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94523A - 三维造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三维造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94523A
CN116494523A CN202310095208.5A CN202310095208A CN116494523A CN 116494523 A CN116494523 A CN 116494523A CN 202310095208 A CN202310095208 A CN 202310095208A CN 116494523 A CN116494523 A CN 1164945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cleaning
recovery
ejection
dimensional mode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952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合津昌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494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945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1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106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 B29C64/124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using layers of liquid which are selectively solidifi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2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64/205Means for applying layers
    • B29C64/209Heads; 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3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 B29C64/35Clea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10/0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30/0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40/0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e.g. for material hand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1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106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 B29C64/118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us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being melted, e.g. fused deposition modelling [FD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三维造型装置。在对喷嘴(18)进行清洁时,与不进行所述联动的构造相比,缩短喷出部(15)向清洁单元(12)的接近。三维造型装置包括:喷出部(15),具有喷嘴(18),朝向工作台(5)喷出材料(9);清洁机构(7),对喷嘴进行清洁;移动部(30),使喷出部及清洁机构相对于工作台相对移动;控制部(60),控制移动部的动作,清洁机构具备:清洁单元(12),具有从喷嘴清洗材料的清洗部(8)以及与喷嘴接触的刷子部(10);以及回收部(16),回收在清洗部蓄积的材料,控制部使与喷出部相对于工作台的相对移动联动地,使清洁单元相对于工作台相对移动。

Description

三维造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维造型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三维造型装置的一例,可以举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三维造型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的三维造型装置:构成为使按压头在水平的x-y平面上移动,使按压头移动到端部清洗组件,由端部清洗组件定期地进行按压头的清洗作业。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0-530326号公报
