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82902A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482902A CN116482902A CN202310479731.8A CN202310479731A CN116482902A CN 116482902 A CN116482902 A CN 116482902A CN 202310479731 A CN202310479731 A CN 202310479731A CN 116482902 A CN116482902 A CN 11648290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cavity
- shell
- guide plate
- display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443 aeroso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077 insect repell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222 aromathera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LFQSCWFLJHTTHZ-UHFFFAOYSA-N Ethanol Chemical compound CCO LFQSCWFLJHTTH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05 fragr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96 quantum do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28—Illuminating devices with cooling mea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02F1/133607—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the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 including light directing or refracting elements, e.g. prisms or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2—Electrical detai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包括:发光单元;导光板,具有弯折相连的入光面及出光面,入光面接收发光单元出射的光线,出光面用于出射光线至显示面板;前壳,包括第一壳体部及第二壳体部,第一壳体部设置于发光单元背离导光板的一侧,第二壳体部与第一壳体部弯折相连,且第二壳体部位于导光板背离出光面的一侧;冷却组件,位于前壳和所述导光板之间,用于对发光单元进行散热,冷却组件包括壳体,壳体围设形成腔体以收容冷却介质,壳体具有开口,开口连通腔体,且开口设置且显露于第二壳体部背离第一壳体部的一侧,用于输出或注入冷却介质,冷却组件对发光单元产生的热量进行高效率地散热,进而提升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侧入式液晶显示器产品中,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LED)灯条除了提供光源外,会产生相当多的热量,这部分热量不能堆积在LED灯条内部,需要传导散发出去,以保障LED灯条的温度在规格范围内,从而保障LED灯条的使用寿命。
常规液晶显示器产品通常采取传导方式对LED灯条进行散热,就是将LED灯条用导热胶与金属背板的侧面贴附在一起来实现。这种方式为了改善散热效果,需要增加背板的材料厚度,来增大金属背板的导热截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率,但是会导致物料成本和重量的增加,而且散热效率提升效果并不显著。另外,在一些高亮的液晶显示器产品中,LED灯条的发热量会更多,若采用常规传导方式进行散热,会使LED灯条所遭受的温度更高,使得LED灯条的使用寿命会降低,同时相关零部件也会承受更高温度,进而导致液晶显示器产品的可靠性会降低的特别明显。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发光单元;
导光板,具有弯折相连的入光面及出光面,所述入光面接收发光单元出射的光线,所述出光面用于出射光线至显示面板;
前壳,包括第一壳体部及第二壳体部,所述第一壳体部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背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壳体部与所述第一壳体部弯折相连,且所述第二壳体部位于所述导光板背离出光面的一侧;
冷却组件,位于所述前壳和所述导光板之间,用于对所述发光单元进行散热,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围设形成腔体以收容冷却介质,所述壳体具有开口,所述开口连通所述腔体,且所述开口设置且显露于所述第二壳体部背离所述第一壳体部的一侧,用于输出或注入冷却介质。
其中,所述腔体具有弯折相连的第一子腔体及第二子腔体,所述第一子腔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及所述发光单元之间,所述第二子腔体位于所述第二壳体部与所述导光板之间,且至少部分正对于所述导光板中背离所述出光面的表面设置,所述开口连通所述第二子腔体。
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壳体本体及第一支撑部,所述壳体本体具有所述腔体,且所述壳体本体与所述前壳间隔设置以形成间隙,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壳体本体邻近所述前壳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部抵接于所述前壳;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邻近所述出光面设置,所述显示面板的一端收容于所述前壳内;
覆晶薄膜,所述覆晶薄膜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显示面板,所述覆晶薄膜设置于所述间隙;及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本体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前壳为间隔设置,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开口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前壳还包括第三壳体部,所述第三壳体部与所述第一壳体部弯折相连,且所述第三壳体部与所述第二壳体部均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部的同一侧;
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于所述壳体本体朝向所述发光单元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背离所述第二子腔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部邻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抵接于所述导光板,所述第二支撑部背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抵接于所述显示面板。
其中,所述壳体本体具有第一限位部,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设置于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出光面的一侧,且具有依次弯折相连的第二限位部、连接部及承载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配合以将所述背板固定于所述壳体本体,所述承载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相背的两侧,所述承载部承载所述导光板。
其中,所述腔体还具有第三子腔体,所述第三子腔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子腔体背离所述第一子腔体的一端,所述开口还具有输入口及输出口,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输入装置、输出装置、输入管及输出管,所述输入装置收容于所述第三子腔体内,且所述输入装置连通于所述输入口,所述输入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输入装置,所述输入管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子腔体内,并用于传输冷却介质至所述腔体;
