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06009A -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06009A
CN116406009A CN202310480899.0A CN202310480899A CN116406009A CN 116406009 A CN116406009 A CN 116406009A CN 202310480899 A CN202310480899 A CN 202310480899A CN 116406009 A CN116406009 A CN 1164060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time domain
communication group
group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8089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振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8089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0600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06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060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4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direct mode communication, e.g. D2D or side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0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broadcaste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04W72/23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the control data signalling from the layers above the physical layer, e.g. RRC or MAC-CE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groups of terminals or u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第一通信设备确定其所在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并利用该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一通信组中的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由于该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二通信组使用的第二时域资源不同,且第一通信组和第二通信组是目标通信系统内共存的多个通信组中的任意两个,所以目标通信系统中共存的多个通信组内的通信设备之间使用不同的时域资源进行通信,有效的避免了通信组之间的干扰,提高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性能。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20年7月29日,国家申请号为2020801007849的PCT国家阶段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某个区域内可能同时存在多个通信组,每个通信组中包括多个通信设备,例如,终端。目前,通信组中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主要通过有线方式实现,但是其存在灵活性差、成本高的问题,因而,如何通过无线方式实现通信设备间的通信是通信系统中的一种通信需求。
然而,在多通信组的通信系统中,多个通信组通常采用相同的无线传输方式进行组内通信,若多个通信组处于相同的载波内,这时某个通信组中的通信设备相互通信时,可能会影响其他通信组内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存在通信组间干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通信组间相互干扰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在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所述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二通信组使用的第二时域资源不同,所述第一通信组和所述第二通信组是目标通信系统内共存的多个通信组中的任意两个;
利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与所述第一通信组中的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所属第一通信设备所在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所述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二通信组使用的第二时域资源不同,所述第一通信组和所述第二通信组是目标通信系统内共存的多个通信组中的任意两个;
所述收发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与所述第一通信组中的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装置的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用于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用于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运行指令的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代码和数据,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存储器中的代码使得所述芯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第一通信设备通过确定其所在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并利用该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一通信组中的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由于该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二通信组使用的第二时域资源不同,且第一通信组和第二通信组是目标通信系统内共存的多个通信组中的任意两个,所以,目标通信系统中共存的多个通信组内的通信设备之间可以使用不同的时域资源进行通信,有效的避免了通信组之间的干扰,提高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V2X通信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网络覆盖内的侧行通信的系统架构图;
图3为部分网络覆盖的侧行通信的系统架构图;
图4为网络覆盖外的侧行通信的一种系统架构图;
图5为网络覆盖外的侧行通信的另一种系统架构图;
图6为终端之间进行单播传输方式的示意图;
图7为终端之间进行组播传输方式的示意图;
图8为终端之间进行广播传输方式的示意图;
图9为第一通信组和第二通信组采用FDM方式进行侧行通信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车内短距通信系统中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12为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中通信组之间使用不同超帧的分布示意图;
图13为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中通信组之间使用不同无线帧的分布示意图;
图14为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中通信组之间使用不同时域符号的分布示意图;
图15为第一通信组和第二通信组使用的超帧资源的分布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各个超帧中第一通信组和第二通信组使用的无线帧资源的分布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随着网络技术及智能车辆技术的发展,车联网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设备到设备通信是基于D2D的一种侧行链路传输技术,其与传统的LTE系统(蜂窝系统)中通信数据通过基站接收或者发送的方式不同,车联网系统采用终端到终端直接通信的方式,具有更高的频谱效率以及更低的传输时延。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中,D2D分成了不同的阶段进行研究,如下:
邻近服务(proximity based services,ProSe):主要用来提高频谱利用率和降低基站负荷。具体的,终端通过基站分配的频谱资源进行直接通信,从而提高无线频谱资源的利用率,而终端间邻近业务成功建立后,可以执行设备到设备的通信,基站的负荷得以降低,其主要针对公共安全类的业务。
车联网(V2X):车联网系统针对车车通信的场景进行了研究,其主要面向相对高速移动的车车、车人通信的业务。
可穿戴设备(FeD2D):主要用于可穿戴设备通过移动终端接入网络的场景,其主要面向是低移动速度以及低功率接入的场景。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V2X通信的架构示意图。
目前,在车联网系统中,车联网终端通过车用无线通信技术(vehicle-to-everything,V2X)实现车与X(车、人、交通路侧基础设施和网络)智能信息的交互。V2X通信的交互模式包括:车辆与车辆(vehicle to vehicle,V2V)之间、车辆与路边基础设施(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之间、车辆与行人(vehicle to pedestrian,V2P)之间、车辆与网络(vehicle to network,V2N)之间的通信。示例性的,路边基础设施可以是路边单元(road side unit,RSU)。