在如上述文献那样使头向清洁机构移动进行清洁的情况下,需要根据进行造型的头的位置使头长距离移动。因此,存在在头的移动中头内的残留物落下并附着于造型物,对造型精度产生影响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三维造型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喷出部,具有喷嘴,朝向工作台喷出材料;清洁机构,对所述喷嘴进行清洁;移动部,使所述喷出部及所述清洁机构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相对移动;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移动部的动作,所述清洁机构具备:清洁单元,具有从所述喷嘴清洗所述材料的清洗部以及与所述喷嘴接触的刷子部;以及回收部,回收在所述清洗部蓄积的所述材料,所述控制部使与所述喷出部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的相对移动联动地,使所述清洁单元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相对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三维造型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主要部分放大主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检测部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清洁机构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清洁机构的主要部分放大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三维造型装置;2…管;3…材料喷出装置;3a…第一材料喷出装置;3b…第二材料喷出装置;4…塑化部;5…工作台;6…喷出口;7…清洁机构;8…清洗部;9…材料;10…刷子部;11…出口部;12…清洁单元;15…喷出部;16…回收部;18…喷嘴;22…造型区域;30…移动部;31…清洁移动部;32…引导框;33…驱动带;35…作为驱动源的电机;36…清洁盒;37…刷子部;38…底面;39…弹簧;40…壳体;41…侧向滑动件;42…卡定片;44…一端;45…另一端;46…被卡定片;47…滑动部件;48…倾斜面;50…加热部;51…贯通孔;52…光路;53…受光部;54…光路开闭机构;55…转动支点;56…突片;57…侧面;58…侧面;60…控制部;61…发光部;P…清洁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首先概略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三维造型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喷出部,具有喷嘴,朝向工作台喷出材料;清洁机构,对所述喷嘴进行清洁;移动部,使所述喷出部及所述清洁机构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相对移动;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移动部的动作,所述清洁机构具备:清洁单元,具有从所述喷嘴清洗所述材料的清洗部以及与所述喷嘴接触的刷子部;以及回收部,回收在所述清洗部蓄积的所述材料,所述控制部使与所述喷出部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的相对移动联动地,使所述清洁单元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相对移动。
根据本方式,所述移动部使与所述喷出部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的相对移动联动地,使所述清洁单元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相对移动。由此,在对所述喷嘴进行清洁时,与不进行所述联动的构造相比,能够缩短所述喷出部向所述清洁单元的接近。
并且,所述清洁机构具备所述清洁单元和所述回收部。由此,能够实现所述清洁机构的紧凑化。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三维造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中,具有清洁移动部,使所述清洁单元沿前后方向移动,对所述喷嘴进行清洁,所述回收部被配置在所述前后方向中的前侧。
根据本方式,所述回收部被配置在作为清洁时的移动方向的前后方向中的前侧。由此,当所述回收部已满进行的在所述回收部内积存的物品的处理容易进行。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三维造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方式中,所述清洁移动部使与所述喷出部向清洁位置的移动联动地,使所述清洁单元移动到所述清洁位置。
根据本方式,所述清洁移动部使所述清洁单元移动到清洁位置。由此,与仅使所述喷出部移动到清洁位置的情况相比,构造变简洁。并且,其控制也变简洁。
并且,在对所述喷嘴进行清洁时,使与所述喷出部到清洁位置的移动联动地,使所述清洁单元移动,所以与不进行所述联动的构造相比,能够缩短在清洁位置可以开始清洁的时间。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三维造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的任一方式中,所述清洗部具有能够开闭的底面,通过所述底面成为打开状态,在所述清洗部蓄积的所述材料落入所述回收部内。
根据本方式,所述清洗部具有能够开闭的底面,所以能够使在所述清洗部蓄积的所述材料在将所述底面设为打开状态时落入所述回收部内。由此,能够以简洁的构造将在所述清洗部蓄积的所述材料转移到所述回收部。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所涉及的三维造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四方式中,所述底面具有供所述底面滑动的滑动部件,通过所述清洗部移动到使所述清洗部内的材料落入所述回收部内的回收位置,所述滑动部件滑动,所述底面成为打开状态。