所述输出装置收容于所述第三子腔体内,且所述输出装置连通于所述输出口,所述输出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输出装置,所述输出管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子腔体内,并用于传输冷却介质至所述输出装置。
其中,所述输出装置包括雾化器及风扇,所述风扇邻近所述输出口设置,所述雾化器设置于所述风扇背离所述输出口的一侧,所述雾化器用于将冷却介质转换为气雾,所述风扇用于将气雾传输至所述输出口及所述输出口背离所述风扇的一侧。
其中,所述输入管在沿着所述发光单元及所述导光板的排布方向上具有尺寸范围L1,所述输出管在沿着所述发光单元及所述导光板的排布方向上基于尺寸范围L2,所述尺寸范围L1及所述尺寸范围L2满足:L1≥L2。
其中,所述第二子腔体在垂直于所述发光单元及所述导光板的排布方向的方向上具有尺寸范围D1,所述第三子腔体在垂直于所述发光单元及所述导光板的排布方向的方向上具有尺寸范围D2,所述尺寸范围D1与所述尺寸范围D2满足:D1≤D2。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所述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发光单元、导光板、前壳及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位于所述前壳和所述导光板之间,用于对所述发光单元进行散热,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围设形成腔体以收容冷却介质,所述壳体具有开口,所述开口连通所述腔体,且所述开口设置且显露于所述第二壳体部背离所述第一壳体部的一侧,用于输出或注入冷却介质。相较于常规设计中发光单元通过金属背板进行传导散热的方式,所述冷却组件可以快速带走所述发光单元产生的热量,使得所述发光单元的散热效率更高,提升所述发光单元的使用寿命,进而提升所述显示装置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及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提供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提供的显示装置沿BB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提供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装置沿BB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显示装置沿BB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子设备,10-显示装置,11-发光单元,12-导光板,13-前壳,14-冷却组件,15-显示面板,16-覆晶薄膜,17-电路板,18-背板,121-入光面,122-出光面,131-第一壳体部,132-第二壳体部,133-第三壳体部,141-壳体,142-腔体,143-冷却介质,144-输入装置,145-输出装置,146-输入管,147-输出管,181-第二限位部,182-连接部,183-承载部,1411-开口,1412-壳体本体,1413-第一支撑部,1414-第二支撑部,1421-第一子腔体,1422-第二子腔体,1423-第三子腔体,1431-气雾,1441-滤芯,1451-雾化器,1452-风扇,1453-海绵,141a-输入口,141b-输出口,141c-第一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及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提供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提供的显示装置沿BB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所述显示装置10包括发光单元11、导光板12、前壳13及冷却组件14。所述导光板12具有弯折相连的入光面121及出光面122,所述入光面121接收发光单元11出射的光线,所述出光面122用于出射光线至显示面板15。所述前壳13包括第一壳体部131及第二壳体部132,所述第一壳体部131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11背离所述导光板12的一侧,所述第二壳体部132与所述第一壳体部131弯折相连,且所述第二壳体部132位于所述导光板12背离出光面122的一侧。所述冷却组件14位于所述前壳13和所述导光板12之间,用于对所述发光单元11进行散热,所述冷却组件14包括壳体141,所述壳体141围设形成腔体142以收容冷却介质143,所述壳体141具有开口1411,所述开口1411连通所述腔体142,且所述开口1411设置且显露于所述第二壳体部132背离所述第一壳体部131的一侧,用于输出或注入冷却介质143。
所述显示装置1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所述显示装置1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包括发光单元11、导光板12、前壳13及冷却组件14等,所述显示装置10还可以包括其他部件,例如显示面板15等,可以理解地,所述显示装置10的其他部件不应当成为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装置10的限定。
所述发光单元1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所述发光单元11用于出射光线,并在所述显示装置10中提供光源。
所述发光单元11的数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一个、或两个、或三个、或多个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发光单元11的数量为多个为例。多个所述发光单元1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承载于灯条基板上,并与所述灯条基板共同组成发光灯条。所述灯条基板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铝基板或其他具有导热性能的材料。
所述发光单元1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通过侧入式或直下式的方式在所述显示装置10中提供光源,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发光单元11为侧入式入光为例进行示意。
所述导光板12具有弯折相连的入光面121及出光面122,且所述入光面121与所述出光面122的弯折角度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90°或近似为90°。所述入光面12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正对于、或至少部分正对于所述发光单元11的出光面设置,从而便于所述导光板12接收所述发光单元11出射的光线。所述出光面122用于出射光线至显示面板15,从而实现将所述发光单元11提供的点光源转换为面光源提供给显示面板15。
所述前壳13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金属、或塑料、或塑胶、或其他复合材料等,本实施方式对此不作限定。所述前壳13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用于收容所述发光单元11及部分所述导光板12。
所述第一壳体部131与所述第二壳体部132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壳体部131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11背离所述导光板12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壳体部13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部分正对于所述发光单元11设置。所述第二壳体部132与所述第一壳体部131弯折相连,且所述第二壳体部132与所述第一壳体部131的弯折角度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90°或近似为90°。所述第二壳体部132位于所述导光板12背离出光面122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壳体部132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部分正对于所述导光板12设置。
所述冷却组件14位于所述前壳13和所述导光板12之间。所述发光单元1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设置于所述冷却组件14上,具体地,所述冷却组件14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替代传统背板18设计中的折弯边,所述发光灯条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通过导热胶粘合于所述冷却组件14上,所述冷却组件14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用于吸收并导出所述发光单元11产生的热量,从而使得所述冷却组件14可以对所述发光单元11进行有效地散热。
