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77431A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77431A
CN116477431A CN202210420183.7A CN202210420183A CN116477431A CN 116477431 A CN116477431 A CN 116477431A CN 202210420183 A CN202210420183 A CN 202210420183A CN 116477431 A CN116477431 A CN 1164774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leration
range
earthquake
lifting body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201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藤然一
山中乡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477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774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37Performance analys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92Position or motion detectors or driving means for the detec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021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being independent of the system
    • B66B5/02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being independent of the system where the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 is caused by a natural event, e.g. earthqua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电梯装置,能够更准确地进行可否自动诊断运转的判定。具备:升降体,其设置于井道;位置检测单元,其对升降体在井道内的位置进行检测;地震探测器,其设置于设置有电梯装置的建筑物,对所设置的高度处的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进行检测;以及控制装置,其在地震发生时,根据地震发生时的升降体的位置以及地震平息时的升降体的位置中的至少一方来决定从地震发生起至地震平息为止的升降体的存在范围,在根据加速度而估计出的建筑物加速度不超过预先确定的不可运转阈值的范围(A)内设定可诊断范围(B),当存在范围收敛于可诊断范围(B)内时,判定为能够进行自动诊断运转,在该自动诊断运转中,使升降体进行升降而进行异常诊断。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电梯装置中,为了判定地震发生时的电梯设备的状态,在设置有电梯装置的建筑物中设置地震探测器,当检测出设定震度以上的震度时,对轿厢位置进行检测。然后,使用来自地震探测器的信号以及轿厢位置来进行可否自动诊断运转的判定(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20/026384号
发明内容
在上述的现有的电梯装置中,用于可否自动诊断运转的判定的轿厢位置为地震刚发生之后的轿厢位置。因此,有时当在检测出轿厢位置之后、判定可否自动诊断运转之前轿厢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即使在与检测出的轿厢位置不同的位置处轿厢产生超过规定阈值的加速度而损伤了导轨,也判定为能够进行自动诊断运转。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能够更准确地进行可否自动诊断运转的判定的电梯装置。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备:升降体,其设置于井道;位置检测单元,其对升降体在井道内的位置进行检测;地震探测器,其设置于设置有电梯装置的建筑物,对所设置的高度处的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进行检测;以及控制装置,其在地震发生时,根据地震发生时的升降体的位置以及地震平息时的升降体的位置中的至少一方来决定从地震发生起至地震平息为止的升降体的存在范围,在根据加速度而估计出的建筑物加速度不超过预先确定的不可运转阈值的范围内设定可诊断范围,当存在范围收敛于可诊断范围内时,判定为能够进行自动诊断运转,在该自动诊断运转中,使升降体进行升降而进行异常诊断。