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60934A - 台式切割机 - Google Patents

台式切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60934A
CN116460934A CN202211338139.8A CN202211338139A CN116460934A CN 116460934 A CN116460934 A CN 116460934A CN 202211338139 A CN202211338139 A CN 202211338139A CN 116460934 A CN116460934 A CN 1164609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er
shaft
dead center
bench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381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幸则
可儿利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460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609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49/00Machines or devices for sawing with straight reciprocating saw blades, e.g. hacksaws
    • B23D49/10Hand-held or hand-operated sawing devices with straight saw blades
    • B23D49/16Hand-held or hand-operated sawing devices with straight saw blades actuated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power or prime m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45/00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ith circular saw blades or with friction saw discs
    • B23D45/04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ith circular saw blades or with friction saw discs with a circular saw blade or the stock carried by a pivoted lever
    • B23D45/042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ith circular saw blades or with friction saw discs with a circular saw blade or the stock carried by a pivoted lever with the saw blade carried by a pivoted lever
    • B23D45/046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ith circular saw blades or with friction saw discs with a circular saw blade or the stock carried by a pivoted lever with the saw blade carried by a pivoted lever the pivoted lever being mounted on a carriage
    • B23D45/048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ith circular saw blades or with friction saw discs with a circular saw blade or the stock carried by a pivoted lever with the saw blade carried by a pivoted lever the pivoted lever being mounted on a carriage the saw blade being adjustable according to angle of c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CPLANING, DRILLING, MILLING, TURNING OR UNIVERSAL MACHINES FOR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 B27C5/00Machines designed for producing special profiles or shaped work, e.g. by rotary cutters; Equipment therefor
    • B27C5/02Machines with 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47/00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orking with circular saw blad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articular parts
    • B23D47/02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orking with circular saw blad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articular parts of frames; of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work-table or saw-carri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47/00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orking with circular saw blad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articular parts
    • B23D47/12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orking with circular saw blad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articular parts of drives for circular saw bla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GACCESSORY 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WORK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S; TOOLS FOR WORK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S; SAFETY DEVICES FOR WOOD WORKING MACHINES OR TOOLS
    • B27G19/00Safety guard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ood saws; Auxiliary devices facilitating proper operation of wood saws
    • B27G19/02Safety guard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ood saws; Auxiliary devices facilitating proper operation of wood saws for circular saw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Sawing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台式切割机。需要一种刀具的切入位置的视觉确认性良好且能够使刀具靠近滑动杆的台式切割机。台式切割机(1)具有:滑动杆(51),呈长形且沿前后方向延伸;滑动基座(52),沿滑动杆(51)滑动;切割机主体(10),能够以上下摆动支承轴(10a)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摆动。切割机主体具有:输出轴(37),沿与滑动杆(51)正交的轴向延伸且用于安装刀具(11);电动马达(23),在刀具呈垂直的状态下被设置于刀具与滑动杆之间且位于滑动杆的上方;动力传递部(30),将电动马达的马达轴(23a)的驱动力向输出轴传递。动力传递部被设置于刀具与滑动杆之间且在切割机主体(10)位于上止点时位于滑动杆的上方。据此,视觉确认性良好。

Description

台式切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例如木材等被切割件的切割加工的台式切割机。
背景技术
这种台式切割机具有例如长形的滑动杆和安装于滑动杆且能够沿滑动杆移动的滑动基座。在滑动基座上安装有切割机主体。切割机主体具有电动马达和以电动马达作为动力源进行旋转的大致圆形的刀具。刀具的侧面与滑动杆平行。切割机主体能够相对于滑动基座沿上下方向摆动。使刀具旋转,并使切割机主体向载置于下方的被切割件移动。由此,刀具切入被切割件。另外,通过使切割机主体沿滑动杆的延伸方向移动,刀具相对于被切割件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沿滑动杆的延伸方向切割被切割件。