所述冷却组件14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包括壳体141及腔体142,所述壳体141围设形成腔体142以收容冷却介质143。所述壳体141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金属或其他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
所述冷却介质143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水、或酒精、或油、或气体等其他具有冷却功能的介质。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冷却介质143为水为例进行示意,从而使得所述冷却介质143可以快速吸收并带走所述发光单元11产生的热量,即对所述发光单元11实现水冷散热,相较于常规设计中发光单元通过金属背板进行传导散热的方式,由于水的密度相对较低,从而使得所述冷却组件14同等体积大小的情况下具有相对较轻的重量,进而使得所述显示装置10实现轻量化的设计。
所述壳体141具有开口1411,所述开口141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用于输出或注入冷却介质143,即所述冷却介质143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流通于所述腔体142,从而将所述发光单元11产生的热量带走,相较于常规设计中发光单元通过金属背板进行传导散热的方式,所述冷却介质143流通于所述腔体142,可以快速带走所述发光单元11产生的热量,使得所述发光单元11的散热效率更高,提升所述发光单元11的使用寿命,进而使得所述显示装置10的其他相关部件也避免承受过高的温度,提升所述显示装置10的可靠性。
其中,所述开口1411的数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一个、或两个、或三个、或多个等,可以理解地,所述开口1411的数量不应当成为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组件14的限定。所述开口1411的形状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圆形、或方形、或其他不规则的形状等,可以理解地,所述开口1411的形状不应当成为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组件14的限定。
所述开口1411设置且显露于所述第二壳体部132背离所述第一壳体部131的一侧,即所述壳体141设置所述开口1411的一端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显露于所述壳体141,且位于所述第二壳体部132背离所述第一壳体部131的一端,从而便于从所述显示装置10外部向所述开口1411注入冷却介质143至所述腔体142内,也便于所述冷却介质143的通过所述开口1411输出至所述显示装置10的外部。
且所述冷却组件14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延伸至所述导光板12背离出光面122的一侧,从而使得所述冷却组件14不仅可以对所述发光单元11进行散热,还可以使得所述显示装置10内部热量快速地散热出去,进而使得所述显示装置10中的其他零部件避免承受太高的温度,提升所述显示装置10的散热效率及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装置10包括发光单元11、导光板12、前壳13及冷却组件14。所述冷却组件14位于所述前壳13和所述导光板12之间,用于对所述发光单元11进行散热,所述冷却组件14包括壳体141,所述壳体141围设形成腔体142以收容冷却介质143,所述壳体141具有开口1411,所述开口1411连通所述腔体142,且所述开口1411设置且显露于所述第二壳体部132背离所述第一壳体部131的一侧,用于输出或注入冷却介质143。所述冷却介质143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流通于所述腔体142,从而将所述发光单元11产生的热量带走,相较于常规设计中发光单元通过金属背板进行传导散热的方式,所述冷却组件14可以快速带走所述发光单元11产生的热量,使得所述发光单元11的散热效率更高,提升所述发光单元11的使用寿命,进而提升所述显示装置10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请再次参阅图2及图3。所述腔体142具有弯折相连的第一子腔体1421及第二子腔体1422,所述第一子腔体1421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部131及所述发光单元11之间,所述第二子腔体1422位于所述第二壳体部132与所述导光板12之间,且至少部分正对于所述导光板12中背离所述出光面122的表面设置,所述开口1411连通所述第二子腔体1422。
所述第一子腔体142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连通于所述第二子腔体1422。所述第一子腔体1421与所述第二子腔体1422的弯折角度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90°或大致为90°。
所述第一子腔体1421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部131与所述发光单元11之间,且所述第一子腔体142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用于收容冷却介质143并在收容冷却介质143后对所述发光单元11进行散热。
所述第二子腔体1422位于所述第二壳体部132与所述导光板12之间,且所述第二子腔体1422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正对于、或部分正对于所述导光板12背离所述出光面122的表面。所述第二子腔体1422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用于收容冷却介质143,并在收容冷却介质143后对所述显示装置10内部产生的热量进行发散,从而使得所述显示装置10内部热量可以进行更加快速地散热,提升所述显示装置10的散热效率,进而保障所述显示装置10的安全正常运行。
所述开口1411连通于所述第二子腔体1422,并用于向所述第二子腔体1422注入冷却介质143及用于输出冷却介质143。所述开口141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设置于所述第二子腔体1422背离所述第一子腔体1421的一端,并显露于所述第二壳体部132背离所述第一壳体部131的一侧,从而便于从所述显示装置10外部向所述开口1411注入冷却介质143至所述第二子腔体1422及所述第一子腔体1421内,也便于所述冷却介质143的通过所述第一子腔体1421传输至所述第二子腔体1422,再通过所述开口1411输出至所述显示装置10的外部。
请再次参阅图2及图3。所述壳体141具有壳体本体1412及第一支撑部1413,所述壳体本体1412具有所述腔体142,且所述壳体本体1412与所述前壳13间隔设置以形成间隙,所述第一支撑部1413设置于所述壳体本体1412邻近所述前壳13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部1413抵接于所述前壳13。所述显示装置10还包括显示面板15、覆晶薄膜16及电路板17。所述显示面板15邻近所述出光面122设置,所述显示面板15的一端收容于所述前壳13内。所述覆晶薄膜16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显示面板15,所述覆晶薄膜16设置于所述间隙。所述电路板17设置于所述壳体本体1412背离所述显示面板15的一侧,所述电路板17与所述前壳13为间隔设置,且所述电路板17与所述开口1411间隔设置。
所述壳体本体1412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金属或其他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所述壳体本体1412具有腔体142,即所述壳体本体1412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围设形成所述腔体142。所述壳体本体1412与所述前壳13间隔设置以形成间隙,所述间隙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用于收容所述覆晶薄膜16及所述电路板17。
