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20102A - 光纤带芯线 - Google Patents

光纤带芯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20102A
CN116420102A CN202180070917.7A CN202180070917A CN116420102A CN 116420102 A CN116420102 A CN 116420102A CN 202180070917 A CN202180070917 A CN 202180070917A CN 116420102 A CN116420102 A CN 1164201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coating layer
integral coating
fiber cores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7091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岩口矩章
藤井隆志
佐藤文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420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201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01Optical cables
    • G02B6/4429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rengthening or protecting the cables
    • G02B6/443Protective covering
    • G02B6/4431Protective covering with provision in the protective covering, e.g. weak line, for gaining access to one or more fibres, e.g. for branching or tapp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01Optical cables
    • G02B6/4403Optical cables with ribbon structu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01Optical cables
    • G02B6/4403Optical cables with ribbon structure
    • G02B6/4404Multi-podd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79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optical cables
    • G02B6/448Ribbon cab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 Optical Fibers, Optical Fiber Cores, And Optical Fiber Bundles (AREA)

Abstract

光纤带芯线(1A)具备:在与纵向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并列配置的多条光纤芯线(11)、和被覆所述多条光纤芯线(11)各自的外周的一体被覆层(20)。所述一体被覆层(20)在所述多条光纤芯线(11)的至少一部分中包含连结相邻的光纤芯线(11)的连结部(21)。所述多条光纤芯线(11)的外径各自为215μm以下。在所述光纤芯线(11)的剖面视图中,所述一体被覆层(20)具备厚壁部(22)和至少两个薄壁部(23),该薄壁部(23)中的所述一体被覆层(20)的厚度比所述厚壁部(22)中的所述一体被覆层(20)的厚度薄。所述厚壁部(22)中的所述一体被覆层(20)的厚度与所述薄壁部(23)中的所述一体被覆层(20)的厚度之差为5μm以上19μm以下。

Description

光纤带芯线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光纤带芯线。
本申请要求基于2020年10月19日提出的日本申请第2020-175367号的优先权,并且援引所述日本申请中所记载的全部记载内容。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光纤缆线的高密度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高密度化的例子,已知有:使安装在光纤缆线中的光纤芯线的外径细径化、或使用具有彼此不同的外径的多条光纤芯线。另外,为了提高连接时的操作性和识别性,已知有:将多条光纤带芯线并列配置并一体地被覆而成的光纤带芯线(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384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2194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光纤带芯线具备:
在与纵向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并列配置的多条光纤芯线、和
被覆所述多条光纤芯线各自的外周的一体被覆层,
所述一体被覆层在所述多条光纤芯线的至少一部分中包含连结相邻的光纤芯线的连结部,
所述多条光纤芯线的外径各自为215μm以下,
在所述光纤芯线的剖面视图中,所述一体被覆层具备厚壁部和至少两个薄壁部,该薄壁部中的所述一体被覆层的厚度比所述厚壁部中的所述一体被覆层的厚度薄,
所述厚壁部中的所述一体被覆层的厚度与所述薄壁部中的所述一体被覆层的厚度之差为5μm以上19μm以下。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光纤带芯线的剖面图。
[图2]图2是图1所示的光纤带芯线的光纤芯线的剖面图。
[图3]图3是示出熔接工序中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光纤带芯线的间距与熔接机的V型槽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4]图4是变形例1涉及的光纤带芯线的剖面图。
[图5]图5是在纵向方向上示出变形例2涉及的光纤带芯线的图。
[图6]图6是图5所示的光纤带芯线的剖面图。
[图7]图7是评价实验中所使用的光纤带芯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将光纤带芯线高密度地安装在光纤缆线中的情况下,由于光纤带芯线彼此容易相互接触,因此有时会在光纤带芯线间产生摩擦。由于这样的摩擦在缆线的纵向方向上不均匀地产生,因此缆线有时容易发生蛇行。此外,在低温下缆线的传输特性倾向于降低。特别是在多条光纤芯线的外径彼此不同的情况下,缆线更容易发生蛇行,传输特性更容易降低。
本公开提供能够将光纤芯线高密度地安装在光纤缆线中、且难以发生缆线蛇行的光纤带芯线。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并进行说明。
(1)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光纤带芯线具备:
在与纵向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并列配置的多条光纤芯线、和
被覆所述多条光纤芯线各自的外周的一体被覆层,
所述一体被覆层在所述多条光纤芯线的至少一部分中包含连结相邻的光纤芯线的连结部,
所述多条光纤芯线的外径各自为215μm以下,
在所述光纤芯线的剖面视图中,所述一体被覆层具备厚壁部和至少两个薄壁部,该薄壁部中的所述一体被覆层的厚度比所述厚壁部中的所述一体被覆层的厚度薄,
所述厚壁部中的所述一体被覆层的厚度与所述薄壁部中的所述一体被覆层的厚度之差为5μm以上19μm以下。
在本公开的光纤带芯线中,一体被覆层具备厚壁部和至少两个薄壁部,一体被覆层的厚度不均匀。特别是,由于厚壁部中的一体被覆层的厚度与薄壁部中的一体被覆层的厚度之差为5μm以上19μm以下的较大值,因此可以减少光纤带芯线间的接触面积。因此,难以在相邻的光纤带芯线彼此之间产生摩擦,即使在将光纤带芯线高密度地安装在缆线中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缆线蛇行。
另外,根据本公开,由于光纤带芯线的各光纤芯线的外径为215μm以下,因此能够高密度地安装在缆线中。
(2)相邻的所述光纤芯线的中心间的距离可以为220μm以上280μm以下。
根据本公开,由于相邻的光纤芯线的中心间的距离为220μm以上280μm以下,因此可以利用一般的连接机器。即使各光纤芯线被细径化,也不需要准备细径专用的连接机器,因此可以提供具有通用性的光纤带芯线。
(3)所述一体被覆层在所述多条光纤芯线的至少一部分中可以包含相邻的所述光纤芯线未连结起来的非连结部。
所述连结部可以在所述纵向方向上间断地形成。
根据本公开,由于在纵向方向上间断地设置非连结部,因此在与纵向方向垂直的剖面中,光纤带芯线容易发生变形。因此,能够将光纤芯线高密度地安装在光纤缆线中。
(4)所述多条光纤芯线可以包括具有第一外径的第一光纤芯线和具有第二外径的第二光纤芯线。
根据本公开,由于多条光纤芯线包括具有第一外径的第一光纤芯线和具有第二外径的第二光纤芯线,因此能够抑制缆线蛇行,并且能够将光纤芯线高密度地安装在光纤缆线中。
(本公开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可以提供能够将光纤芯线高密度地安装在光纤缆线中、且难以发生缆线蛇行的光纤带芯线。
(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详细情况)
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光纤带芯线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不限于这些示例,而是由权利要求书表示,并且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同等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
