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18626A - 一种制冷风道系统及双系统风冷冰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冷风道系统及双系统风冷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18626A
CN116518626A CN202310627375.XA CN202310627375A CN116518626A CN 116518626 A CN116518626 A CN 116518626A CN 202310627375 A CN202310627375 A CN 202310627375A CN 116518626 A CN116518626 A CN 1165186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ting
refrigeration
air duct
air
evapo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2737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全义
李清松
陈开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hong Meil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hong Meil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hong Meil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hong Mei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2737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186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18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186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62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 F25D17/065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with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05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in cold roo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制冷风道系统及双系统风冷冰箱,包括冷藏蒸发器、冷藏风扇、冷藏风道、制冷蒸发器、制冷风扇、冷冻风道、制冷间室与变温风门。其中,冷藏蒸发器、冷藏风扇设置于冷藏风道内,且冷藏风扇设置于冷藏蒸发器的上方。冷藏风道的一端设有冷藏出风口,另一端设有冷藏回风口。冷冻风道一端设有冷冻出风口,另一端与制冷间室连通。制冷风扇设置于靠近制冷间室的冷冻风道内,制冷蒸发器设置于制冷间室内,且制冷间室远离冷冻风道的一端设有冷冻回风口。变温风门设置于制冷风扇的下方,以使变温风门在开启状态时连通冷冻风道。所述制冷风道系统可减少制冷风量的损失,同时单独为冷藏室制冷,以改善冰箱中各个间室的制冷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制冷风道系统及双系统风冷冰箱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风道系统及双系统风冷冰箱。
背景技术
随着制冷技术的发展,冰箱已经成为了每个家庭中必备的家用电器,冰箱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以对开门冰箱为例,对开门冰箱的冷藏室与冷冻室并列设置,且冷藏室与冷冻室的门体对开门设置。对开门冰箱拥有智能化的操控平台,可全自动运行,且可以实现物品的分区存储。但是,由于对开门冰箱的储存区并列设置,横向的存储空间被减少,导致部分大尺寸物品无法存储。
为了增大对开门冰箱冰箱的储存空间,在并列设置的冷冻室及冷藏室下增加制冷间室,形成宽幅温区的变温室。这样,冷冻室、冷藏室及变温室则需要通过多个循环风路,分配冰箱中蒸发器所产生的冷量,实现多个间室的制冷。
但是,由于各个间室的回风汇合在同一蒸发器内,容易将间室之间的空气混杂在一起,且影响冷藏室的保湿效果。并且,在通过循环风路分配蒸发器的冷量时,容易损失较多的冷量,导致各间室的制冷效果差,降低蒸发器的制冷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制冷风道系统及双系统风冷冰箱,以解决蒸发器制冷效率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制冷风道系统,包括:第一循环通道与第二循环通道,其中:
所述第一循环通道包括冷藏蒸发器、冷藏风扇与冷藏风道;所述冷藏蒸发器、所述冷藏风扇设置于所述冷藏风道内;所述冷藏风扇设置于所述冷藏蒸发器的竖直方向上方;所述冷藏风道的一端设有冷藏出风口,所述冷藏风道的另一端设有冷藏回风口;
所述第二循环通道包括制冷蒸发器、制冷风扇、冷冻风道、制冷间室与变温风门;所述冷冻风道一端设有冷冻出风口,所述冷冻风道另一端与所述制冷间室连通;所述制冷风扇设置于所述冷冻风道内;所述制冷风扇与所述制冷间室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制冷风扇与所述冷冻出风口之间的距离;所述制冷蒸发器设置于所述制冷间室内,所述制冷间室远离所述冷冻风道的一端设有冷冻回风口;所述变温风门设置于所述制冷风扇的竖直方向下方,以使所述变温风门在开启状态时连通所述冷冻风道。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制冷风道系统还包括密封保温层,所述密封保温层包括第一密封保温层与第二密封保温层;所述第一密封保温层与所述制冷蒸发器的上表面贴合设置,所述第二密封保温层与所述制冷蒸发器的下表面贴合设置。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第一密封保温层与第二密封保温层为聚氨酯泡沫材质。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制冷蒸发器在水平方向上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密封保温层与所述制冷蒸发器的倾斜角度相同。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还包括接水盘与排水管;所述接水盘设置于所述制冷蒸发器与所述第二密封保温层之间;所述排水管设置于所述接水盘的底部。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第二循环通道还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制冷蒸发器与所述接水盘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加热器包括盘旋状的加热管。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制冷风道系统还包括变温风道、变温回风口;所述变温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变温风门接触,所述变温风道的另一端设有变温出风口;在所述变温风门开启时,所述变温风道与所述冷冻风道连通;所述变温回风口贯穿所述制冷间室的内壁,且所述变温回风口设置于所述制冷蒸发器竖直方向的下方。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挺高一种双系统风冷冰箱,包括冷藏室、冷冻室、变温室以及第一方面所述的制冷风道系统,其中:
所述冷藏室与所述冷冻室并列设置,所述变温室设置于所述冷藏室、所述冷冻室竖直方向的下方;
所述冷藏蒸发器、冷藏风扇与冷藏风道设置于所述冷藏室的背部;所述冷藏出风口、所述冷藏回风口与所述冷藏室连通;
所述制冷间室设置于所述冷冻室竖直方向的下方,所述冷冻回风口、冷冻回风口与所述冷冻室连通;所述冷冻风道设置于所述冷冻室的背部;
所述变温风门设置于所述制冷间室与所述变温室之间。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还包括箱体;所述冷藏室、冷冻室、变温室以及所述的制冷风道系统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箱体根据发泡工艺制成。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制冷风道系统及双系统风冷冰箱,包括冷藏蒸发器、冷藏风扇、冷藏风道、制冷蒸发器、制冷风扇、冷冻风道、制冷间室与变温风门。其中,冷藏蒸发器、冷藏风扇设置于冷藏风道内,且冷藏风扇设置于冷藏蒸发器的上方。冷藏风道的一端设有冷藏出风口,另一端设有冷藏回风口。冷冻风道一端设有冷冻出风口,另一端与制冷间室连通。制冷风扇设置于靠近制冷间室的冷冻风道内,制冷蒸发器设置于制冷间室内,且制冷间室远离冷冻风道的一端设有冷冻回风口。变温风门设置于制冷风扇的下方,以使变温风门在开启状态时连通冷冻风道。所述制冷风道系统可减少制冷风量的损失,同时单独为冷藏室制冷,以改善冰箱中各个间室的制冷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双系统风冷冰箱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冷藏室的侧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冷冻室的侧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制冷间室的侧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