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装置,能够更准确地进行可否自动诊断运转的判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建筑物的剖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控制装置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地震探测器检测出的加速度等级以及建筑物加速度函数的曲线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建筑物加速度函数以及不可运转阈值函数的曲线图。
图6是具备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建筑物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地震探测器检测出的加速度等级以及建筑物加速度函数的曲线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建筑物加速度函数以及不可运转阈值函数的曲线图。
图9是具备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建筑物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地震探测器检测出的加速度等级以及建筑物加速度函数的曲线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建筑物加速度函数以及不可运转阈值函数的曲线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可诊断范围的建筑物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控制部的控制用数据的图。
图14是具备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建筑物的剖视图。
图15是实施方式2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标号说明
1:建筑物;2:井道;4:升降体;4a:轿厢;4b:对重;5:导轨;11:旋转检测器;12:控制装置;13:地震探测器;15:计测部;16:判定部;17:选择部;18:存储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对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各附图中的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结构。图1示出电梯装置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在建筑物1中设有井道2以及机房3。机房3设置于井道2的上部。
在井道2内设有作为升降体的轿厢4a以及对重4b。在以下说明中,在不对轿厢4a和对重4b进行区分地进行说明的情况下,统称为升降体4。此外,在井道2内,设置有作为导轨的一对轿厢导轨5a以及一对对重导轨5b。在以下说明中,在不对轿厢导轨5a和对重导轨5b进行区分地进行说明的情况下,统称为导轨5。轿厢4a沿着一对轿厢导轨5a在井道2内进行升降。对重4b沿着一对对重导轨5b在井道2内进行升降。当地震发生而在建筑物1产生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时,在升降体4产生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这时,升降体4被施加如下的力:该力是升降体4的质量乘以加速度而得到的。在该力作用于导轨5时,导轨5有时会发生损伤。
在机房3设置有曳引机6以及偏导轮8。曳引机6具有驱动绳轮7以及电机(未图示),电机使驱动绳轮7旋转。在电机设有旋转检测器11,该旋转检测器11用于检测驱动绳轮7的旋转量。旋转检测器11例如是编码器,是对井道2内的升降体4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位置检测单元。如图2所示,旋转检测器11经由未图示的输入/输出接口将驱动绳轮7的旋转量作为电信号输出至计测部15。
在驱动绳轮7以及偏导轮8上绕挂有悬挂体9。悬挂体9的一端与轿厢4a连接,悬挂体9的另一端与对重4b连接。升降体4通过驱动绳轮7进行旋转而在井道2内进行升降。
在建筑物1中设有多个地震探测器13a、13b、13c。地震探测器13a、13b、13c对所设置的高度处的建筑物1的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进行检测。例如,在机房3设有第1地震探测器13a,在井道2设有第2地震探测器13b以及第3地震探测器13c,它们被设置的高度互不相同。以下,在不对地震探测器13a、13b、13c进行区分时,统称为地震探测器13。
