模驱动机构共用同一个活动凸模,活动凸模由两个不同方向的驱动机构进行驱动,解决了不同的活动凸模驱动机构需使用单独的活动凸模所带来的结构布局空间过大,必须分解为多工序进行翻边成形的问题,以及模具工序增加的问题。采用传统模具结构设计的侧围外板,其多面负角结构的侧翻边成形一般至少需要两套模具方能完成,而采用本发明所设计的侧翻边成形模具,侧围外板的多面负角翻边结构仅需一套模具即可完成,至少削减了一套冲压模具。一个车型共有左、右两个侧围外板,一套侧围外板侧翻边成形模具需要投资约为二百万元,应用本发明专利,至少可为每个车型削减冲压模具投资四百余万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设计的具有多面负角翻边的侧围外板的侧翻边成型模具的立体图(不含上模座);
图2为本发明所设计的具有多面负角翻边的侧围外板的侧翻边成型模具的俯视图(不含上模座);
图3为本发明所设计的具有多面负角翻边的侧围外板的侧翻边成型模具的下模座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所设计的具有多面负角翻边的侧围外板的侧翻边成型模具的下模座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中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中第一活动凸模驱动机构第一活动凸模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中第二活动凸模驱动机构第一活动凸模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9为图2中A-A剖视图;
图10为图2中B-B剖视图;
图11为图2中C-C剖视图;
图12为图2中D-D剖视图;
图13为图2中E-E剖视图;
图14为本发明中车身的侧围外板主视图;
图15为本发明中车身的侧围外板与车门和尾灯配合区域的主视图;
图16为图15中F-F截面图;
图17为图15中G-G截面图;
图18为图15中H-H截面图;
其中,1—下模座,2—活动凸模,3—固定凸模,4—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5—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6—第一负角翻边加工模具,7—第二负角翻边加工模具,8—第一侧翻边凹模驱动块,9—第二侧翻边凹模驱动块,10—角度导板驱动块,11—第一活动凸模驱动机构(11.1—第一活动凸模驱动装置,11.2—第一同步块),12—第二活动凸模驱动机构(12.1—第二活动凸模驱动装置,12.2—第二同步块,12.3—角度导板,12.4—活动凸模驱动滑块),13—翻边镶块,14—侧围外板,15—斜楔压板,16—滑动导板,17—第一楔形块,18—第二楔形块,19—固定块,20—导向销,21—复位弹簧,22—减震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13所示的侧翻边成型模具包括包括下模座1和上模座(图中未示出);下模座1内设置有活动凸模2、固定凸模3、与活动凸模2配合的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4、与固定凸模3配合的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5和用于驱动活动凸模2运动至与固定凸模4合模位置的活动凸模驱动机构。活动凸模2与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4配合可形成用于加工侧围外板14与尾灯配合区域的负角翻边结构的第一负角翻边加工模具6,固定凸模3与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5配合可形成用于加工侧围外板14与尾门配合区域的负角翻边结构的第二负角翻边加工模具7。上模座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4运动至与活动凸模2配合位置的第一侧翻边凹模驱动块8和用于驱动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5运动至与固定凸模3配合位置的第二侧翻边凹模驱动块9。活动凸模驱动机构包括与活动凸模2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活动凸模2沿X向往复运动的第一活动凸模驱动机构11和与活动凸模2的背面通过斜楔块配合、使活动凸模2沿Y向往复运动的第二活动凸模驱动机构12。
如图1—5、图9和图13所示,第一侧翻边凹模驱动块8通过螺栓、柱销和平键固定于上模座,与上模座保持相对静止,与上模座同步运动,并为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4提供驱动力源。滑动导板16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一侧翻边凹模驱动块8上,并与下模座1在Z方向上形成滑动配合关系。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4的侧部和底部也通过螺栓也固定有滑动导板16。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4与第一侧翻边凹模驱动块8的滑动配合运动通过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4侧部的滑动导板16实现,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4与下模座1的滑动配合运动通过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4底部的滑动导板16实现。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4为整体式滑块,翻边工作刃口在滑块上直接加工出来。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4的工作角度为7°,利用较小的工作角度来实现斜楔滑块的短行程,从而控制模具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减震块22(可为减震聚氨酯)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4上,用于降低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4在工作过程中对于活动凸模2的冲击载荷。如图5所示,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4的两侧侧面通过螺栓固定有滑动导板16,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4的侧面与下模座1形成滑动配合关系。