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70202A - 吸收体以及设置有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体以及设置有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70202A
CN116370202A CN202310268683.8A CN202310268683A CN116370202A CN 116370202 A CN116370202 A CN 116370202A CN 202310268683 A CN202310268683 A CN 202310268683A CN 116370202 A CN116370202 A CN 1163702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p
liquid
absorber
nonwoven fabric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6868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黑原健志
田代和泉
吉田英聪
木村笙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ji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ji Holding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2870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31733B1/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2870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83575B1/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2870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31732B1/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286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31731B1/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286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90098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Oji Holdings Corp filed Critical Oji Holding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3702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702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61F13/534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61F13/534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 A61F13/53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inhomogeneous in the plane of the pad, e.g. core absorbent layers being of different siz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61F13/534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 A61F13/537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facilitating or inhibiting flow in one direction or plane, e.g. a wicking laye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一种吸收体,包括:基材,所述基材由无纺织物形成并渗透液体;上SAP层,所述上SAP层布置在所述基材的前表面上并由SAP颗粒形成,SAP是高吸收性聚合物;以及下SAP层,所述下SAP层布置在所述基材的后表面上并由SAP颗粒形成,SAP是高吸收性聚合物,其中所述上SAP层的液体渗透率为30ml/min或更高,所述下SAP层的液体渗透率低于30ml/min,所述上SAP层的液体吸收率低于35g/g,所述下SAP层的液体吸收率为35g/g或更高,并且沿所述基材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所述上SAP层布置在所述基材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上,并沿所述基材的纵向方向延伸。

Description

吸收体以及设置有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
本专利申请是2020年2月20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2080013901.8(PCT/JP2020/006868)的名称为“吸收体以及设置有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SAP的吸收体,SAP是一种高吸收性聚合物。
背景技术
诸如一次性尿布、尿垫、卫生用品的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诸如尿液、体液的液体的吸收体。吸收体中使用纸浆或高吸收性聚合物(Super Absorbent Polymer:SAP)。吸收体形成薄的薄片状、垫状等。例如,PTL(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吸收性复合体,其中使用诸如热塑性树脂的粘合剂将SAP颗粒固定到无纺布基材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PTL 1]日本公开专利公开号2000-24033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将SAP颗粒固定在无纺布基材上的吸收体使用SAP吸收并保持液体。然而,存在已经通过无纺布基材的表面或内部移动到无纺织物端部的液体可能从吸收体泄漏而不被SAP吸收的风险。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液体泄漏的技术。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中,在由无纺织物形成的基材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设置包括SAP颗粒的SAP层,所述SAP是高吸收性聚合物。
具体地,本发明是一种吸收体,包括:基材,其由无纺织物形成;第一SAP层,其沿基材的纵向方向布置在基材的前表面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上,并且包含SAP颗粒,所述SAP是高吸收性聚合物;以及第二SAP层,其布置在基材的后表面上,并且包含所述SAP颗粒。
在上述吸收体中,在基材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凹槽可以在基材的前表面侧上和基材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中形成。
上述吸收体可以包括:第一无纺布片,其布置成覆盖基材的前表面;以及第二无纺布片,其布置成覆盖基材的后表面。
上述吸收体可以包括:包芯片,其覆盖吸收性复合体的外周,所述吸收性复合体配置成包括基材、第一SAP层、第二SAP层、第一无纺布片和第二无纺布片。
此外,本发明可以是一种吸收由穿戴者排出的尿液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不透液的背片;透液的顶片,其接合到背片;以及上述吸收体中的任何一种,其布置在背片与顶片之间。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抑制液体泄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吸收体的平面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吸收体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吸收体的截面图。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吸收体的平面图。
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吸收体的截面图。
图6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吸收体的截面图。
图7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吸收体的平面图。
图8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吸收体的截面图。
图9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吸收体的平面图。
图10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吸收体的截面图。
图11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吸收体的截面图。
图12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吸收体的平面图。
图13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吸收体的截面图。
图14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吸收体的平面图。
图15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吸收体的截面图。
图16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吸收体的截面图。
图17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吸收体的平面图。
图18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吸收体的截面图。
图19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吸收体的平面图。
图20是沿着图19所示的A-A横截面切割时吸收体的截面图。
图21是与图20所示的吸收体类似的吸收体的截面图。
图22是示出具有防水饰面的部分的第一示例的图。
图23是示出具有防水饰面的部分的第二示例的图。
图24是沿着图19所示的B-B横截面切割时吸收体的截面图。
图25是与图20所示的吸收体类似的吸收体的截面图。
图26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吸收体的平面图。
图27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吸收体的截面图。
图28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吸收体的平面图。
图29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吸收体的截面图。
图30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吸收体的截面图。
图31是胶带式一次性尿布的透视图。
图32是尿布的分解透视图。
图33是沿裆部区域的宽度方向切割裆部区域时的截面图。
图34是沿裆部区域的宽度方向切割裆部区域时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仅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并不旨在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限制到以下方面。
<第一实施例>
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吸收体。将SAP颗粒固定在无纺布基材上的吸收体使用SAP吸收并保持液体。当SAP吸收尿液时,吸收体会整体上膨胀。在吸收体中,与其他区域相比,面对尿道口的位置吸收尿液并在排尿期的早期阶段膨胀。在吸收体中,如果面对尿道口的位置在排尿期的早期阶段膨胀,则存在已排出的尿液随后可能在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流动的风险。当诸如尿液的液体在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流动时,存在该液体可能泄漏的风险。
