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11718U - 一种双冷源空调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冷源空调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11718U
CN211011718U CN201921360598.XU CN201921360598U CN211011718U CN 211011718 U CN211011718 U CN 211011718U CN 201921360598 U CN201921360598 U CN 201921360598U CN 211011718 U CN211011718 U CN 2110117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unit
outdoor
outdoor side
in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6059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东明
王聪
王四海
李朝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fang Refin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gfang Refin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fang Refin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ngfang Refin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6059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117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117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117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冷源空调机组,包括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自动控制装置、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和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安装于空调房间内;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和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均安装于空调机房外部,且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的安装高度应高于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的安装高度;所述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和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分别通过冷媒管道与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连接;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和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均分别通过电气线路与所述自动控制装置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最大限度对自然冷源加以利用,实现节省空调运行能耗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双冷源空调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地是一种双冷源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建设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城市与乡村。从数量庞大的移动通讯基站,到各种大型数据中心,其共同特点是设备功率大、能耗高。由于通讯设备发热量大,同时这些设备的运行环境又对温度、湿度、洁净度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数据中心机房需要常年供冷,因此需要付出大量的空调能耗,空调系统的运行成本是数据中心运维的重要成分。随着IT设备的摆放密度越来越高,设备散热及空调能耗日渐升高的现象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数据中心机房空调主要采用电制冷方式,有部分数据中心为达到节能目的,将自然冷源用于冬季机房降温。具体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对自然冷源的直接利用,即当室外温度低于机房设定温度时,将室外空气直接引入机房降温;另一种是对自然冷源的间接利用,即当室外温度足够低时,利用室外空气换热得到冷水并切换到空调冷冻水系统,以取代人工冷源对机房进行降温。前一种做法,由于大部分情况下室外空气品质较差,难以满足数据中心对空气品质的控制要求,因此限制了其应用;后一种做法,则因为需要有稳定的室外低温才能得到稳定的低温冷水,所以使得自然冷源的利用时间受到很大限制,节能效果也不够明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重点就是在保证数据中心环境稳定的前提下,对室外自然冷源进行最大限度的间接利用,减少对人工冷源即电能的消耗,达到降低数据中心运行能耗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最大限度对自然冷源加以利用,实现节省空调运行能耗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目的的双冷源空调机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冷源空调机组,包括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自动控制装置、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和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安装于空调机房内;所述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和所述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均安装于空调机房外部,且所述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的安装高度高于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的安装高度;所述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和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通过均分别通过冷媒管道与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连接;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和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均分别通过电气线路与所述自动控制装置电连接。
在室外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该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以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为主冷源对室内空气降温,此时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不投入工作或只作为辅助冷源投入;在室外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该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以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为主冷源对室内空气降温,此时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不投入工作或只作为辅助冷源部分投入。
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通过对两种不同冷源的渐变式转换,能够最大限度利用室外的自然冷源,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电制冷的使用,从而实现最佳的节能减排效果。由于国内所有地区的室外气温都有相当长的时间低于数据中心等机房设计温度,因此该实施方式具有广泛的地域适用性。
