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92109B - 覆膜、覆膜支架及覆膜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覆膜、覆膜支架及覆膜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92109B
CN116492109B CN202310778709.3A CN202310778709A CN116492109B CN 116492109 B CN116492109 B CN 116492109B CN 202310778709 A CN202310778709 A CN 202310778709A CN 116492109 B CN116492109 B CN 1164921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easy
open window
warp yarns
yar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7870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92109A (zh
Inventor
刘颖
罗静云
董永贺
杜庆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amai Taike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mai Taike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mai Taike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mai Taike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7870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921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92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921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921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921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04Hollow or tubular parts of organs, e.g. bladders, tracheae, bronchi or bile ducts
    • A61F2/06Blood vessels
    • A61F2/07Stent-graft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3/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warp or weft threads, e.g. with curved weft threads, with discontinuous warp threads, with diagonal warp or weft
    • D03D13/004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warp or weft threads, e.g. with curved weft threads, with discontinuous warp threads, with diagonal warp or weft with weave pattern being non-standard or providing special effect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3/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warp or weft threads, e.g. with curved weft threads, with discontinuous warp threads, with diagonal warp or weft
    • D03D13/008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warp or weft threads, e.g. with curved weft threads, with discontinuous warp threads, with diagonal warp or weft characterised by weave density or surface weight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4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43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with differing diam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04Hollow or tubular parts of organs, e.g. bladders, tracheae, bronchi or bile ducts
    • A61F2/06Blood vessels
    • A61F2002/061Blood vessel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allowing access to secondary lume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40/00Manufacturing or designing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240/001Designing or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50/00Special featur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250/0058Additional features; Implant or prostheses propert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F2250/0096Markers and sensors for detecting a position or changes of a position of an implant, e.g. RF sensors, ultrasound markers