鉴于此,本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液体泄漏的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提供SAP层,所述SAP层沿液体扩散层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布置在液体扩散层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上的液体扩散层的前表面上,并且所述SAP层在液体扩散层的纵向方向上延伸,所述液体扩散层由无纺织物形成。
具体地,本实施例是一种吸收体,包括:由无纺织物形成的液体扩散层;以及包括是高吸收性聚合物的SAP颗粒的SAP层,所述SAP层沿液体扩散层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在液体扩散层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上布置在液体扩散层的前表面上,并且在液体扩散层的纵向方向上延伸。
在上述吸收体中,凹槽可以在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并沿在两侧上的SAP层形成在液体扩散层的前表面侧上。
上述吸收体可以包括:第一无纺布片,其布置成覆盖液体扩散层的前表面;以及第二无纺布片,其布置成覆盖液体扩散层的后表面。
上述吸收体可以包括:包芯片,其覆盖吸收性复合体的外周,所述吸收性复合体配置成包括液体扩散层、SAP层、第一无纺布片和第二无纺布片。
此外,本实施例可以是吸收由穿戴者排出的液体的吸收性物品,可以是吸收由穿戴者排出的液体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不透液的背片;透液的顶片,其接合到背片;以及上述吸收体,其布置在背片与顶片之间。
根据本实施例,可以抑制液体泄漏。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吸收体的平面图。吸收体6A形成为在平面图中具有矩形形状的片状。图1示出了一种状态,其中,当吸收体6A布置在诸如尿布的吸收性物品中时,吸收体6A是从与穿戴者的皮肤相对的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的前表面侧观察的。
图2是当沿着图1所示的A-A横截面(沿着吸收体6A的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切割时吸收体6A的截面图。吸收体6A在整个纵向方向上具有均匀的横截面。虽然,在图2中示出了吸收体6A的相应组件具有设置在其间的间隙,以便于理解,但实际上,在相应组件之间很难形成间隙。
吸收体6A包括液体扩散层60。液体扩散层60形成为矩形片状。对于液体扩散层60,使用其厚度约为1mm至10mm并且通过空气穿透法、针刺法等制造的大块无纺织物。
吸收体6A包括SAP层62L和62R,所述SAP层布置在液体扩散层60的前表面上,并且所述SAP层包括是高吸收性聚合物的SAP(Super Absorbent Polymer)颗粒。在这种情况下,当吸收体6A布置在吸收性物品中时,液体扩散层60的前表面布置在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上,并且液体扩散层60的后表面布置在非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上,所述非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是与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相对的一侧。SAP层62L和62R沿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在液体扩散层6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上布置在液体扩散层60的前表面上,并且在液体扩散层60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应注意,液体扩散层60的纵向方向垂直于液体扩散层60的宽度方向。
当吸收体6A布置在吸收性物品中时,SAP层62L位于吸收性物品穿戴者的左侧,而SAP层62R位于吸收性物品穿戴者的右侧。通过使用粘合剂使多个SAP颗粒粘附到液体扩散层60的前表面而形成SAP层62L和62R。在SAP层62L和62R中,SAP颗粒大致均匀地布置。液体扩散层60保持SAP层62L和62R。SAP层62L和62R沿液体扩散层60的整个纵向方向延伸。
SAP吸收是其自身重量的10至100倍的液体。例如,作为SAP,使用在液体吸收之前呈现颗粒状的SAP。SAP层62L和62R吸收并保持由液体扩散层60扩散的液体。
如上所述,在吸收体6A的液体扩散层60的前表面侧(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上,SAP不设置在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中,而SAP层62L和62R布置在宽度方向的两侧上。图3是与图2类似的吸收体6A的截面图,并且示出了SAP层62L和62R已经吸收液体并且膨胀的状态。在排尿过程中,已吸收尿液并且膨胀的SAP层62L和62R用作堤坝。由于SAP层62L和62R用作堤坝,在液体扩散层60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处形成凹槽67,所述凹槽沿SAP层62L和62R(堤坝)延伸,或者换句话说,在液体扩散层60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当吸收体6A布置在吸收性物品中时,凹槽67形成在吸收性物品中的与尿道口相对的位置(以下称为“尿道口相对位置”)处,使得由穿戴者排出的尿液容易流入凹槽67中。在当前排尿的最后阶段或在下一次排尿过程中,吸收体6A使用凹槽67使尿液在液体扩散层60的纵向方向上扩散。因此,由于吸收体6A使尿液在整个液体扩散层60上扩散,因此即使在下一次和随后的排尿过程中也可以保持吸收速度和扩散速度。此外,当吸收性物品的穿戴者是男性时,凹槽67可以形成在与阴茎尖端的尿道口相对的位置处,并且可以由凹槽67引导从尿道口的排尿方向。
此外,由于吸收体6A使用液体扩散层60使尿液在整个液体扩散层60上扩散,因此可以使SAP层62L和62R均匀地吸收尿液,并且SAP层62L和62R可以大致均匀地膨胀。因此,吸收体6A可以在只有部分SAP层62L和62R膨胀以在堤坝中开孔时防止在由SAP层62L和62R形成的堤坝中形成凹陷,防止尿液从该孔中漏出,并且因此抑制尿液泄漏。另外,吸收体6A用液体扩散层60暂时保持已经在整个液体扩散层60上扩散的尿液,并且随着时间流逝使尿液被SAP层62L和62R吸收和保持。因此,吸收体6A可以使SAP层62L和62R均匀地吸收和保持尿液。
另外,吸收体6A包括:SAP层63,其布置在液体扩散层60的后表面上并且包括SAP颗粒。SAP层63形成在液体扩散层60的后表面的大致整个区域上。通过使用粘合剂使多个SAP颗粒粘附到液体扩散层60的后表面而形成SAP层63。在SAP层63中,SAP颗粒大致均匀地布置。液体扩散层60保持SAP层63。通过设置SAP层63,吸收体6A整体上增加了液体的吸收量和保持量。替代地,SAP颗粒可以包括在液体扩散层60中的间隙中。
另外,吸收体6A包括:第一无纺布片65,其布置成覆盖液体扩散层60的前表面;以及第二无纺布片66,其布置成覆盖液体扩散层60的后表面。透液的无纺织物用作第一无纺布片65和第二无纺布片66。例如,气流成网无纺织物用作第一无纺布片65和第二无纺布片66。第一无纺布片65和第二无纺布片66使液体在吸收体6A的宽度方向和纵向方向上扩散。因此,吸收体6A防止由穿戴者排出的诸如尿液的液体在吸收体6A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处或纵向方向的中心处聚集。另外,设置第一无纺布片65提高了穿戴者对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性。
此外,在吸收体6A中,可以在液体扩散层60中预先形成凹槽。图4是与图1类似的平面图。图5是当沿着图4所示的B-B横截面(沿着吸收体6A的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切割时吸收体6A的截面图。凹槽67沿两侧上的SAP层62L和62R在液体扩散层60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形成在液体扩散层60的前表面侧上。当吸收体6A布置在吸收性物品中时,凹槽67形成在尿道口相对位置处,使得由穿戴者排出的尿液容易流入凹槽67中。在形成液体扩散层60之后,通过从液体扩散层60的前表面侧向凹槽形成区域施加压力来形成凹槽67。替代地,当制造液体扩散层60时,可以通过减小凹槽形成区域中的无纺织物的基重来形成凹槽67。
以这种方式,通过在吸收体6A的前表面侧(皮肤相对表面的侧)上预先设置凹槽67,当SAP层62L和62R膨胀并形成堤坝时,凹槽67可以变得更深以增加凹槽67的体积,并且可以通过凹槽67来引导更大量的尿液。因此,吸收体6A能够使用整个液体扩散层60使大量的尿液扩散,并且即使在排出大量的尿液时也能够抑制尿液的泄漏。
此外,在吸收体6A中,配置成包括液体扩散层60、SAP层62L、62R和63以及第一无纺布片65和第二无纺布片66的吸收性复合体的整体被包芯片68包覆。图6是与图2所示吸收体6A类似的吸收体6A的截面图。如图6所示,包芯片68包括:第一片68A,其覆盖第一无纺布片65一侧;和第二片68B,其覆盖第一无纺布片65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液体扩散层60的侧表面和第二无纺布片66一侧。第一片68A和第二片68B接合并整体包裹吸收性复合体的整体。例如,将诸如纸巾、无纺织物等的透液的薄纸用作包芯片68。包芯片68能够使由穿戴者排出的液体在吸收体6A的整体上扩散。替代地,包芯片68可以由单个片构成。
<第二实施例>
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吸收体。在吸收体中,优选地将液体保持在距穿戴者皮肤一定距离处。然而,在将SAP颗粒固定在无纺布基材上的吸收体中,由于将吸收和保持预定量液体所需的一定量的SAP颗粒仅布置在距穿戴者皮肤一定距离处的基材的后表面侧上,导致后表面侧上SAP的密度过度增加,因此在SAP吸收液体之后更容易发生凝胶堵塞。因此,虽然SAP优选地布置在无纺布基材的两个表面上,但是当布置在无纺布基材的前表面上的SAP变成凝胶时,前表面侧上的液体渗透率下降,防止了液体在整个吸收体上扩散,并且发生液体泄漏。为此,在吸收体中的无纺布基材的前表面上,需要液体吸收率与液体渗透率之间平衡。此外,当SAP变成凝胶并且液体的保持量下降时,发生回流,在该回流中,最初被吸收体吸收的液体被释放到穿戴者的皮肤侧。
鉴于此,本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液体泄漏和回流的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提高了上SAP层的液体渗透率,并提高了下SAP层的液体吸收率。
具体地,本实施例是一种吸收体,包括:基材,其由无纺织物形成并渗透液体;上SAP层,其布置在基材的前表面上,并且包含是高吸收性聚合物的SAP颗粒;以及下SAP层,其布置在基材的后表面上,并且包含是高吸收性聚合物的SAP颗粒,其中,上SAP层的液体渗透率为30(ml/min)或更高,并且下SAP层的液体吸收率为35(g/g)或更高。
在上述吸收体中,上SAP层可以沿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布置在基材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上,并可以在基材的纵向方向上延伸。
在上述吸收体中,凹槽可以在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并沿两侧的上SAP层形成在基材的前表面侧上。
上述吸收体可以包括:第一无纺布片,其布置成覆盖基材的前表面;以及第二无纺布片,其布置成覆盖基材的后表面。
上述吸收体可以包括:包芯片,其覆盖吸收性复合体的外周,所述吸收性复合体配置成包括基材、上SAP层、下SAP层、第一无纺布片和第二无纺布片。
另外,可以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吸收穿戴者排出的液体,并且包括:不透液的背片;透液的顶片,其结合到背片;以及上述吸收体,其布置在背片与顶片之间。
根据本实施例,可以抑制液体泄漏和回流。
图7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吸收体的平面图。吸收体6形成为在平面图中具有矩形形状的片状。图7示出了一种状态,其中,当吸收体6布置在诸如尿布的吸收性物品中时,从前表面侧观察,吸收体6是与穿戴者的皮肤相对的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
图8是当沿着图7所示的A-A横截面(沿着吸收体6的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切割时吸收体6的截面图。吸收体6在整个纵向方向上具有均匀的横截面。虽然在图8中示出了吸收体6的相应组件具有设置在其间的间隙,以便于理解,但实际上,在相应组件之间很难形成间隙。
吸收体6包括基材61。基材61形成为矩形片状。对于基材61,使用厚度约为1mm至10mm并且通过空气穿透法或针刺法等制造的大块无纺织物。基材61渗透并扩散液体。
