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07333A - 一种覆膜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覆膜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07333A
CN116407333A CN202111669298.1A CN202111669298A CN116407333A CN 116407333 A CN116407333 A CN 116407333A CN 202111669298 A CN202111669298 A CN 202111669298A CN 116407333 A CN116407333 A CN 1164073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wave
stent graft
movable
s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6929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本好
林志鹏
明廷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6929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0733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42386 priority patent/WO202312554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407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073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04Hollow or tubular parts of organs, e.g. bladders, tracheae, bronchi or bile ducts
    • A61F2/06Blood vessels
    • A61F2/07Stent-graf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04Hollow or tubular parts of organs, e.g. bladders, tracheae, bronchi or bile ducts
    • A61F2/06Blood vessels
    • A61F2/07Stent-grafts
    • A61F2002/077Stent-grafts having means to fill the space between stent-graft and aneurysm wall, e.g. a sleev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覆膜支架,包括主体支撑件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支撑件上的覆膜本体,其中,所述主体支撑件包括主支架段以及设置在所述主支架段近端的支撑架段,所述支撑架段包括与所述覆膜本体部分连接的连接波圈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覆膜端口处的支撑波圈,所述连接波圈的径向支撑力大于所述支撑波圈的径向支撑力。根据本发明中的覆膜支架,使覆膜支架近端与血管内壁的接触面更加柔软,降低了传统裸支架对血管内壁的刺激,保护了患者的锚定区血管内壁,且贴壁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覆膜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覆膜支架。
背景技术
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疾病,若不积极治疗,主动脉瘤体和夹层会不断增大,最后破裂,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随着高血压、高血脂和高糖尿病患者的不断增加,目前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也在显著增高。
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治疗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创伤大、死亡率高、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和手术难度高,而腔内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和手术难度低等特点而逐渐成为当前治疗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方式。通过在主动脉植入覆膜支架,将血管病变隔绝在覆膜支架外,约束血流从覆膜支架内部流过,从而达到保护血管的目的。
覆膜支架通常包括记忆金属合金制成的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上的覆膜,而对于覆膜支架近端(覆膜支架释放后靠近心脏的一侧)边缘,由于覆膜支架长期植入在血管内壁中,因此血液的长期冲刷容易导致血液渗漏,因此覆膜支架需要设置较大的径向支撑力以保证覆膜完全贴壁,避免血液渗漏。
但是,通过增加覆膜支架的近端边缘的径向支撑力以避免漏血的方式会导致覆膜支架对血管内壁的刺激较大,由于覆膜支架长期植入在血管中,会对患者造成持续的不适感。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主动脉内膜受到覆膜支架的刺激较大,容易受到损伤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覆膜支架,包括主体支撑件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支撑件上的覆膜本体,其中,所述主体支撑件包括主支架段以及设置在所述主支架段近端的支撑架段,所述支撑架段包括与所述覆膜本体部分连接的连接波圈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覆膜端口处的支撑波圈,所述连接波圈的径向支撑力大于所述支撑波圈的径向支撑力。
根据本发明中的覆膜支架,将连接波圈的径向支撑力设置为大于支撑波圈的径向支撑力,保证了连接波圈在支架后释放过程中具有足够的钩挂强度,同时,采用径向支撑力较小的支撑波圈,使得覆膜支架近端与血管内壁的接触面更加柔软,降低了传统裸支架对血管内壁的刺激,保护了患者的锚定区血管内壁,且贴壁效果更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波圈的丝径大于所述支撑波圈的丝径,所述支撑波圈的波段数大于所述连接波圈的波段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波圈与所述覆膜本体固定连接,或所述支撑波圈与所述连接波圈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波圈的近端与所述覆膜本体的近端边缘平齐,或所述支撑波圈的远端与所述连接波圈的远端边缘平齐,或所述支撑波圈设置在所述连接波圈的远端与覆膜本体的近端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波圈包括若干与所述覆膜本体固定连接的固定波形分段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覆膜本体活动连接的活动波形分段。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波形分段与所述活动波形分段依次间隔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波形分段包括固定波峰、固定波谷以及连接相邻所述固定波峰和固定波谷的固定波杆,所述固定波峰的顶部与所述覆膜本体的近端边缘平齐,或者相较所述覆膜本体的近端边缘更靠近所述覆膜本体的远端;
