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47991A - 一种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47991A
CN116447991A CN202310388995.2A CN202310388995A CN116447991A CN 116447991 A CN116447991 A CN 116447991A CN 202310388995 A CN202310388995 A CN 202310388995A CN 116447991 A CN116447991 A CN 1164479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ing
pole piece
position information
starting point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8899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8899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479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47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479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1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r clearance between spaced objects or spaced apertu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测量方法包括获取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以及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根据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以及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确认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与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值;判断第一距离值是否位于第一预设范围,若第一距离值位于第一预设范围则确认卷芯合格,若第一距离值超出第一预设范围则确认卷芯不合格。本申请能够对每一个卷芯的第一距离值进行核验,从而降低了第一距离值不合格的卷芯流出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卷芯是电池的主要部件,通常,在卷芯加工的过程中,沿着极片的长度方向,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和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并不是对齐的,而是负极极片和正极极片中的一者超出另一者,具体到卷芯的负极极片超出卷芯的正极极片的情况来说,负极极片超出正极极片的区域称为Overhang(覆盖长度),而Overhang包括第一Overhang和第二Overhang,第一Overhang是指负极极片在卷芯的周向上超出正极极片的区域,也即是指,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与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之间在卷芯的周向上的第一距离值,和/或,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与负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之间在卷芯的周向上的第二距离值,第二Overhang是指负极极片在卷芯的高度方向上超出正极极片的区域。
相关技术中,仅能在卷芯卷绕的过程中对第二Overhang进行检测,无法对第一Overhang中的第一距离值进行检测,当卷芯卷绕完成后,通过人工抽检,确定卷芯的第一距离值是否合格,但是,人工抽检只能对部分卷芯的第一距离值进行核验,无法确保未核验的卷芯的第一距离值是否合格,由此,存在第一距离值不合格的卷芯流出的风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能够对每一个卷芯的第一距离值进行核验,从而降低了第一距离值不合格的卷芯流出的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量方法,所述测量方法包括:
获取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以及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确认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与所述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在卷芯的圆周方向的第一距离值;
判断所述第一距离值是否位于第一预设范围,若所述第一距离值位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则确认所述卷芯合格,若所述第一距离值超出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则确认所述卷芯不合格。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卷芯的端面图像,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位于所述端面;
根据所述端面图像确认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确认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与所述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值包括:
根据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及所述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拟合出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和所述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所在的第一拟合圆,所述第一拟合圆的圆心为第一圆心;
根据所述第一拟合圆确认所述第一圆心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圆心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拟合圆的半径、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及所述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确认所述第一距离值。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圆心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拟合圆的半径、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及所述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确认所述第一距离值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圆心的位置信息、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及所述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确认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坐标和所述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坐标,其中,所述正极极片入卷起始点的坐标和所述正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的坐标所在的坐标系是以所述第一圆心为原点的坐标系;
根据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坐标、所述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坐标及所述第一拟合圆的半径确认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与所述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之间的第一弧长,所述第一弧长为所述第一距离值。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坐标、所述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坐标及所述第一拟合圆的半径确认所述第一弧长,包括:
根据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坐标及所述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坐标确认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与所述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在所述第一拟合圆的圆心角;
根据所述圆心角及所述第一拟合圆的半径确认所述第一弧长。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测量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正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负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正极极片的所述收卷终止点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负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的位置信息拟合出所述正极极片的所述收卷终止点以及所述负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所在的第二拟合圆,所述第二拟合圆与所述第一拟合圆同心;
根据所述正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的坐标、所述负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的坐标及所述第二拟合圆的半径确认所述正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与所述负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之间的第二弧长,所述第二弧长为所述正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与所述负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之间的第二距离值;
判断所述第二距离值是否位于第二预设范围,若所述第二距离值位于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则确认所述卷芯合格,若所述第二距离值超出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则确认所述卷芯不合格。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测量方法。
在第二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测量装置包括:
承载台,所述承载台用于承载卷芯,所述卷芯包括卷绕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
视觉检测组件,所述视觉检测组件对准所述卷芯的端面拍摄;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视觉检测组件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视觉检测组件拍摄到所述卷芯的端面提取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以及提取所述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和所述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确认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与所述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值。
在第二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卷芯的端面包括沿所述卷芯的轴向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所述视觉检测组件包括摄像件和背光件,所述摄像件用于拍摄所述第一端面和/或所述第二端面,且所述摄像件的光轴用于与所述卷芯的中心轴同轴,所述背光件用于在所述摄像件拍摄所述第一端面时与所述第二端面相对或在所述摄像件拍摄所述第二端面时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且所述背光件在所述卷芯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端面或所述第二端面。
在第二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摄像件为远心镜头。
在第二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背光件为白色背光件。
在第二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视觉检测组件还包括光源,所述光源用于朝向所述摄像件拍摄的所述第一端面或所述第二端面照射,且所述光源与所述摄像件同轴。
在第二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测量装置还包括旋转驱动机,所述旋转驱动机与所述承载台连接,所述旋转驱动机用于驱动所述承载台旋转,以使所述视觉检测组件分别对所述第一端面或所述第二端面拍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通过获取每一个卷芯的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然后根据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以及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确认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和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之间在卷芯的圆周方向的第一距离值,最后通过判断第一距离值是否在第一预设范围之内来判断卷芯是否合格,从而做到了对每一个卷芯的核验,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人工抽检,既提高了卷芯的第一距离值的核验效率,又能降低第一距离值不合格的卷芯流出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卷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卷芯开始卷绕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卷芯的端面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确认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量方法中第一距离值确认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拟合圆和第二拟合圆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弧长确认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和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在以第一圆心为原点的坐标系中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量方法根据圆心角确认第一弧长的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量第二距离值的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量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量装置中的旋转驱动机与承载台连接的结构简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卷芯;10a-第一端面;10b-第二端面;11-正极极片;111-第一拟合圆;1111-第一弧长;112-第二拟合圆;113-第一圆心;12-负极极片;
20-测量装置;21-承载台;22-视觉检测组件;221-背光件;222-光源;223-摄像件;23-旋转驱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为了避免锂离子电池出现析锂的现象,通常要进行Overhang设计,具体地,在锂离子电池充电时,正极极片上的正极活性物质中的锂离子将通过电解液到达负极极片上的负极活性物质中,但是,若是负极极片上没有可接收锂离子的位置,锂离子将会在负极极片的表面析出,形成锂枝晶,即析锂现象,锂枝晶能够刺穿隔膜,从而造成锂离子电池短路,引发热失控,基于此,使得负极极片在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上均超出正极极片(即Overhang设计),如此,增加了负极极片接收锂离子的位置,进而降低了负极极片出现析锂的风险。