所述第一支撑部1413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与所述壳体本体1412的材质相同。所述第一支撑部1413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与所述壳体本体1412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支撑部1413设置于所述壳体本体1412邻近所述前壳13的一侧,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1413抵接于所述前壳13,从而使得所述壳体本体1412与所述前壳13之间形成间隙,且可以有效防止所述前壳13因受到外力按压而产生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1413的形状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长方体、或圆柱体、或其他不规则的形状等,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支撑部1413的形状不应当成为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装置10的限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1413的数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一个、或两个、或三个、或多个等,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支撑部1413的数量设置可以根据所述显示装置10的支撑需求所决定,所述第一支撑部1413的数量不应当成为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装置10的限定。
所述显示面板15的类型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液晶显示面板15、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15、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15或者电子纸显示面板15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所述显示面板15邻近所述出光面122设置,且所述显示面板15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正对于、或部分正对于所述出光面122,从而用于接收所述导光板12出射的光线并进行画面显示。所述显示面板15的一端收容于所述前壳13内,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15的一端收容于所述前壳13与所述壳体本体1412之间形成的间隙,且因所述第一支撑部1413抵接于所述前壳13,可有效防止所述前壳13因受到外力按压而产生变形,进而防止所述前壳13在受到外力按压时挤压到所述显示面板15而影响到所述显示面板15的正常功能,从而保障了所述显示面板15具有稳定的显示品质。
所述覆晶薄膜16(Chip On Film,COF)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用于封装并固定所述显示装置10的集成电路芯片(Integrated Circuit,IC)。所述覆晶薄膜16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显示面板15。所述覆晶薄膜16设置于所述间隙,即所述覆晶薄膜16设置于所述壳体141邻近所述前壳13的一侧,且所述冷却组件14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对所述覆晶薄膜16绑定的集成电路芯片进行散热,从而使得所述集成电路芯片也可以进行良好的散热,避免所述集成电路芯片因温度过高而发生损坏,且因所述集成电路芯片得到良好散热后需要的散热空间较小,使得所述集成电路芯片与所述前壳13之间的设置距离可以更近,进而使得所述显示装置10实现窄边框的设计。
所述电路板17设置于所述壳体本体1412背离所述显示面板15的一侧,且所述电路板17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贴合于壳体本体1412设置。所述电路板17与所述前壳13间隔设置,从而防止所述前壳13在受到外力按压时挤压到所述电路板17,进而避免所述电路板17的损坏。且所述电路板17与所述开口1411间隔设置,进而避免所述冷却介质143在注入及输出的过程中影响到所述电路板17的正常功能,从而保障了所述电路板17及所述显示装置10的安全工作运行。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所述前壳13还包括第三壳体部133,所述第三壳体部133与所述第一壳体部131弯折相连,且所述第三壳体部133与所述第二壳体部132均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部131的同一侧。所述壳体141还包括第二支撑部1414,所述第二支撑部1414连接于所述壳体本体1412朝向所述发光单元11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支撑部1414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11背离所述第二子腔体1422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部1414邻近所述导光板12的一侧抵接于所述导光板12,所述第二支撑部1414背离所述导光板12的一侧抵接于所述显示面板15。
所述第三壳体部133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与所述第一壳体部131一体成型。所述第三壳体部133与所述第一壳体部131弯折相连,且所述第三壳体部133与所述第一壳体部131的弯折角度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90°或近似于90°。所述第三壳体部133与所述第二壳体部132均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部131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三壳体部133与所述第二壳体部132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部131相背的两端。
所述第二支撑部1414连接于所述壳体本体1412朝向所述发光单元11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支撑部1414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与所述壳体本体1412一体成型。
所述第二支撑部1414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11背离所述第二子腔体1422的一侧,即所述第二支撑部1414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11邻近所述显示面板15的一侧。
所述第二支撑部1414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延伸至所述导光板12的周缘部分,且所述第二支撑部1414邻近所述导光板12的一侧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抵接于所述导光板12,所述第二支撑部1414背离所述导光板12的一侧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抵接于所述显示面板15。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部1414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与所述显示面板15之间通过固定胶进行粘结,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支撑部1414与所述显示面板15之间进行稳定地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部1414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与所述导光板12之间通过固定胶进行粘结,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支撑部1414与所述导光板12之间进行稳定地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部1414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对所述显示面板15起到支撑及固定的作用,所述第二支撑部1414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对所述导光板12起到限位及固定的作用,从而使得所述显示面板15及所述导光板12在所述显示装置10发生晃动时依旧可以保持稳固的位置关系。所述第二支撑部1414可以替代常规设计中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面板15的零件,例如中框或胶框等,从而降低所述显示装置10的零件数量,使得所述显示装置10的组装工序更加便捷,且使得所述显示装置10可以实现窄边框的设计。
请参阅图4及图5,图5是图4中提供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所述壳体本体1412具有第一限位部141c,所述显示装置10还包括背板18,所述背板18设置于所述导光板12背离所述出光面122的一侧,且具有依次弯折相连的第二限位部181、连接部182及承载部183,所述第二限位部181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41c配合以将所述背板18固定于所述壳体本体1412,所述承载部183与所述第二限位部181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部182相背的两侧,所述承载部183承载所述导光板12。