所述活动波形分段包括活动波峰、活动波谷以及连接相邻所述活动波峰和活动波谷的活动波杆,所述活动波谷与所述覆膜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波峰以及所述活动波杆与所述覆膜本体活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波杆与所述覆膜本体呈预设角度设置;或所述活动波杆包括与所述活动波峰连接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与所述覆膜本体呈预设角度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波杆朝向所述覆膜本体的内侧弯折,或所述折弯部朝向所述覆膜本体的内侧弯折,所述预设角度大于0°且小于等于45°,所述折弯部的长度与所述活动波杆的长度之比的百分率大于或等于10%且小于或等于6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支撑件上设置有朝向所述主体支撑件内侧凹陷的凹槽部,所述凹槽部包括与所述主体支撑件连接的凹槽支撑件以及设置在凹槽支撑件上的凹槽覆膜;所述主体支撑件和/或所述支撑覆膜上设置有显影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覆膜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分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覆膜支架近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覆膜支架近端部分另一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主支架波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连接波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连接波圈与覆膜本体的连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支撑波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覆膜支架处于半释放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覆膜支架处于半释放状态时输送装置与覆膜支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主支架波圈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覆膜支架在鞘管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覆膜支架在鞘管内的剖面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连接波圈与支撑波圈相差半个相位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显影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显影条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中连接波圈的侧视图;
图1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中连接波圈的正视图;
图2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四中连接波圈的侧视图;
图2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四中连接波圈的正视图;
图2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五中覆膜支架近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六中覆膜支架近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七中覆膜支架近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八中覆膜支架近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九中覆膜支架的显影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九中覆膜支架的显影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表示如下:
001、覆膜支架;002、主体支架;003、分支支架;100、主体支撑件;200、主支架段;300、支撑架段;400、分支支撑件;401、分支波圈;402、分支连接杆;403、显影环;500、分支覆膜;
10、覆膜本体;11、显影件;111、第一显影点;112、第二显影点;113、第三显影点;114、第四显影点;115、第五显影点;116、第六显影点;117、第七显影点;118、第八显影点;119、显影条;20、主支架波圈;21、主支架波峰;22、主支架连杆;23、主支架波谷;24、连接杆;30、连接波圈;301、连接波段部;31、活动波形分段;311、活动波峰;312、活动波杆;313、活动波谷;314、折弯部;315、活动远端部;316、活动近端部;32、固定波形分段;321、固定波峰;322、固定波杆;323、固定波谷;33、缝合点;40、支撑波圈;41、支撑波形分段;42、支撑单元;50、凹槽部;51、凹槽支撑件;52、凹槽覆膜;521、通孔;53、缝合圈;54、凹槽支撑架;541、凹槽支撑段;542、网孔;60、释放机构;61、鞘管;62、鞘芯;63、钩爪;64、引导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为了便于描述,以下描述使用术语“远端”和“近端”,其中“远端”是指的是离心脏远的一端,“近端”是指离心脏近的一端,短语“轴向方向”,本专利里应当被理解成表示介入器械被推进和推出的方向,与“轴向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定义为“径向方向”。
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覆膜支架001整体呈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管状结构,包括主体支架002以及分支支架003,分支支架003设置在主体支架002的内部,主体支架002用于植入主动脉血管内,分支支架003用于植入分支血管内。其中,分支支架003呈中空的圆柱形结构,分支支架003沿主体支架002的长度方向设置,主体支架002包括主体支撑件100以及覆膜本体10。其中,分支支架003与主体支撑件100的轴向方向相同。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分支支架003与主体支撑件100呈预设角度设置,该预设角度可以为3°、5°或10°等,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主体支架002的表面设置有朝向主体支架002内侧凹陷的凹槽部50,凹槽部50的边缘连接于主体支架002的覆膜本体10,凹槽部50包括凹槽支撑件51以及设置在凹槽支撑件51上的凹槽覆膜52。其中,凹槽支撑件51与主体支撑件100相连接,凹槽覆膜52与覆膜本体10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凹槽覆膜52的边缘通过缝合的方式与覆膜本体10相连接。具体的,凹槽覆膜52与覆膜本体10之间设置有缝合圈53,且凹槽覆膜52与覆膜本体之间通过缝合圈53连接。缝合圈53内可以设置有用于加强凹槽部50支撑强度的支撑环圈(图中未示出),支撑环圈为具有弹性的金属环圈。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凹槽覆膜52还可以与覆膜本体10一体成型,凹槽覆膜52通过缝合等方式固定在凹槽支撑件51上。凹槽支撑件51相对于主体支撑件100内凹,凹槽支撑件51用于将凹槽覆膜52进行定型,从而形成整体内凹的凹槽部50。