图1为V2X通信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V2X通信包括V2V通信、V2P通信、V2I通信和V2N通信,V2X通信过程中,V2X业务通过侧行链路(sidelink)或者Uu口进行传输。
在实际应用中,V2X借助与人、车、路、云平台之间的全方位连接和高效信息交互,实现信息服务、交通安全、交通效率等典型应用场景。车联网终端通过V2I和V2N通信可以获取各种信息服务,包括交通信号灯信息,附近区域车辆信息,车辆导航,紧急救援,信息娱乐服务等。通过V2V和V2P通信可以实时获取周围车辆的车速、位置、行车情况及行人活动等信息,并通过智能算法实现碰撞预警功能,避免交通事故。通过V2I通信可以实现车速引导等功能,提高交通效率。
可选的,不同网络覆盖环境下的侧行通信不同。具体的,在侧行通信中,根据进行通信的终端所处的网络覆盖情况,可以分为网络覆盖内侧行通信,部分网络覆盖侧行通信,及网络覆盖外侧行通信。
作为一种示例,图2为网络覆盖内的侧行通信的系统架构图。如图2所示,在网络覆盖内的侧行通信中,进行侧行通信的所有终端(例如,图2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均处于同一网络设备(基站)的覆盖范围内,因而,这些终端均可以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指令,并基于相同的侧行配置信息进行侧行通信。
作为另一种示例,图3为部分网络覆盖的侧行通信的系统架构图。如图3所示,在部分网络覆盖的侧行通信情况下,只有进行侧行通信的部分终端位于网络设备(基站)的覆盖范围内,这部分终端能够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令,而且根据该配置指令进行侧行通信。
可以理解的是,在该示例中,位于网络覆盖范围外的终端无法接收基站的配置信令,这时,网络覆盖范围外的终端将根据预配置(pre-configuration)信息及从位于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终端接收到的物理侧行广播信道(physical sidelink broadcast channel,PSBCH)中携带的信息确定侧行配置信息,进而再基于该侧行配置信息进行侧行通信。
例如,在图3所示的系统中,第一终端设备位于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第二终端设备位于网络覆盖范围外,因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基于从网络设备接收到的配置指令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侧行通信,而第二终端设备将根据预配置信息和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的PSBCH中携带的信息确定侧行配置信息,进而再基于该侧行配置信息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侧行通信。
作为再一种示例,图4为网络覆盖外的侧行通信的一种系统架构图。如图4示,在网络覆盖外侧行通信中,进行侧行通信的所有终端(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均位于网络覆盖范围外,这时,所有终端(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均根据预配置信息确定侧行配置信息,进而再基于该侧行配置信息进行侧行通信。
作为又一种示例,图5为网络覆盖外的侧行通信的另一种系统架构图。如图5示,对于有中央控制节点的侧行通信,即多个终端设备构成了一个通信组,且在该通信组内具有中央控制节点,又可以称为组头终端(cluster header,CH),该中央控制节点具有以下功能之一:负责通信组的建立;组成员的加入、离开;进行资源协调,为其他终端分配侧行传输资源,接收其他终端的侧行反馈信息;与其他通信组进行资源协调等功能。
示例性的,在图5中,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和第三终端设备构成通信组,第一终端设备为该通信组的组头终端,也即,中央控制节点。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分别为第二终端设备和第三终端设备分配资源,以便第二终端设备和第三终端设备能够进行侧行通信。
可选的,在上述图2至图5所示的系统中,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是具备V2X通信能力的终端设备,用于执行V2X通信,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过无线通信接口进行V2X通信,第一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通过无线通信接口进行通信。为清楚起见,将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接口称之为第一空口,该第一空口例如为sidelink,第一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或第二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接口称之为第二空口,该第二空口例如为Uu口。
可选的,车联网系统采用终端到终端直接通信的方式。具体的,在有网络覆盖的场景中,3GPP中定义了两种传输模式: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
第一模式:终端设备的传输资源是由网络设备(基站)分配的,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分配的资源在侧行链路上进行数据的发送;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分配单次传输的资源,也可以为终端设备分配半静态传输的资源,此处不再赘述。在上述图2所示的系统中,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均位于网络覆盖范围内,网络设备为每个终端设备分配侧行传输使用的传输资源。
第二模式:终端设备在资源池中选取一个资源进行数据的传输。在上述图3所示的系统中,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侦听的方式在资源池中选取传输资源,或者通过随机选取的方式在资源池中选取传输资源,关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选取传输资源的方式,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此处不再赘述。
值得说明的是,在没有网络覆盖的场景中,终端设备采用上述的第二模式进行传输,这时,资源池是通过预配置的方式获取的。具体的传输方式同上述的第二模式,这里不再赘述。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引入新无线(new radio,NR)通信系统,NR系统中V2X称之为NR-V2X。在NR-V2X系统中,需要支持自动驾驶,因此,对车载终端之间数据交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更高的吞吐量、更低的时延、更高的可靠性、更大的覆盖范围、更灵活的资源分配等。
可选的,LTE-V2X支持广播传输方式,NR-V2X既可以支持广播传输方式,也可以支持单播和组播的传输方式。
示例性的,图6为终端之间进行单播传输方式的示意图。对于单播传输方式,每个发送端终端只对应一个接收端终端。如图6中,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单播传输。
可选的,图7为终端之间进行组播传输方式的示意图。对于组播传输方式,每个发送端终端可以对应一个通信组的所有终端或者在一定传输距离内的所有终端。如图7所示,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第三终端设备、第四终端设备构成了一个通信组。其中,第一终端设备作为发送端终端发送数据时,该通信组内的其他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第三终端设备、第四终端设备)都是接收端终端。
可选的,图8为终端之间进行广播传输方式的示意图。对于广播传输方式,每个发送端终端对应的接收端终端可以是发送端终端周围的任意一个终端。如图8所示,若第一终端设备是发送端终端,则第一终端设备周围的其他终端(第二终端设备、第三终端设备、第四终端设备、第五终端设备、第六终端设备)都可以作为接收端终端。
可选的,在介绍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之前,首先对本申请适用的场景进行介绍。
场景一:车联网系统
多个车辆构成通信组;组头通信设备为组内通信设备分配传输资源,当系统内存在多个通信组距时,需要考虑多个通信组之间的资源协调。
场景二:车内通信场景
车内短距通信系统主要应用于车内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车内通信设备如:中央控制器,音响,麦克,扬声器,摄像头,后视镜,行车记录仪,360度环视,门锁,座椅,空调,灯光等。目前,在车内,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通常是通过有线的方式进行的,但是考虑到降低成本、降低车身重量、可扩展性等因素,希望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替代现有的有线通信,实现车内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
车内的通信设备之间可以分为不同的通信组或组成不同的域,在每个通信组内有一个中央控制节点,每个中央控制节点可以控制所在通信组内其他的通信设备,例如,为其他通信设备分配传输资源,与组内其他通信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等。
多个通信组或多个通信域在车内可以共同存在,这些通信组之间通常采用相同的无线传输方式。例如,车内的远程信息处理器(Telematics BOX,T-box)可以和车内的麦克、音响等组成一个通信组;车身控制器与车窗、车门、灯光、座椅等组成一个通信组;车内中央控制器与麦克、音箱、后视镜等组成一个通信组;智能钥匙智能进入及启动系统(PassiveEntry Passive Start,PEPS)与门锁、钥匙等组成一个通信组。
在实际应用中,一个车内的通信设备会构成多个通信组,多个通信组之间共享无线传输资源,例如,多个通信组使用相同的载波进行数据传输,因而,需要考虑多个通信组之间的资源协调和干扰避免。
场景三:家庭或室内场景