在由位于台式切割机的近前侧的使用者观察时,滑动杆被配置于刀具的右侧面的右方或者左侧面的左方,以便使其不妨碍刀具的移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中,在刀具的右侧面的右方具有沿刀具的侧面延伸的滑动杆。收容电动马达的马达外壳被配置于刀具的上方,且相对于刀具向与滑动杆相反的一侧即左方突出配置。因此,在使用者视觉确认刀具切入被切割件的切入位置时,马达外壳向左方突出的部分有时会妨碍视觉确认性。因此,使用者有时会低头来视觉确认切入位置。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发明中,在刀具的左侧面的左方具有沿刀具的侧面延伸的滑动杆。收容电动马达的马达外壳被配置于刀具的右方,且以在刀具呈垂直的状态下倾斜的姿势配置。在从近前侧观察时,马达外壳的倾斜方向是朝向右方且向上方倾斜的方向。在使用者视觉确认刀具切入被切割件的切入位置时,位于刀具的左方的滑动杆有时会妨碍视觉确认性。因此,使用者有时会低头来视觉确认切入位置。
台式切割机具有的电动马达能够使用例如通过充电式电池等DC电源供电而驱动的DC无刷马达、通过AC电源供电而驱动的AC有刷马达。尤其,在AC有刷马达的情况下,马达直径比DC无刷马达等的直径大。因此,在将电动马达靠近刀具配置的情况下,在从近前观察时将电动马达配置于刀具与滑动杆之间或者以将刀具夹在中间的方式将电动马达配置于与滑动杆左右相反的一侧。在前者的情况下,刀具与滑动杆在左右方向上的间隔变宽,在后者的情况下,电动马达与滑动杆在左右方向上的间隔变宽。因此,以滑动杆为支点的切割机主体的力矩变大,不易较高地维持切割机主体的机械刚性。因此,刀具的切割精度有时会降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279933号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8-89867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上所述,为了提高刀具的切入位置的视觉确认性、切割机主体的机械刚性、刀具的切割精度等,台式切割机的电动马达的配置存在改良的余地。因此,需要一种刀具的切入位置的视觉确认性良好且能够使刀具靠近滑动杆的台式切割机。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台式切割机具有滑动杆,该滑动杆呈长形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台式切割机具有滑动基座,该滑动基座被安装于滑动杆且沿滑动杆在前后方向上滑动。台式切割机具有切割机主体,该切割机主体被安装为能够以设置于滑动基座的上下摆动支承轴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摆动。切割机主体具有输出轴,该输出轴沿与滑动杆正交的轴向延伸且用于安装刀具。切割机主体具有电动马达,该电动马达为使输出轴驱动的动力源,在刀具呈垂直的状态下从前方进行观察,该电动马达被设置于刀具与滑动杆之间且位于滑动杆的上方。切割机主体具有动力传递部,该动力传递部将电动马达的马达轴的驱动力向输出轴传递。从前方进行观察,动力传递部被设置于刀具与滑动杆之间且在切割机主体位于上止点时位于滑动杆的上方。
因此,通过在电动马达与输出轴之间设置动力传递部,在切割机主体位于从上止点至下止点为止的任一位置的情况下,均能够使电动马达配置于滑动杆的上方。因此,能够使刀具靠近滑动杆配置。由此,在切割机主体位于上止点的情况下,电动马达和动力传递部也位于滑动杆的上方。因此,在切割机主体位于上止点的状态下,能够使刀具的切入位置的视觉确认性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左方观察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台式切割机的立体图。
图2是从右方观察台式切割机的立体图。
图3是从右方观察切割机主体位于后端的状态下的台式切割机的立体图。
图4是切割机主体位于上止点的状态下的台式切割机的右视图。
图5是切割机主体位于下止点且位于后端的状态下的台式切割机的左视图。
图6是切割机主体位于下止点的状态下的台式切割机的右视图。
图7是切割机主体位于下止点且位于后端的状态下的台式切割机的右视图。
图8是切割机主体位于下止点的状态下的台式切割机的俯视图。
图9是切割机主体位于下止点且位于后端的状态下的台式切割机的俯视图。
图10是切割机主体位于下止点的状态下的台式切割机的主视图。
图11是切割机主体位于下止点且向左方倾摆的状态下的台式切割机的主视图。
图12是切割机主体位于下止点且向右方倾摆的状态下的台式切割机的主视图。
图13是切割机主体位于上止点的状态下的台式切割机的后视图。
图14是图4中的XIV-XIV剖视图。
图15是图4中的XV-XV剖视图。
图16是表示第2实施例所涉及的台式切割机的切割机主体位于上止点的状态下的左视图。
图17是切割机主体位于上止点的状态下的台式切割机的右视图。
图18是切割机主体位于上止点且位于后端的状态下的台式切割机的右视图。
图19是切割机主体位于下止点的状态下的台式切割机的右视图。
图20是切割机主体位于下止点且位于后端的状态下的台式切割机的右视图。
图21是图17中的XXI-XXI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台式切割机;2:基座;2a:旋转支承轴;3:上方突出部;4:转台;4a:转台上表面;4b:臂支承部;5:转台延长部;5a:槽孔;6:定位挡板;6a:上方延长挡板;6b:定位面;7:表盘刻度板;7a:固定螺钉;7b:定位凹部;8:指示器;9:旋钮;10:切割机主体;10a:上下摆动支承轴;11:刀具;11a:直径;12:
固定罩;12a:齿轮收容部;12b、12c:孔部;12d:齿轮外壳连结部;13:可动罩;14:固定螺钉;15:外凸缘;16:内凸缘;17:下止点止动件;17a:中心;18:上止点止动件;19:下止点锁定销;19a:通孔;20:马达外壳;21:后部外壳;21a:前端;21b:固定螺钉;22:前部外壳;22a:后端;22b:轴支承部;22c、22d:孔部;22e:固定螺钉;23:电动马达;23a:马达轴;23b:定子;23c:转子;23d:换向器;23e:第1轴承;23f:第2轴承;24:风扇;25:电源线;30:动力传递部;31:轴外壳;31a:马达外壳连结部;31b:齿轮外壳连结部(扩径部);32:轴;32a:驱动侧端;32b:从动侧端;32c:直径;32d:连结套筒;32e:驱动侧锥齿轮;32f:螺母;32g:第3轴承;32h:第4轴承;32i:垫圈;32j:长度;33:齿轮外壳;33a:轴外壳连结部;33b:固定罩连结部;33c、33d:孔部;33e、33f:固定螺钉;34:轴承箱;34a、34b、34c:孔部;34d:固定螺钉;35:第1中间轴;35a:从动侧锥齿轮;35b:减速齿轮;35c:第5轴承;35d:第6轴承;35e:垫圈;35f:橡胶环;35g:垫圈;35h:挡圈;36:第2中间轴;36a:减速齿轮;36b:第7轴承;36c:第8轴承;37:输出轴;37a:减速齿轮;37b:第9轴承;37c:第10轴承;40:把手部;41:操作把手;41a:中心;42:开关杆;43:锁定解除按钮;44:手提把手;44a:第1连结部;44b:第2连结部;50:主体支承臂;50a:左右倾摆支承轴;50b:上部;51:滑动杆;51a:第1杆;51b:第2杆;51c、51d:中心;51e、51f:直径;51g:中心间距;52:滑动基座;52a:下止点止动件抵接部;52b:上止点止动件抵接部;60:转台固定机构;61:握把部;62:固定杆;63:强制联锁机构;64:锁定解除杆;64a:定位销;65:倾摆固定机构;66:倾摆固定操作部;66a:传递轴;67:承受部;67a:长孔;70:台式切割机;71:切割机主体;71a:上下摆动支承轴;73:马达外壳;73a:前端;74:电动马达;74a:马达轴;74b:转子;74c:定子;74d:传感器基板;74e:驱动侧锥齿轮;74f:固定螺钉;74g:第1轴承;74h:第2轴承;74i:垫圈;75:风扇;76:控制器外壳;77:控制器;78:电池安装部;79:电池;80:动力传递部;81:齿轮外壳;81a:马达外壳连结部;81b:固定罩连结部;81c、81d:孔部;81e、81f:固定螺钉;J:马达轴线;S1:第1假想平面;S2:第2假想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动力传递部具有从马达轴向输出轴传递驱动力的轴。在切割机主体位于下止点时从轴向进行观察,轴与滑动杆交叉。因此,在切割机主体位于下止点时从近前进行观察,轴被配置于刀具与滑动杆之间。电动马达向轴的上方且滑动杆的上方避让。因此,能够缩短刀具与滑动杆在输出轴的轴向上的距离。由此,能够较高地维持切割机主体的机械刚性,从而能够抑制刀具的切割精度的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轴的直径为刀具的直径的1/40~1/20。因此,能够以用于支承电动马达所需的强度来设置轴且能够缩短刀具与滑动杆在输出轴的轴向上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具有收容轴的筒状的轴外壳。轴外壳具有扩径部,该扩径部在与输出轴连结的轴的从动侧端的周围向轴的径向扩展。因此,能够在轴向上将轴外壳螺纹紧固于输出轴侧的外壳。因此,组装性良好且能够提高轴外壳的支承刚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从刀具至滑动杆为止的输出轴的轴向上的距离为刀具的直径的3/4以下。因此,能够使从刀具至滑动杆为止的输出轴的轴向上的距离为所需最小限度,从而能够提高被滑动杆支承的切割机主体的机械刚性。因此,在使刀具切入被切割件时,能够抑制刀具在输出轴的轴向上的偏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切割机主体位于下止点时,电动马达整体在前后方向上位于输出轴与上下摆动支承轴之间。因此,能够使位于下止点的切割机主体的重心靠近上下摆动支承轴。因此,能够减小切割机主体上下摆动时的变动载荷。切割机主体通过安装于上下摆动支承轴的周围的弹簧被从下止点向上止点施力。通过减小切割机主体的变动载荷,能够减小弹簧的弹簧载荷。