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98084A - 一种大跨度异形双曲面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跨度异形双曲面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98084A
CN116498084A CN202310651030.8A CN202310651030A CN116498084A CN 116498084 A CN116498084 A CN 116498084A CN 202310651030 A CN202310651030 A CN 202310651030A CN 116498084 A CN116498084 A CN 1164980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ate
open seam
bare concrete
concrete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5103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慧乾
邓磊
王胤江
姬建成
张建伟
杜颖
鲁天宇
张凯
马维勤
徐海霖
杜雄飞
侯博文
马佩龙
董义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Bureau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Bureau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Bureau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Bureau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5103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980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98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980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02Conveying or working-up concrete or similar masses able to be heaped or cas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42Structures covering a large free area, whether open-sided or not, e.g. hangars, ha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1/00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 E04G11/06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walls, e.g. curved end panels for wall shutterings; filler elements for wall shutterings; shutterings for vertical ducts
    • E04G11/062Forms for curved wa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5/00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making openings, cavities, slits, or channels
    • E04G15/06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making openings, cavities, slits, or channels for cavities or channels in walls of floors, e.g. for making chimneys
    • E04G15/063Re-usable forms
    • E04G15/068Re-usable forms for channels open towards the surfac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7/00Connecting or other auxiliary members for forms, falsework structures, or shutter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9/00Auxiliary treatment of forms, e.g. dismantling; Cleaning devic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02Conveying or working-up concrete or similar masses able to be heaped or cast
    • E04G21/06Solidifying concrete, e.g. by application of vacuum before hardening
    • E04G21/063Solidifying concrete, e.g. by application of vacuum before hardening making use of vibrating or jolting tools
