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75895A - 一种超盐敏感型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盐敏感型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75895A
CN116375895A CN202310374912.4A CN202310374912A CN116375895A CN 116375895 A CN116375895 A CN 116375895A CN 202310374912 A CN202310374912 A CN 202310374912A CN 116375895 A CN116375895 A CN 1163758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cculant
sensitive
water
temperature
sa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7491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荣杰
赵威
史玉琳
张妍雪
刘纪昌
贾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hez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ihez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hez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ihez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37491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758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75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758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BPOLYSACCHARIDE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31/00Preparation of derivatives of starch
    • C08B31/08Ethers
    • C08B31/12Ethers having alkyl or cycloalkyl radicals substituted by heteroatoms, e.g. hydroxyalkyl or carboxyalkyl starc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02F1/5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using organic material
    • C02F1/5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BPOLYSACCHARIDE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31/00Preparation of derivatives of starc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3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from the textile industr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超盐敏感型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超盐敏感型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合成温敏淀粉;(2)合成pH响应醚化剂;(3)合成超盐敏感型絮凝剂:将所述的温敏淀粉与氢氧化钠加入到二甲基亚砜中,在75‑85℃下反应后,再在氮气保护下加入所述的pH响应醚化剂,升温至115‑125℃下反应;反应结束后,将产物pH调节至7‑7.5后,用水析出,得所述的超盐敏感型絮凝剂。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的超盐敏感型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彻底解决了絮凝剂分散再稳的问题,巧妙实现了低盐染料废水的高效、无害化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超盐敏感型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盐敏感型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纺织工业的不断发展,其年废水排放量已在全国所有工业行业中排名前三,其中印染废水排放量所占比重已高于70%。由于纺织生产过程较为繁琐,废水的成分也普遍复杂,导致印染废水的处理极具挑战性。目前,絮凝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水处理技术,其具有操作便捷、成本低、处理效率高等特点。絮凝法的核心是絮凝剂,其处理能力的好坏完全取决于絮凝剂的特性。由于絮凝剂通常具有较高的水溶性,所以絮凝后废水中的絮凝剂残留量较大,且絮凝剂过量时易发生再稳定,这不仅影响到最终的絮凝效率,残留的絮凝剂分子更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