另外,能够提高以上下摆动支承轴为中心的切割机主体的机械刚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切割机主体位于上止点时,电动马达整体位于上下摆动支承轴的后方。因此,能够利用电动马达的载荷使切割机主体向上方摆动而返回至上止点。因此,能够减小对切割机主体向上止点施力的弹簧的弹簧载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刀具呈垂直的状态下从马达轴的径向进行观察,马达轴与刀具的侧面平行或者相对于侧面以10°以下倾斜。因此,能够以沿着刀具的侧面的姿势配置马达轴。因此,在输出轴的轴向上能够使电动马达靠近刀具配置。由此,能够在输出轴的轴向上使切割机主体紧凑。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电动马达的中心被配置于以刀具为起点在刀具的面垂直方向上从刀具至滑动杆为止的距离的30~50%的位置。因此,电动马达的中心被配置于比滑动杆更靠近刀具的位置。因此,能够使切割机主体的重心在输出轴的轴向上靠近刀具。由此,能够减小在使切割机主体向下移动且使刀具切入被切割件时由刀具从被切割件受到的反作用力和切割机主体的自重产生的扭矩。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电动马达为从AC电源供电而驱动的有刷马达。因此,在具有马达外径比较大的有刷马达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确认刀具的切入位置时视觉确认性被有刷马达妨碍。另外,在具有有刷马达的情况下,也能够缩短刀具与滑动杆在输出轴的轴向上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滑动杆具有排列设置的多个杆。多个杆包括位于最上方的第1杆和位于最下方的第2杆。在设定第1杆的直径为a[mm],第2杆的直径为b[mm],第1杆与第2杆的中心间距为c[mm],刀具的直径为d[mm]时,满足(a/2+b/2+c)×2<d<(a/2+b/2+c)×3.5的关系。因此,能够将多个杆在上下方向上紧凑地收纳在比刀具的直径的一半短的长度的范围内。而且,完全包括多个杆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比刀具的直径的2/7倍大。因此,能够以具有可支承切割机主体的充分强度的方式设置多个杆。这样,能够兼顾切割机主体的滑动结构的紧凑性和支承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马达轴以具有在切割机主体位于下止点时朝向后方且向上方倾斜的倾斜角度的方式被定向。因此,能够在切割机主体位于下止点时将电动马达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量抑制在最小限度。由此,能够使台式切割机在上下方向上紧凑。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切割机主体位于下止点时马达轴的倾斜角度相对于水平线为30°~60°。因此,能够防止收容电动马达的马达外壳与被切割件抵接。因此,能够使用紧凑地设置的台式切割机适当地切割被切割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马达轴在切割机主体位于上止点时与水平线平行或者相对于水平线具有10°以下的倾斜角度。因此,能够抑制电动马达向上方或下方突出的突出量。因此,能够防止在确认刀具的切入位置时视觉确认性受到妨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台式切割机具有在使切割机主体相对于滑动杆移动时使用的操作把手。在刀具呈垂直的状态下从前方进行观察,操作把手的中心位于包含刀具的假想平面上或者位于滑动杆与刀具之间。因此,能够在输出轴的轴向上使滑动杆和操作把手的中心靠近。因此,能够减小在使用者把持操作把手而使刀具切入被切割件时切割机主体相对于滑动杆的扭矩。而且,能够在输出轴的轴向上使刀具和操作把手的中心靠近。因此,能够减小在使用者把持操作把手而使刀具切入被切割件时由刀具从被切割件受到的反作用力和对操作把手进行操作的操作力产生的扭矩。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操作把手的中心被配置于以刀具为起点在轴向上从刀具至滑动杆为止的距离的30~70%的位置。因此,操作把手的中心被配置于距刀具和滑动杆双方不会过远的位置。因此,能够减小作用于刀具与操作把手之间的切割机主体的扭矩。而且,能够抑制由对操作把手进行操作的操作力产生的滑动杆的挠曲。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台式切割机具有限制切割机主体向下止点的下方移动的下止点止动件。在刀具呈垂直的状态下从前方进行观察,下止点止动件的中心位于滑动杆与刀具之间。因此,能够缩短下止点止动件的中心与滑动杆在输出轴的轴向上的距离。下止点止动件在切割机主体下降至下止点时受到反作用力。因此,通过缩短距离,能够减小由反作用力产生的切割机主体相对于滑动杆的扭矩。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下止点止动件的中心被配置于以刀具为起点在轴向上从刀具至滑动杆为止的距离的30~70%的位置。因此,下止点止动件的中心被配置于距刀具和滑动杆双方不会过远的位置。因此,能够减小作用于下止点止动件受到的反作用力与滑动杆之间的切割机主体的扭矩且能够抑制由扭矩产生的刀具的偏移。
根据图1~15来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示例出被称为所谓的滑动圆锯的台式切割机1。如图1、2所示,台式切割机1具有:基座2,被载置于桌上、地板上等;转台4,用于载置被切割件;切割机主体10。转台4在基座2的上方被支承为能够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支承轴2a为中心在水平方向上旋转。切割机主体10被设置于转台4的上方。在切割机主体10上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有被称为切削锯(英文名称:tipped saw blade)的大致圆板形的刀具(圆锯片)11。使用者位于台式切割机1的近前来进行切割作业。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方向以由使用者进行观察的近前为前侧。上下左右方向以使用者为基准进行规定。
如图1、2所示,转台4在俯视时呈大致圆形且转台上表面4a呈水平设置。旋转支承轴2a位于转台4的大致圆板形的中央。基座2在左右两端具有上方突出部3,在左右的上方突出部3之间的空间内将转台4可水平旋转地支承。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比通常大型的转台4,基座2的左右端部不具有载置被切割件的载置面。转台4具有沿刀具11的侧面向前方延伸的转台延长部5。在转台延长部5的上表面的中央设置有沿刀具11的侧面延伸的缺口状的槽孔5a。为了方便而省略了设置于槽孔5a的上部的刀口板。
如图1、2所示,在转台4和上方突出部3的上方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向上方延伸的壁形状的定位挡板6。定位挡板6被支承于左右的上方突出部3。作为定位挡板6的前表面的定位面6b位于从作为转台4的旋转中心的旋转支承轴2a通过的铅垂面上。载置于转台4的被切割件通过与定位面6b抵接而在前后方向上被定位。在定位挡板6的上方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能够将定位面6b向上方延长的上方延长挡板6a。
如图1、2所示,在基座2的前部的大致半周的区域设置有圆弧形状的表盘刻度板7。表盘刻度板7在转台上表面4a的下方呈水平地延伸。表盘刻度板7与设置于转台4的左右两侧的指示器8协同工作而显示转台4的旋转角度。转台4的旋转角度为刀具11与定位挡板6的定位面6b的角度。通过使转台4向左右的任一方旋转,能够使刀具11呈相对于定位挡板6的定位面6b倾斜的姿势。将刀具11以该姿势切割被切割件的动作称为斜切(英文名称:mitercut)。在表盘刻度板7上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槽状的多个定位凹部7b。定位凹部7b沿表盘刻度板7的周向以规定的角度间隔设置。后述的定位销64a的顶端能够进入定位凹部7b。表盘刻度板7被多个固定螺钉7a固定于基座2。固定螺钉7a被插入沿上下方向贯通表盘刻度板7的长孔。通过松动固定螺钉7a而使表盘刻度板7沿左右方向移动,能够微调定位挡板6与刀具11的角度。例如,如果在定位销64a被插入直角位置的定位凹部7b的状态下,则能够精密地调整刀具11与定位挡板6的直角。该调整主要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进行。
如图1、2所示,在转台4的后部设置有以前后方向为轴向的大致圆柱状的臂支承部4b。在臂支承部4b的后方设置有向大致上方延伸的主体支承臂50。主体支承臂50被臂支承部4b支承为能够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倾摆支承轴50a为中心,相对于臂支承部4b在左右方向上倾摆。主体支承臂50在刀具11呈垂直的状态下向上方且向大致右方倾斜。在使后述的滑动基座52移动至后端时,主体支承臂50的上部50b呈从切割机主体10的可动区域退避的形状。
如图1、2所示,在主体支承臂的上部50b安装有与刀具11的侧面平行且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长形的滑动杆51。滑动杆51具有在上下方向上排列设置的上方的第1杆51a和下方的第2杆51b。在第1杆51a和第2杆51b上,以可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安装有滑动基座52。切割机主体10被连结于滑动基座52的左方。因此,在刀具11呈垂直的状态下,切割机主体10位于第1杆51a和第2杆51b的左方。通过使滑动基座52沿前后方向滑动,能够切割被载置于转台4的例如宽幅的被切割件。在滑动基座52的上侧右侧面设置有旋钮9。通过使旋钮9向紧固方向旋转,能够将相对于滑动杆51进行滑动动作的滑动基座52固定于任意的位置。