    • A61F2250/0098Markers and sensors for detecting a position or changes of a position of an implant, e.g. RF sensors, ultrasound markers radio-opaque, e.g. radio-opaque mar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Card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Prosthese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覆膜、覆膜支架及覆膜制作方法,涉及覆膜支架技术领域,覆膜具有基础区域和易开窗区域的覆膜,在基础区域任一经纱每交织于j根纬纱则在表层和里层之间换向一次,任一纬纱每交织于k根经纱则在表层和里层之间换向一次;易开窗区域至少一根经纱每交织于m根纬纱则在表层和里层之间换向一次,至少一根纬纱每交织于n根经纱则在表层和里层之间换向一次;m和n中其一大于j和k中的其一、且大于或等于j和k中的另一;m和n中另一大于或等于j,且大于或等于k。易开窗区域破膜开窗容易,不会造成覆膜破碎、脱落,可以栓塞、减少内漏,原位开窗位置、数量和窗口形状易形成多样化,可以适应病患多变的分支血管生理结构。

Description

覆膜、覆膜支架及覆膜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覆膜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覆膜、覆膜支架及覆膜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腔内修复术,因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期并发症少以及病死率低等优点,已经成为合适解剖的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的常规治疗手段。但腔内修复技术从原理上要求病变有充分的近端和远端锚定区,而很多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的病变却紧邻重要动脉分支,这种病变是常规腔内修复技术的禁忌。利用腔内修复技术(TEVAR联合主动脉弓部分支血管腔内重建)解决弓部疾病是血管外科探索的热点及难点,其最大挑战在于既要隔绝动脉瘤或夹层破口,又要保证弓部分支血管的血液供应。因为主动脉弓部的解剖结构相对复杂,不仅有供应脑部及上肢的三大分支血管从主动脉弓发出,主动脉弓本身的三维形态也常有变异,而且动脉瘤、穿透性溃疡、主动脉夹层等主动脉疾病均可累及主动脉弓。随着血管腔内技术的进步以及术者经验的增长,目前对主动脉弓病变已发展了将腔内技术与外科手术结合起来的“杂交手术”,及其他腔内修复术,如分支型支架植入术、烟囱支架植入术、开窗支架植入术等技术等。但易存在内漏、操作复杂、创伤大、易覆盖弓上分支,造成严重并发症。同样,对于腹主动脉累及分支血管病变亦难以用腔内覆膜支架作为常规治疗,尽管目前有开窗支架、烟囱、潜望镜等技术,但操作复杂、需定制、远期疗效不确切。目前无简单、易行、安全的处理主动脉弓部及腹主动脉分支血管病变的理想方法,此部位的病变始终是腔内治疗的难点,限制了腔内微创治疗在此类疾病中的使用。
原位开窗术是将覆膜支架置于瘤体位置,在内脏动脉血管正对覆膜支架处进行穿孔,构建主体动脉血管和内脏动脉血管的血流通路,达到治愈复杂主动脉瘤的目的。原位开窗术中所有手术过程均在患者体内完成,主动脉支架置入弓部并进行释放,覆盖弓部分支血管,再运用器具(导丝尾端、激光、穿刺针、射频等)经分支动脉逆行穿刺主动脉支架覆膜并建立导丝轨道,利用球囊进行破膜点扩张,最后完成分支血管支架的释放。但是,原位开窗的技术难点主要在于如何破膜。因为覆膜要求低渗漏、高强度,由此导致其难以通过破膜实现开窗操作,若降低覆膜强度,虽然能够使其易于开窗,但又将导致渗漏增大、抗疲劳和耐磨损性能降低。行原位开窗时主动脉支架会阻断脑血流供应(特别是原位三开窗,将完全阻断弓上分支的血流),如果不能顺利进行破膜将大大增加脑梗死的发生率。另外,原位开窗破膜后需进一步用球囊扩张窗口,不同的覆膜材料反应不同,但窗口形态上容易出现短毛刺边或编织纹路方向的撕裂。原位开窗技术在逆行穿刺时可能会引起周围组织或是血管的损伤,甚至会引起支架覆膜碎片的脱落引起远端栓塞。选择合适的破膜工具使穿刺器具垂直于主体支架进行破膜,以及术前充分了解主动脉支架特性,尽量将“窗口”开在分支血管中央,可以增加手术成功率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然而,目前治疗累及分支血管的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病变覆膜支架的材料主要材料有涤纶(PET),其有足够的抗拉伸强度,导致覆膜支架原位开窗较难,需特殊破膜工具,操作复杂。同时在逆行穿刺时可能会引起周围组织或是血管的损伤,甚至会引起支架覆膜碎片的脱落引起远端栓塞。同时行原位开窗时,主动脉支架会阻断脑血流供应(特别是原位三开窗,将完全阻断弓上分支的血流),如果不能顺利进行破膜将大大增加脑梗死的发生率。原位开窗破膜后需进一步用球囊扩张窗口,但窗口形态上容易出现短毛刺边或编织纹路方向的撕裂,不仅会增加内漏的风险,而且会影响织物结构强度和耐久性。若采用者预开窗支架,则适应性较差,难以适应病患多变的分支血管生理结构。采用体外开窗通常是将窗口处的纱线剪断除去,同样会破坏覆膜的整体结构强度,植入过程需要精准释放,覆膜支架可能发生扭转、短缩和打开不完全的情况,而且多个窗口难以同时实现精准定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覆膜、覆膜支架及覆膜制作方法,以降低原位开窗破膜难度和内漏风险。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覆膜,具有表层和里层,并用于包覆支架,所述覆膜具有基础区域和至少一处易开窗区域;
所述覆膜由多根经纱和多根纬纱交织而成,并使多根所述经纱和多根所述纬纱分别往复延伸至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
在所述基础区域,任一所述经纱每交织于j根所述纬纱则在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之间换向一次,任一所述纬纱每交织于k根所述经纱则在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之间换向一次;
在所述易开窗区域,至少一根所述经纱每交织于m根所述纬纱则在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之间换向一次,至少一根所述纬纱每交织于n根所述经纱则在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之间换向一次;
