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02843A - 一种关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关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02843A
CN116502843A CN202310467369.2A CN202310467369A CN116502843A CN 116502843 A CN116502843 A CN 116502843A CN 202310467369 A CN202310467369 A CN 202310467369A CN 116502843 A CN116502843 A CN 1165028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load
subarea
area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673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02843B (zh
Inventor
孙杰
孙欣博
申林
梁爽
邹妍
张象海
张琳
孙静
王博
刘哲
孙一博
李鑫岩
朱加勉
贾书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qihar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Heilong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Original Assignee
Qiqihar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Heilong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qihar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Heilong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filed Critical Qiqihar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Heilong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6736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028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02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028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028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028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2Adjustment or analysis of established resource schedule, e.g. resource or task levelling, or dynamic reschedu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32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关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该系统包括:获取模块,划分模块,用以根据电力设备位置信息将区域划分为若干子区域,根据所述用户用电量计算在预设时间内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分析模块,用以根据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和总用电量的等级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使用情况,为各个子区域内电力设备设置第一检测频率;计算模块,为区域内输电设备设置第二检测频率;设置模块,为区域内电力主体设置第三检测频率。通过全面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使用情况、电力发送情况和电力输送情况,为电力设备、输电设备和电力主体生成相应的调度策略,提高了电网资源调度策略的准确性,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关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关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
背景技术
电网调度是对发电、输电、变电和用电进行指挥调度,通过合理的调度电网资源,使电网正常的运行是非常重要的。
申请号为201811222073.X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电力资源调度系统,该系统包括:用户用电管理模块、与所述用户用电管理模块连接的聚合商负荷调度模块、与所述聚合商负荷调度模块连接的电力资源整合模块;其中,所述用户用电管理模块、所述聚合商负荷调度模块,以及所述电力资源整合模块之间基于数据分发服务建立通信连接;所述电力资源整合模块用于向所述聚合商负荷调度模块发送电力调度请求信息,以及接收所述聚合商负荷调度模块发送的电力调度响应;所述聚合商负荷调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力资源整合模块发送的电力调度请求,向所述用户用电管理模块发送用电需求信息,以及接收所述用户用电管理模块发送的用电响应,并将所述用户用电管理模块发送的用电响应整合为电力调度响应发送给所述电力资源整合模块;所述用户用电管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聚合商负荷调度模块发送的用电需求调整用户用电策略,以及根据对用户用电策略的调整向所述聚合商负荷调度模块发送用电响应。
现有技术中用户根据电力调度请求信息生成的用电需求信息调整用户用电策略,其中电力调度请求信息是由供电方根据电荷和电力价格人为得出的,且在用电高峰时对电力分析不全面,从而使电网资源调度策略不准确,致使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关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可以解决电网资源调度策略不准确存在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关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该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以获取任意区域在预设时间内的若干用户用电量和设备信息,所述设备信息包括电力主体信息、输电设备信息和电力设备信息;
划分模块,用以根据电力设备位置信息将区域划分为若干子区域,根据所述用户用电量计算在预设时间内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根据总用电量和预设总用电量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定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的等级;
