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44739B - 一种数字化智慧电网区域管理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字化智慧电网区域管理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44739B
CN114444739B CN202210370853.9A CN202210370853A CN114444739B CN 114444739 B CN114444739 B CN 114444739B CN 202210370853 A CN202210370853 A CN 202210370853A CN 114444739 B CN114444739 B CN 1144447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data
preset
unit
coeffic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7085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44739A (zh
Inventor
严宇平
洪雨天
陈守明
王建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7085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447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447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47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447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47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20Administration of product repair or maintenan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08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 G01R31/081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according to type of conductors
    • G01R31/086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according to type of conductors in 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i.e. with interconnected conduct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3Querying
    • G06F16/90335Query proces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5/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using knowledge-based models
    • G06N5/04Inference or reasoning models
    • G06N5/041Abdu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monito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字化智慧电网区域管理系统及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包括采集参数和故障的第一采集单元和第二采集单元;数据分析模块与数据采集模块连接,包括对供电参数进行比对的数据比对单元和计算故障率的计算单元;供电控制模块,与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连接,包括确定供电量的供电确定单元和调整参数的数据调整单元;数据比对单元比对参数并调整电量和分配比例系数,调整时,根据历史电量和比对结果调节分配比例系数或选取修正系数,故障时,根据故障次数和时长推断故障率,数据比对单元根据比对结果判定调整是否合格,不合格时,数据比对单元比对节点数比值调整预设故障率,提高了所述系统的管理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数字化智慧电网区域管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字化智慧电网区域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智慧电网中,用户端与电力网供电端之间的电力买卖需要监控系统,从而使得用户端的电源转换装置能够接受电力公司的电力调控。上述的监控系统需要先接收由功率表所测量得的主干线的电气信息,并对其进行解析完毕后,再对应地通过通信的方式传送命令给用户端的每个电源转换装置,从而使得用户端的电源转换装置能够发出符合需求的能量。然而,有些使用者仅为自用而没有卖电的需求,仍需要监控系统以避免转换装置在没有接受电力公司的管控下,不小心供电至电力网,但由于上述对每个电源转换装置通信过程期间会有不可避免的传输、等待、接收等时间延迟,因此很可能会因为无法实时反应而未能在所规定的时间内调控能量。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6485598A。公开了一种三维数字化电网预测式检修系统,包括远程数据平台、客户端、控制端、电网监测终端。本发明将电力设备的工作数据通过GPS地理数据与三维数字化电网地图结合,并与远程数据平台内原有的电力设备参数数据库进行对比,形成预警信息,使控制端和客户端的使用者都能查看电网图像。由此可见,所述三维数字化电网预测式检修系统。存在以下问题:检修系统工作水平低和控制端管理精度低。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数字化智慧电网区域管理系统及方法,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检修系统工作水平低和控制端管理精度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数字化智慧电网区域管理系统及方法,
