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33834A - 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33834A
CN116533834A CN202310382033.6A CN202310382033A CN116533834A CN 116533834 A CN116533834 A CN 116533834A CN 202310382033 A CN202310382033 A CN 202310382033A CN 116533834 A CN116533834 A CN 1165338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ack
heat
heat dissipation
thermal management
pipeline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820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伦
蔡文
马营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Zoomlion Earth Moving Machinery Co Ltd
Shaanxi Zoomlion West Earthmov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oomlion Earth Moving Machinery Co Ltd
Shaanxi Zoomlion West Earthmov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oomlion Earth Moving Machinery Co Ltd, Shaanxi Zoomlion West Earthmov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oomlion Earth Mov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8203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338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33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338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6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058Electric or electro-mechanical or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of vehicle sub-units
    • E02F9/2091Control of energy storage means for electrical energy, e.g. battery or capaci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058Electric or electro-mechanical or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of vehicle sub-units
    • E02F9/2095Control of electric, electro-mechanical or mechanical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ventilators, electro-driven f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algorithms, flow charts, software detail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2001/00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with means for cooling the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2001/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with means for cooling the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器及存储介质。热管理系统包括集成在换热装置上的液压管路系统、电池包管路系统、第一散热系统以及第二散热系统,方法包括:实时获取电池包管路系统中的电池包的出口温度;根据出口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确定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模式;在第一制冷模式下,控制第一散热系统启动,将电池包管路系统的热量与第一散热系统换热,以对电池包进行散热;在第二制冷模式下,控制第一散热系统和液压管路系统启动,将电池包管路系统的热量与第一散热系统及液压管路系统换热,以对电池包进行散热;在第三制冷模式下,控制第二散热系统启动,将电池包管路系统的热量与第二散热系统换热,以对电池包进行散热。

Description

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热管理系统、工程车辆、存储介质及控制器。
背景技术
散热系统对于工程机械来说十分重要,其影响着工程机械的工作效率和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
对于现有的挖掘机散热系统,其管路中的散热媒介无论是冷却液还是液压油,统一都是通过散热风扇的作用实现降温的。且散热系统在工作中是将散热风扇全程打开,内部温度调节功能差,不能保证散热系统内部环境温度维稳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无法实现温度的可调可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热管理系统、工程车辆、存储介质及控制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热管理系统包括集成在换热装置上的液压管路系统、电池包管路系统、第一散热系统以及第二散热系统,控制方法包括:
实时获取电池包管路系统中的电池包的出口温度;
根据出口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确定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模式;
在工作模式为第一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第一散热系统启动,将电池包管路系统的热量通过换热装置与第一散热系统换热,以对电池包进行散热;
在工作模式为第二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第一散热系统和液压管路系统启动,将电池包管路系统的热量通过换热装置与第一散热系统及液压管路系统换热,以对电池包进行散热;
