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05521B - 电力协调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力协调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05521B
CN116505521B CN202310764147.7A CN202310764147A CN116505521B CN 116505521 B CN116505521 B CN 116505521B CN 202310764147 A CN202310764147 A CN 202310764147A CN 116505521 B CN116505521 B CN 1165055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power supply
supply station
distributed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641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05521A (zh
Inventor
肖有为
刘志辉
袁海兵
温治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C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C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C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6414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055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05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055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055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055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07Arrangements for selectively connecting the load or loads to one or several among a plurality of power lines or power sources
    • H02J3/0075Arrangements for selectively connecting the load or loads to one or several among a plurality of power lines or power sources for providing alternative feeding paths between load and source according to economic or energy efficiency considerations, e.g. economic dispatc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2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in response to charging parameters, e.g. current, voltage or electrical char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7Controlling two or more charging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networks of the same frequency but supplied from different sources
    • H02J3/06Controlling transfer of power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Controlling sharing of load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10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systems management focussing at grid-level, e.g. load flow analysis, node profile computation, meshed network optimisation, active network management or spinning reserv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40The network being an on-board power network, i.e. within a vehicle
    • H02J2310/48The network being an on-board power network, i.e. within a vehicle for electric vehicles [EV] or hybrid vehicles [HEV]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力分配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力协调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应用于包括第一供电站和第二供电站供电场;该方法包括:根据对供电场分配的电力总功率、以及预先对第一供电站和第二供电站分配的预先分配功率计算供电场的第一剩余可分配功率;根据第一剩余可分配功率和第一供电站的第一用电请求,对第一供电站分配第一分配功率的电力;计算对第一供电站分配电力之后的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以及根据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与第二分配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对第二供电站分配电力;其中,第二分配功率由第二供电站的第二用电请求所确定。采用本申请提供个电力协调方法可降低电力浪费,提高了供电场的供电效率。

Description

电力协调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分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力协调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供电场通常用于向供电目标供电,例如:向电动汽车提供电能充换电场。供电场通常具有不止一种供电方式,同样以向电动汽车提供电能充换电场为例,该充换电场通常包括充电站和换电站。充电站通常用于向电动汽车充电,换电站用于更换特定的换电车辆的电池包,并对换下来的电池进行充电。