其中,m和n中其一大于j和k中的其一、且大于或等于j和k中的另一;并且,m和n中另一大于或等于j,且大于或等于k。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基础区域配置为平纹组织;
在所述易开窗区域,m和n至少其一大于1。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在所述易开窗区域内任一垂直于所述经纱的投影面上,来自所述基础区域的经纱数量与来自所述易开窗区域的经纱数量相等,且所述基础区域的经纱与所述易开窗区域的经纱连续延伸;
在所述易开窗区域内任一垂直于所述纬纱的投影面上,来自所述基础区域的纬纱数量与来自所述易开窗区域的纬纱数量相等,且所述基础区域的纬纱与所述易开窗区域的纬纱连续延伸。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易开窗区域内经纱的抗弯刚度小于所述基础区域内经纱的抗弯刚度,和/或,所述易开窗区域内纬纱的抗弯刚度小于所述基础区域内纬纱的抗弯刚度。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易开窗区域内经纱的纱线细度小于所述基础区域内经纱的纱线细度。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易开窗区域内经纱的纱支数小于所述基础区域内经纱的纱支数。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易开窗区域内经纱的密度小于所述基础区域内经纱的密度。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易开窗区域内的经纱和纬纱交织后的织物表面皆涂覆有弹性膜。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的覆膜支架,包括:支架和第一方面记载的覆膜,所述覆膜包覆于所述支架;
所述覆膜支架具有至少一个原位开窗区域;
所述易开窗区域覆盖所述原位开窗区域。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支架与所述基础区域接合;
或者,所述支架与所述基础区域的接合尺寸大于所述支架与所述易开窗区域的接合尺寸。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支架包括沿其周向延伸的支撑筋,所述支撑筋弯折形成波峰和波谷;
所述基础区域包覆并接合所述波峰和所述波谷。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沿所述支架的轴向间隔设置多根所述支撑筋;
相邻的两根所述支撑筋之间设有所述原位开窗区域。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沿所述支架的轴向间隔设置多个易开窗区域,多个所述易开窗区域分别沿所述支架的周向延伸。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覆膜支架具有头臂动脉分支区域、颈总动脉分支区域和锁骨下分支区域共计三个分支区域;
所述头臂动脉分支区域、所述颈总动脉分支区域和所述锁骨下分支区域中至少其一分支区域配置为所述预开窗区域,所述易开窗区域覆盖于其余分支区域;
或者,所述易开窗区域覆盖所述头臂动脉分支区域、所述颈总动脉分支区域和所述锁骨下分支区域。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覆膜支架具有左肾动脉分支区域、右肾动脉分支区域、肠系膜下动脉分支区域和内脏动脉分支区域共计四个分支区域;
四个所述分支区域中至少其一配置为所述易开窗区域,其余所述分支区域配置为预开窗区域。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至少其一所述易开窗区域沿所述支架的周向或轴向延伸,并覆盖至少一个所述原位开窗区域。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的覆膜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多根经纱和多根纬纱交织形成覆膜,并使所述覆膜具有基础区域和至少一处易开窗区域;在所述基础区域,使任一所述经纱每交织于j根所述纬纱则在表层和里层之间换向一次,并使任一所述纬纱每交织于k根所述经纱则在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之间换向一次;在所述易开窗区域,选取至少一根所述经纱每交织于m根所述纬纱则在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之间换向一次,并选取至少一根所述纬纱每交织于n根所述经纱则在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之间换向一次;其中,m和n中其一大于j和k中的其一、且大于或等于j和k中的另一;并且,m和n中另一大于或等于j,且大于或等于k。
结合第三方面提供的覆膜制作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覆膜支架的植入位置确定多个分支区域的位置;
对应至少其一所述分支区域的位置编织形成所述易开窗区域,其余区域配置为所述基础区域,并在对应其余所述分支区域的位置预留开口。
本发明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具有基础区域和至少一处易开窗区域的覆膜,覆膜由多根经纱和多根纬纱交织而成,并使多根经纱和多根纬纱分别往复延伸至表层和里层;在基础区域,任一经纱每交织于j根纬纱则在表层和里层之间换向一次,任一纬纱每交织于k根经纱则在表层和里层之间换向一次;在易开窗区域,至少一根经纱每交织于m根纬纱则在表层和里层之间换向一次,至少一根纬纱每交织于n根经纱则在表层和里层之间换向一次;m和n中其一大于j和k中的其一、且大于或等于j和k中的另一;并且,m和n中另一大于或等于j,且大于或等于k。由此,易开窗区域破膜开窗容易,原位开窗成功率更高,且不会因破膜而造成覆膜破碎、脱落,可以防止远端栓塞,而且原位开窗的窗口周围纱线结构趋于收紧,有利于加固窗口周围的覆膜组织,减少内漏的发生,并且易于实现原位开窗位置、数量和窗口形状的多样化设计,可以适应病患多变的分支血管生理结构。