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95383A - 仓储系统、货箱中转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仓储系统、货箱中转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95383A
CN116495383A CN202210072291.XA CN202210072291A CN116495383A CN 116495383 A CN116495383 A CN 116495383A CN 202210072291 A CN202210072291 A CN 202210072291A CN 116495383 A CN116495383 A CN 1164953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line
conveying line
operation table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7229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叶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 Robo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 Robo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 Robo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 Robo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7229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953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953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953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0492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cars adapted to travel in storage ais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3/00Transferring or trans-shipping at storage areas, railway yards or harbours or in opening mining cuts; Marshalling yard installations
    • B65G63/02Transferring or trans-shipping at storage areas, railway yards or harbours or in opening mining cuts; Marshalling yard installations with essentially horizontal transit otherwise than by bridge
    • B65G63/022Transferring or trans-shipping at storage areas, railway yards or harbours or in opening mining cuts; Marshalling yard installations with essentially horizontal transit otherwise than by bridge for 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仓储系统、货箱中转方法及设备,涉及货物搬运设备技术领域。该仓储系统中包括相邻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包括第一操作台和环形的用于将货箱输送至第一操作台的第一输送线,第一输送线设置有进货口。第二区域包括第二操作台和环形的用于将货箱输送至第二操作台的第二输送线,第二输送线设置有出货口,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的输送方向相反。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连接,以将货箱从第一输送线输送到第二输送线、以及将货箱从第二输送线输送到第一输送线。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环形的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将操作台暂时无法处理的货箱循环起来,这样,可以避免货箱堆积在操作台处,提高了货箱的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仓储系统、货箱中转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货物搬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仓储系统、货箱中转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仓储是物流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机器人可代替人工搬运货箱,在智能仓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机器人可以将货箱从仓库中搬运到传输装置上,传输装置可以对货箱进行传输。当货箱被传输到操作台处时,可以在该操作台上对该货箱进行处理,该处理可以包括:拣选出出库单中指定的货箱、对货箱进行再加工、对货箱进行封装。
在对货箱进行处理时,如何提高操作台对货箱的处理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仓储系统、货箱中转方法及设备,以提高操作台对货箱的处理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货箱输送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区域包括第一操作台和环形的第一输送线,所述第一输送线用于将货箱输送至所述第一操作台,所述第一输送线设置有进货口,所述货箱从所述进货口进入所述第一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包括第二操作台和环形的第二输送线,所述第二输送线用于将货箱输送至所述第二操作台,所述第二输送线设置有出货口,所述货箱从所述出货口离开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输送线和所述第二输送线的输送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输送线和所述第二输送线连接,所述货箱可从所述第一输送线输送到所述第二输送线以及所述货箱可从所述第二输送线输送到所述第一输送线。
可选地,所述第一输送线上的第一目标输送位和所述第二输送线的第二目标输送位,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输送线和所述第二输送线;
所述仓储系统还包括第三输送线和第四输送线,所述第三输送线用于连接所述进货口和所述第一目标输送位,所述第三输送线的输送方向由所述进货口流向所述第一目标输送位,所述第四输送线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和所述出货口,所述第四输送线的输送方向由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流向所述出货口。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输送线和所述第二输送线之间通过共用输送位连接时,所述第一目标输送位和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为所述共用输送位;
当所述第一输送线和所述第二输送线之间通过跨区输送线连接时,所述跨区域输送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目标输送位和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目标输送位上设置有第一移载装置,所述第一移载装置的移载方向与所述第一目标输送位的接收方向在同一平面垂直,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上设置有第二移栽装置,所述第二移载装置的移载方向与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的接收方向在同一平面垂直。
可选地,所述第一输送线、所述第二输送线为矩形输送线,所述矩形输送线的拐角位置的输送位和/或所述进货口对应的输送位和/或所述出货口对应的输送位设置有改变输送方向的第三移载装置,所述第三移载装置的移载方向与所述输送位的接收方向在同一平面垂直。