图1是与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光纤带芯线1A的纵向方向垂直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光纤带芯线1A具备多条光纤芯线11和被覆多条光纤芯线11的一体被覆层20。在本例中,在与光纤带芯线1A的纵向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并列配置12芯的光纤芯线11A~11L。多条光纤芯线11以每1芯隔开一定间隔的状态配置。多条光纤芯线11各自的外周被一体被覆层20覆盖,整体通过一体被覆层20连结在一起。
多条光纤芯线11的外径D各自为215μm以下。在本例中,各光纤芯线的外径D为200μm。各光纤芯线11例如具备:具有芯部和包层的玻璃纤维12、覆盖玻璃纤维12的外周的初级树脂层13、以及覆盖初级树脂层13的外周的次级树脂层14。玻璃纤维12可以包含纯石英玻璃、或添加有锗的石英玻璃、或添加有氟的石英玻璃。初级树脂层13可以作为缓冲层而包含杨氏模量较低的软质材料。次级树脂层14可以作为保护层而包含杨氏模量较高的硬质材料。
初级树脂层13的杨氏模量在23℃优选为0.04MPa以上0.8MPa以下、更优选为0.05MPa以上0.7M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5MPa以上0.6MPa以下。由于初级树脂层13的杨氏模量为0.04MPa以上0.8MPa以下,因此光纤芯线难以产生孔隙(空隙)。次级树脂层14的杨氏模量在23℃优选为900MPa以上、更优选为1000M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00MPa以上。次级树脂层14的杨氏模量在23℃可以为3000MPa以下、2500MPa以下、2000MPa以下、或1800MPa以下。由于次级树脂层14的杨氏模量为900MPa以上,因此容易提高耐侧压特性。当次级树脂层14的杨氏模量为3000MPa以下时,因具有适度的断裂伸长率而容易进行被覆除去。
一体被覆层20在多条光纤芯线11的至少一部分中包含连结相邻的光纤芯线的连结部21。在本例中,连结部21配置在所有的相邻的光纤芯线之间。连结部21被配置为使得相邻的光纤芯线的中心间的距离P成为220μm以上280μm以下。
一体被覆层20例如可以包含紫外线固化树脂。从光纤带芯线的耐侧压特性和柔软性的观点来看,一体被覆层20的杨氏模量在23℃优选为50MPa以上900MPa以下、更优选为100MPa以上800MPa以下。
图2是图1所示的光纤带芯线1A所具备的多条光纤芯线11当中的一条光纤芯线11B的剖面图。其他光纤芯线11A、11C~11L的构成与图2所示的光纤芯线11B的构成相同,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2所示,在光纤芯线11B的剖面视图中,一体被覆层20具备厚壁部22和至少两个薄壁部23。换言之,一体被覆层20的厚度在光纤芯线11B的外周是不均匀的。这里,在除了连结部21以外的部分共5处测定光纤芯线11B外周的一体被覆层20的厚度。将5处当中一体被覆层20的厚度最厚的部位周边设为厚壁部22,将一体被覆层20的厚度比厚壁部22薄5μm以上的部位周边设为薄壁部23。如图2所示,光纤芯线11B的外周中的厚壁部22和薄壁部23的位置是一个例子,不限于此。另外,由于一体被覆层20覆盖光纤芯线11B的外周,因此光纤芯线11B没有从一体被覆层20露出来的部位。
薄壁部23中的一体被覆层20的厚度d2比厚壁部22中的一体被覆层20的厚度d1薄。具体而言,厚壁部22中的一体被覆层20的厚度d1与薄壁部23中的一体被覆层20的厚度d2之差为5μm以上19μm以下。厚壁部22中的一体被覆层20的厚度d1例如为20μm以下。薄壁部23中的一体被覆层20的厚度d2例如为1μm以上15μm以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例中,光纤芯线11B与光纤芯线11A或11C之间的一体被覆层的厚度是除了连结部21以外的厚度。
接下来,对光纤带芯线1A的熔接进行说明。通常,在将光纤带芯线与其他光纤带芯线连接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多芯熔接机(省略图示),可以将多条光纤芯线一起地熔接连接。图3是示出光纤带芯线1A的间距(相邻的光纤芯线的中心间的距离P)与熔接机的V型槽基座30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熔接机具备具有排列多条光纤芯线11的多个V型槽31的V型槽基座30。在本例中,12芯的光纤芯线11A~11L一条一条地排列在12个V型槽31A~31L中。另外,V型槽31A~31L的间距P0与光纤芯线的外径的国际规格一致,为250μm。
在熔接连接时,将处于除去了一体被覆层20后的状态下的光纤芯线11A~11L配置在V型槽基座30的上方。光纤芯线11A~11L例如以使V型槽31A~31L的并列方向的中心位置与光纤芯线11A~11L的并列方向的中心位置一致的方式进行配置。在该状态下,多芯熔接机的夹紧盖(省略图示)闭合,通过夹紧盖将光纤芯线11A~11L从上方压下。
假设,在光纤带芯线没有连结部、且光纤芯线的相邻的光纤芯线的中心间的距离为零的情况下,中心间的距离小于V型槽31A~31L的间距P0。在这种情况下,多条光纤芯线以朝向V型槽基座30的中心位置集合的方式进行配置,而不是以与V型槽31A~31L相对的方式进行配置。由此,多条光纤芯线不一定分别容纳在V型槽31A~31L内,例如,有时在V型槽31A、31L内没有容纳光纤芯线。这种情况在相邻的光纤芯线的中心间的距离P小于220μm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
