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56501A - 缝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缝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56501A
CN116356501A CN202111626194.2A CN202111626194A CN116356501A CN 116356501 A CN116356501 A CN 116356501A CN 202111626194 A CN202111626194 A CN 202111626194A CN 116356501 A CN116356501 A CN 1163565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ing
guide
conveying direction
slider
sew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261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田瞳
泽田敏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162619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56501A/zh
Priority to JP2022142743A priority patent/JP7316426B2/ja
Priority to TW111139241A priority patent/TWI8209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56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565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5/00Work-feeding or -handling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5B35/06Work-feeding or -handling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attaching bands, ribbons, strips, or tapes or for binding
    • D05B35/064Work-feeding or -handling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attaching bands, ribbons, strips, or tapes or for binding for attaching slide fastener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9/00Pressers; Presser feet
    • D05B29/06Presser fe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制装置,以在布料上载置有拉链而得到的物品作为被缝制物,使与布料缝合的带成为一直线。本发明的缝制装置一边从拉链(32)的一对带(33a、33b)中的一条带(33a)上方将被缝制物(3)压紧于工作台(1)一边将被缝制物(3)与拉链的链牙列的长度方向平行地输送,由缝纫机(2)将另一条带(33b)和布料(30)缝合。而且,缝制装置包括:链牙导向件(5),其在缝制期间能够对拉链的链牙列(34L)进行定位;以及导向件位移装置(6),其能够使链牙导向件向定位位置和待机位置移动。缝纫机的缝纫机压脚(7)具有与拉链的拉头(35)发生碰撞对拉头(35)的进路进行修正的进路修正面(72b)。

Description

缝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制装置,其以在布料上载置有拉链而得到的物品作为被缝制物,一边从拉链的一对带中的一条带的上方将被缝制物压紧于工作台一边将被缝制物与拉链的链牙列的长度方向平行地输送,由缝纫机将另一条带和布料缝合。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的缝制装置的一例,已知有按以下1)~6)的步骤将作为布料的门襟和拉链的带缝合的装置(专利文献1)。
1)将作为布料的门襟载置在作为工作台的顶板上。
2)门襟由第2压板、第3压板以在宽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部按压的方式保持。
3)将拉链以在门襟上与未被第2压板、第3压板按压的部分重叠的方式放置。
4)通过一对侧移板使拉链侧移而将拉链相对于门襟进行定位。
5)由第4压板将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相对于该已被定位的状态下的门襟和拉链按压。此时,第4压板被保持在避开了第2压板、第3压板和一对侧移板的位置。
6)解除由第2压板、第3压板和一对侧移板进行的定位,将门襟和拉链边由第4压板按压边朝向缝纫机进行输送,由缝纫机将门襟和带缝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4235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关于第4压板的按压方式记载如下:沿着拉链的Y方向,以避开背面侧的一半的方式按压门襟布及拉链。此外,Y方向是指从缝制装置的正面侧朝向背面侧的方向(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另外,X方向是指要被缝制的门襟布及拉链前进的方向。
基于该记载可以判断,第4压板按压的部分是正面侧的带、链牙列或拉头的正面侧的部分、还是上述所有这些这一点是不明确的。但是,由于第4压板是板,所以应理解成第4压板按压的部分是正面侧的带。而且,第4压板以使背面侧的带通过第1缝纫机的机针的正下方的方式输送门襟布及拉链。
如果第4压板按压正面侧的带,则存在拉链中的未被按压的部分、也即链牙或背面侧的带在缝制期间在Y方向上微妙地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存在带和门襟布在该偏离的状态下被缝合的可能性。也即,存在拉链的带和其下侧的门襟在定位不够充分的状态下被缝合的可能性,由此存在被缝合于布料的带微妙地弯折而无法成为一直线的可能性。
另外,拉链的一对带是包括以拉头为边界的沿直线延伸的直线部分和分支成两叉的一对分支部分的形状。而且,由于拉头比链牙列厚,所以一对带是在拉头附近具有褶皱的形状、换言之是在带的厚度方向上产生凸凹恰如波动那样的形状。
