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35368A - 电梯井道结构、电梯横梁架设系统和电梯横梁架设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井道结构、电梯横梁架设系统和电梯横梁架设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35368A
CN116335368A CN202111578017.1A CN202111578017A CN116335368A CN 116335368 A CN116335368 A CN 116335368A CN 202111578017 A CN202111578017 A CN 202111578017A CN 116335368 A CN116335368 A CN 1163353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ist
elevator
mounting hole
cross beam
hole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7801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兴
孙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Hitachi Elevator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Hitachi Elevator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Hitachi Elevator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7801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353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353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353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7/00Vertical ducts; Channels, e.g. for drainage
    • E04F17/005Lift shaf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0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hoistw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9/00Mining-hoist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0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 B66C1/1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by mechanical means
    • B66C1/12Slings comprising chains, wires, ropes, or bands; Nets
    • B66C1/14Slings with hoo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3/0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13/04Auxiliary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movements of suspended loads, or preventing cable slack
    • B66C13/08Auxiliary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movements of suspended loads, or preventing cable slack for depositing loads in desired attitudes or pos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3/0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13/16Applications of indicating, registering, or weigh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3/0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13/18Control systems or devices
    • B66C13/46Position indicators for suspended loads or for crane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梯井道结构、电梯横梁架设系统和电梯横梁架设方法,涉及电梯的的技术领域。本申请的电梯横梁架设系统包括电梯井道结构、横梁、提升机构、第一葫芦和第二葫芦,横梁具有第一梁固定部和第二梁固定部;提升机构具有主吊点;第一葫芦设于主吊点处,第一葫芦用于夹持第一梁固定部的第一梁吊钩;第二葫芦设于主吊点处,第二葫芦具有用于夹持第二梁固定部的第二梁吊钩。故本申请不是采用整体外推入的安装方法,而是通过电梯横梁架设系统来安装横梁,在横梁安装过程中,相应地在推入过程中,横梁在水平状态或者倾斜状态中变换,从而可以安装大跨距或者小跨距的横梁,降低了对电梯井道外部空间大小的要求。

Description