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膜局部展开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膜的一种易开窗区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膜的另一种易开窗区域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主动脉弓的第一种覆膜支架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膜支架植入主动脉弓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主动脉弓的第二种覆膜支架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主动脉弓的第三种覆膜支架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主动脉弓的第四种覆膜支架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主动脉弓的第五种覆膜支架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主动脉弓的第六种覆膜支架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主动脉弓的第七种覆膜支架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扩张真腔并保证分支血管供血的第一种覆膜支架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扩张真腔并保证分支血管供血的第二种覆膜支架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腹主动脉的第一种覆膜支架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腹主动脉的第二种覆膜支架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腹主动脉的第三种覆膜支架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膜支架植入腹主动脉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膜支架的局部示意图。
图标:100-覆膜;101-开口;110-经纱;120-纬纱;200-支架;300-预开窗区域;400-原位开窗区域;500-显影器件;501-第一显影部;502-第二显影部;503-第三显影部;504-第四显影部;505-第五显影部;506-第六显影部;507-第七显影部;010-基础区域;020-易开窗区域;201-波峰;202-波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公式中的物理量,如无单独标注,应理解为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基本量,或者,由基本量通过乘、除、微分或积分等数学运算导出的导出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膜,具有表层和里层,并用于包覆支架200,覆膜100具有基础区域010和至少一处易开窗区域020;覆膜100由多根经纱110和多根纬纱120交织而成,并使多根经纱110和多根纬纱120分别往复延伸至表层和里层。
在基础区域010,任一经纱110每交织于j根纬纱120则在表层和里层之间换向一次,任一纬纱120每交织于k根经纱110则在表层和里层之间换向一次。
在易开窗区域020,至少一根经纱110每交织于m根纬纱120则在表层和里层之间换向一次,至少一根纬纱120每交织于n根经纱110则在表层和里层之间换向一次。
其中,m和n中其一大于j和k中的其一、且大于或等于j和k中的另一;并且,m和n中另一大于或等于j,且大于或等于k,可以理解为基础区域010中的经纱110与纬纱120交织并频繁往复于表层和里层,由此形成了更加密集、紧凑的编制结构。在易开窗区域020中单位面积内经纱110与纬纱120交织并往复于表层和里层的频次相对于基础区域010略低,换言之,基础区域010至易开窗区域020延伸的经纱110和纬纱120数量虽然可以保持不变,但在易开窗区域020中经纱110与纬纱120交织更为稀疏、松散,易开窗区域020较基础区域010交织密度更低,故而,在易开窗区域020进行破膜操作时,纬纱120可沿经纱110延伸方向偏移,经纱110可沿纬纱120延伸方向偏移,且该偏移和变形更容易发生,进而在不损坏经纱110和纬纱120、不降低覆膜100整体结构强度的条件下便可实现开窗操作。基础区域010与易开窗区域020相比较仅是编织形式差异,无需对纱线材质进行改变,易于根据需要获得所需形状的易开窗区域020,故而可将易开窗区域020配置成矩形、圆形、三角形、菱形或椭圆形等,开窗形状多样,可以更适用于多种类型支架制作的覆膜支架。并且,易于根据需要配置相应数量、位置和尺寸的易开窗区域020,可以适应病患多变的分支血管生理结构。另外,在易开窗区域020进行原位开窗时,不会造成覆膜破碎、脱落,可以防止远端栓塞,而且原位开窗的窗口周围纱线结构趋于收紧,窗口周围纱线密度更高,有利于加固窗口周围的覆膜组织,减少内漏的发生。而且,破膜后的窗口具有可恢复性,当破膜后发现窗口位置不理想时,还可在原窗口附近重新定位破膜并扩张,进而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础区域010配置为平纹组织。换言之,在基础区域010,任一经纱110每交织于一根纬纱120则在表层和里层之间换向一次,任一纬纱120每交织于一根经纱110则在表层和里层之间换向一次。在基础区域010中经纱110和纬纱120每次交叉则在表层和里层之间进行一次弯曲、换向,位于一根纬纱120表层的经纱110延伸至相邻的另一纬纱120的里层,位于一根经纱110表层的纬纱120则延伸至相邻的另一经纱110的里层,由此使基础区域010中经纱110和纬纱120交织更加密集,形成了紧密细小的交织单元,可以更好地包覆支架200。
在易开窗区域020,m和n至少其一大于1。换言之,在易开窗区域020,至少一根经纱110每交织于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纬纱120则在表层和里层之间换向一次,和/或,至少一根纬纱120每交织于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经纱110则在表层和里层之间换向一次。参见图1、图2和图3,其中横向延伸的为纬纱120,纵向延伸的为经纱110,经纱110和纬纱120延伸至表层以实线表示,延伸至里层以虚线表示。在图2所示的易开窗区域020中,五根经纱110和五根纬纱120为一组,两组经纱110和两组纬纱120交织形成易开窗区域020内的最小交织单元。在图3所示的易开窗区域020中,四根经纱110和五根纬纱120为一组,两组经纱110和两组纬纱120交织形成易开窗区域020内的最小交织单元。每组经纱110和每组纬纱120的数量皆可根据破窗难以以及防内漏的需求进行增减,增加每组经纱110和每组纬纱120的数量则可使破窗操作更加容易,适当减小每组经纱110和每组纬纱120的数量则可使窗口周围纱线结构收紧力度更大,从而更好地防止内漏产生。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采用三根经纱110为一组,单根纬纱120为一组,两组经纱110和两组纬纱120交织形成易开窗区域020内的最小交织单元,三根经纱110交织于一组纬纱120的上方,并延伸至另一组纬纱120的下方,在纬纱120的延伸方向上则是三根纬纱120交织于一组经纱110的上方,并延伸至另一组经纱110的下方。