吸收体6包括SAP层62L和62R(“上SAP层”的示例),所述SAP层62L和62R布置在基材61的前表面上,并且所述SAP层62L和62R包括是高吸收性聚合物的SAP(Super AbsorbentPolymer)颗粒。在这种情况下,当吸收体6布置在吸收性物品中时,基材61的前表面布置在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上,并且基材61的后表面布置在非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上,所述侧是与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相对的一侧。SAP层62L和62R沿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在基材6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上布置在基材61的前表面上,并且在基材61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应注意,基材61的纵向方向垂直于基材61的宽度方向。
当吸收体6布置在吸收性物品中时,SAP层62L位于吸收性物品穿戴者的左侧,而SAP层62R位于吸收性物品穿戴者的右侧。通过使用粘合剂使多个SAP颗粒粘附到基材61的前表面而形成SAP层62L和62R。在SAP层62L和62R中,SAP颗粒大致均匀地布置。基材61保持SAP层62L和62R。SAP层62L和62R沿基材61的整个纵向方向延伸。
另外,吸收体6包括:SAP层63(“下SAP层”的示例),其布置在基材61的后表面上并且包括SAP颗粒。SAP层63形成在基材61的后表面的大致整个区域上。通过使用粘合剂使多个SAP颗粒粘附到基材61的后表面而形成SAP层63。在SAP层63中,SAP颗粒大致均匀地布置。基材61保持SAP层63。通过设置SAP层63,吸收体6整体上增加了液体的吸收量和保持量。替代地,SAP颗粒可以包括在基材61中的间隙中。
SAP吸收是其自身重量的10至100倍的液体。例如,作为SAP,使用在吸收液体之前处于颗粒状态的SAP。
SAP层62L和62R具有比SAP层63高的液体渗透率,但SAP层63具有比SAP层62L和62R高的液体吸收率。可以根据在每个SAP层中布置的SAP类型来设定这些属性。
首先,将描述液体渗透率的测量方法。液体渗透率由1分钟内渗透的液体的体积(ml)来定义。首先,制备内径为25.4mm并安装有过滤器(例如由亚速旺公司(AS ONECORPORATION)等制造的生物柱过滤器30SUS)的生物柱(例如由亚速旺公司等制造的生物柱CF-30K)。作为生物柱,使用带有60ml和40ml液体测量值标记的生物柱或带有已附着到60ml和40ml液体测量值的标记的生物柱。接下来,将浓度为0.900%(±0.009%)且温度为25℃(±2℃)的150.0ml(±1.5ml)生理盐水溶液倒入200ml容积的烧杯中。接下来,将0.320g(±0.003g)的SAP加入到烧杯中,并浸泡30分钟,同时搅拌。接下来,将烧杯中的所有内容物放入生物柱中之后,将圆柱杆(其直径为2mm且具有装配到其尖端的150um网尺寸和25mm直径的金属网)插入到生物柱的内圆筒中,使得金属网与SAP接触,并将一个重量放置在圆柱杆的顶部上,使得0.3psi的载荷被施加到SAP上。接下来,打开生物柱的旋塞,以降低生物柱内的液位,直到液位位于60ml线上方约5cm处,并且液体在此状态下静置1分钟。接下来,打开生物柱的旋塞,以测量液位从60ml线下降到40ml线所需的时间(T1)。另外,在没有添加SAP的状态下执行类似的测试来测量时间(T0)。
通过将上述测试获得的T1和T0值代入以下等式(1)中获得SAP的液体渗透率。
液体渗透率(ml/min)=20/(T1-T0)...(1)
在SAP层62L和62R中使用液体渗透率为30(ml/min)或更高的SAP。因此,SAP层62L和62R具有30(ml/min)或更高的液体渗透率。应注意,SAP层63的液体渗透率低于30(ml/min)。
接下来,将描述液体吸收率的测量方法。液体吸收率定义为每1g SAP中液体的吸收量(g)。首先,网眼大小为57μm的尼龙片被切割成纵向尺寸为10cm且横向尺寸为40cm的大小,将切割的尼龙片在纵向方向上折叠成两个,并且两端被热封以形成具有10cm×20cm袋状的尼龙袋。将1.00g(±0.01g)的SAP放入尼龙袋中。接下来,将尼龙袋放置在浓度为0.900%(±0.009%)且温度为25℃(±2℃)的生理盐水溶液中并浸泡1小时。接下来,将尼龙袋抽出并排干15分钟。接下来,使用将离心力设置为150G的离心脱水机进行脱水90秒,并测量尼龙袋的重量(A)。另外,生成不包含SAP的类似尼龙袋来执行类似测试,并测量尼龙袋的重量(B)。
通过将上述测试获得的A和B值代入以下等式(2)中来获得SAP的液体吸收率(液体吸收量)。
液体吸收率(g/g)=(A-B)/收集的SAP的量...(2)
在SAP层63中使用液体吸收率为35(g/g)或更高的SAP。因此,SAP层63具有35(g/g)或更高的液体吸收率。应注意,SAP层62L和62R的液体吸收率均低于35(g/g)。
一般来说,在包括SAP的吸收体中,SAP越接近穿戴者的皮肤,被SAP吸收的尿液量就越大。因此,在吸收体多次吸收尿液之后,靠近穿戴者皮肤的SAP变得膨胀,并且液体渗透率下降,使尿液难以渗透到吸收体中或进入非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下侧),由此产生尿液可能在吸收体的皮肤相对表面一侧的顶部上流动并导致泄漏的风险。
当根据本实施例的吸收体6布置在吸收性物品中时,SAP层62L和62R位于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上,并且SAP层63位于非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上。换句话说,SAP层63布置成比SAP层62L和62R更远离穿戴者的皮肤。另外,在吸收体6中,SAP层62L和62R具有30(ml/min)或更高的液体渗透率。因此,即使在多次吸收尿液之后,吸收体6也能够确保布置为更靠近穿戴者皮肤的SAP层62L和62R的液体渗透率,以使尿液能够更容易地渗入到基材61中或进入SAP层63,并且能够抑制尿液的泄漏。另外,在吸收体6中,SAP层63具有35(g/g)或更高的液体吸收率。由于根据本实施例的吸收体6用布置在距穿戴者皮肤一定距离处的SAP层63保持相对大量的尿液,因此可以抑制皮肤表面的湿感觉并且可以防止穿戴性的下降。另外,通过在基材6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布置SAP层,吸收体6能够在SAP层62L、62R和63之间的分布物质中布置吸收和保持预定量液体所需的SAP量,防止SAP层62L、62R和63中的SAP密度变得过高,并防止凝胶堵塞的发生。此外,吸收体6能够防止SAP层62L、62R和63中的SAP变成凝胶,并且通过防止SAP层62L、62R和63中液体的吸收/保持量的下降,吸收体6能够抑制回流,在该回流中,最初被吸收的液体流出到穿戴者皮肤一侧。
另外,在基材61的前表面侧(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上,SAP不设置在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中,而是SAP层62L和62R布置在宽度方向的两侧上。当吸收体6布置在吸收性物品中时,基材61的前表面侧上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布置在与尿道口相对的位置(以下称为“尿道口相对位置”)处。在吸收体6中,在尿道口相对位置处不设置SAP使排出的尿液能够被引入基材61中并且扩散到基材61的整体上。替代地,可以在基材61的整个前表面侧上形成SAP层。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如上所述布置得更靠近穿戴者皮肤的SAP层的液体渗透率高,因此吸收体6使尿液能够更容易地渗入基材61中或进入SAP层63,并且能够抑制尿液的泄漏。
另外,吸收体6包括:第一无纺布片65,其布置成覆盖基材61的前表面;以及第二无纺布片66,其布置成覆盖基材61的后表面。透液的无纺织物用作第一无纺布片65和第二无纺布片66。例如,气流成网无纺织物用作第一无纺布片65和第二无纺布片66。第一无纺布片65和第二无纺布片66在吸收体6的宽度方向和纵向方向上扩散液体。因此,吸收体6防止诸如由穿戴者排出的尿液的液体在吸收体6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处或纵向方向的中心处聚集。另外,设置第一无纺布片65提高了穿戴者对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性。
此外,在吸收体6中,可以在基材61中形成凹槽。图9是与图7类似的平面图。图10是当沿着图9所示的B-B横截面(沿着吸收体6的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切割时吸收体6的截面图。凹槽67沿两侧上的SAP层62L和62R在基材6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形成在基材61的前表面侧上。当吸收体6布置在吸收性物品中时,凹槽67形成在尿道口相对位置处,使得由穿戴者排出的尿液容易流入凹槽67中。通过从基材61的前表面侧向凹槽形成区域施加压力而在形成基材61之后形成凹槽67。替代地,当制造基材61时,可以通过减小凹槽形成区域中的无纺织物的基重来形成凹槽67。
以这种方式,通过在吸收体6的前表面侧(皮肤相对表面侧)上设置凹槽67,尿液可以在基材61的整个纵向方向上扩散,并且即使在排出大量尿液时也可以抑制尿液的泄漏。
此外,在吸收体6中,配置成包括基材61、SAP层62L、62R和63以及第一无纺布片65和第二无纺布片66的吸收性复合体的整体被包芯片68包覆。图11是与图8所示的吸收体类似的吸收体6的截面图。如图11所示,包芯片68包括:第一片68A,其覆盖第一无纺布片65的一侧;和第二片68B,其覆盖第一无纺布片65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基材61的侧表面和第二无纺布片66的一侧。第一片68A和第二片68B接合并整体包裹吸收性复合体的整体。例如,诸如纸巾或无纺织物等的透液的薄纸用作包芯片68。包芯片68能够将由穿戴者排出的液体扩散到吸收体6的整体上。替代地,包芯片68可以由单个片构成。
<第三实施例>
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吸收体。在吸收体中,优选地将液体保持在距穿戴者皮肤一定距离处。然而,在将SAP颗粒固定在无纺布基材上的吸收体中,由于将吸收和保持预定量液体所需的一定量的SAP颗粒仅布置在距穿戴者皮肤一定距离处的基材的后表面侧上,导致在后表面侧上的SAP的密度过度增加,因此在SAP吸收液体之后更容易发生凝胶堵塞。因此,虽然SAP优选地布置在无纺布基材的两个表面上,但是当布置在无纺布基材的前表面上的SAP变成凝胶时,前表面侧上的液体渗透率下降,防止了液体扩散到整个吸收体上,并且发生了液体泄漏。为此,在吸收体中的无纺布基材的前表面上,需要液体吸收率与液体渗透率之间的平衡。此外,当SAP变成凝胶并且液体的保持量下降时,发生回流,在该回流中,最初被吸收体吸收的液体被释放到穿戴者的皮肤侧。
鉴于此,本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液体泄漏和回流的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施例中,上SAP层具有比下SAP层更小量的SAP。
具体地,本实施例是一种吸收体,该吸收体包括:基材,其由无纺织物形成并渗透液体;上SAP层,其布置在基材的前表面上,并且包含是高吸收性聚合物的SAP颗粒;以及下SAP层,其布置在基材的后表面上,并且包含是高吸收性聚合物的SAP颗粒,其中,上SAP层具有比下SAP层更小量的SAP。
在上述吸收体中,上SAP层可以沿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布置在基材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上,并可以在基材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凹槽可以沿在两侧上的上SAP层在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形成在基材的前表面侧上。
在上述吸收体中,上SAP层可以具有比下SAP层更高的液体渗透率。
上述吸收体可以包括:第一无纺布片,其布置成覆盖基材的前表面;以及第二无纺布片,其布置成覆盖基材的后表面。
上述吸收体可以包括:包芯片,其覆盖吸收性复合体的外周,所述吸收性复合体配置成包括基材、上SAP层、下SAP层、第一无纺布片和第二无纺布片。
上述吸收体可以包括通过压缩包芯片、第一无纺布片和基材而形成的压缩凹槽。
另外,可以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吸收由穿戴者排出的液体,并且包括:不透液的背片;透液的顶片,其结合到背片;以及上述吸收体,其布置在背片与顶片之间。
上述吸收性物品可以包括压缩凹槽,所述压缩凹槽是通过从顶片压缩吸收体的基材的一部分而形成的。
根据本实施例,可以抑制液体泄漏和回流。
图12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吸收体的平面图。吸收体6C形成为在平面图中具有矩形形状的片状。图12示出了一种状态,其中,当吸收体6C布置在诸如尿布的吸收性物品中时,从前表面侧观察,吸收体6C是与穿戴者的皮肤相对的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
图13是当沿着图12所示的A-A横截面(沿着吸收体6C的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切割时吸收体6C的截面图。吸收体6C在整个纵向方向上具有均匀的横截面。虽然在图13中示出了吸收体6C的相应组件具有设置在其间的间隙,以便于理解,但实际上,在相应组件之间很难形成间隙。
吸收体6C包括基材61。基材61形成为矩形片状。对于基材61,使用厚度约为1mm至10mm并且通过空气穿透法或针刺法等制造的大块无纺织物。基材61渗透并扩散液体。