分析模块,用以根据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和总用电量的等级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使用情况,为各个子区域内电力设备设置第一检测频率;
计算模块,用以获取任意区域预设时间内的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根据电力负荷和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计算区域内预设时间内的输电设备的输电损失负荷,根据输电损失负荷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输送情况,为区域内输电设备设置第二检测频率;
设置模块,根据任意区域预设时间内的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发送情况,为区域内电力主体设置第三检测频率,根据所述电力负荷计算区域内每日电力负荷并设置区域内电力主体的每日标准电力负荷,根据每日标准电力负荷和每日实际电力负荷调整区域内电力主体的每日标准电力负荷。
进一步地,所述划分模块包括子区域划分单元、计算单元和比较单元,
所述子区域划分单元根据所述电力设备位置信息将区域划分为若干子区域,所述各个子区域包括若干用户,计算单元将各个子区域内用户在预设时间的用户用电量进行相加计算,得到在预设时间内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
比较单元将任意子区域的总用电量W与第一预设总用电量W1和第二预设总用电量W2进行比较,若W<W1,则将该子区域的总用电量判定为第一梯度,若W1≤W≤W2,则将该子区域的总用电量判定为第二梯度,若W>W2,则将该子区域的总用电量判定为第三梯度,其中,W1<W2,第一梯度<第二梯度<第三梯度。
进一步地,所述分析模块包括绘制单元、确定单元和分析设置单元:
所述绘制单元根据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绘制区域用电量热力图;
所述确定单元根据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的等级确定各个子区域所对应的热力区域的颜色深度;
所述分析设置单元根据热力区域的颜色深度分析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使用情况,根据电力使用情况为各个子区域内电力设备设置第一检测频率;
在绘制区域用电量热力图时,以一个子区域为一个热力区域绘制区域用电量热力图,所述区域用电量热力图包括若干热力区域,根据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对热力区域进行颜色填充;在确定各个子区域所对应的热力区域的颜色深度时,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对应的梯度越高,该子区域对应的热力区域的颜色深度越大,其中,第三梯度的子区域对应的热力区域的颜色深度>第二梯度的子区域对应的热力区域的颜色深度>第一梯度的子区域对应的热力区域的颜色深度。
进一步地,所述分析设置单元包括电量判定子单元、颜色更新子单元和次数统计单元,所述电量判定子单元在每次计算预设时间内各个子区域内的总用电量并判定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的等级后,颜色更新子单元对所述区域用电量热力图中的各个子区域对应的热力区的颜色进行更新,次数统计单元统计预设周期时间内各个子区域对应的热力区的颜色深度最大的次数M,所述预设周期时间>预设时间,将次数M与第一预设次数M1和第二预设次数M2进行比较,其中,M1<M2,
若M<M1,则生成第一调度指令;
若M1≤M≤M2,则生成第二调度指令;
若M>M2,则生成第一预警信息和第三调度指令。
进一步地,次数统计单元在预设周期时间内各个子区域对应的热力区的颜色深度最大的次数与第一预设次数和第二预设次数进行比较后,若生成第一调度指令,根据所述第一调度指令为对应子区域内电力设备设置第一检测频率;
若生成第二调度指令,根据所述第二调度指令为对应子区域内电力设备设置第一检测频率;
若生成第三调度指令,根据所述第三调度指令生成第一预警信息并为对应子区域内电力设备设置第一检测频率。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模块在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输送情况时,获取任意区域预设时间内的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根据区域内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计算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负荷,所述总用电负荷=总用电量÷预设时间,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负荷进行相加计算到区域内用电负荷,根据区域内电力负荷和区域内用电负荷计算输电损失负荷,所述输电损失负荷=区域内电力负荷-区域内用电负荷,将输电损失负荷与预设输电损失负荷进行比较,
若输电损失负荷≥预设输电损失负荷,则生成第四调度指令;
若输电损失负荷<预设输电损失负荷,则不生成调度指令;
在生成第四调度指令时,根据所述第四调度指令为该区域内输电设备设置第二检测频率。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模块在输电损失负荷<预设输电损失负荷时,根据任意区域电力负荷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发送情况,将区域内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与预设区域内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进行比较,若区域内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预设区域内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则判断电力主体工作正常,若区域内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预设区域内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则判断电力主体工作异常。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模块在判断电力主体工作异常时,计算区域内电力负荷与预设区域内电力负荷的电力负荷差值,将电力负荷差值与预设电力负荷差值进行比较,若电力负荷差值≤预设电力负荷差值,则生成第五调度指令,若电力负荷差值>预设电力负荷差值,则生成第二预警信息和第六调度指令;
在生成第五调度指令时,根据所述第五调度指令为该区域内电力主体设置第三检测频率,在生成第六调度指令时,根据所述第六调度指令生成第二预警信息并为该区域内电力主体设置第三检测频率。