凹槽覆膜52上设置有通孔521,分支支架003连通于通孔521,从而使得血液从主体支架002内经过通孔521流入分支支架003内,其中,分支支架003通过缝合的方式固定连接于通孔521。主体支架002内包括一个或多个分支支架003,多个分支支架003的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覆膜支架001包括三个分支支架003,其中,两个分支支架003靠近凹槽部50的近端设置,一个分支支架003靠近凹槽部50的远端设置。
分支支架003包括分支支撑件400以及设置在分支支撑件400上的分支覆膜500,分支覆膜500通过缝合的方式连接于通孔521。其中,通孔521的外缘通过缝合线缝合有显影环403,用于显示分支支架003所处的位置。其中,分支支撑件400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分支波圈401,相邻分支波圈401之间设置有分支连接杆402,分支波圈401呈波浪形或菱形。
覆膜本体10设置在主体支撑件100上,应当理解的是,主体支撑件100可以设置在覆膜本体10的内表面,也可以设置在覆膜本体10的外表面,或者一部分主体支撑件100设置在覆膜本体10的内表面,另一部分主体支撑件100设置在覆膜本体10的外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覆膜本体10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主体支撑件100的长度,从而覆膜本体10将主体支撑件100完全覆盖,即主体支撑件100不存在裸支架部分,从而在覆膜支架001植入血管内以后,避免了主体支撑件100对血管内壁造成的伤害,避免主体支撑件100对血管内壁产生较大的刺激。
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主体支撑件100也可以部分地超出覆膜本体10,且超出覆膜本体10的主体支撑件100部分,朝向覆膜支架001的中心轴线方向弯折,以使主体支撑件100超出覆膜本体10的部分在覆膜支架001植入血管内后,也不会接触到血管内壁,从而避免主体支撑件100对血管内壁产生较大刺激。
凹槽部50开设在覆膜本体10上,且凹槽部50位于主体覆膜10的中部,凹槽部50在覆膜本体10上形成大致矩形的形状,即当覆膜本体10展开时,具有矩形的窗口。
覆膜支架001还包括凹槽支撑架54,凹槽支撑架54设置在凹槽覆膜52的外侧,且凹槽支撑架54朝向凹槽覆膜52的外侧凸出覆膜本体10的表面。其中,凹槽支撑架54通过缝合的方式固定于凹槽部50的边缘,且当覆膜支架001植入到主动脉弓的位置时,凹槽支撑架54能够支撑主动脉血管内壁,从而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
具体的,凹槽支撑架54包括多个凹槽支撑段541,多个凹槽支撑段541与凹槽部50的边缘相连,且多个凹槽支撑段541通过互相钩挂的方式相连接,从而形成具有网孔542的网状结构。即相邻凹槽支撑段541的顶点通过互挂的方式进行连接,防止凹槽支撑架54在覆膜支架001发生形变时产生脱离,同时,相邻凹槽支撑段541形成的网孔542的尺寸在受到外力时可发生变化,从而增强了凹槽支撑架54的弹性,提高了凹槽支撑架54的贴壁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凹槽支撑架54还可以与主体支架002一体成型,且凹槽支撑架54呈波浪形,能够在满足凹槽支撑架54支撑性的同时降低成本。
主体支撑件100包括主支架段200以及设置在主支架段200近端的支撑架段300。支撑架段300包括连接波圈30以及支撑波圈40,连接波圈30与覆膜本体10部分连接,连接波圈30用于连接覆膜支架001的释放机构,支撑波圈40设置在覆膜本体10的端口处,支撑波圈40用于支撑覆膜本体10的端口处。
其中,主体支撑件100采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良好弹性的材料制成,例如,镍钛合金、不锈钢等,覆膜本体10采用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薄膜材料制成,例如,PET、PTFE等。覆膜本体10的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多层结构。
如图3至图5所示,主支架段200包括若干主支架波圈20,主支架波圈20为Z型波圈结构,Z型波圈结构由多个子波圈首尾相连形成具有波峰和波谷的闭环结构。
具体的,主支架波圈20包括主支架波峰21、主支架波谷23以及连接主支架波峰21和主支架波谷23的主支架连杆22。若干主支架波圈20间隔设置,主支架波圈20与覆膜本体10连接固定。其中,若干主支架波圈20之间仅通过覆膜本体10进行连接,主支架波圈20与覆膜本体10之间采用缝合方式进行固定,或者采用粘接方式进行固定,固定方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一个主支架波圈20的主支架波峰21与相邻的主支架波圈20的主支架波谷23相对应设置,相应的,一个主支架波圈20的主支架波谷23与相邻的主支架波圈的主支架波峰21相应对设置。从而保证了覆膜支架001在植入主动脉弓对应位置处,具有更好的顺应性。
主支架段200为变径结构,主支架段200的远端的直径小于主支架段200的近端的直径,即位于主支架段200的远端的主支架波圈20的直径小于位于主支架段200的近端的主支架波圈20的直径。从而更好的适应主动脉血管的形状,以使覆膜支架001能够更好的贴合主动脉血管内壁。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覆膜支架001适用于其他主动脉血管部位时,主支架段200还可以为直径处处相等的圆柱形空心管体。
在本实施例中,覆膜本体10依附于主体支撑件100,可随着主体支撑件100改变形状,主体支撑件100用于在覆膜支架001释放时,撑开覆膜本体10。每个主支架波圈20均为波浪状的金属环,从而在覆膜支架001释放后,覆膜本体10呈空心的圆筒状结构。其中,每个主支架波圈20的直径相同,或者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直径的设置。
其中,覆膜本体10两端为开口,中间为封闭的管腔结构,覆膜本体10可以为一层膜或者多层膜。当覆膜本体采用多层膜结构时,相邻的两层膜之间可以采用胶水粘接、直接烧制或者热处理等方式固定在一起。相邻的两层膜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主支架波圈20、连接波圈30和支撑波圈40均采用记忆合金制成,例如,主支架波圈20、连接波圈30和支撑波圈40均采用镍钛合金丝编织或镍钛管切割定型的方式形成。镍钛合金的疲劳寿命好,耐腐蚀性强。同时,通过采用记忆合金材料制成主体支撑件100,使得主体支撑件100在预设温度下,如36℃时恢复至预设的形状,预设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不作限定。
连接波圈30可以设置在覆膜本体10的内侧,支撑波圈40可以设置在覆膜本体10的内侧或外侧,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当支撑波圈40设置在覆膜本体10的外侧时,支撑波圈40可以通过缝合或粘接的方式固定在覆膜本体10上。当支撑波圈40设置在覆膜本体10的内侧时,支撑波圈40可以通过缝合或粘接的方式固定在覆膜本体10上,也可以通过缝合或焊接的方式与连接波圈30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连接波圈30设置在覆膜支架001的内侧,支撑波圈40设置在覆膜本体10与连接波圈30之间,支撑波圈40通过缝合的方式固定在覆膜本体10上,以增强覆膜本体10近端的支撑强度,防止内漏。
进一步地,由于覆膜支架001植入血管以后,支撑波圈40通过支撑覆膜本体10以使覆膜本体10贴合在血管内壁上,因此支撑波圈40的径向支撑力会直接影响覆膜支架001对血管内壁的压力。本申请通过将支撑波圈40的径向支撑力设置为小于连接波圈30的径向支撑力,使得支撑波圈40与血管内壁的接触面更加柔软,对血管内壁刺激小,减少术后远期覆膜支架001近端并发支架源性新破口。其中,结合图1所示,支撑波圈40的丝径小于连接波圈30的丝径。当支撑波圈30与连接波圈40采用相同的编织丝编织形成时,由于支撑波圈40的丝径小于连接波圈30的丝径,因此支撑波圈40的径向支撑力小于连接波圈30的径向支撑力。