吸收体6C包括SAP层62L和62R(“上SAP层”的示例),所述SAP层62L和62R布置在基材61的前表面上,并且所述SAP层62L和62R包括是高吸收性聚合物的SAP(Super AbsorbentPolymer)颗粒。在这种情况下,当吸收体6C布置在吸收性物品中时,基材61的前表面布置在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上,并且基材61的后表面布置在非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上,所述侧是与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相对的一侧。SAP层62L和62R沿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在基材6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上布置在基材61的前表面上,并且在基材61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应注意,基材61的纵向方向垂直于基材61的宽度方向。
当吸收体6C布置在吸收性物品中时,SAP层62L位于吸收性物品穿戴者的左侧,而SAP层62R位于吸收性物品穿戴者的右侧。通过使用粘合剂使多个SAP颗粒粘附到基材61的前表面而形成SAP层62L和62R。在SAP层62L和62R中,SAP颗粒大致均匀地布置。基材61保持SAP层62L和62R。SAP层62L和62R沿基材61的整个纵向方向延伸。
另外,吸收体6C包括:SAP层63(“下SAP层”的示例),其布置在基材61的后表面上并且包括SAP颗粒。SAP层63形成在基材61的后表面的大致整个区域上。通过使用粘合剂使多个SAP颗粒粘附到基材61的后表面而形成SAP层63。在SAP层63中,SAP颗粒大致均匀地布置。基材61保持SAP层63。通过设置SAP层63,吸收体6C整体上增加了液体的吸收量和保持量。替代地,SAP颗粒可以被包括在基材61中的间隙中。
SAP吸收是其自身重量的10至100倍的液体。例如,作为SAP,使用在吸收液体之前处于颗粒状态的SAP。
在这种情况下,SAP层62L和62R被给予比SAP层63更小量的SAP。SAP层中的液体吸收量(液体保持量)与SAP的量成比例。通过包括包含比SAP层62L和63R更大量的SAP的SAP层63,根据本实施例的吸收体6C能够抑制液体的泄漏,而不整体上降低液体的吸收量和保持量。此外,通过使SAP层62L和62R包含比SAP层63更少量的SAP,当吸收体6C布置在吸收性物品中时,在距穿戴者皮肤一定距离处的SAP层63能够吸收和保持比更靠近皮肤的SAP层62L和62R更大量的液体。因此,由于吸收体6C用布置在距穿戴者皮肤一定距离处的SAP层63保持相对大量的尿液,可以抑制皮肤表面的湿感觉并且可以防止穿戴性的下降。应注意,SAP层中SAP的量可以由基重或由施用剂量(g)来定义。
另外,SAP层62L和62R被给予比SAP层63高的液体渗透率。可以根据在每个SAP层中布置的SAP类型来设定这些属性。液体渗透率由1分钟内渗透的液体的体积(ml)来定义。首先,制备内径为25.4mm并安装有过滤器(例如由亚速旺公司等制造的生物柱过滤器30SUS)的生物柱(例如由亚速旺公司等制造的生物柱CF-30K)。作为生物柱,使用带有60ml和40ml液体测量值标记的生物柱或带有已附着到60ml和40ml液体测量值的标记的生物柱。接下来,将浓度为0.900%(±0.009%)且温度为25℃(±2℃)的150.0ml(±1.5ml)生理盐水溶液倒入200ml容积的烧杯中。接下来,将0.320g(±0.003g)的SAP加入到烧杯中,并浸泡30分钟,同时搅拌。接下来,将烧杯中的所有内容物放入生物柱中之后,将圆柱杆(其直径为2mm且具有装配到其尖端的150um网尺寸和25mm直径的金属网)插入到生物柱的内圆筒中,使得金属网与SAP接触,并将一个重量放置在圆柱杆的顶部上,使得0.3psi的载荷被施加到SAP上。接下来,打开生物柱的旋塞,以降低生物柱内的液位,直到液位位于60ml线上方约5cm处,并且液体在此状态下静置1分钟。接下来,打开生物柱的旋塞,以测量液位从60ml线下降到40ml线所需的时间(T1)。另外,在没有添加SAP的状态下执行类似的测试来测量时间(T0)。
通过将上述测试获得的T1和T0值代入以下等式(3)中来获得SAP的液体渗透率。
液体渗透率(ml/min)=20/(T1-T0)...(3)
在SAP层62L和62R中可以使用液体渗透率为30(ml/min)或更高的SAP。在这种情况下,SAP层62L和62R具有30(ml/min)或更高的比SAP层63更高的液体渗透率。应注意,SAP层63的液体渗透率低于30(ml/min)。
一般来说,在包括SAP的吸收体中,SAP越接近穿戴者的皮肤,被SAP吸收的尿液量就越大。因此,在吸收体多次吸收尿液之后,靠近穿戴者皮肤的SAP变得膨胀,并且液体渗透率下降,使尿液难以渗透到吸收体中或进入非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下侧),由此产生尿液可能在吸收体的皮肤相对表面一侧的顶部上流动并导致泄漏的风险。
当根据本实施例的吸收体6C布置在吸收性物品中时,SAP层62L和62R位于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上,并且SAP层63位于非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上。换句话说,SAP层63布置成比SAP层62L和62R更远离穿戴者的皮肤。另外,在吸收体6C中,SAP层62L和62R被给予比SAP层63高的液体渗透率。因此,即使在多次吸收尿液之后,吸收体6C也能够确保布置为更靠近穿戴者皮肤的SAP层62L和62R的液体渗透率,以使尿液能够更容易地渗入到基材61中或进入SAP层63,并且能够抑制尿液的泄漏。另外,通过在基材6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布置SAP层,吸收体6C能够在SAP层62L、62R和63之间的分布物质中布置吸收和保持预定量液体所需的SAP量,防止SAP层62L、62R和63中的SAP密度变得过高,并防止凝胶堵塞的发生。此外,吸收体6C能够防止SAP层62L、62R和63中的SAP变成凝胶,并且通过防止SAP层62L、62R和63中液体的吸收/保持量的下降,吸收体6C能够抑制回流,在该回流中,最初被吸收的液体流出到穿戴者皮肤一侧。
另外,在基材61的前表面侧(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上,SAP不设置在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中,而是SAP层62L和62R布置在宽度方向的两侧上。当吸收体6C布置在吸收性物品中时,基材61的前表面侧上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布置在与尿道口相对的位置(以下称为“尿道口相对位置”)处。在吸收体6C中,在尿道口相对位置处不设置SAP使排出的尿液能够被引入基材61中并且扩散到基材61的整体上。替代地,可以在基材61的整个前表面侧上形成SAP层。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如上所述布置得更靠近穿戴者皮肤的SAP层的液体渗透率高,因此吸收体6C使尿液能够更容易地渗入基材61中或进入SAP层63,并且能够抑制尿液的泄漏。
另外,吸收体6C包括:第一无纺布片65,其布置成覆盖基材61的前表面;以及第二无纺布片66,其布置成覆盖基材61的后表面。透液的无纺织物用作第一无纺布片65和第二无纺布片66。例如,气流成网无纺织物用作第一无纺布片65和第二无纺布片66。第一无纺布片65和第二无纺布片66在吸收体6C的宽度方向和纵向方向上扩散液体。因此,吸收体6C防止诸如由穿戴者排出的尿液的液体在吸收体6C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处或纵向方向的中心处聚集。另外,设置第一无纺布片65提高了穿戴者对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性。
此外,在吸收体6C中,可以在基材61中形成凹槽。图14是与图12类似的平面图。图15是当沿着图14所示的B-B横截面(沿着吸收体6C的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切割时吸收体6C的截面图。凹槽67沿两侧上的SAP层62L和62R在基材6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形成在基材61的前表面侧上。当吸收体6C布置在吸收性物品中时,凹槽67形成在尿道口相对位置处,使得由穿戴者排出的尿液容易流入凹槽67中。通过从基材61的前表面侧向凹槽形成区域施加压力而在形成基材61之后形成凹槽67。替代地,当制造基材61时,可以通过减小凹槽形成区域中的无纺织物的基重来形成凹槽67。
以这种方式,通过在吸收体6C的前表面侧(皮肤相对表面侧)上设置凹槽67,尿液可以在基材61的整个纵向方向上扩散,并且即使在排出大量尿液时也可以抑制尿液的泄漏。
此外,在吸收体6C中,配置成包括基材61、SAP层62L、62R和63以及第一无纺布片65和第二无纺布片66的吸收性复合体的整体被包芯片68包覆。图16是与图13所示的吸收体类似的吸收体6C的截面图。如图16所示,包芯片68包括:第一片68A,其覆盖第一无纺布片65一侧;和第二片68B,其覆盖第一无纺布片65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基材61的侧表面和第二无纺布片66一侧。第一片68A和第二片68B接合并整体地包裹吸收性复合体的整体。例如,诸如纸巾或无纺织物等的透液的薄纸用作包芯片68。包芯片68能够将由穿戴者排出的液体扩散到吸收体6C的整体上。替代地,包芯片68可以由单个片构成。
另外,可以形成压缩凹槽,所述压缩凹槽通过朝向基材61的前表面压缩包芯片68和第一无纺布片65而形成。图17是从图16所示的包芯片68的第一片68a一侧观察时吸收体6C的平面图。当吸收体6C布置在吸收性物品中时,第一片68a布置在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上。压缩凹槽70和71形成在第一片68a的前表面上。压缩凹槽70和71相对于吸收体6C的纵向方向倾斜地线性地形成为多个。压缩凹槽70形成为多个,使得压缩凹槽70面对纸张表面从吸收体6C的左上角延伸到右下角并且彼此平行。另外,压缩凹槽71形成为多个,使得压缩凹槽71面对纸张表面从吸收体6C的右上角延伸到左下角并且彼此平行。压缩凹槽70和压缩凹槽71以大约直角彼此相交。压缩凹槽70和71整体上以网格状图案形成。压缩凹槽70和71的形成图案不限于此,例如,压缩凹槽70和71可以形成为沿吸收体6C的纵向方向延伸或形成为弯曲形状。
图18是当沿着图17所示的C-C横截面(沿着吸收体6C的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切割时吸收体6C的截面图。压缩凹槽70和71通过压缩包芯片68、第一无纺布片65和基材61形成。另外,以从吸收体6C的前表面侧到达基材61的一部分的深度形成压缩凹槽70和71。吸收体6C使空气在压缩凹槽70和71内流动以提高液体渗透率。另外,由于液体在压缩凹槽70和71内流动,因此提高了液体的扩散率。以这种方式,设置压缩凹槽70和71,以提高吸收体6C的液体渗透率和液体的扩散率。
压缩凹槽70和71通过执行压缩处理形成,在所述压缩处理中,通过使形成凸网格状图案的压辊穿过吸收体6C,朝向基材61的前表面压缩包芯片68和第一无纺布片65。在这种情况下,当在基材61的前表面上形成SAP层时,当从吸收体6C的前表面侧应用压缩处理时,存在SAP可能破坏包芯片或无纺布片的风险。然而,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吸收体6C中,布置在吸收体6C的前表面侧上的SAP层62L和62R中的SAP的量减少。因此,当应用压缩处理时,可以抑制SAP对第一无纺布片65或包芯片68的第一片68a的破坏。另外,压缩凹槽70和71也在不形成SAP层的基材6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上形成在基材61的前表面上。由于当在基材6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上应用压缩处理时不存在SAP层,因此SAP不会破坏第一无纺布片65或包芯片68的第一片68a。以这种方式,根据本实施例的吸收体6C能够提高执行压缩处理时的收率(yield)。
<第四实施例>
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吸收体。将SAP颗粒固定在无纺布基材上的吸收体使用SAP吸收并保持液体。然而,由于SAP颗粒固定到其上的无纺布基材是大块的,因此由穿戴者排出的液体在平面方向上的扩散率很低,并且液体不是在平面方向上扩散,而是渗透到无纺布基材内部,或者换句话说,在无纺布基材的厚度方向上渗透。因此,存在渗透到无纺织物内部的液体可能从吸收体泄漏而不是被SAP颗粒吸收的风险。
鉴于此,本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液体泄漏的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基材的前表面设置有以与穿戴者的尿道口相对的尿道口相对位置为中心的防水饰面区域。
具体地,本实施例是一种吸收体,该吸收体包括:由无纺织物形成的基材;以及SAP层,所述SAP层设置在基材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并且包含是高吸收性聚合物的SAP颗粒,其中,基材的前表面设置有防水饰面区域,所述防水饰面区域以与穿戴者的尿道口相对的尿道口相对位置为中心。
应注意,可以设置防水饰面区域,使得:越远离尿道口相对位置,防水性下降。
另外,防水饰面区域可以与非防水饰面区域朝向基材的纵向方向交替地布置,并且设置为使得每单位面积的防水饰面区域与非防水饰面区域的比逐渐减小。