斜楔压板15通过螺栓固定于下模坐1上,并与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4侧面的滑动导板16的顶面形成滑动配合关系,从而限制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4在Z方向上的运动。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4仅能实现斜楔方向上的往复运动,即仅能沿着与水平面呈7°角的方向上完成斜楔滑块所设定形成内的往复运动。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4内设置有与下模座1配合的弹簧复位结构,其包括设置于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4内的复位弹簧21,复位弹簧21套设于导正销20上,导正销20固定于固定块19上,固定块19固定于下模座1上,复位弹簧19为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4提供回程所需的力源,驱动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4在成形完成后快速回到初始状态。
如图1—4、图6和图10所示,第二侧翻边凹模驱动块9通过螺栓、柱销和平键固定于上模座,与上模座保持相对静止,与上模座同步运动,并为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5提供驱动力源。滑动导板16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二侧翻边凹模驱动块9上,并与下模座1本体导向面在Z方向上形成滑动配合关系。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5的侧面和底面均通过螺栓固定有滑动导板16,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5与第二侧翻边凹模驱动块9的滑动配合通过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5侧面的滑动导板16实现,与下模座1的滑动配合通过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5底部的滑动导板16实现。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5为分体式滑块,翻边工作刃口位于翻边镶块13上,翻边镶块13通过螺栓和柱销固定于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5上。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5的工作角度为5°,用于实现侧围外板14的尾灯尖角以及尾灯配合上、下段不同角度的负角翻边结构的成形。如图6所示,滑动导板16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5的两侧,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5的侧面与下模座1形成滑动配合关系。斜楔压板15通过螺栓固定于下模坐1上,并与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5侧面的滑动导板16的顶面形成滑动配合关系,从而限制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5在Z方向上的运动。在滑动导板16、斜楔压板15的约束下,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5仅能实现斜楔方向上的往复运动,即仅能沿着与水平面呈5°角的方向上完成斜楔滑块所设定形成内的往复运动。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5内设置有与下模座1配合的弹簧复位结构,其包括设置于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5内的复位弹簧21,复位弹簧21套设于导正销20上,导正销20固定于固定块19上,固定块19固定于下模座1上,复位弹簧19为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5提供回程所需的力源,驱动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5在成形完成后快速回到初始状态。
如图1—4、图7和图12所示,第一活动凸模驱动机构11包括第一活动凸模驱动装置11.1(可为气缸),第一活动凸模驱动装置11通过螺栓和柱销固定于下模座1上,并通过第一同步块11.2与活动凸模2固定连接为一体。第一活动凸模驱动装置11.1的驱动端运动方向与X方向呈40°夹角,如图2所示。固定凸模3通过螺栓和柱销固定于下模座1上,并通过本体导向面与活动凸模2形成滑动配合关系,二者分模线如图2所示,模具工作过程中固定凸模3与下模座1保持相对静止,仅活动凸模2在X方向上进行往复运动。如图7所示,滑动导板16通过螺栓固定于下模座1上,并与活动凸模2底面形成滑动配合关系。第一楔形块17通过螺栓固定于活动凸模2侧面,如图4所示,第一楔形块17与固定于活动凸模驱动滑块12.4上的第二楔形块18形成滑动配合关系。
如图1—4、图8和图11所示,第二侧翻边凹模驱动块9通过螺栓、柱销和平键固定于上模座,与上模座保持相对静止,与上模座同步运动,并为活动凸模驱动滑块12.4提供驱动力源。角度导板12.3和第二楔形块18通过螺栓固定于活动凸模驱动滑块12.4上,利用角度导板12.3可实现活动凸模驱动滑块12.4运动方向的多级、多次转变。第二侧翻边凹模驱动块9与活动凸模驱动滑块12.4的滑动配合通过角度导板12.3实现。角度导板驱动块10通过角度导板12.3将Z方向的运动转变为活动凸模驱动滑块12.4在X方向的运动,活动凸模驱动滑块12.4又通过第二楔形块18与第一楔形块17配合,将X方向的运动转变为活动凸模2在Y方向的运动。第二活动凸模驱动装置12.1(可为气缸)通过螺栓和柱销固定于下模座1上,并通过第二同步块12.2与活动凸模驱动滑块12.4连接为一体,为活动凸模驱动滑块12.4在X方向上往复的运动提供力源。滑动导板16通过螺栓分别固定于活动凸模驱动滑块12.4的侧面和底面,并与下模座1形成滑动配合关系。斜楔压板15通过螺栓固定于下模座1上,位于活动凸模驱动滑块12.4侧面的滑动导板16上方,斜楔压板15与活动凸模驱动滑块12.4侧面的滑动导板16的顶面形成滑动配合关系。斜楔压板15与滑动导板16并共同限制活动凸模驱动滑块12.4在Z方向上的运动。
如图14—18所示为带有多面负角翻边结构的侧围外板,从尾门配合区域到尾灯配合区域翻边均为负角结构,且夹角均较小,尾门配合区域翻边夹角为42°,尾灯配合区域上段翻边夹角为56°,尾灯配合区域下段翻边夹角为68°,转角尖点位置翻边夹角为27°,多个方向均为负角翻边结构。