通常换电站内有多块电池包,可以起到缓存作用,且支持换电的车型不多,因此经常出现因充电车辆过多导致充电场的充电桩不够用,而换电站正在进行充电的电池并不多导致部分换电站闲置的现象。这类似现象导致了供电场供电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一种电力协调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通过对第一供电站和第二供电站之间的电力进行协调,以提高供电场供电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电力协调方法,应用于供电场,所述供电场包括第一供电站和第二供电站;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对所述供电场分配的电力总功率、以及预先对所述第一供电站和第二供电站分配的预先分配功率计算所述供电场的第一剩余可分配功率;根据所述第一剩余可分配功率和第一供电站的第一用电请求,对所述第一供电站分配第一分配功率的电力;计算对所述第一供电站分配电力之后的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以及根据所述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与第二分配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对所述第二供电站分配电力;其中,所述第二分配功率根据所述第二供电站的第二用电请求所确定。
上述电力协调方法,通过供电场的当前运行状态,为第一供电站和第二供电站分配电力,以及对其之间所分配的电力进行协调,降低了电力浪费,提高了供电场的供电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与第二分配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对所述第二供电站分配电力,包括:判断所述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与第二分配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若判定所述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不小于所述第二分配功率,则根据所述第二分配功率为所述第二供电站分配电力;若判定所述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小于所述第二分配功率,则根据所述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与第二分配功率之间的差值,降低对所述第一供电站分配的电力,以增加所述供电场的剩余可分配功率;基于增加后的剩余可分配功率对所述第二供电站分配所述第二分配功率的电力。
上述电力协调方法,在供电场当前所剩余的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不足以满足第二供电站所发出的第二用电请求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对第一供电站所分配的电力,并对应增加对第二电站所分配的电力,这样的电力协调方式更为科学合理,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供电场的供电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降低对所述第一供电站分配的电力,包括:根据用户的设定,判断所述第二供电站的优先级是否大于所述第一供电站的优先级;若判定所述第二供电站的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一供电站的优先级,则降低对所述第一供电站分配的电力。
上述电力协调方法,在第一剩余可分配功率不足以满足第二用电请求所对应第二用电请求,并需要第一供电站释放相应功率的情况下,通过进一步判断第二供电站与第一供电站之间的优先级,并基于判断出优先级确定是否降低为第一供电站所分配的电力,以提高为第二供电站所分配的电力,第二供电站与第一供电站之间电力的协调更为科学,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供电场供电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其中,对所述供电场分配的电力总功率大于P1+P2s与P2+P1s中较大的一者,且小于P1与P2之和;P1为第一供电站的第一最大供电功率,P2s为第二供电站的第二待机功率,P2为第二供电站的第二最大供电功率,P1s为第一供电站的第一待机功率。
上述电力协调方法,通过限制对供电场所分配总电力小于其满载所需电力并大于仅仅第一供电站或第二供电站运行、且满载时所需电力,尽量确保了充电站与换电站中至少一者能够满载,且尽量避免了因对电动汽充换电场所分配的总电力过多所导致的电力闲置时间过长。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供电场的供电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第一供电站的第一功耗与所述第二供电站的第二功耗;在所述第一功耗与所述第二功耗的功耗之和超过所述电力总功率的情况下,计算所述功耗之和与所述电力总功率之间的差值;以及根据所述差值以及支路功耗控制相应数量的供电支路切换至断开状态;其中,所述支路功耗包括所述第一供电站和/或第二供电站中单个供电支路的功耗。
上述电力协调方法,通过检测第一供电站与第二供电站的功耗,并在其二者的功耗之和超过电力总功率的情况下,切断第一供电站和/或第二供电站中相应数量的供电支路。以使第一供电站与第二供电站的功耗之和小于电力总功率,进而提高了供电场的安全性。
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与第二分配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对所述第二供电站分配电力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供电站所完成供电的第一供电目标所对应的第一供电功率的相应降低为其分配的电力;和/或根据所述第二供电站所完成供电的第二供电目标所对应的第二供电功率的相应降低为其分配的电力。
上述电力协调方法,在第一供电站和/或第二供电站完成相应供电目标的供电之后,通过对应降低费配给第一供电站和/或第二供电站的电力,以增加供电场的剩余可分配功率。方便了供电场为第一供电站和第二供电站直接分配电力,进一步提高了供电场的供电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剩余可分配功率和第一供电站的第一用电请求,对所述第一供电站分配第一分配功率的电力,包括:获取所述第一用电请求;判断所述第一用电请求对应的所述第一分配功率与所述第一剩余可分配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若判定所述第一剩余可分配功率不小于所述第一分配功率,则对所述第一供电站分配所述第一分配功率的电力。
上述电力协调方法,在为第一供电站分配第一分配功率的电力之前,通过判断第一分配功率与第一剩余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并基于该大小关系为第一供电站分配电力。进一步提高了供电场的供电效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力协调系统,应用于供电场,所述系统包括:配电设备、第一供电站、第二供电站以及电力调度控制器;配电设备分别与所述第一供电站和第二供电站电连接,并配置为在所述电力调度控制器的控制下对所述第一供电站和第二供电站供电;所述电力调度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配电设备、第一供电站、第二供电站备通讯连接;所述电力调度控制器用于:根据对所述供电场分配的电力总功率、以及预先对所述第一供电站和第二供电站分配的预先分配功率计算所述供电场的第一剩余可分配功率;根据所述第一剩余可分配功率和第一供电站的第一用电请求,对所述第一供电站分配第一分配功率的电力;计算对所述第一供电站分配电力之后的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以及根据所述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与第二分配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对所述第二供电站分配电力;其中,所述第二分配功率根据所述第二供电站的第二用电请求所确定。
