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93370A - 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热管理系统及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热管理系统及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93370A
CN116093370A CN202310165757.5A CN202310165757A CN116093370A CN 116093370 A CN116093370 A CN 116093370A CN 202310165757 A CN202310165757 A CN 202310165757A CN 116093370 A CN116093370 A CN 1160933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ing port
temperature
cooling liquid
control valve
electric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6575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钊
刘延斌
张彪
李伟
尹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6575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933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93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933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H01M8/04029Heat exchange using 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32Temperature; Ambient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32Temperature; Ambient temperature
    • H01M8/04358Temperature; Ambient temperature of the coola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热管理系统及控制器。包括:在环境温度和电池冷却液的温度满足预设低温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电池冷却液在第一循环通道中流动,以通过加热装置对电池冷却液进行加热;在环境温度和电池冷却液的温度满足预设启动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电池冷却液在第二循环通道中流动,以通过加热装置和散热装置对电池冷却液进行加热和散热;在环境温度和电池冷却液的温度满足第一散热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电池冷却液在第三循环通道中流动,以通过散热装置对电池冷却液进行散热;在环境温度和电池冷却液的温度满足第二散热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电池冷却液在第四循环通道中流动,以通过散热装置对管路中的电池冷却液进行散热。

Description

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热管理系统及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热管理系统、氢燃料电池车辆及控制器。
背景技术
氢燃料电池的电化学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为了在氢燃料电池发电时将氢燃料电池的温度保持在一个恒定的目标水平,需要设计一套用于氢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传统的氢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是根据冷却剂温度进行调节,当氢燃料电池系统在进行低温冷起动放热时,仅控制冷却剂在旁通通道中进行循环,这会导致处于低温环境中的散热器通道中的冷却剂温度却很低。一旦控制冷却剂从旁通通道切换至散热器通道时,低温的冷却剂会迅速的降低氢燃料电池内部温度,造成电堆冷起动失败。这种氢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无法及时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冷却液温度的变化来调整冷却剂的流向,以保证热管理系统内外温度的可调可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热管理系统、氢燃料电池车辆及控制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热管理系统包括氢燃料电池电堆、加热装置以及散热装置,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环境温度和管路中电池冷却液的温度;
在环境温度和电池冷却液的温度满足预设低温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电池冷却液在第一循环通道中流动,以通过加热装置对电池冷却液进行加热;
在环境温度和电池冷却液的温度满足预设启动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电池冷却液在第二循环通道中流动,以通过加热装置对电池冷却液进行加热同时通过散热装置对电池冷却液进行散热,以避免环境温度和电池冷却液的温度的温差较大;
在环境温度和电池冷却液的温度满足第一散热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电池冷却液在第三循环通道中流动,以通过散热装置对管路中的部分电池冷却液进行散热;
在环境温度和电池冷却液的温度满足第二散热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电池冷却液在第四循环通道中流动,以通过散热装置对管路中的全部电池冷却液进行散热,以防止电池冷却液的温度过高。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电控阀、第二电控阀、第三电控阀以及水泵;其中,第一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1A)与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第一电控阀的第二工作口(1B)与加热装置通过管路连接,第一电控阀的第三工作口(1C)与第二电控阀的第四工作口(2D)通过管路连接;第二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2A)与加热装置通过管路连接,第二电控阀的第二工作口(2B)与散热装置连接,第二电控阀的第三工作口(2C)与第三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3A)连接;第三电控阀的第二工作口(3B)与散热装置连接,第三电控阀的第三工作口(3C)与水泵的第一端连接,水泵的第二端与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入口通过管路连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控制电池冷却液在第一循环通道中流动包括:控制加热装置启动,以开启加热工作;控制第一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1A)和第二工作口(1B)连通,以使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出口处管路中的电池冷却液在流经第一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1A)和第二工作口(1B)后进入加热装置;控制第二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2A)和第三工作口(2C)连通,以及控制第三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3A)和第三工作口(3C)连通,以使电池冷却液从加热装置经第二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2A)、第三工作口(2C)后流入至第三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3A),经第三电控阀的第三工作口(3C)流入至水泵,并经水泵后流入至氢燃料电池电堆。