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31739U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31739U
CN217031739U CN202123042453.5U CN202123042453U CN217031739U CN 217031739 U CN217031739 U CN 217031739U CN 202123042453 U CN202123042453 U CN 202123042453U CN 217031739 U CN217031739 U CN 2170317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ting
air
inner container
chamber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4245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文杰
张欢
杨发林
邵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4245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317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317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317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冰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具有沿上下方向相间隔设置的冷冻内胆、冷藏内胆;冷藏门体,与所述冷藏内胆配合形成冷藏室,且所述冷藏门体上设有制冰室;蒸发器仓,所述蒸发器仓设于所述冷冻内胆的后侧,且所述蒸发器仓内设有冷冻蒸发器;风道组件,包括连通所述蒸发器仓与所述冷藏室的冷藏送风道、冷藏回风道,连通所述蒸发器仓与所述制冰室的制冰送风道、制冰回风道;所述冷藏送风道、制冰送风道、制冰回风道并排设置于所述冷藏室的左侧或者并排设置于所述冷藏室的右侧;从而,所述风道组件不会占用所述冷藏室后侧的空间,能够增大冷藏室的容量。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制冷设备中,为了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针对冰箱等制冷设备,在冷藏门体上增设制冰室,以方便用户制冰取冰。
现有的带门体制冰的T型冰箱,为了实现对制冰室的制冷,主要采用以下两种实现方式:
1)三系统制冷,即,冷藏室、冷冻室、变温室各有一个蒸发器。门体的制冰室所需的冷量由冷冻室对应的冷冻蒸发器提供。一方面,制冰的进风道以及回风道均需要经所述冷藏室与制冰室相对接,同时,所述冷藏室对应的保温层内还需要设置冷藏蒸发器、冷藏风机、冷藏风道,占用了冷藏室的容积,导致冷藏室容积较小;另一方面,成本较高,工艺复杂。
2)采用同一蒸发器分别实现对冷藏室、冷冻室以及制冰室进行送风,以实现制冷。一般的,冷藏室的冷藏送风道设置于冷藏室后侧,制冰送风道以及制冰回风道设置于冷藏室的侧边(左侧或右侧)以与制冰室相对接,即各自独立的风道自冷藏室的不同侧占用冷藏室的空间,导致冷藏室的深度以及宽度均较窄,减小了冷藏室内的容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冰箱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能够减少冰箱内的部件,同时增大冷藏室内的使用容积。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冰箱,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内具有沿上下方向相间隔设置的冷冻内胆、冷藏内胆;
冷藏门体,与所述冷藏内胆配合形成冷藏室,且所述冷藏门体上设有制冰室;
蒸发器仓,所述蒸发器仓设于所述冷冻内胆的后侧,且所述蒸发器仓内设有冷冻蒸发器;
风道组件,包括连通所述蒸发器仓与所述冷藏室的冷藏送风道、冷藏回风道,连通所述蒸发器仓与所述制冰室的制冰送风道、制冰回风道;所述冷藏送风道、制冰送风道、制冰回风道并排设置于所述冷藏室的左侧或者并排设置于所述冷藏室的右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箱体内还设有变温内胆,所述变温内胆、冷冻内胆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于所述冷藏内胆的下侧;所述冷冻内胆位于所述变温内胆的左侧,所述冷藏送风道、制冰送风道、制冰回风道均设置于所述冷藏内胆的左侧;或者所述冷冻内胆位于所述变温内胆的右侧,所述冷藏送风道、制冰送风道、制冰回风道均设置于所述冷藏内胆的右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冰箱还包括给所述变温内胆的内部提供冷量的变温蒸发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冷藏内胆位于所述冷冻内胆的上侧;所述冷藏内胆、冷冻内胆与所述制冰回风道相对应的一侧分别设有回风对接口、回风出口,所述制冰回风道连通所述回风对接口与所述回风出口。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回风出口设置于所述冷冻内胆与所述制冰回风道相对应的一侧的中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冷藏内胆上设有与所述制冰送风道相连通的送风对接口、与所述制冰回风道相连通的回风对接口;所述制冰室上设有制冰进风口、制冰出风口;在所述冷藏门体处于关闭状态下,所述送风对接口与所述制冰进风口相对接,所述回风对接口与所述制冰出风口相对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
第一风道,与所述蒸发器仓相连通,所述第一风道上具有两个子出风口,所述冷藏送风道、制冰送风道分别与两个所述子出风口相连通;