相关技术中,仅能在卷芯卷绕的过程中对第二Overhang进行检测,无法对第一Overhang中的第一距离值进行检测,当卷芯卷绕完成后,通过人工抽检,确定卷芯的第一距离值是否合格,但是,人工抽检只能对部分卷芯的第一Overhang进行核验,无法确保未核验的卷芯的第一距离值是否合格,由此,存在第一距离值不合格的卷芯流出的风险。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能够对每一个卷芯的端面进行拍摄以获取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以及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然后根据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和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能够得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与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值,从而实现了对每一个卷芯的第一距离值的核验,降低了第一距离值不核稿的卷芯流出的风险。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量方法,该测量方法包括:
S100、获取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以及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
其中,入卷起始点即为图3中x1箭头所指示的端部,收卷终止点即为图3中x2箭头所指示的端部。
具体地,控制器启动视觉检测组件中的摄像件以拍摄卷芯10的端面,由于卷芯10包括卷绕的正极极片11和负极极片12,因此,摄像件223拍摄的卷芯10的端面的图像能够体现正极极片11和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由此,当摄像件将拍摄的卷芯10的端面的图像信息传送至处理器时,处理器能够将接收到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以提取图像信息中的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和收卷终止点的位置信息,也即获取了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同样的,处理器还能够根据图像信息提取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也即获取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卷芯10的轴向是指图2中X箭头所示的方向,上述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是指图4中y1箭头所示的位置、收卷终止点是指图4中y2箭头所示的位置,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是指图4中y3箭头所示的位置、收卷终止点是指图4中y4箭头所示的位置。
S200、根据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以及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确认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与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值。
其中,卷芯10的周向,即是指图2中Y箭头所示的方向。
具体地,处理器接收到拍摄件传送的卷芯10的端面的图像信息后,能够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并确认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和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因此,根据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和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能够确认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和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之间在卷芯10的周向的第一距离,由此,只要确认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和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之间的距离,即可确认第一距离值。
而为了确认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和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之间的距离,可选的,由于正极极片11在卷绕的过程中是绕卷芯10的中心轴卷绕,因此,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所在的圆和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所在的圆为近似为一个圆,基于此,能够根据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和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确认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所在的圆,然后将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投射于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所在的圆上,然后通过弧长计算公式能够得到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和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之间的弧长,也即为第一距离值。
S300、判断第一距离值是否位于第一预设范围,若第一距离值位于第一预设范围则确认卷芯合格,若第一距离值超出第一预设范围则确认卷芯不合格。
具体地,当得到第一距离值之后,需将第一距离值与第一预设范围进行比对,以此来判断该卷芯10是否合格,具体地,当第一距离值位于第一预设范围时,则确认卷芯10合格,此时既能保证卷芯10的能量密度,又能避免析锂现象的存在,当第一距离值超出第一预设范围时,则确认卷芯10不合格,此时,若第一距离值大于第一预设范围时,则影响卷芯10的能量密度,若第一距离值小于第一预设范围时,则容易在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出现析锂现象,从而影响卷芯10的安全。
由此,通过获取每一个卷芯10的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和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然后根据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以及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确认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和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之间在卷芯10的周向上的第一距离值,最后通过判断第一距离值是否在第一预设范围之内来判断卷芯10是否合格,从而做到了对每一个卷芯10的核验,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人工抽检,既提高了卷芯10的第一距离值的核验效率,又能降低第一距离值不合格的卷芯10流出的风险,进而降低了第一Overhang不合格的卷芯流出的风险。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5,获取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包括:
S110、获取卷芯的端面图像,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位于端面。
具体地,控制摄像件223启动拍摄卷芯10的端面,以获取卷芯10的端面图像,由于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与端面相交,因此,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位于端面上,由此,能够通过获取端面图像以获取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
当然,正极极片11的收卷终止点、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和收卷终止点均位于端面上,且获取方式与上述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的获取方式相同,将不再重复赘述。
S120、根据端面图像确认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
具体地,处理器能够根据端面图像,提取正极极片11在端面上的所在位置,以此来确认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
同理的,正极极片11的收卷终止点、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和收卷终止点的位置信息的确认与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的确认相同,在此不作重复赘述。