可选地,所述进货口对接有旋转位,所述旋转位用于调整货箱的朝向,使货箱的长边朝向所述第一操作台和/或所述第二操作台。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货箱中转方法,应用于前述第一方面的仓储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货箱对应的至少一个操作台;
若所述至少一个操作台包括所述第一操作台,则确定所述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
若所述待处理货箱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且所述至少一个操作台还包括所述第二操作台,则控制所述货箱由所述第一输送线进入所述第二输送线,在所述第二操作台对所述货箱处理完毕后,控制所述货箱由所述第二输送线进入所述第一输送线。
可选地,所述第一输送线上的第一目标输送位和所述第二输送线的第二目标输送位,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输送线和所述第二输送线;所述仓储系统还包括第三输送线和第四输送线,所述第三输送线用于连接所述进货口和所述第一目标输送位,所述第三输送线的输送方向由所述进货口流向所述第一目标输送位,所述第四输送线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和所述出货口,所述第四输送线的输送方向由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流向所述出货口,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操作台对所述货箱处理完毕后,控制所述货箱经由所述第一输送线、所述第一目标输送位、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和所述第四输送线进入所述出货口。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待处理货箱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且所述至少一个操作台不包括所述第二操作台,则控制所述货箱从所述进货口,经所述第三输送线,进入所述第四输送线与所述第二输送线形成的第一环形输送线上,直至所述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货箱由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进入所述第一输送线,所述第一环形输送线不经过所述第二操作台。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操作台对所述货箱处理完毕时,如果所述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控制所述货箱输送到所述第四输送线与所述第二输送线形成的第一环形输送线上,直至所述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货箱由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进入所述第一输送线,所述第一环形输送线不经过所述第二输送线。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至少一个操作台包括所述第一操作台,且所述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控制所述货箱进入所述第一输送线,直至所述第一操作台对所述货箱处理完毕,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至少一个操作台包括所述第一操作台,且所述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小于第二阈值,则控制所述货箱进入所述第三输送线与所述第一输送线组成的第二环形输送线上,直至所述第一操作台对所述货箱处理完毕,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二环形输送线经过所述第一操作台。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至少一个操作台仅包括所述第二操作台,则控制所述货箱从所述进货口,经所述第三输送线、所述第一目标输送位和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进入所述第二输送线;
在所述第二操作台对所述货箱操作完毕之后,控制所述货箱由所述第二输送线进入所述出货口,以离开所述第二区域。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货箱进入所述进货口之前,确定所述货箱的朝向;
如果所述货箱的短边朝向所述第一操作台和/或所述第二操作台,则控制与所述进货口对接的旋转位旋转90度,以使所述货箱的长边朝向所述第一操作台和/或所述第二操作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货箱中转装置,包括:
操作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货箱对应的至少一个操作台;
待处理货箱数量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至少一个操作台包括所述第一操作台,则确定所述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
第一输送模块,用于若所述待处理货箱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且所述至少一个操作台还包括所述第二操作台,则控制所述货箱由所述第一输送线进入所述第二输送线,在所述第二操作台对所述货箱处理完毕后,控制所述货箱由所述第二输送线进入所述第一输送线。
可选地,第一输送线上的第一目标输送位和所述第二输送线的第二目标输送位,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输送线和所述第二输送线;所述仓储系统还包括第三输送线和第四输送线,所述第三输送线用于连接所述进货口和所述第一目标输送位,所述第三输送线的输送方向由所述进货口流向所述第一目标输送位,所述第四输送线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和所述出货口,所述第四输送线的输送方向由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流向所述出货口,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输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操作台对所述货箱处理完毕后,控制所述货箱经由所述第一输送线、所述第一目标输送位、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和所述第四输送线进入所述出货口。
可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输送模块,用于若所述待处理货箱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且所述至少一个操作台不包括所述第二操作台,则控制所述货箱从所述进货口,经所述第三输送线,进入所述第四输送线与所述第二输送线形成的第一环形输送线上,直至所述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货箱由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进入所述第一输送线,所述第一环形输送线不经过所述第二操作台。
可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输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操作台对所述货箱处理完毕时,如果所述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控制所述货箱输送到所述第四输送线与所述第二输送线形成的第一环形输送线上,直至所述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货箱由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进入所述第一输送线,所述第一环形输送线不经过所述第二输送线。
可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输送模块,用于若所述至少一个操作台包括所述第一操作台,且所述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控制所述货箱进入所述第一输送线,直至所述第一操作台对所述货箱处理完毕,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可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六输送模块,用于若所述至少一个操作台包括所述第一操作台,且所述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小于第二阈值,则控制所述货箱进入所述第三输送线与所述第一输送线组成的第二环形输送线上,直至所述第一操作台对所述货箱处理完毕,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二环形输送线经过所述第一操作台。