本实施例通过将支撑波圈40的丝径设置为小于连接波圈30的丝径,从而降低支撑波圈40的径向支撑力。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改变支撑波圈40和连接波圈30的材质,选择硬度更低的编织丝编织支撑波圈40,以使支撑波圈40的径向支撑力小于连接波圈30的径向支撑力。还可以通过加工工艺的改变,例如改变热处理的温度或时间等方式,调节支撑波圈40和连接波圈30的硬度。
另一方面,如图9与图10所示,输送装置的释放机构60包括用于容纳与输送覆膜支架001的鞘管61以及设置在鞘管61内的鞘芯62,在将覆膜支架001输送至血管病变位置时,覆膜支架001装载与鞘管61与鞘芯62之间,且覆膜支架001处于压缩状态。覆膜支架001的压缩状态如图12与图13所示。
由于本申请通过在覆膜本体10的近端边缘设置了支撑波圈40,通过支撑波圈40增强覆膜本体10的支撑强度,从而有效地防止血液渗漏。但是增加支撑波圈40会使覆膜支架001处于压缩状态的径向尺寸增大,为了顺利将覆膜支架001装入鞘管61中,鞘管61径向直径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更大径向直径的覆膜支架001。
对于插入血管内的鞘管61而言,鞘管61的径向直径越小越有利于将覆膜支架001输送至病变位置。因此,本实施例将支撑波圈40的丝径设置为小于连接波圈30的丝径,不仅能够将支撑波圈40的径向支撑力减小,使得支撑波圈40与血管内壁的接触面更加柔软,还能够减小在覆膜支架001处于压缩状态时的径向尺寸,便于覆膜支架001装入较小径向尺寸的鞘管61中,从而有利于鞘管61将覆膜支架001输送至病变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波圈30和支撑波圈40通过缝合线缝合固定在覆膜本体10上,且支撑波圈40为一体结构,结合图8所示。在测试连接波圈30和支撑波圈40的径向支撑力时,解除用于固定连接波圈30和支撑波圈40的缝合线,从覆膜本体10上取下连接波圈30和支撑波圈40,并分别对连接波圈30和支撑波圈40的径向支撑力进行测试,可以得到支撑波圈40的径向支撑力小于连接波圈30的径向支撑力。
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波圈40还可以通过多个子波圈叠加形成,例如2个子波圈分别缝合在覆膜本体10上形成支撑波圈40。若支撑波圈40通过多个子波圈叠加形成,在测试支撑波圈40的径向支撑力时,解除用于固定连接波圈30的缝合线,取下连接波圈30,然后测试支撑波圈40与覆膜本体10整体的径向支撑力;在测试连接波圈30的径向支撑力时,解除用于固定支撑波圈40的缝合线,取下支撑波圈40,然后测试连接波圈30与覆膜本体10整体的径向支撑力。可以得到支撑波圈40与覆膜本体10整体的径向支撑力小于连接波圈30与覆膜本体10整体的径向支撑力。
另一方面,由于本申请的覆膜支架001上设置了凹槽部50以及分支支架003,覆膜支架001可以延伸至主动脉的升主动脉处,通过凹槽部50与分支支架003确保主动脉弓处的分支血管的血液流通。因此,本申请的覆膜支架001可以应用于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治疗。
然而升主动脉处的血管内壁较为敏感,且升主动脉处的血压较高,若覆膜支架001对血管内壁的刺激较大,在升主动脉较高的血压的冲击下患者容易产生不适感。因此,本申请减小了支撑波圈40的丝径,以使支撑波圈40的丝径小于连接波圈30的丝径,从而在保证支撑波圈40能够使覆膜本体10贴壁的基础上,减小支撑波圈40对血管内壁的刺激,缓解患者的不适感。
进一步地,结合图6至图8所示,支撑波圈40的波段数大于连接波圈30的波段数,其中,支撑波圈40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支撑波形分段41,支撑波圈40的波段数为支撑波形分段41的数量,连接波圈30的波段数为固定波形分段32与活动波形分段31的总数量,而支撑波圈40的波段的数量设置为大于连接波圈30的波段的数量。
由于支撑波圈40设置在覆膜本体10与连接波圈30之间,且连接波圈30的径向支撑力大于支撑波圈40,因此在覆膜支架001完全释放以后,连接波圈30从内侧对支撑波圈40进行支撑。本实施例通过将支撑波圈40的波段数设置为大于连接波圈30的波段数,从而将连接波圈30提供的径向支撑力分散,使得血管内壁受到的压力更加均匀。另一方面,通过增加支撑波圈40的波段的数量,还可以使支撑波圈40与覆膜本体10近端的连接点更多,在支撑波圈40完全释放展开以后,覆膜本体10近端的形状更接近于圆形,从而进一步降低覆膜支架001发生内漏的风险。
具体的,支撑波圈40的丝径为0.1mm至0.5mm,连接波圈30的丝径为0.3mm至1mm,支撑波圈40的波段数为连接波圈30的波段数的2倍至5倍。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波圈40的丝径为0.2mm,连接波圈30的丝径为0.5mm,支撑波圈40的波段数为连接波圈30的波段数的3倍,支撑波圈40和连接波圈30均通过镍钛丝制成。如图6与图7所示,连接波圈30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连接波段部301,若干连接波段部301依次收尾相连形成环状的支撑结构。连接波段部301若干固定波形分段32以及至少一个活动波形分段31,其中,包括固定波形分段32与覆膜本体10固定连接,活动波形分段31与覆膜本体10活动连接,通过活动波形分段31与覆膜支架001的释放机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波段部301包括三个与覆膜本体10活动连接的活动波形分段31,三个活动波形分段31沿覆膜本体10的周向方向均匀设置,也可以相邻设置或间隔设置,三个活动波形分段31用于连接输送装置的释放机构,在覆膜支架001完成定位后进行释放。
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波段部301还可以包括四个或六个活动波形分段31,用于适配不同规格的输送装置的释放机构。
结合图9与图10所示,鞘芯62上设置有钩爪63,鞘芯62从覆膜支架001的内侧穿过且位于覆膜支架001的中部,钩爪63用于与连接波圈30进行连接,在覆膜支架001的输送过程中钩爪63与连接波的活动波形分段31钩挂固定,从而限制覆膜支架001在输送器内的位置,其中,鞘管61的前端还设置有引导部64,引导部64的前端呈锥形设置。
在覆膜支架001的释放过程中,当输送器将覆膜支架001输送到预定的位置后,通过解脱钩爪63与活动波形分段31的钩挂固定,从而将覆膜支架001完全释放到血管中。
钩爪63与活动波形分段31钩挂连接,当钩爪63解脱与活动波形分段31的连接后,覆膜支架001完全释放在血管中。在钩爪63解脱与活动波形分段31的连接前,覆膜支架001的近端因连接波圈30的结构设置,已处于半释放状态。其中,半释放状态指覆膜支架001的近端处于部分展开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波圈30包括三个周向均匀分布的活动波形分段31。由于鞘芯62位于覆膜支架001内侧的中部,钩爪63设置在鞘芯62上,因此当活动波形分段31钩挂固定在钩爪63上时,钩爪63同时将三个活动波形分段31束缚在覆膜支架001内侧的中部。
固定波形分段32包括固定波峰321、固定波谷323以及连接相邻固定波峰321和固定波谷323的固定波杆322。活动波形分段31包括活动波峰311、活动波谷313以及连接相邻活动波峰311和活动波谷313的活动波杆312,活动波谷313与覆膜本体10固定连接,活动波峰311和活动波杆312与覆膜本体10活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波形分段32与活动波形分段31间隔设置。
在钩爪63解脱与活动波形分段31的连接前,活动波形分段31在钩爪63的束缚作用下,活动波峰311连接于钩爪63,活动波谷313连接于覆膜本体10,与活动波谷313连接的覆膜本体10在活动波形分段31的牵拉作用下,产生向覆膜支架001的内侧方向的位移。而固定波形分段32在自身弹性力的作用下对覆膜本体10产生向外侧的径向支撑力,从而将覆膜本体10撑开。