所述背板18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金属、或塑胶、或塑料、或合金等。
所述背板18设置于所述导光板12背离所述出光面122的一侧,且所述背板18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正对于、或部分正对于所述导光板12背离所述出光面122的一侧。
所述背板18具有依次弯折相连的第二限位部181、连接部182及承载部183,所述第二限位部181、所述连接部182及所述承载部183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一体成型。所述第二限位部181与所述连接部182的弯折角度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120°、或130°、或140°等,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二限位部181与所述连接部182的弯折角度还可以为其他角度,所述第二限位部181与所述连接部182的弯折角度不应该成为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装置10的限定。所述连接部182与所述承载部183的弯折角度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120°、或130°、或140°等,可以理解地,所述连接部182与所述承载部183的弯折角度还可以为其他角度,所述连接部182与所述承载部183的弯折角度不应该成为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装置10的限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部181所在的平面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所述承载部183所在的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部183与所述壳体本体1412之间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具有缓冲间隙,从而可缓冲所述承载部183受到的外界压力,换言之,当外力按压壳体本体1412时,所述缓冲间隙可使得所述承载部183不会受到所述壳体本体1412的挤压或较少地受到所述壳体本体1412的挤压。
所述第二限位部181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41c配合以将所述背板18固定于所述壳体本体1412。具体地,所述第一限位部141c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沿着所述发光单元11与所述导光板12的排布方向凹陷于所述壳体本体1412用于承载所述发光单元11的表面,且所述第一限位部141c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围设形成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部18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41c围设形成的限位槽内,所述第二限位部18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41c形成所述限位槽的表面,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限位部141c与所述第二限位部181之间具有稳固的限位关系。
其中,所述第二限位部181邻近于所述发光单元11一侧的表面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垂直于或大致垂直于所述壳体本体1412用于承载所述发光单元11的表面,或所述第二限位部181邻近于所述发光单元11一侧的表面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垂直于或大致垂直于所述发光单元11的出光面。且所述承载部183与所述第二限位部181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部182相背的两侧,所述承载部183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用于承载所述导光板12,且所述承载部183用于承载所述导光板12的表面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平行于所述第二限位部181邻近于所述发光单元11一侧的表面,从而使得所述导光板12的入光面12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正对于、或部分正对于所述发光单元11的出光面,进而使得所述发光单元11与所述导光板12之间可以保持良好的入光效果。
请再次参阅图2及图3。所述腔体142还具有第三子腔体1423,所述第三子腔体1423设置于所述第二子腔体1422背离所述第一子腔体1421的一端,所述开口1411还具有输入口141a及输出口141b,所述冷却组件14还包括输入装置144、输出装置145、输入管146及输出管147,所述输入装置144收容于所述第三子腔体1423内,且所述输入装置144连通于所述输入口141a,所述输入管146的一端连通于所述输入装置144,所述输入管146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子腔体1422内,并用于传输冷却介质143至所述腔体142。所述输出装置145收容于所述第三子腔体1423内,且所述输出装置145连通于所述输出口141b,所述输出管147的一端连通于所述输出装置145,所述输出管147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子腔体1422内,并用于传输冷却介质143至所述输出装置145。
所述输入口141a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用于注入冷却介质143。所述输出口141b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用于输出冷却介质143。且所述输入口141a及所述输出口141b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部分间隔设置。
所述输出装置145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连通于所述输出口141b,并用于输出冷却介质143。所述输出管147的一端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连通于所述输出装置145,所述输出管147的另一端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设置于所述第二子腔体1422内,从而用于传输冷却介质143至所述输出装置145。
所述输入装置144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连通于所述输入口141a,并用于输入冷却介质143。所述输入管146的一端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连通于所述输入装置144,所述输入管146的另一端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设置于所述第二子腔体1422内,从而用于传输冷却介质143至所述第一子腔体1421及所述第二子腔体1422。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装置144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包括第一输入腔及第二输入腔,所述第一输入腔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邻近于所述输入口141a设置,所述第二输入腔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腔背离所述输入口141a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装置144还包括滤芯1441,所述滤芯144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腔邻近所述第二输入腔的一端。所述滤芯144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用于过滤冷却介质143,从而减少所述冷却介质143可能存在的杂质及异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入腔在横向方向上的尺寸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大于所述第二输入腔在横向方向上的尺寸,从而通过压强差使得冷却介质143更加快速地通过所述滤芯1441。