第一风机,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
风门,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且所述风门用以控制两个所述子出风口的通断。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蒸发器仓相连通的冷冻风道、设于所述冷冻风道内的第二风机,所述冷冻风道与所述冷冻内胆的内部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冷藏回风道连通所述冷藏室的底部与所述蒸发器仓的底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冷藏内胆上设有与所述冷藏送风道相连通的冷藏进风口,所述冷藏进风口位于所述冷藏内胆的上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冰箱中,一方面利用冷冻蒸发器给所述冷藏室、冷冻室、制冰室提供冷量,能够减少冰箱内的部件,降低冰箱的工艺复杂度,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将冷藏送风道、制冰送风道、制冰回风道均设置于所述冷藏室的左侧或者均设置于所述冷藏室的右侧,从而,所述风道组件不会占用所述冷藏室后侧的空间,能够增大冷藏室的容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的冰箱的箱体的结构示意图(去除外壳)。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的冰箱中的冷藏门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请参照图1 至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图1-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冰箱,包括箱体1、与所述箱体 1转动连接的门体、设于所述箱体1内且用以提供冷量的制冷系统、用以将所述制冷系统产生的冷量输送至各制冷间室内的风道组件3、控制所述冰箱的运行的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可沿用现有的冰箱中的控制单元,于此,不再赘述。
所述箱体1内具有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冷冻内胆11、冷藏内胆12。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冷藏内胆12位于所述冷冻内胆11的上侧。当然,并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门体包括分体设置的冷藏门体2以及冷冻门体,所述冷藏门体2与所述冷藏内胆12共同形成冷藏室,所述冷冻门体与冷冻内胆11共同形成冷冻室。当然,并不以此为限,可以理解的是,于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冷藏门体2、冷冻门体也可以一体设置,以同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冷藏室以及冷冻室。
进一步地,所述冷藏门体2内设有制冰室21,所述冷藏门体2的前壁设有取冰口,以供用户取用所述制冰室21制好的冰块。
进一步地,所述冷冻内胆11的后侧设有蒸发器仓4,所述制冷系统包括设于所述蒸发器仓4内的冷冻蒸发器,所述冷冻蒸发器用以给所述冷藏室、冷冻室、制冰室21提供冷量。通过一个冷冻蒸发器,同时给三个制冷间室提供冷量,能够减少冰箱内的部件,降低冰箱的工艺复杂度,降低成本。
具体地,所述风道组件3包括连通所述蒸发器仓4与所述冷藏室的冷藏送风道31、冷藏回风道32,连通所述蒸发器仓4与所述制冰室21的制冰送风道33、制冰回风道34。所述蒸发器仓4内的冷量经所述冷藏送风道31、制冰送风道33分别输送至所述冷藏室、制冰室21内。
进一步地,所述冷藏送风道31、制冰送风道33、制冰回风道34并排设置于所述冷藏室的左侧或者并排设置于所述冷藏室的右侧,从而,所述风道组件3不会占用所述冷藏室后侧的空间,能够增大冷藏室的容量。
可以理解的是,现有技术中,制冰送风道33、制冰回风道34一般均设置于冷藏室的左侧或者均设置于冷藏室的右侧,以与冷藏门体2上的制冰室21相对接,故,冷藏室的左侧或者右侧具有设置所述制冰送风道33、制冰回风道34的让位空间。本实用新型中,将所述冷藏送风道31也设置于所述制冰送风道33/制冰回风道34的同一侧,且与所述制冰送风道33、制冰回风道34并排设置,故,所述冷藏室的侧边处无需另外设置给所述冷藏送风道31的让位空间,能够增大冷藏室内的容量,满足用户大容量的需求。
具体地,所述冷藏内胆12上与所述制冰送风道33/制冰回风道34相对应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冷藏送风道31相连通的冷藏进风口121,所述冷藏进风口121位于冷藏内胆12的上部,受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的因素的影响,冷藏室内一般上部的温度较高,冷风自位于上部的所述冷藏进风口 121进入所述冷藏室内后,能够与温度较高的冷藏室上部先进行换热再下沉至冷藏室的底部并自冷藏回风口流出,能够增强所述冷藏室内的制冷效果,并增加所述冷藏室内温度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所述冷藏内胆12上与所述制冰送风道33相对应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制冰送风道33相连通的送风对接口122,所述冷藏内胆12上与所述制冰回风道34相对应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制冰回风道34相连通的回风对接口123,所述制冰室21的侧壁上设有连通所述制冰室21内外的制冰进风口211、制冰出风口212。在所述冷藏门体2处于关门状态后,所述制冰进风口211与所述送风对接口122相对接,所述制冰出风口212与所述回风对接口123相对接,以使所述冷冻蒸发器产生的冷量能够输送至所述制冰室21内,给所述制冰室21提供冷量。