所述数字化智慧电网区域管理系统,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其包括用以采集若干所述用电区域供电节点供电参数的第一采集单元和用以采集若干所述区域供电节点是否存在故障的第二采集单元;
数据分析模块,其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连接,数据分析模块包括用以对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供电参数进行分析比对的数据比对单元和用以根据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故障计算供电线路中故障率的计算单元;
供电控制模块,其分别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连接,供电控制模块包括用以根据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的分析结果确定向单个所述区域供电电量的供电确定单元和用以根据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的分析结果调整供电过程中供电参数的数据调整单元;
所述数据比对单元分析比对所述供电参数包括根据单个所述区域用电量判断是否调整供电总量或电力分配比例系数,所述数据调整单元在所述数据比对单元确定调整供电总量时,根据历史用电量和预设历史用电量的比对结果对电力分配比例系数进行调节,或根据计算的用电量差值和预设用电量差值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供电总量修正系数对预设供电总量进行修正,
所述计算单元在确定供电线路中存在故障率时,根据实际故障次数和单个运行周期内实际故障的总持续时长推断故障率,所述数据比对单元根据故障率与预设故障率的比对结果判定对所述供电线路的供电总量的调整是否合格,且在不合格时,所述数据比对单元比对所述供电线路中第一预设供电电压的第一节点数和第二供电电压的第二节点数的节点数的节点数比值与预设节点数比值,并根据比对结果确定调整预设故障率标准。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确定单元设有预设供电总量Q1和电力分配比例系数αn,当所述供电确定单元确定对各所述区域供电量进行分配时,所述数据比对单元根据该区域实际用电量Q判断是否调整供电总量,其中αn为第n个区域供电时的电力分配比例系数,
若αn×Q1<Q,则数据比对单元判定需要增加该用电区域的供电总量;
若αn×Q1>Q,则数据比对单元判定供电总量过多并计算用电量差值△Q,设定△Q=αn×Q1-Q。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调整单元设有第一预设历史用电量Qs1、第二预设历史用电量Qs2、第一调节系数β1、第二调节系数β2以及第三调节系数β3,其中,Qs1<Qs2,1<β1<β2<β3<1.5,所述数据比对单元在判定需要增加该用电区域的供电总量时,参考历史用电量Qs,所述数据调整单元根据历史用电量Qs和预设历史用电量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调节系数对所述电力分配比例系数αn进行调节,
若Qs≤Qs1,所述数据调整单元判定使用第一调节系数β1进行调节,所述供电确定单元将调节后的电力分配比例系数记为αn’;
若Qs1<Qs≤Qs2,所述数据调整单元判定使用第二调节系数β2进行调节,所述供电确定单元并将调节后的电力分配比例系数记为αn’;
若Qs>Qs2,所述数据调整单元判定使用第三调节系数β3进行调节,所述供电确定单元将调节后的电力分配比例系数记为αn’;
当所述数据调整单元判定使用βi针对所述电力分配比例系数进行修正时,设定i=1,2,3,调节后的所述电力分配比例系数记为αn’,设定αn’=αn×βi,其中,αn为所述电力分配比例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调整单元还设有第一预设用电量差值△Q1、第二预设用电量差值△Q2、预设第一用电量修正系数k1和预设第二用电量修正系数k2,其中△Q1<△Q2,0.5<k2<k1<1,所述数据比对单元在判定供电总量过多时,所述数据调整单元根据计算的用电量差值和预设用电量差值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供电总量修正系数对预设供电总量Q1进行修正,
若△Q≤△Q1,所述数据调整单元判定使用第一用电量修正系数k1进行修正,所述供电确定单元把修正后的供电总量记为Q1’;
若△Q1<△Q≤△Q2,所述数据调整单元判定使用第二用电量修正系数k2进行修正,所述供电确定单元把修正后的供电总量记为Q1’;
若△Q>△Q2,所述供电确定单元判定需要参考历史用电量数据;
当所述数据调整单元判定使用ki针对供电总量进行修正时,设定i=1,2,修正后的供电总量记为Q1’,设定Q1’=Q1×ki,其中,Q1为预设供电总量。
进一步地,当所述供电确定单元在判定需要参考历史用电量数据时,将历史用电量Qs与第一预设历史用电量Qs1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确定对供电总量进行修正的修正系数,
若Qs≤Qs1,所述数据调整单元判定使用k1进行修正;
若Qs>Qs1,所述数据调整单元判定使用k2/2进行修正。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比对单元还设有单个运行周期的时长T和单个运行周期中的预设最大允许故障次数U0,当所述第二采集单元判定某个用电区域发生故障时,所述数据比对单元根据实际故障次数U和预设故障次数确定是否进行供电线路整修升级,所述计算单元在确定不进行整修升级时,计算单元通过单个运行周期内实际故障的总持续时长t推断故障率,
若Un≤U0,所述计算单元使用Y=(Un×t)/(U0×T)计算故障率;
若Un>U0,所述数据比对单元判定第n区域出现故障次数较高,需要进行供电线路整修升级;