在专利文献1的缝制装置中,在对这样的形状的拉链和布料进行缝制的情况下,布料和拉链以直线部分位于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状态被一起输送,使布料和拉链被缝合。于是,线迹S1如图7所示的那样,在直线部分即使形成为与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边大致平行的直线状,拉头附近也会弯折,在分支部分以维持分支部分的形状的方式相对于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边倾斜地形成。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情况而创作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使与布料缝合的带尽可能地成为一直线。另外,优选使带中的分支部分也尽可能与直线部分同样地成为一直线,使线迹尽可能地成为一直线。
本发明的缝制装置以在布料上载置有拉链而得到的物品作为被缝制物。另外,本发明的缝制装置一边从拉链的一对带中的一条带的上方将被缝制物压紧于工作台一边将被缝制物与拉链的链牙列的长度方向平行地输送,由缝纫机将另一条带和布料缝合。而且,本发明的缝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链牙导向件,其在缝制期间在相对于缝纫机的机针而言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能够将拉链的链牙列在该链牙列的宽度方向上定位;以及导向件位移装置,其能够使链牙导向件向对链牙列进行定位的定位位置和远离链牙列进行等待的待机位置位移。
另外,链牙导向件和导向件位移装置的结构无论怎样均可,为了形成简单的结构,优选如以下所述。
即,链牙导向件包括:导向臂,其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摆动的方式被支承;以及一对导向片,其从导向臂的摆动端突出,并且从宽度方向的两侧对链牙列进行引导。导向件位移装置包括:轴,其固定链牙导向件的摆动中心侧;以及摆动装置,其以轴为中心,将轴连同链牙导向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
一对带的形状以拉头为边界而不同。因此,在将另一条带与布料缝合时,易于使线迹在拉头附近弯折、或者易于使带的形状维持与缝制前相同的形状、也即维持分支的形状。为了尽可能地防止这种情况,优选如以下所述。
即,拉链包括一对带以拉头为边界呈直线状地延伸的直线部分和分支成两叉的一对分支部分。而且,拉链以直线部分相对于拉头位于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状态被输送。而且,除了链牙导向件和导向件位移装置以外,本发明的缝制装置优选还具有按压被缝制物的上表面的缝纫机压脚。
在缝纫机压脚的在链牙列的宽度方向上与该链牙列相向的面具有与拉头发生碰撞对拉头的进路进行修正的进路修正面。而且,进路修正面随着朝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而逐渐靠近链牙列的通路。
另外,进路修正面的详细情况无论怎样均可,例如也可以呈台阶状地凹陷,但为了顺利地对拉头的进路进行修正,优选如以下所述。
即,进路修正面在俯视时呈圆弧状地凹陷。
另外,缝纫机压脚无论在哪个位置具有针孔均可,但为了使线迹以靠近链牙列的方式形成,优选如下所述。
即,缝纫机压脚在相对于进路修正面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远离的位置具有针孔。
另外,缝纫机压脚在相对于进路修正面而言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无论怎样设置均可。但是,为了尽可能地使另一条带与直线部分同样地以一直线的形状缝合,优选如以下所述。
即,缝纫机压脚在相对于进路修正面而言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具有维持由进路修正面修正完的拉头的进路的进路维持面。而且,进路维持面在输送方向上沿直线延伸。
另外,缝纫机压脚在相对于进路修正面而言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无论怎样设置均可。但是,为了顺畅地将拉头诱导至进路修正面,优选如以下所述。
即,缝纫机压脚在相对于进路修正面而言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具有将拉头诱导至进路修正面的诱导面。而且,诱导面在输送方向上沿直线延伸。
链牙导向件只要在相对于缝纫机的机针而言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能够对链牙列进行定位,其详细情况无论怎样均可,但是为了使链牙导向件对链牙列进行定位直至链牙导向件尽可能地靠近拉头的位置为止的状态下的缝制、以及缝纫机压脚对拉头的进路进行修正的状态下的缝制相连续,优选如以下所述。
即,链牙导向件在相对于缝纫机的机针而言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并且在诱导面的输送方向的整个长度的范围内相对应的位置能够对链牙列进行定位。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缝制装置为从一对带中的一条带的上方将被缝制物按压来进行定位的状态,并且能够通过将链牙导向件配置于定位位置来对链牙列进行定位,因此成为被缝制物的定位被充分地进行的状态,其结果是,成为与仅按压一条带来进行缝合的缝制装置相比被缝合的另一条带的形状近似为直线的状态。
另外,在本发明的缝制装置中,如果包括形成有进路修正面的缝纫机压脚,则进路修正面随着朝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而逐渐靠近链牙列的通路,因此通过与进路修正面发生碰撞使拉头的进路被修正,由此另一条带中的拉头附近的部分的进路也被修正,与具有未设置进路修正面的缝纫机压脚的缝制装置相比,成为包含拉头附近在内被缝合的另一条带的形状和线迹近似为直线的状态。
另外,在本发明的缝制装置中,如果进路修正面在俯视时呈圆弧状地凹陷,则沿着圆弧顺利地对拉头的进路进行修正,因此成为包含拉头附近在内被缝合的另一条带的形状和线迹近似为直线的状态。
另外,在本发明的缝制装置中,如果缝纫机压脚在相对于进路修正面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远离的位置具有针孔,则与例如在相对于进路修正面在俯视时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远离的位置具有针孔的缝制装置相比,能够使线迹以靠近链牙列的方式形成。
另外,在本发明的缝制装置中,如果包括形成有进路维持面的缝纫机压脚,则进路维持面在输送方向上沿直线延伸,因此进路修正完的拉头沿着进路维持面被输送,由此另一条带中的相对于拉头而言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部分、也即分支部分的进路也被修正,与具有未设置进路维持面的缝纫机压脚的缝制装置相比,成为包含拉头附近在内被缝合的另一条带的形状和线迹近似为直线的状态。