刺激响应型材料在最近的几十年内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是发展较快的一种智能材料。这类材料通常包含具有某种功能性基团的分子或聚合物,能对外部环境中一种或多种刺激产生物理或化学性质变化的响应,从而改变材料的有关性能。这种特殊的性质使其在多种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在废水处理过程中,盐离子是最容易获得的外部刺激之一,不同种类的阴离子会对外部大分子产生盐析/盐溶两种不同的影响。近年来,为了降低废水处理难度,促进染料行业的良性发展,低盐染色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随之产生的低盐染料废水对絮凝剂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开发出新型的超盐敏感型絮凝剂具有重要意义。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超盐敏感型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彻底解决了絮凝剂分散再稳的问题,巧妙实现了低盐染料废水的高效、无害化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盐敏感型絮凝剂的制备方法,通过对绿色环保的天然有机高分子淀粉进行改性设计,开发超盐敏感型絮凝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超盐敏感型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合成温敏淀粉;
(2)合成pH响应醚化剂;
(3)合成超盐敏感型絮凝剂:将所述的温敏淀粉与氢氧化钠加入到二甲基亚砜中,在75-85℃下反应后,再在氮气保护下加入所述的pH响应醚化剂,升温至115-125℃下反应;
反应结束后,将产物pH调节至7-7.5后,用水析出,再用水透析,得所述的超盐敏感型絮凝剂。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1)中,合成温敏淀粉的过程为:将可溶性淀粉溶解于水中后,在55-65℃下加入氢氧化钠,搅拌0.5h后,滴入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并反应;
反应结束后,将产物pH调节至7-7.5后,用乙酸乙酯析出,再用水透析,烘干,得温敏淀粉。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1)中,可溶性淀粉和水的质量比为1:1.5-2;
可溶性淀粉与NaOH的摩尔比为1-1.5:1;
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与可溶性淀粉的摩尔比为2-3:1。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1)中,在60℃下加入氢氧化钠;
滴入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反应5h。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2)中,合成pH响应醚化剂的过程为:在0℃下,向三聚氯氰水溶液中滴加氨水溶液,并搅拌反应1-2h后,升温至35-45℃,滴加氨水溶液,至三聚氯氰反应完全为终点;
反应结束后,将产物用水洗涤,收集滤饼,真空干燥,得白色絮凝剂中间体,即所述的pH响应醚化剂。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2)中,三聚氯氰水溶液中三聚氯氰与水的质量比为1:10-15;
在0℃下,向三聚氯氰水溶液中滴加氨水溶液,三聚氯氰与氨水的摩尔比为1:2-2.2;
氨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5%。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2)中,在300-350r/min的搅拌速度下滴加氨水,搅拌反应1-2h,升温至40℃;
反应结束后,将产物用0-5℃的水洗涤3遍;
在60℃下真空干燥24h。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3)中,二甲基亚砜溶液与温敏淀粉的质量比为1:20-25;
氢氧化钠、pH响应醚化剂与温敏淀粉的摩尔比为2-3:2-3:1。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3)中,在80℃下反应0.5h后,加入所述的pH响应醚化剂,升温至120℃下反应10-11h;
将产物pH调节至7-7.5后,去离子水透析3-4d。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盐敏感型絮凝剂,采用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利用低盐染料废水固有的盐刺激,不仅能够降低絮凝剂残留的危害,同时在废水组分的刺激下可转变对污染物的去除机制,从而彻底解决絮凝剂分散再稳的问题,巧妙实现了低盐染料废水的高效、无害化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絮凝剂具有显著的盐敏选择性,对硫酸根离子表现出非凡的敏感性,可在微量硫酸钠存在下发生明显相变,是目前已知对离子最为敏感的聚合物之一,这主要得益于阴离子水化、静电中和和疏水基团疏水缔合多种作用的协同作用,通过利用染料废水中的离子,絮凝剂的残留量可以控制在极低水平,有利于染料废水实现自清洁,同时,絮凝剂应用于染料废水处理时,在较低盐的辅助下便可实现絮凝向吸附的转化,有效拓宽了絮凝窗口,同时保持了较高的絮凝能力,打消了低盐度染色废水处理的困扰,有利于实现盐和废水的零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备的絮凝剂溶液的透光率与pH