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49259A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49259A
CN116349259A CN202080105822.XA CN202080105822A CN116349259A CN 116349259 A CN116349259 A CN 116349259A CN 202080105822 A CN202080105822 A CN 202080105822A CN 116349259 A CN116349259 A CN 1163492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information
delay information
delay
bud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1058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唱
常俊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349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492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75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to or through Device to Device [D2D] links, e.g. direct-mode lin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9Management thereof
    • H04W28/0958Management thereof based on metrics or performance parameters
    • H04W28/0967Quality of Service [QoS]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9Management thereof
    • H04W28/0958Management thereof based on metrics or performance parameters
    • H04W28/0967Quality of Service [QoS] parameters
    • H04W28/0975Quality of Service [QoS] parameters for reducing 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4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direct mode communication, e.g. D2D or side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可以确定满足待传输数据的服务质量需求的侧行链路资源,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该方法可应用于4G系统,5G系统,和/或未来的通信系统,如6G系统等。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时延信息,确定第一包时延预算,并确定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资源。其中,时延信息用于指示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第一包时延预算为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侧行链路为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链路。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采用侧行链路(sidelink,SL)进行通信时,可以根据邻近每包优先级(proximity-based services per-packet priority,PPPP)取值选择资源。示例性地,侧行链路对应的逻辑信道与PPPP取值关联,如PPPP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至8,PPPP取值不仅可以用于指示逻辑信道中承载的数据的优先级(取值越小,优先级越高),还可以用于指示待传输数据的时延需求,从而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PPPP取值选择满足待传输数据的时延需求的资源。
在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中,虽然存在与侧行链路对应的逻辑信道相关联的优先级取值,但该优先级取值并不能反映传输数据的时延需求,该优先级取值并未采用LTE系统中PPPP取值的概念。因此,在NR系统中,终端设备如何确定满足侧行链路待传输数据的时延需求的资源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可以确定满足待传输数据的时延需求的侧行链路资源,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服务质量需求,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时延信息,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包时延预算,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资源。其中,时延信息用于指示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第一包时延预算为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侧行链路为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链路。
基于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接收的时延信息确定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第一包时延预算,进而根据第一包时延预算,确定满足待传输数据的时延需求的侧行链路资源,从而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服务质量需求,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时延信息,第一时延信息包括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
可选地,第一时延信息可以对应于侧行链路上传输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流(flow)的QoS配置,QoS配置对应的QoS参数可以包括5QI,5QI可以对应于包时延预算(packet delay budget,PDB)。如此,可以通过QoS配置指示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二时延信息,第二时延信息可以包括在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第一链路为中继终端设备与网络设 备之间传输数据的链路,中继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可选地,中继终端设备可以直接与网络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地,第二时延信息可以对应于第一链路上传输的QoS流的QoS配置,QoS配置对应的QoS参数可以对应于5QI,5QI可以对应于包时延预算PDB。如此,可以通过QoS配置指示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三时延信息,第三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服务质量流对应的包时延预算,第一服务质量流为远端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服务质量流,远端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
可选地,远端终端设备无法直接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需通过中继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作为远端终端设备或中继终端设备。
可选地,第三时延信息可以对应于第一服务质量流的QoS配置,QoS配置对应的QoS参数可以包括5QI,5QI可以对应于包时延预算PDB。如此,可以通过QoS配置指示第一QoS流的包时延预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上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包时延预算,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时延信息确定第一包时延预算。示例性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时延信息中的PDB的取值作为第一包时延预算,以根据第一包时延预算确定出满足待传输数据的服务质量需求的侧行链路资源。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上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包时延预算,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时延信息和第三时延信息确定第一包时延预算。其中,第二时延信息可以包括在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第一链路为第一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链路。示例性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三时延信息中PDB的取值与第二时延信息中PDB的取值的作差,得到第一包时延预算,以根据第一包时延预算确定出满足待传输数据的服务质量需求的侧行链路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二包时延预算。
示例性地,若第一终端设备未确定出满足第一包时延预算的资源,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资源池中实际能满足的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二包时延预算,以使网络设备重新确定时延信息,和/或重新分配资源,从而使第一终端设备和/或网络设备确定出更适当的侧行链路资源,以满足从远端设备与网络设备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时延要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二包时延预算。
示例性地,若第一终端设备未确定出满足第一包时延预算的资源,可以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资源池中实际能满足的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二包时延预算,以使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重新确定时延信息,和/或重新分配资源,从而使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出更适当的侧行链路资源。
示例性地,若第一终端设备未确定出满足第一包时延预算的资源,可以向第二终 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资源池中实际能满足的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二包时延预算,以使第二终端设备确定第一链路需满足的包时延预算,并将其发送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重新确定时延信息,和/或调度资源,从而使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出更适当的侧行链路资源,或者为第二终端设备调度第一链路资源,以便从第二终端设备到网络设备的传输满足第三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三包时延预算。
示例性地,若第一终端设备未确定出满足第一包时延预算的资源,可以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在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三包时延预算,以使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可以重新确定时延信息,或者为第二终端设备分配满足第三包时延预算的资源,该资源用于第二终端设备在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和/或,网络设备可以重新配置链路资源,如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和/或QoS流与DRB的映射关系、和/或建立新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会话、和/或建立新的QoS流等。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上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其中,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可以包括时延信息。如此,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时延信息,可以确定第一包时延预算,进而根据第一包时延预算,确定满足待传输数据的服务质量需求的侧行链路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上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其中,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可以包括承载配置和/或逻辑信道配置,承载配置和/或逻辑信道配置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时延信息。如此,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时延信息,可以确定承载/逻辑信道对应的第一包时延预算,进而根据第一包时延预算,确定满足待传输数据的服务质量需求的侧行链路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上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的如下一项或多项:介质访问控制层MAC子协议数据单元(sub protocol data unit,subPDU)、MAC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MAC协议数据单元PDU、MAC控制单元(control element,CE)、填充(padding)、适配中继协议层的包头。其中,MAC subPDU、MAC SDU、MAC PDU、MAC CE、填充、和/或适配中继协议层的包头可以包括时延信息。如此,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动态指示的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可以使第一终端设备选择或请求到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更适当的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其中,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可以包括时延信息。示例性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的时延信息可以是通过第二终端设备转发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上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其中,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可以包括承载配置和/或逻辑信道配置,承载配置和/或逻辑信道配置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时延信 息。如此,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接收时延信息,确定承载/逻辑信道对应的第一包时延预算,进而根据第一包时延预算,确定满足待传输数据的服务质量需求的侧行链路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如下一项或多项:MAC subPDU、MAC SDU、MAC PDU、MAC CE、填充、适配中继协议层的包头。其中,MAC subPDU、MAC SDU、MAC PDU、MAC CE、填充、和/或适配中继协议层的包头可以包括在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三包时延预算。