地震探测器13将与检测出的加速度对应的预先确定的等级作为电信号输出。例如,在加速度为0Gal(cm/s2)至2Gal时输出等级0,在加速度为3Gal至19Gal时输出等级1,在加速度为20Gal至59Gal时输出等级2,在加速度为60Gal至109Gal时输出等级3,在加速度为110Gal以上时输出等级4。以下,与加速度对应的等级被称为加速度等级。
在机房3设置有控制装置12。控制装置12进行电梯装置整体的控制。
图2示出控制装置12的框图。控制装置12是由包含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处理器、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接口构成的控制基板等装置。控制装置12由轿厢控制部14、计测部15、判定部16、选择部17以及存储部18构成。
轿厢控制部14具备通过控制曳引机6来控制轿厢4a的运行的软件模块。
计测部15具备根据从旋转检测器11得到的驱动绳轮7的旋转量来检测轿厢4a的位置的软件模块。
判定部16具备根据从地震探测器13得到的加速度等级来判定地震的发生、地震的平息以及强制性的运转中止的软件模块。此外,判定部16具备判定可否自动诊断运转的软件模块。此外,判定部16具备根据可否自动诊断运转的判定而向通知器10输出电信号的软件模块。此外,判定部16具备根据可否自动诊断运转的判定而向轿厢控制部14输出控制指令的软件模块。控制指令包括自动诊断运转控制指令以及运转中止控制指令。
选择部17具备如下软件模块,该软件模块根据从地震探测器13得到的加速度等级,在根据加速度等级而估计出的建筑物加速度不超过预先确定的不可诊断运转阈值的范围A内设定可诊断范围B。
存储部18是由易失性或非易失性的存储器构成的存储装置。存储部18存储有与加速度等级的模式对应的可诊断范围B。
通知器10是向电梯装置的维护人员等进行通知的装置。例如,是管理电梯装置的管理公司的信息终端、电梯装置维护公司的信息中心、正在实施电梯装置的维护的维护人员所持有的信息便携式终端。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2的控制的流程图。
在步骤S1中,判定部16根据从地震探测器13得到的加速度等级来判定是否发生了地震。具体而言,判定部16经由未图示的输入/输出接口,从地震探测器13接收加速度等级作为电信号。例如,在将判定为发生了地震的地震发生阈值预先确定为等级1的情况下,当地震探测器13所输出的加速度等级中的至少一个为等级1以上时,判定为发生了地震,使处理进入步骤S2。当在地震探测器13所输出的加速度等级中均小于等级1、即为等级0时,判定为未发生地震,使处理进入步骤S1。
在步骤S2中,计测部15根据从旋转检测器11得到的驱动绳轮7的旋转量来检测轿厢4a的位置。旋转检测器11始终检测驱动绳轮7的旋转量。计测部15经由未图示的输入/输出接口,接收当前的驱动绳轮7的旋转量作为电信号。然后,计测部15根据接收到的旋转量来检测轿厢4a的位置。另外,轿厢4a的位置是指轿厢4a在井道2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例如,设井道2的底面为0m。在此检测出的位置是地震发生时的轿厢4a的位置。
在步骤S3中,判定部16根据从地震探测器13得到的加速度等级来判定地震是否已平息。具体而言,判定部16经由未图示的输入/输出接口,从地震探测器13接收加速度等级作为电信号。例如,当在将地震发生阈值设定为等级1的情况下,在地震探测器13所输出的加速度等级中均小于等级1、即为等级0时,判定为地震已平息,使处理进入步骤S4。在地震探测器13所输出的加速度等级中的至少一个为等级1以上时,判定为地震正在持续,使处理进入步骤S3。
在步骤S4中,计测部15根据从旋转检测器11得到的驱动绳轮7的旋转量来检测地震平息时的轿厢4a的位置。具体的处理与步骤S2相同。此外,计测部15根据地震发生时的轿厢4a的位置以及地震平息时的轿厢4a的位置来决定从地震发生起至地震平息为止的轿厢4a的存在范围。即,将从在步骤S2中检测出的轿厢4a的位置到在步骤S4中检测出的轿厢4a的位置决定为轿厢4a的存在范围。
在步骤S5中,选择部17从地震探测器13取得加速度等级,在根据所取得的加速度等级而估计出的建筑物加速度不超过预先确定的不可诊断运转阈值的范围A内设定可诊断范围B。具体而言,选择部17从存储部18读出与地震探测器13所输出的加速度等级的模式对应的可诊断范围B并设定可诊断范围B。以下,对设计者创建用于向存储部18进行存储的可诊断范围B的工序进行说明。
首先,设计者估计与加速度等级的模式对应的建筑物加速度函数。图4的纵轴表示设置地震探测器13的高度,横轴表示地震探测器13所输出的加速度等级。例如,对与第1地震探测器13a以及第2地震探测器13b输出了等级1、第3地震探测器13c输出了等级2时的模式对应的建筑物加速度函数进行说明。在该加速度等级的模式的情况下,地震探测器13所输出的加速度等级被描绘于图4的黑圆圈的位置。这时,可知第1地震探测器13a以及第2地震探测器13b检测出作为与等级1对应的加速度的3Gal至19Gal的加速度,而未检测出作为与等级2以上对应的加速度的20Gal以上的加速度。同样地,可知第3地震探测器13c检测出作为与等级2对应的加速度的20Gal至59Gal的加速度,而未检测出与等级3以上对应的60Gal以上的加速度。