其中,Un为第n个区域实际故障次数。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比对单元还设有预设故障率Y0,当所述区域发生故障时,所述数据比对单元根据故障率与预设故障率的比对结果判定对所述用电区域的供电总量的调整是否合格,
若Y≤Y0,所述数据比对单元判定对该用电区域的供电总量的调整合格;
若Y>Y0,所述数据比对单元判定对该用电区域的供电总量的调整不合格。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比对单元还设有第一预设供电电压E1、第二预设供电电压E2和预设节点数比值Bd0,当所述数据比对单元判定对所述用电区域的供电总量的调整不合格时,通过第一采集单元获取第n区域中第一预设供电电压E1的第一节点数D1和第二预设供电电压E2的第二节点数D2,所述数据比对单元计算第一预设供电电压E1的第一节点数D1和第二预设供电电压E2的第二节点数D2的节点数比值Bd,设定Bd=D1/D2,并根据该节点数比值Bd和预设节点数比值Bd0的比对结果确定是否对预设故障率进行调节,
若Bd≤Bd0,则数据比对单元判定该故障率合格,不需要调节;
若Bd>Bd0,则数据比对单元判定该故障率不合格,需要调整预设故障率。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调整单元中还设有第一预设节点数比值差值C1、第二预设节点数比值差值C2、第一预设故障率调节系数r1、第二预设故障率调节系数r2以及第三预设故障率调节系数r3,其中,0.5<r3<r2<r1<1,所述数据比对单元在判定所述故障率不合格时,计算所述节点数比值和预设节点数比值的节点数比值差值C,设定C=Bd-Bd0,所述数据调整单元根据该节点数比值差值C和预设节点数比值差值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预设故障率调节系数对所述预设故障率进行调节,
当C≤C1时,所述数据调整单元选取第一调节系数r1对预设故障率进行调节并把调节后的故障率记为Y0’;
当C1<C≤C2时,所述数据调整单元选取第二调节系数r2对预设故障率进行调节并把调节后的故障率记为Y0’;
当C>C2时,所述数据调整单元选取第三调节系数r3对预设故障率进行调节并把调节后的故障率记为Y0’;
当所述数据调整单元判定使用ri针对预设故障率进行修正时,设定i=1,2,3,调节后的故障率记为Y0’,设定Y0’=Y0×ri,其中,Y0为预设故障率。
所述的数字化智慧电网区域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s1,数据采集模块通过第一采集单元和第二采集单元采集若干所述用电区域供电节点的供电参数后发送至数据分析模块,由数据分析模块中的比对单元对数据进行比对,以及由数据分析模块中计算单元对故障率进行计算;
步骤s2,所述数据分析单元根据用电量判断是否调整供电参数,数据调整单元根据历史用电量和预设历史用电量的比对结果对电力分配比例系数进行调节,根据计算的用电量差值和预设用电量差值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用电量修正系数对预设供电总量进行修正;
步骤s3,所述计算单元根据实际故障次数和单个运行周期内实际故障的总持续时长推断故障率,所述数据调整单元根据故障率与预设故障率的比对结果判定对所述供电线路的供电总量的调整是否合格,所述数据调整单元根据所述数据比对单元计算的节点数比值调整预设故障率标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和供电控制模块,通过采集若干所述区域供电线路和供电节点的供电参数并对供电参数进行分析;由控制单元对所述用电区域内中发生的用电量和故障进行调整和维修升级,提高了所述数字化智慧电网区域管理系统的管理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确定单元设有预设供电总量和电力分配比例系数,当所述供电确定单元确定对各所述区域供电量进行分配时,所述数据比对单元根据该区域实际用电量判断是否调整供电总量,通过智能优化用电量,节省了用电传输中的电力消耗,提升了所述智慧电网区域管理系统的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调整单元设有第一预设历史用电量、第二预设历史用电量、第一调节系数、第二调节系数以及第三调节系数,所述数据比对单元在判定需要增加该用电区域的供电总量时,参考历史用电量,所述数据调整单元根据历史用电量和预设历史用电量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调节系数对所述电力分配比例系数进行调节,提高了所述电力分配比例系数的修正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调整单元还设有第一预设用电量差值、第二预设用电量差值、预设第一用电量修正系数和预设第二用电量修正系数,所述数据比对单元在判定供电总量过多时,所述数据调整单元根据计算的用电量差值和预设用电量差值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供电总量修正系数对预设供电总量进行修正,提高智慧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当所述供电确定单元在判定需要参考历史用电量数据时,将历史用电量与第一预设历史用电量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确定对供电总量进行修正的修正系数,可以降低智慧电网的事故发生率,实现智慧电网稳定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比对单元还设有单个运行周期的时长和单个运行周期中的预设最大允许故障次数,当所述第二采集单元判定某个用电区域发生故障时,所述数据比对单元根据实际故障次数和预设故障次数确定是否进行供电线路整修升级,所述计算单元在确定不进行整修升级时,计算单元通过单个运行周期内实际故障的总持续时长t推断故障率,能够明显的提高智慧电网的自动化程度,从而使智慧电网能够及时有效的对出现的事故做出正确的反应。