示例性地,若第一终端设备未确定出满足第一包时延预算的资源,可以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在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三包时延预算,以使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重新确定时延信息,从而使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出更适当的侧行链路资源。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时延信息,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时延信息。其中,时延信息用于指示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时延信息,第一时延信息包括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二时延信息,第二时延信息可以包括在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第一链路为中继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链路,中继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三时延信息,第三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服务质量流对应的包时延预算,第一服务质量流为远端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服务质量流,远端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二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二包时延预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二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二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三包时延预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二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上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其中,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包括时延信息,时延信息用于指示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上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其中,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可以包括承载配置和/或逻辑信道配置,承载配置和/或逻辑信道配置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上述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时延信息,可 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其中,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包括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上述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其中,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可以包括承载配置和/或逻辑信道配置,承载配置和/或逻辑信道配置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二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如下一项或多项:MAC subPDU、MAC SDU、MAC PDU、MAC CE、填充、适配中继协议层的包头;其中,MAC subPDU、MAC SDU、MAC PDU、MAC CE、填充、和/或适配中继协议层的包头可以包括在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三包时延预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二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缓存状态报告。其中,缓存状态报告可以包括在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三包时延预算。
此外,第二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确定时延信息,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时延信息。其中,时延信息用于指示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终端设备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和/或第二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时延信息,第一时延信息包括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时延信息可以是网络设备确定的拟合取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二时延信息,第二时延信息可以包括在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第一链路为中继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链路,中继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三时延信息,第三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服务质量流对应的包时延预算,第一服务质量流为远端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服务质量流,远端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三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二包时延预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三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时延信息和/或第二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上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其中,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包括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上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其中,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可以包括承载配置和/或逻辑信道配置,承载配置和/或逻辑信道配置中包括一个或多个 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上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如下一项或多项:MAC subPDU、MAC SDU、MAC PDU、MAC CE、填充、适配中继协议层的包头。其中,MAC subPDU、MAC SDU、MAC PDU、MAC CE、填充、和/或适配中继协议层的包头可以包括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三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三包时延预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三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时延信息和/或第二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三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缓存状态报告。其中,缓存状态报告包括在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三包时延预算。
此外,第三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时延信息。其中,时延信息用于指示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第一包时延预算。其中,第一包时延预算为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侧行链路为通信装置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链路。
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时延信息,第一时延信息包括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二时延信息,第二时延信息可以包括在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第一链路为中继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链路,中继终端设备为通信装置或第二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三时延信息,第三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服务质量流对应的包时延预算,第一服务质量流为远端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服务质量流,远端终端设备为通信装置或第二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处理模块,还可用于根据第一时延信息确定第一包时延预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处理模块,还可用于根据第二时延信息和第三时延信息确定第一包时延预算。其中,第二时延信息包括在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第一链路为通信装置与网络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链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收发模块,还可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二包时延预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收发模块,还可用于通信装置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二包时延预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收发模块,还可用于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三包时延预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收发模块,还可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其中,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可以包括承载配置和/或逻辑信道配置,承载配置和/或逻辑信道配置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收发模块,还可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的如下一项或多项:MAC subPDU、MAC SDU、MAC PDU、MAC CE、填充、和适配中继协议层的包头。其中,MAC subPDU、MAC SDU、MAC PDU、MAC CE、填充、和/或适配中继协议层的包头可以包括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收发模块,还可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其中,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可以包括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收发模块,还可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其中,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可以包括承载配置和/或逻辑信道配置,承载配置和/或逻辑信道配置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收发模块,还可用于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如下一项或多项:MAC subPDU、MAC SDU、MAC PDU、MAC CE、填充、适配中继协议层的包头。其中,MAC subPDU、MAC SDU、MAC PDU、MAC CE、填充、和/或适配中继协议层的包头可以包括在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三包时延预算。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方面所述的收发模块可以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和/或网络设备的数据和/或信令;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终端设备和/或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和/或信令。