上述电力协调系统,通过供电场的当前运行状态,为第一供电站和第二供电站分配电力,以及对其之间所分配的电力进行协调,降低了电力浪费,提高了供电场的供电效率。
结合第二方面,可选地,所述第一供电站设置有第一计量装置,所述第一计量装置与所述电力调度控制器通讯连接,并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一供电站的第一功耗,并向所述电力调度控制器发送;所述第二供电站设置有第二计量装置,所述第二计量装置与所述电力调度控制器通讯连接,并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二供电站的第二功耗,并向所述电力调度控制器发送。
上述电力协调系统,通过第一计量装置与第二计量装置分别检测第一供电站与第二供电站的功耗,可以在其二者的功耗之和超过电力总功率的情况下,切断第一供电站和/或第二供电站中相应数量的供电支路。以使第一供电站与第二供电站的功耗之和小于电力总功率,进而提高了供电场的安全性。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面描述的方法。
上述存储介质具有与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电力协调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作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所提供的电力协调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通过供电场的当前运行状态,为第一供电站和第二供电站分配电力,以及对其之间所分配的电力进行协调,降低了电力浪费,提高了供电场的供电效率。进一步地,在供电场当前所剩余的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不足以满足第二供电站所发出的第二用电请求的情况下,通过与第一供电站进行协调,进一步地提高了供电场的供电效率。通过限制对供电场所分配总电力小于其满载所需电力并大于仅仅第一供电站或第二供电站运行、且满载时所需电力,尽量确保了充电站与换电站中至少一者能够满载,且尽量避免了因对电动汽充换电场所分配的总电力过多所导致的电力闲置时间过长。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供电场的供电效率。此外,过检测第一供电站与第二供电站的功耗,并在其二者的功耗之和超过电力总功率的情况下,切断第一供电站和/或第二供电站中相应数量的供电支路,提高了供电场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协调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协调方法中步骤S180的详细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协调方法中步骤S182的详细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协调方法中步骤S220至步骤S240的详细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协调系统的第一种功能模块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协调系统的第二种功能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目前,供电场对其中各供电站分配的电力通常是固定的,导致了各供电站之间所分配的电力不能根据实际需求随时进行调整。
例如: 在电动汽车充换电场中,其中的充电站与换电站分别被分配了功率为300千瓦和功率为200千瓦的电力,在充电车辆较多,并需要350千瓦的功率才能满足对所有电动汽车同时充电的情况下,当前为充电站所分配的300千瓦功率是不够的。然而,如果当前换电站对电池进行充电的功率仅使用了100千瓦。那么,就目前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而言,其充电站与换电站之间通常不能协调电力,因此导致了电动汽车充换电场电力的浪费,也导致了电动汽车充换电场的供电效率较低。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力协调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地,请参见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及附图。
请参照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协调方法的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协调方法可以应用于供电场,供电场可以包括第一供电站和第二供电站。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20:根据对供电场分配的电力总功率、以及预先对第一供电站和第二供电站分配的预先分配功率计算供电场的第一剩余可分配功率。
步骤S140:根据第一剩余可分配功率和第一供电站的第一用电请求,对第一供电站分配第一分配功率的电力。
步骤S160:计算对第一供电站分配电力之后的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
步骤S180:根据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与第二分配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对第二供电站分配电力。其中,第二分配功率根据第二供电站的第二用电请求所确定。
供电场可以是电动汽车提供电能充换电场。相应地,第一供电站可以是换电站,第二供电站可以是充电站。
上述步骤S120至步骤S180可以由供电场所配置的配电设备所执行。
步骤S120中,对供电场分配的电力总功率可以是供电场能够为第一供电站和第二供电站所分配总功率的最大值。预先分配功率可以是在供电场运行的某一个时间阶段,为第一供电站和第二供电站所分配的功率总和。第一剩余可分配功率则可以是电力总功率与预先分配功率之间的差值。值得一提的是,配电设备不一定会将其电力总功率全部分配给第一供电站和第二供电站。而可以根据第一供电站和第二供电站分别对电力的实际需求,为其分配相应的电力。
步骤S140中,可以获取来自第一供电站的第一用电请求,该第一用电请求可以表征第一供电站请求配电设备为其再分配功率值为第一配电功率的电力。
步骤S160中,可以是在根据第一用电请求为第一供电站分配第一配电功率的电力之后,供电场剩余可分配的电力值——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可以是第一剩余可分配功率与第一配电功率之间的差值。
步骤S180中,可以获取来自第二供电站的第二用电请求,该第二用电请求可以表征第二供电站请求配电设备为其再分配功率值为第二配电功率的电力。该步骤可具体实施为,在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不小于第二分配功率的情况下,通常说明供电场的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能够满足该第二用电请求,因此可以根据该第二用电请求直接为其分配第二配电功率的电力。在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小于第二分配功率的情况下,通常说明供电场的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暂时不能满足该第二用电请求,因此可以通过第一供电站和第二供电站之间电力的协调,以满足该第二用电请求,也可以直接拒绝该第二用电请求。