设计者将确实大于地震探测器13检测出的加速度等级的值估计为建筑物加速度。即,将设置有第1地震探测器13a以及第2地震探测器13b的位置的建筑物加速度估计为等级2,设置有第3地震探测器13c的位置的建筑物加速度估计为等级3。通过这样估计建筑物加速度,能够防止实际的建筑物加速度的值低于估计出的建筑物加速度的值的情况。即,能够防止如下的情况:尽管实际上由于升降体4而导致导轨5发生了损伤,也误判定为能够进行自动诊断运转。
在将设置有第1地震探测器13a以及第2地震探测器13b的位置的建筑物加速度估计为等级2,设置有第3地震探测器13c的位置的建筑物加速度估计为等级3时,描绘于图4的白圆圈的位置。能够将通过对这些点进行线性插值而得到的式子估计为建筑物加速度函数。另外,也可以不是线性插值,而是二次插值或三次插值等。此外,也可以不进行插值,而是将通过线性回归或多项式回归求出的回归式作为建筑物加速度函数。通过这样估计建筑物加速度函数,能够根据加速度等级来估计井道2的整个范围内的建筑物加速度。
接下来,设计者设定不可运转阈值函数。不可运转阈值是指根据导轨5的强度而设定的值。即,在地震发生时,由于从升降体4作用于导轨5的力而导致导轨5损伤到无法使升降体4沿着导轨5进行升降的程度的最低的建筑物加速度。
在升降体4产生的加速度起因于建筑物加速度。即,将建筑物加速度乘以响应倍率,从而得到在升降体4产生的加速度。因此,如上所述,能够根据建筑物加速度来设定不可运转阈值。
此外,响应倍率是指根据建筑物1的构造及高度等而变化的值。例如,当在高度较高的场所响应倍率较小、在高度较低的场所响应倍率较大时,能够将不可运转阈值设定为在较高的场所较大、在较低的场所较小的值。具体而言,例如,当在高度较高的场所响应倍率为0.3,在高度较低的场所为0.9,且在升降体4产生了90Gal以上的加速度时导轨5发生损伤的情况下,在较高的场所建筑物加速度为300Gal时,在升降体4产生90Gal的加速度,则导轨5发生损伤。另一方面,当在较低的场所建筑物加速度为100Gal时,在升降体4产生90Gal的加速度,导轨5发生损伤。这样,导轨5发生损伤的最低的建筑物加速度根据高度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如以图5的虚线所示,能够将不可运转阈值函数的值设定为根据高度的不同而不同。另外,不可运转阈值函数可以按每个电梯装置进行设定,也可以当在建筑物1设置有多个电梯装置的情况下,对各电梯装置设定共用的不可运转阈值函数。
最后,设计者在建筑物加速度不超过不可运转阈值的范围A内创建可诊断范围B。在图5中,用实线示出建筑物加速度函数,用虚线示出不可运转阈值函数。
如图5所示,建筑物加速度不超过不可运转阈值的范围A是指,在高度方向上建筑物加速度小于不可运转阈值的范围。
使用图6对可诊断范围B的创建进行说明。轿厢4a和对重4b分别与悬挂体9的端部连接。因此,当轿厢4a上升时对重4b下降,轿厢4a下降时对重4b上升。因此,设计者考虑到轿厢4a的位置以及对重4b的位置,以使得升降体4位于建筑物加速度不超过不可运转阈值的范围A内的方式来创建可诊断范围B。由此,可诊断范围B为在图6的中部所示的范围。
如上所述,设计者预先创建可诊断范围B并存储在存储部18中,由此,选择部17能够读出与地震探测器13所输出的加速度等级的模式对应的可诊断范围B并设定可诊断范围B。
关于设计者创建的可诊断范围B,对两个其它例子进行说明。
使用图7、图8、图9对第一个其它例子进行说明。在该例子中,对与第1地震探测器13a输出了等级1、第2地震探测器13b以及第3地震探测器13c输出了等级2时的模式对应的可诊断范围B进行说明。
图7的纵轴表示设置地震探测器13的高度,横轴表示地震探测器13所输出的加速度等级。首先,设计者估计与加速度等级的模式对应的建筑物加速度函数。在该例子的加速度等级的模式的情况下,地震探测器13所输出的加速度等级被描绘于图7的黑圆圈的位置。设计者将确实大于地震探测器13检测出的加速度等级的值估计为建筑物加速度。即,在将设置有第1地震探测器13a的位置的建筑物加速度估计为等级2,将设置有第2地震探测器13b以及第3地震探测器13c的位置的建筑物加速度估计为等级3时,描绘于图7的白圆圈的位置。能够将通过对这些点进行线性插值而得到的式子估计为建筑物加速度函数。
对于不可运转阈值函数,使用上述不可运转阈值函数。
最后,设计者在建筑物加速度不超过不可运转阈值的范围A内创建可诊断范围B。在图8中,用实线示出建筑物加速度函数,用虚线示出不可运转阈值函数。建筑物加速度不超过不可运转阈值的范围A是指在高度方向上建筑物加速度小于不可运转阈值的范围。因此,建筑物加速度不超过不可运转阈值的范围A为在图8的上部所示的范围。
使用图9对可诊断范围B的创建进行说明。设计者考虑到轿厢4a的位置以及对重4b的位置,以使得升降体4位于建筑物加速度不超过不可运转阈值的范围A内的方式来创建可诊断范围B。但是,由于轿厢4a和对重4b分别与悬挂体9的端部连接,因此,以使得升降体4位于建筑物加速度不超过不可运转阈值的范围A内的方式来创建可诊断范围B是不可能的。在该情况下,设计者不创建可诊断范围B。
使用图10、图11、图12对第二个其它例子进行说明。在该例子中,对与第1地震探测器13a输出了等级1、第2地震探测器13b以及第3地震探测器13c输出了等级0时的模式对应的可诊断范围B进行说明。