进一步地,所述设置模块在根据所述电力负荷计算区域内每日电力负荷时,将每日电力负荷设置为该区域的电力主体的每日标准电力负荷,每日实时获取区域内电力主体的每日实际电力负荷,计算每日标准电力负荷与每日实际电力负荷的差值,在差值小于预设差值时生成第三预警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设置模块实时统计所述第三预警信息的个数,在第三预警信息个数大于预设第三预警信息个数时,调整该电力主体的每日标准电力负荷,将生成第三预警信息时当日的每日实际电力负荷中最大的每日实际电力负荷作为调整后的每日标准电力负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接收的用户用电信息和设备信息进行子区域划分,计算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根据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分析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的等级,进而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使用情况,设置对区域内用电设备的第一检测频率,根据区域内的预设时间的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和输电设备的输电损失负荷进行分析,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发送情况和电力输送情况,进而设置相应的检测频率,通过全面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使用情况、电力发送情况和电力输送情况,为电力设备、输电设备和电力主体生成相应的调度策略,防止设备因用电量过大而发生故障,因此提高了电网资源调度策略的准确性,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尤其,通过分析在预设时间内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判断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的等级,进而根据等级进行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使用情况,为区域内电力设备设置第一检测频率,提高了电网资源调度策略的准确性,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尤其,根据区域用电量热力图中的各个子区域对应的热力区的颜色深度进行分析电力使用情况并生成调度指令,根据调度指令生成对应的第一检测频率即调度策略,进而根据调度策略对各个子区域内的电力设备进行检查,通过对电力设备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提高了电网资源调度策略的准确性,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尤其,通过根据任意区域预设时间内的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计算区域内输电设备在预设时间的输电损失负荷,进而判断输电设备的损失是否过大生成调度指令,根据调度指令生成对输电设备的第二检测频率,通过对输电设备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提高了电网资源调度策略的准确性,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尤其,通过根据任意区域预设时间内的电力负荷分析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发送情况即电力主体的工作情况,在判断电力主体发生异常时,计算区域内电力负荷与预设区域内电力负荷的电力负荷差值,进而进行具体分析生成调度指令,并为电力主体设置第三检测频率,不同分析结果的第三检测频率不同,提高了电网资源调度策略的准确性,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尤其,通过及时更新电力主体的每日标准电力负荷,减少了每次调整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的麻烦,防止造成用户总是停电的事故,通过分析每日实际电力负荷,生成对应的调度策略,提高电网资源调度策略的准确性,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关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关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防护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关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防护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关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10,用以获取任意区域在预设时间内的若干用户用电量和设备信息,所述设备信息包括电力主体信息、输电设备信息和电力设备信息;
划分模块20,用以根据电力设备位置信息将区域划分为若干子区域,根据所述用户用电量计算在预设时间内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根据总用电量和预设总用电量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定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的等级;
分析模块30,用以根据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和总用电量的等级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使用情况,为各个子区域内电力设备设置第一检测频率;
计算模块40,用以获取任意区域预设时间内的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根据电力负荷和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计算区域内预设时间内的输电设备的输电损失负荷,根据输电损失负荷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输送情况,为区域内输电设备设置第二检测频率;
设置模块50,根据任意区域预设时间内的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发送情况,为区域内电力主体设置第三检测频率,根据所述电力负荷计算区域内每日电力负荷并设置区域内电力主体的每日标准电力负荷,根据每日标准电力负荷和每日实际电力负荷调整区域内电力主体的每日标准电力负荷。
具体而言,所述划分模块20包括子区域划分单元21、计算单元22和比较单元23,所述子区域划分单元根据所述电力设备位置信息将区域划分为若干子区域,所述各个子区域包括若干用户,计算单元将各个子区域内用户在预设时间的用户用电量进行相加计算,得到在预设时间内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比较单元将任意子区域的总用电量W与第一预设总用电量W1和第二预设总用电量W2进行比较,若W<W1,则将该子区域的总用电量判定为第一梯度,若W1≤W≤W2,则将该子区域的总用电量判定为第二梯度,若W>W2,则将该子区域的总用电量判定为第三梯度,其中,W1<W2,第一梯度<第二梯度<第三梯度。
具体而言,所述分析模块30包括绘制单元31、确定单元32和分析设置单元33:
所述绘制单元根据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绘制区域用电量热力图;
所述确定单元根据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的等级确定各个子区域所对应的热力区域的颜色深度;
所述分析设置单元根据热力区域的颜色深度分析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使用情况,根据电力使用情况为各个子区域内电力设备设置第一检测频率;