电梯井道结构、电梯横梁架设系统和电梯横梁架设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梯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梯井道结构、电梯横梁架设系统和电梯横梁架设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梯横梁的安装方法一般采用的是“外推入”方法,将横梁从电梯井道的外侧推入,在推入过程中,横梁一直保持水平状态或者趋近水平状态。由于采用“外推入”的安装方法,受电梯井道外部空间的限制,使得横梁的长度不能太大,从而限制了用普通的型材作为电梯承重横梁的使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井道结构、电梯横梁架设系统和电梯横梁架设方法,其能够用于安装电梯横梁。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梯井道结构,电梯井道结构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第一内表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门,第二内表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门,其中,一个第一安装孔门与一个第二安装孔门成相对设置,且组成一横梁安装单元,每个横梁安装单元中,第一安装孔门的最高点高于第二安装孔门的最高点,第一安装孔门的最低点与第二安装孔门的最低点为等高设置。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门为通孔或者盲孔;第二安装孔门为通孔或者盲孔。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梯横梁架设系统,包括电梯井道结构、横梁、提升机构、第一葫芦和第二葫芦,电梯井道结构为前述实施方式的电梯井道结构;横梁具有第一梁固定部和第二梁固定部,第一梁固定部和第二梁固定部上均设有固定件;提升机构具有主吊点以及用于驱动主吊点移动的主吊点移动机构;第一葫芦与主吊点连接,且用于夹持并移动第一梁固定部,第一葫芦具有第一梁吊钩以及用于驱动第一梁吊钩移动的第一驱动件,第一梁吊钩与固定件相配;第二葫芦与主吊点连接,且用于夹持并移动第二梁固定部,第二葫芦具有第二梁吊钩以及用于驱动第二梁吊钩移动的第二驱动件,第二梁吊钩与固定件相配。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葫芦具有第一固定吊钩,第一固定吊钩与主吊点相连;第二葫芦具有第二固定吊钩,第二固定吊钩与主吊点相连。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门与第二安装孔门均为圆柱形,且第一安装孔门与第二安装孔门的轴线与电梯井道的竖直轴线成垂直设置。
于一实施例中,主吊点为一个吊钩,第一固定吊钩和第二固定吊钩均连接在该吊钩上。
于一实施例中,主吊点为两个吊钩,两个吊钩分别与第一固定吊钩和第二固定吊钩连接。
于一实施例中,电梯横梁架设系统还包括控制主机,控制主机与第一葫芦、第二葫芦和提升机构相连,用于控制。
于一实施例中,控制主机包括控制器、处理器、收发器和人机交互界面,控制器与第一葫芦、第二葫芦和提升机构电性连接;处理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收发器与处理器电性连接;人机交互界面与处理器电性连接。
于一实施例中,电梯横梁架设系统还包括位置检测模块,位置检测模块包括多个位置检测元件,多个位置检测元件分别设于第一葫芦、第二葫芦、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上。
于一实施例中,电梯横梁架设系统还包括重量检测模块,重量检测模块包括多个重量传感器,多个重量传感器分别设于第一梁吊钩和第二梁吊钩上。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梯横梁架设方法,使用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的电梯横梁架设系统,电梯横梁架设方法包括:
提供安装于初始的横梁安装单元内的横梁;
令第一梁吊钩夹持第一梁固定部,第二梁吊钩夹持第二梁固定部;
控制第二葫芦令第二梁吊钩向上移动,令横梁处于倾斜状态,以使横梁的第二端脱离初始的第二安装孔门;
控制提升机构令主吊点向上移动,令横梁的第一端在初始的第一安装孔门内移动预设距离;
控制第一葫芦令第一梁固定部向下移动,令横梁的第一端脱离初始的第一安装孔门;
控制提升机构令主吊点向目标的横梁安装单元所在的方向移动;
当横梁移动到目标的横梁安装单元处时,控制第一葫芦令第一梁吊钩向上移动,以使横梁的第一端伸入目标的第一安装孔门内;
控制提升机构令主吊点向下移动,以使横梁的第一端与目标的第一安装孔门的最低点相触;
控制第二葫芦令第二梁吊钩向下移动,令横梁处于水平状态,以使横梁的第二端伸入目标的第二安装孔门内,并使横梁的第二端与第二安装孔门的最低点相触;
令第一梁吊钩松开第一梁固定部,第二梁吊钩松开第二梁固定部。
于一实施例中,在控制第二葫芦令第二梁吊钩向上移动,令横梁处于倾斜状态,以使横梁的第二端脱离初始的第二安装孔门之前,还包括:
控制提升机构令主吊点沿初始的第二安装孔门指向初始的第一安装孔门的方向移动指定距离。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梯横梁架设方法,使用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的电梯横梁架设系统,电梯横梁架设方法包括:
提供设于电梯井道结构外的横梁;
令第一梁吊钩夹持第一梁固定部,第二梁吊钩夹持第二梁固定部;
控制第二葫芦令第二梁吊钩向上移动,令横梁处于倾斜状态;
控制提升机构令主吊点移动,令横梁移动到电梯井道结构内,并向目标的横梁安装单元所在的方向移动;
当横梁移动到目标的横梁安装单元处时,控制第一葫芦令第一梁吊钩向上移动,以使横梁的第一端伸入目标的第一安装孔门内;
控制提升机构令主吊点向下移动,以使横梁的第一端与目标的第一安装孔门的最低点相触;
控制第二葫芦令第二梁吊钩向下移动,令横梁处于水平状态,以使横梁的第二端伸入目标的第二安装孔门内,并使横梁的第二端与第二安装孔门的最低点相触;
令第一梁吊钩松开第一梁固定部,第二梁吊钩松开第二梁固定部。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梯横梁架设方法,使用前述实施方式的电梯横梁架设系统,电梯横梁架设方法包括:
控制主机接收位置检测模块采集的横梁的位置数据;
控制主机根据位置数据控制第一葫芦、第二葫芦和提升机构的运动。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梯横梁架设方法,使用前述实施方式的电梯横梁架设系统,电梯横梁架设方法包括:
控制主机接收位置检测模块采集的横梁的位置数据;
控制主机根据位置数据控制第一葫芦、第二葫芦和提升机构的运动;