图10的纵轴表示设置地震探测器13的高度,横轴表示地震探测器13所输出的加速度等级。首先,设计者估计与加速度等级的模式对应的建筑物加速度。在该例子的加速度等级的模式的情况下,地震探测器13所输出的加速度等级被描绘于图10的黑圆圈的位置。设计者将确实大于地震探测器13检测出的加速度等级的值估计为建筑物加速度。即,在将设置有第1地震探测器13a的位置的建筑物加速度估计为等级2,将设置有第2地震探测器13b以及第3地震探测器13c的位置的建筑物加速度估计为等级1时,描绘于图11的白圈的位置。能够将通过对这些点进行线性插值而得到的式子估计为建筑物加速度函数。
对于不可运转阈值函数,使用上述不可运转阈值函数。
最后,设计者在建筑物加速度不超过不可运转阈值的范围A内创建可诊断范围B。在图11中,用实线示出建筑物加速度函数,用虚线示出不可运转阈值函数。建筑物加速度不超过不可运转阈值的范围A是指在高度方向上建筑物加速度小于不可运转阈值的范围。因此,如图11所示,建筑物加速度不超过不可运转阈值的范围A为高度方向上的整个范围。
使用图12对可诊断范围B的创建进行说明。设计者考虑到轿厢4a的位置以及对重4b的位置,以使得升降体4位于建筑物加速度不超过不可运转阈值的范围A内的方式来创建可诊断范围B。建筑物加速度不超过不可运转阈值的范围A为高度方向上的整个范围,因此,无论升降体4位于哪个位置,建筑物加速度都收敛在不超过不可运转阈值的范围A内。因此,如图12所示,设计者将高度方向上的整个范围创建为可诊断范围B。
所创建的可诊断范围B被存储在存储部18中。即,地震探测器13输出的加速度等级为等级0至等级4,因此,地震探测器13a、13b、13c输出的加速度等级的模式为125种。
图13是存储有选择部17指定的可诊断范围B的数据表的一例。该表被预先存储在存储部18中。在左列记载有地震探测器13检测出的加速度等级的模式,在右列记载有与加速度等级对应的可诊断范围B。左列的“(13a,13b,13c)”表示地震探测器13a、13b、13c检测出的加速度等级。右列的“(最低位,最高位)”表示可诊断范围B的最低高度和最高高度。例如,在加速度等级的模式为“(0,0,1)”时,与其对应的可诊断范围B为12.5m至87.5m。
此外,如上述第一个其它例子那样,在不创建可诊断范围B时,以使得可知不存在与加速度等级的模式对应的可诊断范围B的方式来预先设定数值。设计者创建的可诊断范围B不会为负值。因此,例如,在预先设可诊断范围B为“(-1,-1)”时,可知不存在与加速度等级的模式对应的可诊断范围B。
如上所述,存储部18存储有与全部加速度等级的模式对应的可诊断范围B。因此,选择部17能够读出与地震探测器13所输出的加速度等级的模式对应的可诊断范围B并设定可诊断范围B。
在步骤S6中,判定部16判定可否进行自动诊断运转。具体而言,当在步骤S4中所决定的轿厢4a的存在范围收敛于在步骤S5中所设定的可诊断范围B内时,判定为能够进行自动诊断运转。轿厢4a的存在范围收敛在可诊断范围B内是指,轿厢4a的存在范围位于可诊断范围B的最低高度至最高高度之间。轿厢4a的存在范围为从在步骤S2中检测出的轿厢4a的位置到在步骤S4中检测出的轿厢4a的位置。如果这些轿厢4a的位置在可诊断范围B的最低高度以上且在可诊断范围B的最高高度以下,则轿厢4a的存在范围收敛于可诊断范围B内。由于可诊断范围B是考虑到轿厢4a的位置以及对重4b的位置而设定的,因此能够仅使用轿厢4a的存在范围来进行判定。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2中检测出的轿厢4a的位置或在步骤S4中检测出的轿厢4a的位置不满足上述条件时,轿厢4a的存在范围未收敛于可诊断范围B内。即,只要轿厢4a的存在范围的一部分脱离了可诊断范围B,就视为轿厢4a的存在范围未收敛于可诊断范围B内,从而判定为不能进行自动诊断运转。在判定部16判定为能够进行自动诊断运转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7。在判定部16判定为不能进行自动诊断运转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9。
在步骤S7中,判定部16根据从地震探测器13得到的加速度等级来判定强制性的中止运转。具体而言,判定部16从地震探测器13取得加速度等级。例如,当在将强制中止阈值预先确定为等级4的情况下,地震探测器13所输出的等级中的至少一个为等级4时,判定为要强制性地中止运转。即,判定为不能进行包括自动诊断运转以及通常运转在内的轿厢4a的运转。然后,使处理进入步骤S9。当在地震探测器13所输出的等级中均小于等级4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8。
在步骤S8中,判定部16根据可否自动诊断运转的判定,向轿厢控制部14输出自动诊断运转控制指令。即,当判定为能够进行自动诊断运转时,判定部16向轿厢控制部14输出自动诊断运转控制指令,由此,开始升降体4进行升降而进行异常诊断的自动诊断运转。
在步骤S9中,判定部16根据可否自动诊断运转的判定,向轿厢控制部14输出运转中止控制指令。即,当判定为不能进行自动诊断运转或者要中止运转时,判定部16向轿厢控制部14输出运转中止控制指令,由此中止包括自动诊断运转以及通常运转在内的轿厢4a的运转。