    • E04G21/065Solidifying concrete, e.g. by application of vacuum before hardening making use of vibrating or jolting tools acting upon the shutter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跨度异形双曲面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属于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该大跨度异形双曲面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施工准备;对大跨度异形双曲面结构建模,导出二维图纸;现场定位放线;在现场进行内模板、外模板的拼装以及调整;在外模板的内侧施工缝所在的位置安装明缝条;使用钢筋和扎丝对内模板、外模板进行绑扎固定;在内模板、外模板之间连续浇筑清水混凝土;依次拆除钢筋和扎丝、外模板、明缝条以及内模板,对成型后的清水混凝土进行养护和表面处理;本发明可以解决在拆除模板时极易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拆模力度不均使得在明缝部位出现边缘崩裂的问题,避免填补边缘的缺口导致增大施工难度,影响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大跨度异形双曲面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大跨度异形双曲面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CN107100363B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1710483032.5)公开了电梯测试塔的清水混凝土明缝条模板及明缝施工方法,包括模板本体,在所述模板本体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上明缝条,在所述模板本体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下明缝条,所述上明缝条和下明缝条的间距与待施工的明缝间距相同,所述下明缝条的横截面形状、大小与待施工明缝配合,所述上明缝条的横截面大于下明缝条的横截面。施工时,采用液压爬模体系将模板上移至下一施工位置后,下明缝条对准嵌入上明缝位置,浇筑过程中混凝土自然流下填补下明缝条与上明缝之间的空隙,从而保证了明缝施工的质量。
饰面清水混凝土明缝是指在混凝土面层施工时,在预留缝隙(也称为明缝)的位置填充填缝材料,以增强混凝土面层的美观性和防水性能。这种预留明缝的设计在很多建筑物的外墙饰面和地坪装饰上都会采用,具有关观、水密、防裂、维护方面的性能,能够提高清水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及颜值。
由于明缝周围的混凝土表面的抗拉强度较低,上述发明中的明缝施工方法在拆除模板时极易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拆模力度不均使得在明缝部位出现边缘崩裂,还需要填补明缝边缘的缺口,导致增大施工难度,影响施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大跨度异形双曲面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可以解决在拆除模板时极易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拆模力度不均使得在明缝部位出现边缘崩裂的问题,避免填补边缘的缺口导致增大施工难度,影响施工效率。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跨度异形双曲面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施工准备,准备所需材料、器具以备用;
S20:对大跨度异形双曲面结构进行建模,导出二维图纸;
S30:结合所述二维图纸进行现场定位放线;
S40:在现场进行内模板、外模板的拼装以及调整;
S50:在所述外模板的内侧施工缝所在的位置安装明缝条;
S60:使用钢筋和扎丝对所述内模板、所述外模板进行绑扎固定;
S70:在所述内模板、所述外模板之间连续浇筑清水混凝土;
S80:依次拆除所述钢筋和扎丝、所述外模板、所述明缝条以及所述内模板,对成型后的所述清水混凝土进行养护和表面处理。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大跨度异形双曲面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的技术效果如下:通过该一种大跨度异形双曲面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通过在明缝条的安装部位进行辅助振捣以实现排气效果,有助于消除横向明缝条部位在浇筑时产生的气泡,保证明缝条部位混凝土浇筑的质量;通过在混凝土成型后使用专用的明缝条拆除装置进行明缝条的取出,能够起到保护明缝部位的作用,避免由于拆模操作不当导致明缝崩边现象,可以降低拆模难度,能够减少后期修补的工作量,有助于提高明缝的施工质量、施工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的一种大跨度异形双曲面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其中,所述步骤S70的具体步骤为:浇筑所述清水混凝土时,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每层所述清水混凝土浇筑厚度为500mm,采用标尺杆控制分层厚度,竖向结构浇筑完毕之后,紧跟着浇筑水平结构,浇筑方向从四周向中心平行推进;浇筑的同时使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内部的振捣,并使用辅助排气装置在所述模板的外部水平明缝处进行辅助振捣,以消除所述水平明缝处的气泡。
采用上述改进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由于水平的明缝条下口处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的气泡,会降低明缝的整体观感,因此,在水平明缝部位使用辅助排气装置在模板外侧进行震动,有助于加强水平明缝处的振捣,对水平明缝条进行排气,提高水平明缝部位的施工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80中拆除所述明缝条的具体步骤为:使用明缝条拆除装置进行所述明缝条的拆除。
采用上述改进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使用明缝条拆除装置,能使明缝条上每个部位的拆模强度持平,进而使得明缝条受到的拆除力度均匀,减少因拆模板不当,明缝条拆除时受力不均导致的明缝崩边现象,保证清水混凝土明缝的外观整齐度和美观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建立所述大跨度异形双曲面结构的模型以及与之形状适配的所述清水混凝土的模板模型作为BIM模型,并预留弧形门洞部位;