此时,易开窗区域020兼具易于破膜开窗、原位开窗成功率高,以及发生内漏风险低的优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考虑减少易开窗区域020内经纱110和纬纱120数量的实施方式,但需要避免因经纱110和纬纱120数量过少而导致内漏风险增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施方式中,在易开窗区域020内任一垂直于经纱110的投影面上,来自基础区域010的经纱110数量与来自易开窗区域020的经纱110数量相等,且基础区域010的经纱110与易开窗区域020的经纱110连续延伸;在易开窗区域020内任一垂直于纬纱120的投影面上,来自基础区域010的纬纱120数量与来自易开窗区域020的纬纱120数量相等,且基础区域010的纬纱120与易开窗区域020的纬纱120连续延伸。换言之,基础区域010和易开窗区域020中经纱110和纬纱120的密度相同,采用相同数量的经纱110和纬纱120交织形成基础区域010和易开窗区域020,在基础区域010和易开窗区域020中,差异仅在于最小交织单元的结构不同。在基础区域010的最小交织单元中,任一经纱110每交织于一根纬纱120则在表层和里层之间换向一次,任一纬纱120每交织于一根经纱110则在表层和里层之间换向一次。在易开窗区域020中至少一根经纱110每交织于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纬纱120则在表层和里层之间换向一次,至少一根纬纱120每交织于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经纱110则在表层和里层之间换向一次。由此,可以在不改变经纱110和纬纱120数量和材质的条件下,使易开窗区域020相较于基础区域010更加容易进行破膜操作。
进一步的,易开窗区域020内经纱110的抗弯刚度小于基础区域010内经纱110的抗弯刚度,和/或,易开窗区域020内纬纱120的抗弯刚度小于基础区域010内纬纱120的抗弯刚度。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易开窗区域020内经纱110和纬纱120的抗弯刚度皆小于基础区域010内经纱110和纬纱120的抗弯刚度,或者,易开窗区域020内纬纱120的抗弯刚度小于基础区域010内纬纱120的抗弯刚度。优选地,易开窗区域020内经纱110的抗弯刚度小于基础区域010内经纱110的抗弯刚度。在易开窗区域020内的经纱110和纬纱120至少其一易变形的条件下,可使易开窗区域020开窗更容易。
优选地,使易开窗区域020内经纱110相较于基础区域010内经纱110更容易弯曲变形。在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易开窗区域020内经纱110的纱线细度小于基础区域010内经纱110的纱线细度。在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易开窗区域020内经纱110的纱支数小于基础区域010内经纱110的纱支数。在第三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易开窗区域020内经纱110的密度小于基础区域010内经纱110的密度。上述三种实施方式皆可使易开窗区域020内经纱110相较于基础区域010内经纱110更容易弯曲变形,从而易于在原位开窗区域400成功破膜。
进一步的,易开窗区域020内的经纱110和纬纱120交织后的织物表面皆涂覆有弹性膜。其中,弹性膜可采用tpu膜、eptfe膜或硅胶膜等,通过弹性膜提高易开窗区域020内织物结构更加紧密,进而提高窗口收缩力,降低产生内漏的风险。
如图4、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和图1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膜支架,包括:支架200和上述实施方式记载的覆膜,覆膜100包覆于支架200;覆膜支架具有至少一个原位开窗区域400;易开窗区域020覆盖原位开窗区域400。
具体的,覆膜支架可以设置两个预开窗区域300和一个原位开窗区域400,或者,覆膜支架设置一个预开窗区域300和两个原位开窗区域400,覆膜100在预开窗区域300位置形成开口101。还可以在不设置预开窗区域300的条件下,通过一个原位开窗区域400覆盖覆膜支架的多个分支区域。
参见图4,头臂动脉和左颈总动脉的分支位置配置为预开窗区域300,采用预开窗方式,可以更好的定位和保证分支血管血流供应。病变位置差异大的左锁骨下动脉位置配置为原位开窗区域400,采用易开窗区域020的纱线编织方式,便于破膜并形成与病变相对应的原位开窗,并且窗口的尺寸大小、形状和位置皆可根据病变情况在破膜过程中进行调整。参见图5,将该覆膜支架植入主动脉弓,大多数头臂动脉和左颈总动脉的分支位置差异较小,可以通过预开窗或者分支支架方式可适应于大部分人的病变位置。不同病患左锁骨下动脉位置差异较大,故而左锁骨下动脉采用原位开窗方式,以使窗口能够覆盖病变位置。
如图4、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覆膜支架具有头臂动脉分支区域、颈总动脉分支区域和锁骨下分支区域共计三个分支区域;头臂动脉分支区域、颈总动脉分支区域和锁骨下分支区域中至少其一分支区域配置为预开窗区域300,易开窗区域020覆盖于其余分支区域。如图10所示,易开窗区域020覆盖头臂动脉分支区域、颈总动脉分支区域和锁骨下分支区域,从而可使覆膜支架的各分支皆被易开窗区域020覆盖,以便在各分支位置分别进行原位开窗操作。
由于大多数头臂动脉和左颈总动脉的分支位置差异较小,所以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分支用做定位,采用预开窗方式,保证分支血管血流供应,上述一个或者两个分支的方向根据患处生理组织设置。其他分支区域采用易开窗区域020的纱线编织方式,便于原位开窗,选择性强,操作简单。
参见图8,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左锁骨下分支配置为预开窗区域300,其余两个分支区域由一个大的易开窗区域020包覆。
参见图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选择头臂动脉位置配置为预开窗区域300,然后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两分支区域由一个大的易开窗区域020包覆。
参见图10,还可采用一个大的易开窗区域020覆盖头臂动脉分支区域、颈总动脉分支区域和锁骨下分支区域,从而可使各分支皆作为原位开窗区域400。
如图9、图10、图12和图13所示,至少其一易开窗区域020沿支架200的周向或轴向延伸,并覆盖至少一个原位开窗区域400。由此,可以采用一个较大尺寸的易开窗区域020包覆相邻的多个原位开窗区域400,易开窗区域020可沿支架200的轴向延伸形成椭圆形、矩形或其他不规则的形状,易开窗区域020还可以沿支架200的周向延伸整圈或半圈。原位开窗区域400更容易对准分支血管,对于不同生理结构的适应性更强。