在步骤S10中,判定部16根据可否自动诊断运转的判定,向通知器10输出电信号。即,当判定为不能进行自动诊断运转时,判定部16向通知器10输出设为电梯装置处于中止状态的电信号。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中,当地震发生时,根据地震发生时的轿厢4a的位置以及地震平息时的轿厢4a的位置来确定从地震发生起至地震平息为止的轿厢4a的存在范围,当存在范围收敛于可诊断范围内时,判定为能够进行自动诊断运转。因此,即使在地震发生过程中升降体4进行了移动,也能够确定存在由于升降体4而导致导轨5发生损伤的可能性的范围。并且,通过针对存在导轨5发生损伤的可能性的范围进行可否自动诊断运转的判定,能够更准确地进行判定。
此外,在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中,存储部18存储有与加速度等级的模式对应的可诊断范围B。由于可诊断范围B根据建筑物1的构造及高度等而不同,因此需要按每个建筑物1来创建。当在使存储部18存储可诊断范围B时,不使用加速度等级,而是直接使用加速度的情况下,必须创建无数的与地震探测器13输出的加速度的模式对应的可诊断范围B,使存储部18预先存储。另一方面,在使用加速度等级的情况下,地震探测器13输出的加速度等级的模式是有限的。因此,能够削减为了使存储部18存储而创建可诊断范围B的劳力以及时间。
此外,在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中,当轿厢4a的存在范围未收敛于可诊断范围B内时,判定为不能进行自动诊断运转。即,只要轿厢4a的存在范围的一部分脱离了可诊断范围B,就视为轿厢4a的存在范围未收敛于可诊断范围B内,从而判定为不能进行自动诊断运转。因此,在存在导轨5发生损伤的可能性时,不会开始自动诊断运转。
此外,在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中,当由地震探测器13检测出的加速度为大于预先确定的强制中止阈值的值时,判定为不能进行自动诊断运转。例如,设想在会使得建筑物1倒塌、或者建筑物1的内部损坏等的地震发生的情况下,导轨5并非起因于升降体4地发生损伤的情况。这时,由于与升降体4的存在范围无关地判定为不能进行自动诊断运转,因此能够防止升降体4沿着发生了损伤的导轨5进行升降的情况。
另外,对地震探测器13的设置数量为3个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2个或4个以上。此外,也可以仅设置1个地震探测器13。例如,在仅设置了第3地震探测器13c的情况下,预先确定设置第1地震探测器13a以及第2地震探测器13b的高度处的加速度响应倍率。通过对第3地震探测器13c检测出的加速度乘以第1地震探测器13a的加速度响应倍率,能够估计设置第1地震探测器13a的高度处的建筑物加速度。同样地,通过对第3地震探测器13c检测出的加速度乘以第2地震探测器13b的加速度响应倍率,能够估计设置第2地震探测器13b的高度处的建筑物加速度。
另外,对地震探测器13设置于井道2以及机房3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只要设置于设置有电梯装置的建筑物1即可。例如,也可以是电梯厅、应急楼梯等。
另外,对将地震探测器13检测出的加速度作为加速度等级而输出电信号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地震探测器13检测出的加速度作为电信号而输出,由控制装置12转换为加速度等级。
另外,对控制装置12使用加速度等级来进行可否自动诊断运转的判定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用加速度来进行可否自动诊断运转的判定。
另外,对控制装置12使用轿厢4a的位置来进行可否自动诊断运转的判定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用对重4b的位置来进行可否自动诊断运转的判定。
另外,对控制装置12具备存储部18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存储部18设为例如外接硬盘,设置于控制装置12之外并通过有线线缆进行连接。
另外,在步骤S1中,也可以新设置地震探测器,当由该地震探测器检测出的加速度为大于地震发生阈值的值时,判定为发生了地震。此外,在步骤S3中也同样,也可以当由新设置的地震探测器检测出的加速度为小于地震发生阈值的值时,判定为地震已平息。
另外,在步骤S3中,判定部16也可以在经过了预先确定的待机时间时判定为地震已平息。此外,判定部16也可以根据地震探测器13检测出的加速度的大小来变更待机时间。