上述步骤S120至步骤S180可以在供电场刚开始运行的时候开始执行,也可以是在供电站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开始执行。也就是说,在供电场运行过程中的任何时候,在涉及到电力的分配与协调的情况下,均可执行上述步骤S120至步骤S180。
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供电场的当前运行状态,为第一供电站和第二供电站分配电力,以及对其之间所分配的电力进行协调,降低了电力浪费,提高了供电场的供电效率。
请参照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协调方法中步骤S180的详细流程图。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180可以包括:
步骤S181:判断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与第二分配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
若判定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不小于第二分配功率,则执行步骤S182:根据第二分配功率为第二供电站分配电力。
若判定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小于第二分配功率,则执行步骤S183和步骤S184。
步骤S183:根据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与第二分配功率之间的差值,降低对第一供电站分配的电力,以增加供电场的剩余可分配功率;
步骤S184:基于增加后的剩余可分配功率对第二供电站分配第二分配功率的电力。
上述步骤S181至步骤S184可以由供电场所配置的配电设备所执行。
上述步骤S182中,在判定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不小于第二分配功率的情况,通常说明供电场能够满足第二用电请求。因此,这种情况下无条件地满足第二用电请求,为第二供电站分配其所请求的第二分配功率,通常是最优的处理方式。
在上述步骤S183中,在判定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不小于第二分配功率的情况,通常说明供电场当前所剩余的可分配功率是不能直接满足第二用电请求的。因此,通过由第二供电站释放一部分电力,将这部分电力分配给第一供电站,通过其之间电力的调节,可以满足第二供电站的第二用电请求。
示例性地,在供电场为电动汽车充换电场的情况下,电动汽车充换电场的电力总功率为272千瓦,预先对换电站和充电站分配的电力分别为122千瓦和90千瓦,换电站对电池进行充电的单个可控制充电支路的充电功率为40千瓦,充电站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单个可控制充电支路的充电功率也为60千瓦。第一剩余可分配功率为272-122-90=60千瓦。在换电站根据用户需求发出,为其分配一个充电支路功率的电力60千瓦的第一用电请求的情况下,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为60-40=20千瓦。接着,充电站根据用户需求发出,其分配一个充电支路功率的电力60千瓦的第二用电请求的情况下,显然,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小于第二供电分配功率。在这种情况下,可由配电设备控制换电站释放40千瓦的电力,也即是控制换电站暂停一个充电支路对电池的充电,并对换电站所分配的电力减小40千瓦,并对充电站所分配的电力增加60千瓦,这样便使得充电站能够满足充电站所发出的第二用电请求。
上述示例,在充电站完成了一个充电支路的充电,也即60千瓦的情况下,可以是控制充电站释放60千瓦的电力,并将这60千瓦的电力分配给换电站,换电站继续对此前所暂停的充电支路上的电池进行充电,也可以不释放该60千瓦电力,而继续对其他有充电需求的电动车进行充电。
上述实现过程中,在供电场当前所剩余的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不足以满足第二供电站所发出的第二用电请求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对第一供电站所分配的电力,并对应增加对第二电站所分配的电力,这样的电力协调方式更为科学合理,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供电场的供电效率。
请参照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协调方法中步骤S182的详细流程图。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182可以包括:
步骤S1821:根据用户的设定,判断第二供电站的优先级是否大于第一供电站的优先级。
若判定第二供电站的优先级大于第一供电站的优先级,则执行步骤S1822:降低对第一供电站分配的电力。
上述步骤S1821与步骤S1822可以由供电场所配置的配电设备所执行。
上述步骤S1821与步骤S1822中,第二供电站的优先级与第一供电站的优先级可以是,在其二者均发出了供电请求,且供电场当前所剩余可分配电力不足以同时满足其二者供电请求的情况下,需要确定其优先级,继续以前面电动汽充换电场为例,如果当前换电站中所正在进行充电的电池急于使用,而充电站所发出第二用电请求所对应的待充电电动汽车并不急于使用。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根据该实际情况设定充电站的优先级是否小于换电站的优先级。相应地,如果当前换电站中所正在进行充电的电池并不急于使用,而充电站所发出第二用电请求所对应的待充电电动汽车并却急于使用。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根据该实际情况设定充电站的优先级是否大于换电站的优先级。
进一步地,在充电站的优先级是否大于换电站的优先级的情况下,可以暂停换电站对部分电池所正在进行的充电,以释放相应的电力并分配给充电站。
上述实现过程中,在第一剩余可分配功率不足以满足第二用电请求所对应第二用电请求,并需要第一供电站释放相应功率的情况下,通过进一步判断第二供电站与第一供电站之间的优先级,并基于判断出优先级确定是否降低为第一供电站所分配的电力,以提高为第二供电站所分配的电力,第二供电站与第一供电站之间电力的协调更为科学,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供电场供电效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对供电场分配的电力总功率大于P1+P2s与P2+P1s中较大的一者,且小于P1与P2之和。
其中,P1为第一供电站的第一最大供电功率,P2s为第二供电站的第二待机功率,P2为第二供电站的第二最大供电功率,P1s为第一供电站的第一待机功率。