控制主机接收重量检测模块采集的第一梁吊钩和第二梁吊钩上的重量数据;
控制主机根据重量数据控制第一葫芦、第二葫芦和提升机构的运动。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不是采用外推入的安装方法,而是通过电梯横梁架设系统来安装横梁,在横梁安装过程中,相应地在推入过程中,横梁在水平状态或者倾斜状态中变换,从而可以安装大跨距或者小跨距的横梁,降低了对电梯井道的空间大小以及对电梯井道外部空间大小的要求,消除了对用普通的型材作为电梯承重横梁的限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井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横梁架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横梁架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横梁架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横梁架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横梁架设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横梁架设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横梁架设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横梁架设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横梁架设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横梁架设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横梁架设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标:1-电梯横梁架设系统;100-电梯井道结构;110-第一内表面;120-第二内表面;130-横梁安装单元;131-第一安装孔门;132-第二安装孔门;133-第三内表面;150-第一外表面;160-第二外表面;200-横梁;210-第一梁固定部;220-第二梁固定部;230-固定件;300-提升机构;310-主吊点;320-主吊点移动机构;330-中间件;A-第一葫芦;A10-第一驱动件;A20-第一梁吊钩;A30-第一固定吊钩;B-第二葫芦;B10-第二驱动件;B20-第二梁吊钩;B30-第二固定吊钩;400-控制主机;410-控制器;420-处理器;430-收发器;440-人机交互界面;500-位置检测模块;510-位置检测元件;600-重量检测模块;610-重量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并不表示排列序号,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照图1,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井道结构100的结构示意图。电梯井道结构10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内表面110和第二内表面120,第一内表面110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门131,第二内表面120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门132。其中,第一安装孔门131为通孔或者盲孔;第二安装孔门132为通孔或者盲孔。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门131与第二安装孔门132均是井道层门门洞。
本实施例中,第一内表面110位于第二内表面120的左侧,多个第一安装孔门131均为通孔,多个第二安装孔门132均为盲孔。电梯井道结构100可以应用于跃层电梯。
一个第一安装孔门131与一个第二安装孔门132相对,组成一横梁安装单元130。多个横梁安装单元130的结构、尺寸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多个横梁安装单元130为上下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各个横梁安装单元130的结构、尺寸相同。
每个横梁安装单元130中,第一安装孔门131的最高点高于第二安装孔门132的最高点,第一安装孔门131的最低点与第二安装孔门132的最低点为等高设置。即第一安装孔门131沿上下竖直方向的高度H1大于第二安装孔门132沿上下竖直方向的高度H2。如此设置,利于横梁200的移动以及横梁200水平状态和倾斜状态之间的变化。
第一安装孔门131与第二安装孔门132的截面可以是圆形、方形或者多边形。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门131与第二安装孔门132均为圆柱形,且第一安装孔门131与第二安装孔门132的轴线与电梯井道的竖直轴线成垂直设置。
请参照图2,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横梁架设系统1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3,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横梁架设系统1的结构示意图。电梯横梁架设系统1包括电梯井道结构100、横梁200、提升机构300、第一葫芦A和第二葫芦B,电梯井道结构100为前述图1实施方式的电梯井道结构100。电梯井道结构100具有第一外表面150和第二外表面160,第一安装孔门131贯穿第一外表面150和第一内表面110,第二安装孔门132贯穿第二内表面120,不贯穿第二外表面160,即第二安装孔门132为盲孔,第二安装孔门132的内底面称作第三内表面133。
提升机构300具有主吊点310以及用于驱动主吊点310移动的主吊点移动机构320。提升机构300可以是塔吊等装置,主吊点移动机构320包括起重臂、钢丝拉绳、回转塔架、转台、承座等的结构部件。
第一葫芦A可以是手动葫芦或者电动葫芦,与主吊点310连接,且用于夹持并移动第一梁固定部210,第二葫芦B可以是手动葫芦或者电动葫芦,与主吊点310连接,且用于夹持并移动第二梁固定部220。