在智能家居场景中,家庭或室内的通信设备具有通信功能,家庭内的通信设备之间可以构成一个通信组,该通信组内通常具有中央控制节点或组头通信设备,如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用户端设备(consumer premise equipment,CPE);同一个家庭内的通信设备构成一个通信组,不同家庭之间是不同的通信组,一个家庭内的通信组需要考虑和其他家庭的通信组(如邻居)之间的资源协调和干扰避免。
场景四:可穿戴场景
随着传感器和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可穿戴设备层出不穷,例如,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之间、可穿戴设备与手机等终端之间可以具有通信功能。通常情况下,位于同一区域内的可穿戴设备和终端等其他通信设备可以构成一个通信组,该通信组内可以具有中央控制节点或组头通信设备,例如,手机等。由于不同类型的可穿戴设备之间可以构成不同的通信组,一个类型的可穿戴设备组成的通信组也需要考虑和其他类型的可穿戴设备组成的通信组之间的资源协调和干扰避免。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上述应用场景,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包括其他的场景,此处不再赘述。可选的,下述主要以车内通信场景对应的车内短距通信系统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说明。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具有多通信组的系统中,多个通信组通常采用相同的无线传输方式进行组内通信,若多个通信组处于相同的载波内,这时某个通信组中的通信设备相互通信时,可能会影响其他通信组内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存在通信组间干扰的问题,因而,如何协调多个通信组之间的传输资源,避免通信组之间的干扰是本申请实施例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构思过程如下: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通信组之间的资源复用通常包括时分复用(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TDM)方式和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FDM)方式。发明人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如果采用FDM方式,并且两个通信组之间没有调度协调,这时还会由于带内泄漏(in-band emission,IBE)以及远近效应(Near-Far Effect)等问题,导致通信组间存在强干扰的现象。而采用TDM方式时,不会存在通信组之间的干扰。
示例性的,图9为第一通信组和第二通信组采用FDM方式进行侧行通信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Tx1和Rx1属于第一通信组,Tx2和Rx2属于第二通信组。在第一通信组中,Tx1向Rx1发送数据,在第二通信组中,Tx2向Rx2发送数据。
作为一种示例,若第一通信组和第二通信组之间采用FDM的资源复用方式,即Tx1和Tx2在相同时间采用不同的频域资源发送数据,虽然Tx2发送的信号带内泄露到Tx1的频域范围的能量有十几个分贝(dB)的衰减,但是由于Tx2相对于Tx1距离Rx1更近,路损也就更小,因此,在Rx1接收Tx1的信号时会受到Tx2的带内泄露的强干扰,从而降低了Rx1的接收性能。
作为另一种示例,若第一通信组和第二通信组之间采用TDM的资源复用方式,Tx1和Tx2之间在不同的时间发送数据,因此,Rx1或Rx2接收数据时,不会存在通信组之间的干扰,也不存在远近效应问题,能够较好的克服通信组之间的干扰。
相应的,基于上述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在具有多个通信组的目标通信系统内,第一通信设备需要与其他通信设备通信时,首先确定该第一通信设备所在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其中,该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二通信组使用的第二时域资源不同,且第一通信组和第二通信组是目标通信系统内共存的多个通信组中的任意两个,其次利用该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一通信组中的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该技术方案中,目标通信系统中共存的多个通信组之间的传输资源采用TDM复用方式,且保证不同的通信组使用不同的时域资源不同,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干扰,提高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用于第三代移动通信(the 3rd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3G)、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第四代移动通信(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4G)系统、先进的长期演进系统(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LTE-A)、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3GPP)相关的蜂窝系统、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5th generationmobile communication,5G)系统以及后续演进的通信系统,还可以用于车联网系统中或者其他任意的D2D系统中。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通信系统的具体实现形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网络设备,可以是普通的基站(如NodeB或eNB或者gNB)、新无线控制器(new radio controller,NR controller)、集中式网元(centralized unit)、新无线基站、射频拉远模块、微基站、中继(relay)、分布式网元(distributed unit)、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者任何其它设备,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通信设备,如上述的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是具备V2X通信能力的通信设备,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路边单元等。常见的通信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计步器等。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某个通信组中的任意一个通信设备,例如,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将其称为第一通信设备,该通信组所在的目标通信系统包括多个共存的通信组。如图10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1、确定第一通信设备所在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该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二通信组使用的第二时域资源不同,该第一通信组和第二通信组是目标通信系统内共存的多个通信组中的任意两个。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目标通信系统是基于D2D通信技术的系统,具体的,其可以是车联网系统、车内短距通信系统、5G通信技术中的NG系统等各种设备组成的短距离通信系统中的任意一种。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目标通信系统的具体表现形式,其可以根据场景确定,此处不再赘述。
在侧行通信中,若第一通信设备具有与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的需求,且该第一通信设备所在的目标通信系统内包括共存的多个通信组,这时,任意两个通信组之间可以采用时分复用的方式进行资源分配。即,任意两个通信组之间使用不同的时域资源。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将该第一通信设备所在的通信组称为第一通信组,将目标通信系统内共存的多个通信组中除该通信组之外的任意一个通信组称为第二通信组。该第一通信组使用的时域资源称为第一时域资源,将第二通信组使用的时域资源称为第二时域资源。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和“第二”仅用来区别不同的通信组或者不同的时域资源,并不限定是具体的通信组或具体的时域资源。
可选的,在实际应用中,第一通信设备首先可以根据其所在的通信组标识,确定出其所在的第一通信组,然后再确定该第一通信组使用的时域资源。可选的,该第一通信组和第二通信组分别使用的时域资源可以是预先配置好的,也可以是第一通信设备根据其他设备发送的配置指令确定的,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定。