具体地,所述制冰进风口211、制冰出风口212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制冰室21的侧壁上,能够减小所述制冰室21的厚度,减小所述制冰室21向后突出所述冷藏门体2的突出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冷冻内胆11与所述制冰回风道34相对应的一侧具有回风出口111,所述制冰回风道34连通所述回风对接口123与所述回风出口111,所述制冰室21内的制冰回风经所述制冰回风道34进入所述冷冻室内后,再进入所述蒸发器仓4。一方面,所述制冰室21内的湿度较大,故制冰回风的湿度一般较大,能够防止制冰室21内湿度较大的制冰回风直接回到蒸发器仓4,而导致冷冻蒸发器结霜严重,以致制冷效率下降;另一方面,制冰室21较小,故,制冰回风的温度一般仍然较低,温度较低的制冰回风流经冷冻室,能够给冷冻室提供冷量,减少冷冻室制冷的频次,达到节能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冷冻内胆11与所述制冰回风道34相对应的一侧”是指所述冷冻内胆11与所述制冰回风道34相对应的左侧壁或者右侧壁。即,当所述制冰回风道34设置于所述冷藏室的左侧时,所述冷冻内胆11的左侧壁为与所述制冰回风道34相对应的一侧;当所述制冰回风道 34设置于所述冷藏室的右侧时,所述冷冻内胆11的右侧壁为与所述制冰回风道34相对应的一侧。
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回风出口111设置于所述冷冻内胆11与所述制冰回风道34相对应的一侧的中部。当然,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所述冷藏回风道32连通所述冷藏室底部的冷藏回风口以及所述蒸发器仓4的底部。从而所述冷藏回风道32也不会占用所述冷藏室后侧的空间,能够进一步增加冷藏室内的容量。
具体地,所述风道组件3还包括与所述蒸发器仓4相连通的第一风道、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的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道上具有两个子出风口5,所述风道组件3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且用以控制两个所述子出风口 5的通断的风门。所述冷藏送风道31、制冰送风道33分别与两个所述子出风口5相连通。即,通过所述第一风机以及风门控制所述冷藏送风道31 以及制冰送风道33的通断以及送风量,简化所述冰箱的内部结构,降低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冷藏室以及所述制冰室21均需要制冷时,控制所述风门打开两个所述子出风口5,并启动所述第一风机,以将所述冷冻蒸发器的冷量经所述冷藏送风道31送给冷藏室,同时经所述制冰送风道33送给制冰室21。在所述冷藏室需要制冷而制冰室21不需要制冷时,控制所述风门打开与冷藏送风道31对应的子出风口5,关闭与制冰送风道 33对应的子出风口5,并启动所述第一风机,则所述冷冻蒸发器产生的冷量只能够经所述冷藏送风道31输送至所述冷藏室内。在所述冷藏室不需要制冷而制冰室21需要制冷时,控制所述风门关闭与冷藏送风道31对应的子出风口5,打开与制冰送风道33对应的子出风口5,并启动所述第一风机,则所述冷冻蒸发器产生的冷量只能够经所述制冰送风道33输送至所述制冰室21内。
进一步地,所述风道组件3还包括与所述蒸发器仓4相连通的冷冻风道、设于所述冷冻风道内的第二风机,所述冷冻风道与所述冷冻室相连通。即,另外设置第二风机以及冷冻风道将所述冷冻蒸发器的冷量输送给冷冻室,缩短冷量的输送距离,且能够增强冷冻室内的制冷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1内还设有变温内胆13,所述变温内胆13、冷冻内胆11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于所述冷藏室的下侧。在所述冷冻内胆11 位于所述变温内胆13的左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冷藏送风道31、制冰送风道33、制冰回风道34均设置于所述冷藏内胆12的左侧;在所述冷冻内胆11位于所述变温内胆13的右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冷藏送风道31、制冰送风道33、制冰回风道34均设置于所述冷藏内胆12的右侧。即,所述冷藏送风道31、制冰送风道33、制冰回风道34位于所述冷藏内胆12的左侧或右侧中与冷冻内胆11相对应的一侧,能够更加合理地布置所述冷藏送风道31、制冰送风道33、制冰回风道34的位置,且能够缩短所述冷藏送风道31、制冰送风道33、制冰回风道34的长度,减少冷量的损失。
具体地,所述冰箱还包括与所述变温内胆13相配合围设形成变温室的变温门体。
进一步地,所述冰箱还包括给所述变温室提供冷量的变温蒸发器。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变温蒸发器可直接贴附于变温内胆13上,以直接给所述变温室供冷;或者所述箱体1内也可以另外设置用以输送变温蒸发器的冷量的变温风道,以将所述变温蒸发器产生的冷量输送至所述变温室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冰箱中,一方面利用冷冻蒸发器给所述冷藏室、冷冻室、制冰室21提供冷量,能够减少冰箱内的部件,降低冰箱的工艺复杂度,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将冷藏送风道31、制冰送风道33、制冰回风道34均设置于所述冷藏室的左侧或者均设置于所述冷藏室的右侧,从而,所述风道组件3不会占用所述冷藏室后侧的空间,能够增大冷藏室的容量。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冰箱,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内具有沿上下方向相间隔设置的冷冻内胆、冷藏内胆;