如图4、10所示,第1杆51a被形成为例如30mm的直径51e的圆筒状。第2杆51b被形成为例如25mm且比直径51e小的直径51f的圆筒状。第1杆51a的中心51c和第2杆51b的中心51d相互平行地沿前后方向延伸。在刀具11呈垂直的状态下,第1杆51a的中心51c和第2杆51b的中心51d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大致相同。此外,将从刀具11的基体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通过且与刀具11的侧面平行地延伸的假想平面设为第1假想平面S1。将从第1杆51a的中心51c和第2杆51b的中心51d通过的假想平面设为第2假想平面S2。第1假想平面S1与第2假想平面S2大致平行。
如图4、10所示,刀具11以输出轴37为中心进行旋转。第1假想平面S1与第2假想平面S2在左右方向(输出轴37的延伸方向)上的距离为刀具11的直径11a的3/4以下,优选为刀具11的直径11a的1/2以下。将直径11a设为305mm,第1假想平面S1与第2假想平面S2的距离例如为132mm。第1杆51a的中心51c和第2杆51b的中心51d在上下方向上以间隔例如65mm的中心间距51g的方式配置。将直径51e设为a[mm],将直径51f设为b[mm],将中心间距51g设为c[mm],将刀具11的直径11a设为d[mm],直径51e、51f和中心间距51g被以满足以下的(式1)的关系的方式设定。在安装有例如直径11a为305mm的刀具11的台式切割机1的情况下,以305/3.5=87[mm]<(a/2+b/2+c)<305/2=153[mm]的方式设定直径51e、51f和中心间距51g。
(式1)(a/2+b/2+c)×2<d<(a/2+b/2+c)×3.5。
如图11、12所示,主体支承臂50能够以左右倾摆支承轴50a为中心在左右方向上分别倾摆至45°。另外,通过切换倾摆定位机构(设置于主体支承臂50的后部,但为了方便而在附图中省略),能够最大倾摆至48°。因此,刀具11也以左右倾摆支承轴50a为中心在左右方向上分别最大倾摆至48°。通过使刀具11在左右方向上倾摆,能够对被载置于转台4的被切割件进行所谓的斜边切割(英文名称:bevel cut)。切割机主体10在向左方倾摆时,在刀具11的左方且刀具11的下侧部分的周围不具有突出部分(在图中可动罩13位于刀具11的下侧的周围,但实际上向上方移动)。因此,刀具11以外的切割机主体10不会碰到被切割件,能够适当地进行斜边切割。切割机主体10在向右方倾摆时,在刀具11的右方且刀具11的下侧部分的周围不具有突出部分。因此,刀具11以外的切割机主体10不会碰到被切割件,能够适当地进行斜边切割。
如图4、5所示,切割机主体10能够以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上下摆动支承轴10a为中心相对于滑动基座52在上下方向上摆动。上下摆动支承轴10a设置于刀具11的后方。通过使切割机主体10向下方摆动,能够使刀具11切入被载置于转台4的被切割件。对于切割机主体10在上下方向上摆动的摆动角度而言,在将下止点设为0°的情况下,上止点为40°。换言之,切割机主体10能够在40°的角度的范围内上下摆动。在上下摆动支承轴10a的周围设置有对切割机主体朝向上止点向上方施力的扭簧。
如图4、5所示,切割机主体10具有覆盖刀具11的固定罩12和可动罩13。固定罩12从左右两侧和径向外方覆盖刀具11的上侧半周的范围。可动罩13能够覆盖刀具11的下侧半周的范围。可动罩13与切割机主体10的上下摆动联动地旋转,从而开闭刀具11的下侧半周范围。在使切割机主体10向上方摆动的情况下,可动罩13向关闭位置方向(图5中为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在切割机主体10位于上止点时,刀具11的下侧半周范围被覆盖。在使切割机主体10向下方摆动的情况下,可动罩13向打开位置方向(图5中为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刀具11的下侧半周范围露出,能够使刀具11切入被载置于转台4的被切割件。
如图14、15所示,刀具11与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以可旋转的方式被切割机主体10支承的输出轴37一体安装。刀具11在旋转中心被外凸缘15和内凸缘16夹持的状态下通过固定螺钉14的拧入而被安装于输出轴37。
如图13所示,在切割机主体10的右侧部设置有下止点止动件17。下止点止动件17具有与切割机主体10螺纹连接并向下方突出的螺栓。下止点止动件17的突出长度例如能够通过向螺栓的头部的六边形孔中插入内六角扳手并使其旋转来变更。由此,能够微调切割机主体10的下止点的位置。在滑动基座52的前面设置有下止点止动件抵接部52a(参照图4),当切割机主体10下降至下止点时该下止点止动件抵接部52a与下止点止动件17的顶端抵接。下止点止动件抵接部52a为设置于滑动基座52的前面向前方突出的突起部的上表面的平面。
如图13所示,下止点止动件17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刀具11的侧面与滑动杆51之间。在刀具11呈垂直的状态下且切割机主体10位于上止点的状态下,下止点止动件17的中心17a位于从刀具11的中心通过的第1假想平面S1的右方且位于从第1杆51a的中心51c通过的第2假想平面S2的左方。中心17a优选被配置于以第1假想平面S1为起点朝向刀具11的面垂直方向右方从第1假想平面S1至第2假想平面S2为止的距离的30~70%的位置,例如被配置于该距离的58%的位置。从第1假想平面S1至中心17a为止的距离例如为76.5mm。在从第1假想平面S1至第2假想平面S2为止的距离为132mm的情况下,为76.5mm/132mm=58%。
如图5、8、13所示,在固定罩12的左侧部设置有向左方突出的上止点止动件18。在滑动基座52的左侧部的上表面设置有能够与上止点止动件18抵接的平面状的上止点止动件抵接部52b。通过上止点止动件18与上止点止动件抵接部52b抵接,切割机主体10的向上移动被停止在上止点。
如图1所示,在滑动基座52的前部的左侧面设置有向左方延伸的下止点锁定销19。在固定罩12上设置有位于上止点止动件18的前方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通孔19a。当切割机主体10向下止点移动时,下止点锁定销19能够向右方移动且进入通孔19a。通过将下止点锁定销19的左端向右方按压并使其进入通孔19a,能够将切割机主体10锁定在下止点。
如图8~10所示,切割机主体10具有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刀具11与滑动杆51之间的马达外壳20。在马达外壳20中收容有电动马达23。在电动马达23的中央设置有马达轴23a。马达轴23a沿着与刀具11的侧面平行的马达轴线J在前后方向上延伸。马达外壳20由将后方的后部外壳21和前方的前部外壳22在前后方向上连结而形成。后部外壳21呈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前部外壳22呈直径从后方向前方变小的大致圆锥形状。在马达外壳20的上方设置有能够与外部的AC电源连接的电源线25。电源线25沿着马达外壳20的长度方向朝向后方延伸(在附图中为了方便仅记载了电源线防护件而省略了电源线25的其他部分)。
如图14所示,后部外壳21的前端21a的内径比后部外壳21的后方区域大。前部外壳22的后端22a的内径比前部外壳22的前方区域大。后部外壳21的前端21a与前部外壳22的后端22a通过沿着马达轴线J方向延伸的多个固定螺钉21b(参照图9)相连结。
如图4、14所示,电动马达23使用从AC电源供电而驱动的被称为AC有刷马达的马达。马达轴23a被第1轴承23e和第2轴承23f支承为能够以马达轴线J为中心旋转。第1轴承23e的内圈被压入马达轴23a的后端,第1轴承23e的外圈被压入设置于后部外壳21的内侧后端的孔部。在前部外壳22的内侧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的轴支承部22b。第2轴承23f的内圈被压入马达轴23a的前部,第2轴承23f的外圈被压入设置于轴支承部22b的后端的孔部22c。
如图14所示,电动马达23的定子23b以不能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后部外壳21的内周面。电动马达23的转子23c被配置于定子23b的内周侧。转子23c被沿着马达轴23a的外周安装且能够与马达轴23a一起旋转。在转子23c的后方安装有换向器(commutator)23d。在后部外壳21的后面设置有能够吸入外部空气的进气口。在马达轴23a的前部且在第2轴承23f与转子23c之间,以能够与马达轴23a一体旋转的方式安装有风扇24。风扇24被收容于前部外壳22的后端22a的内周侧。当驱动电动马达23而使风扇24旋转时,冷却风被从进气口导入马达外壳20内。冷却风朝向前方的风扇24流动,被从设置于风扇24的径向外方的前部外壳22的排气口排出。电动马达23被冷却风冷却。
如图8、10所示,切割机主体10具有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刀具11与滑动杆51之间将马达轴23a的驱动力向输出轴37传递的动力传递部30。动力传递部30被收容于轴外壳31、齿轮外壳33和设置于固定罩12的右侧部的齿轮收容部12a。轴外壳31与前部外壳22的前端的开口连结。齿轮外壳33将轴外壳31的前端的开口与齿轮收容部12a的右端的开口连结。
如图14所示,轴外壳31呈沿着刀具11的侧面延伸的大致圆筒状。轴外壳31的后端的马达外壳连结部31a和前端的齿轮外壳连结部31b的外径比轴外壳31的中央区域大。齿轮外壳连结部31b的内径比马达外壳连结部31a大。马达外壳连结部31a通过覆盖轴支承部22b的外周的套接被连结于前部外壳22的前端。马达外壳连结部31a与前部外壳22的前端通过沿着马达轴线J方向延伸的多个固定螺钉22e而被连结。齿轮外壳连结部31b通过沿着马达轴线J方向延伸的多个固定螺钉33e(参照图4)而被连结于齿轮外壳33的后端的轴外壳连结部33a。
如图14所示,在轴外壳31中收容有呈直线状长形延伸的轴32。轴32与马达轴23a同轴配置。轴32形成为刀具11的直径11a的1/40~1/20的直径32c的圆柱状。在将刀具11的直径11a设为305mm,直径32c例如为10mm。马达轴23a的前端和轴32的后方的驱动侧端32a被插入圆筒状的连结套筒32d而以可传递旋转动力的方式被连结。轴32使用长轴型驱动轴,相对于单位直径的长度(长度/直径)为10~20。例如相对于10mm的直径32c,长度32j为127mm,在该情况下127mm/10mm[=长度32j/直径32c]为12.7。材质使用铬钼钢(SCM材)、镍铬钼钢(SNCM材)等机械结构用合金钢。例如使用铬钼钢。