由此,通过确认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能够直观的得到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便于对每个卷芯10进行检测。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6和图7,测量方法中的步骤S200、根据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以及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确认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与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值包括:
S210、根据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及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拟合出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所在的第一拟合圆。
其中,第一拟合圆111的圆心为第一圆心113。
具体地,处理器能够根据得到的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和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拟合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所在的第一拟合圆111。
另外,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所在的第一拟合圆111有无数个,但是正极极片11在卷绕的过程中,每一圈的正极极片11均绕卷芯10的中心轴卷绕,因此,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所在的第一拟合圆111和正极极片11的收卷终止点所在的第二拟合圆112同心,基于此,能够确认唯一的第一拟合圆111和第二拟合圆112。
当然,第一拟合圆111和第二拟合圆112的确认并不限于通过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和收卷终止点,还可以通过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和收卷终止点来确认。
S220、根据第一拟合圆确认第一圆心的位置信息。
具体地,处理器能够根据得到的第一拟合圆111确认第一圆心113的位置信息。
S230、根据第一圆心的位置信息、第一拟合圆的半径、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及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确认第一距离值。
具体地,由于已知第一拟合圆111的半径,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及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因此,处理器能够通过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与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在第一拟合圆111上的圆心角确认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与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之间的弧长,继而得到第一距离值。
需要说明的是,正极极片11和负极极片12是层叠卷绕的,但是考虑到正极极片11和负极极片12比较薄,因此,近似的认为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位于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所在的第一拟合圆111上。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8和图9,测量方法中的步骤S230、根据第一圆心的位置信息、第一拟合圆的半径、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及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确认第一距离值包括:
S231、根据第一圆心的位置信息、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及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确认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坐标和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坐标。
其中,正极极片11入卷起始点的坐标和正极极片11的收卷终止点的坐标所在的坐标系是以第一圆心113为原点的坐标系。
具体地,将第一拟合圆111投射于以第一圆心113为原点的坐标系中,根据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到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的距离,能够确认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在该坐标系中的坐标,同理的,根据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到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的距离,能够确认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在该坐标系中的坐标点。
S232、根据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坐标、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坐标及第一拟合圆的半径确认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与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之间的第一弧长。
其中,第一弧长1111为第一距离值,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位于第一拟合圆111。
具体地,根据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的坐标能够确认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所在的第一拟合圆111的半径与坐标系中的X轴之间的第一夹角,同样的,根据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的坐标能够确认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所在的第一拟合圆111的半径与坐标系中的X轴之间的第一夹角,如此一来,能够得到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与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之间的第一弧长1111,从而得到第一距离值。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第一弧长1111是指第一拟合圆111的第一弧长1111,也即是说,第一弧长1111与第一拟合圆111的部分边缘完全重合。
可见,通过将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和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投射于以第一圆心113为原点的坐标系中,能够快速且准确的得到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和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值。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9和图10,测量方法中的步骤S232、根据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的坐标、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的坐标及第一拟合圆111的半径确认第一弧长1111,包括:
S2321、根据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坐标及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坐标确认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与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在第一拟合圆的圆心角。