示例性地,电动汽充换电场包括换电站和充电站,换电站具有5个电池充电位,每个电池充电位的电力需求为40千瓦,换电站的待机功率为30千瓦;充电站具有4个电车充电桩,每个电车充电桩的电力需求为60千瓦,充电站的待机功率为2千瓦。那么,P1s=30千瓦,P1=40×5+30=230千瓦;P2s=2千瓦,P2=60×4+2=242千瓦。基于电动汽充换电场的这些参数,目前为电动汽充换电场所分配的总电力通常为于P1与P2之和——200+30+240+2=472千瓦。然而,电动汽充换电场中的换电站与充电通常不会同时满载。也即是,通常不会出现,换电站的5个电池充电位与充电站的4个电车充电桩同时工作的情况。这便导致了电力闲置时间过长,以及供电场的电力利用率低。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总电力确定方式, P1+P2s=230+2=232千瓦,P2+P1s=242+30=272千瓦,P1+P2=230+242=472千瓦。为电动汽充换电场所分配的总电力大于272千瓦,小于472千瓦。如此,可以尽量确保充电站与换电站中至少一者能够满载,并尽量避免因对电动汽充换电场所分配的总电力过多所导致的电力闲置时间过长。
作为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可进一步确定供电场的总电力等于P1+P2s与P2+P1s。结合上述关于电动汽充换电场的示例,电动汽充换电场的总电力则可以进一步确定为P2+P1s=242+30=272千瓦。
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限制对供电场所分配总电力小于其满载所需电力并大于仅仅第一供电站或第二供电站运行、且满载时所需电力,尽量确保了充电站与换电站中至少一者能够满载,且尽量避免了因对电动汽充换电场所分配的总电力过多所导致的电力闲置时间过长。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供电场的供电效率。
请参照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协调方法中步骤S220至步骤S240的详细流程图。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协调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220:检测第一供电站的第一功耗与第二供电站的第二功耗。
步骤S240:在第一功耗与第二功耗的功耗之和超过电力总功率的情况下,计算功耗之和与电力总功率之间的差值。
步骤S260:根据差值以及支路功耗控制相应数量的供电支路切换至断开状态。其中,支路功耗可以包括第一供电站和/或第二供电站中单个供电支路的功耗。
上述步骤S220至步骤S260可以由供电场所配置的配电设备所执行。
上述步骤S220至步骤S260中,示例性地,可以在电动汽车充换电场中,充电站与换电站均分别设置相应的设置计量装置,以分别检测并反馈充电站与换电站的当前功耗。
在为电动汽车充换电场所分配的电力总功率为272千瓦的情况下,通过检测装置的反馈判断得出当前充电站与换电站的电力总功耗为302千瓦,其超过了电力总功率272千瓦,且二者之间差值为30瓦。结合换电站的单个电池充电位的电力需求为40千瓦,充电站的单个电车充电桩的电力需求为60千瓦。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控制切断换电站中一个电池充电位,如此便使得,电力总功耗变为302-40=262千瓦,小于电力总功率272千瓦;也可以选择控制切断充电站中一个电车充电桩,如此便使得,电力总功耗变为302-60=242千瓦,小于电力总功率272千瓦。
通过检测装置的反馈判断得出当前充电站与换电站的电力总功耗为342千瓦,其超过了电力总功率272千瓦,且二者之间差值为70瓦。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控制切断换电站中两个电池充电位,如此便使得,电力总功耗变为302-40×2=222千瓦,小于电力总功率272千瓦;也可以选择控制切断充电站中两个电车充电桩,如此便使得,电力总功耗变为302-60×2=182千瓦,小于电力总功率272千瓦;还可以选择控制切断换电站中一个电池充电位、以及充电站中一个电车充电桩,如此便使得,电力总功耗变为302-60-40=202千瓦,小于电力总功率272千瓦。
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检测第一供电站与第二供电站的功耗,并在其二者的功耗之和超过电力总功率的情况下,切断第一供电站和/或第二供电站中相应数量的供电支路。以使第一供电站与第二供电站的功耗之和小于电力总功率,进而提高了供电场的安全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80之后,本申请提供的电力协调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191和/或步骤S192。
步骤S191:根据第一供电站所完成供电的第一供电目标所对应的第一供电功率的相应降低为其分配的电力。
步骤S192:根据第二供电站所完成供电的第二供电目标所对应的第二供电功率的相应降低为其分配的电力。
上述步骤S191与步骤S192可以由供电场所配置的配电设备所执行。
上述步骤S191与步骤S192中,示例性地,电动汽充换电场包括换电站和充电站,换电站中每个电池充电位的电力需求为40千瓦,充电站中每个电车充电桩的电力需求为60千瓦。在换电站完成了一个电池充电位上电池的充电之后,其所对应的第一供电功率也就是40千瓦。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分配给换电站的电力降低40瓦。相应地,在充电站完成了一个电车充电桩上电车的充电之后,其所对应的第二供电功率也就是60千瓦。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分配给换电站的电力降低60瓦。如此,可以增加电动汽充换电场剩余可分配功率。
上述实现过程中,在第一供电站和/或第二供电站完成相应供电目标的供电之后,通过对应降低费配给第一供电站和/或第二供电站的电力,以增加供电场的剩余可分配功率。方便了供电场为第一供电站和第二供电站直接分配电力,进一步提高了供电场的供电效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140可以包括:
步骤S141:获取第一用电请求;
步骤S142:判断第一用电请求对应的第一分配功率与第一剩余可分配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
若判定第一剩余可分配功率不小于第一分配功率,则执行步骤S143:对第一供电站分配第一分配功率的电力。
上述步骤S141至步骤S143可以由供电场所配置的配电设备所执行。
上述步骤S141至步骤S143可具体实施为,在用户需要对利用第一供电站对供电目标进行供电的情况下,可通过操作以输入第一用电请求,供电场所配置的配电设备通过获取第一用电请求,并基于该第一用电请求确定需要为第一供电站所分配的第一分配功率。并在判定第一剩余可分配功率不小于第一分配功率的情况下,为第一供电站分配电力。
此外,在判定第一剩余可分配功率小于等于第一分配功率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与第二供电站的协调,以满足该第一用电请求。具体的协调方式,可以采取与前面几个实施例中,关于为第二供电站协调电力方案相同的构思。
上述实现过程中,在为第一供电站分配第一分配功率的电力之前,通过判断第一分配功率与第一剩余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并基于该大小关系为第一供电站分配电力。进一步提高了供电场的供电效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前面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为第一供电和第二供电站分配电力的过程中,可以实时或定时地将为第一供电站和第二供电站所分配的电力进行保存,具体可实施为,将为第一供电站和第二供电站所分配的电力保存在掉电保存寄存器中。