其中,1-冷藏室,101-冷藏蒸发器,102-冷藏风扇,103-冷藏风道,104-冷藏出风口,105-冷藏回风口,2-冷冻室,201-制冷蒸发器,202-制冷风扇,203-冷冻风道,204-冷冻出风口,205-冷冻回风口,206-第一密封保温层,207-第二密封保温层,208-加热器,209-接水盘,3-变温室,301-变温风道,302-变温出风口,303-变温风门,304-变温回风口,4-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美式冰箱为一种新型冰箱,美式冰箱额上部为冷藏室及冷冻室的对开布局,下部为宽幅温区的变温室。美式冰箱通过上述的冷冻室、冷藏室及变温室的布局结构,可弥补对开门冰箱储藏宽度窄的缺陷,增加冰箱的储存空间。为了满足多个间室的制冷需求,美式冰箱的冷冻室、冷藏室及变温室需要通过多个循环风路分配蒸发器运行时所产生的冷量,以实现多间室的制冷。
然而,在分配蒸发器所产生的冷量时,由于各个间室的回风均汇合在同一个蒸发器的空间内,使各个间室之间的空气可以互相流通,导致多个间室的气味混杂在一起,且还会影响冰箱中各间室的制冷效果及冷藏间室的保湿效果。并且,设置多个间室还会增加冷冻室与变温室的风路路径,使制冷风量的损失增大,降低蒸发器的制冷效率。除此之外,冷冻室与冷藏室的温差也会导致蒸发器的制冷均匀性下降,降低用户体验。
基于上述应用场景,为了改善蒸发器制冷效率低的问题,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风道系统,包括第一循环通道与第二循环通道。
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循环通道包括冷藏蒸发器101、冷藏风扇102与冷藏风道103。冷藏蒸发器101、冷藏风扇102设置于冷藏风道103内,冷藏风扇102设置于冷藏蒸发器101竖直方向的上方。冷藏蒸发器101用于为冷藏室1制冷,冷藏风扇102在运行后,可转动风扇加快空气流动,将冷藏蒸发器101运行所产生冷量通过冷藏风道103输送至冷藏室1,以形成冷藏室1的循环风路。
如图2所示,冷藏风道103的一端设有冷藏出风口104,冷藏风道103的另一端设有冷藏回风口105。冷藏蒸发器101产生的冷量可以通过冷藏出风口104、冷藏回风口105在冷藏室1与冷藏风道103之间流通,以实现冷藏室1的制冷。
如图3所示,第二循环通道包括制冷蒸发器201、制冷风扇202、冷冻风道203、制冷间室与变温风门303。冷冻风道203一端设有冷冻出风口204,冷冻风道203另一端与制冷间室连通,且制冷风扇202设置于冷冻风道203内,以使制冷风扇202在运行时加快冷冻风道内的空气流通。制冷风扇202与制冷间室之间的距离小于制冷风扇202与冷冻出风口204之间的距离,即制冷风扇202设置于靠近制冷蒸发器201的位置。制冷蒸发器201设置于制冷间室内,且制冷间室远离冷冻风道203的一端设有冷冻回风口205。也就是说,制冷间室用于放置制冷蒸发器201,制冷间室通过冷冻出风口204、冷冻回风口205分别与冷冻风道203、冷冻间室连通,以形成冷冻室2的循环风路。
为了隔绝冷冻室2与制冷蒸发器201冷量交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风道系统还包括密封保温层。如图4所示,密封保温层包括第一密封保温层206与第二密封保温层207;第一密封保温层206与制冷蒸发器201的上表面贴合设置,第二密封保温层207与制冷蒸发器201的下表面贴合设置。
为了确保密封保温层的隔热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保温层206与第二密封保温层207为聚氨酯泡沫材质。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密封保温层还可以采用其他导热性差的材质,以阻隔冷冻室与制冷蒸发器之间的冷量交换。
并且,由于制冷蒸发器201在制冷过程中还会化霜,为了将制冷蒸发器201化霜产生的化霜水即使排出,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蒸发器201在水平方向上倾斜设置,且第二密封保温层207与制冷蒸发器201的倾斜角度相同。通过将制冷蒸发器201以前端高后端低的形式放置,可保证化霜水可以及时排出。
而在保证化霜水可以及时排出的前提下,为了减少倾斜设置的制冷蒸发器201所占用的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蒸发器201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在0°~20°之间,即制冷蒸发器20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大于0°小于20°。通过上述角度范围设置制冷蒸发器201,既可以使制冷蒸发器201的化霜水顺利流出,又可以使制冷蒸发器201在冰箱中占用较少的内部空间。
制冷蒸发器201在排出化霜水后,为了保证制冷风道系统的制冷效果,还需要将化霜水从冰箱内排出。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风道系统还包括接水盘209与排水管4。接水盘209设置于制冷蒸发器201与第二密封保温层207之间,排水管4设置于接水盘209的底部。这样,接水盘209则可以及时承接制冷蒸发器201排出的化霜水,排水管4再将接水盘209所承接的化霜水排到冰箱外。