此外,在基材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凹槽可以在基材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形成在基材的前表面的一侧上。
另外,上述吸收体可以包括:第一无纺布片,其布置成覆盖基材的前表面;以及第二无纺布片,其布置成覆盖基材的后表面。
此外,上述吸收体可以包括:包芯片,其覆盖吸收性复合体的外周,所述吸收性复合体配置成包括基材、SAP层、第一无纺布片和第二无纺布片。
另外,本实施例可以是一种吸收由穿戴者排出的尿液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不透液的背片;透液的顶片,其接合到背片;以及上述吸收体中的任何一种,其布置在背片与顶片之间。
根据本实施例,可以抑制液体泄漏。
图19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吸收体的平面图。吸收体6D形成为在平面图中具有矩形形状的片状。图19示出了一种状态,其中,当吸收体6D布置在诸如尿布的吸收性物品中时,从前表面侧观察,吸收体6D是与穿戴者的皮肤相对的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
图20是当沿着图19所示的A-A横截面(沿着吸收体6D的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切割时吸收体6D的截面图。吸收体6D在整个纵向方向上具有均匀的横截面。虽然在图20中示出了吸收体6D的相应组件具有设置在其间的间隙,以便于理解,但实际上,在相应组件之间很难形成间隙。
吸收体6D包括基材61。基材61形成为矩形片状。对于基材61,使用了厚度约为1mm至3mm并且通过空气穿透法或针刺法等制造的大块无纺织物。
吸收体6D包括SAP层,所述SAP层布置在基材6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并且所述SAP层包括是高吸收性聚合物的SAP(Super Absorbent Polymer)颗粒。在这种情况下,当吸收体6D布置在吸收性物品中时,基材61的前表面布置在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上,并且基材61的后表面布置在非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上,所述侧是与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相对的一侧。SAP层62布置在基材61的前表面上,并且SAP层63布置在基材61的后表面上。通过使用粘合剂使多个SAP颗粒粘附到基材61的前表面而形成SAP层62。以类似方式,通过使用粘合剂使多个SAP颗粒粘附到基材61的后表面而形成SAP层63。在SAP层62和63中,SAP颗粒大致均匀地布置。基材61保持SAP层62和63。SAP层62沿基材61的前表面侧的整个纵向方向布置。SAP层63布置在基材61的后表面的大致整个区域上。替代地,SAP颗粒可以包括在基材61中的间隙中。
SAP吸收是其自身重量的10至100倍的液体。例如,作为SAP,使用在吸收液体之前处于颗粒状态的SAP。SAP层62和63吸收并保持由基材61扩散的液体。
布置在基材61的前表面上的SAP层62沿基材61的纵向方向布置在基材6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上。当吸收体6D布置在吸收性物品中时,在基材6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中布置与穿戴者的尿道口相对的尿道口相对位置。因此,如上所述,当SAP层62沿基材61的纵向方向布置在基材6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上时,由穿戴者排出的尿液经由基材61更容易地被SAP层62吸收,并且经由基材61更容易地被SAP层63吸收。
另外,吸收体6D包括:第一无纺布片65,其布置成覆盖基材61的前表面;以及第二无纺布片66,其布置成覆盖基材61的后表面。透液的无纺织物用作第一无纺布片65和第二无纺布片66。例如,气流成网无纺织物用作第一无纺布片65和第二无纺布片66。第一无纺布片65和第二无纺布片66在吸收体6D的宽度方向和纵向方向上扩散液体。因此,吸收体6D防止诸如由穿戴者排出的尿液的液体在吸收体6D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处或纵向方向的中心处聚集。另外,设置第一无纺布片65提高了穿戴者对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性。
此外,在吸收体6D中,可以在基材61中形成凹槽。图21是与图20所示的吸收体类似的吸收体6D的截面图。在基材61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凹槽67在基材6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形成在基材61的前表面的一侧上。当吸收体6D布置在吸收性物品中时,凹槽67形成在尿道口相对位置处,使得由穿戴者排出的尿液容易流入凹槽67中。通过从基材61的前表面侧向凹槽形成区域施加压力而在形成基材61之后形成凹槽67。替代地,当制造基材61时,可以通过减小凹槽形成区域中的无纺织物的基重来形成凹槽67。
凹槽67立即将从穿戴者的尿道口排出的液体引导到尿道口相对位置的外部,并将液体扩散到除尿道口相对位置以外的区域中的基材61中。因此,吸收体6D能够抑制侧面泄漏,其中,液体从基材61的侧表面的一侧泄漏。
在本实施例中,在基材61的前表面应用防水饰面,以便将由穿戴者排出的尿液扩散到整个基材61上。防水饰面是指应用使基材61的前表面排斥液体的处理,并且在应用处理的部分中,液体不太可能从基材61的前表面流入基材61中。
图22是示出具有防水饰面的部分的第一示例的图。在图22中,虚线包围的部分表示尿道口相对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基材61的前表面上以尿道口相对位置作为应用中心来应用防水饰面,尿道口相对位置附近具有最高的防水性,并且距离尿道口相对位置越远,防水性逐渐下降。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如图22中的阴影所示,在尿道口相对位置处设置最大的防水饰面区域69,并且未应用防水饰面的非防水饰面区域和防水饰面区域69交替地设置,使得每单位面积的防水饰面区域69的面积随着其距尿道口相对位置越远而逐渐减小。因此,在图22所示的示例中,可以将防水饰面区域69描述为形成为沿基材61的纵向方向追踪条纹图案。应注意,以尿道口相对位置为中心的防水饰面不是用于防水饰面(其中尿道口相对位置是精确的中心位置,并且防水性从中心位置精确下降)的构思,而是包括防水饰面(其中主要在尿道口相对位置附近的防水性略高于其他位置)的构思。
仅应用需要的防水饰面,使得由穿戴者排出的尿液扩散到整个基材61上,而不限于具有如图22所示的条纹图案的防水饰面区域69。例如,可以沿基材61的纵向方向不间断地应用防水饰面,使得:在尿道口相对位置附近防水性最高,并且随着与尿道口相对位置附近的距离增加防水性逐渐下降,或者当与尿道口相对位置的距离增加时,分散地设置在应用了防水饰面的区域中的非防水区域的尺寸逐渐增加。图23是示出具有防水饰面的部分的第二示例的图。例如,如图23所示,可以沿基材61的纵向方向应用防水饰面,并且可以在防水饰面区域69内以圆点图案设置非防水区域。
例如,可以通过将物理处理(例如热处理或加压处理)或化学处理(例如应用防水油墨)应用于基材的前表面来实现防水饰面。
图24是当沿着图19所示的B-B横截面(沿着吸收体6D的纵向方向的横截面)切割时吸收体6D的截面图。在图24中,用空白箭头表示从尿道口排出的水分是如何流动的。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用于使由穿戴者排出的尿液扩散到整个基材61的防水饰面被应用到基材61的前表面,如图24中由空白箭头所示,从穿戴者的尿道口排出的液体不扩散到尿道口相对位置附近的基材61中,而是被引导到基材61的前表面上距尿道口相对位置一定距离的位置,并且液体在非防水区域中扩散到整个基材61。另外,从基材61的前表面通过非防水区域扩散到整个基材61的液体被设置在基材61的前表面上的SAP层62或设置在基材61的后表面上的SAP层63吸收。因此,吸收体6D能够抑制侧面泄漏,其中,液体从基材61的侧表面的一侧泄漏。
在吸收体6D中,配置成包括基材61、SAP层62和63以及第一无纺布片65和第二无纺布片的吸收性复合体的整体被包芯片包覆。图25是与图20所示的吸收体类似的吸收体6D的截面图。如图25所示,包芯片68包括:第一片68A,其覆盖第一无纺布片65;和第二片68B,其覆盖第一无纺布片65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基材61的侧表面和第二无纺布片66的一侧。第一片68A和第二片68B接合并整体地包裹吸收性复合体的整体。例如,诸如纸巾或无纺织物等的透液的薄纸用作包芯片68。包芯片68能够将由穿戴者排出的液体扩散到吸收体6D的整体上。替代地,包芯片68可以由单个片构成。
<第五实施例>
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吸收体。在该吸收体中,从能够抑制液体回流的角度来看,优选地将液体保持在尽可能远离穿戴者皮肤的位置。然而,在将SAP颗粒固定到无纺布基材上的吸收体中,由于仅将SAP颗粒布置在基材的后表面侧(距穿戴者皮肤一定距离处),因此使液体的吸收量减少。对于吸收量减少的吸收体,存在可能发生液体泄漏的风险。
鉴于此,本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液体泄漏和回流的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提高了上SAP层的液体吸收速度,并提高了下SAP层的液体吸收率。
具体地,本实施例是一种吸收体,该吸收体包括:基材,其由无纺织物形成并渗透液体;上SAP层,其布置在基材的前表面上,并且包含是高吸收性聚合物的SAP颗粒;以及下SAP层,其布置在基材的后表面上,并且包含是高吸收性聚合物的SAP颗粒,其中,根据涡流法测量的上SAP层的液体吸收速度为45(秒)或更低,而下SAP层的液体吸收率为35(g/g)或更高。
在上述吸收体中,上SAP层可以沿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布置在基材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上,并可以在基材的纵向方向上延伸。
在上述吸收体中,凹槽可以在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并沿两侧上的上SAP层形成在基材的前表面侧上。
上述吸收体可以包括:第一无纺布片,其布置成覆盖基材的前表面;以及第二无纺布片,其布置成覆盖基材的后表面。
上述吸收体可以包括:包芯片,其覆盖吸收性复合体的外周,所述吸收性复合体配置成包括基材、上SAP层、下SAP层、第一无纺布片和第二无纺布片。
另外,可以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吸收由穿戴者排出的液体,并且包括:不透液的背片;透液的顶片,其结合到背片;以及上述吸收体,其布置在背片与顶片之间。
根据本实施例,可以抑制液体泄漏和回流。
图26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吸收体的平面图。吸收体6E形成为在平面图中具有矩形形状的片状。图26示出了一种状态,其中,当吸收体6E布置在诸如尿布的吸收性物品中时,从前表面侧观察,吸收体6E是与穿戴者的皮肤相对的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
图27是当沿着图26所示的A-A横截面(沿着吸收体6E的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切割时吸收体6E的截面图。吸收体6E在整个纵向方向上具有均匀的横截面。虽然在图27中示出了吸收体6E的相应组件具有设置在其间的间隙,以便于理解,但实际上,在相应组件之间很难形成间隙。
吸收体6E包括基材61。基材61形成为矩形片状。对于基材61,使用了厚度约为1mm至10mm并且通过空气穿透法或针刺法等制造的大块无纺织物。基材61渗透并扩散液体。
吸收体6E包括SAP层62L和62R(“上SAP层”的示例),所述SAP层62L和62R布置在基材61的前表面上,并且所述SAP层62L和62R包括是高吸收性聚合物的SAP(Super AbsorbentPolymer)颗粒。在这种情况下,当吸收体6E布置在吸收性物品中时,基材61的前表面布置在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上,并且基材61的后表面布置在非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上,所述侧是与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相对的一侧。SAP层62L和62R沿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在基材6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上布置在基材61的前表面上,并且在基材61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应注意,基材61的纵向方向垂直于基材61的宽度方向。
当吸收体6E布置在吸收性物品中时,SAP层62L位于吸收性物品穿戴者的左侧,而SAP层62R位于吸收性物品穿戴者的右侧。通过使用粘合剂使多个SAP颗粒粘附到基材61的前表面而形成SAP层62L和62R。在SAP层62L和62R中,SAP颗粒大致均匀地布置。基材61保持SAP层62L和62R。SAP层62L和62R沿基材61的整个纵向方向延伸。