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控制电池冷却液在第二循环通道中流动包括:控制加热装置启动,以开启加热工作;控制第一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1A)和第一电控阀的第二工作口(1B)连通,以使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出口处管路中的电池冷却液在流经第一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1A)和第二工作口(1B)后进入加热装置;控制第二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2A)、第二工作口(2B)以及第三工作口(2C)连通,以及控制第三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3A)、第二工作口(3B)以及第三工作口(3C)连通,以使电池冷却液从加热装置经第二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2A)进入第二电控阀后,经第二电控阀的第二工作口(2B)流入至散热装置,并经第三电控阀的第二工作口(3B)进入第三电控阀,以及使电池冷却液从加热装置经第二电控阀的第三工作口(2C)和第三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3A)第三电控阀,并经第三电控阀的第三工作口(3C)流入至水泵,并经水泵后流入至氢燃料电池电堆。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控制电池冷却液在第三循环通道中流动包括:控制加热装置关闭,以停止加热工作;控制第一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1A)和第三工作口(1C)连通;控制第二电控阀的第二工作口(2B)、第三工作口(2C)以及第四工作口(2D)连通;控制第三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3A)、第二工作口(3B)和第三工作口(3C)连通,以使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出口处管路中的电池冷却液在流经第一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1A)和第三工作口(1C)后,经第二电控阀的第四工作口(2D)进入第二电控阀后,分别经第二电控阀的第二工作口(2B)和第三工作口(2C)流入至散热装置和第三电控阀,并经第三电控阀的第三工作口(2C)流入至水泵,并经水泵后流入至氢燃料电池电堆。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控制电池冷却液在第四循环通道中流动包括:控加热装置关闭,以停止加热工作;控制第一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1A)和第三工作口(1C)连通,以及控制第二电控阀的第二工作口(2B)和第四工作口(2D)连通,以使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出口处管路中的电池冷却液在流经第一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1A)和第三工作口(1C)后,经第二电控阀的第四工作口(2D)进入第二电控阀,并经第二电控阀的第二工作口(2B)流入至散热装置;控制第三电控阀的第二工作口(3B)和第三工作口(3C)连通,以使电池冷却液从散热装置经第三电控阀的第二工作口(3B)入第三电控阀,并经第三电控阀的第三工作口(3C)流入至水泵,并经水泵后流入至氢燃料电池电堆。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以及第四温度传感器;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氢燃料电池电堆与水泵之间的管路中电池冷却液的第一冷却液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氢燃料电池电堆与第一电控阀之间的管路中电池冷却液的第二冷却液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与第二电控阀连接的外部管路的第一环境温度,第四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与第三电控阀连接的外部管路的第二环境温度。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控制方法还包括:在第一冷却液温度、第二冷却液温度、第一环境温度以及第二环境温度均小于第一预设数值的情况下,确定环境温度和电池冷却液的温度满足预设低温条件。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还包括第五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水泵与第三电控阀之间的管路中电池冷却液的第三冷却液温度。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满足以下全部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环境温度和电池冷却液的温度满足预设启动条件:第一冷却液温度、第二冷却液温度、第一环境温度以及第二环境温度中的至少一个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数值;第一冷却液温度、第二冷却液温度以及第三冷却液温度均大于第一预设数值,且均小于第二预设数值。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满足以下全部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环境温度和电池冷却液的温度满足第一散热条件:第二冷却液温度和第三冷却液温度均大于第一预设数值,且均小于第三预设数值;第二冷却液温度与第三冷却液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数值;其中,第二预设数值大于第一预设数值且小于第三预设数值。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满足以下任意一个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环境温度和电池冷却液的温度满足第二散热条件:第二冷却液温度和第三冷却液温度均大于第一预设数值,且均小于第四预设数值,并且第二冷却液温度与第三冷却液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五预设数值;第二冷却液温度和第三冷却液温度均大于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允许最大出口温度;其中,第四预设数值大于第三预设数值,第五预设数值大于第一预设数值且小于第二预设数值。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满足以下任意一个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系统发生故障:第二冷却液温度和第三冷却液温度中的至少一者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数值;第二冷却液温度与第三冷却液温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五预设数值;第二冷却液温度和第三冷却液温度中的至少一者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数值;其中,第四预设数值大于第三预设数值,第五预设数值大于第一预设数值且小于第二预设数值。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器,被配置成执行上述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
氢燃料电池电堆;
加热装置,用于对管路中的电池冷却液进行加热;
散热装置,用于对电池冷却液进行散热;以及
上述被配置成执行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控制器。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电控阀,第一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1A)与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第一电控阀的第二工作口(1B)与加热装置通过管路连接,第一电控阀的第三工作口(1C)与第二电控阀的第四工作口(2D)通过管路连接;
第二电控阀,第二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2A)与加热装置通过管路连接,第二电控阀的第二工作口(2B)与散热装置连接,第二电控阀的第三工作口(2C)与第三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3A)连接;