如图4、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和图16所示,优选使支架200与基础区域010接合;或者,支架200与基础区域010的接合尺寸大于支架200与易开窗区域020的接合尺寸。由于基础区域010相较于易开窗区域020结构更加稳定,故而支架200与基础区域010采用粘接或缝合等方式接合,可以更好地确保覆膜100与支架200连接稳固。
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支架200包括沿其周向延伸的支撑筋,支撑筋弯折形成波峰201和波谷202;基础区域010包覆并接合波峰201和波谷202。支撑筋的波峰201和波谷202皆被基础区域010包覆,故而易开窗区域020破膜操作不会导致波峰201和波谷202外露,不仅可以避免波峰201和波谷202以较小的接触面抵接血管壁,降低了对血管壁的刺激,而且有利于提高覆膜支架抗疲劳等力学性能。
参见图11,在支架200轴线竖直的状态下,在上下相邻的两根支撑筋中位于上方的支撑筋的波峰201与位于下方支撑筋的波谷202相对,可在该波峰201和波谷202之间设置菱形的原位开窗区域400,从而充分利用了两根支撑筋之间的覆膜区域,可以获得较大面积的原位开窗区域400,且不会在破膜时导致支撑筋外露。
参见图12和图13,沿支架200的轴向间隔设置多根支撑筋;相邻的两根支撑筋之间设有原位开窗区域400,从而同样可以利用相邻的两根支撑筋之间的区域进行原位开窗,且开窗处不会出现支撑筋外露,可以避免支撑筋外露刺激血管壁。
进一步的,沿支架200的轴向间隔设置多个易开窗区域020,多个易开窗区域020分别沿支架200的周向延伸。易开窗区域020呈环状或半圆环状,一部分易开窗区域020的轴向尺寸小于相邻支撑筋的间距,进而利用了两根支撑筋之间的区域;另一部分易开窗区域020的轴向尺寸小于支撑筋的波峰201和波谷202在支架200轴向上的间距,从而使该易开窗区域020位于支撑筋的中部,进而波峰201和波谷202仍可与基础区域010接合。采用此种结构布置于覆膜支架,扩张真腔的同时,保证肋间动脉等分支血管的血供,防止截瘫等并发症。在保证分支血管供血的同时,对血管壁刺激较小;不破坏原有覆膜结构,力学性能和抗疲劳性能更好;波峰201和波谷202接合于基础区域010,也有助于降低对血管壁刺激,并且提高了覆膜支架抗疲劳等力学性能。
如图14、图15、图16和图17所示,覆膜支架具有左肾动脉分支区域、右肾动脉分支区域、肠系膜下动脉分支区域和内脏动脉分支区域共计四个分支区域;四个分支区域中至少其一配置为易开窗区域020,其余分支区域配置为预开窗区域300。该覆膜支架可以根据患者个体解剖特征,在左肾动脉分支区域、右肾动脉分支区域、肠系膜下动脉分支区域和内脏动脉分支区域其二包覆易开窗区域020的纱线编织结构,从而便于对该位置进行原位开窗操作,原位开窗区域的设定,可以适应病患多变的病变血管结构,提高了支架的适用性和可选择性。参见图15,在双肾动脉分支区采用预开窗进行定位,然后肠系膜下动脉分支区域和内脏动脉分支区域配置为易开窗区域020,以便在肠系膜下动脉分支区域和内脏动脉分支区域原位开窗。
参见图18,在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覆膜支架皆可设有显影器件500,通过显影器件500可在X射线下确认覆膜支架的植入位置,显影器件500具有下述多种实施方式,覆膜支架可选配至少一种形式,且优选将多种形式组合配备。
显影器件包括:第一显影部501和第二显影部502,第一显影部501和第二显影部502中的其一连接在覆膜支架的近端,另一连接在覆膜支架的远端,通过检测第一显影部501和第二显影部502的位置,从而判断覆膜支架的植入位置。
显影器件包括:第三显影部503和第四显影部504,每个原位开窗区域400的远端皆连接有第三显影部503,每个原位开窗区域400的近端皆连接有第四显影部504,通过检测第三显影部503和第四显影部504的位置,从而可以获知原位开窗区域400在覆膜支架轴向上的植入位置。
显影器件包括:第五显影部505和第六显影部506,沿覆膜支架的周向原位开窗区域400位于第五显影部505和第六显影部506之间,通过检测第五显影部505和第六显影部506的位置,可以获知原位开窗区域400在覆膜支架周向上的植入位置。
显影器件包括第七显影部507,多个第七显影部507绕预开窗区域300间隔设置,或者,第七显影部507绕预开窗区域300连续延伸。通过检测第七显影部507可以获知预开窗区域300的植入位置。
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显影部501、第二显影部502、第三显影部503、第四显影部504、第五显影部505、第六显影部506和第七显影部507即可配置成点状、环状等结构,材质选用黄金、铂铱合金等,并且可通过缝制方式连接于覆膜100。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膜制作方法,可以单独加工形成覆膜100,也可以在支架200上编织覆膜100,其步骤包括:采用多根经纱110和多根纬纱120交织形成覆膜100,并使覆膜100具有基础区域010和至少一处易开窗区域020;在基础区域010,使任一经纱110每交织于j根纬纱120则在表层和里层之间换向一次,并使任一纬纱120每交织于k根经纱110则在表层和里层之间换向一次;在易开窗区域020,选取至少一根经纱110每交织于m根纬纱120则在表层和里层之间换向一次,并选取至少一根纬纱120每交织于n根经纱110则在表层和里层之间换向一次;其中,m和n中其一大于j和k中的其一、且大于或等于j和k中的另一;并且,m和n中另一大于或等于j,且大于或等于k。参照现有的纺织工艺,对经纱110和纬纱120的交织形式进行限制,凡是满足上述交织过程的工艺均可,纺织工艺在此不再赘述,其加工形成的覆膜100具备上述实施方式记载的技术效果。此外,可在易开窗区域020采用抗弯刚度较弱的纱线,从而使该区域纱线更易变形、开窗更加容易。还可以在易开窗区域020涂覆一层弹性膜(tpu膜、eptfe膜,硅胶等),以此降低产生内漏风险。
在覆膜制作方法中:可先根据覆膜支架的植入位置确定多个分支区域的位置;然后对应至少其一分支区域的位置编织形成易开窗区域020,其余区域配置为基础区域010,并在对应其余分支区域的位置预留开口101。从而可以对应不同患者分支血管生理结构定制与之适配的覆膜100和覆膜支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7)

1.一种覆膜,具有表层和里层,并用于包覆支架(200),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100)具有基础区域(010)和至少一处易开窗区域(020);
所述覆膜(100)由多根经纱(110)和多根纬纱(120)交织而成,并使多根所述经纱(110)和多根所述纬纱(120)分别往复延伸至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