收发模块可以称为通信模块,本申请对于收发模块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第四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处理模块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第四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可设置于第一终端设备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此外,第四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时延信息。其中,时延信息用于指示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时延信息,第一时延信息包括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二时延信息,第二时延信息可以包括在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第一链路为中继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链路,中继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或通信装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三时延信息,第三时延信息可以 包括第一服务质量流对应的包时延预算,第一服务质量流为远端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服务质量流,远端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或通信装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接收模块,还可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二包时延预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发送模块,还可用于通信装置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接收模块,还可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在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三包时延预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发送模块,还可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接收模块,还可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其中,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可以包括时延信息,时延信息用于指示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接收模块,还可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其中,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可以包括承载配置和/或逻辑信道配置,承载配置和/或逻辑信道配置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发送模块,还可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其中,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可以包括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发送模块,还可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其中,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可以包括承载配置和/或逻辑信道配置,承载配置和/或逻辑信道配置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接收模块,还可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如下一项或多项:MAC subPDU、MAC SDU、MAC PDU、MAC CE、填充、适配中继协议层的包头;其中,MAC subPDU、MAC SDU、MAC PDU、MAC CE、填充、和/或适配中继协议层的包头可以包括在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三包时延预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发送模块,还可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缓存状态报告。其中,缓存状态报告可以包括在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三包时延预算。
需要说明的是,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可以分开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模块中,即收发模块或通信模块。本申请对于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第五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处理模块和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处理模块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第五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第五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是第二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可设置于第二终端设备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此外,第五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时延信息。其中,时延信息用于指示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
收发模块,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时延信息。其中,终端设备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和/或第二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时延信息,第一时延信息包括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时延信息可以是通信装置确定的拟合取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二时延信息,第二时延信息可以包括在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第一链路为中继终端设备与通信装置之间传输数据的链路,中继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三时延信息,第三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服务质量流对应的包时延预算,第一服务质量流为远端终端设备与通信装置之间的服务质量流,远端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收发模块,还可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二包时延预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处理模块,还可用于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时延信息和/或第二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收发模块,还可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其中,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可以包括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收发模块,还可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其中,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可以包括承载配置和/或逻辑信道配置,承载配置和/或逻辑信道配置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收发模块,还可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如下一项或多项:MAC subPDU、MAC SDU、MAC PDU、MAC CE、填充、适配中继协议层的包头。其中,MAC subPDU、MAC SDU、MAC PDU、MAC CE、填充、和/或适配中继协议层的包头可以包括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收发模块,还可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在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三包时延预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处理模块,还可用于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时延信息和/或第二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收发模块,还可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缓存状态报告。其中,缓存状态报告可以包括在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三包时延预算。
需要说明的是,第六方面所述的收发模块可以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数据和/或信令;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和/或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和/或信令。收发模块可以称为通信模块,本申请对于收发模块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第六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处理模块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第六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执行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第六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可设置于网络设备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此外,第六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三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耦合,处理器用于控制装置实现如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项的通信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网络设备以及至少两个终端设备。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项的通信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项的通信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另一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协议架构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车辆外联(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信系统、设备间(device-to-device,D2D)通信系统、车联网通信系统、第4代(4th generation,4G)移动通信系统,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如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和/或未来的通信系统,如第六代(6th generation,6G)移动通信系统等。
本申请将围绕可包括多个设备、组件、模块等的系统来呈现各个方面、实施例或特征。应当理解和明白的是,各个系统可以包括另外的设备、组件、模块等,并且/或者可以并不包括结合附图讨论的所有设备、组件、模块等。此外,还可以使用这些方案的组合。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地”、“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的一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中,“信息(information)”、“数据(data)”、“信号(signal)”、“消息(message)”、“信道(channel)”、“信令(singall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的(of)”,“相应的(corresponding,relevant)”和“对应的(correspond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 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所适用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以图1中示出的通信系统为例详细说明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应当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移动通信系统中,相应的名称也可以用其他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对应功能的名称进行替代。
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网络设备和至少两个终端设备。
其中,上述网络设备为位于上述通信系统的网络侧,且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或可设置于该设备的芯片或芯片系统。该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如家庭网关、路由器、服务器、交换机、网桥等)、基站、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或传输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或者transmission point,TP)等。该网络设备还可以为5G,如,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中的gNB、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等,如基带单元(BBU)、集中式单元(central unit,CU)、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或具有基站功能的路边单元(road side unit,RSU)等。该集中式单元CU可以包括控制面(central unit-control plane,CU-CP)和用户面(central unit-user plane,CU-UP)。该网络设备还可以为包括集中式单元CU和分布式单元DU的设备。