如图14所示,轴32被第3轴承32g和第4轴承32h支承为能够以马达轴线J为中心旋转。第3轴承32g的内圈被压入轴32的后部,第3轴承32g的外圈被压入设置于轴支承部22b的前端的孔部22d。第4轴承32h的内圈被压入轴32的前部,第4轴承32h的外圈被压入设置于齿轮外壳33的后端的轴外壳连结部33a的孔部33c。第4轴承32h通过垫圈32i被防止从孔部33c脱落。通过第2轴承23f和第3轴承32g双方被定位于前部外壳22所设置的孔部22c、22d,能够使马达轴23a、轴32和第1中间轴35的位置精度高。在轴32的前方的从动侧端32b一体地安装有驱动侧锥齿轮32e。在驱动侧锥齿轮32e的前方安装有用于防脱的螺母32f。驱动侧锥齿轮32e进入齿轮外壳33内。
如图14、15所示,齿轮外壳33被设置为由在后端朝向后方开口的轴外壳连结部33a和在左侧部朝向左方开口的固定罩连结部33b在内部连通而成的形状。固定罩12的齿轮收容部12a被设置为由在右端朝向右方开口的齿轮外壳连结部12d和输出轴37朝向左方的刀具11突出的开口在内部连通而成的形状。固定罩连结部33b以覆盖齿轮外壳连结部12d的外周的套接的方式被连结。固定罩连结部33b与齿轮外壳连结部12d通过沿着与刀具11的侧面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多个固定螺钉33f而被连结。
如图14、15所示,第1中间轴35、第2中间轴36和输出轴37分别以可绕轴线旋转的方式被齿轮外壳33和齿轮收容部12a支承。第1中间轴35、第2中间轴36和输出轴37以与刀具11的侧面正交的方式沿左右方向延伸。轴承箱34被沿与刀具11的侧面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多个固定螺钉34d连结于齿轮外壳33的左侧面。轴承箱34保持分别支承第1中间轴35、第2中间轴36、输出轴37的轴承。
如图14所示,第1中间轴35以可旋转的方式被第5轴承35c和第6轴承35d支承。第5轴承35c的内圈被压入第1中间轴35的右端,第5轴承35c的外圈被压入设置于齿轮外壳33的内部右侧的孔部33d。第6轴承35d的内圈被压入第1中间轴35的左端,第6轴承35d的外圈被压入设置于轴承箱34的孔部34a。通过第4轴承32h和第5轴承35c双方被定位于齿轮外壳33内所设置的孔部33c、33d,能够使轴32和第1中间轴35的位置精度高。而且,能够使驱动侧锥齿轮32e与从动侧锥齿轮35a的啮合精度高。
如图14所示,从动侧锥齿轮35a以可沿轴向移动的方式过渡配合地插入第1中间轴35的右侧。从动侧锥齿轮35a和第1中间轴35通过键与键槽的卡合而相对地止转。在从动侧锥齿轮35a的右侧,钢制的垫圈35e、橡胶环35f、钢制的垫圈35g被安装于第1中间轴35。在被垫圈35e、35g夹持的橡胶环35f上,以成为在轴向上被压溃的状态的方式安装有挡圈35h。橡胶环35f在第1中间轴35与从动侧锥齿轮35a之间缓冲冲击、振动。从动侧锥齿轮35a与驱动侧锥齿轮32e啮合。轴32的旋转动力经由驱动侧锥齿轮32e与从动侧锥齿轮35a的啮合被减速且旋转方向被转换为大致垂直而向第1中间轴35传递。在左右方向上,在从动侧锥齿轮35a与第6轴承35d之间,减速齿轮35b与第1中间轴35形成为一体零部件。
如图15所示,第2中间轴36被第7轴承36b和第8轴承36c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第7轴承36b的内圈被压入第2中间轴36的右端,第7轴承36b的外圈被压入设置于齿轮收容部12a的内部右侧的孔部12b。第8轴承36c的内圈被压入第2中间轴36的左端,第8轴承36c的外圈被压入设置于轴承箱34的孔部34b。在左右方向上,在第7轴承36b与第8轴承36c之间,减速齿轮36a与第2中间轴36形成为一体零部件。减速齿轮36a与减速齿轮35b啮合。第1中间轴35的旋转动力经由减速齿轮35b与减速齿轮36a的啮合被减速而向第2中间轴36传递。
如图15所示,输出轴37被第9轴承37b和第10轴承37c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第9轴承37b的内圈被压入输出轴37的右端,第9轴承37b的外圈被压入设置于齿轮收容部12a的内部右侧的孔部12c。第10轴承37c的内圈被压入输出轴37的中央部,第10轴承37c的外圈被压入设置于轴承箱34的孔部34c。在左右方向上,在第9轴承37b与第10轴承37c之间,减速齿轮37a与输出轴37形成为一体零部件。减速齿轮37a与减速齿轮36a啮合。第2中间轴36的旋转动力经由减速齿轮36a与减速齿轮37a的啮合被减速而向输出轴37传递。这样,通过马达轴23a(参照图14)的旋转动力被减速而向输出轴37传递,从而使刀具11进行旋转。
如图4~7所示,在刀具11呈垂直的状态下且切割机主体10位于从上止点至下止点为止的任一位置的情况下,电动马达23均位于第1杆51a的上方。在刀具11呈垂直的状态下且切割机主体10位于上止点的情况下,轴32位于第1杆51a的上方。在刀具11呈垂直的状态下且切割机主体10位于下止点的情况下,轴32与滑动杆51在上下方向上重叠。在刀具11呈垂直的状态下且切割机主体10位于上止点的状态下,马达轴23a相对于水平线优选在-10°~0°~10°的范围内倾斜(将马达轴23a的齿轮相反侧相对于水平线(0°)向下方倾斜设为负,将向上方倾斜设为正)。在本实施例中,马达轴23a在切割机主体10位于上止点时与水平线平行。在切割机主体10位于上止点的状态下,马达轴23a整体位于上下摆动支承轴10a的后方。
如图6所示,马达轴23a在切割机主体10位于下止点时齿轮相反侧朝向后方且向上方倾斜。其倾斜角度相对于水平线为40°。在刀具11呈垂直的状态下且切割机主体10位于下止点的状态下,马达轴23a相对于水平线在30~60°的范围内倾斜,更优选在35~45°的范围内倾斜。因此,电动马达23在切割机主体10位于下止点的情况下也以在上下方向上紧凑的方式设置。在切割机主体10位于下止点的状态下,马达轴23a整体位于上下摆动支承轴10a的前方。
如图8、10、14所示,马达轴23a相对于刀具11的侧面平行地延伸。在刀具11的延伸方向和马达轴23a的径向上进行观察,马达轴23a相对于刀具11的侧面所成的角度优选为-10°~0°~10°(将马达轴23a的齿轮相反侧相对于与刀具平行(0°)向左方倾斜设为负,将向右倾斜设为正)。如果在该角度的范围内,仅仅通过变更相互啮合的驱动侧锥齿轮32e与从动侧锥齿轮35a的相互的轴角即可,而无需追加零部件等设计思想上的较大变更。
如图10所示,在刀具11呈垂直的状态下且切割机主体10位于上止点的状态下,作为电动马达23的中心的马达轴23a位于刀具11的右方,且位于滑动杆51的左方。马达轴23a优选被配置于以第1假想平面S1为起点朝向刀具11的面垂直方向右方从第1假想平面S1至第2假想平面S2为止的距离的30~50%的位置,例如被配置于该距离的43%的位置。从第1假想平面S1至马达轴23a为止的距离例如为56.2mm。在从第1假想平面S1至第2假想平面S2为止的距离为132mm的情况下,马达轴23a的配置位置为56.2mm/132mm=43%的位置。
如图8、10所示,在刀具11呈垂直的状态下,切割机主体10在刀具11的侧面的右方且齿轮外壳33的前方具有把手部40。在把手部40的前部设置有沿与刀具11的侧面大致正交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环形的操作把手41。在操作把手41的内周侧设置有开关杆42。在使用者把持操作把手41的状态下,能够勾动手指扣动开关杆42。当扣动开关杆42时电动马达23启动而使刀具11进行旋转。在操作把手41的前面设置有锁定解除按钮43。通过按压锁定解除按钮43,能够扣动操作开关杆42。由此,能够避免电动马达23意外启动。
如图10所示,在刀具11呈垂直的状态下且切割机主体10位于上止点的状态下,操作把手41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41a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第1假想平面S1与第2假想平面S2之间。中心41a优选被配置于以第1假想平面S1为起点朝向第1假想平面S1的面垂直方向右方从第1假想平面S1至第2假想平面S2为止的距离的30~70%的位置,例如被配置于该距离的70%的位置。从第1假想平面S1至中心41a为止的距离例如为92mm。在从第1假想平面S1至第2假想平面S2为止的距离为132mm的情况下,中心41a的配置位置为92mm/132mm=70%的位置。
如图4、5、8所示,把手部40在操作把手41的后方具有手提把手44。手提把手44呈在一端具有第1连结部44a,在另一端具有第2连结部44b的环形。第1连结部44a与向固定罩12的右方延伸的操作把手41的后部连结。第2连结部44b与前部外壳22的上部连结。在刀具呈垂直的状态下,手提把手44沿马达轴23a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在使切割机主体10移动至下止点的状态下,手提把手44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在切割机主体10被下止点锁定销19锁定在下止点的状态下,使用者通过把持手提把手44能够搬运台式切割机1。
如图1、4所示,在转台延长部5的下部设置有转台固定机构60。在转台延长部5的前部设置有握把部61。握把部61以易于使用者把持而使其旋转的方式在周缘部具有凹凸形状。使用者能够把持握把部61使转台4相对于基座2在水平方向上旋转。固定杆62以从握把部61朝向转台延长部5的内部后方的方式沿前后方向延伸。固定杆62通过螺纹卡合而被转台延长部5的内部支承。握把部61能够以固定杆62为轴中心旋转。当使握把部61绕固定杆62的轴线旋转时,固定杆62在前后方向上位移。通过使固定杆62向后方位移而使后端与基座2卡合,能够将转台4相对于基座2以任意的斜接角度定位。通过使固定杆62向前方位移,能够解除任意的斜接角度下的转台4的定位。
如图4、5所示,在转台延长部5的下部设置有强制联锁机构63。通过利用强制联锁机构63,能够以与表盘刻度板7的定位凹部7b对应的规定的斜接角度定位转台4。在强制联锁机构63上设置有锁定解除杆64和定位销64a。锁定解除杆64被设置于转台延长部5的前部的握把部61的后下方。定位销64a在转台延长部5的下部沿转台延长部5的长度方向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定位销64a被设置于与表盘刻度板7大致相同的高度。定位销64a的后端通过向后方位移而能够进入定位凹部7b。另外,定位销64a的后端通过向前方位移而能够解除与定位凹部7b的卡合。