第二步、对所述BIM模型进行不同标高的划分,并单独对所述弧形门洞部位进行平面投影的划分;
第三步、对所述大跨度异形双曲面结构的外立面不规则弧形进行局部曲率的微调深化,并对应调整所述模板模型;
第四步、从所述BIM模型中采集所述大跨度异形双曲面结构不同标高处的空间数据,形成二维图纸并导出。
采用上述改进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利用绘图软件单独对弧形门洞部位进行平面投影的划分,划分后观察每个分段的合理性,保证具有适宜的分段尺寸,避免分段过长使投影形状与设计尺寸产生误差,以及避免分段过短导致不利于排架搭设。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梳理所述二维图纸中的坐标系,明确主次坐标轴及各个标高控制点位;
第二步、根据定位放线的要求,准备所需的放线工具,所述放线工具包括放线枪、量角器、测距器、划线笔、铁钉;
第三步、确定模板的定位基准,利用所述放线工具引测建筑的边柱或墙轴线并以该轴线为起点,确定半椭圆形的圆心,通过圆心确定半椭圆形弧线段的起点和终点,最终确定半椭圆形顶板的平面投影,并予以标记和记录;
第四步、使用交叉关联法或闭合环验的方式检查放线精度,确认放线结果和标记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采用板材进行模板的预拼装,以保证椭圆形的弧度;
第二步、在现场搭设钢管支撑架,以形成所述模板的支模支撑体系;
第三步,在所述支模支撑体系上拼装所述内模板、所述外模板。
钢管支撑架是由48x3.5的光管和扣件组成,使用扣件将钢管连接成临时的稳定结构,内外侧钢管支撑件之间设置对拉螺栓以承受现浇混凝土侧压力,其中对拉螺栓以整齐匀称的原则布置,以保证饰面清水混凝土表面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结合所述明缝的形状加工所述明缝条;
第二步、对所述明缝条进行安装前脱模处理,用脱模剂浸湿的干净毛巾擦拭所述明缝条1~2遍;
第三步、将所述明缝条平整地安装在所述外模板内侧施工缝处,保持所述明缝条的线条顺直、平整光滑。
通过对明缝条进行安装前脱模处理,在于利用脱模剂的作用减少混凝土与明缝条之间的粘着力,降低拆模板过程中明缝崩边的风险,其中,脱模剂的涂刷量以明缝条表面附着微量脱模剂为准,不能出现流淌、流坠等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6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设计要求,现场加工所需的钢筋材料;
第二步、使用所述扎丝将所述钢筋绑扎在所述模板表面,并通过调整使所述钢筋绑扎稳定,模板位置正确;
第三步、使用螺栓将所述钢筋牢固固定在所述模板上。
钢筋和扎丝不得碰到模板内侧混凝土待浇筑的表面,扎丝每点均须反扣方向绑扎,点位均须满扎,绑扎时辅以专用钢筋塑料垫块;钢筋定位要避开对拉螺栓的位置,多曲墙体、墙体与墙面圆弧交汇处需进行单侧支模后再绑扎钢筋,钢筋绑扎时需采取临时固定措施,保证钢筋与模板的保护层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80中对成型后的所述清水混凝土进行养护的具体步骤为:在所述清水混凝土表面覆盖薄膜养护,边角接茬部位严密压实,然后用土工布进行覆盖养护,避免阳光直晒,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80中对成型后的所述清水混凝土进行表面处理的具体步骤为:对所述清水混凝土进行栓孔封堵、气泡修复、墙根修复、阳角漏浆部位和错台修复的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大跨度异形双曲面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该一种大跨度异形双曲面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通过在明缝条的安装部位进行辅助振捣以实现排气效果,有助于消除横向明缝条部位在浇筑时产生的气泡,保证明缝条部位混凝土浇筑的质量;通过在混凝土成型后使用专用的明缝条拆除装置进行明缝条的取出,能够起到保护明缝部位的作用,避免由于拆模操作不当导致明缝崩边现象,可以降低拆模难度,能够减少后期修补的工作量,有助于提高明缝的施工质量、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大跨度异形双曲面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一种大跨度异形双曲面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中辅助排气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大跨度异形双曲面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中明缝条拆除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大跨度异形双曲面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中明缝条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成缝部;11、连接部;12、固定条;20、手柄;201、连接杆;202、球形接头;21、振动腔;211、球形槽;22、固定板;30、滑轨;31、滑块;311、铰接块;32、摆杆;321、第一铰接端;322、第二铰接端;33、拔出杆;331、横杆;332、插条;34、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大跨度异形双曲面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施工准备,准备所需材料、器具以备用;
S20:对大跨度异形双曲面结构进行建模,导出二维图纸;
S30:结合二维图纸进行现场定位放线;
S40:在现场进行内模板、外模板的拼装以及调整;
S50:在外模板的内侧施工缝所在的位置安装明缝条;
S60:使用钢筋和扎丝对内模板、外模板进行绑扎固定;
S70:在内模板、外模板之间连续浇筑清水混凝土;