根据本方式,在所述清洗部移动并到达使所述清洗部内的材料落入所述回收部内的回收位置时,所述滑动部件自动滑动,所述底面能够成为打开状态。由此,仅仅使所述滑动部件滑动,即可容易将在所述清洗部蓄积的所述材料转移到所述回收部。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所涉及的三维造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五方式的任一方式中,所述回收部在内表面具备与水平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根据本方式,所述回收部在内表面具备与水平方向倾斜的倾斜面,所以从所述清洗部内落入回收部内的物品由所述倾斜面引导着自较低的位置缓慢地积存。由此,能够在回收部内没有偏倚地积存。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所涉及的三维造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六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具备对所述工作台的造型区域加热的加热部,所述加热部位于比造型时的所述喷嘴的喷出口的位置靠上方且在所述清洁单元的下方的位置,并具有在从与所述工作台垂直的方向观察时覆盖所述造型区域的形状,所述移动部使与所述喷出部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的相对移动联动地,使所述加热部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相对移动。
所述加热部是基于以下目的设置的,在朝向在所述造型区域形成的第一层喷出所述材料来形成第二层的情况下,提高第一层和第二层这两层的密接性。
根据本方式,所述移动部使与所述喷出部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的相对移动联动地,使所述加热部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相对移动。由此,能够维持提高在所述造型区域形成的所述材料的各层彼此的密接性的状态。
本发明的第八方式所涉及的三维造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七方式中,所述移动部在所述清洁单元对所述喷嘴进行清洁的情况下,使所述喷嘴的喷出口移动到所述加热部的上方。
根据本方式,所述移动部在进行所述清洁的情况下使所述喷嘴的喷出口移动到所述加热部的上方。由此,所述清洁单元能够对所述喷嘴进行清洁。
本发明的第九方式所涉及的三维造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八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具备检测在所述回收部回收的材料的量的检测部。
根据本方式,所述检测部检测在所述回收部回收的材料的量,所以能够掌握在所述回收部内积存的所述材料的积存状态,由此能够避免在所述回收部内积存的所述材料的外溢。
本发明的第十方式所涉及的三维造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八方式的任一方式中、所述回收部是能够拆装的,具备检测所述回收部已安装的检测部,所述检测部具备发光部、位于所述发光部的光路中的受光部、和将所述光路开放或者断开的光路开闭机构,通过从所述光路被开放以及被断开的任一种状态切换为另一种状态,所述检测部检测所述回收部已安装。
根据本方式,所述检测部具备光路开闭机构,根据所述回收部未被安装的状态和已安装的状态切换所述光路的开放及断开。通过该光路开闭机构,能够判别所述回收部在安装位置未被安装的状态和已安装的状态。由此,能够容易掌握所述回收部是否已安装。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式所涉及的三维造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十方式的任一方式中,所述喷出部具有第一喷出部和第二喷出部,所述清洁单元在基于所述第一喷出部和所述第二喷出部中一方的造型中,对所述第一喷出部和所述第二喷出部中另一方的喷嘴进行清洁。
根据本方式,所述喷出部具有第一喷出部和第二喷出部。由此,所述清洁单元在基于所述第一喷出部和所述第二喷出部中一方的造型中,能够对所述第一喷出部和所述第二喷出部中另一方的喷嘴进行清洁。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造型用的向所述工作台上的所述材料的喷出动作和所述喷嘴的清洁动作。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式所涉及的三维造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十方式的任一方式中,所述清洁单元具备与所述第一喷出部对应的第一清洁单元、和与所述第二喷出部对应的第二清洁单元,所述回收部具备与所述第一清洁单元对应的第一回收部、和与所述第二清洁单元对应的第二回收部。
根据本方式,具备与所述第一喷出部对应的第一清洁单元、和与所述第二喷出部对应的第二清洁单元,还具备与所述第一清洁单元对应的第一回收部、和与所述第二清洁单元对应的第二回收部。由此,能够单独进行所述第一喷出部的清洁以及从所述第一清洁单元向所述第一回收部的所述材料的回收、和所述第二喷出部的清洁以及从所述第二清洁单元向所述第二回收部的所述材料的回收,所以是有效率的。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式所涉及的三维造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以第九方式为前提的第十二方式中,所述第一回收部和所述第二回收部沿水平方向相邻地配置,所述检测部从所述第一回收部的侧面进行发光,在第二回收部的侧面接受光,由此检测在第一回收部及第二回收部回收的材料的量。