第三电控阀,第三电控阀的第二工作口(3B)与散热装置连接,第三电控阀的第三工作口(3C)与水泵的第一端连接;以及水泵,水泵的第二端与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入口通过管路连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以及第四温度传感器;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氢燃料电池电堆与水泵之间的管路中电池冷却液的第一冷却液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氢燃料电池电堆与第一电控阀之间的管路中电池冷却液的第二冷却液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与第二电控阀连接的外部管路的第一环境温度,第四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与第三电控阀连接的外部管路的第二环境温度。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氢燃料电池车辆,包括上述的热管理系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热管理系统内外温度的可调可控。通过实时对环境温度和管路中的的电池冷却液温度进行监测,并将温度状态划分为四个阶段,且四个温度阶段分别对应四种不同的循环通道。根据温度的变化来控制管路中电池冷却液在不同循环通道中切换流动,以通过电池冷却液将热量传递至不同装置,保证了热管理系统温度的平稳上升,有效地避免了外部温度过低导致电池冷却液流入氢燃料电池电堆造成冷冲击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循环通道的冷却液流向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循环通道的冷却液流向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循环通道的冷却液流向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循环通道的冷却液流向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附图标记
100 氢燃料电池电堆         200 加热装置
300 散热装置               400 控制器
500 第一电控阀             600 第二电控阀
700 第三电控阀             800 水泵
900补水水箱                1000去离子器
T1第一温度传感器           T2第二温度传感器
T3第三温度传感器           T4第四温度传感器
T5第五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多个不同的装置通过管路连接在一起构建出多个不同的循环通道,控制器400与图中的多个阀门电连接从而可以通过对阀门端口的连接关系进行调整,使得电池冷却液在管路中的流动方向能够根据需求进行改变。电池冷却液在管路中流动时,能够将不同装置的热量进行传递,配合控制器对阀门的控制,实现了在如图1所示回路中的热管理。其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
氢燃料电池电堆100;
加热装置200,用于对管路中的电池冷却液进行加热;
散热装置300,用于对电池冷却液进行散热;
控制器400;
第一电控阀500,第一电控阀500的第一工作口(1A)与氢燃料电池电堆100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第一电控阀500的第二工作口(1B)与加热装置200通过管路连接,第一电控阀500的第三工作口(1C)与第二电控阀600的第四工作口(2D)通过管路连接;
第二电控阀600,第二电控阀600的第一工作口(2A)与加热装置200通过管路连接,第二电控阀600的第二工作口(2B)与散热装置300连接,第二电控阀600的第三工作口(2C)与第三电控阀700的第一工作口(3A)连接;
第三电控阀700,第三电控阀700的第二工作口(3B)与散热装置300连接,第三电控阀700的第三工作口(3C)与水泵800的第一端连接;
水泵800,水泵800的第二端与氢燃料电池电堆100的入口通过管路连接;
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T1、第二温度传感器T2、第三温度传感器T3和第四温度传感器T4;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T1用于检测氢燃料电池电堆100与水泵800之间的管路中电池冷却液的第一冷却液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T2用于检测氢燃料电池电堆100与第一电控阀500之间的管路中电池冷却液的第二冷却液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T3用于检测与第二电控阀600连接的外部管路的第一环境温度,第四温度传感器T4用于检测与第三电控阀700连接的外部管路的第二环境温度;
补水水箱900;
去离子器1000。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环境温度和管路中电池冷却液的温度。
步骤202,在环境温度和电池冷却液的温度满足预设低温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电池冷却液在第一循环通道中流动,以通过加热装置对电池冷却液进行加热。
步骤203,在环境温度和电池冷却液的温度满足预设启动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电池冷却液在第二循环通道中流动,以通过加热装置对电池冷却液进行加热同时通过散热装置对电池冷却液进行散热,以避免环境温度和电池冷却液的温度的温差较大。
步骤204,在环境温度和电池冷却液的温度满足第一散热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电池冷却液在第三循环通道中流动,以通过散热装置对管路中的部分电池冷却液进行散热。
步骤205,在环境温度和电池冷却液的温度满足第二散热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电池冷却液在第四循环通道中流动,以通过散热装置对管路中的全部电池冷却液进行散热,以防止电池冷却液的温度过高。
氢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其电化学反应过程是一种放热过程。本技术方案设计了一种将传统的大小循环系统分为四种不同循环系统的新型创新式氢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通过控制电池冷却液在四种不同循环通道中流动,使得热管理系统中温度可调可控。具体地,热管理系统包括氢燃料电池电堆、加热装置以及散热装置。其中,氢燃料电池电堆由多个燃料电池单体以串联方式层叠组合构成,是一种能够发生电化学反应的场所,是燃料电池系统(或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核心部分。电堆工作时,氢气和氧气分别经电堆气体主通道分配至各单电池的双极板,经双极板导流均匀分配至电极,通过电极支撑体与催化剂接触进行电化学反应。加热装置可以是指加热器,加热器是一种常用的加热器件,其原理核心的是能量转换,最广泛的就是将电能转换成热能,即为常见的电加热器,电加热器体积小,加热功率高,使用十分广泛,采用智能控制模式,控温精度高,可与计算机联网,在本技术方案中用于低温起动时迅速抬升电堆内部温度,加快起动速度。散热装置是指用来释放热量的一系列装置的统称,在本技术方案中,散热装置可以是指散热器。
进一步地,控制器实时获取环境温度和热管理系统管路中的电池冷却液的温度,并对环境温度和电池冷却液温度情况进行分析。在确定环境温度和电池冷却液温度满足预设低温条件时,控制器则控制管路中的电池冷却液在第一循环通道中流动。其中,预设低温可结合实际根据需求设定。在本技术方案中,预设低温可以是指0℃,即可以是指在确定获取到的电池冷却液温度和环境温度均小于0℃的情况下。此时,热管理系统的内外环境温度过低,为保障热管理系统能够正常起动,控制电池冷却液在第一循环通道中流动,通过加热装置对管路中的电池冷却液进行加热,以使电池冷却液将热量传递给氢燃料电池电堆。因此,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循环通道可以是指无需散热的小循环通道。
进一步地,预设启动条件可以是指热管理系统内外温度达到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启动温度,即可以是指在确定环境温度和电池冷却液温度达到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启动温度时,控制器则控制电池冷却液从第一循环通道中流动切换至在第二循环通道中流动。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二循环通道可以是指加热温混通道,此时,可通过加热装置对电池冷却液进行加热的同时也通过散热装置对电池冷却液进行散热,从而保障热管理系统内外环境温差平衡,避免了内外环境温差过大导致电堆冷冲击的问题。
进一步地,第一散热条件是指热管理系统的内外温度相差不大且氢燃料电池电堆的温度已达到无需加热的温度,即可以是指在确定氢燃料电池电堆无需再通过电池冷却液传递的热量进行加热时,控制器则控制电池冷却液从第二循环通道中流动切换至第三循环通道中流动。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三循环通道可以是指不加热温混通道,此时,通过散热装置对管路中的冷却液进行散热。