其中,主吊点310为一个吊钩,第一葫芦A具有第一固定吊钩A30,第二葫芦B具有第二固定吊钩B30,第一固定吊钩A30和第二固定吊钩B30可以是与主吊点310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件330间接连接在主吊点310上。中间件330可以是钢板、钢筋、法兰、钢圈、钢索等物件或者是位于主吊点310下部的悬挂物。于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中间件330为钢索。于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中间件330为位于主吊点310下部的悬挂物。
横梁200具有第一梁固定部210和第二梁固定部220,第一梁固定部210和第二梁固定部220上均设有固定件230,固定件230可以是钢板、钢筋、法兰、钢圈以及钢筋缠绕形成的吊圈等外设结构,也可以是直接设置在横梁200上的孔、槽、钩子等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梁固定部210和第二梁固定部220可以分别是横梁200的两端部。第一梁固定部210和第二梁固定部220也可以均是横梁200靠近中间的部位。第一梁固定部210和第二梁固定部220中也可以一个是横梁200的端部,一个是横梁200靠近中间的部位。
其中,横梁20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为横梁200靠近第一梁固定部210的一端,为如图所示的左端。第二端为横梁200靠近第二梁固定部220的一端,为如图所示的右端。于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梁固定部210和第二梁固定部220分别是横梁200的两端部,即分别与第一端和第二端重合。于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梁固定部210和第二梁固定部220均是横梁200靠近中间的部位,且距离横梁200的侧面有一定距离,即分别与第一端和第二端留有一定距离。
第一葫芦A具有第一梁吊钩A20以及用于驱动第一梁吊钩A20移动的第一驱动件A10,第一梁吊钩A20与固定件230相配,用于夹持第一梁固定部210。第一驱动件A10包括链条、减速器、起升电机、运行电机、断火器、电缆滑线、卷筒装置、联轴器和软缆电流引入器等部件。
第二葫芦B设于主吊点310处,第二葫芦B具有第二梁吊钩B20以及用于驱动第二梁吊钩B20移动的第二驱动件B10,第二梁吊钩B20与固定件230相配,用于夹持第二梁固定部220。第二驱动件B10包括链条、减速器、起升电机、运行电机、断火器、电缆滑线、卷筒装置、联轴器和软缆电流引入器等部件。
本实施例中,在横梁200夹持在第一葫芦A和第二葫芦B上时,主吊点310、第一梁吊钩A20和第二梁吊钩B20形成一个类似三角形结构。
为利于横梁200的移动以及横梁200水平状态和倾斜状态之间的变化,横梁200沿上下竖直方向的最大高度H3小于第二安装孔门132沿上下竖直方向的高度H2。
当横梁200为圆柱形时,H3为横梁200的直径,H2为第二安装孔门132的内径,H1为第一安装孔门131的内径,此时H3<H2<H1。
为利于横梁200的安放,横梁200沿左右水平方向的长度L3大于第一内表面110和第二内表面120之间的距离L1,即L1<L3。
为利于横梁200的移动以及横梁200水平状态和倾斜状态之间的变化,横梁200沿左右水平方向的长度L3小于或者等于第一外表面150到第三内表面133之间的距离L2,即L3≤L2。
请参照图4,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横梁架设系统1的结构示意图。主吊点310为两个吊钩,两个吊钩分别通过中间件330或者直接与第一固定吊钩A30和第二固定吊钩B30连接。本实施例中,两个吊钩可以相互连接固定,从而可以在主吊点移动机构320驱动下同步移动。在横梁200夹持在第一葫芦A和第二葫芦B上时,主吊点310的两个吊钩、第一梁吊钩A20和第二梁吊钩B20形成类似四边形结构。于一其他的实施例中,主吊点移动机构320包括两个驱动件,两个驱动件分别连接主吊点310的两个吊钩,并使两个吊钩同步移动。
其中,第一固定吊钩A30和第二固定吊钩B30可以为左右间隔设置或者前后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葫芦A和第二葫芦B的固定支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只需满足如下要求即可,第一葫芦A能令第一梁固定部210移动,第二葫芦B能令第二梁固定部220移动,主吊点310能令第一葫芦A、第二葫芦B和横梁200一起移动。
请参照图5,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横梁架设系统1的结构示意图。电梯横梁架设系统1还包括控制主机400,控制主机400与第一葫芦A、第二葫芦B和提升机构300相连,用于控制。控制主机400包括控制器410、处理器420、收发器430和人机交互界面440,控制器410与第一葫芦A、第二葫芦B和提升机构300电性连接;处理器420与控制器410电性连接;收发器430与处理器420电性连接;人机交互界面440与处理器420电性连接。
电梯横梁架设系统1还包括位置检测模块500,位置检测模块500包括多个位置检测元件510,多个位置检测元件510分别设于第一葫芦A、第二葫芦B、第一内表面110和第二内表面120上。位置检测元件510可以是位移传感器、雷达、激光扫描仪等元件。
电梯横梁架设系统1还包括重量检测模块600,重量检测模块600包括多个重量传感器610,多个重量传感器610分别设于第一梁吊钩A20和第二梁吊钩B20上。本实施例中,重量传感器610设有两个。
人机交互界面440可以为显示屏、触摸屏、按键、旋钮、开关和摇杆等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人机交互界面440配置成输入指令和读取信息,从而实现人机交互、信息的互通。
于一操作过程中,在安装横梁200的过程中之前,位置检测元件510实时检测横梁200中第一梁固定部210和第二梁固定部220的位置,并通过收发器430将位置数据传递给处理器420,处理器420分析位置数据,处理得到横梁200与横梁安装单元130之间的距离数据、第一梁固定部210与第一安装孔门131之间的距离数据、第二梁固定部220与第一安装孔门131之间的距离数据、以及横梁200的倾斜程度,处理器420发送指令通过控制器410控制主吊点移动机构320令主吊点310移动,或者控制第一驱动件A10令第一梁吊钩A20移动,或者控制第二驱动件B10令第二梁吊钩B20移动,进行调整,用以进行修正。