图4、5所示的定位销64a的前部与锁定解除杆64连结。当向下方按压锁定解除杆64时,定位销64a向前方位移。向前方位移后的定位销64a的后端与定位凹部7b的卡合被解除。因此,在通过握把部61的操作而解除转台4的定位的情况下,能够使转台4在左右方向上自由旋转。当向上方抬起锁定解除杆64时,定位销64a向后方位移。定位销64a的后端抵接于表盘刻度板7的外周缘。当把持握把部61使转台4在水平方向上旋转时,定位销64a进入表盘刻度板7的外周缘所设置的任一定位凹部7b。这样,转台4被定位于与定位凹部7b对应的规定的斜接角度的位置。
如图4、5所示,在转台延长部5的前部设置有将主体支承臂50保持在能够沿左右方向倾摆的位置的倾摆固定机构65。倾摆固定机构65具有倾摆固定操作部66和传递轴66a(参照图13)。倾摆固定操作部66被设置于握把部61与转台延长部5的前端之间。倾摆固定操作部66能够绕与握把部61同轴的轴线旋转。倾摆固定操作部66以易于使用者把持而使其旋转的方式在周缘部具有与握把部61的凹凸形状不同的图案的凹凸形状。因此,在使用者把持时能够容易地判别倾摆固定操作部66和握把部61,从而能够防止误操作。
如图4、5所示,当使倾摆固定操作部66旋转时,传递轴66a(参照图13)绕轴线旋转。传递轴66a沿转台延长部5的长度方向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至主体支承臂50的下部。在主体支承臂50的下部设置有承受部67,该承受部67能够沿以左右倾摆支承轴50a为中心呈圆弧状延伸的长孔67a(参照图13)移动。承受部67与传递轴66a的后端螺纹紧固。承受部67被长孔67a的侧面限制绕传递轴66a的轴线旋转。因此,当使倾摆固定操作部66向紧固方向旋转时,在主体支承臂50与臂支承部4b之间由传递轴66a产生轴向力。因此,主体支承臂50和臂支承部4b被向前后方向按压,主体支承臂50相对于臂支承部4b以任意的左右倾斜角度被固定。当使倾摆固定操作部66向松动方向旋转时,传递轴66a的轴向力被消除。因此,主体支承臂50能够以左右倾摆支承轴50a中心在左右方向上倾摆。
如上所述,如图4、10所示,台式切割机1具有滑动杆51,该滑动杆51呈长形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台式切割机1具有滑动基座52,该滑动基座52被安装于滑动杆51且沿滑动杆51在前后方向上滑动。台式切割机1具有切割机主体10,该切割机主体10被安装为能够以设置于滑动基座52的上下摆动支承轴10a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摆动。切割机主体10具有输出轴37,该输出轴37沿与滑动杆51正交的轴向延伸且用于安装刀具11。切割机主体10具有电动马达23,该电动马达23为使输出轴37驱动的动力源,在刀具11呈垂直的状态下从前方进行观察,该电动马达23被设置于刀具11与滑动杆51之间且位于滑动杆51的上方。切割机主体10具有动力传递部30,该动力传递部30将电动马达23的马达轴23a的驱动力向输出轴37传递。从前方进行观察,动力传递部30被设置于刀具11与滑动杆51之间且在切割机主体10位于上止点时位于滑动杆51的上方。
因此,通过在电动马达23与输出轴37之间设置动力传递部30,在切割机主体10位于从上止点至下止点为止的任一位置的情况下,均能够使电动马达23配置于滑动杆51的上方。因此,能够使刀具11靠近滑动杆51配置。由此,在切割机主体10位于上止点的情况下,电动马达23和动力传递部30也位于滑动杆51的上方。因此,在切割机主体10位于上止点的状态下,能够使刀具11的切入位置的视觉确认性良好。
如图7、14所示,动力传递部30具有从马达轴23a向输出轴37传递驱动力的轴32。在切割机主体10位于下止点时从轴向进行观察,轴32与滑动杆51交叉。因此,在切割机主体10位于下止点时从近前进行观察,轴32被配置于刀具11与滑动杆51之间。电动马达23向轴32的上方且滑动杆51的上方避让。因此,能够缩短刀具11与滑动杆51在输出轴37的轴向上的距离。由此,能够较高地维持切割机主体10的机械刚性,从而能够抑制刀具11的切割精度的降低。
如图14所示,轴32的直径32c为刀具11的直径11a的1/40~1/20。因此,能够以用于支承电动马达23所需的强度来设置轴32且能够缩短刀具11与滑动杆51在输出轴37的轴向上的距离。
如图4、14所示,具有收容轴32的筒状的轴外壳31。轴外壳31具有齿轮外壳连结部31b,该齿轮外壳连结部31b在与输出轴37连结的轴32的从动侧端的周围向轴32的径向扩展。因此,能够在轴向上将轴外壳31螺纹紧固于输出轴37侧的齿轮外壳33。因此,组装性良好且能够提高轴外壳31的支承刚性。
如图10所示,从刀具11至滑动杆51为止的输出轴37的轴向上的距离为刀具11的直径11a的3/4以下。因此,能够使从刀具11至滑动杆51为止的输出轴37的轴向上的距离为所需最小限度,从而能够提高被滑动杆51支承的切割机主体10的机械刚性。因此,在使刀具11切入被切割件时,能够抑制刀具11在输出轴37的轴向上的偏移。
如图5~7所示,在切割机主体10位于下止点时,电动马达23整体在前后方向上位于输出轴37与上下摆动支承轴10a之间。因此,能够使位于下止点的切割机主体10的重心靠近上下摆动支承轴10a。因此,能够减小切割机主体10上下摆动时的变动载荷。切割机主体10通过安装于上下摆动支承轴10a的周围的扭簧被从下止点向上止点施力。通过减小切割机主体10的变动载荷,能够减小扭簧的弹簧载荷。另外,能够提高以上下摆动支承轴10a为中心的切割机主体10的机械刚性。
如图4所示,在切割机主体10位于上止点时,电动马达23整体位于上下摆动支承轴10a的后方。因此,能够利用电动马达23的载荷使切割机主体10向上方摆动而返回至上止点。因此,能够减小对切割机主体10向上止点施力的扭簧的弹簧载荷。
如图10、14所示,在刀具11呈垂直的状态下从马达轴23a的径向进行观察,马达轴23a与刀具11的侧面平行或者相对于侧面以10°以下倾斜。因此,能够以沿着刀具11的侧面的姿势配置马达轴23a。因此,在输出轴37的轴向上能够使电动马达23靠近刀具11配置。由此,能够在输出轴37的轴向上使切割机主体10紧凑。
如图10所示,作为电动马达23的中心的马达轴23a被配置于以刀具11为起点在刀具11的面垂直方向上从刀具11至滑动杆51为止的距离的30~50%的位置。因此,马达轴23a被配置于比滑动杆51更靠近刀具11的位置。因此,能够使切割机主体10的重心在输出轴37的轴向上靠近刀具11。由此,能够减小在使切割机主体10向下移动且使刀具11切入被切割件时由刀具11从被切割件受到的反作用力和切割机主体10的自重产生的扭矩。
如图10、14所示,电动马达23为从AC电源供电而驱动的有刷马达。因此,在具有马达外径比较大的有刷马达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确认刀具11的切入位置时视觉确认性被有刷马达妨碍。另外,在具有有刷马达的情况下,也能够缩短刀具11与滑动杆51在输出轴37的轴向上的距离。
如图4所示,滑动杆51具有排列设置的多个杆。多个杆包括位于最上方的第1杆51a和位于最下方的第2杆51b。在设定第1杆51a的直径51e为a[mm],第2杆51b的直径51f为b[mm],第1杆51a与第2杆51b的中心间距51g为c[mm],刀具11的直径11a为d[mm]时,满足(a/2+b/2+c)×2<d<(a/2+b/2+c)×3.5的关系。因此,能够将多个杆在上下方向上紧凑地收纳在比刀具11的直径11a的一半短的长度的范围内。而且,完全包括多个杆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比刀具11的直径11a的2/7倍大。因此,能够以具有可支承切割机主体10的充分强度的方式设置多个杆。这样,能够兼顾切割机主体10的滑动结构的紧凑性和支承强度。
如图5~7所示,马达轴23a以具有在切割机主体10位于下止点时朝向后方且向上方倾斜的倾斜角度的方式被定向。因此,能够在切割机主体10位于下止点时将电动马达23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量抑制在最小限度。由此,能够使台式切割机1在上下方向上紧凑。
如图5~7所示,在切割机主体10位于下止点时马达轴23a的倾斜角度相对于水平线为30°~60°。因此,能够防止收容电动马达23的马达外壳20与被切割件抵接。因此,能够使用紧凑地设置的台式切割机1适当地切割被切割件。
如图4所示,在切割机主体10位于上止点时,马达轴23a与水平线平行或者相对于水平线具有10°以下的倾斜角度。因此,能够抑制电动马达23向上方或下方突出的突出量。因此,能够防止在确认刀具11的切入位置时视觉确认性受到妨碍。
如图8、10所示,台式切割机1具有在使切割机主体10相对于滑动杆51移动时使用的操作把手41。在刀具11呈垂直的状态下从前方进行观察,操作把手41的中心41a位于包含刀具11的假想平面上或者位于滑动杆51与刀具11之间。因此,能够在输出轴37的轴向上使滑动杆51和操作把手41的中心41a靠近。因此,能够减小在使用者把持操作把手41而使刀具11切入被切割件时切割机主体10相对于滑动杆51的扭矩。而且,能够在输出轴37的轴向上使刀具11和操作把手41的中心41a靠近。因此,能够减小在使用者把持操作把手41而使刀具11切入被切割件时由刀具11从被切割件受到的反作用力和对操作把手41进行操作的操作力产生的扭矩。
如图10所示,操作把手41的中心41a被配置于以刀具11为起点在轴向上从刀具11至滑动杆51为止的距离的30~70%的位置。因此,操作把手41的中心41a被配置于距刀具11和滑动杆51双方不会过远的位置。因此,能够减小作用于刀具11与操作把手41之间的切割机主体10的扭矩。而且,能够抑制由对操作把手41进行操作的操作力产生的滑动杆51的挠曲。
如图13所示,台式切割机1具有限制切割机主体10向下止点的下方移动的下止点止动件17。在刀具11呈垂直的状态下从前方进行观察,下止点止动件17的中心17a位于滑动杆51与刀具11之间。因此,能够缩短下止点止动件17的中心17a与滑动杆51在输出轴37的轴向上的距离。下止点止动件17在切割机主体10下降至下止点时受到反作用力。因此,通过缩短距离,能够减小由反作用力产生的切割机主体10相对于滑动杆51的扭矩。
如图13所示,下止点止动件17的中心17a被配置于以刀具11为起点在轴向上从刀具11至滑动杆51为止的距离的30~70%的位置。因此,下止点止动件17的中心17a被配置于距刀具11和滑动杆51双方不会过远的位置。因此,能够减小作用于下止点止动件17受到的反作用力与滑动杆51之间的切割机主体10的扭矩且能够抑制由扭矩产生的刀具11的偏移。