其中,所述输入装置144及所述输出装置145收容于所述第三子腔体1423内,所述第三子腔体1423设置于所述第二子腔体1422背离所述第一子腔体1421的一端,进而使得所述输入装置144及所述输出装置145设置于所述第二子腔体1422背离所述第一子腔体1421的一端,进而使得所述输入装置144及所述输出装置145设置于所述导光板12背离所述出光面122的一侧,而不会影响所述显示装置10的边框宽度,使得所述显示装置10可以实现窄边框的设计。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装置沿BB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所述输出装置145包括雾化器1451及风扇1452,所述风扇1452邻近所述输出口141b设置,所述雾化器1451设置于所述风扇1452背离所述输出口141b的一侧,所述雾化器1451用于将冷却介质143转换为气雾1431,所述风扇1452用于将气雾1431传输至所述输出口141b及所述输出口141b背离所述风扇1452的一侧。
所述雾化器145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超声波雾化器1451,所述雾化器145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邻近于所述输出管147设置,并用于将所述输出管147输出的冷却介质143转换为气雾1431。
所述风扇1452邻近所述输出口141b设置,且所述风扇1452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设置于所述雾化器1451背离所述出水管的一侧,即所述雾化器1451设置于所述风扇1452背离所述输出口141b的一侧。所述风扇1452可以用于将所述雾化器1451产生的气雾1431传输至所述输出口141b及所述输出口141b背离所述风扇1452的一侧,即所述风扇1452可以将所述雾化器1451产生的气雾1431吹至所述显示装置10的外部,且所述冷却介质143优选为水,从而使得所述显示装置10还可以具有对外部环境进行加湿的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装置145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包括第一输出腔及第二输出腔,所述第一输出腔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邻近于所述输出口141b设置,所述第二输出腔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腔背离所述输出口141b的一侧。所述雾化器1451及所述风扇1452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收容于所述第一输出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装置145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还包括海绵1453,所述海绵1453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收容于所述第二输出腔内,且所述海绵1453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邻近于所述输出管147设置,用于吸收冷却介质并提供给所述雾化器1451。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介质143还可以加入功能介质,例如驱虫液、或香薰液、或其他可以挥发的功能介质等,所述冷却介质143优选为水,当所述冷却介质143加入具有驱虫功能的挥发物质时,所述冷却介质143转换为气雾1431并输出至所述显示装置10外部时,可对所述显示装置10的外部环境同时起到加湿和驱虫的效果,举例地,当所述冷却介质143加入具有香薰功能的挥发物质时,所述冷却介质143转换为气雾1431并输出至所述显示装置10外部时,可对所述显示装置10的外部环境同时起到加湿和提供香氛的效果,从而使得所述显示装置10在获得良好的散热效果的同时还具有丰富的产品功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请参阅图7及图8,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显示装置沿BB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所述输入管146在沿着所述发光单元11及所述导光板12的排布方向上具有尺寸范围L1,所述输出管147在沿着所述发光单元11及所述导光板12的排布方向上基于尺寸范围L2,所述尺寸范围L1及所述尺寸范围L2满足:L1≥L2。
所述输入管146在沿着所述发光单元11及所述导光板12的排布方向上具有尺寸范围L1,具体地,所述尺寸范围L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所述输入管146在沿着所述发光单元11及所述导光板12的排布方向上间距最大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值。
所述输出管147在沿着所述发光单元11及所述导光板12的排布方向上具有尺寸范围L1,具体地,所述尺寸范围L2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所述输出管147在沿着所述发光单元11及所述导光板12的排布方向上间距最大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值。
所述尺寸范围L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满足L1=2×L2、或L1=3×L2、或L1=4×L2等,可以理解地,所述尺寸范围L1与所述尺寸范围L2还可以为其他数值关系,只要满足L1≥L2即可。
优选的,所述输入管146的尺寸范围L1大于所述输出管147的尺寸范围L2,其中所述冷却组件14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设置于所述显示装置10的地侧,所述显示装置10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所述输入管146的尺寸范围L1较大,所述输入管146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邻近于所述第一子腔体1421设置,从而使得冷却介质143较多地输入至所述第一子腔体1421,保障所述显示装置10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组件14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在沿着所述发光单元11及所述导光板12的排布方向上具有临界面,所述输出管147的尺寸范围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小于等于所述临界面与输出管147背离所述临界面的一端之间的距离范围值,且所述冷却组件14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设置于所述显示装置10的地侧,从而使得所述显示装置10在工作运行的过程中,当所述第二子腔体1422内的冷却介质143邻近所述输出口141b的表面低于所述临界面时,即所述第二子腔体1422内的冷却介质143邻近所述输出口141b的表面相较于所述临界面远离所述输出口141b时,所述输出管147无法再接触到所述冷却介质143,从而不会再将所述冷却介质143输出至所述显示装置10外,进而保障所述显示装置10内具有充足的冷却介质143进行散热。
其中,所述临界面的位置设定和所述输出管147的尺寸范围,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通过所述显示装置10的实际散热需求进行设计,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子腔体1422在垂直于所述发光单元11及所述导光板12的排布方向的方向上具有尺寸范围D1,所述第三子腔体1423在垂直于所述发光单元11及所述导光板12的排布方向的方向上具有尺寸范围D2,所述尺寸范围D1与所述尺寸范围D2满足:D1≤D2。
所述第二子腔体1422在垂直于所述发光单元11及所述导光板12的排布方向的方向上具有尺寸范围D1,所述尺寸范围D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所述第二子腔体1422在垂直于所述发光单元11及所述导光板12的排布方向上的间距最大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范围值。
所述第三子腔体1423在垂直于所述发光单元11及所述导光板12的排布方向的方向上具有尺寸范围D2,所述尺寸范围D2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所述第三子腔体1423在垂直于所述发光单元11及所述导光板12的排布方向上的间距最大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范围值。
所述尺寸范围D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满足D1=0.8×D2、或D1=0.7×D2、或D1=0.6×D2等,可以理解地,所述尺寸范围D1与所述尺寸范围D2还可以为其他数值关系,只要满足D1≤D2即可。