进一步地,第二散热条件可以是指热管理系统的内外温度达到氢燃料电池电堆的散热温度,即可以是指在确定电池冷却液温度和环境温度过高时,控制器则控制电池冷却液从第三循环通道中流动切换至第四循环通道中流动。其中,第四循环通道可以是指只需散热的大循环通道,此时,可通过散热装置对电池冷却液进行散热,从而防止电堆温度迟滞而散热不及时造成热管理系统超温。
本技术方案通过实时对环境温度和管路中的的电池冷却液温度进行监测,并将温度状态划分为四个阶段,且四个温度阶段分别对应小循环、加热温混、不加热温混以及大循环等四种不同的循环通道。根据温度的不断上升来控制管路中电池冷却液依次在小循环通道、加热温混通道、不加热温混通道以及大循环通道中切换流动,以通过电池冷却液将加热装置的热量传递给电堆进行加热,或将电堆的热量传递给散热装置进行散热。可调可控的温度模式保证了热管理系统温度的平稳上升,能够有效地避免了外部温度过低导致电池冷却液流入氢燃料电池电堆造成冷冲击的问题。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电控阀500、第二电控阀600、第三电控阀700以及水泵800。其中,水泵800是指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此外,可在水泵800与氢燃料电池电堆100二者之间安装过滤器,用于对在管路中的电池冷却液进行杂质过滤,能够有效防止电池冷却液杂质过多附着在管路内壁造成管路堵塞的问题,并维稳了电池冷却液的纯净度,使得电池冷却液的导热性能能够稳定在一个相对良好的状态。第一电控阀500和第三电控阀700均为电控三通阀,三通阀顾名思义是指具有三个接口的阀门,第二电控阀600为电控四通阀,第一电控阀500、第二电控阀600以及第三电控阀700均与控制器400电连接,控制器400可以通过控制其端口的连接关系从而改变管路中电池冷却液的流向。阀组为阀门的集合,即将多个阀门组合成一个,安装方便,是热工控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配件。阀组主要分为二阀组、三阀组以及五阀组,二组阀是二个单阀组合在一起,三组阀则是三个单阀组合在一起,以此类推。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电控阀500、第二电控阀600以及第三电控阀700共同构成一个三阀组,常见的三阀组通常由阀体、两个截止阀以及一个平衡阀组成,第一电控阀500和第三电控阀700可以是截止阀,第二电控阀600可以是平衡阀,合理利用三阀组能够有效平衡管路内部的压差值大小。具体地,第一电控阀500的第一工作口(1A)与氢燃料电池电堆100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第二工作口(1B)与加热装置200通过管路连接第三工作口(1C)与第二电控阀600的第四工作口(2D)通过管路连接。第二电控阀600的第一工作口(2A)与加热装置200通过管路连接,第二工作口(2B)与散热装置300连接,第三工作口(2C)与第三电控阀700的第一工作口(3A)连接。第三电控阀700的第二工作口(3B)与散热装置300连接,第三工作口(3C)与水泵800的第一端连接,水泵800的第二端与氢燃料电池电堆100的入口通过管路连接。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第一循环通道冷却液流向图。控制器400实时获取环境温度和热管理系统管路中的电池冷却液的温度,并对环境温度和电池冷却液温度情况进行分析。在确定环境温度和电池冷却液温度满足预设低温条件时,例如低于0℃,控制器400则控制管路中的电池冷却液在第一循环通道中流动。
进一步地,控制器400控制加热装置200启动,以开启加热工作。控制第一电控阀500的第一工作口(1A)和第二工作口(1B)连通,以使氢燃料电池电堆100的出口处管路中的电池冷却液在流经第一电控阀500的第一工作口(1A)和第二工作口(1B)后进入加热装置200。控制第二电控阀600的第一工作口(2A)和第三工作口(2C)连通,以及控制第三电控阀700的第一工作口(3A)和第三工作口(3C)连通,以使电池冷却液从加热装置200经第二电控阀600的第一工作口(2A)、第三工作口(2C)后流入至第三电控阀700的第一工作口(3A),经第三电控阀700的第三工作口(3C)流入至水泵800,并经水泵800后流入至氢燃料电池电堆100。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第二循环通道冷却液流向图。控制器400实时获取环境温度和热管理系统管路中的电池冷却液的温度,并对环境温度和电池冷却液温度情况进行分析。在确定环境温度和电池冷却液温度满足预设启动条件时,例如高于0℃,此时意味着氢燃料电池系统热管理系统温度已经能够满足氢燃料电池系统正常起动,控制器400则控制管路中的电池冷却液从第一循环通道中流动切换至第二循环通道中流动。
进一步地,控制器400控制加热装置200启动,以开启加热工作。控制第一电控阀500的第一工作口(1A)和第二工作口(1B)连通,以使氢燃料电池电堆100的出口处管路中的电池冷却液在流经第一电控阀500的第一工作口(1A)和第二工作口(1B)后进入加热装置200。控制第二电控阀600的第一工作口(2A)、第二工作口(2B)以及第三工作口(2C)连通,以及控制第三电控阀700的第一工作口(3A)、第二工作口(3B)以及第三工作口(3C)连通,以使电池冷却液从加热装置200经第二电控阀600的第一工作口(2A)进入第二电控阀600后,经第二电控阀600的第二工作口(2B)流入至散热装置300,并经第三电控阀700的第二工作口(3B)进入第三电控阀700,以及使电池冷却液从加热装置200经第二电控阀600的第三工作口(2C)和第三电控阀700的第一工作口(3A)第三电控阀700,并经第三电控阀700的第三工作口(3C)流入至水泵800,并经水泵800后流入至氢燃料电池电堆100。
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第三循环通道冷却液流向图。控制器400实时获取环境温度和热管理系统管路中的电池冷却液的温度,并对环境温度和电池冷却液温度情况进行分析。在确定环境温度和电池冷却液温度满足第一散热条件时,此时电堆内外温度相差不大,无需进行加热,控制器400则控制管路中的电池冷却液从第二循环通道中流动切换至第三循环通道中流动。
进一步地,控制器400控制加热装置200关闭,以停止加热工作。控制第一电控阀500的第一工作口(1A)和第三工作口(1C)连通,控制第二电控阀600的第二工作口(2B)、第三工作口(2C)以及第四工作口(2D)连通。控制第三电控阀700的第一工作口(3A)、第二工作口(3B)和第三工作口(3C)连通,以使氢燃料电池电堆100的出口处管路中的电池冷却液在流经第一电控阀500的第一工作口(1A)和第三工作口(1C)后,经第二电控阀600的第四工作口(2D)进入第二电控阀600后,分别经第二电控阀600的第二工作口(2B)和第三工作口(2C)流入至散热装置300和第三电控阀700,并经第三电控阀700的第三工作口(2C)流入至水泵800,并经水泵800后流入至氢燃料电池电堆100。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第四循环通道冷却液流向图。控制器400实时获取环境温度和热管理系统管路中的电池冷却液的温度,并对环境温度和电池冷却液温度情况进行分析。在确定环境温度和电池冷却液温度满足第二散热条件时,此时氢燃料电池系统可以正常起动,且电池冷却液温度和环境温度过高,为了避免电堆迟滞导致散热不及时造成热管理系统超温现象,控制器400则控制管路中的电池冷却液从第三循环通道中流动切换至第四循环通道中流动。
进一步地,控制器400控制加热装置200关闭,以停止加热工作。控制第一电控阀500的第一工作口(1A)和第三工作口(1C)连通,以及控制第二电控阀600的第二工作口(2B)和第四工作口(2D)连通,以使氢燃料电池电堆100的出口处管路中的电池冷却液在流经第一电控阀500的第一工作口(1A)和第三工作口(1C)后,经第二电控阀600的第四工作口(2D)进入第二电控阀600,并经第二电控阀600的第二工作口(2B)流入至散热装置300。控制第三电控阀700的第二工作口(3B)和第三工作口(3C)连通,以使电池冷却液从散热装置300经第三电控阀700的第二工作口(3B)入第三电控阀700,并经第三电控阀700的第三工作口(3C)流入至水泵800,并经水泵800后流入至氢燃料电池电堆100。
在一个实施例中,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T1、第二温度传感器T2、第三温度传感器T3以及第四温度传感器T4。其中,温度传感器是指能感受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T1、第二温度传感器T2、第三温度传感器T3以及第四温度传感器T4均与控制器400电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T1用于检测氢燃料电池电堆100与水泵800之间的管路中电池冷却液的第一冷却液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T2用于检测氢燃料电池电堆100与第一电控阀500之间的管路中电池冷却液的第二冷却液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T3用于检测与第二电控阀600连接的外部管路的第一环境温度,第四温度传感器T4用于检测与第三电控阀700连接的外部管路的第二环境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实时发送给控制器400。