可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七输送模块,用于若所述至少一个操作台仅包括所述第二操作台,则控制所述货箱从所述进货口,经所述第三输送线、所述第一目标输送位和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进入所述第二输送线;
第八输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操作台对所述货箱操作完毕之后,控制所述货箱由所述第二输送线进入所述出货口,以离开所述第二区域。
可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
朝向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货箱进入所述进货口之前,确定所述货箱的朝向。
朝向调整模块,用于如果所述货箱的短边朝向所述第一操作台和/或所述第二操作台,则控制与所述进货口对接的旋转位旋转90度,以使所述货箱的长边朝向所述第一操作台和/或所述第二操作台。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实现如前述第二方面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使计算设备实现如前述第二方面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如前述第二方面的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的仓储系统、货箱中转方法及设备,可以应用于仓储系统,该仓储系统中包括针对第一操作台的环形的第一输送线和针对第二操作台的环形的第二输送线。从而可以在操作台无法处理时,将货箱循环起来,避免货箱堆积在操作台处,有助于提高操作台对货箱的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仓库俯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货架的侧视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仓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仓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送位的分布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6的输送位构成的输送线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货箱和操作人员的两种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货箱中转方法的具体步骤流程图;
图10至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7中的所有输送线构成的六种输送路径;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货箱中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用于智能仓储技术领域中。在智能仓储技术领域中,货箱可以存储于仓库中的货架上,该货箱可以是单独的货物或装有货物的货箱。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仓库俯视图。参照图1所示,仓库101中设置了六个货架102,其中,每两个货架102并列设置在一列,仓库101中共设置了这样三列货架102。货架102上可以放置有货箱103。
当然,货架102上可以设置多层储货层,每层储货层可以设置有多个库位,每个库位可以放置货箱103。如此,多层储货层、多个库位提高了货架102对货箱103的存储容量。图1中,可以看出,每个货箱103占用一个库位。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货架的侧视图。参照图2所示,货架102包括3层储货层105,每层储货层105包括五个库位,每个库位上可以放置一个货箱103。
为了提高货箱搬运效率,通常可以通过机器人进行货箱的搬运。机器人可以从货架中的储货层上将货箱取到机器人的储货层上,并搬运到传输装置上,以使传输装置将货箱传输到操作台处进行操作。当然,机器人还可以从传输装置的出货口处取出货箱,以将货箱搬运到仓库的货架上。
上述图1中的货架102之间均需要一空余区域,可以称为巷道,以方便机器人通过该巷道接近货架。可以看出,图1中存在4个巷道104。当机器人需要向货架102中放入货箱时,机器人可以移动至对应的巷道104中,以将机器人的储货层上的货箱放入货架102中。当机器人需要从货架102中取货箱时,机器人也可以移动至对应的巷道104中,以从货架102的储货层中取货箱并放入机器人的储货层上。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机器人包括支撑组件210、移动底盘220、取放货装置230和存储货架240,其中,存储货架240、取放货装置230以及支撑组件210均安装于移动底盘220。该存储货架240上可以设置若干储货层,以放置一个或多个待运输货箱。支撑组件210上设置有升降组件用于驱动取放货装置230进行升降移动,使取放货装置230对准存储货架240上的任意一个存储单元,或者对准仓库的货架和/或货箱。取放货装置230能以竖直方向为轴进行旋转而调整朝向,以对准至存储单元,或者对准货架和/或货箱。取放货装置230用于执行货箱的装载或卸除,以在货架与存储单元之间进行货箱搬运。
现有技术中,传输装置是单向方向,即将货箱从传输装置的进货口传输到出货口,并中途经过依次第一操作台和第二操作台。在经过第一操作台时,工作人员可以在第一操作台上对货箱进行处理,在经过第二操作台时,工作人员可以在第二操作台上对货箱进行处理。
然而,在工作人员的处理速度较慢时,等待工作人员处理的货箱会堆积在操作台处,影响其余货箱的正常输送。例如,如果第一操作台的工作人员效率较低时,等待第一操作台的工作人员拣选的货箱会堆积在第一操作台处,这样会导致第二操作台的货箱被堆积的货箱阻挡,而无法到达第二操作台。从而导致对货箱的处理效率降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环形输送线将操作台暂时无法处理的货箱循环起来,这样,可以避免货箱堆积在操作台处,提高了货箱的处理效率。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4和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两种仓储系统的结构俯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参照图4和图5所示,上述仓储系统200包括相邻的第一区域201和第二区域202。
第一区域包括第一操作台2011和环形的第一输送线2012,第一输送线用于将货箱输送至第一操作台,第一输送线设置有进货口2013,货箱从进货口进入第一区域。
第二区域包括第二操作台2021和环形的第二输送线2022,第二输送线用于将货箱输送至第二操作台,第二输送线设置有出货口2023,货箱从出货口离开第二区域,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的输送方向相反。
其中,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的输送方向是循环方向。当第一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时,第二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当第一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时,第二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可以相互连接,从而货箱可从第一输送线输送到第二输送线以及货箱可从第二输送线输送到第一输送线。
上述第一输送线和和上述第二输送线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包括两种。
第一种,第一输送线上的第一目标输送位和第二输送线上的第二目标输送位重合设置,也就是说,第一目标输送位和第二目标输送位是同一输送位。该同一输送位是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之间的共用输送位,从而该共用输送位实现了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之间的连接。
参照图4所示,第一输送线上的20121部分的第一目标输送位和第二输送线上的20221部分的第二目标输送位重合设置。当然,第一目标输送位可以是第一输送线上的任意输送位,第二目标输送位可以是第二输送线上的任意输送位。
从图4中可以看出,当第一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且第二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时,共用输送位的输送方向为向下。当第一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且第二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时,共用输送位的输送方向为向上。