在所述基础区域(010),任一所述经纱(110)每交织于j根所述纬纱(120)则在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之间换向一次,任一所述纬纱(120)每交织于k根所述经纱(110)则在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之间换向一次;
在所述易开窗区域(020),至少一根所述经纱(110)每交织于m根所述纬纱(120)则在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之间换向一次,至少一根所述纬纱(120)每交织于n根所述经纱(110)则在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之间换向一次;
其中,m和n中其一大于j和k中的其一、且大于或等于j和k中的另一;并且,m和n中另一大于或等于j,且大于或等于k;
在所述易开窗区域(020)内任一垂直于所述经纱(110)的投影面上,来自所述基础区域(010)的经纱(110)数量与来自所述易开窗区域(020)的经纱(110)数量相等,且所述基础区域(010)的经纱(110)与所述易开窗区域(020)的经纱(110)连续延伸;
在所述易开窗区域(020)内任一垂直于所述纬纱(120)的投影面上,来自所述基础区域(010)的纬纱(120)数量与来自所述易开窗区域(020)的纬纱(120)数量相等,且所述基础区域(010)的纬纱(120)与所述易开窗区域(020)的纬纱(120)连续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区域(010)配置为平纹组织;
在所述易开窗区域(020),m和n至少其一大于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易开窗区域(020)内经纱(110)的抗弯刚度小于所述基础区域(010)内经纱(110)的抗弯刚度,和/或,所述易开窗区域(020)内纬纱(120)的抗弯刚度小于所述基础区域(010)内纬纱(120)的抗弯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易开窗区域(020)内经纱(110)的纱线细度小于所述基础区域(010)内经纱(110)的纱线细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易开窗区域(020)内经纱(110)的纱支数小于所述基础区域(010)内经纱(110)的纱支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易开窗区域(020)内经纱(110)的密度小于所述基础区域(010)内经纱(110)的密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易开窗区域(020)内的经纱(110)和纬纱(120)交织后的织物表面皆涂覆有弹性膜。
8.一种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200)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覆膜,所述覆膜(100)包覆于所述支架(200);
所述覆膜支架具有至少一个原位开窗区域(400);
所述易开窗区域(020)覆盖所述原位开窗区域(40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00)与所述基础区域(010)接合;
或者,所述支架(200)与所述基础区域(010)的接合尺寸大于所述支架(200)与所述易开窗区域(020)的接合尺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00)包括沿其周向延伸的支撑筋,所述支撑筋弯折形成波峰(201)和波谷(202);
所述基础区域(010)包覆并接合所述波峰(201)和所述波谷(20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支架(200)的轴向间隔设置多根所述支撑筋;
相邻的两根所述支撑筋之间设有所述原位开窗区域(400)。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支架(200)的轴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易开窗区域(020),多个所述易开窗区域(020)分别沿所述支架(200)的周向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支架具有头臂动脉分支区域、颈总动脉分支区域和锁骨下分支区域共计三个分支区域;
所述头臂动脉分支区域、所述颈总动脉分支区域和所述锁骨下分支区域中至少其一分支区域配置为预开窗区域(300),所述易开窗区域(020)覆盖于其余分支区域;
或者,所述易开窗区域(020)覆盖所述头臂动脉分支区域、所述颈总动脉分支区域和所述锁骨下分支区域。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支架具有左肾动脉分支区域、右肾动脉分支区域、肠系膜下动脉分支区域和内脏动脉分支区域共计四个分支区域;
四个所述分支区域中至少其一配置为所述易开窗区域(020),其余所述分支区域配置为预开窗区域(300)。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至少其一所述易开窗区域(020)沿所述支架(200)的周向或轴向延伸,并覆盖至少一个所述原位开窗区域(400)。
16.一种覆膜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多根经纱(110)和多根纬纱(120)交织形成覆膜(100),并使所述覆膜(100)具有基础区域(010)和至少一处易开窗区域(020);
在所述易开窗区域(020)内任一垂直于所述经纱(110)的投影面上,来自所述基础区域(010)的经纱(110)数量与来自所述易开窗区域(020)的经纱(110)数量相等,且所述基础区域(010)的经纱(110)与所述易开窗区域(020)的经纱(110)连续延伸;
在所述易开窗区域(020)内任一垂直于所述纬纱(120)的投影面上,来自所述基础区域(010)的纬纱(120)数量与来自所述易开窗区域(020)的纬纱(120)数量相等,且所述基础区域(010)的纬纱(120)与所述易开窗区域(020)的纬纱(120)连续延伸;
在所述基础区域(010),使任一所述经纱(110)每交织于j根所述纬纱(120)则在表层和里层之间换向一次,并使任一所述纬纱(120)每交织于k根所述经纱(110)则在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之间换向一次;
在所述易开窗区域(020),选取至少一根所述经纱(110)每交织于m根所述纬纱(120)则在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之间换向一次,并选取至少一根所述纬纱(120)每交织于n根所述经纱(110)则在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之间换向一次;
