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35450A - 一种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35450A
CN116535450A CN202310563466.1A CN202310563466A CN116535450A CN 116535450 A CN116535450 A CN 116535450A CN 202310563466 A CN202310563466 A CN 202310563466A CN 116535450 A CN116535450 A CN 1165354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lathromycin
impurity
preparing
preparation
techn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6346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聪明
金永东
王朋
王玲
杜希兵
方军
韩丙星
李建国
杨申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icogen China Biophar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micogen China Biophar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icogen China Biopharm Co Ltd filed Critical Amicogen China Biophar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6346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354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35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354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H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 C07H17/00Compound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hetero atoms of saccharide radic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H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 C07H1/00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ugar derivativ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accharide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泰拉霉素中间体C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在泰拉霉素生产过程中易产生的工艺杂质G,富集后通过高效制备液相分离提纯,以便于对该杂质的结构和性质进行研究,满足杂质质量控制需求。该工艺杂质G是泰拉霉素进行质量研究的必需品,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能够有效分离得到高纯度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通过对该杂质进行结构确证后,进而判断其产生的机理过程,有利于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精准化的有效控制,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收率及质量水平。

Description

一种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泰拉霉素(Tulathromycin)是一种动物专用的大环内酯类半合成抗生素,泰拉霉素主要用于放线杆菌、支原体、巴氏杆菌、副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牛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用量少、一次给药、低残留和动物专用等众多优点。
随着对泰拉霉素工艺的理解及产品稳定性数据的积累,泰拉霉素相关杂质的研究不断呈现出来,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报道了泰拉霉素有关物质1、2、3、4或其盐的结构,通过质谱检测的数据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江苏威凌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报道了一种合成纯化泰拉霉素杂质C、杂质D、杂质E的方法。原研公司硕腾报道了泰拉霉素B,泰拉霉素非对映异构体(结构同威凌生化报道的杂质E)。产品质量的提升和研究离不开杂质的制备分离及其结构的确认,杂质的研究对产品的工艺及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泰拉霉素杂质制备方法主要存在两点问题:一是无法找到合适反应底物得到预期的杂质结构;二是杂质的含量较低,需要不断的富集提纯,效率低下,无法高效的分离提纯得到足够的量进行结构鉴定和质量研究。