可以看出,由于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之间通过共用输送位连接,那么可以减小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的尺寸,节约输送线所占用的空间。
第二种,第一输送线上的第一目标输送位和第二输送线上的第二目标输送位之间通过跨区输送线连接,从而实现了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之间的连接。
参照图5所示,跨区输送线203可以包括:第一跨区输送单元2031和第二跨区输送单元2032,第一跨区输送单元2031分别与第一目标输送位20121、第二目标输送位20221连接,第二跨区输送单元2032分别与第一目标输送位20121、第二目标输送位20221连接。第一跨区输送单元用于将货箱从第一输送线输送到第二输送线,第二跨区输送单元用于将货箱从第二输送线输送到第一输送线。其中,第一跨区输送单元和第二跨区输送单元可以理解为两条方向相反的输送线。
可以看出,当跨区输送线包括第一跨区输送单元和第二跨区输送单元时,货箱从第一输送线输送到第二输送线的第一过程,与货箱从第二输送线输送到第一输送线的第二过程可以是并行执行的。这样,可以避免第一过程等待第二过程执行完之后再执行,或避免第二过程等待第一过程执行完之后再执行,可以缩短货箱的输送时长。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跨区输送线也可以是一条输送线,但是其输送方向可以调整,从而实现同一条输送线在不同时间的输送方向不同。例如,在t1时刻通过该跨区输送线执行将货箱从第一输送线输送到第二输送线的第一过程,在t2时刻通过该跨区输送线执行将货箱从第二输送线输送到第一输送线的第二过程,第一过程和第二过程是串行进行的。这样,由于跨区输送线是一条输送线,从而可以节约输送线占用的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目标输送位为多个时,跨区输送线的一端可以与任一第一目标输送位连接。当第二目标输送位为多个时,跨区输送线的另一端可以与任一第二目标输送位连接。
参照图4和图5所示,上述仓储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三输送线2041和第四输送线2042,第三输送线用于连接进货口2013和第一目标输送位20121,第三输送线的输送方向由进货口流向第一目标输送位,第四输送线2042用于连接第二目标输送位20221和出货口,第四输送线的输送方向由第二目标输送位流向出货口2023。
对于图4,当货箱不需要经过第二操作台进行处理时,可以将货箱输送到第一操作台进行处理,再由第二输送线和第四输送线将货箱直接输送到出货口离开第二区域。
对于图4,当货箱不需要经过第一操作台进行处理时,可以通过第三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将货箱输送到第二操作台进行处理之后,再由第二输送线将货箱输送到出货口离开第二区域。
对于图5,当货箱不需要经过第二操作台进行处理时,可以先将货箱输送到第一操作台进行处理,再由第二输送线、跨区输送线和第四输送线将货箱直接输送到出货口离开第二区域。
对于图5,当货箱不需要经过第一操作台进行处理时,可以通过第三输送线、跨区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将货箱输送到第二操作台进行处理之后,再由第二输送线将货箱输送到出货口离开第二区域。
可以看出,图4和图5将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示例为矩形,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可以是任意形状。
在实际应用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输送线可以用连续分布的输送位构成。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针对图4所示的仓储系统的输送位分布示意图。参照图6所示,所有输送位B1、C1、D1、E1、B2、C2、D2、A1、K1、L1、F1、A2、K2、L2、J1、I1、H1、G1、J2、I2、H2构成一矩形区域。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输送位的数量和编号可以灵活设置,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越大,输送位的数量可以越大。输送位构成的区域的形状也可以是任意形状,不限定于图6中的矩形。
图6中的输送位B1、C1、D1、A1、K1、L1、J1、I1和H1仅位于第一区域中,B2、C2、D2、A2、K2、L2、J2、I2和H2仅位于第二区域中,E1、F1和G1同时位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E1、F1和G1既是第一目标输送位也是第二目标输送位,E1、F1和G1是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之间的共用输送位。输送位A1对应设置进货口,输送位L2对应设置出货口。第一操作台位于输送位I1处,第二操作台位于输送位I2处。
参照图6所示,各个输送位之间可以按照上述图6中所示的方向输送货箱。例如,A1和B1之间可以沿A1至B1的方向输送货箱,E1和F1之间可以沿E1至F1的方向输送货箱。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图6中的相邻两个输送位之间的输送方向可以灵活设置。最常见的一种为将图6中的所有相邻输送位之间的输送方向均修改为相反方向。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按照上述方向构成多条输送线。本申请实施例以图6中示例的方向为例进行说明。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6的输送位构成的输送线示意图。参照图7所示,第一输送线可以是输送位A1、B1、C1、D1、E1、F1、G1、H1、I1、J1顺序构成的。第二输送线可以是输送位F1、E1、B2、C2、D2、L2、H2、I2、J2和G1顺序构成的。
可以看出,参照图7所示,第一输送线的输送位D1上的货箱可以由共用输送位E1-F1-G1构成的输送线输送到第二输送线的输送位J2。此外,第二输送线的输送位B2上的货箱也可以由共用输送位E1、F1和G1构成的输送线输送到第一输送线的输送位H1上。
当然,第三输送线和第四输送线也可以由图6中的输送位构成。参照图7所示,输送位A1、K1、L1和F1构成第三输送线,输送位F1、A2、K2和I2构成第四输送线。第三输送线与第一输送线在输送位F1处相连通,第四输送线与第二输送线在输送位F1处相连通。
可选地,第一目标输送位上设置有第一移载装置,第一移载装置的移载方向与第一目标输送位的接收方向在同一平面垂直,第二目标输送位上设置有第二移栽装置,第二移载装置的移载方向与第二目标输送位的接收方向在同一平面垂直。
参照图7所示,对于既为第一目标输送位又为第二目标输送位的输送位E1,其可以从输送位D1接收货箱,从而接收方向为向右。而为了使E1将从D1接收的货箱向下输送给输送位F1,移载方向可以为向下,向右的接收方向和向下的移载方向在同一平面垂直。
当然,上述E1,还可以从输送位B2接收货箱,从而接收方向为向左。而为了使E1将从B2接收的货箱向下输送给输送位F1,移载方向可以为向下,向下的移载方向和向左的接收方向在同一平面垂直。
参照图7所示,对于既为第一目标输送位又为第二目标输送位的输送位F1,其可以从输送位L1接收货箱,从而接收方向为向右。而为了使F1将从L1接收的货箱向下输送给输送位G1,移载方向可以为向下,向右的接收方向和向下的移载方向在同一平面垂直。
当然,F1还可以从输送E1接收货箱,从而接收方向为向下。而为了使F1将从E1接收的货箱向右输送给输送位A2,移载方向可以为向右,向下的接收方向和向右的移载方向在同一平面垂直。
对于既为第一目标输送位又为第二目标输送位的输送位G1,其可以从输送位F1接收货箱,从而接收方向为向下。而为了使G1将从F1接收的货箱向左输送给输送位H1,移载方向可以为向左,向左的移载方向和向下的接收方向在同一平面垂直。
对于既为第一目标输送位又为第二目标输送位的输送位G1,其可以从输送位F1接收货箱,从而接收方向为向下。而为了使G1将从F1接收的货箱向右输送给输送位J2,移载方向可以为向右,向右的移载方向和向下的接收方向在同一平面垂直。
从图7中可以看出,第一输送线、第二输送线为矩形输送线。为了保证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可以沿环形方向循环输送货箱,需要在矩形输送线的拐角位置的输送位处设置改变输送方向的第三移载装置,第三移载装置的移载方向与输送位的接收方向垂直。
参照图7所示,第一输送线的拐角位置包括以下四个输送位:B1、E1、G1和J1。
对于B1,其可以从输送位A1接收货箱,从而接收方向为向上。而为了使B1将从A1接收的货箱向右输送给输送位C1,移载方向可以为向右,向上的接收方向和向右的移载方向在同一平面垂直。
对于E1,其可以从输送位D1接收货箱,从而接收方向为向右。而为了使E1将从D1接收的货箱向下输送给输送位F1,移载方向可以为向下,向右的接收方向和向下的移载方向在同一平面垂直。
对于G1,其可以从输送位F1接收货箱,从而接收方向为向下。而为了使G1将从F1接收的货箱向左输送给输送位H1,移载方向可以为向左,向下的接收方向和向左的移载方向在同一平面垂直。
对于J1,其可以从输送位I1接收货箱,从而接收方向为向左。而为了使J1将从I1接收的货箱向上输送给输送位A1,移载方向可以为向上,向上的移载方向和向左的接收方向在同一平面垂直。