于一操作过程中,在安装横梁200的过程中之前,重量传感器610实时检测第一梁吊钩A20和第二梁吊钩B20的承重情况,并通过收发器430将位置数据传递给处理器420,处理器420分析重量数据,判断第一葫芦A和第二葫芦B是否超重,当判断为超重时,处理器420发送指令通过控制器410控制主吊点移动机构320令主吊点310移动,或者控制第一驱动件A10令第一梁吊钩A20移动,或者控制第二驱动件B10令第二梁吊钩B20移动,进行调整或者终止安装。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梁吊钩A20和第二梁吊钩B20可以被控制主机400控制进行自动夹持或者松开。于一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梁吊钩A20和第二梁吊钩B20可以手动进行夹持或者松开。
请参照图6,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横梁架设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照图7,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横梁架设方法的步骤示意图。请参照图8,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横梁架设方法的步骤示意图。本方法可以使用如图1至图5所示的电梯横梁架设系统1。本方法适用于横梁200在电梯井道结构100中各个横梁安装单元130中的移动。本方法中可以通过位置检测模块500自动检测,重量检测模块600自动检测,控制主机400自动控制,也可以通过人眼观测,人工手动控制。本电梯横梁架设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1-步骤S110。
步骤S101:提供安装于初始的横梁安装单元130内的横梁200。
本步骤中的初始的横梁安装单元130为位于下方的横梁安装单元130,目标横梁安装单元130为位于上方的横梁安装单元130。
步骤S102:令第一梁吊钩A20夹持第一梁固定部210,第二梁吊钩B20夹持第二梁固定部220。
本步骤可以通过控制主机400自动控制夹持,也可以通过手动进行夹持。
步骤S103:控制第二葫芦B令第二梁吊钩B20向上移动,令横梁200处于倾斜状态,以使横梁200的第二端脱离初始的第二安装孔门132。
本步骤将水平状态的横梁200变换为倾斜状态,以利于横梁200的移动。横梁200的倾斜状态中,横梁200的倾斜角为T1。于一实施例中,T1为16.47°。其中,横梁20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为横梁200靠近第一梁固定部210的一端,为如图所示的左端。第二端为横梁200靠近第二梁固定部220的一端,为如图所示的右端。
本步骤中,第一葫芦A不动,第二葫芦B收链,横梁200发生了旋转,令横梁200的第二端(右端)进入第一内表面110和第二内表面120之间,且令横梁200的第二端(右端)离开第二安装孔门132,并与第二内表面120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使步骤104中提升时横梁200不与电梯井道结构100的墙体干涉。
步骤S104:控制提升机构300令主吊点310向上移动,令横梁200的第一端在初始的第一安装孔门131内移动预设距离。
本步骤中,第一葫芦A和第二葫芦B不动,主吊点310向上移动,使得第一葫芦A、第二葫芦B和横梁200整体一起向上提升,使横梁200的第一端(左端)位于第一安装孔门131范围的上半部分,即横梁200的第一端(左端)与初始的第一安装孔门131的最低点之间具有间隙。
本步骤中的预设距离可以是人工设定的,大于横梁200沿上下竖直方向的最大高度H3,小于第一安装孔门131沿上下竖直方向的高度H1,预设距离为步骤105中第一梁固定部210的旋转预留空间,避免干涉。
步骤S105:控制第一葫芦A令第一梁固定部210向下移动,令横梁200的第一端脱离初始的第一安装孔门131。
本步骤中横梁200的倾斜角T1发生了变化,相较于步骤S103的T1变大了。
本步骤中,第一葫芦A收链,第二葫芦B不动,横梁200发生了旋转,令横梁200的第一梁固定部210进入第一内表面110和第二内表面120之间,且令横梁200的第一端(左端)离开第一安装孔门131,并与第一内表面110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使步骤106中提升时横梁200不与电梯井道结构100的墙体干涉。
步骤S106:控制提升机构300令主吊点310向目标的横梁安装单元130所在的方向移动。
本步骤中,第一葫芦A和第二葫芦B不动,主吊点310向上移动,使得第一葫芦A、第二葫芦B和横梁200整体一起向上提升。本实施例中,目标的横梁安装单元130在上方,本步骤为整体上移。于一其他的实施例中,目标的横梁安装单元130在下方,则可以整体下移。
步骤S107:当横梁200移动到目标的横梁安装单元130处时,控制第一葫芦A令第一梁吊钩A20向上移动,以使横梁200的第一端伸入目标的第一安装孔门131内。
本步骤中,第一葫芦A收链,第二葫芦B不动,横梁200发生了旋转,令横梁200的第一端(左端)进入目标的第一安装孔门131内。本步骤的结果是横梁200的第一端(左端)位于第一安装孔门131范围的上半部分,即横梁200的第一端(左端)与目标的第一安装孔门131的最低点之间具有间隙。
步骤S108:控制提升机构300令主吊点310向下移动,以使横梁200的第一端与目标的第一安装孔门131的最低点相触。
本步骤中,第一葫芦A和第二葫芦B不动,主吊点310向上移动,使得第一葫芦A、第二葫芦B和横梁200整体向下移动,使横梁200的第一端(左端)与目标的第一安装孔门131的最低点相触。且本步骤中横梁200的倾斜角T1发生了变化,相较于步骤105的T1变小了。
步骤S109:控制第二葫芦B令第二梁吊钩B20向下移动,令横梁200处于水平状态,以使横梁200的第二端伸入目标的第二安装孔门132内,并使横梁200的第二端与第二安装孔门132的最低点相触。
本步骤中,第一葫芦A不动,第二葫芦B向下放链,横梁200发生了旋转,令横梁200的第二端(右端)伸入目标的第二安装孔门132内,本步骤中横梁200的倾斜角T1相较于步骤108的T1变小了,直至变为0。本步骤的结果是横梁200从倾斜状态变为水平状态,横梁200安放在目标的横梁安装单元130中,且横梁200与第三内表面133相抵或者间隙很小,横梁200整体放置平稳。