提供更多的泰拉霉素杂质结构,能够使得更多的化学家对泰拉霉素的性质有更多的认识。因此,提供一种泰拉霉素工艺杂质的结构,同时如何提供该杂质的制备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的制备方法,该工艺杂质G是泰拉霉素进行质量研究的必需品,本发明的能够有效分离得到高纯度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通过对该杂质进行结构确证后,进而判断其产生的机理过程,有利于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精准化的有效控制,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收率及质量水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其特征在于,所述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的结构式为:
所述的一种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重量份计,向反应器中加入5~10份有机溶剂A和1份泰拉霉素中间体C,搅拌溶解,加入2~5份正丙胺,在50~60℃下搅拌反应24~48h,然后向反应液中加入2~3份水,使用1M酸溶液调节pH至6.0~7.0,搅拌20~30min后,静置分层,分出有机相,将有机相减压蒸馏,得到泰拉霉素杂质G粗品;
(2)配置泰拉霉素杂质G粗品的水溶液,通过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分离方法进行提纯,得到目标杂质的溶液;
(3)收集目标杂质的溶液后,加入5~10份的有机溶剂B,搅拌15~20min,静置分层,分出有机相,将有机相在40℃下减压蒸馏,得到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泰拉霉素中间体C的结构式为: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A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中的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新颖的底物泰拉霉素中间体C能够有效的得到较高含量的杂质G,以便更加有效的提纯分离足够量的目标杂质。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1M酸溶液选自盐酸、磷酸中的一种。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泰拉霉素杂质G粗品的水溶液的浓度为100~200mg/ml。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杂质G的结构中含有四个胺基,需要使用较强盐酸或磷酸,能够使得杂质G粗品较容易的溶解于水中,水溶液的浓度对杂质的分离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确定了合适的浓度范围。
优选的,步骤(2)所述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分离方法中,流动相的配制方法为:
配制质量分数为1%~2%磷酸氢二钾和0.2%~0.5%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水溶液,再加入0.7倍体积水量的乙腈混合均匀,使用1M氢氧化钾溶液调节pH值至9~10。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流动相的配制对杂质的分离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一是缓冲盐的用量,二是流动相的pH,由于泰拉霉素及相关杂质的结构中含有碱性基团,该流动相中的缓冲盐和pH控制至关重要。
优选的,步骤(2)所述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分离方法中,色谱柱为C18,规格为50×250mm,10um。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分离方法的条件为:柱温20~30℃,流速80~90mL/min,检测波长205~215nm,进样浓度100~200mg/mL,进样量5mL。
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有机溶剂B选自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中的一种。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含有硝基吸电子基团的泰拉霉素中间体C,在质子性溶剂中,正丙胺容易与环氧基团及保护基基团位置进行特定的化学反应,并且环氧开环进行的胺化反应和保护基被正丙胺取代反应是同时进行的。现有常规泰拉霉素生产工艺中使用的保护基为苄氧羰基、乙酰基,这类保护基中不含有吸电子基团,以至于不能产生或产生极其微量的杂质G。
(2)本发明以泰拉霉素中间体C为原料,能够有效的通过化学反应合成一种在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富集含量较高的杂质G粗品后,通过高效制备液相更加有效的分离提纯足够量的杂质G,以便于对该杂质的结构和性质进行研究,满足杂质质量控制需求,具有操作简便,合成易于控制的特点。
(3)本发明的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是对泰拉霉素进行质量研究控制的必需品;通过核磁共振及高分辨质谱鉴定方法确认其结构,对杂质产生的机理过程,理解更透彻,更加有利于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精准化的有效控制,从而控制泰拉霉素的药品质量,为泰拉霉素未知杂质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还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收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的ESI-MS/MS裂解途径。