另外,在步骤S5中,判定部16也可以根据地震发生时的升降体4的位置或地震平息时的升降体4的位置中的任意一个来决定升降体4的存在范围。例如,也可以取得地震发生时的升降体4的位置,将距所取得的位置前后3m的范围作为存在范围。此外,也可以取得地震发生时的升降体4的位置,从旋转检测器11取得规定时间的旋转量,计算出轿厢4a的移动距离,来决定升降体4的存在范围。此外,也可以新设置计测从地震发生起至地震平息为止的时间的计时器来决定升降体4的存在范围。具体而言,取得地震发生时的升降体4的位置,使计时器启动,开始从旋转检测器11取得旋转量。在地震平息时,使计时器停止,停止从旋转检测器11取得旋转量。根据旋转量计算出升降体4的平均速度,将其乘以计时器的时间,能够计算出地震平息时的升降体4的位置。此外,作为更简单的方法,也可以不求平均速度,而使用地震发生时的轿厢4a的速度,同样地计算出地震平息时的轿厢4a的位置。这样,也可以决定升降体4的存在范围。另外,针对地震平息时的升降体4的位置,也能够同样地决定存在范围。
另外,对在步骤S5中设计者创建用于向存储部18进行存储的可诊断范围B的工序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由控制装置12进行计算并创建可诊断范围B。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不在控制装置12设置存储部18。
即使是这样构成的电梯装置,在地震发生时,也根据地震发生时的轿厢4a的位置以及地震平息时的轿厢4a的位置来决定从地震发生起至地震平息为止的轿厢4a的存在范围,当存在范围收敛于可诊断范围内时,判定为能够进行自动诊断运转,因此,即使在地震发生过程中轿厢4a进行了移动,也能够确定存在由于升降体4而导致导轨5发生损伤的可能性的范围。并且,通过针对存在导轨5发生损伤的可能性的范围进行可否自动诊断运转的判定,能够更准确地进行判定。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对在建筑物1设有1台电梯装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在实施方式2中,对在建筑物1设有多台电梯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具体而言,设有共用的地震探测器13以及共用的通知器10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有差异,因此,以下对不同点进行说明。共用的地震探测器13为与实施方式1的地震探测器13相当的结构。共用的通知器10为与实施方式1的通知器10相当的结构。
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在建筑物1设置有两台。共用的地震探测器13在建筑物1的互不相同的高度处设有多台。
如图15所示,共用的地震探测器13向各控制装置12的判定部16以及选择部17输出加速度等级作为电信号。各控制装置12使用从共用的地震探测器13输出的加速度等级来执行处理。
共用的通知器10是向电梯装置的维护人员等进行通知的装置。在图3的步骤S11中,各判定部16根据可否自动诊断运转的判定而向共用的通知器10输出电信号。即,当判定为不能进行自动诊断运转或者要中止运转时,各判定部16向共用的通知器10输出表示电梯装置处于中止状态的电信号。
即使在这样构成的实施方式2所示的电梯装置中,也能够确定存在由于升降体4而导致导轨5发生损伤的可能性的范围。并且,通过针对存在导轨5发生损伤的可能性的范围进行可否自动诊断运转的判定,能够更准确地进行判定。
此外,在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中,具备共用的地震探测器13,因此,即使电梯装置的台数增加,也不会使共用的地震探测器13的台数增加。因此,能够削减共用的地震探测器13的设置成本。
另外,对电梯装置在建筑物1设置有两台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电梯装置也可以为三台以上。

Claims (4)

1.一种电梯装置,其中,所述电梯装置具备:
升降体,其设置于井道;
位置检测单元,其对所述升降体在所述井道内的位置进行检测;
地震探测器,其设置于设置有电梯装置的建筑物,对所设置的高度处的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装置,其在地震发生时,根据地震发生时的所述升降体的位置以及地震平息时的所述升降体的位置中的至少一方来决定从地震发生起至地震平息为止的所述升降体的存在范围,在根据所述加速度而估计出的建筑物加速度不超过预先确定的不可运转阈值的范围内设定可诊断范围,当所述存在范围收敛于所述可诊断范围内时,判定为能够进行自动诊断运转,在该自动诊断运转中,使所述升降体进行升降而进行异常诊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电梯装置还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有与所述加速度所对应的等级的模式对应的所述可诊断范围,
所述地震探测器在互不相同的高度处设有多个,
所述控制装置通过从所述存储部读出与所述等级的模式对应的所述可诊断范围来设定所述可诊断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在只要所述存在范围的一部分处于所述可诊断范围外时,就判定为不能进行所述自动诊断运转。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在由所述地震探测器检测出的所述加速度为预先确定的强制中止阈值以上时,判定为不能进行所述自动诊断运转。