的关系曲线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备的絮凝剂溶液的透光率与盐浓度(硫酸钠和氯化钠)的关系曲线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备的絮凝剂的盐敏选择性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备的絮凝剂在不同盐浓度下的残留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淀粉(a)、温敏淀粉(b)、超盐敏感絮凝剂(c)的水接触角大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备的絮凝剂的溶解度可调节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备的絮凝剂的超盐敏感机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备的絮凝剂对染料废水的处理图,分别为絮凝剂用量对染料去除率的影响图(a)、盐浓度对染料去除率的影响图(b)、接触时间对絮凝剂去除染料能力的影响图(c)和盐浓度对絮凝剂去除染料能力的影响图(d);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备的絮凝剂的超盐敏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一种超盐敏感型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达到预期发明目的,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超盐敏感型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一种超盐敏感型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做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盐敏感型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利用该絮凝剂不仅能够有效地处理低盐染料废水,同时具有的盐敏感性能够降低废水中絮凝剂的残余水平,有效实现染料废水的自清洁,打消了低盐度染色废水处理的困扰,有利于实现盐和废水的零排放。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超盐敏感型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合成温敏淀粉:
按1:1.5-2的质量比,将可溶性淀粉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加热温度60±5℃,搅拌均匀;然后缓慢加入NaOH,继续搅拌30min后,将烯丙基缩水甘油醚通过滴液漏斗缓慢滴入,反应5小时。反应结束后,取出产物调节体系pH值为7-7.5,用乙酸乙酯析出,用水透析后烘干,得到温敏淀粉。
其中,可溶性淀粉与NaOH的摩尔比为1-1.5:1;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与可溶性淀粉的摩尔比为2-3:1。
步骤a的反应可以参考以下反应式:
Figure BDA0004170027970000051
b、合成pH敏感阳离子醚化剂:
按1:10-15的质量比,将三聚氯氰及0-5℃的水加入装有滴液漏斗的三口圆底烧瓶中,维持温度为0℃,在300-350r/min的搅拌速度下,向三口圆底烧瓶中滴加质量浓度为25%的氨水溶液,反应1-2小时;再升温至40±5℃,再次滴加质量浓度为25%的氨水溶液,至三聚氯氰反应完全为终点。
反应结束后将产物用温度0-5℃的水洗涤3遍,收集滤饼,在60±5℃下真空干燥24h,得白色絮凝剂中间体,即所述的pH敏感阳离子醚化剂。
其中,三聚氯氰与第一次滴加的氨水的摩尔比为1:2-2.2。
步骤b的反应可以参考以下反应式:
Figure BDA0004170027970000052
c、合成超盐敏感型絮凝剂:
以步骤a制备所得的温敏淀粉为原料,以步骤b制备得到的絮凝剂中间体为阳离子醚化剂。按照1:2-3的摩尔比,将温敏淀粉与NaOH加入到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升温至80±5℃保持30min后;在氮气保护下加入步骤b得到的絮凝剂中间体,升温至120±5℃,反应10-11小时。
将产物pH调节至7-7.5,用水析出,通过去离子水透析3-4d,即得洁净产物超盐敏感型絮凝剂。
其中,二甲基亚砜溶液与温敏淀粉的质量比为1:20-25,絮凝剂中间体与温敏淀粉的摩尔比为2-3:1。
步骤c的反应可以参考以下反应式:
Figure BDA0004170027970000061
实施例1.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a、合成温敏淀粉:
在300r/min的搅拌速度下将0.062mol可溶性淀粉溶解在18ml去离子水中,加热温度60℃;然后缓慢加入NaOH 0.048mol,继续搅拌30min,通过滴液漏斗缓慢滴入0.124mol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反应5小时后,取出产物调节体系pH值为7.5,用乙酸乙酯析出,用水透析后烘干,得到温敏淀粉。
b、合成pH响应醚化剂:
将0.11mol三聚氯氰及0-5℃的203mL的水加入装有滴液漏斗的500mL三口圆底烧瓶中,维持温度为0℃。在300r/min的搅拌速度下向烧瓶中滴加质量浓度为25%的氨水溶液(氨水溶液中含有0.22mol氨水),反应1小时后升温至40℃,再次滴加质量浓度为25%的氨水溶液,至三聚氯氰反应完全为终点(采用薄层色谱检测[展开剂:体积比1:10的乙酸乙酯:石油醚);反应结束后将产物用0-5℃的去离子水洗涤3遍,收集滤饼,在60℃下真空干燥24小时,得白色絮凝剂中间体(CAT),即所述的pH响应醚化剂。