步骤S110:令第一梁吊钩A20松开第一梁固定部210,第二梁吊钩B20松开第二梁固定部220。
本步骤可以通过控制主机400自动控制松开,也可以通过手动进行松开。横梁200架设完成,可以用于承重,之后可以将相关重物放置在横梁200上。
需要说明的是,于一实施例中,电梯横梁架设方法采用如上步骤S101-步骤S110,其操作流程如图7所示。
于一其他的实施例中,电梯横梁架设方法采用如上步骤S101-步骤S110,且在步骤S103之前,还包括步骤S1031:控制提升机构300令主吊点310沿初始的第二安装孔门132指向初始的第一安装孔门131的方向移动指定距离,其操作流程如图8所示。
其中,步骤S1031主要是通过主吊点310带动横梁200在保持水平状态的情况下左移,从而穿过通孔状态的初始的第一安装孔门131,使横梁200的第一端(左端)移出建筑干涉部分的投影面外,之后再执行步骤S104等,以利于横梁200的架设过程。
其中步骤S1031中,左移横梁200时,既可以令横梁200的第二端(右端)移出第二安装孔门132,也可以不令横梁200的第二端(右端)移出第二安装孔门132。指定距离可以是人工设定的,小于横梁200的长度,可以大于、小于或者等于第二安装孔门132的深度。
综上,本申请不是采用外推入的安装方法,而是通过电梯横梁架设系统来安装横梁,在横梁安装过程中,相应地在推入过程中,横梁在水平状态或者倾斜状态中变换,从而可以安装大跨距或者小跨距的横梁,降低了对电梯井道的空间大小以及对电梯井道外部空间大小的要求,消除了对用普通的型材作为电梯承重横梁的限制。
请参照图9,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横梁架设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照图10,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横梁架设方法的步骤示意图。本方法可以使用如图1至图5所示的电梯横梁架设系统1。本方法适用于将电梯井道结构100外的横梁200,放置到电梯井道结构100内的一个横梁安装单元130中。本方法中可以通过位置检测模块500自动检测,重量检测模块600自动检测,控制主机400自动控制,也可以通过人眼观测,人工手动控制。本电梯横梁架设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201-步骤S208。
步骤S201:提供设于电梯井道结构100外的横梁200。
本步骤中的横梁200是设置在电梯井道结构100外,可以是竖直放置或者平放于地面上。
步骤S202:令第一梁吊钩A20夹持第一梁固定部210,第二梁吊钩B20夹持第二梁固定部220。详细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对步骤S102的描述。
步骤S203:控制第二葫芦B令第二梁吊钩B20向上移动,令横梁200处于倾斜状态。
本步骤中,第一葫芦A不动,第二葫芦B收链,横梁200发生了旋转,将水平状态的横梁200变换为倾斜状态,以利于横梁200步骤204中在第一内表面110和第二内表面120之间的上下移动。横梁200的倾斜状态中,横梁200的倾斜角为T1。其中,本步骤中的倾斜角可以令横梁200移动到电梯井道结构100内时不与电梯井道结构100的墙体干涉。
步骤S204:控制提升机构300令主吊点310移动,令横梁200移动到电梯井道结构100内,并向目标的横梁安装单元130所在的方向移动。详细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对步骤S106的描述。
步骤S205:当横梁200移动到目标的横梁安装单元130处时,控制第一葫芦A令第一梁吊钩A20向上移动,以使横梁200的第一端伸入目标的第一安装孔门131内。详细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对步骤S107的描述。
步骤S206:控制提升机构300令主吊点310向下移动,以使横梁200的第一端与目标的第一安装孔门131的最低点相触。详细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对步骤S108的描述。
步骤S207:控制第二葫芦B令第二梁吊钩B20向下移动,令横梁200处于水平状态,以使横梁200的第二端伸入目标的第二安装孔门132内,并使横梁200的第二端与第二安装孔门132的最低点相触。详细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对步骤S109的描述。
步骤S208:令第一梁吊钩A20松开第一梁固定部210,第二梁吊钩B20松开第二梁固定部220。详细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对步骤S110的描述。
请参照图11,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横梁架设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方法可以使用如图1至图5所示的电梯横梁架设系统1。本电梯横梁架设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301-步骤S302。
步骤S301:控制主机400接收位置检测模块500采集的横梁200的位置数据。
本步骤中的位置数据为根据位置检测模块500直接检测得到或者根据其检测结果转换得到的。
步骤S302:控制主机400根据位置数据控制第一葫芦A、第二葫芦B和提升机构300的运动。
本步骤中,控制主机400根据步骤S301的位置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得到横梁200与横梁安装单元130之间的距离数据、第一梁固定部210与第一安装孔门131之间的距离数据、第二梁固定部220与第一安装孔门131之间的距离数据、以及横梁200的倾斜程度。
例如判断横梁200是不是倾斜角度不合适容易发生干涉,若倾斜角度不合适,控制主机400可以通过控制第一葫芦A或者第二葫芦B收放链来改变倾斜角度。