在绘制区域用电量热力图时,以一个子区域为一个热力区域绘制区域用电量热力图,所述区域用电量热力图包括若干热力区域,根据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对热力区域进行颜色填充;在确定各个子区域所对应的热力区域的颜色深度时,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对应的梯度越高,该子区域对应的热力区域的颜色深度越大,其中,第三梯度的子区域对应的热力区域的颜色深度>第二梯度的子区域对应的热力区域的颜色深度>第一梯度的子区域对应的热力区域的颜色深度。
具体而言,所述分析设置单元包括电量判定子单元、颜色更新子单元和次数统计单元,所述电量判定子单元在每次计算预设时间内各个子区域内的总用电量并判定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的等级后,颜色更新子单元对所述区域用电量热力图中的各个子区域对应的热力区的颜色进行更新,次数统计单元统计预设周期时间内各个子区域对应的热力区的颜色深度最大的次数M,所述预设周期时间>预设时间,将次数M与第一预设次数M1和第二预设次数M2进行比较,其中,M1<M2,
若M<M1,则生成第一调度指令;
若M1≤M≤M2,则生成第二调度指令;
若M>M2,则生成第一预警信息和第三调度指令。
具体而言,次数统计单元在预设周期时间内各个子区域对应的热力区的颜色深度最大的次数与第一预设次数和第二预设次数进行比较后,若生成第一调度指令,根据所述第一调度指令为对应子区域内电力设备设置第一检测频率;
若生成第二调度指令,根据所述第二调度指令为对应子区域内电力设备设置第一检测频率;
若生成第三调度指令,根据所述第三调度指令生成第一预警信息并为对应子区域内电力设备设置第一检测频率。
具体而言,所述计算模块在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输送情况时,获取任意区域预设时间内的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根据区域内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计算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负荷,所述总用电负荷=总用电量÷预设时间,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负荷进行相加计算到区域内用电负荷,根据区域内电力负荷和区域内用电负荷计算输电损失负荷,所述输电损失负荷=区域内电力负荷-区域内用电负荷,将输电损失负荷与预设输电损失负荷进行比较,
若输电损失负荷≥预设输电损失负荷,则生成第四调度指令;
若输电损失负荷<预设输电损失负荷,则不生成调度指令;
在生成第四调度指令时,根据所述第四调度指令为该区域内输电设备设置第二检测频率。
具体而言,所述计算模块在输电损失负荷<预设输电损失负荷时,根据任意区域电力负荷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发送情况,将区域内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与预设区域内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进行比较,若区域内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预设区域内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则判断电力主体工作正常,若区域内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预设区域内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则判断电力主体工作异常。
具体而言,所述计算模块在判断电力主体工作异常时,计算区域内电力负荷与预设区域内电力负荷的电力负荷差值,将电力负荷差值与预设电力负荷差值进行比较,若电力负荷差值≤预设电力负荷差值,则生成第五调度指令,若电力负荷差值>预设电力负荷差值,则生成第二预警信息和第六调度指令;
在生成第五调度指令时,根据所述第五调度指令为该区域内电力主体设置第三检测频率,在生成第六调度指令时,根据所述第六调度指令生成第二预警信息并为该区域内电力主体设置第三检测频率。
具体而言,所述设置模块在根据所述电力负荷计算区域内每日电力负荷时,将每日电力负荷设置为该区域的电力主体的每日标准电力负荷,每日实时获取区域内电力主体的每日实际电力负荷,计算每日标准电力负荷与每日实际电力负荷的差值,在差值小于预设差值时生成第三预警信息。
具体而言,所述设置模块实时统计所述第三预警信息的个数,在第三预警信息个数大于预设第三预警信息个数时,调整该电力主体的每日标准电力负荷,将生成第三预警信息时当日的每日实际电力负荷中最大的每日实际电力负荷作为调整后的每日标准电力负荷。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应用关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的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10,获取任意区域在预设时间内的若干用户用电量和设备信息,所述设备信息包括电力主体信息、输电设备信息和电力设备信息;
步骤S120,根据电力设备位置信息将区域划分为若干子区域,根据所述用户用电量计算在预设时间内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根据总用电量和预设总用电量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定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的等级;
步骤S130,根据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和总用电量的等级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使用情况,为各个子区域内电力设备设置第一检测频率;
步骤S140,获取任意区域预设时间内的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根据电力负荷和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计算区域内预设时间内的输电设备的输电损失负荷,根据输电损失负荷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输送情况,为区域内输电设备设置第二检测频率;
步骤S150,根据任意区域预设时间内的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发送情况,为区域内电力主体设置第三检测频率,根据所述电力负荷计算区域内每日电力负荷并设置区域内电力主体的每日标准电力负荷,根据每日标准电力负荷和每日实际电力负荷调整区域内电力主体的每日标准电力负荷。