此外,可由配电设备或电力调度控制器等实时或定时地诊断其分别与第一供电站和第二供电站之间的通讯是否正常,具体可实施为,通过配电设备或电力调度控制器等向第一供电站和第二供电站发送心跳包,以检测其分别与第一供电站和第二供电站之间的通讯是否正常。在检测到其与第一供电站或第二供电站之间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可根据如掉电保存寄存器中所存储的为第一供电站和第二供电站所分配的电力进行配电。待通讯恢复正常之后,则可以继续按照前面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力协调方法进行配电。
请参照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协调系统500的第一种功能模块图。基于同样的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协调系统500,应用于供电场,该系统可以包括:配电设备510、第一供电站520、第二供电站530以及电力调度控制器540。配电设备510可以分别与第一供电站520和第二供电站530电连接,并配置为在电力调度控制器540的控制下对第一供电站520和第二供电站530供电。电力调度控制器540可以分别与配电设备510、第一供电站520、第二供电站530备通讯连接。
电力调度控制器540可以用于:根据对供电场分配的电力总功率、以及预先对第一供电站520和第二供电站530分配的预先分配功率计算供电场的第一剩余可分配功率;根据第一剩余可分配功率和第一供电站520的第一用电请求,对第一供电站520分配第一分配功率的电力;计算对第一供电站520分配电力之后的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以及根据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与第二分配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对第二供电站530分配电力;其中,第二分配功率根据第二供电站530的第二用电请求所确定。
配电设备510的一端可以通过动力线缆与市电或工业用电等连接,另一端可以通过动力线缆分别连接于第一供电站520和第二供电站530。电力调度设备可以分别与配电设备510、第一供电站520、第二供电站530备有线通讯连接,也可以分别与配电设备510、第一供电站520、第二供电站530备无线通讯连接。
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供电场的当前运行状态,为第一供电站520和第二供电站530分配电力,以及对其之间所分配的电力进行协调,降低了电力浪费,提高了供电场的供电效率。
请参照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协调系统500的第一种功能模块图。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供电站520设置有第一计量装置550,第一计量装置550与电力调度控制器540通讯连接,并配置为检测第一供电站520的第一功耗,并向电力调度控制器540发送。第二供电站530设置有第二计量装置550,第二计量装置550与电力调度控制器540通讯连接,并配置为检测第二供电站530的第二功耗,并向电力调度控制器540发送。
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第一计量装置550与第二计量装置550分别检测第一供电站520与第二供电站530的功耗,可以在其二者的功耗之和超过电力总功率的情况下,切断第一供电站520和/或第二供电站530中相应数量的供电支路。以使第一供电站520与第二供电站530的功耗之和小于电力总功率,进而提高了供电场的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包括计算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上的方法。
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简称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 简称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 简称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d-Only Memory, 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 简称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综上所述,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力协调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通过供电场的当前运行状态,为第一供电站和第二供电站分配电力,以及对其之间所分配的电力进行协调,降低了电力浪费,提高了供电场的供电效率。进一步地,在供电场当前所剩余的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不足以满足第二供电站所发出的第二用电请求的情况下,通过与第一供电站进行协调,进一步地提高了供电场的供电效率。通过限制对供电场所分配总电力小于其满载所需电力并大于仅仅第一供电站或第二供电站运行、且满载时所需电力,尽量确保了充电站与换电站中至少一者能够满载,且尽量避免了因对电动汽充换电场所分配的总电力过多所导致的电力闲置时间过长。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供电场的供电效率。此外,过检测第一供电站与第二供电站的功耗,并在其二者的功耗之和超过电力总功率的情况下,切断第一供电站和/或第二供电站中相应数量的供电支路,提高了供电场的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的描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电力协调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供电场,所述供电场包括第一供电站和第二供电站;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对所述供电场分配的电力总功率、以及预先对所述第一供电站和第二供电站分配的预先分配功率计算所述供电场的第一剩余可分配功率;
根据所述第一剩余可分配功率和第一供电站的第一用电请求,对所述第一供电站分配第一分配功率的电力;
计算对所述第一供电站分配电力之后的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以及
根据所述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与第二分配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对所述第二供电站分配电力;其中,所述第二分配功率根据所述第二供电站的第二用电请求所确定;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与第二分配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对所述第二供电站分配电力,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与第二分配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
若判定所述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不小于所述第二分配功率,则根据所述第二分配功率为所述第二供电站分配电力;