优选的,所述尺寸范围D1小于所述尺寸范围D2,即所述第三子腔体1423具有相对较大的尺寸范围,从而使得所述第三子腔体1423收容的所述输入装置144可以储存较多的冷却介质143,所述第三子腔体1423收容的所述输出装置145可以设置有较大功率的雾化器1451及风扇1452来增强所述显示装置10的加湿功能,同时所述第二子腔体1422具有较小的尺寸范围,使得所述冷却组件14在注入冷却介质143后依旧可以具有较轻的重量,进而使得所述显示装置10具有轻量化的效果。
请再次参阅图1。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所述电子设备1包括所述显示装置10。
所述电子设备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手机、或手表、或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Computer,Tablet PC)、或笔记本电脑(Notebook,NB)、或电视(Television,TV)、或其他便携式电子设备1等。
所述显示装置10包括发光单元11、导光板12、前壳13及冷却组件14。所述冷却组件14位于所述前壳13和所述导光板12之间,用于对所述发光单元11进行散热,所述冷却组件14包括壳体141,所述壳体141围设形成腔体142以收容冷却介质143,所述壳体141具有开口1411,所述开口1411连通所述腔体142,且所述开口1411设置且显露于所述第二壳体部132背离所述第一壳体部131的一侧,用于输出或注入冷却介质143。所述冷却介质143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流通于所述腔体142,从而将所述发光单元11产生的热量带走,相较于常规设计中发光单元11通过金属背板18进行传导散热的方式,所述冷却组件14可以快速带走所述发光单元11产生的热量,使得所述发光单元11的散热效率更高,提升所述发光单元11的使用寿命,进而提升所述显示装置10及所述电子设备1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所述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此外,还应该理解的是,本申请各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在相互之间不存在矛盾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形成又一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的实施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发光单元;
导光板,具有弯折相连的入光面及出光面,所述入光面接收发光单元出射的光线,所述出光面用于出射光线至显示面板;
前壳,包括第一壳体部及第二壳体部,所述第一壳体部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背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壳体部与所述第一壳体部弯折相连,且所述第二壳体部位于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出光面的一侧;
冷却组件,位于所述前壳和所述导光板之间,用于对所述发光单元进行散热,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围设形成腔体以收容冷却介质,所述壳体具有开口,所述开口连通所述腔体,且所述开口设置且显露于所述第二壳体部背离所述第一壳体部的一侧,用于输出或注入冷却介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具有弯折相连的第一子腔体及第二子腔体,所述第一子腔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及所述发光单元之间,所述第二子腔体位于所述第二壳体部与所述导光板之间,且至少部分正对于所述导光板中背离所述出光面的表面设置,所述开口连通所述第二子腔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壳体本体及第一支撑部,所述壳体本体具有所述腔体,且所述壳体本体与所述前壳间隔设置以形成间隙,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壳体本体邻近所述前壳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部抵接于所述前壳;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邻近所述出光面设置,所述显示面板的一端收容于所述前壳内;
覆晶薄膜,所述覆晶薄膜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显示面板,所述覆晶薄膜设置于所述间隙;及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本体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前壳为间隔设置,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开口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壳还包括第三壳体部,所述第三壳体部与所述第一壳体部弯折相连,且所述第三壳体部与所述第二壳体部均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部的同一侧;
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于所述壳体本体朝向所述发光单元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发光单元背离所述第二子腔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部邻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抵接于所述导光板,所述第二支撑部背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抵接于所述显示面板。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具有第一限位部,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设置于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出光面的一侧,且具有依次弯折相连的第二限位部、连接部及承载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配合以将所述背板固定于所述壳体本体,所述承载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相背的两侧,所述承载部承载所述导光板。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还具有第三子腔体,所述第三子腔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子腔体背离所述第一子腔体的一端,所述开口还具有输入口及输出口,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输入装置、输出装置、输入管及输出管,所述输入装置收容于所述第三子腔体内,且所述输入装置连通于所述输入口,所述输入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输入装置,所述输入管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子腔体内,并用于传输所述冷却介质至所述腔体;
所述输出装置收容于所述第三子腔体内,且所述输出装置连通于所述输出口,所述输出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输出装置,所述输出管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子腔体内,并用于传输所述冷却介质至所述输出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装置包括雾化器及风扇,所述风扇邻近所述输出口设置,所述雾化器设置于所述风扇背离所述输出口的一侧,所述雾化器用于将所述冷却介质转换为气雾,所述风扇用于将气雾传输至所述输出口及所述输出口背离所述风扇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在沿着所述发光单元及所述导光板的排布方向上具有尺寸范围L1,所述输出管在沿着所述发光单元及所述导光板的排布方向上基于尺寸范围L2,所述尺寸范围L1及所述尺寸范围L2满足:L1≥L2。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腔体在垂直于所述发光单元及所述导光板的排布方向的方向上具有尺寸范围D1,所述第三子腔体在垂直于所述发光单元及所述导光板的排布方向的方向上具有尺寸范围D2,所述尺寸范围D1与所述尺寸范围D2满足:D1≤D2。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479731.8A CN116482902B (zh) | 2023-04-27 | 2023-04-27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479731.8A CN116482902B (zh) | 2023-04-27 | 2023-04-27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482902A true CN116482902A (zh) | 2023-07-25 |