具体而言,本发明适用于将区域内用户的用电信息分析整个电力配备过程中的电力发送、输送和使用情况,进而判断供电设备、输电设备和变电设备是否要异常,进而进行工作人员资源调度,为设备的检测频率进行设置,以及时检测设备防止故障发生;所述预设时间可以为n周或n月,其中n为正整数,因此获取用户的用电信息时是每经过n周获取一次用户的用电信息,所述电力设备为子区域内的变电设备,所述电力主体为整个区域的供电设备,所述输电设备为整个区域内的输电线设备。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接收的用户用电信息和设备信息进行子区域划分,计算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根据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分析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的等级,进而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使用情况,设置对区域内用电设备的第一检测频率,根据区域内的预设时间的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和输电设备的输电损失负荷进行分析,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发送情况和电力输送情况,进而设置相应的检测频率,通过全面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使用情况、电力发送情况和电力输送情况,为电力设备、输电设备和电力主体生成相应的调度策略,防止设备因用电量过大而发生故障,因此提高了电网中资源调度策略的准确性。
具体而言,在判定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的等级时,根据所述电力设备位置信息将区域划分为若干子区域,所述各个子区域包括若干用户,将各个子区域内用户在预设时间的用户用电量进行相加计算,得到在预设时间内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
将任意子区域的总用电量W与第一预设总用电量W1和第二预设总用电量W2进行比较,若W<W1,则将该子区域的总用电量判定为第一梯度,若W1≤W≤W2,则将该子区域的总用电量判定为第二梯度,若W>W2,则将该子区域的总用电量判定为第三梯度,其中,W1<W2,第一梯度<第二梯度<第三梯度。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分析在预设时间内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判断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的等级,进而根据等级进行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使用情况,为区域内电力设备设置第一检测频率,提高了电网中资源调度策略的准确性。
请参阅图3所示,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使用情况包括:
步骤S131,根据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绘制区域用电量热力图;
步骤S132,根据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的等级确定各个子区域所对应的热力区域的颜色深度;
步骤S133,根据热力区域的颜色深度分析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使用情况,根据电力使用情况为各个子区域内电力设备设置第一检测频率;
在绘制区域用电量热力图时,以一个子区域为一个热力区域绘制区域用电量热力图,所述区域用电量热力图包括若干热力区域,根据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对热力区域进行颜色填充;在确定各个子区域所对应的热力区域的颜色深度时,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对应的梯度越高,该子区域对应的热力区域的颜色深度越大,其中,第三梯度的子区域对应的热力区域的颜色深度>第二梯度的子区域对应的热力区域的颜色深度>第一梯度的子区域对应的热力区域的颜色深度。
具体而言,区域用电量热力图可以通过现有工具进行绘制,如GraphPad Prism、Origin和OmicShare等。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区域内所有子区域的总用电量绘制成热力图进行显示,使预设时间内的各个子区域的用电情况更加直观,进而可精确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使用情况,进而提高电网资源调度策略的准确性。
具体而言,在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使用情况时,在每次计算预设时间内各个子区域内的总用电量并判定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的等级后,对所述区域用电量热力图中的各个子区域对应的热力区的颜色进行更新,统计预设周期时间内各个子区域对应的热力区的颜色深度最大的次数M,所述预设周期时间>预设时间,将次数M与第一预设次数M1和第二预设次数M2进行比较,其中,M1<M2,
若M<M1,则生成第一调度指令;
若M1≤M≤M2,则生成第二调度指令;
若M>M2,则生成第一预警信息和第三调度指令。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根据区域用电量热力图中的各个子区域对应的热力区的颜色深度进行分析电力使用情况并生成调度指令,根据调度指令生成对应的第一检测频率即调度策略,进而根据调度策略对各个子区域内的电力设备进行检查,通过对电力设备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提高了电网资源调度策略的准确性。
具体而言,在预设周期时间内各个子区域对应的热力区的颜色深度最大的次数与第一预设次数和第二预设次数进行比较后,若生成第一调度指令,根据所述第一调度指令为对应子区域内电力设备设置第一检测频率;
若生成第二调度指令,根据所述第二调度指令为对应子区域内电力设备设置第一检测频率;
若生成第三调度指令,根据所述第三调度指令生成第一预警信息并为对应子区域内电力设备设置第一检测频率。
具体而言,第一调度指令、第二调度指令和第三调度指令只是一个调度方式,其对应的第一检测频率不同,其中第一检测频率是分配工作人员检查电力设备的频率,具体频率可自行分配,比如2次/周,其中第一预警信息是更换电力设备的警示信息。
具体而言,在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输送情况时,获取任意区域预设时间内的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根据区域内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计算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负荷,所述总用电负荷=总用电量÷预设时间,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负荷进行相加计算到区域内用电负荷,根据区域内电力负荷和区域内用电负荷计算输电损失负荷,所述输电损失负荷=区域内电力负荷-区域内用电负荷,将输电损失负荷与预设输电损失负荷进行比较,
若输电损失负荷≥预设输电损失负荷,则生成第四调度指令;
若输电损失负荷<预设输电损失负荷,则不生成调度指令;
在生成第四调度指令时,根据所述第四调度指令为该区域内输电设备设置第二检测频率。
具体而言,在输电损失负荷<预设输电损失负荷时,表示输电损失正常,所述第四调度指令是对输送电力的输电线进行检测,其中第二检测频率表示分配工作人员去检测区域内的输电线的频率,具体频率可自行分配。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根据任意区域预设时间内的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计算区域内输电设备在预设时间的输电损失负荷,进而判断输电设备的损失是否过大生成调度指令,根据调度指令生成对输电设备的第二检测频率,通过对输电设备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提高了电网资源调度策略的准确性。