进一步地,在第一冷却液温度、第二冷却液温度、第一环境温度以及第二环境温度均小于第一预设数值的情况下,确定环境温度和电池冷却液的温度满足预设低温条件。其中,第一预设数值可结合实际根据需求设定。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预设值可以是指0℃,即可以是指在确定获取到的第一冷却液温度、第二冷却液温度、第一环境温度以及第二环境温度均小于0℃的情况下,确定环境温度和电池冷却液的温度满足预设低温条件,控制器400则控制电池冷却液在第一循环通道中流动。
进一步地,温度传感器还包括第五温度传感器T5,第五温度传感器T5也与控制器400电连接,用于检测水泵800与第三电控阀700之间的管路中电池冷却液的第三冷却液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实时发送给控制器400。在第一冷却液温度、第二冷却液温度、第一环境温度以及第二环境温度中的至少一个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数值。且同时第一冷却液温度、第二冷却液温度以及第三冷却液温度均大于第一预设数值,且均小于第二预设数值的情况下,确定环境温度和电池冷却液的温度满足预设启动条件。其中,第二预设数值可结合实际根据需求设定。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二预设数值可以是指5℃,第一预设数值可以是指0℃,即可以是指在第一冷却液温度、第二冷却液温度以及第三冷却液温度均大于0℃,且均小于5℃的情况下,控制器400则控制电池冷却液在第二循环通道中流动。
进一步地,在第二冷却液温度和第三冷却液温度均大于第一预设数值,且均小于第三预设数值。且同时第二冷却液温度与第三冷却液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数值的情况下,确环境温度和电池冷却液的温度满足第一散热条件。其中,第二预设数值大于第一预设数值且小于第三预设数值。第三预设数值可结合实际根据需求设定,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三预设数值可以是指10℃,第二预设数值可以是指5℃,第一预设数值可以是指0℃,即在第二冷却液温度和第三冷却液温度均大于0℃,且均小于10℃,第二冷却液温度与第三冷却液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5℃的情况下,控制器400则控制电池冷却液在第三循环通道中流动。
进一步地,在第二冷却液温度和第三冷却液温度均大于第一预设数值,且均小于第四预设数值,第二冷却液温度与所述第三冷却液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五预设数值。或者第二冷却液温度和第三冷却液温度均大于氢燃料电池电堆100的允许最大出口温度的情况下,确定环境温度和电池冷却液的温度满足第二散热条件。其中,第四预设数值大于第三预设数值,第五预设数值大于第一预设数值且小于第二预设数值。第四预设数值、第五预设数值以及氢燃料电池电堆100的允许最大出口温度可结合实际根据需求设定。在本技术方案中,第四预设数值可以是指25℃,第五预设数值可以是指2℃,第三预设数值可以是指10℃,第二预设数值可以是指5℃,第一预设数值可以是指0℃,即在第二冷却液温度和第三冷却液温度均大于0℃,且均小于25℃,并且第二冷却液温度与第三冷却液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5℃的情况下,或者第二冷却液温度和第三冷却液温度均大于氢燃料电池电堆100的允许最大出口温度的情况下,控制器400则控制电池冷却液在第四循环通道中流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满足以下任意一个条件的情况下,即第二冷却液温度和第三冷却液温度中的至少一者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数值。或者第二冷却液温度与第三冷却液温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五预设数值。或者第二冷却液温度和第三冷却液温度中的至少一者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数值的情况下,确定热管理系统发生故障。其中,第四预设数值大于第三预设数值,第五预设数值大于第一预设数值且小于第二预设数值。具体地,第二冷却液温度和第三冷却液温度中的至少一者大于或等于0℃,或者第二冷却液温度与第三冷却液温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2℃,或者第二冷却液温度和第三冷却液温度中的至少一者大于或等于25℃的情况下,确定热管理系统发生故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氢燃料电池车辆,包括上述的热管理系统。其中,氢燃料电池车辆是指以氢燃料电池为能源的一系列汽车的统称。燃料电池的燃料是氢和氧,生成物是清洁的水,它本身工作不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也没有硫和微粒排出。因此,氢燃料电池汽车在理论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零污染的车。
本技术方案引入了两个三通温控阀、一个四通温控阀以及五个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通过五个温度传感器实时对管路外部的环境温度与管路内部的电池冷却液温度进行监测,通过三个电控阀将热管理系统的通道细化为小循环通道、加热温混通道、不加热温混通道以及大循环通道,并将温度状态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四种不同的循环通道。控制器根据系统内外温度的不断上升,来控制三个温控阀的端口连接关系,使得管路中的电池冷却液在四种不同循环通道中切换流动,以通过电池冷却液将加热器的热量传递给电堆进行加热,或将电堆的热量传递给散热器进行散热。这种可调可控的温度模式保证了热管理系统内外温度的可调可控,能有效避免外部温度过低时冷却液流入电堆造成的冷冲击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7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A01、网络接口A02、存储器(图中未示出)和数据库(图中未示出)。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A01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内存储器A03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A04。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A04存储有操作系统B01、计算机程序B02和数据库(图中未示出)。该内存储器A03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A04中的操作系统B01和计算机程序B02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A02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B02被处理器A01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在数据处理设备上执行时,适于执行初始化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氢燃料电池电堆、加热装置以及散热装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环境温度和管路中电池冷却液的温度;
在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冷却液的温度满足预设低温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池冷却液在第一循环通道中流动,以通过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电池冷却液进行加热;
在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冷却液的温度满足预设启动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池冷却液在第二循环通道中流动,以通过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电池冷却液进行加热同时通过所述散热装置对所述电池冷却液进行散热,以避免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冷却液的温度的温差较大;
在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冷却液的温度满足第一散热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池冷却液在第三循环通道中流动,以通过所述散热装置对管路中的部分电池冷却液进行散热;