CN116482902B CN116482902B (zh) | 2024-05-28 |
Family
ID=87226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479731.8A Active CN116482902B (zh) | 2023-04-27 | 2023-04-27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482902B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310044A (ja) * | 2005-04-27 | 2006-11-09 | Sony Corp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CN105759497A (zh) * | 2015-01-05 | 2016-07-13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 |
CN106647022A (zh) * | 2016-12-01 | 2017-05-10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的散热结构及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电视机 |
CN107894673A (zh) * | 2017-12-29 | 2018-04-10 |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轻薄化的显示装置 |
CN109874283A (zh) * | 2019-04-18 | 2019-06-1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散热装置及显示装置 |
CN209496580U (zh) * | 2019-04-11 | 2019-10-15 | 绍兴汇恒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散热性好的led显示屏 |
CN111045254A (zh) * | 2019-12-31 | 2020-04-21 | 北京星光影视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侧入式发光平面灯 |
CN213545807U (zh) * | 2020-11-26 | 2021-06-25 | 深圳市兆纪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水冷散热的液晶显示模组 |
US20210341783A1 (en) * | 2019-12-13 | 2021-11-04 | New Optics,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2023
- 2023-04-27 CN CN202310479731.8A patent/CN11648290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310044A (ja) * | 2005-04-27 | 2006-11-09 | Sony Corp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CN105759497A (zh) * | 2015-01-05 | 2016-07-13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 |
CN106647022A (zh) * | 2016-12-01 | 2017-05-10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的散热结构及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电视机 |
CN107894673A (zh) * | 2017-12-29 | 2018-04-10 |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轻薄化的显示装置 |
CN209496580U (zh) * | 2019-04-11 | 2019-10-15 | 绍兴汇恒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散热性好的led显示屏 |
CN109874283A (zh) * | 2019-04-18 | 2019-06-1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散热装置及显示装置 |
US20210341783A1 (en) * | 2019-12-13 | 2021-11-04 | New Optics,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CN111045254A (zh) * | 2019-12-31 | 2020-04-21 | 北京星光影视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侧入式发光平面灯 |
CN213545807U (zh) * | 2020-11-26 | 2021-06-25 | 深圳市兆纪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水冷散热的液晶显示模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482902B (zh) | 2024-05-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002443B2 (en) | LED array module | |
US8125588B2 (en) | Light emitting diode module with improved heat-dissipation efficiency | |
US20060243948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KR101472131B1 (ko) | 백라이트 유닛 | |
JP4190268B2 (ja) |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 |
JP5533431B2 (ja) | 光モジュール | |
JP4911624B2 (ja) | 面状照明装置 | |
JP2013004783A (ja) | 放熱構造および表示装置 | |
JP2007042338A (ja) | 照明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US20160018591A1 (en) | Backlight Device | |
JP4610312B2 (ja) | 光源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 |
CN212413648U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KR20150069945A (ko) | 방열패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 |
CN116482902B (zh)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KR101545941B1 (ko) | 광원, 이를 갖는 광출사 모듈 및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 |
JP3391769B2 (ja) | 遊技機用液晶表示装置のための画像パネルユニット | |
TW201426128A (zh) | 光源模組、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 | |
JP5309510B2 (ja) | 発熱部を有する装置 | |
JP6535058B2 (ja) |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ジョン受信機 | |
JP2019198017A (ja) |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ジョン受信機 | |
WO2013089030A1 (ja) |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
US20100123848A1 (en) | Led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 |
CN110174797B (zh) | 显示装置及电视信号接收器 | |
KR20170079914A (ko) | 전자기파 차폐 기능을 갖는 방열 시트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 |
KR20120030845A (ko) |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디스플레이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