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比对单元还设有预设故障率,当所述区域发生故障时,所述数据比对单元根据故障率与预设故障率的比对结果判定对所述用电区域的供电总量的调整是否合格,提高了所述智慧电网的管理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比对单元还设有第一预设供电电压、第二预设供电电压和预设节点数比值,当所述数据比对单元判定对所述用电区域的供电总量的调整不合格时,通过第一采集单元获取第n区域中第一预设供电电压的第一节点数和第二预设供电电压的第二节点数,所述数据比对单元计算第一预设供电电压的第一节点数和第二预设供电电压的第二节点数的节点数比值,并根据该节点数比值Bd和预设节点数比值的比对结果确定是否对预设故障率进行调节,提高了智慧电网的管理精度,以减少智慧电网故障对用户造成的不良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调整单元中还设有第一预设节点数比值差值、第二预设节点数比值差值、第一预设故障率调节系数、第二预设故障率调节系数以及第三预设故障率调节系数,所述数据比对单元在判定所述故障率不合格时,计算所述节点数比值和预设节点数比值的节点数比值差值C,所述数据调整单元根据该节点数比值差值和预设节点数比值差值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预设故障率调节系数对所述预设故障率进行调节,能够明显的提高智慧电网的自动化程度,从而使智慧电网能够及时有效的对出现的事故做出正确的反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数字化智慧电网区域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数字化智慧电网区域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所述数字化智慧电网区域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所述数字化智慧电网区域管理系统,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其包括用以采集若干所述用电区域供电节点供电参数的第一采集单元和用以采集若干所述区域供电节点是否存在故障的第二采集单元;数据分析模块,其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连接,数据分析模块包括用以对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供电参数进行分析比对的数据比对单元和用以根据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故障计算供电线路中故障率的计算单元;供电控制模块,其分别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连接,供电控制模块包括用以根据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的分析结果确定向单个所述区域供电电量的供电确定单元和用以根据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的分析结果调整供电过程中供电参数的数据调整单元;所述数据比对单元分析比对所述供电参数包括根据单个所述区域用电量判断是否调整供电总量或电力分配比例系数,所述数据调整单元在所述数据比对单元确定调整供电总量时,根据历史用电量和预设历史用电量的比对结果对电力分配比例系数进行调节,或根据计算的用电量差值和预设用电量差值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供电总量修正系数对预设供电总量进行修正,所述计算单元在确定供电线路中存在故障率时,根据实际故障次数和单个运行周期内实际故障的总持续时长推断故障率,所述数据比对单元根据故障率与预设故障率的比对结果判定对所述供电线路的供电总量的调整是否合格,且在不合格时,所述数据比对单元比对所述供电线路中第一预设供电电压的第一节点数和第二供电电压的第二节点数的节点数的节点数比值与预设节点数比值,并根据比对结果确定调整预设故障率标准。
具体而言,所述供电确定单元设有预设供电总量Q1和电力分配比例系数αn,当所述供电确定单元确定对各所述区域供电量进行分配时,所述数据比对单元根据该区域实际用电量Q判断是否调整供电总量,其中αn为第n个区域供电时的电力分配比例系数,
若αn×Q1<Q,则数据比对单元判定需要增加该用电区域的供电总量;
若αn×Q1>Q,则数据比对单元判定供电总量过多并计算用电量差值△Q,设定△Q=αn×Q1-Q。
具体而言,所述数据调整单元设有第一预设历史用电量Qs1、第二预设历史用电量Qs2、第一调节系数β1、第二调节系数β2以及第三调节系数β3,其中,Qs1<Qs2,1<β1<β2<β3<1.5,所述数据比对单元在判定需要增加该用电区域的供电总量时,参考历史用电量Qs,所述数据调整单元根据历史用电量Qs和预设历史用电量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调节系数对所述电力分配比例系数αn进行调节,
若Qs≤Qs1,所述数据调整单元判定使用第一调节系数β1进行调节,所述供电确定单元将调节后的电力分配比例系数记为αn’;
若Qs1<Qs≤Qs2,所述数据调整单元判定使用第二调节系数β2进行调节,所述供电确定单元并将调节后的电力分配比例系数记为αn’;
若Qs>Qs2,所述数据调整单元判定使用第三调节系数β3进行调节,所述供电确定单元将调节后的电力分配比例系数记为αn’;
当所述数据调整单元判定使用βi针对所述电力分配比例系数进行修正时,设定i=1,2,3,调节后的所述电力分配比例系数记为αn’,设定αn’=αn×βi,其中,αn为所述电力分配比例系数。
具体而言,所述数据调整单元还设有第一预设用电量差值△Q1、第二预设用电量差值△Q2、预设第一用电量修正系数k1和预设第二用电量修正系数k2,其中△Q1<△Q2,0.5<k2<k1<1,所述数据比对单元在判定供电总量过多时,所述数据调整单元根据计算的用电量差值和预设用电量差值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供电总量修正系数对预设供电总量Q1进行修正,
若△Q≤△Q1,所述数据调整单元判定使用第一用电量修正系数k1进行修正,所述供电确定单元把修正后的供电总量记为Q1’;
若△Q1<△Q≤△Q2,所述数据调整单元判定使用第二用电量修正系数k2进行修正,所述供电确定单元把修正后的供电总量记为Q1’;
若△Q>△Q2,所述供电确定单元判定需要参考历史用电量数据;
当所述数据调整单元判定使用ki针对供电总量进行修正时,设定i=1,2,修正后的供电总量记为Q1’,设定Q1’=Q1×ki,其中,Q1为预设供电总量。