基于上述侧翻边成型模具的侧围外板的负角翻边成型工艺为:第一侧翻边凹模驱动块8、第二侧翻边凹模驱动块9和角度导板驱动块10在上模座的带动下沿Z方向向下运动,与此同时第一活动凸模驱动装置11.1驱动活动凸模2在与X轴呈40°的方向上向前运动,第二活动凸模驱动装置12.1驱动活动凸模驱动滑块12.4沿X方向向前运动,通过第一楔形块17与第二楔形块18的配合,间接驱动活动凸模2沿Y方向向前运动。在第一活动凸模驱动装置11.1的直接驱动和第二活动凸模驱动装置12.1的间接驱动下,活动凸模2滑动至工作位置。此时,活动凸模2与固定凸模3的翻边刃口轮廓保持平齐连续,分模线间隙变为0,活动凸模2被驱动至工作状态。上模运行至距离下死点210mm时,模具外导向导板与本体导向面开始啮合;上模运行至距离下死点180mm时,模具外导向导柱与导套开始啮合;上模运行至距离下死点150mm时,第一侧翻边凹模驱动块8与下模座1开始啮合,与此同时,第二侧翻边凹模驱动块9与下模座1开始啮合;上模运行至距离下死点120mm时,角度导板驱动块10开始与角度导板12.3啮合;上模运行至距离下死点100mm时,第一侧翻边凹模驱动块8开始与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4啮合,与此同时,第二侧翻边凹模驱动块9开始与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5啮合。驱动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4和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5在斜楔工作方向上不断接近活动凸模3和固定凸模3。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4和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5在斜楔工作方向上的行程均为90mm。上模运行至距离下死点45mm时,位于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5上的翻边镶块13的翻边刃口开始与制品接触,并开始进行侧围外板14的尾门配合区域的负角结构的侧翻边成形;上模运行至距离下死点40mm时,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4的翻边刃口开始与制品接触,并开始进行侧围外板14的尾灯配合区域负角结构的侧翻边成形。上模继续下行,直至运行至下死点,侧翻边成形完成。
本发明针对侧围外板尾门配合区域到尾灯配合区域的负角翻边结构,在侧翻边成形模具内设计了两个活动凸模驱动机构,两个活动凸模驱动机构共用同一个活动凸模2,活动凸模2由两个不同方向的驱动机构进行驱动,解决了不同的活动凸模驱动机构需使用单独的活动凸模2所带来的结构布局空间过大,必须分解为多工序进行翻边成形的问题,以及模具工序增加的问题。采用传统模具结构设计的侧围外板14,其多面负角结构的侧翻边成形一般至少需要两套模具方能完成,而采用本发明所设计的侧翻边成形模具,侧围外板14的多面负角翻边结构仅需一套模具即可完成,至少削减了一套冲压模具。一个车型共有左、右两个侧围外板,一套侧围外板侧翻边成形模具需要投资约为二百万元,应用本发明专利,至少可为每个车型削减冲压模具投资四百余万元。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结构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多面负角翻边的侧围外板的侧翻边成型模具,包括下模座(1)和上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1)内设置有活动凸模(2)、固定凸模(3)、与所述活动凸模(2)配合的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4)、与所述固定凸模(3)配合的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5)和用于驱动所述活动凸模(2)运动至与所述固定凸模(4)合模位置的活动凸模驱动机构;
所述活动凸模(2)与所述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4)配合可形成用于加工侧围外板(14)与尾灯配合区域的负角翻边结构的第一负角翻边加工模具(6),所述固定凸模(3)与所述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5)配合可形成用于加工侧围外板(14)与尾门配合区域的负角翻边结构的第二负角翻边加工模具(7);
所述上模座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4)运动至与所述活动凸模(2)配合位置的第一侧翻边凹模驱动块(8)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5)运动至与所述固定凸模(3)配合位置的第二侧翻边凹模驱动块(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面负角翻边的侧围外板的侧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凸模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活动凸模(2)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活动凸模(2)沿X向往复运动的第一活动凸模驱动机构(11)和与所述活动凸模(2)的背面通过斜楔块配合、使所述活动凸模(2)沿Y向往复运动的第二活动凸模驱动机构(1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多面负角翻边的侧围外板的侧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凸模驱动机构(11)包括用于提供驱动力、固定于所述下模座(1)内的第一活动凸模驱动装置(11.1)和与所述第一活动凸模驱动装置(11.1)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的第一同步块(11.2),所述第一同步块(11.2)固定于所述活动凸模(2)的一侧底部,所述第一活动凸模驱动装置(11.1)与X向成角度布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多面负角翻边的侧围外板的侧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凸模驱动机构(12)包括用于提供驱动力、固定于所述下模座(1)内的第二活动凸模驱动装置(12.1)和与所述第二活动凸模驱动装置(12.1