根据本方式,所述检测部从所述第一回收部的侧面进行发光,在沿水平方向相邻地配置的所述第二回收部的侧面接受光,由此检测在所述第一回收部及所述第二回收部回收的材料的量。由此,无需使用两个检测部,在一个检测部即可掌握在所述第一回收部内及所述第二回收部内积存的所述材料的量。
实施方式一
下面,基于图1至图8对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三维造型装置进行具体说明。
在下面的说明中,把相互正交的三个轴如各图所示的那样分别作为X轴、Y轴、Z轴。Z轴方向相当于铅垂方向即重力发挥作用的方向。X轴方向及Y轴方向相当于水平方向。在各图中,三个轴(X、Y、Z)的箭头示出的方向为各方向的+方向,其相反的方向为-方向。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三维造型装置1若概略地进行说明,则具备:材料喷出装置3,从喷出部15喷出造型用的材料9;工作台5,供从材料喷出装置3喷出的材料9进行层叠。另外,还具备控制从材料喷出装置3向工作台5的材料9的层叠动作的控制部60。
这里,材料9作为在材料喷出装置3具有的塑化部4可以塑化的一例,是含填料树脂的流动体。并且,所谓“喷出”是以将所述流动体的材料9从出口以呈绳状连续的状态挤出的情况、和将所述材料以微粒状态释放出来的情况都包含在内的意思来使用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材料喷出装置3具备:材料贮存部13,在内部贮存材料9,在下部具有出口部11;喷出部15,将从出口部11出来的材料9以使其至少一部分在塑化部4塑化后的状态喷出到外部。
材料贮存部13的出口部11和喷出部15通过管2相连通。材料贮存部13内的微粒状的材料9在管2内通过并到达喷出部15内。并且,在喷出部15内的塑化部4被塑化而成为能够喷出的流动体,从喷出部15的喷出口6被喷出到工作台5上。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材料喷出装置3由第一材料喷出装置3a和第二材料喷出装置3b这两者构成。这里,第一材料喷出装置3a的第一喷出部15a喷出最终成为造型物自身的构造材料的材料。第二材料喷出装置3b的第二喷出部15b喷出支承材料。
在第二喷出部15b位于造型位置进行喷出动作时,第一喷出部15a位于从造型位置退避的位置。在第一喷出部15a位于造型位置进行喷出动作时,第二喷出部15b位于从造型位置退避的位置。
另外,第二材料喷出装置3b并不限定用于所述支承材料的喷出,也可以用于喷出最终成为造型物自身的构造材料的材料。另外,还可以具备第三材料喷出装置。此外,也可以不具备第二材料喷出装置3b。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材料喷出装置3a和第二材料喷出装置3b是基本相同的构造。在下面的说明中,在区分第一材料喷出装置3a和第二材料喷出装置3b这两者的情况下,在开头赋予“第一”和“第二”而且对各构成部件的数字标号附加字母a和b,在不需要区分的情况下,有时不在开头赋予“第一”和“第二”而且不带a和b进行说明。
另外,对于与第一材料喷出装置3a相关的其他构成部件和与第二材料喷出装置3b相关的其他构成部件,在区分两者的情况下,在开头赋予“第一”和“第二”而且对各构成部件的数字标号附加字母a和b,在不需要区分的情况下,有时不在开头赋予“第一”和“第二”而且不带a和b进行说明。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三维造型装置1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三维造型装置1具备:喷出部15,具有喷嘴18,朝向工作台5喷出材料9;清洁机构7,对喷嘴18进行清洁(图2);移动部30,使喷出部15及清洁机构7相对于工作台5相对移动;以及控制部60,控制移动部30的动作。
清洁机构7具备:清洁单元12,具有从喷嘴18清洗材料9的清洗部8以及与所述喷嘴18接触的刷子部10;回收部16,回收在清洗部8蓄积的材料9。控制部60构成为使与喷出部15相对于工作台5的相对移动联动地,使清洁单元12相对于工作台5相对移动。
并且,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清洁机构7对喷嘴18进行清洁时,清洁单元12沿三维造型装置1的前后方向(Y轴方向)移动。并且,回收部16被配置在三维造型装置1的前后方向中的前侧(-Y方向)。这里,回收部16被安装在后述的加热部50的前侧(-Y方向)(图2、图8)。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使清洁单元12移动到清洁位置P的清洁移动部31(图1)。清洁移动部31使与喷出部15向清洁位置P的移动联动地,使清洁单元12移动到清洁位置P。即,清洁移动部31仅使清洁机构7的清洁单元12移动到清洁位置P。
并且,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将工作台5的造型区域22加热的加热部50。加热部50位于比造型时的喷嘴18的喷出口6的位置靠上方且在清洁单元12的下方的位置。加热部50具有在从与工作台5垂直的方向(Z轴方向)观察时覆盖所述造型区域的形状。
移动部30构成为使与喷出部15相对于工作台5的相对移动联动地,使加热部50相对于工作台5相对移动。
并且,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清洁单元12具备与第一喷出部15a对应的第一清洁单元12a、和与第二喷出部15b对应的第二清洁单元12b。另外,回收部16具备与第一清洁单元12a对应的第一回收部16a、和与第二清洁单元12b对应的第二回收部16b。
移动部
移动部30通过控制部60来控制其动作。
如图1和图2所示,移动部30使喷出部15及清洁机构7以及加热部50相对于工作台5相对移动。这里,移动部30使工作台5沿X轴方向及Y轴方向移动,由此在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中,使喷出部15及清洁机构7以及加热部50与工作台5的相对位置变化。并且,移动部30在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中,使与喷出部15相对于工作台5的相对移动联动地,使清洁单元12及加热部50相对于工作台5相对移动。