因此,在钩爪63解脱与活动波形分段31的连接前,固定波形分段32向外侧撑开覆膜本体10,而活动波形分段31向内侧牵拉覆膜本体10,使得覆膜支架001的前端形成半释放状态。其中,固定波峰321的顶部与覆膜本体10的近端边缘平齐,活动波峰311的顶部与覆膜本体10的近端边缘平齐,从而相较于突出覆膜本体10近端外的与输送装置的释放结构相连的裸支架相比,可减少覆膜本体10对血管内壁的刺激。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采用了固定波峰321和活动波峰311的顶部边缘均与覆膜本体10的近端平齐的设置,取代了传统主动脉覆膜支架001的裸支架设置。从而在覆膜支架001释放后,不存在超出覆膜本体10近端的裸支架部分,因此避免了由于传统覆膜支架001的裸支架部分或倒刺对血管壁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在保护患者的动脉血管的同时,还能够避免由于覆膜支架001出现鸟嘴状结构导致漏血的问题,进一步提升覆膜支架001的密封性能。
具体地,当覆膜支架001植入在主动脉弓位置处时,覆膜支架001整体呈弯曲状设置,通常将覆膜支架001朝向主动脉弓的一侧定义为覆膜支架001的大弯侧,将覆膜支架001背离主动脉弓的一侧定义为覆膜支架001的小弯侧。在本申请中,覆膜支架001的大弯侧设置有凹槽部50。
进一步地,当主支架波圈20小弯侧的波段为主支架波峰21时,小弯侧的主支架波峰21与小弯侧的固定波峰321或活动波峰同轴且沿同一轴向方向设置。当主支架波圈20小弯侧的波段为主支架波谷23时,小弯侧的主支架波谷23与小弯侧的固定波谷323或活动波谷313同轴沿同一轴向方向设置。本实施例通过上述设置,保证了覆膜支架001在植入主动脉弓对应位置处,小弯侧具有更好的顺应性。
即,当主支架波圈20位于正对凹槽部50的另一侧的波段为主支架波峰21时,位于正对所述凹槽部50的另一侧的主支架波峰21与位于正对所述凹槽部50的另一侧的固定波峰321或活动波峰311方向相同,且在同一条轴线上。当主支架波圈20位于正对凹槽部50的另一侧的波段为主支架波谷23时,位于正对所述凹槽部50的另一侧的主支架波谷23与位于正对所述凹槽部50的另一侧的固定波谷323或活动波谷313方向相同,且在同一条轴线上。当主支架波圈20位于大弯侧的波段为主支架波峰21时,大弯侧主支架波峰21与大弯侧固定波谷323或活动波谷313方向相同,且在同一条轴线上。当主支架波圈20位于大弯侧的波段为主支架波谷23时,大弯侧主支架波谷23与大弯侧固定波峰321或活动波峰311方向相同,且在同一条轴线上。
本申请通过上述设置,保证了覆膜支架001在植入主动脉弓对应位置处,大弯侧具有更高的硬度,从而能够有效防止支架短缩。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主体支撑件100大弯侧的连接波圈部301为固定波形分段32。
具体的,连接波圈30的其中一个固定波峰321设置在凹槽部50的中线上,与连接波圈30相邻的主支架波圈20的一个主支架波峰21设置在凹槽部30的中线上,从而便于覆膜支架001植入主动脉弓位置后,具有更好的顺应性。其中,本实施例中凹槽部30的中线定义如下:凹槽部30与覆膜本体10相连接的边缘的两个顶点之间的连接线,其中顶点为距离覆膜支架001的中轴线最远的点。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主支架波圈20位于大弯侧的波段的轴向高度大于小弯侧波段的轴向长度,从而大弯侧的相邻主支架波圈20之间的距离相比小弯侧的相邻主支架波圈20之间的距离更短。因此,覆膜本体10的大弯侧不容易短缩,而小弯侧柔顺性更好。
在具体实施时,主支架波圈20的丝径D20为0.3至0.45mm,波高H20为6至15mm,波数T20为6至10个。例如,主支架波圈20的丝径D20为0.3mm,波高H20为8mm,波数T20为8个。连接波圈30的丝径D30为0.3至0.45mm,波高H30为10至15mm,波数T30为4至8个。例如,连接波圈30的丝径D30为0.4mm,波高H30为12mm,波数T30为6个。
两个相邻的主支架波圈20之间的间隔为1mm至2mm,最靠近连接波圈30的主支架波圈20与连接波圈30之间的间隔为1mm至2mm。连接波圈30与覆膜本体10固定连接的固定波谷323和活动波谷313均另外设置有缝合点33,缝合点33覆盖固定波谷323和活动波谷313的圆角,其中,缝合点33的轴向长度设置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5mm,以保证装配在输送器中的连接波圈30的固定波段32不会相对于覆膜本体10发生位移,进而避免连接波圈30在从输送器中释放出来后突出覆膜本体10。其中,缝合点采用缝线将固定波谷323和活动波谷313缝合在覆膜本体10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若连接波圈30与覆膜本体10固定连接的方式为粘接,则缝合点33还可以替换为粘接点。
如图8所示,支撑波圈40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支撑波形分段41,支撑波形分段41呈倒8字型设置或菱形设置,多个支撑波形分段41形成镍钛合金环,用于支撑覆膜本体10的近端。通过倒8字型或菱形的支撑波形分段41,增强支撑波圈40的支撑强度,以使覆膜支架001的贴壁效果更好。其中,支撑波圈40的装配允许偏差也为±1mm,固定波峰321的装配允许偏差为±1mm。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连接波段部301与支撑波形分段41在圆周方向上错位设置。具体的,连接波圈30相对于支撑波圈40相差半个相位设置,以使连接波圈30和支撑波圈40的整体对覆膜本体10具有更好的支撑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覆膜支架的尺寸参数设置仅仅是本实施的举例说明,适用于大多数应用场景,但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如有特殊尺寸要求,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采用其他尺寸参数。
支撑波圈40可以与覆膜本体10固定连接,支撑波圈40通过缝合或粘接固定的方式固定连接于覆膜本体10。支撑波圈40还可以与连接波圈30固定连接,支撑波圈40通过缝合、粘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连接波圈30。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波圈40通过缝合的方式固定连接于覆膜本体10。
如图3与图5,所述支撑波圈40的近端与所述覆膜本体10的近端边缘平齐;或所述支撑波圈40的远端与所述连接波圈30的远端边缘平齐,且支撑波圈40的近端相较连接波圈30的近端更远离覆膜本体10的近端,便于连接波圈30与输送器的连接;或所述支撑波圈40设置在所述连接波圈30的远端与覆膜本体10的近端之间,以兼顾防止内漏和便于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波圈40通过缝合的方式固定连接于覆膜本体10。支撑波圈40的近端波峰与覆膜本体10的近端边缘平齐,以增强覆膜本体10近端的支撑强度,从而更好的防止内漏。
进一步地,由于支撑波圈40的近端波峰与覆膜本体10的近端边缘平齐,因此覆膜支架001在半释放状态时,覆膜本体10的近端边缘在支撑波圈40的径向支撑力作用下产生向外侧的位移,使得覆膜本体10的近端边缘在覆膜支架001完全释放前能够较大程度的靠近血管内壁。
在钩爪63解脱与活动波形分段31的连接前,钩爪63将活动波形分段31的活动波峰311束缚在覆膜支架001的中部,因此在钩爪63解脱与活动波形分段31的束缚的瞬间,活动波形分段31会在自身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回弹,尤其是位于近端的活动波峰311的移动距离最大。活动波形分段31的回弹过程中,活动波形分段31会首先接触覆膜本体10,然后带动覆膜本体10接触血管内壁。
若覆膜本体10上未设置支撑波圈40,由于活动波形分段31在接触束缚的瞬间,会迅速地带动覆膜本体10贴靠在血管内壁上,对血管内壁造成冲击,导致病人不适,甚至导致血管痉挛。本实施例由于在覆膜本体10的近端设置了支撑波圈40,并且支撑波圈40的近端波峰与覆膜本体10的近端边缘平齐,使得覆膜本体10的近端边缘在覆膜支架001完全释放前能够较大程度的靠近血管内壁。因此,在活动波形分段31在接触束缚的瞬间,极大的化解了活动波形分段31,尤其是活动波峰311对血管内壁产生的冲击。