接着,根据图16~21来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台式切割机70代替图1所示的台式切割机1的切割机主体10而具有切割机主体71。切割机主体71被滑动基座52支承为能够以位于刀具11的后方的上下摆动支承轴71a为中心相对于滑动基座52在上下方向上摆动。在切割机主体10上设置有收容电动马达74的马达外壳73和能够安装充电式的电池79的电池安装部78。
如图16、20所示,马达外壳73在左右方向上被设置于刀具11与滑动杆51之间。马达外壳73呈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电动马达74使用例如从电池79等DC电源供电而驱动的被称为DC无刷马达的马达。在电动马达74的中央设置有马达轴74a。马达轴74a沿着与刀具11的侧面平行的马达轴线J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刀具11与滑动杆51之间的马达轴线J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和延伸方向与图10所示的马达轴线J大致相同。
如图21所示,马达轴74a被第1轴承74g和第2轴承74h支承为能够以马达轴线J为中心旋转。第1轴承74g的内圈被压入马达轴74a的后端,第1轴承74g的外圈被压入设置于马达外壳73的内侧后端的孔部。第2轴承74h的内圈被压入马达轴74a的前部,第2轴承74h的外圈被压入设置于后述的齿轮外壳81的后端的孔部81c。第2轴承74h通过垫圈74i被防止从孔部81c脱落。
如图21所示,电动马达74的定子74c以不能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马达外壳73的内周面。电动马达74的转子74b被配置于定子74c的内周侧。转子74b被沿着马达轴74a的外周安装且能够与马达轴74a一起旋转。在转子74b的后方设置有用于检测转子74b的旋转角度的传感器基板74d。在马达轴74a的前部且在前后方向上转子74b与第2轴承74h之间,一体地安装有用于向马达外壳73内导入冷却风的风扇75。当驱动电动马达74而使风扇75旋转时,冷却风从马达外壳73的后部向前方流动。
如图20所示,切割机主体71具有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刀具11与滑动杆51之间将马达轴74a的驱动力向输出轴37传递的动力传递部80。动力传递部80被收容于齿轮外壳81和设置于固定罩12的右侧部的齿轮收容部12a。齿轮外壳81将马达外壳73的前端的开口与齿轮收容部12a的右端的开口连结。
如图21所示,齿轮外壳81被设置为由在后端朝向后方开口的马达外壳连结部81a和在左侧部朝向左方开口的固定罩连结部81b在内部连通而成的形状。马达外壳73的前端73a与齿轮外壳81的后端的马达外壳连结部81a通过沿着马达轴线J方向延伸的多个固定螺钉81e(参照图17)相连结。在马达轴74a的前端一体地安装有驱动侧锥齿轮74e。在驱动侧锥齿轮74e的前方安装有用于防脱的螺母74f。驱动侧锥齿轮74e进入齿轮外壳81内。
如图21所示,固定罩连结部81b以覆盖齿轮外壳连结部12d的外周的套接的方式被连结。固定罩连结部81b与齿轮外壳连结部12d通过沿着与刀具11的侧面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多个固定螺钉81f相连结。第1中间轴35、第2中间轴36和输出轴37以能够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齿轮外壳81和齿轮收容部12a。轴承箱34被沿与刀具11的侧面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多个固定螺钉34d连结于齿轮外壳81的左侧面。
如图21所示,在齿轮外壳81的内部右侧设置有孔部81d。压入第1中间轴35的右端的第5轴承35c的外圈被压入孔部81d。安装于第1中间轴35的右侧的从动侧锥齿轮35a与马达轴74a的驱动侧锥齿轮74e啮合。通过第2轴承74h和第5轴承35c双方被定位于齿轮外壳81内所设置的孔部81c、81d,能够使马达轴74a和第1中间轴35的位置精度高。而且,能够使驱动侧锥齿轮74e与从动侧锥齿轮35a的啮合精度高。
如图17、18所示,在刀具11呈垂直的状态下且切割机主体71位于上止点的情况下,电动马达74和动力传递部80位于第1杆51a的上方。马达轴74a在切割机主体71位于上止点时与水平线平行。在切割机主体71位于上止点的状态下,马达轴74a位于上下摆动支承轴71a的前方。
如图19、20所示,在刀具11呈垂直的状态下且切割机主体71位于下止点的情况下,电动马达74和动力传递部80与滑动杆51在上下方向上重叠。马达轴74a在切割机主体71位于下止点时齿轮相反侧朝向后方且向上方倾斜。其倾斜角度相对于水平线在30~60°的范围内倾斜,更优选在35~45°的范围内倾斜,例如为40°。马达轴74a整体在切割机主体71位于下止点的情况下也位于上下摆动支承轴71a的前方。
如图17、21所示,在马达外壳73的后部连结有矩形箱形的控制器外壳76。在控制器外壳76的上部连结有手提把手44的第2连结部44b。在控制器外壳76中收容有用于控制电动马达74的驱动等的控制器77。控制器77具有较浅的大致长方体的壳体和收容于壳体内且树脂模制而成的控制基板。控制器77以厚度方向(壳体的最短边延伸的方向)沿着马达轴线J延伸的前后方向的姿势被收容于控制器外壳76。在控制器77中搭载有主要用于进行电动马达74的动作控制的控制电路、驱动电路、自动停止电路等。控制电路具有根据由传感器基板74d获得的转子74b的位置信息向电动马达74发送控制信号的微型计算机。驱动电路具有根据从控制电路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对电动马达74的电流进行开关的FET。自动停止电路响应于电池79的状态的检测结果切断对电动马达74进行的供电,以免成为过放电或过电流状态。
如图17、21所示,在控制器外壳76的后部设置有电池安装部78。电池安装部78的安装面在切割机主体71位于上止点的状态下,朝向后方且以与马达轴线J大致垂直的方式延伸。能够使大致矩形箱形的电池79以从上方朝向下方滑动的方式安装于电池安装部78。另外,通过使电池79从下方朝向上方滑动,能够将其从电池安装部78拆下。电池79例如是输出电压为36V的锂离子电池。电池79通过被从电池安装部78拆下而能够利用另行准备的充电器反复地充电。电池79能够作为电源在螺钉紧固设备、电钻等其他充电式电动工具之间交换使用。
如上所述,如图4、20所示,台式切割机70具有滑动杆51,该滑动杆51呈长形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台式切割机70具有滑动基座52,该滑动基座52被安装于滑动杆51且沿滑动杆51在前后方向上滑动。台式切割机70具有切割机主体71,该切割机主体71被安装为能够以设置于滑动基座52的上下摆动支承轴71a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摆动。切割机主体71具有输出轴37,该输出轴37沿与滑动杆51正交的轴向延伸且用于安装刀具11。切割机主体71具有电动马达74,该电动马达74为使输出轴37驱动的动力源,在刀具11呈垂直的状态下从前方进行观察,该电动马达74被设置于刀具11与滑动杆51之间且位于滑动杆51的上方。切割机主体71具有动力传递部80,该动力传递部80将电动马达74的马达轴74a的驱动力向输出轴37传递。从前方进行观察,动力传递部80被设置于刀具11与滑动杆51之间且在切割机主体71位于上止点时位于滑动杆51的上方。因此,台式切割机70能够与图4、10所示的台式切割机1实现同样的效果。即,能够使刀具11靠近滑动杆51配置。而且,在切割机主体71位于上止点的状态下,能够使刀具11的切入位置的视觉确认性良好。
能够对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的台式切割机1、70施加各种变更。切割机主体10、71被安装于主体支承臂50的滑动杆51支承为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主体支承臂50被转台4的臂支承部4b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转台4的臂支承部4b倾摆。代替于此,主体支承臂50也可以构成为直接被基座2、载置面支承。也能够适用于不具有能够使切割机主体10、71沿左右方向倾摆的左右倾摆角度调整机构或者能够使转台4相对于基座2在水平方向上旋转的斜接角度调整机构的台式切割机。
切割机主体10、71的左右方向上的配置也可以与本发明相反。即,也可以为将刀具11配置于右侧,将滑动杆51配置于左侧,在左右方向上的刀具11与滑动杆51之间配置电动马达23、74、把手部40、下止点止动件17等的结构。
示例了包括2个杆51a、51b的滑动杆51,但杆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排列设置的3个以上。滑动杆51也可以不与刀具11的侧面平行。滑动杆51也可以不与水平线平行。示例了在切割机主体10、71位于上止点的状态下,马达轴线J与水平线平行的电动马达23、74。代替于此,也可以为在切割机主体10、71位于上止点的状态下,马达轴线J朝向齿轮相反侧(后方)向上方或下方延伸的结构。
示例了通过第1中间轴35的减速齿轮35b和第2中间轴36的减速齿轮36a的2级减速的方式向输出轴37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部30、80。代替于此,例如可以将中间轴仅设置1个或者设置3个以上。示例了操作把手41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环形的结构。代替于此,可以将操作把手41设置为例如以与马达轴线J平行的方式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环形。示例了将上止点止动件18设置于固定罩12的左方的结构。代替于此,也可以与下止点止动件17同样,将上止点止动件18在左右方向上设置于刀具11与滑动杆51之间。

Claims (18)

1.一种台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滑动杆、滑动基座和切割机主体,其中
所述滑动杆呈长形且沿前后方向延伸;
所述滑动基座被安装于所述滑动杆且沿所述滑动杆在前后方向上滑动;