进一步地,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包括表面式冷却组件、气密性风阀组件、循环风机和空气过滤器;所述气密性风阀组件安装于所述表面式冷却组件的顶部;所述循环风机设置于所述表面式冷却组件的上方或下方;所述空气过滤器设置于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的进风口处。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是一个具有空气循环处理功能的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表面式冷却组件包括第一表冷器和第二表冷器;所述气密性风阀组件包括第一旁通风阀和第二旁通风阀;所述第一表冷器相对于空气流动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表冷器的前端;所述第一旁通风阀安装于所述第一表冷器的顶部;所述第二旁通风阀安装于所述第二表冷器的顶部;所述第一表冷器通过冷媒管道与所述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连接;所述第二表冷器通过冷媒管道与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连接。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负责实现室内空气的循环降温处理,在不同外部环境温度下,选择不同冷源将室内设备发热量带走。
进一步地,所述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包括表面式空气换热器和换热风扇;所述表面式空气换热器通过冷媒管道与所述第一表冷器连接;所述换热风扇设置于所述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的出风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包括制冷压缩机、风冷冷凝器和冷却风扇;所述制冷压缩机通过冷媒管道与所述风冷冷凝器连接;所述风冷冷凝器通过冷媒管道与所述第二表冷器连接;所述冷却风扇设置于所述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的出风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温度传感器、阀门驱动装置和电气启动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器通过电气线路分别与所述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和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电连接,实现所述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和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的自动切换;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电气线路分别与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和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电连接,监测室内外温度;所述阀门驱动装置通过电气线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旁通风阀和第二旁通风阀电连接控制其开关;所述电气启动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和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电连接,实现空调机组的启停。所述自动控制装置主要负责室内外温度监测及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和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冷源的自动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风机为调速风机,可以大范围调节风速;所述循环风机的调速基于旁通风阀开启或关闭时,要维持室内机的送风量不变;所述循环风机的调速基于所述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处于停机状态但室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对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的送风量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当室外空气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时,所述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处于停机状态,所述第一旁通风阀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第二旁通风阀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为双冷源空调机组的高环温主冷源,主要负责在室外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以电制冷方式为双冷源空调机组供冷;当室外温度低于该设定温度时,所述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开启,所述第一旁通风阀关闭,所述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为双冷源空调机组的低环温主冷源,主要负责在室外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以自然冷源方式为空调机组供冷;此时,所述第二旁通风阀启停状态视所述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的启停状态决定,所述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工作则所述第二旁通风阀关闭,所述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停机则所述第二旁通风阀开启。
进一步地,所述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可以为其它自然冷却形式的换热装置所替代并采用水泵或氟泵驱动,此时所述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安装高度不受限制;所述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可以为集中供应的自然冷源系统所替代,所述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可以为集中供应的人工冷源系统所替代。
进一步地,所述集中供应的人工冷源系统的冷媒管道直接与所述第二表冷器相连接,所述集中供应的人工冷源系统设有电动调节阀,通过调节电动调节阀的阀门开度,自动控制室内空气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自动控制装置,将气密性风阀组件及循环风机的工作状态与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和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的工作状态相联系,当室外空气温度高于某设定温度(该温度可根据使用环境温度控制要求进行调整)时,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处于停机状态,室内机上的第一旁通风阀处于开启状态、第二旁通风阀处于关闭状态;当室外温度低于该设定温度时,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开启,室内机第一旁通风阀关闭,此时第二旁通风阀的状态视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启停状态决定(所述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工作则所述第二旁通风阀关闭,所述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停机则所述第二旁通风阀开启)。同时,循环风机将自动调节转速,以消除气密性风阀组件启闭带来的阻力变化对循环风机风量的影响,从而在保证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在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将运行能耗降到最小。本实用新型在对室外自然冷源进行最大限度利用的同时,使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的风机系统始终运行在最小能耗状态,克服了现有数据中心等机房空调系统技术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节能型双冷源空调机组设备系统示意图,其送风类型为负压送风型;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节能型双冷源空调机组设备系统示意图,其送风类型为正压送风型;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节能型双冷源空调机组室内机结构示意图,其送风类型为负压送风型;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节能型双冷源空调机组室内机结构示意图,其送风类型为正压送风型。