具体而言,当所述供电确定单元在判定需要参考历史用电量数据时,将历史用电量Qs与第一预设历史用电量Qs1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确定对供电总量进行修正的修正系数,
若Qs≤Qs1,所述数据调整单元判定使用k1进行修正;
若Qs>Qs1,所述数据调整单元判定使用k2/2进行修正。
具体而言,所述数据比对单元还设有单个运行周期的时长T和单个运行周期中的预设最大允许故障次数U0,当所述第二采集单元判定某个用电区域发生故障时,所述数据比对单元根据实际故障次数U和预设故障次数确定是否进行供电线路整修升级,所述计算单元在确定不进行整修升级时,计算单元通过单个运行周期内实际故障的总持续时长t推断故障率,
若Un≤U0,所述计算单元使用Y=(Un×t)/(U0×T)计算故障率;
若Un>U0,所述数据比对单元判定第n区域出现故障次数较高,需要进行供电线路整修升级;
其中,Un为第n个区域实际故障次数。
具体而言,所述数据比对单元还设有预设故障率Y0,当所述区域发生故障时,所述数据比对单元根据故障率与预设故障率的比对结果判定对所述用电区域的供电总量的调整是否合格,
若Y≤Y0,所述数据比对单元判定对该用电区域的供电总量的调整合格;
若Y>Y0,所述数据比对单元判定对该用电区域的供电总量的调整不合格。
具体而言,所述数据比对单元还设有第一预设供电电压E1、第二预设供电电压E2和预设节点数比值Bd0,当所述数据比对单元判定对所述用电区域的供电总量的调整不合格时,通过第一采集单元获取第n区域中第一预设供电电压E1的第一节点数D1和第二预设供电电压E2的第二节点数D2,所述数据比对单元计算第一预设供电电压E1的第一节点数D1和第二预设供电电压E2的第二节点数D2的节点数比值Bd,设定Bd=D1/D2,并根据该节点数比值Bd和预设节点数比值Bd0的比对结果确定是否对预设故障率进行调节,其中,第一预设供电电压为380V,第二预设供电电压为220V,
若Bd≤Bd0,则数据比对单元判定该故障率合格,不需要调节;
若Bd>Bd0,则数据比对单元判定该故障率不合格,需要调整预设故障率。
具体而言,所述数据调整单元中还设有第一预设节点数比值差值C1、第二预设节点数比值差值C2、第一预设故障率调节系数r1、第二预设故障率调节系数r2以及第三预设故障率调节系数r3,其中,0.5<r3<r2<r1<1,所述数据比对单元在判定所述故障率不合格时,计算所述节点数比值和预设节点数比值的节点数比值差值C,设定C=Bd-Bd0,所述数据调整单元根据该节点数比值差值C和预设节点数比值差值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预设故障率调节系数对所述预设故障率进行调节,
当C≤C1时,所述数据调整单元选取第一调节系数r1对预设故障率进行调节并把调节后的故障率记为Y0’;
当C1<C≤C2时,所述数据调整单元选取第二调节系数r2对预设故障率进行调节并把调节后的故障率记为Y0’;
当C>C2时,所述数据调整单元选取第三调节系数r3对预设故障率进行调节并把调节后的故障率记为Y0’;
当所述数据调整单元判定使用ri针对预设故障率进行修正时,设定i=1,2,3,调节后的故障率记为Y0’,设定Y0’=Y0×ri,其中,Y0为预设故障率。
请参阅图2所示,其为本发明所述数字化智慧电网区域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数字化智慧电网区域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s1,数据采集模块通过第一采集单元和第二采集单元采集若干所述用电区域供电节点的供电参数后发送至数据分析模块,由数据分析模块中的比对单元对数据进行比对,以及由数据分析模块中计算单元对故障率进行计算;步骤s2,所述数据分析单元根据用电量判断是否调整供电参数,数据调整单元根据历史用电量和预设历史用电量的比对结果对电力分配比例系数进行调节,根据计算的用电量差值和预设用电量差值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用电量修正系数对预设供电总量进行修正;步骤s3,所述计算单元根据实际故障次数和单个运行周期内实际故障的总持续时长推断故障率,所述数据调整单元根据故障率与预设故障率的比对结果判定对所述供电线路的供电总量的调整是否合格,所述数据调整单元根据所述数据比对单元计算的节点数比值调整预设故障率标准。
对智慧电网实施技术革新。在对智慧电网进行设计与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地采用科学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能够明显的提高智慧电网的自动化程度,从而使智慧电网能够及时有效的对出现的事故做出正确的反应,缩短智慧电网对事故的反应时间,确保智慧电网能够在事故发生时对故障部分进行隔离,确保非故障部分的正常供电,以减少智慧电网故障对用户造成的不良影响。
根据情况增加智慧电网管理与维修的力度。提高智慧电网管理与维修的力度,完善智慧电网的管理制度,缩短智慧电网的检修时间,能够及时的发现智慧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智慧电网出现带病运行的状况,从而达到降低智慧电网的事故发生率,维护智慧电网可靠运行的目的。为此,应当合理的调整智慧电网络的检修计划,推行一条龙检修,将可靠性管理与生产计划科学的结合起来,科学合理的利用停电时间,杜绝重复停电。进行实际检修时,在保证作业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进行带电作业,从而进一步缩短智慧电网的停电时间,提高智慧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字化智慧电网区域管理系统,用以控制向若干用电区域供电,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其包括用以采集若干所述用电区域供电节点供电参数的第一采集单元和用以采集若干所述区域供电节点是否存在故障的第二采集单元;
数据分析模块,其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连接,数据分析模块包括用以对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供电参数进行分析比对的数据比对单元和用以根据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故障计算供电线路中故障率的计算单元;