具体而言,在输电损失负荷<预设输电损失负荷时,根据任意区域电力负荷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发送情况,将区域内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与预设区域内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进行比较,若区域内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预设区域内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则判断电力主体工作正常,若区域内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预设区域内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则判断电力主体工作异常。
具体而言,电力主体工作正常表示电力主体在正常发电负荷内,电力主体工作异常表示电力主体发电负荷太大,可能导致电力主体故障。
具体而言,在判断电力主体工作异常时,计算区域内电力负荷与预设区域内电力负荷的电力负荷差值,将电力负荷差值与预设电力负荷差值进行比较,若电力负荷差值≤预设电力负荷差值,则生成第五调度指令,若电力负荷差值>预设电力负荷差值,则生成第二预警信息和第六调度指令;
在生成第五调度指令时,根据所述第五调度指令为该区域内电力主体设置第三检测频率,在生成第六调度指令时,根据所述第六调度指令生成第二预警信息并为该区域内电力主体设置第三检测频率。
具体而言,所述第五调度指令和第六调度指令对应的第三检测频率不同,其中第三检测频率是分配工作人员检查电力主体的频率,具体频率可自行分配,其中第二预警信息是更换电力主体的警示信息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根据任意区域预设时间内的电力负荷分析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发送情况即电力主体的工作情况,在判断电力主体发生异常时,计算区域内电力负荷与预设区域内电力负荷的电力负荷差值,进而进行具体分析生成调度指令,并为电力主体设置第三检测频率,不同分析结果的第三检测频率不同,提高了电网资源调度策略的准确性。
具体而言,在根据所述电力负荷计算区域内每日电力负荷时,将每日电力负荷设置为该区域的电力主体的每日标准电力负荷,每日实时获取区域内电力主体的每日实际电力负荷,计算每日标准电力负荷与每日实际电力负荷的差值,在差值小于预设差值时生成第三预警信息。
具体而言,所述每日电力负荷为该区域在预设时间内的每日的电力负荷平均值,如:预设时间为1周,电力主体在预设时间内的电力负荷为140KW,则每日电力负荷为140/7=20KW,则将20KW设置为每日标准电力负荷,若在某一时刻获取到每日实际电力负荷为17KW,则此时刻的每日实际电力负荷与每日标准电力负荷的差值为3KW,预设差值为3.5KW,由于3KW<3.5KW,因此每日标准电力负荷20KW不足以支撑用户用电,因此生成第三预警信息,所述第三预警信息为提示工作人员增大电力主体的每日电力负荷的警示信息,具体增大的电力负荷数值根据实际情况定。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计算该区域在预设时间内的每日的电力负荷平均值,将每日的电力负荷平均值作为电力主体每日的标准电力负荷,进而实现了电力主体的电力不浪费,并在每日的实际电力负荷将超过标准电力负荷时及时进行预警,防止因为供电不足导致用户停电。
具体而言,实时统计所述第三预警信息的个数,在第三预警信息个数大于预设第三预警信息个数时,调整该电力主体的每日标准电力负荷,将生成第三预警信息时当日的每日实际电力负荷中最大的每日实际电力负荷作为调整后的每日标准电力负荷。
具体而言,如预设时间为1周,每周为一个周期,在周期时间内实时统计第三预警信息的个数,设置预设第三预警信息个数为3个,在统计的第三预警信息个数大于3时,调整电力主体的每日标准电力负荷20KW,若有4个第三预警信息,其对应的每日实际电力负荷分别为21KW、23KW、21KW和24KW,则将电力主体的每日标准电力负荷调整为24KW。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及时更新电力主体的每日标准电力负荷,减少了每次调整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的麻烦,防止造成用户总是停电的事故,通过分析每日实际电力负荷,生成对应的调度策略,提高电网资源调度策略的准确性。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关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以获取任意区域在预设时间内的若干用户用电量和设备信息,所述设备信息包括电力主体信息、输电设备信息和电力设备信息;
划分模块,用以根据电力设备位置信息将区域划分为若干子区域,根据所述用户用电量计算在预设时间内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根据总用电量和预设总用电量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定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的等级;
分析模块,用以根据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和总用电量的等级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使用情况,为各个子区域内电力设备设置第一检测频率;
计算模块,用以获取任意区域预设时间内的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根据电力负荷和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计算区域内预设时间内的输电设备的输电损失负荷,根据输电损失负荷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输送情况,为区域内输电设备设置第二检测频率;
设置模块,根据任意区域预设时间内的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发送情况,为区域内电力主体设置第三检测频率,根据所述电力负荷计算区域内每日电力负荷并设置区域内电力主体的每日标准电力负荷,根据每日标准电力负荷和每日实际电力负荷调整区域内电力主体的每日标准电力负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模块包括子区域划分单元、计算单元和比较单元,
所述子区域划分单元根据所述电力设备位置信息将区域划分为若干子区域,所述各个子区域包括若干用户,计算单元将各个子区域内用户在预设时间的用户用电量进行相加计算,得到在预设时间内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
比较单元将任意子区域的总用电量W与第一预设总用电量W1和第二预设总用电量W2进行比较,若W<W1,则将该子区域的总用电量判定为第一梯度,若W1≤W≤W2,则将该子区域的总用电量判定为第二梯度,若W>W2,则将该子区域的总用电量判定为第三梯度,其中,W1<W2,第一梯度<第二梯度<第三梯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关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模块包括绘制单元、确定单元和分析设置单元:
所述绘制单元根据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绘制区域用电量热力图;