附图中:1-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2-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3-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4-自动控制装置;5-冷媒管道;11-表面式冷却组件; 12-气密性风阀组件;13-循环风机;14-空气过滤器;15-机内隔板;16-外壳; 111-第一表冷器;112-第二表冷器;121-第一旁通风阀;122-第二旁通风阀; 21-表面式空气换热器;22-换热风扇;31-制冷压缩机;32-风冷冷凝器;33-冷却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以本实用新型的示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以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端、末端、顶部、底部……)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和图4所示,一种双冷源空调机组,包括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1、自动控制装置4、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3和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 2;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1安装于空调机房内;所述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3和所述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2均安装于空调机房外部,且所述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2的安装高度高于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1的安装高度;所述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3和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2 通过均分别通过冷媒管道5与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1连接;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1、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3和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2 均分别通过电气线路与所述自动控制装置4电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方案中,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1包括表面式冷却组件11、气密性风阀组件12、循环风机13和空气过滤器14;所述气密性风阀组件12安装于所述表面式冷却组件11的顶部;所述循环风机13设置于所述表面式冷却组件11的上方或下方;所述空气过滤器14设置于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1的进风口处。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1是一个具有空气循环处理功能的设备。
如图3和图4所示,具体的,本实施例方案中,所述表面式冷却组件11 包括第一表冷器111和第二表冷器112;所述气密性风阀组件12包括第一旁通风阀121和第二旁通风阀122;所述第一表冷器111相对于空气流动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表冷器112的前端;所述第一旁通风阀121安装于所述第一表冷器111的顶部;所述第二旁通风阀122安装于所述第二表冷器112的顶部;所述第一表冷器111通过冷媒管道5与所述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2连接;所述第二表冷器112通过冷媒管道5与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3连接。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1负责实现室内空气的循环降温处理,在不同外部环境温度下,选择不同冷源将室内设备发热量带走。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2安装高度高于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1采用自然冷源的第一表冷器111的安装高度,其冷媒为相变介质,当冷媒在第一表冷器111遇到外侧高于冷媒一定温度的空气时,冷媒会发生相变,蒸发吸热成为气体,沿管道流动到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2中。气态冷媒在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2中遇到低于冷媒一定温度的室外空气时,冷媒会发生相变,冷凝散热成为液体,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冷媒管道5回到第一表冷器111中;如此不断循环,实现热交换,将室外冷空气中的冷量传递到机房内。
在室外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该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1以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3为主冷源对室内空气降温,此时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2 不投入工作或只作为辅助冷源投入;在室外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该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1以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2为主冷源对室内空气降温,此时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3不投入工作或只作为辅助冷源部分投入。
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1通过对两种不同冷源的渐变式转换,能够最大限度利用室外的自然冷源,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电制冷的使用,从而实现最佳的节能减排效果。由于国内所有地区的室外气温都有相当长的时间低于数据中心等机房设计温度,因此该实施方式具有广泛的地域适用性。
采用自然冷源的第一表冷器111、采用人工冷源的第二表冷器112、循环风机13(含电机)、第一旁通风阀121、第二旁通风阀122、空气过滤器14、自动控制装置4、机内隔板15及外壳16。其中:
所述采用自然冷源的第一表冷器111放置在前、采用人工冷源的第二表冷器112放置在后(均相对于空气流动方向),机房内的空气在循环风机13驱动下,负压送风型的空调机组依次经过空气过滤器14、第一表冷器111、第二表冷器112、循环风机13时,被其中一组或两组表冷器降温后再送回机房内,从而将机房内热量交由表冷器中的冷媒带走。正压送风型的空调机组依次经过空气过滤器14、循环风机13、第一表冷器111、第二表冷器112时,被其中一组或两组表冷器降温后再送回机房内,从而将机房内热量交由表冷器中的冷媒带走。
所述第一旁通风阀121安装在自然冷源的第一表冷器111顶部,第二旁通风阀122安装在人工冷源的第二表冷器112顶部。通过自动控制装置4,第一旁通风阀121、第二旁通风阀122与人工冷源及自然冷源的工作状态相关联。当室外空气温度高于某设定温度、自然冷源停止使用时,第一旁通风阀121 打开、第二旁通风阀122关闭;当室外温度低于设定温度、自然冷源起用时,第一旁通风阀121关闭,此时第二旁通风阀122的状态视人工冷源的启停状态决定,人工冷源投入工作则第二旁通风阀122关闭,人工冷源停机则第二旁通风阀122打开。通过打开第一旁通风阀121或第二旁通风阀122,降低经过第一表冷器111、第二表冷器112的阻力,达到节能的目的。
所述循环风机13(含电机)是可以大范围调速的,当人工冷源投入工作时,所述循环风机13的调速基于保持风量稳定在室内机的额定风量,当人工冷源停止工作时,所述循环风机13的调速基于使风量满足室内温度的控制要求。
空调的气流组织是上层回风,下层送风,满足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原理,避免冷热气流相互交叉,一定程度上提高节能效果。
具体的,本实施例方案中,所述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2包括表面式空气换热器21和换热风扇22;所述表面式空气换热器21通过冷媒管道5与所述第一表冷器111连接;所述换热风扇22设置于所述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的出风口处。
具体的,本实施例方案中,所述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3包括制冷压缩机31、风冷冷凝器32和冷却风扇33;所述制冷压缩机31通过冷媒管道5 与所述风冷冷凝器32连接;所述风冷冷凝器32通过冷媒管道5与所述第二表冷器112连接;所述冷却风扇33设置于所述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3的出风口处。