上述终端设备为接入上述通信系统,且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终端或可设置于该终端的芯片或芯片系统。该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用户装置、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车载终端、或具有终端功能的RSU等。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可以是作为一个或多个部件或者单元而内置或安装于车辆的车载模块、车载模组、车载部件、车载芯片或者车载单元。例如,车辆通过内置或安装的所述车载模块、车载模组、车载部件、车载芯片或者车载单元可以实施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包括远端终端设备和中继终端设备。中继终端设备可以直接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远端终端设备可能无法直接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需通过中继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例如,对于网络设备需要发送给远端终端设备的下行数据,需经由中继终端设备转发给中继终端设备。对于远端终端设备需要发送给网络设备的上行数据,需经由中继终端设备转发给网络设备。
结合图1,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4可以称为中继终端设备,终端设备2、终端设备3、终端设备5、终端设备6和终端设备7可以称为远端终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适用于或者辅助于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以及不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如终端设备1与终端设备2之间、终端设备1与终端设备7之间、终端设备1与终端设备3之间、终端设备4与终端设备5、终端设备4与终端设备6之间。
应理解,图1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的简化示意图,该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网络设备,和/或,其他终端设备,图1中未予以画出。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所适用的一种通信系统的另一架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数据无线承载DRB1是远端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建立的承载。侧行链路(sidelink,SL)无线承载(radio bearer,RB)是远端终端设备与中继终端设备之间建立的承载。DRB2为中继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建立的承载。
示例性地,服务质量流(QoS flow)可以映射到RB上。QoS流到无线承载RB的映射可以是一对一的关系,也可以是多对一的关系。其中,RB包括信令无线承载(signaling radio bearers,SRB)和DRB,SRB用于承载消息,DRB用于承载用户面数据。
具体地,DRB1上映射有QoS流,远端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预先已知QoS流与DRB1的映射关系。DRB2上映射有QoS流,可选地,中继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预先已知QoS流与DRB2的映射关系。DRB2可以是专用于承载远端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上行或下行数据/信令,也可以既承载远端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上行或下行数据/信令,也承载中继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上行或下行数据/信令。
示例性地,QoS流的QoS配置(profile)对应的QoS参数可以包括QoS特性标识,例如5QI。5QI可以对应于资源类型、优先级、包时延预算(packet delay budget,PDB)等,5QI可用于标识第一QoS流特性。对于相同的5QI,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的PDB取值相同。
其中,包时延预算PDB可用于表示数据从网络设备传输至终端设备(或者从终端设备传输至网络设备)能容忍的最大时延。PDB可以包括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重传、调度等时间。示例性地,终端设备可在满足不大于PDB的时延要求的前提下,将数据发送至网络设备或使网络设备接收到数据,网络设备可在满足不大于PDB的时延要求的前提下,将数据发送至终端设备或使终端设备接收到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先已知”指的是采用现有技术,远端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可以获得QoS流与DRB1的映射关系,中继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可以获得QoS流与DRB2的映射 关系,本申请不对具体实现方式进行限定,具体可参照现有技术。
由于远端终端设备无法直接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对于网络设备需要发送给远端终端设备的下行数据,需经由DRB2传输给中继终端设备,中继终端设备将该下行数据经由SL RB传输给远端终端设备。下述图4中以中继终端设备向远端终端设备转发来自网络设备的下行数据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阐述。
对于远端终端设备需要发送给网络设备的上行数据,需经由SL RB传输给中继终端设备,中继终端设备将该上行数据经由DRB2传输给网络设备。下述图5中以中继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转发来自远端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阐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协议架构进行阐述。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协议架构图。其中,远端终端设备可以为图1中所示出的终端设备2、终端设备3、终端设备5、终端设备6或终端设备7,中继终端设备可以为图1中所示出的终端设备1、或终端设备4,网络设备可以为图1中所示出的网络设备。远端终端设备与中继终端设备可以通过PC5接口通信,中继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可以通过Uu接口通信。
如图3所示,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远端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均包括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远端终端设备和中继终端设备均包括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协议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协议层和物理(physical layer,PHY)层。中继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均包括RLC协议层、MAC协议层、PHY协议层和适配中继(adaptation relay)协议层。可选地,远端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适配中继协议层。SDAP协议层可用于将QoS流映射到对应的DRB上。
需要说明的是,图3仅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协议架构图的示例,协议架构图中还可以包括其它协议层。
具体地,可以将远端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远端终端设备和中继终端设备、中继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具有相同名称的协议层称为对等协议层或对应协议层。如远端终端设备的SDAP协议层和网络设备的SDAP协议层为一对对等协议层,远端终端设备的RLC协议层和中继终端设备的RLC协议层为一对对等协议层、中继终端设备的RLC协议层和网络设备的RLC协议层为一对对等协议层。
下面将结合图4-图5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具体阐述。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图4以中继终端设备向远端终端设备转发来自网络设备的下行数据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阐述,其中,以第一终端设备为中继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为远端终端设备为例。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或终端设备4,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2、终端设备3、终端设备5、终端设备6或终端设备7。
如图4所示,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01,网络设备确定时延信息。
示例性地,时延信息用于指示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packet delay budget,PDB)。
在一些实施例中,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时延信息。
示例性地,第一时延信息可以包括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
又示例性地,第一时延信息可以对应于侧行链路上传输的QoS流的QoS配置,QoS配置对应的QoS参数可以包括5QI,5QI可以对应于包时延预算PDB,可以通过QoS配置指示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
具体地,侧行链路为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链路。
结合图2,第一时延信息可以为SL RB或SL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LCH)关联的PDB的取值。或者,第一时延信息可以包括SL RB或SL LCH上映射的QoS流的QoS配置,QoS配置对应的QoS参数包括PDB的取值。
示例性地,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统计一段时间内下行链路(downlink,DL)调度或重传消耗的时间,确定第一时延信息,统计粒度可以是每个QoS流或每个DRB。
可选地,第一时延信息可以是网络设备确定的拟合取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二时延信息。
示例性地,第二时延信息可以包括在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
又示例性地,第二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一链路上传输的QoS流的QoS配置,QoS配置对应的QoS参数可以包括5QI,5QI可以对应于包时延预算PDB,可以通过QoS配置指示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
具体地,第一链路为中继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链路。在图4所示的通信方法中,中继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
结合图2,第一链路为中继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链路,第二时延信息可以包括DRB2上映射的QoS流对应的PDB的取值。或者,第二时延信息可以包括DRB2上映射的QoS流的QoS配置,QoS配置对应的QoS参数包括PDB的取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三时延信息。
示例性地,第三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服务质量流对应的包时延预算。
又示例性地,第三时延信息可以对应于第一服务质量流的QoS配置,QoS配置对应的QoS参数可以包括5QI,5QI可以对应于包时延预算PDB,可以通过QoS配置指示第一QoS流的包时延预算。
具体地,第一服务质量流为远端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服务质量流。在图4所示的通信方法中,远端终端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
结合图2,第一QoS流为DRB1上映射的QoS流,第三时延信息可以包括DRB1上映射的QoS流对应的PDB的取值。或者,第三时延信息可以包括DRB1上映射的QoS流的QoS配置,QoS配置对应的QoS参数包括PDB的取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401,网络设备确定时延信息可以为可选的步骤。
S4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时延信息。相应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时延信息,和/或,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时延信息。
其中,终端设备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和/或第二终端设备。
示例性地,网络设备可以直接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时延信息,以供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时延信息确定第一包时延预算。或者,网络设备可以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时延信息,以供第二终端设备执行下述S402-1。又或者,网络设备可以向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均发送时延信息,如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时延信息,向第二终端设备 发送第三时延信息;或向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时延信息等。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上述S4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重配置消息。
示例性地,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可以包括时延信息。网络设备可以通过RRC重配置消息向第一终端设备和/或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时延信息。