并且,移动部30使喷出部15沿Z轴方向移动。通过向该Z轴方向的移动,使喷出部15与工作台5的在Z轴方向的相对位置变化。移动部30使与喷出部15相对于工作台5的相对移动联动地,使清洁单元12相对于工作台5相对移动。
移动部30使用电动致动器作为驱动机构。移动部30的驱动机构当然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使喷出部15等移动对象物通过驱动源的驱动力沿所述各方向移动的机构即可。
清洁移动部
清洁移动部31也通过控制部60来控制其动作。
如图2所示,清洁移动部31使清洁单元12移动到清洁位置P。即,通过移动部30使清洁单元12相对于工作台5的相对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清洁移动部31来进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清洁移动部31具备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引导框32和驱动带33。清洁单元12由引导框32引导着,通过驱动带33沿前后方向移动。在图2中,附图标记35表示作为驱动带33的驱动源的电机。
并且,在对喷嘴18进行清洁的情况下,在移动部30使喷出部15移动到清洁位置P时,与该移动联动地,清洁移动部31使清洁单元12沿前后方向移动,并移动到清洁位置P。
加热部
如图1所示,加热部50将工作台5的造型区域22加热。在造型区域22中,由从喷嘴18喷出的材料9构成的层形成于工作台5上。该层通过加热部50被加热。加热部50是以如下目的设置的,当朝向在所述造型区域形成的第一层喷出材料9来形成第二层的情况下,提高第一层和第二层这两层的密接性。基于所述目的,加热部50的形状例如大致呈板状。加热部50包含加热器而构成。加热部50具有从Z轴方向观察而覆盖造型区域22的形状。造型区域22从Z轴方向观察与加热部50重叠。加热部50的面积从Z轴方向观察大于造型区域22的面积。
加热部50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三维造型装置1对造型物进行造型的造型时,位于比喷嘴18的喷出口6靠上方(图1)、且在清洁机构7的下方的位置(图2)。在图示的例子中,“上方”指+Z轴方向,“下方”指-Z轴方向。
如图2所示,在加热部50设置有把上下方向(Z轴方向)作为贯通方向的贯通孔51。
造型
如图1所示,在通过喷出部15b进行造型的情况下,喷出部15b的喷嘴18b通过移动部30向下方移动并位于贯通孔51b中,喷出口6b位于比加热部50靠下方的位置。在该状态下,通过从喷嘴18b的喷出口6b将材料9b喷出到工作台5上进行造型。
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部30使工作台5沿X轴方向及Y轴方向移动,进行第一层的喷出。在第一层的喷出动作结束时,移动部30使喷出部15及加热部50沿Z轴方向仅移动一层量的距离。然后,进行第二层的喷出动作。反复进行上述喷出动作来进行造型。
清洁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通过喷出部15b进行造型的期间,对另一方的喷出部15a的喷嘴18a进行清洁。
在对喷嘴18a进行清洁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移动部30使喷出部15a向上方移动,使位于比贯通孔51a靠上方的清洁位置P。与喷出部15a朝向清洁位置Pa的移动联动地,清洁移动部31a使清洁单元12a朝向位于沿着引导框32a的方向的清洁位置Pa移动。以在喷嘴18a到达清洁位置Pa之后,清洁单元12a到达清洁位置Pa的方式进行控制。
并且,如图5所示,在清洁单元12a到达清洁位置Pa之后,清洁移动部31a使清洁单元12a以小行程前后(Y轴方向)往复移动。通过该往复移动,刷子部10a刷洗喷嘴18a的喷出口6a进行清洁。
并且,与通过刷子部10a的清洁不同地,使清洗部8a移动到喷嘴18a的喷出口6a的下方的位置,从喷出口6a在清洗部8a内执行材料9a的清洗,进行喷嘴18a内的清洁。
刷子部
如图3、图4及图5所示,刷子部10具备清洁盒36、和被固定在清洁盒36内的刷子37。
如图5所示,在清洁位置P,刷子37与喷嘴18的喷出口6接触并刷洗、即进行清洁。在该清洁中发生的污物被积存在清洁盒36。
清洗部、底面
清洗部8接受从喷嘴18被清洗的材料9。
如图7所示,清洗部8具有能够开闭的底面38(图7的(B))。并且构成为,将底面38设为打开状态(图7的(A)),使在清洗部8的壳体40内蓄积的材料9落入回收部16内(图8)。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底面38具有沿清洁单元12的移动方向滑动的滑动部件47,在清洗部8移动并到达使清洗部8内的材料9落入回收部16内的回收位置时,滑动部件47滑动而成为打开状态。
具体地,图7的(A)表示底面38打开的状态。滑动部件47能够沿前后方向(Y轴方向)滑动地设置在壳体40的构成底面38的位置。滑动部件47通过弹簧39被向前方(-Y方向)拉伸。如图8所示,弹簧39的一端44被卡定在壳体40的前方侧(-Y方向)的位置,另一端45被卡定在位于滑动部件47的后方侧(+Y方向)的位置的卡定片42。
如图7的(B)所示,滑动部件47始终通过弹簧39被向-Y方向拉伸,底面38成为闭合状态。附图标记41表示与滑动部件47一体形成的侧向滑动件。
在清洁单元12朝向前方侧(-Y方向)的回收部16移动时,在到达回收部16的近前的位置,卡定片42卡定于在回收部16侧固定的被卡定部46(图8)。通过该卡定,卡定片42的移动被限制。在该状态下,滑动部件47的移动被限制,但清洗部8的壳体40能够移动。在壳体40移动并到达回收部10的上方、即所述回收位置时,清洁单元12的移动停止。在该状态下,如图7的(B)及图8所示,滑动部件47滑动,底面38成为打开状态。由此,在壳体40内蓄积的材料9落入回收部16内。并且,在壳体40移动并从所述回收位置离开时,通过弹簧39,滑动部件47被向-Y方向拉伸,底面38返回到闭合状态。