S102、利用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一通信组中的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确定出其所在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时,便可以基于该第一时域资源与该第一通信组中的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由于不同的通信组使用不同的时域资源,每个通信组内的通信设备使用其所在通信组对应的时域资源之间进行通信,因而,不同通信组内的通信设备在不同的时间进行通信,有效避免了通信组之间的干扰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通信设备在确定出其所在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时,还可以确定出其与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使用的第一频域资源,进而利用该第一时域资源和第一频域资源对应的时频资源进行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第一频域资源的确定方式,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第一通信设备通过确定其所在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并利用该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一通信组中的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由于该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二通信组使用的第二时域资源不同,且第一通信组和第二通信组是目标通信系统内共存的多个通信组中的任意两个,所以,目标通信系统中共存的多个通信组内的通信设备之间可以使用不同的时域资源进行通信,有效的避免了通信组之间的干扰,提高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性能。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每个通信组使用的时域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超帧,无线帧,时域符号。此时,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二通信组使用的第二时域资源不同,包括:
第一通信组与第二通信组使用的超帧、无线帧、时域符号中的至少一种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通信系统为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例如,车内短距通信系统,家庭或室内短距离通信系统。此时,时域资源的帧结构可以包括超帧、无线帧、时域符号等层级。下述以车内短距通信系统为例,对每个通信组使用的时域资源进行解释说明。
在车内短距通信系统中,子载波间隔是480kHz,一个无线帧的时长是20.833us,包括10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其中,2个OFDM符号为保护间隔(Guard Period,GP),不用于传输数据,其余8个OFDM符号为有效符号,可以用于数据传输。48个无线帧的时长为1ms,对应一个超帧。即,在车内短距通信系统中,1个超帧包括48个无线帧,共计1ms;每个无线帧包括10个OFDM符号。
可选的,图11为车内短距通信系统中帧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在车内短距通信系统中,每个超帧包括48个无线帧,每个无线帧包括10个OFDM符号,这10个OFDM符号可以分为C链路符号、T链路符号和保护间隔。其中,C链路是通信组内的中央控制节点或组头通信设备向组内其他通信设备发送数据的链路,C链路符号即用于通信组内中央控制节点或组头通信设备向组内其他通信设备发送数据的符号;T链路是组内其他通信设备向中央控制节点或组头通信设备发送数据的链路,T链路符号即用于组内其他通信设备向中央控制节点或组头通信设备发送数据的符号。C链路符号位于无线帧的起始位置,T链路符号位于无线帧的结束位置,GP位于C链路符号和T链路符号之间,以及位于无线帧的最后一个符号,通常用于收发转换(或发收转换)。
可选的,图11示出了1个超帧(超帧0)、2个无线帧(无线帧0和无线帧1),每个无线帧内包括10个符号。由图11可知,不同无线帧内可以具有不同数量的C链路符号(或T链路符号),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GP对应的OFDM符号的时长通常小于C链路符号、T链路符号对应的OFDM符号的时长。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GP对应的OFDM符号的时长和C链路符号、T链路符号对应的OFDM符号的时长的具体关系进行限定,此处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示例,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多个通信组传输的数据或业务对时延要求性不高,可以在多个通信组之间进行超帧级别的TDM资源复用,即不同的通信组使用不同超帧内的传输资源。
可选的,图12为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中通信组之间使用不同超帧的分布示意图。如图12所示,不同的通信组可以使用不同的超帧进行数据传输。示例性的,第一通信组使用的超帧资源可以包括超帧0、超帧2、超帧4、超帧6,第二通信组使用的超帧资源包括超帧1、超帧3、超帧5、超帧7,从而在通信组之间实现了超帧级别的TDM资源复用。
在该示例中,由于第一通信组和第二通信组使用的时域资源不同,因而,第一通信组中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第二通信组中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不会产生干扰的情况。
作为另一种示例,在车内短距通信系统中,目标通信系统中共存的多个通信组之间还可以通过无线帧级别的TDM方式进行资源复用。
具体的,1个无线帧时长为20.833us,在正常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时,1个无线帧包括10个OFDM符号(其中,8个有效OFDM符号和2个保护间隔符号);在扩展CP时,1个无线帧包括9个OFDM符号(其中,7个有效OFDM符号和2个保护间隔符号)。因而,若多个通信组之间通过无线帧级别的TDM方式进行资源复用,由于一个无线帧只有20.833us,可以有效的降低各个通信组的传输时延。
示例性的,图13为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中通信组之间使用不同无线帧的分布示意图。如图13所示,一个超帧包括48个无线帧,目标通信系统内包括3个通信组,分别是第一通信组、第二通信组和第三通信组,这3个通信组分别采用超帧0中的不同无线帧进行TDM资源复用,详见图13所示。
作为再一种示例,在车内短距通信系统中,目标通信系统中共存的多个通信组之间还可以通过时域符号级别的TDM方式进行资源复用。具体的,1个无线帧可以包括多个时域符号,不同的通信组可以使用不同的时域符号,以实现通信组之间的TDM资源复用方式。
在该示例中,例如,对于降噪系统,每个降噪设备都需要在一个无线帧内发送一次数据,此时上述超帧、无线帧级别的TDM复用方式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引入了符号级别的TDM复用方式。
示例性的,图14为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中通信组之间使用不同时域符号的分布示意图。如图14所示,1个无线帧内包括10个符号,其中,4个C链路符号、4个T链路符号和分别设置在C链路符号和T链路符号之间的保护间隔(2个符号)。可选的,在无线帧0内,第一通信组使用2个C链路符号和2个T链路符号,第二通信组使用2个C链路符号和2个T链路符号;在无线帧1内,第一通信组使用2个C链路符号和2个T链路符号,第二通信组使用1个C链路符号和1个T链路符号,剩余的1个C链路符号和1个T链路符号可以给其他通信组(如第三通信组)使用,具体参见图14所示。
有上述分析可知,在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中,多个通信组之间采用TDM方式进行资源复用时,具体可以包括超帧级别、无线帧级别、符号级别的资源复用。通过不同维度的资源复用方式,均能够有效的避免通信组之间的干扰,提高了通信设备之间的传输性能。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每个通信组使用的时域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无线帧,子帧,时隙,时域符号。此时,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二通信组使用的第二时域资源不同,包括:
第一通信组与第二通信组使用的无线帧、子帧、时隙、时域符号中的至少一种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通信系统为新空口无线通信系统,即,3GPP NR系统,此时,时域资源的帧结构可以包括无线帧、子帧、时隙、时域符号等层级。下述简单介绍一下3GPP NR系统中帧结构的组成。
在该3GPP NR系统中,1个无线帧为10ms,包括10个子帧,每个子帧的长度为1ms。每个无线帧包括10*2μ个时隙,其中,μ表示子载波间隔配置参数,其用于确定子载波间隔的大小。每个子帧所包含的符号数等于每个子帧包含的时隙数乘以每个时隙包含的符号数量。
可理解,在NR系统中,子帧长度为1ms固定不变,每个子帧包含的符号数和每个符号的长度是可变的。由于子载波间隔是可变的,子载波间隔越大,则每个符号的长度越短,而子帧长度固定为1ms不变,所以,子载波间隔越大,一个子帧所包含的符号越多。
可选的,表1为子载波间隔配置参数与子载波间隔的对应关系表。如表1所示,μ等于0时,子载波间隔为15kHz,此时,每个无线帧包括10个时隙,一个时隙的长度是1ms。μ等于1时,子载波间隔为30kHz,此时,一个时隙长度是0.5ms,以此类推。也即,在NR系统中,时隙长度取决于子载波间隔的大小,子载波间隔越宽,时隙的持续时间就越短。
表1子载波间隔配置参数与子载波间隔的对应关系表
μ Δf=2μ·15[kHz]
0 15
1 30
2 60
3 120
4 240
参照表1所示,在NR系统中,根据μ的取值,有5种可选的子载波间隔,分别是15kHz、30kHz、60kHz、120kHz、240kHz。
基于上述介绍的NR系统的帧结构,如果多个通信组传输的数据或业务对时延要求性不高,则可以在多个通信组之间进行无线帧级别的资源复用,即不同的通信组使用不同的无线帧内的传输资源。
同理,参照上述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中,多个通信组之间可以采用超帧-无线帧-时域符号的复用方式,在NR系统中,多个通信组之间也可以采用无线帧-子帧-时隙-时域符号的复用方式。关于NR系统中,基于无线帧-子帧-时隙-时域符号的复用方式的具体实现与采用超帧-无线帧-时域符号的复用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介绍了多通信组之间的时域资源复用方式,下述介绍一下时域资源复用方式的资源配置方式。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S101(确定第一通信设备所在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根据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通信设备所在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
可选地,该预配置信息例如是协议规定,或预先存储到第一通信设备中。
其中,该预配置信息包括:通信组与时域资源之间的映射关系。