在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冷却液的温度满足第二散热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池冷却液在第四循环通道中流动,以通过所述散热装置对所述管路中的全部电池冷却液进行散热,以防止所述电池冷却液的温度过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电控阀、第二电控阀、第三电控阀以及水泵;
其中,所述第一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1A)与所述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一电控阀的第二工作口(1B)与所述加热装置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一电控阀的第三工作口(1C)与所述第二电控阀的第四工作口(2D)通过管路连接;
所述第二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2A)与所述加热装置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二电控阀的第二工作口(2B)与所述散热装置连接,所述第二电控阀的第三工作口(2C)与所述第三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3A)连接;
所述第三电控阀的第二工作口(3B)与所述散热装置连接,所述第三电控阀的第三工作口(3C)与所述水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水泵的第二端与所述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入口通过管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电池冷却液在第一循环通道中流动包括:
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启动,以开启加热工作;
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1A)和第二工作口(1B)连通,以使所述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出口处管路中的电池冷却液在流经所述第一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1A)和第二工作口(1B)后进入所述加热装置;
控制所述第二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2A)和第三工作口(2C)连通,以及控制所述第三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3A)和第三工作口(3C)连通,以使所述电池冷却液从所述加热装置经所述第二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2A)、第三工作口(2C)后流入至所述第三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3A),经所述第三电控阀的第三工作口(3C)流入至所述水泵,并经所述水泵后流入至所述氢燃料电池电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电池冷却液在第二循环通道中流动包括:
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启动,以开启加热工作;
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1A)和第一电控阀的第二工作口(1B)连通,以使所述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出口处管路中的电池冷却液在流经所述第一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1A)和第二工作口(1B)后进入所述加热装置;
控制所述第二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2A)、第二工作口(2B)以及第三工作口(2C)连通,以及控制所述第三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3A)、第二工作口(3B)以及第三工作口(3C)连通,以使所述电池冷却液从所述加热装置经所述第二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2A)进入所述第二电控阀后,经所述第二电控阀的第二工作口(2B)流入至所述散热装置,并经所述第三电控阀的第二工作口(3B)进入所述第三电控阀,以及使所述电池冷却液从所述加热装置经所述第二电控阀的第三工作口(2C)和所述第三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3A)所述第三电控阀,并经所述第三电控阀的第三工作口(3C)流入至所述水泵,并经所述水泵后流入至所述氢燃料电池电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电池冷却液在第三循环通道中流动包括:
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关闭,以停止加热工作;
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1A)和第三工作口(1C)连通;
控制所述第二电控阀的第二工作口(2B)、第三工作口(2C)以及第四工作口(2D)连通;
控制所述第三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3A)、第二工作口(3B)和第三工作口(3C)连通,以使所述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出口处管路中的电池冷却液在流经所述第一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1A)和第三工作口(1C)后,经所述第二电控阀的第四工作口(2D)进入所述第二电控阀后,分别经所述第二电控阀的第二工作口(2B)和第三工作口(2C)流入至所述散热装置和所述第三电控阀,并经所述第三电控阀的第三工作口(2C)流入至所述水泵,并经所述水泵后流入至所述氢燃料电池电堆。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电池冷却液在第四循环通道中流动包括:
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关闭,以停止加热工作;
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1A)和第三工作口(1C)连通,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电控阀的第二工作口(2B)和第四工作口(2D)连通,以使所述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出口处管路中的电池冷却液在流经所述第一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1A)和第三工作口(1C)后,经所述第二电控阀的第四工作口(2D)进入所述第二电控阀,并经所述第二电控阀的第二工作口(2B)流入至所述散热装置;
控制所述第三电控阀的第二工作口(3B)和第三工作口(3C)连通,以使所述电池冷却液从所述散热装置经所述第三电控阀的第二工作口(3B)入所述第三电控阀,并经所述第三电控阀的第三工作口(3C)流入至所述水泵,并经所述水泵后流入至所述氢燃料电池电堆。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以及第四温度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氢燃料电池电堆与所述水泵之间的管路中电池冷却液的第一冷却液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氢燃料电池电堆与所述第一电控阀之间的管路中电池冷却液的第二冷却液温度,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与所述第二电控阀连接的外部管路的第一环境温度,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与所述第三电控阀连接的外部管路的第二环境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冷却液温度、所述第二冷却液温度、所述第一环境温度以及所述第二环境温度均小于第一预设数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冷却液的温度满足所述预设低温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还包括第五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水泵与所述第三电控阀之间的管路中电池冷却液的第三冷却液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满足以下全部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冷却液的温度满足所述预设启动条件:
所述第一冷却液温度、所述第二冷却液温度、所述第一环境温度以及所述第二环境温度中的至少一个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数值;
所述第一冷却液温度、所述第二冷却液温度以及所述第三冷却液温度均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数值,且均小于第二预设数值。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满足以下全部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冷却液的温度满足所述第一散热条件:
所述第二冷却液温度和所述第三冷却液温度均大于第一预设数值,且均小于第三预设数值;
所述第二冷却液温度与所述第三冷却液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数值;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数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数值且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数值。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满足以下任意一个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电池冷却液的温度满足所述第二散热条件:
所述第二冷却液温度和所述第三冷却液温度均大于第一预设数值,且均小于第四预设数值,并且所述第二冷却液温度与所述第三冷却液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五预设数值;
所述第二冷却液温度和所述第三冷却液温度均大于所述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允许最大出口温度;
其中,所述第四预设数值大于第三预设数值,所述第五预设数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数值且小于第二预设数值。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满足以下任意一个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系统发生故障:
所述第二冷却液温度和所述第三冷却液温度中的至少一者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数值;
所述第二冷却液温度与所述第三冷却液温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五预设数值;
所述第二冷却液温度和所述第三冷却液温度中的至少一者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数值;
其中,所述第四预设数值大于第三预设数值,所述第五预设数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数值且小于第二预设数值。
14.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被配置成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15.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氢燃料电池电堆;
加热装置,用于对管路中的电池冷却液进行加热;
散热装置,用于对所述电池冷却液进行散热;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电控阀,所述第一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1A)与所述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一电控阀的第二工作口(1B)与所述加热装置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一电控阀的第三工作口(1C)与第二电控阀的第四工作口(2D)通过管路连接;
所述第二电控阀,所述第二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2A)与所述加热装置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二电控阀的第二工作口(2B)与所述散热装置连接,所述第二电控阀的第三工作口(2C)与第三电控阀的第一工作口(3A)连接;
所述第三电控阀,所述第三电控阀的第二工作口(3B)与所述散热装置连接,所述第三电控阀的第三工作口(3C)与水泵的第一端连接;以及
所述水泵,所述水泵的第二端与所述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入口通过管路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以及第四温度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氢燃料电池电堆与所述水泵之间的管路中电池冷却液的第一冷却液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氢燃料电池电堆与所述第一电控阀之间的管路中电池冷却液的第二冷却液温度,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与所述第二电控阀连接的外部管路的第一环境温度,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与所述第三电控阀连接的外部管路的第二环境温度。
18.一种氢燃料电池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
CN202310165757.5A 2023-02-08 2023-02-08 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热管理系统及控制器 Pending CN1160933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65757.5A CN116093370A (zh) 2023-02-08 2023-02-08 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热管理系统及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65757.5A CN116093370A (zh) 2023-02-08 2023-02-08 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热管理系统及控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93370A true CN116093370A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12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65757.5A Pending CN116093370A (zh) 2023-02-08 2023-02-08 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热管理系统及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93370A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94141A (ja) * 2006-04-21 2007-11-08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07294305A (ja) * 2006-04-26 2007-11-08 Nissan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の冷却システム
JP2008147121A (ja) * 2006-12-13 2008-06-26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評価装置
JP2009113539A (ja) * 2007-11-02 2009-05-28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車両用空調システム
CN102137771A (zh) * 2008-09-09 2011-07-27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燃料电池冷却系统
CN109149014A (zh) * 2018-10-18 2019-01-04 曲阜天博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热管理系统、热管理方法及汽车
CN110120533A (zh) * 2019-05-15 2019-08-13 上海楞次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的冷却系统