示例性地,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可以包括承载配置和/或逻辑信道配置,承载配置和/或逻辑信道配置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时延信息。如此,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接收时延信息,确定承载/逻辑信道对应的第一包时延预算(具体参照下述S402),进而根据第一包时延预算,确定满足待传输数据的时延需求的侧行链路资源。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上述S4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如下一项或多项:介质访问控制层MAC子协议数据单元(sub protocol data unit,subPDU)、MAC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MAC协议数据单元PDU、MAC控制单元(control element,CE)、填充(padding)、适配中继协议层的包头。
其中,MAC subPDU、MAC SDU、MAC PDU、MAC CE、和/或填充可以包括时延信息。
示例性地,时延信息的具体携带方式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MAC subPDU、MAC SDU、MAC PDU、MAC CE、填充。
结合图3,网络设备可将时延信息携带在MAC subPDU、MAC SDU、MAC PDU、MAC CE、和/或填充中,并向PHY协议层传递,通过Uu接口发送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接收并解析,可以从MAC subPDU、MAC SDU、MAC PDU、MAC CE、和/或填充中识别出时延信息。
可选地,时延信息的携带方式可以包括适配中继协议层的包头。
结合图3,网络设备可以将时延信息封装在适配中继协议层的包头,依次向与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RLC协议层、MAC协议层、PHY协议层传递,并逐层封装,通过Uu接口发送给终端设备。
如此,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当前下行链路调度或重选消耗的时间,确定时延信息,如第一时延信息,并向终端设备发送该时延信息,即网络设备可以动态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可以使第一终端设备选择或请求到满足服务质量需求的更适当的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上述S402,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
关于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相关示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上述S402,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如下一项或多项:MAC subPDU、MAC SDU、MAC PDU、MAC CE、填充、适配中继协议层的包头。
结合图3,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接收MAC subPDU、MAC SDU、MAC PDU、MAC CE、 和/或填充,并对其进行解析,识别出时延信息。
结合图3,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数据包,并由PHY协议层至适配中继协议层逐层解析,可从适配中继协议层的包头中识别出时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上述S402,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关于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消息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相关示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上述S402,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MAC subPDU、MAC SDU、MAC PDU、MAC CE、填充、和/或适配中继协议层的包头。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时延信息中对应的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可以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映射信息。相应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映射信息。
可选地,第一映射信息可以包括侧行链路承载或侧行链路逻辑信道或侧行链路承载配置标识或者侧行链路逻辑信道标识与服务质量流标识(QoS flow identity,QFI)和/或QoS配置的映射关系、或者侧行链路与第一时延信息的映射关系、或者侧行链路与第三时延信息的映射关系。
示例性地,网络设备可以将QoS流标识(例如QFI)封装在数据包的适配中继协议层的包头中指示,依次向与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RLC协议层、MAC协议层、PHY协议层传递,并逐层封装,通过Uu接口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包,并由PHY协议层至适配中继协议层逐层解析,第一终端设备的适配中继协议层解析出QoS流标识。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映射信息,确定QoS流标识对应的QoS配置和/或QoS参数,进而确定出第一包时延预算。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的适配中继协议层将确定出的第一包时延预算指示给MAC层。
结合图1和图2,以第一映射信息包括侧行链路逻辑信道与QFI或QoS配置的映射关系为例。假设第一终端设备为终端设备1,第二终端设备为终端设备2,第一映射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与终端设备2之间的SL LCH与QoS流1关联,终端设备1与终端设备7之间的SL LCH与QoS流2、和QoS流3关联。
可选地,若侧行链路逻辑信道关联多个PDB取值或QoS流,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映射信息确定侧行链路逻辑信道中的下行数据对应的PDB取值或QoS流。
示例性地,假设终端设备1与终端设备7之间的SL LCH与QoS流2、和QoS流3关联,终端设备1可以从QoS流2、和QoS流3中,确定侧行链路逻辑信道中的下行数据对应的PDB。
可选地,第一映射信息的携带方式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RRC消息、MAC subPDU、MAC SDU、MAC PDU、MAC CE、填充、适配中继协议层的包头。结合图3,网络设备可将第一映射信息携带在MAC subPDU、MAC SDU、MAC PDU、MAC CE、和/或填充中,并向PHY协议层传递,通过Uu接口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并解析,可以从RRC消息、MAC subPDU、MAC SDU、MAC PDU、MAC CE、和/或填充中识别出时延信息。
可选地,第一映射信息可以携带在适配中继协议层的包头中。结合图3,网络设备可在数据包的适配中继协议层的包头中携带第一映射信息,终端设备接收该数据包,由PHY协议层至适配中继协议层逐层解析,终端设备的适配中继协议层可以识别出第一映射信息。
S402-1,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时延信息。相应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时延信息。
示例性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时延信息后,可以向第一终端设备转发,以供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时延信息确定包时延预算,进而选择在侧行链路传输下行数据的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上述S402-1,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消息。相应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消息。
示例性地,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可以包括时延信息。如此,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PC5 RRC消息为第一终端设备配置时延信息,以供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时延信息确定包时延预算,进而选择在侧行链路传输下行数据的资源。
示例性地,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可以包括承载配置和/或逻辑信道配置,承载配置和/或逻辑信道配置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时延信息。如此,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接收时延信息,确定承载/逻辑信道对应的第一包时延预算(具体参照下述S402),进而根据第一包时延预算,确定满足待传输数据的时延需求的侧行链路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上述S402-1,可以包括: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MAC subPDU、MAC SDU、MAC PDU、MAC CE、填充、和/或适配中继协议层的包头。相应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MAC subPDU、MAC SDU、MAC PDU、MAC CE、填充、和/或适配中继协议层的包头。
示例性地,MAC subPDU、MAC SDU、MAC PDU、MAC CE、填充可以包括时延信息。
结合图3,第二终端设备可将时延信息携带在MAC subPDU、MAC SDU、MAC PDU、MAC CE、和/或填充中,并向PHY协议层传递,通过PC5接口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并解析,可以从MAC subPDU、MAC SDU、MAC PDU、MAC CE、和/或填充中识别出时延信息。
可选地,时延信息的携带方式可以包括适配中继协议层的包头。
结合图3,第二终端设备可将时延信息封装在适配中继协议层的包头中,依次向与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RLC协议层、MAC协议层、PHY协议层传递,并逐层封装,通过PC5接口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并由PHY协议层至适配中继协议层逐层解析,从适配中继协议层的包头中识别出时延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中继终端设备向远端终端设备转发来自网络设备的下行数据的应用场景中,假定中继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均已获得第二时延信息,那么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和/或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时延信息和/或第三时延信息,可以不包括第二时延信息。在实际应用中,若中继终端设备未获得第二时延信息,网络设备可以向第一终端设备和/或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时延信息。
S403,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包时延预算。
示例性地,第一包时延预算为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
结合图2,第一包时延预算为中继终端设备与远端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
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时延信息确定第一包时延预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包时延预算,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时延信息确定第一包时延预算。
结合图2,当第一时延信息包括SL RB或SL LCH关联的PDB的取值,或者包括SL RB或SL LCH上映射的QoS流的QoS配置时,可以将第一时延信息中的PDB的取值作为第一包时延预算。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包时延预算,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时延信息和第三时延信息确定第一包时延预算。
具体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三时延信息中PDB的取值与第二时延信息中PDB的取值的作差,得到第一包时延预算。
结合图2,第三时延信息可以包括DRB1上映射的QoS流对应的PDB,第二时延信息包括DRB2上映射的QoS流对应的PDB,第一包时延预算可以为第三时延信息中PDB的取值与第二时延信息中PDB的取值的差值。
例如,假设第三时延信息中PDB的取值为6ms,第二时延信息中PDB的取值的差值4ms,则第一包时延预算为6ms-4ms=2ms。
或者,结合图2,第三时延信息可以为DRB1关联的PDB,第二时延信息为DRB2关联的PDB,DRB1和/或DRB2关联的PDB可以由预配置或者网络设备配置。第一包时延预算可以为第三时延信息中PDB的取值与第二时延信息中PDB的取值的差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包时延预算或第二时延信息或者第三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确定承载/逻辑信道对应的第一包时延预算或第二时延信息或者第三时延信息。
示例性地,第一终端设备从承载/逻辑信道中确定第一逻辑信道。该第一逻辑信道为包括数据的逻辑信道,当确定出的第一逻辑信道有一个时,将该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包时延预算作为为第一包时延预算;当确定出的第一逻辑信道有多个时,可确定多个第一逻辑信道分别对应的多个包时延预算,将该多个包时延预算中的最小值或该多个包时延预算的平均值或优先级最高的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包时延预算作为第一包时延预算。
S404,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资源。
可选的,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包时延预算确定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资源。例如,该传输数据可以包括初传数据、和/或一次或多次重传数据。
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设备调度资源的方式确定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上述S404,可以包括下述步骤一至步骤二。
步骤一,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缓存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
可选地,BSR可以包括第一包时延预算。
示例性地,当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时,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当前需要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以供网络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传输数据的资源。