另外,吸收体6E包括:SAP层63(“下SAP层”的示例),其布置在基材61的后表面上并且包括SAP颗粒。SAP层63形成在基材61的后表面的大致整个区域上。通过使用粘合剂使多个SAP颗粒粘附到基材61的前表面而形成SAP层63。在SAP层63中,SAP颗粒大致均匀地布置。基材61保持SAP层63。通过设置SAP层63,吸收体6E整体上增加了液体的吸收量和保持量。替代地,SAP颗粒可以包括在基材61中的间隙中。
SAP吸收是其自身重量的10至100倍的液体。例如,作为SAP,使用在吸收液体之前处于颗粒状态的SAP。
SAP层62L和62R具有比SAP层63高的液体吸收速度,但SAP层63具有比SAP层62L和62R高的液体吸收率。可以根据在每个SAP层中布置的SAP类型来设定这些属性。
首先,将描述液体吸收速度的测量方法。SAP的液体吸收速度可以根据涡流法来测量。首先,将浓度为0.900%(±0.009%)且温度为25℃(±2℃)的50.0ml(±0.5ml)生理盐水溶液倒入100ml容积的烧杯中。接下来,将烧杯放置在磁力搅拌器上,并在烧杯内放置搅拌棒。接下来,搅拌棒以600rpm(±30rpm)旋转,以确认烧杯内的生理盐水溶液以稳定的方式形成涡流。接下来,在向烧杯中添加2.00g(±0.02g)SAP的瞬间,使用秒表开始测量,并测量直到涡流消失和液面变平的时间。
SAP的液体吸收速度可以根据上述涡流法获得。在SAP层62L和62R中,使用根据涡流法测量液体吸收速度为45(秒)或更低的SAP。因此,根据涡流法测量的SAP层62L和62R的液体吸收速度为45(秒)或更低。应注意,根据涡流法测量的SAP层63的液体吸收速度高于45(秒)。
接下来,将描述液体吸收率(液体吸收量)的测量方法。液体吸收率定义为每1gSAP中液体的吸收量(g)。首先,网眼大小为57μm的尼龙片被切割成纵向尺寸为10cm且横向尺寸为40cm的大小,将切割的尼龙片在纵向方向上折叠成两个,并且两个端部被热封以形成具有10cm×20cm袋状的尼龙袋。将1.00g(±0.01g)的SAP放入尼龙袋中。接下来,将尼龙袋放置在浓度为0.900%(±0.009%)且温度为25℃(±2℃)的生理盐水溶液中并浸泡1小时。接下来,将尼龙袋抽出并排干15分钟。接下来,使用将离心力设置为150G的离心脱水机进行脱水90秒,并测量尼龙袋的重量(A)。另外,生成不包含SAP的类似尼龙袋来执行类似测试,并测量尼龙袋的重量(B)。
通过将上述测试获得的A和B值代入以下等式(4)中获得SAP的液体吸收率。
液体吸收率(g/g)=(A-B)/收集的SAP的量...(4)
在SAP层63中使用液体吸收率为35(g/g)或更高的SAP。因此,SAP层63具有35(g/g)或更高的液体吸收率。应注意,SAP层62L和62R的液体吸收率均低于35(g/g)。
当根据本实施例的吸收体6E布置在吸收性物品中时,SAP层62L和62R位于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上,并且SAP层63位于非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上。换句话说,SAP层63布置成比SAP层62L和62R更远离穿戴者的皮肤。另外,在吸收体6E中,SAP层62L和62R具有45(秒)或更低的液体吸收速度。因此,吸收体6E能够使用布置成更靠近穿戴者皮肤并且具有相对高的液体吸收速度的SAP层62L和62R来迅速吸收尿液并抑制尿液的泄漏。另外,在吸收体6E中,SAP层63具有35(g/g)或更高的液体吸收率。由于根据本实施例的吸收体6E用布置在距穿戴者皮肤一定距离处的SAP层63来保持相对大量的尿液,因此可以抑制皮肤表面的湿感觉并且可以防止穿戴性的下降。另外,在吸收体中,当由于体重等对吸收体施加压力时,将液体保持在尽可能远的位置处有可能有效地抑制液体回流。由于根据本实施例的吸收体6E用布置在距穿戴者皮肤一定距离处的SAP层63来保持相对大量的尿液,因此可以抑制液体的回流。
此外,一般情况下,当穿戴者在穿戴吸收性物品时呈现睡眠姿势时,尿液在排尿过程中在尿布表面流动,并且尿液导致泄露。另一方面,通过在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上布置具有高液体吸收速度的SAP层62L和62R,根据本实施例的吸收体6E可以用SAP层62L和62R吸收在吸收体6E的前表面上流动的尿液并防止尿液泄漏。
另外,在基材61的前表面侧(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上,SAP不设置在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中,而是SAP层62L和62R布置在宽度方向的两侧上。当吸收体6E布置在吸收性物品中时,基材61的前表面侧上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布置在与尿道口相对的位置(以下称为“尿道口相对位置”)处。在吸收体6E中,在尿道口相对位置处不设置SAP使排出的尿液能够被引入基材61中并且扩散到基材61的整体上。替代地,可以在基材61的整个前表面侧上形成SAP层。
另外,吸收体6E包括:第一无纺布片65,其布置成覆盖基材61的前表面;以及第二无纺布片66,其布置成覆盖基材61的后表面。透液的无纺织物用作第一无纺布片65和第二无纺布片66。例如,气流成网无纺织物用作第一无纺布片65和第二无纺布片66。第一无纺布片65和第二无纺布片66在吸收体6E的宽度方向和纵向方向上扩散液体。因此,吸收体6E防止诸如由穿戴者排出的尿液的液体在吸收体6E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处或纵向方向的中心处聚集。另外,设置第一无纺布片65提高了穿戴者对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性。
此外,在吸收体6E中,可以在基材61中形成凹槽。图28是与图26类似的平面图。图29是当沿着图28所示的B-B横截面(沿着吸收体6E的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切割时吸收体6E的截面图。凹槽67沿在两侧上的SAP层62L和62R在基材6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形成在基材61的前表面侧上。当吸收体6E布置在吸收性物品中时,凹槽67形成在尿道口相对位置处,使得由穿戴者排出的尿液容易流入凹槽67中。通过从基材61的前表面侧向凹槽形成区域施加压力而在形成基材61之后形成凹槽67。替代地,当制造基材61时,可以通过减小凹槽形成区域中的无纺织物的基重来形成凹槽67。
以这种方式,通过在吸收体6E的前表面侧(皮肤相对表面侧)上设置凹槽67,尿液可以在基材61的整个纵向方向上扩散,并且即使在排出大量尿液时也可以抑制尿液的泄漏。
此外,在吸收体6E中,配置成包括基材61、SAP层62L、62R和63以及第一无纺布片65和第二无纺布片的吸收性复合体的整体被包芯片68包覆。图30是与图27所示的吸收体类似的吸收体6E的截面图。如图30所示,包芯片68包括第一无纺布片65的一侧和第二片68B,第二片68B覆盖第一无纺布片65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基材61的侧表面和第二无纺布片66的一侧。第一片68A和第二片68B接合并整体地包裹吸收性复合体的整体。例如,诸如纸巾或无纺织物等的透液的薄纸用作包芯片68。包芯片68能够将由穿戴者排出的液体扩散到吸收体6E的整体上。替代地,包芯片68可以由单个片构成。
<第六实施例>
<使用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
将在图31至图34中所示的胶带式一次性尿布描述为使用上述吸收体6A至6E的吸收性物品的示例。图31是胶带式一次性尿布(以下简称为“尿布”)1的透视图。尿布1具有:裆部区域1B,其覆盖处于穿着状态的穿戴者的生殖器区域;前体区域1F,其位于裆部区域1B的前侧上;和后体区域1R,其位于裆部区域1B的后侧上。在后体区域1R的左右两侧的边缘处设置有胶带2L和2R,所述胶带能够粘附到设置在前体区域1F的非穿戴者侧的表面上的前贴片2F上。因此,当胶带2L和2R在前体区域1F布置在穿戴者的腹部侧上并且后体区域1R布置在穿戴者的背侧上的状态下粘附到前贴片2F时,在尿布1包围穿戴者的腹围和大腿的状态下,尿布1固定在穿戴者的身体上。
在尿布1中,能够吸收和保持液体的吸收体布置成主要以裆部区域1B的附近为中心。吸收体6用作吸收体。替代地,吸收体6可以替换为根据上述第一至第五实施例的吸收体6A至6E中的任何一个。另外,为了抑制在尿布1与穿戴者皮肤之间形成用作液体流出路径的间隙,尿布1在环绕穿戴者大腿的部分处设置有三维褶皱3BL和3BR,在环绕穿戴者腹围的部分处设置有腰部褶皱3R。三维褶皱3BL和3BR以及腰部褶皱3R由于橡胶线的弹力与穿戴者的皮肤紧密接触。因此,从穿戴者的生殖器区域排出的液体几乎不会从尿布1泄露,而是被尿布1的吸收体吸收。
图32是尿布1的分解透视图。另外,图33是当沿裆部区域1B的宽度方向切割裆部区域时的截面图。尿布1具有在安装状态下形成外表面的盖片4。盖片4是具有近似矩形外观的片状构件,其在对应于长边的部分处设置有缩窄部4KL和4KR。在穿戴者大腿的位置处设置缩窄部4KL和4KR。设置盖片4是为了加强和改进背片5的纹理,并且例如,可以使用由不透液的热塑性树脂制成的无纺织物作为其材料,以抑制排泄物的泄漏。不透液的热塑性树脂的示例包括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
另外,尿布1具有背片5、吸收体6和顶片7,它们依次层压在盖片4的穿戴者侧的表面上。背片5、吸收体6和顶片7都是具有近似矩形外观的片状构件,并且在其纵向方向与盖片4的纵向方向匹配的状态下依次层压在盖片4上。背片5是使用由不透液的热塑性树脂制成的无纺织物作为基材形成的片,以便以与盖片4类似的方式抑制排泄物的泄漏。另外,顶片7是片状构件,其布置在穿戴者的皮肤表面侧上,以覆盖吸收体6的吸水表面(前表面)。顶片7是部分或全部透液的。因此,在穿着尿布1的状态下,由穿戴者排出的液体穿过可以与穿戴者的皮肤接触的顶片7并进入吸收体6以被吸收体6吸收。例如,纺织物、无纺织物或多孔膜可以用作顶片7的材料。此外,顶片7也可以具有亲水性。
另外,当穿戴者的生殖器区域被背片5、吸收体6和顶片7层压在其上的盖片4覆盖时,背片5、吸收体6和顶片7的相应纵向方向的两端变成定位在穿戴者的腹部侧和背部侧上。换句话说,穿戴者的生殖器区域从穿戴者的腹部侧到背部侧被吸收体6覆盖。因此,即使当穿戴者以腹部朝下的姿势或背部朝下的姿势中的任何一种向穿戴者的身体外部排出液体,排出的液体也经由顶片7与吸收体6接触。
另外,尿布1具有侧片8L和8R,侧片8L和8R具有细长的条纹形状,用于形成前面描述的三维褶皱3BL和3BR。侧片8L和8R设置在顶片7的长边的部分中。以类似于尿布1的三维褶皱3BL和3BR的方式,侧片8L和8R在穿戴者大腿的位置处设置有缩窄部8KL和8KR。此外,橡胶线8EL和8ER沿纵向方向编织到缩窄部8KL和8KR中。因此,当尿布1呈现穿着状态的模式时,或换句话说,当尿布1呈现尿布1在侧视图中具有U形的模式时,缩窄部8KL和8KR在橡胶线8EL和8ER的收缩力的作用下在纵向方向上被拉出并从顶片7升起,从而形成防止液体流出的三维褶皱。
另外,在比吸收体6的端部更朝向背部侧的位置处,在背片5和顶片7之间设置用于形成上述腰部褶皱3R的橡胶线9ER。橡胶线9ER以作为延伸和收缩方向的纵向方向与尿布1的左右方向相匹配的取向设置在背片5与顶片7之间。因此,当设置在橡胶线9ER左右两侧上的胶带2L和2R粘附在穿戴者腹部上的前贴片2F上时,橡胶线9ER呈现出收缩力,并使尿布1与穿戴者紧密接触,并防止在尿布1与穿戴者腹围之间形成间隙。应注意,在吸收体6的两侧上还设置有防止在尿布1与穿戴者腹围之间形成间隙的橡胶线9SL和9SR。
如图1至图6所示,根据前面描述的第一实施例的吸收体6A包括SAP层62L和62R,所述SAP层62L和62R沿液体扩散层60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在液体扩散层6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上布置在液体扩散层60的前表面上,所述液体扩散层使用大块无纺织物,并且所述SAP层62L和62R在液体扩散层60的纵向方向上延伸。
在如上所述配置的尿布1中,当穿戴者排出液体时,排出的液体经由顶片7与吸收体6接触。另外,如上所述,吸收体6使尿液在整个液体扩散层60上扩散,并使SAP层62L和62R均匀地吸收和保持尿液。已吸收尿液并且膨胀的SAP层62L和62R用作堤坝。由于SAP层62L和62R用作堤坝,在液体扩散层60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处形成凹槽67,所述凹槽沿SAP层62L和62R(堤坝)延伸,或者换句话说,在液体扩散层60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凹槽67形成在尿道口相对位置处,使得由穿戴者排出的尿液容易流入凹槽67中。在当前排尿的最后阶段或在下一次排尿过程中,吸收体6使用凹槽67使尿液在液体扩散层60的纵向方向上扩散。因此,由于尿布1使尿液在整个液体扩散层60上扩散,因此即使在下一次和随后的排尿过程中也可以保持吸收速度和扩散速度。此外,当尿布1的穿戴者是男性时,凹槽67可以形成在阴茎尖端的尿道口相对位置处,并且可以由凹槽67引导来自尿道口的排尿方向。
此外,由于尿布1使用液体扩散层60使尿液在整个液体扩散层60上扩散,因此可以使SAP层62L和62R均匀地吸收尿液,并且SAP层62L和62R可以大致均匀地膨胀。因此,吸收体6可以防止当只有部分SAP层62L和62R膨胀以在堤坝中开孔时在由SAP层62L和62R形成的堤坝中形成凹陷,防止尿液从孔中漏出,并且因此抑制尿液泄漏。另外,尿布1用液体扩散层60暂时保持已经扩散到整个液体扩散层60上的尿液,并且随着时间流逝使尿液被SAP层62L和62R吸收和保持。因此,尿布1可以使SAP层62L和62R均匀地吸收和保持尿液。
如图7至图11所示,根据先前描述的第二实施例的吸收体6B包括在基材61的前表面上的SAP层62L和62R,所述基材使用大块无纺织物。