另外,在本发明的缝制装置中,如果包括形成有诱导面的缝纫机压脚,则诱导面在输送方向上沿直线延伸,因此拉头沿着诱导面被输送后被顺畅地诱导至进路修正面,与具有未设置诱导面的缝纫机压脚的缝制装置相比,成为包含拉头附近在内被缝合的另一条带的形状和线迹近似为直线的状态。
另外,在本发明的缝制装置中,如果链牙导向件在相对于缝纫机的机针而言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并且在诱导面的输送方向的整个长度的范围内相对应的位置能够对链牙列进行定位,则在链牙导向件对链牙列进行定位直至链牙导向件尽可能地靠近拉头的位置为止的状态下的缝制结束之后使链牙导向件位移至待机位置,由此能够使链牙导向件对链牙列进行定位的状态下的缝制结束时与缝纫机压脚利用进路修正面对拉头的进路进行修正的状态下的缝制开始时之间的时间差缩短,与该时间差较长的缝制装置相比,成为包含拉头附近在内被缝合的另一条带的形状和线迹近似为直线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制装置的立体图。
图2的(a)~(d)图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制装置对被缝制物的缝制步骤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制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制装置中的被缝制物的缝制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制装置的各部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缝制装置中的被缝制物的缝制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以往的缝制装置中的被缝制物的缝制状态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工作台
2 缝纫机
2a 缝纫机主体
21 机针
22 立柱部
23 缝纫机头部
23a 连结杆
23b 针杆
23c 固定件
3 被缝制物
30 布料
32 拉链
33a 按压侧带
33b 缝制侧带
33S 直线部分
33T 分支部分
34 链牙
34L 链牙列
35 拉头
36 第1止挡部
37 第2止挡部
4 输送装置
41 按压部
5 链牙导向件
51 导向臂
52 导向片
52a 倾斜面
52b 平行面
53 导向槽
6 导向件位移装置
61 轴
62 摆动装置
63 气缸装置
63a 活塞杆
63b 气缸
63c 支架
64 转换装置
65 轴承部
65a 基座块体
65b 套环
65d 套环凸缘部
65f 凸缘
66 曲柄
66a 曲柄销
66b 曲柄臂
67 传递块
67a 台阶面
68 拉伸弹簧
7 缝纫机压脚
71 固定部
72 压脚部
72a 诱导面
72b 进路修正面
72c 进路维持面
72h 针孔
L1 整个长度
P1 定位位置
P2 待机位置
S1 线迹
X 输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制装置所使用的被缝制物3如图4所示,在布料30上载置有拉链32。作为布料30的一例,例如有门襟。此外,布料30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制装置进行缝制之前在宽度方向的一侧进行了锁边缝制。此外,在图4所示的被缝制物3中,布料30和拉链32已经被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制装置缝合,形成有线迹S1。
以拉链32被放置于平面的状态作为基准进行说明。拉链32包括:一对带33a、33b,其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宽度方向上相向;多个链牙34,其在一对带33a、33b的相向的侧缘部沿着其长度方向以隔开间隔的方式被固定;拉头35,其对包含全部链牙34的链牙列34L进行开闭;以及第1止挡部36及第2止挡部37,其与拉头35发生碰撞来限定拉头35的移动范围的两端。此外,带33a、33b是柔软的带。
第1止挡部36限定拉头35的移动范围内的链牙列34L的闭锁侧边界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被固定于一条带33a的相向的侧缘部。
第2止挡部37限定拉头35的移动范围内的链牙列34L的打开侧边界位置,因此在图示的例子中被固定于一对带33a、33b的相向的侧缘部。第2止挡部37的宽度稍稍大于链牙列34L,相对于链牙列34L向宽度方向的两个方向稍稍突出。
拉链32是链牙列34L完全闭锁的状态、换言之是就全部链牙34而言相邻的链牙34彼此啮合的状态,是拉头35与第1止挡部36接触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链牙列34L是沿直线延伸的形态。该沿直线延伸的方向是拉链32的长度方向,也是链牙列34L的长度方向。另一方面,在俯视拉链32的状态下与链牙列34L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是拉链32的宽度方向,并且是链牙列34L的宽度方向。
另外,拉链32包括:一对带33a、33b以拉头35为边界呈直线状地延伸的直线部分33S和分支成两叉的一对分支部分33T。被缝制物3是在布料30上重合地配置拉链32并且布料30向直线部分33S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突出的状态。而且,被缝制物3在始终保持直线部分33S的直线方向与输送方向X平行的状态,并且保持直线部分33S相对于拉头35位于输送方向X的下游侧的状态下被输送,使一条带33b和布料30被缝合,形成线迹S1。
拉头35包括:拉头主体35a,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被链牙列34L引导;以及拉片(未图示),其与拉头主体35a连结。在拉链32载置于布料30上的状态下,拉片在拉头主体35a下与其成为重叠状态。
另外,拉头主体35a包括在链牙列34L的长度方向上贯穿的链牙通路(未图示)、以及与链牙通路连通并且在链牙列34L的宽度方向上开口的带槽(未图示)作为其内部空间。
链牙通路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是一条主路,并且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包括在链牙列34L的宽度方向上分支成两叉的一对分支路。
在链牙通路中有链牙列34L穿过,在各带槽中有相对应的一侧的带穿过。
拉头主体35a的形状为与链牙通路相对应的形状。也即,拉头主体35a中的与一对分支路相对应的部分为和拉头主体35a中的与主路相对应的部分相比向链牙列34L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突出的形状。