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波圈40还可以呈正弦波形设置、Z形波设置、M形波设置或者V形波设置。因此,本申请的上述支撑波圈40的结构仅为示例,任何其他能够支撑覆膜本体10的结构均可应用于本申请。主体支撑件100和/或支撑覆膜10上设置有显影件,当显影件设置在主体支撑件100上时,例如显影件设置在主支架段200上时,显影件可以焊接、缝合或粘接在主支架段200上。当显影件设置在支撑覆膜10上时,显影件可以缝合或者粘接在支撑覆膜10上。
显影件设置有多个,显影件可以设置为O字型、8字型或N字型,即通过形状不同以进行区分。或者,显影件可以设置为黑度不同的显影点,即通过颜色深度不同进行区分。通过在覆膜支架001上设置多个显影件,从而方便医生等手术人员确定覆膜支架001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显影件11设置在支撑覆膜10上,显影件11包括第一显影点111、第二显影点112以及第三显影点113,用于显示覆膜支架001的近端的位置以及凹槽部50的位置。其中,第一显影点111设置在凹槽部50的中线上,且第一显影点111设置在支撑架段300近端的边缘,第一显影点111可以设置在支撑架段300上或者设置在覆膜本体10上。第二显影点112设置在凹槽部50的中线上,且第二显影点112设置在相对凹槽部50靠近支撑架段300一端的边缘,第二显影点112设置在覆膜本体10上。第三显影点113设置在相对凹槽部50中线的另一侧,且第三显影点113设置在支撑架段300近端的边缘,第三显影点113可以设置在支撑架段300上或者设置在覆膜本体10上。
第一显影点111的形状与第二显影点112的形状不同,第一线显影点的形状与第三显影点113的形状不同,第二显影点112的形状与第三显影点113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显影点111呈8字型,第二显影点112和第三显影点113呈O字型。
其中,第一显影点111与第三显影点113用于显示覆膜支架001的近端位置,以及凹槽部50摆放的角度。第二显影点112用于显示凹槽部50的边缘的位置。
由于第一显影点111与第三显影点113均设置在支撑架段300近端的边缘,因此在覆膜支架001植入时,可以显示覆膜支架001的近端位置。并且,第一显影点111朝向主动脉弓的分支动脉的方向放置,第三显影点113背离主动脉弓的分支动脉的方向放置。由于第一显影点111与凹槽部50的设置朝向相同,因此还可以显示出凹槽部50摆放的角度。
其中,第一显影点111位于覆膜支架001大弯侧的近端边缘,指示覆膜支架001近端大弯侧的位置,第三显影点113位于覆膜支架001小弯侧的近端边缘,指示覆膜支架001小弯侧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凹槽部50正对主动脉弓的分支血管,在覆膜支架001主动脉以后,覆膜支架001可以覆盖至升主动脉,连接于凹槽部50的分支支架003可以确保主动脉弓处的分支血管的血液流通。因此,通过本实施例的覆膜支架001,可以针对升主动脉处的主动脉瘤或者主动脉夹层进行治疗。
在针对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瘤或者主动脉夹层进行治疗时,医生可以通过观察第一显影点111和第三显影点113以确定覆膜本体10的位置,确保覆膜本体10能够完整覆盖整个主动脉瘤或者主动脉夹层,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本实施例中,如图15与图16所示,覆膜本体10上还设置有第八显影点118,第八显影点118设置在凹槽部50的中点上,且第八显影点118设置在相对凹槽部50远离支撑架段300的一端的边缘。其中,缝合圈53内设置的支撑环圈的两侧还可以设置显影条119,用于显示凹槽覆膜52的轮廓,从而便于植入覆膜支架001时的定位。
本实施例通过在覆膜支架001上设置第八显影点118和显影条119,在术中可以指示凹槽部50的整体边缘位置,并可以指示导丝相对凹槽部50的相对位置,从而辅助医生确认导丝入路时,导丝位于凹槽内部,保证手术的成功率。
进一步地,当通孔521位于靠近支撑架段300的一端时,通孔521与支撑架段300近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显影点112与支撑架段300近端之间的距离,从而通过第二显影点112显示出凹槽部50边缘与通孔521之间的位置关系。
由于分支支架003通过通孔521缝合到凹槽部50,因此在缝合时可能存在通孔521与凹槽部50之间的缝合边,或者在设计时采用了缩进式的通孔521。因此,在上述情况下,将通孔521与支撑架段300近端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小于第二显影点112与支撑架段300近端之间的距离。通过上述设置,医生在将导丝从凹槽部50通过通孔521穿入分支支架003时,能够准确的得知凹槽部50的边缘的位置,为医生的操作提供了便利。
综上,本申请与现有主动脉覆膜支架的连接波圈结构相比,连接波圈避免了裸露的连接波圈对锚定区血管内壁造成二次伤害,连接波圈30的活动波形分段31与覆膜本体10的半连接方式满足覆膜支架001后释放装置的配合使用。另外,支撑波圈40能起到加强支撑覆膜的作用,保证了覆膜支架001在释放后近端能完全贴壁,避免支架近端出现鸟嘴状而导致漏血。
实施例二,本申请的实施例二提供一种覆膜支架,如图17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相邻主支架波圈20之间通过连接杆24连接,多根连接杆24设置在与凹槽部50相同的一侧,多根连接杆24与凹槽部50的中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从而增加了覆膜支架001的支撑强度。其中,连接杆24与主支架波圈20之间通过钢套进行连接,或连接杆24焊接在主支架波圈20上。
需要理解的是,其他实施例中,多根连接杆24还可以错位设置,相邻两个主支架波圈20之间通过一个连接杆24进行连接,连接杆24设置在位于凹槽部50的同一侧即可。
本实施例通过在相邻主支架波圈20之间设置连接杆24,从而保证了覆膜支架001在植入后的弯曲方向,同时提高了覆膜支架001的支撑性。
实施例三,本申请的实施例三提供一种覆膜支架,如图18与图19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活动波杆312与覆膜本体10呈预设角度设置。其中,活动波杆312朝向覆膜本体10的内侧弯折,预设角度大于0°且小于等于45°,例如30°。从而活动波峰311跟随活动波杆312朝向覆膜本体10的内侧弯折。活动波峰311与连接波圈30圆心之间的距离小于固定波峰321与连接波圈30圆心之间的距离。
由于未缝合的活动波形分段31在后释放过程之前存在径向的弹性力,因此在后释放过程中,朝向覆膜支架001外侧会产生一个回弹力。本实施例通过将于覆膜本体10活动连接的活动波杆312从根部朝向覆膜支架001的内侧方向弯折,从而避免了活动波形分段31在后释放过程中回弹力对血管的冲击。相比于传统覆膜支架001的连接波圈设置,活动波杆312向内弯折,还可以减少活动波峰311长期顶在血管内壁,对血管内壁造成的长期刺激。
实施例四,本申请的实施例四提供一种覆膜支架,如图20与图21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二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在于,活动波杆312包括与活动波峰311连接的折弯部314,折弯部314与覆膜本体10呈预设角度设置。其中,折弯部314朝向覆膜本体10的内侧弯折,预设角度大于0°且小于等于45°,例如30°,折弯部314与活动波杆312的长度比大于等于30%小于等于60%。从而活动波峰311跟随折弯部314朝向覆膜本体10的内侧弯折。活动波峰311与连接波圈30圆心之间的距离小于固定波峰321与连接波圈30圆心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将活动波杆312近端的30%至60%区间长度设置为折弯部314。由于折弯部314是设置在活动波峰311与活动波谷313之间的,并且折弯部314靠近活动波峰311,因此活动波杆312在靠近活动波谷313根部的位置能够提供支撑力。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活动波形分段31在后释放过程中,回弹力对血管的冲击,本实施例采用了在活动波杆312上设置折弯部314的方式,从而减小了活动波形分段31在回弹过程中对血管内壁瞬间的冲击力。