在如上所述配置的尿布1中,当穿戴者排出液体时,排出的液体经由顶片7与吸收体6接触。另外,如上所述,即使在多次吸收尿液之后,吸收体6也能够确保SAP层62L和62R的液体渗透率,并且能够抑制尿液的泄漏,所述SAP层62L和62R布置为更靠近穿戴者皮肤,以使尿液能够更容易地渗入到基材61中或进入SAP层63。此外,在吸收体6中,SAP层63具有35(g/g)或更高的液体吸收率。由于根据本实施例的尿布1用布置在距穿戴者皮肤一定距离处的SAP层63保持相对大量的尿液,因此可以抑制皮肤表面的湿感觉并且可以防止穿戴性的下降。另外,通过在基材6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布置SAP层,尿布1能够在SAP层62L、62R和63之间的分布物质中布置吸收和保持预定量液体所需的SAP量,防止SAP层62L、62R和63中的SAP密度变得过高,并防止凝胶堵塞的发生。此外,尿布1能够防止SAP层62L、62R和63中的SAP变成凝胶,并且通过防止SAP层62L、62R和63中液体的吸收/保持量的下降,尿布1能够抑制回流,其中最初吸收的液体流出到穿戴者皮肤的一侧。
如图12至图18所示,在根据先前描述的第三实施例的吸收体6C中,SAP层62L、62R和63布置在基材61上,所述基材使用大块无纺织物。
在如上所述配置的尿布1中,当穿戴者排出液体时,排出的液体经由顶片7与吸收体6接触。此外,如上所述,通过包括包含比SAP层62L和63R更大量的SAP的SAP层63,尿布1能够抑制液体的泄漏,而不整体上降低液体的吸收量和保持量。此外,通过使SAP层62L和62R包含比SAP层63更少量的SAP,尿布1能够使在距穿戴者皮肤一定距离处的SAP层63吸收和保持比更靠近皮肤的SAP层62更大量的液体。因此,由于尿布1用布置在距穿戴者皮肤一定距离处的SAP层63保持相对大量的尿液,因此可以抑制皮肤表面的湿感觉并且可以防止穿戴性的下降。另外,通过在基材6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布置SAP层,尿布1能够在SAP层62L、62R和63之间的分布物质中布置吸收和保持预定量液体所需的SAP量,防止SAP层62L、62R和63中的SAP密度变得过高,并防止凝胶堵塞的发生。此外,尿布1能够防止SAP层62L、62R和63中的SAP变成凝胶,并且通过防止SAP层62L、62R和63中液体的吸收/保持量的下降,尿布1能够抑制回流,其中最初吸收的液体流出到穿戴者皮肤的一侧。
另外,压缩凹槽70和71可以以类似于吸收体6C的方式形成在吸收体6中。在尿布1中,减少布置在吸收体6的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上的SAP层62L和62R中的SAP量。因此,当使吸收体6经受压缩处理时,可以抑制SAP对第一无纺布片65或包芯片68的第一片68a的破坏。另外,压缩凹槽70和71也在不形成SAP层的基材6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上形成在基材61的前表面上。由于在基材6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上应用压缩处理时不存在SAP层,因此SAP不会破坏第一无纺布片65或包芯片68的第一片68a。以这种方式,根据本实施例的尿布1能够提高执行压缩处理时的收率。
压缩凹槽70和71可以通过压缩顶片7、包芯片68的第一片68a、第一无纺布片65和基材61的部分来形成。图34是当以类似于图33的方式沿裆部区域1B的宽度方向切割裆部区域时的截面图。尿布1包括压缩凹槽70和71,所述压缩凹槽是通过从顶片7压缩吸收体6的基材61的一部分形成的。应注意,压缩凹槽70和71的形成图案可以类似于图17所示的示例。通过包括压缩凹槽70和71,尿布1能够提高液体渗透率和液体扩散率。
在包括根据上述第四实施例的吸收体6D的尿布1中,当穿戴者排出液体时,排出的液体经由顶片7与吸收体6D接触。另外,如上所述,由于对基材61的前表面应用防水饰面,因此排出的液体主要沿着基材61的纵向方向在整个基材61上扩散,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液体将被SAP层62和63内的SAP吸收和保持。因此,尿布1能够抑制液体的泄漏。
如图26至图30所示,根据先前描述的第五实施例的吸收体6E包括在基材61的前表面上的SAP层62L和62R,所述基材使用大块无纺织物。
在如上所述配置的尿布1中,当穿戴者排出液体时,排出的液体经由顶片7与吸收体6E接触。另外,如上所述,在吸收体6E中,SAP层62L和62R具有45(sec)或比SAP层63低的液体吸收速度。因此,吸收体6E能够使用更靠近穿戴者皮肤并且具有相对高的液体吸收速度的SAP层62L和62R迅速吸收尿液并抑制尿液的泄漏。另外,在吸收体6E中,SAP层63具有35(g/g)或比SAP层62L和62R高的液体吸收率。由于根据本实施例的尿布1用布置在距穿戴者皮肤一定距离处的SAP层63保持相对大量的尿液,因此可以抑制皮肤表面的湿感觉并且可以防止穿戴性的下降。另外,在吸收性物品中,即使当由于体重等对吸收体施加压力时,将液体保持在尽可能远的位置处有可能有效地抑制液体回流。由于根据本实施例的尿布1用布置在距穿戴者皮肤一定距离处的SAP层63保持相对大量的尿液,因此可以抑制液体的回流。
此外,一般情况下,当穿戴者在穿戴诸如尿布的吸收性物品时呈现睡眠姿势时,尿液在排尿过程中在尿布表面流动,并且尿液导致泄露。另一方面,通过在皮肤相对表面的一侧上布置具有高液体吸收速度的SAP层62L和62R,根据本实施例的尿布1可以用SAP层62L和62R吸收在尿布1的前表面(顶片7的前表面)上流动的尿液并防止尿液泄漏。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胶带式一次性尿布,但吸收体6A至6E也可以应用于其他模式的吸收性物品。可应用吸收体6A至6E的吸收性物品的示例包括具有褶皱的各种模式的吸收性物品,例如内裤式一次性尿布、尿垫和轻型失禁垫以及不具有褶皱的扁平吸收性物品。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吸收体可以如下组织。
(A1)
一种吸收体,包括:
液体扩散层,其由无纺织物形成;以及
SAP层,其包括SAP颗粒,所述SAP是高吸收性聚合物,SAP层沿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在液体扩散层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上布置在液体扩散层的前表面上,并在液体扩散层的纵向方向上延伸。
(A2)
根据A1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凹槽沿两侧的SAP层并在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形成在液体扩散层的前表面侧上。
(A3)
根据A1或A2所述的吸收体,包括:
第一无纺布片,其布置成覆盖液体扩散层的前表面;以及
第二无纺布片,其布置成覆盖液体扩散层的后表面。
(A4)
根据A3所述的吸收体,包括:
包芯片,其覆盖吸收性复合体的外周,所述吸收性复合体配置成包括液体扩散层、SAP层、第一无纺布片和第二无纺布片。
(A5)
一种吸收由穿戴者排出的液体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
不透液的背片;
透液的顶片,其接合到背片;以及
根据A1至A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布置在背片与顶片之间。
(B1)
一种吸收体,包括:
基材,其由无纺织物形成并渗透液体;
上SAP层,其布置在基材的前表面上并且包含SAP颗粒,所述SAP是高吸收性聚合物;以及
下SAP层,其布置在基材的后表面上并且包含SAP颗粒,所述SAP是高吸收性聚合物,其中
上SAP层的液体渗透率为30(ml/min)或更高,并且
下SAP层的液体吸收率为35(g/g)或更高。
(B2)
根据B1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SAP层沿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布置在基材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上,并在基材的纵向方向上延伸。
(B3)
根据B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凹槽在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并沿两侧上的上SAP层形成在基材的前表面侧上。
(B4)
根据B1至B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包括:
第一无纺布片,其布置成覆盖基材的前表面;以及
第二无纺布片,其布置成覆盖基材的后表面。
(B5)
根据B4所述的吸收体,包括:
包芯片,其覆盖吸收性复合体的外周,所述吸收性复合体配置成包括液体扩散层、上SAP层、下SAP层、第一无纺布片和第二无纺布片。
(B6)
一种吸收由穿戴者排出的液体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
不透液的背片;
透液的顶片,其接合到背片;以及
根据B1至B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布置在背片与顶片之间。
(C1)
一种吸收体,包括:
基材,其由无纺织物形成并渗透液体;
上SAP层,其布置在基材的前表面上并且包含SAP颗粒,所述SAP是高吸收性聚合物;以及
下SAP层,其布置在基材的后表面上并且包含SAP颗粒,所述SAP是高吸收性聚合物,其中
上SAP层具有比下SAP层更小量的SAP。
(C2)
根据C1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SAP层沿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布置在基材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上,并在基材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
凹槽沿两侧上的上SAP层在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形成在基材的前表面侧上。
(C3)
根据C1或C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SAP层具有比下SAP层高的液体渗透率。
(C4)
根据C1至C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包括:
第一无纺布片,其布置成覆盖基材的前表面;以及
第二无纺布片,其布置成覆盖基材的后表面。
(C5)
根据C4所述的吸收体,包括:
包芯片,其覆盖吸收性复合体的外周,所述吸收性复合体配置成包括液体扩散层、上SAP层、下SAP层、第一无纺布片和第二无纺布片。
(C6)
根据C5所述的吸收体,包括:
通过压缩包芯片、第一无纺布片和基材形成的压缩凹槽。
(C7)
一种吸收有穿戴者排出的液体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
不透液的背片;
透液的顶片,其接合到背片;以及
根据C1至C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布置在背片与顶片之间。
(C8)
根据C7所述的吸收体,包括:
通过从顶片压缩吸收体的基材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压缩凹槽。
(D1)
一种吸收体,包括:
基材,其由无纺织物形成;以及
SAP层,其布置在基材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并且包含SAP颗粒,所述SAP是高吸收性聚合物;其中
基材的前表面设置有以与穿戴者的尿道口相对的尿道口相对位置为中心的防水饰面区域。
(D2)
根据D1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防水饰面区域设置为使得:越远离尿道口相对位置,防水性下降。
(D3)
根据D1或D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防水饰面区域与非防水饰面区域朝向基材的纵向方向交替地布置,使得每单位面积的防水饰面区域与非防水饰面区域的比逐渐减小。
(D4)
根据D1至D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在基材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凹槽在基材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形成在基材的前表面侧上。
(D5)
根据D1至D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包括:
第一无纺布片,其布置成覆盖基材的前表面;以及
第二无纺布片,其布置成覆盖基材的后表面。
(D6)
根据D5所述的吸收体,包括:
包芯片,其覆盖吸收性复合体的外周,所述吸收性复合体配置成包括基材、SAP层、第一无纺布片和第二无纺布片。
(D7)
一种吸收由穿戴者排出的尿液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
不透液的背片;
透液的顶片,其接合到背片;以及
根据D1至D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布置在背片与顶片之间。
(E1)
一种吸收体,包括:
基材,其由无纺织物形成并渗透液体;
上SAP层,其布置在基材的前表面上并且包含SAP颗粒,所述SAP是高吸收性聚合物;以及
下SAP层,其布置在基材的后表面上并且包含SAP颗粒,所述SAP是高吸收性聚合物,其中
根据涡流法测量的上SAP层的液体吸收速度为45(秒)或更低,并且