具体的,本实施例方案中,所述自动控制装置4包括控制器、温度传感器、阀门驱动装置、电气启动控制单元以及软件,所述自动控制装置4通过软硬件的配合实现空调运行过程中各部件的启停或开闭控制;所述控制器通过电气线路分别与所述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3和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2 电连接,实现所述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3和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 2的自动切换;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电气线路分别与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 1、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3和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2电连接,监测室内外温度;所述阀门驱动装置通过电气线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旁通风阀121 和第二旁通风阀122电连接控制其开关;所述电气启动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1、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3和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2电连接,实现空调机组的启停。所述自动控制装置4主要负责室内外温度监测及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3和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2冷源的自动切换。
具体的,本实施例方案中,所述循环风机13为调速风机,可以大范围调节风速;所述循环风机13的调速基于旁通风阀开启或关闭时,要维持室内机的送风量不变;所述循环风机13的调速基于所述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 3处于停机状态但室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对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1的送风量进行调节。
具体的,本实施例方案中,当室外空气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时,所述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2处于停机状态,所述第一旁通风阀121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第二旁通风阀122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3为双冷源空调机组的高环温主冷源,主要负责在室外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以电制冷方式为双冷源空调机组供冷;当室外温度低于该设定温度时,所述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2开启,所述第一旁通风阀121关闭,所述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2为双冷源空调机组的低环温主冷源,主要负责在室外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以自然冷源方式为空调机组供冷;此时,所述第二旁通风阀 122启停状态视所述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3的启停状态决定,所述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3工作则所述第二旁通风阀122关闭,所述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3停机则所述第二旁通风阀122开启。
需要说明的是,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某设置值(该设定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时,所述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2启动。当室内温度低于某设定值(该设定值也可以根据室内环境控制需要进行调整)时,首先卸载或关停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3(优先卸载)。在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3停机状态下,室内温度仍低于设定值时,再关停或卸载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2(优先卸载)。当室内温度高于设定值时,首先启动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3,如果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2全部投入工作后室内温度仍高于设定值,再分步启动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3。当室外环境温度高于设置值时,所述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2处于停机状态,空调的全部负荷由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3承担。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2对室外自然冷源的利用,可以减少对人工冷源的依赖;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2与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3的渐变式交替应用,可以使自然冷源的利用时间得到最大限度延长,从而使目前数据中心等机房对自然冷源的利用方式得到进一步改善。
具体的,本实施例方案中,所述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2可以为其它自然冷却形式的换热装置所替代并采用水泵或氟泵驱动,此时所述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2安装高度不受限制;所述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2可以为集中供应的自然冷源系统所替代,所述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3可以为集中供应的人工冷源系统所替代。
具体的,本实施例方案中,所述集中供应的人工冷源系统的冷媒管道5 直接与所述第二表冷器112相连接,所述集中供应的人工冷源系统设有电动调节阀,通过调节电动调节阀的阀门开度,自动控制室内空气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将自然冷源与人工冷源同时应用于一个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1,并通过自动控制装置4,将气密性风阀组件12及循环风机13的工作状态与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2和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3的工作状态相联系,当室外温度低于某设定温度时,使自然冷源自动投入工作,从而减少了人工冷源的投入,室外温度越低自然冷源的贡献比例越大,当室外温度低到一定程度,机房空调负荷将全部由自然冷源承担。同时,通过室内机组风机变风量措施及旁通风阀的使用,使室内机风量在不同工况下实现定风量或变风量调节,一方面消除旁通风阀启闭带来的阻力变化对风机风量的影响,同时可保证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1在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将运行能耗降到最小。