其中,m和n中其一大于j和k中的其一、且大于或等于j和k中的另一;并且,m和n中另一大于或等于j,且大于或等于k。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覆膜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覆膜支架的植入位置确定多个分支区域的位置;
对应至少其一所述分支区域的位置编织形成所述易开窗区域(020),其余区域配置为所述基础区域(010),并在对应其余所述分支区域的位置预留开口(101)。
CN202310778709.3A 2023-06-29 2023-06-29 覆膜、覆膜支架及覆膜制作方法 Active CN1164921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78709.3A CN116492109B (zh) 2023-06-29 2023-06-29 覆膜、覆膜支架及覆膜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78709.3A CN116492109B (zh) 2023-06-29 2023-06-29 覆膜、覆膜支架及覆膜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92109A CN116492109A (zh) 2023-07-28
CN116492109B true CN116492109B (zh) 2023-11-07

Family

ID=87321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78709.3A Active CN116492109B (zh) 2023-06-29 2023-06-29 覆膜、覆膜支架及覆膜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9210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73944A2 (en) * 1988-12-14 1990-06-20 Medtronic, Inc. Woven vascular graft
CN205364694U (zh) * 2016-01-29 2016-07-06 冠宏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pu复合面料
CN109385724A (zh) * 2018-12-05 2019-02-26 浙江理工大学 窗帘布与挂钩布带经向一体织物及其织造成型方法
CN111295154A (zh) * 2017-11-10 2020-06-16 旭化成株式会社 医疗用织物
CN215606578U (zh) * 2021-06-16 2022-01-25 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脉弓部覆膜支架
CN116236317A (zh) * 2022-12-20 2023-06-09 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膝关节韧带重建的管状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73944A2 (en) * 1988-12-14 1990-06-20 Medtronic, Inc. Woven vascular graft
CN205364694U (zh) * 2016-01-29 2016-07-06 冠宏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pu复合面料
CN111295154A (zh) * 2017-11-10 2020-06-16 旭化成株式会社 医疗用织物
CN109385724A (zh) * 2018-12-05 2019-02-26 浙江理工大学 窗帘布与挂钩布带经向一体织物及其织造成型方法
CN215606578U (zh) * 2021-06-16 2022-01-25 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脉弓部覆膜支架
CN116236317A (zh) * 2022-12-20 2023-06-09 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膝关节韧带重建的管状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92109A (zh) 2023-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09054B2 (ja) 再捕獲および再配置される改良ステント
US9402634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vascular abnormalities
JP5026431B2 (ja) 人工器官送達および移植するための装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4540912B2 (ja) 血管内グラフトシステム
JP5775527B2 (ja) モジュール式グラフト内装置及び関連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2022525317A (ja) 血管障害の治療のための可撓性継合部を有するフィラメント状デバイス
CN105228561B (zh) 用于胸腹部分叉动脉瘤修补的支架组件
JP6290097B2 (ja) 腔内人工血管
KR20140002560A (ko) 확장가능한 혈관 이식편을 위한 밀봉 기구
EP1800620B1 (en) prosthesis comprising a coiled stent
CN116492109B (zh) 覆膜、覆膜支架及覆膜制作方法
CN215606578U (zh) 主动脉弓部覆膜支架
CN112006811B (zh) 一种血管重建装置
CN118021493A (zh) 用于覆膜支架的覆膜及其制备方法、覆膜支架
CN117179959A (zh) 管腔支架
CN117179960A (zh) 管腔支架
CN116077231A (zh) 一种新型颈动脉狭窄治疗装置
CN116370144A (zh) 血管支架及系统
PL222867B1 (pl) Wewnątrznaczyniowy system, w postaci cewnika, do wprowadzania i mocowania autogenicznej protezy naczyniowej
AU2010326046A1 (en) Modular endograft device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AU2012203709A1 (en) Modular endograft device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