可选的,通信组与时域资源之间的映射关系是基于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的:通信组包括的通信设备数量,通信组内待传输业务的数据特征。
示例性的,针对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中,可以通过系统预配置信息的方式实现超帧级别、无线帧级别或符号级别的TDM资源复用。
具体的,对于车内短距通信系统,车辆内有几个通信组通常是可以预先获知的,例如,在车辆出厂的时候可以确定车内是否包括无线打火系统、座舱控制系统、降噪系统等,并且可以获知各种系统中的通信设备数量,以及每个通信组内传输的业务数据的一些特征,如数据包大小,发送频率,QoS属性等。因此,在车辆出厂之前,首先基于每个通信组包括的通信设备数量和/或通信组内待传输业务的数据特征等,预先配置每个通信组与所使用时域资源的映射关系,即通过预配置的方式为各个通信组分配不同的超帧资源或无线帧资源或时域符号资源,以使得不同通信组之间在不同的时间内对传输资源进行复用。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第一通信设备有通信需求时,可以首先确定出其所在的第一通信组,进而再获取系统中的预配置信息,再根据该预配置信息包括的通信组与时域资源的映射关系,确定出该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中,上述S101(确定第一通信设备所在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从资源协调节点获取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该资源协调节点为目标通信系统中具有资源分配能力的一个节点。
在实际应用中,目标通信系统中可以预先将具有资源分配能力的一个节点配置为资源协调节点,这样,在第一通信设备需要确定在第一通信组内进行通信时,可以向该资源协调节点发送资源分配请求,进而基于该资源协调节点分配的时域资源,确定出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
可理解,该资源协调节点可以是独立于目标通信系统包括的多个通信组的一个节点,例如,车辆的主控制器,也可以是某个通信组中的组头通信设备或中央控制节点。此处,不对资源协调节点的具体实现进行限定。
作为一种示例,若车内短距离通信系统中存在的多个通信组,且这些通信组之间可能是没有信息交互的,此时,可以在该目标资源中根据实际场景需要确定一个资源协调节点,用于为各个通信组分配传输资源。
作为另一种示例,该资源协调节点是目标通信系统中满足预设条件的目标通信组中的中央控制节点。
可选的,对于目标通信系统,可以基于设置的预先条件,从该目标通信系统包括的多个共存的通信组中确定出一个目标通信组,进而在该目标通信组中确定出该资源协调节点。可选的,该预设条件可以包括但不局限于包括持续在工作状态,传输数据的类型(如降噪业务数据)等,此处不再赘述。
对于车内短距离通信系统,车辆内虽然可能存在多个通信组,但并不是各个通信组一直都有数据传输,例如,无线打火系统、座舱控制系统等,其仅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运行。而对于降噪系统,只要车辆是点火状态,就会一直处于运行状态,因此,可以将该降噪系统作为一个基础的通信组或通信子系统,称为目标通信组,进而将该目标通信组的组头通信设备或中央控制节点确定为资源协调节点,以用于为其他的通信组分配传输资源。
同理,在本实施例中,从资源协调节点获取的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可以是超帧资源、无线帧资源、符号资源中的任意一种,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从资源协调节点获取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根据资源协调节点发送的资源配置信令,确定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资源协调节点为每个通信组配置时域资源后,会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资源配置信令方式将其发送给通信组内的各个通信设备,从而使得该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根据从资源协调节点接收到的资源配置信令,确定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
由上述分析可知,不同通信组之间可以通过预配置或者资源协调节点配置的方式实现时分资源复用,分别为每个通信组配置不同的可用时域资源,有效避免了通信组之间的传输干扰。
示例性的,资源协调节点可以通过广播信息、系统信息(例如,主信息块(masterinformation block,M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息等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将资源配置指令发送给每个通信组,从而实现为多个通信组分配传输资源的目的。
示例性的,资源配置信令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比特位图、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第一时域资源的长度、第一索引。
其中,比特位图用于指示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比特位图中的比特位长度用于确定第一通信组的第一时域资源的重复周期。
可选的,资源配置信令中包括比特位图,即通过比特位图来指示为第一通信组分配的时域资源信息,例如,超帧资源信息、无线帧资源信息和/或时域符号信息等。
作为一种示例,通过比特位图来指示为第一通信组分配的超帧信息时,假设比特位图的长度是M比特,其中,每个比特对应一个超帧,即分配的资源以M个超帧为周期进行重复,M为正整数。
示例性的,根据上述图12所示的不同通信组使用的超帧资源的分布示意图可知,第一通信组使用的超帧资源为超帧0、超帧2、超帧4、超帧6,第二通信组使用的超帧资源为超帧1、超帧3、超帧5、超帧7。若比特位图的长度是8比特,则第一通信组接收到的资源配置信令中的比特位图为10101010,第二通信组接收到的资源配置信令中的比特位图为01010101,即每8个超帧中的超帧0、超帧2、超帧4、超帧6分给第一通信组,超帧1、超帧3、超帧5、超帧7分给第二通信组。
作为另一种示例,通过比特位图来指示为第一通信组分配的无线帧信息时,假设比特位图的长度是N比特,其中,每个比特对应一个无线帧,即分配的资源以N个无线帧为周期进行重复,N为正整数。
示例性的,根据上述图13所示的无线帧在超帧中的分布示意图,若比特位图的长度是8比特,则在以无线帧0为起点的每个8比特资源中,第一通信组使用的无线帧资源为无线帧1,第二通信组使用的无线帧资源为无线帧0、无线帧2、无线帧4、超帧6,第三通信组使用的无线帧资源为无线帧3、无线帧5、无线帧7。因而,第一通信组接收到的资源配置信令中的比特位图为01000000,第二通信组接收到的资源配置信令中的比特位图为10101010,第三通信组接收到的资源配置信令中的比特位图为00010101,并且每个通信组可用的无线帧以8个无线帧为周期进行重复。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两级比特位图的方式来指示为第一通信组分配的无线帧资源信息。其中,第一级比特位图包括M个比特,用于指示第一通信组可使用的超帧资源,第二级比特位图包括N个比特,用于指示第一通信组在可使用的超帧内可以使用的无线帧信息。
示例性的,图15为第一通信组和第二通信组使用的超帧资源的分布示意图。图16为图15中各个超帧中第一通信组和第二通信组使用的无线帧资源的分布示意图。图15和图16所示的第一通信组和第二通信组分别使用的超帧资源以及无线帧资源可以通过两级比特位图的形式进行表示,第一级比特位图用于指示第一通信组和第二通信组分别使用的超帧资源,第二级比特位图用于指示在每个超帧资源内每个通信组可用的无线帧资源。
可选的,对于图15所示的各个超帧资源,第一级比特位图的长度是8比特,基于第一通信组和第二通信组分别使用的超帧资源,第一通信组确定的第一级比特位图为11101010,第二通信组确定的第一级比特位图为01010101,其中,两个第一级比特位图的第二个比特位都为1,即第一通信组和第二通信组都可以使用超帧1的传输资源。由于第一级比特位图的长度是8比特,即第一通信组或第二通信组可使用的超帧信息以8个超帧为周期进行重复。
可选的,参照图16所示的每个超帧包括的无线帧资源,图16的(a)表示超帧0或超帧2或超帧4或超帧6中被占用的无线帧资源,第一通信组确定的第二级比特位图为01000000,即在超帧0或超帧2或超帧4或超帧6中,第一通信组可以使用的时域资源是每8个无线帧中的第2个无线帧,并以8个无线帧为周期进行重复。
图16的(b)表示超帧1中被占用的无线帧资源,即在超帧1中,第一通信组确定的第二级比特位图为01000000,第二通信组确定的第二级比特位图为10101010,并分别以8个无线帧为周期进行重复。
图16的(c)表示超帧3或超帧5或超帧7中被占用的无线帧资源,第二通信组确定的第二级比特位图为10101010,即在超帧3或超帧5或超帧7中,第二通信组可以使用的时域资源是每8个无线帧中的第1、3、5、7个无线帧(对应的无线帧索引为0、2、4、6),并以8个无线帧为周期进行重复。
因而,如图15和图16所示,根据第一级比特位图指示的每个通信组可用的超帧信息以及第二级比特位图指示的在每个超帧内每个通信组可用的无线帧信息,即可确定各个通信组可用的超帧以及在相应的超帧内的无线帧信息。
作为再一种示例,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比特位图来指示在一个无线帧内第一通信组可用的时域符号信息。假设比特位图的长度是K比特,其中,每个比特对应一个有效符号,K为正整数。由于一个无线帧内有效符号的个数是确定的,如车内短距通信系统中正常CP的情况下一个无线帧包括8个有效符号,因此,可选地,比特位图的长度K与无线帧内有效符号的个数相同。
示例性的,假设比特位图的长度是8比特,比特位图中的1个比特位对应无线帧中的一个有效符号(即不包括保护间隔符号),则基于图14所示的不同通信组使用的符号资源的分布示意图可知,对于图14中的无线帧0,第一通信组确定的比特位图为11001100,第二通信组确定的比特位图为00110011;对于图14中的无线帧1,第一通信组确定的比特位图为11001100,第二通信组确定的比特位图为00010001。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三级比特位图的方式指示不同通信组可用的时域资源信息。示例性的,参照上述图15和图16所示的通过2级比特位图分别指示可用的超帧资源以及在该超帧资源内可用的无线帧信息的方案,进一步的,还可以引入第三级比特位图,利用第三级比特位图指示在可用的无线帧中的符号信息。通过三级比特位图的方式指示不同通信组可用的时域资源信息的方案与上述通过二级比特位图的方式指示不同通信组可用的时域资源信息的方案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指定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的方式来指示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或者指定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和长度的方式来指示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