c、合成超盐敏感型絮凝剂:
以步骤a制备所得的温敏淀粉为原料,步骤b制备得到的絮凝剂中间体(CAT)为阳离子醚化剂。
将0.026mol温敏淀粉(5.0g)和0.078mol的NaOH溶解在120g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升温至80℃保持30min后,在氮气保护下加入步骤b得到的0.052mol絮凝剂中间体(CAT),随后升温至120℃反应10小时。将产物调节pH至7.5,用水析出,通过去离子水透析3d,获得洁净产物超盐敏感型絮凝剂,样品中元素含量和pH响应醚化剂取代度(DSCAT)的值见表1。
表1样品中元素含量和DSCAT的值
样品 N(%) C(%) H(%) DSCAT
1 24.16 42.95 5.95 1.06
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超盐敏感型絮凝剂(以下简称SAC),经测试,其性能见图1-9。
其中,图1是实施例1制备的絮凝剂溶液的透光率与pH的关系曲线图,其描述的是pH对溶液透光率的影响,透光率越大说明絮凝剂的溶解度越大,越小说明溶解度越小。如图1所示,当pH值低于2.2时,SAC溶液高度澄清,随着pH值的进一步提高,聚合物溶液的透光率迅速下降。这些观察结果可以由CAT单元接枝到淀粉骨架上进行解释。通过pH值控制的SAC亲水/疏水行为主要是由CAT上氨基的电荷变化引起的。在强酸条件下,氨基发生质子化作用,SAC表面产生正电荷,链内和链间发生强静电排斥,进而形成延伸的聚合物链构象,因此聚合物溶液处于透明状态。随着pH值的不断升高,CAT上的氨基逐渐去质子化,SAC表面电荷密度逐渐降低,水化作用大大减弱,疏水性增强,从而导致了溶解度降低,表现为浑浊不透明状。
图2是实施例1中制备的絮凝剂溶液的透光率与盐浓度(硫酸钠和氯化钠)的关系曲线图。如图2所示,可以观察到SAC具有明显的盐析现象。随着pH值的增加,对于氯盐和硫酸盐,SAC的盐敏性逐渐增加。作为一种弱聚电解质,SAC的表面电荷密度直接由CAT上氨基的质子化/脱质子化控制。在低pH时,氨基发生质子化反应,此时具有很强的水化能力。随着pH值的增加,氨基质子化程度逐渐减弱,聚合物表面电荷密度逐渐降低,相应的水化作用变弱。结果表明,SAC溶解度对盐的敏感性受pH影响。
图3是实施例1中制备的絮凝剂的盐敏选择性图。由图3可见,SAC相变具有明显的盐敏选择性,溶液透光率的变化与盐种类密切相关。可以观察到,在盐浓度为0-65g/L范围内,两种盐对SAC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聚合物对硫酸根离子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析出,而对氯离子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当使用氯盐时,在0-40g/L范围内,SAC溶液的溶解度没有明显变化,盐浓度继续增加时,出现了明显的相分离。特别地,在硫酸钠体系中,SAC表现出超盐敏感行为,在1.5g/L极低的盐浓度下SAC便产生了明显的相分离,透光率从95.4%迅速下降到12.7%。
图4是实施例1中制备的絮凝剂在不同盐浓度下的残留量图。如图4所示,在不同pH下,随着硫酸钠浓度的增加,SAC的残留量大大降低。通过调节盐的浓度可精准调控絮凝剂在废水中的残留水平,有助于实现废水的自清洁。
图5是实施例1中的淀粉(a)、温敏淀粉(b)、超盐敏感絮凝剂(c)的水接触角大小图。SAC对硫酸钠的超盐敏感性离不开其自身的结构影响,进一步通过水接触角的测试研究了其结构的疏水性大小。从图5中可知,温敏淀粉接枝CAT后,得到的聚合物SAC水接触角高于90°,这是因为引入的CAT中的三嗪环具有较高的疏水性,其在聚合物表面的无规则分布,提高了聚合物的疏水性能。SAC疏水性能的提升,可在微量离子的存在下极大促进聚合物发生明显的相分离。
图6是实施例1中制备的絮凝剂的溶解度可调节图。在两种酸的调节下,SAC溶液的溶解度变化趋势完全不同。如图6所示,通过切换pH值为1.5和6,测定了SAC溶液的透光率,发现pH诱导SAC溶液的相变行为对阴离子具有显著的选择性,在两种强酸的调节下,SAC溶液的溶解度转换趋势完全不同。当用HCl将SAC的pH调至1.5时,可形成均匀透明的溶液。当pH为6时,发生了明显的相分离现象,在6次交替刺激下,相变行为仍保持稳定有效的可逆性。虽然氯离子在溶液中不断积累,但其较弱的弱水化作用明显不能影响质子化作用,导致聚合物相分离表现出完全可逆转变。相反,采用硫酸调节溶液pH时,硫酸的加入促进了初始pH下SAC浊度的变化,这与HCl的效果相反,表明pH诱导的氨基质子化作用明显弱于硫酸根离子的水化作用,使得SAC表现出较高的疏水特性和对硫酸根离子的极度敏感性。
图7时实施例中制备的絮凝剂的超盐敏感机理图。如图7所示,我们提出了三种聚合物超盐敏感可能的作用机制。首先,在大分子盐析现象中,硫酸根离子具有优异的水化能力,可以显著减少聚合物周围的水化分子,促进SAC呈现卷曲构像。此外,相对于单价阴离子,二价阴离子通过与聚合物上质子化的氨基发生静电中和,降低了聚合物的表面电荷密度,进一步促进了SAC溶液的相分离。另外,在目标结构中引入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是一种疏水基团,其上的碳碳双键容易使聚合物产生疏水缔合,在盐的存在下,卷曲和收缩更为严重。综上所述,SAC的超盐敏感行为得益于多种作用的协同作用。