图2为本发明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1H-1H COSY和HMBC谱中的主要相关。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的1H-NMR谱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的13C-NMR谱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的ESI-HR-MS谱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的HMQC谱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的HMBC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各实施例所用的泰拉霉素中间体C,结构式如下:
一种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反应瓶中加入50g异丙醇和10g泰拉霉素中间体C,搅拌溶解后加入20g正丙胺,控制温度在55℃下,搅拌反应24h,反应完毕后,向反应液中加入20g水,使用1M的盐酸溶液调节pH至6.0~7.0,搅拌20min后,静置分层,分出有机相,所得有机相减压蒸馏,得到8.5g泰拉霉素杂质G粗品,纯度11.2%;
将泰拉霉素杂质G粗品配制成100mg/ml浓度的水溶液,通过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分离方法进行提纯。流动相的配制:称取磷酸氢二钾6.046g和磷酸二氢钾1.238g加入到1750mL水中溶解,再加入3750mL乙腈混合均匀,使用1M氢氧化钾水溶液调节pH值至9.0;制备色谱柱的规格型号为WelchXtimate C18,10μm,50mm×250mm;柱温25℃;流速90mL/min;检测波长205nm;进样浓度100mg/mL;进样量5mL。收集目标杂质的溶液后,加入50g二氯甲烷,搅拌15~20min,静置分层,分出有机相,将有机相在40℃下减压蒸馏,得到500mg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纯度99.7%,重量收率5%(以泰拉霉素中间体C计)。
实施例2
一种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反应瓶中加入100g甲醇和10g泰拉霉素中间体C,搅拌溶解后加入20g正丙胺,控制温度在55℃下,搅拌反应24h,反应完毕后,向反应液中加入20g水,使用1M的盐酸溶液调节pH至6.0~7.0,搅拌20min后,静置分层,分出有机相,所得有机相减压蒸馏,得到8.0g泰拉霉素杂质G粗品,纯度9.5%;
将泰拉霉素杂质G粗品配制成100mg/ml浓度的水溶液,通过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分离方法进行提纯。流动相的配制:称取磷酸氢二钾6.046g和磷酸二氢钾1.238g加入到1750mL水中溶解,再加入3750mL乙腈混合均匀,使用1M氢氧化钾水溶液调节pH值至9.0;制备色谱柱的规格型号为WelchXtimate C18,10μm,50mm×250mm;柱温25℃;流速90mL/min;检测波长205nm;进样浓度100mg/mL;进样量5mL。收集目标杂质的溶液后,加入50g二氯甲烷,搅拌15~20min,静置分层,分出有机相,将有机相在40℃下减压蒸馏,得到480mg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纯度99.0%。重量收率4.8%(以泰拉霉素中间体C计)。
实施例3
一种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反应瓶中加入50g乙醇和10g泰拉霉素中间体C,搅拌溶解后加入20g正丙胺,控制温度在55℃下,搅拌反应24h,反应完毕后,向反应液中加入20g水,使用1M的盐酸溶液调节pH至6.0~7.0,搅拌20min后,静置分层,分出有机相,所得有机相减压蒸馏,得到8.3g泰拉霉素杂质G粗品,纯度10.3%;
将泰拉霉素杂质G粗品配制成100mg/ml浓度的水溶液,通过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分离方法进行提纯。流动相的配制:称取磷酸氢二钾6.046g和磷酸二氢钾1.238g加入到1750mL水中溶解,再加入3750mL乙腈混合均匀,使用1M氢氧化钾水溶液调节pH值至9.0;制备色谱柱的规格型号为WelchXtimate C18,10μm,50mm×250mm;柱温25℃;流速90mL/min;检测波长205nm;进样浓度100mg/mL;进样量5mL。收集目标杂质的溶液后,加入50g二氯甲烷,搅拌15~20min,静置分层,分出有机相,将有机相在40℃下减压蒸馏,得到400mg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纯度99.5%,重量收率4.0%(以泰拉霉素中间体C计)。
实施例4
一种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反应瓶中加入50g异丙醇和10g泰拉霉素中间体C,搅拌溶解后加入50g正丙胺,控制温度在55℃下,搅拌反应24h,反应完毕后,向反应液中加入20g水,使用1M的磷酸溶液调节pH至6.0~7.0,搅拌20min后,静置分层,分出有机相,所得有机相减压蒸馏,得到7.9g泰拉霉素杂质G粗品,纯度9.5%;