在工作模式为第三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第二散热系统启动,将电池包管路系统的热量通过换热装置与第二散热系统换热,以对电池包进行散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包管路系统还包括第一水泵,第一散热系统包括第一散热装置、第二水泵以及第一储水装置,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工作模式为第一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第一散热系统启动,以使电池包管路系统中的冷却液经第一水泵流入至换热装置后,将电池包管路系统的热量通过换热装置与第一散热系统中的水液进行换热;第一散热系统中的水液通过换热装置进行换热后,经第二水泵、第一储水装置流入至第一散热装置,以通过第一散热装置对电池包进行散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包管路系统还包括第一水泵,第一散热系统包括第一散热装置、第二水泵以及第一储水装置,液压管路系统包括第二储水装置和第二散热装置,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工作模式为第二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第一散热系统和液压管路系统启动,以使电池包管路系统中的冷却液经第一水泵流入至换热装置后,将电池包管路系统的热量通过换热装置与第一散热系统中的水液和液压管路系统中的液压油进行换热;第一散热系统中的水液通过换热装置进行换热后,经第二水泵、第一储水装置流入至第一散热装置,液压管路系统中的液压油通过换热装置进行换热后,经第二储水装置流入至第二散热装置,以通过第一散热装置与第二散热装置对电池包进行散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包管路系统还包括第一水泵,第二散热系统包括压缩机和冷却装置,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工作模式为第三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第二散热系统启动,以使电池包管路系统中的冷却液经第一水泵流入至换热装置后,将电池包管路系统的热量通过换热装置与第二散热系统中的制冷剂进行换热;第二散热系统中的制冷剂通过换热装置进行换热后,经压缩机流入至冷却装置,以通过冷却装置对电池包进行散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包管路系统还包括第三储水装置,液压管路系统包括制热装置和第三水泵,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液压管路系统启动,以使液压管路系统中的液压油经制热装置制热后,经第三水泵流入至换热装置,以通过换热装置与电池包管路系统中的冷却液进行换热;电池包管路系统中的冷却液通过换热装置进行换热后,经第三储水装置流入至电池包,以通过制热装置对电池包进行加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包管路系统还包括安装于电池包的出口端的温度传感器,实时获取电池包管路系统中的电池包的出口温度包括:实时获取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根据温度信号确定电池包的出口温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出口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确定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模式包括:在出口温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工作模式为第一制冷模式,其中,第二温度阈值大于第一温度阈值与预设值之和;在出口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三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工作模式为第二制冷模式,其中,第三温度阈值大于第二温度阈值与预设值之和;在出口温度大于第三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工作模式为第三制冷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散热系统包括第一电控流量阀,液压管路系统包括第二电控流量阀,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工作模式为第一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检测第一电控流量阀的阀门开度;在第一电控流量阀的开度达到预设最大值且在预设时间内出口温度并未下降的情况下,确定第一制冷模式下无法满足电池包的散热需求,将工作模式切换为第二制冷模式;在工作模式为第二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检测第二电控流量阀的阀门开度;在第二电控流量阀的开度达到预设最大值且在预设时间内出口温度并未下降的情况下,将工作模式切换为第三制冷模式。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控制器,被配置成执行上述的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
电池包管路系统,包括电池包;
第一散热系统,用于在第一制冷模式和第二制冷模式下,与电池包管路系统换热,以对电池包进行散热;
液压管路系统,用于在第二制冷模式下,与电池包管路系统换热,以对电池包进行散热;
第二散热系统,用于在第三制冷模式下,与电池包管路系统换热,以对电池包进行散热;
换热装置,用于集成电池包管路系统、第一散热系统、液压管路系统以及第二散热系统,实现各系统之间的热量互换;
被配置成执行上述的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控制器。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工程车辆,工程车辆为电控挖掘机,包括:
上述的热管理系统。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该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被配置成执行上述的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保证热管理系统内部环境温度维稳在电池包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实现了温度的可调可控。
本申请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附图标记
1 电池包 2 第一水泵
3 换热装置 4 第二水泵
5 第一储水装置 6 第一散热装置
7 第二储水装置 8 第二散热装置
9 压缩机 10 冷却装置
11 制热装置 12 第三水泵
13 第三储水装置 14 温度传感器