图8是实施例中制备的絮凝剂对染料废水的处理图。图8(a)是絮凝剂用量对染料去除率的影响图,絮凝剂的用量是实际脱色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絮凝剂在低剂量时絮凝不完全,而在高剂量时絮凝剂存在分散再稳定的现象,絮凝过程中始终存在狭窄的絮凝窗口,严重限制了染料的去除。如图8(a)所示,SAC具有明显的絮凝窗口,随着絮凝剂用量的增加,大量带电荷的SAC大分子被填充在染料周围,聚合物分子链内/间的静电斥力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导致染料再分散,去除率大大降低。聚合物较窄的絮凝窗口随着pH值的增加有一定程度的增宽,这是由于高pH时带电基团密度的减小导致斥力减小,削弱了聚合物的分散再稳现象。另外,由于染料中磺酸基团的强水化作用,絮凝剂的溶解度降低,SAC对染料的脱除逐渐由絮凝向吸附转变。图8(b)是盐浓度对染料去除率的影响图,从图8(b)可知,在无盐溶液中,絮凝过程出现了预期的分散再稳定现象,染料去除率随着投加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存在明显的絮凝窗口期。随着阴离子浓度的逐渐增加,相应的絮凝窗口被显著拓宽,直至在所测剂量范围内消失。令人惊讶的是,在较低硫酸钠浓度(1g/L)下,絮凝窗口被有效拓宽,即使用量超过最佳剂量的4倍也未出现分散再稳定现象。通常来说,在使用吸附剂去除染料时,在达到平衡吸附容量之前,去除率随着吸附剂剂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直至趋于稳定,不会出现明显的窗口,因此上述高分子吸附剂的形成可完全使絮凝窗口消失。图8(c)是接触时间对絮凝剂去除染料能力的影响图,如图8(c)所示,在有盐和无盐条件下,SAC对染料的去除均在1min内达到了平衡。盐存在下快速的吸附平衡可以归因于聚合物小胶体颗粒的快速形成,促进了染料在表面的吸附,显著减少了相应的接触时间。染色过程中的大多数工艺步骤都涉及到盐的使用,染色液中少量残留的盐就可以促进SAC对染料的快速去除,这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潜力。图8(d)是盐浓度对絮凝剂去除染料能力的影响图,由图8(d)可知,SAC在盐环境下的脱色能力并没有明显下降,盐辅助絮凝吸附过程有效地促进了活性吸附位点的分散,使染料分子在大分子表面充分接触,保持高效恒定的去除。
图9是实施例中制备的絮凝剂的超盐敏感示意图。
本发明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絮凝剂具有显著的盐敏选择性,对硫酸根离子表现出非凡的敏感性,可在微量硫酸钠存在下发生明显相变,这主要得益于阴离子水化、静电中和和疏水基团疏水缔合多种作用的协同作用;通过利用染料废水中的离子,絮凝剂的残留量可以控制在极低水平,有利于染料废水实现自清洁;同时,絮凝剂应用于染料废水处理时,在较低盐的辅助下便可实现絮凝向吸附的转化,有效拓宽了絮凝窗口,同时保持了较高的絮凝能力,打消了低盐度染色废水处理的困扰,有利于实现盐和废水的零排放。
实施例2.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a、合成温敏淀粉:
在350r/min的搅拌速度下将0.06mol可溶性淀粉溶解在16ml去离子水中,加热温度65℃;然后缓慢加入NaOH 0.04mol,继续搅拌30min,通过滴液漏斗缓慢滴入0.18mol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反应5小时后,取出产物调节体系pH值为7.0,用乙酸乙酯析出,用水透析后烘干,得到温敏淀粉。
b、合成pH响应醚化剂:
将0.10mol三聚氯氰及0-5℃的276mL的水加入装有滴液漏斗的500mL三口圆底烧瓶中,维持温度为0℃。在350r/min的搅拌速度下向烧瓶中滴加质量浓度为25%的氨水溶液(氨水溶液中含有0.22mol氨水),反应2小时后升温至45℃,再次滴加质量浓度为25%的氨水溶液,至三聚氯氰反应完全为终点(采用薄层色谱检测[展开剂:体积比1:10的乙酸乙酯:石油醚);反应结束后将产物用0-5℃的去离子水洗涤3遍,收集滤饼,在65℃下真空干燥24小时,得白色絮凝剂中间体(CAT),即所述的pH响应醚化剂。
c、合成超盐敏感型絮凝剂:
以步骤a制备所得的温敏淀粉为原料,步骤b制备得到的絮凝剂中间体(CAT)为阳离子醚化剂。
将0.026mol温敏淀粉(5.0g)和0.052mol的NaOH溶解在120g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升温至80℃保持30min后,在氮气保护下加入步骤b得到的0.078mol絮凝剂中间体(CAT),随后升温至115℃反应11小时。将产物调节pH至7.0,用水析出,通过去离子水透析4d,获得洁净产物超盐敏感型絮凝剂。
实施例3.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a、合成温敏淀粉:
在320r/min的搅拌速度下将0.06mol可溶性淀粉溶解在15ml去离子水中,加热温度55℃;然后缓慢加入NaOH 0.06mol,继续搅拌30min,通过滴液漏斗缓慢滴入0.15mol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反应5小时后,取出产物调节体系pH值为7.3,用乙酸乙酯析出,用水透析后烘干,得到温敏淀粉。
b、合成pH响应醚化剂:
将0.10mol三聚氯氰及0-5℃的240mL的水加入装有滴液漏斗的500mL三口圆底烧瓶中,维持温度为0℃。在330r/min的搅拌速度下向烧瓶中滴加质量浓度为25%的氨水溶液(氨水溶液中含有0.21mol氨水),反应1.5小时后升温至35℃,再次滴加质量浓度为25%的氨水溶液,至三聚氯氰反应完全为终点(采用薄层色谱检测[展开剂:体积比1:10的乙酸乙酯:石油醚);反应结束后将产物用0-5℃的去离子水洗涤3遍,收集滤饼,在55℃下真空干燥24小时,得白色絮凝剂中间体(CAT),即所述的pH响应醚化剂。
c、合成超盐敏感型絮凝剂:
以步骤a制备所得的温敏淀粉为原料,步骤b制备得到的絮凝剂中间体(CAT)为阳离子醚化剂。
将0.026mol温敏淀粉(5.0g)和0.060mol的NaOH溶解在120g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升温至80℃保持30min后,在氮气保护下加入步骤b得到的0.060mol絮凝剂中间体(CAT),随后升温至125℃反应10小时。将产物调节pH至7.0,用水析出,通过去离子水透析4d,获得洁净产物超盐敏感型絮凝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超盐敏感型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合成温敏淀粉;