下SAP层的液体吸收率为35(g/g)或更高。
(E2)
根据E1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SAP层沿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布置在基材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上,并在基材的纵向方向上延伸。
(E3)
根据E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凹槽在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并沿两侧上的上SAP层形成在基材的前表面侧上。
(E4)
根据E1至E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包括:
第一无纺布片,其布置成覆盖基材的前表面;以及
第二无纺布片,其布置成覆盖基材的后表面。
(E5)
根据E4所述的吸收体,包括:
包芯片,其覆盖吸收性复合体的外周,所述吸收性复合体配置成包括液体扩散层、上SAP层、下SAP层、第一无纺布片和第二无纺布片。
(E6)
一种吸收由穿戴者排出的液体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
不透液的背片;
透液的顶片,其接合到背片;以及
根据E1至E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布置在背片与顶片之间。
[附图标记说明]
1尿布(胶带式一次性尿布)
1F前体区域
1R后体区域
2F前贴片
2L胶带
2R胶带
3BL三维褶皱
3BR三维褶皱
3R腰部褶皱
4 盖片
5 背片
6 吸收体
7顶片
8EL橡胶线
8ER橡胶线
8L侧片
8R侧片
9ER橡胶线
9SL橡胶线
9SR橡胶线
60液体扩散层
61基材
62L SAP层
62R SAP层
62SAP层
63SAP层
65第一无纺布片
66第二无纺布片
67凹槽
68包芯片
69防水饰面区域
70压缩凹槽
71压缩凹槽

Claims (5)

1.一种吸收体,包括:
基材,所述基材由无纺织物形成并渗透液体;
上SAP层,所述上SAP层布置在所述基材的前表面上并由SAP颗粒形成,SAP是高吸收性聚合物;以及
下SAP层,所述下SAP层布置在所述基材的后表面上并由SAP颗粒形成,SAP是高吸收性聚合物,其中
所述上SAP层的液体渗透率为30ml/min或更高,
所述下SAP层的液体渗透率低于30ml/min,
所述上SAP层的液体吸收率低于35g/g,所述下SAP层的液体吸收率为35g/g或更高,并且
沿所述基材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所述上SAP层布置在所述基材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上,并沿所述基材的纵向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其中,在基材的前表面侧上,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中,沿布置在两侧上的所述上SAP层形成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包括:
第一无纺布片,所述第一无纺布片布置成覆盖所述基材的前表面;以及
第二无纺布片,所述第二无纺布片布置成覆盖所述基材的后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体,包括:
包芯片,所述包芯片覆盖吸收性复合体的外周,所述吸收性复合体配置成包括所述基材、所述上SAP层、所述下SAP层、所述第一无纺布片和所述第二无纺布片。
5.一种吸收由穿戴者排出的液体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
不透液的背片;
透液的顶片,所述透液的顶片接合到所述背片;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所述吸收体布置在所述背片与所述顶片之间。
CN202310268683.8A 2019-02-20 2020-02-20 吸收体以及设置有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 Pending CN1163702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28704 2019-02-20
JP2019028704A JP6631733B1 (ja) 2019-02-20 2019-02-20 吸収体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吸収性物品
JP2019-028699 2019-02-20
JP2019-028700 2019-02-20
JP2019-028702 2019-02-20
JP2019028702A JP6583575B1 (ja) 2019-02-20 2019-02-20 吸収体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吸収性物品
JP2019028700A JP6631732B1 (ja) 2019-02-20 2019-02-20 吸収体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吸収性物品
JP2019-028698 2019-02-20
JP2019028699A JP6631731B1 (ja) 2019-02-20 2019-02-20 吸収体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吸収性物品
JP2019028698A JP6590098B1 (ja) 2019-02-20 2019-02-20 吸収体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吸収性物品
CN202080013901.8A CN113423372B (zh) 2019-02-20 2020-02-20 吸收体以及设置有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
PCT/JP2020/006868 WO2020171176A1 (ja) 2019-02-20 2020-02-20 吸収体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吸収性物品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3901.8A Division CN113423372B (zh) 2019-02-20 2020-02-20 吸收体以及设置有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70202A true CN116370202A (zh) 2023-07-04

Family

ID=72144556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72382.2A Pending CN116370203A (zh) 2019-02-20 2020-02-20 吸收体以及设置有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
CN202080013901.8A Active CN113423372B (zh) 2019-02-20 2020-02-20 吸收体以及设置有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
CN202310268683.8A Pending CN116370202A (zh) 2019-02-20 2020-02-20 吸收体以及设置有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
CN202310262218.3A Pending CN116370201A (zh) 2019-02-20 2020-02-20 吸收体以及设置有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72382.2A Pending CN116370203A (zh) 2019-02-20 2020-02-20 吸收体以及设置有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
CN202080013901.8A Active CN113423372B (zh) 2019-02-20 2020-02-20 吸收体以及设置有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62218.3A Pending CN116370201A (zh) 2019-02-20 2020-02-20 吸收体以及设置有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4) CN116370203A (zh)
WO (1) WO202017117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PI0721853A2 (pt) * 2007-07-05 2013-02-26 Sca Hygiene Prod Ab mÉtodo de fabricaÇço de artigos absorventes contendo elÁsticos
US8927803B2 (en) * 2009-03-19 2015-01-06 Uni-Charm Corporation Absorbent article
CN102791237A (zh) * 2011-03-04 2012-11-21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一次性尿布
JP6169338B2 (ja) * 2012-09-28 2017-07-26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
JP6320785B2 (ja) * 2014-02-12 2018-05-09 株式会社リブドゥ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吸収性物品
JP6897926B2 (ja) * 2016-10-07 2021-07-07 日本製紙クレシア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575656B2 (ja) * 2018-09-06 2019-09-18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70203A (zh) 2023-07-04
CN113423372B (zh) 2023-02-17
CN116370201A (zh) 2023-07-04
WO2020171176A1 (ja) 2020-08-27
CN113423372A (zh) 2021-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40331B1 (en) Absorbent article
JP3541144B2 (ja) 便処理用の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CN102215803B (zh) 一次性体液吸收性穿着用品
CN109152679B (zh) 吸收性物品
WO2014208729A1 (ja) 吸収性物品
KR20160052599A (ko) 흡수성 물품
JP2009519098A (ja) 吸収性用品
JP2003024376A (ja) 吸収性物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20104550A (ko) 흡수성 물품
JP2014100201A (ja) 吸収性物品
JP7129382B2 (ja) 吸収性物品
CN113423372B (zh) 吸收体以及设置有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
JP6631731B1 (ja) 吸収体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吸収性物品
KR102593672B1 (ko) 흡수성 물품
JP2008086335A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90098B1 (ja) 吸収体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吸収性物品
JP2021083694A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JP6631732B1 (ja) 吸収体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吸収性物品
JP2021129836A (ja) 吸収体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吸収性物品
JP6631733B1 (ja) 吸収体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吸収性物品
JP2015039394A (ja) 吸収性物品
KR102631170B1 (ko) 흡수성 물품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3474497B2 (ja) 使い捨て吸収性物品
WO2023112760A1 (ja) 吸収性物品
JP7236233B2 (ja) 吸収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