步骤二,网络设备根据缓存状态报告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资源。
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自主选择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资源。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上述S404,可以包括下述步骤三。
步骤三,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包时延预算,在预配置或预设置的资源池中选择资源。
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系统信息为第一终端设备配置资源池,或者采用预配置的方式为第一终端设备配置资源池,或者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专用信令为第一终端设备配置资源池,本申请不进行限定。
示例性地,假设第一包时延预算为2ms,资源池中第一终端设备能够使用的资源包括1ms、2ms或3ms的资源,则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选择小于或等于2ms的资源,如1ms的资源或2ms的资源,作为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资源。
又示例性地,假设第一包时延预算为2ms,资源池中第一终端设备能够使用的资源包括3ms、4ms或5ms的资源,第一终端设备并不能选择出满足第一包时延预算的资源,则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执行下述步骤四。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下述步骤四至步骤五。
步骤四,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相应地,网络设备可以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二包时延预算。
示例性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包时延预算,在资源池中选择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资源时,若未选择到满足第一包时延预算的资源,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资源池中实际能满足的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二包时延预算。
示例性地,假设第一包时延预算为2ms,资源池中第一终端设备能够使用的资源包括4ms、5ms或6ms的资源,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4ms、5ms和/或6ms,即第二包时延预算可以为4ms、5ms和/或6ms,第二包时延预算可以默认为最小值4ms。
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侧行链路终端设备信息(sidelink UE information,SUI)和/或BSR。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SUI和/或BSR。
其中,SUI的sl-QoS-InfoList字段可以用于指示第一指示信息,BSR可以包括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的携带方式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MAC subPDU、MAC SDU、MAC PDU、MAC CE、填充、适配中继协议层的包头。
步骤五,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时延信息和/或第二时延信息。
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将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二包时延预算确定为新的第一时延信息,可以将第三时延信息中PDB的取值与第二包时延预算中PDB的取值的差值 确定为新的第二时延信息。
示例性地,假设第三时延信息中PDB的取值为6ms,第二时延信息中PDB的取值为4ms,第一包时延预算为2ms,资源池中第一终端设备能够使用的资源包括4ms、5ms或6ms的资源,第二包时延预算为4ms时。网络设备可以将第二包时延预算4ms确定为新的第一时延信息,新的第二时延信息中PDB的取值为6ms-4ms=2ms,从而调整第二时延信息中PDB的取值为2ms。
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执行上述S402,将新的第一时延信息和/或新的第二时延信息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
如此,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新的第一时延信息和/或第二时延信息,确定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新的包时延预算,从而可以根据该新的包时延预算成功确定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资源。
基于图4所示的通信方法,第一终端设备作为中继终端设备待向远端终端设备(如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数据时,根据接收的时延信息确定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第一包时延预算,进而根据第一包时延预算,确定满足待传输数据的时延需求的侧行链路资源,从而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服务质量需求,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图5以中继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转发来自远端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阐述,其中,以第一终端设备为远端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为中继终端设备为例。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2、终端设备3、终端设备5、终端设备6或终端设备7,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或终端设备4。
S501,网络设备确定时延信息。
示例性地,时延信息用于指示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
在一些实施例中,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时延信息。关于第一时延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S401,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二时延信息,第二时延信息可以包括在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
示例性地,第一链路为中继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链路。在图4所示的通信方法中,中继终端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
关于第二时延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S401,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三时延信息。
示例性地,第三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服务质量流对应的包时延预算。
示例性地,第一服务质量流为远端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服务质量流。在图5所示的通信方法中,远端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
关于第三时延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S401,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501,网络设备确定时延信息可以为可选的步骤。
S5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时延信息。相应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时延信息,和/或,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时延信息。
其中,终端设备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和/或第二终端设备。
关于上述S50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S402,此处不再赘述。
S502-1,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时延信息。相应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时延信息。
关于上述S502-1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S402-1,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中继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转发来自远端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的应用场景中,确定远端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均已获得第三时延信息,那么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和/或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时延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时延信息和/或第二时延信息,可以不包括第三时延信息。在实际应用中,若远端终端设备未获得第三时延信息,网络设备可以向第一终端设备和/或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时延信息。
S503,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包时延预算。
关于上述S503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S403,此处不再赘述。
S504,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资源。
可选的,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包时延预算确定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资源。
关于上述S504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照上述步骤一至步骤二、或步骤三,此处不再赘述。
当第一终端设备不能在资源池中选择出满足第一包时延预算的资源时,可以直接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步骤四至步骤五,或者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执行下述步骤六或步骤九。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下述步骤六至步骤八。
步骤六,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相应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
关于第一指示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步骤四,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若第一终端设备未确定出满足第一包时延预算的资源,可以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资源池中实际能满足的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二包时延预算,以使第二终端设备确定第一链路需满足的包时延预算,并将其发送给网络设备。
步骤七,第二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
示例性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由中继终端设备转发给网络设备,以便网络设备确定新的第一时延信息和/或第二时延信息。
步骤八,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时延信息和/或第二时延信息。
关于步骤八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步骤五,此处不再赘述。
如此,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新的第一时延信息和/或第二时延信息,确定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新的包时延预算,从而可以根据该新的包时延预算成功确定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资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下述步骤九至步骤十一。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步骤九至步骤十一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与上述步骤六至步骤八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可以组合使用,也可以独立使用,本申请实施例不做任何限制。
步骤九,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相应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
可选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在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三包时延预算。
示例性地,可以根据资源池中实际能满足的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二包时延预算和第三时延信息确定第二指示信息。
例如,假设第三时延信息中的PDB的取值为6ms,第二包时延预算为4ms,则第三包时延预算可以为第三时延信息中的PDB的取值与第二包时延预算的差值,即6ms-4ms=2ms。
可选地,上述步骤九,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SCI)。相应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SCI。
其中,SCI可以包括第二指示信息。
可选地,上述步骤九,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MAC subPDU、MAC SDU、MAC PDU、MAC CE、填充、和/或适配中继协议层的包头。相应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MAC subPDU、MAC SDU、MAC PDU、MAC CE、填充、和/或适配中继协议层的包头。