如图1或图3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制装置包括:工作台1;缝纫机2;输送装置4,其将被缝制物3边压紧于工作台1边相对于缝纫机2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进行输送;链牙导向件5,其在缝制期间能够将被缝制物3的拉链32的链牙列34L在该链牙列34L的宽度方向上并且在相对于缝纫机2的机针21而言的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进行定位;以及导向件位移装置6,其能够使链牙导向件5向对链牙列34L进行定位的定位位置P1和远离链牙列34L进行等待的待机位置P2位移。
输送装置4一边从一对带33a、33b中的一条带33a的上方将被缝制物3压紧于工作台1一边将被缝制物3与拉链32的链牙列34L的长度方向平行地输送。而且,在输送期间一对带33a、33b中的另一条带33b和下侧的布料30被缝合。以后,将一对带33a、33b中的被输送装置4按压的那条带33a称为按压侧带33a,将被缝合的那条带33b称为缝制侧带33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装置4包括:按压部41,其从上方对按压侧带33a进行按压;以及未图示的输送部,其使按压部41在与输送方向X相反的方向和输送方向X上往复运动自如并且升降自如地移动。按压部41的输送方向X上的长度与被缝制物3的输送方向X上的整个长度(被重叠放置在布料30上的带33a、33b的长度方向上的被缝制物3的整个长度)大致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工作台1的上表面为水平面。
缝纫机2包括对被缝制物3进行缝制的缝纫机主体2a和缝纫机压脚7。
缝纫机主体2a是公知的结构,使穿通于机针21的上线和被供给至工作台1的针孔的下侧的下线缠绕,在载置于工作台1上的被缝制物3形成线迹。此外,上线、下线、针孔未在图中示出。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缝纫机主体2a是平缝缝纫机,通过与输送装置4协同动作而在被缝制物3形成虚线状的直线线迹S1。
另外,缝纫机主体2a包括:底座部(未图示),其相对于工作台1被设置于下侧;立柱部22,其从底座部立起;以及缝纫机头部23,其从立柱部22的上部以在上方与底座部相向的状态延伸。而且,缝纫机主体2a以底座部和缝纫机头部23上下分离的状态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立柱部22以被底座部和缝纫机头部23的后部夹着的形态上下延伸。此外,前后方向是指与输送方向X及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
在底座部的内部内置有使下线与上线缠绕的机构。在立柱部22的内部内置有例如使缝纫机头部23的内部机构和底座部的内部机构连动的机构。
缝纫机头部23包括形成其外轮廓的缝纫机头壳体(省略附图标记)、以及被收容在缝纫机头壳体内的内部机构。此外,该内部机构是指针杆上下运动机构、挑线杆驱动机构或缝纫机压脚驱动机构等。缝纫机压脚驱动机构的连结杆23a从缝纫机头壳体的顶部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而且,被固定于连结杆23a的下端部的是缝纫机压脚7。
缝纫机压脚7包括:固定部71,其被固定于连结杆23a,向下方延伸;以及压脚部72,其从固定部71的下端部向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延伸。在压脚部72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的针孔72h。在图示的例子中,2个针孔72h以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形成。
压脚部72的前表面为在链牙列34L的宽度方向上与缝制过程中的该链牙列34L相向的面。压脚部72在前表面的输送方向X上的中间部具有与拉头35发生碰撞而对拉头35的进路进行修正的进路修正面72b。
进路修正面72b是随着朝向输送方向X的下游侧而逐渐靠近链牙列34L的通路的形状。具体而言,进路修正面72b是俯视时呈圆弧状凹陷的形状。此外,圆弧的中心相对于圆弧的两端点中的输送方向X的下游侧的端点位于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并且相对于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的端点位于链牙列34L的通路侧。另外,圆弧是形状为将椭圆在长轴方向和短轴方向上大致进行四等分而得到的圆弧,更详细而言是椭圆的圆弧。
压脚部72在前表面除了进路修正面72b以外,还包括:诱导面72a,其将拉头35向进路修正面72b诱导;以及进路维持面72c,其维持由进路修正面72b修正完的拉头35的进路。
诱导面72a相对于进路修正面72b配置在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另外,诱导面72a在输送方向X上沿直线延伸。更详细而言,诱导面72a保持与从进路修正面72b的圆弧中的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端点延伸的切线一致的关系在输送方向X上沿直线延伸。
进路维持面72c相对于进路修正面72b配置在输送方向X的下游侧。另外,进路维持面72c保持与从进路修正面72b的圆弧中的输送方向X的下游侧端点延伸的切线交叉的关系在输送方向X上沿直线延伸。
如图5所示,压脚部72的前表面(诱导面72a、进路修正面72b、进路维持面72c)与压脚部72的针孔72h的关系如下所述。
两个针孔中的1个(前侧)针孔72h相对于进路修正面72b配置在输送方向X的下游侧。更详细而言,从前侧的针孔72h的与输送方向X正交的方向的两端朝向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引出两条假想线72L。进路修正面72b位于两条假想线72L之间的区域、也即针孔72h的上游侧区域72U内。在图示的例子中,进路修正面72b局部位于针孔72h的上游侧区域72U。也即,进路修正面72b中的诱导面72a侧的部分和诱导面72a位于针孔72h的上游侧区域72U内,进路修正面72b中的进路维持面72c侧的部分不位于针孔72h的上游侧区域72U内,相对于针孔72h的上游侧区域72U位于前侧。另外,进路维持面72c相对于针孔72h的上游侧区域72U、针孔72h和针孔72h的下游侧区域位于前侧。
另外,如图1、图3所示,缝纫机头部23以针杆驱动机构的针杆23b从缝纫机头壳体的顶部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状态配置。而且,机针21经由固定件23c以向下方延伸的状态被安装于针杆23b的下端部。在图示的例子中,两根机针21在前后方向上以隔开间隔的方式被安装于固定件23c。在拉链32的宽度方向上,机针21尽管在缝制期间不与拉头主体35a接触,但是优选以尽可能靠近链牙列34L的方式上下运动。由此,线迹S1能够以尽可能靠近链牙列34L的方式形成。在拉链32的宽度方向上,线迹S1的边界位置因机针21的粗细而发生变动,但是如图4所示的那样从成为拉头主体35a的宽度的最大尺寸这一点出发,线迹S1的边界位置是虽然不会使机针21和与拉链32的长度方向平行地引出的假想边界线B接触但是使机针21最靠近该假想边界线B的位置。另外,在相对于缝纫机2的机针21而言的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能够对链牙列34L进行定位的是链牙导向件5。