可选的,在通过指定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的方式来指示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时,第一时域资源的长度可以通过预先配置的方式确定,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通过在一个无线帧中指定可用符号的起始位置与长度来指示。
例如,参照上述图14所示的不同通信组使用的符号资源的分布示意图,对于图14中的无线帧0,第一通信组的C链路符号的起始位置是0,长度是2,T链路符号的起始位置是5,长度是2;第二通信组的C链路符号的起始位置是2,长度是2,T链路符号的起始位置是7,长度是2。
相应的,对于图14中的无线帧1,第一通信组的C链路符号的起始位置是0,长度是2,T链路符号的起始位置是5,长度是2;第二通信组的C链路符号的起始位置是3,长度是1,T链路符号的起始位置是8,长度是1。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某些场景下,也可以通过指定无线帧的起始位置与长度的方式确定各个通信组使用的无线帧信息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定,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再一种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指定时域资源的索引信息以及索引信息和预先配置的对应关系来指示每个通信组使用的时域资源。
示例性的,在第一通信设备从资源协调节点接收到的资源配置信令中包括第一索引时,上述根据资源协调节点发送的资源配置信令,确定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根据该第一索引和预先配置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
其中,预先配置的对应关系包括如下任意一种:索引和时隙结构的对应关系、索引和无线帧符号配置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第一通信设备中预先配置有时域资源与索引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接收到的资源配置指令中包括第一索引时,该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索引与预先配置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
示例性的,表2为无线帧内C符号和T符号的配比信息。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索引和表2示出的无线帧内C符号和T符号的配比信息,确定出第一时域资源,即无线帧内的符号配比。
例如,若第一索引为10,则查询表2可以确定出该第一时域资源在无线帧内的占用4个符号,再根据预先配置的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或资源配置指令包括的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即可确定出第一时域资源的位置、长度、以及每个符号的类别。
再例如,若第一索引为1,则查询表2可以确定出该索引所对应的8个符号,再根据预先配置的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或资源配置指令包括的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和长度,例如,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0、第一时域资源的长度=4,即可确定第一时域资源位于一个无线帧中起始位置开始的4个符号,并且该4个符号的方向为截取该索引对应的8个符号中的前4个。
再例如,若第一索引为2,则查询表2可以确定出该该索引所对应的8个符号,再根据预先配置的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或资源配置指令包括的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和长度,例如,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4、第一时域资源的长度=4,即可确定第一时域资源位于一个无线帧中符号索引为4(即无线帧中第5个符号)开始的4个符号,并且该4个符号的方向为截取该索引对应的8个符号中的后4个。
再例如,若第一索引为2,则查询表2可以确定出该索引对应的8个符号,再根据预先配置的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或资源配置指令包括的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和长度,例如,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2、第一时域资源的长度=4,即可确定第一时域资源位于一个无线帧中符号索引为2(即无线帧中第3个符号)开始的4个符号,并且该4个符号的方向为截取该索引对应的8个符号中的第2个符号至第5个符号,或者,该4个符号的方向为截取该索引对应的8个符号中的前4个符号,或者,该4个符号的方向为截取该索引对应的8个符号中的后4个符号。
表2:无线帧C符号和T符号的配比信息
Figure BDA0004207127920000191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某些场景下,也可以通过指定索引和无线帧符号配置的对应关系确定各个通信组使用的无线帧信息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定,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各实施例以及附图均是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帧结构介绍的本申请的时分复用方案,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对于新空口无线通信系统同样适用,此处不再赘述。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多个通信组共存的目标通信系统中,通过限定不同的通信组使用不同的时域资源,有效避免了通信组之间的干扰问题,提高了通信设备之间的传输性能。
上述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通信方法的具体实现,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图17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集成在第一通信设备中,也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设备实现。如图17所示,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处理模块1701和收发模块1702。
其中,处理模块1701,用于确定所属第一通信设备所在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所述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二通信组使用的第二时域资源不同,所述第一通信组和所述第二通信组是目标通信系统内共存的多个通信组中的任意两个;
收发模块1702,用于利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与所述第一通信组中的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设计中,每个通信组使用的时域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超帧,无线帧,时域符号;
所述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二通信组使用的第二时域资源不同,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组与所述第二通信组使用的超帧、无线帧、时域符号中的至少一种不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设计中,每个通信组使用的时域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无线帧,子帧,时隙,时域符号;
所述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二通信组使用的第二时域资源不同,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组与所述第二通信组使用的无线帧、子帧、时隙、时域符号中的至少一种不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再一种可能设计中,处理模块1701,具体用于根据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在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所述预配置信息包括:通信组与时域资源之间的映射关系。
可选的,所述通信组与时域资源之间的映射关系是基于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的:所述通信组包括的通信设备数量,所述通信组内待传输业务的数据特征。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可能设计中,处理模块1701,具体用于从资源协调节点获取所述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所述资源协调节点为所述目标通信系统中具有资源分配能力的一个节点。
可选的,所述资源协调节点是所述目标通信系统中满足预设条件的目标通信组中的中央控制节点。
示例性的,处理模块1701,用于从资源协调节点获取所述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具体为:
处理模块1701,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资源协调节点发送的资源配置信令,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资源配置信令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比特位图、所述第一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与长度的组合;