15 第一电控流量阀 16 第二电控流量阀
17 第三电控流量阀 18 第一电控阀
19 第二电控阀 20 第三电控阀
21 第四电控阀 22 入口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的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多个不同的装置通过封闭管路连接在一起,构建出了四个不同的封闭式循环水路回路,四个不同的循环回路通过一个换热装置集成为一个智能换热系统。控制器(图中未示出)与四个循环回路电连接,从而可以通过控制每个循环回路的启停,实现回路之间的热量互换。携带热量的溶液介质在管路中流动并流入至换热装置中,通过换热装置的作用将热量交换给其余回路中的溶液介质,配合控制器对回路的启停控制,实现了在如图1所示回路中的热管理。其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
电池包管路系统,包括电池包1、出口温度传感器14、第一水泵2、第三储水装置13、入口温度传感器22。
第一散热系统,用于在第一制冷模式和第二制冷模式下,与电池包管路系统换热,以对电池包1进行散热,包括第二水泵4、第一储水装置5、第一散热装置6、第一电控流量阀15。
液压管路系统,用于在第二制冷模式下,与电池包管路系统换热,以对电池包1进行散热,包括第三水泵12、第二储水装置7、第二电控流量阀16、第二散热装置8、制热装置11、第一电控阀18、第二电控阀19、第三电控阀20、第四电控阀21。
第二散热系统,用于在第三制冷模式下,与电池包管路系统换热,以对电池包1进行散热,包括压缩机9、冷却装置10、第三电控流量阀17。
换热装置3,用于集成电池包管路系统、第一散热系统、液压管路系统以及第二散热系统,实现各系统之间的热量互换。
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分别与电池包管路系统、第一散热系统、第二散热系统以及液压管路系统电连接,可以根据热管理系统的散热需求,独立控制电池包管路系统、第一散热系统、第二散热系统以及液压管路系统的启停关系,实现各系统之间的热量互换。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实时获取电池包管路系统中的电池包的出口温度。
步骤202,根据出口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确定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模式。
步骤203,在工作模式为第一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第一散热系统启动,将电池包管路系统的热量通过换热装置与第一散热系统换热,以对电池包进行散热。
步骤204,在工作模式为第二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第一散热系统和液压管路系统启动,将电池包管路系统的热量通过换热装置与第一散热系统及液压管路系统换热,以对电池包进行散热。
步骤205,在工作模式为第三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第二散热系统启动,将电池包管路系统的热量通过换热装置与第二散热系统换热,以对电池包进行散热。
电池包是指一种组合电池,可以是指组合的锂离子电池组。控制器与电池包管路系统电连接,从而可以检测电池包管路系统中的任意一个装置的实时状态,例如温度状态。具体地,控制器可实时获取电池包出口端的出口温度,并将获取到的出口温度与预设的温度区间进行比对,从而可以根据出口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确定出热管理系统此时应当所处的工作模式,例如此时获取到的电池包温度过高,控制器则可以控制热管理系统进入制冷模式,以对电池包进行散热。其中,预设温度区间的温度范围和区间个数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在本技术方案中,划分了三个温度区间对应三种制冷模式,控制器根据获取的实时出口温度与温度区间对应,控制第一散热系统、第二散热系统以及液压管路系统的启停使得热管理系统在三种制冷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实现对电池包的散热。具体地,当控制器获取到的电池包的出口温度对应第一个温度区间时,控制器控制热管理系统进入第一制冷模式。在第一制冷模式下,控制器控制第一散热系统启动,将电池包管路系统中电池包的热量通过换热装置交换给第一散热系统,实现对电池包的散热,其中,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散热系统可以是指水散热器管路系统。当控制器获取到的电池包的出口温度对应第二个温度区间时,控制器控制热管理系统进入第二制冷模式。在第二制冷模式下,此时,单独靠第一散热系统对电池包进行散热已无法满足电池包的实际散热需求,控制器在控制第一散热系统启动的基础上控制液压管路系统启动,将电池包管路系统中电池包的热量通过换热装置交换给第一散热系统和液压管路系统,实现对电池包的散热。当控制器获取到的电池包的出口温度对应第三个温度区间时,控制器控制热管理系统进入第三制冷模式。在第三制冷模式下,此时,靠第一散热系统和液压管路系统共同对电池包进行散热也已无法满足电池包的实际散热需求,控制器则控制第一散热系统和液压管路系统停止,并控制第二散热系统启动,将电池包管路系统中电池包的热量通过换热装置交换给第二散热系统,以实现对电池包的散热,其中,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二散热系统可以是指空调管路制冷系统。在第二散热系统的作用下,可使得电池包达到最佳的散热速率,并将电池包的温度维稳在最佳工作温度。其中,换热装置是指一种用于传递温度的装置,在本技术方案中换热装置可以是指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电池包出口温度的实时监测,从而控制系统执行不同的制冷模式,不仅实现了系统内部温度的可调可控,还能够保证热管理系统内部环境温度维稳在电池包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包管路系统还包括第一水泵2、第一散热系统包括第一散热装置6、第二水泵4以及第一储水装置5。具体地,电池包1的第一端与第一水泵2连接,第二端与换热装置3连接。第一水泵2的第一端与换热装置3连接,第二端与电池包1连接。第一换热装置6的第一端与换热装置3连接,第二端与第一储水装置5连接。第一储水装置5的第一端与第一换热装置6连接,第二端与第二水泵4连接。第二水泵4的第一端与第一储水装置5连接,第二端与换热装置3连接。其中,水泵是指用于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水泵2可以用于在电池包管路系统中为管路中的冷却液进行增压或者输送管路中的冷却液,同理,第二水泵4可以用于在第一散热系统中为管路中的水液进行增压或者输送管路中的水液。散热装置是指用于传导、释放热量的一系列装置的统称,也可叫做散热器,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散热装置可以用于将第一散热系统中的水液携带的热量进行释放,以达到散热的目的。储水装置顾名思义是指用于存放液体的一系列装置的统称,在本技术方案中,储水装置可以是指水壶,水壶与外部环境存在连接装置,可在外部环境中打开连接装置往水壶中输送液体。