S80:依次拆除钢筋和扎丝、外模板、明缝条以及内模板,对成型后的清水混凝土进行养护和表面处理。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S2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建立大跨度异形双曲面结构的模型以及与之形状适配的清水混凝土的模板模型作为BIM模型,并预留弧形门洞部位;
第二步、对BIM模型进行不同标高的划分,并单独对弧形门洞部位进行平面投影的划分;
第三步、对大跨度异形双曲面结构的外立面不规则弧形进行局部曲率的微调深化,并对应调整模板模型;
第四步、从BIM模型中采集大跨度异形双曲面结构不同标高处的空间数据,形成二维图纸并导出。
需要说明的是,BIM模型为建筑信息模型,其核心是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BIM技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极大特点,可以较好地对大跨度异形双曲面饰面清水结构进行可视化展示、协调、模拟、优化,并出具各专业图纸及深化图纸,使工程表达更加详细。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S3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梳理二维图纸中的坐标系,明确主次坐标轴及各个标高控制点位;
第二步、根据定位放线的要求,准备所需的放线工具,放线工具包括放线枪、量角器、测距器、划线笔、铁钉;
第三步、确定模板的定位基准,利用放线工具引测建筑的边柱或墙轴线并以该轴线为起点,确定半椭圆形的圆心,通过圆心确定半椭圆形弧线段的起点和终点,最终确定半椭圆形顶板的平面投影,并予以标记和记录;
第四步、使用交叉关联法或闭合环验的方式检查放线精度,确认放线结果和标记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交叉关联法检查放线精度是在完成测量放线后,进行交叉校验测量,即在不同的位置和不同的方向上进行对同一点的多次测量,以验证放线的准确性;通过将交叉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比较各测量值之间的差异,评估放线的精度和误差;如果测量结果存在明显的误差,需要相应地调整放线,重新进行测量,直至符合要求。
使用闭合环验的方式检查放线精度是在测量放线后,将放线点用拉线连接起来,形成闭合环路,沿着闭合环路依次测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和角度,并记录数据,将测量得到的距离和角度数据计算并比较,评估放线的精度和误差,如果检查结果存在明显误差,需要调整放线并进行重新测量,直至符合要求。使用闭合环验方法进行放线精度的检查需要在严格控制和检查原始数据、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操作。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S4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采用板材进行模板的预拼装,以保证椭圆形的弧度;
第二步、在现场搭设钢管支撑架,以形成模板的支模支撑体系;
第三步,在支模支撑体系上拼装内模板、外模板。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S5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结合明缝的形状加工明缝条;
第二步、对明缝条进行安装前脱模处理,用脱模剂浸湿的干净毛巾擦拭明缝条1~2遍;
第三步、将明缝条平整地安装在外模板内侧施工缝处,保持明缝条的线条顺直、平整光滑。
如图4所示,其中,步骤S50中使用的明缝条包括固定相连的截面为梯形的棱柱状成缝部1 0和长方体形的连接部11,连接部11连接在成缝部10的长底边所在的长方形面上;在连接部11的尾部沿长度方向的两边分别固定连接一条固定条12,固定条12的长度与成缝部10的长方形面的长度相同;固定条12的宽度为成缝部10的长方形面宽度的1/4~1/5;连接部11的长度与固定条12的长度相同,宽度为成缝部10的长方形面宽度的1/10~1/13,高度为模板的厚度与固定条12的高度之和;固定条12与模板的连接部位设置有螺纹孔;连接部11的侧壁还设置有用于取下明缝条的连接孔。使用时将明缝条的连接部11嵌在相邻的两块外模板之间,成缝部10位于外模板内侧与清水混凝土接触的一侧,固定条12位于外模板外侧,通过螺纹孔内设置的螺钉与外模板固定连接,并通过连接孔与连接部11同时固定条12与连接部11固定连接,用于将明缝条结构与外模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S6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设计要求,现场加工所需的钢筋材料;
第二步、使用扎丝将钢筋绑扎在模板表面,并通过调整使钢筋绑扎稳定,模板位置正确;
第三步、使用螺栓将钢筋牢固固定在模板上。
其中,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S70的具体步骤为:浇筑清水混凝土时,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每层清水混凝土浇筑厚度为500mm,采用标尺杆控制分层厚度,竖向结构浇筑完毕之后,紧跟着浇筑水平结构,浇筑方向从四周向中心平行推进;浇筑的同时使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内部的振捣,并使用辅助排气装置在模板的外部水平明缝处进行辅助振捣,以消除水平明缝处的气泡。
如图2所示,其中,步骤S70中使用的辅助排气装置包括手柄20、振动腔21和固定板22,手柄20包括连接杆201和球形接头202,球形接头202上开设有用于将连接杆201从球形接头202的外表面延伸至球形接头202内部中心位置的插孔;连接杆201的连接端插入插孔内,且连接杆201的连接端固定在球形接头202内部中心位置;振动腔21的上表面设有球形槽211,振动腔21的下表面为弧形,以适应模板的曲率;固定板22上设有圆形通孔,且该圆形通孔的直径小于球形接头202的直径;球形接头202放置在球形槽211内,连接杆201穿过固定板22上的圆形通孔,且固定板22固定于振动腔21的顶面上。