示例性地,MAC subPDU、MAC SDU、MAC PDU、MAC CE、填充、和/或适配中继协议层的包头可以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或包括在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三包时延预算。
步骤十,第二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
示例性地,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缓存状态报告。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缓存状态报告。
其中,缓存状态报告可以包括第二指示信息,该缓存状态报告还可以包括用于指示上行链路逻辑信道组(uplink logical channel group,UL LCG)中存在未满足包时延预算的数据。LCG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LCH。
表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缓存状态报告的信令结构的一个示例。
以该信令结构中包括8个比特为例。第一行中的B 0-B 7可用于指示缓存状态报告中是否包括相应的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第二指示信息、或是否包括相应的逻辑信道组对应的第三包时延预算。B 0-B 7分别对应LCG 0-LCG 7。例如,B 0-B 7可以为二进制0或1,B 0为1时,可表示缓存状态报告中包括LCG 0对应的第三包时延预算,则表1中存在PDB0(如第四行)。B 0为0时,可表示缓存状态报告中不包括LCG 0对应的第三包时延预算,则表1中不存在PDB0。或者,B 0为1时,可表示缓存状态报告中不包括LCG 0对应的第三包时延预算,则表1中不存在PDB0。B 0为0时,可表示缓存状态报告中包括LCG 0对应的第三包时延预算,则表1中存在PDB0(如第四行)。B 1-B 7与B 0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第一行中的B 0-B 7还可以用于表示LCG 0-LCG 7中是否存在未满足包时延预算的数 据。例如,B 0-B 7可以为二进制0或1,B 0为1时,可表示LCG 0中存在未满足包时延预算的数据,则表1中存在缓冲区大小0(如第三行)。B 0为0时,可表示LCG 0中不存在未满足包时延预算的数据,则表1中不存在缓冲区大小0。或者,B 0为1时,可表示对应的LCG 0中不存在未满足包时延预算的数据,则表1中不存在缓冲区大小0。B 0为0时,可表示对应的LCG 0中存在未满足包时延预算的数据,则表1中存在缓冲区大小0(如第三行)。B 1-B 7与B 0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缓冲区大小0(buffer size 0)中可存储LCG 0中对应的数据信令。
表1
Figure PCTCN2020123448-APPB-000001
可选地,第二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第二时延信息是否能满足第二指示信息中的第三时延预算,若满足(如第二时延信息中的PDB取值小于或等于第三时延预算中的PDB取值),则不执行上述步骤十,第一时延信息和第二时延信息不发生改变;若不满足,则执行上述步骤十。
步骤十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时延信息和/或第二时延信息。
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将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三包时延预算确定为新的第二时延信息,将第三时延信息中PDB的取值与新的第二时延信息中PDB的取值的差值确定为新的第一时延信息。网络设备可以执行上述S602,将新的第一时延信息和/或新的第二时延信息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
如此,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新的第一时延信息和/或第二时延信息,确定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新的包时延预算,从而可以根据该新的包时延预算成功确定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资源。
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新的第一时延信息和/或第二时延信息,确定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新的包时延预算,从而可以根据该新的包时延预算成功确定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资源。
可选地,结合图2,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新的时延信息重新配置链路资源,例如,重新配置DRB、和/或Qos流与DRB2、SL LCH之间的映射关系、和/或建立新的PDU会话、和/或建立新的QoS流等,以保证第一终端设备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时延要求。
基于图5所示的通信方法,第一终端设备作为远端终端设备待向中继终端设备(如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数据时,根据接收的时延信息确定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进而根据第一包时延预算,确定满足待传输数据的时延需求的侧行链路资源,从而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服务质量需求,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不对上述各个步骤之间的先后顺序进行限定,不对 上述各个步骤之间如何构成技术方案进行限定。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不对S401-S404之间的先后顺序进行限定,S401-S404之间可以组合使用,也可以独立使用。本申请实施例不对S501-S504之间的先后顺序进行限定,S501-S504之间可以组合使用,也可以独立使用。S401-S404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与S501-S504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可以组合使用,也可以独立使用,本申请实施例不做任何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中功能,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包括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申请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方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软件、或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场景和设计约束条件。
图6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通信装置600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能够实现图4、或图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侧方法;通信装置600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第一终端设备实现该方法的装置,通信装置600可以安装在第一终端设备中或者和第一终端设备匹配使用。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通信装置600可以是第二终端设备,能够实现图4、或图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二终端设备侧方法;通信装置600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第二终端设备实现该方法的装置,通信装置600可以安装在第二终端设备中或者和第二终端设备匹配使用。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通信装置600可以是网络设备,能够实现图4、或图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侧方法;通信装置600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方法的装置,通信装置600可以安装在网络设备中、或者与网络设备匹配使用。
通信装置600可以是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通信装置600可以由芯片系统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通信装置600中包括处理模块610和通信模块620。处理模块610可以生成将要发送的信号,并可以利用通信模块620发送该信号。处理模块610可以利用通信模块620接收信号,并处理该接收到的信号。处理模块610和通信模块620耦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连接,其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耦合可以是有线连接,也可以是无线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模块可以是电路、模块、总线、接口、收发器、管脚或者其它可以实现收发功能的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图7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通信装置700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能够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设备侧方法;通信装置700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第一终端设备实现该方法的装置,比如芯片系统,通信装置700可以安装在第一终端设备中、或者和第一终端设备匹配使用。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通信装置700可以是第二终端设备,能够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终端设备侧方法;通信装置700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第二终端设备实现该方法的装置,比如芯片系统,通信装置700可以安装在第二终端设备中、或者和第二终端设备匹配使用。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通信装置700可以是网络设备,能够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侧方法;通信装置700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方法的装置,比如芯片系统,通信装置700可以安装在网络设备中、或者和网络设备匹配使用。
如图7所示,通信装置700包括处理器710和接口电路720。处理器710和接口电路720之间相互耦合。可以理解的是,接口电路720可以为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可选的,通信装置7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730,用于存储处理器710可以执行的指令、存储处理器710运行指令所需要的输入数据、和/或存储处理器710运行指令后产生的数据。
当通信装置700用于实现图4、或图5所示的方法时,处理器710用于执行上述处理模块610的功能,接口电路720用于执行上述通信模块620的功能。
当上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的芯片时,该第一终端设备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能。该第一终端设备芯片从第一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该信息是网络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的;或者,该第一终端设备芯片向第一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该信息是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的。
当上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第二终端设备的芯片时,该第二终端设备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的功能。该第二终端设备芯片从第二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该信息是网络设备或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的;或者,该第二终端设备芯片向第二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该信息是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或第一终端设备的。
当上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网络设备的芯片时,该网络设备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该网络设备芯片从网络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该信息是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的;或者,该网络设备芯片向网络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该信息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的。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 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网络设备、或者其它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集成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的服务器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也可以是光介质,例如,DVD;还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

Claims (30)