供电控制模块,其分别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连接,供电控制模块包括用以根据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的分析结果确定向单个所述区域供电电量的供电确定单元和用以根据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的分析结果调整供电过程中供电参数的数据调整单元;
所述数据比对单元分析比对所述供电参数包括根据单个所述区域用电量判断是否调整供电总量或电力分配比例系数,所述数据调整单元在所述数据比对单元确定调整供电总量时,根据历史用电量和预设历史用电量的比对结果对电力分配比例系数进行调节,或根据计算的用电量差值和预设用电量差值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供电总量修正系数对预设供电总量进行修正,
所述计算单元在确定供电线路中存在故障率时,根据实际故障次数和单个运行周期内实际故障的总持续时长推断故障率,所述数据比对单元根据故障率与预设故障率的比对结果判定对所述供电线路的供电总量的调整是否合格,且在不合格时,所述数据比对单元比对所述供电线路中第一预设供电电压的第一节点数和第二供电电压的第二节点数的节点数的节点数比值与预设节点数比值,并根据比对结果确定调整预设故障率标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化智慧电网区域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确定单元设有预设供电总量Q1和电力分配比例系数αn,当所述供电确定单元确定对各所述区域供电量进行分配时,所述数据比对单元根据该区域实际用电量Q判断是否调整供电总量,其中αn为第n个区域供电时的电力分配比例系数,
若αn×Q1<Q,则数据比对单元判定需要增加该用电区域的供电总量;
若αn×Q1>Q,则数据比对单元判定供电总量过多并计算用电量差值△Q,设定△Q=αn×Q1-Q。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字化智慧电网区域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调整单元设有第一预设历史用电量Qs1、第二预设历史用电量Qs2、第一调节系数β1、第二调节系数β2以及第三调节系数β3,其中,Qs1<Qs2,1<β1<β2<β3<1.5,所述数据比对单元在判定需要增加该用电区域的供电总量时,参考历史用电量Qs,所述数据调整单元根据历史用电量Qs和预设历史用电量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调节系数对所述电力分配比例系数αn进行调节,
若Qs≤Qs1,所述数据调整单元判定使用第一调节系数β1进行调节,所述供电确定单元将调节后的电力分配比例系数记为αn’;
若Qs1<Qs≤Qs2,所述数据调整单元判定使用第二调节系数β2进行调节,所述供电确定单元并将调节后的电力分配比例系数记为αn’;
若Qs>Qs2,所述数据调整单元判定使用第三调节系数β3进行调节,所述供电确定单元将调节后的电力分配比例系数记为αn’;
当所述数据调整单元判定使用βi针对所述电力分配比例系数进行修正时,设定i=1,2,3,调节后的所述电力分配比例系数记为αn’,设定αn’=αn×βi,其中,αn为所述电力分配比例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字化智慧电网区域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调整单元还设有第一预设用电量差值△Q1、第二预设用电量差值△Q2、预设第一用电量修正系数k1和预设第二用电量修正系数k2,其中△Q1<△Q2,0.5<k2<k1<1,所述数据比对单元在判定供电总量过多时,所述数据调整单元根据计算的用电量差值和预设用电量差值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供电总量修正系数对预设供电总量Q1进行修正,
若△Q≤△Q1,所述数据调整单元判定使用第一用电量修正系数k1进行修正,所述供电确定单元把修正后的供电总量记为Q1’;
若△Q1<△Q≤△Q2,所述数据调整单元判定使用第二用电量修正系数k2进行修正,所述供电确定单元把修正后的供电总量记为Q1’;
若△Q>△Q2,所述供电确定单元判定需要参考历史用电量数据;
当所述数据调整单元判定使用ki针对供电总量进行修正时,设定i=1,2,修正后的供电总量记为Q1’,设定Q1’=Q1×ki,其中,Q1为预设供电总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字化智慧电网区域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供电确定单元在判定需要参考历史用电量数据时,将历史用电量Qs与第一预设历史用电量Qs1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确定对供电总量进行修正的修正系数,
若Qs≤Qs1,所述数据调整单元判定使用k1进行修正;
若Qs>Qs1,所述数据调整单元判定使用k2/2进行修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字化智慧电网区域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比对单元还设有单个运行周期的时长T和单个运行周期中的预设最大允许故障次数U0,当所述第二采集单元判定某个用电区域发生故障时,所述数据比对单元根据实际故障次数U和预设故障次数确定是否进行供电线路整修升级,所述计算单元在确定不进行整修升级时,计算单元通过单个运行周期内实际故障的总持续时长t推断故障率,
若Un≤U0,所述计算单元使用Y=(Un×t)/(U0×T)计算故障率;
若Un>U0,所述数据比对单元判定第n区域出现故障次数较高,需要进行供电线路整修升级;
其中,Un为第n个区域实际故障次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字化智慧电网区域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比对单元还设有预设故障率Y0,当所述区域发生故障时,所述数据比对单元根据故障率与预设故障率的比对结果判定对所述用电区域的供电总量的调整是否合格,