进一步地,当控制器获取到的电池包的出口温度对应第一个温度区间时,控制器控制热管理系统进入第一制冷模式。在第一制冷模式下,控制器控制第一散热系统启动,此时,电池包管路系统中的电池包1存在散热需求。电池包管路系统中的携带有电池包1热量的冷却液经第一水泵2流入至换热装置3中,通过换热装置3将电池包1的热量交换给第一散热系统中的水液。第一散热系统中的水液在获取到换热装置3传递过来热量后,依次经过第二水泵5、第一储水装置5后流入至第一散热装置6中,从而通过第一散热装置6将电池包1的热量进行释放,以实现对电池包1进行散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液压管路系统包括第二储水装置7和第二散热装置8。具体地,第二储水装置7的第一端与第二散热装置8连接,第二端与换热装置3连接。第二散热装置8的第一端与换热装置3连接,第二端与第二储水装置7连接。
进一步地,当控制器获取到的电池包的出口温度对应第二个温度区间时,控制器控制热管理系统进入第二制冷模式。在第二制冷模式下,此时,单独靠第一散热系统对电池包1进行散热已无法满足电池包1的实际散热需求。控制器在控制第一散热系统启动的基础上控制液压管路系统启动,电池包管路系统中的携带有电池包1热量的冷却液经第一水泵2流入至换热装置3中,通过换热装置3将电池包1的热量交换给第一散热系统中的水液与液压管路系统中的液压油。
进一步地,第一散热系统中的水液在获取到换热装置3传递过来热量后,依次经过第二水泵5、第一储水装置5后流入至第一散热装置6中,从而通过第一散热装置6将电池包1的热量进行释放。同时,液压管路系统中的液压油在获取到换热装置3传递过来的热量后,经第二储水装置7流入至第二散热装置7中,从而通过第二散热装置7将电池包1的热量进行释放。在第一散热装置6与第二散热装置7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对电池包1进行散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散热系统包括压缩机9和冷却装置10。具体地,压缩机9的第一端与冷却装置10连接,第二端与换热装置3连接。冷却装置10的第一端与换热装置3连接,第二端与压缩机9连接。其中,压缩机是指用于提升液体或者气体压力的装置,在本技术方案中,压缩机9可以用于为第二散热系统管路中的制冷剂提供压力。冷却装置是指对液体或气体进行降温操作的一系列装置的统称,在本技术方案中冷却装置10可以是指冷凝器,冷凝器主要用于排放热量,它能把气体活蒸汽转变成液体,将热量以很快的方式释放。
进一步地,在第三制冷模式下,此时,靠第一散热系统和液压管路系统共同对电池包1进行散热也已无法满足电池包1的实际散热需求。控制器则控制第一散热系统和液压管路系统停止,并控制第二散热系统启动。电池包管路系统中的携带有电池包1热量的冷却液经第一水泵2流入至换热装置3中,通过换热装置3将电池包1的热量交换给第二散热系统中的制冷剂。第一散热系统中的制冷剂在获取到换热装置3传递过来热量后,经压缩机9流入至冷凝器10中,通过冷凝器10将电池包1的热量进行释放,以实现对电池包1进行散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包管路系统还包括第三储水装置13,液压管路系统还包括制热装置11和第三水泵12。具体地,第三储水装置13的第一端与电池包1连接,第二端与换热装置3连接。制热装置11的第一端与第三水泵12连接,第二端与第二散热装置8连接。第三水泵12的第一端与换热装置3连接,第二端与制热装置11连接。其中,制热装置是指用于产生、制造热量的一系列装置的统称,在本技术方案中,制热装置11可以是指ptc加热器,ptc加热器具有热阻小、换热效率高的优点,是一种自动恒温、省电的电加热器。
进一步地,当控制器根据获取到的电池包1的出口温度确定电池包1的温度过低的情况下,确定电池包1存在加热需求,控制器则控制热管理系统进入制热模式。在制热模式下,控制器控制液压管路系统启动,制热装置11开始工作产生热量,管路中的液压油将制热装置11的热量经第三水泵12传递至换热装置3,通过换热装置3将热量交换给电池包管路系统中的冷却液。电池包管路系统中的冷却液在获取到换热装置3传递过来的热量后,经第三储水装置13流入至电池包1,以实现对电池包1进行加热,迅速将电池包1的温度上升至电池包1的最佳工作温度。
进一步地,液压管路系统还包括第一电控阀18、第二电控阀19、第三电控阀20以及第四电控阀21。具体地,第一电控阀18的第一端与第二散热装置8连接,第二端与第二储水装置7和第三电控阀20连接。第二电控阀19的第一端与第三水泵12和制热装置11连接,第二端与第四电控阀21、第三电控阀20以及第二散热装置8连接。第三电控阀20的第一端与第四电控阀21、第二电控阀19以及第二散热装置8连接,第二端与第二储水装置7和第一电控阀18连接。第四电控阀21的第一端与制热装置11连接,第二端与第二散热装置8、第三电控阀20以及第二电控阀19连接。第一电控阀18、第二电控阀19、第三电控阀20以及第四电控阀21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可通过控制第一电控阀18、第二电控阀19、第三电控阀20以及第四电控阀21的端口连接关系,从而控制液压管路系统进行制冷或加热。具体地,当控制器控制液压管路系统进行制冷时,控制第二散热装置8工作、制热装置11关闭,并控制第一电控阀18的第一端与第二散热装置8连接,第二端与第二储水装置7连接且与第三电控阀20断开连接。控制第二电控阀19的第一端与第一端与第三水泵12连接且与制热装置11断开连接,第二端与第二散热装置8连接且与第四电控阀21和第三电控阀20断开连接。控制第三电控阀20的第一端与第四电控阀21、第二电控阀19以及第二散热装置8断开连接,第二端与第二储水装置7和第一电控阀18断开连接。控制第四电控阀21的第一端与制热装置11连接,第二端与第二散热装置8、第二电控阀19以及第三电控阀20断开连接。当控制器控制液压管路系统进行加热时,控制制热装置11工作、第二散热装置8关闭,并控制第一电控阀18的第一端与第二散热装置8断开连接,第二端与第二储水装置7和第三电控阀断开连接。控制第二电控阀19的第一端与第三水泵12和制热装置11断开连接,第二端与第二散热装置8、第三电控阀20以及第四电控阀21断开连接。控制第三电控阀20的第一端与第四电控阀21连接且与第二散热装置8和第二电控阀19断开连接,第二端与第二储水装置7连接且与第一电控阀18断开连接。控制第四电控阀21的第一端与制热装置11连接,第二端与第三电控阀20连接且与第二散热装置8和第二电控阀19断开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管路系统还包括安装于电池包1的出口端的温度传感器14。具体地,温度传感器14与控制器电连接,温度传感器14可实时检测电池包1的出口端的出口温度信号,并将温度信号实时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在获取到温度传感器14发送的温度信号之后,则可根据温度信号确定出此时电池包1的出口温度,从而可根据出口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确定电池包1存在制冷需求或制热需求,从而可根据电池包1的需求控制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模式。