参照图7所示,第二输送线的拐角位置包括E1、G1、D2和H2。
对于E1,其可以从输送位B2接收货箱,从而接收方向为向左。而为了使E1将从B2接收的货箱向下输送给输送位F1,移载方向可以为向下,向下的移载方向和向左的接收方向在同一平面垂直。
对于G1,其可以从输送位F1接收货箱,从而接收方向为向下。而为了使G1将从F1接收的货箱向右输送给输送位J2,移载方向可以为向右,向右的移载方向和向下的接收方向在同一平面垂直。
对于D2,其可以从输送位L2接收货箱,从而接收方向为向上。而为了使D2将从L2接收的货箱向左输送给输送位C2,移载方向可以为向左,向左的移载方向和向上的接收方向在同一平面垂直。
对于H2,其可以从输送位I2接收货箱,从而接收方向为向右。而为了使H2将从I2接收的货箱向上输送给输送位L2,移载方向可以为向上,向上的移载方向和向右的接收方向在同一平面垂直。
此外,为了使货箱从进货口进来之后按照图7中第一输送线的方向传输货箱,也需要在进货口对应的输送位A1上设置改变输送方向的第三移载装置。由于输送位A1的接收方向为向右,从而移载方向可以为向下,向右的接收方向和向下的移载方向在同一平面垂直。
同理,为了使货箱按照图7中第二输送线的方向到达出货口时可以顺利离开第二区域,也需要在出货口对应的输送位L2上设置改变输送方向的第三移载装置。由于输送位L2的接收方向为向上,从而移载方向可以为向右,向上的接收方向和向右的移载方向在同一平面垂直。
综上所述,上述各移栽装置用于调整输送位的输送方向,以使输送位在按照一个方向接收到货箱之后按照另一方向将货箱输送出去。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货箱通常是长方体,也就是货箱具有长边和短边,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对货箱进行处理,可以使长边朝向第一操作台和/或第二操作台。因此,参照图6所示,进货口2013可以对接有旋转位206,该旋转位用于调整货箱207的朝向,使货箱的长边朝向第一操作台和/或第二操作台。
可以看出,图6中的货箱被调整后的长边是水平方向,从而在货箱到达第一操作台和/或第二操作台时,货箱和工作人员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为图8中的左侧图,也就是货箱的长边朝向第一操作台和/或第二操作台。
当然,如果货箱的长边是竖直方向时,在货箱到达第一操作台/或第二操作台时,货箱和工作人员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为图8中的右侧图,也就是货箱的短边朝向第一操作台和/或第二操作台。
参照图8中的左侧图所示,货箱的一个长边2071贴近工作人员,如果工作人员需要取另一个长边2072处的物料时,工作人员和物料之间的距离接近于货箱的短边长度。
参照图8中的右侧图所示,货箱的一个短边2073贴近工作人员,如果工作人员需要取另一个短边2074处的物料时,工作人员和物料之间的距离接近于货箱的长边长度。
对比上述图8中的左侧图和右侧图可知,与工作人员和物料之间的距离接近于货箱的长边长度相比,工作人员和物料之间的距离接近于货箱的短边长度时,更加方便工作人员对货箱的操作。
对应于上文实施例的仓储系统,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货箱中转方法的具体步骤流程图,可以应用于上述仓储系统。参照图9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301:确定货箱对应的至少一个操作台。
其中,操作台是需要对货箱进行处理的操作台。该至少一个操作台可以包括第一操作台和/或第二操作台。
具体地,可以在货箱被放到仓储系统的进货口或之前时,确定货箱的至少一个操作台。货箱可以是出库单指定的,管理系统在接收到出库单时,可以为该出库单分配操作台,该操作台用于对该出库单指定的货箱进行处理。
S302:若至少一个操作台包括第一操作台,则确定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
其中,待处理货箱是在仓储系统中的输送线上待第一操作台进行处理的货箱。
S303:若待处理货箱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且至少一个操作台还包括第二操作台,则控制货箱由第一输送线进入第二输送线,在第二操作台对货箱处理完毕后,控制货箱由第二输送线进入第一输送线。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种输送场景中,当货箱不仅需要第一操作台进行处理,还需要第二操作台处理时,可以判断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如果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那么代表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较多。此时,为了缩短货箱等待第一操作台处理所需要的时长,可以先让第二操作台对货箱进行处理。也就是通过第一输送线、第二输送线将货箱从进货口输送到第二操作台,以使第二操作台先处理。在第二操作台对该货箱处理完毕之后,如果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控制货箱由第二输送线进入第一输送线,以使第一输送线对其进行处理。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7中的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构成的一种输送路径,图10中的输送路径是第一种输送场景的输送路径。参照图10所示,上述第一输送场景可以包括以下S30301至S30304。
S30301:货箱从进货口对应的输送位A1处,经第一输送线的部分输送位A1、B1、C1、D1和E1进入第二输送线,再由第二输送线的部分输送位E1、F1、G1、J2和I2到达第二操作台,以使第二操作台对该货箱进行处理。
S30302:在第二操作台对该货箱进行处理之后,货箱经由第二输送线的部分输送位H2、L2、D2、C2、B2、E1、F1、G1、H1和I1到达第一操作台,以使第一操作台对其进行处理。
在上述第一种输送场景中,当第二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较多时,还可以将货箱在第二输送线上循环一次或多次之后由第二操作台处理。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种输送场景中,当货箱不仅需要第一操作台进行处理,还需要第二操作台处理时,可以判断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如果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那么代表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较多。此时,为了缩短货箱等待第一操作台处理所需要的时长,可以先让第二操作台对货箱进行处理。也就是通过第一输送线、第二输送线将货箱从进货口输送到第二操作台,以使第二操作台先处理。在第二操作台对该货箱处理完毕之后,如果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仍然大于第一阈值时,可以先将货箱在第二区域中循环,且循环过程不经过第二操作台。在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小于第一阈值时,表示第一操作台待处理的货箱较少,货箱不会再堆积在第一操作台处,从而可以重新将货箱输送到第一输送线上。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7中的所有输送线构成的一种输送路径,图11中的输送路径是第二种输送场景的输送路径。参照图11所示,上述第二输送场景可以包括以下S30303至S30305。
S30303:货箱从进货口对应的输送位A1处,经第一输送线的部分输送位A1、B1、C1、D1进入第二输送线,再由第二输送线的部分输送位E1、F1、G1、J2和I2到达第二操作台,以使第二操作台对该货箱进行处理。
S30304:在第二操作台对该货箱进行处理之后,货箱经由第二输送线的部分输送位H2、L2,进入第四输送线的输送位F1、A2、K2、L2和第二输送线的部分输送位D2、C2、B2和E1构成的第一环形输送线,并在该第一环形输送线上循环。
S30305:货箱在第一环形输送线上循环一次或多次之后,由E1进入第一输送线,并由第一输送线的部分输送位E1、F1、G1、H1和I1到达第一操作台,以使第一操作台对其进行处理。
在上述第二种输送场景中,如果第二操作台有较多的待处理货箱时,货箱还可以在第二输送线上循环一次或多次。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种输送场景中,当货箱仅需要第一操作台进行处理,不需要第二操作台处理时,也可以判断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若待处理货箱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代表第一操作台待处理的货箱较多,此时,为了避免货箱堆积在第一操作台周围,考虑到该货箱不需要第二操作台进行处理,从而可以先将货箱输送到第二区域中循环,且循环过程不经过第二操作台。在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小于第一阈值时,表示第一操作台待处理的货箱较少,货箱不会再堆积在第一操作台处,从而可以重新将货箱重新输送到第一输送线上。具体地,可以控制货箱从进货口,经第三输送线,进入第四输送线与第二输送线形成的第一环形输送线上,直至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小于第一阈值时,控制货箱由第二目标输送位进入第一输送线,第一环形输送线不经过第二操作台。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上述货箱不需要经过第二操作台进行处理,从而上述循环过程不经过第二操作台,这样可以避免影响第二操作台对其他货箱的处理。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7中的所有输送线构成的一种输送路径,图12中的输送路径是第三种输送场景的输送路径。参照图12所示,上述第三输送场景可以包括以下S30306至S30308。