另外,若折弯部314的长度过长,则会严重降低活动波形分段对血管内壁的支撑性,若折弯部314的长度过短,则不能有效减小活动波形分段在回弹过程中的冲击力。因此,将活动波杆312近端10%至60%的区间长度设置为折弯部314,能够在减小活动波形分段31回弹过程中对血管内壁的冲击力的同时,保证活动波形分段31对血管内壁任然具有足够的支撑力。在本实施例中,活动波杆312近端45%的区间长度设置为折弯部314。
进一步地,由于折弯部314朝向覆膜本体10的内侧弯折,在支架经历长时间植入后,呈弯曲状的折弯部314上可能会积累血栓,弯曲角度过大的弯折部314上的血栓存在脱落的风险,因此弯折部314的弯曲角度不易过大。因此,本申请折弯部314弯曲的预设角度设置为0°至45°,能够确保弯折部314设置为朝向覆膜本体10的内侧弯折的同时,不会使长期积累的血栓脱落,避免分支血管栓塞的风险。在本实施例中,弯折部314的预设角度设置为15°。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弯折部314的长度越大则预设角度越小。
由于本申请的主体支架002的内部设置有分支支架003,在确立分支支架003与主体支架002的通路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导丝建立路入的通路,若弯折部314与覆膜本体10之间的间隙过大,则会使导丝在建立路入通路时,误穿过弯折部314与覆膜本体10之间的间隙,导致通路建立失败。因此,本实施例的弯折部314的长度越大则预设角度越小,以保证弯折部314与覆膜本体10之间的间隙不会使导丝误穿过,从而导致通路建立失败。
由上,本实施例在避免活动波形分段31在后释放过程中回弹力对血管的冲击外,还能够对覆膜本体10起到支撑作用,增强覆膜本体10的贴壁效果,进一步提高避免漏血的作用。相比于传统覆膜支架001的连接波圈设置,活动波杆312向内弯折,还可以减少活动波峰311长期顶在血管内壁,对血管内壁造成的长期刺激。
实施例五,本申请的实施例五提供一种覆膜支架,如图22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撑波圈40的形状与连接波圈30的形状相同,均为波浪形,且支撑波圈40与连接波圈30的呈错位设置,支撑波圈40与覆膜本体10完全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波圈40与连接波圈30均为正弦波形,且支撑波圈40的位置为连接波圈30周向旋转半个周期所对应的位置,支撑波圈40通过缝合的方式与覆膜本体10固定。
支撑波圈40设置在覆膜本体10的外侧(此时在径向方向上,覆膜本体10位于连接波圈30与支撑波圈40之间),或者在径向方向上,支撑波圈40设置在覆膜本体10的内侧,且支撑波圈40设置在覆膜本体10与连接波圈30之间,从而在保证连接波圈30的活动波形分段31能够连接到输送装置的释放机构的同时,保证覆膜本体10近端的支撑性,降低了血液内漏的风险,减小连接波圈30对血管的刺激。
实施例六,本申请的实施例六提供一种覆膜支架,如图23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一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撑波圈40包括若干独立的支撑单元42,每个独立的支撑单元42组合分布在连接波圈30的波峰与波谷之间。
本实施例的支撑波圈40包括若干周向均匀分布在连接波圈30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支撑单元42,支撑单元42为环形设置的圈体结构,且支撑单元42的近端与覆膜本体10的近端平齐。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单元42为菱形,且菱形的长轴平行于覆膜支架的纵向中心轴。其他实施例中,支撑单元42可以为椭圆形,且其长轴平行于覆膜支架的纵向中心轴。
通过设置长轴平行于覆膜支架的纵向中心轴的菱形或者椭圆形的支撑单元42,从而在减少覆膜支架的压缩后的径向尺寸及提高了覆膜本体10近端的强度之间达到一个平衡,使得覆膜本体10近端不仅支撑性更好,降低了血液内漏的风险,而且径向压缩后的尺寸较小。
实施例七,本申请的实施例七提供一种覆膜支架,如图24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七与实施例一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实施例七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波圈30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连接波段部301,连接波段部301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固定波形分段32和活动波形分段31,连接波段部301均设置在覆膜本体10的内表面。
固定波形分段32呈环形设置,固定波形分段32完全固定连接于覆膜本体10,活动波形分段31设置在相邻固定波形分段32之间,活动波形分段31呈条形设置,活动波形分段31活动连接于覆膜本体10。
具体的,活动波形分段31朝向覆膜本体10的近端凸起,形成用于连接到输送装置的释放机构的活动波峰311,活动波峰311的近端与覆膜本体10的近端齐平或活动波峰311的内部(也就是说,活动波峰311相较覆膜本体10近端更靠近覆膜本体10的远端)。活动波峰3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活动波杆312,两侧活动波杆312分别与对应侧的固定波形分段32固定连接。
固定波形分段32通过缝合与覆膜本体10固定连接,活动波形分段31通过焊接与固定波形分段32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位于覆膜本体10内部的活动波峰311与输送装置的释放结构相连接,从而减少活动波峰311对血管内壁的刺激的同时,完成释放支架的目的。
实施例八,本申请的实施例八提供一种覆膜支架,如图25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八与实施例七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实施例八与实施例七的不同之处在于,活动波形分段31呈环形设置,活动波形分段31部分固定连接于覆膜本体10,部分与覆膜本体10相分离。固定波形分段32设置在相邻活动波形分段31之间,固定波形分段32呈条形设置,且固定波形分段32完全固定连接于覆膜本体10,固定波形分段32可以为直线段形状,也可以为曲线段形状。
具体的,活动波形分段31包括靠近覆膜本体10近端的一侧且活动连接于覆膜本体10的活动近端部316,以及远离覆膜本体10近端的一侧且固定连接于覆膜本体10的活动远端部315。活动近端部316与覆膜本体10的近端齐平,或活动近端部316与覆膜本体10之间设置预定的缩进距离。其中,预定的缩进距离为0.5mm至2mm,通过设置预定的缩进距离,使得活动近端部316与覆膜本体10之间具有足够的安装间隙,从而保证活动近端部316与覆膜本体10之间不会脱离。
本实施例通过位于活动波形分段31近端的活动近端部316与输送装置的释放结构相连接,实现将连接波圈30收纳于覆膜本体10内部以减少裸支架对血管内壁的刺激的同时,完成释放支架的目的。
实施例九,本申请的实施例九提供一种覆膜支架,如图26与图27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九与实施例一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实施例九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结合图1所示,显影件11还包括设置在覆膜本体10上的第四显影点114以及第五显影点115,第四显影点114和第五显影点115分别设置覆膜本体10靠近凹槽部50近端的两侧。
其中,第四显影点114和第五显影点115分别设置在凹槽覆膜52近端的两侧,用于指示凹槽覆膜52近端两侧的位置。本实施例通过第四显影点114和第五显影点115,使得医生能够准确得知位于凹槽部50底端的凹槽覆膜52的近端的位置,为医生的观察和操作提供便利。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凹槽部50的凹槽覆膜52上还设置有第六显影点116和第七显影点117,第六显影点116和第七显影点117分别设置在凹槽覆膜52近端和远端的中部。