进一步地,在出口温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工作模式为第一制冷模式,其中,第二温度阈值大于第一温度阈值与预设值之和。在出口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三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工作模式为第二制冷模式,其中,第三温度阈值大于第二温度阈值与预设值之和。在出口温度大于第三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工作模式为第三制冷模式。其中,出口温度可定义为T,第一温度阈值可定义为T1,第二温度阈值可定义为T2,第三温度阈值可定义为T3,预设值可结合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在本技术方案中,预设值可设置为10℃。具体地,对于出口温度T,当T1≤T≤T2时,其中,T2>T1+10℃,控制热管理系统进入第一制冷模式即通过第一散热系统水散热器管路系统中的第一散热装置6对电池包1进行散热。当T2<T≤T3时,其中,T3>T2+10℃,控制热管理系统进入第二制冷模式即通过第一散热系统水散热器管路系统中的第一散热装置6与液压管路系统中的第二散热装置8对电池包1进行散热。当T>T3时,控制热管理系统进入第三制冷模式即通过第二散热系统空调管路制冷系统中的冷却装置10对电池包1进行散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散热系统包括第一电控流量阀15,液压管路系统包括第二电控流量阀16,第二散热系统包括第三电控流量阀17,第一电控流量阀15、第二电控流量阀16以及第三电控流量阀17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具体地,第一电控流量阀15的第一端与换热装置3连接,第二端与第一散热装置6连接。第二电控流量阀16的第一端与第二储水装置7连接,第二端与换热装置3连接。第三电控流量阀17的第一端与换热装置3连接,第二端与冷却装置10连接。其中,电控流量阀是一种控制液体流量大小的电控阀门,在本技术方案中,可用于控制各系统管路中的液体流量大小。
进一步地,在热管理系统工作模式为第一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器检测第一电控流量阀15的阀门开度,在第一电控流量阀15的开度达到预设最大值且在预设时间内电池包1的出口温度并未下降的情况下,确定第一制冷模式无法满足电池包1的散热需求。其中,阀门开度可以是指的是百分比,取值范围可为0%至100%,因此,在本技术方案中,阀门开度的预设最大值可以是指阀门开度为100%,此时,第一散热系统管路中的流量可达到最大。预设时间可结合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可设置为1min。具体地,控制器检测到第一电控流量阀15的阀门开度为100%,此时第一散热系统管路中的流量可达到最大,但在1min内电池包出口温度并未下降,则可确定第一制冷模式无法满足电池包1的实际散热需求。控制器则将工作模式切换为第二制冷模式,在启动第一散热系统的情况下同时将液压管路系统开启。在工作模式为第二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器检测第二电控流量阀16的阀门开度,在第二电控流量阀16的开度也达到预设最大值且在预设时间内出口温度并未下降的情况下,确定此时第一散热系统和液压管路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电池包1的实际散热需求。具体地,在工作模式为第二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器检测到第二电控流量阀16的阀门开度也为100%,但在1min内电池包出口温度并未下降,则可确定第二制冷模式即通过第一散热系统和液压管路系统的共同散热页无法满足电池包1的实际散热需求。控制器则将工作模式切换为第三制冷模式,将第一散热系统和液压管路系统关闭,并将第二散热系统开启,此时,控制器可根据实时获取的出口温度来调整第三电控流量阀17的阀门开度,通过阀门开度控制第二散热系统管路中的流量大小,从而使得第二散热系统达到最佳散热速率,并使得电池包1的出口温度维稳在最佳工作温度。其中,电池包1的最佳温度根据实际选用的电池类型进行设置,例如,常见的常规锂离子电池工作温度:-20℃~60℃。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散热系统中还包括冷却风扇(图中未示出),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模式还包括关机模式,若控制器控制热管理系统关机前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控制器控制热管理系统进入关机模式,并控制第二散热系统中的压缩机9停止,将系统中的所有水泵关闭,同时延时30s关闭冷却风扇以释放系统中的残留热量。若控制器控制热管理系统关机前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模式为加热模式,控制器控制热管理系统进入关机模式,并将电池包1的温度维稳在预设正常启动温度,以便于下次能够快速启动电池包1。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该工程车辆可以是小型电控挖掘机。其中,挖掘机又称挖土机,是一种用铲斗挖掘高于或者低于承机面的物料,并装入运输车辆或者堆料场的土方机械,电控挖掘机则是指通过电力驱动和工作的挖掘机。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安装在电池包出口端的温度传感器实时对电池包出口温度的进行实时监测,能够根据电池管路出水口温度与设定温度合理选择散热方式。挖掘机工作过程中电池系统温度是动态变化的,控制器可以根据电池管路出水口温度合理选择散热方式:水散热器管路系统、多功能液压管路系统、空调管路制冷系统及其组合方式对电池进行散热,根据电池包温度进行优化分配调节,不仅能达到充分的散热,而且还降低了功率消耗。此控制调节方法功能优良,保证散热系统时刻工作在最佳温度内。提高了电动挖掘机的工作效率和单次充电工作时长,提高了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对于工程机械十分重要。同时,此散热方法高度集成化,将各个管路系统通过换热装置联系在一起,不仅便于散热,而且还利于挖机整机布置,减少散热空间,集成度高,对于后续维修、检测都非常方便,降低了电动挖掘机散热系统多板换,管路布局复杂、干涉等一系列问题,大大的降低了挖掘机散热系统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3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A01、网络接口A02、显示屏A04、输入装置A05和存储器(图中未示出)。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A01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内存储器A03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A06。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A06存储有操作系统B01和计算机程序B02。该内存储器A03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A06中的操作系统B01和计算机程序B02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A02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A01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A04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A05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在数据处理设备上执行时,适于执行初始化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集成在换热装置上的液压管路系统、电池包管路系统、第一散热系统以及第二散热系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实时获取所述电池包管路系统中的电池包的出口温度;