CN110165247A (zh) * 2019-05-20 2019-08-23 浙江大学 具有冷启动功能的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993987A (zh) * 2019-12-20 2020-04-10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汽车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20200194812A1 (en) * 2018-12-12 2020-06-18 Hyundai Motor Company Control method for fuel cell system to prevent freezing in air exhaust system
CN111640965A (zh) * 2020-06-23 2020-09-0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燃料电池高低温启动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212461746U (zh) * 2020-07-24 2021-02-02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及燃料电池系统的冷却子系统
CN113285090A (zh) * 2021-04-08 2021-08-20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22262428A1 (zh) * 2021-06-18 2022-12-22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方法、车辆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94141A (ja) * 2006-04-21 2007-11-08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07294305A (ja) * 2006-04-26 2007-11-08 Nissan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の冷却システム
JP2008147121A (ja) * 2006-12-13 2008-06-26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評価装置
JP2009113539A (ja) * 2007-11-02 2009-05-28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車両用空調システム
CN102137771A (zh) * 2008-09-09 2011-07-27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燃料电池冷却系统
CN109149014A (zh) * 2018-10-18 2019-01-04 曲阜天博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热管理系统、热管理方法及汽车
US20200194812A1 (en) * 2018-12-12 2020-06-18 Hyundai Motor Company Control method for fuel cell system to prevent freezing in air exhaust system
CN110120533A (zh) * 2019-05-15 2019-08-13 上海楞次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的冷却系统
CN110165247A (zh) * 2019-05-20 2019-08-23 浙江大学 具有冷启动功能的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993987A (zh) * 2019-12-20 2020-04-10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汽车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640965A (zh) * 2020-06-23 2020-09-0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燃料电池高低温启动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212461746U (zh) * 2020-07-24 2021-02-02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及燃料电池系统的冷却子系统
CN113285090A (zh) * 2021-04-08 2021-08-20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22262428A1 (zh) * 2021-06-18 2022-12-22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方法、车辆及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黄永: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冷启动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no. 05, 31 December 2008 (2008-12-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43141B2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fuel cell vehicl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3910612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用のクーラントファン制御
CN108461777B (zh)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堆的热处理系统
EP3121045B1 (en)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nd electric vehicle to which same applies
CN112768732A (zh) 一种燃料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
CN114447379A (zh) 一种燃料电池冷却液温度控制方法、系统及其控制器
CN114447366A (zh) 一种抑制燃料电池冷却液温度过冲方法、系统及其控制器
CN113611895A (zh) 一种基于冷却耦合热控制的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及方法
CN114335624A (zh) 一种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728325B (zh) 一种燃料电池热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6093370A (zh) 用于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热管理系统及控制器
CN111129538A (zh) 一种燃料电池堆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汽车及存储介质
JP2006501612A (ja) 熱管理システム
US11355765B2 (en) Cooling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fuel cells
CN114824361A (zh) 一种燃料电池散热系统、控制方法及燃料电池汽车
JP2009212066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219800934U (zh) 热管理系统及氢燃料电池车辆
KR20220080757A (ko) 연료전지-배터리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WO2022057297A1 (zh) 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JP2002110205A (ja) 燃料電池用冷却装置
JP2013057435A (ja) 熱供給システム
CN114864997B (zh) 一种燃料电池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899443B (zh) 一种基于闪蒸冷却技术的燃料电池换热装置
CN108963298B (zh) 电堆的热控制系统
CN214898566U (zh) 一种电池模组的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