该系统在对室外自然冷源进行最大限度利用的同时,使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1 的风机系统始终运行在最小能耗状态,克服了现有数据中心等机房空调系统技术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双冷源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自动控制装置、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和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安装于空调机房内;所述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和所述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均安装于空调机房外部,且所述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的安装高度高于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的安装高度;所述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和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均分别通过冷媒管道与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连接;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和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均分别通过电气线路与所述自动控制装置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冷源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包括表面式冷却组件、气密性风阀组件、循环风机和空气过滤器;所述气密性风阀组件安装于所述表面式冷却组件的顶部;所述循环风机设置于所述表面式冷却组件的上方或下方;所述空气过滤器设置于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的进风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冷源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式冷却组件包括第一表冷器和第二表冷器;所述气密性风阀组件包括第一旁通风阀和第二旁通风阀;所述第一表冷器相对于空气流动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表冷器的前端;所述第一旁通风阀安装于所述第一表冷器的顶部;所述第二旁通风阀安装于所述第二表冷器的顶部;所述第一表冷器通过冷媒管道与所述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连接;所述第二表冷器通过冷媒管道与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冷源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包括表面式空气换热器和换热风扇;所述表面式空气换热器通过冷媒管道与所述第一表冷器连接;所述换热风扇设置于所述室外侧空气换热机的出风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冷源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包括制冷压缩机、风冷冷凝器和冷却风扇;所述制冷压缩机通过冷媒管道与所述风冷冷凝器连接;所述风冷冷凝器通过冷媒管道与所述第二表冷器连接;所述冷却风扇设置于所述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的出风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冷源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温度传感器、阀门驱动装置和电气启动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器通过电气线路分别与所述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和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电连接,实现所述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和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的自动切换;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电气线路与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电连接,监测室内外温度;所述阀门驱动装置通过电气线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旁通风阀和第二旁通风阀电连接控制其开关;所述电气启动控制单元与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电连接,实现空调机组的启停。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冷源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机为调速风机,可以大范围调节风速;所述循环风机的调速基于旁通风阀开启或关闭时,要维持室内机的送风量不变;所述循环风机的调速基于所述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处于停机状态但室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对所述室内侧空气处理机组的送风量进行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冷源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可以为自然冷却形式的换热装置所替代并采用水泵或氟泵驱动,此时所述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安装高度不受限制;所述室外侧热管式空气换热机组可以为集中供应的自然冷源系统所替代,所述室外侧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可以为集中供应的人工冷源系统所替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冷源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供应的人工冷源系统的冷媒管道直接与所述第二表冷器相连接,所述集中供应的人工冷源系统设有电动调节阀,通过调节电动调节阀的阀门开度,自动控制室内空气温度。
CN201921360598.XU 2019-08-21 2019-08-21 一种双冷源空调机组 Active CN2110117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60598.XU CN211011718U (zh) 2019-08-21 2019-08-21 一种双冷源空调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60598.XU CN211011718U (zh) 2019-08-21 2019-08-21 一种双冷源空调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11718U true CN211011718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474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60598.XU Active CN211011718U (zh) 2019-08-21 2019-08-21 一种双冷源空调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117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51701B (zh) 一种全年可利用室外空气的数据中心节能制冷系统
CN104676796A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613668A (zh) 组合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777981A (zh) 用于通讯基站的面向对象送风节能型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4633867A (zh) 复合型机房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23077626A1 (zh) 内外循环可调式制冷系统及数据中心
CN104613667A (zh) 组合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3478506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电控模块降温装置
CN104990226A (zh) 复合型机房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997753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
CN206514574U (zh) 一种数据中心制冷系统
CN114517942A (zh) 温度调节装置、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CN211011718U (zh) 一种双冷源空调机组
CN214757525U (zh) 一种可全年利用自然冷源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
CN113218048B (zh) 一种多联空调系统及运行控制方法
CN206037512U (zh) 一种空调器制冷循环装置
CN113133277B (zh) 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的温度控制方法和调节系统
CN112566464B (zh) 一种空调器
CN209693351U (zh) 用于基站的空调器
CN210089032U (zh) 一种结合机械制冷和水侧蒸发冷却技术的空调系统
CN108507237A (zh) 一种数据中心制冷系统
CN208890147U (zh) 一种配电柜
CN113340012A (zh) 一种用于基站的制冷系统
CN220439701U (zh) 一种用于室内电池充放电柜散热的排热系统
CN218820756U (zh) 一种带热水模块的空气调节系统及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