若判定所述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小于所述第二分配功率,则根据所述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与第二分配功率之间的差值,降低对所述第一供电站分配的电力,以增加所述供电场的剩余可分配功率;
基于增加后的剩余可分配功率对所述第二供电站分配所述第二分配功率的电力;
所述降低对所述第一供电站分配的电力,包括:
根据用户的设定,判断所述第二供电站的优先级是否大于所述第一供电站的优先级;
若判定所述第二供电站的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一供电站的优先级,则降低对所述第一供电站分配的电力;
其中,对所述供电场分配的电力总功率大于P1+P2s与P2+P1s中较大的一者,且小于P1与P2之和;
P1为第一供电站的第一最大供电功率,P2s为第二供电站的第二待机功率,P2为第二供电站的第二最大供电功率,P1s为第一供电站的第一待机功率;
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供电站的第一功耗与所述第二供电站的第二功耗;
在所述第一功耗与所述第二功耗的功耗之和超过所述电力总功率的情况下,计算所述功耗之和与所述电力总功率之间的差值;以及
根据所述功耗之和与所述电力总功率之间的差值以及支路功耗控制相应数量的供电支路切换至断开状态;其中,所述支路功耗包括所述第一供电站和/或第二供电站中单个供电支路的功耗;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与第二分配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对所述第二供电站分配电力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供电站所完成供电的第一供电目标所对应的第一供电功率相应降低为第一供电站分配的电力;和/或
根据所述第二供电站所完成供电的第二供电目标所对应的第二供电功率相应降低为第二供电站分配的电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剩余可分配功率和第一供电站的第一用电请求,对所述第一供电站分配第一分配功率的电力,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用电请求;
判断所述第一用电请求对应的所述第一分配功率与所述第一剩余可分配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
若判定所述第一剩余可分配功率不小于所述第一分配功率,则对所述第一供电站分配所述第一分配功率的电力。
3.一种电力协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供电场,所述系统包括:配电设备、第一供电站、第二供电站以及电力调度控制器;
配电设备分别与所述第一供电站和第二供电站电连接,并配置为在所述电力调度控制器的控制下对所述第一供电站和第二供电站供电;
所述电力调度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配电设备、第一供电站、第二供电站通讯连接;
所述电力调度控制器用于:根据对所述供电场分配的电力总功率、以及预先对所述第一供电站和第二供电站分配的预先分配功率计算所述供电场的第一剩余可分配功率;根据所述第一剩余可分配功率和第一供电站的第一用电请求,对所述第一供电站分配第一分配功率的电力;计算对所述第一供电站分配电力之后的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以及根据所述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与第二分配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对所述第二供电站分配电力;其中,所述第二分配功率根据所述第二供电站的第二用电请求所确定;
在根据所述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与第二分配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对所述第二供电站分配电力的过程中,所述电力调度控制器具体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与第二分配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若判定所述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不小于所述第二分配功率,则根据所述第二分配功率为所述第二供电站分配电力;若判定所述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小于所述第二分配功率,则根据所述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与第二分配功率之间的差值,降低对所述第一供电站分配的电力,以增加所述供电场的剩余可分配功率;基于增加后的剩余可分配功率对所述第二供电站分配所述第二分配功率的电力;
在降低对所述第一供电站分配的电力的过程中,所述电力调度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用户的设定,判断所述第二供电站的优先级是否大于所述第一供电站的优先级;若判定所述第二供电站的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一供电站的优先级,则降低对所述第一供电站分配的电力;
其中,对所述供电场分配的电力总功率大于P1+P2s与P2+P1s中较大的一者,且小于P1与P2之和;
P1为第一供电站的第一最大供电功率,P2s为第二供电站的第二待机功率,P2为第二供电站的第二最大供电功率,P1s为第一供电站的第一待机功率;
所述电力调度控制器还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供电站的第一功耗与所述第二供电站的第二功耗;在所述第一功耗与所述第二功耗的功耗之和超过所述电力总功率的情况下,计算所述功耗之和与所述电力总功率之间的差值;以及根据所述电力总功率之间的差值以及支路功耗控制相应数量的供电支路切换至断开状态;其中,所述支路功耗包括所述第一供电站和/或第二供电站中单个供电支路的功耗;
在根据所述第二剩余可分配功率与第二分配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对所述第二供电站分配电力之后,所述电力调度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供电站所完成供电的第一供电目标所对应的第一供电功率相应降低为第一供电站分配的电力;和/或根据所述第二供电站所完成供电的第二供电目标所对应的第二供电功率相应降低为第二供电站分配的电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站设置有第一计量装置,所述第一计量装置与所述电力调度控制器通讯连接,并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一供电站的第一功耗,并向所述电力调度控制器发送;
所述第二供电站设置有第二计量装置,所述第二计量装置与所述电力调度控制器通讯连接,并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二供电站的第二功耗,并向所述电力调度控制器发送。