将泰拉霉素杂质G粗品配制成100mg/ml浓度的水溶液,通过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分离方法进行提纯。流动相的配制:称取磷酸氢二钾6.046g和磷酸二氢钾1.238g加入到1750mL水中溶解,再加入3750mL乙腈混合均匀,使用1M氢氧化钾水溶液调节pH值至9.5;制备色谱柱的规格型号为WelchXtimate C18,10μm,50mm×250mm;柱温25℃;流速90mL/min;检测波长205nm;进样浓度100mg/mL;进样量5mL。收集目标杂质的溶液后,加入50g二氯甲烷,搅拌15~20min,静置分层,分出有机相,将有机相在40℃下减压蒸馏,得到390mg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纯度99.4%,重量收率3.9%(以泰拉霉素中间体C计)。
实施例5
一种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泰拉霉素杂质G粗品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4中相同。
将泰拉霉素杂质G粗品配制成200mg/ml浓度的水溶液,通过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分离方法进行提纯。流动相的配制:称取磷酸氢二钾6.046g和磷酸二氢钾1.238g加入到1750mL水中溶解,再加入3750mL乙腈混合均匀,使用1M氢氧化钾水溶液调节pH值至9.0;制备色谱柱的规格型号为WelchXtimate C18,10μm,50mm×250mm;柱温25℃;流速90mL/min;检测波长205nm;进样浓度100mg/mL;进样量5mL。收集目标杂质的溶液后,加入50g二氯甲烷,搅拌15~20min,静置分层,分出有机相,将有机相在40℃下减压蒸馏,得到420mg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纯度99.3%,重量收率4.2%(以泰拉霉素中间体C计)。
实施例6
一种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泰拉霉素杂质G粗品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4中相同。
将泰拉霉素杂质G粗品配制成200mg/ml浓度的水溶液,通过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分离方法进行提纯。流动相的配制:称取磷酸氢二钾6.046g和磷酸二氢钾1.238g加入到1750mL水中溶解,再加入3750mL乙腈混合均匀,使用1M氢氧化钾水溶液调节pH值至9.5;制备色谱柱的规格型号为WelchXtimate C18,10μm,50mm×250mm;柱温25℃;流速80mL/min;检测波长205nm;进样浓度100mg/mL;进样量5mL。收集目标杂质的溶液后,加入50g二氯甲烷,搅拌15~20min,静置分层,分出有机相,将有机相在40℃下减压蒸馏,得到405mg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纯度99.5%,重量收率4.1%(以泰拉霉素中间体C计)。
实施例7
一种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泰拉霉素杂质G粗品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4中相同。
将泰拉霉素杂质G粗品配制成200mg/ml浓度的水溶液,通过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分离方法进行提纯。流动相的配制:称取磷酸氢二钾6.046g和磷酸二氢钾1.238g加入到1750mL水中溶解,再加入3750mL乙腈混合均匀,使用1M氢氧化钾水溶液调节pH值至9.5;制备色谱柱的规格型号为WelchXtimate C18,10μm,50mm×250mm;柱温25℃;流速90mL/min;检测波长215nm;进样浓度100mg/mL;进样量5mL。收集目标杂质的溶液后,加入50g二氯甲烷,搅拌15~20min,静置分层,分出有机相,将有机相在40℃下减压蒸馏,得到398mg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纯度99.2%,重量收率4.0%(以泰拉霉素中间体C计)。
实施例8
一种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泰拉霉素杂质G粗品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4中相同。
将泰拉霉素杂质G粗品配制成200mg/ml浓度的水溶液,通过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分离方法进行提纯。流动相的配制:称取磷酸氢二钾6.046g和磷酸二氢钾1.238g加入到1750mL水中溶解,再加入3750mL乙腈混合均匀,使用1M氢氧化钾水溶液调节pH值至9.5;制备色谱柱的规格型号为WelchXtimate C18,10μm,50mm×250mm;柱温25℃;流速90mL/min;检测波长215nm;进样浓度100mg/mL;进样量5mL。收集目标杂质的溶液后,加入100g二氯甲烷,搅拌15~20min,静置分层,分出有机相,将有机相在40℃下减压蒸馏,得到385mg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纯度99.4%,重量收率3.9%(以泰拉霉素中间体C计)。
实施例9
一种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泰拉霉素杂质G粗品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4中相同。