所述切割机主体被安装为能够以设置于所述滑动基座的上下摆动支承轴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摆动,
所述切割机主体具有输出轴、电动马达和动力传递部,其中,
所述输出轴沿与所述滑动杆正交的轴向延伸且用于安装刀具;
所述电动马达为使所述输出轴驱动的动力源,在所述刀具呈垂直的状态下从前方进行观察,该电动马达被设置于所述刀具与所述滑动杆之间且在所述切割机主体位于上止点时位于所述滑动杆的上方;
所述动力传递部将所述电动马达的马达轴的驱动力向所述输出轴传递,
从前方进行观察,所述动力传递部被设置于所述刀具与所述滑动杆之间且在所述切割机主体位于上止点时位于所述滑动杆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传递部具有从所述马达轴向所述输出轴传递驱动力的轴,
在所述切割机主体位于下止点时,从所述轴向进行观察,所述轴与所述滑动杆交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台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的直径为所述刀具的直径的1/40~1/20。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台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收容所述轴的筒状的轴外壳,
所述轴外壳具有扩径部,该扩径部在与所述输出轴连结的所述轴的从动侧端的周围向所述轴的径向扩展。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台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刀具至所述滑动杆为止的所述轴向上的距离为所述刀具的直径的3/4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台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切割机主体位于下止点时,所述电动马达整体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输出轴与所述上下摆动支承轴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台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切割机主体位于上止点时,所述电动马达整体位于所述上下摆动支承轴的后方。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台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刀具呈垂直的状态下,从所述马达轴的径向进行观察,所述马达轴与所述刀具的侧面平行或者相对于所述侧面以10°以下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台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马达的中心被配置于以所述刀具为起点在所述刀具的面垂直方向上从所述刀具至所述滑动杆为止的距离的30~50%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台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马达为从AC电源供电而驱动的有刷马达。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台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杆具有排列设置的多个杆,所述多个杆包括位于最上方的第1杆和位于最下方的第2杆,
在设所述第1杆的直径为a[mm],所述第2杆的直径为b[mm],所述第1杆与所述第2杆的中心间距为c[mm],所述刀具的直径为d[mm]时,
满足(a/2+b/2+c)×2<d<(a/2+b/2+c)×3.5的关系。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台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轴以具有在所述切割机主体位于下止点时朝向后方且向上方倾斜的倾斜角度的方式被定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台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轴的所述倾斜角度相对于水平线为30°~60°。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台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轴在所述切割机主体位于上止点时与水平线平行或者相对于水平线具有10°以下的所述倾斜角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台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使所述切割机主体相对于所述滑动杆移动时使用的操作把手,
在所述刀具呈垂直的状态下,从前方进行观察,所述操作把手的中心位于包含所述刀具的假想平面上或者位于所述滑动杆与所述刀具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台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把手的中心被配置于以所述刀具为起点在所述轴向上从所述刀具至所述滑动杆为止的距离的30~70%的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台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限制所述切割机主体向下止点的下方移动的下止点止动件,
在所述刀具呈垂直的状态下,从前方进行观察,所述下止点止动件的中心位于所述滑动杆与所述刀具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台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止点止动件的中心被配置于以所述刀具为起点在所述轴向上从所述刀具至所述滑动杆为止的距离的30~70%的位置。
CN202211338139.8A 2022-01-12 2022-10-28 台式切割机 Pending CN1164609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02938 2022-01-12
JP2022002938A JP2023102452A (ja) 2022-01-12 2022-01-12 卓上切断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60934A true CN116460934A (zh) 2023-07-21

Family

ID=86895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38139.8A Pending CN116460934A (zh) 2022-01-12 2022-10-28 台式切割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41694A1 (zh)
JP (1) JP2023102452A (zh)
CN (1) CN116460934A (zh)
DE (1) DE10202310036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79933A (ja) 2004-03-26 2005-10-13 Hitachi Koki Co Ltd 卓上切断機
JP6847648B2 (ja) 2016-12-05 2021-03-24 株式会社マキタ 切断機
JP2022002938A (ja) 2020-06-23 2022-01-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室内用収容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02452A (ja) 2023-07-25
US20230241694A1 (en) 2023-08-03
DE102023100362A1 (de) 2023-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82452B2 (en) Power tool having circuit board
US10307904B2 (en) Power tool
US8827004B2 (en) Power tool having off-lock member
CN106964836B (zh) 切割机
WO2019065088A1 (ja) 電気機器
CN112238411B (zh) 电动工具及旋转工具
JP5410843B2 (ja) 切断機
CN111113564B (zh) 台式切割机
WO2018105494A1 (ja) 切断機
WO2020241086A1 (ja) 電動工具
US20230173599A1 (en) Power tool
JP2014042988A (ja) 切断機
US20210001418A1 (en) Portable cutting machine
CN116460934A (zh) 台式切割机
JP6383777B2 (ja) 電動工具
JP6736434B2 (ja) 携帯用加工機
US7174641B2 (en) Cutting tool
CN114589349A (zh) 台式切割机
CN116846128A (zh) 电动作业机
JP7455661B2 (ja) 携帯用加工機
JP2020011402A (ja) 切断機
CN110883378B (zh) 便携式切割机
JP7249797B2 (ja) 携帯用加工機
JP6801406B2 (ja) 往復動工具及び往復動工具の組立方法
US20210370549A1 (en) Electric too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