其中,第一显影点111与第三显影点113的形状不同,第六显影点116的形状与第二显影点112的形状不同,第七显影点117与第八显影点118的形状不同,从而更明显的对各显影点进行区分。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六显影点116和第七显影点117,在术中可以指示凹槽部50近端和远端内嵌的分支支架003的深度,并通过与第八显影点118配合,辅助医生在确认导丝入路时,找到内嵌的分支支架003的位置,为医生操作提供便利,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效率。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覆膜支架,与现有主动脉覆膜支架的连接波圈结构相比,避免了裸露的连接波圈对锚定区血管内壁造成二次伤害,连接波圈的活动波形分段与覆膜本体的半连接方式满足覆膜支架后释放装置的配合使用。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覆膜支架,包括主体支撑件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支撑件上的覆膜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撑件包括主支架段以及设置在所述主支架段近端的支撑架段,所述支撑架段包括与所述覆膜本体部分连接的连接波圈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覆膜端口处的支撑波圈,所述连接波圈的径向支撑力大于所述支撑波圈的径向支撑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波圈的丝径大于所述支撑波圈的丝径,所述支撑波圈的波段数大于所述连接波圈的波段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波圈与所述覆膜本体固定连接,或所述支撑波圈与所述连接波圈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波圈的近端与所述覆膜本体的近端边缘平齐,或所述支撑波圈的远端与所述连接波圈的远端边缘平齐,或所述支撑波圈设置在所述连接波圈的远端与覆膜本体的近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波圈包括若干与所述覆膜本体固定连接的固定波形分段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覆膜本体活动连接的活动波形分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波形分段与所述活动波形分段依次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波形分段包括固定波峰、固定波谷以及连接相邻所述固定波峰和固定波谷的固定波杆,所述固定波峰的顶部与所述覆膜本体的近端边缘平齐,或者相较所述覆膜本体的近端边缘更靠近所述覆膜本体的远端;
所述活动波形分段包括活动波峰、活动波谷以及连接相邻所述活动波峰和活动波谷的活动波杆,所述活动波谷与所述覆膜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波峰以及所述活动波杆与所述覆膜本体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波杆与所述覆膜本体呈预设角度设置;或所述活动波杆包括与所述活动波峰连接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与所述覆膜本体呈预设角度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波杆朝向所述覆膜本体的内侧弯折,或所述折弯部朝向所述覆膜本体的内侧弯折,所述预设角度大于0°且小于等于45°,所述折弯部的长度与所述活动波杆的长度之比的百分率大于或等于10%且小于或等于60%。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撑件上设置有朝向所述主体支撑件内侧凹陷的凹槽部,所述凹槽部包括与所述主体支撑件连接的凹槽支撑件以及设置在凹槽支撑件上的凹槽覆膜;所述主体支撑件和/或所述支撑覆膜上设置有显影件。
CN202111669298.1A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覆膜支架 Pending CN1164073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69298.1A CN116407333A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覆膜支架
PCT/CN2022/142386 WO2023125547A1 (zh) 2021-12-30 2022-12-27 一种覆膜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69298.1A CN116407333A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覆膜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07333A true CN116407333A (zh) 2023-07-11

Family

ID=87048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69298.1A Pending CN116407333A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覆膜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0733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320714A1 (en) Occluder and anastomosis devices
US20210085328A1 (en) Anastomosis devices
US20210022895A1 (en) Advanced endovascular graft and delivery system
US11717391B2 (en) Endovascular graft for aneurysms involving major branch vessels
US7972370B2 (en) Stent graft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JP4783876B2 (ja) ステントグラフト、ステントグラフトデリバリー(送入)システムおよびキット、およびステントグラフトを留置する方法
KR102074741B1 (ko) 조합 이중배럴 및 탈분지 스텐트 그래프트 및 이의 사용방법
EP3179922A1 (en) Anastomosis devices
CN210301319U (zh) 一种改进贴壁性能的覆膜血管支架
CN116407331A (zh) 一种覆膜支架
WO2024125226A1 (zh) 一种覆膜支架
CN113116613B (zh) 覆膜支架
CN111317595A (zh) 一种防止覆膜滑脱的血管支架
WO2023125547A1 (zh) 一种覆膜支架
CN115919504B (zh) 分体式单内嵌分支覆膜支架
CN116407333A (zh) 一种覆膜支架
CN113893062B (zh) 覆膜支架
CN116407332A (zh) 一种覆膜支架
CN116407326A (zh) 一种覆膜支架
CA3085806C (en) Occluder and anastomosis devices
CN216854951U (zh) 管腔支架及管腔支架系统
CN112603591B (zh) 覆膜支架
CN219184335U (zh) 覆膜支架
CN218075358U (zh) 支架结构
CN108652787B (zh) 用于腹主动脉瘤修复的覆膜支架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