另一方面,在本例的光纤带芯线1A中,由于以使相邻的光纤芯线的中心间的距离P成为220μm以上280μm以下的方式配置连结部21,因此各光纤芯线11A~11L以与各V型槽31A~31L相对的方式进行配置。因此,当光纤芯线11A~11L被大致垂直地压下时,被分别一根一根地容纳在V型槽31A~31L内。
需要说明的是,图3示出了将处于除去了一体被覆层20后的状态下的光纤芯线11A~11L容纳在V型槽31A~31L中,但是,例如也可以除了一体被覆层20以外还进一步除去了初级树脂层13和次级树脂层14而仅将玻璃纤维12容纳在V型槽31A~31L中。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例涉及的光纤带芯线1A中,一体被覆层20具备厚壁部22和至少两个薄壁部23,一体被覆层20的厚度是不均匀的。特别地,由于厚壁部22中的一体被覆层20的厚度d1与薄壁部23中的一体被覆层20的厚度d2之差为5μm以上19μm以下的较大值,因此即使在将多条光纤带芯线1A高密度地安装在光纤缆线中的情况下,也可以减少邻接的光纤带芯线1A彼此的光纤芯线间的接触面积和光纤带芯线间的接触面积。由此,在相邻的光纤带芯线彼此之间难以产生摩擦,可以抑制缆线蛇行,从而能够提高缆线铺设操作性。
在本例的光纤带芯线1A中,一体被覆层20被覆多条光纤芯线各自的外周。假设,在任意的光纤芯线11的外周未完全被一体被覆层20覆盖而存在从一体被覆层20露出来的部位时,以该露出来的部位为起点一体被覆层20从该光纤芯线11剥离,结果,该光纤芯线11有时会从光纤带芯线单芯分离。然而,在本例中,由于多条光纤芯线各自的外周被一体被覆层20覆盖,因此不会发生单芯分离。
由于本例的光纤带芯线1A的各光纤芯线11的外径为215μm以下,因此光纤芯线11的截面积小,能够高密度地安装在光纤缆线中。
在本例中,由于相邻的光纤芯线的中心间的距离为220μm以上280μm以下,因此可以用于一般的多芯熔接机和连接机器。即使各光纤芯线11被细径化,也不需要准备以窄间距形成V型槽那样的细径专用的多芯熔接机,因此光纤带芯线1A的通用性高,从而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变形例1)
在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光纤带芯线1A中,光纤芯线11的外径全部相同,但是光纤芯线11的外径也可以不同。图4是与变形例1涉及的光纤带芯线1B的纵向方向垂直的剖面图。在图4的说明中,对于与图1所示例的构成实质上相同或对应的要素标注同样的参照编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4所示,光纤带芯线1B的多条光纤芯线11包括:具有外径D1(第一外径的一个例子)的第一光纤芯线和具有外径D2(第二外径的一个例子)的第二光纤芯线。在本例中,第一光纤芯线11A’、11C’、11E’、11G’、11I’、11K’的外径D1与第二光纤芯线11B、11D、11F、11H、11J、11L的外径D2彼此不同,外径D1的第一光纤芯线与外径D2的第二光纤芯线分别交替配置。第一光纤芯线的外径D1和第二光纤芯线的外径D2均为215μm以下。在本例中,外径D1为200μm、D2为180μm。第一光纤芯线11A’、11C’、11E’、11G’、11I’、11K’各自具备:玻璃纤维12、初级树脂层13、以及次级树脂层14。另外,即使外径D1与D2相互不同,一体被覆层20的连结部21也以使相邻的光纤芯线的中心间的距离P成为220μm以上280μm以下的方式进行配置。另外,与光纤带芯线1A同样地,一体被覆层20具备厚壁部22和至少两个薄壁部23。
在将本变形例1涉及的光纤带芯线1B安装在光纤缆线中的情况下,在具有较大外径D1的第一光纤芯线11A’、11C’、11E’、11G’、11I’、11K’的间隙配置具有较小外径D2的第二光纤芯线11B、11D、11F、11H、11J、11L。因此,与具有相同外径的情况相比,多条光纤芯线11具有相互不同的外径D1和D2的情况能够提高光纤芯线11相对于光纤缆线的安装密度。此外,各光纤芯线的厚壁部22也可以配置在与其他光纤芯线的薄壁部23相对的位置。因此,与一体被覆层20具有均匀厚度的情况相比,具备厚壁部22和薄壁部23的情况能够进一步提高光纤芯线11相对于光纤缆线的安装密度。
如此,由于本变形例1涉及的光纤带芯线1B具备多条光纤芯线11,所述多条光纤芯线11包含具有外径D1的第一光纤芯线和具有外径D2的第二光纤芯线,因此能够将光纤芯线11更高密度地安装在光纤缆线中。
(变形例2)
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光纤带芯线1A的连结部21将相邻的光纤芯线全部连结起来,但是连结部的配置不限于此。图5是在纵向方向上示出变形例2涉及的光纤带芯线1C的图。图6是光纤带芯线1C的剖面图。在图6的说明中,对于与图1所示例的构成实质上相同或对应的要素标注同样的参照编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5和图6所示,光纤带芯线1C的一体被覆层20C在多条光纤芯线11的至少一部分中包含相邻的光纤带芯线未连结起来的非连结部24。在本变形例2中,非连结部24形成在光纤芯线11A与11B之间、11C与11D之间、11D与11E之间、11F与11G之间、11G与11H之间、11I与11J之间、11J与11K之间。图6所示的非连结部24的配置位置是一个例子,不限于此。非连结部24在光纤带芯线1C的纵向方向上间断地形成。即使形成非连结部24,光纤芯线11A~11L也以使相邻的光纤芯线的中心间的距离P成为220μm以上280μm以下的方式进行配置。