使用时,使用者手持手柄20,将振动腔21贴在外模板上水平明缝条对应的位置处,振动腔21内置有振动电机,其产生的震动经过振动腔21的底面作用在外模板上,进而作用在明缝条部位,从模板外侧辅助进行清水混凝土的振捣,以达到排出明缝条部位气泡的作用。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S80中拆除明缝条的具体步骤为:使用明缝条拆除装置进行明缝条的拆除。
如图3所示,其中,步骤S80中使用的明缝条拆除装置包括滑轨30、两个滑块31、两个摆杆32以及一个拔出杆33,两个滑块31滑动设置于滑轨30,滑轨30具有滑槽,两个滑块31能够沿滑槽相对于滑轨30滑动,每一摆杆32均具有相对的第一铰接端321和第二铰接端322,两个摆杆32的第一铰接端321分别铰接于一个滑块31的铰接块311,两个摆杆32的第二铰接端322与拔出杆33的顶部经由转轴34实现三者铰接,两个摆杆32的第一铰接端321位于拔出杆33的一侧,两个摆杆32的第一铰接端321对着两个滑块31的滑动而相对移动,从而带动拔出杆33向上远离滑轨30的方向移动。
使用时,使用者首先使用木锤轻敲明缝条的连接部11部位,以预先减弱明缝条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再将滑轨30放置于模板表面,并使得拔出杆33底部的横杆331上设置的插条332插入明缝条中固定条12上的连接孔;横杆331与拔出杆33为垂直设置,插条332设置在横杆331的外侧,且插条332之间的间距与明缝条中连接部11的侧壁上设置的连接孔之间的间距相等;随后,使用者对两个摆杆32分别施加两个相向的力,在滑轨30中滑槽的导向作用下,使用者施加于两个摆杆32的力沿水平方向,即是平行于滑轨的长度方向,此时,两个摆杆32的第一铰接端321通过两个滑块31相对滑动,而由于两个摆杆32的第二铰接端322铰接于相对固定于明缝条的拔出杆33,因此,第一铰接端321的相对滑动会使得第二铰接端322沿垂直于滑块31滑动的方向移动,即沿拔出杆33长度方向向上移动,从而可以带动横杆331以及明缝条向上移动,使得明缝条可以缓缓拔出明缝部位,同时明缝条上各部位的拔出力保持稳定。由于两个摆杆32均铰接于滑块31和拔出杆33之间,使得两个摆杆32以及拔出杆33形成了肘节机构,从而可以将使用者对两个摆杆32的力放大后施加于拔出杆33,因此,使用者对摆杆32施加较小的力就可以将明缝条拔出,可避免了使用者徒手不易着力和可能造成的受伤情况;还能使得拔出杆33作用在明缝条各个部位的拔出力保持均衡,避免明缝条拔除后明缝部位崩边。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S80中对成型后的清水混凝土进行养护的具体步骤为:在清水混凝土表面覆盖薄膜养护,边角接茬部位严密压实,然后用土工布进行覆盖养护,避免阳光直晒,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S80中对成型后的清水混凝土进行表面处理的具体步骤为:对清水混凝土进行栓孔封堵、气泡修复、墙根修复、阳角漏浆部位和错台修复的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大跨度异形双曲面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施工准备,准备所需材料、器具以备用;
S20:对大跨度异形双曲面结构进行建模,导出二维图纸;
S30:结合所述二维图纸进行现场定位放线;
S40:在现场进行内模板、外模板的拼装以及调整;
S50:在所述外模板的内侧施工缝所在的位置安装明缝条;
S60:使用钢筋和扎丝对所述内模板、所述外模板进行绑扎固定;
S70:在所述内模板、所述外模板之间连续浇筑清水混凝土;
S80:依次拆除所述钢筋和扎丝、所述外模板、所述明缝条以及所述内模板,对成型后的所述清水混凝土进行养护和表面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异形双曲面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0的具体步骤为:浇筑所述清水混凝土时,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每层所述清水混凝土浇筑厚度为500mm,采用标尺杆控制分层厚度,竖向结构浇筑完毕之后,紧跟着浇筑水平结构,浇筑方向从四周向中心平行推进;浇筑的同时使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内部的振捣,并使用辅助排气装置在所述模板的外部水平明缝处进行辅助振捣,以消除所述水平明缝处的气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异形双曲面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80中拆除所述明缝条的具体步骤为:使用明缝条拆除装置进行所述明缝条的拆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异形双曲面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建立所述大跨度异形双曲面结构的模型以及与之形状适配的所述清水混凝土的模板模型作为BIM模型,并预留弧形门洞部位;
第二步、对所述BIM模型进行不同标高的划分,并单独对所述弧形门洞部位进行平面投影的划分;
第三步、对所述大跨度异形双曲面结构的外立面不规则弧形进行局部曲率的微调深化,并对应调整所述模板模型;
第四步、从所述BIM模型中采集所述大跨度异形双曲面结构不同标高处的空间数据,形成二维图纸并导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异形双曲面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梳理所述二维图纸中的坐标系,明确主次坐标轴及各个标高控制点位;
第二步、根据定位放线的要求,准备所需的放线工具,所述放线工具包括放线枪、量角器、测距器、划线笔、铁钉;
第三步、确定模板的定位基准,利用所述放线工具引测建筑的边柱或墙轴线并以该轴线为起点,确定半椭圆形的圆心,通过圆心确定半椭圆形弧线段的起点和终点,最终确定半椭圆形顶板的平面投影,并予以标记和记录;
第四步、使用交叉关联法或闭合环验的方式检查放线精度,确认放线结果和标记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异形双曲面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采用板材进行模板的预拼装,以保证椭圆形的弧度;
第二步、在现场搭设钢管支撑架,以形成所述模板的支模支撑体系;