链牙导向件5包括:导向臂51,其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摆动的方式被支承;以及一对导向片52,其从导向臂51的摆动端突出,并且从宽度方向的两侧对链牙列34L进行引导。此外,导向臂51呈杆状。
如图2的(a)所示,一对导向片52能够在相对于缝纫机2的机针21而言的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并且在缝纫机压脚7的诱导面72a的输送方向X的整个长度L1的范围内相对应的位置对链牙列34L进行定位。另外,一对导向片52以导向臂51随着朝向输送方向X而逐渐朝向下方倾斜的状态对链牙列34L进行定位。而且,一对导向片52在对链牙列34L进行定位的状态下从导向臂51的摆动端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一对导向片52在前后方向(链牙列34L的宽度方向)上以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另外,一对导向片52和导向臂51的摆动端协同动作而形成导向槽53。导向槽53在对链牙列34L进行定位的状态下为在输送方向X上贯穿的状态。也即,在链牙导向件5的摆动端部形成有导向槽53。导向槽53的槽宽度稍稍大于链牙列34L的宽度及第2止挡部37的宽度。另外,导向槽53在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的部分的槽宽度大于在输送方向X的下游侧的部分的槽宽度。
更详细而言,一对导向片52的、在链牙列34L的宽度方向上与该链牙列34L相向的面(以下称为“相向面”)在输送方向X的下游侧的部分与输送方向X平行地形成。而且,一个导向片52的相向面遍及输送方向X的整个长度地与输送方向X平行地沿直线形成。因此,该一个导向片52的相向面不仅在输送方向X的下游侧的部分,而且在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的部分也与输送方向X平行地沿直线形成。另一个导向片52的相向面在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的部分为以随着朝向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而逐渐远离一个导向片52的相向面的方式相对于输送方向X倾斜的倾斜面52a。此外,将一对导向片52的相向面中的倾斜面52a以外的部分称为平行面52b。使包含这样的一对导向片52的链牙导向件5位移的是导向件位移装置6。
如图1或图3所示,导向件位移装置6包括:轴61,其固定链牙导向件5的摆动中心侧;以及摆动装置62,其以该轴61为中心将轴61连同链牙导向件5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
轴61以在上方与工作台1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另外,轴61是沿直线延伸的棒状。轴61延伸的方向即长度方向与前后方向平行。另外,导向臂51的一端部被固定在轴61的一端部。另一方面,摆动装置62被固定在轴61的另一端部。
摆动装置62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直线往复运动转换成摆动运动。更详细而言,摆动装置62包括:作为直线往复运动装置的气缸装置63;以及转换装置64,其与气缸装置63的活塞杆63a及轴61连结,并且将直线往复运动转换成摆动运动。
转换装置64包括:轴承部65,其将轴61的另一端部(与链牙导向件5相反一侧的端部)以能够摆动(能够以规定角度范围进行旋转)的方式支承;曲柄66,其将轴61兼用作曲柄轴;传递块67,其被固定于气缸装置63的活塞杆63a的顶部,并且将活塞杆63a的动作传递给曲柄66的曲柄销66a;以及拉伸弹簧68,其架设于气缸装置63的气缸63b和曲柄66的曲柄销66a,并且使传递块67和曲柄销66a以能够连动的方式卡合。
气缸装置63包括:气缸63b,其相对于轴61配置在输送方向X的下游侧;以及活塞杆63a,其相对于气缸63b朝向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突出。
曲柄66包括:轴61,其兼用作曲柄轴;曲柄臂66b,其以相对于轴61沿着半径方向延伸的状态被固定于轴61,并且使轴61摆动;以及曲柄销66a,其从曲柄臂66b的摆动端部与轴61平行并且朝向与链牙导向件5相反的一侧延伸。
传递块67的与曲柄臂66b的摆动端部相向的面为在与输送方向X正交的方向上具有台阶的面。更详细而言,传递块67的与曲柄臂66b的摆动端部相向的面中,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的部分相对于输送方向X的下游侧的部分朝向与输送方向X正交的方向(后方向)呈台阶状地凹陷。因此,在传递块67,在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的部分与下游侧的部分的边界形成有台阶面67a。该台阶面67a是与输送方向X正交的面,并且是将曲柄销66a的顶部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进行引导的引导面。
拉伸弹簧68使曲柄销66a的顶部压抵于台阶面67a。此外,拉伸弹簧68通过其恢复力将链牙导向件5的摆动端部朝向工作台1向下方推动。而且,在被缝制物3被输送的同时,当拉头35通过链牙导向件5的摆动端部的下方时,链牙导向件5的摆动端部以被拉头35推起的形态克服拉伸弹簧68的恢复力而向上方位移。此外,拉伸弹簧68的一端部穿通并被卡接于固定在气缸63b的支架63c的孔。拉伸弹簧68的另一端部如前述的那样被卡接于曲柄销66a。
轴承部65包括:基座块体65a,其被固定于工作台1上,并且供轴61贯穿;套环65b,其在形成于基座块体65a的在轴61的长度方向上贯穿的贯通孔(未图示)与轴61之间将轴61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以及一对凸缘65f,其相对于基座块体65a在轴6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被固定于轴61。
套环65b包括:圆筒状的未图示的套环主体部;以及套环凸缘部65d,其从套环主体部的贯通方向的一端部呈檐状地突出。此外,套环凸缘部65d配置在与链牙导向件5相反一侧的凸缘65f与基座块体65a之间,用螺栓固定于基座块体65a。
凸缘65f呈环状,以相对于轴61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状态被固定于轴61。曲柄臂66b用螺栓固定在链牙导向件5侧的凸缘65f。