如此,根据本变形例2涉及的光纤带芯线1C,由于非连结部24在光纤带芯线1C的纵向方向上间断地形成,因此在与纵向方向垂直的剖面中,光纤带芯线1C的变形性提高。由于光纤带芯线1C容易发生变形,因此能够将多条光纤带芯线1C高密度地安装在光纤缆线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变形例2涉及的光纤带芯线1C的光纤芯线11的外径全部相同,但是光纤带芯线1C的光纤芯线11也可以具有如变形例1所示的相互不同的外径D1和D2。
(评价实验)
进行了本公开的光纤带芯线的低温特性和有无单芯分离的评价。图7是与评价实验中所使用的光纤带芯线1X的纵向方向垂直的剖面图。在图7的说明中,对于与图4或图6所示例的构成实质上相同或对应的要素标注同样的参照编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7所示,本评价实验中所使用的光纤带芯线1X具有4根光纤芯线11A’、11B、11C’、11D。各光纤芯线具备:玻璃纤维12、初级树脂层13、以及次级树脂层14。光纤芯线11A’和11C’的外径D1为200μm。光纤芯线11B和11C的外径D2为180μm。换言之,外径D1为200μm的光纤芯线与外径D2为180μm的光纤芯线沿着与光纤带芯线1X的纵向方向正交的方向交替配置。
在光纤带芯线1X的制造工序中,在并列配置的4根光纤芯线11A’~11D的外周涂布紫外线固化树脂。然后,通过照射紫外线使紫外线固化树脂固化,从而形成一体被覆层20C。此时,各光纤芯线11A’~11D各自的外周被一体被覆层20C覆盖。通过根据模具形状等调整所涂布的紫外线固化树脂的厚度,从而形成厚壁部22和薄壁部23。另外,在使紫外线固化树脂固化而在所有的相邻的光纤芯线之间形成连结部21之后,在相邻的光纤芯线11A’与11B之间、相邻的光纤芯线11C’与11D之间,在光纤带芯线1X的纵向方向上间断地插入切割工具等切刀,从而形成非连结部24。在没有切刀插入的光纤芯线11B与11C’之间残留有连结部21。
在评价实验中,通过调节所涂布的紫外线固化树脂的厚度,制作了具有各种一体被覆层20C厚度的光纤带芯线1X的样品No.1~No.5。另外,作为比较例,制作了样品No.6~No.8。在本评价实验中,选择光纤芯线11A’作为各样品的任意光纤芯线,测定该光纤芯线11A’中的任意8个测定位置I~VIII处的一体被覆层20C的厚度。进一步,将光纤带芯线1X安装在光纤缆线中,评价光纤带芯线1X的低温特性。这里,低温特性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在23℃和-30℃的环境下,测定在将波长为1.55μm的光入射到缆线内的光纤芯线11A’上的情况下的每单位距离的衰减量,以2个温度环境下的测定值的差来评价。另外,将光纤带芯线1X从光纤缆线中取出,研究光纤芯线有无单芯分离。这些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4181049420000111
如表1所示,在样品No.1至No.5中,没有确认到光纤带芯线1X的单芯分离。特别是在样品No.4中,没有确认到单芯分离。在样品No.4中,测定位置II、IV、VI、VIII相当于薄壁部23,各测定位置处的一体被覆层20C的厚度为1μm。与此相对,在作为比较例的样品No.6中,确认到单芯分离。样品No.6在测定位置II和IV具有2处一体被覆层20C的厚度为零的部位。这些测定位置II和IV是没有被一体被覆层20C覆盖而使光纤芯线11A’从一体被覆层20C露出来的部分。可以确认:以该露出的部分为起点,一体被覆层20C从光纤芯线11A’剥离,结果,光纤芯线11A’从光纤带芯线1X分离。由以上可以确认:在多条光纤芯线11各自的外周被一体被覆层20C被覆的情况下,没有发生单芯分离。
另外,在样品No.4中,测定位置I、III、V、VII相当于厚壁部22,各测定位置处的一体被覆层20C的厚度为20μm。样品No.4的薄壁部23处的一体被覆层20C的厚度为1μm。可以确认:样品No.4的缆线损耗为0.3dB/km以下。由以上可以确认:在厚壁部22中的一体被覆层20C的厚度与薄壁部23中的一体被覆层20C的厚度之差为19μm以下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缆线损耗小的光纤带芯线1X。
如表1所示,可以确认:样品No.1至No.5的缆线损耗均为0.3dB/km以下、低温特性良好。特别是在样品No.1中,相当于薄壁部23的2处测定位置IV和VII中,一体被覆层20C的厚度为5μm。与此相对,作为比较例的样品No.8的缆线损耗超过0.3dB/km。在样品No.8中,相当于薄壁部23的1处测定位置II中,一体被覆层20C的厚度为5μm。换言之,具备2个薄壁部23的样品No.1的缆线损耗小,与此相对,仅具备1个薄壁部23的样品No.8的缆线损耗大于样品No.1。由以上可以确认:在各光纤芯线11的一体被覆层20C具备至少2个薄壁部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缆线损耗小的光纤带芯线1X。