冷藏门体,与所述冷藏内胆配合形成冷藏室,且所述冷藏门体上设有制冰室;
蒸发器仓,所述蒸发器仓设于所述冷冻内胆的后侧,且所述蒸发器仓内设有冷冻蒸发器;
风道组件,包括连通所述蒸发器仓与所述冷藏室的冷藏送风道、冷藏回风道,连通所述蒸发器仓与所述制冰室的制冰送风道、制冰回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送风道、制冰送风道、制冰回风道并排设置于所述冷藏室的左侧或者并排设置于所述冷藏室的右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还设有变温内胆,所述变温内胆、冷冻内胆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于所述冷藏内胆的下侧;所述冷冻内胆位于所述变温内胆的左侧,所述冷藏送风道、制冰送风道、制冰回风道均设置于所述冷藏内胆的左侧;或者所述冷冻内胆位于所述变温内胆的右侧,所述冷藏送风道、制冰送风道、制冰回风道均设置于所述冷藏内胆的右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箱还包括给所述变温内胆的内部提供冷量的变温蒸发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内胆位于所述冷冻内胆的上侧;所述冷藏内胆、冷冻内胆与所述制冰回风道相对应的一侧分别设有回风对接口、回风出口,所述制冰回风道连通所述回风对接口与所述回风出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出口设置于所述冷冻内胆与所述制冰回风道相对应的一侧的中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内胆上设有与所述制冰送风道相连通的送风对接口、与所述制冰回风道相连通的回风对接口;所述制冰室上设有制冰进风口、制冰出风口;在所述冷藏门体处于关闭状态下,所述送风对接口与所述制冰进风口相对接,所述回风对接口与所述制冰出风口相对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
第一风道,与所述蒸发器仓相连通,所述第一风道上具有两个子出风口,所述冷藏送风道、制冰送风道分别与两个所述子出风口相连通;
第一风机,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
风门,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且所述风门用以控制两个所述子出风口的通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蒸发器仓相连通的冷冻风道、设于所述冷冻风道内的第二风机,所述冷冻风道与所述冷冻内胆的内部相连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回风道连通所述冷藏室的底部与所述蒸发器仓的底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内胆上设有与所述冷藏送风道相连通的冷藏进风口,所述冷藏进风口位于所述冷藏内胆的上部。
CN202123042453.5U 2021-12-06 2021-12-06 冰箱 Active CN2170317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42453.5U CN217031739U (zh) 2021-12-06 2021-12-06 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42453.5U CN217031739U (zh) 2021-12-06 2021-12-06 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31739U true CN217031739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40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42453.5U Active CN217031739U (zh) 2021-12-06 2021-12-06 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317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14600B (zh) 冰箱及其冷藏室制冰机脱冰机构
US10890364B2 (en) Refrigerator with ice maker
CN103339454B (zh) 冷藏库
CN211552175U (zh) 一种用于美式冰箱的单蒸发器三温区风路系统
CN207351040U (zh) 冰箱
EP3683525B1 (en) Refrigerator
CN108286855A (zh) 冰箱
WO2020107680A1 (zh) 一种冰箱
CN201954881U (zh) 电冰箱
WO2017113769A1 (zh) 一种风直冷变换式冰箱
WO2009072773A2 (en) Refrigerator
CN110044117A (zh) 一种冰箱的单系统多温区风道系统及其冰箱
CN107166849A (zh) 对开门冰箱
CN108286856A (zh) 冰箱
CN108332478A (zh) 冰箱
CN207095133U (zh) 对开门冰箱
CN217031739U (zh) 冰箱
CN207936594U (zh) 用于冰箱的风道组件及冰箱
CN214746668U (zh) 冰箱
CN113465259B (zh) 制冷设备、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存储介质
CN214537005U (zh) 冰箱
CN102317713B (zh) 冰箱
CN219037259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218495508U (zh) 冰箱结构
CN219346916U (zh) 冷藏冷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