回收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回收部16被设置成能够拆装。即,回收部16能够拆装地设置在加热部50的前方侧的位置、即构成所述回收位置的位置。
并且,如图3所示,回收部16在内表面具备与水平方向倾斜的倾斜面48。倾斜面48被设置成朝向回收部16内最低的部分下降。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设置有检测在回收部16回收的材料9的量的检测部49。
检测部49具备发光部61、和位于发光部61的光路52中的受光部53。根据由发光部61发出的光进入受光部53的状态和未进入的状态,检测在回收部16回收的材料9的量。
当在回收部16回收的材料9的量增多时,由发光部61发出的光被材料9的上表面部遮光而不能进入受光部53。构成为通过该检测,用户可以知道回收部16内的材料已满。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检测部49还具备光路开闭机构54,根据回收部16未被安装的状态和已安装的状态对光路52切换开放及断开。具体地,光路开闭机构54是把一端作为转动支点55、自由端进行转动的构造。
在回收部16被安装时,回收部16侧的突片56作用于光路开闭机构54使其转动,将光路52设为开放的状态。由此,构成为用户可以知道回收部16已安装。
在回收部16从安装状态被卸下时,光路开闭机构54以自重而转动,将光路52设为闭合的状态。由此,构成为用户可以知道回收部16未安装。
另外,检测部49的发光部61及受光部53也可以仅以检测回收部16是否已安装的目的来使用。另外,在仅以检测回收部16是否已安装的目的来使用检测部49的发光部61及受光部53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光路开闭机构54的作用,在回收部16被安装时光路52成为闭合的状态,在回收部16从安装状态被卸下时,光路52成为开放的状态。由此,用户也能够知道回收部16是否已安装。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一回收部16a和第二回收部16b沿水平方向相邻地配置。并且,检测部49构成为从第一回收部16a的侧面57发出光,在第二回收部16b的侧面58接受光,由此检测在第一回收部16a及第二回收部16b回收的材料的量。即,构成为通过一个检测部49即可检测在第一回收部16a及第二回收部16b回收的材料的量。
只要成为第一回收部16a及第二回收部16b中一方将所述光遮光的状态,用户即可知道该回收部16内的材料已满。在通过检测部49检测出回收部16中一方的量已满时,利用光和声音等通过用户。用户将已满的回收部16卸下,将所积存的回收物去除,然后将该回收部16安装在原来的位置。
实施方式一的效果的说明
(1)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三维造型装置,移动部30使与喷出部16相对于工作台5的相对移动联动地,使清洁单元12相对于工作台5相对移动。由此,在对喷嘴18进行清洁时,与不进行所述联动的构造相比,能够缩短喷出部15向清洁单元12的接近。
并且,清洁机构7具备清洁单元12和回收部16。由此,能够实现清洁机构7的紧凑化。
(2)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回收部16被配置在作为清洁时的移动方向的前后方向中的前侧。由此,当回收部16已满时进行的在回收部16内积存的物品的处理容易进行。
(3)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清洁移动部13使清洁单元12移动到清洁位置P。由此,与仅使喷出部15移动到清洁位置P的情况相比,构造变简洁。并且,其控制也变简洁。
并且,在对喷嘴18进行清洁时,使与喷出部15到清洁位置P的移动联动地,使清洁单元12移动,所以与不进行所述联动的构造相比,能够缩短在清洁位置P可以开始清洁的时间。
(4)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清洗部8具有能够开闭的底面38,所以能够将底面38设为打开状态,使在清洗部8蓄积的材料9落入回收部16内。由此,能够以简洁的构造将在清洗部8蓄积的材料9转移到回收部16。
(5)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底面38具有进行滑动的滑动部件47,所以在清洗部8移动并到达使清洗部8内的材料9落入回收部16内的回收位置时,滑动部件47自动滑动,能够成为打开状态。由此,仅仅使滑动部件47滑动,即可容易将在清洗部8蓄积的材料9转移到回收部16。
(6)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回收部16在内表面具备与水平方向倾斜的倾斜面48,所以从清洗部8内落入回收部16内的物品由倾斜面48引导着自较低的位置缓慢地积存。由此,能够在回收部16内没有偏倚地积存。
(7)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移动部30使与喷出部15相对于工作台5的相对移动联动地,使加热部50相对于工作台5相对移动。由此,能够维持提高在造型区域22形成的材料9的各层彼此的密接性的状态。
(8)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移动部30在进行清洁的情况下使喷嘴8的喷出口6移动到加热部50的上方。由此,清洁单元12能够对喷嘴8进行清洁。
(9)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检测部49检测在回收部16回收的材料9的量,所以能够掌握在回收部16内积存的材料9的积存状态,由此能够避免在回收部16内积存的材料9的外溢。
(10)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检测部49具备光路开闭机构54,根据回收部16未安装的状态和已安装的状态切换光路52的开放及断开。通过该光路开闭机构54,能够判别回收部16在安装位置未被安装的状态和已安装的状态。由此,能够容易掌握回收部16是否已安装。