S30306,货箱从进货口对应的输送位A1处,经输送位A1、K1、L1、F1构成的第三输送线到达输送位F1。
S30307,货箱可以在第四输送线的输送位F1、A2、K2、L2和第二输送线的部分输送位D2、C2、B2和E1构成的第一环形输送线上循环。
S30308,在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小于第一阈值时,货箱通过输送位E1进入A1、B1、C1、D1、E1、F1、G1、H1、I1、J1构成的第一输送线,由该第一输送线将货箱从E1输送到I1处的第一操作台。
当然,当货箱由图12中的输送路径第一次经过第一操作台时,第一操作台未对其进行处理,那么可以将货箱在第一输送线上继续循环一圈或多圈,直至第一操作台对其处理完毕。
在第四种输送场景中,若货箱的至少一个操作台包括第一操作台,且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第二阈值小于第一阈值。此时,代表第一操作台待处理的货箱较少,可以使第一操作台对其进行处理。具体地,控制货箱进入第一输送线,直至第一操作台对货箱处理完毕。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7中的第一输送线构成的一种输送路径,图13中的输送路径是第四种输送场景的输送路径。参照图13所示,货箱从进货口A1,经图13中第一输送线的输送位A1、B1、G1、D1、E1、F1、G1、H1、I1,被输送到第一操作台。
当然,当货箱由图13中的输送路径第一次经过第一操作台时,第一操作台未对其进行处理,那么可以将货箱在第一输送线上继续循环一圈或多圈,直至第一操作台对其处理完毕。
在第五种输送场景中,若货箱的至少一个操作台包括第一操作台,且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小于第二阈值,则控制货箱进入第三输送线与第一输送线组成的第二环形输送线上,直至第一操作台对货箱处理完毕,第二环形输送线经过第一操作台。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7的第一输送线和第三输送线构成的一种输送路径,图14中的输送路径是第五种输送场景的输送路径。参照图14所示,货箱从进货口A1,进入图7中第一输送线和第三输送线构成的第二环形输送线,该第二环形输送线包括输送位A1、K1、L1、F1、G1、H1、I1和J1,由该第二环形输送线的部分输送位A1、K1、L1、F1、G1、H1、I1被输送到第一操作台。
当然,当货箱由图14中的输送路径第一次经过第一操作台时,第一操作台未对其进行处理,那么可以将货箱在第一输送线或第二环形输送线上继续循环一圈或多圈,直至第一操作台对其处理完毕。
可以看出,相较于第四种输送场景,第五种输送场景中第一操作台待处理的货箱更少,第五种输送场景中的输送路径比第四种输送路径更短。这样,可以在货箱较少时,缩短货箱的输送时长。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四种场景和第五种场景中,在第一操作台将货箱处理完之后,如果还需要第二操作台进行处理,那么需要输送到第二操作台;如果不需要第二操作台进行处理,那么不需要输送到第二操作台。
可选地,将货箱从第一操作台输送到第二操作台的输送路径可以为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构成的输送路径,也可以是第一输送线、第三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构成的输送路径,还可以是第一输送线、第三输送线、第二输送线和第四输送线构成的输送路径。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第一阈值、第二阈值将待处理货箱数量划分为三个区间。第一区间为待处理货箱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第二区间为待处理货箱数量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第三区间为待处理货箱数量小于第二阈值。
对于上述第一区间,代表第一操作台要处理的货箱数量最多,此时可以根据第一种输送场景、第二种输送场景和第三种输送场景将货箱输送到第二区域中循环,第一至第三种输送场景中的输送路径最长,可以在货箱最多时最大程度的减少货箱堆积。
对于上述第二区间,代表第一操作台要处理的货箱数量居中,此时可以根据第四种输送场景将货箱通过第一输送线输送到第一操作台上。由于第一输送线的输送路径长度小于前述第一种输送场景的输送路径的长度,可在货箱数量居中时适当的减少货箱堆积。
对于上述第三区间,代表第一操作台要处理的货箱数量很少,此时可以根据第五输送场景将货箱通过第三输送线和第一输送线构成的更短的第二环形输送线,将货箱输送到第一操作台,可以在货箱数量很少时尽快的将货箱运输到第一操作台。
在第六种输送场景中,若货箱的至少一个操作台仅包括第二操作台,则代表只有第二操作台需要对该货箱进行处理,从而不需要将其输送到第一操作台。而是控制货箱从进货口,经第三输送线、第一目标输送位和第二目标输送位进入第二输送线。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7的第三输送线、第一目标输送位、第二目标输送位和第二输送线构成的一种输送路径,图15中的输送路径是第六种输送场景的输送路径。参照图15所示,货箱从进货口A1,经第三输送线的输送位K1、L1输送到输送位F1,这样货箱进入了第二输送线,再由第二输送线的输送位G1、J2和I2输送到第二操作台。在第二操作台对该货箱处理完之后,可以由第二输送线的部分输送位I2、H2和L2进入出货口,以离开第二区域。
当然,当货箱由图15中的输送路径第一次经过第二操作台时,第二操作台未对其进行处理,那么可以将货箱在第二输送线上继续循环一圈或多圈,直至第二操作台对其处理完毕。
在上述各种输送场景中,在上述第一操作台将货箱处理完之后,如果货箱不需要被传到第二操作台,例如,上述第一至第三种输送场景,那么可以控制第一操作台处理完毕的货箱由第一输送线、第三输送线和第四输送线进入出货口,以离开第二区域。
例如,对于图7中的各个输送线,在第一操作台处理完毕货箱时,可以将货箱由第一输送线的输送位I1、J1、A1,第三输送线的输送位K1、L1和F1,第四输送线的输送位A2、K2、I2输送到出货口,以离开第二区域。
在上述各输送场景中,在上述第二操作台将货箱处理完之后,如果货箱不需要被传回第一操作台,例如,上述第六种输送场景,那么可以控制第二操作台处理完毕的货箱由第二输送线进入出货口,以离开第二区域。
例如,对于图7中的各个输送线,在第二操作台处理完毕货箱时,可以将货箱由第二输送线的输送位I2、H2和L2输送到出货口,以离开第二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前述说明提出了部分输送路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输送线、第二输送线、第三输送线和第四输送线中的至少一个输送线均可以构成输送路径。
可选地,还可以在货箱进入进货口之前,确定货箱的朝向;如果货箱的短边朝向第一操作台和/或第二操作台,则控制与进货口对接的旋转位旋转90度,以使货箱的长边朝向第一操作台和/或第二操作台。
这里的说明可以参照前述仓储系统中对旋转位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货箱中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6所示,该货箱中转装置400包括:
操作台确定模块401,用于确定货箱对应的至少一个操作台。
待处理货箱数量确定模块402,用于若所述至少一个操作台包括所述第一操作台,则确定所述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
第一输送模块403,用于若所述待处理货箱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且所述至少一个操作台还包括所述第二操作台,则控制所述货箱由所述第一输送线进入所述第二输送线,在所述第二操作台对所述货箱处理完毕后,控制所述货箱由所述第二输送线进入所述第一输送线。
可选地,第一输送线上的第一目标输送位和所述第二输送线的第二目标输送位,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输送线和所述第二输送线;所述仓储系统还包括第三输送线和第四输送线,所述第三输送线用于连接所述进货口和所述第一目标输送位,所述第三输送线的输送方向由所述进货口流向所述第一目标输送位,所述第四输送线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和所述出货口,所述第四输送线的输送方向由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流向所述出货口,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输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操作台对所述货箱处理完毕后,控制所述货箱经由所述第一输送线、所述第一目标输送位、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和所述第四输送线进入所述出货口。