将泰拉霉素杂质G粗品配制成200mg/ml浓度的水溶液,通过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分离方法进行提纯。流动相的配制:称取磷酸氢二钾6.046g和磷酸二氢钾1.238g加入到1750mL水中溶解,再加入3750mL乙腈混合均匀,使用1M氢氧化钾水溶液调节pH值至10.0;制备色谱柱的规格型号为WelchXtimate C18,10μm,50mm×250mm;柱温25℃;流速90mL/min;检测波长205nm;进样浓度100mg/mL;进样量5mL。收集目标杂质的溶液后,加入50g二氯甲烷,搅拌15~20min,静置分层,分出有机相,将有机相在40℃下减压蒸馏,得到402mg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纯度99.3%,重量收率4.0%(以泰拉霉素中间体C计)。
实施例10
一种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泰拉霉素杂质G粗品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4中相同。
将泰拉霉素杂质G粗品配制成200mg/ml浓度的水溶液,采用以下色谱条件进行分离。流动相的配制:称取磷酸氢二钾6.046g和磷酸二氢钾1.238g加入到1750mL水中溶解,再加入3750mL乙腈混合均匀,使用1M氢氧化钾水溶液调节pH值至10.0;制备色谱柱的规格型号为Welch Xtimate C18,10μm,50mm×250mm;柱温25℃;流速90mL/min;检测波长205nm;进样浓度100mg/mL;进样量5mL。收集目标杂质的溶液后,加入100g二氯甲烷,搅拌15~20min,静置分层,分出有机相,将有机相在40℃下减压蒸馏,得到408mg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纯度99.2%,重量收率4.1%(以泰拉霉素中间体C计)。
检测实验:
将实施例1所得的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进行核磁氢谱、碳谱高分辨质谱、异核多量子相关谱和异核多键相关谱检测。
采用电喷雾电离(ESI)进行质谱分析,在正ESI模式下进行一级MS全扫描,得到准分子离子峰[M+H]+为m/z 891.6296,与预期结构的分子式C45H86N4O13([M+H]+计算值:891.6264)相符。[M+H]+离子m/z 891.6通过Auto MS(2)模式进行二级MS分析,得到的碎片离子有m/z 662.4605、420.2954、243.1686、230.1738、116.1059和72.0810等,提出的裂解途径见图1,其裂解特征与预期结构的相符。
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的1H-NMR(600MHz,CDCl3)谱中共给出80个有效质子信号,13C-NMR(151MHz,CDCl3)谱中共给出44组有效碳信号,代表45个碳原子。通过对1H-1H COSY、HSQC、HMBC谱图的综合分析,对样品的碳氢数据进行了归属,见表1;通过1H-1H COSY、HMBC谱图对样品结构进行进一步验证,见图2。
1H-1H COSY谱中,δH 5.00(1H,d,J=4.6Hz,H-22)与δH[2.13(1H,dd,J=15.1,4.9Hz),2.20(1H,d,J=15.1Hz),H-23]相关,δH 4.43(1H,q,J=6.5Hz,H-28)与δH 1.24(3H,d,J=6.6Hz,H-29)相关,δH[2.50(1H,m),2.56(1H,overlap),H-31]、1.47(2H,overlap,H-32)、0.90(3H,overlap,H-33)依次相关;在HMBC谱中,H-23与δC 95.2(C-22)、76.5(C-24)、17.3(C-25)、72.4(C-27)相关,δH 3.37(3H,s,H-26)与δC 76.5(C-24)相关,H-28与δC 95.2(C-22)、76.5(C-24)、72.4(C-27)、15.1(C-29)、49.6(C-30)相关,δH[2.69(1H,overlap),2.79(1H,d,J=12.5Hz),H-30]与δC 76.5(C-24)、72.4(C-27)、67.6(C-28)、52.7(C-31)相关,H-31与δC 49.6(C-30)、23.0(C-32)、11.8(C-33)相关,以上信息验证了样品结构中的A片段。
1H-1H COSY谱中,δH 4.52(1H,d,J=7.3Hz,H-34)、4.66(1H,m,H-35)、2.67(1H,overlap,H-36)、[1.32(1H,m),1.71(1H,overlap),H-38]、3.59(1H,overlap,H-39)、1.21(3H,d,J=5.9Hz,H-40)依次相关,δH 4.59(1H,m,H-42a)、[3.10(1H,m),3.19(1H,m),H-42]、1.51(2H,m,H-43)、0.91(3H,overlap,H-44)依次相关,结合HMBC谱中H-34与δC 82.9(C-7)相关,H-35与δC 101.1(C-34)、63.6(C-36)、155.7(C-41)相关,δH 2.29(6H,s,H-37/37')与δC63.6(C-36)相关,H-38与δC 72.6(C-35)、63.6(C-36)、68.1(C-39)、21.3(C-40)相关,H-42与δC 155.7(C-41)、23.4(C-43)、11.2(C-44)相关,验证了样品结构中的B片段。
1H-1H COSY谱中,δH 1.20(3H,d,J=7.5Hz,H-3)、2.74(1H,m,H-2)、4.25(1H,d,J=3.1Hz,H-4)、1.90(1H,overlap,H-5)、0.91(3H,overlap,H-6)依次相关,δH 3.58(1H,d,J=6.7Hz,H-7)与δH 1.90(1H,overlap,H-5)相关,结合HMBC谱中H-3与δC 178.8(C-1)、45.4(C-2)、78.0(C-4)相关,H-4与δC178.8(C-1)、42.0(C-5)、8.8(C-6)、82.9(C-7)、95.2(C-22)相关,H-7与δC78.0(C-4)、42.0(C-5)、74.0(C-8)、27.5(C-9)、41.9(C-10)、101.1(C-34)相关,δH 1.29(3H,s,H-9)与δC 82.9(C-7)、74.0(C-8)、41.9(C-10)相关,验证了样品结构中的C片段以及其与A、B、D片段的连接。