(11)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喷出部15具有第一喷出部15a和第二喷出部15b。由此,清洁单元12在基于第一喷出部15a和第二喷出部15b中一方的造型中,能够对第一喷出部15a和第二喷出部15b中另一方的喷嘴18进行清洁。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向造型用的工作台5上的材料9的喷出动作和喷嘴18的清洁动作。
(12)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具备与第一喷出部15a对应的第一清洁单元12a、和与第二喷出部15b对应的第二清洁单元12b,还具备与第一清洁单元12a对应的第一回收部16a、和与第二清洁单元12b对应的第二回收部16b。由此,能够单独进行第一喷出部15a的清洁以及从第一清洁单元12a向第一回收部16a的材料9的回收、和第二喷出部15b的清洁以及从第二清洁单元12b向第二回收部16b的材料9的回收,所以是有效率的。
(13)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检测部49从第一回收部16a的侧面57进行发光,在沿水平方向相邻地配置的第二回收部16b的侧面58接受光,由此检测在第一回收部16a及第二回收部16b回收的材料9的量。由此,无需使用两个检测部,在一个检测部49即可掌握在第一回收部16a内及第二回收部16b内积存的材料9的量。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涉及的三维造型装置1以具有以上叙述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为基础,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申请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局部结构的变更、省略等。
例如,清洗部8的底面38的开闭也可以不依赖于所述滑动部件47,而是如门那样地转动进行开闭的构造。
另外,检测部49也可以是针对每个回收部16单独设置的构造。
另外,回收部16也可以是不具有倾斜面48的平坦的构造。

Claims (13)

1.一种三维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喷出部,具有喷嘴,朝向工作台喷出材料;
清洁机构,对所述喷嘴进行清洁;
移动部,使所述喷出部及所述清洁机构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相对移动;以及
控制部,控制所述移动部的动作,
所述清洁机构具备:
清洁单元,具有从所述喷嘴清洗所述材料的清洗部以及与所述喷嘴接触的刷子部;以及
回收部,回收在所述清洗部蓄积的所述材料,
所述控制部使与所述喷出部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的相对移动联动地,使所述清洁单元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相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维造型装置具有清洁移动部,所述清洁移动部使所述清洁单元沿着前后方向移动,并对所述喷嘴进行清洁,
所述回收部被配置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前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洁移动部使与所述喷出部向清洁位置的移动联动地,使所述清洁单元移动到所述清洁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三维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洗部具有能够开闭的底面,
通过所述底面成为打开状态,蓄积在所述清洗部的所述材料落入所述回收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维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面具有供所述底面滑动的滑动部件,
通过所述清洗部移动到使所述清洗部内的材料落入所述回收部内的回收位置,所述滑动部件滑动而所述底面成为打开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收部在内表面具备与水平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维造型装置具备对所述工作台的造型区域进行加热的加热部,
所述加热部位于比造型时的所述喷嘴的喷出口的位置靠上方且在所述清洁单元的下方的位置,
所述加热部具有在从与所述工作台垂直的方向观察时覆盖所述造型区域的形状,
所述移动部使与所述喷出部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的相对移动联动地,使所述加热部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相对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维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部在所述清洁单元对所述喷嘴进行清洁的情况下,使所述喷嘴的喷出口移动到所述加热部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维造型装置具备检测在所述回收部回收的所述材料的量的检测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收部是能够拆装的,
所述三维造型装置具备检测所述回收部已安装的检测部,
所述检测部具备:
发光部;
受光部,位于所述发光部的光路中;以及
光路开闭机构,将所述光路开放或者断开,
通过从所述光路开放以及断开中的任一种状态切换为另一种状态,所述检测部检测所述回收部已安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出部具有第一喷出部和第二喷出部,