所述确定单元根据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的等级确定各个子区域所对应的热力区域的颜色深度;
所述分析设置单元根据热力区域的颜色深度分析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使用情况,根据电力使用情况为各个子区域内电力设备设置第一检测频率;
在绘制区域用电量热力图时,以一个子区域为一个热力区域绘制区域用电量热力图,所述区域用电量热力图包括若干热力区域,根据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对热力区域进行颜色填充;在确定各个子区域所对应的热力区域的颜色深度时,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对应的梯度越高,该子区域对应的热力区域的颜色深度越大,其中,第三梯度的子区域对应的热力区域的颜色深度>第二梯度的子区域对应的热力区域的颜色深度>第一梯度的子区域对应的热力区域的颜色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关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设置单元包括电量判定子单元、颜色更新子单元和次数统计单元,所述电量判定子单元在每次计算预设时间内各个子区域内的总用电量并判定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的等级后,颜色更新子单元对所述区域用电量热力图中的各个子区域对应的热力区的颜色进行更新,次数统计单元统计预设周期时间内各个子区域对应的热力区的颜色深度最大的次数M,所述预设周期时间>预设时间,将次数M与第一预设次数M1和第二预设次数M2进行比较,其中,M1<M2,
若M<M1,则生成第一调度指令;
若M1≤M≤M2,则生成第二调度指令;
若M>M2,则生成第一预警信息和第三调度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关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次数统计单元在预设周期时间内各个子区域对应的热力区的颜色深度最大的次数与第一预设次数和第二预设次数进行比较后,若生成第一调度指令,根据所述第一调度指令为对应子区域内电力设备设置第一检测频率;
若生成第二调度指令,根据所述第二调度指令为对应子区域内电力设备设置第一检测频率;
若生成第三调度指令,根据所述第三调度指令生成第一预警信息并为对应子区域内电力设备设置第一检测频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关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模块在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输送情况时,获取任意区域预设时间内的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根据区域内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量计算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负荷,所述总用电负荷=总用电量÷预设时间,各个子区域的总用电负荷进行相加计算到区域内用电负荷,根据区域内电力负荷和区域内用电负荷计算输电损失负荷,所述输电损失负荷=区域内电力负荷-区域内用电负荷,将输电损失负荷与预设输电损失负荷进行比较,
若输电损失负荷≥预设输电损失负荷,则生成第四调度指令;
若输电损失负荷<预设输电损失负荷,则不生成调度指令;
在生成第四调度指令时,根据所述第四调度指令为该区域内输电设备设置第二检测频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关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模块在输电损失负荷<预设输电损失负荷时,根据任意区域电力负荷分析电力配备过程中电力发送情况,将区域内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与预设区域内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进行比较,若区域内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预设区域内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则判断电力主体工作正常,若区域内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预设区域内电力主体的电力负荷,则判断电力主体工作异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关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模块在判断电力主体工作异常时,计算区域内电力负荷与预设区域内电力负荷的电力负荷差值,将电力负荷差值与预设电力负荷差值进行比较,若电力负荷差值≤预设电力负荷差值,则生成第五调度指令,若电力负荷差值>预设电力负荷差值,则生成第二预警信息和第六调度指令;
在生成第五调度指令时,根据所述第五调度指令为该区域内电力主体设置第三检测频率,在生成第六调度指令时,根据所述第六调度指令生成第二预警信息并为该区域内电力主体设置第三检测频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关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模块在根据所述电力负荷计算区域内每日电力负荷时,将每日电力负荷设置为该区域的电力主体的每日标准电力负荷,每日实时获取区域内电力主体的每日实际电力负荷,计算每日标准电力负荷与每日实际电力负荷的差值,在差值小于预设差值时生成第三预警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关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模块实时统计所述第三预警信息的个数,在第三预警信息个数大于预设第三预警信息个数时,调整该电力主体的每日标准电力负荷,将生成第三预警信息时当日的每日实际电力负荷中最大的每日实际电力负荷作为调整后的每日标准电力负荷。
CN202310467369.2A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关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 Active CN1165028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67369.2A CN116502843B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关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67369.2A CN116502843B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关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02843A true CN116502843A (zh) 2023-07-28
CN116502843B CN116502843B (zh) 2023-10-27

Family