基座块体65a沿着输送方向X延伸。在基座块体65a中的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的部分,形成有如所述的那样与套环主体部一起供轴61穿过的贯通孔。另外,气缸装置63的气缸63b被固定于基座块体65a中的输送方向X的下游侧的部分之上。在图示的例子中,基座块体65a中的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的部分的上表面比基座块体65a中的输送方向X的下游侧的部分的上表面高。另外,在基座块体65a中的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的部分的上表面与传递块67之间,为了确保传递块67的往复运动而隔开间隔。
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制装置,例如如以下的1)~15)所述的那样对被缝制物3进行缝制。
1)在链牙导向件5的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将被缝制物3载置于工作台1的规定位置。此外,被缝制物3是在布料30上载置(重合)有拉链32而得到的。
2)输送装置4进行驱动,按压部41下降,拉链32的一对带33a、33b中的按压侧带33a被按压部41压紧于工作台1,对拉链32和布料30进行定位。
3)按压部41在输送方向X上移动,将被缝制物3边压紧于工作台1边与拉链32的链牙列34L的长度方向平行地移动,将被缝制物3朝向缝纫机2进行输送。另外,被缝制物3保持直线部分33S相对于拉头35位于输送方向X的下游侧的状态不变地被输送。
4)在从按压部41开始向输送方向X移动起经过规定时间之后缝纫机压脚7从初始位置下降而按压被缝制物3,并且缝纫机2开始进行缝制,在被缝制物3形成线迹S1。规定时间例如被设想为被缝制物3的顶端通过缝纫机压脚7的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端部的正下方的时间。
5)缝纫机压脚7下降之后又经过规定时间之后,链牙导向件5从待机位置P2移动至定位位置P1,拉链导向件5的摆动端部与一对带33a、33b接触。
6)按压部41进一步向输送方向X移动时,链牙列34L的顶端侧的第2止挡部37进入链牙导向件5的一对导向片52之间,在具有倾斜面52a的宽幅部分被引导,然后穿过一对平行面52b之间被定位。通过将第2止挡部37定位,宽度比第2止挡部37稍窄的链牙列34L也被定位,并且在第2止挡部37通过链牙导向件5之后成为链牙列34L在一对导向片52之间被引导的状态。其结果是,成为缝制侧带33b也被定位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缝制侧带33b和布料30被缝合,线迹S1在输送方向X上呈一直线且呈虚线状地形成。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由于用两根机针21进行缝制,所以2条线迹S1以在前后方向上并列的形态形成。
7)在按压部41进一步持续向输送方向X移动时,如图2的(a)所示,链牙列34L的后端靠近链牙导向件5,拉头35进入与缝纫机压脚7的诱导面72a相向的区域。此外,按压部41使拉链32保持原本的形状(保持一对带33a、33b维持直线部分33S和一个分支部分33T的状态),以与输送方向X平行的状态对按压侧带33a进行按压。其结果是,按压侧带33a在以拉头35为边界的输送方向X的下游侧部分、也即在直线部分33S以与直线部分33S平行的状态被按压,在以拉头35为边界的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部分、也即在一个分支部分33T处以相对于按压侧带33a倾斜的状态被按压。
8)按压部41进一步持续向输送方向X移动时,拉头35克服拉伸弹簧68的恢复力而将链牙导向件5的摆动端部抬起,同时通过该摆动端部的下方,如图2的(b)所示,拉头35与进路修正面72b发生碰撞,拉头35的进路被修正而向前侧移动。此外,由于按压侧带33a被按压部41压紧于工作台1而被定位,所以伴随着拉头35向前侧的移动,在拉头35附近的部分缝制侧带33b的进路被修正,以靠近按压侧带33a的方式移动。另外,缝制侧带33b的进路被修正的同时被缝合于布料30。
9)按压部41进一步持续向输送方向X移动时,如图2的(c)所示,拉头35通过进路修正面72b,进路修正完的拉头35开始沿着进路维持面72c移动,缝制侧带33b的分支部分33T的进路也被修正。
10)按压部41进一步持续向输送方向X移动时,如图2的(d)所示,拉头35沿着进路维持面72c持续移动,在缝制侧带33b的分支部分33T的进路已被修正的状态下,缝制侧带33b和布料30被缝合。
11)按压部41进一步持续向输送方向X移动时,拉头35通过进路维持面72c,被缝制物3的后端通过机针21的正下方。
12)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后,按压部41停止移动。另外,缝纫机2停止缝制,使缝纫机压脚7上升至初始位置,使链牙导向件5移动至待机位置P2。
13)然后使按压部41上升,移动至初始位置。
14)然后反复进行1)~13),对另一被缝制物3进行缝制。
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制装置中,是从按压侧带33a的上方按压被缝制物3进行定位的状态,而且能够通过将链牙导向件5配置于定位位置P1来对链牙列34L进行定位,因此成为被缝制物3被充分地进行了定位的状态,其结果是,与仅对按压侧带33a进行按压来进行缝合的缝制装置相比,成为被缝合的缝制侧带33b的形状近似为直线的状态。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制装置中,包括形成有进路修正面72b的缝纫机压脚7,进路修正面72b随着朝向输送方向X的下游侧而逐渐靠近链牙列34L的通路,因此通过与进路修正面72b发生碰撞使拉头35的进路被修正,由此缝制侧带33b中的拉头35附近的部分的进路也被修正,与具有未设置进路修正面72b的缝纫机压脚7的缝制装置相比,成为包含拉头35附近在内被缝合的缝制侧带33b的形状和线迹S1近似为直线的状态。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制装置中,进路修正面72b在俯视时呈圆弧状地凹陷,拉头35的进路沿着圆弧被顺利地修正,因此成为包含拉头35附近在内被缝合的缝制侧带33b的形状和线迹S1近似为直线的状态。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制装置中,缝纫机压脚7在相对于进路修正面72b向输送方向X的下游侧远离的位置具有前侧的针孔72h,因此与例如在相对于进路修正面72b向俯视时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远离的位置具有针孔的缝制装置相比,能够使线迹S1以靠近链牙列34L的方式形成。