样品的1H-1H COSY谱中,δH[1.26(1H,overlap),1.69(1H,overlap),H-10]、1.71(1H,overlap,H-11)、0.94(3H,d,J=7.0Hz,H-12)依次相关,δH[1.84(1H,t,J=11.6Hz),3.04(1H,m),H-13]与δH 1.71(1H,overlap,H-11)相关,δH2.57(1H,overlap,H-14)与δH1.14(3H,d,J=6.5Hz,H-15)、3.45(1H,s,H-16)相关,结合HMBC谱中H-10与δC 74.0(C-8)、27.5(C-9)、29.9(C-11)、21.9(C-12)、57.4(C-13)相关,H-12与δC 41.9(C-10)、29.9(C-11)、57.4(C-13)相关,H-13与δC 41.9(C-10)、29.9(C-11)、56.6(C-14)相关,H-15与δC 56.6(C-14)、73.1(C-16)相关,H-16与δC 56.6(C-14)、14.2(C-15)、77.9(C-19)相关,验证了样品结构中的D片段,以及其与C、E片段的连接。
通过1H-1H COSY谱中δH 4.75(1H,dd,J=10.3,1.7Hz,H-19)、[1.48(1H,overlap),1.89(1H,overlap),H-20]、0.90(3H,overlap,H-21)依次相关,以及HMBC谱中δH 1.07(3H,s,H-18)与δC 73.1(C-16)、74.0(C-17)、77.9(C-19)相关,H-19与δC 178.8(C-1)、74.0(C-17)、16.1(C-18)、21.1(C-20)、11.2(C-21)相关,验证了样品结构中的E片段,以及E片段与C片段的连接。
基于上述NMR数据分析,结合LC-MS分析提供的分子量和裂解碎片信息确定了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的化学结构。
表1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的1D与2D-NMR数据归属(600and 151MHz,CDCl3)
因此,确定了所得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的结构式为: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其特征在于,所述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的结构式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以重量份计,向反应器中加入5~10份有机溶剂A和1份泰拉霉素中间体C,搅拌溶解,加入2~5份正丙胺,在50~60℃下搅拌反应24~48h,然后向反应液中加入2~3份水,使用1M酸溶液调节pH至6.0~7.0,搅拌20~30min后,静置分层,分出有机相,将有机相减压蒸馏,得到泰拉霉素杂质G粗品;
(2)配置泰拉霉素杂质G粗品的水溶液,通过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分离方法进行提纯,得到目标杂质的溶液;
(3)收集目标杂质的溶液后,加入5~10份的有机溶剂B,搅拌15~20min,静置分层,分出有机相,将有机相在40℃下减压蒸馏,得到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泰拉霉素中间体C的结构式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A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1M酸溶液选自盐酸、磷酸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泰拉霉素杂质G粗品的水溶液的浓度为100~200mg/ml。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分离方法中,流动相的配制方法为:配制质量分数为1%~2%磷酸氢二钾和0.2%~0.5%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水溶液,再加入0.7倍体积水量的乙腈混合均匀,使用1M氢氧化钾溶液调节pH值至9~1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分离方法中,色谱柱为C18,规格为50×250mm,10u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分离方法的条件为:柱温20~30℃,流速80~90mL/min,检测波长205~215nm,进样浓度100~200mg/mL,进样量5mL。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有机溶剂B选自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中的一种。
CN202310563466.1A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65354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63466.1A CN116535450A (zh)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63466.1A CN116535450A (zh)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35450A true CN116535450A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50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63466.1A Pending CN116535450A (zh)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35450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46576A (zh) * 2015-03-25 2016-11-23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一种泰拉霉素有关物质、富集制备方法、分离方法及应用