)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的第二同步块(12.2),所述第二同步块(12.2)固定有活动凸模驱动滑块(12.4),所述活动凸模(2)的背面和所述活动凸模驱动滑块(12.4)靠近所述活动凸模(2)的一侧表面上固定有相互配合的斜楔块,所述第二活动凸模驱动装置(12.1)沿X向布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多面负角翻边的侧围外板的侧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凸模驱动滑块(12.4)与所述第二同步块(12.2)之间固定有顶部具有导向斜面的角度导板(12.3),所述上模座内固定有底部具有与所述角度导板(12.3)的导向斜面配合的驱动斜面、用于驱动所述角度导板(12.3)沿X向运动的角度导板驱动块(1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面负角翻边的侧围外板的侧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4)和所述活动凸模(2)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啮合的刃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面负角翻边的侧围外板的侧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5)上固定有翻边镶块(13),所述翻边镶块(13)与所述固定凸模(3)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啮合的刃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面负角翻边的侧围外板的侧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4)远离所述活动凸模(2)的一侧表面为导向斜面,所述第一侧翻边凹模驱动块(8)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4)的导向斜面配合的驱动斜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面负角翻边的侧围外板的侧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9)远离所述活动凸模(2)的一侧表面为导向斜面,所述第二侧翻边凹模驱动块(9)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5)的导向斜面配合的驱动斜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面负角翻边的侧围外板的侧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翻边凹模滑块(4)的内部和所述第二侧翻边凹模滑块(5)的内部均设置有可与所述下模座(1)内表面配合的弹簧复位结构。
CN202310582622.9A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具有多面负角翻边的侧围外板的侧翻边成型模具 Pending CN1165508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82622.9A CN116550872A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具有多面负角翻边的侧围外板的侧翻边成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82622.9A CN116550872A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具有多面负角翻边的侧围外板的侧翻边成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50872A true CN116550872A (zh) 2023-08-08

Family

ID=87492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82622.9A Pending CN116550872A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具有多面负角翻边的侧围外板的侧翻边成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5087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06919B (zh) 多级组合浮动式斜楔机构
CN203649170U (zh) 拉延模
CN113695460A (zh) 汽车翼子板侧翻边侧整形侧冲孔复合模具
CN201291270Y (zh) 多级复合运动斜楔机构
CN105903813A (zh) 一种有或无天窗共用的汽车顶盖侧整形模具
CN110153290B (zh) 一种汽车前罩外板斜楔翻边模具结构
CN110548811A (zh) 一种新型加工整体侧围的侧整形模具
CN105537399A (zh) 一种新型四向斜楔模具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CN201799525U (zh) 斜楔模具
CN116550872A (zh) 一种具有多面负角翻边的侧围外板的侧翻边成型模具
CN113695467B (zh) 汽车全景天窗顶盖修整复合模具及方法
CN203900277U (zh) 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
CN218015149U (zh) 一种适用于汽车背门外板的气缸延时拉延装置
CN207343592U (zh) 拉延模双向压料模具结构
CN215508608U (zh) 正翻边与侧翻边复合式斜楔模具
CN204638885U (zh) 斜楔翻边模
CN211588260U (zh) 汽车侧围外板的翻边成形模具
CN104014672B (zh) 用于汽车侧围的翻边整形模具
CN107597941A (zh) 逆向压料预成形的复合拉伸工艺
CN220574492U (zh) 用于翻边整形的复合模具结构
CN216729079U (zh) 基于二次冲压成型技术的带内翻边薄壁件冲压模具结构
CN215965598U (zh) 一种翼子板的侧整形机构
CN219171447U (zh) 托辊罩盖复合模具
CN220970473U (zh) 一种热冲压产品成型用负角翻边机构
CN218460550U (zh) 一种对称翻边的整形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