第三步,在所述支模支撑体系上拼装所述内模板、所述外模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异形双曲面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结合所述明缝的形状加工所述明缝条;
第二步、对所述明缝条进行安装前脱模处理,用脱模剂浸湿的干净毛巾擦拭所述明缝条1~2遍;
第三步、将所述明缝条平整地安装在所述外模板内侧施工缝处,保持所述明缝条的线条顺直、平整光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异形双曲面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设计要求,现场加工所需的钢筋材料;
第二步、使用所述扎丝将所述钢筋绑扎在所述模板表面,并通过调整使所述钢筋绑扎稳定,模板位置正确;
第三步、使用螺栓将所述钢筋牢固固定在所述模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异形双曲面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80中对成型后的所述清水混凝土进行养护的具体步骤为:在所述清水混凝土表面覆盖薄膜养护,边角接茬部位严密压实,然后用土工布进行覆盖养护,避免阳光直晒,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异形双曲面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80中对成型后的所述清水混凝土进行表面处理的具体步骤为:对所述清水混凝土进行栓孔封堵、气泡修复、墙根修复、阳角漏浆部位和错台修复的处理。
CN202310651030.8A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大跨度异形双曲面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64980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51030.8A CN116498084A (zh)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大跨度异形双曲面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51030.8A CN116498084A (zh)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大跨度异形双曲面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98084A true CN116498084A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16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51030.8A Pending CN116498084A (zh)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大跨度异形双曲面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9808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01135A (zh) * 2024-01-23 2024-02-27 四川省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智能砌墙机器人姿态调整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01135A (zh) * 2024-01-23 2024-02-27 四川省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智能砌墙机器人姿态调整方法及系统
CN117601135B (zh) * 2024-01-23 2024-03-29 四川省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智能砌墙机器人姿态调整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82220A (zh) 一种l形双翼式双曲铝板幕墙的施工方法
CN107542064B (zh) 一种基于bim平台的异形流道模板制造安装管理的方法
CN112431420A (zh) 大跨度双面弧形铝板幕墙施工方法
CN116498084A (zh) 一种大跨度异形双曲面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
CN102720362B (zh) 一种高精度钢筋混凝土反力墙施工工艺
CN107310025A (zh) 一种预制梁梁靴的预制装置及预制方法
CN105544887A (zh) 一种仿唐建筑的翼角飞檐及其施工方法
CN113718648A (zh) 异形曲线结构钢混组合塔节段及制造工艺
CN103758348A (zh) 型钢框架结构混凝土楼板悬模浇筑施工方法
CN108253193B (zh) 墙体管道预埋施工方法
CN109112903A (zh) 一种场段库内立柱式检查坑整体道床无轨施工技术
CN113202181A (zh) 弧曲封边模板简易精确制作方法
CN117489098A (zh) 一种高层住宅铝合金模板的施工方法
CN113021603A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钻石型盖梁施工方法
CN110565856A (zh) 一种双曲面金属板幕墙快速安装方法
CN114266087A (zh) 基于bim技术的薄壳结构模架体系施工方法及管理系统
CN115075546A (zh) 一种清水混凝土双曲面钢模板的制作方法
CN107605156B (zh) 一种倒角模板的加固方法
CN112836271A (zh) 一种基于Revit模型的高层住宅挂板自动设计方法和装置
CN217438712U (zh) 异形曲线结构钢混组合塔节段
CN219690942U (zh) 一种报告厅拦河双曲面铝板拼装结构及报告厅拦河
CN221052850U (zh) 一种装配式索膜结构
CN104652634B (zh) 玻璃纤维石膏板的安装方法
CN214995943U (zh) 一种墙柱模板定位装置
CN215368346U (zh) 一种钢结构箱形截面的旋转楼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