具体地,根据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的坐标能够确认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所在的第一拟合圆111的半径与坐标系中的X轴之间的第一夹角,同样的,根据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的坐标能够确认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所在的第一拟合圆111的半径与坐标系中的X轴之间的第二夹角,通过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之和能够得到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与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在第一拟合圆111的圆心角。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与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在第一拟合圆111的圆心角是指图9中α所表示的角度,此处与X轴之间的夹角是指与X轴的正方向之间的夹角。
S2322、根据圆心角及第一拟合圆的半径确认第一弧长。
具体地,在已知第一拟合圆111的半径以及圆心角的前提下,处理器能够通过计算得到第一拟合圆111的圆心角对应的第一弧长1111。
由此,在已知第一拟合圆111的半径的前提下,通过确认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和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分别在以第一圆心113为原点的坐标系中的坐标点,能够得到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和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在第一拟合圆111上的圆心角,通过圆心角和第一拟合圆111的半径能够计算得到该圆心角对应的第一拟合圆111上的第一弧长1111,计算方法简单。
另外,第一Overhang包括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与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值和正极极片11的收卷终止点和负极极片12的收卷终止点之间的第二距离值,基于此,为了确认第二距离值,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7及图11,测量方法还包括:
S400、获取正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的位置信息以及负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的位置信息。
其中,获取正极极片11的收卷终止点的位置信息与获取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相同,获取负极极片12的收卷终止点的位置信息与获取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相同,在此不作重复赘述。
S500、根据正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的位置信息以及负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的位置信息拟合出正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以及负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所在的第二拟合圆,第二拟合圆与第一拟合圆同心。
其中,第二拟合圆112确认与第一拟合圆111的确认原理相同,在此不作重复阐述。
S600、根据正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的坐标、负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的坐标及第二拟合圆的半径确认正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与负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之间的第二弧长,第二弧长为正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与负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之间的第二距离值。
其中,获取正极极片11的收卷终止点的坐标、负极极片12的收卷终止点的坐标与获取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的坐标的原理相同,在此不作重复赘述,同样的,第二弧长的确认与上述第一弧长1111的确认原理相同,在此不作重复赘述。
S700、判断第二距离值是否位于第二预设范围,若第二距离值位于第二预设范围则确认卷芯合格,若第二距离值超出第二预设范围则确认卷芯不合格。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预设范围与第一预设范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只要能够避免负极极片12的收卷终止点析锂即可。
参见图12,本事情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量装置20,该测量装置20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测量方法。由此,能够通过该测量装置20对卷芯10的第一Overhang进行检测,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人工抽检,既提高了卷芯10的第一Overhang的核验效率,又能降低第一Overhang不合格的卷芯10流出的风险。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2,该测量装置20包括承载台21、视觉检测组件22及处理器,其中,承载台21用于承载卷芯10,卷芯10包括卷绕的正极极片11和负极极片12;视觉检测组件22拍摄卷芯10的端面;处理器与视觉检测组件22电连接,处理器用于根据视觉检测组件22拍摄的信息提取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正极极片11的收卷终止点以及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和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确认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与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卷芯10的端面包括第一端面10a和第二端面10b,第一端面10a和第二端面10b分别指卷芯10设有正极极耳的端面和负极极耳的端面,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是指正极极片11卷绕的初始端、收卷终止点是指正极极片11卷绕的收尾端,同样的,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是指负极极片12卷绕的初始端、收卷终止点是指负极极片12卷绕的收尾端。
本实施例中,承载台21用于承载卷芯10,具体地,卷芯10的侧壁与承载台21接触,卷芯10的第一端面10a和第二端面10b与承载台21的承载面垂直,由此,能够便于视觉检测组件22对卷芯10的第一端面10a和第二端面10b进行拍摄。
另外,视觉检测组件22是指采用拍摄图片的方式提取卷芯10第一端面10a和第二端面10b的图像信息,拍摄得到的图片主要呈现的是极耳,此处的极耳为多极耳或全极耳。
此外,处理器与视觉检测组件22电连接,因此,处理器能够根据视觉检测组件22拍摄到图像信息提取正极极片11的极耳在卷芯10最内侧的入卷起始点,也即是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同样的,处理器根据拍摄到的图像信息提取负极极片12的极耳在卷芯10最内侧的入卷起始点,也即是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
由此,通过提取到的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和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处理器能够计算出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与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之间的距离,从而得到第一距离值,可见,只要使得视觉检测组件22拍摄每一个卷芯10的端面,处理器即可能够判断出已拍摄的卷芯10的第一距离值是否在预设范围内,从而能够将第一距离值超出预设范围的不良品的卷芯10及时挑出,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人工抽检,既提高了卷芯10的第一距离值的核验效率,又能降低第一距离值不合格的卷芯10流出的风险。
还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图像处理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等。
当然,可选的,处理器还能够根据视觉检测器拍摄到的卷芯10的端面提取负极极片12的收卷终止点和正极极片11的收卷终止点,处理器还能够根据正极极片11的收卷终止点和负极极片12的收卷终止点确认正极极片11的收卷终止点与负极极片12的收卷终止点之间第二距离值。