为了实现制冷蒸发器201的化霜,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循环通道还包括加热器208,加热器208设置于制冷蒸发器201与接水盘209之间。这样,在制冷蒸发器201达到化霜条件时,则可以通过启动加热器208增加制冷蒸发器201表面的温度,以对制冷蒸发器201进行化霜。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器208包括盘旋状的加热管,以实现对制冷蒸发器201的均匀加热。
为了实现变温室3的制冷,制冷风道系统还设有变温风门303,以将制冷蒸发器201所产生的冷量分配至变温室3。因此,变温风门303设置于制冷风扇202竖直方向的下方,以使变温风门303在开启状态时连通冷冻风道20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风道系统还包括变温风道301与变温回风口304。变温风道301的一端所述变温风门303紧密接触,变温风道301的另一端设有变温出风口302。在变温风门303开启时,变温风道301与冷冻风道203连通,此时变温风道即可以接收到制冷间室所产生的冷量。变温回风口304贯穿制冷间室的内壁,且变温回风口304设置于制冷蒸发器201的下方位置,以形成变温室3的循环风路。
基于上述制冷风道系统,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双系统风冷冰箱,包括冷藏室1、冷冻室2、变温室3以及所述制冷风道系统。其中:如图1所示,冷藏室1与冷冻室2并列设置,变温室3设置于冷藏室1、冷冻室2的下方。冷藏蒸发器101、冷藏风扇102与冷藏风道103设置于冷藏室1的背部。冷藏出风口104、冷藏回风口105与冷藏室1连通。
也就是说,结合上述实施例可知,冷藏蒸发器101竖直设置在冷藏室1的背部,冷藏风扇102设置在冷藏风道103内,冷藏风扇102设置在冷藏蒸发器101的上方。其中,冷藏风道103设有冷藏出风口104和冷藏回风风道105,可以构成冷藏室1的循环风路,实现冷藏室1的单独制冷。并且,将冷藏出风口104设置在冷藏室1后背,以保证冷藏室1中间室温度的均匀性。通过上述结构,可使冷藏室1具有独立性,改善冷藏室1的保湿效果以及温度均匀等。
制冷间室设置于冷冻室1的下方,冷冻回风口205、冷冻回风口205与冷冻室1连通,且冷冻风道203设置于冷冻室1的背部。变温风门303设置于制冷间室与变温室3之间。通过将冷冻出风口204设置在冷冻室2的背部,可实现冷冻室2中间室温度的均匀性。并且,通过在冷冻室1的下方设置制冷蒸发器201与制冷风扇202,缩短制冷风扇202与变温室3的距离,实现变温室3的大风量需求,以使变温室3可以实现冷冻室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系统风冷冰箱还包括箱体。冷藏室1、冷冻室2、变温室3以及所述制冷风道系统均设置于箱体内,且箱体根据发泡工艺制成。
参见图1-图5,以下通过一个示例对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系统风冷冰箱进行说明:
双系统风冷冰箱的上部设置有对开布局的冷藏室1和冷冻室2,冷藏室1设置在双系统风冷冰箱的右侧,冷冻室2设置在双系统风冷冰箱的左侧,双系统风冷冰箱的下部设置有变温室3。
冷藏蒸发器101竖直设置在冷藏室1后背,冷藏风扇102设置在冷藏风道103内,冷藏风扇102设置在冷藏蒸发器101的上方位置。冷藏风道103设有冷藏出风口104和冷藏回风风道105,构成冷藏室1的循环风路通道,实现冷藏室1的制冷。冷藏出风口104设置在冷藏室1的背部位置,可以保证冷藏室1的温度均匀性。
同理,冷冻室2设置有制冷蒸发器201、制冷风扇202与冷冻风道203。冷冻风道203设置在冷冻室2背部,冷冻风道203有冷冻出风口204。将冷冻出风口204设置在冷冻室2背部,可实现冷冻室2的温度均匀性。制冷蒸发器201横向设置在冷冻室2的底部位置,且制冷蒸发器201以前端高后端低的姿态固定,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倾斜角度为15°,可以保证化霜水顺利排出。
制冷蒸发器201前端的上方位置设有冷冻回风口205,冷冻回风口205用于将冷冻室2的高温空气通过冷冻回风口205流通值制冷间室降温。为了加快空气的流通速度,在制冷蒸发器201的后端设置制冷风扇202,且制冷风扇202设置在冷冻室2背部的位置。制冷风扇202的上方设有冷冻风道203,以构成冷冻室2冷风的出风通道。
制冷蒸发器201的上方设置第一密封保温层206,以隔绝冷冻室2与制冷蒸发器201的冷量交换。制冷蒸发器201的下方设置第二密封保温层207,且第二密封保温层207的倾斜角度与制冷蒸发器201的倾斜角度保持一致。其中,第二密封保温层207可以为单独的部件,也可为与冷冻室2、变温室3的夹层的一个凸起。
制冷蒸发器201与第二密封保温层207之间设有接水盘209,接水盘209用于收集和排水。制冷蒸发器201与接水盘209之间还设有加热器208,以通过加热器208去除制冷蒸发器201及其周围的冰霜。接水盘209的底部设有排水管4,排水管4穿过冰箱箱体的发泡层并设置在接水盘5内部。这样,接水盘209收集的化霜水则可以通过排水管4流入接水盘5容器内,以将化霜水及时排出。