如表1所示,可以确认:样品No.5的缆线损耗为0.3dB/km以下,与此相对,样品No.7的缆线损耗超过0.3dB/km。在样品No.5和No.7的每一个中,测定位置I、III、V、VII相当于厚壁部22,测定位置II、IV、VI、VIII相当于薄壁部23。在样品No.5中,厚壁部22中的一体被覆层20C的厚度为20μm、薄壁部23中的一体被覆层20C的厚度为15μm。另一方面,在样品No.7中,厚壁部22中的一体被覆层20C的厚度为20μm、薄壁部23中的一体被覆层20C的厚度为17μm。在样品No.7中,由于厚壁部22中的一体被覆层20C的厚度与薄壁部23中的一体被覆层20C的厚度之差不足,因此无法减少光纤芯线间的摩擦,结果,确认到缆线损耗变大。由以上可以确认:在厚壁部22中的一体被覆层20C的厚度与薄壁部23中的一体被覆层20C的厚度之差为5μm以上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缆线损耗小的光纤带芯线1X。
以上,参照详细或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公开进行了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和修改。另外,上述说明的构成部件的数量、位置、形状等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变更为对于实施本公开优选的数量、位置、形状等。
符号的说明
1A、1B、1C、1X:光纤带芯线
11、11A~11L:光纤芯线
12:玻璃纤维
13:初级树脂层
14:次级树脂层
20、20C:一体被覆层
21:连结部
22:厚壁部
23:薄壁部
24:非连结部
30:V型槽基座
31、31A~31L:V型槽
D、D1、D2:光纤芯线的外径
P:相邻的光纤带芯线的中心间的距离
P0:V型槽间距
d1:厚壁部中的一体被覆层的厚度
d2:薄壁部中的一体被覆层的厚度

Claims (4)

1.一种光纤带芯线,具备:
在与纵向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并列配置的多条光纤芯线、和
被覆所述多条光纤芯线各自的外周的一体被覆层,
所述一体被覆层在所述多条光纤芯线的至少一部分中包含连结相邻的光纤芯线的连结部,
所述多条光纤芯线的外径各自为215μm以下,
在所述光纤芯线的剖面视图中,所述一体被覆层具备厚壁部和至少两个薄壁部,该薄壁部中的所述一体被覆层的厚度比所述厚壁部中的所述一体被覆层的厚度薄,
所述厚壁部中的所述一体被覆层的厚度与所述薄壁部中的所述一体被覆层的厚度之差为5μm以上19μ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带芯线,其中,
相邻的所述光纤芯线的中心间的距离为220μm以上280μ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带芯线,其中,
所述一体被覆层在所述多条光纤芯线的至少一部分中包含相邻的所述光纤芯线未连结起来的非连结部,
所述连结部在所述纵向方向上间断地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带芯线,其中,
所述多条光纤芯线包括具有第一外径的第一光纤芯线和具有第二外径的第二光纤芯线。
CN202180070917.7A 2020-10-19 2021-10-15 光纤带芯线 Pending CN1164201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75367 2020-10-19
JP2020175367 2020-10-19
PCT/JP2021/038286 WO2022085595A1 (ja) 2020-10-19 2021-10-15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20102A true CN116420102A (zh) 2023-07-11

Family

ID=81290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70917.7A Pending CN116420102A (zh) 2020-10-19 2021-10-15 光纤带芯线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400653A1 (zh)
EP (1) EP4231073A4 (zh)
JP (1) JPWO2022085595A1 (zh)
CN (1) CN116420102A (zh)
WO (1) WO20220855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14488A1 (ja) * 2022-07-13 2024-01-18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リボンおよび光ケーブ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48148B2 (en) * 2002-05-31 2004-06-08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Optical fiber ribbons having a non-uniform thickness and/or preferential tear portions