CN202210420183.7A 2022-01-17 2022-04-21 电梯装置 Pending CN1164774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04954A JP7239026B1 (ja) 2022-01-17 2022-01-17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22-004954 2022-01-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77431A true CN116477431A (zh) 2023-07-25

Family

ID=85556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20183.7A Pending CN116477431A (zh) 2022-01-17 2022-04-21 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239026B1 (zh)
CN (1) CN116477431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80326B2 (ja) 2018-08-01 2022-06-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WO2021144932A1 (ja) 2020-01-16 2021-07-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判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04138A (ja) 2023-07-28
JP7239026B1 (ja) 2023-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87853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5224933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復旧運転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994633B2 (ja) エレベータの自動点検装置
CN102020149A (zh) 电梯系统
JP6717390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自動復旧システム
JP4859387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地震時運転装置
JPS61114982A (ja) エレベ−タ−の管制運転装置
CN116477431A (zh) 电梯装置
JP2008044701A (ja) エレベータの地震管制運転装置
JP4849395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異常検出装置
CN112469656B (zh) 电梯装置
JP6737254B2 (ja) 情報処理装置
JP6585151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診断方法
JP2020029314A (ja) エレベーター診断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の診断方法
JP6801052B2 (ja) エレベータの荷重検出装置
CN112996740B (zh) 电梯装置
JP2014088242A (ja) エレベータ用長周期振動検出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用長周期振動検出方法
CN109132749B (zh) 电梯控制装置和电梯控制方法
JP7491481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
CN112399958B (zh) 健全性诊断装置
JPS6138112B2 (zh)
JP2017206363A (ja)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プ揺れ検出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プ揺れ抑制制御方法
JP2008050131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昇降路揺れ変位検出装置
KR20230170754A (ko)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KR101243784B1 (ko) 엘리베이터 운행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