5.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310764147.7A 2023-06-27 2023-06-27 电力协调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5055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64147.7A CN116505521B (zh) 2023-06-27 2023-06-27 电力协调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64147.7A CN116505521B (zh) 2023-06-27 2023-06-27 电力协调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05521A CN116505521A (zh) 2023-07-28
CN116505521B true CN116505521B (zh) 2024-03-22

Family

ID=87328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64147.7A Active CN116505521B (zh) 2023-06-27 2023-06-27 电力协调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0552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1245A (zh) * 2018-09-18 2019-02-19 深圳市车电网络有限公司 充电站的功率调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595195A (zh) * 2021-08-04 2021-11-02 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功率调度方法、能量路由器、功率调度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069802A (zh) * 2021-12-08 2022-02-18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充换电站的功率控制方法、系统、介质、装置和充换电站
CN114056179A (zh) * 2021-12-08 2022-02-18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充换电站的功率控制方法、系统、介质、装置和充换电站
CN114506239A (zh) * 2022-03-10 2022-05-17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充电设备的功率分配方法、系统、介质、装置和充换电站
CN115610269A (zh) * 2022-09-21 2023-01-17 佛山市金皓泰灯具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停车场智能充电分配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1245A (zh) * 2018-09-18 2019-02-19 深圳市车电网络有限公司 充电站的功率调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595195A (zh) * 2021-08-04 2021-11-02 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功率调度方法、能量路由器、功率调度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069802A (zh) * 2021-12-08 2022-02-18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充换电站的功率控制方法、系统、介质、装置和充换电站
CN114056179A (zh) * 2021-12-08 2022-02-18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充换电站的功率控制方法、系统、介质、装置和充换电站
CN114506239A (zh) * 2022-03-10 2022-05-17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充电设备的功率分配方法、系统、介质、装置和充换电站
CN115610269A (zh) * 2022-09-21 2023-01-17 佛山市金皓泰灯具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停车场智能充电分配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05521A (zh) 2023-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01798B2 (en) Determining power to be supplied based on reservation information of a vehicle
WO2012020756A1 (ja) 電力制御装置
CN111490576B (zh) 一种适用于需求响应的充电站功率调配方法
WO2013133592A1 (ko) 주파수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JP7257917B2 (ja) 電力管理システム
CN109080483A (zh) 一种自动导引运输车的换电池方法及系统
JP2021124752A (ja)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力供給方法
US9751418B2 (en) Charge managing system, charger, and program
CN114559822B (zh) 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降载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069802A (zh) 充换电站的功率控制方法、系统、介质、装置和充换电站
KR102113270B1 (ko) 철도역사 및 수소연료전지 하이브리드 철도차량의 에너지 관리 시스템
CN116505521B (zh) 电力协调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JP2020202684A (ja) 非常用電力供給システム、非常用電力供給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1775758B (zh) 充电站的供电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JP6526476B2 (ja) 車両用充電システム
CN112994119B (zh) 供电调度方法、装置、供电系统和存储介质
JP2021191044A (ja) 電力制御システム
CN115907328A (zh) 电池配送方法、充电规划方法、设备和介质
CN114506239A (zh) 充电设备的功率分配方法、系统、介质、装置和充换电站
JP2011244563A (ja) 連携充電システムおよび充電池の充電方法
CN116418063A (zh) 充电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679689B2 (en)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upport system
EP3480152B1 (en) Power management of a passenger transport system
CN117227516A (zh) 换电站的充电方法、充电系统、充电装置及换电站
CN111942221B (zh) 车辆的能量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