(2)合成pH响应醚化剂;
(3)合成超盐敏感型絮凝剂:将所述的温敏淀粉与氢氧化钠加入到二甲基亚砜中,在75-85℃下反应后,再在氮气保护下加入所述的pH响应醚化剂,升温至115-125℃下反应;
反应结束后,将产物pH调节至7-7.5后,用水析出,再用水透析,得所述的超盐敏感型絮凝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1)中,合成温敏淀粉的过程为:将可溶性淀粉溶解于水中后,在55-65℃下加入氢氧化钠,搅拌0.5h后,滴入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并反应;
反应结束后,将产物pH调节至7-7.5后,用乙酸乙酯析出,再用水透析,烘干,得温敏淀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1)中,可溶性淀粉和水的质量比为1:1.5-2;
可溶性淀粉与NaOH的摩尔比为1-1.5:1;
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与可溶性淀粉的摩尔比为2-3: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1)中,在60℃下加入氢氧化钠;
滴入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反应5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2)中,合成pH响应醚化剂的过程为:在0℃下,向三聚氯氰水溶液中滴加氨水溶液,并搅拌反应1-2h后,升温至35-45℃,滴加氨水溶液,至三聚氯氰反应完全为终点;
反应结束后,将产物用水洗涤,收集滤饼,真空干燥,得白色絮凝剂中间体,即所述的pH响应醚化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2)中,三聚氯氰水溶液中三聚氯氰与水的质量比为1:10-15;
在0℃下,向三聚氯氰水溶液中滴加氨水溶液,三聚氯氰与氨水的摩尔比为1:2-2.2;
氨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2)中,在300-350r/min的搅拌速度下滴加氨水,搅拌反应1-2h,升温至40℃;
反应结束后,将产物用0-5℃的水洗涤3遍;
在60℃下真空干燥24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3)中,二甲基亚砜溶液与温敏淀粉的质量比为1:20-25;
氢氧化钠、pH响应醚化剂与温敏淀粉的摩尔比为2-3:2-3: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3)中,在80℃下反应0.5h后,加入所述的pH响应醚化剂,升温至120℃下反应10-11h;
将产物pH调节至7-7.5后,去离子水透析3-4d。
10.一种超盐敏感型絮凝剂,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CN202310374912.4A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超盐敏感型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63758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74912.4A CN116375895A (zh)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超盐敏感型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74912.4A CN116375895A (zh)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超盐敏感型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75895A true CN116375895A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78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74912.4A Pending CN116375895A (zh)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超盐敏感型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75895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03146A (en) * 1965-03-24 1968-09-24 Anheuser Busch Mono- or di-substituted cyanuric chloride reacted with starch and the products thereof
CN110372805A (zh) * 2019-07-31 2019-10-25 石河子大学 一种废水中低残留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及废水回收利用方法
CN112300295A (zh) * 2020-06-12 2021-02-02 石河子大学 一种盐敏感絮凝剂的制备方法以及使用方法
CN113583144A (zh) * 2021-08-13 2021-11-02 石河子大学 一种单向记忆型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03146A (en) * 1965-03-24 1968-09-24 Anheuser Busch Mono- or di-substituted cyanuric chloride reacted with starch and the products thereof