  1.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时延信息;其中,所述时延信息用于指示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包时延预算;其中,所述第一包时延预算为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所述侧行链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链路;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在所述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资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延信息包括第一时延信息,所述第一时延信息包括在所述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延信息包括第二时延信息,所述第二时延信息包括在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所述第一链路为中继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链路,所述中继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延信息包括第三时延信息,所述第三时延信息包括第一服务质量流对应的包时延预算,所述第一服务质量流为远端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服务质量流,所述远端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包时延预算,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时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包时延预算。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包时延预算,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时延信息和所述第三时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包时延预算;其中,所述第二时延信息包括在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中继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链路。
  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二包时延预算。
  8.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二包时延预算。
  9.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三包时延预算。
  10.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时延信息;其中,所述时延信息用于指示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时延信息。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延信息包括第一时延信息,所述第一时延信息包括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延信息包括第二时延信息,所述第二时延信息包括在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所述第一链路为中继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链路,所述中继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13.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延信息包括第三时延信息,所述第三时延信息包括第一服务质量流对应的包时延预算,所述第一服务质量流为远端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服务质量流,所述远端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14. 根据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二包时延预算。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16. 根据权利要求10-1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三包时延预算。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18.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确定时延信息;其中,所述时延信息用于指示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
    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时延信息;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和/或第二终端设备。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延信息包括第一时延信息,所述第一时延信息包括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
  20.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延信息包括第二时延信息,所述第二时延信息包括在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应满足的包时延预算,所述第一链路为中继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链路,所述中继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21.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延信息包括第三时延信息,所述第三时延信息包括第一服务质量流对应的包时延预算,所述第一服务质量流为远端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服务质量流,所述远端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22. 根据权利要求18-21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二包时延预算。
  23. 根据权利要求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链路上传输数据的第三包时延预算。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时延信息和/或第二时延信息。
  25.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模块。
  26.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0-1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模块。
  27.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8-24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模块。
  28.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29.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30.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CN202080105822.XA 2020-10-23 2020-10-23 通信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63492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23448 WO2022082798A1 (zh) 2020-10-23 2020-10-23 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49259A true CN116349259A (zh) 2023-06-27

Family

ID=81291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105822.XA Pending CN116349259A (zh) 2020-10-23 2020-10-23 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62513A1 (zh)
EP (1) EP4216581A4 (zh)
CN (1) CN116349259A (zh)
WO (1) WO20220827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13385A1 (en) * 2022-07-14 2024-01-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lay budget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0952A (zh) * 2018-08-10 2020-02-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车联网中直通链路的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0830951A (zh) * 2018-08-09 2020-0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侧行链路传输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US20200084669A1 (en) * 2017-11-29 2020-03-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Wireless Device, Radio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for Handl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Wireless Devi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279319A1 (en) * 2017-03-23 2018-09-27 Nokia Technologies Oy Dynamic provisioning of quality of service for end-to-end quality of service control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CN110351201B (zh) * 2018-04-04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132296B (zh) * 2018-11-01 2021-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确定发送功率的方法及设备
CN113261386B (zh) * 2018-11-01 2022-09-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侧链路逻辑信道和资源配置
CN111757476B (zh) * 2019-03-28 2021-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084669A1 (en) * 2017-11-29 2020-03-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Wireless Device, Radio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for Handl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Wireless Devi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0830951A (zh) * 2018-08-09 2020-0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侧行链路传输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10830952A (zh) * 2018-08-10 2020-02-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车联网中直通链路的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AWID KOZIOŁ1: "QoS and Service Continuity in 3GPP D2D for IoT and Wearables", IEEE, 13 September 2017 (2017-09-13), pages 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16581A1 (en) 2023-07-26
US20230262513A1 (en) 2023-08-17
WO2022082798A1 (zh) 2022-04-28
EP4216581A4 (en) 2023-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95515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CN111212459B (zh) 一种中继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020100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data in multiple UEs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US9467900B2 (en) Service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1878000B1 (ko) 릴레이 노드를 통한 통신을 지원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23005223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US10856260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WO2020200135A1 (zh)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09547168A (zh)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4189949A (zh) 用于第2层ue到网络中继的连接建立方法与设备
CN115699816A (zh) 用于在双连接下进行侧行链路中继通信的方法
CN111328140B (zh) 侧链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9891970A (zh) 无线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1036910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230262513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4449675B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4097299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JP2023526459A (ja) バッファ状態報告の強化
CN113973392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202660A1 (zh) 一种跨分布式单元du的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4050780A1 (zh) 用于确定资源分配方式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3615293B (zh) 逻辑信道优先级的协调
US20220240226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a specific sidelink frame structure
WO2023232038A1 (zh) 通信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芯片
WO2021155574A1 (zh) 信道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