ID=87319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67369.2A Active CN116502843B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关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0284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8412A (zh) * 2014-12-19 2015-04-29 上海电机学院 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状态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106356856A (zh) * 2016-09-18 2017-01-25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区负荷控制的安全校正计算方法
CN107276075A (zh) * 2017-06-20 2017-10-20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一种计及电网事故风险等级的多区域减负荷协同决策方法
US20180090987A1 (en) * 2015-03-30 2018-03-29 Nec Corporation Control device, apparatus control device, control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CN114662566A (zh) * 2022-03-01 2022-06-24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民权县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力调度系统故障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CN115549292A (zh) * 2022-09-02 2022-12-30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电网运行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8412A (zh) * 2014-12-19 2015-04-29 上海电机学院 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状态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US20180090987A1 (en) * 2015-03-30 2018-03-29 Nec Corporation Control device, apparatus control device, control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CN106356856A (zh) * 2016-09-18 2017-01-25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区负荷控制的安全校正计算方法
CN107276075A (zh) * 2017-06-20 2017-10-20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一种计及电网事故风险等级的多区域减负荷协同决策方法
CN114662566A (zh) * 2022-03-01 2022-06-24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民权县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力调度系统故障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CN115549292A (zh) * 2022-09-02 2022-12-30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电网运行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江秀臣;盛戈;: "电力设备状态大数据分析的研究和应用", 高电压技术, no. 0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02843B (zh) 2023-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85201B (zh) 一种配用电网故障研判方法及研判系统
CN106712300B (zh) 智能变电站主子站多级防误闭锁系统
CN110289682A (zh) 一种配网抢修辅助决策及智能管控系统
EP3331119B1 (en) Management server and management method
US9547285B2 (en) Electricity demand regulating system and demand adjustment executive system
KR20200098101A (ko) 전기차 충전기 운영 최적화 시스템 및 그 처리 방법
US20240088834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CN110212645A (zh) 一种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停电事件上报方法及装置
CN114444739A (zh) 一种数字化智慧电网区域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0569997A (zh) 一种基于多维度数据体系的充电站运行维护方法
CN110501963B (zh)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US20170338653A1 (en) Demand control apparatus, group generation apparatus, and group generation method
CN116502843B (zh) 一种关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
CN114595994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智慧工地云平台
CN102880172A (zh) 安全稳定控制装置控制策略实时校核方法
KR102549245B1 (ko) IoT 기반 전기차 급속/완속 충전기 원격 차단기 제어시스템
CN112834818A (zh) 电量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3815463A (zh) 充电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18171177A1 (zh) 一种网络质量评估工具的指标权重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11639950A (zh) 一种具有客服功能的室温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3400987A (zh) 一种车辆充电故障处理方法、车辆数据终端以及监控平台
CN116934259A (zh) 一种运用于智能照明的工作管理系统
CN114445962A (zh) 一种充电桩管理方法
CN114116237B (zh) 一种大规模网络设备的分级自治远程管理方法
CN116001625A (zh) 充电桩功率调节模块与物联网平台交互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