US20190185505A1 (en) * 2017-12-14 2019-06-20 ZHAOKE (GUANGZHOU) Ophthalmic Drug Company Limited Process of controlling the impurities of clindamycin hydrochlorid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46576A (zh) * 2015-03-25 2016-11-23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一种泰拉霉素有关物质、富集制备方法、分离方法及应用
US20190185505A1 (en) * 2017-12-14 2019-06-20 ZHAOKE (GUANGZHOU) Ophthalmic Drug Company Limited Process of controlling the impurities of clindamycin hydrochlorid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299241A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highly pure doxorubicin
Yu et al. Conversion of ginsenoside Rb1 into six types of highly bioactive ginsenoside Rg3 and its derivatives by FeCl3 catalysis
CN103396464A (zh) 一种伊维菌素的制备方法
CN116535450A (zh) 一种泰拉霉素工艺杂质g及其制备方法
Kakuda et al. Studies on the constituents of Gentiana species. II. A new triterpenoid, and (S)-(+)-and (R)-(−)-gentiolactones from Gentiana lutea
CN109535057B (zh) 一种用胆绿素Ⅸα二酯制备高含量胆红素Ⅸα的方法
CN114874098B (zh) 一种从宿萼木中提取分离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lletier et al. Diterpenoid alkaloids
Corey et al. Separation of the cyclization and rearrangement processes of lanosterol biosynthesis. Enzymic conversion of 20, 21-dehydro-2, 3-oxidosqualene to a dehydroprotosterol
CN115010720B (zh) 中甸艾中倍半萜二聚体及其药物组合物与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912049B (zh) 从高乌头中提取的二萜类生物碱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073406B (zh) 一种桉烷型倍半萜内酯类tba衍生物及其用途
AU2020102074A4 (en) A method for extracting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Lepidium latifolium L. and the extracted phenolic compounds
CN115057839A (zh) 一种桉烷型倍半萜烯内酯化合物及其制备和用途
Ghisalba et al. EARLY INTERMEDIATES IN THE BIOSYNTHESIS OF ANSAMYCINS II.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ROANSAMYCIN B-M1 AND PROTORIFAMYCIN I-M1
CN107721908B (zh) 一种从球毛壳菌中提取球毛壳菌素a前体化合物的方法
CN113292542A (zh) 一种瑞舒伐他汀钙中间体杂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29291B (zh) 一种离子液体催化的9-蒽酮内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13149851A (zh) 一种稳定同位素标记的氯丙那林的制备方法
Zhao-Qing et al. Transformation of strictosamide to vincoside lactam by acid catalysis
CN111662155B (zh) 一种宽叶独行菜中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及其提取的酚类化合物
CN116396343A (zh) 一种泰拉霉素丙酮缩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04365B (zh) 一种睡茄交酯iii类化合物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
CN102786568B (zh) 一种喜果苷的制备方法
CN113968810B (zh) 一种n,n-二甲基-5-羟基色胺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