例如判断横梁200是不是离第三内表面133太远,容易使横梁200放置不稳,若横梁200离第三内表面133太远,控制主机400可以通过控制第一葫芦A、第二葫芦B和提升机构300收放链来移动横梁200。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步骤的节点,进行判断,判断每一步骤是否完成,若有一步骤未完成,控制主机400可以通过控制第一葫芦A、第二葫芦B和提升机构300收放链来使横梁200运动到预设结果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请参照图12,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梯横梁架设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方法可以使用如图1至图5所示的电梯横梁架设系统1。本电梯横梁架设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401-步骤S404。
步骤S401:控制主机400接收位置检测模块500采集的横梁200的位置数据。详细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对步骤S301的描述。
步骤S402:控制主机400根据位置数据控制第一葫芦A、第二葫芦B和提升机构300的运动。详细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对步骤S302的描述。
步骤S403:控制主机400接收重量检测模块600采集的第一梁吊钩A20和第二梁吊钩B20上的重量数据。
本步骤中的位置数据为根据重量检测模块600直接检测得到的。
步骤S404:控制主机400根据重量数据控制第一葫芦A、第二葫芦B和提升机构300的运动。
本步骤中,控制主机400根据步骤S403的重量数据进行判断,判断第一葫芦A和第二葫芦B是否超重,当判断为超重时,控制主机400控制主吊点移动机构320令主吊点310移动,或者控制第一驱动件A10令第一梁吊钩A20移动,或者控制第二驱动件B10令第二梁吊钩B20移动,进行调整或者终止安装。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梯井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道结构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门,所述第二内表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门,
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门与一个所述第二安装孔门成相对设置,且组成一横梁安装单元,每个所述横梁安装单元中,所述第一安装孔门的最高点高于所述第二安装孔门的最高点,所述第一安装孔门的最低点与所述第二安装孔门的最低点为等高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门为通孔或者盲孔;所述第二安装孔门为通孔或者盲孔。
3.一种电梯横梁架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梯井道结构,为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井道结构;
横梁,具有第一梁固定部和第二梁固定部,所述第一梁固定部和所述第二梁固定部上均设有固定件;
提升机构,具有主吊点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主吊点移动的主吊点移动机构;
第一葫芦,与所述主吊点连接,且用于夹持并移动所述第一梁固定部,所述第一葫芦具有第一梁吊钩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梁吊钩移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梁吊钩与所述固定件相配;以及
第二葫芦,与所述主吊点连接,且用于夹持并移动所述第二梁固定部,所述第二葫芦具有第二梁吊钩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梁吊钩移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梁吊钩与所述固定件相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横梁架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横梁架设系统还包括:
控制主机,与所述第一葫芦、所述第二葫芦和所述提升机构相连,用于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横梁架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横梁架设系统还包括:
位置检测模块,包括多个位置检测元件,多个所述位置检测元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葫芦、所述第二葫芦、所述第一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上;
和/或,重量检测模块,包括多个重量传感器,多个所述重量传感器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梁吊钩和所述第二梁吊钩上。
6.一种电梯横梁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梯横梁架设系统,所述电梯横梁架设方法包括:
提供安装于初始的所述横梁安装单元内的所述横梁;
令所述第一梁吊钩夹持所述第一梁固定部,所述第二梁吊钩夹持所述第二梁固定部;
控制第二葫芦令所述第二梁吊钩向上移动,令所述横梁处于倾斜状态,以使所述横梁的第二端脱离初始的所述第二安装孔门;
控制提升机构令所述主吊点向上移动,令所述横梁的第一端在初始的所述第一安装孔门内移动预设距离;
控制第一葫芦令所述第一梁固定部向下移动,令所述横梁的第一端脱离初始的所述第一安装孔门;
控制提升机构令所述主吊点向目标的所述横梁安装单元所在的方向移动;
当所述横梁移动到目标的所述横梁安装单元处时,控制所述第一葫芦令所述第一梁吊钩向上移动,以使所述横梁的第一端伸入目标的所述第一安装孔门内;
控制所述提升机构令所述主吊点向下移动,以使所述横梁的第一端与目标的所述第一安装孔门的最低点相触;
控制所述第二葫芦令所述第二梁吊钩向下移动,令所述横梁处于水平状态,以使所述横梁的第二端伸入目标的所述第二安装孔门内,并使所述横梁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孔门的最低点相触;