由此,通过提取到的负极极片12的收卷终止点和正极极片11的收卷终止点,处理器能够计算得到正极极片11的收卷终止点与负极极片12的收卷终止点之间的弧长,从而得到卷芯10第二距离值,由此,能够判断第二距离值是否在预设范围内,从而能够将超出预设范围的卷芯10及时挑出,避免了第二距离值不合格的卷芯10流出的风险。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2,视觉检测组件包括摄像件223和背光件221,摄像件223用于拍摄第一端面10a和/或第二端面10b,且摄像件223的光轴用于与卷芯10的中心轴同轴,背光件221用于在摄像件223拍摄第一端面10a时与第二端面10b相对或在摄像件223拍摄第二端面10b时与第一端面10a相对,且背光件221在卷芯10上的投影覆盖第一端面10a或第二端面10b。
由此,当摄像件223对第一端面10a或第二端面10b拍摄后,处理器均能够根据第一端面10a或第二端面10b的图像信息提取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和/或收卷终止点以及提取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和/或收卷终止点,但是为了进一步核验正极极片11和负极极片12在卷绕的过程中因受力不均而出现倾斜或弯折的情况,可使得摄像件223对第一端面10a和第二端面10b均进行拍摄,以核验第一端面10a上的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和/或收卷终止点与第二端面10b上的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和/或收卷终止点所在的坐标系中的坐标点是否一致,这里的坐标系是指以第一端面10a的圆心或第二端面10b的圆心为原点的坐标系,且第一端面10a的圆心与第二端面10b的圆心同心且均在卷芯10的中心轴上。
另外,由于背光件221用于在摄像件223拍摄第一端面10a时与第二端面10b相对或在摄像件223拍摄第二端面10b时与第一端面10a相对,且背光件221在卷芯10上的投影覆盖第一端面10a或第二端面10b,因此,背光件221能够在摄像件223拍摄第一端面10a或第二端面10b时使得拍摄到的第一端面10a或第二端面10b的图片更为清晰的显示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和收卷终止点以及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和收卷终止点,从而降低了处理器的处理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背光件221用于在摄像件223拍摄第一端面10a时与第二端面10b相对或在摄像件223拍摄第二端面10b时与第一端面10a相对是指摄像件223与背光件221分别位于卷芯10轴向的两端。
此外,摄像件223有多种,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摄像件223为远心镜头。
由于远心镜头能够消除视差,从而提高了远心镜头拍摄的准确性。
当然,摄像件223并不限于上述的远心镜头,摄像件223还可以为摄像头、摄像机、相机、扫描仪等。
背光件221可以是任意一种颜色,例如,背光件221为黄、绿、蓝、白等颜色的背光,以下主要以白色背光为例进行说明,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背光件221为白色背光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白色背光件可以为白纸、白色无影背光等。
由此,一方面,由于隔膜为白色的,因此,通过设置白色背光件,能够便于隔膜的曝光,另一方面,由于白色背光件的色彩还原度较好,能够提高摄像件223拍摄的清晰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视觉检测组件还包括光源222,光源222用于朝向摄像件223拍摄的第一端面10a或第二端面10b照射,且光源222与摄像件223同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光源222用于朝向摄像件223拍摄的第一端面10a或第二端面10b照射,应理解,光源222与摄像件223位于卷芯10的同一侧,且光源222位于摄像件223与卷芯10之间。
由此,通过设置于摄像件223同轴的光源222,能够提高摄像件223拍摄的清晰度,同时还能够提高隔膜的曝光度,从而能够降低提取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和收卷终止点以及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和收卷终止点时的干扰。
为了分别对卷芯10的第一端面10a和第二端面10b分别拍摄,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3,测量装置20还包括旋转驱动机23,旋转驱动机23与承载台21连接,旋转驱动机23用于驱动承载台21旋转,以使视觉检测组件22分别对第一端面10a或第二端面10b拍摄。
具体地,承载台21设置于旋转驱动机23的驱动端,当视觉检测组件22中的摄像件223对第一端面10a完成拍摄后,旋转驱动机23驱动承载台21绕旋转驱动机23旋转180°,以使卷芯10的第二端面10b与摄像件223正对,以在摄像件223不动的情况下对卷芯10的第二端面10b进行拍摄。
可见,通过设置旋转驱动机23,能够分别对卷芯10的第一端面10a和第二端面10b进行拍摄,以进一步校验第一端面10a上的正极极片11上的入卷起始点、正极极片11上的收卷终止点是否与第二端面10b上的正极极片11上的入卷起始点、正极极片11上的收卷终止点的位置一致,同理的,还能进一步校验第一端面10a上的负极极片12上的入卷起始点、负极极片12上的收卷终止点是否与第二端面10b上的负极极片12上的入卷起始点、负极极片12上的收卷终止点的位置一致,进而提高了测量装置20测量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方法包括:
获取卷绕的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以及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确认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与所述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之间在卷芯的圆周方向的第一距离值;
判断所述第一距离值是否位于第一预设范围,若所述第一距离值位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则确认所述卷芯合格,若所述第一距离值超出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则确认所述卷芯不合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卷芯的端面图像,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位于所述端面;
根据所述端面图像确认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确认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与所述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值包括:
根据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及所述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拟合出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和所述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所在的第一拟合圆,所述第一拟合圆的圆心为第一圆心;
根据所述第一拟合圆确认所述第一圆心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圆心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拟合圆的半径、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及所述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确认所述第一距离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圆心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拟合圆的半径、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及所述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确认所述第一距离值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圆心的位置信息、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及所述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确认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坐标和所述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坐标,其中,所述正极极片入卷起始点的坐标和所述正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的坐标所在的坐标系是以所述第一圆心为原点的坐标系;