根据所述出口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确定所述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模式;
在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一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散热系统启动,将所述电池包管路系统的热量通过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第一散热系统换热,以对所述电池包进行散热;
在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二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散热系统和所述液压管路系统启动,将所述电池包管路系统的热量通过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第一散热系统及所述液压管路系统换热,以对所述电池包进行散热;
在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三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散热系统启动,将所述电池包管路系统的热量通过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第二散热系统换热,以对所述电池包进行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管路系统还包括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散热系统包括第一散热装置、第二水泵以及第一储水装置,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一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散热系统启动,以使所述电池包管路系统中的冷却液经所述第一水泵流入至所述换热装置后,将所述电池包管路系统的热量通过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第一散热系统中的水液进行换热;
所述第一散热系统中的水液通过所述换热装置进行换热后,经所述第二水泵、第一储水装置流入至所述第一散热装置,以通过第一散热装置对所述电池包进行散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管路系统还包括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散热系统包括第一散热装置、第二水泵以及第一储水装置,所述液压管路系统包括第二储水装置和第二散热装置,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二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散热系统和所述液压管路系统启动,以使所述电池包管路系统中的冷却液经所述第一水泵流入至所述换热装置后,将所述电池包管路系统的热量通过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第一散热系统中的水液和所述液压管路系统中的液压油进行换热;
所述第一散热系统中的水液通过所述换热装置进行换热后,经所述第二水泵、第一储水装置流入至所述第一散热装置,所述液压管路系统中的液压油通过所述换热装置进行换热后,经所述第二储水装置流入至所述第二散热装置,以通过所述第一散热装置与所述第二散热装置对所述电池包进行散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管路系统还包括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散热系统包括压缩机和冷却装置,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三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散热系统启动,以使所述电池包管路系统中的冷却液经所述第一水泵流入至所述换热装置后,将所述电池包管路系统的热量通过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第二散热系统中的制冷剂进行换热;
所述第二散热系统中的制冷剂通过所述换热装置进行换热后,经所述压缩机流入至所述冷却装置,以通过所述冷却装置对所述电池包进行散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管路系统还包括第三储水装置,所述液压管路系统包括制热装置和第三水泵,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液压管路系统启动,以使所述液压管路系统中的液压油经所述制热装置制热后,经所述第三水泵流入至所述换热装置,以通过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电池包管路系统中的冷却液进行换热;
所述电池包管路系统中的冷却液通过所述换热装置进行换热后,经所述第三储水装置流入至所述电池包,以通过所述制热装置对所述电池包进行加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管路系统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电池包的出口端的温度传感器,所述实时获取所述电池包管路系统中的电池包的出口温度包括:
实时获取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
根据所述温度信号确定所述电池包的出口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出口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确定所述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模式包括:
在所述出口温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一制冷模式,其中,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与预设值之和;