若Y≤Y0,所述数据比对单元判定对该用电区域的供电总量的调整合格;
若Y>Y0,所述数据比对单元判定对该用电区域的供电总量的调整不合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字化智慧电网区域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比对单元还设有第一预设供电电压E1、第二预设供电电压E2和预设节点数比值Bd0,当所述数据比对单元判定对所述用电区域的供电总量的调整不合格时,通过第一采集单元获取第n区域中第一预设供电电压E1的第一节点数D1和第二预设供电电压E2的第二节点数D2,所述数据比对单元计算第一预设供电电压E1的第一节点数D1和第二预设供电电压E2的第二节点数D2的节点数比值Bd,设定Bd=D1/D2,并根据该节点数比值Bd和预设节点数比值Bd0的比对结果确定是否对预设故障率进行调节,
若Bd≤Bd0,则数据比对单元判定该故障率合格,不需要调节;
若Bd>Bd0,则数据比对单元判定该故障率不合格,需要调整预设故障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字化智慧电网区域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调整单元中还设有第一预设节点数比值差值C1、第二预设节点数比值差值C2、第一预设故障率调节系数r1、第二预设故障率调节系数r2以及第三预设故障率调节系数r3,其中,0.5<r3<r2<r1<1,所述数据比对单元在判定所述故障率不合格时,计算所述节点数比值和预设节点数比值的节点数比值差值C,设定C=Bd-Bd0,所述数据调整单元根据该节点数比值差值C和预设节点数比值差值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预设故障率调节系数对所述预设故障率进行调节,
当C≤C1时,所述数据调整单元选取第一调节系数r1对预设故障率进行调节并把调节后的故障率记为Y0’;
当C1<C≤C2时,所述数据调整单元选取第二调节系数r2对预设故障率进行调节并把调节后的故障率记为Y0’;
当C>C2时,所述数据调整单元选取第三调节系数r3对预设故障率进行调节并把调节后的故障率记为Y0’;
当所述数据调整单元判定使用ri针对预设故障率进行修正时,设定i=1,2,3,调节后的故障率记为Y0’,设定Y0’=Y0×ri,其中,Y0为预设故障率。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数字化智慧电网区域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1,数据采集模块通过第一采集单元和第二采集单元采集若干所述用电区域供电节点的供电参数后发送至数据分析模块,由数据分析模块中的比对单元对数据进行比对,以及由数据分析模块中计算单元对故障率进行计算;
步骤s2,所述数据分析单元根据用电量判断是否调整供电参数,数据调整单元根据历史用电量和预设历史用电量的比对结果对电力分配比例系数进行调节,根据计算的用电量差值和预设用电量差值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用电量修正系数对预设供电总量进行修正;
步骤s3,所述计算单元根据实际故障次数和单个运行周期内实际故障的总持续时长推断故障率,所述数据调整单元根据故障率与预设故障率的比对结果判定对所述供电线路的供电总量的调整是否合格,所述数据调整单元根据所述数据比对单元计算的节点数比值调整预设故障率标准。
CN202210370853.9A 2022-04-11 2022-04-11 一种数字化智慧电网区域管理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44447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70853.9A CN114444739B (zh) 2022-04-11 2022-04-11 一种数字化智慧电网区域管理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70853.9A CN114444739B (zh) 2022-04-11 2022-04-11 一种数字化智慧电网区域管理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4739A CN114444739A (zh) 2022-05-06
CN114444739B true CN114444739B (zh) 2022-07-29

Family

ID=81359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70853.9A Active CN114444739B (zh) 2022-04-11 2022-04-11 一种数字化智慧电网区域管理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447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7247B (zh) * 2022-05-16 2023-03-28 山西祥睿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电网配网调度运行管理方法
CN115034568B (zh) * 2022-05-18 2023-06-27 湖南鸿业变压器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智能电网处理系统
CN115036911B (zh) * 2022-05-26 2023-03-21 怀化建南机器厂有限公司 电力系统用电网集中器
CN115561565B (zh) * 2022-12-05 2023-03-03 济宁矿业集团海纳科技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络通信的高压变频器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15800776B (zh) * 2023-01-30 2023-10-20 湖南力得尔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高磁新材料的平面变压器的交直流转换系统