根据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坐标、所述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坐标及所述第一拟合圆的半径确认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与所述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之间的第一弧长,所述第一弧长为所述第一距离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坐标、所述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坐标及所述第一拟合圆的半径确认所述第一弧长包括:
根据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坐标及所述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的坐标确认所述正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与所述负极极片的入卷起始点在所述第一拟合圆的圆心角;
根据所述圆心角及所述第一拟合圆的半径确认所述第一弧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正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负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正极极片的所述收卷终止点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负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的位置信息拟合出所述正极极片的所述收卷终止点以及所述负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所在的第二拟合圆,所述第二拟合圆与所述第一拟合圆同心;
根据所述正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的坐标、所述负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的坐标及所述第二拟合圆的半径确认所述正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与所述负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之间的第二弧长,所述第二弧长为所述正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与所述负极极片的收卷终止点之间的第二距离值;
判断所述第二距离值是否位于第二预设范围,若所述第二距离值位于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则确认所述卷芯合格,若所述第二距离值超出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则确认所述卷芯不合格。
7.一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测量方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包括:
承载台(21),所述承载台(21)用于承载卷芯(10),所述卷芯(10)包括卷绕的正极极片(11)和负极极片(12);
视觉检测组件(22),所述视觉检测组件(22)对准所述卷芯(10)的端面拍摄;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视觉检测组件(22)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视觉检测组件(22)拍摄到所述卷芯(10)的端面提取所述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以及提取所述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和所述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的位置信息确认所述正极极片(11)的入卷起始点与所述负极极片(12)的入卷起始点之间的第一距离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芯(10)的端面包括沿所述卷芯(10)的轴向的第一端面(10a)和第二端面(10b);
所述视觉检测组件包括摄像件(223)和背光件(221),所述摄像件(223)用于拍摄所述第一端面(10a)和/或所述第二端面(10b),且所述摄像件(223)的光轴与所述卷芯(10)的中心轴同轴,所述背光件(221)用于在所述摄像件(223)拍摄所述第一端面(10a)时与所述第二端面(10b)相对或在所述摄像件(223)拍摄所述第二端面(10b)时与所述第一端面(10a)相对,且所述背光件(221)在所述卷芯(10)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端面(10a)或所述第二端面(10b)。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检测组件还包括光源(222),所述光源(222)用于朝向所述摄像件(223)拍摄的所述第一端面(10a)或所述第二端面(10b)照射,且所述光源(222)与所述摄像件(223)同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还包括旋转驱动机(23),所述旋转驱动机(23)与所述承载台(21)连接,所述旋转驱动机(23)用于驱动所述承载台(21)旋转,以使所述视觉检测组件(22)分别对所述第一端面(10a)或所述第二端面(10b)拍摄。
CN202310388995.2A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 Pending CN1164479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88995.2A CN116447991A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88995.2A CN116447991A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47991A true CN116447991A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21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88995.2A Pending CN116447991A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4799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14176B2 (ja) 立体撮影装置及び光軸調節方法
WO2024011984A1 (zh) 极耳检测方法及检测设备
CN112229846B (zh) 一种极片卷绕覆盖检测方法及设备
CN113532335A (zh) 一种卷绕机卷芯对齐度ccd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4088738B (zh) 一种环状焊缝的高精度缺陷检测方法和装置
KR101469158B1 (ko) 카메라 렌즈 모듈 검사장치 및 그에 따른 검사방법
WO2023023998A1 (zh) 用于检测极耳翻折的装置、方法和图像分析器
WO2015135164A1 (zh) 数码影像的坏点矫正方法和系统
CN115980069A (zh) 一种电池极耳ccd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KR20240032094A (ko) 극편 표면 접착 검출 방법, 장치, 설비 및 극편 접착기
WO2021184239A1 (zh) 曝光方法、装置、拍摄设备、可移动平台和存储介质
CN116447991A (zh) 一种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
CN117538329A (zh) 一种电池极耳缺陷检测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WO2024066074A1 (zh) 壳体外观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5498241B (zh) 缠绕抓边系统及缠绕抓边方法
CN115797254B (zh) 极片缺陷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KR102574401B1 (ko) 오프셋 검출 방법 및 오프셋 검출 장치
JP2011135380A (ja) 撮像装置、画像共有方法および画像共有プログラム
CN215003440U (zh) 一种隔膜宽度的测量监控装置
CN115598683A (zh) 一种线路故障维护用无人机自动巡航检测方法
CN114562959A (zh) 一种采用3d面阵相机的卷绕机设备极耳翻折检测方法
CN115829908A (zh) 对复合料带的阴极极片进行折角检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4119459A (zh) 一种电器产品绝缘测试电源口定位方法及系统
JP2003181669A (ja) レーザ溶接装置
CN110634136A (zh) 一种管道壁破损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