所述清洁单元在基于所述第一喷出部和所述第二喷出部中的一者的造型中,对所述第一喷出部和所述第二喷出部中的另一者的喷嘴进行清洁。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三维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出部具有第一喷出部和第二喷出部,
所述清洁单元具备:
第一清洁单元,与所述第一喷出部对应;以及
第二清洁单元,与所述第二喷出部对应,
所述回收部具备:
第一回收部,与所述第一清洁单元对应;以及
第二回收部,与所述第二清洁单元对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三维造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回收部和所述第二回收部沿着水平方向相邻地配置,
所述检测部通过从所述第一回收部的侧面进行发光,在第二回收部的侧面接受光,从而检测在第一回收部及第二回收部回收的材料的量。
CN202310095208.5A 2022-01-27 2023-01-19 三维造型装置 Pending CN1164945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10740A JP2023109304A (ja) 2022-01-27 2022-01-27 三次元造形装置
JP2022-010740 2022-01-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94523A true CN116494523A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13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95208.5A Pending CN116494523A (zh) 2022-01-27 2023-01-19 三维造型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34289A1 (zh)
JP (1) JP2023109304A (zh)
CN (1) CN116494523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09304A (ja) 2023-08-08
US20230234289A1 (en) 2023-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47940B1 (en)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US10195785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for building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US8342833B2 (en)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forming apparatus
US9826871B2 (en) Robot cleaner, automatic exhaust station and robot cleaner system having the same
EP1429911B8 (en) Three-dimensional printer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US7037382B2 (en) Three-dimensional printer
US8017055B2 (en) Three-dimensional printer
US8523554B2 (en) Three-dimensional object-forming apparatus
AU2019306655A1 (en) Robotic cleaner debris removal docking station
CN112568814A (zh) 一种自动清洁设备以及自动清洁操作面的方法
KR100890983B1 (ko) 건식 세정 장치 및 건식 세정 방법
WO2022051473A1 (en) A robotic cleaning system, robotic cleaner and a docking station
CN116494523A (zh) 三维造型装置
KR101850688B1 (ko) 연속생산이 가능한 3d 프린터
WO2022171170A1 (zh) 基站、清洁机器人系统
CN114889134A (zh) 三维造型装置及三维造型物的制造方法
JP5580574B2 (ja) 電気かみそり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US20230211559A1 (en) Automated parts release and collection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W202410166A (zh) 切斷裝置
WO2021131306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9012381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メンテナンス機構、記録装置及びメディア処理装置
US11992175B2 (en) Autonomous vacuum cleaner
JP2023156252A (ja) 表面処理装置
JP2009012400A (ja) 液体消費装置、記録装置、メディア処理装置
JP2008195034A (ja) ヘッドメンテナンス機構の制御方法、ヘッドメンテナンス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