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制装置中,包括形成有进路维持面72c的缝纫机压脚7,进路维持面72c在输送方向X上沿直线延伸,因此进路修正完的拉头35沿着进路维持面72c被输送,由此缝制侧带33b中的相对于拉头35而言的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的部分、也即分支部分33T的进路也被修正,与具有未设置进路维持面72c的缝纫机压脚7的缝制装置相比,成为包含拉头35附近在内被缝合的缝制侧带33b的形状和线迹S1近似为直线的状态。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制装置中,包括形成有诱导面72a的缝纫机压脚7,诱导面72a在输送方向X上沿直线延伸,因此拉头35沿着诱导面72a输送后被顺畅地诱导至进路修正面72b,与具有未设置诱导面72a的缝纫机压脚7的缝制装置相比,成为包含拉头35附近在内被缝合的缝制侧带33b的形状和线迹S1近似为直线的状态。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制装置中,链牙导向件5在相对于缝纫机2的机针21而言的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并且在诱导面72a的输送方向X的整个长度L1的范围内相对应的位置能够对链牙列34L进行定位,因此在链牙导向件5对链牙列34L进行定位直到尽可能地靠近拉头35的位置为止的状态下的缝制结束之后使链牙导向件5位移至待机位置P2,由此能够使链牙导向件5对链牙列34L进行定位的状态下的缝制结束时与缝纫机压脚7利用进路修正面72b对拉头35的进路进行修正的状态下的缝制开始时之间的时间差缩短,与该时间差较长的缝制装置相比,成为包含拉头35附近在内被缝合的缝制侧带33b的形状和线迹S1近似为直线的状态。
图6中示出了被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缝制装置缝制的被缝制物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被缝制物3形成有1条线迹S1。也即,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缝制装置中,在缝纫机安装有1根机针。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例如,摆动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直线往复运动转换成摆动运动,但是在本发明中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电动机,使轴61能够顺时针和逆时针地以规定角度范围进行旋转。

Claims (8)

1.一种缝制装置,其以在布料(30)上载置有拉链(32)而得到的物品作为被缝制物(3),
一边从所述拉链(32)的一对带(33a、33b)中的一条所述带(33a)的上方将所述被缝制物(3)压紧于工作台(1)一边将所述被缝制物(3)与所述拉链(32)的链牙列(34L)的长度方向平行地输送,由缝纫机(2)将另一条所述带(33b)和所述布料(30)缝合,所述缝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链牙导向件(5),其在缝制期间在相对于所述缝纫机(2)的机针(21)而言的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能够将所述拉链(32)的链牙列(34L)在该链牙列(34L)的宽度方向上定位;以及
导向件位移装置(6),其能够使所述链牙导向件(5)向对所述链牙列(34L)进行定位的定位位置(P1)和远离所述链牙列(34L)进行等待的待机位置(P2)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链牙导向件(5)包括:导向臂(51),其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摆动的方式被支承;以及一对导向片(52),其从所述导向臂(51)的摆动端突出,并且从宽度方向的两侧对所述链牙列(34L)进行引导,
所述导向件位移装置(6)包括:轴(61),其固定所述链牙导向件(5)的摆动中心侧;以及摆动装置(62),其以所述轴(61)为中心,将所述轴(61)连同所述链牙导向件(5)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链(32)包括一对所述带(33a、33b)以所述拉头(35)为边界呈直线状地延伸的直线部分(33S)和分支成两叉的一对分支部分(33T),所述拉链(32)以所述直线部分(33S)相对于拉头(35)位于输送方向(X)的下游侧的状态被输送,
所述缝制装置具有按压所述被缝制物(3)的上表面的缝纫机压脚(7),
在所述缝纫机压脚(7)的在所述链牙列(34L)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链牙列(34L)相向的面具有进路修正面(72b),该进路修正面(72b)与所述拉头(35)发生碰撞对所述拉头(35)的进路进行修正,
所述进路修正面(72b)随着朝向输送方向(X)的下游侧而逐渐靠近所述链牙列(34L)的通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路修正面(72b)在俯视时呈圆弧状地凹陷。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纫机压脚(7)在相对于所述进路修正面(72b)而言的输送方向(X)的下游侧具有针孔(72h)。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纫机压脚(7)在相对于所述进路修正面(72b)而言的输送方向(X)的下游侧具有进路维持面(72c),该进路维持面(72c)维持由所述进路修正面(72b)修正完的所述拉头(35)的进路,
所述进路维持面(72c)在输送方向(X)上沿一直线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纫机压脚(7)在相对于所述进路修正面(72b)而言的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具有诱导面(72a),该诱导面(72a)将所述拉头(35)诱导至所述进路修正面(72b),
所述诱导面(72a)在输送方向(X)上沿一直线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链牙导向件(5)在相对于所述缝纫机(2)的所述机针(21)而言的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并且在所述诱导面(72a)的输送方向(X)的整个长度(L1)的范围内相对应的位置能够对所述链牙列(34L)进行定位。
CN202111626194.2A 2021-12-28 2021-12-28 缝制装置 Pending CN1163565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26194.2A CN116356501A (zh) 2021-12-28 2021-12-28 缝制装置