JP5852045B2 (ja) 2013-05-07 2016-02-03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及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6083803B2 (ja) * 2013-06-07 2017-02-22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テープ心線
JP6440591B2 (ja) * 2015-08-06 2018-12-19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CN108474920B (zh) * 2015-11-30 2020-03-31 康宁光电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带主体柔性凹陷的柔性光纤带
JP2017219691A (ja) * 2016-06-07 2017-12-14 旭硝子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光ファイバリボン
US20190293891A1 (en) * 2016-12-13 2019-09-26 Corning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Drop cable with attachment webbing
CN110193430A (zh) 2019-04-17 2019-09-03 厦门磊莎茶具有限公司 一种离心杯
CN111175887A (zh) * 2020-02-13 2020-05-19 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纤带、光缆以及光纤带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85595A1 (ja) 2022-04-28
US20230400653A1 (en) 2023-12-14
EP4231073A4 (en) 2024-04-17
EP4231073A1 (en) 2023-08-23
JPWO2022085595A1 (zh) 2022-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015306C (en) Optical fiber cable
EP2946238B1 (en) Fiber optic ribbon cable
US6542674B1 (en) Fiber optic cables with strength members
US7742667B2 (en) Fiber optic cable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the same
US8600205B2 (en) Optical fiber array cables and associated fiber optic cables and systems
US9798089B2 (en) Fiber optic connector assemblies having windowed optical fibers and methods thereof
WO2017138572A1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CN116420102A (zh) 光纤带芯线
Sasaki et al. Optical-fiber cable employing 200-μm-coated four-core multicore fibers
JP2016148709A (ja) 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および光ケーブル
US20090087152A1 (en) Optical Cable, Arrangement for Connecting a Multiplicity of Optical Waveguide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Optical Cable
CN113892049A (zh) 光纤带状芯线、光缆及光纤带状芯线的制造方法
CN116324559A (zh) 光纤带状芯线
JP3920252B2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EP3812817A1 (en) Optical fibre ribbon cable with low diameter optical fibres
JP2001350069A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EP4220260A1 (en) Optical fiber cable and cable with connector
EP1697778B1 (en) Connector for optical fibres
WO2021111277A1 (en) Optical connector assembly
Ostlund Survey of fiber optic connectors and cables
KR20020068677A (ko) 광섬유 블록
JPS60211409A (ja) 光フアイバユニツト
JPH0538612U (ja) 光フアイバケーブ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