可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输送模块,用于若所述待处理货箱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且所述至少一个操作台不包括所述第二操作台,则控制所述货箱从所述进货口,经所述第三输送线,进入所述第四输送线与所述第二输送线形成的第一环形输送线上,直至所述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货箱由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进入所述第一输送线,所述第一环形输送线不经过所述第二操作台。
可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输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操作台对所述货箱处理完毕时,如果所述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控制所述货箱输送到所述第四输送线与所述第二输送线形成的第一环形输送线上,直至所述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货箱由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进入所述第一输送线,所述第一环形输送线不经过所述第二输送线。
可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输送模块,用于若所述至少一个操作台包括所述第一操作台,且所述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控制所述货箱进入所述第一输送线,直至所述第一操作台对所述货箱处理完毕,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可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六输送模块,用于若所述至少一个操作台包括所述第一操作台,且所述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小于第二阈值,则控制所述货箱进入所述第三输送线与所述第一输送线组成的第二环形输送线上,直至所述第一操作台对所述货箱处理完毕,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二环形输送线经过所述第一操作台。
可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七输送模块,用于若所述至少一个操作台仅包括所述第二操作台,则控制所述货箱从所述进货口,经所述第三输送线、所述第一目标输送位和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进入所述第二输送线;
第八输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操作台对所述货箱操作完毕之后,控制所述货箱由所述第二输送线进入所述出货口,以离开所述第二区域。
可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
朝向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货箱进入所述进货口之前,确定所述货箱的朝向。
朝向调整模块,用于如果所述货箱的短边朝向所述第一操作台和/或所述第二操作台,则控制与所述进货口对接的旋转位旋转90度,以使所述货箱的长边朝向所述第一操作台和/或所述第二操作台。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该电子设备600包括存储器602和至少一个处理器601。
其中,存储器602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至少一个处理器601执行存储器60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电子设备601实现前述图9中的方法。
此外,该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接收器603和发送器604,接收器603用于接收从其余装置或设备的信息,并转发给处理器601,发送器604用于将信息发送到其余装置或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使计算设备实现图9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图9中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邻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包括第一操作台和环形的第一输送线,所述第一输送线用于将货箱输送至所述第一操作台,所述第一输送线设置有进货口,所述货箱从所述进货口进入所述第一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包括第二操作台和环形的第二输送线,所述第二输送线用于将货箱输送至所述第二操作台,所述第二输送线设置有出货口,所述货箱从所述出货口离开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输送线和所述第二输送线的输送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输送线和所述第二输送线连接,所述货箱可从所述第一输送线输送到所述第二输送线以及所述货箱可从所述第二输送线输送到所述第一输送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线上的第一目标输送位和所述第二输送线的第二目标输送位,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输送线和所述第二输送线;
所述仓储系统还包括第三输送线和第四输送线,所述第三输送线用于连接所述进货口和所述第一目标输送位,所述第三输送线的输送方向由所述进货口流向所述第一目标输送位,所述第四输送线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和所述出货口,所述第四输送线的输送方向由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流向所述出货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输送线和所述第二输送线之间通过共用输送位连接时,所述第一目标输送位和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为所述共用输送位;
当所述第一输送线和所述第二输送线之间通过跨区输送线连接时,所述跨区域输送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目标输送位和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输送位上设置有第一移载装置,所述第一移载装置的移载方向与所述第一目标输送位的接收方向在同一平面垂直,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上设置有第二移栽装置,所述第二移载装置的移载方向与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的接收方向在同一平面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线、所述第二输送线为矩形输送线,所述矩形输送线的拐角位置的输送位和/或所述进货口对应的输送位和/或所述出货口对应的输送位设置有改变输送方向的第三移载装置,所述第三移载装置的移载方向与所述输送位的接收方向在同一平面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货口对接有旋转位,所述旋转位用于调整货箱的朝向,使货箱的长边朝向所述第一操作台和/或所述第二操作台。
7.一种货箱中转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仓储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货箱对应的至少一个操作台;
若所述至少一个操作台包括所述第一操作台,则确定所述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