在所述出口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三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二制冷模式,其中,所述第三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与预设值之和;
在所述出口温度大于第三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三制冷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系统包括第一电控流量阀,所述液压管路系统包括第二电控流量阀,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一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第一电控流量阀的阀门开度;
在所述第一电控流量阀的开度达到预设最大值且在预设时间内所述出口温度并未下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制冷模式下无法满足电池包的散热需求,将所述工作模式切换为第二制冷模式;
在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二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第二电控流量阀的阀门开度;
在所述第二电控流量阀的开度达到预设最大值且在预设时间内所述出口温度并未下降的情况下,将所述工作模式切换为第三制冷模式。
9.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被配置成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10.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
电池包管路系统,包括电池包;
第一散热系统,用于在第一制冷模式和第二制冷模式下,与所述电池包管路系统换热,以对所述电池包进行散热;
液压管路系统,用于在第二制冷模式下,与所述电池包管路系统换热,以对所述电池包进行散热;
第二散热系统,用于在第三制冷模式下,与所述电池包管路系统换热,以对所述电池包进行散热;
换热装置,用于集成所述电池包管路系统、所述第一散热系统、所述液压管路系统以及所述第二散热系统,实现各系统之间的热量互换;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器。
11.一种工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车辆为电控挖掘机,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管理系统。
12.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该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其特征在于,该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2310382033.6A 2023-04-11 2023-04-11 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控制器 Pending CN1165338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82033.6A CN116533834A (zh) 2023-04-11 2023-04-11 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82033.6A CN116533834A (zh) 2023-04-11 2023-04-11 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控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33834A true CN116533834A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44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82033.6A Pending CN116533834A (zh) 2023-04-11 2023-04-11 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33834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28022A (zh) * 2017-03-08 2017-06-13 四川航勰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以及空调系统
CN108711659A (zh) * 2018-05-17 2018-10-26 吉林大学 电动汽车电池复合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9016224U (zh) * 2018-09-11 2019-06-21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及其温控系统
KR20200071164A (ko) * 2018-12-10 2020-06-19 쌍용자동차 주식회사 전기 자동차의 고전압배터리 냉각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US20210062467A1 (en) * 2017-09-21 2021-03-04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Hybrid Working Machine
CN112448063A (zh) * 2020-06-29 2021-03-05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CN113442679A (zh) * 2021-07-28 2021-09-28 江苏汇智高端工程机械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机械及集成热管理系统
US20220176774A1 (en) * 2019-08-23 2022-06-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Automobile and Thermal Management Method Based on Same
CN115556566A (zh) * 2022-10-13 2023-01-03 湖南中联重科履带起重机有限公司 用于纯电履带起重机的热管理系统及起重机
WO2023039853A1 (zh) * 2021-09-17 2023-03-23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热管理方法
CN219534661U (zh) * 2023-03-22 2023-08-15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热管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28022A (zh) * 2017-03-08 2017-06-13 四川航勰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以及空调系统