令所述第一梁吊钩松开所述第一梁固定部,所述第二梁吊钩松开所述第二梁固定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横梁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第二葫芦令所述第二梁吊钩向上移动,令所述横梁处于倾斜状态,以使所述横梁的第二端脱离初始的所述第二安装孔门之前,还包括:
控制所述提升机构令所述主吊点沿初始的所述第二安装孔门指向初始的所述第一安装孔门的方向移动指定距离。
8.一种电梯横梁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梯横梁架设系统,所述电梯横梁架设方法包括:
提供设于所述电梯井道结构外的所述横梁;
令所述第一梁吊钩夹持所述第一梁固定部,所述第二梁吊钩夹持所述第二梁固定部;
控制第二葫芦令所述第二梁吊钩向上移动,令所述横梁处于倾斜状态;
控制提升机构令所述主吊点移动,令所述横梁移动到所述电梯井道结构内,并向目标的所述横梁安装单元所在的方向移动;
当所述横梁移动到目标的所述横梁安装单元处时,控制所述第一葫芦令所述第一梁吊钩向上移动,以使所述横梁的第一端伸入目标的所述第一安装孔门内;
控制所述提升机构令所述主吊点向下移动,以使所述横梁的第一端与目标的所述第一安装孔门的最低点相触;
控制第二葫芦令所述第二梁吊钩向下移动,令所述横梁处于水平状态,以使所述横梁的第二端伸入目标的所述第二安装孔门内,并使所述横梁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孔门的最低点相触;
令所述第一梁吊钩松开所述第一梁固定部,所述第二梁吊钩松开所述第二梁固定部。
9.一种电梯横梁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横梁架设系统,所述电梯横梁架设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主机接收所述位置检测模块采集的所述横梁的位置数据;
所述控制主机根据所述位置数据控制所述第一葫芦、所述第二葫芦和所述提升机构的运动。
10.一种电梯横梁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横梁架设系统,所述电梯横梁架设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主机接收所述位置检测模块采集的所述横梁的位置数据;
所述控制主机根据所述位置数据控制所述第一葫芦、所述第二葫芦和所述提升机构的运动;
所述控制主机接收所述重量检测模块采集的所述第一梁吊钩和所述第二梁吊钩上的重量数据;
所述控制主机根据所述重量数据控制所述第一葫芦、所述第二葫芦和所述提升机构的运动。
CN202111578017.1A 2021-12-22 2021-12-22 电梯井道结构、电梯横梁架设系统和电梯横梁架设方法 Pending CN1163353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78017.1A CN116335368A (zh) 2021-12-22 2021-12-22 电梯井道结构、电梯横梁架设系统和电梯横梁架设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78017.1A CN116335368A (zh) 2021-12-22 2021-12-22 电梯井道结构、电梯横梁架设系统和电梯横梁架设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35368A true CN116335368A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77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78017.1A Pending CN116335368A (zh) 2021-12-22 2021-12-22 电梯井道结构、电梯横梁架设系统和电梯横梁架设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3536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43575A (zh) 建筑系统
CN109534215A (zh) 一种悬吊式井道作业机器人
CN113165855A (zh) 起重机和用于监测这种起重机的操作的方法
CN116335368A (zh) 电梯井道结构、电梯横梁架设系统和电梯横梁架设方法
EP1291312B1 (en) A device for handling a load
CN118036136A (zh) 一种基于gps与bim技术的叠合板吊装安装定位方法及系统
JP6508958B2 (ja) 解体システムおよび解体方法
KR100739290B1 (ko) 건설 공사용 화물 차량 리프터
EP2636627A1 (en) Elevator
CN112811274B (zh) 用于升降设备定位的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起重机
WO1999065812A1 (fr) Ascenseur
JP6936610B2 (ja) 仮設養生体の昇降機構及び昇降方法
KR20060136096A (ko) 건설 공사용 화물 차량 리프터
EA007437B1 (ru) Подъемный механизм для строительных материалов
JP2000177983A (ja) 建屋外揚重機による建屋内における機器のハンドリング方法
JP2011068458A (ja) エレベータのレール吊り装置
JP6504589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6508959B2 (ja) 解体システムおよび解体方法
JP4142009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KR200191025Y1 (ko) 타워크레인의 화상감시장치
JP3182710B2 (ja) 外部被覆体およびその盛り替え方法
CN112110336A (zh) 钢梁安装于楼板用的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JP5580721B2 (ja) 固定式ケーブルクレーンの運転方法
JP2021091508A (ja) レールブラケット固定部の自動計測システム
CN218809845U (zh) 一种房建楼板吊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