CN110372805A (zh) * 2019-07-31 2019-10-25 石河子大学 一种废水中低残留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及废水回收利用方法
CN112300295A (zh) * 2020-06-12 2021-02-02 石河子大学 一种盐敏感絮凝剂的制备方法以及使用方法
CN113583144A (zh) * 2021-08-13 2021-11-02 石河子大学 一种单向记忆型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AIXIANG WANG 等: "Flocculation-to-adsorption transition of novel salt-responsive polyelectrolyte for recycling of highly polluted saline textile effluent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vol. 413, 21 October 2020 (2020-10-21), pages 127410 *
杨小玲 等: "含磺酸基的阴离子淀粉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中国食品添加剂, vol. 31, no. 04, 19 May 2020 (2020-05-19), pages 155 - 15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Yang et al. Flocculation properties of biodegradable amphoteric chitosan-based flocculants
JP6055059B2 (ja) 凝集方法
US5362717A (en) N-halochitosans,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s
CN103285742B (zh) 一种季铵盐型阳离子聚合物改性壳聚糖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CN110372805B (zh) 一种废水中低残留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及废水回收利用方法
JPH11114313A (ja) 凝集剤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凝集方法
CN108359103B (zh) 一种疏水改性壳聚糖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814434A (zh) 一种改性水溶性壳聚糖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24167B (zh) 一种抗菌高分子提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65190B (zh) 一种以南极磷虾为原料的超高脱乙酰度壳聚糖的制备方法
CN112897667A (zh) 一种铵盐污水处理絮凝剂
CN113583144B (zh) 一种单向记忆型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6905445B (zh) 一种羧甲基-聚胺化壳聚糖脱色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375895A (zh) 一种超盐敏感型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Wang et al. Poly (hexamethylene biguanide): an efficient pH-tolerant and salt-intensive flocculant in the removal of anionic dyes from wastewater
Wang et al. New sustainable Mannich-functionalized lignin flocculants for ultra-efficiently tailoring wastewater purification
CN115321657B (zh) 一种疏水壳聚糖-聚合氯化铝Hmcs-PAC复合絮凝剂及其制备与应用
Yang et al. Polyacrylamide grafted cellulose as an eco-friendly flocculant: efficient removal of organic dye from aqueous solution
CN112934188A (zh) 一种秸秆基两性染料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5692910B2 (ja) 汚泥脱水剤および汚泥脱水処理方法
Mishra et al. Tamarindus indica mucilage and its acrylamide-grafted copolymer as flocculants for removal of dyes
Li et al. Regeneration and reuse of salt-tolerant zwitterionic polymer fluids by simple salt/water system
CN108530558B (zh) 一种基于海藻酸钠的两性粒子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CN110713241B (zh) 一种有机阳离子型聚丙烯腈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37377B (zh) 一种污水处理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