制冷风扇202的下方位置设有变温风门303,以通过变温风门3的开合实现变温室3送风。其中,变温风门303设置在冷冻室2和变温室3的夹层内。变温室3的背部设有变温风道301,变温风道301与变温风门303接触,以在变温风门303开启时与冷冻风道203连通。变温风道301设有变温出风口302,以构成变温室3送风通道。制冷蒸发器201前端的下方设有变温回风口304。变温回风口304贯通冷冻室2和变温室3的夹层,以构成变温室3的回风通道。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制冷风道系统及双系统风冷冰箱,包括冷藏蒸发器101、冷藏风扇102、冷藏风道103、制冷蒸发器201、制冷风扇202、冷冻风道203、制冷间室与变温风门303。其中,冷藏蒸发器101、冷藏风扇102设置于冷藏风道103内,且冷藏风扇102设置于冷藏蒸发器101的上方。冷藏风道103的一端设有冷藏出风口104,另一端设有冷藏回风口105。冷冻风道203一端设有冷冻出风口204,另一端与制冷间室连通。制冷风扇202设置于靠近制冷间室的冷冻风道203内,制冷蒸发器201设置于制冷间室内,且制冷间室远离冷冻风道203的一端设有冷冻回风口205。变温风门303设置于制冷风扇202的下方,以使变温风门303在开启状态时连通冷冻风道203。所述制冷风道系统可减少制冷风量的损失,同时单独为冷藏室制冷,以改善冰箱中各个间室的制冷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为了方便解释,已经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上述说明。但是,上述示例性的讨论不是意图穷尽或者将实施方式限定到上述公开的具体形式。根据上述的教导,可以得到多种修改和变形。上述实施方式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解释原理以及实际的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使用所述实施方式以及适于具体使用考虑的各种不同的变形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制冷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循环通道与第二循环通道,其中:
所述第一循环通道包括冷藏蒸发器(101)、冷藏风扇(102)与冷藏风道(103);所述冷藏蒸发器(101)、所述冷藏风扇(102)设置于所述冷藏风道(103)内;所述冷藏风扇(102)设置于所述冷藏蒸发器(101)竖直方向的上方;所述冷藏风道(103)的一端设有冷藏出风口(104),所述冷藏风道(103)的另一端设有冷藏回风口(105);
所述第二循环通道包括制冷蒸发器(201)、制冷风扇(202)、冷冻风道(203)、制冷间室与变温风门(303);所述冷冻风道(203)一端设有冷冻出风口(204),所述冷冻风道(203)另一端与所述制冷间室连通;所述制冷风扇(202)设置于所述冷冻风道(203)内;所述制冷风扇(202)与所述制冷间室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制冷风扇(202)与所述冷冻出风口(204)之间的距离;所述制冷蒸发器(201)设置于所述制冷间室内,所述制冷间室远离所述冷冻风道(203)的一端设有冷冻回风口(205);所述变温风门(303)设置于所述制冷风扇(202)竖直方向的下方,以使所述变温风门(303)在开启状态时连通所述冷冻风道(2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保温层,所述密封保温层包括第一密封保温层(206)与第二密封保温层(207);所述第一密封保温层(206)与所述制冷蒸发器(201)的上表面贴合设置,所述第二密封保温层(207)与所述制冷蒸发器(201)的下表面贴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保温层(206)与所述第二密封保温层(207)为聚氨酯泡沫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蒸发器(201)在水平方向上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密封保温层(207)与所述制冷蒸发器(201)的倾斜角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水盘(209)与排水管(4);所述接水盘(209)设置于所述制冷蒸发器(201)与所述第二密封保温层(207)之间;所述排水管(4)设置于所述接水盘(209)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通道还包括加热器(208);所述加热器(208)设置于所述制冷蒸发器(201)与所述接水盘(209)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208)包括盘旋状的加热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变温风道(301)、变温回风口(304);所述变温风道(301)的一端与所述变温风门(303)接触,所述变温风道(301)的另一端设有变温出风口(302);在所述变温风门(303)开启时,所述变温风道(301)与所述冷冻风道(203)连通;所述变温回风口(304)贯穿所述制冷间室的内壁,且所述变温回风口(304)设置于所述制冷蒸发器(201)竖直方向的下方。