JP2022142743A JP7316426B2 (ja) 2021-12-28 2022-09-08 縫製装置
TW111139241A TWI820970B (zh) 2021-12-28 2022-10-17 縫製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26194.2A CN116356501A (zh) 2021-12-28 2021-12-28 缝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56501A true CN116356501A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38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26194.2A Pending CN116356501A (zh) 2021-12-28 2021-12-28 缝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316426B2 (zh)
CN (1) CN116356501A (zh)
TW (1) TWI82097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8601914A (nl) * 1985-08-03 1987-03-02 Opti Patent Forschung Fab Werkwijze en inrichting voor het inzetten van een ritssluitingbandsegment in de randgebieden van twee stofbanen.
CH673123A5 (zh) * 1987-10-17 1990-02-15 Gegauf Fritz Ag
US5067424A (en) * 1990-09-07 1991-11-26 Yoshida Kogyo K.K. Apparatus for sewing fabric pieces to slide fastener chain
EP2078774B1 (en) * 2006-11-02 2012-08-22 YKK Corporation Sewing machine foot and sewing machine
WO2010113314A1 (ja) * 2009-04-03 2010-10-07 Ykk株式会社 ミシン用押圧部材
CN201577599U (zh) * 2009-12-16 2010-09-15 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 一种上衣前襟上拉链的装置
JP5378544B2 (ja) * 2009-12-25 2013-12-25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の縫製方法及びファスナー被着製品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ミシンフット
US11066768B2 (en) * 2017-05-22 2021-07-20 Ykk Corporation Fly edgestitching apparatus
CN207244147U (zh) * 2017-08-18 2018-04-17 汕头拉飞逸时装有限公司 一种长臂车压脚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20970B (zh) 2023-11-01
JP7316426B2 (ja) 2023-07-27
TW202325940A (zh) 2023-07-01
JP2023098582A (ja) 2023-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88384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folding opposite ends of a piece of tape
US759705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 sewing product
US11066768B2 (en) Fly edgestitching apparatus
JPS62268590A (ja) 種々の製品,特に皮革製品を縫製するための改良された自動機械
US5522332A (en) Waist band attachment system
JPS6349266Y2 (zh)
CN116356501A (zh) 缝制装置
US5584258A (en) Semi-automatic pocket and pocket flap setter
CN103361889B (zh) 布料的缝制方法及双链环缝纫机
TWI414659B (zh) And a sewing machine having an upper decorative sewing mechanism
US3481292A (en) Hemming device
US4459925A (en) Cycle sewing machine
KR100186755B1 (ko) 봉제방법과 장치
US4173191A (en) Sewing unit with sectionwise shiftable clamping device
TWI703250B (zh) 縫紉機及縫製裝置、以及縫製方法
KR0141987B1 (ko) 편지의 링킹방법
CN100334285C (zh) 缝制嵌条机的面线切断装置
CN114000270B (zh) 带拉链的遮布的缝边装置用的夹料系统
JP4353564B2 (ja) ベルトループ供給装置
EP0353208B1 (en) Industrial sewing machine for simultaneously performing a plurality of improved seaming lines
EP0494052B1 (en) Industrial sewing machine for simultaneously making different seaming patterns
JP3340765B2 (ja) 様々な物品特に革製品用の改良型自動縫製機
EP0807705B1 (en) Improved industrial-use sewing machine adapted to perform two sequential seams, and to vary either leftwardly or rightwardly the stitch felling direction
JPH11235488A (ja) ポケットセッターにおける折込み装置
US5269241A (en) Industrial sewing machine for simultaneously making different seaming patter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