CN116456297B (zh) * 2023-06-20 2023-10-17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5g网络的数据采集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00594A (ja) * 2012-03-23 2013-10-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故障率算出装置及び故障率算出用プログラム
CN106570599A (zh) * 2015-03-05 2017-04-1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电量分配方法
CN107181253A (zh) * 2016-03-09 2017-09-19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电网动态可靠性概率指标的电网规划方法
CN109828182A (zh) * 2018-11-29 2019-05-3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 一种基于故障分类处理的电网系统故障分析预警方法
CN111585349A (zh) * 2020-06-06 2020-08-25 杨益 一种电网模型管理及监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00594A (ja) * 2012-03-23 2013-10-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故障率算出装置及び故障率算出用プログラム
CN106570599A (zh) * 2015-03-05 2017-04-1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电量分配方法
CN107181253A (zh) * 2016-03-09 2017-09-19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电网动态可靠性概率指标的电网规划方法
CN109828182A (zh) * 2018-11-29 2019-05-3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 一种基于故障分类处理的电网系统故障分析预警方法
CN111585349A (zh) * 2020-06-06 2020-08-25 杨益 一种电网模型管理及监视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考虑多模式配电自动化特征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曾强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70115(第01期);132-13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4739A (zh) 2022-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44739B (zh) 一种数字化智慧电网区域管理系统及方法
US20210083480A1 (en) Reactive power control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2668299B (zh) 太阳能发电站的功率调节系统
CN108173261B (zh) 新能源并网有功高可靠性自动控制系统
WO2021103482A1 (zh) 风电机组的无功功率控制方法、装置以及风电场
KR102360363B1 (ko) 전력 수요공급 관리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12448477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监控配电控制系统
CN112821426A (zh) 一种火力发电厂负荷优化分配及agc快速响应系统及方法
CN106961110B (zh) 电力系统自动电压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2737106B (zh) 一种线损异常分段管控方法
CN112016705A (zh) 一种基于电力物联网的主动抢修方法
KR102353401B1 (ko) 피크전력 제어 시스템 및 제어 방법
CN114069701B (zh)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场站的多时间尺度功率控制系统
CN113422363B (zh) 一种智慧型并联直流电源管理系统
CN114784792A (zh) 用于光伏电站并网的电网规划方法
KR102323391B1 (ko) 태양광 발전소를 모니터링하는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모니터링 방법
KR20180114739A (ko) 에너지 저장 장치 관리 방법
CN113613096A (zh) 一种信息交互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12350849A (zh) 一种电力监测数据阀值智能设置及更新系统
DE102020207682A1 (de) Leistungswandler, steuervorrichtung, server und system
CN111817295A (zh) 一种厂级agc方式下机组参与深度调峰的控制方法
CN112653141B (zh) 一种双向互动的配电侧电能响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599951A (zh) 一种智能型分布式采集与集成终端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CN215267662U (zh) 一种火力发电厂负荷优化分配及agc快速响应系统
CN213879381U (zh) 一种电力系统的监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