若所述待处理货箱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且所述至少一个操作台还包括所述第二操作台,则控制所述货箱由所述第一输送线进入所述第二输送线,在所述第二操作台对所述货箱处理完毕后,控制所述货箱由所述第二输送线进入所述第一输送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线上的第一目标输送位和所述第二输送线的第二目标输送位,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输送线和所述第二输送线;所述仓储系统还包括第三输送线和第四输送线,所述第三输送线用于连接所述进货口和所述第一目标输送位,所述第三输送线的输送方向由所述进货口流向所述第一目标输送位,所述第四输送线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和所述出货口,所述第四输送线的输送方向由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流向所述出货口,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操作台对所述货箱处理完毕后,控制所述货箱经由所述第一输送线、所述第一目标输送位、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和所述第四输送线进入所述出货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待处理货箱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且所述至少一个操作台不包括所述第二操作台,则控制所述货箱从所述进货口,经所述第三输送线,进入所述第四输送线与所述第二输送线形成的第一环形输送线上,直至所述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货箱由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进入所述第一输送线,所述第一环形输送线不经过所述第二操作台。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操作台对所述货箱处理完毕时,如果所述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控制所述货箱输送到所述第四输送线与所述第二输送线形成的第一环形输送线上,直至所述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货箱由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进入所述第一输送线,所述第一环形输送线不经过所述第二输送线。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至少一个操作台包括所述第一操作台,且所述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控制所述货箱进入所述第一输送线,直至所述第一操作台对所述货箱处理完毕,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至少一个操作台包括所述第一操作台,且所述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小于第二阈值,则控制所述货箱进入所述第三输送线与所述第一输送线组成的第二环形输送线上,直至所述第一操作台对所述货箱处理完毕,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二环形输送线经过所述第一操作台。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至少一个操作台仅包括所述第二操作台,则控制所述货箱从所述进货口,经所述第三输送线、所述第一目标输送位和所述第二目标输送位进入所述第二输送线;
在所述第二操作台对所述货箱操作完毕之后,控制所述货箱由所述第二输送线进入所述出货口,以离开所述第二区域。
14.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货箱进入所述进货口之前,确定所述货箱的朝向;
如果所述货箱的短边朝向所述第一操作台和/或所述第二操作台,则控制与所述进货口对接的旋转位旋转90度,以使所述货箱的长边朝向所述第一操作台和/或所述第二操作台。
15.一种货箱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仓储系统,所述装置包括:
操作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货箱对应的至少一个操作台;
待处理货箱数量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至少一个操作台包括所述第一操作台,则确定所述第一操作台的待处理货箱数量;
第一输送模块,用于若所述待处理货箱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且所述至少一个操作台还包括所述第二操作台,则控制所述货箱由所述第一输送线进入所述第二输送线,在所述第二操作台对所述货箱处理完毕后,控制所述货箱由所述第二输送线进入所述第一输送线。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7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使计算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7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7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072291.XA 2022-01-21 2022-01-21 仓储系统、货箱中转方法及设备 Pending CN1164953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72291.XA CN116495383A (zh) 2022-01-21 2022-01-21 仓储系统、货箱中转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72291.XA CN116495383A (zh) 2022-01-21 2022-01-21 仓储系统、货箱中转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95383A true CN116495383A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21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72291.XA Pending CN116495383A (zh) 2022-01-21 2022-01-21 仓储系统、货箱中转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9538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24890B2 (en) Pickface builder for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s
JP6679678B2 (ja) 保管設備からの運搬ユニットを提供するための方法
US9694975B2 (en) Lift interface for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s
US9371183B2 (en) Multilevel vertical conveyor platform guides
US10934092B2 (en) Method of order fulfilling by making storage units available from a storage facility in a desired sequence at a picking station
US20160229634A1 (en) Method of Order Fulfilling by Making Storage Units Available from a Storage Facility in a Desired Sequence at a Pack Station
JP2016518293A (ja) 自動保管および取出システム
EP3511269B1 (en) Article rearranging apparatus
CN218087213U (zh) 工作站及仓储系统
JP7206955B2 (ja) 自動倉庫制御装置及び自動倉庫におけるクレーンの出庫制御方法
CN215324906U (zh) 输送线结构及其货物自动分拣系统
CN116495383A (zh) 仓储系统、货箱中转方法及设备
CN114092008B (zh) 物料出库方法及设备
CN110668065B (zh) 物品输送设备及物品输送方法
CN113978988A (zh) 货物输送系统和货物输送方法
JP2002037422A (ja) 物流設備
KR101001209B1 (ko) 물류시스템
CN216425626U (zh) 货物输送系统
CN216425624U (zh) 一种中转装置及仓储系统
JP7416287B2 (ja) ピッキングシステム及びピッキング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WO2023176195A1 (ja) 自動倉庫システム、および荷物保管方法
JP7459754B2 (ja) ピッキングシステム
JP3932119B2 (ja) 搬送制御システム
JP2002193403A (ja) 自動倉庫の出荷システム
JP7167644B2 (ja) コンテナ搬送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