所述比特位图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
可选的,所述比特位图中的比特位长度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组的第一时域资源的重复周期。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可能设计中,当所述资源配置信令包括第一索引时,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索引和预先配置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
可选的,所述预先配置的对应关系包括如下任意一种:
索引和时隙结构的对应关系、索引和无线帧符号配置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用于执行前述方法所示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装置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用软件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处理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装置的存储器中,由上述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确定模块的功能。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示例性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通信装置的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图18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18所示,该通信装置180包括处理器1801,处理器1801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如图18所示,通信装置18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802。其中,处理器1801可以从存储器1802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1802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1801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1801中。
可选地,该通信装置180还可以包括输入接口1803。其中,处理器1801可以控制该输入接口1803与其他设备或装置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获取其他设备或装置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可选地,该通信装置180还可以包括输出接口1804。其中,处理器1801可以控制该输出接口1804与其他设备或装置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或装置输出信息或数据。
可选地,该装置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并且该装置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通信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装置可以为芯片,该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图。如图19所示,该通信设备190包括处理器1901和存储器1902。存储器1902上存储有可在处理器1901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这样处理器1901可以从存储器1902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如图19所示,通信设备19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1903,处理器1901可以控制该收发器1903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发送信息或数据,或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其中,收发器1903可以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收发器1903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天线,天线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的,该通信设备还可以包括系统总线1904,上述存储器1902和收发器1903通过该系统总线1904与处理器1901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可理解,该通信设备190具体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通信设备,其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第一通信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0所示,该通信系统200包括第一通信设备2001和其他通信设备2002。
其中,该第一通信设备2001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由第一通信设备实现的相应的功能,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该通信系统可以称为车联网系统或者D2D系统。
可选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其他通信设备2002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在其他通信设备2002为网络设备时,其可以为第一通信设备2001提供服务。
在本实施例中,关于第一通信设备2001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记载,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程序,当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指令,程序指令用于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模块与通信接口,该处理模块能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进一步地,该芯片还包括存储模块(如,存储器),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指令,处理模块用于执行存储模块存储的指令,并且对存储模块中存储的指令的执行使得处理模块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示例性的,该芯片可以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代码和数据,该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该处理器运行存储器中的代码使得该芯片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Claims (19)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在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所述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二通信组使用的第二时域资源不同,所述第一通信组和所述第二通信组是目标通信系统内共存的多个通信组中的任意两个;
利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与所述第一通信组中的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通信组使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时域符号;
所述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二通信组使用的第二时域资源不同,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组与所述第二通信组使用时域符号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在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包括:
从资源协调节点获取所述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所述资源协调节点为所述目标通信系统中具有资源分配能力的一个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协调节点是所述目标通信系统中满足预设条件的目标通信组中的中央控制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资源协调节点获取所述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包括:
根据所述资源协调节点发送的资源配置信令,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配置信令包括比特位图;