US20210062467A1 (en) * 2017-09-21 2021-03-04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Hybrid Working Machine
CN108711659A (zh) * 2018-05-17 2018-10-26 吉林大学 电动汽车电池复合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9016224U (zh) * 2018-09-11 2019-06-21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及其温控系统
KR20200071164A (ko) * 2018-12-10 2020-06-19 쌍용자동차 주식회사 전기 자동차의 고전압배터리 냉각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US20220176774A1 (en) * 2019-08-23 2022-06-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Automobile and Thermal Management Method Based on Same
CN112448063A (zh) * 2020-06-29 2021-03-05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CN113442679A (zh) * 2021-07-28 2021-09-28 江苏汇智高端工程机械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机械及集成热管理系统
WO2023039853A1 (zh) * 2021-09-17 2023-03-23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热管理方法
CN115556566A (zh) * 2022-10-13 2023-01-03 湖南中联重科履带起重机有限公司 用于纯电履带起重机的热管理系统及起重机
CN219534661U (zh) * 2023-03-22 2023-08-15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热管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71298B2 (en) HVAC system with multi-state predictive free cooling control
CN102116515B (zh) 空调机组制冷热回收模式智能控制方法
EP3477226A1 (en) Multi-split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140374497A1 (en) Heat source system, control device thereof,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2010175136A (ja) 地中熱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CN116706340B (zh) 储能系统热管理方法及其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2909383A (zh) 一种用于冷却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137722A (zh) 用于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KR102402125B1 (ko)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 온도 조절 장치
JP2012042098A (ja) 空調装置および冷凍機の運転方法
CN107560086B (zh) 中央空调冷却水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以及中央空调
CN116533834A (zh) 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控制器
CN115810772A (zh) 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JP2006501612A (ja) 熱管理システム
WO2022242220A1 (zh) 用于电化学制冷系统的转向控制方法及装置、智能空调器
CN115320321A (zh) 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热管理系统、车辆及相关设备
JP2019095085A (ja) 空調システムおよびシステム制御方法
CN114963358A (zh) 热泵设备启动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12164041U (zh) 散热系统、机床电控柜
CN110913656A (zh) 机器人电柜的散热系统及散热方法
CN109556225B (zh) 一种冷却系统的制冷量的控制方法及冷却系统
CN117002217A (zh) 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电动挖掘机及控制器
CN211011718U (zh) 一种双冷源空调机组
CN116093370A (zh) 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热管理系统及控制器
CN115046259A (zh) 空调加湿系统、空调控制方法以及空调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15

Address after: 410013 No. 361 South silver basin, Changsha, Hunan, Yuelu District

Applicant after: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pplicant after: Zoomlion earth moving machinery Co.,Ltd.

Applicant after: Shaanxi Zhonglian Western earthwork Machin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4015, office building, 677 Lugu Avenue, Changsha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Hunan 410000

Applicant before: Zoomlion earth moving machiner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Applicant before: Shaanxi Zhonglian Western earthwork Machiner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