9.一种双系统风冷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冷藏室(1)、冷冻室(2)、变温室(3)以及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制冷风道系统,其中:
所述冷藏室(1)与所述冷冻室(2)并列设置,所述变温室(3)设置于所述冷藏室(1)、所述冷冻室(2)竖直方向的下方;
所述冷藏蒸发器(101)、冷藏风扇(102)与冷藏风道(103)设置于所述冷藏室(1)的背部;所述冷藏出风口(104)、所述冷藏回风口(105)与所述冷藏室(1)连通;
所述制冷间室设置于所述冷冻室(1)竖直方向的下方,所述冷冻回风口(205)、冷冻回风口(205)与所述冷冻室(1)连通;所述冷冻风道(203)设置于所述冷冻室(1)的背部;
所述变温风门(303)设置于所述制冷间室与所述变温室(3)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系统风冷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箱体;所述冷藏室(1)、冷冻室(2)、变温室(3)以及所述的制冷风道系统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箱体根据发泡工艺制成。
CN202310627375.XA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制冷风道系统及双系统风冷冰箱 Pending CN1165186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27375.XA CN116518626A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制冷风道系统及双系统风冷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27375.XA CN116518626A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制冷风道系统及双系统风冷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18626A true CN116518626A (zh) 2023-08-01

Family

ID=87408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27375.XA Pending CN116518626A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制冷风道系统及双系统风冷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1862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06536B1 (ko) 냉장고
US20120031129A9 (en) Temperature controlled compartment and method for a refrigerator
KR101708302B1 (ko) 냉장고
TWI639803B (zh) Cold storage
KR101544452B1 (ko) 열전도시트를 구비한 냉장고
CN103339454B (zh) 冷藏库
CN107024062B (zh) 一种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WO2009072773A2 (en) Refrigerator
JP2001082850A (ja) 冷蔵庫
CN116518626A (zh) 一种制冷风道系统及双系统风冷冰箱
JP2012007759A (ja) 冷蔵庫
CN108775748A (zh) 一种冷柜及其制冷模块
JP2014238186A (ja) 冷蔵庫
CN210832700U (zh) 冰箱
CN111561798B (zh) 冰箱
CN102317713B (zh) 冰箱
CN106482438A (zh) 双开门冰箱
CN115479428B (zh)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217031739U (zh) 冰箱
CN219346916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219063871U (zh) 冰箱
CN214406645U (zh) 冰箱
CN218764163U (zh) 冰箱
CN211552170U (zh) 制冷制热两用冰箱
JP7454458B2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