所述比特位图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域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超帧资源信息、无线帧资源信息和/或时域符号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为超帧资源信息,所述比特位图长度为M比特,则所述位图中每个比特对应一个超帧,其中M为正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为无线帧信息,所述比特位图长度为N比特,则所述位图中每个比特对应一个无线帧,其中N为正整数。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特位图用于指示在一个无线帧内所述第一通信组可用的时域符号信息,所述比特位图的长度为K比特,其中,所述比特位图中每个比特对应一个有效符号,K为正整数。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特位图包括一级比特位图、二级比特位图以及三级比特位图,所述以一级比特位图指示所述超帧资源,所述二级比特位图指示所述超帧资源内可用的无线帧信息,所述三级比特位图指示所述可用的无线帧信息中的符号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特位图中的比特位长度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组的第一时域资源的重复周期。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组包括多个终端设备,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包括中央控制节点,所述中央控制节点具备与其他通信组进行资源协调的功能。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节点为所述第一通信组内其他通信设备分配传输资源,或,与所述第一通信组内其他通信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15.根据权利要求3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协调节点通过广播信息方式将资源配置指令发送给所述第一通信组。
1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协调节点是另一通信组中的组头通信设备或中央控制节点。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在第一通信组使用的第一时域资源,包括:
根据通信组标识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在的所述第一通信组;
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组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组使用的时域资源。
1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装置的设备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9.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收发器,以及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的接口;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480899.0A 2020-07-29 2020-07-29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4060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80899.0A CN116406009A (zh) 2020-07-29 2020-07-29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80899.0A CN116406009A (zh) 2020-07-29 2020-07-29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2080100784.9A CN115606280A (zh) 2020-07-29 2020-07-29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CT/CN2020/105615 WO2022021161A1 (zh) 2020-07-29 2020-07-29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100784.9A Division CN115606280A (zh) 2020-07-29 2020-07-29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06009A true CN116406009A (zh) 2023-07-07

Family

ID=8003699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80899.0A Pending CN116406009A (zh) 2020-07-29 2020-07-29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2080100784.9A Pending CN115606280A (zh) 2020-07-29 2020-07-29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100784.9A Pending CN115606280A (zh) 2020-07-29 2020-07-29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98727A1 (zh)
EP (1) EP4192151A4 (zh)
JP (1) JP2023539996A (zh)
KR (1) KR20230044447A (zh)
CN (2) CN116406009A (zh)
WO (1) WO202202116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87720A1 (ja) * 2012-12-05 2014-06-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端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7925890B (zh) * 2015-09-04 2022-03-25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
CN108029125B (zh) * 2015-09-11 2020-1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设备以及用于v2x通信的方法
CN107690127A (zh) * 2016-08-04 2018-02-13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资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0545524B (zh) * 2018-05-28 2021-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以及通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98727A1 (en) 2023-06-22
KR20230044447A (ko) 2023-04-04
JP2023539996A (ja) 2023-09-21
EP4192151A1 (en) 2023-06-07
WO2022021161A1 (zh) 2022-02-03
CN115606280A (zh) 2023-01-13
EP4192151A4 (en) 2023-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96712B2 (ja) 共有通信媒体上での共存のためのチャネル構成
CN108370565B (zh) 用于副链路数据传输的方法以及终端
CN111615192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867060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9478964A (zh) 一种调度分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4073147A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843115A (zh) 侧行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EP4185038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4830785B (zh) 资源排除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62737A (zh) 在通信网络中对侧行链路资源的动态控制
US2023018924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CN112399469B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6406009A (zh)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200138386A (ko) 클리어 채널 청취 방법, 장치 및 기기
EP2984894B1 (en) Method and wireless device for managing resources for d2d communication
CN116746244A (zh) 信息确定方法、信息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224889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and terminal
WO2023137768A1 (zh) 侧行反馈信道的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7750443A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7041894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7204080A (zh) 一种应用免授权频谱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515234A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7675131A (zh)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6264668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7998591A (zh)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